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风险应对
审计风险应对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模拟审计环境,让学生了解审计风险的种类、识别方法以及应对措施,提高学生在实际审计工作中对风险的识别和应对能力。
二、实验内容1. 审计风险概述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审计结论与被审计单位实际财务状况存在差异的风险。
审计风险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
2. 审计风险评估(1)固有风险:固有风险是指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和业务流程中存在的风险,与被审计单位自身特点有关。
(2)控制风险:控制风险是指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无法有效防止、发现和纠正错误的风险。
(3)检查风险:检查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程序时,未能发现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中存在的重大错误的风险。
3. 审计风险应对措施(1)固有风险的应对措施①了解被审计单位行业特点、经营状况、内部控制状况等,评估固有风险水平。
②针对固有风险较高的业务领域,实施更加严格的审计程序。
(2)控制风险的应对措施①评估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确定控制风险水平。
②针对控制风险较高的业务领域,实施内部控制测试。
(3)检查风险的应对措施①设计合理的审计程序,确保审计程序的有效性。
②实施审计程序,关注异常情况,提高检查风险水平。
三、实验步骤1. 选择被审计单位:选择一家具有代表性的企业作为被审计单位,收集相关资料。
2. 了解被审计单位:通过查阅资料、访谈等方式,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包括行业特点、经营状况、内部控制状况等。
3. 识别审计风险:根据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的评估方法,识别被审计单位存在的审计风险。
4. 制定审计程序:针对识别出的审计风险,制定相应的审计程序,确保审计程序的有效性。
5. 实施审计程序:按照制定的审计程序,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
6. 评估审计风险:根据审计结果,评估审计风险水平。
7. 总结实验结果:总结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经验,提出改进措施。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本次实验,学生掌握了审计风险的种类、识别方法和应对措施,提高了在实际审计工作中对风险的识别和应对能力。
审计员如何应对不可预见的风险
审计员如何应对不可预见的风险在进行审计工作时,审计员经常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
有些风险是可预见的,可以在计划阶段进行充分的准备和预防。
然而,还有一些风险是无法预测的,可能突然而至,给审计工作带来挑战。
那么,对于审计员来说,如何应对不可预见的风险呢?一、保持专业知识和技能更新审计员应该始终保持对相关行业和法律法规的学习和了解。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都在不断变革,相关法律法规也在变化。
审计员需要及时了解行业趋势和新的法律法规要求,以便应对可能产生的不可预见的风险。
此外,审计员还应保持专业技能的更新,学习和应用最新的审计方法和工具,以更好地应对风险。
二、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为了应对不可预见的风险,审计员需要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
这包括对审计项目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识别潜在的风险点和可能受影响的领域。
审计员还应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和措施,并在审计过程中进行风险监控和控制。
通过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审计员能够及时应对不可预见的风险,减少其对审计工作的影响。
三、加强与审计对象的沟通与合作与审计对象的沟通和合作是应对不可预见风险的重要手段。
审计员应与审计对象进行充分的沟通,了解其经营情况、内部控制制度等。
通过与审计对象的合作,审计员可以更好地了解可能存在的风险,并及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意见。
同时,加强与审计对象的沟通和合作,还可以减少审计风险的发生和影响。
四、建立良好的团队合作应对不可预见风险需要一支高效的审计团队。
审计员应该与团队成员之间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相互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
团队成员之间应互相支持,共同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
同时,审计员还应鼓励团队成员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以更好地应对不可预见的风险。
五、不断改进审计工作方法和流程为了应对不可预见的风险,审计员应不断改进审计工作方法和流程。
审计员可以借鉴其他行业的最佳实践,学习和应用新的审计工具和技术。
通过改进工作方法和流程,审计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更好地应对不可预见的风险。
审计工作风险应对报告
审计工作风险应对报告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根据公司要求,我作为审计主管,对公司的审计工作风险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评估,并撰写了本份《审计工作风险应对报告》。
在本报告中,我将向大家详细介绍我们所面临的审计工作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以确保公司的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以下是我们发现的主要风险及建议。
一、信息安全风险在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公司审计工作中的信息安全风险日益突出。
信息泄露、黑客攻击等问题给公司的审计工作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为应对这一风险,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网络安全防护:建立完善的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确保公司内部网络的安全稳定。
2.加强内部员工培训:通过组织网络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加强对网络安全的管理和防范。
3.加强对系统的监控和日志记录:建立完善的日志记录和监控机制,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二、管理控制风险公司的审计工作可能面临的另一个重要风险是管理控制风险。
管理层对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内部控制流程的完善程度等均会直接影响到审计的进行。
为应对这一风险,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对管理层的沟通与协调:与管理层保持密切的联系,及时获取最新的审计需求和信息,并积极回应管理层的关切。
2.审查内部控制流程:对公司内部的各项控制流程进行全面审查,发现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意见。
3.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与管理:通过培训和管理,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专业技能,确保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三、法律合规风险在审计工作中,法律合规风险是无法忽视的。
公司在审计过程中可能涉及的合规问题需要及时识别和解决,以避免对公司造成不良影响。
