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003企业技术标准体系与技术标准制修定管理办法
技术标准化管理办法
XXXX公司企业标准技术标准化管理办法1目的和主题本标准规定了公司技术标准化工作的基本任务、技术标准体系及技术标准的制订、审批、发布、修订、复审流程、贯彻实施及监督检查、标准的管理和图纸技术文件标准化审查等要求。
2适用范围2.1适用于研发模块、品质模块、工艺模块。
2.2其中主导部门是技术管理模块。
3定义3.1技术标准对标准化领域中需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所制订的标准,如技术术语、技术规范、要求、方法、规定等。
3.2技术标准体系指企业技术范围内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和特点分类而成的标准体系,包括企业所贯彻和采用的技术法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本企业制定的产品执行标准(备案标准)和内控技术标准。
4管理内容4.1企业技术标准的管理4.1.1技术标准制订的基本原则a)贯彻国家和地方有关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规章和强制性标准;b)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推荐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c)保证安全,保护环境,充分考虑市场需求;d)企业标准不得与国家标准、专业标准相抵触,企业内的技术标准之间应协调一致;e)为满足特殊需要,可根据用户要求双方签定供货合同和技术协议,作为产品技术标准的补充。
4.1.2技术标准的管理流程4.1.3新技术标准的提出公司任何模块根据需要均可向技术管理科提出技术标准的制定要求,并说明制定理由。
4.1.3.1技术标准编制的组织方式技术管理模块制定编制标准计划,确定编制人员,组织编制和讨论。
4.1.3.2技术标准报批稿的形成、审批及发布a)技术管理模块负责组织召开技术标准审查会议,对标准的合理性、可操作性等方面进行审查,并由参与审查会议的人员签名确认,决定是否同意标准的内容.b)技术管理模块根据审查会议达成的统一意见对技术标准进行修改,形成报批稿(电子格式).技术标准编写过程中有关的资料由标准负责人负责保管,保存期要求一年以上。
c)制定技术标准经过充分讨论后定稿,并按“企业技术标准审批表”要求审批并发布。
技术标准管理制度
征求意见
修订草案完成后,应向相关单位和个人征求意见,收集 反馈意见和建议。
审核批准
技术标准管理部门对修订草案进行审核,并报请上级 管理部门批准。
发布实施
经批准后的技术标准应按照规定的时间和程序发布实施。
技术标准更新与维护
定期检查评估
技术标准管理部门应定期对技术标准进行评估和检查,了解标准的实施情况和社会反馈意 见,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技术标准管理制度
2023-10-26
目录
• 技术标准管理概述 • 技术标准制定与发布 • 技术标准修订与更新 • 技术标准培训与宣传 • 技术标准监督与评估 • 技术标准国际化与交流
01
技术标准管理概述
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技术标准是对一个或多个技术领域的通用 性、重复性的概念、规则或特性进行统一 规定的一种文件。
06
技术标准国际化与交流
国际技术标准接轨
跟踪国际技术标准发展动态
及时获取国际技术标准信息,并进行分析和研究,为国内技术标准制定提供参考。
参与国际技术标准制定
积极参与到国际技术标准制定中,争取话语权和主导权。
接轨国际先进技术标准
引进和吸收国际先进技术标准,推动国内技术标准升级和优化。
国际技术标准交流与合作
及时更新
根据市场需求、行业发展、政策法规变化等因素,及时对技术标准进行更新和维护,确保 标准的时效性和适用性。
废止与修订
对于不再适应市场需求或过期失效的技术标准,应及时予以废止,并按照修订流程进行修 订。
04
技术标准培训与宣传
技术标准培训计划
01
定期培训
02
培训内容
组织定期的技术标准培训活动,针对 不同的技术标准,邀请专家进行讲解 和指导。
G-03点检管理制度(03G)
天丰公司炼轧总厂设备管理文件设备点检管理制度1目的和适用范围1.1设备点检管理制度是天丰炼轧总厂(以下简称总厂)设备管理工作中的一项基本管理制度.本制度规定生产设备必须按设备专业、区域及有关分工原则由责任心强的设备专职点检员实施点检管理。
专职点检员通过对设备的认真点检和管理准确地掌握设备的运行状况,并根据不同类别设备的运行状态及修理履历或倾向管理实绩,对设备采取多种维修方式并存的维修策略,编制切实可行的维修计划,尽量地避免设备的过维修和欠维修的发生,最经济的投入维修费用,确保生产设备正常运行。
2设备专职点检员的要求2.1 熟悉和掌握所管辖区域的工艺流程、工艺参数,熟悉点检日常业务管理知识,能熟练判断和排除所管辖区域一般的设备故障(事故),基本熟悉和掌握所管辖区域设备结构及控制原理,并了解相关专业简单的设备原理.2。
2设备专职点检员的资格经厂部考核确认后持证上岗,且定期对其资格进行复审。
资格考核内容分为应会与应知,其中应知包含管理与技能两部分。
应会考核不合格者、应知考核两部分均不合格者或应知考核单项不合格经补考后仍不合格者,取消其专职点检员资格,调离专职点检员岗位。
3点检的分类和分工3.1 点检的分类3。
1。
1 日常点检:在设备运行中或运行前后,生产岗位操作人员与设备维修点检人员及专职点检员,用人的五感或借助于简单工器具对设备进行外观的点检,并采用日常维护保养和生产操作相结合的方法,加强对设备的清扫、紧固、调整、给油(脂)等基础保养工作。
通过及时发现设备小隐患、小缺陷,适时安排日修或及时处理,使之逐步实现长周期的定修或终生无大修的目标.日常点检周期可根据设备的运行状态予以设定,并可调整。
3。
1.2 周期点检:周期点检是为了判断设备内部的状态。
专职点检员靠人的五感或借助于简单工器具、仪器及仪表对设备重点部位详细地进行静(动)态的在外观点检或内部检查,掌握设备劣化倾向,以判断其维修和调整的必要性。
3.1。
技术标准管理制度(四篇)
技术标准管理制度一、概述技术标准是生产、加工、产品交付、物资验收的重要依据,技术标准文本必须齐全、正确、规范、统一。
二、职责2.1生产部负责各自范围内技术标准的收集和编制。
2.2总经理负责技术标准的批准发布。
三、管理办法3.1生产技术部将本公司所需的产品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地方标准收集齐全。
3.2生产部组织相关人员根据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地方标准制定符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的产品标准。
3.3企业产品标准应符合标准化法律法规的规定,应严于或达到相应强制性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要求。
3.4生产部组织起草企业产品标准草案征求意见稿及编制说明,征求各部门和有关人员意见后,编制标准草案送审稿。
3.5生产技术部组织会审,编制审查纪要。
根据审查意见编制标准草案报批稿,经总经理批准发布,报送标准化行政管理部门备案登记。
3.6对于生产过程中必需的原辅材料及包装材料,生产技术部应制定质量验收标准。
3.7技术标准涵盖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如生产标准、产品分选、包装标准等。
技术标准管理制度(二)是一套组织或机构内部建立的规定和流程,用于管理技术标准制定、更新、实施和评估的工作。
这一制度能够帮助组织确保技术标准的质量和有效性,提升组织的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技术标准管理制度通常包括以下方面:1. 技术标准制定:制定技术标准的流程和程序,明确责任和权限,确保标准的准确性、合理性和科学性。
2. 技术标准更新:定期审查和更新现有的技术标准,以适应技术和市场的发展变化。
3. 技术标准实施:确保技术标准得到全面和有效的实施,包括培训人员、购买设备和建立相应的工作流程等。
4. 技术标准评估:定期评估技术标准的实施效果和质量,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不断改进标准的质量。
5. 技术标准推广:加强技术标准的宣传和推广工作,提高组织内外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6. 技术标准信息管理:建立和维护技术标准的信息库,包括标准的制定过程、历史版本和相关文档等。
企业技术标准体系管理办法
企业技术标准体系管理办法一、企业技术标准体系的主要要素企业技术标准体系主要包括下列七类标准.1。
产品标准制定好产品标准是企业标准化的关键,依此可以形成功能协调、接口清晰的标准体系。
