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变形裂缝的成因及防范措施
混凝土常见裂缝的原因与预防措施
混凝土常见裂缝的原因与预防措施混凝土常见裂缝的原因与预防措施1、概述建筑物的破坏,特别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破坏往往是从裂缝开始的。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裂缝都是建筑物危险的征兆。
只有那些影响结构承载能力、稳定性、刚度以及节点构造的可靠性等类裂缝,才可能危及建筑物的安全使用。
而大量常见的裂缝,如温度、收缩裂缝等,并不危及建筑物结构安全。
因此,各类裂缝对建筑的危害是不同的,故对各类裂缝的处理应有区别。
下面就塑性裂缝、干缩裂缝、温度裂缝形成的原因及预防和处理措施进行阐述。
2、塑性裂缝塑性裂缝出现在结构表面,形状不规则且长短不一,类似干燥的泥浆面。
塑性裂缝大多出现在混凝土浇筑初期,一般在浇筑后4h左右出现。
当混凝土本身与外界气温相差悬殊,或本身温度长时间过高(40℃以上)而气候又很干燥,便会出现塑性裂缝。
塑性裂缝又称龟裂,严格说来属于干缩裂缝,出现很普遍。
2.1裂缝形成的原因2.1.1 混凝土浇筑后,表面没有及时覆盖,受风吹日晒,表面游离水分蒸发过快,体积急剧收缩,而此时混凝土早期强度低,不能抵抗这种变形应力,因而开裂。
2.1.2 使用收缩率较大的水泥,水泥用量过多,或使用过量的细砂和粉砂。
2.1.3 混凝土水灰比过大,或模板(指木模)过于干燥,也会导致这种裂缝出现。
2.2 预防措施2.2.1配制混凝土时,应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石子粒径应选用连续级配,选用中粗砂,以减小空隙率和含砂率。
同时,浇筑混凝土时要振捣密实,以减小收缩量,提高混凝土抗裂强度。
2.2.2 浇捣混凝土前,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
2.2.3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裸露的混凝土表面及时覆盖,按养护要求进行操作。
2.2.4 在气温高、湿度低或风速大的天气下施工,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早进行浇水养护,使其保持湿润。
大面积混凝土宜浇完一段,养护一段。
此外,要加强表面的抹压和养护工作。
2.2.5 混凝土养护可采用覆盖湿草袋、塑料薄膜等方法。
当表面发现微细裂缝时,应及时抹压一次,再覆盖养护。
建筑施工专业技术中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建筑施工专业技术中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混凝土裂缝是建筑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其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温度变化:混凝土在干燥过程中会收缩,而在水分稳定后会膨胀。
如果温度变化较大,混凝土受热后膨胀,受冷后收缩,容易产生裂缝。
2.过早干燥:在混凝土表面脱水速度过快而导致混凝土变干燥过快,会引起表面和内部的应力不均匀,从而产生裂缝。
3.混凝土成分问题: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不合理,或者掺入的掺合材料质量不合格,都会影响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4.静载荷:施工过程中如果超载、区域集中、不均匀等情况产生,都会给混凝土的结构强度带来不均衡的应力分布,从而导致裂缝的产生。
预防混凝土裂缝的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合理设计配合比:根据施工环境、工程要求和材料实际情况,合理配比混凝土,确保混凝土的性能和稳定性,从而减少裂缝产生的可能。
2.控制混凝土的含水量:通过加水量、养护等措施,使混凝土的水分含量控制在适当范围内,避免过早干燥导致的裂缝。
3.加入抗裂措施:可在混凝土中加入纤维材料,例如聚丙烯纤维、钢纤维等,以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4.控制温度变化:在施工过程中,应合理设置温度控制设备,如覆盖保温材料、使用冷却水等来控制混凝土的温度,从而减少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
5.控制静载荷: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合理安排工序、控制施工速度等,以确保混凝土受力均匀,避免因静载荷过大而引发裂缝。
6.加强养护工作:混凝土浇筑后需进行养护,如覆盖保湿膜、定期喷水等,以保持混凝土表面的湿度和温度,避免裂缝的产生。
7.做好施工质量管控:施工中要加强对混凝土质量的把控,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操作,避免操作不当导致的裂缝。
在建筑施工中,避免混凝土裂缝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关系到建筑物的安全性能,还会影响建筑的美观。
因此,需要在设计、施工和养护等方面都加以重视,以减少混凝土裂缝的发生。
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及预防措施1 混凝土裂缝的成因: 1.1 原材料质量引起的裂缝混凝土主要由水泥、砂、骨料、拌和水及外加剂组成。
混凝土所采用材料的质量不合格,可能导致结构出现裂缝。
1.2 砂石含泥量超过规定,不仅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和抗渗性,还会使混凝土干燥时产生不规则的网状裂缝。
砂石的级配差,或砂颗粒过细,用这种材料拌制的混凝土常造成侧面裂缝。
碱骨料反应。
骨料中含有泥性硅化物质与碱性物质相遇,水、硅反应会生成膨胀的胶质,吸水后造成局部膨胀和拉应力,则构件产生爆裂状裂缝,在潮湿地方较为多见。
1.3 拌和用水及外加剂拌和用水或外加剂中氯化物等杂质含量较高时对钢筋锈蚀有较大影响。
采用海水或含碱泉水拌制混凝土,或采用含碱的外加剂,可能对碱骨料反应有影响。
1.4 施工违反操作规程常见因素有搅拌、运输时间过长;振捣不良;浇筑速度过快;塑性混凝土下沉;施工缝接茬处理不好;初期养护不当,早期受冻;钢筋骨架构造不当(主箍筋配置、主箍筋间距、主筋搭焊接锚固、辅筋和预埋件问题等);乱踩配筋致使保护层减小;模型板刚度不足;模板支架下沉或失稳;过早拆模等;其中多数属物理性缺陷。
1.5 构件受力、变形使内应力超越材料强度常见的受力有拉伸(中、偏拉)、压缩(中、偏压局压)、弯曲(少筋、适筋、超筋)、剪切(少箍、适箍、超箍、冲切)、扭转等状态;常见的变形有因过大不均匀沉降、因收缩和温度变形受到约束待状态。
它们所造成的缺陷均属物理性缺陷。
1.6 温度变形混凝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其线膨胀系数一般为1×10-5/℃。
当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就会产生温度变形,由此产生附加应力,当这种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就会产生裂缝。
在工程中,这类裂缝较多见,譬如现浇屋面板上的裂缝,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等。
1.7 湿度变形混凝土在空气中结硬时,体积会逐渐减小,一般谓之干缩。
收缩裂缝较普遍,常见于现浇墙板式结构、现浇框架结构等,通常是因为养护不良造成。
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
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混凝土裂缝是指混凝土结构中出现的不连续、开口的裂痕,主要发生在混凝土干燥收缩、负荷变化或温度变化等因素的作用下。
