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香港基础设施现状(交通、通信、电力等)及发展规划

合集下载

虎门港解决方案(3篇)

虎门港解决方案(3篇)

第1篇一、引言虎门港位于中国广东省东莞市,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港口之一,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港口条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虎门港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为了进一步提升虎门港的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

二、虎门港发展现状及问题1. 发展现状(1)港口吞吐量持续增长。

近年来,虎门港的吞吐量逐年攀升,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港口之一。

(2)港口功能不断完善。

虎门港已形成了集装箱、散杂货、危险品等多种运输方式,能够满足各类货物的运输需求。

(3)港口配套设施逐步完善。

虎门港的航道、泊位、仓储、物流等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为港口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 存在问题(1)港口吞吐能力不足。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虎门港的吞吐能力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货物运输需求。

(2)港口拥堵问题突出。

受限于航道、泊位等资源,虎门港存在一定的拥堵现象,影响了港口效率。

(3)港口绿色发展面临挑战。

港口发展过程中,环保问题日益凸显,如何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成为重要课题。

三、虎门港解决方案1. 优化港口布局(1)扩大港口规模。

根据市场需求,合理规划虎门港的航道、泊位等资源,扩大港口规模,提高吞吐能力。

(2)优化港口布局。

结合虎门港的地理位置和资源特点,优化港口布局,实现功能分区,提高港口整体效率。

2. 提升港口吞吐能力(1)加快航道建设。

加大航道建设力度,提高航道等级,缩短船舶进出港时间,提高港口吞吐能力。

(2)增加泊位数量。

合理规划泊位布局,增加泊位数量,提高泊位利用率。

(3)引进先进设备。

引进先进的装卸设备,提高装卸效率,降低港口运营成本。

3. 缓解港口拥堵(1)优化船舶调度。

加强船舶调度管理,合理调配船舶进出港,降低拥堵现象。

(2)提高航道通行能力。

通过拓宽航道、改善航道条件等方式,提高航道通行能力。

(3)加强信息化建设。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港口信息化管理,提高港口运行效率。

4. 推进港口绿色发展(1)加强环保设施建设。

2024年香港地铁建设市场调查报告

2024年香港地铁建设市场调查报告

2024年香港地铁建设市场调查报告1. 前言香港地铁建设市场一直是该地区建筑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报告通过对香港地铁建设市场进行调查和分析,旨在提供有关该市场的详尽信息,以供相关利益相关方参考。

本报告将首先介绍香港地铁建设市场的背景和规模,然后分析市场的竞争情况,最后给出未来市场发展的趋势和建议。

2. 背景和规模香港地铁建设市场是指香港特别行政区范围内的地铁线路和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

根据我们的调查,香港地铁建设市场在过去几年内一直保持稳定增长。

这主要受益于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重要商业枢纽的地位。

根据数据分析,截至目前,香港地铁建设市场的总体规模约为XX亿港元。

该市场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地铁线路的规划和设计、土木工程、电气设备和施工等。

其中,土木工程领域占据了市场份额的大部分,约为XX%。

3. 市场竞争分析香港地铁建设市场存在激烈的竞争。

主要竞争者包括国内外大型建筑公司以及专业的铁路工程公司。

这些公司在技术实力、项目经验和资源优势方面存在差异。

此外,政府的监管政策和标准也对市场竞争产生一定影响。

根据调查结果,目前香港地铁建设市场的竞争格局较为稳定,主要由几家市场领先企业主导。

这些企业通过提供高质量的工程和专业化的服务,赢得项目投标并保持长期合作关系。

4. 市场发展趋势和机遇随着香港的城市化和人口增长加速,地铁交通的需求将继续增加,从而推动地铁建设市场的发展。

此外,政府对可持续发展和低碳交通的重视也为地铁建设市场提供了机遇。

未来几年,香港地铁建设市场有望迎来更多的项目和投资。

其中,一些重大的地铁线路扩建计划将成为市场的主要驱动力。

另外,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交通和自动驾驶等领域的应用也将对市场带来新的机遇。

5. 建议基于对香港地铁建设市场的调查和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市场竞争者应进一步提升技术实力和专业能力,以应对激烈的竞争环境。

•企业应注重可持续发展和低碳交通,抓住政府对此领域的支持和机遇。

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

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

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前言海峡西岸是指中国大陆福建、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区,位于亚洲东南沿海,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海峡西岸地区经济发展亦得到了空前的机遇。

为了进一步推动该地区的发展,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应运而生。

1. 发展背景由于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海峡西岸地区一直是中国与世界交流的重要门户,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之一。

多年来,该地区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快速发展,人口流动增加,城市化进程加快。

然而,也面临着发展不均衡、资源环境压力大等问题。

因此,为了加强海峡西岸城市群的整体发展,制定一份发展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2. 目标与原则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的目标是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城市化品质、推动产业升级、跨境合作等措施,促进城市群的经济社会发展。

具体原则如下:•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优化利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营造公平、公正、包容的社会环境;•坚持城乡一体发展,推动农村现代化与城市化同步进行;•坚持开放合作原则,加强与世界各地区、国际城市的交流与合作。

3. 发展重点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的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经济发展通过推动产业升级,加快科技创新,提高生产力水平,不断提升城市群的经济竞争力。

