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复习提纲
《科学》七年级(上)期中复习提纲.doc
《科学》七年级(上)期中复习提纲姓名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第0章1.蝙蝠是靠 _________ 来定位的。
它的_______ 能接收这种波;企鹅能适应南极__________________的气候环境,是与它口身有_________ 和_________ 有关;恐龙的灭绝原因可能是与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有关。
________ 和_______ 是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
植物有向______ 生长的特性;在滴有无色酚駄的溶液屮,半滴入________ 溶液时,酚猷溶液呈____色,当加入__________ 溶液时,液体变为_____ 色,____________ 能使人们获得有关自然现象的信息,_____________ 可使自然现象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再现。
2.课文是以发现 _______星为例来说明科学家的探究过程的。
科学探究需要______________ ,需要通过各种途径______________ ,需要___________ , 需要________________,还需要 ____________ 。
在这颗行星发现的过程中, 是______ 和_______ 发现问题,并着手进行研究的,最后_______ 用望远镜发现了它。
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EI常生活屮的问题,在这个过程小,需要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
测量对象测量工具符号单位(符号)长度质量温度时间4. a.在使用刻度尺测物体前,要注意刻度尺的__________________ (即 ___ )和_______________ (即值)。
长度测量屮应注意的问题是:刻度尺上_____ 的一边应紧贴被测物体,并 _____ 尺的位置。
刻度尺的_______ 应与_____________ 的一端对齐,观察吋,视线应与尺山丨____ O测量值应估读到____________ O _______ 与_______ Z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不是错误,它总是存在,不可能______ ,只能设法减少。
初中科学七年级下第三章复习提纲
第三章复习提纲第一节、机械运动1、参照物:以某一物体为标准来判断另一物体的运动状态,这个标准就是参照物。
相对于这个标准,如果位置发生变化,则它是运动的,如果位置没有变化,则它是静止的。
2、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没有绝对的静止或运动,只有相对静止或运动)3、机械运动: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较简单) 4、5、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比较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⑵比较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的时间39、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定量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计算公式: 变形公式:7、速度单位:国际单位:米/秒,符号:m/s ,读作:米每秒。
常用单位:千米/时,符号:km/h ,读作千米每时。
换算: 1米/秒=3.6千米/时, 1千米/时= 米/秒注:①单位换算过程:2m/s=2×3.6km/h=7.2km/h (过程单位同后)⑤常识:人步行速度:1.3米/秒,自行车速度:4米/秒,汽车速度:30米/秒,光速:3×810米/秒第二节、力的存在8、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9、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不接触也能产生力,如吸铁石;相互接触的物体不一定产生力,如相互挨着的课桌)10、力的作用效果:①改变物体的形状(发生形变)②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速度大小是否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但填写时都写运动状态改变);。
1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比如两车追尾,后车撞了前车,两车都损毁12、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牛顿,简称牛,符号N 表示。
常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一个苹果重2N 13、力的测量:测力计,常用测力计为弹簧测力计18514、弹簧测力计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受拉力越大。
七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提纲.doc
七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提纲第一章科学入门1. 科学就是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学问.如大家熟悉的牛顿发现了力•有引力定律,瓦特发明了蒸汽机等•可以这样说:科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身边.2. 学习科学的方法和目标: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推动社会的进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5. 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要测量物体的长度,先要规定长度标准即长度单位,然后选用合适的工具进行测量.6. 长度的主单位是米,较大的还有千米,较小的还有分米厘米匣米等。
刻度尺是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7. 对形状规则的物体,如正方体,长方体等可用刻度尺测出它的边长,然后计算它的体积。
测量液体的体积,一般用量筒或量杯.8. 量筒的使用方法:首先要看清它的测童范用和最小刻度.量液体时,视线要与凹形液面的屮央最低处保持水平.9. 对不溶于水也不吸水的形状不规则的物体,测量方法可以将它浸没在水中,两次读数的之差就是该物体的体积.10.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稈度,平时我们讲今天真热或真冷,就是指今天的温度高或低.11. 实验室中常川的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等,它们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用。
