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学发展观论文
2024年树立科学发展观经济可持续发展论文
2024年树立科学发展观经济可持续发展论文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它强调发展应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经济领域,树立科学发展观,就是要转变传统的粗放型发展方式,走内涵式、集约型的发展道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首先,树立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在经济发展中注重质量与效益。
传统的发展模式往往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忽视了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这种做法不仅导致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还使得经济增长难以持续。
因此,我们必须转变观念,将质量和效益放在首位,推动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我们要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创新能力、加强人才培养等方式,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其次,树立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注重区域协调发展。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禀赋和人口分布差异较大。
因此,在经济发展中,我们必须注重区域协调发展,避免“一刀切”的发展模式。
我们要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差异化的发展策略,推动各地经济协同发展。
同时,我们还要加强区域间的合作与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再次,树立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注重城乡协调发展。
城乡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在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农村经济相对滞后,导致城乡差距不断拉大。
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城乡协调发展,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我们要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
同时,我们还要加强城乡之间的产业合作与人才交流,促进城乡经济互补发展。
此外,树立科学发展观还要求我们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但经济发展并不等同于社会发展。
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我们必须注重社会事业的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我们要加强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的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2024年科学发展观——发展范式的变革》范文
《科学发展观——发展范式的变革》篇一一、引言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针对国家发展问题提出的重要理论成果。
它是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升华,为中国的长远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方向。
在当今世界,面对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中国需要对其发展范式进行深刻变革,而科学发展观正是这一变革的体现和指引。
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它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统一。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
三、发展范式的变革1. 从单纯经济增长到全面协调发展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往往只注重经济增长速度和规模,而忽视了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科学发展观倡导的是全面协调的发展,即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社会进步、环境保护和人的全面发展。
这种发展范式的变革,要求我们转变观念,从单一的经济发展转向全面协调的发展。
2. 从资源消耗型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往往以资源消耗为主,对环境造成了较大的压力。
而科学发展观倡导的是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模式。
这种发展范式的变革,要求我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3. 从政府主导到多元参与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往往以政府为主导,而科学发展观倡导的是多元参与的发展模式。
这种发展范式的变革,要求我们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引导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积极参与发展过程,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共同推动发展的格局。
四、实践应用在实践应用中,科学发展观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例如,中国在经济发展中注重绿色发展,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
同时,中国还在社会发展中注重改善民生,提高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此外,中国还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全球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毛概有关科学发展观的论文
毛概有关科学发展观的论文科学发展观的更新的理论依据还是社会实践,科学发展观并没有凌驾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之上,它是毛泽东思想的有选择的继承和发展。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毛概有关科学发展观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毛概有关科学发展观的论文篇一《浅谈科学发展观》摘要:针对目前社会中种种不诚信的现象,给人们带来很大影响和阻碍和谐社会的构建。
本文通过塑造诚信政府,使政府的主导力量带领整个社会价值取向,积极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大的作用。
关键词:塑造诚信政府;促进社会和谐近几年以来,一些令人不可想象的造假无所不用其极:酒、药品、电器、注水肉、毒大米、地沟油,甚至钞票。
这一切使人们人心惶惶,彼此极度的不信任,人们不知怎样应对社会安全的危机给自己带来的对于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所有这一切给社会和公众带来的不信任的冲击力正在愈演愈烈!直接影响了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当前,党和国家提出的“以德治国”,是诚信为政的体现,中共中央胡锦涛也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和谐社会的六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可分离的。
其中诚信是实现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条件,是社会和谐的润滑剂。
因此,诚信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应该把加强诚信文化建设同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加强诚信文化建设,加快建立起与经济、政治、文化体制相适应的体制,形成与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秩序相协调的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
而在诚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首先应该从构建诚信政府方面入手,政府的职能定位决定了政府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诚信既是和谐社会的普遍性道德诉求,也是政府行政行为合法性合理性的道德基石。
诚信政府建设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推动社会和谐不断深化发展的重大举措。
1、诚信政府的基本内涵现代政治文明的发展,要求政府不仅要当好“守夜人”,还要体现“道德人”的公共职责。
科学发展观范文10篇
