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材中及高考常考古代文化常识汇总 ()
古代高考知识点大全总结
古代高考知识点大全总结一、中国古代史1. 夏、商、周三代的历史沿革2. 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代表人物3. 秦朝的兴起和统一4. 汉代的历史事件和文化成就5. 三国时期的政治格局和文化特点6.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变革和社会状况7. 隋唐时期的疆域扩张和经济发展8. 宋代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传播9. 元代的统治方式和文化融合10. 明代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成就11. 清代的政治改革和社会动荡12. 中国古代的农业生产和手工业发展13. 古代的哲学思想和思想家代表14. 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和发明创造15. 古代的文学艺术和音乐舞蹈16. 中国古代对外文化交流和国际关系17. 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等级18. 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和思想体系19. 中国古代的地理环境和资源分布20. 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名人及其成就二、世界古代史1. 古代世界的文明起源和发展2. 古代巴比伦文明和法老王国的兴衰3. 古希腊的城邦政治和文化繁荣4. 古罗马的帝国扩张和法律制度5. 古印度的几个王朝及其文化成就6. 古埃及和非洲文明的发展7. 古亚洲文明和东南亚文化8. 古美洲和大洋洲的文明和社会组织9. 古代世界的战争和外交关系10. 古代世界的商业贸易和文化交流11. 古代世界的科技成就和发明创造12. 古代宗教信仰和宗教文化13. 古代文学艺术和音乐舞蹈14. 古代社会制度和社会结构15. 古代的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16. 古代世界的地理环境和资源分布17. 古代世界历史文化名人及其成就三、中国古代文学1. 《诗经》的创作背景和特点2. 孔子的《论语》和《孟子》思想3. 古代战国时期的《楚辞》和《国语》4. 汉代的《楚辞》和《汉赋》兴起5. 魏晋南北朝的《乐府诗集》和《文选》6. 唐代的诗歌和诗人代表7. 宋代的词曲和词人代表8. 元代的戏剧和文学艺术9. 明代的小说和文学流派10. 清代的文学作品和典籍11. 古代文学的创作技巧和艺术鉴赏12. 古代文学作品的影响和传承四、中国古代地理1. 中国古代的地理环境和地形地貌2. 中国古代的气候和气象特点3. 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和农业生产4. 中国古代的资源分布和开发利用5. 中国古代的交通运输和贸易发展6. 中国古代的城市建设和人口迁徙7. 中国古代的地理名胜和风俗民情8. 中国古代的地图制作和地理科学五、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和社会1. 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和皇帝制度2. 中国古代的官制和官员选拔3.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和农民起义4. 中国古代的社会等级和人民生活5. 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和文化教育6. 中国古代的学校制度和科技传播7. 中国古代的法律制度和刑事裁判8. 中国古代的婚姻家庭和礼俗习惯9. 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和宗教团体10.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的改革六、中国古代科学技术1. 中国古代的农业生产和农作物栽培2. 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和灌溉技术3. 中国古代的冶炼工艺和铁器制造4. 中国古代的医学理论和药物研制5. 中国古代的数学和天文地理学6. 中国古代的物理化学和机械制造7. 中国古代的造纸术和印刷技术8. 中国古代的航海和海洋科学9. 中国古代的军事技术和武器制造10. 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和文化传承七、中国古代艺术1. 中国古代的绘画和书法艺术2. 中国古代的雕塑和建筑艺术3. 中国古代的剪纸和刺绣技艺4. 中国古代的陶瓷和玉器工艺5. 中国古代的音乐和舞蹈艺术6. 中国古代的戏剧和民间艺术7. 中国古代的服饰和饰品设计8. 中国古代的艺术品收藏和鉴赏九、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1. 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和儒家学派2. 中国古代的道家思想和道家学派3. 中国古代的墨家思想和墨家学派4. 中国古代的法家思想和法家学派5. 中国古代的农家思想和农家学派6. 中国古代的兵家思想和兵家学派7. 中国古代的名家思想和名家学派8. 中国古代的纵横家思想和纵横学派9. 中国古代的诸子百家思想和学派10. 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的传承总结:古代高考知识点大全就是上面这些内容,包括了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史、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地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和社会、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中国古代艺术、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等方面的知识点。
高中语文常考文化常识有哪些必备文学知识