C表示,它的规定是: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定为100,在0到100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1 °C.12. 液体温度计的使用:使用前,要先观察温度计的测量范|羽,切勿用来测量超过温度计测量范围的温度•测量时,手要握温度计的上端,要使温度计的玻璃泡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如果测量的是液体温度,则要使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液体屮,但不要接触容器壁和底部•测量时,要等到温度计的水银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再读数,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纪录读数时;数字和单位要写完整。
七年级上(科学)第一章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第一章复习提纲班级姓名第一节科学并不神秘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学习科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解释和预测各种事物、现象及其变化。
2、科学研究是从疑问开始的.如牛顿好奇于苹果落地而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好奇于水沸腾后顶起壶盖而改进了蒸汽机。
3、科学带给我们什么?①科学的发展改变人们对自然界各种事物的认识,人类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逐渐提高。
②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③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但是如果使用不当,也会给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第二节走进科学实验室1、科学实验室包括实验准备室(仪器室)和实验操作室(实验室)2、常见的仪器的用途和操作方法:3、实验室仪器和试剂的存放点必须符合环境要求(如温度、湿度、光线与通风情况等)。
实验室仪器和试剂被存放于实验仪器柜子内,并按不同的用途有序摆放,特殊的具有危险性的试剂或器材还必须按其规定要求存放于规定地点。
4、烧伤或烫伤:用大量冷水冲洗伤处;被化学试剂灼伤:用缓缓流水冲洗一分钟以上附:常用仪器一、试管主要用途:①、盛放少量固体或液体;②、收集少量气体或验纯;③、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物质的反应容器;④用作少量气体的发生容器。
使用方法: ①、可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先均匀加热,再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防止试管因受热不均而破裂)②给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得超过试管容积的1/3;(防止液体溢出)③使用时试管应干燥,加热液体时试管口不要朝着别人或自己,试管倾斜与桌面成45°角;(防止液体喷出伤人,倾斜可增大受热面积,使受热均匀)④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⑤使用试管夹夹持,夹在试管中上部(约离试管口1/3处),加热后不能骤冷,也不能立即放回塑料试管架上。
(避免烫伤手,防止试管炸裂,塑料试管架熔化变形)二、试管夹主要用途:夹持试管。
使用方法:①试管夹应从试管底部往上套,然后夹在试管中上部(约离试管口1/3处);②手握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原因:①防止杂质带入试管,加热时烧焦试管夹。
七年级下册科学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科学》总复习第一章1.人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觉。
皮肤有触觉、痛觉、冷热觉等感觉功能。
2.手指的指尖部位触觉神经末梢比较集中(盲人阅读盲文),手背上热敏感神经较多(测试温度)。
3.嗅觉的形成:气味通过鼻腔,刺激嗅觉神经末梢,嗅神经将气味传到大脑的嗅觉神经中枢(嗅觉中枢容易疲劳),从而形成嗅觉。
听觉的形成:声波经过耳廓→外耳道→鼓膜(振动)→听小骨(放大声音)→耳蜗(产生兴奋)→听神经→大脑神经中枢,最后在脑部形成听觉。
4.舌头表面布满味蕾(味觉细胞和味觉神经构成),对液态物质特别敏感。
人具有的四种基本味觉:酸、甜、苦、咸(注意:不是辣)。
如果它们同时出现,会产生混合的味道。
5.声音产生的条件:振动;声音传播的条件:介质;声音传播的方式:声波。
6.声音可以在气体、液体、固体(速度由慢到快)中传播。
15℃时,空气中传播速度为340米/秒,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无介质)。
声音的传播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1℃,每秒传播距离增加0.6米。
7.耳可分为: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听小骨、鼓膜、鼓室、咽鼓管),内耳(前庭、耳蜗、半规管)。
其中,前庭和半规管是位觉感受器,保持身体平衡。
8.P13 探究结论:根据声音到达两耳的时间差,辨别声源的方向和位置。
(双耳效应)9.频率:物体在一秒内振动的次数。
单位:赫兹(Hz)10.声音的三要素:(音调不可以改变,响度可以改变)音调:声音的高低。
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大;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响度:声音的强弱。
响度与距离、振幅有关:振幅越大、距离越近,响度越大;(声音大小的单位:分贝dB)振幅越小、距离越远,响度越小。
音色:分辨不同的声音。
11.防止噪音的途径:防止噪音的产生、阻断传播途径、防止进入耳朵。
12.光源:正在发光的物体,分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13.光线(光通过的路线和方向):带箭头的直线表示14.光在同一均匀物质中沿直线传播(在空气、水、玻璃里都沿直线传播),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3х105千米/秒。
华师大版七年级科学上学期期末复习提纲
华师大版七年级科学上学期期末复习提纲绪:走近科学一:探索奇妙的自然界1、科学是以自然为研究对象,自然界由各种物质组成。
不一样的东西可能含有相同的物质成分,物质都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自然中存在无穷的奥秘。
2、观察和实验是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
观察可以使人们获得有关自然现象的信息,实验可以使自然现象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再现,它们是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
