我国大城市病的成因
我国大城市病的成因
大城市病的成因及对策(二)——我国大城市病的成因杨晓东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东方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所副所长二O一三年十二月一、我国大城市病产生的背景我国大城市病发生的背景主要有四个特点:一是我国城市化发展大致经历四个阶段,近年来发展迅速,那么也是从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经历了“一五”计划时期,经历了大跃进、文革的时期以及改革开放促进了农村土地承包到城市改革、经济发展第三个阶段,还有第四个阶段就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所以就是我国城市化经历了四个阶段,这是第一个特点。
二是人口向大城市集聚的趋势明显,人口比重不断增加,北上广就是一个特写,外来人口大规模的聚集,外来人口比重不断增加。
三是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流动人口成为城市化率快速提高的主要贡献者,我们3000多亿的农民工进入了城市,那么他们对城镇化的贡献率是非常高的。
四是土地城镇化的速度快于人口城镇化,但居住用地比重较低,跟我们城市“摊大饼式”“跑马圈地”的一个城镇化。
真实的人口增长慢于土地的增长,这个跟我们国家搞大量的工业开发区、超规模的城市新区有关,这是四个特点。
最近30年是我国城市化的高速发展期,在2012年末,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了52.57%,首次超过50%,这标志着我国从此进入以城市社会为主的新成长阶段。
上海社会院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发布的《国际城市发展报告2012》这个蓝皮书上面预计到2020年中国城市化率将达到55%,期间1.5亿中国人将完成从农民到市民的空间、身份、职业的转换,这是这么一个发展。
那么“新型+转轨+转型+快速城市化”这四个要素使得我国城市病更具复杂性、综合性,中国城市的急症、慢症、并发症存在共发的可能,这主要是有三个特点来体现。
第一是我国处于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的关键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处于攻坚阶段,正同其相关经济问题的解决难度相当大,经济转型、经济结构调整这一块的难度非常大。
第二是我国处于产业发展转型的关键阶段,以往粗放型、低层次、高耗能为主要特征的发展模式亟待面临转型。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病:过程、表现及原因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病:过程、表现及原因张桂文,任成好【摘要】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病逐渐显现且呈蔓延之势。
根据病情表征的不同,中国城市病的形成过程可分为隐性期、显现期和集中爆发期三个阶段,城市拥堵、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则是其现阶段的集中表现。
其主要原因在于:社会资源配置严重失衡、人口非永久性的乡城迁移、城市规划的偏差与失调和城市治理的落后与低效。
【期刊名称】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6(000)003【总页数】7【关键词】城市化;城市病;过程;表现;原因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这个过程也是城市成长的过程。
犹如任何一个生命体都有生命周期一样,人为地拔苗助长只会打乱其发展过程中正常的自适应能力,进而引发一系列问题。
由于我国城市化走的是一条快速、超常规发展的路子,而且具有城市化水平滞后于工业化、农村人口非永久性乡城迁移导致户籍人口城市化远低于常住人口城市化等特殊性,这使得我国现阶段城市病的表现和成因更具复杂性和综合性。
城市病虽然不是一个新名词,但近几年随着北京等大城市城市病的快速蔓延,城市病已成为一个民间诸多抱怨、政府高度关注、学界集中研讨的持续升温的热门话题。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预防和治理城市病”,“城市病”一词首次成为官方用词。
①2015年12月,时隔37年,我国再次召开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直接指出要在“建设”与“管理”两端着力,通过转变城市的发展方式和提高城市的治理能力等措施全面解决城市病,并针对当下热点的六种城市病,试图给出解决良方。
学界的相关研究则主要集中于城市病的概念、表现、成因和治理等四个方面,缺乏对我国城市病形成过程的探讨,且倾向于将表现和成因混而谈之[1]-[3]。
因此,深入探讨城市化进程中我国城市病的形成过程、主要表现及基本原因,尚有一定的学术拓展空间。
*①“城市病”是城市问题的俗称,是一种形象的说法,在学术研究中一般应加引号。
城市病成因及对策
城市病成因及对策作者:雷友华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7年第01期[提要] 城市病作为城市化过程中的必然现象,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城市病主要表现为:人口拥挤、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住房困难。
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城市规划不科学、忽视生态建设和缺乏住房保障等造成的。
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治理经验,有助于我国进一步采取相关措施预防和克服城市病问题:调整产业结构,分散膨胀人口;谋划公交系统,增加交通成本;增强节能意识,加强环境保护;完善住房保障政策,保护弱势群体等。
关键词:城市病;成因;对策中图分类号:F29 文献标识码:A收录日期:2016年11月2日西方发达国家作为现代化的最先受益者,在最先享受到城市化中“城市的胜利”带来的社会便利的同时,也最先尝到城市病的苦头。
因此,探究国际社会的城市病对我国城市病的预防和克制有着积极借鉴意义。
一、城市病主要表现城市病在发达国家以及较早进行城市化的发展中国家最先出现病症,因此这些发达或者先发展的国家中城市所产生的城市病,为我们预防城市病提供了经验和治理资源。
城市病的主导原因即社会转型,具体说来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大城市”趋势使城市成为区域的“增长极”,在城市不断蔓延发展的同时未考虑人口、产业、环境等因素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在城市中造成危机。
在这个主导原因之下,城市病的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种:一是人口向大城市集中导致人口急速膨胀。
据统计,2005年全球城市人口的1/3左右生活在人口超过100万的大城市。
由于大城市的区位优势,可以发挥更好的经济功能和生活功能,使得人口持续地向大城市聚集。
