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中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论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中的问题和对策建议【摘要】高职院校在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该问题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本文将从高职院校现有问题、培养人才的现状和存在原因入手,提出了加强实践教育和提升师资水平的对策建议。
加强实践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升师资水平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指导学生掌握更多实用技能。
在总结了现有问题,并展望未来的发展。
建议措施的实施将为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带来积极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现有问题、培养人才、实践教育、师资水平、对策建议、未来发展、建议措施、实施。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职院校是指专门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学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逐渐增加,高职院校的培养任务也日益繁重。
目前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些学校的实践教育环节不够完善,导致学生在实际操作能力上存在一定不足。
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和最新的行业知识,影响了学生的培养质量。
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也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以适应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本文将分析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旨在提高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质量和水平。
1.2 问题意识在当前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而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场所,却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一些高职院校存在人才培养模式陈旧、课程设置跟不上行业发展等问题,导致毕业生就业竞争力不足。
一些高职院校的实践教育环节存在薄弱,学生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难以适应市场需求。
师资水平不高、师生互动不频繁等问题也制约了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效果。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迫切需要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关于高职院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关于高职院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高职院校教育是指为了适应社会对专门技术、管理和服务人才的需求,培养具有一定实际技能和创新精神的专门人才的学校教育。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职院校教育在我国的地位日益重要,但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高职院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分析和研究。
一、问题分析1. 教学质量不稳定在一些高职院校中,教学质量参差不齐,有的课程水平较高,而有的课程质量欠佳。
这主要是因为一些教师水平不高,教学经验不足,导致无法保证教学质量的稳定性。
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学设备和实验条件也较差,影响了教学效果。
2. 专业设置滞后随着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也相对滞后。
有的专业学生就业率较低,而有的专业就业难度较大。
部分高职院校的专业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导致学生就业压力较大。
3. 学生就业压力大由于高职院校的教学和实践性强,毕业生一般能够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但是由于社会竞争激烈,一些学生在就业市场上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机会。
这主要是因为学校没有充分考虑到社会需求,导致学生就业压力较大。
4. 教师队伍建设不足一些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建设不足,教师职称结构不合理,教师水平参差不齐。
一些高职院校的教师学术水平较低,缺乏创新意识,导致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5. 实训基地不足高职院校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但是一些学校的实训基地却不足,无法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
这导致学生毕业后缺乏实践经验,难以适应社会需求。
二、对策研究1. 提高教学质量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考核,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经验,同时加大对教学设备和实验条件的投入,保证教学质量的稳定性。
2. 调整专业设置高职院校应该根据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进行专业调整和设置,努力提高学生就业率,减少学生的就业压力。
3. 加强学生就业指导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和就业机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选择,减轻学生就业压力。
关于高职院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关于高职院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职院校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务。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才需求的不断增长,高职院校教育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影响着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效果。
有必要对高职院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以便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目前,高职院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质量不稳定等。
师资力量不足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和学生学习动力的降低,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的效果。
教学质量不稳定使得学生在不同学科领域的学习质量参差不齐,难以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影响了他们未来的发展。
针对高职院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认真分析探讨,提出有效的对策建议,以改进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为我国经济社会长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本文将对高职院校教育中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以期为高职院校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1.2 问题意义高职院校教育中存在问题的意义不容忽视。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技术技能型人才,他们将直接参与到社会生产中去,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如果教育质量存在问题,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将无法胜任工作岗位,从而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
