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经济学四流】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业经济活动
商业经营过程包括四个环节,即采购、运输、储存和销售。

其中,商品采购和商品销售属于商流运动,商品运输和商品储存属于物流运动范畴。

商流
商流是指涉及商品所有权转移的价值运动。

它表现为价值的实现过程。

其特征是:1.目的性 2.先导性
商流要由物流作为保证。

一、商流业务——商品采购
1.商品采购及其重要性
商品采购即G—W 。

商品采购是商业经营活动的起点,在整个商业活动中具有基础地位。

(1)商品采购是保证生产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2)商品采购是搞好国内市场供应,更好地满足人民的消费需要。

(3)商品采购为发展对外贸易创造了重要条件。

(4)商品采购是实现商业职能,提高商业经济效益的基础。

2.商品采购业务
⑴商品采购过程
①确定采购目标。

②选择供货方。

③签订购销合同。

④商品检验和验收。

⑤组织商品入库和货款结算。

⑵商品采购方式
①市场选购②合同订购③计划收购④联购分销⑤驻点采购⑥货源调剂⑦委托加工
⑶商品采购策略
它是实现企业采购任务的重要手段,直接服务于企业的经营战略。

①进货渠道策略-多渠道、少环节、经济合理的渠道策略。

②经济进货批量策略
③商品的生命周期阶段策略
其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Q-经济进货批量R-某商品年进货量
K-每次的进货费用H-单位商品年平均储存费用
当进货费用=储存费用时,总费用最低。

3.商品采购的原则
(1)以需定购(2)讲究质量
(3)资金安全(4)经济效益
4.农产品商品采购的特点与运作
农产品主要是指农林牧副渔产品,这里“农”指种植产品,它包括“粮棉油、麻丝茶、糖菜烟、果药杂”等产品。

农产品的产量分为自给部分和销售部分,农产品商品采购是指农产品销售部分的商品采购,不包括自给部分。

4.1农产品商品采购的特点
(1)农产品商品采购受农产品特点的影响;
(2)农产品生产的季节性决定了采购的季节性;
(3)农产品采购的对象涉及到农户、农场、农村合作组织等,发达国家主要是农场、农村合作组织,在我国主要是农户为基本采购单位。

(4)收购具有地域性,这是由生产的地域性所决定的;
(5)农产品质量的鉴定具有特殊的要求;
(6)农产品商品采购数量具有波动性。

4.2 农产品商品采购的形式
农产品商品采购的形式主要包括计划采购和市场采购,计划采购包括指令性计划采购和指导性计划采购,市场采购主要是根据市场
需要自由选购品种和数量。

长期以来,我国主要采取指令性计划收购的形式,而市场收购较少。

当前主要采取“订单农业”收购、市场收购。

5.工业消费品商品采购的特点与运作
工业消费品,又称日用工业品,它是指针织百货、五金交电、文化用品、日用化工等产品,与农产品相比其商品性较高,它主要是用来交换的产品,没有自给性产品,可全部作为采购对象。

5.1工业消费品商品采购的特点
(1)商品流向:从集中到分散,从城市到乡村。

其流向与农产品的流向正好相反。

(2)经营特点:专业化经营和综合性经营相结合,这是由工业消费品的连带性所决定的。

(3)需要合理的环节和层次。

在工业消费品中,有些商品可以采取直销形式,但大多数商品需要一定的环节和层次,这样可以提高商品的流通效率。

(4)商品的寿命周期较短(Life Cycle)。

商品的寿命周期是指商品从进入市场到最终被从市场退出(或挤出)的过程,其决定因素有:生产的发展、科技进步、生产率提高、产品更新加快等,这些因素都是由消费者需求多样化所决定的。

(5)需要一定的专业售后技术服务相配套。

因为许多工业消费品的技术含量较高,商品的安装、调试、修理需要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和技能,如果没有的话,商品的使用价值也就丧失了。

