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PPT
合集下载
【精品】白族文化讲解.ppt
白族地区节日多、庙会多,歌会多。白族姑娘 和小伙子们充分利用这些机会,物色对象,对唱 山歌,或者与情人幽会,借三弦和山歌传情达意, 谈情说爱。
姑娘和小伙子可以用歌唱对与对方相识,可 以用歌唱向对方试探,也可以用歌唱询问对方个 人和家庭的情况,然后再用歌声充分表达自己的 爱慕之情。通过对歌、姑娘和小伙子相识了,相 恋了,甚至当场互赠了定情物,盟定了终身。
火把节
火把节于每年夏历六月二十五举行,是白族的 传统节日,节日当天,男女老少聚集一堂祭祖。 通过拜火把、点火把、耍火把、跳火把等活动, 预祝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火把节的高潮是耍火把。男女青年各持一个火 把。见人就从挎包里抓出一把松香粉往火把上撒。 每撒一把,发出耀眼的火光,发出“轰”的一响, 火苗燎向对方,叫做“敬上一把”。白族认为火 苗指向可燎去身上的晦气,故竞相燎耍,喜气洋 洋。燎耍过后,青年要成群结队,举着小火把到田 间地头,向火把撒松香粉,给谷物照穗,其意是 消除病虫保丰收。
本主节举办日期因各村本主不同的身份和生辰 而不同,一般以岁首或本主生日为节期,多选定 于春节期间或每年二月、六、七、八月农事间隙 期间。包括迎神、祭神、颂神、娱神等活动内容。 主要程序有“起驾、出巡”、安置到“行宫”集 中祭祀、社戏歌舞娱神等,最后送回本主庙。
剑山石宝山歌会
剑川石宝山位于剑川县城西南约25公里 的老君山系。这里峰峦叠嶂,林木葱笼, 既是被称为“南天瑰宝”的南诏大理石窟 所在地,又是一年一度的白族万人歌会的 活动场所。石宝山歌会是白族地区盛大的 民族传统节日,会期于农历七月二十七日 至八月一日举行,以川流不息的数万人上 山,随心所欲地唱曲对歌而著称于世,代 代相袭,被誉为“白族歌城”。歌会流行 的剑川白族调被收入国际著名民歌歌目。
本主节
白族ppt
民族艺术
• 大理民族扎染采用民间图案,通过对传统的扎染工艺进一步渲染和艺 术加工,使之成为艺术化、抽象化和实用化融为一体的工艺品。
谢谢大家
白族
一个文化丰富,善经农业的 民族。
知识要点
• • • • • • 1、民族简介 2、民族建筑 3、民族服饰 4、民族节日 5、民族饮食 6、民族艺术
民族简介
• 白族是我国西南边疆一个少数民族。文学艺术富 多彩。善经营农业,白族人崇尚白色,有本民族 语言白语。
民族建筑
• 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是白族民居建筑中最基本、最常见的型式。
• 三月街:云南大理白族三月街,也叫大理三月会,是白族盛大的
节日。节日期间,有大型文艺表演:演出霸王鞭、八角鼓、双飞燕、 龙灯等富有民族特色的舞蹈。此外,还有赛马、洞经音乐演奏、龙舟 赛等文体活动 。
民族美食
• 大理白族地区的日常饮食,随喜欢吃、辣口味,下面,我来列举几 种比较有名的白族菜吧: • 1、乳扇 • 2、酸木瓜煮鱼 • 3、烧饵块 • 4、三道茶 • 三道茶是云南白族招待贵宾时的一种饮茶方式,以其独特的“一苦、 二甜、三回味”的茶道而著名。
民族服饰
• 大理男子一般缠白色或蓝色包头,上穿白色对襟衣,外套 黑领褂,下穿白色、蓝色长裤。女子服饰各地有所不同, 但都喜欢在腰间系绣花围腰,足蹬绣花鞋。 • 最有特色的是白族女子的头饰“风花雪月”:垂下的穗子 是下关的风;艳丽的花饰是上关的花;帽顶的洁白是苍山 雪;弯弯的造型是洱海月 。