产品标准可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产品技术条件、产品试制技术条件、出口产品技术条件及产品质量分等标准等分别管理.2.原材料标准现代化的工业生产是建立在先进制造技术、严密分工和广泛协作的基础上的.生产企业只有运用标准化的原理、方法和手段,制定并贯彻相应的原材料采购标准,将“外部”与“内部"的工作有机地协调统一,才能保证生产活动正常顺利的进行。
因此,应与有关国标和行标作对照,确定采购标准的有效性,并与分承包方取得联系,得到对方的认可。
对有特殊要求的原材料,制定本企业的原材料采购技术条件,明确采购的型号、规格、品牌、等级要求及技术指标作为原材料验收的依据.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原材料重要性分级标准》、《原材料检验规程》,对原材料进行检验和验证,并对分承包方产品标准和工艺符合性进行评定.3.工艺标准工艺标准系指根据产品标准或设计文件要求,对原材料、半成品进行加工或装配的方法、工艺指标及要求所制定的标准,主要包括工艺基础标准、工艺规程等。
工艺标准是工艺技术的结晶,它是企业实行产品设计、保证产品质量、降低物质消耗的重要手段。
因此,应非常重视工艺标准的制定工作。
4。
检验和试验方法标准检验和试验方法标准系指对成品、半成品、原材料、辅助材料等的质量进行理化测试、抽样检验和对产品生产过程控制指标进行分析检验制定的方法标准。
企业应制定自己的检验和试验方法标准,包括外购物资检验、工序检验、库存品检验、成品检验。
5。
计量和测试仪器标准计量和测试仪器标准系指计量和测试仪器的质量要求、检定规程和使用方法标准。
包括各类量具和机械性能、电气性能试验仪器.6。
包装标准包装标准系指为保障产品在贮存、运输、销售中的安全和科学管理的需要,以包装的有关事项为对象而制定的标准。
技术标准管理制度
技术标准管理制度关键信息项:1、技术标准的制定目的2、技术标准的适用范围3、技术标准的制定流程4、技术标准的审核与发布5、技术标准的修订与更新6、技术标准的培训与推广7、技术标准的执行与监督8、违反技术标准的处理措施1、技术标准的制定目的11 为了提高产品质量、服务水平和生产效率,确保技术活动的规范性和一致性。
111 增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技术优势,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技术标准的适用范围21 适用于本企业内部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
211 涵盖企业所涉及的各类技术领域,包括但不限于信息技术、工程技术、质量控制等。
3、技术标准的制定流程31 由相关部门提出技术标准制定的需求和初步设想。
311 成立专门的技术标准制定小组,负责收集相关资料、调研市场和行业情况。
312 制定小组起草技术标准草案,并组织内部讨论和征求意见。
313 对草案进行修改完善,形成送审稿。
314 组织专家评审送审稿,根据评审意见进一步修改。
4、技术标准的审核与发布41 技术标准送审稿经相关领导审核批准。
411 审核通过的技术标准以正式文件形式发布,并在企业内部进行公示。
5、技术标准的修订与更新51 定期对技术标准进行评估,根据技术发展和实际应用情况确定是否需要修订。
511 当出现新的技术、法规要求或实际应用中发现问题时,及时启动修订程序。
512 修订过程遵循制定流程,确保修订后的技术标准科学合理。
6、技术标准的培训与推广61 组织开展针对技术标准的培训活动,确保相关人员熟悉和掌握标准内容。
611 通过内部宣传、培训资料发放等方式,推广技术标准的应用。
7、技术标准的执行与监督71 各部门和人员应严格按照技术标准执行工作。
711 设立监督机制,对技术标准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
712 定期收集执行过程中的反馈意见,为标准的完善提供依据。
8、违反技术标准的处理措施81 对于违反技术标准的行为,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罚款、绩效扣分等处理。
技术标准体系管理规定
技术标准体系管理规定技术标准体系管理规定(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公司技术管理工作,严格执行国家及行业的技术标准,确保工程质量,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公司技术标准体系管理的职能部门为生产技术部。
第二章技术标准体系的内容公司技术标准体系的内容第三条)、基础标准;(一(二)、燃气质量标准;(三)、燃气质量检测方法标准;(四)、燃气具标准;(五)、计量和检测标准;(六)、安全标准;(七)、燃气工程设计标准;(八)、燃气工程材料标准;(九)、燃气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技术标准目录见附件。
1第三章技术标准的收集与调整第四条生产技术部应对国家和行业新颁布或修订的相关技术标准及时收集整理,列入公司技术标准体系。
第五条随着公司的业务发展,各部门、各分公司为新增业务收集的技术标准,应在生产技术部备案。
生产技术部根据新增业务情况和工作需要对技术标准体系的内容进行调整。
第四章附则第六条本规定由生产技术部负责解释。
附件:技术标准目录一、基础标准(一)通用技术标准1. GB324-80 焊缝代号2.GB6567.1-86 管路系统图形符号基本原则管路3. GB6567.2-86 管路系统图形符号4. GB6567.3-86 管路系统图形符号管件25. GB6567.4-86 管路系统图形符号阀门和控制元件6. GB6567.5-86 管路系统图形符号管路管件和阀门等图形符号的轴测图画法7. CJ/T3085-1999 城镇燃气术语(二)、量和单位标准1. GB3100-86 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2.GB3101-86 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3. GB3102.1-86 空间和时间的量和单位4. GB3102.2-86 周期及其有关现象的量和单位5. GB3102.3-86 力学的量和单位热学的量和单位6. GB3102.4-867. GB3102.5-86 电学和磁学的量和单位8. GB3102.7-86 声学的量和单位9. GB3102.9-86 物理化学和分子物理学的量和单位10. GB3102.11-86 物理化学和技术中使用的数学符号11. Gb3102.12-86 无量纲参数12. Gb3102.13-86 固体物理学的量和单位二、燃气质量标准城镇燃气分类1. GB/T13611-19922. GB9052.1-86 油气田液化石油气3. GB11174-89 液化石油气34. GB17820-1999 天然气5. GB18047-2000 车用压缩气天然气三、燃气质量检测方法标准1. SY7503-85 天然气(包括微量重烃)的分析方法、气相色谱法2. GB10410.1~10410.3-89 人工煤气、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组分气相色谱分析法3. GB12206-90 城市燃气热值测定方法4. GB12207-90 城市燃气相对密度测定方法5. GB12208-90 城市燃气中焦油和灰尘含量的测定方法6. GB/T11060.1-1998 天然气中硫化氢含量的测定碘量法7. GB/T17283-1998 天然气水露点的测定冷却镜面凝析湿度计法四、燃气具标准(一)国家标准1. GB7924-87 中餐燃气抄菜灶膜式煤气表2. GB/T6968-19973. GB16802-1997 城镇燃气调压器4. Gb17258-1998 汽车用压缩天然气钢瓶5. Gb18111-2000 燃气容积式热水器6. GB6932-2001 家用燃气快速热水器7. GB16410-1996 家用燃气灶48. GB/T16411-1996 家庭用燃气器具的通风试验方法9. GB/T12203-1990热电式燃具熄火保护装置(二)行业(部、专业)标准1. CJ/T112-2000 IC卡家用膜式燃气表2. CJ/T113-2000 家用燃气取暖器五、计量和检测标准(一)计量标准1. GB/T19022.1-1994 测量设备的质量保证要求第一部分2. SY/T6143-1996 天然气流量大的标准孔板计量方法3. GB/T18603-2001 天然气计量系统技术要求4. GB/T18604-2001 用超声流量计测量天然气流量(二)计量技术规范1. JJF1001-1998 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2. JJF1059-1999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3. JJF1069-2000 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规范4. JJF1033-2001 计量标准考核规范计量器具检定规程(一)1. JJG577-94 膜式煤气表检定规程2. JJG198-94 速度式流量计检定规程3. JJG49-1999 弹簧管式精密压力表和真空表54. JJG52-1999 弹簧管式一般压力表、压力真空表及真空表六、安全标准(一)国家标准1. GB16914-1997 燃气燃烧器具安全技术条件2. GB3836.4-2000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4部分:本质安全型“i”3. GB3836.14-2000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14部分:危险场所分类4. GB3836.1-2000 手持式电动工具的安全第1部分:通用要求5. GB4943-2000 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部、专业)标准(二)行业1. CJ3062-1996 燃气燃烧器具使用交流电源安全通用要求2. CJJ51-2006 城镇燃气设施运行、维护和抢修安全技术规程3. 