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白族的(课堂PPT)

合集下载

大理白族文化ppt课件

大理白族文化ppt课件

(五)、茶味人生
白族三道茶,白族称它为“绍道兆”,是白家招待贵 宾时的一种饮茶方式,以其独特的“头苦、二甜、三 回味”的茶道,代表了三种人生境界 。第一道茶叫 “苦茶”,寓清苦之意,代表的是人生的苦境。第二 道茶叫“甜茶”,寓苦去甜来之意,代表的是人生的 甘境。第三道茶叫“回味茶” ,代表的是人生的淡 境。
陀小 普
三、白 家 民 居
白族民居一向外观整齐、庄重、大方,白墙青瓦,古朴大方。房屋由大量石料建 成,墙基、门头、窗头、横梁皆用石头砌成,屋顶以板瓦为沟,筒瓦为顶。民居 内部庭院多有讲究,大体上有四种形式:
一为“两房一耳”,即两幢楼房互相垂直,交叉处有一耳房;二为“三房一照 壁”,即三幢楼房,主房对面为照壁;三为“四合五天井”,即有四幢楼房,每 一处交叉点都有一耳房;四为“六合同春”,即有两个大院,每院三幢楼房,各 方的楼廊彼此相连,通行无阻,称为“走马转角楼”。
(三)、民族服饰
白族姑娘头上带的头饰上也 有着“风花雪月”。因为在 白族少女的头饰上,垂下的 穗子代表下关的风;艳丽的 花饰是上关的花,帽顶的洁 白是苍山雪,弯弯的造型是 洱海月。 “苍山绿,洱海青, 月亮白,山茶红,风摆杨柳 枝,白雪映霞红”,正是对 白族服饰的真实写照。
风下 月洱


上 关 花
白族民居尤为讲求盖门楼,通常盖门楼的形式为“一滴水”,即为普通的坡屋, 朴素大方,而另一种形式“三滴水”则显现了一种华丽,其建筑十分精美,飞檐 翘角,宏伟壮观。白族民居中的照壁也显现了民居的特色。照壁是装饰性的建筑, 象征了吉祥、福禄与安康。各种各样的照壁也体现了主人的意愿与企盼,堪称白 族民居建筑的精美艺术品。
大理白族文化
一、白族的源流 二、风土人情 三、白家民居 四、特色美食 五、魅力大理

【精品】白族文化讲解.ppt

【精品】白族文化讲解.ppt

白族地区节日多、庙会多,歌会多。白族姑娘 和小伙子们充分利用这些机会,物色对象,对唱 山歌,或者与情人幽会,借三弦和山歌传情达意, 谈情说爱。
姑娘和小伙子可以用歌唱对与对方相识,可 以用歌唱向对方试探,也可以用歌唱询问对方个 人和家庭的情况,然后再用歌声充分表达自己的 爱慕之情。通过对歌、姑娘和小伙子相识了,相 恋了,甚至当场互赠了定情物,盟定了终身。
火把节
火把节于每年夏历六月二十五举行,是白族的 传统节日,节日当天,男女老少聚集一堂祭祖。 通过拜火把、点火把、耍火把、跳火把等活动, 预祝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火把节的高潮是耍火把。男女青年各持一个火 把。见人就从挎包里抓出一把松香粉往火把上撒。 每撒一把,发出耀眼的火光,发出“轰”的一响, 火苗燎向对方,叫做“敬上一把”。白族认为火 苗指向可燎去身上的晦气,故竞相燎耍,喜气洋 洋。燎耍过后,青年要成群结队,举着小火把到田 间地头,向火把撒松香粉,给谷物照穗,其意是 消除病虫保丰收。
本主节举办日期因各村本主不同的身份和生辰 而不同,一般以岁首或本主生日为节期,多选定 于春节期间或每年二月、六、七、八月农事间隙 期间。包括迎神、祭神、颂神、娱神等活动内容。 主要程序有“起驾、出巡”、安置到“行宫”集 中祭祀、社戏歌舞娱神等,最后送回本主庙。
剑山石宝山歌会
剑川石宝山位于剑川县城西南约25公里 的老君山系。这里峰峦叠嶂,林木葱笼, 既是被称为“南天瑰宝”的南诏大理石窟 所在地,又是一年一度的白族万人歌会的 活动场所。石宝山歌会是白族地区盛大的 民族传统节日,会期于农历七月二十七日 至八月一日举行,以川流不息的数万人上 山,随心所欲地唱曲对歌而著称于世,代 代相袭,被誉为“白族歌城”。歌会流行 的剑川白族调被收入国际著名民歌歌目。
本主节

