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自贡仙市古镇聚落景观空间分析

四川自贡仙市古镇聚落景观空间分析
四川自贡仙市古镇聚落景观空间分析

四川自贡仙市古镇聚落景观空间分析

李平毅

1,2

(1.四川理工学院艺术学院,四川自贡643000;2.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四川成都610031)

摘要对四川自贡仙市古镇聚落景观空间的组织形态、构成元素、空间尺度以及构成法则等内容展开调查与分析,解析了仙市古镇聚落

景观空间的整体格局和组织形式;并从外部开放型景观空间、内部围合型景观空间、内外过渡型景观空间3个角度探讨了仙市古镇聚落景观空间的各构成因素;在分析仙市古镇聚落街巷空间尺度问题时,介绍了影响街巷空间及建筑尺度的因素,计算了仙市古镇主要街道空间尺度及其建筑比例;最后从节奏与韵律、对称与均衡、变化与统一的角度,提出了仙市古镇聚落街道景观构成法则。由此可知,仙市

古镇聚落无论是在整体空间的组织还是局部空间的设计方面,

都较为全面地做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键词仙市古镇;景观空间;景观构成法则中图分类号S210.3;TU98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12)08-04718-03Spatial Analysis of Settlement Landscapes in Ancient Xianshi Town ,Zigong City of Sichuan Province LI Ping-yi (School of Fine Art ,Sich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Engineering ,Zigong ,Sichuan 643000)

Abstract Organization forms ,components ,spatial scales and configuration principles of settlement landscapes in ancient Xianshi Town ,Zigong City of Sichuan Province were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Specifically ,overall layout and organization forms were elaborated ;spatial components of settlement landscapes were discussed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exterior open landscape space ,interior enclosed landscape space ,and transitional landscape space ;in the analysis of spatial scale of streets and lanes in ancient Xianshi Town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scale of streets ,lanes and buildings were introduced ,spatial scales of major streets and buildings were calculated ;and finally configuration principles of settlement landscapes in the town were proposed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rhythm and sense ,symmetry and balance ,diversity and unifica-tion.And it was concluded that settlement landscapes in ancient Xianshi Town have achieved the harmony between human and nature in terms of both organization of overall spaces and design of partial spaces.

Key words Ancient Xianshi Town ;Landscape space ;Landscape configuration principles

基金项目四川省教育厅“中国盐文化研究中心”资助项目(YWHY09-12)。作者简介李平毅(1977-),男,重庆潼南人,讲师,在读硕士,从事环境

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研究,

E-mail :lpy0811@yeah.net 。收稿日期2011-

12-13四川自贡井盐开采历史悠久,在自贡地域独特的盐业产贩活动中,

孕育了一大批独具风格的传统聚落,仙市古镇就是萌生于自贡盐业贩运外销的水陆交通枢纽之上的众多聚落之一

[1]

。它始建于隋代,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其

因历史久远,

充满地域特色的文化古迹众多,在1992年被评为“四川省历史文化名镇”,2007年被评定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景观空间组织形态

1.1

整体格局俯瞰仙市古镇,其景观空间以玛瑙山、官山

和釜溪河围合而成的扇形为边缘,在四周青绿山水基质的衬托下,

由川南穿斗式民居为主的商贸建筑通过单体到群落的组合,形成完整的景观斑块,并以青黛素瓦屋顶构成古镇景观斑块的肌理。由正街、半边街、新街子、新河街和羊肉巷四街一巷共同构成的

“正”字形街巷布局,对聚落空间加以分割,

形成临街以商贸为主体的开放空间和后部以居住为主体的私密空间,形成“前店后宅”型单体空间格局。1.2

组织形式

仙市古镇聚落景观主要遵循不以单体取

胜,而以群体组合见长为特征的空间组织形式。聚落整体以川南穿斗结构单体建筑为构成单元,呈苔藓式匍匐生长,形成同质化肌理的景观斑块。1.2.1

基本单元-面状景观空间。受地势环境局限,许多

狭小的区域由于缺乏纵深发展空间,在无法形成院落或天井的条件下,

通常将前部临街房屋通过延伸后坡屋顶的方式,尽力拓宽建筑的使用空间,并以连排的形式横向联排累加,构成片状空间。1.2.2

基本单元-院落-面状景观空间。这类空间形态多

为前临街道,后部为聚落斑块边界。根据地形坡度情况,临街多为由1 3个开间的店面构成前部空间,店面后部的居住空间经过延伸,

与后部别的居住建筑共同围合成小型院落或天井,

并通过巷道与外部街道空间连通(图1)

。图1仙市古镇景观空间组织形式

2

景观空间构成因素

空间由界面围合而成。在仙市古镇聚落景观空间的研

究中,将街面及沿街建筑基础为底界面,沿街建筑立面及街市端部立面共同构成聚落景观空间的侧界面,而建筑物屋顶

责任编辑徐宁责任校对卢瑶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hui Agri.Sci.2012,40(8):4718-4720,4743

构成景观空间的顶界面。顶界面和外部天空、山水自然环境等共同构成景观天际线。在仙市古镇聚落中,街巷、广场空间为聚落景观外部空间的构成主体;由建筑围合而成的院落、天井空间,虽然并无顶界面存在,但人们在感知过程中,常认为其界面围合感强烈,故笔者将其定义为景观空间中的内部围合空间。此外,聚落景观空间还包含如檐下空间、入院通道、院落过厅等空间形态,这类空间均为建筑内外空间的交汇部分,笔者将其定义为内外过渡型景观空间。

2.1外部开放型景观空间

2.1.1街道。街道是指由临街两侧垂直景观和路幅范围内水平景观构成的线性开放型景观空间,是构成聚落整体空间形态的基本骨架,其景观具有连续性和延伸性。在古镇聚落景观中,街道是最重要的空间要素,而街巷道路是构成聚落的骨架,聚落的空间结构往往由道路结构组成,决定着整个聚落的空间形态结构。在古镇聚落里,这种传统的街道无论从哪个方向进入,都具有强烈的引导感,同时加上街道端部提示节点及上下高差、道路宽窄的改变,让街道空间既有极强的导向性,又富有节奏变化。

仙市古镇的街道形态简洁,功能明确,中间为人马通行的主要道路,两旁为街市房屋檐下过道。古镇的街巷路面顺应地貌或蜿蜒曲折,呈“S”型向上生长,或沿山而立,以圆弧状绕山沿河而行。在主要街道的两侧,还有一些重要的巷道将一个个院落与街面连通。这样一来,主街道和两侧横生出来的若干条巷道构成了呈典型鱼骨式的道路结构,将各个院落连接成一个整体,不论在空间组织上,还是平面布局上,都完全连贯起来,形成组织有序的聚落空间。

2.1.2广场。广场空间是仙市古镇聚落中独特且灵动的空间形态。由于仙市古镇聚落地势相对狭小,所以在原始布局中,第一要务是满足商住需要,并没有规划出独立的公共休闲空间。为了在有限的空间内获得最为舒适的栖居环境,仙市古镇聚落在整体规划时就特别注重有限空间的一地多用,尤以将公共活动广场空间与庭院空间融为一体的规划设计方式最为高绝。这种空间处理方式既能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必要的广场空间,也是有限场所的适应性设计需要。这样的空间规划设计在聚落中沿玛瑙山而建的半边街有集中体现:半边街作为古镇最为重要的街道之一,南北方向延伸受到河街子和正街的阻断,自然生长空间受到局限。在这样有限的空间中,座落着天上宫和南华宫两座大型寺庙建筑,将这条长街等分成42m长的3段,空间上显得更加局促。为了缓解这种情况,建筑规划者将南华宫和天上宫的围合型院落内部通过两侧疏楼下的门洞与左右街道打通相连,将寺庙里的大型中庭院坝和外部街道自然地融为一体,构成“串”字形状,形成奇妙的穿庙而过的街市。这样一来,疏楼门洞的城门开启,寺庙内的中庭院坝即能成为公共开放性广场空间,观戏、庙会等公众参与的大型活动均可在此完成,基本解决了聚落公共活动场所的问题,疏楼门洞的城门关闭,庭院即成暮鼓晨钟的寺庙空间之一。从半边街整体规划来看,虽有两座寺庙阻隔,但整条街道空间却是时紧时松,贯通无阻,即使是举行庙会或组织其他大型商务活动,人流也可以从左右疏楼下的山门及寺庙主出口快速疏散。