科学发展观范文10篇(最新版)目录1.科学发展观的概念和内涵2.科学发展观的历史背景和提出3.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4.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要求5.科学发展观的意义和影响6.科学发展观的未来展望正文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方针。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着力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着力增强国家综合国力和竞争力,着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着力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着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着力保障国家安全,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背景和提出,源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要求。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社会矛盾增多等突出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科学发展观应运而生,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全面,就是要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就是要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产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可持续,就是要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保障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要求包括:一是要坚持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二是要坚持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努力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家综合国力和竞争力;三是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四是要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五是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六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全体人民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
关于科学发展观实质的毛概论文
关于科学发展观实质的毛概论文科学发展是社会高速发展、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然而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探索和研究的过程。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关于科学发展观的毛概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科学发展观的毛概论文篇一:《浅谈大学生之科学发展观》摘要:从当代大学生“担子很重,责任重大”谈起,提出了当代大学生应该坚持“修德、累才、炼体魄”的科学发展观,号召在校大学生珍惜美好青春年华,从现在做起,从实处做起,努力把自己锻炼成为“能挑重担、能负责任”的一代新人。
关键字:大学生,科学发展观,探究胡锦涛在《推进合作共赢,实现持续发展》的重要论述中讲道:“经验表明,一个国家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对这个国家会产生重大影响,不同的发展观往往会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
”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这个大国要想成为世界强国,就必须有发展自己国家的科学发展观。
同样的道理,大学生要想在将来的工作实践中有所作为,对国家、对社会有所贡献,在校期间就必须制定自己的科学发展观。
那么,在校大学生应该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呢?笔者认为:大学生应该坚持“修德、累才、炼体魄”的科学发展观,在校期间努力地锤炼自己、科学发展,力争将来“能挑重担、能负责任”,为祖国的强大、人民的幸福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修德”就是要有理想,就是要有服务祖国、建设祖国的远大崇高的理想。
当代大学生的“德”要在传统意义的“德”字上有所发展、有所升华,在崇高理想的引领下,坚定信念、志存高远、直面现实、脚踏实地的过好大学生活的每一天。
有的同学在谈论大学生发展观时,侧重于“要牢固树立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正确人生观,正确处理好个人、集体和社会的关系”等等。
但是我们生活在校园里,在我们的人生阅历中,不太可能对“国家、集体、个人”的含义有深刻的理解,更谈不上“在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发生冲突时,从人民的利益出发,以人民的利益为重”。
所以,我们应该从“修德、树理想”这一正确人生观形成的基础做起,有了这样的成长基础,我们就能自觉地抵制大学校园中的各种不利于成长的因素,始终沿着正确的成长道路健康地成长。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优秀范文5篇]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科学发展观是2003年10月,以胡锦涛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来的。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一、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理论依据(一)马克思的《资本论》和恩格斯的《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马克思在自己的诸多著作中多次谈到发展观问题,强调环境、人的活动和人本身发展的一致性,尤其是《资本论》集中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萌芽。
在《资本论》第三卷手稿中,针对“以资源高消费,求生活高消费”的近代资本主义发展模式,马克思在理论上首倡资源新型发展模式,“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的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
马克思的这一思想火花引燃了恩格斯的哲学智慧,1876年在《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中,恩格斯写下了蕴含着生态危机观和科学发展观萌芽的哲学名言:“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这里,恩格斯鲜明的提出了新唯物主义自然观、生态观、发展观的基本思想。
(二)列宁的《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列宁对科学发展观最大的贡献就在于他提出了辩证法科学定义,强调辩证法就是发展观,而且是最为全面深刻的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首次提出:“辩证法,即最完备最深刻最无片面性的关于发展的学说,这种学说认为反映永恒发展的物质的人类知识是相对的。
《2024年科学发展观——发展范式的变革》范文
《科学发展观——发展范式的变革》篇一一、引言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逐渐暴露出其局限性。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我国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全新的发展范式。
科学发展观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强调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为我国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本文将详细探讨科学发展观的发展背景、内涵及其实践意义,分析其对我国发展范式的变革所带来的深远影响。
二、科学发展观的发展背景科学发展观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面临诸多挑战的背景下提出的。
过去的发展模式过于注重经济增长,导致资源消耗过大、环境污染严重、社会矛盾激化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开始探索新的发展模式,以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科学发展观应运而生,成为我国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
三、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具体而言,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全面发展:不仅关注经济增长,还关注社会进步、文化繁荣、生态保护等多个方面。
2. 协调发展:各地区、各行业、各领域之间要相互协调,实现均衡发展。
3. 可持续发展:在发展中注重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永续发展。
四、科学发展观对发展范式的变革科学发展观对我国发展范式的变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它改变了过去过于注重经济增长的发展观念,将经济、社会、环境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实现了发展范式的转变。
其次,科学发展观强调了人的全面发展,关注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使发展更加贴近人民的需求。