5.2工业消费品商品采购的形式
新中国建立以后主要是“三级批发,三个固定”:
所谓“三级批发”,即“一级批发供应商——二级批发供应商——三级批发供应商”,然后到零售商,这一系列采购层次不能够超越,也不能够自由选择;
“三个固定”,即“固定的供应区域、固定的供应对象、固定的倒扣作价方式”。

由此形成了僵化的单一的流通渠道和采购形式。

改革开放以来,首先打破了这种单一的公有制经济成份、单一的流通渠道、单一的流通形式的僵化体制,采用了自由选购的形式,即自主采购、代理采购、联营采购等多种采购形式,食盐等少数工业消费品采取计划采购的形式。

6.生产资料商品采购的特点与运作
6.1生产资料商品采购的特点
(1)交换基本上是在生产企业之间进行,采购是生产者向生产者采购;
(2)生产企业对某一生产资料的需求弹性较小,但需求量较大,可批量成交,采购是批量采购;
(3)需求相对稳定,交易量易于规范化、系列化、通用化,由此许多大型企业采取了电子商务采购形式。

6.2生产资料采购的形式
生产资料采购的主要形式是W——G——W,即生产者将其产品在市场上销售出去,获得相应的采购资金,然后去购买生产者所需要的生产资料,这是生产资料采购的主要形式;生产资料采购的辅助形式是G——W——G’,即生产资料的经营企业(中间商)筹资去采购生产资料,然后将生产资料转售给生产者,从而获得相应的补偿和利润。

7.服务商品的特点与运作
服务商品是指服务劳动者用服务设施、设备,以及其它工具按消费者的要求而提供的劳务活动,在服务过程中,劳动者提供服务,消费者享受服务,生产和消费相结合进行。

7.1服务商品的特点
(1)边生产、边消费,也可以先出售,后生产。

(2)服务产品的效用的大小取决于消费者满意程度。

消费者满意程度越高,服务产品的效用越大;反之愈小。

(3)服务产品的产生有一个准备过程和生产过程。

(4)服务产品的买卖也和其他商品一样可以超越时空界限,周而复始地进行。

(5)服务商品提供的形式包括无形商品和有形的商品两个部分:
①无形服务商品;
②实物型服务商品;
③依附型服务商品,有实物,但不独立,而是依附于消费者所提供的对象上。

二、商流业务--商品销售
1.商品销售及其重要性
商品销售,是指企业通过各种商业经营活动,实现商品由实物形态和服务形态向货币形态转化的过程。

从静态而言,它是商业经营活动采购、运输、储存之后的最终环节。

(1)商品销售是保证社会再生产发展的必要条件。

实现(补偿和替换)、缩短流通时间
(2)商品销售决定着生产目的的实现
(3)商品销售使商业利润得到实现
2.商品销售方式
门市销售:企业设有固定的营业场所,规定一定的营业时间,顾客进店选购。

有两种类型,即封闭式售货和敞开式售货。

市场销售:指各类商业企业集中在特定的交易场所开展商品销售活动。

商品的交易场所形式多样,有批发市场,贸易中心;有临时性的,也有长久性的;有综合性的,也有专业性的。

各类企业进场交易,自愿让渡,公平交易。

物流
一、物流的含义及特征
物流是商流的对称,指涉及商品实体转移的使用价值的运动。

物流有传统物流和现代物流之说。

传统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是指涉及商品实体转移的使用价值的运动。

是商品在空间与时间上的位移,以解决商品生产与消费的地点差异和时间差异。

物流伴随着商品流通而产生,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以商流为先导
2.物流属于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的继续,是创造价值的经济活动
3.对物质技术的依赖性
4.专职的服务性在增强
5.增值性在增强
现代物流(Logistics)是指为了实现顾客满意,使供求双方克服时间和空间阻碍的有效、快速的商品服务流动的经济活动过程。

现代物流的七大功能是指:运输、储存、配送、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以及信息处理。

二、物流的分类与作用
(二)物流的作用
1.物流是商品流通的物质载体
2.物流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保证
3.物流是提高流通效益的重要环节
三、物流活动
(一)商品运输
1.商品运输及其特点
商品运输是指商品借助运输工具的载送在空间上发生位移。

