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2套)
人教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教案
四年级品社教案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学设计第一课:《我的家乡在哪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学生能够认识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所属的行政区。
在地图上查找本地(社区、县、市)、本省及省会城市的位置。
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重点难点:能够认识自己的家乡,并能够正确地向别人介绍家乡所在的地理位置。
知道思念亲人,想念家乡,是爱家乡的表现。
教学准备:中国地图、宁夏省地图。
学生准备彩笔,剪刀胶水、信封。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歌曲导入:播放《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问:听听这首歌描写了什么?二、谈话引导,导入。
是啊,家乡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家乡在你的眼里是怎样一个地方?在同学们的眼里,家乡是美丽的,也是可爱的。
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家乡都怀着一种深深的眷恋之情,每个人都热爱着自己的家乡。
今天,就让我们先认识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
三、看地图,找家乡。
指名学生,问:你的家乡在哪里?用“我的家乡在()省()市()县”填空说话。
2、出示中国地图,“让我们一起来找找自己的家乡”。
以一人为例,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找找家乡所在的省和省会城市。
说一说在地图上的大概位置。
四、全课小结五.板书设计六.教学反思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上节回顾二、新授1、小组合作,找一找家乡。
2、游戏:“12345,你的家乡在哪里?”“在这里,在这里,我的家乡在这里。
”3、老师这里有几位小朋友一下子找不到自己的家乡,请大家帮帮他们。
4、竞赛:老师缩小地图的范围,请大家自己找找家乡,比一比,看谁找得快找得准。
三、找家乡,画家乡。
1、每个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小地图,在地图上把自己的家乡所在省份剪下来,然后贴在彩色纸上。
2、说说你对家乡的了解。
3、用手中的笔在贴画的四周画上一些美丽的图案,把自己的家乡打扮得更美丽。
4、学生上台展示。
四、遐想:二十年后的我。
一转眼,你长大成人了。
你会为家乡做点什么?你对家乡会有一种怎样的感情?五、小结课后记:六.板书设计七.教学反思第二课《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全册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计划(一)本年段学生情况分析: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
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二)教育目的和要求:1、引导学生建立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识,做一个文明有教养的人;知道残疾人的困难,感受残疾人身残志不残的可贵品质,从而能尊重残疾人,积极主动帮助他们;引导学生逐步养成主动关爱处境困难或者不幸人的行为;引导学生明白参加集体活动、热心为集体服务是热爱集体的表现,做到主动为集体做好好事,感受到只有集体中的每个成员发挥各自作用,集体才能得到不断发展和进步。
2、了解一些生态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感知这些环境问题带来的危害,学会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了解家乡的巨大变化;知道独特的民风民俗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了解家乡风俗来历的基础上,观察生活中存在的迷信现象,树立移风易俗的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
3、知道交通工具的作用,真切感受它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的方便;选择中知道几种常用的交通工具的特点,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顺利到达目的地;了解从古到今我国交通运输设施和交通运输方式的巨大变化,感受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激发学生对祖国及家乡的热爱;学会编制小报;认识通信的迅猛发展。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指导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和合作。
2、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初步了解个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整理版全含教学计划)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整理版全含教学计划)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一、教材内容: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第二单元《生产与生活》第三单元《交通与生活》第四单元《通信连着你我他》二、教学目标:1. 通过《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学习让学生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能正确辨认地图上的简单图例、方向、比例尺,并能利用地图的基本知识在中国地图上找到家乡的位置;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萌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了解家乡的优秀人物,并愿意向他们学习;了解家乡的民俗、民风,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2. 通过第二单元《生产与生活》的学习让学生从了解日常生活中工农业产品入手,探究工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体验工人和农民为此付出的劳动与智慧;了解工人生产劳动的情况,知道生产过程中的分工与合作,知道各行各业之间有一种相互联系的关系;知道生产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人们的生活需求不断刺激生产的发展;知道人们改进劳动工具是为了提高生产和减轻劳动的强度。