此外,科学发展观还强调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推动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改革,为我国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五、实践意义在实践中,科学发展观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例如,在经济发展方面,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的转变,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
在社会进步方面,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的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得到了提高。
《2024年科学发展观——发展范式的变革》范文
《科学发展观——发展范式的变革》篇一一、引言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重要的理论创新。
它不仅是对传统发展模式的反思和超越,更是对未来发展的战略思考和规划。
本文将从发展范式的角度,探讨科学发展观的历史背景、内涵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揭示其作为发展范式变革的实质和意义。
二、科学发展观的历史背景科学发展观是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特殊历史背景下形成的。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同时也面临着资源短缺、环境破坏、社会不公等问题的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国政府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以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三、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旨在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它要求在发展中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尊重自然规律,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等各个方面。
科学发展观强调的是一种发展模式的转变,从传统的以经济增长为主的发展模式转变为更加注重社会和谐、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发展模式。
四、发展范式的变革科学发展观对传统发展范式的变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观念变革: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转变为追求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2. 模式变革:从粗放型发展转变为集约型发展,注重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3. 路径变革:从单一的发展路径转变为多元化的发展路径,注重发挥地区优势和产业特色。
4. 目标变革:从追求短期经济效益转变为追求长期可持续发展,注重社会公平和人民福祉。
五、科学发展观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科学发展观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它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使我国的发展更加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规律。
其次,它推动了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提高了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最后,它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六、结论总之,科学发展观作为发展范式的变革,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2024年科学发展观——发展范式的变革》范文
《科学发展观——发展范式的变革》篇一一、引言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逐渐暴露出其局限性。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科学发展观应运而生,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
本文将深入探讨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涵,以及它如何引领发展范式的变革。
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它强调在发展中要尊重自然、遵循规律,实现经济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
具体而言,科学发展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以人为本:即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 全面协调:指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实现协调发展,推动城乡、区域之间的均衡发展。
3. 可持续发展:强调经济发展要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
三、发展范式的变革科学发展观引领了发展范式的变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转变发展方式:从过去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速度和数量,转变为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2. 优化产业结构: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3. 注重生态文明: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4.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通过改革分配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四、实践中的科学发展观在实践中,科学发展观为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指导。
以某地区为例,该地区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
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高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同时,该地区还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实现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此外,该地区还通过改革分配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措施,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实现了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科学发展观范文10篇
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行动指南
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
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国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为我国的长远发展指明了方向。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这一理念不仅是国家发展的指导原则,也是我们每个人应当深入理解和践行的思想。
在实践中,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意味着发展的成果要惠及全体人民,注重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利益。
社会的进步不应只停留在经济的增长上,更应该关注人民的福祉,确保发展的成果为人民所共享。
“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全面发展意味着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都要取得进步,不能偏废其一。
协调发展则强调各方面的平衡与和谐,避免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可持续性发展则着眼于长远,确保当前的发展不损害未来的利益,实现代际公平。
为了更好地践行科学发展观,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注重民生福祉:在发展过程中,要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不断改善民生条件,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
●推进协调发展:在区域、城乡、产业等各个领域,都要努力实现协调发展,缩小发展差距,确保公平正义。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环境,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存,确保可持续的未来。
●深化改革创新:通过改革破除发展中的体制机制障碍,通过创新驱动发展,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科学发展观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
只有深入贯彻落实这一发展理念,我们才能真正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若您想要探索更多内容,随时可以继续输入。