混凝土裂缝对结构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产生不良影响,因此需要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一、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分析:1. 混凝土干燥收缩:混凝土在初凝后会经历水分蒸发的过程,而且水分蒸发还会受到湿度和温度的影响。
当混凝土内部水分蒸发速度大于外部补充水分的速度时,就会引起干燥收缩,从而产生裂缝。
2. 负荷变化:混凝土结构在使用过程中会受到负荷的作用,如荷载的增加或减少会使混凝土结构发生变形,如果变形超过混凝土的承载能力,就会产生裂缝。
3. 温度变化:混凝土的收缩系数较大,温度变化会导致混凝土的体积发生变化,从而产生裂缝。
4. 施工不当:施工过程中如果混凝土的浇筑、振捣、维护等环节操作不当,就会导致混凝土内部存在空洞、质量不均匀等问题,从而引起裂缝的出现。
二、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措施:1. 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在设计混凝土配合比时,可以根据具体工程要求,在有效保证混凝土强度的前提下,适当增加水灰比,以减小混凝土的干燥收缩。
2. 加强混凝土养护: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进行养护,包括保湿、防止太阳直射和增加覆盖物等措施,能够降低混凝土的干燥速度,减小干燥收缩的发生。
3. 采用合理的防裂措施:可以在混凝土结构中设置防裂缝带或者施加内部拉伸钢筋来抑制裂缝的出现,有效地提高结构的抗裂能力。
4. 控制混凝土温度: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可以采取降低混凝土温度的措施,如在混凝土中添加掺合料或使用低热水泥等。
5. 加强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要加强对混凝土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确保混凝土的浇筑、振捣等操作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杜绝施工不当导致的裂缝。
混凝土裂缝的产生与干燥收缩、负荷变化、温度变化以及施工不当等因素密切相关。
通过合理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加强混凝土养护、采用防裂措施、控制混凝土温度以及加强施工质量控制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提高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混凝土裂缝产生机理与防控措施
混凝土裂缝产生机理与防控措施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机理与防控措施一、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机理混凝土结构中的裂缝是指混凝土在受力作用下发生的不连续性破坏现象。
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机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施工阶段:混凝土在浇筑和养护过程中,由于温度变化、收缩、膨胀等因素导致体积变化,使混凝土内部产生应力,从而引发裂缝的产生。
2. 荷载作用:混凝土结构在受到荷载作用时,由于荷载的不均匀分布、变化或者超过了混凝土的承载能力,使混凝土产生应力集中,从而引发裂缝的产生。
3. 温度变化:混凝土材料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会引起体积变化,进而产生温度应力,当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就会发生裂缝。
4. 湿度变化:混凝土的湿度变化会引起水分的膨胀和收缩,从而产生体积变化和应力集中,导致裂缝的产生。
5. 材料问题:混凝土中的杂质、空洞、骨料不均匀等问题会导致混凝土的强度和密实性不均匀,从而引发裂缝的产生。
二、混凝土裂缝的防控措施为了防止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1. 设计优化:在混凝土结构的设计中,可以通过合理的结构布置、选择适当的材料、合理的配筋等手段来减少应力集中,从而降低裂缝的产生概率。
2. 施工控制:在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可以通过控制混凝土的浇筑和养护方式,减少温度变化和湿度变化对混凝土的影响。
同时,要注意施工过程中的温度和湿度控制,避免引起不均匀收缩和膨胀,导致裂缝的产生。
3. 添加控制剂:在混凝土的配制中添加控制剂,如缩微剂、膨胀剂等,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内部结构,减少温度和湿度变化对混凝土的影响,从而降低裂缝的产生风险。
4. 加强养护:养护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合理的养护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密实性,减少裂缝的产生。
在养护过程中,应注意控制温度和湿度,避免迅速干燥或过度湿润。
5. 加强质量管理:在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加强质量管理,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浇筑质量、养护质量等,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密实性符合设计要求,从而减少裂缝的产生。
混凝土结构裂缝成因与控制措施
混凝土结构裂缝成因与控制措施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成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施工过程中的裂缝:混凝土的收缩和温度变化是施工过程中常见的裂缝产生原因。
混凝土在凝固硬化过程中会收缩,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就会产生裂缝。
当混凝土受到高温时,会因为温度的不均匀分布而导致裂缝的产生。
2. 荷载作用下的裂缝:混凝土结构承受荷载时,也容易出现裂缝。
这主要与荷载的大小和施加方式有关。
过大的荷载会使混凝土结构产生变形,从而导致裂缝的产生。
荷载的施加方式也会影响裂缝的形成,如施加不均匀、突然加载等情况会增加结构裂缝的风险。
3. 地下水位变化:当混凝土结构处于含水层下方时,地下水位的变化也容易导致裂缝的产生。
当地下水位升高时,地下水的压力会影响混凝土结构,导致裂缝的产生。
为了控制混凝土结构裂缝的产生,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1. 设计阶段的控制:在混凝土结构的设计阶段,应充分考虑到结构的变形与承载能力之间的关系。
合理确定结构的尺寸和形状,以减少结构的变形,进而减少裂缝的产生。
2. 施工控制: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操作,避免过大的荷载施加和温度变化。
可以采用预应力技术或者施加临时支撑方式,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和变形。
3. 监测与维护:定期对混凝土结构进行监测和维护,及时发现和修复裂缝,防止其进一步扩大和影响结构的安全性。
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成因多种多样,控制措施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制定。