3、苹果会掉下来是因为地球引力,蝙蝠靠超声定位来辨别方向,南极气温极低,最低温度接近—90℃,气候变化无常。
恐龙生活在6500万年前。
二:什么是科学探究4、科学探究需要观察和提出问题,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证据和处理数据,需要用证据去检验假设,还需要应用科学原理进行解释。
5、亚当斯提出了海王星运动轨道参数的预言,勒威耶完成了对海王星的预测,伽勒找到了海王星。
三:建立健康信息档案6、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单位是米,温度单位是摄氏度,质量单位是千克。
7、长度测量中应注意的问题:(1)刻度尺上有刻度的一边应紧靠被测物体,并放正尺的位置。
(2)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应与被测物体的一端对齐,观察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
(3)测量值应估计到最小刻度(又叫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8、由于我们的眼睛对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不可能估计得十分准确,另外由于一些测量工具本身的原因,使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叫做误差。
误差不能消灭,但可通过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
9、实验报告要力求及时、准确和尊重事实。
实验报告一般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日期,器材和装置,过程与步骤,现象与数据以及讨论与结论。
10、温度可以用来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在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水的沸点定为100℃。
水银温度计是利用水银的热胀冷缩的特性制作的。
11、温度计使用时应注意:(1)被测温度不能大于温度计的量程。
(2)温度计的测量泡应与被测物体保持良好接触。
(3)要待温度稳定后再读数。
七年级下册科学全册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册科学全册复习提纲生物
1. 细胞与细胞器
-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
- 常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2. 动物的结构和功能
- 动物的组织结构和器官
- 呼吸、消化、循环和排泄系统的功能
- 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的作用
3. 繁殖与遗传
- 生物的繁殖方式
- 遗传基因的传递与表现
- 变异和进化的原因和机制
物质与能量
1. 纯净物质和混合物
- 纯净物质和混合物的定义和特点- 常见的纯净物质和混合物的例子
2. 物质的性质
- 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 物质的状态变化和能量转化
3. 空气和水的性质
- 空气的组成和性质
- 水的结构和性质
- 空气和水在生活中的应用
能源与科技
1. 能源的种类与利用
- 主要能源的分类和特点
- 能源的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2.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 科学和技术的定义和区别
- 科学对技术的推动和引领
3. 安全与健康
- 安全用电和用火的常识
- 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和健康问题的预防地球与环境
1. 地球的运动与地理
-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
- 基本地理概念和地图阅读技巧
2. 生态环境与保护
-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作用
-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
3. 天气与气象观测
- 天气的形成和变化原因
- 常见的气象观测仪器和气象预报的基本知识。
七年级科学复习提纲
1.科学思维与科学方法1.1科学思维特点(观察、归纳、假设、实验、推理)1.2科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统计法)1.3科学研究过程2.物质的组成与性质2.1物质的构成(元素、化合物、混合物)2.2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2.3物质的分类3.生物多样性与进化3.1物种的多样性3.2进化理论(达尔文进化论、自然选择)3.3进化过程与证据4.细胞与生物4.1细胞的结构与功能4.2细胞的组成与分类(原核细胞、真核细胞)4.3细胞的特性和功能(新陈代谢、自我复制)5.粒子运动与热学知识5.1粒子模型(固体、液体、气体的粒子排列与运动)5.2温度与热量5.3热学性质(导热、热膨胀、热传递)6.声与光6.1声的产生与传播6.2光的产生与传播6.3光的反射与折射7.地球与地理知识7.1地球的形状与运动(地球自转、公转)7.2地球的层次结构(地壳、地幔、外核、内核)7.3地球的自然环境(大气层、水圈、岩石圈、生物圈)8.物质的变化与反应8.1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8.2物质的变化与守恒8.3化学反应速率与影响因素9.生物与环境9.1生态系统与生物圈9.2生物的功能与适应性(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物质循环)9.3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10.科学技术与社会10.1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10.2科学技术的应用(医学、农业、能源)10.3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伦理问题以上是七年级科学的复习提纲,可以根据这个提纲对各个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复习,确保复习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可以适当增减知识点的深度和广度。
期中考试科学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册科学期中考试科学复习提纲1.实验室操作规范取液体、取固体粉末(颗粒)、闻气味、使用试管、酒精灯等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