要支持重点产业的发展,如先进制造业、信息技术、金融服务等。

同时,加强城市群间的合作,形成协同发展的格局。

3.2 城市建设提高城市化品质,推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注重绿色环保,推进低碳城市建设,创建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

3.3 人才引进与培养通过引进人才和培养当地人才,不断提升城市群的人才优势。

加强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科研机构建设,鼓励创新创业,培育新兴产业。

3.4 跨境合作加强与台湾、香港、澳门以及海外地区的合作,促进经济交流与文化交流。

打造一体化的经济圈,推动跨境资源共享和产业转移。

4. 实施措施为了实现海峡西岸城市群发展规划的目标,需要采取以下具体措施:•完善政策法规,建立健全市场经济体制和法治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交通、能源、通信等方面的建设;•支持创新创业,提供优惠政策和创业平台;•加强环境保护,严格控制污染排放;•推进教育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培养高素质人才;•加强与国际城市的交流合作,推动城市群间的互利互惠。

《香港规划标准与准则》

《香港规划标准与准则》
2. 《 香 港 规 划 标 准 与 准 则 》 会 应 用 在 下 列 四 方 面 的 工 作 上 :
• 未来发展的规划-提供一个公平的基础,分配匮乏的土地资 源,并且作为准则,以便厘定各类土地用途和设施的分 布。
• 发展的管制-提供指引,以便厘定各类发展的规模、密度和 地盘面积规定,以及所需的辅助设施。
• 谘询的范围应尽 量扩阔,力求所 有有关人士能够 得悉有关事宜, 并有机会表达意 见
• 有关乙类设施的 谘询,应适当地 强调社区融合的 观念
• 当局亦应对谘询 期间接获的意见 作出适当的回应
• 在公众谘询期间 搜集到的意见应 妥为记录,以便 日后作出跟进
5
表 2 :教 育 设 施
设施
幼儿班及 幼稚园
标准
每 67 名 3-5 岁 幼 童 设 一 间 半日制学校课室。
所需用地 @
服务范围 当地社区
小学
每 32.5 名 6-11 岁 儿 童 设 一 一 间 有 30 间 课 室 及 共 间 全 日 制 学 校 课 室。就 有 开 办 30 班 全 日 班 的 小 30 间 课 室 的 学 校 而 言,为 学,可 容 纳 975 名 6 - 11 每 间 学 校 预 留 的 土 地 面 岁 儿 童,而 需 要 的 地 积 最 少 为 6 200 平 方 米,可 盘 面 积 为 6 200 平 方 接 受 的 阔 度 最 少 为 65 米; 米。
注释:
一般:表内只显示出某个地区可能获许可的最高地积比率。不过,如发展容量受到 很大限制(例如交通或基础设施方面的限制、或基于环境、地形或土力的状况),或 须符合特别的设计规限,则在适当及可行的情况下,或会订定较低的地积比率。
(i) 只有在基础设施并无受到限制的情况下,例如附近有高运载量的交通运输系 统,所获许可的住宅地积比率才可高达8倍。其他地区的地积比率应根据区 内的情况而厘定。

香港道路工程的规划与建设1028

香港道路工程的规划与建设1028

香港的道路建设养护管理经验及启示近期,我们赴港考察了香港的道路建设与养护管理情况,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一、香港特区道路管理经验(一)强化政府对城市交通的规划和政策调控注重城市规划与交通运输有机结合,土地开发与交通运输规划紧密结合。

香港的发展规划分为全港、次区域和地区三个层面,因而形成全港发展策略、次区域发展策略及地区图则三层架构的发展规划系统。

全港发展策略制订长远规划大纲,贯彻政府的土地用途、交通基础设施及环境方面的政策,作为次区域及地区规划的依据。

地区图则分为法定图则及政府内部图则两类。

在法定图则里已明确规划了主要道路系统。

在地区图则层面上,规划土地用途和基础设施的实施经常会以不同政府部门的各类计划作为指引。

在城市规划中,超前安排,优先考虑道路设施配建。

香港的交通及道路规划提出了注重土地及交通规划的互动,追求在土地用途、运输及环境规划上,达至最佳配合的总体构想。

香港的交通及道路规划,涉及多个政府部门和公共单位。

政府的有关规划部门和运输署是主要的城市交通网络规划设计单位,路政署是道路建设和管理单位,土木工程拓展署、警务处等也参与交通及土地规划。

同时重大政策及基建项目,亦会提交交通咨询委员会讨论,定出适当的建议。

最后由政策局运输及房屋局,呈交行政会议及立法会审批,制订决策。

(二)实行决策与执行相分离体制香港特区政府实行决策与执行相分离的体制。

决策者不直接实施,实施者不参与决策,两者分工非常明确。

在交通管理方面,由政策局运输及房屋局负责制定香港对外对内的交通政策事宜,包括航空、航运、陆路及水上交通和物流发展的宏观政策、规定和条例,而不过问一般行政事务。

在具体实施上,则由政府部门即执行机构负责政策的执行,照章办事,不能有执行偏差,职责分明。

这种体制形成了管理资源整合、部门职能互补、工作有机衔接、运转协调的管理工作机制。

既能充分保证政府各项政策、决议贯彻落实,又能保证决策科学化。

(三)依法管理,分工协作香港是以法治市的典范,法律法规覆盖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制度、法制、概念都很明确,办事很透明。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政府提出的一项重要发展战略,旨在加强珠江三角洲地区与香港、澳门之间的合作,打造全球经济增长引擎和科技创新高地。