通过科学的设计、严格的施工和有效的监测维护,可以减少混凝土结构裂缝的产生,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混凝土工程中常见裂缝成因及预防措施
混凝土工程中常见裂缝成因及预防
措施
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混凝土工程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在使用混凝土进行建造过程中,常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裂缝,这不仅影响了工程的美观度,还会影响其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因此,了解混凝土工程中常见裂缝成因及预防措施,对于确保建筑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
一.裂缝成因
1.混凝土结构均匀收缩不均-当混凝土表面和混凝土内部的收缩不同步时,会产生表面或内部的裂缝。
2.混凝土过早脱模-混凝土硬度不足时,过早脱模会使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结构破坏,从而形成裂缝。
3.混凝土表面冻胀-在寒冷的环境中,混凝土表面的温度和湿度很容易引起冻胀,从而导致裂缝的形成。
4.地震-地震是裂缝形成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二.预防措施
1.在混凝土工程进行前,先对基础层进行抗渗处理,防止水分流入混凝土内部。
2.将混凝土结构进行分段施工,避免在一次浇筑中构件过大而导致结构不均匀收缩。
3.对于较大的混凝土结构,在浇筑之后及时进行增温和保养,以刺激混凝土高速硬化并减少其收缩时间。
4.对于在寒冷季节浇筑的混凝土结构,可以使用盖布或其
他覆盖物以稳定温度差异,避免冻胀发生。
5.使用具有良好抗震性能的混凝土材料。
6.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工程标准和要求进行操作,避免施工不规范而导致结构强度不足,引发裂缝。
综上所述,混凝土工程中的裂缝成因往往是由于建筑结构本身的各种缺陷导致的。
因此,预防措施主要是通过对混凝土的材料和结构进行优化,以及确保施工过程中的规范性来达成。
只有深入了解混凝土工程中常见裂缝的成因,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才能确保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寿命。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具有强度高、韧性好、耐久性强等优点。
但是,在使用过程中,混凝土可能会出现裂缝问题,影响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因此,了解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对于建筑行业非常重要。
一、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1. 强度不足混凝土的强度是混凝土能够承受的外部压力大小的衡量标准。
混凝土强度不足是导致混凝土裂缝产生的一个主要原因,其原因包括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水泥种类或品质不合格、混凝土养护不到位等。
2. 伸缩变形混凝土的伸缩变形与温度变化有关。
当温度变化时,混凝土会发生伸缩变形,而构件的抗伸缩性能则决定了混凝土贯穿温度变化过程中的裂缝程度。
若混凝土的抗伸缩性能不足,则会引起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
3. 体积变形混凝土在干燥时会发生体积变化,这是由于混凝土中的水分逸出后体积缩小所致。
混凝土体积变形过大也会导致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
4. 外力作用外力作用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包括地震、土壤沉降、风、水等各种外力作用都能导致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
二、混凝土裂缝的种类混凝土裂缝的种类较多,因其产生的原因不同而导致其种类也不同,其中较为常见的混凝土裂缝有以下几种:1. 垂直裂缝垂直裂缝是混凝土表面垂直于强度方向的裂缝,通常由外力作用、伸缩变形引起。
2. 水平裂缝水平裂缝是混凝土表面平行于强度方向的裂缝,通常由强度不足、体积变形、伸缩变形、地震等原因引起。
3. 斜裂缝斜裂缝是混凝土表面呈斜向的裂缝,通常由多种原因共同作用产生,如强度不足、体积变形、伸缩变形、地震、外力作用等。
4. 微裂缝微裂缝是混凝土表面裂缝的一种,与其他类型裂缝相比其宽度较小。
微裂缝通常由混凝土本身的收缩、干燥和温度变化引起。
三、混凝土裂缝的预防措施1. 慎选原材料混凝土质量的好坏与所选用的原材料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混凝土制作前需要认真慎选原材料。
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水泥、砂、石等原材料,并确保不掺杂杂质,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密实度。
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及控制措施
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及控制措施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具有强度高、耐久性好等优点,但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裂缝的问题。
混凝土产生裂缝的主要原因有很多,本文将从材料、施工、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一、材料原因1. 水泥品种不合适水泥是混凝土的主要胶凝材料,不同品种的水泥具有不同的性能。
如果选用的水泥品种不合适,可能会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足、收缩率大等问题,从而引起裂缝。
因此,在选用水泥时,应根据工程要求和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品种。
2. 骨料质量不良骨料是混凝土的主要骨架材料,其质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如果选用的骨料质量不良,可能会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足、收缩率大等问题,从而引起裂缝。
因此,在选用骨料时,应选择质量良好、粒径分布合理的骨料。
3. 外加剂使用不当外加剂是混凝土中的一种辅助材料,可以改善混凝土的性能。
但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足、收缩率大等问题,从而引起裂缝。
因此,在使用外加剂时,应根据工程要求和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外加剂,并按照规定的用量和方法使用。
二、施工原因1. 浇筑不均匀混凝土浇筑不均匀,可能会导致混凝土内部应力不均匀,从而引起裂缝。
因此,在浇筑混凝土时,应采取适当的措施,保证混凝土浇筑均匀。
2. 振捣不充分振捣是混凝土施工中的重要工序,可以使混凝土内部的空气排出,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和强度。
如果振捣不充分,可能会导致混凝土内部空气过多,从而引起裂缝。
因此,在振捣混凝土时,应采取适当的措施,保证振捣充分。