根据联合国人口与发展委员会报告,随着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超过1,000万的“超级城市”数量在迅速增加。
1950年,世界上人口超过1,000万的城市仅有纽约和东京两座,1975年上海和墨西哥也跻身这一行列,而到2005年,世界上有20座人口超过千万的大城市,而这其中发展中国家城市数量达到16个,到2010年,全球千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已经超过25个。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城市病”及治理路径分析
社会广角 TheSocialAngle36教育前沿 Cutting Edge Education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城市病”及治理路径分析文/吕健博摘要:近几年我国推行了积极的城镇化建设工作,在城市化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若干的“城市病”,常见于人口无序聚集、资源紧张、生态环境恶化、交通问题严峻、房价过高等等问题。
分析来看,导致这些“城市病”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城市的规划不当、社会资源配置不当、生态环境的保护不够、对城市交通的配套不足、缺乏合理的产业引导等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城镇化;“城市病”;治理1 “城市病”概述1.1 “城市病”的概念我国近几年飞速发展,“城市病”的问题愈发凸显。
“城市病”的本质,就在于人口迅速向城市聚集的过程中,各项城市中的资源、规划、管理未到位所出现的落差。
如人口的迅速增长,在缺乏合理交通规划即公共交通资源配置时,会出现严重的拥堵现象。
如大量的人口会带来能耗的大大增加,在缺乏提早的规划设计时,会导致城市中的能源供应不足,断水断电的频率增加等等。
“城市病”是一种在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必然会产生的“病”,并且会给城市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后果。
截至目前,城市病并无一个普遍性的定义。
直观上,城市或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种种负面效应都可以称为城市病,由此看来其所囊括的范围非常广泛。
1.2 中国城镇化中的常见“城市病”表现1.2.1 人口无序聚集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受城市人口的承载力和城市服务功能的限制,城市对人口总量和人口结构都有一定的限制作用。
合理的城市结构和人口结构是推定城市发展的巨大动力。
在中国的城市化发展中,常见于各大城市中出现了人口无序聚集的现象。
这些城中村普遍有着巨大的人口密度、庞大的人口流动性、缺乏必要的社区管理,存在着各类安全卫生隐患,甚至滋生了诸多的治安管理问题。
据估计,仅仅在我国的深圳市中就有超过千个城中村,其中有180个城中村分布在特区范围中。
在西安市的建成区中有180多个城中村,这种城中村导致的人口无序的聚集问题,成为了我国“城市病”治理工作中的关键问题。
浅谈城市病
浅谈城市病近年来,随着农村人口向大城市的不断转移,城市的交通堵塞、资源不足、人口膨胀、环境恶化等现象越来越突出,为城市居民带来了困扰和不便,制约了城市化发展并且加重了城市负担。
城市病是几乎所有国家曾经或正在面临的问题,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像我国,城市病的形成原因非常复杂,但首先可以确定的是经济因素原因。
由于城市病阻碍了城市发展,解决城市病就成了刻不容缓的事,我们要在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努力解决城市病问题。
“城市病”的根源在于城市化进程中人和自然、人与人、精神与物质之间各种关系的不协调,长期的失谐,必然导致城市生活质量的倒退乃至文明的倒退。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拥挤的交通成为显著性问题,引发环境污染、人口膨胀、水资源匮乏、看病难、高房价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共同构成了城市病。
2月9日,中国社科院发布首部国际城市蓝皮书《国际城市发展报告2012》,蓝皮书聚焦“转型发展”、“城市病治理”等年度城市发展热点问题,指出中国大型城市步入了“城市病”集中爆发期,治理“城市病”问题迫在眉睫。
城市病的概念:“城市病”是指人口过于向城市集中而引起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表现在:城市规划和建设盲目向周边摊大饼式的扩延,大量耕地被占,使人地矛盾更尖锐。
“城市病”表现为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恶化、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等,将会加剧城市负担、制约城市化发展以及引发市民身心疾病等。
特别是城市的出行时间较长,因交通拥堵和管理问题,城市会损失大量的财富,无形中浪费了能源和资源,不利于”城市的畅通发展。
”城市病的现象:1,、人口膨胀和资源不足。
由于大批农村人口涌进城市,使得城市人口急剧增加,现有的城市资源也不能满足日益增加的人口的需要,使城市发展受到阻碍。
我国作为第一人口大国,受城市承载力和城市功能的限制,城市对人口总量和人口节流都有严格的限制。
合理的人口数量和人口结构是推动城市发展的第一动力。
城市病的成因及治理策略研究
城市病的成因及治理策略研究城市病是指城市出现的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给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带来严重的困扰和影响。
城市病的成因主要有城市规划不合理、土地资源过度开发、环境污染、交通堵塞、社会矛盾不断加剧等。
首先,城市规划不合理是城市病的主要成因之一、在城市规划过程中,过度追求经济利益,导致城市用地分配不均衡、城市结构不合理。
大规模商业综合体和住宅小区相互搅杂,导致人口聚集、交通堵塞等问题。
此外,由于城市规划缺乏长远性和全局性,导致城市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忽视了环境保护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其次,土地资源过度开发也是城市病的重要成因。
一方面,城市用地的需求与供给的不平衡导致土地资源的紧缺,推动了土地开发的过度,忽视了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
另一方面,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城市扩张造成了大量的土地荒漠化、水资源衰竭等环境问题,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第三,环境污染也是城市病的一个重要成因。