3. 通过第三单元《交通与生活》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感受交通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知道古今交通的发展情况,以及交通的不断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种种变化;了解家乡交通的发展变化情况,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和祖国的情感。
4. 通过第四单元《通信连着你我他》的学习让学生知道现代通信的种类,感受通信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让学生学会使用一些基本的通信方式,讲究通信道德,遵守有关通信的法律、法规;初步了解通信发展的情况;体会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现代传媒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学习利用传媒安全、有效地获取信息;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努力增强对各种信息的辨别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
2.通过给日常生活用品找老家的活动,知道工农业生产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关系密切3.让学生了解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交通方面的情况。
其它课程-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一)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第一课:我的家乡在哪里目的要求:学生能够认识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所属的行政区。
在地图上查找本地(社区、县、市)、本省及省会城市的位置。
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重点难点:能够认识自己的家乡,并能够正确地向别人介绍家乡所在的地理位置。
知道思念亲人,想念家乡,是爱家乡的表现。
教学准备:中国地图、浙江省地图。
学生准备彩笔,剪刀胶水、信封。
第一课时一、歌曲导入:播放《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问:听听这首歌描写了什么?二、谈话引导,***导入。
是啊,家乡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家乡在你的眼里是怎样一个地方?在同学们的眼里,家乡是美丽的,也是可爱的。
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家乡都怀着一种深深的眷恋之情,每个人都热爱着自己的家乡。
今天,就让我们先认识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
二、看地图,找家乡。
指名学生,问:你的家乡在哪里?用“我的家乡在省市县”填空说话。
2、出示中国地图,“让我们一起来找找自己的家乡”。
以一人为例,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找找家乡所在的省和省会城市。
说一说在地图上的大概位置。
3、小组合作,找一找家乡。
4、游戏:“12345,你的家乡在哪里?”“在这里,在这里,我的家乡在这里。
”5、老师这里有几位小朋友一下子找不到自己的家乡,请大家帮帮他们。
6、竞赛:老师缩小地图的范围,请大家自己找找家乡,比一比,看谁找得快找得准。
三、找家乡,画家乡。
1、每个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小地图,在地图上把自己的家乡所在省份剪下来,然后贴在彩色纸上。
2、说说你对家乡的了解。
3、用手中的笔在贴画的四周画上一些美丽的图案,把自己的家乡打扮得更美丽。
4、学生上台展示。
四、遐想:二十年后的我。
一转眼,你长大成人了。
你会为家乡做点什么?你对家乡会有一种怎样的感情?五、小结第二课: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教学目标: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2套)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1)《我的家乡在哪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认识家乡的活动中,激发学生对家乡的亲近感和进一步了解家乡的愿望。
能力:会看中国地图,认识方向、图例、比例尺,能借助地图了解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
知识: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初步了解我国的五种地形,比较家乡与其他地区在地形上的异同,感知家乡的地形特点;探讨地理环境对当地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学情分析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来看,孩子生活的地方相对偏僻,农村孩子进城、出远门旅游的机会相对较少,渴望了解外面的世界,愿意从地图中看家乡。
学生在三年级学习过简单的平面图知识,需要通过进一步的地图学习从更多的视角来认识家乡。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和生活基础来看,农村四年级学生尽管对自己生活区域的地形特点的认识是感性的,但他们对整个家乡的地形地貌缺乏概念性的了解,也少有机会去认识其他地区不同的地形,缺乏对不同地形特征的了解与比较。
因此,本课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会看中国地图,认识方向、图例、比例尺。