该规划以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创新科技为核心,致力于构建国际一流的城市群和世界级湾区。

下面,我将重点阐述该规划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首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明确了发展方向。

规划提出,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大力推动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临床医学等前沿技术和重点领域的研发和应用,打造全球创新中心。

同时,优化产业布局,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培育金融、航运、物流、旅游等产业新动能,形成多层次、多领域的产业集群。

此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交通、能源、信息等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大湾区的综合竞争力。

其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加强了区域合作。

规划提出,要深化珠江三角洲地区与香港、澳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通过推动人员、货物、资本等要素自由流动,构建粤港澳合作共同体。

同时,加强政策协同,推动制度创新,建立更加开放、便利、透明的营商环境,吸引更多的人才和企业来大湾区发展创业。

最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该规划有助于推动粤港澳三地经济的互联互通和深度融合,提高整个大湾区的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另一方面,该规划有利于实现资源优势互补和产业链的升级,形成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环节。

此外,大湾区的发展还将带动其他地区的经济繁荣,促进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通过加强珠江三角洲与香港、澳门之间的合作,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创新科技,构建国际一流的城市群和世界级湾区,我们可以推动经济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与战略

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与战略

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与战略粤港澳大湾区是由广东、香港和澳门三个特别行政区组成的,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群之一。

该区域内的城市都有各自的经济特色,包括旅游、金融、制造业等。

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成为中国的一个重要经济增长点,并为东南亚和全球经济增长作出贡献。

下面我将从发展现状、挑战和发展战略三个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发展现状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已有一段时间了,整个区域的经济已经逐渐崛起。

香港一直是该地区最发达的城市之一,澳门和珠海也在一定程度上受益于香港的发展。

广州是该区域内最大的城市,也是主要的制造业中心。

其他城市也在发展中,如深圳为该地区的科技中心,湛江则是一个主要的重工业中心。

此外,粤港澳大湾区也有很多旅游景点,如珠海的澳门、香港的迪士尼乐园和广州的南沙湾等。

这些景点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为该区域的经济增长做出了贡献。

二、挑战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面临着很多的挑战。

首先是人口的流动性。

由于该区域内有很多城市,不同城市之间的人口流动非常频繁。

而这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过于依赖低工资的外来劳动力,加剧了当地的社会矛盾,失去了自身的发展动力。

其次,该区域内的城市早已有了各自的规划和政策,如何合理规划、协调发展也是一个重要挑战。

最后,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粤港澳大湾区很容易受到台风、海啸、地震等天气灾害的影响。

三、发展战略为了解决上述挑战,并加快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相关部门提出了一系列发展战略。

其中之一是促进产业创新和协调发展。

在此战略下,该区域将支持科技企业,并通过加强交通互联改善人流、货流和信息流的流动性,加强城市规划协调,缓解城市拥挤,做的让更多的人在该地区寻找到发展的机遇。

二是推进开放合作和共建一体化。

在此战略下,该区域将加强对外开放和加强与全球的经济联系,推动更多的国际公司来粤港澳大湾区。

三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

在此战略下,该区域将加快铁路和公路建设,提高区域交通流动性,同时加强环境保护。

2024年香港地铁建设市场调研报告

2024年香港地铁建设市场调研报告

2024年香港地铁建设市场调研报告1. 引言本报告是对香港地铁建设市场进行的调研分析报告。

香港地铁系统是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主要交通网络之一,对于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和促进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本报告分析了香港地铁建设市场的发展情况、竞争格局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2. 市场概况香港地铁建设市场是一个充满活力和竞争激烈的市场。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在发展地铁系统方面投资巨大,旨在提高城市的交通效率和便利性。

当前市场上主要存在以下几个主要的地铁建设公司:•公司 A: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实力,成为市场的领导者。

•公司 B:在地铁建设方面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但仍需提高技术水平。

•公司 C:新进入市场,面临与市场领导者的竞争。

•公司 D:市场份额较小,但拥有创新能力。

3. 市场竞争分析在香港地铁建设市场,竞争激烈。

其中,公司 A 在市场份额和技术实力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公司 B 在市场上有一定的份额,但需要进一步提高其技术水平以增强竞争力。

公司 C 是市场的新进入者,面临与公司 A 和公司 B 的竞争。

公司 D 是一个市场份额较小的公司,但其创新能力为其带来一定的竞争优势。

4. 市场发展趋势在未来,香港地铁建设市场将呈现以下几个发展趋势:•技术创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地铁建设技术将不断创新,以提高地铁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智能化发展:智能化技术将在地铁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如自动票务系统、车站信息管理系统等,以方便乘客出行。

•引入新能源:为了减少能源消耗和对环境的影响,地铁系统将逐渐引入新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等。

•高铁联通:香港特别行政区和内地城市的高铁联通将进一步促进地铁建设市场的发展。

5. 建议基于对香港地铁建设市场的调研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公司 A 应继续保持技术优势,并加强与政府的合作,以取得更多的地铁建设项目。

•公司 B 应加强技术研发,提高技术水平,提升自身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公司 C 需要加快技术创新,提高市场份额,与现有市场领导者竞争。

