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电子系统建模与控制5
电力电子系统建模与控制作业
电力电子系统建模与控制作业电力电子系统是指使用电力电子器件进行电能转换和控制的系统。
它广泛应用于电力传输、配电和电能控制等领域。
在电力电子系统的建模与控制方面,有很多不同的方法和技术可供选择,根据具体应用场景和系统要求来确定最合适的建模与控制方案。
电力电子系统的建模是指通过数学模型将实际电力电子系统转化为数学表达式,以便进行分析和控制。
建模的关键是确定系统的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并利用这些方程进行仿真和分析。
建模的方法可以分为物理模型和简化模型两种。
物理模型是根据电力电子器件的物理特性和电路原理来建立的,通常使用较为复杂的微分方程或差分方程描述系统动态特性。
物理模型的优点是可以准确地描述电力电子器件和系统的行为,但缺点是复杂度高、计算量大,对计算机性能要求较高。
简化模型是在物理模型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和近似处理得到的,通常使用等效电路或传递函数来描述系统的动态特性。
简化模型的优点是具有较低的复杂度和计算量,适合于系统级仿真和控制设计。
缺点是精度相对较低,无法准确地模拟所有的细节和非线性特性。
电力电子系统的控制是指通过调节控制器的输入信号,使系统输出达到所需的目标。
控制的目标可以是稳态操作、动态响应、输出品质等。
在控制设计中,需要根据建模结果选择合适的控制策略和算法,并进行系统参数的调整和优化。
常用的控制策略包括PID控制、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自适应控制等。
PID控制是最常用和经典的控制方法,通过比较系统输出与期望值之间的差异,通过调整控制器的三个参数(比例、积分、微分)来实现系统稳定和响应速度的控制。
模糊控制是一种基于模糊推理的控制方法,适用于复杂和非线性系统。
神经网络控制是利用神经网络的优良特性,进行系统建模和控制设计。
自适应控制是利用系统的自学习和自适应能力,通过不断调整自身参数来实现控制目标。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具体的电力电子系统和控制要求,可以选择不同的建模与控制方案,并结合实时仿真和实验验证进行性能评估和参数调整。
电力电子系统建模控制与仿真_参考教材参考实例
x&(t) = A1x(t) + B1u(t)
(1)
y(t) = C1x(t) + E1u (t)
(2)
其中:x(t)为状态向量;u(t)为输入向量;A1 和 B1 分别为状态矩阵与输入矩阵; y(t)为输出变量;C1 和 E1 分别为输出矩阵和传递矩阵。
(2)关闭状态,时间为[dTs,Ts]: 可以写出的状态方程为:
{ò ò } = 1 Ts
t +dTs
t +Ts
t [ A1á x(t )ñTs + B1áu(t )ñTs ]dt + t+dTs [ A2 á x(t )ñTs + B2 áu(t )ñTs ]dt
(12)
整理可以得到:
áx&(t)ñTs = [d (t) A1 + d ¢(t) A2 ]áx(t)ñTs + [d (t)B1 + d ¢(t)B2 ]áu(t)ñTs
(13)
这就是 CCM 模式下的平均变量状态方程一般公式,其中 d(t) + d¢(t) = 1 。
用同样的方法可以求得
á y(t)ñTs = [d (t)C1 + d ¢(t)C2 ]á x(t)ñTs + [d (t)E1 + d ¢(t)E2 ]áu(t)ñTs
(14)
分解平均变量为:
状态变量: áx(t)ñTs = X + xˆ(t)
=1 Ts
t+Ts x&(t )dt
t
(10)
将(1)(3)代入(10),可以得到:
ò ò áx&(t)ñTs
= 1( Ts
t+dTs x&(t )dt
电力电子系统建模及控制1_第1章DCDC变换器的动态建模
由式(1—6)得到
当Buck-Boost变换器电路达到稳态时,电感电流的瞬时值间隔一个周期 是相同的,即i(t+Ts)=i(t),于是 上式表明,电感两端电压一个开关周期的平均值等于零,即所谓伏秒平 衡。这样可以得到
在阶段1,即[t,t+DTs],电感两端的电压vL(t)=Vg;在阶段2,即[t+DTs,t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Ts], 电感两端的电压vL(t)=V。代人式(1-12)得到