相应的操作应使用什么器具,如引流、搅拌所需要的仪器是什么?2.科学测量规范(1)长度的测量刻度尺使用规范、正确读数、长度单位的换算、量程和最小刻度(分度值)、误差分析、估计值(2)体积的测量量筒使用规范、正确读数、体积单位的换算、量程和最小刻度、误差分析(3)温度的测量温度计的原理、构造、体温计的结构特点和特殊性、读数的规范(注意零上还是零下)、温度的读数和记录方法的差异、温度计使用的规范(4)能判断生活中常见事物的大概长度、体积、温度、时间间隔的大小3.科学探究(1)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2)科学表述规范到位(如如何作出假设、怎么样表述实验结论更规范到位)(3)控制变量的概念除一个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相关变量要控制为相同或尽可能相同。
表述时往往需在前面加上一句:在其他条件相同且事宜的情况下…(4)对照组注意题中是否设置对照组、如何设置对照组(5)误差、偶然性误差:是否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来减小实验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准确性)偶然性:实验样本(对象)的数量是否过少,是否需要增加数量来降低实验的偶然性,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准确性)注意:误差和偶然性都无法完全排除或避免,只能想办法来减小或降低,在表述时切忌不要出现排除、避免等绝对性太强的词。
4.生物的基本特征作为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七大特征,并能将具体现象与相应的特征对照起来。
动物和植物的区分依据(获得营养的方式不同)5.细胞动、植物细胞的各个细胞结构及功能(很大概率是图形题),对应的结构名称及功能要熟练掌握。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共同点与不同点(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有哪些)6.显微镜的使用(1)显微镜的结构(各部分名称)及作用(2)目镜和物镜的区分、放大倍数的计算(3)如何调节视野亮暗(光圈、反光镜、光源)(4)低倍物镜换高倍物镜视野会变暗——可调节光圈或反光镜细胞数目变少看到的物象变大(调节细准焦螺旋让图像更加清晰)(5)使用过程中出现各种状况或问题时会分析原因,以及知道相应的对策。
初中科学复习提纲
七上科学第一章科学入门第一节科学并不神秘1、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科学:就是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并记录、跟踪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再在实验室里再现,找出它们规律的过程。
人人都可以成为科学家,每一项科学研究,都需要几年、几十年、甚至几代人共同的努力。
如烟花的发展史、工厂化育苗、竺可桢的《物候学》、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瓦特的蒸汽机等。
愿你也成为科学家。
2、科学技术改变了我们的生活:P4~6页第二节观察和实验1、从观察到实验:①在很多情况下,单凭我们的感官进行观察还不能做出可靠的判断,所以,经常要借助于一些仪器和工具来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
如P7的图1-10、图1-11。
②在科学研究中我们还要经常借助各种仪器来扩大观察的范围。
如显微镜观察微观世界、天文望远镜观测宏观世界、做实验验证观察现象等。
2、实验仪器:P8页第三节长度和体积的测量1、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2、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3、误差是无法避免的,错误是不应该发生的。
4、减小误差的办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5、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米尺、三角板、直尺、卷尺、标杆、游标卡尺、螺旋测微仪、人身上的某些器官也可成为刻度尺。
)6、根据测量的目的和要求不同,选择不同的刻度尺。
7、单位:米(m)8、单位换算: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米=106微米=109 纳米9、刻度尺的使用:①放正确:刻度尺的0或1与物体的起点对齐;②看正确:视线与刻度线重合,不能斜视;如P10页③读正确:读出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估计值;④记正确:记上单位。
(数与量的区别)10、特殊长度的测量:①曲线的测量:用棉线化曲为直法;②一张纸的厚度:先测N张纸的厚度除以N张数;③细金属丝的直径:绕圆柱,量出匝数的长度除以匝数;11、体积的测量:①规则的物体:用刻度尺②不规则的物体:量筒(杯)12、主单位:米3(m3)13、单位换算:1米3 =103分米3 =106厘米3=103升=103毫升14、量筒的使用:① 放;平稳;② 看:视线与凹形液面的最低处相平或凸形液面的最高处相平;③ 读:估计值;④ 记:记上单位。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复习提纲全册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复习提纲全册第一章科学入门一、科学在我们身边科学是一种探究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方法和理论体系。
观察、实验和思考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其中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正面的影响,同时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许多发明都是从观察开始的,比如XXX发现了万有引力,XXX发明了蒸气机。
二、实验和观察借助仪器和工具,我们可以扩大观察的范围并进行数据的测量。
例如,在烧杯里放入生鸡蛋和清水,鸡蛋会下沉;加入食盐并用玻璃棒搅拌后,食盐开始溶解,生鸡蛋会上浮并最终漂浮;再往烧杯里添加清水,鸡蛋会慢慢下沉。
玻璃棒的作用是加速食盐的溶解。
实验仪器包括试管、烧杯、表面皿、药匙、玻璃棒、停表、电流表、电压表、显微镜和酒精灯等。
三、长度和体积的测量长度的测量基本工具是刻度尺,国际制单位是米,符号是m。
其他单位包括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和纳米。
使用刻度尺时,要观察零刻度线、最小刻度值和量程。
读出每一大格数值和单位,分析每一小格所表示的长度和单位,即为最小刻度值。
使用刻度尺时,要确保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紧靠被测量的物体并垂直于被测物体。
如果零刻度线磨损了,可以找一条清晰的刻度线作为零刻度线。
眼睛的视线也要与尺面垂直。
正确读取长度的方法是先读取被测物体长度的准确值,即最小刻度值,再估读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即估计值,并注明单位。
记录的数值应为准确值加上估计值再加上单位。
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包括积累取平均值法、滚轮法、化曲为直法和组合法等。
固体体积常用的单位有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和立方毫米,液体体积常用的单位有升和毫升。