高职院校是社会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渠道,如果教育质量不高,将会导致社会对高职教育的信任度下降,从而影响到高职院校的声誉和发展。
高职院校教育的问题也直接关系到学生个人的发展和就业前景。
如果学生在高职院校接受的教育质量不高,那么他们将无法获得良好的就业机会,影响到自身的发展和未来的生活质量。
解决高职院校教育存在的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正文2.1 高职院校教育问题分析高职院校教育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需要认真分析和解决。
高职院校师资力量不足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由于薪酬待遇不高、职业发展空间有限,许多优秀教师更倾向于选择在普通高校或企业工作,导致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不高。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一是教学腐朽;二是学生思想落后;三是资金投入不足;四是与现实需求脱节;五是师资储备不足。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如下对策:
一是加大投入,注重改革改造整体教学管理体系;
二是引入社会资源,在专业教学中引入集团公司、社会机构及行业专家;
三是建立科技人才企业实习培训制度,加强与社会的实践联系;四是建立就业指导中心和就业大厅,通过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开展就业指导;五是加大职教师资储备力度,引进社会专业人才,保证师资质量。
高职院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困惑与对策
高职院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困惑与对策摘要随着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重心从规模扩张到内涵建设的转型,高层次人才的缺乏和贡献率不高制约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提高,成为制约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抽样统计分析发现,我国高职院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在数量、结构、贡献率、素质等方面均存在一些问题。
对此,高职院校应通过创新高层次人才引进、使用、管理、激励及评价机制,加大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经费投入,加强青年后备人才培养,加大国际合作交流力度等措施,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江苏省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过近十年的快速发展,各高职院校基本完成了以规模扩张、新校区建设和教学设备购置为主要内容的外延建设任务,开始转向以深化教学改革、提高科研开发水平和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为主要内容的内涵建设。
如果说硬件设施建设以物质性资源投入为主,那么,内涵建设则更多地依赖于高层次人才资源。
在内涵建设过程中,各高职院校均不同程度地出现高层次人才数量不足、质量有待提高的问题。
高层次人才的缺乏成为内涵建设的瓶颈,制约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持续快速提高。
因此,加强对高职院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调查研究,建设一支高水平高层次人才队伍,已成为高职教育当前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一、对高职院校高层次人才的界定目前,对高职院校高层次人才尚无统一的界定。
高层次人才是一个普遍的概念,对它的把握要在学历、职称、成就等基本要素的基础上结合其人才类型、服务领域、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
高层次人才是指人才队伍中层次比较高的优秀人才,他们往往处于各个领域的专业前沿,素质高、能力强、贡献大、影响广。
在对高职院校高层次人才的界定上,除普遍的意义外,还应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更加强调其职业性,及其在技能型人才培养、技术开发和应用中的核心和领军作用。
基于此,高职院校高层次人才应具备如下四方面基本素质:第一是思想素质。
高职院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的困境及策略
高职院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的困境及策略【摘要】高职院校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工作存在一系列困境。
这些困境主要包括高薪水难以吸引人才、地域条件限制、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等。
造成这些困境的原因主要是当前高职院校在人才引进政策上存在漏洞,并且人才培养机制需要进一步改革。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与建议,包括优化引进政策、改革人才培养机制等。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更好地促进高职院校的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
引进高层次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未来,随着这些对策的实施和完善,高职院校将能够更好地吸引和留住优秀的高层次人才,促进学校的发展和提升教育质量。
【关键词】高职院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困境、原因分析、对策、建议、引进政策优化、人才培养机制改革、总结、展望未来、对策的重要性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职院校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高新技术的不断涌现,高职院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高职院校在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中面临诸多困境和挑战。
高职院校在引进高层次人才时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各大高校纷纷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使得高职院校在引进人才时更加困难。
高职院校在吸引高层次人才方面存在着缺乏有效的引进政策和机制。
当前的引进政策并不完善,缺乏针对性和吸引力,难以真正发挥作用。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机制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以更好地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发展空间。
解决高职院校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存在的困境,不仅需要加大引进政策的优化力度,还需要对人才培养机制进行深入改革。
只有这样,高职院校才能真正吸引到更多优秀的高层次人才,为学校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1.2 研究意义高职院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而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工作对于提升学校整体学术水平和科研实力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可以带来新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方法,推动学校学科建设和科研创新。
高职人才“订单式培养”实效性低下的原因及对策