1.1状态平均的概念 由于DC/DC变换器中包含功率开关器件或二极管等非线性元件,因此
是一个非线性系统。但是当:DC/DC变换器运行在某一稳态工作点附近, 电路状态变量的小信号扰动量之间的关系呈现线性的特性。因此,尽管: DC/DC变换器为非线性电路,但在研究它在某一稳态工作点附近的动态特 性时,仍可以把它当作线性系统来近似,这就要用到状态空间平均的概念。 图1—2所示为:DC/DC变换器的反馈控制系统,由Buck DC/DC变换器、 PWM调制器、功率器件驱动器、补偿网络等单元构成。设DC/DC变换器的占 空比为d(t),在某一稳态工作点的占空比为D;又设占空比d(t)在D附近有 一个小的扰动,即:
在阶段2,即[t+dTs,t+Ts],开关在位置2时,电感两端电压为
通过电容的电流为
图1-5为电感两端电压和通过电感的电流波形,电感电压在一个开关周 期的平均值为
如果输入电压vg(t)连续,而且在一个开关周期中变化很小,于是vg(t)在 [t,t+dTs]区间的值可以近似用开关周期的平均值<vg(t)>Ts表示,这样
下面我们将电感电流波形作直线近似,推导关于电感电流的方程。如图 1—6所示.当开关在位置1时
《电力电子系统建模与仿真》题集
《电力电子系统建模与仿真》题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在电力电子系统建模过程中,哪一种软件工具常被用于进行系统级仿真分析?( )A. Microsoft OfficeB. AutoCADC. MATLAB/SimulinkD. Photoshop2.PWM (脉宽调制)技术中,通过调节什么参数来控制开关管的导通时间?( )A. 电压幅值B. 电流频率C. 脉冲宽度D. 电容容量3.在Simulink环境中,哪个模块库提供了丰富的电力电子元件模型用于系统仿真?( )A. Simulink Control DesignB. SimPowerSystemsC. Communications System ToolboxD. Robotics System Toolbox4.电力电子系统建模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A. 提高系统美观性B. 分析和优化系统性能C. 增加系统复杂性D. 降低系统成本5.在进行电力电子系统仿真时,哪个因素对于仿真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A. 计算机的显示器尺寸B. 元器件模型的精度C. 仿真软件的安装位置D. 操作系统的版本6.SPWM (正弦脉宽调制)技术主要应用于哪种电力电子变换器?( )A. DC-DC变换器B. AC-DC整流器C. DC-AC逆变器D. AC-AC变频器7.PID控制器在电力电子系统中主要起什么作用?( )A. 增加系统噪声B. 提高系统稳定性C. 降低系统效率D. 增加系统功耗8.在电力电子系统仿真中,设置合适的仿真步长对结果有何影响?( )A. 不影响仿真结果B. 提高仿真速度但降低精度C. 平衡仿真速度和精度D. 只影响仿真过程中的动画效果9.电力电子系统中的核心元件是什么?( )A. 电阻和电容B. 电感和变压器C. 电力电子开关器件D. 传感器和执行器10.在进行DC-DC变换器仿真时,需要关注哪些性能指标?( )A. 变换效率和输出电压纹波B. 变换器的重量和体积C. 变换器的颜色和材质D. 变换器的生产厂家和品牌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电力电子系统建模中,常用的两种仿真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电力电子系统建模及控制
学 号:_____________
组 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桌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3年月日
一、实验目的(要求在课前预习完成)
1、熟悉Simulink的工作环境,熟悉直流斩波电路的工作原理。
二、实验原理(要求在实验前预习完成)
一、降压斩波(Buck)电路是最基本的DC-DC变换电路之一。
如图1所示为Buck电路原理图及其工作模式。
元件和仿真参数设置如下:输入电压(Vg) , , , ,开关频率为20kHz,开关信号占空比D=50%。
图1Buck电路原理图及其工作模式
(1)在Simulink中建立Buck电路模型,并进行仿真。