四川省燃气管理条例七、燃气工程设计标准国家标准(一)1. GB10609.1-89 技术制图标题栏2. GB10609.4-89 技术制图对缩微复制原件的要求3. GBJ16-87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64. GB50160-92 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5. GB50183-93 原油和天然气工程设计规范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6. GB50251-20037. GB50045-95 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规范8. GB50289-98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9. GB/T18229-2000 CAD工程制图规则10. GB50316-2000 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11.GB50156-2002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12. GB50028-2006 城镇燃气设计规范(二)行业(部、专业)标准1. SY/T0036-2000 埋地钢制管道强制电流阴极保护设计规范2. SY/T6463-2000 采气工程方案设计编写规范3. SY0007-1999 钢制管道与储罐腐蚀控制工程设计规范4. SYJ25-87 油气田爆炸危险场所分区5.CJJ84-2000汽车用燃气加气站技术规范八、燃气工程材料标准(一)国家标准1. GB9711-88 石油天然气输送管道用螺旋缝埋弧焊钢管2. GB12241~12243-89 安全阀钢制球形储罐3. GB12337-9074. GB/T9711.1-1997 石油天然气工业输送钢管交货技术条件第1部分:A级钢管5. GB/T9711.2-1999石油天然气工业输送钢管交货技术条件第2 部分:B级钢管6. GB/T3091-2001 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燃气用埋地聚乙烯管材7. GB15558.1-19958. GB15558.2-1995 燃气用埋地聚乙烯管件9. GB/T8152-1999 结构用无缝钢管10. GB/T8163-1999 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11.GB/t9112-2000 钢制管法兰类型与参数12.GB/T9113.1~9113.4-2000 整体钢制管法兰13. GB/T9114-2000 突面带颈螺纹钢制管法兰14. GB/T9115.1~9115,4-2000 对焊钢制管法兰15. GB/T9116.1~9116.4-2000 带颈平焊钢制管法兰16. GB/T9117.1~9117.4-2000 带颈承插钢制管法兰17. GB/T9118.1~9118.2-2000 对焊环带颈松套钢制管法兰18. GB/9119-2000 平面、突面板式平焊钢制管法兰19. GB/T9120.1~9120.4-2000 对焊环板式松套钢制管法兰20. GB/T9121.1~9121.4-2000 平焊环板式松套钢制管法兰821. GB/T9122-2000 翻边环板式松套钢制管法兰钢制管法兰盖22. GB/T9123.1~9123.4-2000技术条件23. GB/T9124-2000 钢制管法兰气瓶用无缝钢管24. GB18248-200025. GB/T18615-2000 波纹金属软管用非合金钢和不锈钢接头26. GB12459-200 钢制对焊无缝管件27. GB3287-2000可锻铸铁管路连接件28. GB/T18033 无缝铜水管和铜气管29. GB/T11618 铜管接头30. GB/T7306.2 55°密封螺纹第2部分:圆锥内纹与圆锥外纹31. GB/T12771 流体输送用不锈钢焊接钢管32. GB/T18997.1 铝塑复合压力管1部分:铝管搭接焊式铝塑管33. GB/T18997.2 铝塑复合压力管2部分:铝管对接焊式铝塑管34. GB/T14525 波纹金属软管通用技术条件35. GB/T10546液化石油气LPG橡胶软管和组合件散装运输用(二)行业(部、专业)标准1. CJ/T125-2000 燃气用钢骨架聚乙烯塑料复合管2. CJ/T126-2000 燃气用钢骨架聚乙烯塑料复合管件93. SY/T6475-2000 石油天然气输送钢管尺寸及单位长度重量4. CJ/T114-2000 高密度聚乙烯外护管聚氨酯泡沫塑料预制直埋保温管5. SY5257-2004 油田输送用钢制弯管燃气用不锈钢波纹软管6. CJ/T1977. CJ/T110 铝塑复合管承插式管接头8. CJ/T111 铝塑复合管卡套式管接头铝塑复合管卡压式管件9. CJ/T19010. HG2486 家用煤气软管九、燃气工程施工及验收标准(一)国家标准1. GBJ93-86 工业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2. GBJ300-88 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3. GBJ302-88 建筑采暖卫生与煤气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4. GB50184-93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5. GB50253-97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6. GB50236-98 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7.GB50369-2006油气长输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10(二)行业(部、专业)标准1. CJJ33-2005 城镇燃气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2. SY4014-93 埋地钢制管道聚乙烯胶粘带防腐层施工及验收规范3. SY4066-93 天然气集输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聚乙烯燃气管道工程技术规程4. CJJ63-955. YB9254-95 钢结构制作安装施工规程6. SY/T0413-2002 埋地钢制管道聚乙烯防腐层技术标准7. SY/T0414-1998 埋地钢制管道聚乙烯胶粘带防腐层技术标准8. SYJ4020 埋地钢制管道石油沥青防腐层施工及验收规范9. SYJ4047 埋地钢制管道环氧煤沥青防腐层施工及验收规范10. SY4058 埋地钢制管道外防腐层和保温层现场补口补伤施工及验收规范11. SYJ4006 长输管道阴极保护施工及验收规范钢结构、管道涂装技术规程12. TB/T9256-9613. YB9257-96 钢结构检测评定及加固技术规程14. SY0401-98 输油输气管道线路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15. CJJ12-99 家用燃气燃烧器具安装及验收规范16. SY/T0032 -2000 埋地钢制管道交流排流保护技术标准1117. SY/T0460-2000 天然气净化装置设备与管道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18. SY0470-2000 石油天然气管道跨越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19. SY0043-96 钢制管道焊接及验收20. SY4103-1995 钢制管道焊接及验收21. SY/T6470-2000 输油气管道通用阀门操作、维护、检修规程22. SY0402-2000 石油天然气站内工艺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23. CJJ94-2003 城镇燃气室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24. SYJ4005-90 长输管道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25. DBJ20-03-88 四川城市燃气输配及应用工程设计、安装、验收技术规程26. SY4065-93 石油天然气钢制管道对接焊缝超声波探伤及质量分级27. SY4109-2005 钢焊缝手工超声波探伤方法和探伤结果的分级28. 四川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燃气用环压连接薄壁不锈钢管道工程技术规程12。