香港城市发展

香港城市发展

三、空间形态演进
1841 年开埠后,经过100多年转口港经济时期的建设,香港城市形成了集中于维多利 亚港南北两岸,长约17km的带状布局,城市形态表现为东西走向“带形”的典型山地 城市结构。这一时期城市人口规模迅速增长,城市用地紧张,城市不得不“向上、向 下”寻求发展空间。“向上”:通过平整山坡,城市垂直等高线向山上发展;“向 下”:在港九的维多利亚港两岸不断填海造地,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这一时期的香 港城市都是以维多利亚港为中心,呈现单中心、高密度的发展态势,城市逐步向海面 和外围山地拓展。 1971年后,香港城市发展开始由港九都市区向广大的新界地区扩展,城市结构形态也 由以维多利亚港为核心的同心带形结构向以港九都市区为中心的“集中紧凑,相对松 散”的组团结构演化。香港的城市形态布局走过了从集中到分散的发展之路,城市形 态布局由散点分布到集中带形分布,最终形成了多中心、组团式的布局结构。
四、产业变迁
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直接影响了用地结构的变化。一般来说,第一产业比重 在进入工业化后期即开始显著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上升,在第二产业比重达 到极限后(一般不超过50%),第三产业超越第二产业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 主要动力,也使得配套的生活和服务设施用地增加,占据了城市的黄金地段, 使得城市中心区建设用地的利用率得以提高。 悉尼的就业比重符合三次产业的发展趋势,近80%的就业岗位来自第三产业。 2001年,财产和商业服务部门超过制造业成为悉尼最大的产业部门。 悉尼城的主导产业为商业和金融服务及通信业,占劳动力人口45%的人在金 融、保险和商业服务部门工作,其次为政府部门和酒店餐饮业。
五、政策影响
政府的政策
政府的政策导向是影响城市发展和城市用地规模的重要因素,时而限制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的扩展, 时而使城市建设用地规模超常规发展。一般而言,影响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变动的相关政策有行政 区划调整、城市规划政策、土地管理体制、房地产产业政策和特殊优惠政策等等。 在悉尼的发展中,城市规划政策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它调整了悉尼的行政区划,通过用地预测 将人口预测转化为住宅用地和商业用地的需求预测,并制定严格的土地使用计划来控制和管理城 市建设用地规模变化和各类用地的空间布局。 (1)悉尼大都市规划 悉尼大都市规划先后编制过5次,一般期限为20~50年,分别在1948年、1968年、1988年、1995年 和1999年进行过编制。悉尼历次规划的主要内容如表10-6所示。 (2)可持续的悉尼—2030年悉尼规划 悉尼2030年规划以“建设长期持续繁荣、具有世界地位的活跃而生机盎然的城市”为目标。根据 此规划,未来的25年悉尼人口预计增加110万,政府面临着道路交通、住房供应、基础设施建设和 服务供给的诸多压力。其战略目标包括:适于居住、提高经济竞争力、保证公平、环境保护、高 效治理。 整个悉尼2030年规划包括七个战略计划,分别为:经济和就业、中心和走廊、住房、交通、环境 和资源、公园和公共区域、治理和执行。并同步启动了三个重大项目,即悉尼用水计划、西部悉 尼公园地块和新城开发。 这些战略计划和重大项目,均影响大悉尼各类建设用地规模的变动。

2020年香港基础设施现状(交通、通信、电力等)及发展规划

2020年香港基础设施现状(交通、通信、电力等)及发展规划

1香港的基础设施状况如何?公路香港道路使用率高,位居世界前列。

截至217年9月,香港公路道路全长217公里,其中港岛占442公里、九龙占472公里、新界占1193公里。

由于楼宇密集、地势不平,为道路工程师带来持续不断的挑战。

截至218年底,香港领有牌照的车辆及政府车辆共74万辆,其中私家车55万辆。

为减轻路面的负荷以及改善空气污染的问题,香港政府对私人汽车实施高收费,首次登记税、牌照费、汽油税等都处于偏高水平,从而限制私人汽车的增长率及使用率。

218年底,香港每千人的私家车拥有率仅为75辆,在国际大城市中比例相对较低。

香港目前共有16条主要的行车隧道,1349条行车天桥及桥梁,1292 条行人天桥及行人隧道,以便客货流通。

香港的快速公路通过落马洲、文锦渡、沙头角及深圳湾四个口岸与珠三角地区干线公路网的华南道路系统连为一体。

铁路铁路是香港公共运输网络的骨干,对满足香港的运输需求十分重要。

香港铁路网线包括东铁线、观塘线、荃湾线、港岛线、东涌线、机场快线、将军澳线、西铁线、马鞍山线以及迪士尼线。

截至218年底香港的公共运输约42%依靠铁路,香港与中国内地的陆路客运约55%使用铁路。

香港现有的铁路网络路轨总长度超过23公里。

27年12月2日起,香港铁路有限公司(港铁公司)获批为期5年的专营权经营地铁及九铁系统。

其他靠固定轨道运行的运输系统还有电车和山顶缆车。

目前,港铁网络全长约187公里,共设有93个车站,每天载客超过5万人次。

机场快线全长32公里,每天载客约55万人次。

轻铁于1988年投入服务,全长约36公里,共设有68个车站,每天载客约49万人次。

在港岛行走的电车于194年投入服务,全长16公里,现有七条路线,共有电车167辆,每日平均载客约18万人次。

过去5年,香港新开通的铁路项目西港岛线、南港岛线(东段)、观塘线沿线、广深港高速铁路香港段。

建设中的铁路项目沙田至中环线(沙中线),全长17公路,分为两段,预计222年全部完工。

2024年香港地铁建设市场环境分析

2024年香港地铁建设市场环境分析

2024年香港地铁建设市场环境分析1. 引言香港作为一个高度发达的国际金融中心和交通枢纽,地铁系统的建设对于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日常出行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对香港地铁建设市场的环境进行分析,包括市场规模、竞争状况、政府政策和社会因素等方面。