随着城市的规模扩大和工业化进程加快,排放的废气、工业废水、固体废弃物等大量的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空气质量下降、水源污染、垃圾围城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居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最后,交通堵塞和社会矛盾不断加剧也是城市病的主要成因之一、随着私家车数量的不断增加,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给居民出行带来了巨大的不便。
同时,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快,社会矛盾激化,贫富差距扩大,治安问题加剧,给城市治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针对城市病的成因,可以采取如下治理策略。
首先,加强城市规划和土地资源管理,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避免城市用地过度开发。
同时,加强城市景观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其次,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加强工业废水、废气的治理,推行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加强对工业企业和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教育和培训,实施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标准。
同时,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交通建设,提高城市交通的便捷性和流动性,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使用。
现代都市疾病
现代都市疾病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现代都市疾病也逐渐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一大困扰。
这些疾病多源于现代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方式,给人们带来了严重的健康问题。
本文将从几个角度来探讨现代都市疾病的成因以及预防方法。
一、高压力生活导致的疾病现代城市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这使得人们处在高压力状态下长时间工作,从而导致了许多疾病的发生。
其中最常见的是心脑血管疾病,长期的高压力状态会导致血压升高、血管收缩,从而增加了心脑血管病的患病风险。
此外,高压力还可能导致焦虑、抑郁等精神方面的问题,进而引发各种心理疾病。
为了缓解这些问题,人们应该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与生活,适当减轻自己的工作压力。
可以通过锻炼身体、出门散步等方式来放松自己的身心,保持积极的情绪。
此外,还应该学会适当与他人沟通,倾诉自己的困扰,寻求帮助和支持。
二、不良饮食习惯导致的疾病现代都市生活中,节奏快、时间紧,人们常常选择快餐和外卖作为解决温饱的方式,这导致了营养均衡不足的问题,从而引发各类健康问题。
其中最常见的是肥胖和相关的非传染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
长期以来,这些疾病已经成为了困扰现代都市居民的重要问题。
为了预防这些疾病,人们应该注意饮食的平衡与多样化。
应增加蔬菜、水果等新鲜食材的摄入,减少高糖、高盐、高脂肪的食物。
此外,还应该控制摄入量,按需合理安排自己的饮食结构。
均衡的饮食有助于维持健康的体重和良好的身体状态。
三、缺乏运动导致的疾病由于现代都市生活的便利性,人们往往长时间久坐不动,缺乏运动,这对身体健康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缺乏运动是肥胖、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此外,长时间久坐还会导致肌肉酸痛、颈椎病等问题。
为了预防这些疾病,人们应该注重运动,适当增加自己的体力活动。
可以选择户外跑步、健身房锻炼等方式来增强体质,促进新陈代谢。
此外,在工作之余可以进行一些眼保健操、颈椎保健操来缓解久坐引发的身体不适。
总之,现代都市疾病的发生与都市生活方式密切相关,高压力、不良饮食习惯和缺乏运动是其主要成因之一。
城市病交通拥堵
六、个人看法
• 对于交通拥堵问题,一定要限购车辆,不光是限号,在一 个城市里能容纳多少车辆,应该做一个计算,然后每天就 允许这些车辆上道。 • 我个人认为最根本的还是要限量生产汽车的数量。
谢谢观赏
资源1322 吕蕾 1331502223
• (一)如果政府提供的公交系统不完善,服务水平不高, 势必增强人们出行对小轿车的依赖,从而加重交通拥堵 。 • (二)城市规划建设、道路规划建设、商业网点、学校、 医院、宾馆等规划建设,布局不合理也是造成交通拥堵原 因之一。 • (三)人为因素也是加重交通拥堵的原因之一。
• (1) 行人随意横穿马路,不走人行道及人行横道,不遵守交通信号 灯。 • (2)机动车驾驶员交通道德修养差,一味从众心理,遇有道路事故 或故障车辆影响通行,争、抢、占,见缝插针一味“加塞”,造成拥堵 。
城市病即其解决途径
--交通拥堵的解决途径
一、“城市病”的定义及其表现 二、“城市病”形成的原因 三、“交通拥堵”形成的原因 四、“交通拥堵”的治理案例 五、“交通拥堵”的治理方法 六、个人看法
一、“城市病”的定义及其表现
• 所谓“城市病”是指人口过于向大城市集中而引起的一系列 社会问题,表现在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污染、水资 源短缺等。
四、“交通拥堵”的治理案例
• 欧登塞案例馆带来的处方是全城修建专用自行车道,限制 汽车发展。 • 目前北京采取了很多限制机动车数量的措施,从单双号限 行、增加公交线路并降低公交出行的费用、油价提高、停 车费提高等提高私家车出行的成本,同时还采取摇号购车 政策等。
五、“交通拥堵”的治理
• (1)政府部门要立足长远,优先发展公共交通运输。 • (2)城市建设,政府部门要将城建、规划、城管、交管、消防、市 政、工商、税务等召集起来,联合执法,完善交通管理与配套设施, 适应出行需求。 • (3)加强交通参与人交通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提高交通参与人的 交通道德修养,提倡“慎独”,杜绝一味从众的心理和行为。 • (4)实行错时上下班。 • (5)城区部分路段实行禁行或实行单双号限制通行。 • (6)对于交通拥堵问题,一定要限购车辆,不光是限号,在一个城 市里能容纳多少车辆,应该做一个计算,然后每天就允许这些车辆上 道。
城市群病现象产生的诱发因素与治理对策
城市群病现象产生的诱发因素与治理对策摘要:城市中心区的城市病是导致城市群不利因素上升的重要病理因素,也是拉开城市群发展差距的主要发病路径。
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進程中,其城市中心区曾一度出现了人口膨胀、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劣、贫富差距扩大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西方发达国家主要采取了完善公共交通体系、缓解交通拥堵问题,整治贫民窟、建设廉价公租房,去中心化、实现资源的均衡配置,建设卫星城、缓解中心区发展压力等举措,为我国城市中心区城市病的根治提供了有益借鉴和启示。