能借助地图了解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
了解我国的五种地形,比较其他地区的地形异同,感知家乡的地形特点。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探讨地理环境对当地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要突破重难点,教师应从最基本的看图常识入手,建立学生的方向意识,认清基本的图例和不同颜色在地图上所代表的含义,教会学生比例尺和实际距离的换算,切实帮助学生学会识图。
在地图学习中可以先由老师引导看过渡到同学合作看,再过渡到自己独立看图,循序渐进,突破难点。
有的孩子的家乡的地理位置偏僻难寻,可以将寻找范围扩大到家乡所在的县、市、省一级。
对于学生来源广泛的班级,可充分发动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用各种形式介绍自己家乡的地理、历史、人文等,既可以拓宽学生们的视野,也能够让学生们在比较家乡间异同的过程中,通过不断探究发现地理环境对当地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影响,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教案及计划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教案及计划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我们的家乡第1课:《可爱的家乡》第2课:《家乡的变化》第3课:《热爱家乡,建设家乡》2. 第二单元:我们身边的科学第4课:《生活中的科学》第5课:《探索科学奥秘》第6课:《科学改变生活》3. 第三单元:我们的价值观第7课:《尊重他人》第8课:《诚实守信》第9课:《关爱自然,保护环境》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发展变化,培养他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2. 培养学生关注科学、探索科学的精神,了解科学对生活的改变,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尊重他人、诚实守信的品质,增强他们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和发展变化;探索科学奥秘,理解科学对生活的改变;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科学、尊重他人、诚实守信的品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图片、地图、实物等展示材料;模拟实验器材。
2. 学具:笔记本、文具;课前收集的家乡资料;科学实验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发展变化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家乡的历史文化、科学知识、道德观念等,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 随堂练习: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4.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教学主题: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单元:我们的家乡、我们身边的科学、我们的价值观课题:可爱的家乡、家乡的变化、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生活中的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科学改变生活、尊重他人、诚实守信、关爱自然,保护环境重点知识:家乡的历史文化、发展变化、科学知识、道德观念2. 板书形式:采用思维导图、提纲、图表等形式,清晰展示教学内容。
2024年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教案及计划
2024年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教案及计划一、教学内容1. 《我们与周围人的关系》1.1 家庭成员间的相互关爱1.2 朋友之间的友谊1.3 师生之间的尊重2. 《我们的社会》2.1 社会规则的认识2.2 社会公德的遵守2.3 社会责任的担当3. 《我们的家乡》3.1 家乡的自然风光3.2 家乡的文化传承3.3 家乡的发展变化二、教学目标2. 使学生认识到社会规则、公德和责任的重要性,自觉遵守并践行。
3.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心家乡的情感,激发他们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人际交往知识,提高交往能力。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遵守社会规则、公德,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和行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视频、图片等。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家庭成员、朋友、师生间的温馨瞬间,引发学生对人际关系的思考。
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内容,结合实践情景,让学生了解与周围人的关系。
3. 例题讲解:以实际案例为例,讲解人际交往的技巧,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
4. 随堂练习: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人际交往问题,互相交流解决办法。
5. 知识巩固: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让学生了解社会规则、公德和责任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我们与周围人的关系》2. 内容:1.1 家庭成员间的相互关爱1.2 朋友之间的友谊1.3 师生之间的尊重2.1 社会规则的认识2.2 社会公德的遵守2.3 社会责任的担当3.1 家乡的自然风光3.2 家乡的文化传承3.3 家乡的发展变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教材内容,以“我眼中的家人”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设计一幅宣传社会公德的漫画。