马克思说:“商品在空间上的流通,即实体的移动,就是商品的运输。

”[1]商品运输是社会产品运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交换而发生的物理位移的运动,是商品使用价值在空间上的位移。

商品运输的作用有3个方面:
商品运输的特点:
运输属生产性劳动,是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的继续,但有其特点。

第一,运输中不改变商品的属性或形态
第二,运输中为社会提供特定劳务——货物运输劳务
第三,运输中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具有替代性
2.商品运输的作用
2.1商品的最终所有权转移后,商品的实体必须实现其物理位移,除了某些特殊商品(如房屋外)都是如此。

房屋的买卖是一种特例,即“没有商品的物理运动,商品也可以流通。


2.2生产地和消费地在空间上存在背离,所以商品流通过程中需要通过商品运输把商品从生产地移动到消费地或送到消费者手中,实现商品的价值和转移商品的使用价值。

2.3随着生产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流通规模和范围的扩大,商品运输的作用更大,并成为商品流通领域的一个重要产业——现代物流(Logistics)。

3.商品运输的合理化
3.1含义
商品运输的合理化是指按社会客观经济要求,商品和流通特点,在综合利用各种运输方式的条件下,选择最经济合理的运输路线和运载方式(工具),使运输距离最短,时间更快,费用更低,以满足社会对运输的需要。

3.2商品运输合理化的方式
(1)按商品的自然流向组织运输
商品的自然流向,是指按商品经济的发展规律,商品从生产地向消费地内在的,必然的流通方向。

——由集中的生产地流向分散的消费区;
——商品由于其质量、价格、花色品种等原因,在地区之间流动。

质量较高的商品流程较远,辐射空间较广;价格低的地区商品流向价格高的地区;不同花色品种商品按“偏好”方向流动;
——商品由较分散的生产地区流向有特点的消费地区。

由此,客观上要求商品运输按产销区平衡组织商品合理运输;按经济区域组织商品合理运输。

(2)开展直达直线运输
直达运输:指商业主体在组织商品运输过程中,越过中间的某些环节,把商品从产地或起运点直接运送到销地或者用户手中;
直线运输:指商品在运输过程中,有多种运输路线存在时,只选择运输路线最短、费用最低的运输里程。

根据几何学原理,运输路线中任何一条合理的运输路线,必须内或外园之长都小于或等于整个圆周长的一半。

如图:
AC≦1/2(AB+BC+AC)(√)
AC > 1/2(AB+BC+AC)(╳)
(3)开展“四就”直拨运输
所谓“四就”直拨运输是指就工厂、就车间、就产地(田间地头)、就码头、就仓库、就车船运载方式,直接把商品运到收货地。

(4)选择运输路线和运载方式
遵循“及时、准确、安全、经济”的运输原则,对所选择的运输方式、运输路线、运载工具等,就其运载里程、运输时间、运输环节、运输费用、运输质量等进行对比分析计算,从中选择最经济、最合理的运输路线和运输工具。

(5)联运、集装箱运输、“四散”运输
联运——是社会化大生产、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在商品运输中的运用,形式有铁水干线联运、江河湖海联运、干支联运、国际联运等。

集装箱运输——是根据商品特性和运输需要,设计一种特殊的器皿,采用现代化的车船等运载工具运送、集装箱具有保证商品安全,便于组织联运、运输效率高、运输手段简便等特点。

据2002年9月英国出版的权威的《货运系统》杂志对世界100个港口吞吐量排名中,中国有11家港口进入集装箱港口前50强,香港仍雄居冠军地位,厦门、宁波、大连等港口首次进入前50强。