利用升压-降压式变换器,即可实现升压,也可实现降压,图1-3中的电压波形是升压工作状态的波形。波形为有少许波纹的直流电压。
理论计算: = E=E=100V, 与E极性相反;仿真结果与升降压斩波理论吻合。
(2)绘制加入的超前滞后补偿网络bode图。
三、主电路同实验一。Buck电路原理图及其工作模式如图1。
buck电路及其超前滞后补偿网络设计同实验二。各参数设置同实验二。
1、根据实验二的补偿网络设计结果,在Simulink中建立超前滞后补偿网络模型(用transferFcn模块直接代替实验二中的补偿网络)。
2、熟悉降压、升压斩波电路的组成及其特点,掌握在simulink的工作环境中建立电力电子系统的仿真模型。
3、掌握直流斩波电路环路设计,了解系统校正的工作原理。
4、掌握相关的matlab命令,及其在simulink的工作环境中建立电力电子控制环路的仿真模型。
电力电子变换器的建模和控制
“电力电子变换器的控制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线性控制和非线性控 制。” ——摘自第3章
这一摘录概括了电力电子变换器控制方法的分类。线性控制方法基于线性系 统理论,通过调整变换器的输入和输出电压之间的比例关系来控制其性能。而非 线性控制方法则是基于非线性系统理论,通过调整变换器的内部工作点来控制其 性能。
《电力电子变换器的建模和控制》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书。它不仅提供了 丰富的理论知识,还通过案例研究和实践应用,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电力电 子变换器的应用。我相信这本书对于所有对电力电子、控制系统和信号处理感兴 趣的读者都将大有裨益。
目录分析
《电力电子变换器的建模和控制》是一本涵盖电力电子、控制系统和信号处 理学科交叉的书籍,机械工业社的这本书籍的内容深入浅出,旨在帮助读者理解 电力电子变换器的建模和控制。书籍的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电力电子变 换器的建模,第二部分是电力电子变换器的控制。
这本书籍的亮点在于其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作者在介绍每种模型和控制 方法时,都给出了足够详细的解释和说明,同时还有具体的案例分析和解决方案, 使得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理论。这本书籍还具有完整的目录和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这是《电力电子变换器的建模和控制》的读书笔记,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感谢观看
《电力电子变换器的建模和控制》这本书提供了关于电力电子变换器建模和 控制的重要知识。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作者解释了电力电子变换器的基本原理、 建模方法和各种控制策略。书中的精彩摘录不仅展示了作者的专业素养,而且为 读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信息。这本书对于想要深入了解电力电子变换器建模和控 制的学生和工程师来说是一本必备的参考书籍。
电力电子系统建模与控制 教学大纲
电力电子系统建模与控制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090407Z10课程名称:电力电子系统建模与控制/Modeling and Analysis of Power Electronics System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学分:48(8)/3先修课程: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适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卓越工程师、自动化课程类别:专业课教材、教学参考书:1.《电力电子系统建模与控制》,徐得鸿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1月2.