3. 养护不当混凝土在浇筑后需要进行养护,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如果养护不当,可能会导致混凝土内部干燥过快,从而引起裂缝。
因此,在养护混凝土时,应采取适当的措施,保证养护充分。
三、环境原因1. 温度变化混凝土在温度变化过程中,会发生收缩和膨胀,从而引起裂缝。
因此,在混凝土施工中,应根据环境温度和混凝土的性能,采取适当的措施,控制温度变化。
混凝土裂缝的各原因及防治方法
混凝土裂缝的各原因及防治方法混凝土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然而在使用过程中,混凝土中常会出现裂缝,这不仅影响了建筑物的美观,还可能对其结构造成不利影响。
下面详细介绍混凝土裂缝的各原因及防治方法。
1.温度变化:混凝土在温度变化下会产生热胀冷缩的现象,如果温度变化过大,就容易产生裂缝。
2.水分变化:混凝土中的水分会因为干燥或者湿润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收缩或膨胀,从而导致裂缝的产生。
3.负载作用:长期受到重压或者外界负载作用,如人流、车辆等,会导致混凝土产生应力集中,进而引发裂缝的出现。
4.施工不当:施工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如混凝土的浇筑不均匀、振捣不到位等,都可能导致混凝土内部应力集中而产生裂缝。
针对混凝土裂缝的防治,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方法:1.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减少开裂的可能性。
适当调整水灰比、材料的选用等因素,可以获得更好的性能。
2.加强混凝土的抗裂能力:可以在混凝土中添加防裂剂,以增加混凝土的柔韧性和韧性,提高其抗裂能力。
同时,在混凝土中添加适量的纤维可以增加其抗裂能力。
3.控制温度变化:可以采取措施降低混凝土温度变化,如在施工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冷却降温,或者在施工后及时覆盖保温等。
4.增加混凝土的密实性:在混凝土浇筑后,要进行充分的振捣,以确保混凝土的密实性,减少内部空隙,从而减少裂缝的产生。
5.加强混凝土的保湿措施:在施工结束后,要及时进行保湿,以防止混凝土在干燥过程中产生收缩引起的裂缝。
6.加强预应力钢筋的设计和施工:在有大面积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应合理设计预应力布置,采取有效的措施,使预应力良好地控制在混凝土截面内,避免出现局部预应力损失而引起的裂缝。
7.定期检测和维修:定期对建筑物进行检测,发现裂缝及时进行维修。
对于较大的裂缝,可以采取加固措施,如用钢筋增强,填充防水材料等。
总之,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多种多样,防治也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需要在设计、施工和后期维护等各个环节中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减少裂缝的产生,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和美观。
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及防治措施1.基础沉降:如果建筑物的基础没有正确设计或施工不当,就可能导致基础沉降,压力不均匀分布,从而引起混凝土裂缝。
2.混凝土收缩: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会发生收缩,特别是在早期,因此,没有适当控制混凝土收缩,也会导致混凝土裂缝的发生。
3.温度变化:混凝土是一种热胀冷缩材料,在温度变化较为剧烈的地区,特别是在高温或低温环境下,由于混凝土膨胀和收缩不一致,容易导致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4.荷载承载能力不足:如果混凝土结构的设计不合理,或者承载荷载超过了混凝土的承载能力,都有可能导致混凝土裂缝的形成。
5.施工过程中的操作不当:例如混凝土的配制不正确、振捣不均匀、浇筑压力太大等等,都会导致混凝土内部的应力集中,从而引起混凝土的破坏和裂缝的产生。
针对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措施如下:1.合理设计和施工:在建筑物基础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遵循相应的规范和标准,确保基础的均匀承载能力,减少基础沉降导致的裂缝。
2.控制混凝土收缩和膨胀:可以在混凝土中添加一些控制剂,如收缩剂和膨胀剂,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和膨胀。
此外,在混凝土浇筑后,还可以通过覆盖防潮膜或保湿措施来控制混凝土的收缩。
3.控制温度变化:可以对建筑物进行绝热设计,增加建筑物的保温性能,减少温度变化对混凝土的影响。
在混凝土浇筑后,可以使用遮阳和保湿措施来控制温度变化。
4.加强混凝土结构的支撑和加固:对于已经出现裂缝的混凝土结构,可以采取加固措施,如增加钢筋或其他支撑结构,以增加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和抗裂能力。
5.定期检查和维护:对于已经建成的混凝土结构,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以及及时修复已经出现的裂缝,避免裂缝扩大和进一步破坏混凝土结构。
总之,混凝土裂缝的成因很多,防治措施也需要综合考虑,从设计、施工、维护等方面着手,以保证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同时,在日常使用中,也需要注意避免对混凝土结构施加过大的荷载,以减少可能的裂缝产生。
混凝土防开裂及整改专项方案
混凝土防开裂及整改专项方案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
但是,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混凝土容易出现开裂现象。
开裂严重影响了混凝土的强度和使用寿命,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治和整改。
一、混凝土防开裂原因分析1.温度应力:混凝土在固化过程中会产生收缩现象,而收缩会导致温度应力的产生。
当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就会引起开裂。
2.受力不均匀: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如果受力不均匀,会导致混凝土局部应力过大,从而引起开裂。
3.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混凝土的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水、水泥、砂和骨料的比例关系。
如果配合比不合理,过多或过少的水泥会导致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二、混凝土防开裂措施1.温度控制: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温度的控制,特别是在大温差的季节,可以采用遮阳板、喷水等方式降低混凝土的温度。
2.刚度调整:在混凝土配合比中,可以适当增加骨料的粗细比例,以增加混凝土的刚度和抗裂能力。
3.基础处理:在混凝土基础处理中,要保证基础的均匀沉实,避免地基沉降不均导致混凝土开裂。
4.控制收缩:可以在混凝土配合比中加入适量的缓冲剂,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量,从而降低开裂的风险。
5.控制施工速度:施工速度过快会导致混凝土收缩不均匀,从而引起开裂。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施工速度,避免过快。