民族节日
认识少数民族——白族(课件)-小学生主题班会
4
民族文化
5
民族文化
宗教信仰
本主崇拜是白族全民信奉的宗教。本主白语叫“武增”, 是“本境福主”的简称,意即“我的主人”。他们是白族 村社的保护神,有的一村供奉一个本主,也有几村供奉同 一本主的情况。只要和白族村社有密切联系的人和事物都 可以成为本主,所以在本主神祇中既有原始宗教色彩浓厚 的山川树木、虫鱼鸟兽之神,也有佛道之神、儒家典范人 物及民间传说中的人物;既有王室、贵族,也有英雄、平 民;既有白族人物,也有汉族和其他民族的人物。这充分 体现了本主崇拜兼容并蓄的特点。每位本主都有自己的节 日,就是本主庙会。在白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不仅节庆 、重大事件都要到本主庙去献祭,举凡婚丧喜庆、疾病灾 害、出门远行等,也要到本主庙祭祀,以祈求本主神的保 佑。 此外,道教、基督教在白族群众中也有一定影响。
这种文字历史上又称为“ 僰文”,为了和建国后创 制的拼音白文相区别,又 称“老白文”、“古白文 ”、“方块白文”或“汉 字白文”。它是一种典型 的汉字系文字。
11
民族文化
文字
白文形成以后,一直在白族民间使用。由于 南诏、大理国两个民族政权都以汉文为官方 文字,没有对白文进行规范和推广,因此, 白文一直没有能发展成为全民族通用的文字 。但从南诏到明代400多年的时间里,白文 还是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不仅白族民间掌握 白文的人很多,南诏和大理国的统治阶级和 上层知识分子也经常使用白文。从文献材料 看,不仅被用于书写各种碑刻铭文,还被用 来书写历史著作、文学作品,说明白文的流 传使用是较为普及的。明代以来,虽然白文 仍在白族民间使用,但它的使用范围已大大 地缩小。流传至今的只有唐、宋、元、明、 清各代为数不多的白文碑铭和书面文献,且 明代以前的十分少见。一般认为这与明代在 云南推行文化,大肆焚毁民族古籍有关。
民族文化
5
民族文化
宗教信仰
本主崇拜是白族全民信奉的宗教。本主白语叫“武增”, 是“本境福主”的简称,意即“我的主人”。他们是白族 村社的保护神,有的一村供奉一个本主,也有几村供奉同 一本主的情况。只要和白族村社有密切联系的人和事物都 可以成为本主,所以在本主神祇中既有原始宗教色彩浓厚 的山川树木、虫鱼鸟兽之神,也有佛道之神、儒家典范人 物及民间传说中的人物;既有王室、贵族,也有英雄、平 民;既有白族人物,也有汉族和其他民族的人物。这充分 体现了本主崇拜兼容并蓄的特点。每位本主都有自己的节 日,就是本主庙会。在白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不仅节庆 、重大事件都要到本主庙去献祭,举凡婚丧喜庆、疾病灾 害、出门远行等,也要到本主庙祭祀,以祈求本主神的保 佑。 此外,道教、基督教在白族群众中也有一定影响。
这种文字历史上又称为“ 僰文”,为了和建国后创 制的拼音白文相区别,又 称“老白文”、“古白文 ”、“方块白文”或“汉 字白文”。它是一种典型 的汉字系文字。
11
民族文化
文字