“四散”运输——指利用现代化运载工具等手段,对粮食、水泥等大宗特殊商品进行散装、散运、散卸、散存,是所有发达国家广泛采用的一种形式。

它有利于节约费用,降低损耗,减少浪费,提高运输的效率。

集装箱运输:它是进行散、杂货及特殊单元组合的大型容器性工具。

任何一种容器只要满足下述条件,就可称为集装箱:
能长期的反复使用,具有足够的强度
途中转运不用移动箱内货物,可以直接换装
可以进行快速装卸,并可从一种运输工具直接方便地换装到另一种运输工具
便于货物的装满和卸空
具有1m³(35.32ft³)以上的容积
集装箱运输的优点
提高货运速度,加快运输工具及货物资金的周转;
减少货损、货差,提高货运质量;
简化货物包装,节约货物包装费用,减少运杂费用;
车船周转加快,装卸费减少,劳动条件改善,运输成本降低;
不受气候影响,实现了定点、定期运输及装卸作业。

集装箱运输体系
(二)商品配送
1.商品配送的含义P300
是指将从供应者手中接受的多品种、大批量商品进行必要的储存保管,并按用户的订货要求进行分货、配货后,将配好的货物在规定的时间内,安全、准确地送交给用户的一项物流活动。

2.商品配送的特点
2.1在整个商品运输过程中处于“二次输送”或“终端输送”的地位,是一种中转型送货,是从物流据点到用户之间的商品输送。

从产地或者生产者所在地到配送中心的货物运送称为商品运输,而从配送中心到零售店或用户之间的货物输送称为商品配送;
2.2商品配送运送距离短、批量小、品种多,因而所采用的主要是汽车等短途运输工具,与一般运输相比,其运输方式、运输工具比较单一;
2.3商品配送不是单纯的运输或输送,而是送和配的有机结合,是运输与其他行为共同构成的组合体。

配送集装卸、分类、挑选、整理、包装、保管、加工、运输等一系列活动于一身,通过一系列活动完成将货物送达用户的仓库、商店、
车间等目的地,因此,配送具有商品物流的多功能。

3.商品配送的作用
3.1商品配送是实现流通社会化的重要手段。

它使流通格局和形式改变,使原来小生产方式的流通向社会化大生产、大流通发展,能够充分利用社会物流资源,对实现流通社会化具有重要作用;
3.2商品配送能够实现用户的低库存和零库存。

长期以来,我国商品物流设施不适应经济发展,一方面,表现为仓库总量不足和现代化水平较差,另一方面,商品流通领域层层设库、行行设库,库存结构分散,库存总量偏高,使库存问题成为经济领域中的一个沉重的包袱。

依靠配送中心提供准时配送,用户企业就不需要保持自己的库存或只需要保存少量的库存,从而实现了企业多年追求的“零库存”或低库存,节约了大量的资金,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率。

3.3商品配送有利于实现运输的合理化。

最终消费者具有消费的分散性、需求品种的多样化、少批量的特点,造成了商品的运输批次多,批量少,送货地点分散的状况。

而商品配送通过将多个用户的小批量集中起来进行发货,在货源上集零为整,扩大了运输,提高了运载工具的利用率,促进了商品流通生产力和效率的提高。

3.4配送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方便、优质的服务
通过配送,可以在商品品种上加以组合,变单一为多样;在数量上加以分散,化整为零,从而可以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

同时,在配送过程中辅以必要的流通加工,将配好的商品送交到顾客手中,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方便、优质的服务。

4.配送的类别
4.1据配送组织者的不同,可以将配送分为配送中心配送、仓库配送、商店配送和生产企业配送P302
4.2按配送商品的种类和数量不同,看将配送分为单品种、大批量配送,多品种、小批量配送与与成套配套配送
4.3按配送的时间和数量不同,可以将配送分为定时配送,定量配送,定时定量配送,定时、定路线配送与即时配送
4.4按配送的组织形式不同,可以将配送分为共同配送、集团配送与独立配送
5.配送的业务流程
进货——储存——分拣与配货——配送加工——配装——送货——送达
6.配送管理P307
6.1合理设置配送中心
(1)确定配送中心的数量
(2)选择配送中心位置
6.2合理地选择送货方式
两种:直送,配送
(三)商品储存
1. 商品储存的概念
储存(storing)——保护、管理、贮藏物品。

商品储存:
是指商品在一定时间按一定方式存放在适宜的场所和位置,按照一定要求,对物品进行必要的保养和维护,是商品处于流通过程相对静止状态的存在方式,是商品流通过程的必然环节。