高职人才“订单式培养”实效性低下的原因及对策【摘要】高职人才“订单式培养”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实效性低下的问题。
主要原因包括培养过程中缺乏个性化关怀、实习环节安排不合理以及就业指导不到位。
为了提升订单式培养的实效性,应该加强对学生个性化需求的了解和关注、完善实习计划提高实习质量,以及落实就业服务提高就业率。
通过这些对策的实施,可以有效提升订单式培养的效果,为高职人才的培养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在未来,需要进一步完善订单式培养机制,不断提升教育质量,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更多优秀的高职人才。
【关键词】高职人才,订单式培养,实效性低下,原因分析,对策,个性化关怀,实习环节,就业指导,提升实效性,学生需求,实习计划,就业服务,总结分析,展望未来。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高职教育的普及,高职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当前教育体制中的重要一环。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和促进学生就业,订单式培养模式在高职教育中逐渐兴起。
近年来订单式培养的实效性却面临着一些问题,表现为就业率不高、学生满意度低等现象。
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高职人才的培养质量和就业效果。
订单式培养是指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为学生定制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强调实践能力和岗位适应性的培养模式。
由于培养过程中缺乏个性化关怀、实习环节安排不合理、就业指导不到位等原因,导致订单式培养的实效性低下。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分析订单式培养模式存在的不足之处,制定相应对策,提高订单式培养的实效性和效果,进一步推动高职人才的培养和就业。
1.2 问题提出这种实效性低下的现象背后可能存在多种原因,如培养过程中缺乏个性化关怀、实习环节安排不合理、就业指导不到位等。
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了订单式培养的实效性,阻碍了高职院校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职业教育和培养服务。
我们有必要深入分析订单式培养实效性低下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以提升订单式培养的实效性,更好地满足高职人才培养的需求,促进高职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浅议高职高专院校“2+1”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浅议高职高专院校“2+1”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高职高专院校“2+1”人才培养模式是目前国内实施的一种重要培养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是指学生在完成两年高职高专的学业后,可以选择在合作院校攻读本科学位,完成三年的学习。
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历水平,增强了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浅议高职高专院校“2+1”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首先,高职高专院校“2+1”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学生转学适应问题。
由于学生需要在两个不同的院校进行学习,他们需要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教学方式和课程安排。
这对学生来说可能造成一定的困惑和压力。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培训,提供转学适应的相关支持,例如开设专门的转学适应课程,引导学生逐步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其次,高职高专院校“2+1”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教学内容的重叠和冲突问题。
由于两个院校之间的课程设置可能存在差异,学生在转学后可能会面临一些重复学习的情况,或者课程之间存在冲突,导致学生无法顺利完成学业。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合作院校之间应加强沟通与协调,对于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进行对接和整合,确保学生不会重复学习或遗漏重要内容。
第三,高职高专院校“2+1”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还面临着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由于不同院校之间的师资力量可能存在差异,合作院校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保证师资队伍的质量和数量,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解决这个问题的对策包括加强师资培养和交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同时加强合作院校之间的师资共享,使得教学资源更加充分地利用起来。
此外,高职高专院校“2+1”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中还需要关注学生的评价和认可问题。
在学生转学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评价和认可方面的问题,例如学校之间对于学分的转换和认定存在差异,导致学生在转学后的学分无法被完全接受。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解决举措浅析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解决举措浅析摘要: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是高职教育为目标。
提高学生素质;优化教学内容;调整培养模式;构建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建设适合于技术型人才培养的保障条件等,是实现技术型人才培养目标具体措施。
关键词:高职教育;技术技能型人才;人才培养0 引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类型,与不断进步的经济社会需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中国职业教育发展依然面临很多困境和问题,例如: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教育教学的内容和方式简单化、过度削减甚至取消必要的理论课程,使得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知识积累过于简单化,思维和逻辑训练严重不足,缺少创业创新精神,这些将严重影响高职教育在国家各种教育中的竞争力。
要实现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必须构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及其实现路径。
从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角度,阐述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以及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举措。
1 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1.1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仍有脱节大多数高职院校并没有依据区域市场需要和自身的特点设置专业,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结合并不紧密。
高职院校整体专业结构欠合理且专业设置重复度较高,导致专业“同质化”现象严重,造成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
许多高职院校专业课程体系仍然按照“学科—知识—课程”构建,没有树立能力为重的理念,按照“岗位—能力—课程”构建高职院校课程新体系,尤其是没有把应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放到能力培养的主要位置上,导致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缺乏核心能力,体现不出不可替代性,这将严重影响高职教育在国家各种教育中的竞争力。
