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扬与激励的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扬与激励的原则
周萍
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提倡激励性评价。因此,教师要不断地唤醒、鼓舞、激励学生,培养学生内在的持久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不断向新的更高的目标迈进。但是,表扬与激励也要讲究方法,遵循一定的原则,否则,表扬与激励就会失去应有的价值和意义,达不到应有的目的。我认为主要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艺术性原则
孩子的心田是一块等待开垦的土地,你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你播下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你播下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如果你播下赞美的种子,就会获得自信的收获。表扬是一个人感到自己重要的最好方式。我们都需要被人承认和被人欣赏。表扬对于孩子来说更为重要.表扬是给孩子加油的最核心的方法。当孩子的一个行为做对了,我们及时的表扬才能使孩子的行为固定下来,才能使他下次接着再做。表扬还是孩子生命成长的阳光,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被表扬,意味着事情做对了,被认可了,他的自我价值会上升,自信也会增强。
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行,许多旧的教学观念已被新的课程理念所取代,大多数教师对学生的态度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由以批评鞭策为主转为以表扬激励为主。表现在课堂上,就是即便学生回答不出或者答错了问题,老师也不再呵斥,而是给予鼓励。这样做,对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必将
产生深远的影响。然而,凡事都要有个
度,不合时宜或言过其实的表扬,有时不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还有可能适得其反。
二、适度性原则
恰如其分的表扬会让人觉得你有诚意,言过其实的表扬则易招致怀疑。培根说过:“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就会招来轻蔑和嫉妒。”表扬也要因人而异。通常,腼腆、畏缩不前、内向、惴惴不安的一类学生,对表扬的反应要比自信、喜欢表现、泼辣的一类学生的反应来得积极一些。同样一件事,对性格外向的学生,也许一个点头,或者一个微笑即可达到效果;而对自卑、性格内向的学生,则应大张旗鼓,当众称赞一番。
三、多样化原则
课堂上,我们经常能听到“棒!棒!你真棒!”的表扬用语,或者“啪—啪—啪啪啪”整齐划一的表扬的掌声。其实,表扬的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老师竖起的大拇指、惊喜的表情、赞许的笑容所起到的效果并不亚于上述两种表扬方法。对于“问题学生”,每一个孩子在思想观点、情感感受、快乐不安、悲伤忧虑等方面,都是一个独特的世界,我们不可能把他们整齐划一同等对待。教师应当理解“问题学生”的需要,认清并熟悉自己学生的精神世界,应当成为他们的朋友,深入他们的兴趣中去与他们同欢乐、同忧伤。最好的方法就是和学生一起参加他们感兴趣的活动,如和他们谈论球赛、电影、动画片等,只有在这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中,他们才会向你敞开心灵,和
你共享智慧的火花。师生间有了这种共鸣,他们自然会融入周围的学习生活环境,才会有归属感和认同感,感受到自己对于他人的价值。师生之间的隔阂自然会被消除,有效教学的形成也就有了基础。“理解”是一种智慧,是教师走进学生心灵的过程,更是一种对学生的爱。而当教师真正走进学生
心中,学生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有效教学也就会在由“理解”搭建的桥梁上顺利完成。
四、具体化原则
现在课堂上的表扬用语有泛化的倾向,学生什么事做得比较好,教师就会说“你真棒”或者“你真了不起”之类的话,或者示意学生说这样的话,以示表扬,但这种表扬缺乏针对性。具体化的表扬用语由于针对性强,更易于学生接受,起到的效果也更佳。
对我们而言,在给学生戴高帽子时,讲些艺术,只会有利而不会有害。理解学生的情感需要在当今的学校环境中,讨人喜欢和受人重视是学生的首要需求。维护学生的自尊心,尤其是促进困难学生的自尊心,会产生良好的课堂效果。许多经验表明,如果教师重视学生的情感需要,面带微笑,在教学中注意运用鼓励、启发、表扬等方法,在管理学生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就不会产生太多的问题。实践证明,如果有些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却得不到教师的关注,这些学生则会放弃当前进行的工作,显示出漫不经心的态度。同样,那些在家庭中不能得到家长关注、支持的学生,也不会获得健康的发展。有经验的教师非常能注意唤醒学生的这种需要。当学生遇到困难时,
用亲近,微笑,点头予以表示。当学生安静时或者期待回答问题时,应该予以鼓励或肯定,使学生保持良好的行为状态。作为教师,他们本身也应该具有很高的自尊心,因为教师的自尊心是直接影响学生自尊心的一个重要因素。
“表扬和激励”是一种智慧,是教师走进学生心灵的过程,更是一种对学生的爱。而当教师真正走进学生心中,学生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有效教学也就会在由“表扬和激励”搭建的桥梁上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