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兴奋的传递
生理学简答题(打印)
1、神经—肌肉接触的兴奋传递过程答:神经冲动沿神经纤维到达末梢,末梢去极化,神经膜上钙通道开放,细胞外液中一部分Ca2+移入膜内,刺激小泡Ach释放,Ach通过接触间隙向肌细胞膜扩散,并与肌细胞膜表面受体结合,使肌细胞膜通透性改变,可允许Na+、K+甚至Ca2+通过,结果导致终膜处原有静息电位减少,出现膜去极化,产生终板电位。
终板电位扩布到邻近一般肌细胞膜,使其去极化,达到阈电位引发肌肉动作电位,导致肌纤维收缩。
2、神经—肌肉接触兴奋传递的特点答:(1)化学传递。
传递的是神经末梢释放的乙酰胆碱。
(2)单向传递。
兴奋只能从神经纤维传向肌纤维。
(3)有时间延搁。
递质的释放、扩散与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需要时间,比在同一细胞上传导要慢。
(4)接点易疲劳。
需要依赖胆碱酯酶消除,否则发生持续去极化。
(5)接点易受药物或其他环境因素影响。
3、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过程可以分为四步答:(一)兴奋通过横管传导到肌细胞内部(二)横管的电变化导致终池释放Ca2+(三)Ca2+扩散到肌球蛋白微丝和肌动蛋白微丝交错区,和肌动蛋白微丝上的肌钙蛋白结合,从而触发收缩机制。
(四)肌肉收缩后Ca2+被回摄入纵管系统。
4.、血凝的基本过程答:血液凝固的生化过程,开始于血栓细胞的破裂,血栓细胞释放血小板凝血因子,使凝血致活酶原转变为凝血致活酶;凝血致活酶在Ca2+的协助下,使血液中的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酶;后者促使纤维蛋白原变成纤维蛋白,并逐渐收缩,形成血凝块。
第一步凝血致活酶原→凝血致活酶(血小板凝血因子)第二步凝血酶原→凝血酶(凝血致活酶、Ca2+)第三步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凝血酶)5、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答:1机械因素:血液和粗糙面接触,可使血小板迅速解体,释放凝血因子,加速凝血;用木条搅拌,可使纤维蛋白附着于木条上,血液不会凝固。
2.温度因素:血凝速度随温度降低而延缓。
3.化学因素:Ca2+和维生素K可以促进凝血,而柠檬酸钠、草酸钠、草酸钾则抑制凝血(除去血液中Ca2+);4.生物因素:肝素以及能刺激肝素产生的物质(如肾上腺素)都能使血凝延缓;抗凝血酶Ⅲ也是抑制凝血的因素。
《细胞生理学》肌细胞的收缩
横桥的作用:
a. 具有与细肌Βιβλιοθήκη 结合的位点b. 具有ATP酶的活性
(2) 细肌丝 (图) a.肌动蛋白,又称肌纤蛋白 具有与横桥结合的位点 b.原肌凝蛋白:覆盖结合位点 c.肌钙蛋白 与 Ca2+结合→原肌凝蛋白构象改变 → 暴露结合位点 收缩蛋白:肌凝蛋白与肌动蛋白 调节蛋白:原肌凝蛋白和肌钙蛋白
2.肌管系统 (图) (1)横管:由胞膜向内凹入形成 (2)纵管(肌浆网): 三联管:由每一横管和来自两侧肌小节的 纵管终末池构成 作用:把横管传来的信息和终池Ca2+释放 联系起来
(三)横纹肌的收缩机制—肌丝滑行学说 肌丝滑行学说:
肌细胞收缩时肌原纤维缩短,是细肌 丝向粗肌丝滑行的结果 1.肌丝的分子结构
与骨骼肌不同之处:
需要外Ca2+
与钙调蛋白结合
思考题
1. 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形式有几种,举例说 明之。 2.比较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的异同点? 3.Na+-K+泵活动有何生理意义? 4. 简述生理学上兴奋性和兴奋的含义及其意义。 5.衡量组织兴奋性的指标有哪些? 6.神经细胞一次兴奋后,其兴奋性有何变化?机 制何在? 7.局部兴奋有何特点和意义? 8. 比较无髓神经纤维和有髓神经纤维动作电位 传导的异同点?