为应对这一风险,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建立合规审计机制:制定详细的合规审计规范和流程,对公司各项业务进行合规审计。
2.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宣传:定期组织培训会议,提高审计人员对法律法规的理解和认识,确保审计工作的合法性。
3.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的工作:与公司的法务部门和监管机构保持紧密合作,及时了解和应对法律合规风险。
审计师如何应对审计风险
审计师如何应对审计风险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审计师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不仅可能影响审计的质量和效果,还可能给审计师自身带来声誉损失甚至法律责任。
因此,如何有效地应对审计风险成为了审计师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审计风险,简单来说,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审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它由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组成。
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而检查风险则是指审计师通过实施审计程序未能发现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那么,审计师究竟该如何应对审计风险呢?首先,审计师需要保持高度的职业怀疑态度。
职业怀疑态度要求审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的过程中,时刻保持警惕,不轻易相信被审计单位提供的信息和证据。
对于一些异常的交易、财务数据或者管理层的解释,审计师不能盲目接受,而应该进一步深入调查和核实。
比如,如果一家企业的销售额在某一时期突然大幅增长,而其市场环境和经营策略并没有明显的变化,审计师就应该对此保持怀疑,并通过获取更多的证据来验证其真实性。
其次,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是至关重要的。
这包括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行业状况、法律环境、监管环境、经营战略、组织结构、内部控制等方面。
通过深入了解这些因素,审计师可以更好地评估被审计单位的重大错报风险,从而制定更加有针对性的审计计划和审计程序。
例如,如果被审计单位所处的行业竞争激烈,市场份额不断下降,那么其财务状况可能存在较大的风险,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就需要更加关注成本核算、资产减值等方面的问题。
再者,制定科学合理的审计计划和审计程序是应对审计风险的重要手段。
审计计划应该根据被审计单位的特点和风险状况来制定,明确审计的目标、范围、重点和时间安排。
审计程序则应该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能够发现可能存在的重大错报。
在实施审计程序时,审计师要严格按照审计准则的要求进行,确保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
比如,对于存货的审计,审计师不仅要进行实地盘点,还要检查存货的计价方法、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等是否符合会计准则的要求。
审计风险的构成、评估以及审计风险的应对
审计风险的构成、评估以及审计风险的应对引言概述:审计风险是指在进行审计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可能导致审计目标无法实现或审计结论不准确。
审计风险的构成、评估以及应对是保证审计质量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审计风险的构成、评估以及审计风险的应对。
一、内部控制风险的构成1.1 系统和流程风险:包括系统设计不合理、内部流程不畅、信息系统漏洞等。
1.2 人员风险:包括员工不诚信、员工技能不足、人员流动性大等。
1.3 资源风险:包括资金不足、设备老化、供应链中断等。
二、外部环境风险的构成2.1 法律法规风险:包括法律法规变化、合规要求不符合等。
2.2 经济环境风险:包括经济不景气、市场竞争激烈等。
2.3 政治环境风险:包括政策变化、政治动荡等。
三、评估审计风险的方法3.1 风险识别:通过对企业内外部环境进行全面了解,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
3.2 风险分析:对已识别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评估其对审计目标的潜在影响程度。
3.3 风险评估:综合考虑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对各项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重要性和优先级。
四、应对审计风险的措施4.1 内部控制加强: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完善制度和流程,减少内部控制风险。
4.2 风险管理策略:制定风险管理策略,明确应对措施,及时应对外部环境风险。
4.3 审计程序调整: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审计程序和方法,提高审计效率和准确性。
五、审计风险应对的挑战与前景5.1 挑战:审计风险的构成和评估是一个复杂而动态的过程,需要审计人员具备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
5.2 前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审计风险评估方法和应对措施将更加科学化和精准化,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
结论:审计风险的构成、评估以及应对是保证审计质量的重要环节。
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制定风险管理策略以及调整审计程序,可以有效降低审计风险的发生概率,提高审计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同时,审计人员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适应不断变化的审计环境,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应对能力。
审计风险应对措施
审计风险应对措施一、引言审计风险是指在进行审计活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风险。
为了确保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减少风险对审计目标的影响,审计组织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本文将介绍审计风险的类型,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二、审计风险的分类审计风险可以分为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两类。
1. 内部风险内部风险主要来自内部组织结构和管理层的问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类型:•人为因素:包括管理层的不诚信行为、员工的安全意识不足等。
•控制缺陷:包括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审计方法的不完善等。
•数据错误:包括数据录入错误、数据处理错误等。
2. 外部风险外部风险主要来自审计对象外部的环境因素,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类型:•政策法规变化:包括财务会计准则的变化、税法的更新等。
•经济环境风险:包括宏观经济形势的波动、行业竞争压力等。
•自然灾害:包括地震、洪灾、火灾等自然因素造成的风险。
三、应对措施为了降低审计风险对审计工作的影响,审计组织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下面将针对不同类型的审计风险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
1. 内部风险的应对措施•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明确审计应对措施的责任人和流程,强化风险防控意识。
•提高员工培训与教育:加强员工的培训与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专业能力。