高中语文常考文化常识有哪些必备文学知识高中语文考试中,常出现一些与文化常识和文学知识相关的题目,以下是一些必备的文化常识和文学知识,供参考。
一、古代文化常识1.《孟子》:熟悉孟子的思想,并能分析和解读相关文段。
2.《庄子》:了解庄子的思想,并能归纳总结相关内容。
3.《论语》:掌握孔子的思想和言论,并能分析其意义和影响。
4.儒家文化:了解儒家的思想体系、礼仪制度、科举制度等内容。
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1.《红楼梦》:了解作者、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分析作品的主题和艺术手法。
三、外国文学作品1.《哈姆雷特》:了解作者莎士比亚及其代表作,分析作品的主题和艺术手法。
四、古代文学名句和常见典故1.司马相如的《凤求凰》:“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2.白居易的《长恨歌》:“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3.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4.苏轼的《赤壁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5.屈原的《离骚》:“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五、文化名人及其作品1.李清照:了解她的生平和代表作品,如《如梦令》等。
2.杜甫:了解他的生平和代表作品,如《登高》等。
3.白居易:了解他的生平和代表作品,如《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4.陆游:了解他的生平和代表作品,如《钗头凤·世情薄》等。
以上只是一部分必备的文化常识和文学知识,高中语文考试中可能还会出现其他相关内容。
同时,建议高中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了解古代文化和名人,提高对文化常识和文学知识的综合理解和运用能力,以便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高中语文必修1-5古代文化常识汇总
高中语文必修1・5古代文化常识汇总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比如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
3、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4、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
5、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6、大夫:官职等级名。
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土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
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荆轲刺秦王》1、《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
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
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共33篇,分为十二策。
2、卿:古代对人的敬称。
如燕人称荆轲为荆卿。
3、竖子:对人的蔑称。
除此之外还有〃童仆〃和〃小孩〃的意思。
4、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5、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
变徵是徵8、赋始于战国,盛行于汉。
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的文体。
它主要有三个特点:(1 )句式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2)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3)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
多采用问答形式和铺陈手法。
赋,除了它的源头楚辞阶段外,经历了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几个阶段。
《游褒禅山记》1、浮图:也作〃浮屠〃''佛图〃,本意是佛或佛教徒,也指和尚、佛塔。
2、阴阳: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我国许多地名与此有关,如〃江阴〃、〃淮阴〃、〃汉阳〃、〃汉阴〃、〃华阴〃、〃河阳〃等。
《愚公移山》:〃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汉阴〃指汉水南面。
《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游褒禅山记》:〃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3、王安石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并称〃唐宋八大家〃。
高考语文古代文言文文化常识(最全版)