4、收缩的总和 运动单位:一个脊髓运动神经元及其轴突分 支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 总和:运动单位的数量 频率效应 肌肉的收缩形式 1、等长收缩与等张收缩 (图) 等长收缩:指肌肉收缩时只有张力的增 加而无长度的缩短。 等张收缩:指肌肉收缩时长度缩短而无 肌张力的变化。
2、单收缩与单收缩的复合 图 单收缩:当骨骼肌受到一次短促刺激时,可 产生一次动作电位,随后出现一次收缩和舒张的 收缩形式。 复合收缩(强直收缩):当骨骼肌受到频率 较高的连续刺激时,出现总和的收缩过程。 不完全强直收缩 完全强直收缩 生理情况下支配骨骼肌的运动神经发出的是 连续冲动,故产生的是强直收缩;静息时微弱而 持续的收缩称为肌紧张。
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及其影响的因素
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及其影响的因素有哪些?(1)传递过程运动神经兴奋(AP)至神经末梢↓接头前膜去极化↓电压门控Ca2+通道开放↓Ca2+内流↓突触囊泡与接头前膜融合、ACh 释放↓N2-ACh受体通道激活↓通道开放→Na+内流>K+外流↓接头后膜去极化(终板电位)↓电紧张扩布至邻近普通肌膜(2)影响因素1.接头间隙中的细胞外液低Ca2+或(和)高Mg2+:ACh释放减少。
2.筒箭毒,a-银环蛇毒:特异性地阻断终板膜上的Ach受体通道→阻断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骨骼肌松弛3.胆碱酯酶抑制剂①新斯的明→抑制胆碱酯酶活性→ACh在接头间隙的浓度提高→改善肌无力患者的症状。
②有机磷农药中毒→ACh在接头间隙蓄积→中毒症状(出现肌束颤动,全身肌肉抽搐等表现,严重时转为抑制,导致死亡)。
运动与健康题目:体育锻炼对运动系统的影响指导老师:欧阳靜仁班级:热能092班姓名:林灿雄学号:200910814223摘要:这篇文章通过对人体运动系统组成的介绍,以及体育锻炼对运动系统的作用和影响的一点点描述,给平时不重视锻炼的人说明了体育锻炼的好处,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人重视体育锻炼。
本文部分地方参考相关文件,可信度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高,同时也未免有疏落之处,请指正。
参考:/view/63163.htm/view/5df244d728ea81c758f5787c.html关键词:骨,骨连接,骨骼肌,支架作用、保护作用和运动作用,合理的体育锻炼,三磷酸腺苷(ATP)酶前言体育锻炼与我们息息相关,在我们的身边,无时无刻都有人在运动,各种球类运动、跑步、游泳等等...大家都知道体育锻炼对人体是有好处的,然而具体有些什么好处呢?这个答案有多少人知道。
通过这篇文章,希望可以增加大家对体育锻炼的认识。
体育锻炼既可增强关节的稳固性,又可提高关节的灵活性。
体育锻炼可使肌纤维变粗,肌肉体积增大,因而肌肉显得发达、结实、健壮、匀称而有力。
运动生理学--问答题章节
运动生理学可出问答题的章节(王瑞元2002年)重点章节1、3、10非重点章节6、8、9、12、13、16(9、12见论述题章节)运动生理学研究任务:在对人体生命活动规律有了基本认识的基础之上,揭示体育运动对人体机能影响的规律及机理、阐明运动训练、体育教学和运动健身过程中的生理学原理、指导不同年龄、性别和训练程度的人群进行科学的运动锻炼、以达到提高运动水平,增强全民体质,延缓衰老,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的目的。
第一章骨骼肌机能1、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当动作电位延神经纤维传到轴突末梢时,引起轴突末梢处的接头前膜上的钙离子通道开放,在钙离子的作用下,突触小泡将乙酰胆碱释放到接头间隙。
乙酰胆碱通过接头间隙到达接头后膜后和接头后膜上的特异性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因其接头后膜上的钠、钾离子通道开放,使钠离子内流、钾离子外流,结果使接头后膜处的膜电位幅度减小,产生终板电位。
当终板电位达到一定幅度时,可引发肌细胞膜产生动作电位,从而使骨骼肌细胞产生兴奋。
2、肌丝肌丝滑行学说在调节因素的作用下,肌小节中的细肌丝在粗肌丝的带动下向A带中央滑行,相邻的Z线相互靠近,使肌小节长度变短,导致肌原纤维肌纤维以致整块肌肉的收缩。
3肌纤维的兴奋—收缩耦联过程1.兴奋通过横小管系统传到肌细胞内部;横小管是肌细胞膜的延续,动作电位可沿着肌细胞膜传导到横小管,并深入到三联管结构。
2.三联管处钙离子释放并与肌钙蛋白结合引起肌丝滑行;横小管膜上的动作电位可引起与其邻近的终末池膜及肌质网膜上的大量钙离子通道开放,钙离子顺着浓度梯度从肌质网内流入胞浆,肌浆中钙离子浓度升高后,钙离子与肌钙蛋白亚单位C结合时,导致一系列蛋白质的结构发生改变,最终导致肌丝滑行。
3.肌质网对钙再回收:肌质网膜上存在的钙泵,当肌浆中的钙浓度升高时,钙泵将肌浆中的钙逆浓度梯度转运到肌质网中贮存,从而使肌浆钙浓度保持较低水平,由于肌浆中的钙浓度降低,钙与肌钙蛋白亚单位C分离,最终引起肌肉舒张。
神经-肌肉接头传递
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动物最显著的特点是运动功能,各种运动都是由肌肉收缩完成的。