认识少数民族——白族(课件)-小学生主题班会

认识少数民族——白族(课件)-小学生主题班会

女子梳独辫且盘在花头帕外面,再缠上 花丝带等,左侧垂着一束白绦穗;婚后 发辫改为挽髻,盘在头顶,外包扎染或 蜡染的蓝布帕,缠素色布条。凤羽、邓 川、洱源的姑娘喜戴“凤凰帕”;有的 地方则头包花毛巾或只将辫子盘头上, 再缠一束红头绳;有的地方头饰为“一 块瓦”;有的地方头上用多块头布相叠 覆盖,最外面的一块布上绣白族人民喜 欢的图案。再外缠多种颜色的头绳,格 外美观。妇女们都喜戴玉或银手镯、坠 耳环。城镇居民多穿汉族服装,青年人 爱着时装。
8
民族文化
01
02
03
服饰
服饰
服饰
大理国白族服饰,王室及 官员皆衣绫罗绸缎。元代 ,服色,“略本于汉”, “男人披毡椎髻,妇人不 施粉,酥泽其发。以青纱 分编绕首系,裹以攒顶黑 巾。耳金环,象牙缠臂。 衣绣方幅,以半细毡为上 服”。
大理等中心地区男子一般 缠白色或蓝色包头,上穿 白色对襟衣,外套黑领褂 ,下穿白色、蓝色长裤。 洱海东部白族男子则外套 麂皮领褂,或皮质、绸缎 领褂,腰系绣花兜肚,下 穿蓝色或黑色长裤。出门 时,常背挂包,有的还佩 挂长刀。
15
民族艺术
雕刻
雕刻
经幢造型优美,雕刻技术 精湛,具有密宗佛教造像 的特点,被誉为“滇中艺 术极品”。白族木雕主要 运用于宫廷庙宇、民居建 筑的装饰上,尤以剑川木 雕最为出名。北京人民大 会堂云南厅的堂门和木雕 屏风就是出自剑川木匠要体现于石雕和木雕。石 雕以剑川石钟山石窟和大理 国经幢为代表。开凿于南诏 大理国年间的剑川石钟山石 窟是中国南方最具代表性的 石窟之一,享有“西南敦煌 ”的美誉。大理国经幢,又 名“地藏寺经幢”。
12
民族文化
文学
根据《南诏中兴国史画卷》所载,南诏时已有
《张氏国史》、《巍山起因、铁柱庙、西洱河

白族ppt

白族ppt

民族艺术
• 大理民族扎染采用民间图案,通过对传统的扎染工艺进一步渲染和艺 术加工,使之成为艺术化、抽象化和实用化融为一体的工艺品。
谢谢大家
白族
一个文化丰富,善经农业的 民族。
知识要点
• • • • • • 1、民族简介 2、民族建筑 3、民族服饰 4、民族节日 5、民族饮食 6、民族艺术
民族简介
• 白族是我国西南边疆一个少数民族。文学艺术富 多彩。善经营农业,白族人崇尚白色,有本民族 语言白语。
民族建筑
• 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是白族民居建筑中最基本、最常见的型式。
• 三月街:云南大理白族三月街,也叫大理三月会,是白族盛大的
节日。节日期间,有大型文艺表演:演出霸王鞭、八角鼓、双飞燕、 龙灯等富有民族特色的舞蹈。此外,还有赛马、洞经音乐演奏、龙舟 赛等文体活动 。
民族美食
• 大理白族地区的日常饮食,随喜欢吃、辣口味,下面,我来列举几 种比较有名的白族菜吧: • 1、乳扇 • 2、酸木瓜煮鱼 • 3、烧饵块 • 4、三道茶 • 三道茶是云南白族招待贵宾时的一种饮茶方式,以其独特的“一苦、 二甜、三回味”的茶道而著名。
民族服饰
• 大理男子一般缠白色或蓝色包头,上穿白色对襟衣,外套 黑领褂,下穿白色、蓝色长裤。女子服饰各地有所不同, 但都喜欢在腰间系绣花围腰,足蹬绣花鞋。 • 最有特色的是白族女子的头饰“风花雪月”:垂下的穗子 是下关的风;艳丽的花饰是上关的花;帽顶的洁白是苍山 雪;弯弯的造型是洱海月 。
民族节日

白族民风民俗介绍-精美ppt

白族民风民俗介绍-精美ppt

三.白族民居
• 白族民间建筑多为二层楼房,三开间,筒板瓦盖顶,前伸重檐,,墙 壁常用天然鹅卵石砌筑。墙面石灰粉刷,白墙青瓦。水墨图案装饰, 木雕艺术也广泛用。
四.白族婚俗
白族同宗同姓不通婚,一夫一妻制。 • 当白族青年男子向姑娘求婚时,姑娘如同意,要向男方送粑粑;婚礼
时新娘要下厨房制作“鱼羹”;婚后第一个中秋节新娘要做大面糕, 并以此表现新娘的烹调技艺。
(一)背婚
• 背婚是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白族地区普遍流行的一种婚俗。每 逢十字路口、三岔道或人员集结的地方,陪宾们便停下来,把嫁妆码 成两大摞,让新郎背着新娘围着嫁妆绕“8”字。
• 新娘新郎要拜天地,拜父母及舅父。
(二)拜天地
• 新娘被掐才幸福。
(三)掐新娘
(四)如意席
• 婚礼时讲究先上茶点,后摆四四如意(即四碟、四盘、四盆、四碗) 席。
白族
大理三塔