城市群病现象是指与城市规划理念不相适应的城市病现象,常常导致城市群多而不强的现象。
城市中心区的城市病则是导致城市群不利因素上升的重要病理因素,也是拉开城市群发展差距的主要发病路径。
因此,进一步探究城市中心区的“城市病”问题,有助于真正剔除致病因素,破解城市发展以及城市群发展的难题。
这里所论及的城市中心区的“城市病”,是指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因城市中心区人口的加速集聚,使得中心区的环境、资源、基础设施等与中心区人口增长的规模与速度不相匹配,而导致的城市中心区发展的失衡和无序现象,主要表现为城市中心区的人口膨胀、住房拥挤、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能源短缺、贫民窟涌现等。
城市中心区的城市病,最早产生于工业革命后期的英国伦敦。
当时,作为工业区和工人住宅区的伦敦东区,由于人口的过快增长,住房、交通等各项基础设施严重不足,加之垃圾到处堆放、污物随处可见,很快引发了“黑死病”等传染病的产生和蔓延。
工业革命后期,始于伦敦东区的“黑死病”导致了超过8万人死于疾病,相当于当时伦敦人口的五分之一,后来这一瘟疫又扩散到了欧洲大陆的其他国家,总计3000万人因此丧生。
城市中心区一系列严峻的问题,引起了欧洲国家及后来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北美国家的重视,各国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对城市中心区的城市病加以整治。
一、西方发达国家治理城市中心区“城市病”的主要举措(一)完善公共交通体系,缓解中心区交通拥堵问题起初发达国家治理城市中心区交通拥堵的主要措施是拓宽现有道路或修建新道路,即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
我国大城市病的成因(100分)
我国大城市病的成因〔二〕〔100分〕一、单项选择( 共4 小题,总分: 40 分)1. 〔〕就是要打破这种城市对土地的垄断,使得农村团队a 经营性用地直接能进入一级市场。
2. 在〔〕年末,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到达了52.57%,首次超过50%,标志着我国从此进入以城市社会为主的新成长阶段。
A.2021B.2021C.2021D.20213. 本讲提到,中国的石油人均储量分别为世界人均程度的〔〕。
A.11%B.50%C.80%D.120%4. 以下哪项属于大城市病表现中的平安形势严峻〔〕A.中国的石油、天然气等重要资源人均储量远远低于世界人均程度B.尾气、废水、废渣、废气排放处在较高程度D.上访、农村土地征用不合理补偿造成的不稳定的因素二、多项选择( 共2 小题,总分: 20 分)1. 我国大城市病详细表现形式包括〔〕。
A.人口无序集聚那么2. 我国城市化开展的特点包括〔〕。
开展大致经历四个阶段,近年来开展迅速B.人口向大城市集聚的趋势明显,人口比重不断增加进步的主要奉献者D.土地城市化速度快于人口城市化,但居住用地比重较低三、判断( 共4 小题,总分: 40 分)1. 交通拥堵这种典型的大城市病的特征之一是:埋伏期长。
正确错误2. 合理的人口数量和人口构造是推动城市开展的第一动力。
正确错误3. 城市规模越大,那么大城市病控制得越好,表现越不明显。
正确错误4. 农民工为主体的流动人口成为城市化率快速进步的主要奉献者。
正确错误。
城市病的发生,特点,解决措施(DOC)
城市病是指由于城市人口、工业、交通运输过度集中而造成的种种弊病。
它给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带来了烦恼和不便,也对城市的运行产生了一些影响,所以被人们形象地称之为“城市病”。
1概念所谓“城市病”是指人口过于向大城市集中而引起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表现在:城市规划和建设盲目向周边摊大饼式的扩延,大量耕地被占,使人地矛盾更尖锐。
“城市病”表现为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恶化、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等,将会加剧城市负担、制约城市化发展以及引发市民身心疾病等。
特别是城市的出行时间较长,因交通拥堵和管理问题,城市会损失大量的财富,无形中浪费了能源和资源,不利于”城市的畅通发展。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问题,也称为城市病.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问题形成的原因很复杂,首先是经济原因。
有人将这些问题统称为城市病.城市病是几乎所有国家曾经或正在面临的问题,但城市病的轻重可以因政府重视程度和管理方法的差异而有所不同.拉美国家的城市病比发达国家更严重。
这些因城市发展而产生的负面影响,被称为城市病.这种城市病就已经出现在东京、纽约等诸多城市然而一直以来.并没有人提供令人信服的证据,证明是城市病导致了城市的衰退。
在工业革命期间,城市迅速的发展往往超出社会资源的承受力,导致各种“城市病”的出现,主要包括住宅奇缺、污染严重、卫生状况恶化等。
早期资本主义国家为治理“城市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往往效果不佳。
随着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大,现代大中城市普遍存在的人口增多、用水用电紧张,交通拥堵、环境恶化等社会问题,以及由上述问题引起的恶城市人群易患的身心疾病,这些问题“和矛盾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市的发展,加剧了城市政府的负担,使城市政府陷入了两难困境。
防治城市病就是规范和监督权力,尊重民意,让民意成为能够和权力平等博弈的重要力量,每个公共决策都有民意广泛参与,劳民伤财的“城市病”才能根治。
2根源与措施中国自从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速发展腾飞,城市的集聚效应已非常明显。
简述城市病的实际例子
简述城市病的实际例子城市病是指由于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和困扰,导致城市发展不平衡、资源浪费、环境恶化、社会问题增加的现象。
下面列举了10个实际例子来说明城市病的存在和影响:1. 交通拥堵:城市中车辆数量不断增加,道路建设跟不上,导致交通拥堵成为常态。
例如,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早晚高峰期间,车辆排队等待的时间长达数小时。
2. 空气污染:工业发展和机动车尾气排放导致城市大气中的污染物浓度高,空气质量差。
例如,印度的德里和中国的石家庄等城市常年遭受雾霾困扰,居民健康受到威胁。
3. 水资源短缺:城市人口增长和工业用水需求增加导致水资源供应不足。
例如,南非的开普敦曾经面临严重的水危机,居民每天限定用水量,以应对干旱导致的水资源短缺问题。
4. 垃圾处理问题:城市人口快速增长带来大量垃圾产生,垃圾处理设施不足,导致垃圾无处可去。
例如,菲律宾的马尼拉湾曾因垃圾倾倒问题而受到污染,影响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的健康。
5. 高房价:城市人口集中,需求超过供应,导致房价居高不下。
例如,香港的房价长期高企,使得普通居民难以负担得起住房。