白文形成以后,一直在白族民间使用。由于 南诏、大理国两个民族政权都以汉文为官方 文字,没有对白文进行规范和推广,因此, 白文一直没有能发展成为全民族通用的文字 。但从南诏到明代400多年的时间里,白文 还是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不仅白族民间掌握 白文的人很多,南诏和大理国的统治阶级和 上层知识分子也经常使用白文。从文献材料 看,不仅被用于书写各种碑刻铭文,还被用 来书写历史著作、文学作品,说明白文的流 传使用是较为普及的。明代以来,虽然白文 仍在白族民间使用,但它的使用范围已大大 地缩小。流传至今的只有唐、宋、元、明、 清各代为数不多的白文碑铭和书面文献,且 明代以前的十分少见。一般认为这与明代在 云南推行文化,大肆焚毁民族古籍有关。
白族民风民俗介绍-精美ppt
三.白族民居
• 白族民间建筑多为二层楼房,三开间,筒板瓦盖顶,前伸重檐,,墙 壁常用天然鹅卵石砌筑。墙面石灰粉刷,白墙青瓦。水墨图案装饰, 木雕艺术也广泛用。
四.白族婚俗
白族同宗同姓不通婚,一夫一妻制。 • 当白族青年男子向姑娘求婚时,姑娘如同意,要向男方送粑粑;婚礼
时新娘要下厨房制作“鱼羹”;婚后第一个中秋节新娘要做大面糕, 并以此表现新娘的烹调技艺。
(一)背婚
• 背婚是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白族地区普遍流行的一种婚俗。每 逢十字路口、三岔道或人员集结的地方,陪宾们便停下来,把嫁妆码 成两大摞,让新郎背着新娘围着嫁妆绕“8”字。
• 新娘新郎要拜天地,拜父母及舅父。
(二)拜天地
• 新娘被掐才幸福。
(三)掐新娘
(四)如意席
• 婚礼时讲究先上茶点,后摆四四如意(即四碟、四盘、四盆、四碗) 席。
白族
大理三塔
•
蝴蝶泉
• 一.地理分布 • 二.白族服饰 • 三.白族民居 • 四.白族婚俗 • 五.白族食俗 • 六.白族节日
讲解结构
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其余分布于云南各地、贵州省毕节地 区及四川凉山州。
一.地理分布
大理白族自治州
二.白族服饰
• 白族崇尚白色,服饰以白色为主色。女子头饰代表大理的“风花雪月 ”,舞蹈道具霸王鞭;男子身着扎染马褂,舞蹈道具八角鼓。山区白 族穿着较艳,坝区白族相对较素。
土八碗
雕梅
三道茶
六.节日和集会
• 白族一年四季有许多节日和集会。三月街、绕山林、鱼潭会、火把节 、石宝山歌会、本主会以及集体劳动等场合,只要是青年男女有意。 都可以通过唱调子彼此相识,谈情说爱。在被誉为热水之源的大理白 族自治州的洱源县西山地区,青年男女如果不会唱调子,找个对象都 十分困难。(12:24-16:18)
白族.ppt
雕梅 产于洱源县的雕梅,制作时先用石灰水将盐梅浸泡。取 出晾干后,用小刀在梅向上雕刻连续曲折的花纹,并小心挤 出梅核,使其中空若缕,压扁后其状似一朵朵盛开的菊花。 这时,放入酒中浸泡,再用红糖浸渍。几个月后开瓶取出, 雕梅色泽金黄,清香四溢,是洱源县出产的上乘果品。 洱源白族姑娘,人人善制雕梅,并成了衡量姑娘是否心 灵手巧的标志。因为当地婚俗中,姑娘出嫁前,须依俗给婆 家送上一盘姑娘制作的雕梅作为见面礼。新婚之夜,新娘要 为亲友宾客摆设点心甜席,此谓“摆果酒”,案十上陈列着 新娘带来的蜜钱、干果、雕梅款待客人,并让大伙品评。于 是,洱源姑娘皆精心雕刻,她们制出的雕梅,不但是上乘的 果品,还称得上是一种工艺美术品。
• 大理白族地区的日常饮食,随当地物产不 同而有所差异。平坝地区的百姓以稻米、 小麦为主食,住在山区的则以玉米、荞为 主食。平常食用的蔬菜有白菜、青菜、萝 卜、茄子、瓜类、豆类及辣椒等。在白族 饮食习俗中,下列几种较具民族特色。
• 生皮 • 生皮是白族特有的菜肴。这是将整只猪或羊 置于稻草火肉 丝或肉片,佐以姜、葱、蒜、炖梅、辣椒、芜美 等调料,又香又鲜,为款待贵客的民族佳肴。