蝴蝶泉
• 一.地理分布 • 二.白族服饰 • 三.白族民居 • 四.白族婚俗 • 五.白族食俗 • 六.白族节日
讲解结构
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其余分布于云南各地、贵州省毕节地 区及四川凉山州。
一.地理分布
大理白族自治州
二.白族服饰
• 白族崇尚白色,服饰以白色为主色。女子头饰代表大理的“风花雪月 ”,舞蹈道具霸王鞭;男子身着扎染马褂,舞蹈道具八角鼓。山区白 族穿着较艳,坝区白族相对较素。
土八碗
雕梅
三道茶
六.节日和集会
• 白族一年四季有许多节日和集会。三月街、绕山林、鱼潭会、火把节 、石宝山歌会、本主会以及集体劳动等场合,只要是青年男女有意。 都可以通过唱调子彼此相识,谈情说爱。在被誉为热水之源的大理白 族自治州的洱源县西山地区,青年男女如果不会唱调子,找个对象都 十分困难。(12:24-16:18)

白族.ppt

白族.ppt

雕梅 产于洱源县的雕梅,制作时先用石灰水将盐梅浸泡。取 出晾干后,用小刀在梅向上雕刻连续曲折的花纹,并小心挤 出梅核,使其中空若缕,压扁后其状似一朵朵盛开的菊花。 这时,放入酒中浸泡,再用红糖浸渍。几个月后开瓶取出, 雕梅色泽金黄,清香四溢,是洱源县出产的上乘果品。 洱源白族姑娘,人人善制雕梅,并成了衡量姑娘是否心 灵手巧的标志。因为当地婚俗中,姑娘出嫁前,须依俗给婆 家送上一盘姑娘制作的雕梅作为见面礼。新婚之夜,新娘要 为亲友宾客摆设点心甜席,此谓“摆果酒”,案十上陈列着 新娘带来的蜜钱、干果、雕梅款待客人,并让大伙品评。于 是,洱源姑娘皆精心雕刻,她们制出的雕梅,不但是上乘的 果品,还称得上是一种工艺美术品。
• 大理白族地区的日常饮食,随当地物产不 同而有所差异。平坝地区的百姓以稻米、 小麦为主食,住在山区的则以玉米、荞为 主食。平常食用的蔬菜有白菜、青菜、萝 卜、茄子、瓜类、豆类及辣椒等。在白族 饮食习俗中,下列几种较具民族特色。
• 生皮 • 生皮是白族特有的菜肴。这是将整只猪或羊 置于稻草火肉 丝或肉片,佐以姜、葱、蒜、炖梅、辣椒、芜美 等调料,又香又鲜,为款待贵客的民族佳肴。
• 饵块 • 饵块又称粑粑,是广泛流行于云南的传 统小吃。但是,大理饵块别具特色:将蒸熟 的米团,放在大理石垫板上,用工搓揉。包 入糖和核桃盐、卤腐等,置炭火炉*烘烤。 这种现揉现烧的饵块,软香可口。
四.歌舞文化
• 古典戏曲"吹吹腔"发展起来的"白剧",具有 鲜明的民族特色。白族的文化水准较高, 各种人才辈出。 白族能歌善舞,唐朝时南 诏歌舞即已流行到中原并列为宫廷乐。白 族民歌分为白族调、汉调、长歌、白族小 调、叙事歌等,流传最广的是白族调,其 中又以大理、剑川和洱源西山的白族调最 有代表性。它们常在山野间吟唱,节奏自 由,曲调悠扬,纯朴自然。