三、混凝土开裂整改方案1.切槽修复:对于已经出现裂缝的混凝土,可以采用切槽修复的方式进行处理。
切槽的目的是减缓混凝土开裂的速度,并将裂缝隐蔽在切口内。
2.压浆加固:对已经出现开裂的混凝土,可以采用压浆加固的方式进行修复。
压浆是将特殊的浆料注入到混凝土裂缝中,以填充和修复裂缝。
3.表面修补:对于混凝土开裂较轻的情况,可以进行表面修补。
表面修补可以使用特殊的填缝材料填充裂缝,并进行养护,使其恢复原有的强度。
四、混凝土防开裂技术的施工要求1.保持施工速度均匀,避免单侧浇筑造成的应力不均匀。
2.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避免过多的水泥含量。
混凝土裂缝产生成因及防治
混凝土裂缝产生成因及防治混凝土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建筑材料,它具有优良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
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裂缝问题,这不仅影响美观,也可能导致结构强度下降。
了解混凝土裂缝产生成因及防治对于建筑工程非常重要。
一、混凝土裂缝产生成因1. 强度不足: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足是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混凝土本身的抗压强度不足,或者在密实度不够的情况下进行荷载施加,都容易导致混凝土的破坏和裂缝产生。
2. 温度影响: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受到温度的影响,极端的温度变化可能会导致混凝土出现收缩和膨胀,从而产生裂缝。
特别是在高温环境下,混凝土本身的温度变化和外部环境的温度变化会导致混凝土表面产生严重的龟裂。
3. 地基沉降:当混凝土建筑物的地基发生沉降时,会造成混凝土结构产生竖向位移和变形,最终导致裂缝的产生。
4. 材料质量: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与施工工艺也会影响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从而导致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5. 设计不合理:在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如果不合理的选择了断面尺寸、配筋、构造形式等,都容易导致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6. 外部荷载:外部荷载的施加也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重要原因。
车辆的冲击荷载、大风引起的振动荷载都会直接影响混凝土结构的稳定性,从而产生裂缝。
二、混凝土裂缝防治方法1. 合理施工:在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过程中,应严格遵守相关施工规范和标准,确保混凝土的配料比例、浇筑质量、养护方法等都符合要求,从而避免因施工不当而导致的混凝土裂缝。
2. 加强养护:混凝土浇筑后应加强养护措施,确保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和耐久性。
适当的养护可以减小混凝土的收缩和龟裂风险。
3. 控制温度:在混凝土浇筑后,应通过控制温度等手段来减小混凝土的收缩和膨胀,避免因温度影响而导致裂缝的产生。
5. 增加预应力:对于需要承受大荷载的混凝土结构,可以考虑采用预应力技术,在混凝土结构中增加预应力筋,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6. 加固处理:对于已经出现裂缝的混凝土结构,可以采用加固处理,例如增加钢筋、注浆、贴条等方法来修复混凝土结构,加强其受力性能,防止裂缝继续扩大。
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原因及预防措施工程结构出现裂缝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不过,结构裂缝大部分是能够通过设计手段、施工措施来避免的。
本文着重对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成因及预防措施作一粗浅的探讨。
一、钢筋混凝土结构常见裂缝原因分析混凝土抗压强度较高而抗拉强度很低,约为其抗压强度的十分之一。
当结构受力或温度、湿度发生变化时,导致混凝土产生拉应力,极易产生裂缝。
1.材料方面。
有些构件裂缝是由材料质量引发的,如水泥安定性差,两种水泥混用,砂、石含泥量大,骨料粒径过小,外加剂质量差或加入量过大等。
2.地基变形。
当地基发生不均匀下沉时,在结构内部必然产生极大的应力。
当应力超过构件抗力时,将不可避免地出现裂缝,裂缝的形状、方向、宽度决定于地基变形的情况。
3.设计方面。
构造处理不当,主次梁交合处主梁未设加强箍筋或附加吊筋;大截面梁未设腰筋;构件断面突变或因开洞、留槽引起应力集中等因素,均可导致构件裂缝的出现。
4.结构荷载方面。
结构因承受荷载而产生裂缝的原因很多,施工中或使用中都可能出现。
例如构件早期受到震伤,拆除承重模板过早,施工荷载过大,构件堆放、运输、吊装时,垫木或吊点位置不当,预应力张拉值过大或放张不规范等,均可能产生裂缝。
较为常见的是钢筋混凝土梁、板等受弯构件,在使用荷载作用下,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
早期微裂一般不易发现,规范规定有些构件允许出现宽度不大于0.3毫米的裂缝。
但对裂缝宽度超过规范规定的,以及不允许出现裂缝的构件出现裂缝,则应属于有害裂缝,须加以认真分析,慎重处理。
5.温度应力裂缝。
混凝土与一般物质一样,具有热胀冷缩的物理性质,其线膨胀系数约为1×10-5/℃,当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就会产生温度变形,在构件受到约束不能自由变形时,构件内就会产生附加应力,当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必将出现裂缝。
常见的如现浇屋面板垂直于肋梁方向的裂缝,大体积混凝土表面裂缝、烟囱外壁的竖向裂缝等。
混凝土结构裂缝成因与控制措施
混凝土结构裂缝成因与控制措施混凝土结构裂缝是指混凝土构件内部或表面出现的裂缝。
裂缝对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使用寿命和美观度都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成因和控制措施非常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成因和控制措施。
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强度不足:混凝土的强度低于设计要求或承受的荷载超过了混凝土的承载能力,会导致混凝土发生破坏形成裂缝。
2. 温度变化:混凝土的体积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发生收缩和膨胀,而结构的约束会导致产生裂缝。
尤其是在大范围的温度变化或混凝土结构的约束较为严重时,裂缝出现的可能性更高。
4. 建筑材料的不匹配:混凝土结构中的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性能特点,如弹性模量、线膨胀系数等。
如果这些材料的特性不匹配,会导致混凝土结构的内部应力不均匀,从而引起裂缝。
5. 施工操作不当:混凝土施工中,如果操作不当,如振捣不充分、浇筑速度过快或过高、温度控制不当等,都会导致混凝土结构内产生裂缝。