定期组织培训,提高员工对审计风险的认识和防范能力。
•审计方法的不断完善:审计组织需要关注最新的审计方法和技术,不断完善和更新自己的工作方法,提高审计效率和准确性。
2. 外部风险的应对措施•关注政策法规的变化:审计组织需要及时关注财务会计准则、税法等政策法规的变化,及时调整审计方法和程序,确保审计目标的实现。
•定期评估经济环境风险:对于经济环境波动较大的行业,审计组织应定期进行评估和预警,及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建立应急预案:针对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审计组织应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有效应对突发事件,保障审计工作的正常进行。
四、结论审计风险是一种无法完全避免的风险,但通过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可以降低风险对审计工作的影响。
如何应对行业内的审计风险和威胁
如何应对行业内的审计风险和威胁行业内的审计风险和威胁是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在全球经济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企业需求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要求,同时也需要保持高度的合规性和真实性。
为了有效应对行业内的审计风险和威胁,以下提供几点建议:I. 加强内部控制体系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对于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公司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政策和程序,确保合规性和真实性。
这包括制定适当的审计和财务报告规范,建立合规性培训和沟通机制,以及确保内部控制的执行和监督机制。
通过这些措施,公司可以减少审计风险和威胁的发生。
II. 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框架企业应该建立一个有效的风险管理框架,以识别、评估和管理审计风险和威胁。
这包括制定明确的风险策略和政策,建立风险识别和评估的流程,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通过定期的风险评估和监控,企业能够及时应对和减轻潜在的审计风险和威胁。
III. 与审计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与审计机构的合作关系对于应对审计风险和威胁至关重要。
公司需要与审计机构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确保信息的透明度和可信度。
这包括及时提供准确的财务信息和数据,积极响应审计机构的要求和问题,并主动参与审计程序。
通过与审计机构的紧密合作,公司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审计风险和威胁。
IV. 追求专业化和技术化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应该追求专业化和技术化。
公司需要投资并运用最新的审计技术和工具,以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这包括使用数据分析工具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自动化审计流程,以及建立强大的信息系统和网络安全措施。
通过专业化和技术化的手段,企业能够更好地应对行业内的审计风险和威胁。
V. 遵守法规和道德准则遵守法规和道德准则是企业应对审计风险和威胁的基本要求。
公司需要确保全体员工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准则,保持高度的道德标准和责任感。
公司应建立合规性教育和培训机制,加强道德风险意识和管理,以及建立有效的举报和投诉渠道。
审计风险评估与应对策略研究
审计风险评估与应对策略研究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审计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活动。
它通过对财务、经营和管理的全方位审查,提供了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评估和建议。
然而,随着商业环境的快速变化和全球化的趋势,审计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和风险。
本文将对审计风险进行评估,并提出应对策略,以帮助企业有效应对审计风险。
一、审计风险评估审计风险是指在审计过程中可能导致错误或损失的潜在因素。
评估审计风险是审计工作的首要任务之一,它有助于审计师了解潜在风险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1. 内部控制风险内部控制风险是指与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相关的风险。
一个健全的内部控制系统可以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护资产免受损失,并确保业务活动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然而,如果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存在缺陷或不完善,就会增加审计风险。
2. 财务报表风险财务报表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可能存在的错误或虚假陈述的风险。
财务报表是企业对外披露的重要信息,是利益相关方评估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的重要依据。
如果财务报表存在错误或虚假陈述,就会损害利益相关方的权益,并对企业的声誉造成影响。
3. 监管合规风险监管合规风险是指企业违反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的风险。
随着法律法规越来越严格,企业需要遵守各种合规性要求,保证业务活动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如果企业无法满足相关的监管要求,就会面临审计风险。
二、应对策略为了有效应对审计风险,企业可以采取如下策略:1. 加强内部控制企业应加强内部控制,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和执行的有效性。
这包括建立适当的控制环境、风险评估和监控机制,提高财务信息和业务流程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
2. 强化财务报表审计财务报表审计是发现和纠正财务报表错误的重要手段。
企业应选择有经验和专业知识的审计师事务所进行财务报表审计,并确保审计工作独立、客观、公正。
3. 建立合规和风险管理体系企业应建立合规和风险管理体系,确保企业遵守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
这包括建立内部合规监察机构、制定合规制度和流程,并进行必要的合规培训和教育。
审计风险应对的内容
审计风险应对的内容一、审计风险的概念和分类审计风险是指在进行审计工作过程中,可能导致审计师无法达到预期目标的各种不确定因素。
审计风险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控制风险、检查风险和检测风险。
二、审计风险应对的一般原则1.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明确审计的范围和目标,制定合理的审计计划,并充分了解被审计对象的相关信息。
3.采用适当的审计程序和方法,对被审计对象进行全面和细致的审计。
4.加强沟通与协作,确保与被审计对象的有效合作,获取必要的审计证据。
5.根据审计发现的问题,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推动问题的解决。
三、具体的审计风险应对措施1.对控制风险的应对措施(1)评估被审计对象的内部控制制度,发现潜在的风险点,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2)加强对被审计对象的内部控制流程的测试和审计,确保其有效性和合规性。
(3)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及时发现和应对可能影响审计工作的风险因素。
2.对检查风险的应对措施(1)制定合理的审计程序,确保对被审计对象的关键业务和重要账项进行全面检查。