• 饵块 • 饵块又称粑粑,是广泛流行于云南的传 统小吃。但是,大理饵块别具特色:将蒸熟 的米团,放在大理石垫板上,用工搓揉。包 入糖和核桃盐、卤腐等,置炭火炉*烘烤。 这种现揉现烧的饵块,软香可口。
四.歌舞文化
• 古典戏曲"吹吹腔"发展起来的"白剧",具有 鲜明的民族特色。白族的文化水准较高, 各种人才辈出。 白族能歌善舞,唐朝时南 诏歌舞即已流行到中原并列为宫廷乐。白 族民歌分为白族调、汉调、长歌、白族小 调、叙事歌等,流传最广的是白族调,其 中又以大理、剑川和洱源西山的白族调最 有代表性。它们常在山野间吟唱,节奏自 由,曲调悠扬,纯朴自然。
最新白族服饰PPT课件
谢谢观看
典型事故案例
1.三交河煤矿“91.4.21”特大瓦斯爆炸事故 2.东村煤矿“96.11.27”特大瓦斯爆炸事故 3.东方化工厂“97.6.27”特大火灾事故 4.端溪酒店“96.7.17”特大火灾事故 5.重庆虹桥“99.1.4”特大垮塌事故 6.致丽工艺制品厂“93.11.19”特大火灾事故
典型事故案例
7.上栗县“2000.3.11”烟花爆炸事故 8.尼日利亚“2000.11.5”特大交通事故 9.珠海“96.6.16”特大火灾和厂房倒塌事故 10.大华化工厂“96.6.26”爆炸事故 11.合江“2000.6.22”特大翻船事故 12.大舜号“99.11.24”特大沉船事故”
三交河煤矿“4.21”特大瓦斯爆炸事 故
起源
演变
一 起源
据考古资料证明, 早在四千 多年前, 白族先民就开始在洱海 区域繁衍生息。从大理苍山、剑
川海门口、宾川白羊村等新石器
遗址出土的石质和陶制纺轮和骨 质、角质的针具, 骨锥、穿孔蚌 壳等文物, 证实纺织物已经出现, 人们已经懂得纺线织布, 缝制衣 服, 并用蚌壳等物作为装饰。但 此时的服饰非常简单、粗糙。
飘带
头饰
绣鞋
男装
女装
头巾
一 飘带
流行于云南大理。系围腰头
的带子。带端呈扁矛形,带面 由宽而窄,与腰头加接处最窄。 中老年妇女常用黑、蓝色布料, 少数用彩绸,较长且宽大。青 少年女子喜用白、蓝色,一般 用布料较短且窄。均用挑花装 饰,以白线为主,少用红线。
二 头饰
妇女头饰中少女头饰极为讲
究,最有民族特色,喜欢梳独 辫,用一块挑花头巾,把它叠 成长条形加在上面。再用红头 绳绕着长长的独发辫,把辫子 挽上,发辫成龙,挤在中间, 上成龙马角,下成龙凤尾。头 巾上的缨穗系到左耳下,风吹 飘摇,银珠闪闪发
关于白族的PPT课件
13
白族民歌的歌词结构, 习称“山花体”。每首 歌词 皆8句(其中第1句 为衬词)或7句为一段。 8句歌词的字 数是7775、 7775;七句的字数是 775、7775。有时句中 字数有所增减,但都属 于“山花体”的变体。 与歌词结 构配合,旋律 也由两个乐段组成,第 2乐段是第1乐段的 变化 重复。
散居在贵州威宁、赫章、毕节、大方、黔西、
金沙、织金、纳雍、普定、水城、盘县、安顺
等县、市、特区的白族,据1996年抽样调查,
共136 4 00人。
6
2、人口分布:
贵州白族人口的分布,呈大杂居、小聚居, 同时显现出大范围的共同区域特征。从地方 志史记载看,元、明、清三代,省内遵义、 毕节、六盘水、安顺、黔西南、黔南、贵阳 等地州市均有“焚人”、“白儿子”或“七 姓民”分布。
龙狮舞
八角鼓舞 八角鼓
12
2、白族的音乐:
在白族民歌中,最受群众喜爱而又流传最广的当 属“白族调”,其中又以大理、剑川和洱源西山 “白族调”最有代表性。这类民歌多在山野、田间 演唱,既可伴随栽秧、打柴、放牧等生产活动,也 可用于男女相互倾诉爱情,并大都节奏自由、曲调 悠扬、气质粗放,有着浓郁的山野风味,故属山歌 类民歌。而其中的剑川“白族调”,又常在三弦的 伴奏下,用以演唱长篇叙事诗,故又具有叙事歌曲 的特点。
第二类是建筑雕饰,有飞檐斗拱、木雕挑头、格子门、花 窗等;
第三类是精雕工艺品,有壁画、佛像、人物、动物、花鸟、 脸谱等数百种。
16
17
18பைடு நூலகம்
4、白族的建筑艺术:
白族建筑。 云南大理白族聚居区的住宅都建有门楼, 以喜州门楼最佳。通常采用中原殿阁造型,飞 檐串角,但多用石灰塑成或砖瓦垒砌。除大门 瓦檐裙板和门楣花饰部分用木结构外,余以砖 瓦结构为主。 木质部分凿榫铆眼相结合,与砖瓦部分错 落有致,精巧严谨。楼面以泥塑、木雕、彩画、 石刻、大理石屏、凸花青砖等组织成丰富多彩 的立体图案,富丽堂皇,古朴大方。
白族民歌的歌词结构, 习称“山花体”。每首 歌词 皆8句(其中第1句 为衬词)或7句为一段。 8句歌词的字 数是7775、 7775;七句的字数是 775、7775。有时句中 字数有所增减,但都属 于“山花体”的变体。 与歌词结 构配合,旋律 也由两个乐段组成,第 2乐段是第1乐段的 变化 重复。
散居在贵州威宁、赫章、毕节、大方、黔西、
金沙、织金、纳雍、普定、水城、盘县、安顺
等县、市、特区的白族,据1996年抽样调查,
共136 4 00人。
6
2、人口分布:
贵州白族人口的分布,呈大杂居、小聚居, 同时显现出大范围的共同区域特征。从地方 志史记载看,元、明、清三代,省内遵义、 毕节、六盘水、安顺、黔西南、黔南、贵阳 等地州市均有“焚人”、“白儿子”或“七 姓民”分布。
龙狮舞
八角鼓舞 八角鼓
12
2、白族的音乐:
在白族民歌中,最受群众喜爱而又流传最广的当 属“白族调”,其中又以大理、剑川和洱源西山 “白族调”最有代表性。这类民歌多在山野、田间 演唱,既可伴随栽秧、打柴、放牧等生产活动,也 可用于男女相互倾诉爱情,并大都节奏自由、曲调 悠扬、气质粗放,有着浓郁的山野风味,故属山歌 类民歌。而其中的剑川“白族调”,又常在三弦的 伴奏下,用以演唱长篇叙事诗,故又具有叙事歌曲 的特点。
第二类是建筑雕饰,有飞檐斗拱、木雕挑头、格子门、花 窗等;
第三类是精雕工艺品,有壁画、佛像、人物、动物、花鸟、 脸谱等数百种。
16
17
18பைடு நூலகம்
4、白族的建筑艺术:
白族建筑。 云南大理白族聚居区的住宅都建有门楼, 以喜州门楼最佳。通常采用中原殿阁造型,飞 檐串角,但多用石灰塑成或砖瓦垒砌。除大门 瓦檐裙板和门楣花饰部分用木结构外,余以砖 瓦结构为主。 木质部分凿榫铆眼相结合,与砖瓦部分错 落有致,精巧严谨。楼面以泥塑、木雕、彩画、 石刻、大理石屏、凸花青砖等组织成丰富多彩 的立体图案,富丽堂皇,古朴大方。
白族介绍课件ppt
白族服饰以白色为基调,男女 服饰风格各异,工艺精湛。
白族的传统节日
“三月街”
每年农历三月举行,是白族传统的盛大 节日,有“千年赶一街,一街赶千年”
之说。
“绕三灵”
每年农历四月下旬举行,是白族传统 节日之一,人们会绕着神山祭祀、歌
舞。
“火把节”
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是白族 民间传统节日,人们会点燃火把游行 、唱歌跳舞。
“石宝山歌会”
每年农历七月末举行,是白族传统的 歌会,人们会在石宝山上唱歌、跳舞 、对歌。
02
白族的地理与人口
白族的地理分布