白族饮食风俗介绍ppt课件

白族饮食风俗介绍ppt课件

我的特色饮食
• 三道茶的文化内涵 • 第一道茶,称之为“清苦之茶”,寓意 做人的哲理:“要立业,先要吃苦”。由 于这种茶经烘烤、煮沸而成,因此,看上 去色如琥珀,闻起来焦香扑鼻,喝下去滋 味苦涩,故而谓之苦茶,通常只有半杯, 一饮而尽。
我的特色饮食
• 第二道茶,称之为“甜茶”。当客人喝 完第一道茶后,主人重新用小砂罐置茶、 烤茶、煮茶,与此同时,还得在茶盅内放 入少许红糖、乳扇、桂皮等,待煮好的茶 汤倾入八分满为止。
我的特色饮食
我的特色饮食
• 冻鱼 • 冻鱼是白族对水煮鱼的另一种吃法,大致 是把鱼煮好,然后放上配料,如火腿,豆 腐等,然后放到水盆里,晾到院子里过夜, 到第二天鱼汤凝固即可食。吃时有一种清 凉的感觉,特别爽口。冻鱼也是南诏大理 国时候的宫廷御膳。
我的特色饮食
我的特色饮食
• 喜洲粑粑 • 喜洲粑粑是喜洲的一种小吃,用麦面做成。 无论甜、咸,制作时皆用上下两层炭火, 讲锅内油炕着的粑粑慢慢烤黄,烤香,直 至烤酥。
我的特色饮食
• 三道茶的出现,伴随着一个富有哲理的传说:在 很久以前,在大理苍山脚下,住着一位手艺高超 的老木匠。他带有一个徒弟,学了多年还不让出 师。一天,他对徒弟说:“你作为一个木匠,会 雕会刻,还只学到一半功夫。要是跟我上山,你 能把大树锯倒,锯下板子,扛得回家,才算出师 。”徒弟不服气,就跟着师父上山,找到一棵大 麻栗树,立即锯起树来。但还未等徒弟将树锯成 板子,已觉口干舌燥,只好恳求师父让他下山取 水解渴,但师父不依。到傍晚时分,还未锯完板 子,徒弟再也忍受不住了。
我的特色饮食
• 偏居于西南一隅的南诏大理国,是一方崇 尚佛教的乐土。南诏后期,佛教被奉为国 教,寺庙众多,饮茶之风盛行,茶成为寺 庙中日常饮用、佛事供奉、招待香客和游 人的必备饮品。一时之间,民间争相效仿 ,使茶饮这一雅事在大理成为一种流行时 尚。岁月蹉跎,沧海桑田,茶饮在大理逐 步发展完善,并以一种崭新的方式呈现, “三道茶”这一独特的茶道被赋予了更多 的文化内涵。

中国民居《白族》ppt

中国民居《白族》ppt
白族建筑民居简介
目 录
一:白族简介
二:民族特色 三:民居建筑材料 四:民居建筑特色
五:产生的背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白族简史
白族是我国西南边疆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是中国第15大民族,丽江、碧江、保山、南华、元江、昆明、安宁等地和 贵州毕节、四川凉山、湖南桑植县等地亦有分布。使用白语,属汉藏语系
建筑材料
• 大理石头多,白族民居大都就地取材,广泛采用石头为主要建筑材料 。大理民间有"大理 有三宝,石头砌墙墙不倒"的俗语,指的就是建 房取材的特点。石头不仅用在打基础、砌墙 壁 ,也用于门窗头的横 梁。这种用材的特征沿袭的是南诏时的建筑方式。据记载,南诏的民 居 建筑就是"巷陌皆垒石为之,高丈余,连延数里不断",白族崇尚 白色,其建筑外墙均有白色为主。就从调院落布局、建筑结构和内外 装修等基本风格来看,白族民居与中原民居建筑有着传统 上的承袭。 由于自然环境、审美情趣上的差异,白族民居又有自己明显的民族风 格和地方特 色。
• 白族的民居建筑艺术,是白族人民根据特定的自然环境所 作的杰出创造,充分反映了白族劳动人民非凡的智慧和卓 越的审美追求。散布在苍山洱海之间的白族村寨,青瓦白 墙,绿树繁花,精致而又淡雅,清新而又和谐,宛如一幅 优美的水墨山水画。再配上村寨周围美丽的田野,构成了 白族人民世代生息的家园。 白族塔
• 防火

防风照壁
防火照壁
照壁坐东朝西 房屋坐西朝东 形成平面组合 互为屏障
照壁又称“风水 壁”起到阻碍外 火入侵的作用。 其建筑多为木石 结构。
• 防震
• 在“排架”间和楼板照面枋的下面,前后均有一根通穿的机,当地叫做“穿枋”,它 把整所房子的“排架”联成一个整体,与照面枋、檐口挂访和落地桥相互作用之后, 增强了抗震能力。

最新白族服饰PPT课件

最新白族服饰PPT课件

谢谢观看
典型事故案例
1.三交河煤矿“91.4.21”特大瓦斯爆炸事故 2.东村煤矿“96.11.27”特大瓦斯爆炸事故 3.东方化工厂“97.6.27”特大火灾事故 4.端溪酒店“96.7.17”特大火灾事故 5.重庆虹桥“99.1.4”特大垮塌事故 6.致丽工艺制品厂“93.11.19”特大火灾事故
典型事故案例
7.上栗县“2000.3.11”烟花爆炸事故 8.尼日利亚“2000.11.5”特大交通事故 9.珠海“96.6.16”特大火灾和厂房倒塌事故 10.大华化工厂“96.6.26”爆炸事故 11.合江“2000.6.22”特大翻船事故 12.大舜号“99.11.24”特大沉船事故”
三交河煤矿“4.21”特大瓦斯爆炸事 故
起源
演变
一 起源
据考古资料证明, 早在四千 多年前, 白族先民就开始在洱海 区域繁衍生息。从大理苍山、剑
川海门口、宾川白羊村等新石器
遗址出土的石质和陶制纺轮和骨 质、角质的针具, 骨锥、穿孔蚌 壳等文物, 证实纺织物已经出现, 人们已经懂得纺线织布, 缝制衣 服, 并用蚌壳等物作为装饰。但 此时的服饰非常简单、粗糙。
飘带
头饰
绣鞋
男装
女装
头巾
一 飘带
流行于云南大理。系围腰头
的带子。带端呈扁矛形,带面 由宽而窄,与腰头加接处最窄。 中老年妇女常用黑、蓝色布料, 少数用彩绸,较长且宽大。青 少年女子喜用白、蓝色,一般 用布料较短且窄。均用挑花装 饰,以白线为主,少用红线。
二 头饰
妇女头饰中少女头饰极为讲
究,最有民族特色,喜欢梳独 辫,用一块挑花头巾,把它叠 成长条形加在上面。再用红头 绳绕着长长的独发辫,把辫子 挽上,发辫成龙,挤在中间, 上成龙马角,下成龙凤尾。头 巾上的缨穗系到左耳下,风吹 飘摇,银珠闪闪发