(2)加强对被审计对象的会计准则和政策的理解和应用,确保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进行充分的事实调查和取证,确保审计结论的客观和准确。
3.对检测风险的应对措施(1)建立合理的风险评估模型和方法,对被审计对象的风险进行全面和及时的评估。
(2)加强对被审计对象的关键账项和重要事项的抽样检查,确保审计工作的覆盖面和效果。
(3)加强对被审计对象的数据分析和比对,发现潜在的异常情况和风险因素。
四、审计风险应对的注意事项1.审计师要保持独立、客观和专业的态度,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确保审计工作的公正性和可信度。
2.审计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素质,掌握新的审计方法和技术,提高应对审计风险的能力。
3.审计师要加强与被审计对象的沟通和合作,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确保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4.审计师要及时、准确地向相关方报告审计发现的问题和结论,推动问题的解决和改进。
审计风险总体应对措施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总体应对措施审计风险为了确保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审计风险应得到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审计风险管理涉及确定、评估和响应潜在风险的过程,以确保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审计风险管理的目标是在审计过程中识别和解决可能的问题,以减少可能出现的错误和误解的风险。
以下是对审计风险的总体应对措施的一些建议。
1.规划阶段风险管理在规划一个审计项目时,审计师应该充分了解被审计方业务活动的性质和流程,并评估相关的风险。
首先,审计师应开展风险评估,以确定项目的重点和范围。
通过对被审计方的内部控制系统进行评估,可以识别出潜在的风险和漏洞,并确定可能被误判或错误处理的交易。
其次,建立一个完整的审计计划,确保所有相关的风险都得到适当的关注。
审计计划应该包含对风险过程的测试和审查,以确保相关的信息和证据的充分性和有效性。
最后,在规划阶段应确定所需资源的数量和类型,以解决可能的风险。
这将包括确定所需的审计技能和知识,以及评估可能会出现的流程或技术方面的问题。
2.执行阶段风险管理在执行审计计划时,审计师应确保风险的适当管理和控制。
以下是一些应对措施的建议。
首先,审计师应使用适当的技术工具和方法来帮助进行风险评估和审计测试。
这些工具和方法可以包括数据分析、抽样技术和流程图分析等。
通过使用这些工具和方法,审计师可以更全面地检查相关的信息和交易,并减少可能的误判。
其次,审计师应确保所收集到的证据和信息的充分性和可靠性。
这可以通过采用多种测试方法和检查程序来实现,以确保所得到的信息是准确和完整的。
最后,审计师应确保相应的纠正措施得到及时实施,以解决可能的风险和问题。
这可能包括发出合规建议,以改进内部控制系统,或对风险进行后续监控和审查。
3.提供报告和审计追踪最后,审计师应及时提供审计报告和建议,并随时跟踪审核的进展。
审计报告应明确指出被审计方在规划和执行过程中的风险和问题,并提出适当的建议和建议。
这些建议和指导应具体明确,以便被审计方能够理解并采取相应的行动。
审计工作中的风险应对与应急措施
审计工作中的风险应对与应急措施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审计工作承担着保障财务信息真实可靠的重要职责。
然而,审计过程中常常伴随着各种潜在的风险,如审计对象隐瞒信息、审计证据不足等等。
因此,审计工作需要针对这些风险做出相应的应对与应急措施。
本文将从审计隐患的来源、风险应对的原则以及应急措施的具体操作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审计隐患的来源审计隐患来自多方面,主要包括审计对象、审计人员和审计环境等方面的因素。
首先,审计对象可能存在信息隐瞒、虚报或者违法行为等问题。
这些行为使得审计人员无法获得真实可靠的审计证据,进而影响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其次,审计人员自身的能力和诚信也是审计隐患的来源。
如果审计人员技术能力不足、道德操守不端或者丧失独立性,将导致审计结果失真,从而无法发现潜在风险。
最后,审计环境的问题也会给审计工作带来隐患。
比如,审计人员涉及的利益冲突、政府干预或者企业内部控制不力等都可能影响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和专业性。
二、风险应对的原则针对审计工作中的风险,需要遵循以下原则进行应对和处理。
第一,风险识别与评估。
在开展审计工作之前,应充分了解审计对象以及所处的行业和市场环境,并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
只有提前洞察风险,才能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第二,专业独立与诚信。
审计人员应当保持专业独立性,遵守道德规范,不受外部利益的干扰,确保审计结果客观、公正、真实。
第三,多角度论证与多元化证据。
审计人员应当依据相关法规和审计准则,采取多种获取证据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对审计对象进行论证,增加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程度。
第四,风险控制与监督。
审计人员应采取合理、有效的控制措施来降低风险,并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来跟踪审计过程中的变化和风险发展。
三、应急措施的具体操作为了更好地应对审计工作中的风险,审计人员还需掌握一些应急措施和操作方法。
首先,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审计人员应结合对审计对象和审计环境的深入了解,及时发现潜在风险点,并建立相应的风险预警机制。
审计 工作流程风险点及防控措施
审计工作流程风险点及防控措施1.风险点:审计工作流程中可能出现的数据泄露问题。
Risk point: Potential data leakage in the audit workflow.2.防控措施:严格控制数据访问权限,采取加密措施保护敏感信息。
Control measures: Strictly control data accesspermissions and encrypt sensitive information.3.风险点:审计人员可能因为疏忽大意或错误操作导致数据损坏。
Risk point: Auditors may accidentally damage data due to negligence or error.4.防控措施:建立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对操作过程进行严格的监控和审查。
Control measures: Establish data backup and recovery mechanisms, and strictly monitor and review the operation process.5.风险点:审计工作可能受到外部黑客攻击,导致数据被篡改或遭到破坏。
Risk point: The audit work may be vulnerable to external hacker attacks, leading to data tampering or destruction.6.防控措施:加强网络安全防护,使用防火墙和安全认证技术,及时更新系统补丁。
Control measures: Strengthen network security protection, use firewalls and security authentication technology, and promptly update system patches.7.风险点:审计工作可能因为人为因素而受到干扰或阻挠。
审计风险化解方案
审计风险化解方案
审计风险是指审计师对财务报表的公允性发表了不恰当的意见,或者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等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进行错误鉴定的可能性。
以下是审计风险的化解方案:
1.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确
保财务报表的编制和披露符合会计准则和法律法规的要求,减少错报和漏报的风险。
同时,审计师应关注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并对内部控制的重大缺陷进行披
露。
2.提高审计师的专业能力和职业操守:审计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
专业能力和职业操守,保持独立、客观、公正的态度,不受任何利益相关方的影响。