《2024年科学发展观——发展范式的变革》范文
《科学发展观——发展范式的变革》篇一一、引言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针对国家发展问题提出的指导思想和重大战略方针。
其理念深入人心,标志着我国发展模式的深刻变革,为我国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支撑和指导方向。
本文将围绕科学发展观,从发展范式的变革、理论基础和实践路径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发展范式的变革1. 从单纯经济增长向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转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往往以经济增长为核心,忽视社会、环境和资源的协调发展。
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即在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实现协调发展,使发展更加全面、均衡、可持续。
这一转变意味着我们不再仅仅追求经济增长的速度,而是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
2. 从局部发展向区域协同发展转变过去,我国的发展往往以地区为单位进行,导致地区间发展不平衡。
科学发展观强调区域协同发展,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区域合作,实现地区间共同发展。
这一转变有助于缩小地区差距,实现全国一盘棋的发展格局。
三、理论基础1. 坚持以人文本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强调人的全面发展,认为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和核心。
这一理论强调要关注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利益,通过发展来满足人民的需求,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同时,还要注重人的素质提高和全面发展,使人民在发展中获得更多的机会和自由。
2.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强调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协调发展,使发展更加全面、均衡、可持续。
这一理论强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保护,避免过度开发和污染。
同时,还要注重社会公平和正义,使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四、实践路径1. 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为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需要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这包括加强科技创新、培育新兴产业、改造传统产业等措施。
通过这些措施,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加强社会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科学发展观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因此需要加强社会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科学发展观的议论文
科学发展观的议论文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接下来店铺为你带来科学发展观的议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科学发展观的议论文篇1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发展是在工业化、信息化的基础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社会全面进步过程,这是我党依据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作出的科学判断,是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长期实践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得出的重要结论。
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
科学发展观吸收和借鉴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科学系统地揭示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
科学发展观所蕴涵的基本思想和发展规律,体现了构建和谐认证的目标要求,进而促进了新形势下认证工作不断深入发展的必然结果。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理论创新的一个突出成果,体现了中央对发展内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对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创新,对我们把握大局,立足本职为认证事业的发展做好各项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现将本人学习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心得体会归纳如下。
通过构建和谐社会,树立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认证的作用和影响力,在消费安全、食品安全、社会诚信机制的建设越来越得到重视,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的今天,认证工作作为一种国际通行的先进管理方法,在这些方面将会大有可为,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在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认监委、认可中心和认证认可协会的支持和帮助下,注意发挥认证从业人员的积极性,使认证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
管理体系认证证书持续增长。
同时,在国际贸易中认证消除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作用将越来越突出,在管理、服务、安全、质量、环保方面的基础性保障作用越来越为各国政府所重视。
科学发展观论文
科学发展观论文科学发展观论文1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理论成果,也是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实现方式蕴涵深刻的经济理论。
国际金融危机正是内生于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经济非持续、非科学发展的表现,我国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需要在各个领域继续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统筹协调人口发展、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产业结构和优化管理制度机制,特别是构建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都是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基本经济制度是科学发展的经济基础科学发展需要发展和完善依靠人民和人民共享的经济制度,即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劳动人民才会真正处于“主人翁”的经济地位,真正实现经济民主的权益,切实贯彻按劳分配的原则,真正实现直接或间接分享经济产出的成果。
因此,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实现程度,最终取决于公有制经济的巩固和发展程度。
我们看到,西方国家实行“私有制加公共财政再分配”的制度,并未能够真正解决社会的两极分化问题,这种制度也不是依靠人民和人民共享的经济制度。
积极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可以实现发展由人民共享的共同富裕和社会和谐。
贯彻落实好“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需要注重和完善国民收入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初次分配关系。
我们知道,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直接决定着初次分配关系,同时也支配着再分配关系。
国民经济中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决定了收入分配中按劳分配占主体。
“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需要在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前提下,在公有制经济中注重完善按劳分配的机制,构建国有资本、集体资本以及其他形式的公有资本的保值增值与管理者、职工劳动收入多少联系的有效机制,在促进公有资本保值增值的前提下实现按劳分配。
具体到在公有资本独资、控股和参股的企业中,应合理地确定按资分配与按劳分配两者数额之间的关系,既满足公有资本在市场经济中发展壮大的需要,又能尽可能充分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
毛概有关科学发展观的参考论文
毛概有关科学发展观的参考论文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战略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写进党章成为了继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后的中国共产党的又一重大指导思想。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毛概有关科学发展观的参考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毛概有关科学发展观的参考论文篇一《谈科学发展观》【摘要】科学发展是社会高速发展、和谐发展的必然选择,然而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探索和研究的过程。