白族主要分布在云南 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是该州的主体民族。
白族在省内外的其他 地区也有分布,但数 量较少。
此外,在昆明、丽江 、怒江等州市也有白 族聚居的地区。
白族的人口数量与结构
在地区中的影响
白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是该地区的主要民 族之一。白族的文化、风俗、习惯等都对当地社会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在云南省,白族的传统文化和习俗被广泛传承和 保护,成为该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白族与其他民族的互动与合作
互动
白族与其他民族的互动主要体现在经济、文 化、社会等方面。在经济方面,白族与其他 民族的贸易往来频繁,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 展。在文化方面,白族与其他民族互相学习 、借鉴,共同推动了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在 社会方面,白族与其他民族的交流与合作也 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在历史上,白族地区曾经历过 多次战争和政治变革,如南诏 国、大理国等,形成了具有独 特历史背景的文化。
白族的文化特色
01
02
03
04
白族有自己的语言,属于汉藏 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同时通
白族简介ppt课件
3
大理作为白族的最大集 中地,不仅是因为洱海地区 是白族的发祥地,更为重要 的是这里很久以来就同内地 有着密切的关系,基本上保 持着社会比较稳定,经济相 对发展,人民生活安宁的环 境。
4
服饰
• 白族男女普遍崇尚白色,以 白色衣服为重。大理地区的 白族男子喜缠白色或蓝色包 头,多穿白色对襟上衣,外 套黑领褂,下身穿宽桶裤, 系拖须裤带,有的还喜佩带 绣有美丽图案的挂包。
7
8
生皮生肉
大理生皮是云南白民族的一道传统菜肴。逢年过节或者日常 小聚,白族人总会以凉拌生皮作为自己的招牌菜和特色菜。
一般生皮生肉有两种吃法:一种是生皮和佐料不搁一起,吃 时就着佐料一起吃;一种是将佐料与生皮生肉拌匀,直接做成一 道凉拌菜。两种吃法各有各的特色和口感。
9
10
三道茶
三道茶指的是“苦茶”,“甜茶”,“回味茶”三道。“三 道茶”寓意人生“一苦,二甜,三回味”的哲理,喝三道茶,当 初只是白族用来作为求学、学艺、经商、婚嫁时,长辈对晚辈的 一种祝愿。应用范围日益扩大,现已成为白族民间婚庆、节日、 待客的茶礼。“三道茶”歌舞表演也成了大理旅游的保留节目。 2014年11月,白族三道茶荣列国务院公布的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 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15
16
17
18
白族特色舞蹈——霸王鞭
霸王鞭舞蹈渗透着白族的历史变迁、宗教活动、民族习俗和 文化娱乐,具有古朴幽默、典雅刚健、欢快明朗,清新活波的诸 多特点,反应了白族人民勤劳勇敢、纯朴善良、团结进取的精神。
19
20
21
11
12
炖梅