1.2 高职院校保障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基本条件不足由于高职院校学校现有的办学条件基础较为薄弱,与高职培养技术型人才的要求有很大的差距。
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以职业资格证书为引导的课程体系设计
职业资格证书
根据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制定相应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使 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衔接,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课程整合
将相关课程进行整合,形成模块化、综合化的课程体系,避免课 程之间的重复和脱节。
职业技能培训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突出对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使学生掌握实 际操作技能和工作经验。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环节,应加强实践 课程的教学比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 能力。
注重课程内容的更新与拓展
随着行业发展和技术进步,课程内容应及时更 新和拓展,以保持与行业需求的同步。
加强实践教学,提升学生实践能力
建设实训基地
01
建设设备先进、技术领先的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
毕业生就业情况及社会评价反馈
就业率较高
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就业率普遍较高,这主要得益于学校 与企业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得学生能够 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和技能。
薪资水平较高
由于高职院校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毕业生在实际工作 中表现较为出色,薪资水平也相对较高。
社会评价良好
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在社会中的评价普遍较好,他们具备 扎实的实践技能和良好的职业素养,深受用人单位的欢 迎。
《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存在 的问题及对策》
2023-10-30
目录
• 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现状及问题 • 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对策 • 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创新 • 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效果
01
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现状 及问题
培养目标不明确
总结词:定位模糊
详细描述: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应区别于学术型大学,但当前许多高职院 校的定位并不明确,导致培养出的学生缺乏独特的竞争力。
高职院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治理对策
高职院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治理对策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与“双高计划”建设具有统一性和同步性。
“双高计划”提出要打造高水平“双师”队伍,而高层次人才正是建设高水平“双师”队伍的关键。
以“双高计划”建设为引领,高层次人才能够有效推动高水平专业群和高水平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同时对于提升职业教育社会服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一)助推专业群建设水平提升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办学水平虽取得了长足进步,但部分高职院校的专业发展与专业建设同质化严重,导致技能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要求以及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还存在较大差距。
“双高计划”建设择优遴选了贴近行业企业办学的优势特色学校及专业,有利于将数量规模转化为质量优势,从而引领职业教育整体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而教师是落实教育政策的首要要素,是特色专业群建设的行动者,其专业水平和行动能力直接影响着“双高计划”建设的进度和效度。
推动“双高计划”建设行稳致远,除了需要依靠外部政策环境的扶持,更重要的是具备数量充足的依托高层次人才组建而成的教学创新团队和技术服务团队。
高层次人才在理论知识储备和技术研发方面具有优势,特别是具有丰富行业企业经验的高技能人才,他们能够对接区域行业企业工作岗位和工作标准,是专业群高质量发展、特色发展、持续发展的“提速器”。
(二)引领高水平创新团队建设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需要院校配备相应水平的教师队伍。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基本实现了教师数量的整体达标,但缺乏高水平师资队伍的矛盾依然存在,这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从__年开始,国家着力打造职业教育高水平教师教学创新团队,虽然各校采取互兼互聘、校企合作的途径,通过培训、培养、下企业等多种方式组建了教学创新团队,但一般都处于自身摸索的状态,缺乏高水平的引领。
综合素质强、富有创新意识以及掌握前沿技术的高层次人才,可利用其专业技术知识和新教育理念与方式方法进行改革创新,加强与外部社会环境的广泛交流与沟通,“及时了解和掌握行业企业发展的最新动态”,科学制定职业标准和教学标准,开发出符合双重标准的教材,利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培育高质量技能人才。
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确 定位 . 加 大 了建设 经费 投入 . 提 高 了教 师 的综合 素 质. 加强 了特 色专 业 建设 . 规 范 了学 校 的教 学 管理 .
作 者简 介 : 孙 中涛 。 南通 纺织职 业技 术学 院助理研 究 员。
7
有力 提 升 了人 才培 养质 量 . 得 到 了社会 广 泛认 可 但 与 此 同时 .我们 还应 看 到 当前评 估 中还 存 在 一些 不 足. 亟待进 一 步改善
6
我 国高职院校人 才培养工作评估存在 的问题及建议
◎ 孙 中涛
摘
“
一
要: 经过两轮评估 , 我 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取得 了一定的成效 , 但依然存在“ 应试” 与
刀切 ” 现 象, 评 估 主体 不甚 完善 , 评 估 程序 不甚科 学 , 评估 指标 仍 显粗糙 , 在 一定程 度 上影 响 了人
研 究课 题组 .在 对首 轮评 估工 作经 验 总结 和 全面 反
月 .教育 部将 该项 研究 正式 立项 为 重要课 题 进行 专 题研 究 .这项 课题 被誉 为 “ 新世 纪 高职 高专 教 改项 目” , 其重 要意 义可见一 斑 经 过两年 多 的研 究 , 课题 组成 果 丰硕 , 形成 了《 高职 高专 院校人 才 培养 工作 水
各省f 自治 区 、 直辖市) 教 育 行 政 部 门 直接 领 导 与组
为 了规范 高职 院校 的办 学 . 1 9 9 9年 5月 . 教 育部 组 织成 立 了高 职高 专 教 育人 才 培 养 工作 委 员 会 . 其
目的在 于通过 对 高职 高专 院校人 才 培养 活动 及效 果 的研 究. 首轮评 估 ( 2 0 0 4 — 2 0 0 7年 )
高端技术技能人才中高职贯通培养对策建议
高端技术技能人才中高职贯通培养对策建议第一篇范文在我国,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始终是教育领域的重点和难点。
其中,高职院校作为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输出地,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
然而,当前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仍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