同时,审计师应加强对财务报表的审查和复核,确保审计结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强化审计证据的收集和整理: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应加强对审
计证据的收集和整理,确保审计证据充分、适当、可靠。
同
时,审计师应对审计证据进行充分的分析和评估,以得出合理的审计结论。
4.建立风险防范机制:企业应建立完善的风险防范机制,及时发
现和化解潜在的风险。
同时,审计师应加强对风险的识别和评估,采取有效的措施防范和控制风险。
5.加强监管和惩罚力度:政府和监管机构应加强对审计行业的监
管和惩罚力度,对存在违规行为的审计师进行严厉处罚,提高违规成本,降低审计风险。
总之,化解审计风险需要企业、审计师、政府和监管机构共同努力,从多个方面入手,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审计师的专业能力和职业操守、强化审计证据的收集和整理、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加强监管和惩罚力度等措施。
基层审计局如何应对审计风险
基层审计局如何应对审计风险审计风险是指在进行审计工作中可能面临的各种不确定性和潜在威胁,如果不妥善应对,将对审计结果产生重大影响。
基层审计局作为履行审计职责的机构,需要有效应对审计风险,保证审计工作的质量和可靠性。
本文将探讨基层审计局应对审计风险的策略与措施。
一、建立健全审计风险管理制度基层审计局应建立健全的审计风险管理制度,明确风险管理的目标、原则和方法。
该制度应包括风险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测等环节。
首先,审计局应准确识别潜在审计风险,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明确可能对审计造成不利影响的因素和可能遭遇的风险事件。
其次,应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通过内部控制、合规性审查等手段,避免和降低审计风险的发生。
最后,要对审计风险进行持续的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应对策略。
二、加强内部管理和监督基层审计局应加强内部管理和监督,形成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
首先,应建立完善的审计标准和流程,确保审计工作的规范和严密性。
其次,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和监督,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风险意识,减少因人为失误而导致的审计风险。
同时,建立健全的审计质量评估机制,对审计工作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确保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三、加强外部合作与信息共享基层审计局应积极加强与其他部门和机构的合作与沟通,借助外部资源和专业知识来弥补自身的不足。
与监管部门、执法机关等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风险防范和监督工作。
同时,加强与其他审计机构和同行业组织的沟通与交流,及时获取行业发展动态和风险信息,及时做出应对措施。
四、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审计效能基层审计局应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审计效能和风险管理能力。
首先,应建立健全的信息系统和数据管理体系,确保审计数据的安全和准确性。
其次,运用数据分析和挖掘技术,深入挖掘数据背后的审计风险,提高审计发现问题的能力。
此外,还可以运用人工智能等技术,加强对审计风险的预警和预测,提前采取相应措施。
五、加强风险沟通和报告基层审计局应加强与各利益相关方的沟通与交流,建立健全的风险报告和沟通机制。
如何应对审计风险与不当行为预防和监控的方法
如何应对审计风险与不当行为预防和监控的方法审计风险是指会计师所面临的由于错误、欺诈或其他情况导致的可能对审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产生重大影响的风险。
而不当行为则包括任何可能违反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的行为,可能导致无法准确揭示企业真实财务状况的审计结论。
为了应对这些风险并保证审计质量,审计机构和企业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和监控措施。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方法和策略。
一、建立严格的审计风险管理体系审计风险管理是指为了减少审计风险并提高审计质量而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措施。
审计机构和企业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建立严格的审计风险管理体系:1.确定审计风险评估流程:建立明确的审计风险评估流程,明确风险评估的时机、责任人和方法,以确保全面准确地评估潜在的审计风险。
2.制定审计风险管理策略: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包括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设定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分配审计资源等。
3.加强内部控制: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包括财务报告确认、会计核算、财务审批等环节,以减少错误和欺诈行为的可能性。
二、加强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道德素质审计人员是保证审计质量的重要因素,他们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和道德素质。
为了应对审计风险和不当行为,应采取以下方法:1.培训和教育:持续为审计人员提供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加强他们的风险意识和道德观念,提高其抵御不当行为的能力。
2.建立道德准则:制定和执行明确的审计师道德准则,规范审计师的行为。
同时,加强对违反道德准则的惩罚力度,以起到威慑作用。
3.实施质量控制:建立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包括审计程序、工作文件、审计方法等方面的规定,确保审计质量和一致性。
三、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提高审计效率和准确性现代信息技术在提高审计效率和准确性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审计机构和企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利用信息技术工具:1.使用数据分析工具:利用数据分析工具对大规模数据进行分析和比对,发现异常数据和不合理变动,减少审计风险。
审计工作中的风险识别与应对策略
审计工作中的风险识别与应对策略一、引言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审计作为一项重要的财务管理工具,有助于提高企业的财务透明度和风险控制能力。
然而,在进行审计工作过程中,风险的存在不可避免。
本文将重点探讨审计工作中的风险识别和应对策略。
二、风险识别1.内部控制风险审计工作中,内部控制风险是最常见的风险之一。
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如果存在缺陷或弱点,则可能导致财务信息的不准确和不完整。
审计师需要通过审计程序,评估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并识别潜在的风险。
2.管理层诚信风险管理层诚信问题也是审计工作中常见的风险。
管理层的失职、不诚信行为可能导致财务信息的错误和欺诈行为的发生。
审计师需要对管理层的诚信进行评估,并在发现潜在风险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法律合规风险在审计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到与公司相关的法律合规问题。
审计师需要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并确保审计工作符合法律的要求。
在发现法律合规风险时,审计师需要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可能的法律风险。
三、风险应对策略1.建立有效的风险识别机制为了识别潜在的风险,审计机构需要建立有效的风险识别机制。