骨骼肌属于随意肌,在中枢神经控制下接受躯体运动神经的支配。
只有当神经纤维上有传出神经冲动,并经骨骼肌的神经-肌接头把兴奋传递给骨骼肌,才能引起骨骼肌的兴奋和收缩。
神经-肌肉接头(neuromuscular junction)概念和结构概念:神经-肌肉接头是由运动神经纤维末稍和它接触的骨骼肌细胞膜所构成,是一种特化的突触(synapse)。
神经末梢在接近骨骼肌细胞处失去髓鞘,每一个裸露的轴突末梢进入肌肉后又广泛分支形成大量末端呈膨大的突触前终扣(presynaptic terminal button),每个终扣各嵌入一条与它相对应的、有肌膜向内下陷形成的凹陷(或称终板)中,共同形成一个神经-肌接头。
组成部分:①接头前膜(prejunctional membrane):嵌入肌细胞膜凹陷中的突触前终扣的膜;②接头后膜(postjunctional membrane):与接头前膜相对应的肌膜,也称为终板膜(endplate membrane);③接头间隙(junctional cleft):接头前膜与接头后膜之间的一个达50 nm的间隙,充满细胞外液。
突触前终扣的胞质内存在大量突触囊泡(synaptic vesicle),直径约50~60 nm,每个囊泡含有6000到10000个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分子。
ACh 分子能够与终板膜上的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nAChR)特异性结合。
nAChR集中分布于终板膜皱褶的顶部,属于化学门控阳离子通道。
N-M接头处兴奋传递的主要步骤N-M接头之间的信号传递是通过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介导完成的。
概括为“神经-乙酰胆碱-肌肉”或者“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定向转换”过程。
神经冲动沿神经纤维传到轴突末梢时,接头前膜首先发生去极化;膜的去极化引起该处膜上存在的电压门控钙通道开放,钙离子内流,接着接头前膜胞质内钙离子浓度快速增高;钙浓度的增高促使突触小泡向接头前膜内侧移动、进而小泡膜与接头前膜融合、融合处出现小孔,经胞出过程将小泡中的ACh分子全部释放至接头间隙;ACh分子经扩散与终板膜上的nAChR结合,并激活这种受体而使其分子结构中的通道样结构开放,于是出现钠离子内流为主的跨膜离子移动,使终板膜发生去极化,产生终板电位(endplate potential, EPP);EPP以电紧张形式扩布至临近的肌细胞膜,引起肌细胞爆发动作电位,最终完成电信号由接头前膜到肌细胞膜的一次兴奋传递。
生理学——骨骼肌的收缩功能ppt课件
电刺激神经纤维达阈值 神经纤维兴奋,产生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以局部电流形式传到神经末梢 Ca²+进入轴突末梢 轴突末梢量子式释放递质ACh 递质经过接头间隙与终板膜上N2受体结合
兴奋 收缩 耦联
收缩 过程
终板膜对Na+(还有K+)通透性增高而产生终 板电位
ACh被胆碱酯酶破坏 邻近肌膜去极化达阈电位而产生肌膜动作电位 肌膜动作电位沿横管传到细胞内部 肌质网终末池释放Ca²+入肌浆 Ca²+与肌钙蛋白结合,暴露肌纤蛋白上与粗肌 丝结合的位点 粗、细肌丝间形成横桥连接,细肌丝沿粗肌丝 向M线滑行,使肌小节缩短
2、肌管系统 (sarcotubular system)
横管系统(transverse tubule)
{ 纵管系统(longitudinal tubule) 肌质网 (sarcoplasmic reticulum)
三联管结构:由每一横管与来自两侧的纵管的 终末池组成的结构。其作用是把横管传来的电 信号与终末池Ca2+释放两个过程联系起来。完 成横管向肌浆网的信息传递。
舒张 过程
没有动作电位传来时 Ca²+被泵回肌质网
Ca²+脱离肌钙蛋白
粗、细肌丝间的相互作用停止, 细肌丝弹性回位
二、骨骼肌收缩的外部表现和力学分析 (一)骨骼肌的收缩形式
1、等长收缩(isometric contraction) 等张收缩( isotonic contraction)
2、单收缩和复合收缩
终板电位引 发动作电位
电压依从性 Na+通道开放
阈电位
Na+
3、神经-肌肉接头兴奋传递的特征
(1)单向性传递 (2)1对1传递 (3)兴奋传递有一定的时间延搁。 (4)易受药物和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
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兴奋的传递
——
PPT学习交流
1
教学内容
一、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的结构 二、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 三、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特点
PPT学习交流
2
学习目标
❖掌握 ➢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 ❖熟悉 ➢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的微细结构。 ❖了解 ➢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特点。