本文通过对价值观和评价观、学习观和教育观、创新观和发展观、管理观和决策观等方面的探索研究,以完善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和实践,以促进社会的高效发展。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科学价值观和评价观;科学教育观和学习观;科学创新观和发展观;科学管理观和决策观1.科学发展必须要有科学的价值观和评价观。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科学发展都很不平衡,虽然影响的因素很多,但很大程度上受价值观和评价观的影响。
要科学发展就得弘杨科学,崇尚科学。
要培养科学氛围,创造科学环境,形成科学研究风气。
由于急功近利思想的影响,很多领导者和决策者是不大重视科学的。
一个商人即使是投机商,他可以富甲一方,一个小企业主可以创造利税;一个娱乐厅的老板也可以给人带来很多欢乐。
一个科研人员,穷酸迂腐,生活自理能力都很差,时时需要投资,处处需要保护,这样的负担,中国人一般都不会主动背负起来。
所以,那些只知道搞科研的“呆子”只能跑到国外去。
很多的华裔科学家在国外受尽了百般种族歧视和种种无情打击,顽强地为人类创造科研成果,有很多人还获得了诺贝尔奖。
而作为一个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文明古国,一直没有一个人能得到这项奖励。
这就说明现代中国人的价值取向有与众不同之别。
由于没有追求科学的价值取向,所以科研成果的评价机制也不太完善,很多科研成果也很难得到推广和利用。
受这种价值观和评价观的影响,科学发展就受到很大的限制。
2.科学发展必须要有科学的学习观和教育观。
教育的成败直接影响到科学的发展,1957年苏联人造卫星上天以后,美国人惊呼:美国科学落后了,他们追究科学落后的原因是当时教育的失误。
科学发展观范文10篇
科学发展观范文10篇摘要:一、科学发展观的概述1.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背景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3.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二、科学发展观在我国的实践1.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经济发展2.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社会建设3.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生态文明建设三、科学发展观在国际上的影响1.国际社会对科学发展观的认同2.科学发展观在全球治理中的应用3.科学发展观对全球发展的启示四、我国未来发展与科学发展观1.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推动全面小康2.创新发展理念,引领科学发展观的新实践3.发挥科学发展观在国际合作中的引领作用正文:科学发展观是我国在新时代背景下提出的关于发展问题的科学理论。
它是一种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的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注重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科学发展观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也为全球治理和全球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一、科学发展观的概述科学发展观是在党的十六大上提出的,它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
具体内容包括:发展是硬道理,科学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是全面的,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发展是协调的,要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发展是可持续的,要保证一代人能够接着一代人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二、科学发展观在我国的实践科学发展观在我国的实践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积极进展,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取得明显成效。
三、科学发展观在国际上的影响国际社会对科学发展观给予了高度评价和认同。
许多国家在发展实践中,借鉴和采用了科学发展观的理念。
在全球治理中,科学发展观为解决全球性问题,如气候变化、资源枯竭等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四、我国未来发展与科学发展观面对新时代的发展任务,我国将进一步发挥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作用,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推动全面小康。
科学发展观范文10篇
科学发展观范文10篇摘要:一、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与意义1.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背景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3.科学发展观对我国发展的指导意义二、科学发展观下的经济建设1.科学发展观对经济发展的指导作用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3.保障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三、科学发展观下的社会建设1.科学发展观对社会建设的指导作用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3.保障和改善民生四、科学发展观下的生态文明建设1.科学发展观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作用2.推进绿色发展3.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五、科学发展观下的全面深化改革1.科学发展观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作用2.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3.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六、科学发展观下的开放发展1.科学发展观对开放发展的指导作用2.积极参与全球治理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文: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与意义、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和开放发展等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科学发展观是在新世纪我国发展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背景下提出的,其实质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问题的科学回答,为我国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
其次,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科学发展观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我国不断调整经济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再次,科学发展观对我国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科学发展观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和改善民生。
我国在社会建设方面,着力解决民生问题,推进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2024年科学发展观——发展范式的变革》范文
《科学发展观——发展范式的变革》篇一一、引言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变迁,我们面临着诸多发展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科学发展观应运而生,成为我国发展道路上的重要指导思想。
它不仅是对传统发展观念的深化和拓展,更是对发展范式的根本性变革。
本文旨在探讨科学发展观如何引领我国发展范式的变革,以及其深远意义。
二、传统发展观念的局限性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但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问题。
传统的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的发展观念,往往忽视了社会、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性。
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社会不公等问题逐渐凸显,使传统发展观念面临严峻挑战。
三、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与发展针对传统发展观念的局限性,科学发展观应运而生。
它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为目标,强调经济发展与社会、环境、资源之间的和谐统一。