为此,本文提出高端技术技能人才中高职贯通培养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供有益参考。
一、现状分析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1. 人才培养定位不准确,部分高职院校过于追求学术性,忽视技能培养;2. 课程设置不合理,理论与实践脱节,难以满足企业对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3. 师资力量薄弱,双师型教师比例较低,影响教学质量;4. 产学研合作不够紧密,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不足。
二、对策建议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 明确人才培养定位高职院校应明确自身定位,以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注重学术性与职业性的有机结合。
2. 优化课程设置课程设置应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引进企业优秀人才,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学质量。
4. 深化产学研合作与企业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5. 实施中高职贯通培养打破中高职之间的壁垒,实现课程、师资、设施等资源共享,为学生提供更加宽广的发展空间。
三、实施1. 政策层面政府应加大对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制定相关政策,推动中高职贯通培养。
2. 院校层面高职院校要主动作为,加强与中职、应用型本科等院校的合作,共同探索贯通培养模式。
3. 企业层面企业要积极参与产学研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机会,助力学生技能提升。
4. 社会层面广泛宣传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性,提高社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认可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第二篇范文在探讨高端技术技能人才中高职贯通培养的对策建议时,我们不妨换一个视角,采用3W1H (What、Why、Who、How)和BROKE(Background、Roger’s Concerns、Objectives、Key Actions、Evaluation)模型,以期更加简洁、直观地分析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分析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分析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谈到高职教育,我们常会想起著名教育家黄炎培先生的名句:“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指明了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是高职院校办学的指导思想,提高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是高职教育让人民满意的根本要求,也是职业教育的办学特色的体现和提高职业院校企业美誉度的重要条件。
人才培养模式决定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特色及质量,也影响着学生的就业。
要想使学生有高质量的就业,就要从企业需求的视角来考虑培养人才,因此,从企业需求的视角研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 目前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促使高职教育发展迅速,企业对高职教育提出了多样化的发展需求,高职教育在发展中为企业培养了一大批技能型应用人才,缓解了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压力,但目前高职教育的质量到底什么样?这要从学生的就业和招聘单位情况来考察,通过考察情况并不乐观,一边是高职院校学生找不到工作;另一边是企业找不到可用的人才。
究其原因,我们发现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在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严重首先是高校专业课程设置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与市场脱节严重,大学生就业障碍不少。
经济与教育发展联系密切,多数高职院校能够根据经济发展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考虑专业设置,但由于传统形成的办学习惯,在与区域经济的合作服务中,是单向的,容易导致专业的建设发展难以适应职业结构频繁变动,这就产生矛盾,影响了高职院校的持续发展。
有的院校专业设置跟风走,一有热门专业,不顾自身实力,进行扩招,难于培养出企业急需的高级技能人才,如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等。
当今企业高速发展,对人才需求变化很快,使得高校专业设置不能适应企业需求,致使大学生就业难。
这就需要政府和高校在专业设置方面,有更加灵活的调整。
否则学生学的内容无用武之地,培养出来的学生规格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培养的人才与市场需求产生错位,就像两条道上跑的车。
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摘要】当前,中职和高职之间的衔接人才培养存在着一些问题,包括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不够匹配、实习实训环节不足、教师队伍建设不够完善以及学生能力评价体系不完善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学校间的沟通合作,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实习实训环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以及健全学生能力评价体系。
通过这些对策的实施,中、高职之间的衔接人才培养将更加顺畅,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也将得到全面提升。
加强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对于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问题、对策、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习实训、教师队伍建设、学生能力评价体系、学校间沟通合作、优化、健全、加强1. 引言1.1 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在当前中、高职教育体系中,人才培养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议题。
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问题备受关注。
面对当前社会需求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培养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不够匹配、实习实训环节不足、教师队伍建设不够完善、学生能力评价体系不完善等。
培养目标不明确导致了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混乱和脱节;课程设置不够匹配使得学生在升入高职阶段时面临一定的适应困难;实习实训环节不足导致学生实践能力不足,难以适应职场需求;教师队伍建设不够完善使得教学质量难以保障;学生能力评价体系不完善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难以全面展现。
为了解决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学校间沟通合作,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实习实训环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健全学生能力评价体系。
只有通过综合施策,我们才能够更好地促进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益,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
2. 正文2.1 培养目标不明确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培养目标不明确。