调查家乡的一种传统文化,制作成PPT进行展示。
2. 答案:作文:要求内容真实、感情真挚,语言通顺。
漫画:要求创意新颖,寓意深刻,色彩搭配合理。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教案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基本规则和道德准则。
(2)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3)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使学生认识社会生活中的规则。
(2)采用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道德素养。
(3)利用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情感。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第1课时:我们生活的社会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们生活的社会,认识社会中的各种关系。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
2.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的基本规则和道德准则。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合作分享的品质。
3.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图片展示,引导学生关注我们生活的社会。
(2)新课导入:介绍社会中的各种关系,如家庭、学校、朋友等。
(3)案例分析:分析社会生活中的规则和道德准则。
(4)小组讨论:讨论如何关爱他人、合作分享。
三、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等。
2. 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如合作意识、沟通能力等。
3.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在生活中践行关爱他人、合作分享的情况。
四、教学策略1. 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如图片、案例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社会生活中的规则和道德准则。
3. 采用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道德素养。
4. 注重课后作业的布置与指导,使学生在生活中践行所学知识。
五、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展示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关系和规则。
2. 案例素材:收集与社会生活相关的案例,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人教课标版小学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 教案
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具有家乡人的自觉意识和归属感,同时,使学生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人人都有自己的家乡。
2、正确辨认地图上的简单图例、方向、比例尺,并能学会运用地图,了解家乡初步形成地理的观点和思考方式。
3、了解和探究家乡自然环境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萌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4、了解为家乡做出贡献的人,唤起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和责任感。
5、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懂得珍惜家乡的文化遗产。
单元教学重难点:正确辨认地图上的简单图例、方向、比例尺,并能学会运用地图,了解家乡初步形成地理的观点和思考方式。
单元知识结构及课时:1、我的家乡在哪里......................................2课时2、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2课时3、浓浓的家乡情........................................3课时第一课我的家乡在哪里教材分析:我的家乡在哪里》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第一课的第一课时。
本单元由三个主题构成,即我的家乡在哪里、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浓浓乡土情。
从历史到现实、从文化到经济、从地理环境到人文风情,全面展示了家乡的可爱、可亲、可喜,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我的家乡在哪里》由如何在地图上寻找自己的家乡这一问题展开教学主题,学生通过在地图上寻找家乡的过程,掌握相关的地图知识,认识地图上的简单图例、方向,知道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学情分析:对于四年级小学生来说,大部分孩子对家乡的概念不太清楚,认为只有住在一个小区或是靠近的人才算是家乡人。
他们接触地图的机会比较少,对地图知道的不多,但由于在二年级数学课上他们学习了方向,这为认识地图、使用地图打下良好的基础。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第一课:我的家乡在哪里教学目标:学生能够认识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了解家乡所属的行政区。
在地图上查找本地〔社区、县、市〕、本省及省会城市的位置。
了解家乡是祖国的一局部。
重点难点:能够认识自己的家乡,并能够正确地向别人介绍家乡所在的地理位置。
了解思念亲人,想念家乡,是爱家乡的表现。
教学打算:中国地图、X省地图。
学生打算彩笔,剪刀胶水、信封。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歌曲导入:播放《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问:听听这首歌描写了什么?二、谈话引导,导入。