1. 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要根据工程的具体要求,制定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确保混凝土的强度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2. 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水灰比愈小,混凝土的强度愈高。
在控制混凝土的强度的也要注意保持一定的可塑性,以避免混凝土的收缩和裂缝的产生。
3. 控制施工工艺:在混凝土施工中,要确保浇筑速度适宜,振捣充分,避免温度和湿度的快速变化,以减少混凝土结构的应力集中和裂缝的产生。
4. 使用合适的建筑材料:在混凝土结构中,使用具有相似性能特点的建筑材料,以减少不匹配性引起的应力集中和裂缝的产生。
5. 加强维护和保养:定期检查混凝土结构,及时发现和修复裂缝,以保证混凝土的结构安全和使用寿命。
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成因多种多样,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来进行控制。
通过合理设计、施工和维护,可以有效降低混凝土结构裂缝的风险,延长其使用寿命,提高工程的质量和可靠性。
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
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混凝土裂缝是指混凝土结构出现的裂缝,它是由于混凝土受到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
下面将就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进行详细阐述。
一、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分析1.温度变化:由于混凝土的热胀冷缩系数较大,当混凝土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时,会产生内部应力从而造成裂缝的产生。
2.干缩变形:混凝土在硬化的过程中,会产生水化反应以及水分的蒸发等因素,导致体积的减小,从而造成干缩变形,最终引发裂缝。
3.荷载变化:当混凝土结构承受到超荷载或者荷载突变时,会产生较大的内外应力差异,进而引起裂缝的产生。
4.不均匀沉降:混凝土结构周围的地基不均匀沉降也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一种常见原因。
当地基沉降不均匀时,会导致混凝土结构产生弯曲应力,引起裂缝的形成。
5.施工质量: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如果操作不规范、振捣不均匀或者养护不到位等情况,都会导致混凝土内部强度不均匀,从而产生裂缝。
二、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措施1.合理设计:在混凝土结构的设计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合理确定构造形式、配筋的数量和位置,以及采取适当的结构措施,从而减小内部应力差异,降低裂缝的发生概率。
2.控制温度变化:可以通过添加外部控温措施,如设置钢模板、加盖湿棉被、喷洒水等方式,降低混凝土的温度变化,从而减小热胀冷缩引起的裂缝。
3.加强养护措施: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进行湿养护,保持养护湿度稳定,以减少干缩变形引起的裂缝。
养护的时间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保证混凝土充分强度发展。
4.加强施工管理: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做到操作规范,加强振捣措施,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
同时应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及时清理施工垃圾,减少混凝土结构受到的外界影响。
5.加固地基:对于地基沉降不均匀的情况,可以通过人工堆土填充、加固地基等方式,改善地基的承载性能,从而减小地基对混凝土结构的影响。
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原因复杂多样,包括温度变化、干缩变形、荷载变化、不均匀沉降以及施工质量等因素。
建筑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原因及解决对策
建筑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原因及解决对策建筑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设计不合理:建筑结构设计中未能充分考虑力学性能和变形控制,或者存在设计缺陷,导致结构的应力超过了材料的承载能力。
2. 施工不规范:施工过程中操作不当、工艺不合理或者使用劣质材料等原因,导致结构出现问题。
3. 环境因素:环境因素也是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主要原因之一,如地震、温度变化、荷载变化、地基沉降等。
4. 维护不当:结构的维护保养不善,如长期湿润、长期受潮、长期未通风等,会导致混凝土结构的破坏。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解决对策:
1. 设计阶段加强力学性能的分析和变形控制的计算,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 严格按照相关施工规范和要求进行施工,合理选择施工工艺和使用优质材料,避免因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导致结构破坏。
3. 加强环境监测,根据环境因素的变化做出相应的结构调整,如设置伸缩缝、考虑结构变形等。
4. 加强结构的维护保养工作,定期检查结构的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必要的维修和加固措施。
为了预防和减少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出现,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优化混凝土配比,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抗裂性能。
2. 采用预应力或钢筋混凝土结构,提高结构的抗裂性能。
3. 加强结构的梁柱节点的设计和施工质量控制。
4. 采取合理的施工工艺,包括温度控制、浇注顺序等。
通过合理的设计、施工和维护,以及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解决建筑混凝土结构出现裂缝的问题,保证结构的安全和持久性。
混凝土裂缝产生成因及防治
混凝土裂缝产生成因及防治混凝土裂缝是指出现在混凝土结构中的缝隙或开裂,这种现象会影响结构的强度和耐久性。
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配合比问题:混凝土的配合比是指混凝土中水泥、沙子、石子和水的比例。
如果配合比不合理,如水泥用量过多、砂子粒径过大、掺杂物使用不当等,会导致混凝土的收缩率较大,容易产生裂缝。
2. 温度变化: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会发生体积收缩或膨胀。
当混凝土受到温度变化时,体积发生变化,容易引起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3. 构造缺陷:混凝土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缺陷,如钢筋的不良连接、混凝土浇筑质量差等,会导致混凝土结构发生拉力集中或不均匀受力,从而产生裂缝。
4. 荷载作用:混凝土结构承受荷载时,由于荷载的大小或施加方式不合理,导致混凝土结构产生应力集中,从而引起裂缝的产生。