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中职和高职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着各自的目标和重点,但是缺乏一个统一的培养目标和标准,导致学生在升入高职阶段时出现了适应困难和学习压力过大的情况。
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高职推行的工学结合模式,大多停留在学生到企业实习的层面上,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工学结合”,在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方面尚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
本文在对“工学结合”的内涵分析基础上,探讨了完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制订与实施的对策。
关键词:人才培养方案问题对策一、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中存在的不足1.传统观念需要更新。
由于受传统、习惯和地域经济结构单一等因素的影响,高职院校对工学结合内涵的认识大都停留在经验层面上,还没有形成符合县域经济发展实际的具有指导意义的工学结合模式,校企结合方式还停留在形式层面,部分老师把工学结合机械地理解为学校与企业的结合,理解为学生在企业的生产线上工作。
2.高职工学结合的实践教学定位还有偏差。
从近几年一些地方性高职院校的实践来看,存在一味强调企业岗位实践教学,过分压缩校内教学,无节制地增加实践时间,企业也只是将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来使用,教师难以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深入指导与评价。
3.企业参与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不高。
从现阶段企业发展的程度来看,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承担社会责任的积极性并不高。
导致企业参与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不高的根本原因在于制度缺失。
我国的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并没有规定企业承担职业教育的义务,由于缺乏制度保障,造成学校和企业在工学结合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地位、权责不对等,成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向纵深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二、解决人才培养方案执行中存在问题的对策1.加强政策引导,坚持互惠互利原则,确保企业积极参与。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是政府组织、行业企业、高职院校多方主体的有机结合,在突出学校和企业两个操作主体的地位和作用的同时,政府要加强引导,促使企业积极配合,真正实现校企联合。
学校、企业、学生、社会的“互利多赢”是校企深度合作的根本目的,是保持良性合作的基础。
学校和企业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各自承担起人才培养的任务,实现学校与企业的良性对接。
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困境及对策
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困境及对策1. 引言1.1 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困境及对策当前,高职院校在培养目标上面临着一些困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高职院校培养目标模糊不清,缺乏明确的指导和规范,导致培养出的学生面临就业和发展的困难;二是高职院校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不匹配,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与真实岗位需求不相符,导致就业率偏低;三是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落后性,教学内容滞后于行业发展,学生所学知识已经过时,影响了他们的竞争力。
为了改善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困境,可以采取以下对策:首先是提高高职院校师资水平,培养更具专业素养的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其次是与企业进行深入合作,调整课程设置,根据行业需求调整教学内容,使学生所学知识更贴近实际工作需求;最后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通过实习、社会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技能。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改善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困境,加强高职院校对学生实际需求的把握与反馈,及时调整培养目标,培养出更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这样不仅符合社会发展需求,也能为学生的就业和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2. 正文2.1 当前高职院校培养目标模糊不清的困境当前高职院校培养目标模糊不清的困境主要表现在教育理念模糊、专业设置不合理、培养方向不明确等方面。
由于高职院校缺乏统一的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各个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往往盲目跟风,导致培养目标不明确。
这使得学生在校期间缺乏明确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无法有效提升自身专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部分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存在重复冗余和脱离社会需求的情况,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实际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无法与市场需求相匹配。
一些高职院校的培养方向过于模糊,缺乏对学生个性特点和职业发展方向的深入了解,导致学生毕业后无法准确定位自己的发展方向,从而造成就业压力增大。
为了解决当前高职院校培养目标模糊不清的困境,可以采取以下对策措施:明确高职院校的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建立符合学生需求的就业导向和发展方向;调整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开设符合实际需要的专业课程;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论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中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论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中的问题和对策建议【摘要】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是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任务。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实践教学环节不足、师资队伍水平不高、校企合作不够紧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不足以及对就业市场的不足了解。
为解决这些问题,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师资队伍水平,加强校企合作,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加强对就业市场的调研。
通过以上措施建立健全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促进高职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为培养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高技能人才打下基础。