是啊,家乡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家乡在你的眼里是怎样一个地方?在同学们的眼里,家乡是漂亮的,也是可爱的。
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家乡都怀着一种深深的眷恋之情,每个人都热爱着自己的家乡。
今天,就让我们先认识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
三、看地图,找家乡。
指名学生,问:你的家乡在哪里?2、出示中国地图,“让我们一起来找找自己的家乡〞。
以一人为例,教师带着学生一起找找家乡所在的省和省会城市。
说一说在地图上的大概位置。
四、全课小结第二课时一、上节回忆二、新授1、小组合作,找一找家乡。
2、游戏:“12345,你的家乡在哪里?〞“在这里,在这里,我的家乡在这里。
〞3、老师这里有几位小朋友一下子找不到自己的家乡,请大家帮帮他们。
4、竞赛:老师缩小地图的范围,请大家自己找找家乡,比一比,看谁找得快找得准。
三、找家乡,画家乡。
1、每个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小地图,在地图上把自己的家乡所在省份剪下来,然后贴在色彩纸上。
2、说说你对家乡的了解。
3、用手中的笔在贴画的周围画上一些漂亮的图案,把自己的家乡装扮得更漂亮。
4、学生上台展示。
四、联想:二十年后的我。
一转眼,你长大成人了。
你会为家乡做点什么?你对家乡会有一种怎样的感情?五、小结第二课: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教学目标: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感情。
2.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的全册教案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一、第一单元:我们的好朋友1. 教学目标1.1 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特长,要相互尊重和欣赏。
1.2 培养学生诚实、善良、负责任的良好品质。
1.3 引导学生学会与朋友合作、分享,共同解决问题。
2. 教学内容2.1 认识每个人的优点和特长2.2 学习诚实、善良、负责任的行为举止2.3 学会合作、分享和解决问题3. 教学重点与难点3.2 难点: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分享和解决问题4. 教学方法4.1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4.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品德的重要性4.3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实际场景,提高实践能力二、第二单元:家庭中的我1. 教学目标1.1 让学生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学会关爱家人。
1.2 培养学生勤劳、节约、团结的良好品质。
1.3 引导学生学会与家人沟通,增进彼此了解。
2. 教学内容2.1 认识家庭的重要性2.2 学习勤劳、节约、团结的行为举止2.3 学会与家人沟通,增进彼此了解3. 教学重点与难点3.2 难点:引导学生学会与家人沟通,增进彼此了解4. 教学方法4.1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4.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品德的重要性4.3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实际场景,提高实践能力三、第三单元:学校生活1. 教学目标1.1 让学生认识到学校生活的重要性,学会尊敬师长、团结同学。
1.2 培养学生守纪律、爱学习、主动帮助他人的良好品质。
1.3 引导学生学会在校园中与人相处,营造和谐校园氛围。
2. 教学内容2.1 认识学校生活的重要性2.2 学习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的行为举止2.3 学会在校园中与人相处,营造和谐校园氛围3. 教学重点与难点3.2 难点:引导学生学会在校园中与人相处,营造和谐校园氛围4. 教学方法4.1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4.2 案例分析法: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品德的重要性4.3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模拟实际场景,提高实践能力四、第四单元:我们的家乡1. 教学目标1.1 让学生认识到家乡的特色和美好,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文档
第一课:我的家乡在哪里目的要求:学生能够认识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所属的行政区。
在地图上查找本地(社区、县、市)、本省及省会城市的位置。
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重点难点:能够认识自己的家乡,并能够正确地向别人介绍家乡所在的地理位置。
知道思念亲人,想念家乡,是爱家乡的表现。
第一课时一、歌曲导入:播放《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问:听听这首歌描写了什么?二、谈话引导。
是啊,家乡是生我们养我们的地方,家乡在你的眼里是怎样一个地方?在同学们的眼里,家乡是美丽的,也是可爱的。
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家乡都怀着一种深深的眷恋之情,每个人都热爱着自己的家乡。
今天,就让我们先认识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
二、看地图,找家乡。
指名学生,问:你的家乡在哪里?用“我的家乡在省市县”填空说话。
2、出示中国地图,“让我们一起来找找自己的家乡”。
以一人为例,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找找家乡所在的省和省会城市。
说一说在地图上的大概位置。
3、小组合作,找一找家乡。
4、游戏:“12345,你的家乡在哪里?”“在这里,在这里,我的家乡在这里。
”5、老师这里有几位小朋友一下子找不到自己的家乡,请大家帮帮他们。
6、竞赛:老师缩小地图的范围,请大家自己找找家乡,比一比,看谁找得快找得准。
三、找家乡,画家乡。