这包括定期评估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监测管理层的诚信状况,以及关注相关的法律法规变化等。
通过建立全面的风险识别机制,审计机构能够更好地应对潜在的风险。
2.采用多样化的审计程序审计师在进行审计工作时,应采用多样化的审计程序。
例如,通过进行抽样检查,审计师可以评估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可靠性;通过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分析,审计师可以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运营情况。
多样化的审计程序有助于全面了解企业的风险状况。
3.加强与其他监管机构的合作为了更好地应对风险,审计机构需要与其他监管机构进行紧密合作。
例如,与会计师公会、证券监管机构等建立沟通渠道,及时交流审计工作中的风险信息。
通过加强合作,可以共同应对潜在的风险,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四、结论审计工作中的风险识别和应对策略对于确保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审计工作风险防控措施
审计工作风险防控措施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中,审计工作作为保障企业财务健康、合规运营的重要手段,面临着诸多风险。
这些风险不仅可能影响审计的质量和效果,还可能给企业和相关利益方带来严重的损失。
因此,采取有效的风险防控措施对于审计工作至关重要。
一、审计工作风险的来源(一)审计环境的不确定性经济形势的波动、法律法规的变化、行业竞争的加剧等外部环境因素,都可能增加审计工作的难度和风险。
(二)审计对象的复杂性企业规模的扩大、业务类型的多样化、财务数据的海量增长,使得审计对象变得日益复杂,容易导致审计疏漏和错误。
(三)审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不足、经验缺乏、职业道德缺失等,都可能影响审计工作的质量,引发审计风险。
(四)审计方法和技术的局限性传统的审计方法和技术在应对新的业务模式和信息技术时,可能显得不够有效,无法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
二、审计工作风险的类型(一)重大错报风险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包括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二)检查风险指审计人员通过实施审计程序未能发现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三)审计独立性风险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工作时,可能受到来自被审计单位或其他方面的压力和影响,从而损害审计的独立性。
(四)法律风险审计人员如果未能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审计准则,可能面临法律诉讼和赔偿责任。
三、审计工作风险防控措施(一)完善审计制度和流程1、建立健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明确审计工作的标准和规范,确保审计工作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2、优化审计流程,对审计计划、实施、报告等各个环节进行详细规定,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二)加强审计人员培训1、定期组织审计人员参加专业培训,不断更新其知识结构,提高其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2、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增强审计人员的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确保其在工作中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
(三)强化审计计划和风险评估1、在审计前,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情况、内部控制环境等,制定科学合理的审计计划。
审计风险应对措施与程序
审计风险应对措施与程序审计风险是指在进行审计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潜在危险和风险事件。
为了降低风险的发生,并保证审计活动的质量和有效性,需要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与程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审计风险应对措施与程序:1.风险管理框架: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框架,包括明确的责任分工、风险评估和风险监控机制。
框架应该包括指导文件、风险管理流程和沟通渠道,以确保风险应对措施得以贯彻执行。
2.项目计划:编制详细的项目计划,明确审计活动的范围、目标和时间表,确保审计工作按计划进行。
在制定计划时,应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并制定相应的措施来应对这些风险。
3.监督和指导:制定审计工作的相关指导文件,明确审计员的职责和权限,确保审计工作的规范和高效进行。
同时,建立必要的监督机制,对审计员的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发现并解决问题。
4.人员培训:加强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和培养,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风险意识。
培训内容可以包括审计理论、技能和风险管理方面的知识,以及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等。
6.内部控制评价: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情况进行评估,查明存在的风险和缺陷,并提出改进建议。
内部控制评价可以包括检查相关文件和记录、访问被审计单位的相关人员、进行实地调查和分析等。
7.审计程序:制定详细的审计程序和方法,确保审计工作的规范和有序进行。
程序包括审计工作的各个环节和步骤,以及相应的检查、采样和分析方法等。
审计程序应该根据被审计单位的特点和风险进行定制。
8.风险监控:建立风险监控机制,对审计工作的风险进行实时监控和评估。
监控可以通过定期开会、进度报告、关键节点的检查和风险评估等方式进行。
发现风险后,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风险应对。
9.沟通与报告:加强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与合作,及时了解被审计单位的问题和需求。
在审计结果出具之前,与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在审计报告中,明确指出存在的风险和建议的改进措施。
10.质量控制:建立质量控制机制,对审计工作的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估。
审计风险应对策略
审计风险应对策略1.审计风险评估:在开始审计之前,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并制定评估方案。
评估的内容包括组织结构、内部控制、业务流程、财务状况等方面的风险。
评估结果有助于发现风险点和问题,并为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提供依据。
2.内部控制系统: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明确的审计责任、审计程序和审计流程。
通过制度化的内部控制,可以减少人为疏忽和错误,防止各种非法行为的发生。
3.审计程序:制定明确的审计程序和标准,确保审计工作的规范性和一致性。
审计程序应涵盖对财务信息的核实、比对和分析,以及对与审计有关的信息和记录的审查。
4.风险控制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减少潜在的审计风险。
控制措施可以包括加强内部控制、完善审计程序、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能力等方面的措施。
5.审计人员培训:加强审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和风险意识。
培训可以包括审计方法、审计程序、风险评估等方面的内容。