6. 教育资源不均衡:城市教育资源有限,导致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在少数学校,而其他学校教育条件差。
例如,印度的孟买和中国的北京等大城市的名校资源有限,导致许多学生和家长形成激烈的竞争,而其他学校的教育质量相对较低。
7. 社会矛盾增加:城市中贫富差距拉大,社会阶层分化,导致社会矛盾增加。
例如,美国的洛杉矶和巴西的里约热内卢等城市,贫富差距明显,社会不公现象严重。
8. 城市孤独症:城市化进程中,人们的社交圈子变小,社交关系变得疏离,导致城市居民普遍感到孤独。
例如,日本的东京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但居民普遍感到孤独和缺乏人际关系。
9. 城市暴力和犯罪率上升:城市中人口密集,社会问题增加,犯罪率上升。
例如,巴西的圣保罗和墨西哥的墨西哥城等城市,犯罪率居高不下,居民生活安全受到威胁。
10. 城市基础设施滞后: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导致供水、供电、供气等公共服务的不稳定。
城市病及其治理
城市病产生的原因及其治理城市病是城市化进程中因城市的盲目扩张、违背自然规律搞建设而表现出来的与城市发展不协调的失衡和无序现象,它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居民生活质量一目下降和经济发展成本上升,进而导致城市竞争力丧失,阻碍城市可持续发展。
治理城市病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有效途径,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 城市病的主要表现及成因㈠规划滞后于建设。
规划服从于建设,建设指导规划,“换一届政府换一张规划”、“规划赶不上变化”的现象时有发生,因而规划的龙头作用、调控作用发挥不出来,城市建设处于一种无序状态。
产生的原因:一是指导城市建设和管理的管制性详规覆盖率低,且与城市发展极不相适应。
二是对城市规划的作用认识不够,规划意识差,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行政干预规划,人为影响规划的现象时有发生,从而肢解了城市规划集中统一管理权、削弱了规划的权威。
三是中小城市为了招商引资大都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投资商在优惠政策的保护下,受利益驱动,不服管理,随心所欲,不报自建、随意乱建,先建后办、边建边办、建毕不办的现象时有发生,阻碍了规划执法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是规划执法查处难度大。
从我市现状看,规划执法阻力大,特别是私人建房因分散隐蔽、建设量小,有些来不及查处已形成既定事实,加之查处违法建设程序复杂,周期长,即使通过法院强制执行,也难以执行到位。
㈡城市“马路拉链”随处可见,影响城市整体形象。
我国城市地下管网在体有给水、污水、雨水、弱电、供电、供热、供气等七种管线,这些管线所在单位的经济状况、时间要求和管线技术标准各不相同,受城市发展条件限制,能同时规划、同步施工,而且管线所属单位按各自所需,分阶段、分路段挖路施工,使得城市道路经常“开膛破肚”,既影响城市整体形象,给市民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又浪费大量资金。
㈢城市绿地少、公园广场数量不足,标准低城市生态环境差。
以随州市绿化现状看,主城区绿化覆盖率仅有38.93%,人均公共绿地4.27平方米,低于全国城市人均公共绿地6.25平方米,城市生态环境比较差,妨碍了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城市病成因及对策
[提要]城市病作为城市化过程中的必然现象,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
城市病主要表现为:人口拥挤、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住房困难。
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城市规划不科学、忽视生态建设和缺乏住房保障等造成的。
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治理经验,有助于我国进一步采取相关措施预防和克服城市病问题:调整产业结构,分散膨胀人口;谋划公交系统,增加交通成本;增强节能意识,加强环境保护;完善住房保障政策,保护弱势群体等。
关键词:城市病;成因;对策中图分类号:F29文献标识码:A收录日期:2016年11月2日西方发达国家作为现代化的最先受益者,在最先享受到城市化中“城市的胜利”带来的社会便利的同时,也最先尝到城市病的苦头。
因此,探究国际社会的城市病对我国城市病的预防和克制有着积极借鉴意义。
一、城市病主要表现城市病在发达国家以及较早进行城市化的发展中国家最先出现病症,因此这些发达或者先发展的国家中城市所产生的城市病,为我们预防城市病提供了经验和治理资源。
城市病的主导原因即社会转型,具体说来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大城市”趋势使城市成为区域的“增长极”,在城市不断蔓延发展的同时未考虑人口、产业、环境等因素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在城市中造成危机。
在这个主导原因之下,城市病的主要表现有以下几种:城市病成因及对策□文/雷友华(河南财政金融学院河南·郑州)应当注重适当提高优惠税额,考虑再度扩大免税受赠主体范围,简化减税、退税办理流程,使企业的慈善捐助都能切实享受免税激励。
最后,政府应当完善税法,对于一些可能对环境造成伤害和对生态造成影响的生产活动,增收环境保护税,以税收进行调节与控制,运用负激励的手段鞭策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关注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切实履行社会责任。
(二)规范企业社会责任评价和披露制度。
目前,我国提倡上市公司必须提交每年度的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并且也在不成文规定地情况下较严格的实施,且效果显著。
借鉴这一措施,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可以出台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吸引力的政策措施,鼓励企业申报参与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活动。
城市病及其治理 论文
城市病及其治理城市病是城市化进程中因城市的盲目扩张、违背自然规律搞建设而表现出来的与城市发展不协调的失衡和无序现象,它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居民生活质量一目下降和经济发展成本上升,进而导致城市竞争力丧失,阻碍城市可持续发展。
治理城市病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有效途径,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 城市病的主要表现及成因㈠规划滞后于建设。
规划服从于建设,建设指导规划,“换一届政府换一张规划”、“规划赶不上变化”的现象时有发生,因而规划的龙头作用、调控作用发挥不出来,城市建设处于一种无序状态。