企业技术标准制定管理办法
ICS企业技术标准制定管理办法企业技术标准制定管理办法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本公司企业技术标准的范畴、制、修订和复审的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的企业技术标准制、修订和复审;其他标准的制、修订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制规则Q/DLG20002-2011企业标准编号规定3企业技术标准的范畴3.1凡是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中没有而公司在生产、技术等业务中不可缺少的标准。
3.2为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进步,制定严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
3.3为了协调、统一企业的产品设计、工艺、生产和经营活动而制定的企业标准。
3.4为了便于贯彻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所做的补充规定。
3.5参照国际标准和国外标准制定的企业标准。
3.6工艺、工装、半成品和方法标准。
4标准的制定、修订4.1程序对需要制定或修订的企业技术标准,其过程与程序:编制标准草案(包含以下三稿)征求意见稿→送审稿→报批稿→报批、发布。
4.2标准的编制标准的结构、编写及格式按GB/T 1.1-2009的要求。
4.3征求意见稿4.3.1起草单位应按计划要求起草征求意见稿。
4.3.2起草时应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贯彻国家和行业相关标准尤其是强制性国家标准,并应调查研究,弄清企业内生产、使用和科研情况,收集有关资料,必要时进行试验验证工作。
4.3.3在起草的同时,应编写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其内容一般包括:a)任务来源及主要工作过程;b)确定标准主要内容(如技术指标、参数、公式、性能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等)的依据;c)主要试验验证的分析,预期达到的经济效果;d)国内外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e)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如制、修订的标准是否满足用户要求以及重要内容的解释和参考资料的目录等。
企业标准技术管理制度
企业标准技术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企业技术管理,提高技术创新能力,规范技术开发和应用行为,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技术管理活动,包括技术研发、生产制造、质量控制、项目实施等方面。
第三条技术管理应当以科学技术为依托,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产品质量为目标,坚持技术创新、技术突破。
第四条技术管理应当遵循科学、规范、合理、可行的原则,推动企业技术发展和经济效益提高。
第二章技术管理体系第五条公司应当建立健全技术管理组织架构,明确技术管理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制定技术管理制度。
第六条公司应当建立技术管理信息系统,确保技术信息的收集、整理、储存、传递和利用。
第七条公司应当建立技术创新奖励机制,鼓励员工积极参与技术创新活动,推动企业技术创新。
第八条公司应当建立技术管理培训体系,不断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
第三章技术研发管理第九条公司应当建立技术研发项目评审机制,确保技术研发项目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第十条公司应当建立技术研发计划管理制度,明确研发任务分工和实施进度。
第十一条公司应当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确保公司技术成果的合法权益。
第十二条公司应当建立技术创新管理机制,鼓励员工提出创新性技术方案,推动技术创新。
第四章生产制造管理第十三条公司应当建立产品质量管理制度,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第十四条公司应当建立工艺流程管控制度,确保生产过程稳定、可控,产品质量可靠。
第十五条公司应当建立设备管理制度,确保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第十六条公司应当建立委外生产管理制度,确保委外产品符合公司的品质标准。
第五章项目实施管理第十七条公司应当建立项目管理规范,确保项目实施符合公司战略方向和业务发展需要。
第十八条公司应当建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确保项目的进度、质量、成本等方面的控制和监督。
第十九条公司应当建立项目风险管理机制,预防和应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风险。
第六章技术管理质量控制第二十条公司应当建立技术管理绩效评价机制,对技术管理工作进行评价和考核。
技术与标准管理制度
技术与标准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原则1.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和管理企业的技术与标准,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
2.本制度的实施原则为公平、公正、科学、高效。
第二条适用范围1.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全部与技术和标准相关的人员和部门。
2.公司内的全部技术和标准都必需依照本制度执行。
第二章技术管理第三条技术规划1.公司应依据市场需求和将来发展的战略规划,订立认真的技术发展规划。
2.技术规划应包含技术研究、技术创新、技术转化等方面内容,并设定合理的时间和指标。
第四条技术创新1.公司应乐观推动技术创新,鼓舞员工提出创新建议,并及时评估和落实。
2.技术创新项目应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并由专业团队负责实施和评估。
第五条技术培训1.公司应依据员工的技术需求和岗位要求,订立相应的技术培训计划。
2.技术培训应包含内部培训和外部培训,以提升员工的技术本领和知识水平。
第六条技术合作1.公司可与相关企业或机构进行技术合作,共同开展研究和开发项目。
2.技术合作应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权益和责任,并依照协议执行。
第三章标准管理第七条标准订立1.公司应依据国家和行业标准,订立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标准。
2.标准订立应参考相关技术要求和市场需求,并由专业团队负责编制和审核。
第八条标准执行1.公司内全部的产品设计、生产和服务都必需符合相关的标准要求。
2.每个部门和岗位都有责任保证标准的正确执行。
第九条标准优化1.公司应定期对现有的标准进行评估,并依据市场变动和技术发展的需要,进行相应的优化和更新。
2.标准优化应经过专业部门的评审和决策,确保优化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第四章考核与奖惩第十条技术考核1.公司应定期对技术人员进行考核评价,评估其技术水平和绩效表现。
2.技术考核结果将作为晋升、嘉奖和培训的紧要依据。
第十一条标准执行考核1.公司应定期对各部门和岗位的标准执行情况进行考核。
2.标准执行考核结果将作为考核奖惩和员工绩效评估的紧要依据。
央企公司三标体系管理手册
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手册(版本:C)2014-5-30发布2014-5-30实施动力技术有限公司发布(名称不对)本手册根据GB/T1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GB/T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编写。