高考语文古代文言文文化常识(最全版)一、古代文化常识概述古代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掌握古代文言文文化常识对于高考语文考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最全面的古代文言文文化常识,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二、古代文言文文化常识重点1. 儒家文化- 儒家思想强调仁、义、礼、智、信的重要性-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提倡“仁者爱人”,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孔子的学生有颜回、子路、子贡等,他们是儒家思想的传承者2. 文化- 是古代中国的一种重要宗教思想- 四大名山是峨眉山、武当山、普陀山、雁荡山- 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主张“八正道”,追求解脱和悟道的境界3. 文化- 是古代中国的一种传统宗教- 倡导“道法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 的经典有《道德经》、《庄子》等4. 唐诗宋词- 唐诗是古代文言文的杰作之一,以杜甫、李白、王维等为代表- 宋词是古代文言文的艺术形式之一,以李清照、辛弃疾、苏轼等为代表- 唐诗宋词在古代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精华5. 四书五经- 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是儒家经典著作- 五经包括《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是中国古代经典文献6. 武侠文化- 武侠文化是中国独特的文化形态,强调武功、侠义和忠诚等价值观- 武侠小说有《水浒传》、《西游记》、《射雕英雄传》等,被广泛传播和阅读三、结语以上是古代文言文文化常识的最全面介绍。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注重掌握儒家文化、文化、文化、唐诗宋词、四书五经以及武侠文化等重要内容。
通过深入了解和研究,考生将更好地理解古代文言文的内涵,提升语文水平,取得优异的考试成绩。
请注意,以上内容只是对古代文言文文化常识的简要概括,考生需在备考过程中深入研究相关内容,以达到更好的备考效果。
高考常考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总)
高考常考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汇总)高考常考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一、文化常识1、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三国:魏、蜀、吴。
3、四大古典名著:《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
4、四大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白蛇传》。
5、世界四大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莫泊桑、马克吐温、欧亨利。
6、苏轼的散文代表北宋散文的最高成就,其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7、马致远的散曲代表作《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8、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创作了我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又称《石头记》),它问世后就广为流传,深受人们喜爱,还出现了专门研究该书的一门学问红学,红学现已成为世界文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9、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陈毅被称为元帅诗人;臧克家因诗作多为农村题材,有泥土诗人之称;田间被闻一多誉为时代的鼓手(擂鼓诗人)。
10、岁寒三友:松、竹、梅。
11、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
12、文人四友:琴、棋、书、画。
13、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14、四库全书:经、史、子、集。
15、《诗经》六义指:风、雅、颂(分类)、赋、比、兴(表现手法)。
16、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17、桂冠、鳌头、榜首、问鼎、夺魁:第一。
18、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19、四书五经是儒家的主要经典:四书即《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20、三皇:天皇、地皇、人皇或伏羲、女娲、神农;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21、五金:金、银、铜、铁、锡。
22、五味:酸、甜、苦、辣、咸。
23、五行:金、木、水、火、土。
24、永字八法是说永字具有:点、横、竖、撇、捺、折、钩、提八种笔画。
25、古代的学校有庠、序、太学等名称,明清时最高学府为国子监。
26、三教九流:三教:儒教、佛教、道教;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汇总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汇总1. 古代文化的起源:古代文化起源于华夏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2. 五经:五经是古代文化的重要经典,包括《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3. 四书五经:四书指的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则是四书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4. 古代文人墨客:古代文人墨客是指才华出众的学者或文艺创作人,代表人物有杜甫、李白、苏轼、欧阳修等。
5. 古代文化的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核心,主张仁爱、孝道、礼仪等价值观念,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6. 古代文人雅士的生活:古代文人雅士追求自由、清高的生活态度,崇尚诗词、书画,追求心灵的寄托。