1立方米等于10立方分米、10立方厘米和10立方毫米,1升等于1立方分米、1000毫升和1000立方厘米。
在使用量筒和量杯时,需要放在水平桌面上,观察量程和最小刻度值,并确保读数正确,视线垂直于筒壁并与凹形液面最低处相平。
对于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可以利用量筒和量杯间接测量,但需要注意量杯的刻度不均匀。
七年级下_科学(1,2章)_复习提纲(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第一章复习提纲第一节:感觉世界1、人的感受器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痛觉、触觉、冷觉和热觉,其中冷觉和热觉又可统称为冷热觉。
所有感觉的生成部位在大脑皮层(神经中枢)2、人的感觉器官有:眼、耳朵、鼻、舌、皮肤等。
人类具有不同的感觉器官,所以可以感受外界环境的不同刺激,并产生不同的感觉。
各种生物也有自己的感觉器官,这对于生物的生存、繁衍具有重要的作用。
3、对热觉最敏感的部位是手背,对触觉最敏感的部位是指尖。
4.皮肤的感觉功能。
(1)皮肤是人体最大的感觉器官,它具有冷觉、热觉、触觉、痛觉等多种感觉功能。
(2)冷、热觉:感觉环境温度的变化。
(3)触觉:感觉外界物体与人体的触碰以及强弱程度。
(4)痛觉:是触觉的过强反应,痛觉能感受对身体损伤性的刺激,它对人的健康生活有重要的积极意义;皮肤的各个部位对各种刺激的敏感程度是不同的。
5、嗅觉的形成:气味→嗅觉神经末梢(接收刺激)→嗅觉神经(将信息传递到大脑)→大脑(形成嗅觉)嗅觉的特点:①长时间处于某种味道的环境中,会因为大脑的嗅觉中枢适应(疲劳)而闻不出这种味道;②嗅觉敏感的程度因年龄,动物种类和气味种类等的不同而不同。
6、舌头表面的每个味蕾上都有味觉细胞和味觉神经。
味觉的形成:食物→口腔(食物中的化学物质溶于唾液)→味觉细胞(接受刺激)→味觉神经(将信息传递到大脑)→大脑(形成味觉)。
78、进行P5的活动时,在每吸入一种溶液前都用清水漱口,以排除上一次实验的影响(或干扰)。
第二节声音的发生和传播1、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
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2、声音发生的条件:振动;声音传播的条件:需要介质;声音传播的方式:声波。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传播实质:把声源的振动传播出去。
遇到障碍物,声波将发生反射,形成回声(原声和回声时间间隔大于0.1秒,否则原声加强)。
3、在15℃的空气中,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40米/秒。
第三节耳和听觉1、耳的结构:①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②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听小骨、咽鼓管;③内耳包括耳蜗、前庭和半规管。
最全面七年级上册科学复习提纲(精华版)
初一科学复习提纲第一章科学入门一、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科学就是研究各种自然现象, 并寻找它们相应答案的学问.. 如大家熟悉的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 瓦特发明了蒸汽机等 学习科学的方法 : 仔细观察 , 认真思考,积极实验。
实验 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测 量 :是一个将 待测的量 与公认的标准量 进行 比较 的过程。
二、 长度的测量:1、 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 m ),,分米 其他单位:千米 (dm) ,厘米 (cm) ,毫米 (mm),微米 (um) ,纳米 (nm) (km) 691 千米 =1000 米; 1 毫米 =10 微米米=10 分米 =100 厘米 =1000 毫米 =10 微米 =10 纳米 微米 =10 纳米1 1332、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直尺、米尺、卷尺、皮尺等)2、 认识刻度尺:①零刻度线②最小刻度值:每一最小格所表示的长度。
③量程:测量的最大范围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① 放正确: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的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
(刻度尺倾斜会造成读数偏大,皮尺拉伸造成读数偏小)② ③ 看正确: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视线偏左读数偏大,视线偏右读数偏小) 读正确:先读被测物体的准确值,即读到最小刻度值,计值 。
(一定要估读)再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即估④ ⑤ 记正确:记录数值 = 准确值 + 估计值 + 单位 (无单位的记录是没有意义的) 零刻度线磨损的尺可以从尺的某一清晰刻线量起。
但一定要注意读数时减去起点长度。
5、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 ( 1)积累取平均值法 :利用积少成多,测多求少的方法来间接地测量。
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一枚邮票的质量,细铁丝的直径等。
( 注意:页和张的区别 )( 2)滚轮法: 测较长曲线的长度时, 可以先测出一个轮子的周长。
当轮子沿着曲线从一端滚到圈数。
另一端时,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
曲线长度 如:测操场周长,环形跑道周长( 3)化曲为直法: 测量一段较短曲线的长度, = 轮的周长 × 可用一根没有弹性或弹性不大的柔软棉线一端放在曲线的一端处,逐步沿着曲线放置,让它与曲线完全重合,在棉线上做出终点记号。
七年级上册科学期中复习知识点提纲
七年级上册科学期中复习知识点提纲
物质的组成与性质
- 物质的分类
- 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
- 颗粒理论
- 纯净物和混合物
常见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 金属材料的性质与用途
- 非金属材料的性质与用途
- 常见溶液的组成与性质
水的溶解性
- 溶解的条件
- 溶液的浓度与稀释
空气与氧气的利用
- 空气的成分与性质
- 氧气的制取与性质
- 氧气的应用
酸、碱与盐
- 酸碱的性质与检验
- 酸碱中和反应
- 盐的制取与应用
电与磁
- 静电的现象与性质
- 电流的概念与电路符号- 电路中的串联与并联- 磁铁的性质与用途
声与声音
- 声的产生
- 声的传播
- 声音的高低、强弱
光与光的反射
- 光的直线传播
- 光的反射规律
- 镜子的使用与原理
动物及其生活环境
- 动物的特征与分类
- 动物的生存方式与性
- 动物的生活环境
植物及其生活方式
- 植物的基本结构
- 植物的养分吸收
- 植物的繁殖方式
种子的萌发及生长
- 种子的结构
- 种子的萌发条件
- 种子的生长过程
动植物的关系及对环境的影响- 动植物的相互依赖关系
- 动植物对环境的影响
生物的多样性与进化
- 生物的分类与多样性
- 生物的进化与适应
以上为七年级上册科学期中复习知识点提纲的主要内容。