6.多元化审计方法:采用多种不同的审计方法和技术,可以提高审计的灵活性和准确度。
例如,利用数据分析技术,可以更全面、快速地获取和分析审计所需的信息。
7.委外审计:对于一些特殊的审计任务,可以考虑委托专业的审计机构进行审计。
委外审计可以提供更专业的审计服务,减轻组织内部的人力和资源压力。
8.审计监督和检查:建立监督和检查机制,定期对审计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监督和检查的方式可以包括内部审计、第三方审计和独立性检查等。
9.审计报告和沟通:编制准确、完整的审计报告,并在审计结束后及时向相关方沟通审计结果和建议。
通过有效的沟通,可以确保审计报告得到妥善处理,并推动问题的解决和改进。
10.追踪和改进: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和风险进行跟踪和改进。
及时整改问题,完善内部控制,避免将来发生类似问题。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审计风险应对策略,组织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和特点,制定适合自己的应对策略,确保审计工作的有效进行。
如何有效应对审计风险与遵守合规要求
如何有效应对审计风险与遵守合规要求随着企业发展的不断壮大和全球化程度的提高,审计风险与合规要求成为企业管理过程中越来越重要的问题。
合格的审计风险管理和合规要求遵守可以保护企业的权益,提高企业的信誉度和竞争力。
本文将介绍如何有效应对审计风险,并确保企业合规操作。
一、审计风险识别与评估在应对审计风险之前,首先需要进行审计风险的识别与评估。
审计风险是指可能对企业造成重大损失或影响的各种风险,包括财务风险、法律风险、信息安全风险等。
通过识别和评估审计风险,企业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预防和应对。
在识别审计风险时,可采用以下方法:1. 梳理企业业务流程,分析潜在的风险点和影响因素;2. 借鉴同行业企业的经验,了解已发生的审计风险事件;3. 与内外部审计人员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关注点和评审范围。
在评估审计风险时,可运用如下步骤:1. 确定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建立风险矩阵;2. 对每个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确定评估结果;3.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二、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防范审计风险和确保合规要求的遵守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提高企业运作的效率和准确性,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
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明确划分职责和权限,避免职权集中导致的风险;2. 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机制,确保信息的透明度和准确性;3. 设立独立的监督与控制机构,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4. 开展内部审计,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5. 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和合规意识。
三、合规要求的遵守合规要求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等相关要求。
遵守合规要求是企业管理的基本原则,也是应对审计风险的重要手段。
在合规要求的遵守方面,企业应采取以下措施:1. 定期进行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的学习和培训,确保员工了解相关要求;2. 建立健全的合规管理制度,明确各项管理要求;3. 加强对合规管理的监督与检查,防止违规行为的发生;4.及时调整管理方式和流程,以适应法律法规的更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风险应对本章考情分析本章2011年-2013年累计考了16分。
其中,2011年试题“缺席”,2012年考了8分,2013年考了8分。
本章试题绝大部分为客观题[88%],偶尔也考简答题。
例如,2013年的工作底稿简答题就涉及到本章1分。
在本章总计4节中,第3节(尤其是控制测试时间安排)考试频率最高,第1节(特别是审计程序的不可预见性)次之。
[注:本章分值与第7章相当,但篇幅仅为第7章的一半]近3年题型题量分析表年度题型题量分值考点20112012 单选 4 4控制测试目的,期中控制测试,控制测试间隔,利用以前年度控制测试结论多选 2 4 不可预见性程序,特别风险应对措施2013 单选 4 4 应对报表层风险,进一步程序概念,控制测试,实质性程序多选 1 2 进一步程序总体方案简答 1 1 利用以前年度控制测试结论综合 1 1 利用以前年度实质性程序结论近3年题型题量分析虽然审计每年都要考一个被称为“风险评估与风险应对”的综合题,特别是2013年综合题还考核了控制测试的相关知识,但所考核的具体内容属于各个循环,本章并不介绍这些内容,充其量是为解答风险应对问题提供了框架或思路。
为解答综合题中有关风险应对的问题,需要将本章知识与第一章的认定和第九章至第十二章内容的联系起来学习。
第一节针对报表风险的总体应对一、总体应对措施1.向审计项目组强调保持职业怀疑的必要性;2.分派更有经验或具有特殊技能的审计人员或利用专家工作;3.提供更多的督导;4.在选择进一步审计程序时融入更多的不可预见的因素;5.对拟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做出总体修改。
针对控制环境缺陷导致的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总体修改审计程序的方法包括:(1)在期末而非期中实施更多的审计程序。
(2)通过实施实质性程序获取更广泛的审计证据。
(3)增加拟纳入审计范围的经营地点的数量。
[例题•单选题]注册会计师应当针对评估的由于舞弊导致的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确定总体应对措施。
下列各项措施中,错误的是( )。
[2013/报表层风险的总体应对措施]A.评价被审计单位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和运用B.指派更有经验、知识、技能和能力的项目组成员C.修改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D.在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时,增加审计程序的不可预见性[答案]C[解析]为应对重大错报风险而修改重要性类似于为被某大学录取而修改分数线。
分数线是不能随便修改的。
同样,重要性也不是随便能修改的,注册会计师需要站在报表使用者的立场上确定重要性。
二、增加审计程序不可预见性的方法(一)增加审计程序不可预见性的思路1.对某些未测试过的低于重要性水平或风险较小的账户余额和认定实施实质性程序;2.调整实施审计程序的时间,使其超出被审计单位的预期。
3.采取不同的审计抽样方法,使当期抽取的测试样本与以前有所不同;4.选取不同的地点实施审计程序,或预先不告知被审计单位所选定的测试地点。
(二)增加审计程序不可预见性的实施要点1.事先与被审计单位高层管理人员沟通,要求实施不可预见性程序,但不告知其具体内容[高风亮节,君子风度]。
2.虽然对于不可预见性程度没有量化的规定,但审计项目组可根据对舞弊风险的评估等确定具有不可预见性的审计程序。
3.项目合伙人需要安排项目组成员有效地实施具有不可预见性的审计程序,但同时要避免使项目组成员处于困难境地。
(三)增加审计程序不可预见性的示例[例题•多选题]下列做法中,可以提高审计程序的不可预见性的有( )。
[2012/审计程序的不可预见性]A.针对销售收入和销售退回延长截止测试期间B.向以前没有询问过的被审计单位员工询问C.对以前通常不测试的金额较小的项目实施实质性程序D.对被审计单位银行存款年末余额实施函证[答案]ABC[解析]函证银行存款不具有不可预见性,该程序是每个审计项目都要实施的常规程序。
三、总体应对措施对进一步程序总体方案的影响(一)分类1.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总体方案包括实质性方案和综合性方案[见14教材P29,D2.2Z具体审计计划]。
2.无论选择何种方案,注册会计师都应当对所有重大的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设计和实施实质性程序[本章共强调3次]。
(二)选择注册会计师应根据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结果,恰当选用实质性方案或综合性方案。