2.2内部围合型景观空间

2.2.1院落。受到空间局限,仙市古镇聚落的建筑中只有现存的南华宫、天上宫和陈家祠具有大型的院落空间。如前文所述,南华宫、天上宫的院落空间与街道、广场等空间形态有交集,所以说只有陈家祠的院落空间最为完整。受地形影响,古镇其他建筑院落空间或没有规整的形态,或相对狭小,其空间类型更接近于天井空间。

2.2.2天井。古镇的街市建筑几乎没有完整院落形态,常常是在街道建筑内侧以多家住宅建筑围合而成小小的天井。在古镇建筑中,天井是组织院落空间最常用的方式。与庭院的宽广开敞不同,古镇天井相对小巧紧凑,在平面上也较为自由。天井多为方形,但由于具体应用上的见缝插针,其宽窄变化较多,往往还出现凹凸或斜边;由于其剖面尺度上的高宽比一般都在1?1以上,加之深远的出檐,天井在空间尺度上更显得小巧紧凑,仅为建筑围合后形成的无法省略的落水场地,专门起到通风见阳、排水除湿的作用。

2.3内外过渡型景观空间

2.3.1檐下空间。和一般的建筑檐下空间功能一样,仙市古镇聚落街道的檐下空间也是室内外空间的过渡空间,让街道与室内空间的过渡显得更加柔和,体现一种过渡渐变的过程。檐下空间不但能起到交通、连接和过渡的作用,还是居住者休闲、交流的场所。在赶集的日子,檐下空间还可以作为商业交易场地,成为室内空间的延伸。另外,古镇聚落的天井檐下空间也是人们洗衣纳凉、聊天的场所。

2.3.2入院通道。古镇的街道和院落之间常常由一段长长的通道相连,构成特别的灰空间。这些巷道是街道与民居入口之间的过渡空间,它的一头直通街道,另一头常常与3 5户家庭构成的小天井相连,形成特别的内院小空间形态。对于居住在古镇中的每家每户来说,其住宅所在的巷道直接连在主街道上,人们可以直接从主街道到达自己的家,而合围天井中居住的几户人家彼此熟悉,一旦有外人穿越就会很快辨认出来。由于这些支巷空间属于尽端路,尽端路的产生一定程度上阻止了陌生人的进入,使部分支巷空间变得私有化,有利于形成防备空间,也增强了私密性。这样一来,这些灰空间一方面承担了过道的交通功能,另一方面还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阴雨天,这里常常坐有老人聊天谈话,有利于小巷中的住户形成较强的邻里凝聚力。

2.3.3院落过厅。纵观自贡大型多重宅院,其院落间通常有开敞的过厅相连。仙市古镇聚落建筑也不例外,在陈家祠的前后院落间就有架梁结构过厅,上设格窗装饰,让院落间视线开敞,空间贯通。这样的灰空间处理完全符合空间视觉的延伸需要,也为集会等活动提供了场所。

3街巷空间尺度分析

3.1影响街巷空间及建筑尺度的因素影响街巷空间尺度的因素有许多,它首先是由街巷的功能性质需要决定的。在仙市古镇聚落的街道中,由于正街商贸功能突出,受交通工

9174

40卷8期李平毅四川自贡仙市古镇聚落景观空间分析

具、人流量的因素影响,其空间尺度更大。而如河街子等老街,随着盐业运输作用的衰落,其发展也受到直接影响,街巷空间及沿街建筑尺度都不如现在的商贸主体正街、半边街。另外,聚落中直接界定街巷空间的界面构成的天际线等因素,也能从心理角度影响观者对空间的主观认知。仙市古镇聚落街道空间呈线型,通常人们对线性外部空间尺度的主观感觉是在“流动、对比、综合中产生的”[2]。在主观认识方面,对比会产生尺度感,如天际线高低变化的对比、街道铺装的暗示等,均能给人直观的尺度感受。正街由于具有较为完整而开阔的天际线,给人更加开阔的空间感受;而与之相比,半边街街面尺度约大于正街,但由于其街道两侧的建筑侧界面多高于正街,并且视觉形象整齐统一,其空间尺度感受明显小于正街。

3.2主要街道空间尺度及其建筑比例适宜的尺度和比例是形成仙市古镇聚落空间魅力的一个主要方面,对聚落街道空间尺度的分析主要以街道空间的剖界面为对象展开。芦原义信在《街道的美学》一书中,讲到了不同尺度的街道空间环境带给人们不同的心理感受:将街道的宽度设为D,将沿街建筑的外墙立面高度设定为H,通过街巷剖面空间中的宽高比值得出以下结论:当D/H>1时,随着比值增大,会逐渐产生远离之感,虽然能够让人的视觉获得极佳的天际线视域,却让街道围合空间感减弱;当D/H<1时,随着比值减小,会逐渐产生接近之感。受街巷建筑的阻挡,不能够让人视觉获得极佳的天际线视域,却让注意力更加聚集到街巷两侧建筑及店铺之上,街道围合空间感加强;当D/H=1时,街巷路面与建筑的宽高比之间存在着一种匀称之感,是最为理想的街巷空间尺度[3]。

古镇街道的整体格局呈“线”状发展。古镇的新河街、半边街、新街子、正街和连接半边街的羊肉巷总长662m(图2)。新街子为“正”字的上横,长79m,其北端为陆上盐道入城口,下接水运码头;南北走向的半边街绕玛瑙山生长,长283m,构成“正”字中间的一长竖;长约10m的羊肉巷在半边街的右下侧伸出,构成了“正”字布局的一段横;新河街长48m,紧邻釜溪河岸,是“正”字布局的一短竖;“正”字的下横是正街,长242m。古镇的街巷空间尺度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有过调整变化。由于古代人们出行的方式大多是步行,选择骑马坐轿的交通方式也不需要宽阔的道路,因此道路横截面宽度大多在3m以下,两边店铺林立,形成狭长的、近乎局促的空间。民国初年,仙市古镇的部分街道尺度有过大的调整,如将正街临街两侧房屋门脸后退,扩宽相对狭窄的正街路面宽度至4.8m,并将街道梯级道路铲平。这样一来,古镇街道空间尺度整体上形成D/H值约为1的完美比例

。图2仙市古镇聚落街道D/H尺度

4街道景观构成法则

4.1节奏与韵律仙市古镇的街道在设计中主要通过空间尺度的变化和明显标志物让公众体会到空间的节奏变化。考察聚落空间,发现古镇主要可分为街巷入口空间、街道主体空间、街道交叉空间和广场空间4种形态。入口空间多为人流较为聚集的场所,多设计为呈喇叭口形的较为开阔的空地,为人们提供停留歇息的场所,让人心理轻松自然,但带有明确的指向性,引导人们或四散离开,或进入街巷内部。从入口空间进入街道,是一个相对狭小,用于防御的栅口空间,穿过栅口便进入街道。仙市的街道空间多呈流畅的弧线形态,明朗通透,很少曲折迂回。在栅口旁边或街道交叉路口,常常有一些公共饮水设施等,常营造出一些小型的相对开阔的公共休闲空间,不但为聚落人们提供了交流、休闲的场所,也增强了古镇聚落街道景观空间的大小、松紧变化。就这样,连续却又有大小变化的空间,自然形成节奏与韵律感。

(下转第4743页)

0274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

进度不一,质量参差不齐,行业规范的冲突,各级政府可以经过协商,达成发展休闲农业的共识,设置专门的休闲农业发展机构。这个机构配备专门的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划拨经费,赋予其负责苏北地区发展休闲农业的职责,做好休闲农业的立项、审批、监管等工作,承担日常的休闲农业发展事务和业务指导工作,确保责任落实到位,推进休闲农业发展。4.5改革农村金融信贷体系,制定休闲农业保险措施休闲农业的发展需要大笔资金,因此离不开金融的支持。苏北地区长期以来因自身财力有限,发展资金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其休闲农业的发展。一个良好的融资环境对于苏北地区休闲农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故需要制定和落实扶持休闲农业发展的金融政策,加强与金融部门的沟通,争取使金融部门把休闲农业列为信贷支持重点。

参考文献

[1]杨一琴.民俗产业开发的探讨[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496-498.