《电力电子学》,陈坚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2月3.《电力电子装置及系统》,杨荫福等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4.《矩阵式变换器技术及其应用》,孙凯等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9月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电力电子系统建模及控制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
本课程重点介绍电力电子系统的动态模型的建立方法和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并详细介绍开关电源、逆变器、UPS电源、DC/DC电源及矩阵变换器装置的基本组成、控制方式及其设计思想。
电力电子器件、装置及系统的建模与控制技术涉及功率变换技术、电工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理论等,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应用性技术。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电力电子系统的设计和系统分析的能力,有利于促进我国电力电子产品和电源产品性能的提高。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知识:掌握DC/DC、三相变流器、逆变器和矩阵变换器等电力电子变换器的动态建模方法;掌握DC/DC、三相变流器、逆变器和矩阵变换器等系统的控制方法;掌握开关电源、逆变器、UPS电源、DC/DC电源及矩阵变换器装置的基本组成、控制方式和设计思想。
能力: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分析、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素质:通过电力电子系统建模控制系统的的分析与设计,着力于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理论应用于实践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教学过程中采取讲授、讨论、分析、课外作业的方式进行,注重过程考核,考核方式包括:笔试、作业、讨论、辩论、课内互动等,过程考核占总评成绩的。
电力电子建模
令 d = D, vs = Vs ,则稳态(静态工作点)方程变为
⎧⎪ AX
⎨ ⎪⎩ Y
=
+ BVs CT X
=
0
(1.21)
式中 X, Y 分别表示 x 和 y 的稳态量,A = DA1 + D′A2 ,B = DB1 + D′B2 , CT = DC1T + D′C2T 。 式(1.21)也称为变换器的稳态状态空间平均方程。
连续平均法分为两种形式:
状态空间平均法:从变换器的不同拓扑下的状态空间方程出发,经过平均——小信号
扰动——线性化处理,得到表征变换器稳态和动态小信号特性的数学模型,最后也给出一个
统一的电路模型。
平均值等效电路法:从原变换器出发进行电路处理,最后得出一个等效电路模型。其
实,在推导平均值等效电路时只是处理电路中的开关元件,如开关晶体管和二极管等非线性
第 二 个 假 定 : 开 关 频 率 fs 比 变 换 器 中 低 通 滤 波 器 的 转 折 频 率 fc 大 得 多 。 即
fs fc 。这一假定在实际变换器中是成立的,因为这与要求输出电压纹波比其平均值
要小得多是一致的。由于开关频率高,可以认为输入电压 vs 在一个开关周期中是不变的。
第三个假定:扰动信号的频率 f p 与开关频率 fs 比较是很低的,即 f p fs 。一般认为
电力电子变换器是一个可以精确建模的系统,只要知道它的拓扑结构及开关控制策略, 就可以用相应的分段微分方程来描述。即 cycle-by-cycle 方法。
缺点:这种电力电子变换器的模型却无法实际应用于变换器性能的分析。 原因:用于描述电力电子变换器模型的分段微分方程模型,是一个不连续的模型,对 于不连续模型目前还没有一种可供借鉴的精确数学分析方法。
电力电子建模
d
)Ts
⎡ ⎣
A2
x(t) Ts + B2
vs
⎤ ⎦ Ts
将式(1.12)代入式(1.14),可得