7. 古代文化的书法艺术:书法是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汉字文化的瑰宝,代表有篆书、楷书、行书、草书等不同的字体风格。
8. 古代文化的音乐艺术:古代音乐以宫、商、角、徵、羽五音为基础,形成丰富多样的音乐体系,享誉世界。
9. 古代文化的建筑艺术:中国古代建筑注重和谐、稳重的设计风格,以木结构的宫殿、庙宇、园林为代表。
10. 古代文化的饮食文化:古代饮食文化讲究养生、兼顾色、香、味,有九大菜系,如川菜、粤菜、闽菜等。
11. 古代文化的医药学:古代医药学注重阴阳平衡、调节气血,以中草药为主要治疗方式,形成了中医药文化。
12. 古代文化的礼仪习俗:古代礼仪习俗非常丰富,如婚礼、葬礼、宴会等活动都有明确的规范和仪式。
13. 古代文化的传统节日:中国传统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每个节日都有独特的庆祝方式和文化内涵。
14. 古代文化的服饰美学:古代服饰讲究韵律、色彩和线条的搭配,代表有汉服、唐装、礼服等。
15. 古代文化的传统戏曲:中国传统戏曲包括京剧、豫剧、越剧等,以唱、念、做、打等综合艺术形式融合。
16. 古代文化的民间艺术:民间艺术是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剪纸、民间绘画、泥塑等。
高考复习之古代文学文化常识(必背版)
第1组古代官职、制度、年龄相关太史:官名,史官之长,掌修史及天文历法等。
秦、汉设太史令,汉代为太常之属官,掌管天文历法。
太守:汉朝设立的一郡最高行政长官。
隋后刺史、知府的别称也为太守。
明清则专称知府。
司马:官名①西周始置,掌管军政和军赋,职权大小不定。
汉武帝时,罢太尉,设大司马,从隋代始,不再设大司马。
②兵部尚书的别称。
③军事主官的僚属。
唐代各州置司马,名义为郡守之佐,实为闲职。
太尉:秦代至元代的官职名称,是辅佐皇帝的最高军事长官,执掌天下军政事务。
公车:汉代官署名。
为卫尉的下属机构,设公车令,掌管宫殿司马门的警卫。
臣民上书、征召,都由“公车”接待。
六军:周制以一万两千五百人为一军,天子有六军。
后世以六军指皇帝的军队或皇家侍卫军队。
迁:调动官职,主要有升级、降级、平调三种情况,如迁升、迁授、右迁为升级,迁削、迁谪,左迁为降级,调复原职叫迁复。
总角:未成年者扎在头顶两旁的发髻。
借指童年。
结发:①古代男子成童始束发,因指初成年时为“结发”。
②成婚。
古礼,成婚之夕,男左女右束发共髻,故名。
伯仲叔季:兄弟中长幼排行的次序。
长兄称为伯,次兄称为仲,其次称为叔,幼弟称为季。
古代男子的字前常加“伯、仲、叔、季”表示排行。
第2组人才选拔、教育、典籍相关殿试:科举考试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皇宫内的大殿举行,由皇帝亲自主持,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
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一、二、三甲统称进士。
金榜:科举时代殿试中试的名单,因揭晓殿试名次的布告用黄纸书写,放而称金格考中进士称金榜题名。
秀才:汉代以来举荐人才的科目之一,唐初设秀才科,后渐渐废去,仅作为对一般儒生的称呼。
明清两代专门用来称府、州、县学的生员。
连中三元:科举制度分别称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为解元,会元,状元,它们合称“三元”,若有人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第一名,则称其“连中三元”。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古代文化常识(精编版)
必修一(一)《烛之武退秦师》1.《左传》——《左传》是中国古代最早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史,相传是春秋末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
共三十五卷。
《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是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儒家十三经之一。
2. 儒家十三经——儒家十三经,是指封建统治者先后将13部儒家书籍“法定”为“经”,形成了封建社会具有特殊地位的“十三经”。
分别是《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周易》、《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
3.晋侯、秦伯围郑。
——公侯伯子男。
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4.是寡人之过也。
——寡人,即为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
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
中国古代讲究“以德治国”,“以德配天”,就是说君主、诸侯王的权位是上天赋予的,但上天只会把天下给有德的人,所以君主、诸侯王就谦称自己是“寡人”。
5.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
——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行李,出使的人,原写做“行吏”,后习惯写做“行李”。
(二)《荆轲刺秦王》6.荆轲刺秦王——四大刺客:①专诸、聂政、豫让、荆轲②专诸、要离、聂政、荆轲7.《战国策》——《战国策》是一部历史学著作。
它是一部国编体史书,又称《国策》。
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游说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
《战国策》一书的思想倾向,因其与儒家正统思想相悖,受到历代学者的贬斥。
作者并非一人,成书并非一时,书中文章作者大多不知是谁。
西汉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
8.则虽欲常侍足下。