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最新科学复习提纲+七年级上册人教版+名师优秀教案
科学复习提纲七年级上册人教版免费科学复习提纲3第一章,科学入门一概念汇总科学就是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相应答案的一门学科。
学习科学的方法,观察和实验常用的实验仪器有,试管、试管夹、天平和砝码、酒精灯、显微镜、电压表、电流表、停表、玻璃棒、烧杯、量筒、量杯、刻度尺、胶头滴管等等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是实验,在科学实验中,常常用一些测量工具来对物体进行测量,同时还要借助各种仪器来扩大观察的范围,长度的国际标准单位是“米”,用“m”表示 1千米=_____米 ,米,_____分米,_____厘米 ,_____毫米 ,毫米,_____微米,_____纳米初中主要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近来被人们津津乐道的一种以长度单位为名称的技术叫做纳米技术。
认识刻度尺,就是认识刻度尺的零刻线是否磨损,量程以及分度值。
体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固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立方米,用m,表示,液体体积的常用单位升,,,,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06立方厘米,升, ,立方分米 ,毫升 , ,立方厘米形状规则的固体体积测量用刻度尺,形状不规则固体体积测量用量筒,采用排水法。
长方形的体积,长?宽?高圆的体积,底面积?高液体体积的测量工具,量筒或量杯,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凹面中央最低处相平。
读数时如果仰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小,俯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大。
教学大楼的一间教室的体积大约是200米3怎样用普通的刻度尺测量一张纸的厚度,先测出一百张纸的厚度,然后除以一百,,注意两页为一张纸,如何用刻度尺测量一根长而细的金属直径,把细金属紧紧的在钢笔上绕20圈,用刻度尺量出长度,除以20。
刻度尺的最小刻度由倒数第二位决定。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现象制成的,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有酒精温度计、水银温度计、煤油温度计,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符号是?,摄氏温度的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摄氏度,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摄氏度,在0摄氏度和100摄氏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分为1?,如人的体温,口腔温,是“37?”读作“37摄氏度” 北京一月份平均气温“,4.7 ?”读作“零下4.7摄氏度”或“负4.7摄氏度” 0?的水与0?的冰冷热程度相同,温度相同,温度计正确使用方法?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碰容器底、壁,?玻璃泡浸入液体后要稍候,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七年级科学知识点复习提纲
一、物质的分类与转化1.物质的分类:元素、化合物、混合物。
2.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颜色、硬度等)和化学性质(可燃性、腐蚀性等)。
3.物质的转化:物理变化(相变、形态变化等)和化学变化(燃烧、腐蚀等)。
二、空气与水1.空气的组成: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
2.空气的成分与比例的变化。
3.空气的性质与运动:压强、浮力等。
4.水的性质:呈现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有流动性、占据空间等。
5.水的存在形态:液态、固态、气态。
6.水的净化与消毒。
三、光的传播与反射1.光的传播方式:直线传播。
2.光的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3.镜子的反射作用。
4.凸透镜与凹透镜的特性与应用。
5.光的折射。
四、电流与电路1.电流的定义和测量:单位安培。
2.电路的组成与符号:导体、电源、开关、电阻等。
3.串联与并联电路的特点。
4.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5.串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总电压等于各元件电压之和)。
五、植物与动物的细胞结构1.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
2.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叶绿体等。
3.细胞的功能与组织器官的关系。
六、遗传与进化1.物种的起源与进化。
2.变异与适应。
3.遗传的基本规律:孟德尔定律(显性与隐性、分离与再组合等)。
4.基因与染色体:基因是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染色体携带多个基因。
七、能量与动力1.动力的种类:人力、风力、水力、火力、电力等。
2.能量的转换与守恒:机械能、电能、热能等之间的相互转换。
3.简单机械(杠杆、轮轴、滑轮等)的作用与应用。
4.火力发电与水力发电的原理与过程。
八、地球与宇宙1.地球的形状与运动:近地点与远地点,自转与公转等。
2.季节变化的原因:地轴倾斜。
3.日食与月食的原理与现象。
4.星座与星系。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提纲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总复习提纲一、前言本复习提纲旨在帮助七年级学生系统地复习科学课程,提高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本提纲将按照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的章节顺序进行整理,重点突出,条理清晰,适用于广大师生进行总复习。
二、章节概述第一章:科学入门本章主要介绍了科学的基本概念、科学方法及其应用、科学探究的意义等。
重点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
第二章: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本章主要介绍了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以及生物组织的基本类型。
要求学生了解生命的微观世界,理解生物体的构成和功能。
第三章:生物的新陈代谢本章主要介绍了新陈代谢的概念、类型和过程。