轴突末梢内囊泡前移、融合、破裂,囊泡中ACh释放 ACh与终板膜上的N2受体结合,受体蛋白分子构型改变
终板膜对Na+、K+ (尤其是Na+)通透性↑ 终板膜去极化→终板电位(EPP)
EPP电紧张性扩布至肌膜,肌膜去极化达到阈电位 肌细胞膜爆发动作电位
PPT学习交流
8
❖三、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特点 ➢1.化学性传递 ➢2.单向传递 ➢3.一对一传递 ➢4.时间延搁 ➢5.易受药物和环境因素影与接头前膜接触、
融合,以出胞的方式将囊泡中的乙酰胆碱释入接 头间隙; ④乙酰胆碱通过接头间隙到达终板膜; ⑤与终板膜上的化学门控通道的结合位点相结合;
PPT学习交流
5
⑥结合乙酰胆碱的通道蛋白构象发生改变而使通道 开放,产生以Na2+内流为主的正离子跨膜移动;
11
PPT学习交流
12
随堂练习
1、当神经冲动到达运动神经末梢时,可引起接头前 膜的:( )
A、Na+通道关闭 B、Ca2+通道开放 C、K+通道开放 D、Cl-通道开放 E、Cl-通道关闭 2、终板膜上的受体是:( ) A.肾上腺素能受体 B.5-羟色胺受体 C.ACh受体 D.多巴胺受体 E.组胺受体
PPT学习交流
3
一、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 的功能结构
西医综合考研复习: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
西医综合考研复习: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神经肌肉接头是运动神经元轴突末梢在骨骼肌肌纤维上的接触点。
位于脊髓前角和脑干一些神经核内的运动神经元,向被它们支配的肌肉各发出一根很长的轴突,即神经纤维。
这些神经纤维在接近肌细胞,即肌纤维处,各自分出数十或百根以上的分支。
一根分支通常只终止于一根肌纤维上,形成1对1的神经肌肉接头。
从神经纤维传来的信号即通过接头传给肌纤维。
神经肌肉接头是一种特化的化学突触,其递质是乙酰胆碱(ACh)。
无脊椎动物如螯虾的神经肌肉接头的递质是谷氨酸(兴奋性纤维的递质)或γ-氨基丁酸(抑制性纤维的递质)。
兴奋传递过程神经末梢的直径很小(如人的运动神经末梢的直径约2~3微米)故传导动作电位的速度很慢;如在蛙测得的速度为0.4米每秒。
当一个神经冲动传导到神经末梢时,即由它引起去极化,使接头前膜中的电压依赖性钙离子通道开放,钙离子沿浓度差内流入神经末梢,触发活动区处的突触泡与接头前膜融合并开口,将内含的乙酰胆碱释放到突触间隙(此过程称胞吐)。
据计算一个神经冲动可触发几百个突触泡同步地释放乙酰胆碱。
释放出的乙酰胆碱迅速扩散、通过突触间隙,到达终板膜,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导致终板膜对钠离子与钾离子的通透性瞬时升高。
这种阳离子通透性变化,是由于受体与乙酰胆碱分子结合后引起了受体分子构型变化,使其离子通道开放造成的。
据计算一个突触泡所释放的乙酰胆碱可打开约2000条受体通道。
乙酰胆碱受体的离子通道既允许钠离子,也允许钾离子通过。
因此,当乙酰胆碱受体离子通道开放时钠离子沿浓度差内流,钾离子沿浓度差外流。
由它们所携带的净电流使终板膜瞬时去极化。
这种去极化叫做终板电位(EPP)。
中国神经生理学家冯德培(1939年)是最早发现终板电位的科学家之一。
当终板电位超过肌细胞的阈值,出现肌细胞动作电位,通过肌细胞内的兴奋-收缩耦联机制,使得肌细胞收缩。
释放出的乙酰胆碱不论是否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迅速被突触间隙内的胆碱酯酶分解,或通过扩散离开突触间隙。
人体及动物生理学 第五章肌细胞收缩、心肌、平滑肌生理
ACh扩散至 扩散至endplate 扩散至
↓
结合, 与R结合 K+、Na+通道 结合
↓ (化学门控 化学门控) 化学门控
Endplate potential
↓(电紧张扩布) (电紧张扩布)
电压门控Na 电压门控 +通道激活
↓ 肌膜上
AP
注意: 注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量子释放quantal release:以小泡为 、 : 单位的倾囊释放。 单位的倾囊释放。 ★2、终板电位 endplate potential, EPP 、 1)定义 : 终板膜上产生的局部去极化电 终板膜上产生的局部去极化电 ) 可随ACh释放增加而产生等级性变化。 释放增加而产生等级性变化。 位。可随 释放增加而产生等级性变化 2)不表现“全或无”传导,只能在局部 )不表现“全或无”传导, 进行紧张性电扩布。 进行紧张性电扩布。 3)一次神经冲动释放 所引起的EPP )一次神经冲动释放ACh所引起的 所引起的 大小超过引起肌细胞AP所需阈值 所需阈值3~4倍,可 大小超过引起肌细胞 所需阈值 倍可 刺激周围具有电压门控 电压门控Na 通道的肌膜 肌膜产生 刺激周围具有电压门控 +通道的肌膜产生 AP,使神经冲动与肌细胞收缩保持 对1。 ,使神经冲动与肌细胞收缩保持1对 。
(一)神经—骨骼 神经— 肌接头处兴奋的 传递 neuromuscular transmission
1.神经肌接头( 1.神经肌接头(neuromuscular junction) 神经肌接头 ) 的结构: 的结构:
⑴接头前膜prejunctional membrane: 接头前膜 突触囊泡synaptic vesicle,内含 内含ACh; ①突触囊泡 内含 电压门控Ca 通道; ②电压门控Ca2+通道; 接头间隙junctional cleft: ⑵接头间隙 50nm宽,与细胞外液相通 50 宽 与细胞外液相通; 接头后膜postjunctional membrane:又称 ⑶接头后膜 又称 终板膜endplate membrane,是肌膜特化 终板膜 , 部分,上有 上有① 受体;② 部分 上有①N2型ACh受体 ② AChE; 受体
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的基本过程
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的基本过程
骨骼肌神经-肌接头是指神经末梢与肌肉纤维之间的接触区域。
在这个区域内,神经末梢释放出一种称为乙酰胆碱的神经递质,它将信号传达到肌肉纤维上引发肌肉收缩。
具体而言,当神经冲动到达神经末梢时,钙离子会进入神经末梢内,促使乙酰胆碱从神经末梢小泡中释放出来。
乙酰胆碱穿过神经末梢膜并与肌肉纤维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从而引发电化学信号。
这个信号将沿着肌肉纤维表面传递下去,促使肌肉纤维中的肌钙蛋白与肌动蛋白相互作用,导致肌肉收缩。
收缩过程中,乙酰胆碱酯酶会分解乙酰胆碱,终止神经冲动并使肌肉放松。
总之,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是一个复杂而协调的过程,它保证了神经冲动的准确传递,并促使肌肉的收缩与放松。
[论述题,3分] 简述骨骼肌接头处兴奋传递的过程及其机制。
[论述题,3分] 简述骨骼肌接头处兴奋传递的过程及其
机制。
骨骼肌接头处兴奋传递的过程及其机制,是指由神经元发出的化学信号刺激骨骼肌细胞接头处,在接头处发生化学和物理性变化,从而兴奋传播到肌细胞负责收发信息的突触尾状体,使肌细胞收到脉冲信号,从而产生肌肉收缩的过程。
具体的机理是:当神经元发出化学信号,如神经传导物质环路酸(Ach)到神经末梢接头处时,激活神经-肌节接头上的受体,受体激活后产生膜通道,使钠离子经由这些通道进入肌节。
由于肌节外钠离子浓度(150mmol/L)多于肌节内的浓度(5-10mmol/L),因此形成的钠离子浓度梯度使得钠离子从肌节外进入肌节内。
这一波导电作用的“小触发”传导进入轴突并进入踝突,到达肌细胞膜的另一头,再次引发由钾离子浓度梯度形成的另一波“小触发”,这样钠离子流入到肌节内,使肌节内钠离子浓度升高。
当钠离子浓度升高足够触发钠通道活化时,这样就会恢复膜电位,从而触发肌节内的膜流动,最终导致肌细胞收到脉冲信号,使肌肉收缩。
动物生理学考试题(附参考答案)
动物生理学考试题(附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80题,每题1分,共80分)1.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不包括A、电兴奋通过横管系传向肌细胞的深部B、三联管结构处的信息传递,导致终末池Ca2+释放C、肌浆中的Ca2+与肌钙蛋白结合D、肌浆中的Ca2+浓度迅速降低,导致肌钙蛋白和它所结合的Ca2+解离正确答案:D2.对葡萄糖具有重吸收功能的小管是A、近曲小管B、远曲小管C、集合管D、以上全有E、以上全无正确答案:A3.不能刺激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的因素是A、血管紧张素IIIB、血钠浓度降低C、肾素D、血管紧张素IIE、血钾浓度升高正确答案:C4.胰岛F细胞分泌的激素是A、胰岛素B、胰高血糖素C、甲状旁腺激素D、降钙素E、胰多肽正确答案:E5.促胃液素的生理作用不包括的是A、抑制胃的蠕动B、促进胃酸分泌C、促进胃蛋白酶原的分泌D、促进胃黏膜的增生正确答案:A6.关于终板电位的特点,错误的是A、只有去极化,不出现反极化B、EPP大小与Ach 释放量有关C、存在时间性、空间性总和作用D、由K+内流所致E、终板电位没有不应期正确答案:D7.以下有关反射中枢的叙述,错误的是A、某种反射中枢仅存在中枢神经的某一部位B、是中枢神经中完成某种特定功能的细胞群C、大脑皮质是各种反射的高级中枢D、中枢部位存在多个反射中枢正确答案:A8.肾小球滤液中几乎没有蛋白质,原因是A、所有血浆蛋白的分子量大,不能通过滤过膜上的孔B、滤过膜上有带负电荷的成分,可以排斥血浆蛋白C、滤过膜上孔的大小和带电荷的成分两个因素共同作用D、肾小球内皮细胞可将滤过的蛋白质主动重吸收E、滤过膜中的内皮细胞层和基底膜层有相同大小的网孔正确答案:C9.由下丘脑分泌并储存于神经垂体的激素A、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催乳素C、抗利尿激素、催产素D、生长抑素E、黄体生成素、促卵泡素正确答案:C10.神经垂体损伤后A、尿量减少,高渗尿B、尿量增加,高渗尿C、尿量增加,低渗尿D、尿量减少,低渗尿E、尿量增加,渗透压无变化正确答案:C11.睾丸间质细胞的生理功能是A、产生精子B、起血睾屏障的作用C、分泌雄激素结合蛋白D、分泌雄激素E、营养和支持生殖细胞正确答案:D12.肾的近曲小管对Na+的重吸收是A、与氢泵有关的主动重吸收B、与钠泵有关的主动重吸收C、由电位差促使其被动重吸收D、由浓度差促使其被动重吸收正确答案:B13.副交感神经兴奋的表现是A、瞳孔散大B、心跳加快加强C、胃肠运动加强D、支气管平滑肌舒张正确答案:C14.分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是A、睾丸的曲细精管细胞B、卵巢C、胎盘D、睾丸的间质细胞E、睾丸的支持细胞正确答案:C15.