2. 市场规模香港地铁建设市场呈现出较大的规模,并且持续增长。

根据香港城市规划委员会的数据,截至2020年底,香港地铁系统的总里程达到XXX公里,拥有XXX个车站。

根据香港政府的规划,未来数年内将继续扩大地铁网络,预计新建XXX公里,并增设XXX个车站。

这将进一步拉动地铁建设市场的需求。

3. 竞争状况香港地铁建设市场存在激烈的竞争环境。

主要竞争者包括国内外建筑公司和工程承包商。

国际知名的建筑公司如XXX、XXX等,以其在地铁建设领域的专业技术和丰富经验而享有较高的声誉。

此外,香港本土的建筑公司如XXX、XXX等也具备一定的实力。

4. 政府政策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对地铁建设市场采取积极的政策支持。

政府通过设立相关机构,如XXX,负责地铁建设的规划、招标和监督等工作。

政府还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的地铁建设技术,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和税收优惠政策,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和建设商参与地铁项目。

5. 社会因素地铁建设对社会的影响不仅仅是交通便利性的提升,还涉及到环境保护、土地利用和社会稳定等方面的因素。

香港作为一个高密度人口城市,地铁的建设需要考虑到对周边居民和环境的影响,如噪音和空气污染等。

因此,地铁工程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因素,并与当地社区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协商。

6. 总结香港地铁建设市场具有较大的规模和激烈的竞争环境。

政府的政策支持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将继续推动该市场的发展。

建设公司需要具备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以在这个市场中取得竞争优势。

注意:本文档仅为示例,实际分析内容可能按照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香港回归日香港的交通与基础设施建设

香港回归日香港的交通与基础设施建设

香港回归日香港的交通与基础设施建设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中国,成为特别行政区。

这一重要的历史时刻不仅标志着香港恢复了中国的主权,也为香港的交通与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回归后的香港积极推进交通和基础设施的改善与扩展,以适应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求。

1. 香港的交通网络发展香港回归后,政府积极推进交通网络的发展,以提高人民的出行效率和舒适度。

香港拥有先进的地铁系统——港铁,覆盖全市各个主要区域。

港铁采用了现代化的设备和技术,不仅提供了高效的交通服务,还致力于安全和环保方面的创新。

此外,香港还拥有发达的公交系统,各类巴士和小巴井然有序地穿梭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满足了市民的出行需求。

2. 香港国际机场的建设香港国际机场是香港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也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机场之一。

回归后,为了适应不断增长的航空需求,香港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源进行机场的扩建和改造。

新的机场拥有现代化的设施和设备,能够提供更高效、安全、舒适的服务。

此外,香港国际机场还与城市的交通网络相连接,通过高速铁路等交通方式,为旅客提供便捷的出行体验。

3. 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香港回归后,政府高度重视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各项重大工程的实施。

例如,香港西部海底隧道的建设,极大地改善了港岛与新界之间的交通状况;港珠澳大桥的建成,将香港与珠海、澳门等地紧密相连,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此外,政府还加大了对水、电、气等公共设施的投资和改善,提高了市民的生活质量。

4. 交通运输的创新与改善为了应对城市化带来的交通压力,香港积极探索新的交通运输方式,并引入了一系列创新和改善措施。

例如,政府推广了电动车和自行车交通,鼓励市民绿色出行;引入了公共自行车系统,方便市民短距离出行;此外,政府还倡导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通过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应用,提供更智能、高效的交通管理和服务。

总结:香港回归日对香港交通与基础设施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香港政府积极投资和改善交通网络,不断提升交通服务质量和城市形象。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摘要)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摘要)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摘要)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是指中国政府为促进粤港澳三地经济合作和区域一体化发展而制定的一项重要规划。

该纲要旨在进一步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打造一个经济高质量发展、现代化治理、宜居宜业的国际化湾区。

粤港澳大湾区位于中国南部,包括广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总面积约为5.6万平方公里。

这一地区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众多的人口。

纲要的目标是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国际经济和金融中心、创新科技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和旅游休闲中心。

为实现这一目标,纲要提出了一系列重点任务。

首先是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交通、能源、信息通信等方面的建设。

其次是推动产业协同发展,通过加强产业合作和创新,实现互利共赢。

第三是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改善居民生活质量。

第四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升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最后是加强区域合作,加强粤港澳之间的经济、文化、教育等交流与合作。

纲要还提出了一些政策措施和重点项目。

支持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在各地设立总部、研发中心和科技创新基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创新创业。

还将推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城,加强金融合作和监管,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纲要还强调加强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过程中,将充分发挥各方的优势,加强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合作。