本手册主要根据上述标准要求,按动力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组织机构和职责的调整情况、推进公司标准化管理的需要进行修订。
本版手册为C版本。
本手册由质量部归口管理。
引言体系化管理0.1.1 体系化方法采用管理体系方法对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工作进行管理。
以八项质量管理原则为指导,依据GB/T19001-2008、GB/T24001-2004和GB/T28001-2011标准,并考虑以下因素的影响,建立、实施和保持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公司所处的环境、该环境的变化以及与该环境有关的风险;——公司的具体特点,包括不断变化的需求、具体目标、提供的产品、采用的过程、组织规模和组织结构。
以下是八项质量管理原则及其简要说明:——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理解和满足顾客的要求和期望,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
——领导作用:建立公司统一的宗旨和方向,创造、保持能使员工充分参与实现经营目标的和谐环境。
——全员参与:充分发挥员工的技能和经验,以实现公司的经营目标。
——过程方法:将资源和活动作为过程进行管理,以便更高效地达到预期目标。
——管理的系统方法:协调好各相互关联的过程,提高整体管理的效率。
——持续改进: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持续改进是公司的永恒目标。
——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有效的决策是建立在数据和信息分析的基础上。
——与供方互利的关系:通过与供方、分包方建立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增强双方创造价值的能力,实现共赢发展。
0.1.2 体系文件化建立和保持适宜的管理体系文件,包括管理手册、程序文件、第三层次支持性文件和记录表格,以实现以下目的或发挥以下作用:a)描述管理体系,为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提供明确和有效的运作框架,奠定规范、稳定、连续的基础,并为建立和保持管理体系提供证据;b)将领导层的承诺传达给员工,促使领导层与员工达成共识;c)为员工提供公开的、一致的、统一的要求,促进沟通,以达到工作的一致性;d)为确定各项工作业绩提供依据,并说明如何才能达到规定的要求;e)为员工培训、持续改进、管理体系审核、评审提供依据;f)为顾客提供信任,明确对供方和分包方的框架要求。
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__企业标准化管理规定
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企业标准化管理规定标准化体系它规定了质量方针、目标、职责和程序,并通过建立相关体系进行过程管理、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
目前,IS09000标准已经被100多个国家转化成本国标准。
IS09000标准的出台,标志着国际标准化活动已经从名词术语、试验方案及产品质量三大传统领域,迈向了管理体系的标准化与认证。
1996年ISO又制定了IS014000环境质量体系标准,它是企业自愿采用、自我约束性的标准。
为了出于企业自身经营的需求和对社会整体环境的适应,广大企业向下级产业链提出了IS014000要求,如此链接,IS014000的要求就传遍整个产品和服务供应网络,过去“命令控制”的管理模式开始向企业自律的管理模式转换。
IS014000的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企业环境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已经被80多个国家和地区采用。
许多企业为了满足本行业的特殊需要,在S09000和IS014000的基础上,根据本行业的特色,或借鉴其管理模式或自行开发,推出了各种各样具有本行业特色的管理体系标准,并开展了相应的认证活动。
在全球掀起了如火如荼的质量、安全、卫生和环境管理等体系的标准化及认证热潮,增进了人们的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同时也推动了管理体系的一体化。
进入21世纪,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世界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越来越多的国家放弃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经济目标,转而谋求持续、稳定,有效的发展。
在技术上支持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基因工程等为标志的高新技术。
这些技术进一步推动了世界经济从工业化向后工业化经济社会转变。
科学的发展、生产的进步与标准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标准化作为现代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既是人类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又是推动生产和科学技术的重要保证。
高新技术产品要在产业化,商业化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成功就必须要在通用、兼容、可靠性.系统性等方面依靠标准化。
技术标准管理制度
技术标准管理制度是指企业或组织为规范和管理技术标准的制定、实施、评审和修订等方面所制定的一系列规范和流程。
技术标准是衡量产品和服务质量的重要依据,对于企业的发展和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技术标准管理制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详细的论述。
一、制度的制定和修订技术标准管理制度的制定和修订是整个制度体系的基础。
制度的制定应该根据企业的特点和需求,参考相关的法规和政策,并结合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研究。
制度的修订应该及时进行,以适应市场和技术的变化。
制度的制定和修订应该经过层层审批,并征求各相关部门和专家的意见。
制定和修订制度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各方利益的平衡和合理性,保证制度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二、制度的宣传和培训制度的宣传和培训是确保制度的实施和有效性的重要环节。
通过制度的宣传,可以使员工和相关人员对技术标准管理制度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增强他们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制度的培训应该根据不同的岗位和职责,针对性地进行。
培训内容应包括相关法规和政策的了解、技术标准的理解和应用、制度的具体操作方法等。
通过培训,可以提高员工和相关人员对技术标准管理制度的认识和操作能力。
三、制度的实施和监督制度的实施和监督是技术标准管理制度的核心环节。
制度的实施需要有明确的责任和权限分工,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措施,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流程。
制度的监督应该包括内部和外部两个层面,内部监督主要由企业内部的监督机构和部门进行,对制度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审查,并及时进行纠正和完善;外部监督主要是指相关部门和组织对企业的技术标准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和监督。
四、制度的评审和修订制度的评审和修订是确保制度长期有效和适应市场需求的重要环节。
评审的周期应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一般不得超过两年。
评审的内容应包括制度的执行情况、效果和改进建议等。