• 炖梅又称“黑梅”、“煮梅”。它的制作技艺是以苦梅作原料, 浸在陶罐内放在火塘的“子母火”(谷壳烧微火)灰中,持续加 温1月一2月,待梅色黝黑时即停火食用。炖梅能搁置数年不变味。 白族人常把它作为馈赠亲友的礼品。
大理作为白族的最大集 中地,不仅是因为洱海地区 是白族的发祥地,更为重要 的是这里很久以来就同内地 有着密切的关系,基本上保 持着社会比较稳定,经济相 对发展,人民生活安宁的环 境。
4
服饰
• 白族男女普遍崇尚白色,以 白色衣服为重。大理地区的 白族男子喜缠白色或蓝色包 头,多穿白色对襟上衣,外 套黑领褂,下身穿宽桶裤, 系拖须裤带,有的还喜佩带 绣有美丽图案的挂包。
7
8
生皮生肉
大理生皮是云南白民族的一道传统菜肴。逢年过节或者日常 小聚,白族人总会以凉拌生皮作为自己的招牌菜和特色菜。
一般生皮生肉有两种吃法:一种是生皮和佐料不搁一起,吃 时就着佐料一起吃;一种是将佐料与生皮生肉拌匀,直接做成一 道凉拌菜。两种吃法各有各的特色和口感。
9
10
三道茶
三道茶指的是“苦茶”,“甜茶”,“回味茶”三道。“三 道茶”寓意人生“一苦,二甜,三回味”的哲理,喝三道茶,当 初只是白族用来作为求学、学艺、经商、婚嫁时,长辈对晚辈的 一种祝愿。应用范围日益扩大,现已成为白族民间婚庆、节日、 待客的茶礼。“三道茶”歌舞表演也成了大理旅游的保留节目。 2014年11月,白族三道茶荣列国务院公布的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 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15
16
17
18
白族特色舞蹈——霸王鞭
霸王鞭舞蹈渗透着白族的历史变迁、宗教活动、民族习俗和 文化娱乐,具有古朴幽默、典雅刚健、欢快明朗,清新活波的诸 多特点,反应了白族人民勤劳勇敢、纯朴善良、团结进取的精神。
19
20
21
11
12
炖梅
• 炖梅又称“黑梅”、“煮梅”。它的制作技艺是以苦梅作原料, 浸在陶罐内放在火塘的“子母火”(谷壳烧微火)灰中,持续加 温1月一2月,待梅色黝黑时即停火食用。炖梅能搁置数年不变味。 白族人常把它作为馈赠亲友的礼品。
中国民居《白族》ppt
装饰艺术
诗文
浮雕
纵横交错,结构精巧,雕刻玲珑剔透,彩绘图案明快优美。整个门楼富 丽堂皇,古朴和谐,均衡对称,美观大方,富有立体感。粉墙画壁凿榫铆眼檐角上翘
砖瓦错落有致
严家院门楼
彩画
凿榫铆眼相结合
凸花青砖 木 雕
青石
彩绘
青 石 雕
翘 角
木雕多用于建筑物的格子门、横披、板裾、耍头、吊柱等部分
• 意义
• 白族民间建筑艺术,极大地丰富了建筑艺术形式,是融结构、功能和艺术为一体的典 范。其创意体现了白族人民在建筑上的高超技术,凝聚着白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并将 白族传统建筑技术、民俗文化和建筑防火技术融合为一体,为研究我国消防发展史, 提供了生动的例子。
穿枋
三坊一照壁 四合五井天
白族民居装饰艺术
飞檐翘角
青山石
白族民居是如何处理防火防风防震的
• 防风