[2]罗小华.江苏省三大区域功能定位研究[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90-193.

[3]厉以宁.区域可持续发展:中国区域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1-2.

[4]刘峰.宁夏旅游业跨世纪持续发展战略探讨[J].市场经济研究,2009(4):23-24.

[5]伍冠锁.我国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8(14):

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檪

268-270.

(上接第4720页)

正如《传统村镇聚落景观分析》一书中所述:我国的村镇聚落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其街道空间规划中没有广场等空间。然而尽管如此,似乎也并不使人感到单调,究其原因,可能正是由于它的街道空间忽宽忽窄并时而具有某些小的转折所致[4]。

除了空间自身大小变化形成节奏外,空间中的标志物辅助了空间节奏的营造。这些标志物包含牌坊、风水树和街道入口空间中的栅门。另外在半边街上,天上宫和南华宫两座大型寺庙建筑将这条长街等分成42m长的3段,在南华宫和天上宫的围合型院落内部通过两侧疏楼下的门洞与左右街道打通相连,将寺庙里的中庭大坝和其他街道自然地融为一体,构成“串”字形状,形成奇妙的穿庙而过的街市。这样一来,虽有两座寺庙阻隔,但整条街道空间却是时紧时松,气脉贯通,展现出强烈的节奏感。

4.2对称与均衡在仙市古镇聚落的营造法则中,常常体现出对称与均衡的构成形式美法则,聚落内各处寺庙的单体设计及整体布局就能体现这样的特点。如前文所述,古镇聚落共有5座寺庙,它们分别是位于河街子西侧的川主庙,位于半边街上的南华宫、天上宫和位于正街南北两端的湖广庙和江西庙。时至今日,川主庙和湖广庙已经被拆毁殆尽,江西庙也仅剩原庙旁侧的一座土地小庙,但据其遗址分析,五庙的选址均仔细考究风水地理,疏密有致地安排在聚落空间之中。另外,考察现存良好的南华宫和江西庙可知,寺庙建筑均按左右对称布局设计,但却不完全拘泥于绝对对称的原则,多根据当地地貌在左右相对对称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灵活变通,在整体对称的基础上却又有细致变化,充分体现仙市古镇聚落景观设计的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原则。

4.3变化与统一古镇聚落的街道空间在界面设计中多处使用到了变化与统一的形式美原则。首先,街道界面材质统一,比如街道的底界面材质均用本地丰产的条状沙石铺砌,乡土材料的采用让道路自然亲切。街道两侧界面建筑及构件部分多采用木材,取其通透灵活的优点。另外,古镇街道门脸的视觉形象也体现出统一的构成法则:古镇聚落街道的店面常为三开间,为一组拼接而成,配合上下两层的建筑形态,形成统一的街市景观。界面在追求统一的同时,也加入了变化:街道立面上的巷道入口在开间及立面高度上都与统一的临街店面形成差异,让在街道上行进的观者在视觉移动过程中构成突变效果,继而让景观界面在视觉感官上形成明确的场所印象。在底界面的石材铺装方法上,统一的条石材料也有线性竖铺及错落平砌的对比效果,充分体现变化与统一结合的景观营造法则。

5结语

通过对仙市古镇聚落景观空间的组织形态、构成元素、空间尺度、构成法则等内容展开分析,论证了仙市古镇聚落无论是在整体空间的组织还是局部空间的设计方面,都较为全面地做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首先,鱼骨形线性街道空间形态主干线明确,让聚落建筑有极强的序列感和方向性,保证了聚落内建筑都尽可能获得好的朝向;院落、广场、街道合为一体的空间功能多用的独特设计,既体现出对聚落有限使用空间环境的包容,也是聚落地域特色的展现;街道拥有良好的宽高比尺度,给街道上的人们带来阳光和优美天际线;依据形式美法则营建的空间界面,带给观者视觉愉悦和良好舒适的空间体验。

参考文献

[1]赵逵.川盐古道:文化线路视野中的聚落与建筑[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129-133.

[2]夏祖华,黄伟康.城市空间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31.[3]芦原义信.街道的美学[M].尹培桐,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46-50.

[4]彭一刚.传统村镇聚落景观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65-66.

3474

40卷8期徐剑等基于新农村建设视阙下的观光休闲农业发展研究

视觉元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分析

视觉元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分析 视觉元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提高,人民的文化需求也不断增加。因此,我国各地景观设计应用了大量新型元素,从不同层次上向人们展示园林景观设计中所包涵的独特人文气息。本文主要从视觉元素的内涵与相关理论出发,进而从点、线、面、形体、色彩、质感、以及空间等视觉元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具体分析。 关键词:视觉元素;园林景观设计;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 TU986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园林景观设计是服务于广大观赏者的一项艺术范畴内的设计工作,所以其设计理念应该具备美学设计中的相关要素,特别是要能够满足人们视觉上的观赏美感。目前,视觉元素在园林景观设计工作中已经占有一定地位,良好的视觉元素的融入能够使园林景观设计更加愉悦人们的心情。本文主要从视觉元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展开相关论述,通过对各个视觉元素进行整体分析,来论证视觉元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 一、视觉在园林设计中的地位 视觉是人类认识世界,获得信息的一种最重要的方式,也是接受信息量最大的一种知觉工具。人的视觉是通过光线来感知环境,为人们的活动提供必要的环境信息,并由此产生各种行为和情绪上的反应。人对事物的认识,是由感觉到知觉,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人的眼睛是视觉感受器,视网膜受外界光、色、形、质的刺激,反映了物象的存在,而视知觉的感知占知觉中的主导力量。因此,“视觉”可以通俗的理解为某一客观事物在经过人们大脑、眼睛的主观审视之后留下的人们认识这一事物的直观感觉。园林艺术是环境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了作为视觉符号的建筑、水体、山石、植物等基本要素,人们浏览所处环境的时候,通过视觉符号进行信息传达。 二、视觉元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用研究

清晏园景观空间分析

清晏园景观空间分析 摘要:清晏园既有江南园林之灵秀又有北方皇家园林的雄壮,是淮安古典园林的代表。其对空间的营造巧妙地以墙、瓦、廊、阁、植物等元素有机组合,展现了古典园林的静、幽、藏等特点。 关键词:清晏园,景观空间,分析 古代园林有北京的皇家园林,苏南的私家园林,还有遗存不多的古代官衙园林,江苏省淮安市就保存了一座明清历史上漕河总督署后花园——清晏园。 清晏园,前身是明清两代官衙后花园。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这儿就是明代户部分司,主管“天下粮仓”,清代这里是江南河道总督署的后花园。清代河督靳辅从康熙十六年在此驻节,并“凿池植树,以为行馆”。在任期间,靳辅一直没有间断对清晏园的扩建和完善。后来此园又经历任河督精心修建,成了府衙后花园。河道总督地位显赫,交游甚广,过往的大小官员及文人墨客或弃船或下马都能小住几日。因此,这里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物古迹和大量的名人诗画。咸丰五年,黄河北徒,河患骤然减少。咸丰十年,清政府虽裁去河督,但又将设在楚州的漕运总督府迁居于清晏园,使清晏园仍居显赫地位。嘉庆五年(1800年),为祈求河道安静,更名“澹园”,改为“清晏园”。“清”者,清水、清河之意,“晏”者,安也,有平静、恬静之意,充分表达了广大淮安人民渴求降服水灾的心理。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漕运总督又要“移节沆中”,“于其将去而来去也”,故又名曰“留园”,用以留于后之览者。民国十七年(1928年),花园从官衙中分离出来,筹建名为“城南公园”。后为纪念“四八”烈士,又名之曰“叶挺公园”。直到1989年才又恢复“清晏园”之古名。原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同志在游园后曾题写了“不似江南园,胜似江南秀”的赞美之辞。也正是由于这儿景色优美,环境宜人,乾隆皇帝曾六次入园,其中一次见四盆黄山松,顾而笑之曰:“也算清、奇、古、怪。” 位于淮安主城区的清晏园距今已有600年历史,是我国漕运史上唯一遗存的官衙园林。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一级园林。 中国古典衙署园林空间布局有别与江南私家花园与皇家园林,古典衙署园林既有江南园林之灵秀,又有北方皇家园林之雄壮,空间体量上介于两者之间,空间组成形式上、布局上根据空间主题不同,有规则式和自然式两者手法。同时因衙署为皇家派出的地方官僚机构,古典衙署园林多融入了当地地方特色。 一、清晏园景观空间分析 1.入口广场空间 清晏园入口广场面积不大,以一对古石狮,顶为汉阙的青砖、粉墙、黛瓦、围墙立柱为入口引导,广场的北侧为二进堂馆,与一照壁相连,照壁有清晏园导游图,中国山水画手法绘制,古香古色,与围墙平行的是一背对广场的长廊,廊

