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改革研究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改革研究综述
通过对1985年~2013年间有关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改革文献的全面梳理,了解已有研究文献的主要涉域及存在的不足。为进一步推动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改革研究,提出应切实依法办事、加强学科建设、坚持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满足社会人才培养需要的四点建议,以期提高军事理论课教学质量,推动后续研究。
标签: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改革;研究综述
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也是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弘扬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大学生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后备兵员具有战略意義。自国办发【2001】48 号文件和《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2006年修订)颁布以来,明确规定军事课(含军事理论教学和军事技能训练)是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的必修课,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军事理论教学时数为36学时,学界对军事理论课教学领域的研究就不断增多,主要体现在对教学质量、教学方法、教学改革等方面的研究,无论是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涌现出了一批学术成果。本文通过对近年来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改革研究的梳理与回顾,从而把握当前研究的总体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期推动后续研究。
一、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改革研究朔源
我国1984年颁布的《兵役法》规定:“高等院校的学生在就学期间,必须接受基本军事训练”。1985年起全国许多高校开展了军训,于是以集中军训为主要内容的国防教育开始为广大高校和社会认可,但此时的军事理论课尚未进入高校视野。2001年,国办发【2001】48号文件颁布,规定从2002年起,各地要将学生军训列入普通高校本、专科学生的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列为考查科目。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的军事理论课教育时间为36学时,军事技能课训练时间为3周。此时的军事理论课虽已被提上高校议事日程,但没有像军事技能课那样列入高校学生的必修课,因此还不被广大师生重视和认可,在教学中也存在诸多问题。2002年6月19日,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联合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并把其作为普通高校实施学生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课教学的基本依据。《大纲》明确规定“军事课是城市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至此,军事理论课正式列入高校的教学计划,成为一门必修课。2006年修订的《大纲》中又强调指出:军事理论教学时数为36学时,学校在完成规定的学时外,应积极开设选修课和举办讲座。从此,军事理论课教学领域的研究才逐渐增多。
在CNKI总库中,以“军事理论课教学方法”、“军事理论课教学改革”、“军事理论课教学质量”等为题名跨库初级检索1985年~2013年间的文献,共检索有58篇文献(检索时间为2013年12月2日),其中期刊全文数据库56篇,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库2篇。
不难看出,学界对军事理论课教学领域的关注是从2006年逐渐增多的,2006年至今的成果数量占到了总篇数的87.93%,而1985年至2005年20年间的成果数量才7篇,仅占总篇数的12.07%。这表明之前军事理论课教学并未作为高校国防教育的主阵地引起应有的重视,到了2006年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对《大纲》进行了重新修订,明确规定“军事课(含军事理论教学和军事技能训练)是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的必修课”、“军事课列入普通高等学校的教学计划,考试成绩记入学生档案”,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才受到重视和得到相应发展,有关研究成果也才不断涌现。从所检索文献来看,军事理论课教学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军事理论课教学改革”、“军事理论课教学质量”、“军事理论课教学方法”、“军事理论课教学模式”等方向。可见,如何上一堂大学生爱听的军事理论课、提高军事理论课的教学质量、确保军事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已成为授课教师和学界同仁共同关注的话题。
二、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改革研究的主要涉域
近年来,学界对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改革进行了多方面、多角度研究,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果,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关于提高军事理论课教学质量的研究
军事理论课教学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对军事理论课的兴趣,以及能否有效发挥高校国防教育的“国防”和“育人”双重效益。学界对此论述多从课程定位、教学重点、教材建设、师资力量培养等方面展开,主要观点有:邓秀金、郭大为认为,要提高军事理论课教学质量,确立学科地位是前提,建立规范的教学运作机制是保证,重视教师队伍培养是关键,加强教材建设是基础,加快设施建设是物质条件〔1〕。陈世利指出,要提高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质量,必须加强军事理论课师资队伍的建设;改革军事理论课教学的内容体系,更新、充实军事理论课教学内容;改进军事理论课教学的方式方法,使军事理论课变得更加生动活泼;改进军事理论课考试的内容及形式,通过考试促进军事理论课教学质量的提高〔2〕。彭易纪、彭欢强调,只有瞄准课程定位,突出教学重点,保证内容鲜活,开展课外活动,改进教学方法,才能在教学质量上求突破〔3〕。
2.关于优化军事理论课教学方法的研究
军事理论课“怎样教”,直接影响着军事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如何优化教学方法,对提高军事理论课的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学界在这一领域做了诸多探讨,主要有:张湖北从目前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现状出发,着重分析了影响军事理论课教学方法优化的主客观因素,创造性地提出合格的思政素质、先进的科技素质、博厚的军事素质、教师的人格特征等是影响军事理论课教学方法优化的主观因素,并提出了教学方法优化的原则〔4〕。李国杨认为,要改进军事理论课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授课教师精心设计、认真备课是基础,准确把握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是核心,重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是保障〔5〕。强军锋等则从普通高校军事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对象等
方面入手,探讨了如何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从而达到提高军事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实现预期的教学效果〔6〕。3.关于推进军事理论课教学改革的研究
自国办发【2001】48号文件和《大纲》颁布,明确规定军事课(含军事理论教学和军事技能训练)是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学生的必修课以来,学界致力于军事课教学改革的研究就不断增多。代表性的有:邹晓芟以三明学院为例,认为课程设置规范化、课程教材体系化、教学目标科学化、教学内容特色化、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交流制度化等军事理论课教学模式,可为地方性高校更好地开展军事理论课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7〕。胡勇胜、贺幸平提出,高校军事理论课实行模块化教学将会极大地改变现有的军事理论课教学困境,并探讨了实行模块化的教学理念设计、模块化的教学目标定位、模块化的课程内容构成、模块化的师生角色互动、模块化的教学策略实施、模块化的教学评价组织是构建军事理论课模块化教学模式的有效途径〔8〕。唐高峰认为,军事理论课在知识技能教育和德育上对高职院校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具有较高道德修养的复合型技术人才起到了重要的特殊作用,因而研究了基于德育创新的高职院校军事理论课教学改革〔9〕。
4.关于构建军事理论课教学模式的研究
学界关于构建军事理论课教学模式的研究不多,从检索的文献来看,只有3篇直接论述这个主题,其他只是部分涉及。徐敏从精简和优化教学内容、探索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式教学、改革课程考试环节四方面提出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确保军事理论课教学质量〔10〕。张曦从大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出发,分析了我国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军事理论课程的特点,并提出积极认同教学法、高科技信息教学法、榜样教学法、集体价值观教学法等课堂教学方法,以探索基于学生主体性的军事理论课教学模式〔11〕。易文安、苏红磊则汲取地方高校开展混合教学的成功做法,结合军队院校的实际,积极探索了信息化条件下军事理论课混合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12〕。
三、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改革研究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已有研究文献的分析可以发现,学界对于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改革问题的研究仍有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多研究是在相关法律和文件“外力”推动下展开
我国学校国防教育起源很早,但由于历史和客观的原因,发展缓慢。从检索的文献可以看出,1985年~2005年长达二十年间有关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改革的研究成果只有7篇,此后才逐渐的增多。显然,只有当《国防法》(1997年)、《国防教育法》(2001年)、《关于在普通高等学校和高级中学开展学生军事训练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1】48)、《大纲》(2006年修订)、《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中发【2011】8号)、《教育部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学校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教体艺【2011】6号)等法律和文件的相继出台,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国防教育活动在各高校才逐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