它使商品使用价值在时间上延长,不减少其使用价值,在一定时间、一定方式的相对静止状态形成后,商品继续流通。

商品储存形成的原因:生产与消费的不一致或背离
第一,商品生产与消费在时间上的不一致或背离所形成的矛盾,客观上要求通过商品储存加以调节。

第二,商品生产与消费在空间上的不一致或背离,也是商品储存形成的一个重要经济条件。

第三,生产的批量与消费的零星性,也会导致生产与消费在时间上的背离和空间上的背离,由此形成供求矛盾需要商品储蓄所存加以调节。

此外,国家还必须保持一定数量的战略储备,主要用于预防意外事件。

2.商品储存的特殊性
与一般流通形式不同,有其特殊性。

1)商品储存在现象上表现为流通的“停滞”。

2)商品储存是一种短暂的停留。

3)商品储存表现为正常和非正常储存
3.商品储存的作用
商品储存能够保证再生产过程的完成,使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各个环节得以实现。

4.商品储存的类型
4.1季节性储存——指商品流通中为了调节产销之间在时间周期上的矛盾而形成的一种商品储存。

虽然它也是为了销售,但在一定时间只储存不周转,等到销售季节到来时才投放市场。

季节性储存的数量一般根据生产与消费背离的时间长短、消费者的需求量、生产情况、商品的重要性、盈利状况以及企业财力来确定。

4.2在途储存——指企业已经取得或拥有对商品所有权,但尚处于待运、包装、装卸、搬运、运输过程中的商品,是为了克服生产与消费在地域空间的背离而建立的储存。

商品本身在运输过程中需要一定时间,形成在途商品储存。

4.3周转储存——指在流通过程中正常形成的,为了保证商品销售连续进行所必需的,不断处于周转运行状态上的商品储存。

周转储存包括经常性储存和保险储存两个方面,相应的周转储存定额是经常性储存定额和保险储存定额之和。

4.4战略储存——又称政府储备、后备储备,指国家为了防备意外事件,如战争、自然灾害、不可预料的重大事变等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商品储存。

战略储存主要是储备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储存数量依国家的经济实力和预测未来事变的需要所进行。

这种储存的目的是防止战争及自然灾害对国家经济所造成的影响,支持国家战略性的重要建设,贫困地区,国际援助,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保障供给。

分税制实行后,为了有效调控市场,战略储存又分为中央政府储备和地方政府储备。

5.商品储存的合理化
5.1储存品种的合理——也称商品储存结构的合理,它是指不同商品的储存量之间的合理比例关系。

商品储存与市场需要总量相一致,如果一部分商品储存超过了市场需求,就会造成积压,同时也必然会有一些商品储存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而脱销。

商品储存结构合理对商品流通能否顺利进行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

(1)保证重点,照顾一般。

对于企业经营的重要商品,保证的程度要高一些,储存数量相应增加;对于一般商品,则根据销售情况合理确定保证程度,以不造成商品脱销为最低限度。

(2)ABC分类法定量分析
在储存商品中,把品种很小、而销售量很大的商品分作A类,对此商品进行重点管理、重点控制;将储存商品中品种多而销售额很少的商品作C类,实行一般性管理;其他商品分作B类,根据情况进行次重点管理。

A、B、C三类商品在数值比率上的大致关系是:
A类商品品种占10%左右,销售额占70%;B类商品品种占20%左右,销售额占20%;C类商品品种占70%,销售额占10%左右。

5.2商品储存布局的合理
——即商品储存空间的合理,是指不同的流通环节和不同的地区合理摆布商品储存,以促进生产、有利于流通、减少不合理运输、加速商品周转为目标。

空间布局的合理包括:
(1)部门之间的布局。

(2)流通环节的布局。

(3)地区空间的布局。

5.3进货批量的合理
——指商品周转储存量的合理确定,因为商品储存中绝大部分是周转储存,周转储存量由经常性储存量和保险储存量两部分组成。

(1)经常性储存量
——企业为了满足经济性销售需要所进行的商品储存。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每次进货数量越多,可供销售的时间也就越长,商品储存水平越高,两次进货间隔时间也越长,但进货数量太多,就会增加储存资金占用,增加费用。