关于白族的PPT课件

关于白族的PPT课件
13
白族民歌的歌词结构, 习称“山花体”。每首 歌词 皆8句(其中第1句 为衬词)或7句为一段。 8句歌词的字 数是7775、 7775;七句的字数是 775、7775。有时句中 字数有所增减,但都属 于“山花体”的变体。 与歌词结 构配合,旋律 也由两个乐段组成,第 2乐段是第1乐段的 变化 重复。
散居在贵州威宁、赫章、毕节、大方、黔西、
金沙、织金、纳雍、普定、水城、盘县、安顺
等县、市、特区的白族,据1996年抽样调查,
共136 4 00人。
6
2、人口分布:
贵州白族人口的分布,呈大杂居、小聚居, 同时显现出大范围的共同区域特征。从地方 志史记载看,元、明、清三代,省内遵义、 毕节、六盘水、安顺、黔西南、黔南、贵阳 等地州市均有“焚人”、“白儿子”或“七 姓民”分布。
龙狮舞
八角鼓舞 八角鼓
12
2、白族的音乐:
在白族民歌中,最受群众喜爱而又流传最广的当 属“白族调”,其中又以大理、剑川和洱源西山 “白族调”最有代表性。这类民歌多在山野、田间 演唱,既可伴随栽秧、打柴、放牧等生产活动,也 可用于男女相互倾诉爱情,并大都节奏自由、曲调 悠扬、气质粗放,有着浓郁的山野风味,故属山歌 类民歌。而其中的剑川“白族调”,又常在三弦的 伴奏下,用以演唱长篇叙事诗,故又具有叙事歌曲 的特点。
第二类是建筑雕饰,有飞檐斗拱、木雕挑头、格子门、花 窗等;
第三类是精雕工艺品,有壁画、佛像、人物、动物、花鸟、 脸谱等数百种。
16
17
18பைடு நூலகம்
4、白族的建筑艺术:
白族建筑。 云南大理白族聚居区的住宅都建有门楼, 以喜州门楼最佳。通常采用中原殿阁造型,飞 檐串角,但多用石灰塑成或砖瓦垒砌。除大门 瓦檐裙板和门楣花饰部分用木结构外,余以砖 瓦结构为主。 木质部分凿榫铆眼相结合,与砖瓦部分错 落有致,精巧严谨。楼面以泥塑、木雕、彩画、 石刻、大理石屏、凸花青砖等组织成丰富多彩 的立体图案,富丽堂皇,古朴大方。

白族介绍课件ppt

白族介绍课件ppt

白族服饰以白色为基调,男女 服饰风格各异,工艺精湛。
白族的传统节日
“三月街”
每年农历三月举行,是白族传统的盛大 节日,有“千年赶一街,一街赶千年”
之说。
“绕三灵”
每年农历四月下旬举行,是白族传统 节日之一,人们会绕着神山祭祀、歌
舞。
“火把节”
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是白族 民间传统节日,人们会点燃火把游行 、唱歌跳舞。
“石宝山歌会”
每年农历七月末举行,是白族传统的 歌会,人们会在石宝山上唱歌、跳舞 、对歌。
02
白族的地理与人口
白族的地理分布
白族主要分布在云南 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是该州的主体民族。
白族在省内外的其他 地区也有分布,但数 量较少。
此外,在昆明、丽江 、怒江等州市也有白 族聚居的地区。
白族的人口数量与结构
在地区中的影响
白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是该地区的主要民 族之一。白族的文化、风俗、习惯等都对当地社会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在云南省,白族的传统文化和习俗被广泛传承和 保护,成为该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白族与其他民族的互动与合作
互动
白族与其他民族的互动主要体现在经济、文 化、社会等方面。在经济方面,白族与其他 民族的贸易往来频繁,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 展。在文化方面,白族与其他民族互相学习 、借鉴,共同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在 社会方面,白族与其他民族的交流与合作也 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在历史上,白族地区曾经历过 多次战争和政治变革,如南诏 国、大理国等,形成了具有独 特历史背景的文化。
白族的文化特色
01
02
03
04
白族有自己的语言,属于汉藏 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同时通