1、每个学生拿出自己带来的小地图,在地图上把自己的家乡所在省份剪下来,然后贴在彩色纸上。
2、说说你对家乡的了解。
3、用手中的笔在贴画的四周画上一些美丽的图案,把自己的家乡打扮得更美丽。
4、学生上台展示。
四、遐想:二十年后的我。
一转眼,你长大成人了。
你会为家乡做点什么?你对家乡会有一种怎样的感情?五、小结第二课: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教学目标:1.了解自己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2.能用画笔记录下自己眼中家乡的美景和自己对家乡的感受。
3.能运用观察、访问、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
4.家乡的美丽和家乡人对家乡的热爱和家乡人的努力分不开的。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的全册教案
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心他人,具有合作精神和责任感。
3. 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选择,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学生懂得遵纪守法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我们的价值观第1课:诚实守信第2课:尊重他人第二单元:我们的生活在变化第3课:互联网的使用第4课:环境保护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家第5课:中国的传统节日第6课:中国的地理第四单元:我们的安全第7课:交通安全第8课:防火安全第五单元:我们的法律第9课:遵纪守法第10课:公民权利与义务三、教学方法识。
2. 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学会思考和解决问题。
4. 体验教学法: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道德素养。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单元测试评价:定期进行单元测试,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4. 实践活动评价: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教学进度安排第1周:第1课诚实守信第2周:第2课尊重他人第3周:第3课互联网的使用第4周:第4课环境保护第5周:第5课中国的传统节日六、教学内容第四单元:我们的安全第9课:遵纪守法第10课:公民权利与义务七、教学方法识。
2. 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学会思考和解决问题。
4. 体验教学法:组织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道德素养。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单元测试评价:定期进行单元测试,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教案及计划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教案及计划教案名称: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案教学内容:教材章节: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全册内容详细内容:包括自尊自信、关爱他人、合作共享、负责任、遵守规则、尊重差异、爱护环境、传统美德等主题内容。
教学目标:2. 提高学生的社会意识和公民素养,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促进学生对自我认知和自尊自信的培养,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人生观。
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培养学生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和承担,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教学卡片、视频材料、黑板等。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彩色笔等。
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情境,如公共汽车上的让座问题,引发学生对品德和社会问题的思考。
2. 知识点讲解(10分钟):引导学生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学习,了解自尊自信、关爱他人、合作共享等品德观念的重要性。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具体的例题,如合作完成一个任务,讲解合作共享的重要性,并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4. 随堂练习(10分钟):提供一些实际情境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品德观念进行分析和解答,巩固学习内容。
5. 小组讨论(5分钟):让学生分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将所学品德观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并分享彼此的思考和经验。
板书设计:在黑板上写出本节课的重点品德观念,如自尊自信、关爱他人、合作共享等,并在旁边列出相关的例题和练习题目。
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合作共享的故事。
答案:略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细节需要关注。
实践情景引入的环节设计是关键,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为后续的教学内容打下基础。
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的设计是教学的核心,它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品德观念。
再次,小组讨论的设计是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重要环节。