使用普鲁卡因麻醉神经纤维,影响了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哪一项特征A、绝缘性B、双向传导性C、相对不疲劳性D、生理完整性正确答案:D16.下列关于乳腺发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和黄体分泌的孕激素参与乳腺发育的调节B、乳腺的发育既受内分泌腺活动的调控,又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C、摘除未达性成熟母畜的卵巢,乳腺将发育不全D、给未达性成熟母畜注射雌激素,可促进乳腺发育E、切除成年母畜的乳腺神经,对乳腺发育无明显影响正确答案:E17.交感神经兴奋时少尿的主要原因是A、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B、滤过膜通透性降低C、肾血流量减少D、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正确答案:C18.内脏痛的特征是A、牵拉内脏不易引起疼痛B、有时会引起体表某处发生牵涉性痛C、疼痛为锐痛,定位准确D、切割、烧灼内脏可引起剧烈疼痛正确答案:B19.关于骨骼肌收缩机制,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引起兴奋—收缩耦联的是Ca2+B、细肌丝向粗肌丝滑动C、Ca2+与横桥结合D、横桥与肌纤蛋白结合正确答案:C20.条件反射的特点包括A、是后天获得的B、是种族进化先天具有的C、不必由大脑皮质参与的D、反射弧是固定的正确答案:A21.应急时少尿主要原因是A、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降低B、ADH分泌增多C、肾小动脉收缩D、醛固酮分泌增多E、肾小球滤过膜面积减少正确答案:C22.基础代谢率测定最重要的意义是反映A、垂体功能B、循环功能C、呼吸功能D、甲状腺功能正确答案:D23.山羊。
生理实验设计:肉毒杆菌毒素对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传递的影响1
生理学实验设计——肉毒杆菌毒素对神经-肌肉接头的影响肉毒杆菌毒素对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传递的影响————实验设计实验原理:神经-肌肉接头是由接头前膜、接头后膜和接头间隙三部分组成。
运动神经纤维到达骨骼肌细胞时,其末梢失去髓鞘,嵌入肌细胞膜。
当动作电位到达神经末梢时,接头前膜的电压门控Ca2+通道打开,可引起大量Ca2+由细胞外进入接头前膜,使接头前膜将ACh释放到接头间隙。
ACh通过接头间隙到达接头后膜(终板膜)是,立即与终板膜上ACh受体(胆碱受体)结合,使通道开放,允许Na+和K+等通过(以Na+为主),因而引起终板膜静息电位减小,使终板膜去极化。
一次终板电位一般都比相邻肌细胞膜阈电位大3~4倍,所以很容易引起邻近肌细胞膜爆发动作电位,引起骨骼肌细胞的兴奋。
含有神经递质ACh的突触小泡在突触前膜上锚定、融合,以及ACh向突触间隙释放均需要一组SNARE蛋白的介导。
而肉毒杆菌毒素能特异性切割SNARE蛋白,阻止转运小泡中ACh的释放,阻断神经传递,从而引起肌肉麻痹。
实验目的:探究肉毒杆菌毒素对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传递的影响。
实验对象:牛蛙实验仪器和试剂:蛙手术器械一套(包括普通剪刀、直剪、眼科剪、眼科镊子、脊髓探针和玻璃分针等)、蛙板、滴管、细线、平皿、腓肠肌固定屏蔽盒、BL-420生物功能实验系统、1%肉杆菌毒素溶液(取0.1g肉毒杆菌毒素加入9.9mL任氏液溶解,倒入细口瓶待用)、乙酰胆碱溶液(任氏液配制)、任氏液。
实验方法:1、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1)破坏脑和脊髓:用左手握蛙,食指压其头部前端,拇指按压背部,使头稍微下俯,无名指和小指夹住蛙身。
右手持探针从头部沿正中线向尾端触划,当触到凹陷处即枕骨大孔所在位置时,将探针垂直刺入,再将探针向前方插入颅腔,左右搅动,以彻底捣毁脑。
然后将探针退到枕骨大孔,但不拔出而是将其尖转向后插入脊髓管中,插进椎管时可感到一格一格前进的感觉,同时后肢失去紧张性,多数情况下蛙出现尿失禁。
生理实验五骨骼肌兴奋的电活动与收缩的关系神经肌肉接头(运动终板)兴奋的传递和阻滞
实验五骨骼肌兴奋的电活动与收缩的关系神经肌肉接头(运动终板)兴奋的传递和阻滞一、实验目的1、了解兴奋收缩耦联的原理;2、学习用棉纤维电极技术测定肌纤维动作电位的方法并观察甘油对兴奋收缩耦联的影响;3、观察琥珀酰胆碱对运动终板的阻滞;4、学习测定骨骼肌终板电位的实验方法。
二、实验原理在整体情况下,骨骼肌总是在支配它的躯体传出神经的兴奋冲动的影响下进行收缩的;直接用人工刺激作用无神经支配的骨骼肌,也可引起收缩。
但不论何种情况,刺激在引起收缩之前,都是先在肌细胞膜上引起一个可传导的动作电位,然后才出现肌细胞的收缩反应。
这样,在以膜的电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丝的滑行为基础的收缩过程之间,必然存在着某种中介性过程把两者联系起来,这一过程,称为兴奋-收缩耦联。
目前认为,它至少包括三个主要步骤:电兴奋通过横管系统传向肌细胞的深处;三联管结构处的信息传递;肌浆网(即纵管系统)对Ca2+释放和再聚积。
横管系统对正常肌细胞的兴奋-收缩耦联是十分必要的。