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在发展中注重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四、发展范式的变革科学发展观引领了我国发展范式的根本性变革。
首先,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转变为追求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发展。
其次,从以物为本的发展观念转变为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念,更加关注人的需求和福祉。
此外,科学发展观还强调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使我们在发展中更加注重资源的节约和环境的保护。
五、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与应用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我国在各个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在经济发展方面,我们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
在社会进步方面,我们注重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的均衡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在环境保护方面,我们加强生态建设,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六、结论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国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引领了发展范式的根本性变革。
它强调了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发展,注重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念,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国在各个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关于发展观的议论文3篇
关于发展观的议论文3篇关于发展观的议论文篇一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并提出以“五个统筹”来推进改革和发展。
温家宝今年2月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究班结业式上的讲话中又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既有生产力和经济基础问题,又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既管当前,又管长远;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重大的实践问题。
我们要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和基本要求,认真加以贯彻落实。
”关于“科学发展观”的内涵,虽然许多理论文章都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归纳起来大致有这样三个方面,即:全面发展观、协调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1.全面发展观。
这是“科学发展观”关于发展范畴的认识,就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经济是一个社会生存、发展的基础,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力量。
同时,他们也重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认为社会全面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内在一致性。
2.协调发展观。
这是“科学发展观”关于发展形态的认识,就是要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其中,物质文明所体现的是与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即经济制度相依存的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和进步程度;精神文明所体现的是科学、文化、宗教、艺术、道德、伦理、哲学、经济、政治、法律等思想理论和意识形态的发展状况和进步程度;政治文明所体现的是社会政治法律制度的发展状况和进步程度,它是反映特定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的标志。
三个文明中的每个文明既是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作用、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的。
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提供物质基础,物质文明程度的提高可以推动政治制度的变革和思想道德及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政治文明决定精神文明的性质和物质文明发展的方向,进而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程;精神文明可以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提供思想引导、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科学发展观论文
科学发展观论文引言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在面对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发展问题时提出的重要理论观点,是指导中国发展的根本指南。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旨在维护人民根本利益,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本文将围绕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和实践应用进行探讨。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标。
科学发展观要求经济发展要符合人民的需求和愿望,关注人民群众的利益,追求经济社会的公平公正。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追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即经济、社会、环境等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协调,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良性循环。
科学发展观关注绿色发展、循环经济、生态文明建设等环境保护问题,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以改革创新推动发展科学发展观倡导改革创新,鼓励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和方法。
科学发展观要求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和政策,推动经济社会的创新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应用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应用涵盖了中国社会各个领域,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实践案例:经济领域科学发展观在经济领域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科学发展观倡导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加强创新体系建设,推动科技创新发展。
科学发展观鼓励加大科研投入,支持科技创新,促进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共同繁荣进步。
科学发展观强调建设协调发展的区域经济,促进不同地区间的互相依存和合作发展,拉动整体经济增长。
社会领域科学发展观在社会领域的实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关注民生事业,提升人民福祉。
科学发展观要求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加大对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民生事业的投入,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推进社会公平正义,增强社会和谐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科学发展观论文
摘要:本文是围绕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主要内容为中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通过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能够提高我们大学生的觉悟,指导我们大学生进行自身建设。
具体分为以下五点:
1.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们的价值观、世界观,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就是当代大学生责任和使命
2. 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要把我们自身的发展与理论的学习结合起来
3. 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重在人民的创造和实践理论相结合
4. 科学发展观是一盏指路灯的前提是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5. 在科学发展观的趋势下,我们应该做什么?