高职院校应重视学生的实际能力培养,使其具备强大的综合能力和实践经验,以应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和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关键词】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问题、对策、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校企合作、学生综合素质、就业市场调研、培养体系、教育水平提升。
1. 引言1.1 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性高职院校是培养各类专门人才的重要阵地,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载体,其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当今社会,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他们被视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承担着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科技创新、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使命。
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不仅能够满足社会对各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也能够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
高技能人才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竞争优势,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他们在工作中不仅能够胜任当前岗位的任务,还能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通过不断优化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是高职院校的责任和使命,也是对未来社会发展的一种有力支持。
1.2 目前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存在的问题目前高职院校在培养高技能人才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学校的实践教学环节不够丰富和实用,缺乏与市场需求接轨的实际项目,导致学生在校期间无法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但在 人才培养 目标的职业技能层次上 , 许多行业的职业词
没有与学历挂钩 , 这也间接 导致 高等职业 教育在职业技箭
提 出职业教 育培 养总 目标是 : 坚持培 养面 向生产 、 建设 、 管理 、 服务第一线需 要的“ 下得去 、 留得住 、 用得上 ”实践 能力强 、 , 具 有 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20 年 1 月 , 06 1 教育部《 关于全 面提高高等职 业教 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中进 一步指出 :要 “
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 。这不但造成了教育 资源的浪费 , 币 致人才培养结构、 产业 结构与劳动力市场的严重脱节。
另外 , 目前高等职业教 育都 比较注重 “ 双证 ” 的培 养 . 了毕业证 ,也很注重跟专业息息相关的职业技能证书的j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 育 , 简称高职 , 始于 2 O世纪 8 年代 , 0 在
方面层次定位模糊 , 无法完全体现 高等职 业教育的高级 旅游管理专业为例 ,无论是高等职业教育还是 中等职业i
一
般都要求学生参加全国导游资格证的考试 , 但在报考与
针对高 等职业 院校学生的特 点 , 培养学 生的社会适 应性 , 教育
学生树 立终 身学 习理念 , 提高学 习能 力 , 学会 交流沟通和 团队 协作 , 提高学生 的实 践能力 、 创造能 力、 就业能 力和 创业能 力 ,
国家所定 的各行 业 、各地 区所 有高职教 育都 必须遵循 的总 目
标, 然而 由于各行业的知识和技能模块 不同 、 特征和要求 不同、 各地区经济 发展水平不同 , 因此 , 在实现 国家 人才培养 总 目标 的过程中 , 我们必然要因地制宜、 因时制宜 , 结合行业特点和地
区差异拿 出符合教育部要求的具体人才培养生在审核过程 中并无 区别 , 爿 旦考取 , 将来获取的全 国导游资格证也 无高低之分 , 薏 这 职业证书 的获取 中, 中职旅游” “ 从“ 到 高职旅游 ” 没有一/ f 上的延续性 , 缺乏 应有的体 系。而且对于很多新出现的
新形势下地方性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问题、成因与对策
新形势下地方性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问题、成因与对策[摘要]当前,地方性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办学理念落后、人才培养内涵建设滞后、师资队伍建设亟待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比较薄弱与现代大学制度亟待建立等共性问题,通过对这些共性问题成因的研究,文章提出要转变办学理念、办学重心转移到内涵建设、完善地方性高职院校师资建设体系、按照“现代职业人”培养学生职业素质教育与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等,提升地方性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地方性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由20世纪90年代初起步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尤为迅速,短短的二十几年的时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可谓异军突起,至今已占据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逐步形成了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
对我国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发挥了重要的人才支持作用。
地方性高职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新生事物,在实践中探索,在创新中发展。
地方性高职院校与所在地区经济社会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决定了它的生存活力,所以地方性高职院校只有充分发挥优势,才能办出职业特色,做到政府、企业、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但是当前地方性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只有解决这些问题,地方性高职院校才能快速发展。
一、当前地方性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缺乏超前的办学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目标、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的教学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落实在办学实践中,就是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改进实践教学为重点,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基础。
反思地方性高职院校近年来人才培养的理念,学生主体地位、教学中心地位、实践教学的重点地位、教师的基础地位等,更多地停留在纸面上。
2.人才培养内涵建设滞后。
部分专业定位不够清晰,品牌特色专业较少,专业发展总体不平衡,专业建设软件方面成果不多,专业实践教学条件仍需改善;专业建设投入不足,专业建设水平与同类高水平学校相比有较大差距;教学设施投入与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制约人才培养水平的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高职院校担负着培养符合教育部整体要求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在我国人才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本文试图找出在贯彻教育部整体目标要求的人才培养过程中,高职院校具体实施时出现的问题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实施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简称高职,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约三十年的快速发展中,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为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急需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取得了巨大成就。