(1.14)
x(Ts
)
=
x(0)
+
dTs
⎡ ⎣
A1
x(t) Ts + B1
vs
Ts
⎤ ⎦
+
(1 −
d
)Ts
⎡ ⎣
A2
x(t) Ts + B2
vs
⎤ ⎦ Ts
(1.15)
经整理,得到
x(Ts ) = x(0) + [dTs A1 + (1− d )Ts A2 ] x(t) Ts + [dTs B1 + (1− d )Ts B2 ] vs Ts
第 二 个 假 定 : 开 关 频 率 fs 比 变 换 器 中 低 通 滤 波 器 的 转 折 频 率 fc 大 得 多 。 即
fs fc 。这一假定在实际变换器中是成立的,因为这与要求输出电压纹波比其平均值
要小得多是一致的。由于开关频率高,可以认为输入电压 vs 在一个开关周期中是不变的。
第三个假定:扰动信号的频率 f p 与开关频率 fs 比较是很低的,即 f p fs 。一般认为
方程仍然成立。
当电路达到稳态时,根据电感电压的伏秒平衡原理:电感电压的平均值等于零,即
vL (t) Ts = 0 。
由式(1.7)得到
d i(t)
L
Ts = 0
dt
表明电感电流的开关周期平均值 i(t) 等于常数,但不表明电感电流的瞬时值在一个 Ts
开关周期中保持恒定。实际上在 DC-DC 变换器中,一个开关周期中电感电流的瞬时值波形 一般近似为三角波。
电力电子建模分析及控制器设计的一般过程
电力电子建模分析及控制器设计的一般过程
电力电子建模分析及控制器设计的一般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系统建模:首先需要对电力电子系统进行建模,根据其特性以及控制要求选择适当的建模方式,例如,根据等效电路模型可以得到系统的状态方程,根据矢量控制原理可以设计SVPWM 控制器。
2. 系统分析:利用系统建模得到的状态方程和控制器,进行系统分析,得到一些关键性能指标,如系统的稳定性、动态响应特性、电流、电压、功率等等。
3. 控制器设计:根据系统分析的结果,进行控制器的设计。
控制器设计中需要考虑各种约束因素,如硬件实现的限制、成本、可靠性等等。
一般控制器又可以分为模拟控制和数字控制两种,模拟控制主要包括比例积分控制、模糊控制、滑模控制等等,数字控制主要包括基于DSP、FPGA、ARM等处理器架构的数字控制器。
4. 仿真验证:在设计完控制器之后,需要进行仿真验证,进一步验证控制器的性能,优化参数,并进行测试改进工作。
5. 硬件实现:将控制器进行硬件实现,对原理图进行电路设计,制作PCB板、采购必要的器件、调试、测试,直至系统实现。
6. 系统测试:对系统进行全面测试,验证其性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对性能进行总结,实现完善。
以上是电力电子建模分析及控制器设计的一般过程,实际过程中可以根据具体应用需求进行适当调整。
电力电子建模控制方式及系统建模(ppt 48页)
uC(t) R
sLiL(s)=uin(s)(1D)uC(s)d(s)UC sCuC(s)=(1D)iL(s)d(s)ILuCR(2s3)
第2步. 根据S域状态方程求取传递函数
sLiL(s)=uin(s)(1D)uC(s)d(s)UC sCuC(s)=(1D)iL(s)d(s)ILuCR(s)
CduC(t) dt
(1d)iL(t)uC R (t)
17
第2步. 分离扰动
大信号模型
d L
iL(t) dt
=
uin(t)
(1d)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uC(t)
Cd
uC(t) dt
=(1d)
iL(t)
uC(t) R
各平均变量和控制量d都包含了直流分量和低频小信 号分量,为大信号模型。
若要得出低频小信号模型,需要将直流分量和低频 小信号扰动进行分离。
22
3. 利用小信号解析模型求取传递函数
小信号建模的目的:研究占空比、输入电压的低频小 扰动对DC/DC变换器中的电压、电流稳定性的影响。
第1步. 拉 普拉斯变 换
设各状态 变量的初
值为零
LdidLt(t)=uin(t)(1D)uC(t)d(t)UC
CdudCt(t)
=(1D)iL(t)d(t)IL
18
令:
iL(t) =ILiL(t) uC(t) =UCuC(t) d=D d(t) uin(t) =Uinuin(t)
则状态方程改写为:
Ld[IL dtiL(t)]=[Uinuin(t)][1(Dd(t)][UCuC(t)] Cd[UC dtuC(t)]=[1(Dd(t)][ILiL(t)]UCRuC(t)
电力电子系统建模与控制作业.