制度的修订应该根据评审的结果和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修订制度时应充分考虑各方利益和反馈意见,坚持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使制度更加符合实际需求和市场要求。
企业标准制修订工作管理规定
企业标准制修订工作管理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企业标准制、修订工作的管理,提高水平,保证质量,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制定公司企业标准应当贯彻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法规,推广科学技术成果,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从实际出发,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可靠、协调配套。
第三条公司企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应在国家标准及相关行业标准的指导下,根据公司生产、经营、质量、科技、管理及与国际接轨的实际需要进行。
第四条公司企业标准专指公司级企业标准。
第五条公司企业标准制、修订工作由公司技术中心-标准化研究部归口管理,具体管理分五个层次,即:(一)公司技术标准化委员会(以下简称“标委会”)负责公司企业标准的技术协调和批准颁布,是标准制、修订工作管理的第一个层次。
(二)公司科技发展部负责公司企业标准制、修订项目的立项组织、报批和标准正式发布工作,是标准制、修订工作管理的第二个层次。
(三)公司技术中心-标准化研究部是标准制、修订工作管理的第三个层次,具体负责公司企业标准制、修订的计划、组织、管理、编号、编辑、审定、报批和出版发行工作。
(四)具体承担标准制、修订工作的二级公司技术标准化委员会是标准制、修订管理的第四个层次,负责组织、管理和审核本单位标准制、修订工作,并保证完成本单位承担的标准制、修订任务。
(五)承担标准制、修订工作的具体单位或个人(以下简称“起草人”),是标准制、修订管理的第五个层次,负责完成制、修订标准的初稿、征求意见稿、送审稿、报批稿等。
第六条公司企业标准的制定、修订程序包括七个阶段:立项、起草、征求意见、审查、批准、发布与出版、复审。
第七条企业标准发布后,每隔3~5年应进行一次复审。
由标准化研究部负责组织复审工作。
第八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各所属单位和机关各部门。
第九条子公司和控股公司,可参照本细则制定本单位的标准制、修订工作管理办法,报公司批准备案。
第二章标准制、修订工作的组织与管理第十条标准起草人与主审人(一)标准制、修订工作首先应确定起草人和主审人。
企业标准制订、修订实施管理办法 - 制度大全
企业标准制订、修订实施管理办法-制度大全企业标准制订、修订实施管理办法之相关制度和职责,企业标准制订修订实施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推进公司企业标准化工作,规范公司企业标准的制定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企业标准制订修订实施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推进公司企业标准化工作,规范公司企业标准的制定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及有关规定,企业主导产品生产必须有依据,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应当制定企业标准,作为组织生产的依据。
法律对标准的制定另有规定的,依照法律的规定执行,特制订贵研铂业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制(修)订实施管理办法。
第二条企业标准有以下几种:1.企业生产的产品,还没有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的,需制定的企业产品标准;2.为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需制定的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的企业产品标准;3.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选择或补充的标准;4.工艺、半成品和方法标准;5.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
第三条企业标准是对企业范围内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要求、管理要求和工作要求所制定的标准,是公司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依据。
第四条本管理办法适用于公司制(修)订的企业标准,包括企业军用标准。
第二章企业标准的制(修)订原则第五条企业标准制(修)订的原则:1.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利于公司产业可持续发展,促进科技创新,满足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2. 该项产品已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制定的企业标准应严于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3. 制定的企业标准要以顾客关注为焦点,既要体现公司产品的技术水平,并尽可能满足顾客的需求,又要便于组织检查验收,尽可能考虑不增加生产成本或检测成本;4. 凡属开发新产品的项目,在新产品开发立项时,项目负责人应将该项目所需配套的检测方法研究列入新产品研究内容中。
G003企业技术标准体系与技术标准制修定管理办法
Q/CS 赤山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标准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技术标准体系与技术标准制修订管理标准赤山集团有限公司发布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0、GB/T 15497-2003和《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的要求而制订的。
本标准由赤山集团有限公司提出并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述良、周洪刚、赵学文。
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技术标准体系与技术标准制修定管理标准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企业技术标准体系的构成与企业技术标准制修订基本要求、企业技术标准的结构和格式及企业技术标准的复审与修订。
本标准适用于总公司及各分公司企业技术标准体系和技术标准的制修订与复审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或修订版本均不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1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GB/T 1.2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2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和确定方法GB/T 15496 企业标准体系要求GB/T 15497 企业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GB/T 15498 企业标准体系列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GB/T 19001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 24001 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GB/T 280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Q/G CS 001 企业标准化管理企业标准化管理规定3 企业技术标准体系的构成3.1 技术标准体系结构图按照GB/T 15496和GB/T 15497的规定,我公司的企业技术标准体系结构图采用层次结构图如下图所示。
3.2 技术标准体系的构成3.2.1 技术标准体系由上图所示的16个子体系的系列标准要素所构成。
其中:每个子体系应包括的个性标准内容、项目、格式,应按GB/T 15497-2003中第7章至第23章的规定,结合企业自身产品在生产、管理中所需各项技术要求去编制和完善。