课件

课件

苍山雪
上关的花
弯弯的帽形似洱海的月 下关的风(风来时,这些碎须随风而动)
(2)男子的服饰 大理地区的白族男子喜缠白色或蓝色包 头,多穿白色对襟上衣,外套黑领褂,下身 穿宽桶裤,系拖须裤带,有的还喜佩带绣有 美丽图案的挂包。其他一些地区的白族男子, 则又喜欢头戴瓜皮帽,穿大襟短上衣,外套 羊皮领褂或数件皮质和绸质的领褂,谓之 “三滴水”。
3、节日 族人民主要节庆活动有 “大过年”、“三月街”、 “绕三灵”、“火把节”、 “耍海会”、“拜日望”等。 同汉族相同,也过清明、端午、 中秋等。其中三月街、火把节 饶有特色,远近闻名。 三月街:古代亦称观音市或观 音会,据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 史,每年夏历三月举行,地点 在大理城西苍山中和峰脚下。 节日内容原是佛教庙会,举办 隆重的讲经拜佛活动。近年来, 已逐渐演变成物资交流会。每 到会期,各族人民云集这里进 行贸易,举行赛马、射箭、视频并回答以下问题: 1、影片拍摄于云南的哪个地方? 2、片中人物是什么民族?
返回 返回
第五节
教学目标:
白族
了解白族的分布情况 识记白族的民俗风情 理解、尊重、保护民族文 化
一、概
1、人口
云南25个少数民 族中,人口最多的是 彝族,有400多万; 人口最少的是独龙族, 有6000多人;人口在 100万以上的民族有5 个,白族就是其中之 一。
二、民

1、建筑 就从院落布局、建筑结构和内外装修等基本风格来看,白族 民居与中原民居建筑有着传统 上的承袭。由于自然环境、审美 情趣上的差异,白族民居又有自己明显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现在以白族四合院与北京四合院为例作大致的比较,首先从主房 的方位来看,北京四合 院的主房以坐北朝南为贵;而白族民居 的主房一般是坐西向东,这与大理地处由北向南的横 断山脉帚 形山系形成的山谷坝子的特点有关,依山傍水,必然坐西向东。 其次,北京四合院 的住房大多是一层的平房,而白族民居基本 上都是两层。 白族民居的平面布局和组合形式一般有“一正两耳”、“两房一 耳”、“三坊一照壁”、 “四合五天井”、“六合同春”和“走马转角楼” 等。采用什么形式,由房主人的经济条件 和家族大小、人口多 寡所决定。白族民居的大门大都开在东北角上,门不能直通院 子,必须 用墙壁遮挡,遮挡墙上一般写上“福”字。白族一切建

白族服饰文化-精品资料PPT

白族服饰文化-精品资料PPT

三道茶
• 第一道茶叫“苦茶”,是由主人在白族人 堂屋里一年四季不灭的火塘上用小陶罐烧 烤大理特产沱茶到黄而不焦,香气弥漫时 再冲入滚烫开水制成。
• 第二道茶叫“甜茶”,是用大理特产乳扇、 核桃仁和红糖为佐料,冲入清淡的用大理 名茶“感通茶”煎制的茶水制作而成。
• 第三道茶叫“回味茶”是用蜂蜜加少许花 椒、姜、桂皮为作料,冲“苍山雪绿茶” 煎制而成。
扎染
• 大理民族扎染采用民间图案, 通过对传统的扎染工艺进一步 渲染和艺术加工,使之成为艺 术化、抽象化和实用化融为一 体的工艺品。其工艺由手工针 缝扎,用植物染料反复泠染制 而成,产品不仅色彩鲜艳、永 不褪色,而且对皮肤有消炎保 健作用,克服了现代化学染料 有害人体健康的副作用。
大理草帽
• 大理草帽编制是大理 地区白族群众一项传 统手工艺。据传南诏 时期太和城附近就曾 有过草帽街,现今大 理市七里桥太和村内 仍有此街名。
春节。 民族服饰文化
白族日常饮食以一日三餐为主,农忙或节庆用则增加一次早点或午点。 据传南诏时期太和城附近就曾有过草帽街,现今大理市七里桥太和村内仍有此街名。 取出晾干后,用小刀在梅向上雕刻连续曲折的花纹,并小心挤出梅核,使其中空若缕,压扁后其状似一朵朵盛开的菊花。 产于洱源县的雕梅,制作时先用石灰水将盐梅浸泡。
一般服饰
“苍山绿,洱海清, 月亮白,山茶红,风摆 杨柳枝,白雪映霞红”, 这正是婀娜多姿、飘然 若舞的大理白族服饰的 真实写照。白族服饰最 明显的特征,是色彩对 比明快而映衬协调,挑 绣精美,有镶边花饰, 朴实大方,充分反映了 白族人民在艺术上的高 度才能。
民族服饰文化
白族人崇尚白色,认为白色的衣服最 大为尊贵。白族服饰,美观大方,朴实、 健美,这样的服饰充分体现了他们的审 美观和对生活的热爱。