政府将积极推动相关政策的出台和实施,提供便利条件和支持措施。

企业将发挥创新主体作用,加大投入和引进人才,推动产业发展。

社会各界将积极参与和支持各项工作,共同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蓝图,旨在推动粤港澳三地实现共同繁荣和发展。

通过加强合作和创新,打造一个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湾区,将为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
粤港澳大湾区是指广东、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合作发展的一个重要经济区域。

该区域的发展旨在加强粤港澳之间的经济联系,推动互利共赢的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拥有广阔的市场和优质的人才资源,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目前,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一方面,湾区内的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建设正在加快推进,推动科技创新在湾区的融合发展。

经济合作区的设立为湾区内的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机会,促进了跨境经济合作的发展。

湾区内的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也为湾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未来,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湾区内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需要加强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湾区内的交通基础设施需要进一步完善,以提高湾区内的交通效率和便捷性。

湾区内的人才流动性也需要加强,为优秀人才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平台。

湾区内的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也是一个重要问题,需要加强保护和合理利用湾区的自然资源。

为了实现粤港澳大湾区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强政府间的沟通与合作,促进一体化发展;还需要加强产学研合作,培育创新型人才和创新型企业;还需要加强对湾区内的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监管和管理。

未来在香港发展事业计划-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未来在香港发展事业计划-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未来在香港发展事业计划-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香港作为一个国际化的都市,一直以来在经济、金融和贸易领域享有盛誉。

然而,近年来,香港发展面临着一些不确定因素和挑战。

针对未来香港的发展,制定一个全面的事业计划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旨在总结当前香港的发展状况,并探讨未来香港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通过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估,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未来香港发展的重要性,并确定制定未来香港发展事业计划的必要性。

文章还将重点讨论未来香港发展事业计划的关键要点,以期为香港的未来发展提供一些建设性的参考和指导。

在当前国际形势下,香港的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

持续的社会动荡和政治不稳定使得香港的经济环境不够稳定。

此外,全球化进程和科技革新的不断推进,也为香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因此,制定一个未来香港发展事业计划是必要的,它可以帮助香港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当前香港的发展状况,包括经济、金融和贸易领域的现状。

我们还将分析未来香港发展的机遇,如国家政策支持、与内地合作的机会等。

同时,我们也会探讨未来香港发展的挑战,如民主进程的推进、社会不平等的问题等。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评估,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未来香港发展的重要性。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和商业枢纽,其发展对于整个国家乃至全球经济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制定未来香港发展事业计划是至关重要的,它将为香港的未来发展提供清晰的方向和目标。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提出未来香港发展事业计划的关键要点,包括如何提升经济竞争力、加强与内地合作、推动科技创新等。

通过认真研究和分析这些关键要点,我们可以为未来香港的发展制定出一套科学、可行的计划,为香港的未来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总而言之,制定一个全面的未来香港发展事业计划对于香港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对当前香港的发展状况、未来发展的机遇和挑战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未来香港发展的重要性,并确定制定未来香港发展事业计划的必要性。

香港回归后的公共交通与城市交通规划

香港回归后的公共交通与城市交通规划

香港回归后的公共交通与城市交通规划随着香港回归中国,城市的交通规划和发展也面临了新的挑战与机遇。

公共交通是城市发展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于提高生活质量、减少交通拥堵、改善环境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香港回归后的公共交通发展情况以及城市交通规划的重要性。

一、香港公共交通的现状香港作为一个全球化大都市,拥有发达的公共交通系统,便利了居民和游客的出行。

香港的公共交通主要包括地铁、巴士、轮渡以及的士等多种形式。

地铁系统覆盖了全城,由港铁公司运营,为香港国际交流和旅游提供了便捷的交通工具。

巴士是香港主要的陆上交通方式,密集的巴士线路网络连接了城市的各个角落。

轮渡服务连接了香港的离岛与主岛,提供了独特的海上交通方式。

此外,的士提供了更为灵活的交通选择。

二、香港公共交通的改革与创新为了提高公共交通的效率和服务质量,香港政府不断进行改革与创新。

例如,推出了“八达通”交通卡,实现了地铁、巴士、轮渡等各种公共交通方式的互通共享,并简化了乘客的支付流程。

此外,政府还加大了对公共交通设施的投资,扩大了地铁线路的覆盖范围,提高了巴士和轮渡的运营水平,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出行需求。

三、城市交通规划的重要性城市交通规划在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合理的交通规划可以有效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降低排放污染,改善空气质量,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其次,交通规划还可以促进城市空间的合理布局,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增强城市的可达性和可连通性。

此外,交通规划还可以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吸引投资和人才。

四、香港回归后的城市交通规划香港回归后,政府高度重视城市交通规划的制定和实施。

首先,政府加大了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扩大地铁线路的覆盖范围,并改善和升级了现有的地铁、巴士和轮渡设施。

其次,政府加强了对公共交通运营管理的监管,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标准。

此外,政府还积极推动多种交通方式的互通共享,提供便利和舒适的出行体验。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粤港澳大湾区是指包括广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在内的一个综合性经济区域。

该区域位于中国华南地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之一。

粤港澳大湾区自2017年被纳入国家发展规划以来,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实力:粤港澳大湾区地处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沿地带,拥有丰富的产业资源和强大的经济实力。

目前,该区域的经济总量已经超过了许多国家和地区,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撑点之一。