G005工作标准体系与工作标准制修定管理办法【可编辑范本】
Q/赤山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标准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工作标准体系与工作标准制修订管理标准赤山集团有限公司发布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
1-2000、GB/T 15498—2003和《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的要求而制订的.本标准由赤山集团有限公司提出并起草.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述良、周洪刚、赵学文.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工作标准体系与工作标准制修订管理标准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工作标准体系的构成和编制要求、工作标准的概念与分类、工作标准结构、格式与编制原则、工作标准复审与修订。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和下属各分公司工作标准体系编制与工作标准复审与修订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或修订版本均不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1。
1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GB/T 1.2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2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和确定方法GB/T 15496 企业标准体系要求GB/T 15498 企业标准体系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Q/G CS 001 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企业标准化管理规定3 工作标准体系的构成和编制要求3.1 工作标准体系的概念企业标准体系中的工作标准按其内在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称之为工作标准体系。
3。
2 工作标准体系构成的三个层面3.2。
1 工作标准体系由决策层、管理层和操作人员三个层面构成。
3.2.2 管理层工作标准分为中层管理人员和一般管理人员两类工作标准。
3。
2.3操作人员工作标准分为特殊过程操作人员和一般操作人员两类工作标准。
把管理层分为决策层和管理层,进一步突出了“领导作用";把操作人员明确分为一般和特殊操作人员,更有利于“全员参与”;而管理层则是承上启下,这部分人员的工作标准应突出在实施上级决策,检查下级执行,提出处置办法方面。
企业技术标准体系
企业技术标准体系概述企业标准体系是企业标准体系的主体是企业组织生产、经营、治理的依据从标准化进展时期看技术标准的重要性第一时期1949~1979年要紧搞技术标准第二时期~1981年技术标准+治理标准~1986年技术标准+治理标准+工作标准第三时期~2004.2. 体系从企业标准化实践看,最重要的是技术标准。
业标准体系和企业质量治理体系的关系没有矛盾相辅相成GB/T15497前言考虑了GB/T19001、GB/T24001、GB/T28001的要求(P 226第7行)GB/T15497第5章5.1纳入企业技术标准体系的标准,是企业质量治理体系和环境治理体系实施中都应严格执行的技术性文件,企业必须严格执行。
5.4有关质量的技术标准内容和要求应满足GB/T19001对技术文件内容的要求。
5.5有关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治理的技术标准内容和要求应满足GB/ T28001和GB/T24001对技术性文件内容的要求。
2.建立质量治理体系与标准体系的对应关系企业适用Array 3.治理标准有质量方面的要求,还有能源、健康、职业安全、环境治理方面的要求。
因此,质量治理体系中的治理标准仅仅是企业治理标准体系中的一部分。
4.质量程序文件——质量治理标准作业规范——技术标准质量手册——企业方针目标、企业标准化法规、企业适用的国家法规表格、报告、记录、单据——工作标准的一部分三、企业标准体系和企业质量治理体系是企业不可缺少的两项工作1.建立质量治理体系没有技术标准体系(技术性文件)做支撑,质量治理体系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建立体系的原理和指导思想不同质量体系是以ISO9000系列标准的思想和要求建立质量体系。
企业标准体系是以标准化原理和系统原理建立企业标准体系。
3.工作重点不同质量治理体系工作重点是建立质量体系,如编制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规程、表格、报告等。
企业标准化工作重点是建立以技术标准为主体,包括治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在内的企业标准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CS 赤山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标准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技术标准体系与技术标准制修订管理标准赤山集团有限公司发布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0、GB/T 15497-2003和《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的要求而制订的。
本标准由赤山集团有限公司提出并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述良、周洪刚、赵学文。
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企业标准化管理办法技术标准体系与技术标准制修定管理标准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企业技术标准体系的构成与企业技术标准制修订基本要求、企业技术标准的结构和格式及企业技术标准的复审与修订。
本标准适用于总公司及各分公司企业技术标准体系和技术标准的制修订与复审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或修订版本均不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1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GB/T 1.2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2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和确定方法GB/T 15496 企业标准体系要求GB/T 15497 企业标准体系技术标准体系GB/T 15498 企业标准体系列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GB/T 19001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 24001 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GB/T 280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Q/G CS 001 企业标准化管理企业标准化管理规定3 企业技术标准体系的构成3.1 技术标准体系结构图按照GB/T 15496和GB/T 15497的规定,我公司的企业技术标准体系结构图采用层次结构图如下图所示。
3.2 技术标准体系的构成3.2.1 技术标准体系由上图所示的16个子体系的系列标准要素所构成。
其中:每个子体系应包括的个性标准内容、项目、格式,应按GB/T 15497-2003中第7章至第23章的规定,结合企业自身产品在生产、管理中所需各项技术要求去编制和完善。
3.2.2 这16个体系要素(也称16个子体系)对每个分公司的具体产品所要求的技术标准体系也不完全相同。
如:设计技术标准、产品交付与服务技术标准的两个子体系,对简单的食品加工企业,如盐渍海带或化工企业就不一定需要制定这两个子体系。
但是作为体系要素的齐全、完整性要求,还应保留16个子体系为好,还是尽量完善其要求,对企业管理有益。