用含有甘油的高渗任氏液浸泡肌肉一段时间,再把它放回到一般任氏液中,这样的处理可以选择性地破坏肌细胞的横管系统;这时如果再给肌肉以外加刺激,虽然仍可在完好的肌细胞膜上引起动作电位,但不再能引起细胞收缩。
近年来证明,横管膜和一般肌细胞膜有类似的特性,又是后者的延续部分,因而它也可以产生以Na+内流为基础的膜的去极化甚或动作电位;当一般细胞膜因兴奋而产生动作电位时,这一电变化可沿着凹入细胞内部的横管膜传导,深入到三联管结构和每个肌小节的近旁。
在神经—肌肉接点的传递过程中,既有化学因素也有电学因素参与。
当神经冲动到达运动神经末梢时,细胞膜去极化,通透性发生变化,细胞外液中的钙离子进入神经末梢促使大量突触小泡同时向突触间隙释放乙酰胆碱,与终膜外表面的蛋白质受体相结合,出现许多微终板电位。
众多微终板电位的总合就是终板电位当终板电位达到约40mV时,肌膜便产生可扩布的动作电位,引起肌肉收缩。
第九版生理学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第四节
2.兴奋-收缩耦联的基本步骤
T管膜的动作电位传导 JSR内Ca2+的释放 Ca2+触发肌丝滑行 JSR回摄Ca2+
横纹肌肌质网Ca2+释放机制
生理学(第9版)
(五)影响横纹肌收缩效能的因素
收缩效能(performance of contraction) 等长收缩(isometric contraction) 等张收缩(isotonic contraction) 1.前负荷(preload)
A:暗带;H:暗带中的H带;I:明带;M:M线;Z:Z线
生理学(第9版)
(三)横纹肌细胞的收缩机制
肌丝滑行理论(myofilament sliding thetein)
调节蛋白(regulatory protein)
肌丝的分子结构示意图
了解
生理学(第9版)
一、横纹肌
(一)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
1.骨骼肌神经-肌接头的结构特征 神经-肌接头(neuromuscular junction) 接头前膜(prejunctional membrane)、接头后膜(postjunctional membrane)和 接头间隙(junctional cleft) 2.骨骼肌神经-肌接头的兴奋传递过程 电-化学-电传递 终板电位(end-plate potential,EPP) 微终板电位(miniature end-plate potential,MEPP) 量子式释放(quantal release)
4.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属于收缩蛋白,而原肌球蛋白和肌钙蛋白属于调节蛋白 5.横桥周期是指肌球蛋白的横桥与肌动蛋白结合、扭动、复位的过程 6.肌肉收缩可分为等长收缩和等张收缩两种形式 7.影响横纹肌收缩效能的因素包括前负荷、后负荷、肌肉收缩能力及收缩的总和
08下-24骨骼肌的收缩功能
Ca2+ Ca2+
MS
TM T I C AT
MS
I C TM T AT
安静状态
胞浆[Ca2+]
原肌凝蛋白
肌钙蛋白复合物
肌凝蛋白与粗肌丝
肌钙蛋白 肌动蛋白 原肌凝蛋白
(二)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
Excitation-contraction coupling
概念:将电兴奋和肌丝滑行 联系起来的过程。
㈣ 影响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 传递的因素
1. ACh释放↓:肉毒杆菌毒素
2.
3. 4. 5.
ACh释放↑:黑寡妇蜘蛛毒素
ACh释放↑: Ca2+ 后膜受体阻断剂(美洲箭毒、α-银环蛇毒与ACh竞争受体, 肌松剂。 ) Ach清除速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时→胆碱酯酶ChE活性↓→ ACh清除↓→ ACh作用时间↑。
* 肌动蛋白(actin)
组成细肌丝主杆
细 肌 丝
与横挢结合,激活其ATP酶
* 原肌球蛋白(tropomysin)
阻止肌动蛋白与横挢结合
* 肌钙蛋白(tropoin)
TnT:与原肌球蛋白结合
TnI: 肌动蛋白结合
TnC:与Ca2+结合
细肌丝
原肌凝蛋白 肌钙蛋白 肌动蛋白
粗肌丝
肌凝蛋白
细肌丝:
由肌纤蛋白、原肌凝蛋白、肌钙蛋白质组成
神经-肌接头处的超微结构示意图
神经-肌接头兴奋的传递 p249
N
M 接 头 的 结 构
Ion-channel linked receptors in neurotransmission
神经肌肉接点由Ach门控通道开放而出现终板电位时,可使肌细胞膜中的电位 门Na+通道和K+通道相继激活,出现动作电位;引起肌质网 Ca2+通道打开, Ca2+进入细胞质,引发肌肉收缩。
医学-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传递
(三)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传递的特点
1.单向传递 2.时间延搁 3.易受环境变化的影响
①递质释放: Ca2+ ②递质与受体结合:箭毒 ③递质灭活:有机磷农药
二、肌细胞的兴奋收缩耦连
概念:把肌细胞的兴奋和肌细胞的收缩连 接起来的中介过程。 (细胞膜AP→肌丝滑行)
步骤 ①肌膜动作电位经横管到达三联体 ②三联体的信号传递 ③终池对Ca2+的释放和回收
耦联物(中介因子): Ca2+ 关键部位:三联体
三、肌细胞收缩
(一)肌丝的结构和功能
结构