2.区域互补:粤港澳大湾区的三个地区在产业结构和经济特点上互补性强。

广东省拥有制造业和物流业的优势;香港具备国际金融和贸易中心的地位;澳门则是旅游和娱乐业的重要节点。

三地的资源互补性为大湾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3.交通基础设施:粤港澳大湾区的交通基础设施非常发达。

该区域内有多个国际机场和大型港口,拥有便捷的航空、铁路和水上交通网络,为人员流动和货物运输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4.科技创新: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创新能力也相当强劲。

该区域拥有一流的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吸引了众多科研人才。

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成果。

未来展望方面:1.深化合作:粤港澳大湾区各地将进一步加强合作,推动一体化发展。

在经济上,加强产业配套和提高产业链水平;在科技创新上,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和人才流动。

2.优化营商环境:粤港澳大湾区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条件。

建立更加开放、自由、便利的市场机制,吸引更多国内外企业落户。

3.推动人才流动:粤港澳大湾区将加强人才流动和交流,吸引更多高端人才。

建立人才培养、吸引和引进机制,促进人才合作和交流。

4.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将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高城市竞争力。

通过完善城市功能布局、优化交通网络等方式,提高城市综合发展水平。

粤港澳大湾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将进一步加强合作,优化营商环境,推动人才流动和加强城市规划,实现共同繁荣和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战略部署,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已经成为了国家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粤港澳大湾区是指广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所组成的区域。

这一区域拥有丰富的资源、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强大的经济实力,被寄予厚望成为世界一流的城市群。

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历史久远,早在清代就已经成为中国与外国贸易的中心之一。

而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这一地区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成为中国最具活力和国际影响力的地区之一。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依然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比如城市规划不够协调、交通不畅、产业结构老化等问题。

为了更好地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相关方面必须共同努力,解决各种难题,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

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现状显示出了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特点。

香港和澳门的发展水平要高于广东省的大部分地区,这种发展不平衡不利于整个区域的协调发展。

需要在推进大湾区一体化的过程中,加快粤港澳三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均衡,促进资源优势互补,形成区域协同效应。

交通建设不完善也是制约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重要因素。

虽然已经有了高速铁路连接三地,但是现有的交通设施还不能满足大湾区快速发展的需求。

为了实现大湾区的一体化发展,需要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完善交通网络,提高交通运输效率,推动区域经济融合发展。

产业结构不合理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一个难题。

粤港澳三地间产业结构存在差异,这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经济效益的降低。

需要在产业规划上加强协调,促进产业组织的优化和协同发展,实现产业链协同,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尽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仍面临一系列的挑战,但是同时也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粤港澳大湾区有丰富的自然资源、雄厚的经济实力、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强大的科技创新能力,这些都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将会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和一系列政策的实施,粤港澳大湾区的一体化进程将会加速推进。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现状与未来展望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南方地区重要的经济核心区,包括广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

这一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拥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当今中国正在积极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力求将其打造成为一个集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创新科技等业态于一体的国际一流湾区,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本文将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展望进行分析探讨。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现状粤港澳大湾区拥有近丰富的人力资源、技术研发能力和市场需求。

广东省是中国制造业的重要基地,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完善的工业体系。

而香港和澳门则是国际金融中心和服务业中心,为大湾区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资金和人才支持。

三地间的合作互补性强,为大湾区的互联互通提供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取得了许多成就。

首先是交通互联互通的建设。

粤港澳大湾区交通枢纽发达,包括广深港高速铁路、港珠澳大桥等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有效打通了区内交通瓶颈,实现了区域交通的便捷和高效。

其次是制度创新和政策支持的不断加强。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人才引进政策、税收优惠政策等,大大激发了企业发展的活力。

再者是科技创新的不断推进。

粤港澳大湾区拥有着众多高校和科研机构,科技创新环境优越,特别是在先进制造业、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未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将朝着更加开放、创新、协调、共享的方向发展。

首先是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区内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政府应该在交通、能源、信息等方面加大投入,提升区域发展的基础保障。

其次是优化产业结构和提升创新能力。

未来大湾区应该聚焦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人工智能、生物科技等领域,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

再者是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

大湾区需要吸引更多高端人才,特别是科研人才和技术工程师,从而支持大湾区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香港的基础设施状况如何?
公路
香港道路使用率高,位居世界前列。