产生的原因:一是指导城市建设和管理的管制性详规覆盖率低,且与城市发展极不相适应。
二是对城市规划的作用认识不够,规划意识差,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行政干预规划,人为影响规划的现象时有发生,从而肢解了城市规划集中统一管理权、削弱了规划的权威。
三是中小城市为了招商引资大都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投资商在优惠政策的保护下,受利益驱动,不服管理,随心所欲,不报自建、随意乱建,先建后办、边建边办、建毕不办的现象时有发生,阻碍了规划执法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是规划执法查处难度大。
从我市现状看,规划执法阻力大,特别是私人建房因分散隐蔽、建设量小,有些来不及查处已形成既定事实,加之查处违法建设程序复杂,周期长,即使通过法院强制执行,也难以执行到位。
㈡城市“马路拉链”随处可见,影响城市整体形象。
我国城市地下管网在体有给水、污水、雨水、弱电、供电、供热、供气等七种管线,这些管线所在单位的经济状况、时间要求和管线技术标准各不相同,受城市发展条件限制,能同时规划、同步施工,而且管线所属单位按各自所需,分阶段、分路段挖路施工,使得城市道路经常“开膛破肚”,既影响城市整体形象,给市民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又浪费大量资金。
㈢城市绿地少、公园广场数量不足,标准低城市生态环境差。
以随州市绿化现状看,主城区绿化覆盖率仅有38.93%,人均公共绿地4.27平方米,低于全国城市人均公共绿地6.25平方米,城市生态环境比较差,妨碍了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城市病的成因及治理策略研究
城市病的成因及治理策略研究城市病是一个广为人知的概念,它源于城市的自身规模和发展造成的问题,其中包含了很多方面,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住房问题等。
这些问题经常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多不便和烦扰。
而作为我国龙头经济企业所在地,北京更是城市病的重灾区之一。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城市病的成因及治理策略。
一、城市病的成因城市病涉及城市生态、资源环境、社会经济、人口等多个方面因素。
根据城市病出现的不同部位和表现形式,可以将其成因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 城市规划不合理城市规划是城市良性发展的保障,如果规划不合理,就容易出现某些地方过于拥挤,而另一些地方过于空旷。
由此引发的交通堵塞、住房紧张等问题不断出现,导致城市的发展出现瓶颈,城市病随之而来。
2. 人口密集导致的住房问题城市作为生产和生活的中心,吸引了大量的人口。
由于棚户区的存在和房价的高昂,很多人只能选择居住在远离市中心的地方,导致人口密集和居住条件差,成为了城市病的重要因素。
3. 交通拥堵在城市中,交通问题一直是亟待解决的难题,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
交通拥堵不仅耗时费力,而且还导致车辆排放的尾气污染环境,同时还会使其它交通事故频发。
4. 环境污染城市人口大、车辆多、工业活动多,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尤其突出。
大气污染、水土污染等已成为城市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5. 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平衡城市居民生活水平普遍较高,但城市产业链不稳定,工业、服务业、农业发展不平衡。
这直接影响到城市整体经济发展,成为城市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城市病的治理策略城市病的治理并非一日之功,它需要长期的政策和规划支持,并必须得到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下面,我们来讨论一下城市病治理的一些策略。
1. 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整体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
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道路、水利、电力等方面的配套能力,为城市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
2. 推进城市改革城市改革是解决城市病问题的有效途径。
我国城市病及其治理对策
我国城市病及其治理对策【摘要】目前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中出现了许多城市病。
妥善解决城市病是保证城市化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为此,十二五规划建议明确指出要“预防和治理城市病”。
本文从城市病产生的原因、规律和城市病与城市化的关系出发,分析治理城市病的对策。
【关键词】城市化城市病治理对策当前我国进入了工业化加速推进和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城市在两化过程中承担者重要作用。
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创造物质和精神文明同时,城市本身出现了一系列城市病,如人口膨胀、交通拥堵、就业困难、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犯罪率上升等。
对此,“十二五”规划建议明确指出,“完善城市化布局和形态,加强城镇化管理”,“预防和治理城市病”。
城市病是与城市化进程相伴而生的,具有普遍性和自身的客观规律。
一、城市病及其产生的原因和表现⑴城市病(英文city disease):在城市化过程中,因管理模式与手段等落后于城市发展进程,使城市人口、工业、交通运输等过度集中,城市规划和建设盲目摊大饼,从而突破了其自身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进而造成的一系列明显影响城市社会生产与生活的负面社会问题。
这些问题统称为城市病。
⑵城市病的根源:客观方面,城市病是由于城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与城市发展规模失衡造成的。
城市资源的有限性客观上要求资源需求与供给之间必须保持适度关系,一旦人口过渡膨胀和城市盲目扩张就会超过这个度,必然产生一系列负面问题。
主观方面,城市病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城市管理落后于城市化进程,这包括对问题认识不足、管理理念落后、管理水平落后等方面。
⑶我国城市病的主要表现人口膨胀。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从事第二、三产业,城市面临前所未有的拥挤。
目前,我国大多数特大城市中心城区的人口密度已经超过10000人/平方千米,上海的某些地区甚至达到了50000人/平方千米。