作业设计是巩固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全册教案(1)《我的家乡在哪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认识家乡的活动中,激发学生对家乡的亲近感和进一步了解家乡的愿望。
能力:会看中国地图,认识方向、图例、比例尺,能借助地图了解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
知识: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初步了解我国的五种地形,比较家乡与其他地区在地形上的异同,感知家乡的地形特点;探讨地理环境对当地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学情分析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来看,孩子生活的地方相对偏僻,农村孩子进城、出远门旅游的机会相对较少,渴望了解外面的世界,愿意从地图中看家乡。
学生在三年级学习过简单的平面图知识,需要通过进一步的地图学习从更多的视角来认识家乡。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和生活基础来看,农村四年级学生尽管对自己生活区域的地形特点的认识是感性的,但他们对整个家乡的地形地貌缺乏概念性的了解,也少有机会去认识其他地区不同的地形,缺乏对不同地形特征的了解与比较。
因此,本课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会看中国地图,认识方向、图例、比例尺。
能借助地图了解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
了解我国的五种地形,比较其他地区的地形异同,感知家乡的地形特点。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探讨地理环境对当地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要突破重难点,教师应从最基本的看图常识入手,建立学生的方向意识,认清基本的图例和不同颜色在地图上所代表的含义,教会学生比例尺和实际距离的换算,切实帮助学生学会识图。
在地图学习中可以先由老师引导看过渡到同学合作看,再过渡到自己独立看图,循序渐进,突破难点。
有的孩子的家乡的地理位置偏僻难寻,可以将寻找范围扩大到家乡所在的县、市、省一级。
对于学生来源广泛的班级,可充分发动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用各种形式介绍自己家乡的地理、历史、人文等,既可以拓宽学生们的视野,也能够让学生们在比较家乡间异同的过程中,通过不断探究发现地理环境对当地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影响,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会看中国地图,认识方向、图例、比例尺;能借助地图了解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了解我国的五种地形,比较其他地区的地形异同,感知家乡的地形特点。
教学难点探讨地理环境对当地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中国地图、本省或市地图、磁铁、刻度尺、彩笔、毛线。
学生准备:彩笔、纸张等相关学具。
课时安排3课时。
第1课时完成话题“看地图找家乡”的教材内容。
第2课时完成话题“家乡的自然环境”的教材内容。
第3课时完成话题“我的老家”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第1课时活动一看地图找家乡[播放动画:看地图找家乡]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交流研讨:我们家乡的名称是什么?家乡在祖国的哪个位置?家乡周围有哪些邻居?在地图上你还发现了什么?能正确运用地图上的简单图例、方向,获取家乡的有关信息。
(板书:看地图找家乡)交流通过询问父母、上网查询、去图书馆查阅资料等途径了解家乡的面积、人口等情况。
【设计意图:能借助地图了解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活动二从我的家乡到你的家乡、他的家乡1.由学生分别扮演不同地区的小朋友,然后让大家在地图上找找这些小朋友家乡的位置,用磁铁或彩色笔标记出来。
2.让学生在中国政区图上把自己的家乡和另一个同学的家乡标示出来,并连接起来,根据比例尺测量一下它们的实际距离。
也可以多测几处,借此增进不同家乡的孩子之间的了解。
小结:看地图时,可别忘了先看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和图例。
确定方向才能确定地图上某一地点的方位;根据地图上的比例尺,可以量算图上两地之间的实地距离;了解图例才能读懂地图上表示的内容。
【设计意图:进一步增进对家乡的了解。
】活动三画家乡1.出示家乡的地图,让学生认识和熟悉家乡地图的轮廓,知道家乡省级行政中心所在地。
2.让学生试着画一画家乡地图的轮廓,并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也可以让学生说说为什么使用这个颜色,从而将家乡和自己的情感、态度结合起来,唤起学生内心深处对家乡的感觉。
3.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说一说家乡的地图像什么,从而加深对家乡的印象。
【设计意图:通过画一画活动,唤起学生内心深处对家乡的感觉。
】活动四地图知识小游戏1.猜谜语:课前准备5~10个谜语。
(如:两个胖子,打一省会——合肥;夏天穿棉袄,打一省会——武汉)让学生在宽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
2.猜车牌:教师事先准备若干纸质机动车牌(如:晋A30215、川D50314)。
设问:假如你们是一个交警,你所管辖的地段发生了交通事故,首先你应该知道肇事车是什么地方的车?【设计意图:通过有趣的游戏,使学生轻松掌握家乡的简称。
】板书设计看地图找家乡地图三要素:方向、图例、比例尺第2课时活动一认识家乡的地形[播放动画:我国主要的地形]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交流研讨:在中国地形图上找找五种地形,并结合中国政区图了解他们的大概位置。
进一步了解这些地形和生产、生活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地理环境的基本特点;重点说说自己家乡的地形特征。
(板书:家乡的自然环境五种地形:平原、盆地、高原、丘陵、山地)【设计意图:初步知道和了解祖国的五种主要地形及其基本特征,并进而考察自己家乡的地形特点及其对当地人们生活、生产的影响。
初步以地理的角度和观点了解家乡。
】活动二尝试做一个家乡地形模型1.教师预先出示一张家乡地形图。