5. 水分问题:混凝土在浇筑后需要进行养护,如果养护不当,如水养护不足或过多等,会导致混凝土干燥不均匀,从而引起收缩和裂缝。
为了防止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合理配合比:制定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包括水泥、砂子、石子和水的比例,以减小混凝土的收缩率。
2. 控制温度变化: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采取措施控制温度的变化,如使用低热水泥、锁水剂等措施,以减小温度对混凝土的影响。
3. 强化施工质量:在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如加强钢筋连接、控制浇筑质量等,以减小结构的缺陷。
4. 合理荷载设计:在混凝土结构的设计过程中,采取合理的荷载设计,以控制结构的应力和变形,减小裂缝的产生。
5. 完善养护措施:对于刚浇筑的混凝土结构,采取适当的养护措施,如覆盖保湿、喷水养护等,以保持混凝土的湿润,减小干燥不均匀带来的收缩和裂缝。
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配合比问题、温度变化、构造缺陷、荷载作用和水分问题等。
为了防止混凝土裂缝的产生,需要采取合理的配合比、控制温度变化、强化施工质量、合理荷载设计和完善养护措施等措施。
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
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分析及控制措施一、混凝土裂缝的原因分析1. 施工工艺不当施工过程中由于混凝土的浇筑、养护等环节出现了问题,比如过早脱模、养护不足等,会导致混凝土内部产生收缩裂缝。
2. 温度变化温度的变化会导致混凝土的体积产生变化,进而引起混凝土的收缩和膨胀。
在高温季节,混凝土会因为温度升高而膨胀,而在低温季节,混凝土可能因为温度下降而收缩,进而产生裂缝。
3. 湿度变化在混凝土固化过程中,由于养护不当或者环境湿度变化等原因,混凝土内部水分的变化也会引起混凝土的收缩和膨胀,从而产生裂缝。
4. 荷载作用建筑结构的荷载会对混凝土构件产生影响,比如弯曲、剪切等荷载作用会导致混凝土构件内部发生裂缝。
5. 质量问题混凝土材料本身的质量问题也会导致裂缝的产生,比如混凝土中含砂量、石子的分布不均匀等。
二、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措施1. 施工工艺的控制在混凝土的浇筑、养护等施工环节,要严格按照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进行操作,确保浇筑质量和养护的及时性。
尤其是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更要注意施工的工艺控制。
2. 材料质量的保障选择优质的混凝土原材料,并严格按照配合比进行搅拌,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同时要加大对原材料的检测力度,确保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
3. 加入裂缝控制剂在混凝土浇筑中可以适当加入一些裂缝控制剂,这些控制剂可以减缓混凝土收缩的速度,并减少裂缝的产生。
4. 选用合适的混凝土结构和构件在设计混凝土结构和构件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和使用要求选择适宜的结构形式和构件,避免因为荷载过大、结构不合理等原因引起的裂缝。
5. 合理的养护混凝土浇筑后的养护是非常关键的,要根据混凝土的标号和气候条件来确定养护期限和方式,严格执行养护规程。
6. 加强材料研发在混凝土的混合材料研发过程中应该选择一些具有良好性能的掺合料和添加剂,使混凝土具有更好的耐磨性和耐久性,进而减少裂缝的产生。
混凝土裂缝产生成因及防治
混凝土裂缝产生成因及防治
混凝土裂缝是指混凝土构件或结构体中出现的裂缝。
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是由于内外因素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混凝土材料的质量问题: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水灰比过大、水泥品种不合适等,都会导致混凝土强度低、收缩大、容易出现裂缝。
2. 施工过程中的问题:浇注过程中的振捣不均匀、浇注层次不均、缺乏养护等,都会对混凝土的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增加了混凝土裂缝的产生风险。
3. 外部荷载作用:外部荷载如温度变化、风荷载、地震等作用下,混凝土结构会受到应力作用,从而引发裂缝的产生。
4. 混凝土结构的变形和位移:由于混凝土结构自身的变形和位移,如温度变化引起的热胀冷缩、混凝土收缩、蠕变等,都会导致混凝土产生内部应力而发生裂缝。
为了防治混凝土裂缝,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合理设计和施工:在设计和施工阶段,应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控制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例如,合理选择材料、优化配合比、控制水灰比、加强振捣工作、控制浇注层次等。
2. 引入控制裂缝的构造措施:在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和施工中,可以采用控制和引导裂缝产生于预定位置的措施,例如设置伸缩缝、接缝带、剪切缝等。
3. 加强养护工作:在混凝土浇注完成后,对养护工作进行加强,保持适当的湿度和温度对混凝土进行养护,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和裂缝的产生。
4. 定期检查和维护: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定期检查,及时修复和加固已发生的裂缝,防止裂缝继续扩大和加剧。
总之,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是一个综合性问题,需要在设计、施工和养护等方面进行综合控制和管理,以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安全和耐久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单位:中铝股份山西分公
司)
中华建设
2008/12 85
度影响的叠加。因此,水、水泥、外掺
混合材料、外加剂溶液的计量偏差,将
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而采用含泥量
大的粉砂配制的混凝土收缩大,抗拉强
度低,容易因塑性收缩而产生裂缝。泵
送砼为了满足坍落度大、流动性好的泵
送条件,易产生局部粗骨料少、砂浆多
的现象,此时,砼脱水干缩时,就会产
生表面裂缝。
收缩、碳化收缩、干缩。
自生收缩也称硬化收缩,这是混
凝土凝结硬化过程中由于化学作用引起
的收缩,是化学反应的结果,这种收缩
与外界温度变化是没有关系的。自生收
缩可能是正的变形,也可能是负的(膨
胀)。例如普通硅酸盐水泥及大坝水泥
混凝土的自生收缩是正的,即是缩小变
形,而矿渣水泥的混凝土的自生收缩是
减少温度裂缝的最有效的措施。大体积
混凝土的保温养护可以采用草袋同塑料
薄膜联合使用,用草袋进行保湿,用塑
料薄膜保温,保温层的拆除应根据测温
情况而定,要确认内外温差低于25℃时
方可拆除,避免因为降温速度过快而引
起混凝土开裂。
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混凝土
的水灰比越大,其体积收缩也就越大,
性收缩表面开裂。
碳化收缩,即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与水泥的水化物发生化学反应引起的收