1.如选择综合性方案,应将控制测试与实质性程序结合使用。
(1)通常情况下,注册会计师都选择采用综合性方案。
(2)当必须实施控制测试(实无法应风险)时,选择综合性方案;2.如选择实质性方案,进一步审计程序以实质性程序为主。
(1)如仅实施实质性程序(认为控制测试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选择实质性方案;(2)当报表层重大错报风险属于高水平时,更倾向于实质性方案。
[例题•单选题]下列有关针对重大账户余额实施审计程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2013/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概念]A.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细节测试B.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控制测试C.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实质性程序D.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答案]C[解析]控制测试不是必须实施的程序。
实质性程序包括实质性分析与细节测试。
当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较低时,可能仅实施实质性分析,当重大错报风险较高时可能仅实施细节测试,但这两种程序不能同时缺失。
第二节针对认定层风险的进一步审计程序一、进一步审计程序的含义和考虑因素(一)进一步审计程序的含义1.比谁进一步?比风险评估程序进一步[审计程序包括风险评估程序、进一步审计程序和其他审计程序]。
2.重点何在? 进一步审计程序包括三要素: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其中,性质最为重要。
3.针对谁? 进一步审计程序针对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
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对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风险应具有针对性。
(二)设计进一步审计程序时的考虑因素1.风险的重要性,即风险造成的后果的严重程度。
2.重大错报发生的可能性。
3.涉及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的特征。
4.采用的特定控制的性质(人工控制还是自动化控制)。
5.是否拟获取审计证据,以确定内部控制在防止或发现并纠正重大错报方面的有效性[“是”的话,就需要控制测试]。
二、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一)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的含义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是指进一步审计程序的目的和类型。
1.目的:确定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控制测试],发现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实质性程序];2.类型:检查、观察、询问、函证、重新计算、重新执行、分析。
(二)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的选择1.根据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的结果选择审计程序例如,控制测试通常适用于完整性认定。
(1)判断完整性存在重大错报风险时,除检查[销售协议]外,还可能需要向第三方询问或函证协议条款的完整性。
(2)对于与收入完整性认定相关的重大错报风险,控制测试通常更能有效应对[不在账中的,要在账外找];(3)采用信息系统日常处理和控制的某类交易时,如拟在控制运行有效的基础上设计实质性程序,就先实施控制测试。
2.根据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产生的原因选择审计程序例如,实质性程序通常适用于发生、存在、计价认定。
(1)如判断即使在不存在相关控制,发生重大错报的风险仍较低,仅实施实质性程序就可能获取充分、适当的证据。
(2)对与收入发生认定相关的重大错报[必在账中]风险,实质性程序通常更能有效应对。
(3)函证可以为应收账款在某一时点存在的认定提供审计证据,但通常不能为应收账款的计价认定提供证据。
(4)对应收账款的计价认定,通常需要检查应收账款账龄和期后收款情况、了解欠款客户的信用情况等。
[例题•单选题]在识别被审计单位管理层未向注册会计师披露的诉讼事项时,下列各项审计程序中,通常无效的是( )[2012/审计程序的性质]。
A.复核法律费用账户记录B.查阅治理层的会议纪要C.查阅被审计单位与外部法律顾问之间的往来信函D.根据管理层提供的诉讼事项清单,检查相关的文件记录[答案]D[解析]管理层未向注册会计师披露的诉讼事项必然不在管理层提供的诉讼事项清单上[审计程序的性质不适当],注册会计师的检查必须跳出这个清单的范围。
三、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时间(一)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时间的含义1.何时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2014年2月10日函证];2.审计证据适用的期间或时点[2013年12月31日的应收余额]。
(二)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时间的选择1.选择何时实施审计程序:主要在期中与期末之间权衡。
(1)期中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好处:便于早发现、早协商、早解决、早计划[更为实际的好处是,能在次年年初多审几家客户,增加事务所的收入]。
(2)对期中实施审计程序的三点顾虑:顾虑一,难以获取有关期中以前的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例如,重大工程项目在期中尚未完结);顾虑二,从期中到期末(简称剩余期间)还会发生重大交易或事项(包括期中前交易的延续,期中后新发生的交易),从而对相关认定产生重大影响(如,10月份退回2月份销售的产品);顾虑三,管理层可能在期末调整甚至篡改期中以前的记录(这说明,即使在期中实施了进一步程序,还应当针对剩余期间获取审计证据)。
那么,什么情况下不宜在期中实施进一步程序?当重大错报风险较高时,应考虑在期末或接近期末实施实质性程序,或采用不通知的方式,或在管理层不能预见的时间实施审计程序。
2.确定实施审计程序时间的考虑因素(1)控制环境[涉及到期中证据的能否延伸到期末]。
(2)何时能得到相关信息[期末数据不能在期中审计]。
(3)错报风险的性质[错报何时发生]。
例如,被审计单位可能在会计期末以后伪造销售合同以虚增收入,就在资产负债表日获取所有销售合同及相关资料。
(4)审计证据适用的期间或时点。
例如,针对存货期末余额,不宜在期中时点或期末以后时点实施存货监盘等相关审计程序[夜长梦多]。
(5)审计程序的性质。
例如,检查期末尚未完成的重大交易的截止期限是否正确等程序,只能在期末或期末以后实施。
[例题•多选题]在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时间时,A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的主要因素有( )。
[2008/进一步程序的时间]A.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B.审计意见的类型C.错报风险的性质D.审计证据适用的期间或时点[答案]ACD四、进一步审计程序的范围(一)进一步审计程序范围的含义进一步审计程序的范围是指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数量,包括抽取的样本量,对某项控制活动的观察次数等。
直观地说,就是重复实施某种审计程序的次数。
(二)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范围时考虑的因素1.通常情况下应当考虑的因素(1)确定的[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水平[抽样:可容忍误差]:重要性水平越低,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范围越广。
(2)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重大错报风险越高[抽样:可接受的检查抽样风险越低],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的范围越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