先引导学生观察地形图的颜色,初步使学生明白家乡地形的特点。
2.学生先画一张空白的家乡轮廓图,然后根据教师的讲解,利用橡皮泥的不同颜色及可塑性,在空白的家乡轮廓图上捏出有起伏、有颜色区分的地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地形的多样性,知道每个家乡的地形都有自己的特点。
】板书设计家乡的自然环境五种地形:平原、盆地、高原、丘陵、山地第3课时活动一找老家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图文,根据课前调查交流研讨:介绍自己户口本上写的祖籍,通过比较居住地和父辈的出生地是否一致,理解“老家”的含义。
然后,在中国地图上找一找自己老家的位置,说一说为什么称那里为“老家”。
交流自己是否回过老家,介绍一下回老家的路线和乘坐的交通工具。
家乡还有哪些亲人,那里是什么样子的,回去前会做哪些准备,回去后要注意哪些礼仪等。
(板书:我的老家)【设计意图:了解自己的祖籍,懂得老家指的是自己祖辈出生和长期生活的地方,了解老家的地理位置和一些基本情况,并在实际生活中理解“老家”这个家乡。
】活动二小采访1.如果班上有来自外地的同学,可以特别请他们为同学们讲讲自己的家乡。
2.老家还有亲人的学生,教师可鼓励他们课前用书信或电话的形式,向老家的亲人进行一次采访,并表达自己对家乡亲人的惦念之情。
家中有爷爷奶奶等老人的,也可以听老人讲讲老家的故事,并了解一下老人远离老家的感受。
3.整理好自己的采访记录,课堂上将自己认为最感人的地方和同学们交流,使同学们在情感上获得共鸣。
4.最后,大家可在班内做一期题为“我的老家”的墙报,每个人都可以运用所学的地图知识,为自己的老家画一张地图,再配一些图片和文字,制成一篇图文并茂的小文章,贴在墙报上。
5.全班有感情地朗读教材中的古诗《回乡偶书》,引导孩子体会那种故土难离的情感。
【设计意图:通过采访活动进一步加深对老家的认识和感情。
】板书设计我的老家(学生交流自己老家的风土人情时搜集的有关资料)《家乡的美景 家乡的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身为家乡人的自豪感。
体会、感受家乡乃至社会的发展变化,感激、敬佩为家乡建设做出贡献的人物。
能力:学生通过调查活动,学会一些调查了解、实地考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知识: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及家乡名人和他们的事迹;认识家乡的自然环境、文化、历史的发展,进一步加深对家乡的了解和认识。
学情分析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程度上看,四年级学生天天生活在家乡,往往会觉得“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很难感受到家乡环境的美好。
由于同学们年纪小,对于家乡的历史文化、发展变迁、名人事迹知之不多。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和生活基础上看,农村小学四年级学生对家乡环境、生产、生活方面的了解比较多,对于家乡的历史、文化积淀了解相对较少。
因此,本课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及家乡名人和他们的事迹;认识家乡的自然环境、文化、历史的发展,进一步加深对家乡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通过调查活动,学会一些调查了解、实地考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要想突破重难点,教师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开展调查活动,可以让学生通过询问家里的老人、父母,查阅有关家乡的旅游、文化、经济、历史等方面的书籍,讲名人的故事等方式,增进对自己家乡的认识和了解。
学生通过调查活动,也能够学会一些调查了解、实地考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发现家乡的闪光之处,唤起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体会、感受家乡乃至社会的发展变化。
通过“家乡的光荣榜”,检查学生的调查能力,使学生了解家乡历史上的优秀人物和对家乡的发展做出贡献的人物,对为家乡建设做出贡献的人物及事迹抱以感激、敬佩之情。
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及家乡名人和他们的事迹;认识家乡的自然环境、文化、历史的发展,进一步加深对家乡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难点通过调查活动,学会一些调查了解、实地考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不同地方的风景名胜图片、不同地方特色的歌曲、关于家乡的诗歌。
学生准备:调查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文化及历史等方面的相关情况。
课时安排1课时。
完成话题“家乡的风光美”“家乡的光荣榜”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活动一我爱家乡山和水[播放视频:家乡颂歌]引导学生结合情境,根据课前调查进行交流研讨:我们的家乡有哪些风景名胜和文物古迹?学生在小组里将收集到的家乡风景名胜、文物古迹的图片资料,贴在预先在纸上画的一张大的家乡轮廓图中,相互交流收集到的信息。
全班交流后唱一唱歌颂家乡的歌曲。
(板书:家乡风光美)【设计意图: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并能找到它们在家乡的位置。
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活动二我是小导游引导学生参照教材范例,开展“我是小导游”模拟活动。
结合收集到的图片、景点介绍、传说、历史故事,在组内编写“我的家乡”导游词,从环境气候、地理特征、民俗风情等方面介绍自己的老家。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中有意义的历史故事,加深对家乡的了解和认识,并唤起对家乡的自豪感。
】活动三家乡的光荣榜1.课前,同学们分小组分别考察和搜集资料、图片等。
包括家乡历史上的名人、伟人;家乡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事迹;自己身边的、让自己感动的家乡人的故事。
2.[播放动画:夸夸我家乡的名人]引导学生参照范例,以表演、问题竞答、图片介绍、讲人物故事等多种形式,将收集到的故事、资料、图片在课堂上交流,介绍自己看到的身边的令人感动的家乡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