人口密度超高是城市病的最主要成因。
交通拥堵。
虽然城市道路建设发展很快,但始终赶不上机动车辆的增加,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城市机动车辆急剧增长。
城市病及其治理
城市病及其治理—个人讨论提纲一、城市病的含义城市病是指由于城市人口、工业、交通运输过度集中而造成的种种弊病。
所谓“城市病”是指人口过于向大城市集中而引起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表现在:城市规划和建设盲目向周边摊大饼式的扩延,大量耕地被占,使人地矛盾更尖锐。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问题,也称为城市病。
二、城市病产生的原因1、指导城市建设和管理的控制性详规覆盖率低,且与城市发展不相适应。
2、对城市规划的作用认识不够,规划意识差,在规划实施过程中,行政干预规划、认为影响规划的现象时有发生,从而肢解了城市规划集中统一管理权,消弱了规划的权威。
3、中小城市为了招商引资大都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投资商再优惠政策的保护下,受利益驱动,不服管理,随心所欲,不报自建、随意乱建、先建后办、建毕不办的现象时有发生,阻碍了规划执法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城市病的表现1、人口膨胀2、交通拥堵3、环境污染4、水资源短缺5、城市贫困6、具有人文意义的民居、文物遭到严重破坏7、居民的生活素质无法得到提高举例:交通问题一直是大城市的首要问题之一。
迅速推进的城市化以及大城市人口的急剧膨胀使得城市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的矛盾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交通拥挤以及由此带来的污染、安全等一系列问题。
在伦敦,由于市中心区域集中了政府机关、法院以及大量的企业、金融机构和娱乐场所,并有超过100万个就业岗位,每天在高峰时段有超过100万人口和40000辆机动车/小时进出中心城区,造成该区域严重的交通拥挤,区域内平均车速只有14.3公里/小时,成为全英国最为拥挤的区域。
在巴黎,上世纪60年代,由于采取了“适应小汽车发展”的政策,结果私人小汽车与日俱增,导致市区交通严重阻塞,1973年环城快速路开通后不久就出现了持续性的拥挤。
在曼谷,由于车速过慢,整个城市就像一个停车场,甚至出现过3个月内有900名孕妇因堵车被迫在轿车中分娩的情况。
交通拥堵不仅会导致经济社会诸项功能的衰退,而且还将引发城市生存环境的持续恶化,成为阻碍发展的“城市顽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城市病的成因及对策(二)——我国大城市病的成因杨晓东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东方文化与城市发展研究所副所长二O一三年十二月一、我国大城市病产生的背景我国大城市病发生的背景主要有四个特点:一是我国城市化发展大致经历四个阶段,近年来发展迅速,那么也是从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经历了“一五”计划时期,经历了大跃进、文革的时期以及改革开放促进了农村土地承包到城市改革、经济发展第三个阶段,还有第四个阶段就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所以就是我国城市化经历了四个阶段,这是第一个特点。
二是人口向大城市集聚的趋势明显,人口比重不断增加,北上广就是一个特写,外来人口大规模的聚集,外来人口比重不断增加。
三是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流动人口成为城市化率快速提高的主要贡献者,我们3000多亿的农民工进入了城市,那么他们对城镇化的贡献率是非常高的。
四是土地城镇化的速度快于人口城镇化,但居住用地比重较低,跟我们城市“摊大饼式”“跑马圈地”的一个城镇化。
真实的人口增长慢于土地的增长,这个跟我们国家搞大量的工业开发区、超规模的城市新区有关,这是四个特点。
最近30年是我国城市化的高速发展期,在2012年末,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了52.57%,首次超过50%,这标志着我国从此进入以城市社会为主的新成长阶段。
上海社会院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发布的《国际城市发展报告2012》这个蓝皮书上面预计到2020年中国城市化率将达到55%,期间1.5亿中国人将完成从农民到市民的空间、身份、职业的转换,这是这么一个发展。
那么“新型+转轨+转型+快速城市化”这四个要素使得我国城市病更具复杂性、综合性,中国城市的急症、慢症、并发症存在共发的可能,这主要是有三个特点来体现。
第一是我国处于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的关键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处于攻坚阶段,正同其相关经济问题的解决难度相当大,经济转型、经济结构调整这一块的难度非常大。
第二是我国处于产业发展转型的关键阶段,以往粗放型、低层次、高耗能为主要特征的发展模式亟待面临转型。
那么在此过程中必然出现产业淘汰及转移的现象,并对城市空间布局和城市用型管理等产生重大影响,这个里面就是怎么绿色转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向这种生态、绿色、环保、低碳来转,这是一个关键问题。
第三是我国仍处于开放成长化的阶段,我国在城镇化率52.75%,还属于快速成长阶段内,所以城市化的速度在全球还处于前列,这在短期内对城市资源承载力和城市管理水平产生严重的挑战。
我们每年有一千多万人口进城,那么进城市以后我们的城市支撑能力,我们的资源、水、天然气、电、基础设施包括我们的学校、医院它们的支撑能力以及我们城市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如何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也是对城市产生了一个很大的挑战。
从我国地方发展情况看,各大城市发展阶段参差不齐,但是都在步入郊区化、大都市区化的关键阶段。
在此阶段,城市人口快速膨胀,由于人口及城市布局缺乏预见性的规划,所以城市基础设施承载力严重不足,尤其是一些道路和一些跟主干道相接的支干道,还有一些道路的毛细血管的配套和一些相关的水电气暖等设施配套不足,而造成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秩序紊乱、运营低效、行政区划分割等一系列问题,制约着城市的持续发展。
未来一段时期将是我国各大城市城市病的集中爆发期,城市病将成为影响城市和谐稳定的关键隐患,那么加强城市治理是刻不容缓。
这是第一个。
二、我国大城市病的特点及主要表现(一)我国大城市病的特点我国大城市病的特点及主要表现归纳起来有三条特点。
第一类就是规模越大的城市,尤其是像我国的一线城市,像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是大城市病表现最全面且总体水反映最激烈的城市。
第二,大城市病的恶化与城市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增加基本同步,越有活力的城市往往城市病恶化程度越严重,就是北上广是最吸纳人口的,也是年轻人最愿意来就业、创业的地方,由于很多设施配套还有一些交通原因使得这个城市病的恶化程度越来越严重。