浅析景观设计中的虚与实

浅析景观设计中的虚与实 景观设计是研究怎样利用自然环境创造美好的人文环境的一门学科;也是一门人类生存空间的塑造艺术,它讲究空间结构的合理布局,讲究疏密的层次变化,但“虚实”的关系往往在设计中被人们所忽视。而“虚实”也是现代景观设计中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实”即实实在在的一个界面,一个实体。“虚”即视觉形态与其真实存在是不一致的一面。老子还讲到“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虚实空间是相对的,景观设计中利用虚实对比的手法,做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无虚不能显实、无实不能存虚。例如:山体与水体之间,山为实,水为虚。在建筑与植物之间,建筑为实,植物为虚。所以说虚与实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是必不可少的表现手法,它不仅丰富景观层次及营造意境,而且使人们的视觉及心理感受,增强形式美,加强空间的审美效果。 景观设计的概念有着相对和绝对的双重性,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到:“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其生动的论述了“实”与“虚”的辩证关系。无论是室内环境还是室外环境,设计对我们来说就是运用虚与实的穿插结合。例如:空间与实体构成虚与实的相对关系。在“实”的建筑中,“虚”的空间是产生想象力的源泉,是情感的栖息地。 以无为本,有乃无之用,认为世间万物虚实产生了活跃的生命。大多数的山水画家都认识到“知其黑,守其白”的道理,亦即在追求丰

富意象的同时也需要考虑留出想象的余地。从美学上考虑:虚与实,动与静,少于多等诸多矛盾性的因素都是互为因果的,而这种美学现象正是虚实关系最直接的体现。而在从方法论上认识这一点,正如老子说:“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知其黑,守其白,为天下式”(《道德经》第二十八章)对其体现发淋漓尽致。 传统景观设计讲求“大象无形”,通过构成要素和空间界面的虚实相生关系,做到意美、形美相结合,达到一种虚幻空灵又至高无上的艺术天地。如果构成要素或空间的界面过“实”,有时就会缺少流动性和层次性。这就需要“虚”来使空间变的气韵生动,从而达到“情”和“景”的高度统一,追求意境是表达追求自然美和人工美的最高艺术境界,是古代园林文化的最高要求,也是传统传统艺术精神的渊源。 景观设计的虚实关系同样可以通过光影的变化进行有机的结合。光是生命之源,她给万物以生机活力,但不是越强越好,光作为一种无形的装饰,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其自身形成的光影变化和物体材料的反光可以产生虚与实的对比,清淡而玄远。如中国古代建筑中空灵的漏花窗、花格、雕栏,在阳光、月光、烛光的映照下为地面或墙面留下了生动的影,这种光影相互渗透、穿插的虚实变化更是融入了东方人亲近自然、天人合一的美学思想。 “山川万物之具体,······有虚有实,······此生活之大端也",所以虚实相生是体现的我国古典艺术的重要法则。景观设计既然想要生动的展现自然美,那么就必须把这一法则渗透在景观之中,也正是我国古代就开始重视虚实相生,并逐步完善了虚实相生,从而形成了

景观生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方法综述

景观生态学空间格局分析 方法综述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景观生态学课程论文 景观生态学景观格局分析方法综述 目录 摘要

摘要 景观格局是景观生态学的核心问题,其目标是通过确定景观格局来分析生态过程。本文主要对景观生态学的格局分析方法进行综述,分别从景观格局分析概述、景观空间格局指数结合景观分析的统计学方法进行阐述,并通过山林地区的景观格局分析方法——以宁远县为例;干旱区绿洲城市景观格局分析方法——以石河子市为例;城市湿地公园景观格局分析——以白鹭湾湿地公园为例,对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在不同类型的景观中的运用进行详细阐述。 关键词:景观生态学;GIS;景观格局;特征指数;景观类型 引言 景观生态学是研究景观单元的类型组成、空间配置及其与生态学过程相互 作用的综合性学科[1]。它以生态系统的空间关系为研究重点关注尺度的重要性 与时空的异质性。随着景观生态学的逐步发展其研究范围和内容都进一步扩大 突破了原先只是从类型或区域角度对自然综合体进行研究将地理过程与生态过 程也列为研究重心并且从单纯的地理过程研究发展到人地相互作用过程的研 究。在研究理论和方法方面等级理论、分形理论、渗透理论、尺度观点以及一 系列空间格局分析方法和动态模拟途径在景观生态学中也被广泛提出和应用为 其增添了新内容和新特点[2 -3]。 1 景观生态学的格局分析方法 景观格局分析概述 景观生态学研究最突出的特点是强调空间异质性、生态学过程和尺度的关 系这一特点也已成为景观生态学与其他生态学科的主要区别之一。研究景观的 结构(即组成单元的特征及其空间格局)是研究景观功能和动态的基础。空间格 局分析方法是指用来研究景观结构组成特征和空间配置关系的分析方法既包括 一些传统的统计学方法同时也包括一些专门用于解决空间问题的格局分析方 法。笼统地讲这些方法可分为两大类:格局指数方法和空间统计学方法。前者 主要用于空间上非连续的类型变量数据(categorical data)而后者主要用于空间上 连续的数值数据(guantitative data)[4-5]。 景观空间格局指数

第三章景观设计行为理论与视觉形象

第三章景观设计行为理论与视觉形象 一、教学内容景观行为景观视觉形象 二、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让学生们了解在景观中,人因景观产生的各种感 受并因此产生不同的行为,另一方面全面了解景观的各种视觉形象,并根据不同类型合理设计布局,使之达到以人为本的目的。 三、难点景观行为与视觉形象 四、教学过程 第一节园林景观环境行为理论 (一)环境-行为研究 1、环境-行为研究的兴起 关于环境行为的研究首先于20世纪60年代末在北美兴起。 1968年“环境设计研究协会”在北美成立,并成立了诺干研究中心,如针对儿童和环境、环境认知、环境与年龄、残疾人与环境、居住区环境、使用者参与、使用前后评估等课题的研究。 20世纪70年代,代表欧洲研究潮流的“国际建筑心理协会”在英国成立。 2、主要研究内容 环境-行为研究早期的研究领域可分为两类:第一类包括环境认知、人格与环境、空间行为以及行为对环境生态的影响,体现了行为对环境的主动作用;第二类包括环境态度、环境评估、生态心理以及物质环境对行为的影响,体现了环境行为的主动作用。 (二)格式塔知觉理论与环境设计 1、格式塔学派建立 格式塔心理学诞生与1912年,兴起于德国,是现代西方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 2、格式塔含义 作为心理学术语的格式塔具有两种含义:一指食物的一般属性,即形式。一指食物的个别实体,即分离的整体,形式仅为其属性之一。格式塔不是孤立不

变的现象,而是指通体相关的完整的现象。完整的现象具有它本身完整的特性,它既不能割裂成简单的元素,同时它的特性又不包含于任何元素之内。 3、格式塔原则 ⑴图形与背景 图形与背景的关系一般具有下列规律: a 轮廓清晰明确的成为图形,轮廓较为模糊的后退成为背景。 b 图形较小,背景相对较大。因此,图形有轮廓感,被感知位于背景之前或背景之上,同时,在图形与背景交界处,一般人感知不到背景的轮廓,即图形总是被感知为与背景分离的单独整体。 c 当图形与背景相互围合或部分围合并且形状类似时,图底关系可以互换。 构成良好图形的主要条件 a 小面积相对于大面积更容易成为图形 b 单纯的几何形体容易成为图形 c 水平合垂直的形态比斜向更容易形成图形 d 对成的形态易成图形 e 耽搁的凸出形态比凹入形态容易形成图形 f 动的形态比静的形态更容易成为图形,入广场的喷泉、活动雕塑或飘动的彩旗等。 g 奇异的或与众不同的形态更容易成为图形。 ⑵群化原则 凡事整体性良好的多个视觉刺激,任何一个个体或部分之间必定存在某种促使相互结合、形成统一的控制规律,这个使多个刺激被感知为统一整体的控制规律,通常称为群化原则。 a 临近原则 相互邻近的元素被感知为有内聚力的整体。一般情况下,在一定范围内元素呈均匀分布的平衡态,面对这些均布的散点人们没有兴趣去多看多想;如果出

景观及视觉影响评价初探.