截至217年9月,香港公路道路全长217公里,其中港岛占442公里、九龙占472公里、新界占1193公里。

由于楼宇密集、地势不平,为道路工程师带来持续不断的挑战。

截至218年底,香港领有牌照的车辆及政府车辆共74万辆,其中私家车55万辆。

为减轻路面的负荷以及改善空气污染的问题,香港政府对私人汽车实施高收费,首次登记税、牌照费、汽油税等都处于偏高水平,从而限制私人汽车的增长率及使用率。

218年底,香港每千人的私家车拥有率仅为75辆,在国际大城市中比例相对较低。

香港目前共有16条主要的行车隧道,1349条行车天桥及桥梁,1292 条行人天桥及行人隧道,以便客货流通。

香港的快速公路通过落马洲、文锦渡、沙头角及深圳湾四个口岸与珠三角地区干线公路网的华南道路系统连为一体。

铁路
铁路是香港公共运输网络的骨干,对满足香港的运输需求十分重要。

香港铁路网线包括东铁线、观塘线、荃湾线、港岛线、东涌线、机场快线、将军澳线、西铁线、马鞍山线以及迪士尼线。

截至218年底香港的公共运输约42%依靠铁路,香港与中国内地的陆路客运约55%使用铁路。

香港现有的铁路网络路轨总长度超过23公里。

27年12月2日起,香港铁路有限公司(港铁公司)获批为期5年的专营权经营地铁及九铁系统。

其他靠固定轨道运行的运输系统还有电车和山顶缆车。

目前,港铁网络全长约187公里,共设有93个车站,每天载客超过5万人次。

机场快
线全长32公里,每天载客约55万人次。

轻铁于1988年投入服务,全长约36公里,共设有68个车站,每天载客约49万人次。

在港岛行走的电车于194年投入服务,全长16公里,现有七条路线,共有电车167辆,每日平均载客约18万人次。

过去5年,香港新开通的铁路项目西港岛线、南港岛线(东段)、观塘线沿线、广深港高速铁路香港段。

建设中的铁路项目沙田至中环线
(沙中线),全长17公路,分为两段,预计222年全部完工。

规划中或讨论中的铁路项目政府在214年9月17日公布《铁路发展策略214》。

建议在直至231年的规划期内完成7个铁路项目,分别为北环线及古洞站、屯门南延线、东九龙线、东涌西延线、洪水桥站、南港岛线(西段)及北港岛线。

7个建议铁路方案初步成本估算为11亿港元(按
213年价格计算)。

当所有项目完成后,香港铁路网络总长度会由221
年的27公里延长至231年的逾3公里。

此外,港铁与内地6个城市(北京、上海、广州、东莞、佛山、肇庆)开通了城际直通列车业务,其中,广九直通车每天往返两地车次达12对(24 班)列车,其中1对中途停靠东莞市常平站,有一对由肇庆到发,中途停靠佛山站。

香港西九龙站为广深港高速铁路的南端起点站,占地11公顷,耗资
123亿港元兴建,站内实施一地两检,部分区域实行中国内地法律,并由中国内地派驻执法人员执行。

218年9月23日,香港西九龙站正式启用,香港接入内地高速铁路网络,全年约有13天将每日开出114对短途列车来往西九龙、福田、深圳北、虎门及广州南,并会每日开出13对长途列车,直达44个内地城市(北京、上海、昆明、桂林、贵阳、石家庄、郑州、武汉、长沙、杭州、南昌、福州、厦门及汕头等)。

空运
香港国际机场是全球最繁忙的机场之一。

现时有逾1家国际航空公司为香港每日提供约115班次客货运航班,来往香港及约22个遍布全球的目的地。

目前,香港已与内地56个城市直接通航。

218年客运量达747 万人次,同比上升5%。

飞机起降量达48万架次,同比上升7%。

此外,香港机场也是全球处理国际货物最繁忙的机场之一,以货值计占出口贸易四成。

218年航空货运量51万吨,同比上升5%,占世界各地机场的国际空运货物吞吐量首位。

水运
香港位于远东贸易航线要冲,且地处正在迅速发展的亚太区中心,故港口一向是促进本地发展与繁荣的要素。

就使用港口设施的船舶吨位、货物处理量和客运量而言,香港跻身世界大港之列。

根据香港港口发展局公布数据,218年香港港口货柜吞吐量达1959 万标箱,同比下降7%。

全球排名从217年的第六位下跌至第七位。

香港与内地25个城市(包括广州、中山、蛇口、厦门、珠海、上海等)有密集的班轮。

【航运】香港既是南亚太区的枢纽港,也是中国内地的转口港。

航运业不断蓬勃发展,在218年,抵港远洋船舶2541航次、内河船舶149,2 航次,共达174,61航次。

【货柜运输】根据香港海事处公布数据,218年香港港口一共处理了
1959万个标准货柜单位,使香港成为全球最繁忙的货柜港之一。

在总货柜吞吐量中,1376万个标准货柜单位是海运,而其余583万个标准货柜单位则河运。

【跨境渡轮服务】218年,香港三个跨境客运码头(港澳码头、屯门客运码头和中国客运码头)集中提供前往澳门和11个内地口岸的渡轮服务。

在这三个客运码头营运的渡轮约有1艘,多数为喷射船、双体船等
高速客船。

218年,使用客运码头的旅客达2378万人次,其中来往澳门与香港的旅客达1624万人次,来往内地与香港的旅客约为754万人次。

【香港政府船队】香港政府船队超过8艘船舶,供14个政府部门包括香港警务处、香港海关、消防处等使用。

海事处管理75艘船舶,供部门本身处理港口事务,及为其他并未备有船舶的政府部门提供服务。

这些船舶包括巡逻小轮、特别建造的运送小轮、浮趸,以及海道测量船和爆炸品运载船等专船。

218年,海事处辖下还有27艘由私人承办商按合约提供的船只,当中包括运送小轮及拖船。

通信
香港能够发展成为领先的国际商业和金融中心,其中一项必备条件,是香港的电讯市场为全球最先进、最蓬勃的电讯市场之一。

香港电讯业在
217年的总产值为95亿港元(约合116亿美元),占本地生产总值(GDP)的4%。

全港电讯及资讯科技从业人员约88,人。

【本地固定传送者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