而进货的数量越少,进货时间越短,储存水平也越低,又会造成进货次数太多,增加进货所需要的费用。

经济批量法——使储存费用和进货费用之和为最小值的一种方法。

Q进货经济批量;
进货总量(或称年需求量或销售量);
每次进货费用;
H单位商品保管费(库存单价╳年储存费用率);
求得经济批量后,就可计算出全年订货次数和订货间隔时间。

全年订货次数=R/Q
每两次订货间隔时间(年)=Q/R
每两次订货间隔时间(天)=Q/R ╳365
(2)保险储存
——为了防止因商品需求变动造成的影响,而确保商品销售不致中断而建立的商品储存。

经济批量法的假定前提条件:需求较均衡,资源较充足,运输较方便,全年储存不受限制等条件下的一种储存方式。

但实际情况下往往不是如此,当需求储存容量、时间受到限制时,就需要有一定量的保险储存。

由此可见,企业的周转储存=经常性储存量(经济批量)+保险储存
5.4商品储存时间的合理
(1)商品储存时间的合理依据
商品使用价值的保值期限——商品的理化和生理性能是商品储存期限,当超过这个期限时,商品就会腐烂变质、损耗和短少,商品就会失去使用价值,不再成为生产和消费的对象;
生产周期——一种商品生产周期愈长,要求储存这种商品的时间愈长;
商品的更新换代周期——这是由科技发展、商品的市场周期缩短、人们的消费时尚和水平变化决定的,因此,商品储存的时间的合理性也要随之发生变化。

(2)保本和保利点
保本点——商品的购进到销售保证不亏损的最长储存期限;
保利点——企业为了实现一定利润的目标。

商业资金流和信息流
一、商业资金流
资金流是指在商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转移过程中产生的资金运动过程。

主要包括资金筹集、资金使用、资金耗费、资金补偿与积累分配等活动。

资金流贯穿于商业经营全过程,决定着企业经营状况和盈利水平。

商业企业经营活动以价值形式从货币资金形态开始,经过商品资金形态,再回到货币资金形态,这种不断循环往复的过程就是资金流。

商业资金流的特点
1.依附性
2.连续性
3.并存性
4.交替性
二、商业信息流
1. 商业信息流的概念
信息是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变化和特征的反映,是客观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表征,包括各种消息、情报、资料等,这是对信息的一般理解。

申农给信息下的科学定义是“信息是不确定性的消除”。

商业信息是一种经济信息,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商业信息流是指反映商流、物流历史与现实运动以及发展变化趋势的各种信息、情报、资料的收集、处理和传递的运动过程。

2. 商业信息流的内容
(1)商流信息流
由消费者收入水平、消费者心理、销售量预测、价格水平、价格变动、价格结构、订货和商流管理等信息的收集、加工、储存和传递构成。

(2)物流信息流
由接受订货、库存数量、采购指示、发货和物流管理等信息的收集、加工、存储和传递构成。

(3)资金信息流
由商业资金的筹集、流通、耗费、收入、增值、分配、循环等资金运动过程的信息构成。

3.商业信息的地位与作用
(1)商业信息的地位
商业活动的基本内涵是商流、物流和信息流的统一,掌握和使用信息,不只是商业活动的先决条件之一,而且是商业活动的形成要素之一;对于独立的商品经营者来说,商业信息对他们的生存与发展具有生死攸关的意义。

(2)商业信息的作用
1)商业信息是国家宏观调控商业活动的客观依据
2)商业信息是商业企业实施管理,实现经营目标的重要手段
3)商业信息是企业争取市场优势、实现利润最大化的锐利武器
4)商业信息是引导生产、指导消费的主要手段
4.商业信息的数量和质量
(1)商业信息的数量
1)国家宏观调控决策的科学性和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的科学性,都必须以详尽地占有各种内容的商业信息为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