景观及视觉影响评价初探 作者:佚名时间:2007-11-24 19:51:00 内容摘要介绍了国内外开展景观与视觉影响评价的情况和意义,提出了景观与视觉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步骤、内容和方法,介绍了一种较为简便、实用的用于景观与视觉影响评价的定量方法。提出了进行这项工作的难点问题及设想建议。 在环境影响评价中,景观及视觉影响评价是一个较新的课题。景观环境作为客观物质系统,由于鲜明的色彩、线条、形态和性质等呈现出来的某些特定形式,具有满足人类追求美的客观意义。随着社会的经济水平和文明程度的提高,作为生活环境一部分的美学环境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景观及视觉影响评价正是基于这方面的需求应运而生的。其评价目的在于预测和评价拟建项目在某一特定区域造成的景观及视觉影响的显著性和强度,以便采取相应的减缓措施。景观及视觉影响评价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如日本、美国、英国等)早已受到重视,并开展了较多的研究工作。欧共体明确规定,在评价拟建项目时,必须进行景观的直接和间接潜在影响评价。我国的景观及视觉影响评价工作起步较晚,迄今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评价方法。本文旨在介绍与景观及视觉影响有关的概念,探讨评价的过程、内容和方法等。介绍一种较为简便、实用的用于景观与视觉影响评价的定量方法。提出了进行这项工作的难点问题及设想建议,以期推动我国的景观及视觉影响评价工作的开展。 1 基本概念 1.1 景观 景观是指构成视觉图案的地貌和土地覆盖物,土地覆盖物由水体、植被和人工开发的景物(包括城市外表)等组成。景观也是人眼从一个角度看到延伸着的自然景色,还可将其看作是地球表面上一个区域和其他区域不同的各种特征的总和。从评价的意义上说,“景观”主要是指那些有特色的景物和地方性赏心悦目的独特景色。从景观生态学来分,其类型大体可分为自然景观、人工景观和人文景观(如天然奇景和壮观优美的建筑、主体公园、城市雕塑、文化古迹)等。从时间上则可分为历史景观、现代景观。 1.2 视觉影响 视觉影响是指视觉资源和观察者对在一个统一协调的景观中介入一种负面格调的实体所做的反应。 1.3 景观及视觉影响 景观及视觉影响的区别在于景观影响是指景观结构、性质和质量方面的改变,视觉影响则是指景观外貌方面的改变和这些变化对人的影响。因此视觉影响可以看作是景观影响的一个部分,它涉及到对景色、观赏者和视觉美学的影响。景观及视觉影响具有直接可见性、不易改变性等特点。景观及视觉影响强调的

基于湘潭城市码头文化保护的地域性表达_刘岚

58 摘 要:城市文化保存着城市记忆,记录着城市历 史变迁的沧桑岁月。传统城市空间环境承载着湘潭特有的码头文化,保护老城区现存的历史街区及建筑风貌成为湘潭城市建设地域性延续的重要支撑。本文从全新的角度引入“点、线、面、体”的概念,对老城区传统空间形态四个组成部分——码头节点、街巷骨线、空间肌理、建筑形态进行了分析,为城市建设中的地域文化保护与传统更新工作的实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码头;码头文化;老城区空间环境;城 市建设 A b s t r a c t :U r b a n c u l t u r e p r e s e r v e d the memories of the city, recording the vicissitudes of the urban historical change. The traditional urban space environment carried the unique wharf culture of Xiangtan, protection of the existing historical district and architectural style in the old cit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upport of the regional continuance of Xiangtan urban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d "point, line, surface, body" concepts from a new perspective and analyzed four parts —the wharf node, the bone line of streets, the spatial texture, and the architectural form—of the traditional space form in the old city, providing a reference for the Protection of regional culture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update work in Xiangtan Urban construction. K e y w o r d s :w h a r f ;w h a r f c u l t u r e ; space environment in the old city;urban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TU24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4)01-0058-04 1 研究目的 随着我国国力的强盛,经济的腾飞,许多城市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动力。城市发展所带来的历史传统保护与文脉传承问题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由此引发城市建设如何达到科学、和谐、健康的发展,是摆在每一位建设者面前值得思考探索的重要课题。虽然城市发展程度和目标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存在地域性差异,但很多依水而建的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有着似曾相似的演变过程,都是由傍依江、河、湖、海等地理特征所衍生出的码头及码头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果。作为承载湘潭城市历史发展脉络的物质与精神文化载体,传统码头及其所形成的商业街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中心的转移,其综合商业地位逐渐下降。但时间积淀下来的传统老字号、文物建筑和历史街区,因其传统商业及历史文化的综合效应所具有的特殊价值,构成了集历史行政中心、文化教育、宗教信仰、商业街区、民居民宅等多形式并存的、丰富的老城区空间形态,这种多功能综合布局密切了各社会阶层间的联系,促进了社会经济文化的交流,对城市的地域性文化形成与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力。探索发掘其潜在的价值,是传统码头文化适应现代生活发展的重要途径。 2 码头文化概念 “码头”有两层含义:一为海边、江边专供船只停靠、乘客上下、货物装卸的建筑物;二为水陆交通发达的商业城市。一个城市或一个码头因各个历史时期的军事、政治及经济等 因素的影响而产生,在江河交汇、水陆衔接、交通方便以及利于避风、泊宿、装卸货物的地方,逐渐形成船舶聚泊的处所,这就是古时的码头。从城市空间形态上看,码头不仅指简单的特定建筑形态,还包括与码头经济活动相关的外部环境,即道路、堆放场地、过渡空间、建筑与建筑间的空隙等。在湘潭城市的变迁过程中,码头的这两层含义随着历朝历代政治经济的风云变换而交替出现,从单一驳船功能过渡到多元文化碰撞的多功能场所,从而确立了湘潭古城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经济和战略地位,拓展了古城与外面世界的沟通能力,形成自己独特的城市文化。湘潭“城总市铺相连几十里,其最稠者则在十总以上。甲乙之货云屯雾集,为湖南第一码头”[1]。因此,在一定历史时期人们的观念里,湘潭首先是一个码头,然后才是一个城市,这是因为古潭城深厚的商贸码头功能及其文化深植于人们心中。 码头文化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是码头空间和功能在城市发展进程中不断扩展的必然产物。它涵盖了以经济活动为核心的社会活动及形态,包括物质形态文化、非物质形态文化两个层面。城市码头文化的发展是从人类最初生存活动的原始阶段开始的,生活方式的丰富及部族聚落的形成与发展带来了文化活动的萌芽和功能的复杂化,同时从生活劳作及日常经济活动中派生出其他活动空间,形成了相应的城市空间结构和建筑类型,经过多次的社会化分工,产生出许多新的设施和特殊空间,以满足人们经济活动之余的功能与精神上的需求,形成多层次、多样化、多元化的城市文化现象。 3 湘潭城市码头变迁及码头文化地域性形成的因素 作为一种地域文化,湘潭城市码头文化是 作者简介:刘岚(1968-)女,湖南湘潭人,湖南大学访问学者,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陈飞虎,男,湖南安化人,湖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基于湘潭城市码头文化保护的地域性表达 The Regional Expression Based on the Protection of Xiangtan Urban Wharf Culture 刘 岚 陈飞虎Liu Lan Chen Feihu 图1-湘潭古城地形分析示意图 (图片来源:作者改绘自湘江生态经济带开发建设总体规划图) 图2-湘潭主商业街道——正街的现状分区示意图 (图片来源:作者改绘自湘潭市河西滨江风光带及棚户区改造规划图)