白族简介ppt课件

白族简介ppt课件
3
大理作为白族的最大集 中地,不仅是因为洱海地区 是白族的发祥地,更为重要 的是这里很久以来就同内地 有着密切的关系,基本上保 持着社会比较稳定,经济相 对发展,人民生活安宁的环 境。
4
服饰
• 白族男女普遍崇尚白色,以 白色衣服为重。大理地区的 白族男子喜缠白色或蓝色包 头,多穿白色对襟上衣,外 套黑领褂,下身穿宽桶裤, 系拖须裤带,有的还喜佩带 绣有美丽图案的挂包。
7
8
生皮生肉
大理生皮是云南白民族的一道传统菜肴。逢年过节或者日常 小聚,白族人总会以凉拌生皮作为自己的招牌菜和特色菜。
一般生皮生肉有两种吃法:一种是生皮和佐料不搁一起,吃 时就着佐料一起吃;一种是将佐料与生皮生肉拌匀,直接做成一 道凉拌菜。两种吃法各有各的特色和口感。
9
10
三道茶
三道茶指的是“苦茶”,“甜茶”,“回味茶”三道。“三 道茶”寓意人生“一苦,二甜,三回味”的哲理,喝三道茶,当 初只是白族用来作为求学、学艺、经商、婚嫁时,长辈对晚辈的 一种祝愿。应用范围日益扩大,现已成为白族民间婚庆、节日、 待客的茶礼。“三道茶”歌舞表演也成了大理旅游的保留节目。 2014年11月,白族三道茶荣列国务院公布的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 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15
16
17
18
白族特色舞蹈——霸王鞭
霸王鞭舞蹈渗透着白族的历史变迁、宗教活动、民族习俗和 文化娱乐,具有古朴幽默、典雅刚健、欢快明朗,清新活波的诸 多特点,反应了白族人民勤劳勇敢、纯朴善良、团结进取的精神。
19
20
21
11
12
炖梅
• 炖梅又称“黑梅”、“煮梅”。它的制作技艺是以苦梅作原料, 浸在陶罐内放在火塘的“子母火”(谷壳烧微火)灰中,持续加 温1月一2月,待梅色黝黑时即停火食用。炖梅能搁置数年不变味。 白族人常把它作为馈赠亲友的礼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四、白族的文化艺术。
白族的文化水准较高,其舞蹈、音 乐等民族特色突出,各种人才辈出。同 时,白族在艺术方面独树一帜,其建筑、 雕刻、绘画艺术名扬古今中外。
9
1、白族的舞蹈:
白族舞蹈较多,按活 动性质划分,有娱乐性、 祭祀性两大类。
娱乐性舞蹈有霸王鞭、 八角鼓舞、龙狮舞、模拟 动物舞、兵器舞等。
从西汉至唐初,白族先民在汉文化以及其他外来 文化的影响下,不断进分散和聚合,先后形成东"西 洱河蛮"、"白子国"、"渠敛诏"及"六诏"等酋邦,后 建立了南诏国,大理国等政权,历500多年。
公元1381年明朝大军平定云南,取消了段氏在大 理的世袭特权。元明清三代,白族在政治、经济、文 化诸方面与中原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形成一体。
龙狮舞
八角鼓舞 八角鼓
12
2、白族的音乐:
在白族民歌中,最受群众喜爱而又流传最广的 当属“白族调”,其中又以大理、剑川和洱源西山 “白族调”最有代表性。这类民歌多在山野、田间 演唱,既可伴随栽秧、打柴、放牧等生产活动,也 可用于男女相互倾诉爱情,并大都节奏自由、曲调 悠扬、气质粗放,有着浓郁的山野风味,故属山歌 类民歌。而其中的剑川“白族调”,又常在三弦的 伴奏下,用以演唱长篇叙事诗,故又具有叙事歌曲 的特点。
14
白族民歌小调
与白族民歌调不同之处, 白
族民歌小调在于爱情内容较少,
可以在家里、街巷中演唱。如
“泥鳅调”、“海东调”、“麻
雀调”、“栽秧调”等。
叙事歌 叙事歌有流行于洱海
四周的大帛曲(又称“花 柳
曲”),流行于山区的“打歌
调”。此外,尚有风俗性白族民
歌、儿歌,哄娃娃调等。
歌舞音乐
歌舞音乐 有“打
歌调”、“霸王鞭调”、“耍龙
舞”、“耍狮舞”、“绕三灵”
等,音乐都较欢快热烈。
15
3、白族的木雕艺术:
白族木雕起源于唐朝天宝年间,现已形成三大系 列木雕产品。
第一类为木雕家具,最具地方特色的是大理石云木家具, 在木制雕花家具上镶装大理石,常在桌、案、几的脚上雕龙刻 凤,精心装饰,还在侧面雕上花鸟鱼虫等图案,经过油漆或彩 绘,显得古色古香,熠熠生辉。产品有“双凤朝阳”椅几(八 件)、“花鸟雄狮”椅几(十件)、“大福大寿”餐桌椅(十一 件),还有“二龙戏珠”、“百鸟朝凤”、“孔雀迎宾”等套 件;
13