功能
粗 肌 肌凝蛋白 肌丝
① 横桥— ATP酶,与细肌丝 结合、扭动、分离
② 杆部 — 粗肌丝主干
肌动蛋白 细肌丝主干,有与横桥结合
丝细
的位点
肌 原肌凝蛋白 调控肌动蛋白与横桥的结合
丝 肌钙蛋白 能与Ca2+结合,使原肌凝蛋 白的构型、位置改变
(四)影响骨骼肌收缩的因素
1.前负荷 2.后负荷 3.肌肉收缩能力
1.前负荷:
在一定范围内 ,前负荷↑→ 初长度↑→肌张力↑
在最适前负荷时,达到最适 初长度→最大肌张力;
超过最适前负荷,肌张力↓
2.后负荷: 后负荷↑ →肌张力↑ 缩短越晚
缩短的初速度↓ 缩短程度↓
3.肌肉收缩能力↑ 肌肉收缩能力↑ →肌张力↑、缩短速度↑、 缩短程度↑ H+、缺氧→收缩能力↓; Ca2+、Adr→ 收缩能力↑
按刺激频率
完全强直收缩
强直收缩
不完全强直收缩
等长收缩与等张收缩
肌肉长度
等长收缩 不变
等张收缩 缩短
肌肉张力
增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影响乙酰胆碱与其受体结合: 美洲箭毒、α-银环蛇素等。
3、影响乙酰胆碱分解失活: 有机磷中毒、新斯的明等胆碱酯酶抑制剂。
.
乙酰胆碱的降解、. 重摄取与再利用
.
随堂练习
1、当神经冲动到达运动神经末梢时,可引起 接头前膜的:( )
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 兴奋的传递
——洪学军
.
教学内容
一、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的结构 二、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 三、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特点
.
Hale Waihona Puke 学习目标❖掌握 ➢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 ❖熟悉 ➢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的微细结构。 ❖了解 ➢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特点。
.
.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终板膜对Na+、K+ (尤其是Na+)通透性↑ 终板膜去极化→终板电位(EPP)
EPP电紧张性扩布至肌膜,肌膜去极化达到阈电位 肌细胞膜爆发动作电位
.
❖三、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特点 ➢1.化学性传递 ➢2.单向传递 ➢3.一对一传递 ➢4.时间延搁 ➢5.易受药物和环境因素影响
.
影响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兴奋传递的因素
⑧终板电位以电紧张传播的形式影响邻近的骨骼肌 细胞,使后者发生去极化,当去极化达到阈电位 时,爆发动作电位并传播整个肌细胞。
.
N-M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
.
当神经冲动传到运动神经轴突末梢 膜Ca2+通道开放,膜外Ca2+向膜内流动
轴突末梢内囊泡前移、融合、破裂,囊泡中ACh释放 ACh与终板膜上的N2受体结合,受体蛋白分子构型改变
③触动轴突末梢内的囊泡位移并与接头前膜接触、 融合,以出胞的方式将囊泡中的乙酰胆碱释入接 头间隙;
④乙酰胆碱通过接头间隙到达终板膜; ⑤与终板膜上的化学门控通道的结合位点相结合;
.
⑥结合乙酰胆碱的通道蛋白构象发生改变而使通道 开放,产生以Na2+内流为主的正离子跨膜移动;
⑦这些离子跨膜移动的综合效应是使终板膜发生去 极化,产生局部兴奋,即产生终板电位;
.
一、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 的功能结构
接头前膜:Ca2+通道、 囊泡(含Ach)
接头间隙:组织液 AchR、
接头后膜:Na+等通道、 胆碱酯酶
.
二、骨骼肌神经-肌接头处的兴奋传导过程
①当运动神经纤维上传来动作电位时,神经末梢膜 发生去极化;
②膜上的电压门控Ca2+通道开放,Ca2+顺浓度差由细 胞外液进入轴突末梢;
A、Na+通道关闭 B、Ca2+通道开放 C、K+通道开放 D、Cl-通道开放 E、Cl-通道关闭 2、终板膜上的受体是:( ) A.肾上腺素能受体 B.5-羟色胺受体 C.ACh受体 D.多巴胺受体 E.组胺受体
.
随堂练习
3、终板膜上与终板电位产生有关的离子通道 是( )
A.电压门控Na+通道 B.电压门控K+通道 C.电压门控Ca2+通道 D.化学门控非特异性Mg2+通道 E.化学门控Na+和K+通道
.
随堂练习
4、兴奋通过神经-骨骼肌接头时,乙酰胆碱与N-型 Ach门控通道结合,使终板膜( )
A.对Na+、K+通透性增加,发生超极化 B.对Na+、K+通透性增加,发生去极化 C.仅对K+通透性增加,发生超极化 D.仅对Ca2+通透性增加,发生去极化 E.对ACh通透性增加,发生去极化 5、神经--肌肉接头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是:( ) A.化学性突触传递 B.局部电流 C.非典型化学性突触传递 D.非突触性传递 E.电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