浅析现代主义景观设计的特点

浅析现代主义景观设计的特点 ——以唐纳公园公园为例 内容摘要: 托马斯·丘奇(Thomas Church)是上世纪美国著名的景观设计师,作为美国现代园林设计的开拓者之一,他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就开始了自己的景观实践,开创了被称为"加州花园"的美国西海岸现代园林风格。他的作品根植于加州环境的独特风格,为世人所追捧,是"加州花园"的代表人物之一。其设计思想和手法对今天美国和世界的风景园林设计有深远的影响。本文以托马斯·丘奇(Thomas Church)的唐纳公园为例,分析现代景观设计的特点。 关键词:托马斯·丘奇唐纳公园现代主义景观, 1.现代主义的产生 20世纪以来,现代主义对景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代主义从文化的历史角度来说,是1914年前的几十年中兴起的新艺术与文学风格,是艺术家为了反抗19世纪末期的陈规旧矩,转而用一种他们认为感情上更真实的方式,来表现出大家真正的感受与想法。现代主义美术是西方进入垄断主义时代以后产生的,是伴随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它就不可避免地反映了这个时代政治、经济和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变革,反映了这个时代人们极其复杂、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极为深刻的哲学思考。不同于现实主义的是,现代主义的美术在对待社会、人、自然与自我的关系上失去了平衡,关系是扭曲的。 2.现代主义景观设计理念 现代主义是的建筑设计的理念发生的变化,但是相比较于景观而言,景观确实受到了土地,水,植物的限制,无法在材料上找到变革。于是在对传统中的对称、轴线和附加装饰的攻击中找到了变革的方向。西方古典主义园林设计认为自然中的空间只有得到清晰的界定才能被感知。凡尔赛宫的园林就是一典型代表。在这样的古典园林中,空间是通过一系列轴线组织起来的序列,再由中心焦点和围合要素所界定的闭合体。但在现代主义景观设计者来看,空间是自由而活生生地呼吸着的事物,正如哈普林(lawrence Halprin) 所认为的:“空间是相互流动没有边界。”设计应当去追求自由流动的成为一个时空连续体的空间,是现代主义景观不同于古典园林的重要特征。这种创造动态流动空间的目标也衍生出了一系列新的空间设计模式和手法。现代主义以功能主义作为新的设计出发点,将人的体验和在景观中的活动流线看做设计结构的组成部分,反对强加的图案之内活动的设计,从而使人的活动和体验成为反映当代社会生活的景观设计第一指南。 3.以托马斯`丘奇和他的加州花园中的唐纳花园为例,分析现代主义景观的特点。 3.1托马斯·丘奇的唐纳公园浅析 20世纪40年代,在美国西海岸,一种不同以往的私人花园风格逐渐兴起,不仅搜到渴望拥有自己的花园的中产阶层的喜爱,也在美国风景园林行业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成为当时现代园林的代表。这种露天木质平台、游泳池、不规则种植区域和动态平面的小花园为人们创造了户外生活的新方式,被称之为“加州花园”。丘奇说:每一个设计都应该是独特的,都有独特的场地性质和使用需求,而他要做的就是把这些因素结合起来,找出一个满足所有求的“解。形式应该来源场地的特质和业主独特的需求,并不是那些历史典籍,对于场地中类景观因素需要通过理性的处理,而非一味的根据习惯。他喜欢用锯齿线、钢琴线、肾形、米巴曲线等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的形式语言来构成他的平面,不同质感的地面铺装间的对比,形成他的风格。 丘奇的每一个设计都是独特的,都符合独特的场地性质和使用需求。他认为,景观的形式取决于场地的特性、建筑的风格和业主的生活方式,并反对绝对的形式主义,作品拥有全新的形式和独特的空间特性,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需求。丘奇一生完成的作品数量极多,

苏州园林景观流派风格与空间分析

苏州园林景观流派风格分析 苏州园林是我国古典园林的精华。亭阁典雅,花木繁茂,它将有限的空间集文字、书画、建筑、雕刻等多种艺术,并把山光、水声、月色融入其中,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景观,将人类向往美好生活的追求表现的淋漓尽致。 Suzhou gardens are the essence of our country's classical gardens. With the elegant pavilion and the lush flowers and trees, they put the culture painting calligraphy architecture and carving into limited space , gethering the mountain water and moon ,create colourful landscape . They reflect people's pursuit of wonderful live adequately 关键词:风格特征手法参考;《浅谈苏州园林风格 特点》《从视觉角度谈苏州园林空间手法》 苏州园林是指中国苏州城内的园林建筑,以私家 园林为主。它聚集了中国江南私家园林的精粹,具有 悠久的历史,造园技艺精湛,故有“江南园林甲天下, 苏州园林甲江南”一说。连世界遗产委员会也曾这样评 价苏州园林:“没有哪些园林比历史名城苏州的园林 更能体现出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理想质量,咫尺之内 再造乾坤。苏州园林被公认是实现这一设计思想的典 范。这些建造于11~19世纪的园林,以其精雕细琢的设计,折射出中国文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苏州园林在文化、艺术、历史等方面的造诣可见一斑。 不同于其他任何国家及地区的园林,在我看来,苏州园林更具一番灵气,身陷其中,仿佛有天地之气灌于体内,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实际上,园林都是人类对于自然景观的模仿,而苏州园林显然是技法相当高超的模仿,它所模仿的不仅是形,更多的是神,是自然的精华,是对大自然的高度提炼和概括。这和中国的山水画如出一辙——神韵,折射出中国人对天地万物的理解。 园林乃是赏心悦目之作,体量虽大,仍为艺术作 品,既是艺术,就不可避免的要说到美这个问题。自 然之美不必多说,苏州园林是高度浓缩的自然景观, 自然也高度浓缩了自然之美。我想说的是其融合之美, 除了人造的自然景观,苏州园林还有很大一部分是纯 粹的人造建筑。乍听之下,似乎很不和谐。然而真正 去过苏州园林的人绝不会有这种疑虑,一般人甚至根 本不会想到这个问题。因为苏州园林很好的融合了自然与建筑,走廊悄悄的穿过山石树木,湖水静静的躺在亭阁四周。处于自然之中,看到的只是粉墙黛瓦给一片绿色的点缀,廊道所带来的也不是阻隔,而是更好的对于景观的划分,这一道似无而有的线能让两边即使不同的景色融为一体。无意识的,身已跨入建筑之内,这一过程是如此自然,不易被察觉。木质的结构,不会像打磨过的石料那样突兀,柱廊等灰空间也让室内外模糊不清,建筑四周大面积的窗户使人们置于屋外能看透建筑另一边的景色,置

GIS技术在景观视觉分析中的应用

2008年8月第6卷第4期 地理空间信息 GEOSPATIALINFORMATION Aug.,2008 Vol.6,No.4GIS技术在景观视觉分析中的应用 张艳军,曾