第三个特点就是大城市病严重的城市,在人口方面有两个特征,一是人口快速增长,二是人口密度高且变动大,流动性比较大。
这三大特点是我国城市病的主要特点。
(二)我国大城市病的表现我国大城市病的表现归纳起来它的表现形式有六个方面。
第一个就是人口无序集聚。
第二是能源、资源的紧张。
第三是生态环境的恶化。
第四是交通拥堵严重。
第五是房价居高不下。
第六是安全形势严峻。
所以是从六个方面里体现了我国大城市病的形式,那么我们来具体解释。
第一个就是人口无序聚集,作为一个系统的整体,受城市承载力和城市功能的限制,城市对人口总量和人口结构都有一定的限制条件,合理的人口数量和人口结构是推动城市发展的第一大动力,所以我们很大人口无序造成了人口规模大,人口增速快,人口拥挤,然后产生一种恶性循环,使得人口变成了一种无序的聚集状态。
像世界各大城市人口数量和面积我们来分析,上海的面积是6340平方公里,2011年的统计人口是2347.5万人;北京2011年的统计人口是2018.6万人,它的面积比较大,16410平方公里;广州的面积是7434.4平方公里,人口是1270万人,这是2010年的统计。
都是上千万的大城市,北上广。
我们看纽约,它的面积是1214.4平方公里,它的面积相对比较小,人口是1940万,这是2010年的统计,相对来说人口密度比较大;巴黎面积是14518.3平方公里,人口是1206万人,这是2009年的数据;伦敦的面积是1577.3平方公里,人口相对比较少,是751.24万人,这是2006年的统计:莫斯科的面积是1081平方公里,人口是1200万人,这是2007年的统计。
那么从这个世界各大城市人口统计来看,人口总量大的还在北京、上海、纽约,以及接下来就是广州、巴黎、莫斯科等,这就是大城市的人口数量,土地面积大的是北京、巴黎这么一个规模。
第二个表现是能源、资源的紧张。
能源紧缺已成为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比较紧的约束也是硬约束。
像中国的石油、天然气等重要资源,人均储量分别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1%和4.5%,所以我们的石油、天然气还要靠大量的进口,包括天然气我们输送管道也是靠俄罗斯、西部哈萨克斯坦管道的输送。
特别是近两年,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地区、城市和高耗能行业盲目发展,低水平扩胀,能源紧缺状况进一步加剧,同时,城镇居民日益升级的消费方式也对能源消耗提出了更多要求。
所以能源、资源是国家的战略资源,这个资源相对来说是紧缺的,是硬约束,所以我们在能源、资源来说也是在全球来布局,这个紧张也是很大的。
第三个表现就是生态环境的恶化。
中国城市在开发建设过程中,片面追求城市规模和发展速度,加剧了水土矛盾和环境恶化,使生态环境受到威胁。
这些威胁我们能感觉到,一个是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处于较高的水平,我们的尾气、废水、废渣、废气的排放还处在较高的水平,所以我们这个很重要的一块也是工业的排放造成的。
第二就是主要流域和水气污染比较严重,所以我们大江大河的污染相对还是比较严重,治理的难度也是比较大的。
第三是一些城市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巨大,很多城市的周边以及城乡结合部地步都变成了垃圾站,它的固体排放量堆积不散。
第四是城市空气质量处于较重的污染水平,现在我们半个中国中城市的雾霾很严重,就是PM2.5都很高,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个就是生态环境恶化。
第四个表现是交通拥堵严重。
交通拥堵是典型的大城市病,这种城市病的主要特征一是潜伏期长,它一直在慢慢的潜伏,慢慢的发展,然后突然爆发。
二是一旦爆发就迅速转移形成城市管理综合症,交通拥堵的病因是城市功能紊乱,城市功能紊乱必然引发城市管理混乱,导致城市决策的随意性和随机性,必然导致城市规划的现实利益和短期行为,交通拥堵就是这样一种恶性循环的必然产物。
所以我们很多大城市由于产业分配不合理,功能布局不合理,在空间上的交通布局不合理,盲目的摊大饼和单一的核心功能造成了城市交通的严重拥堵,这是大城市病一个很重要的表现。
交通拥堵不仅会导致经济社会诸项功能的衰退,而且还将引发城市生存环境的持续恶化,成为阻碍发展的城市顽疾。
交通拥挤对社会社会生活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增加了居民的出行时间和成本,出行成本的增加不仅影响了工作效率,而且也会抑制人们的日常活动,城市活力大打折扣,居民的生活质量也随之下降。
另外交通拥挤也导致了事故的增多,事故的增多又加剧了拥挤。
像英国的SYSTRA公司对发达国家大城市交通状况的分析来看,交通拥塞是经济增长付出的代价,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交通事故的代价约占GDP的1.5%-2%,交通噪音污染的代价约占GDP的0.3%,汽车空气污染的代价约占GDP的0.4%,转移到其他空气污染的代价约占GDP的1%-10%,所以它对GDP、经济、社会、生活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交通拥堵是城市的顽疾,就是这个问题任重而道远。
我们看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10年的变化,我们从2003年机动车的保有量是212.4万辆,2004年是229.6万辆,2005年是258.3万辆,2006年287.6万辆,2007年312.8万辆,逐渐到2008年350.4万辆然后逐渐的增加,每年有将近50万的增长,到2009年是401.9万辆,2010年480.9万辆,2011年是498.4万辆,到2012年520万辆,所以前期增长比较缓慢,到2008、2009是一个快速的增长。
其中私人小微型客车增长也是更加快、更加凶猛,2003年是92.5,这是北京的,到2014年是110.7,2005年134.3,2006年160.6,2007年192.8,2008年超过200万,228.9,2009年281.8到2010年超过300万,356.6,到2011年371.7到389.9,如果北京不采取车辆限购买,摇号政策,北京的机动车数量还会大幅度的增加。
第五个城市病的表现就是房价居高不下。
中国城镇化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大量人口向东部地区和大中城市集中,那么城镇住房需求持续增加,高房价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大城市和一线城市更加明显,高房价将拉低城镇居民生活的幸福感,城市生活功能逐渐被弱化,城市经济持续发展埋下了潜在的危机。
就抑制了社会中间介质扩大,加剧城市社会矛盾。
像北京的房价,这几年增长幅度非常大,所以很多年轻人,靠他的工资来买房是不够的,而且是用两代人的储蓄来买,那么这样的话就把这些钱全部用来买房造成了其他的类群消费产生了一种薄弱。
租房的价格也很高,使得年轻人的工资收入很大一部分用于租房的成本,这也是大城市病的一个表现。
我国大城市病的第六个表现,就是安全形势严峻。
“十一五”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发展,中国城乡结构、就有结构、社会阶层结构和社会组织形态发生了新变化。
各种影响城市和谐的不稳定、不安全、高风险因素的新矛盾、新问题不断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