缩变形。由于各种水化物不同的碱度,
结晶水及水分子数量不等,碳化收缩量
也不大相同。碳化作用只有在适中的温
度,约50%左右才发生。碳化速度随二
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加快,碳化收缩与
干燥收缩共同作用导致表面开裂和面层
实践经验。尤其是对于砖混结构房屋墙
体裂缝的计算问题,我们至今还没有一
套系统的理论指导,所以目前的砖混结
构抗裂设计还是处于一种“低级经验设
计阶段”。因此,对于砖混结构墙体裂
缝的研究任重而道远。
(作者单位:浙江杭州三方建设有
限公司)
工程结构与施工技术
GONG CHENG JIE GOU YU SHI GONG JI SHU
生大量水化热,内部温度不断上升,
使混凝土表面与内部温差很大,如果其
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超过25℃时,混凝
土表面就会引起拉应力,当这种拉应力
超出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时,就会产生裂
缝;就是在后期混凝土降温过程中,如
果其降温速率过快,当超过规范规定的
1.5℃/d时,由于受到基础、内部、钢
筋、混凝土本身的约束,又会在混凝土
大。长高比是保证砖混结构建筑物刚度
的主要因素,长高比过大的建筑物,调
整地基不均匀变形的能力就差。如果将
建筑物的长高比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则建筑物整体具有调整地基不均匀变形
的能力,则房屋不容易出现裂缝。一般
砖混结构房屋的长高比不宜大于2.5。
3、加强房屋整体刚度和强度
(1)合理布置承重墙。设计时应
态下的混凝土,其极限收缩所产生的拉
应力小于混凝土的极限拉应力,使混凝
土自身具有抵抗开裂的能力。如抗裂合
成纤维混凝土的应用:在混凝土中掺加
抗裂合成纤维后,混凝土抗裂强度显著
提高,能有效控制混凝土塑性裂缝的产
生、扩展,降低裂缝宽度和长度,有效
提高混凝土抗裂性,对早期硬化过程中
的混凝土有很显著的阻裂效果,为解决
特别是在混凝土初凝时水灰比过大将出
现大量不规则的裂缝。在混凝土初凝前
用木搓板进行一次搓压,可以防止混凝
土早期收缩。对大体积混凝土来说,尽
可能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减少水泥的
用量,可以用优质的粉煤灰取代一部分
水泥,这样既可降低成本又能够降低水
化热,减少混凝土收缩,对防止裂缝是
有利的。
内部出现拉应力,混凝土表面温度降低
的同时表面还会引起很大的拉应力。这
些拉应力超出混凝土的抗裂能力时,还
会出现裂缝。
2、收缩裂缝
混凝土的收缩分为自生收缩、塑性
荷载差异而产生较大的不均匀沉降。因
此,对于在软弱地基上建造的建筑物,
采用简单的平面形式,可减少不均匀沉
降产生的裂缝。房屋的长高比不宜过
个水平面内连接成封闭系统;(3)不
宜在砖墙上开过大的洞。多层砖混结构
房屋底层如窗洞过大,窗台下墙体易产
生反向弯曲而出现裂缝。
4、合理安排施工程序,采用分期施工
先建荷载较重的单元,后建荷载
较轻的单元;埋置较深的基础先施工,
易受相邻建筑物影响的房屋后施工,以
减少房屋各部分的不均匀沉降。对于荷
尽量将纵墙拉通,避免断开和转折:每
隔一定距离设置一道横墙,将内外纵墙
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具有一定空间刚度
2008/12 中华建设84
的整体,以提高调节不均匀沉降的能
力;(2)合理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
圈梁能增强纵横墙的连接,增强砖混结
构房屋的空间刚度和整体性,显著调整
房屋的不均匀沉降。所有圈梁均应在一
混凝土裂缝是长期困扰建筑工程处理措施做一些探讨。
的难题,尽管在施工中采取各种措施,
裂缝仍然存在。混凝土裂缝主要分为三一、混凝土变形裂缝产生的原因
类:一类是由荷载(包括施工和使用阶1、温度的变化
段的静荷载、动荷载)引起的裂缝,一混凝土由于温度变化发生体积变
类是由变形(包括温度、湿度变形,不形,膨胀或收缩这是材料固有的物理特
二、混凝土裂缝防范措施
必须控制好原材料的质量,特别是
砂石的含泥量,它对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及收缩变形影响很大,配合比计量控制
要满足规范要求。
加强养护,使混凝土表面保持湿
润状态,不断补充蒸发的水分,这样既
可以防止混凝土的干缩裂缝,又可以加
速混凝土的水化,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
度。对大体积混凝土加强保温养护,是
抗冻能力。如在混凝土中掺入高效增强
抗裂剂,使之具有减水率高、缓凝时间
长、抗渗性强、保水性能好、水化热
低、施工方便等优点,复合性外加剂将
会在抗裂混凝土中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其四,向绿色混凝土方向发展。尽
量减少水泥用量,以减少因生产水泥所
产生的二氧化碳;利用工业废料或城市
废弃物,生产混凝土原材料,保护人类
在浇筑大体积混凝土后4~15h内,在混
凝土表面特别是在养护不良的部位出现
龟裂,裂缝无规则,既宽(1mm2mm) Nhomakorabea 密(5mm10mm),属表面裂缝。由于沉缩
的作用,这些裂缝往往沿钢筋分布。水
灰比过大、水泥用量大、外掺剂保水性
差、粗骨料少、用水量大、振捣不良、
环境气温高、表面失水大等都能导致塑
均匀沉降、化学反应等)引起的裂缝,性。当这种体积变化受到约束时就会产
另一类是因施工操作(如制作、脱模、生内应力,当由此产生的混凝土内部的
养护、堆放、运输吊装车)引起的裂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极限时,混
缝。这里仅就混凝土变形裂缝的成因和凝土便产生温度裂缝。例如大体积混凝
文/陈红安
土浇筑后,混凝土在硬化期间水泥产
负的,即为膨胀变形。对于高强度混凝
土而言,由于其本身具有较高的自缩,
较大的冷缩,如果在施工中没有采取相
应补偿收缩的措施,也将出现变形裂
缝。
塑性收缩,混凝土浇筑后还处于
塑性状态时,水泥水化反应激烈,混凝
土内水份急剧蒸发现象,引起失水收
缩,是在初凝过程中发生的收缩。塑性
收缩的量级很大,可达1%左右,所以
混凝土变形裂缝的成因及防范措施
摘要:混凝土是目前工程建设中使用最普遍的材料之一。混凝土耐久性直接影响到
混凝土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成本,而变形裂缝是影响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因素。本文分析
了大体积混凝土及高强度混凝土变形裂缝产生的原因,提出了防范措施及防裂混凝土的
发展方向。
关键词:混凝土 变形裂缝 成因 防范措施
碳化。干湿交替作用使混凝土收缩更加
显著。
干缩(失水收缩),一般多在混凝
土硬化过程中,由于混凝土失水干燥,
引起体积收缩变形,这种体积变形受到
约束时,就可能产生干缩裂缝。
3、混凝土水灰比、塌落度过大,或使
用过量粉砂
混凝土强度值对水灰比的变化十分
敏感,基本上是水和水泥计量变动对强
载较大的建筑物,荷载宜逐步均匀地增
加。
结语
砖混结构是目前我国城乡住宅建筑
和学校公寓等普遍采用的形式。砖混结
构房屋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墙体
裂缝,是相当普遍的现象,也是长期困
扰着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难题。对于如
何防止砖混结构房屋的墙体开裂,很大
程度上依然依赖于广大工程技术人员的
另外,高强度混凝土要选择使用热
膨胀水泥,使用普通水泥要掺入超细矿
粉和膨胀剂,使用免震自密实流动性混
凝土等。
三、防裂混凝土发展方向
防裂混凝土应向高性能混凝土方向
发展,这是不言而喻的。根据防裂混凝
土的特点,其发展方向如下:
其一,具有高度体积稳定性的混凝
土。即具有较小的收缩,达到在约束状
混凝土表面龟裂提供一个新途径。
其二,具有较小的水化热,避免
混凝土因内外温度梯度所产生的拉应力
而拉裂混凝土。如通过合理的配合比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