地理空间信息 3景观视觉分析评价分析 3.1通视分析 所谓通视性分析就是分析在三维空间中观察者发现目标的概率。指观察点与目标点之间的可见性问题,计算视点能可视的地形表面区域集合的问题。基于格网DEM的通视问题,为了简化问题,可以将格网点作为计算单位。这样点对点的通视问题简化为离散空间直线与某一地形剖面线的相交问题。(图1)通视性计算方法主要采用了从到区域法。它是建立在射线可视性算法的基础上的一种可视性分析方法。射线可视性算法的原理是通过判断从视觉(观察点)到目标点之间的连线是否有遮挡来判断目标点的可视性。若无点遮挡。则目标点可视,否则不可视。PRV A算法能够找到最少的射线来覆盖2D平而上的点。然后用射线可视性算法计算出射线上每一点的可视性。这里所谓射线是指X-Y2D平面上的有向线段,它是从视点到目标点之间的点构成的有向线段。根据观察者的选择,通过DEM数据模型把点集的空间坐标(x,y,z)作为目标用不同颜色来显示从观察点到目标点之间的通视的线段区。同时经过通视分析计算,得到是否通视的结论,以光束不同色彩在屏幕上显示出通视区和不通视区。 图1通视分析示意图(图上灰色区域为不可见区域) 本次研究主要指从主要的观景点能否看到关注建筑景观及有没有视线阻挡,将这种关系在3D模型中表示出来,就是指从不同方位的观景点是否和目标建筑的通视问题。通视的分析应用ArcGIS的Spatial Analyst 扩展模块分析和处理栅格数据的工具和平台,结合空间分析的数字模型分析。明确目标观察点的海拔高程,即这个点与科技馆位置的高程模型点所在线段间是否通视,只要能看到,就视为通视。(见图2)。 图2观察点的通视分析 3.2可视域分析 可视域分析是以某一点为观察点,研究某一区域通视情况的地形分析,可视域分析有着广泛的应用前

居住区景观绿地中的私密性空间的分析和营造

居住区环境不同于一般公共环境,它的领域性要求强烈,层次多样。美国学者奥斯卡?纽曼提出的空间概念认为,人的各种活动都要求相适应的领域范围,他把居住区环境归结为由共性空间、半公共性空间、半私密性空间和私密性空间4 个层次组成的空间体系。从居住心理出发,给居民规划出舒适的合理空间层次。 一个好的居住区室外景观绿地设计必须能为人们提供悠闲舒适的居家生活。居住区景观绿地中的私密空间以及半私密空间的设计与中国传统“家”的观念吻合,以其独有的私密性为居民提供一块舒适的景观空间,增强景观的院落感和归属感,是家的延伸。私密性及半私密性空间从精神层面继承了传统的院落布局的精髓,并结合、穿插其它空间布局形式,形成合理,舒适的室外环境空间. 1 居住区景观绿地中的私密性空间的概念 空间是一种存在,它没有确定的大小、形状、色彩和质感,完全是人类根据自身的发展和审美的需要而规划限定出来的。人类根据功能使用的要求、精神和审美的要求、物质技术手段的要求这3个因素划分空间,通过围合、分隔,以及多个空间组合的方法,使空间具有了体量、尺度、形状、比例、封闭程度、分隔性、色彩及质感等特性。 私密性环境空间是室外景观绿地设计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相于开放性环境空间而言的一种空间设计手法,它是一种过渡空间,介于室内空间和开放性环境空间之间,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来说,私密性环境空间的功能等同于中国传统民居的庭院,是人们在室外空间中停留时间最多的地方。私密性是相对于人的感觉而言,不存在绝对的标准。覆盖空间、封闭空间和垂直空间都带有一定的私密性,给人感觉较为安静,休闲感强。居住区除了大尺度的公共活动空间外,营造亲切、自然、尺度适宜的私密性景观空间是十分必要的。 2 居住区景观绿地中的私密性空间成为“家”的延伸 居住心理是一种社会发展状况在人们意识中的长期积累,人们在世世代代的生活中完成居住心理的传承和发展。它是居住区景观绿地设计中一种较为稳定的影响因素。居住心理受区域文化的影响,具有当地文化特色。中国传统居住心理主要表现为人们对私域界定的重视程度和敏感程度较高,因此我们国家的居民对于家的概念十分重视,家作为私人的领域是不容侵犯的,而居住区景观绿地中的私密性空间就像是家的空间的延伸,虽不能为每一个家庭圈出一块专属的绿地,却可以在最大程度上设计一些具有私密性质的景观绿地,给住户带来家和庭院的感觉。例如,在住宅楼的入口区域前面设计的私密性质的景观绿地可以使得整个楼的居民拥有一块共同的“庭院”,这类似于我国传统民居中的四合院,形成了一个独特的大家庭,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居住者对私域界定的要求。 3 居住区景观绿地中的私密性空间的营造 随着人体工程学、行为心理学、环境心理学等学科的诞生和发展,对居住区外部景观绿地设计的研究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居住区外部景观绿地的环境空间结构设计并不成熟,还普遍存在照搬和抄袭的现象,那些并不适合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也被当作范例一般在我国居住区中比比皆是。如何依据我国居民特点,设计出符合我国居住

探园林景观设计中视觉元素的应用分析

探园林景观设计中视觉元素的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18-07-09T16:28:25.02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3期作者:周川疆 [导读] 摘要:园林景观设计主要是一项艺术形式的工作设计,给广大的人民群众提供观赏与服务,因此,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理念是与美学设计理念的有关要素有着密切的联系,园林景观设计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让人们在视觉上体会到其观赏的美感。 乌鲁木齐广域博创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新疆乌鲁木齐 830001 摘要:园林景观设计主要是一项艺术形式的工作设计,给广大的人民群众提供观赏与服务,因此,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理念是与美学设计理念的有关要素有着密切的联系,园林景观设计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让人们在视觉上体会到其观赏的美感。其中,在园林景观设计里面占有非常重要地位的就是视觉元素,因为在人们观赏园林景观设计的时候,大多数观赏者都会先用视觉来感触园林景观,所以如果有一个较好的视觉元素,就可以让人们融入到园林景观的设计里面,进而时的心情变得更加愉快。因此,本文就将对视觉元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进行相应的分析。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视觉元素;应用 园林景观设计将美学知识、建筑学知识、以及环境建设和规划结合在了一起,可以说园林景观设计是一项较为综合的设计工程。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还有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人们在精神上面的追求越来越高,并且对于审美的能力也有了提升。因此园林景观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还应当注重对于园林景观在审美上的设计。因为人们非常注重第一眼的印象,而第一眼的印象就是通过视觉元素来进行评判,所以园林景观在进行设计的时候,视觉元素占有重要的地位,并且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 园林景观设计中视觉元素概念 园林景观设计中视觉元素的“视觉”的概念有两层意义:其一,就人的一般感觉方式说,“视觉”是受传者或观众获取设计图像信息的主要感觉方式,这是“视觉”的一般概念。其二,就视觉传达设计的信息交流过程看,“视觉”就是设计图像。这是“视觉”的特殊概念。在这一过程中,设计师创造的是设计图像,受传者或观众通过接触设计图像获取相泣的信息。因此,在整个视觉传达的过程中,“视觉”的产生、转移和获取都是以设计图像为基础的。 2 园林景观设计中视觉元素的应用 构成视觉艺术品的基本要素是点、线、面。它是一切形态的基础,一切造型的根本。自然界所有的物体都离不开点、线、面,所有的形态也可以归结于点、线、面。而其构成原理是把这些基本要素按照形式美的法则进行创造性的组合。视觉艺术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就是要把点、线、面等概念性的基本要素物化,置换成具体的园林设计要素。城市中景观空间可分为点状空间、线状空间、面状空间。点状空间包括交通岛绿化,街头绿地、公园等小型公共空间。线形空间主要指滨水带、道路、防护林带等空间。面状空间则包括居住区、厂区、风景区等面积较大的空间。由于各类空间类型植物景观均具有较高的使用率和较强的功效性,使其在改善环境、愉悦身心、调节生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城市绿地系统中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2.1 点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点作为构成整个园林景观的画面中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元素,同时也是最基本的视觉元素。在一个完整的园林景观中,植物、亭子、石凳、湖等都能作为点,而这些点所在的方位以及摆设都决定了园林景观的全局。在设计的过程中,这些点可以具有一定的功能,也能充当一种装饰带来视觉上的某种美感,更可以用来传递某种视觉上的信息。基于点的聚积的特点,当他们出现在景观中任何地方,无论是园林景观角落还是位于整个经管的正中心,都会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成功的吸引人们的眼球。另外,其对称性会给人带来整齐的感觉,这种特点的运用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这一点在我国的园林设计中已被广泛应用。 2.2 线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线是由点规则状态下形成的,是点在形同方向相同排列下形成的,也就是说线是点在规则状态下形成的轨迹,当然线也有自己的特点,线有长有短、有直有弯、有粗有细,长度和方向就是线最主要的特征。线在感官上能够给人不一样的视觉体验,例如线的力度、移动、弹力、速度等形态。线能够引起人们在视觉上的感官,有自己的独特性,线使用得当能够提高其美观度,但如果使用不当也会对景观产生破坏和不和谐。在线条运用中,不同线条在景观组合中起到的作用是不同的,在园林中有特定的线的景观元素,如灯、围栏、长廊、道路、长桥等。线的直性特征在景观中能够给人一种坚毅、刚正的特征,能够表达景观的严肃性。另外线条还能够彰显园林景观的主体性,如城市中心公园、纪念性公园等都以线性元素为主。线在景观中是较为常见的,线条的搭配也是多种多样,线条的形态、方式、动态都能给人们不一样的视觉效果。 2.3 面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园林景观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面的应用主要就是体现在平面上,同时也可以在园林景观的立体空间中有所体现,能够进行倾斜或者是垂直的处理,还能够利用平行、相交以及切割等对面进行特殊的展示,然后通过这种不同的变化效果,让整个园林景观的设计变得更加丰富多彩。面元素一般会在不同色彩的组合之下以及多次的强调中,慢慢凸显出来,进而与周围的环境很好的融合起来,进而提升园林景观设计的视觉效果。 2.4 形体的应用 点线面在空间中的随意连接的结果就是形体,在园林景观中的主要表现是:假山、房屋建筑、雕像等,这些形体增添的是整个园林景观的多样性,其特异的结构,带给人的是不一样的视觉冲击,这种多样性使得形体能够和多种元素进行组合,并且在与其他元素的协调、相对的存在中,带给人的又是另一种舒适、空旷的视觉体验,引人遐想。 3 视觉元素运用的技巧 人们能否充分的感受到园林景观所带来的魅力,园林中的水流、植物、建筑等视觉元素就成为了关键因素,这些元素的巧妙运用,才能使园林景观的魅力完美的呈现。视觉元素在园林景观中的运用时需要技巧的,首要的是,巧妙灵活的运用点线面体,园林中的景观各异,但可能某个点、线、面就会带给人不一样的意境,正是这种不一样的意境,就能使园林具有独特的美;更要合理的搭配色彩,设计师巧妙的搭配,结合设计所要表达的主旨,带给人丰富的想象,就能使园林景观具有别样的视觉享受。 4 视觉元素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的作用 针对视觉来说,它不仅是人体最重要的感觉之一,同时也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人的视觉经过对外界环境的接触,能够在