2004年4月,为了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教育部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提出职业教育培养总目标是: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
2006年11月,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进一步指出:“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些是国家所定的各行业、各地区所有高职教育都必须遵循的总目标,然而由于各行业的知识和技能模块不同、特征和要求不同、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因此,在实现国家人才培养总目标的过程中,我们必然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结合行业特点和地区差异拿出符合教育部要求的具体人才培养方案。
一、实施高职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人才培养目标层次定位不清
高等职业教育不是低层次、低水平的高等教育,更非高等专科教育的一种变形,然而很多人在人才培养目标层次方面,存在着认识误区。
他们认为高等职业教育等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专科层次的学历教育,从而产生高等职业教育就是低层次高等教育的想法,所以现实中不少高职院校基本沿袭普通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更有一些学校没有从自身特点和培养目标的实际出发,把主要精力花在学校的“专升本”上,全然不顾学校的办学条件和师资特点,不注重教学质量,以致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
这不但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而且导致人才培养结构、产业结构与劳动力市场的严重脱节。
另外,目前高等职业教育都比较注重“双证”的培养,即除了毕业证,也很注重跟专业息息相关的职业技能证书的获取。
但在人才培养目标的职业技能层次上,许多行业的职业证书并没有与学历挂钩,这也间接导致高等职业教育在职业技能培养方面层次定位模糊,无法完全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高级性。
以旅游管理
专业为例,无论是高等职业教育还是中等职业教育,一般都要求学生参加全国导游资格证的考试,但在报考导游资格证时,高职学生和中职学生在审核过程中并无区别,并且一旦考取,将来获取的全国导游资格证也无高低之分,这表明在职业证书的获取中,从“中职旅游”到“高职旅游”没有一个逻辑上的延续性,缺乏应有的体系。
而且对于很多新出现的专业技术人才类型,在职业技能层次鉴别方面还有待完善。
2、课程设计不合理
课程设计应该根据行业发展的规律,结合本院校自身办学优势和本地区经济发展的状况,按照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科学制定而成。
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一些学校既没有根据市场性要求选择并确定专业课程,也没有深入研究行业特点设计、确定主干课程,而是照搬其他高校的做法,有的甚至照搬国外的模式,完全忽视了地域差异性。
同时,许多高职院校是由成人院校或者中职学校升级而成,因此在课程设置上由于原本师资以及办学设备等历史原因,无法避免地沿用以前课程设置的蓝本,而这样的课程设置必然会导致与目前培养目标相左的情况出现。
另外,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容易出现两个极端:一方面,重理论轻实践。
这里说的实践主要包括两方面的意思,其一,任何一门课程建设应该是一个教学实践的过程,需要通过教学实践来完成。
否则,课程就名不副实,课程建设就是一句空话。
因此只有在实践的过程中才能实施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
其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必须坚持专业建设的市场性原则,结合市场需求和行业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实验室模拟实践和安排企业基地现场实习。
另一方面,近年来也有个别高职院校出现轻理论,而过度重实践的现象,理论教学环节还不及整个教学环节的1/3,其他的时间全部用于到企业实习,这种情况当然也是不利于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
3、人文素质教育重视不足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
”然而许多高职院校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片面重视职业技术教育,忽视了人文教育,只强调“做事”教育,忽视了“做人”教育。
这些做法弱化了人文素质教育,而缺乏人文素质的教育,轻则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团队精神,职业素养不高,缺乏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的理念,重则出现了社会上常说的畸型人、单面人等,这样的学生难以适应新时期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况且,人文素质是高职学生各项素质的基础,尤其是专业素质的基础,没有宽泛的人文素质作基础,专业素质也不会发展到理想的境地。
二、对策建议
正因为上述现象的存在,我们有必要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活动进行改革,笔者结合目前现状,提出以下三点对策。
1、改变传统观念,合理定位培养目标
观念是行为的先导,一切创新的源头首先来自于观念的创新。
目前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层次定位不清,也与高职院校中存在着各种落后的教育观念有关,这些观念主要有:鄙薄职业教育,惟书、惟上,重理论轻实践、重管理轻服务等等,因此,要想理清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必须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
高职院校和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必须对传统的教育观念进行重新审视,应摒弃陈旧过时的传统教育思想观念及机械呆板的思维定式,树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全新的教育思想观念,这既是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提,也是深化教育改革、培养适应新时代需要人才的先导。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客观地根据市场的变化、社会的需求,培养出社会真正需要的人才。
2、结合市场需求,重新设置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必须进行广泛的社会与市场调研,按照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结合区域经济发展要求,适时地调整专业课程结构,建立主动适应市场的运作机制,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为学生创造更广阔的就业渠道。
”高职专业建设的核心是课程建设,课程建设的关键是按照市场需求来开发和设置课程。
一般来说,高职专业课程的内容应该是岗位、职业和技术要求的函数,应该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岗位性、操作性,要反映某学科、某岗位领域最新技术成果,并且应是集知识、技术、技能和岗位要求为一体的一个模块群。
从某种意义上讲,课程设置的过程就是教学内容为适应市场需求不断整合和刷新的过程。
当今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新型学科和专业不断出现,没有哪一门学科、哪一个专业的课程设置是一成不变的。
而课程设置的调整、课程内容的整合、专业课程与其他各门课程之间相互衔接等,都应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及市场变化的要求而变化。
用脱离市场需求和忽视行业变化的课程设置体系,培养出来的学生势必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