以下为五点的具体阐述:
1.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们的价值观、世界观,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就是当代大学生责任和使命
科学发展关可以指导当代大学生做一个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科学发展观是辩证的发展观,辩证的发展观是全面的发展观、是对立统一的发展观,这就要求我们把个人发展与国家社会发展统一起来,
把个人的发展置于国家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在个人发展的同时,强调对国家和社会的奉献。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是以人以本,我们重视每个公民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同时也强调每一个人的发展是其他人发展的前提,因此要做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结合。
世纪伟人邓小平同志一生奋斗,全身心的投入到我国社会主义革命与现代化建设事业,他的一句深情名言“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道出了有志于国家强盛人民幸福人士的心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当代大学生要克服极端的个人主义,更多地为他人着想,满怀激情地投入学习中去,投入到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去,在奉献社会的同时实现自身的价值。
2. 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要把我们自身的发展与理论的学习结合起来
科学发展观首先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
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科学发展观是全面的发展观,
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共同进步和社会的和谐发展;科学发展观是协调的发展观,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
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科学发展观是可持续的发展观,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我们的子孙后代营造更好的发展空间,保证他们一代一代地永续发展。
3.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重在人民的创造和实践理论结合
科学发展观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牢固树立“立相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坚定信念,把依靠人民作为发展的根本前提,把提高人作为发展的根本途径,把尊重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准则,把为了人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到发展为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
同时,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我国的发展既
蕴涵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也承受着来自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约束的巨大压力。
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一些过去未曾凸显的阶段性特征,这些新的阶段性特征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突出地摆在了我们面前。
科学发展观正是为了解决新问题提出来的,它针对我国发展过程中一些领域和方面出现的发展不够平衡问题,着眼于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进一步提出了解决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思路,深刻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新要求。
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就必须把科学发展观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发展,要努力做到“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使各方面的发展相适应,各个发展环节相协调。
4.科学发展观是一盏指路灯的前提是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科学发展观指明了我们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和战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是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共产党执
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和新的中国国情相结合达到了新的高度和阶段。
一个国家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往往会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
我国改革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新天地,必须要坚持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内涵。
把握以下几点,才能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第一、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才能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任务,为全面协调发展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第二、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协调发展。
这样,才能切实防止片面和单打一,防止出现因发展不平衡而制约发展的局面。
第三、必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果、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不断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
我们应统筹考虑当前发展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良好循环,为子孙后代留下发展的条件和空间。
第四、必须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各方面工作。
关键是要结合实际,注重解决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更快更好的推动各项事业发展。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科学发展观探索和回答了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
通过学习,我对科学发展观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今后一定要进一步深刻领会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具体行动上、渗透到实际工作中。
如果我们全面理解、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实质,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一是必须正确认识经济增长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经济增长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的全面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目的和根本动力。
不顾条件、不计代价地片面追求增长速度,可能会有损于人的发展。
二是必须正确认识增长与发展的关系。
经济增长是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增长就没有发展,但发展是包括经济增长、结构改善、相互协调、社会和谐、人的全面进步、人与自然和谐在内的,内涵更广泛、更丰富的概念。
三是必须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破坏自然、掠夺自然,就是破坏自己、掠夺自己,必须把坚持以人为本与珍爱自然、延续自然结合起来,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不断改善当代人和子孙后代的生存空间。
四是必须正确认识区域之间的协调。
我国不同区域的发展条件差距很大,这决定了不同地区经济实力和规模的差距将是长期存在的。
5.在科学发展观的趋势下,我们应该做什么?
我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经过这么多时间的接触,我真的从心里感觉理解了“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先进的生产力”这句话所代表的含义,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的国家才能在巨大地震灾害中顽强的挺了过来,并把奥运会举办成有史以来最成功、最完美的一届,这都是在我们党的领导下,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所取得的丰硕成果的积淀。
我为中国人民自豪,为中华民族骄傲!我还要加倍努力,争取早日加入到党组织当中来,为党、为国家和人民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