浅谈滨水地区的特色塑造与综合开发

浅谈滨水地区的特色塑造与综合开发 ——以青岛市四方区欢乐滨海城为例① 陆柳莹商雪鹛 【摘要】滨水地区依托优越的环境景观和区位优势成为海滨城市发展高端服务业,推动区域经济、环境、文化生活建设,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空间载体。塑造富有活力、特色凸显的滨水空间是带动腹地开发成败的关键。本文以青岛市四方欢乐滨海城的规划建设为例,分析了影响滨水地区开发建设和特色塑造的主要矛盾和切入点,从功能布局、交通、空间形象、绿地建设、滨水岸线、生态技术应用等角度,探讨邻近城市更新地区滨海新城的特色塑造与综合开发的策略与方法,以期对类似地区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滨水地区;特色塑造;活力岸线;多元复合;绿色交通 1.引言 世界著名的滨水地区无不拥有神奇的吸引力和不可替代的区位价值,占据城市的核心地位,并成为开发潜力最大的地段之一。以海滨风光享誉世界的美丽城市青岛,因海而生、因海而兴,在百年的发展建设中,从海滨小渔村到国际化的海滨大都市已逐步形成独具魅力的海滨城市风貌和多个标志性滨水活力地区。素有“长虹远引”美誉的栈桥,以“万国建筑博览会”著称的八大关,飘洒“五月风”的五四广场,以海中奇石演绎美丽传说的石老人海水浴场,以及凝聚海洋文化、体育精神的青岛奥帆中心,这些耳熟名详的滨水地区已成为青岛的城市名片和海滨客厅,具有时代特征、个性特征和标志特征,它们代表了不同时代青岛滨水地区建设发展的最高水平,同时也映射了城市沿海岸线发展的历史轨迹和阶段特点。 20世纪80年代至今,随着青岛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发展重心逐步由东岸主城向西岸黄岛、向环胶州湾地区,甚至向东西两翼的全域范围组团拓展。滨水地区往往成为城市功能拓展阶段的先行启动区和带动腹地发展的引爆区。可以说,塑造一个富有活力、特色凸显的滨水空间是带动腹地开发成败的关键,对推动整个区域经济、环境、文化生活发展,展示城市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①该项目获得“2009年度山东省优秀城市规划设计奖”。 项目其他参与人员:潘丽珍、刘宾、袁圣明、刘彬、孙丽萍、沈迎捷、孙璐、吕冲等

浅谈景观(设计)的价值取向

浅谈景观(设计)的价值取向 胡涛 内容提要:改善和创造适合人类居住的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是景观设计者们的任务。文章从人们景观(设计)的误区入手,罗列和分析景观(设计)价值取向的 几个方面。在其中读读自己的对景观(设计)个人感想。 关键词:景观景观设计价值取向自然生态性 景观和景观设计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景观设计不断壮大。原有的理念和模式已不能适应其快速的发展。业内许多人士已怪景观和景观设计提出了更广阔更深刻的界定。如德国景观生态学家BUCHUALD就从景观园林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地理学和生态学的思想构成了现代生态景观的概念。他认为:景观是地表某一空间的综合特征。包括人的视觉所触及的景观像、景观功能结构和景观像的历史发展。 这些理论极大地突破了景观即风景的狭窄内内涵。根据这些生态景观理论,结合心理学的要领我个人认为应该把景观对人的心灵感受作为一个重要因素置于景观理念里面,融合于景观设计的过程之中。 如此说来,景观有两层意蕴,其一,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所有的物质景象。其二,是指这些景像的运动或相对静止过程中给人们的心灵体验。而景观设计是一门保持和创造人及其活动与用周围世界和谐关系的艺术和科学。 综上所述,景观的真正含义不仅在于造型突体的精美。更多的是空气的流动、人们的体验、时间的推移等等。景观设计的任务应该是完善和创造适宜人类居住的可持续发展的环境。 景观(设计)的误区 误区之一园林景观不是单纯的绿化,绿化更不是建筑或物质规划的附属品。 涉及土地规划领域的许多人士仅仅把植物当作一种配置在建筑周围的园艺附属品,而建筑则完全独立,这实在是荒廖。事实上,现有的植物和地被是大多数场地选择和规划最基本的要素之一。它们奠定了场地的特色,保持水土,调节气候,限定场地的利用形态;设计并将予以实施的植物景观则决定了将来场地的特色,将继续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将更加完善场地的利用形态。 那些只重物质实体的规划师或建筑师们经常会由于不慎重考虑植物景观的作用而导致失败。其中的滋味和要付出的代价只有他们自己能够体会。然而这些仍然都是其次,重要的是我们的土地和物质的使用者们要忍受学生和无法弥补的伤痛。 园林景观的发展已不是朝夕的事情,早在明代《园冶》中就有论述过植物、建筑和人的密切关系。植物景观在整个系统中的作用有着他的文化历史性和独特性。而园林景观本身也是一个复杂、多元化的体系。不是几棵树、一片植物就可以称为景观;也不是几棵树、一片植物不能称为景观。问题不在于此,关键在于它们是否与土地、人和周边的环境有着和谐的关系。 因此,园林景观不是单纯的绿化,绿化更不是物质规划或建筑物的附属品,相反,在大尺度的窨范围和区域的景观设计项目中,景观规划师能够综合考虑自然、生态、艺术等因素,进行总体的统筹设计工作。在国外,这种协作关系已是家常之事,然而在我国,园林景观设计师通常情况下只被视为绿化专家。这真是令人费解和值得深思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