(1)电感L计算 由 L (1 D)R 可得L=0.64mH,其中D为占空比,
2 f
R为负载电阻。
(2)电容C计算
由C
1
8 f
D 可得C=9.7656μF。 2L
2020/3/2
电力电子节能与传动控制河北省重点实验
2.1 输入电压突变
2020/3/2
电力电子节能与传动控制河北省重点实验室(燕山大学)
16/共23页
3 Buck电路闭环仿真
3.2.5 在空载时开关管开始工作时的波形
2020/3/2
电力电子节能与传动控制河北省重点实验室(燕山大学)
17/共23页
3 Buck电路闭环仿真
3.2.6 空载时开关管开始工作时的相关波形
2020/3/2
在5ms切换时会有能量回馈现象,在5.01ms切换时则没 有,下面以在5ms时切换负载为例进行说明。
2020/3/2
电力电子节能与传动控制河北省重点实验室(燕山大学)
12/共23页
3 Buck电路闭环仿真
3.2.2 整体波形
2020/3/2
电力电子节能与传动控制河北省重点实验室(燕山大学)
13/共23页
仿真电路如左图所示。在5ms 时,输入电压由100V突变为120V, 其仿真波形如左下图所示;在5ms 时,输入电压由100V突变为80V, 其仿真波形如右下图所示。
2020/3/2
输出电压
电感电流
电力电子节能与传动控制河北省重点实验室(燕山大学)
电感电流 输出电压
5/共**页
2 Buck电路开环仿真
电力电子节能与传动控制河北省重点实验室(燕山大学)
10/共23页
3 Buck电路闭环仿真
电力电子系统建模与控制
无功补偿与有功滤波
利用电力电子装置实现无功补偿和谐波治理 ,提高电力系统的电能质量。
电机驱动系统
电机控制策略
通过建模和控制算法,实现电机的高效、精准控制,提高电机驱动系统的性能。
电机驱动系统保护
通过电力电子系统建模,实现电机驱动系统的过流、过压和欠压保护,确保系统的安全 运行。
电力电子系统建模与 控制
目录
• 电力电子系统概述 • 电力电子系统建模 • 电力电子系统控制 • 电力电子系统应用 • 电力电子系统发展趋势与挑战 • 电力电子系统建模与控制案例研究
01
电力电子系统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电力电子系统是指利用电力电子器件 进行电能转换和控制的系统,主要实 现电能的转换、调节和控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状态空间平均模型
总结词
状态空间平均模型是一种用于分析电力电子转换器稳态性能的数学模型,它将转换器的动态过程简化为一个平均 值系统。
详细描述
状态空间平均模型通过在一定的时间周期内对状态变量进行平均来消除系统的动态特性。这种方法适用于分析转 换器的稳态性能和直流分析,但不适用于分析系统的动态特性和交流分析。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灵活交流输电系统
研究基于电力电子技术的灵活交流输电系统,实 现电网的灵活控制和调度,提高电网的抗干扰能 力和稳定性。
智能配电网
利用电力电子技术优化智能配电网的运行和控制, 实现分布式能源和储能系统的集成应用。
电力电子系统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应用
风力发电系统
光伏发电系统
利用电力电子技术优化光伏发电系统的转换效率和 可靠性,降低光伏发电成本和提高发电量。
电力电子系统建模及控制
电力电子系统建模及控制
电力电子系统建模及控制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涉及到电力电子系统中的信号处理、控制原理以及系统建模的研究。
它涵盖了多个相关领域,如软件工程、数字信号处理、系统建模和控制原理等。
电力电子系统包括电力电子设备、电力系统以及其他相关系统。
这些系统通常会有许多不同的参数来描述它们的特性,而建模和控制就是用这些参数来构建系统的过程。
在建模阶段,将根据系统的特性构建出一套非常复杂的数学模型。
这些模型可以使用各种数学工具,如微分方程、拉格朗日方程、拟合函数等,来描述系统的行为。
这些模型是系统动态行为的抽象,可以用来对系统进行仿真、诊断和预测。
在控制阶段,将根据系统模型及其参数,构建出一套控制系统,以便系统能够自动调节参数,以达到预期的性能目标。
这种控制技术的应用,可以让系统更加稳定,并且在参数变化的情况下仍能保持系统的正常工作。
电力电子系统建模及控制在电力电子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使系统更加稳定,提高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电力电子系统建模及控制也为新型可再生能源发电系