要求学生掌握生物体的能量转换过程,理解新陈代谢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第四章:生命系统的生殖与发育本章主要介绍了生命的生殖、遗传与进化,以及生物的发育过程。
要求学生了解生命的延续和演化,理解生殖和发育的生物学原理。
第五章:地壳及其变化本章主要介绍了地壳的结构、运动和变化。
要求学生了解地球的内部构造,理解地壳运动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六章:地球上的生物群落本章主要介绍了地球上的生物群落及其分布。
要求学生了解不同生物群落的特征和分布,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第七章:天气与气候本章主要介绍了天气的概念、形成原因和预测方法,以及气候的类型和特征。
要求学生掌握天气和气候的基本知识,理解气候变化对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三、复习要点1、重点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技能,理解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熟悉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掌握生物组织的基本类型。
3、深入理解新陈代谢的过程和意义,掌握生物体的能量转换过程。
4、了解生命的生殖、遗传与进化,以及生物的发育过程,熟悉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意义。
5、熟悉地壳的结构、运动和变化,掌握地震、火山等自然现象的原理和防范措施。
6、了解地球上的生物群落及其分布,熟悉不同生物群落的特征和分布,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新教材-科学-七年级上复习提纲
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复习提纲【总】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2.在实验时我们要逐步学会正确使用各种仪器,仔细观察各种实验现象,正确记录实验现象和所测数据,并进行分析,作出结论。
3.单凭我们的感官进行观察还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因而经常借助于一些仪器和工具来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
4.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
5.长度的单位是米,体积的常用单位是立方米,液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升和毫升。
6.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是刻度尺。
7.体积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实验室测量液体体积用量筒或量杯,读数时视线应与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8.如何测量不规则物体?(排水法)9.在使用一把刻度尺前先要找到它的a零刻度线、b测量范围(最大刻度、量程)、c最小刻度10.物体的冷热程度称为温度。
12.常用液体温度计的制作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11.温度的结构有哪些?(①玻璃泡、②玻璃管、③液体)12.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有哪些?1.先要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2.再选用合适的温度计(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3.把温度计放入被测物体里(要和被测物体充分接触,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部或者侧壁)4.读数.(读数时不能把温度计拿出来读;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13.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
14.常用的温度计有液体温度计(水银或酒精),体温计的测量范围:350C—420C,最小刻度0.10C。
15. 体温计的特点: 内径很细,玻璃泡上方有段特别细而且弯曲的管,水银柱可在此处断开。
作用①这样使得其可以拿出来读数②如果一个人温度测过之后一定要甩一下才能用.如果不甩温度只会升不会降。
如:某体温计的读数是38.5℃,没甩过就给正常的人测量体温则测量后读数是38.5℃但给39.0℃的人测时读数就是39.0℃体温计为什么可以离开人体读数或体温计在结构上与一般温度计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内径很细,玻璃泡上方有段特别细而且弯曲的管)体温计为什么比一般温度计精确?(玻璃泡容积较大,且内径很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18.物体的质量是由物体本身决定的,它不随温度、位置、形状、状态的变化而改变。
19.实验室测质量的仪器是托盘天平,它的结构有哪些?P21页
20.如何正确使用托盘天平?
21.在使用托盘天平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重,P21页)
22.了解时刻和时间间隔的概念。
23.掌握机械停表的读数方法。
(P25 理解)
24.科学探究的过程:发现和提出问题——建立猜想和假设——制定探究计划——获取事实与证据——检验和评价——交流和讨论。
第二章(第一部分:1-20)
1、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有无生命)是否有应激性、能否生长、是否需要营养、能否繁殖、能否呼吸、是否进行物质交换等。
2、植物与动物的主要区别:(获取营养的方式不同)动物—直接摄取食物;植物—利用阳光、二氧化碳和水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
3、(动物)分类时,必须依据一定的特征进行;由于分类的依据不一样,分类结果也不一样。
5、脊椎动物按从低等到高等分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6、鱼类的共同特点是什么?P40页
7、青蛙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受精卵→ 蝌蚪→ 幼蛙→ 成蛙→受精卵。
9、爬行动物的共同特点是什么?(P41页)鸟类的共同特点是什么?(P42页)
11、脊椎动物五类动物的代表动物名称及分类标准和结果。
(P44页)
12、无脊椎动物各类动物的代表动物名称及分类标准和结果。
(P45页)
14、种子植物和无种子植物的区别:有无种子;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区别:
种子是否有果皮包被。
15、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植物是被子植物,分布最广,功能最完善的动物是哺乳动物。
16、蕨类植物的特点是什么?它有哪些器官?(P49--50页)
苔藓植物的特点是什么?它有哪些器官?
藻类植物的特点是什么?它有哪些器官?