• 大理是个多风地区,每年出现大风口数既多,风力又强,尤以下关一带,最大风速可达12 级(即每秒钟风速在40米左右)。白族劳动人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常年多是偏西的风 向,他们就将主房的布局坐西向东,门窗都开在向东那面,风从屋后吹来,自然不易进入 室内。对于从其他方向吹来的风,就由四合院或“三房一照壁”的平面组合形式来解决。 白族建筑的照壁比较高大,主房、厢房和厅房一般是层高均等,不分主次,充分起到互为 屏障的作用。由于从房屋坐向,平面组合到立面处理,都为避风步步筑防,所以并不为劲 风所烦扰。 白族人民在建筑布局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整组建筑采取步步防风防火设计:正房多座东 朝西,三幢房屋的层高一致,窗户和大门都开朝东,再配以高大的一方照壁。人们称照壁 为“风水壁”,迷信的说法是镇灾聚财,不使风水外溢。实际作用除挡风外,还有防止外 火蔓延入侵,起到阻断火势的作用。白族民居建筑,多为木石结构,如果建筑物间缺少防 火分隔,其中一处一旦失火,必然很快会蔓延到毗连建筑,形成火烧连营的局面。为此, 白族民居院落与院落之间,有至少要留“三尺滴水”的规矩。这样既解决了防火阻隔,又 为今后的房屋维修留有余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 丽 萍
民族名人
军界:杨杰、周保中 、李宗黄、马锳、马鉁、 马崟、马标、王炳章、尹龙举、冯春申、李 识韩、杨益谦、陈策勋、杨友棠、谷风远、 杨国钦、 陈永柱、姚双龙 政界:周钟岳、施滉、张耀曾、张柏简、王 益 科研界:王希季、张丽珠、苏峙鑫、董家齐、 高立志 学者界:李元阳、杨士云、高奣映、赵藩 、 董泽、马曜 医学界:彭子益、段飞龙 体育界:张国伟 文艺界:杨丽萍、杨蓉
食:食稻米、小麦,山区的则以玉米、 荞子为主。白族人民喜吃酸、冷、辣等 口味,善于腌制火腿、弓鱼、油鸡棕、 猪肝酢等菜肴,又喜吃一种别具风味的 “生肉”或“生皮”,即将猪肉烤成半 生半熟,切成肉丝,佐以姜、蒜、醋等
拌而食之。白族人民还喜喝烤茶。
民族服饰
白族人崇尚白色,服饰款式各地略有不同, 以白色衣服为尊贵。
白族----张秀珍制作
白族是我国西南边疆一个少数民 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白族 自治州,丽江、碧江、保山、南 华、元江、昆明、安宁等地和贵 州毕节、四川凉山、湖南桑植县 等地亦有分布。
白族是中国南方历史悠久民族,列 中国第15大民族。白族有本民族语 言白语。
民国时期--白族几近消失 新中国时期--白族意识的再唤醒 大理成立自治州。白民族的民族意 识在濒临灭绝的条件下死而复生。
教、道教和本民族的本主信仰。
节日
火把节、三月街(民族节)、清明节、 中元节、冬至是白族传统的节日。
日常生活
白族热情好客,先客后主是白族待客的礼节。 家中来了客人,以酒、茶相待。著名的“三 道茶” 就是白族的待客礼。但白族人倒茶一 般只倒半杯,倒酒则需满杯
在老人面前不说脏话,不准跷二郎腿。一些 山区的白族,家庭成员各有比较固定的座位, 一般男性长辈坐左上方,女性长辈坐右上方, 客人和晚辈坐下方和上方。白族人家的火塘 是个神圣的地方,忌讳向火塘内吐口水,禁 止从火塘上跨过。白族人家的门槛也忌讳坐 人。男人所用的工具,忌妇女从上面跨过。 家庭内忌讳戴着孝帕的人进入,认为这样会 给家庭带不洁。
民族民居
白族住屋形式,坝区多为 “长三间”,衬以厨房、 畜厩和有场院的茅草房, 或“一正两耳”、“三方
一照壁”。
民族婚俗
白族青年男女的恋爱活动比较自由,他 们通常利用劳动、赶集、节日活动及赶 庙会的机会谈情说爱,通过山歌试探对 方,抒发感情,寻觅自己的意中人。
宗教信仰
白族传统社会是一个具有多元宗教信 仰的社会,人们曾信奉原始宗教、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