统、电力系统安全性评估以及智能电网技术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可能性。
电力电子系统建模及控制
电力电子系统建模及控制
电力电子系统建模与控制是一项集合了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系统设计以及控制理论的新型技术。
它的应用主要包括高压直流
输电、变压抗歪、感性电路控制、高压交流输电、电动机控制等方面。
电力电子技术是一种有效提高设备性能和系统稳定性的重要途径,它
可以改造传统电力系统,以提高系统智能化和灵敏性,使得系统整体
性能提升。
电力电子系统的模型是建立电力电子控制系统的基础,可以有效
地描述和表达电力电子设备的工作特性和运行原理。
控制算法,能够
计算出操纵量的变化以达到控制目标,以提升电力设备的运行效率和
系统的可靠性。
此外,在建模和控制技术的发展中还要考虑智能化系统设计问题,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等理论,利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数据挖掘技术,建立模型以及设计智能控制算法,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工程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 1 − ω z
Gvg ( s ) = Gg 0 1+
1 s s + Qω0 ω0
2
21
5.2 DC/DC变换器传递函数分析
3. 变换器中RHP零点的物理成因
具有RHP零点的典型系统传递函数:
s G ( s ) = 1 − ω0
11
5.1 控制系统典型环分析
1. Buck-Boost变换器实例
ˆ ( s )和母线输入v ˆg ( s ),交流输 变换器包括2个独立的交流输入:控制输入 d 出变量可以表示为这2个输入的叠加:
ˆ ( s ) + G ( s )v ˆ( s ) = Gvd ( s)d ˆg ( s) v vg
因此,传递函数Gvd(s)和Gvg(s)可以分别表示为:
ˆ( s ) v Gvd ( s ) = ˆ (s) d ˆg ( s ) = 0 v
ˆ( s ) v Gvg ( s ) = ˆg ( s ) v
ˆ ( s ) =0 d
13
5.2 DC/DC变换器传递函数分析
(1) 输入-输出传递函数Gvg(s)
4
5.1 控制系统典型环节
3. 右平面零点(RHP零点):
s G ( s ) = 1 − ω0
5
5.1 控制系统典型环节
4. 反极点与反零点:
s ω0 1 G ( s) = = ω0 s 1 + 1 + s ω0
G0 = 40 = 32dB,f1 = 100Hz,f1 = 2kHz
8
5.1 控制系统典型环节
6. 典型一阶环节的组合:
s 1 + ω 1 G ( s) = A0 s 1 + ω 2
9
5.1 控制系统典型环节
7. 二阶谐振环节:
G(s) =
1 2ξ
1 R P D R sC D Gvg ( s ) = − = − 1 D' sL s 2 RLC D ' sL +R P R+ 2 + D '2 sC D' D '2
我们将其变换为标准格式,使分子和分母中的s0项系数均为1,于是上下同 时除以R,可得:
32
5.3 DC/DC变换器控制器设计
(1) 反馈降低干扰对输出的影响 当反馈引入后,传递函数变为:
Gvg ( s ) ˆ( s ) v = ˆg ( s ) dˆ ( s ) =0 v 1 + T ( s)
ˆload ( s ) = 0 i
可见,当环路增益很大时,这个减小量比较可观。输出电压v与输入电 压vg之间的关系由T(s)决定。 由下式同样可知,环路增益降低了输出阻抗: ˆ( s ) Z out ( s ) v − = ˆ ˆ i ( s ) d ( s )=0 1 + T ( s )
Vg − V Vg
V G = − = − = d0 其中,直流增益为: D' D '2 DD '
ωΖ为零点角频率:
ωz =
D '(Vg − V ) LI
D '2 R = DL
(RHP)
ω0与Q为二次环节的转折频率和品质因数,与输入-输出传函数值相同:
19
5.2 DC/DC变换器传递函数分析
例:Buck-Boost变换器中,已知 D = 0.6, R = 10Ω, Vg = 30V, L = 160 µ H, C = 160 µ F 试求其输入-输出、控制-输出传递函数及伯特图。 解: ω0 D' D f = = = 400Hz 0 Gg 0 = = 1.5 ⇒ 3.5dB C 2π 2π LC D' Q = D'R = 4 ⇒ 12dB 2 L ωz D' R V