17、无种子植物三大类的代表植物名称。
(P49--50页)
18、植物的分类标准及分类结果。
所有生物的分类标准及分类结果。
(P50页)
20、动物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它们的主要作用是什么?植物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细胞壁、液泡、叶绿体,它们的主要作用是什么?(P58页)(能表述并判断动、植物细胞的区别。
)
第二章(第一部分:21-44)
22、细胞分裂时,母细胞核内会出现染色体,最后它会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23、细胞分裂的意义是什么?什么是细胞分化?(P64页)
24、单细胞生物特点:个体微小,全部生命在一个细胞内完成
25、衣藻是单细胞植物,草履虫是单细胞动物,它们的各个结构的名称?P65页
26、大量细菌繁殖在一起所形成的细菌团,叫菌落;
30、真菌包括霉菌、酵母菌、食用菌等,食用菌又有 P67页
32、组织的概念?(P71页,注意细胞群与菌落的区别)
34、由多种组织构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称为器官。
37、讲述食物被消化和吸收的过程中,各个消化器官是如何工作的?(P76页)
38、人体八大系统名称?(P75页)
39、植物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动物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41、为什么说任何一种生物的存在都是有一定意义的?(P80页,第三段)
42、植物的基本组织(重)
5、讲述意义:①0°经线;②0°纬线;③20°W,160°E经线
6、地图定义;地图类型;(P90页)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1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太阳风——影响短波通讯;太阳黑子、耀斑——紫外线增强;扰乱磁场,使指南针不能指南;危及星际航行;两极出现极光;洪涝灾害与它有一定的关系。
14、天文望远镜的使用方法。
(P97)
17、课本图3-23:在月球表面:①质量和重量分别怎么变化?原因是什么?②昼夜温差大的原因是什么?③不能听到声音的原因是什么?④还导致了什么结果?陨石撞击(P99页)
20、在星空中寻找北极星的方法:(P103页)
第三章(第一部分:21-39)
②月球绕地球转动,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动;
月相形成规律:(新月)—(娥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残月)—(新月)
24、月相形状,主要是上、下弦月的图形(重、难)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
25、地球上看不到月球背面的原因:月球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基本一致。
27、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的农历日期及当晚月相。
28、太阳表面全部或部分被遮掩的现象叫日食;它的形成原理和过程。
(P112页)
29、(P113页)叫月食;它的形成原理是:由于地球遮蔽太阳光,使地球背光一侧形成了长长的阴影区,当月球运行到地球背向太阳的一侧时,月球被地球的阴影所遮蔽,发生了月食。
30、发生日食时,太阳、地球、月球三者应处于怎么样的位置?(日——月——地)
发生月食时,太阳、地球、月球三者应处于怎么样的位置?(日——地——月)
33、地球上能观察到日食和月食的地区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能观测到月食的范围大,(将近半个地球),因为月球进入地球的本影区就有月食,而地球的阴影区比较大;能观测到日食的范围小,因为仅仅是月球在地球表面的狭长的阴影区内才能观测到。
)
34.日食与月食的区别?(至少区别四个方面)
35、太阳系成员有:太阳、九大行星、小行星、彗星等,九大行星名称及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
39、宇宙中各个级别的结构层次:地球—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星系—宇宙第四章
1、具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物体叫做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物体叫非晶体。
晶体和非晶体的主要区别是:是否具有熔点;无论是晶体还是非晶体,熔化时都要吸收热量。
2、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
它是晶体的一种特性。
8、蒸发时,液体的温度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降低。
温度计从酒精中取出后示数将先下降后上升。
(下降是因为玻璃泡上的酒精在蒸发时要吸收带走热量,后上升是因为酒精蒸发完了后回到室温)
9、沸腾特点:在一定温度(沸点)下进行,低于这个温度时,液体吸收热量,温度上升,不沸腾;在这个温度时,液体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沸腾。
10、液化的方法有:降温、加压(压缩气体体积)。
1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分子很小;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分子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
12、比较固体、液体、气体的分子空隙的大小(水例外)和扩散速度的快慢。
13、什么是扩散?(P142页)
16、①在一定条件下,物质能够溶解的数量是有限的;
②相同条件下,不同的物质溶解的能力不同;
③物质的溶解能力会随着外界条件(如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大多物质溶解能力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氢氧化钙除外)
④某些物质在水中可能不能溶解,但可能在另一些物质中溶解;
⑤气体也能溶解在水中,但液体的温度越高,气体的溶解能力越弱。
压强越大,气体的溶解能力越强。
17、氢氧化钠溶解时放出热量,溶液升温,硝酸铵溶解时吸收热量,溶液降温。
溶解时,有的物质溶解温度会升高,要放出热量;有的物质溶解时温度会降低,要吸收热量。
19、常见的(含有)酸性物质:硫酸、盐酸、硝酸、醋、(多种水果);
常见的(含有)碱性物质:烧碱(氢氧化纳)、熟石灰(氢氧化钙)、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氨水、小苏打、纯碱、各种洗涤剂。
20、浓硫酸的腐蚀性可以使白纸变黑;某些碱性有一定的去污能力,可以做洗涤剂。
2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24、只在化学变化中才表现出来的性质是化学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理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