4 技术标准制修订基本要求4.1 法规性要求4.1.1 企业技术标准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化法律、法规及强制性标准的要求。
农副产品与食品加工的技术标准应严密注视欧共体、日本、韩国及美国的相关产品要求和规定,否则易受贸易技术壁垒的重重阻碍。
4.1.2 企业技术标准编制时,还应符合国家、行业有关术语、符号、规范性写法等技术基础性标准的要求,各项要求应协调、统一、切实可行。
4.1.3 技术标准主要是注意搜集已发布的而且有效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直接贯彻实施,编入标准体系表内的技术基础标准、实验方法标准,必须采用国家或行业归口部门发布的标准,企业不得自行制定。
而要制定企业其他保证产品或质量体系实施的一些技术标准,已在GB/T 15497-2003中有要求的各要素技术标准。
尤其是应完善采购验收方面的原材料、外购件、外协件进厂时要做好哪些项目的检验、验收方面的技术标准。
企业可以规定原辅材料进货验收的项目:品名、型号、规格、数量、质保单或合格证、包装物的完好性程度、产品的标志、标签内容、QS证号、产品外观或感官要求等,规定各类进货原料抽样数量、抽样方法,检测方法、性能指标的判定规则和验收入库规定等。
尤其是食品加工企业,把好了原料采购、验收入库关的技术规定,就给企业产品质量保证打下了可靠的基础。
4.2 与其他体系协调性要求4.2.1 凡是纳入企业标准体系的标准,企业的ISO 9001、ISO14001、OHSAS18001等管理体系都是要严格执行的技术标准文件。
4.2.2 企业制定的有关质量技术标准的内容和技术要求,应满足GB/T 19001对技术文件包括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内容的要求。
4.2.3 同4.2.1要求一样,有关环境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GMP、QS等认证体系需要制定的各类技术标准的内容和要求,应满足GB/T 24001、GB/T 28001、GMP等对技术性文件包括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的要求。
4.3 表现形式的要求4.3.1 技术标准可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可以是纸张(A4文件形式),也可以是计算机磁盘、光盘或其他电子媒体、照片、实物标准样品。
4.3.2 文件形式的技术标准可以是产品标准(养殖)规范、(操作)规程、(工艺)守则、操作卡、工艺卡、技术性程序文件汇编等。
4.3.3 程序文件与作业指导书程序文件的分类参见Q/G CS 004中第5.5条的表述。
4.3.3.1 作业指导书的类型概念:只要是用以指导某个具体过程、事物形成的技术性细节描述的可操作性文件都是作业指导书,通常一般将作业指导书编入工作标准,但细分也不绝对是:a)运作作业指导书:是生产或服务的操作者使用的文件(属工作标准体系)。
b)检验和实验作业指导书:是检验和实验部门的检验人员、试验人员或检定人员使用的文件。
如工艺规程、操作规程、实验规程、作业标准、操作手册等都属技术标准。
c)管理性作业指导书:是管理部门的执行者使用的文件,属管理标准。
4.3.3.2 作业指导书编制的需要性(不同观点)作业指导书在ISO 9001认证中被作业第三层或第四层层次的文件存在,在编制时一般人感到为难,怎样编写?怎样与已有的工艺规程、操作规程之类的技术文件区分,弄不明白。
尤其是认证公司的审核人员,动不动就喊,拿作业指导书来看,否则就不合格,甚至是本属于管理标准的文件也被钉在“作业指导书汇编”中。
所以企业标准化人员,多者为难。
其实真正弄明白了作业指导书的概念和分类就很容易办了,通常讲:一般的中小企业、食品加工企业的生产中没有高尖端设备或工艺流程,因为作业指导书是为确保过程质量而写的,而过程质量是由技术规范来规定的,因此,技术规范包括产品标准、过程规范、检验和实验规范等也是编写作业指导书的依据。
但不是任何技术规范都需要有作业指导书去保证。
企业主要是可以通过岗前培训提高作业人员对技术规范的理解和操作技能的提高去保证作业质量,不需要再制订作业指导书,而只有那些关键过程,如因操作失误其后果严重,对操作技能要求较高的过程、需要特殊控制的过程或特殊过程因事后不易验证,只能或依据过程操作来确保质量的作业,才需要编写作业指导书。
所以中小企业、食品加工业一般不需要制订作业指导书。
4.3.3.3 检验、实验技术规范(也称为作业指导书)的编写格式a)标准名称:一般按作业对象命名;b)标准格式:按Q/G CS 001和GB/T 1.1的规定格式执行;c)作业内容:可用图表、流程图的形式,表明需检验、试验的特性参数;d)仪器设备(工具)要求:表明对所需有关测量、检验仪器、工具的基本参数的要求,调整和校准的要求、维护和保养的要求;e)工作环境:表明仪器设备工作时所要求的环境、温湿度、清洁度、安全、环保等环境适宜的要求;f)检验试验方法:表明抽样方法、测量数量或检定周期、频次等要求;g)判定规则:表明检验结果是合格或不合格的判定规则要求;h)记录与报告:结果的处置路线、程序和异常情况下的处置方法;i)职责和权限:略述操作者应负有的职责和权限的规定。
4.4制定企业技术标准的范围4.4.1 公司生产的产品必须有产品标准可依,凡无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产品都必须制定企业产品标准,按产品标准组织生产,并做为监督检查的依据。
4.4.2 为提高产品质量,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企业应制定严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企业内控产品标准。
4.4.3按照GB/T 15497的规定,企业应制定补充生产过程的技术标准:技术基础标准、新产品设计、开发技术标准、工艺标准、工装标准、半成品、中间体标准、设备技术标准、检测、检验、试验方法标准、包装技术标准、贮存技术标准、搬运技术要求、能源技术标准、安全技术标准、职业健康技术标准、环境技术标准、信息技术标准。
4.4.4 技术标准体系中各要素应完善的技术标准,按生产、管理、经营中实际需要,参照GB/T 15497中第6章至第23章规定应完善的标准内容。
4.4.5 生产、技术、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需的国家、行业技术标准的选择、搜集、转化成企业技术标准贯彻实施。
5 企业技术标准的结构和格式5.1 技术标准的格式和编号5.1.1企业产品标准文本的结构和格式应符合GB/T 1.1和GB/T 1.2要求的规定。
5.1.2 技术规程、规范、守则、操作卡、作业指导书的结构和格式,也要按照本标准或有关行业指导性标准制定。
但编号应遵循Q/G CS 001第6.3条的规定编制。
5.2制定企业技术标准的一般程序5.2.1 调查研究,试验验证标准起草人应对标准化对象的国内外现状和发展方向、最新高科技成果、顾客的要求和期望、市场反馈的统计资料、国内外技术法规和标准的有关资料,搜集和整理,从中找出与本标准化对象有关的部分,进行分析与研究,进行试验验证,要证明可行或可达到的指标作为起草的依据。
5.2.2 起草标准草案(征求意见稿)对搜集到的各有关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对比、选优,取得较为可靠的技术参数后,进行标准的起草工作。
标准的幅面格式,编写规则,必须按照GB/T1.1 和GB/T 1.2所要求的规定执行。
产品技术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的确定方法,还必须符合GB/T 1.2的有关规定。
标准的通用技术语言、符号、代号、代码、标志、量和单位、数据与数据修约规则,必须执行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规定,不得自行其是、乱订胡编。
5.2.3 征求意见,形成标准送审稿将标准草案连同编制说明书,送相关职能科室分管此项工作的负责人审阅,产品标准送分管技术副总经理和全质办、检测中心审阅征求意见,并对其进行验证所有技术参数是否可实现。
对收集到的意见逐一分析研究,决定取舍后,另行整理形成标准送审稿。
并整理标准编写说明。
5.2.4 审查标准,形成标准报批稿标准审查分会审和函审两种,根据标准本身的复杂程度,涉及面的大小,分别采取不同的审查形式。
属产品标准,一般应请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主持的有关方面专家、技术人员参加的标准审定会审查。
审查通过后根据审查意见,编写标准报批稿和报批时应呈交的相关文件:《标准编制说明》、《标准审查报告书》、《企业标准内部审核意见书》、《企业产品标准备案申请表》、企业组织机构代码证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等资料三份。
属企业其他技术标准应应由总经理召集各有关技术方面负责人审定,审查通过后由标准化办整理。
5.2.5 标准的批准、备案、发布企业技术标准由企业最高管理者或其授权的管理者代表批准,由标准化办编号、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