Gd 0 = DD ' = 187.5 ⇒ 45.5dBV f z =
2π
=
2π DL
= 2.65kHz
20
5.2 DC/DC变换器传递函数分析
2. 基本CCM变换器的传递函数
Gvd ( s ) = Gd 0 s s 1 + + Qω0 ω0
2
第5章 DC/DC变换器控制系统设计 简介 5.1 控制系统典型环节 5.2 DC/DC变换器传递函数分析 5.3 DC/DC变换器控制器设计 5.4 传递函数的实验获得方式 5.5 小结
1
简介
Gvg ( s ) =
ˆ( s ) v ˆg ( s ) v
ˆ ( s ) =0 d
Gvd ( s ) =
输出阻抗
24
5.2 DC/DC变换器传递函数分析
输入阻抗 Zin ( s ) =
1 Z ( s) + Z 2 ( s) ] 2 [ 1 D
25
5.2 DC/DC变换器传递函数分析
ˆg (t )为0,可得右图: 控制-输出传递函数,取v
于是,传函可表示为:
Gvd ( s ) = ˆ(s) v Z 2 (s) = Vg ˆ (s) Z1 ( s ) + Z 2 ( s) d
1 s s + 1 + 2ξ ω 0 ω0
2
=
1 s s + 1+ Qω0 ω0
2
其中: Q =
10
5.1 控制系统典型环节
fa = (e
1 π / 2 − 2Q
)
f0
fb = ( e
1 π / 2 2Q
)
f0
f a = 10 −1/2 Q f 0
f b = 101/ 2Q f 0
首先将和占空比d有关的电源置零,如(a)图;然后将vg(s)和电感通过两个变 压器变换到副边,如图(b)。
14
5.2 DC/DC变换器传递函数分析
于是可得:
Gvg ( s) = ˆ( s ) v ˆg ( s ) v
ˆ ( s )=0 d
整理后,得:
1 P R D sC =− 1 D ' sL R P + D '2 sC
ˆ( s ) v ˆload ( s ) dˆ ( s )=0 i
为变换器输出阻抗
30
ˆg ( s ) = 0 v
5.3 DC/DC变换器控制器设计
将系统中所有电量均在工作点上进行小扰动、线性化:
ˆref (t ) vref (t ) = Vref + v ˆe (t ) ve (t ) = Ve + v
ˆ( s ) v ˆ (s) d ˆg ( s ) = 0 v
Z in ( s)
Z out ( s )
2
5.1 控制系统典型环节
1. 单极点: G (s ) =
1 1 = 1 + sRC 1 + s ω0 其中: ω0 = 1 RC
3
5.1 控制系统典型环节
2. 单零点:
s G ( s) = 1 + ω0
R 1 D D Gvg ( s) = − = − D ' R + s L + s 2 RLC D ' 1 + s L + s 2 LC D '2 D '2 D '2 R D '2
15
5.2 DC/DC变换器传递函数分析
该式可表示为:
Gvg ( s ) = Gg 0 1 s s 1+ + Qω0 ω0
2
其中,直流增益为:
Gg 0 = −
D D'
ω0 为其转折频率,Q为品质因数:
1 LC = 2 2 ω0 D'
1 L = 2 Qω0 D ' R
D' ⇒ ω0 = LC
⇒ Q = D '2 R C L
16
5.2 DC/DC变换器传递函数分析
(2) 控制-输出传递函数Gvd(s)
ˆg为0,使得输入到1:D变压器原边短路,便得到下图 我们使输入扰动量 v (a)。通过将电感和2个电压源变换到D’:1变压器副边,可得图(b)。
LI 1− s D V V '( − ) V V − ˆ( s ) v g g Gvd ( s ) = = − ˆ ( s) L D' d 2 LC ˆg ( s ) = 0 v 1 + s + s D '2 R D '2 s 1 − ω z Gvd ( s) = Gd 0 2 s s 1 + + Qω0 ω0
1 ωC
f1 Z1 + Z 2
R f0 R0
ωL
R Q= R0
R0 R
2
Z2
26
5.2 DC/DC变换器传递函数分析
ˆd (t ) 输入-输出传递函数,取 v 为0,可得右图:
于是,传函可表示为:
Gvg ( s) =
ˆ(s) v Z 2 ( s) =D ˆg (s) v Z1 ( s ) + Z 2 ( s)
6
5.1 控制系统典型环节
4. 反极点与反零点:
s 1 + ω 0 ω0 G ( s) = 1 + = s s ω0
7
5.1 控制系统典型环节
5. 典型环节的组合:
G ( s) =
G0 s s 1 + 1 + ω1 ω2
Gvd ( 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