白族民歌的歌词结 构,习称“山花体”。 每首歌词 皆8句(其中 第1句为衬词)或7句为 一段。8句歌词的字 数 是7775、7775;七句的 字数是 775、7775。有 时句中 字数有所增减, 但都属于“山花体”的 变体。与歌词结 构配 合,旋律也由两个乐段 组成,第2乐段是第1乐 段的 变化重复。
3
2、白族族源问题的几种说法:
其一,认为白族是云南的土著民族,源于汉 代洱海区域的“昆明 人”,与两汉史籍所称 的“离”、“昆明”和三国两晋以后“叟”、 “爨”及唐宋史籍所称的“白蛮”、“河蛮” 有渊源关系。
其二,认为白族为氐羌之后,系氐羌的一支。 由西北迁来,与洱海地区的土著融合,又掺和 部分汉族,在南诏时期开始形成为白族,大理 国时期得到巩固发展。
祭祀性舞蹈有羊皮鼓舞、 手巾舞、碗箩舞、耍花舞、 灯盏舞、巫舞等。
其中霸王鞭、八角鼓舞、龙狮舞流行最普遍。 10
霸王鞭、八角鼓舞:多在喜庆节目和传统节目三月街、绕三灵 时举行,男女各为双数,男者以入角鼓(八方八角鼓,单面蒙皮, 边缘嵌着铜钱和铜铃)或双飞燕(竹板两副,上系彩带,左右手各 执一副)为道具,女者以霸王鞭(长1米左右的竹棍,两头嵌入用铁 丝穿着的铜钱数枚,柱上纸花,舞时发出响声)为道具,同台演11 出。
散居在贵州威宁、赫章、毕节、大方、黔西、
金沙、织金、纳雍、普定、水城、盘县、安顺
等县、市、特区的白族,据1996年抽样调查,
共136 4 00人。
6
2、人口分布:
贵州白族人口的分布,呈大杂居、小聚居, 同时显现出大范围的共同区域特征。从地方 志史记载看,元、明、清三代,省内遵义、 毕节、六盘水、安顺、黔西南、黔南、贵阳 等地州市均有“焚人”、“白儿子”或“七 姓民”分布。
据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全省白族 人口122 166人,其中毕节地区89 419人,六 盘水市23 883人,安顺地区6 663人,贵阳市 1 476人,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79人,黔 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130人。
7
三、白族历史。
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白族先民就在以苍山 洱海和滇池为中心的地区生息繁衍,在河旁湖滨的台 地上创造了早期文明的水稻农耕文化,过着农耕渔猎 的定居生活。
白族
2012年3月1日
1
白 族
2
一、白族族称及族源问题。
1、族称:
汉称"滇僰 "、"昆明蛮",唐代称"白蛮", “西爨”,“白爨”或"洱河蛮",“下方 夷”,元代称"白人"或“僰人”、“民家” 等,纳西族称之为“那马”,傈僳族称之为 “勒墨",其它民族对白族的称谓初步统计 达六十多种。本族自称“僰子”、“僰儿 子”、“白尼”、“白伙”,意为僰人或白 人。
4
其三,汉族后裔说,认为白族是古代楚、 蜀两个方面的汉人迁入洱海地区后混合而形 成的。
其四,认为白族为多元民族,不是一个种 族发展而来的,是由洱海地区的“昆明族”、 “哀牢夷”、“白蛮”等不同的族系和汉民, 逐渐融合为“白族”。
5
二、白族地理环境及人口分布。
1、地理环境:
白族是我国西南山区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 主要聚居于云南省洱海苍山周围的大理白族自治 州和昆明、楚雄、红河、丽江等地州市,少数散 居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和贵州省毕节、六盘水、 安顺、贵阳等地市及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第二类是建筑雕饰,有飞檐斗拱、木雕挑头、格子门、花 窗等;
第三类是精雕工艺品,有壁画、佛像、人物、动物、花鸟、 脸谱等数百种。
16
17
18
4、白族的建筑艺术:
白族建筑。 云南大理白族聚居区的住宅都建有门楼, 以喜州门楼最佳。通常采用中原殿阁造型,飞 檐串角,但多用石灰塑成或砖瓦垒砌。除大门 瓦檐裙板和门楣花饰部分用木结构外,余以砖 瓦结构为主。 木质部分凿榫铆眼相结合,与砖瓦部分错 落有致,精巧严谨。楼面以泥塑、木雕、彩画、 石刻、大理石屏、凸花青砖等组织成丰富多彩 的立体图案,富丽堂皇,古朴大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