——足下是旧时汉族交际用语,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词。
战国时多用以称君主。
9.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竖子:①童仆②小子,对人的蔑称10.既祖,取道。
高中课本传统文化常识最全汇总
高中课本传统文化常识最全汇总1. 中国古代文化概述1.1 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思想之一,以尊重家庭、社会秩序和道德伦理为核心。
- 代表人物:孔子、孟子。
- 主要思想:仁、义、礼、智、信。
1.2 道家思想- 道家思想强调追求自然之道,主张无为而治。
- 代表人物:老子、庄子。
- 主要思想:道、无为、自然。
1.3 法家思想- 法家思想注重法律制度和秩序维护,追求强权政治。
- 代表人物:韩非子、李斯。
- 主要思想:法治、权威、利益。
2. 中国传统文化2.1 传统节日- 春节: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庆祝新年。
-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家人团聚,赏月。
-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纪念屈原,赛龙舟。
2.2 传统艺术- 京剧:中国传统戏曲,以唱、念、做、打为特点。
- 中国画:中国传统绘画形式,注重意境表达。
- 国际象棋:古老的智力游戏,起源于中国。
2.3 传统文学- 诗词: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形式,以唐诗宋词为代表。
- 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
3. 中国传统礼仪3.1 家庭礼仪- 尊敬长辈:长辈地位尊崇,应向他们行礼。
- 敬酒:重要场合要敬酒给长辈或上级。
3.2 社交礼仪- 礼貌用语:问候、道歉和感谢的基本用语要恰当使用。
- 宴会礼仪:应掌握进食、喝酒和聚餐的礼仪。
3.3 传统婚礼- 过大礼:新娘家与新郎家互赠财礼表示祝福。
- 敬茶:新娘向新郎父母敬茶,表示谢意和尊敬。
4. 中国传统建筑4.1 皇宫与宫殿- 紫禁城:明清两代的皇宫,位于北京。
- 故宫:又称紫禁城,是中国最大的古代宫殿建筑群。
4.2 园林建筑- 中国园林:注重自然景观和艺术概念,以苏州园林著名。
- 花园:私人或公共空间中用于种植花卉的地方。
以上是高中课本传统文化常识的最全汇总。
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帮助!。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教材主要文化常识分类汇总(共三类)
高考语文教材主要文化常识分类汇总一、宗法、礼俗类1.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跽: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地,要起身先得挺直上身。
所以“跽”是一种警备的姿势,指受惊而耸身欲起的样子。
这种动作因与跪的动作相似,所以也叫“长跪”。
2.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
(《过秦论》)七庙:本指四亲(高祖、曾祖、祖、父)庙、二祧(高祖的父和祖父)庙和始祖庙。
《礼记·王制》:“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大祖之庙而七。
”后泛指天子的宗庙。
3.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
(《五代史伶官传序》)从事,官名,这里泛指一般属官。
少牢:古代祭祀时,用羊、猪各一头。
【补充】牛、羊、猪都用,叫太牢。
告庙:天子或诸侯遇出巡、战争等重大事件而祭告祖庙。
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陈情表》)期功:古代服丧的亲族。
古代以亲属关系的远近确定丧服和服丧的时间。
期,穿一年孝服的亲族。
功,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的亲族。
这都指关系比较近的亲属。
5.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俢禊事也。
(《兰亭集序》)修禊:古代民俗,于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三国魏以后始固定为三月初三)到水边嬉戏,以祓除不祥。
二、名号、称谓类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君子”一词出自《易经》,后被孔子引用并上升为士大夫和读书人的道德品质。
这里指有学问有修养有道德的人。
2.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烛之武退秦师》)子:古代对男子的美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
用于尊长和朋辈之间的敬称有:子、夫子、君、公、足下、先生、大人等。
寡人:古代君主、诸侯王的谦称,意为“寡德之人”。
古代帝王或诸侯谦称的还有:孤(小国之君)、不榖(不善)等。
3.敢以烦执事。
(《烛之武退秦师》)执事:①从事某工作,主管其事;②有职守之人,即相关官员;③对对方的尊称;④差事,工作;⑤供役使的人。
课文中指对秦伯的尊称。
4.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籍:这里是项羽称自己的名。
高考古文文学常识大全
高考古文文学常识高考古文文学常识大全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
下面是关于高考古文文学常识的内容,欢迎阅读!高考古文文学常识(一)、先秦文学1、上古神话中国古代神话名篇有: 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盘古)开天辟地、黄帝战蚩(chī)尤、刘安《淮南子》等。
2、先秦散文A、儒家经典。
“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六经”又称六艺(《乐》)B、历史散文。
《左传》(编年体) 《战国策》(国别体)《国语》(国别体)“春秋三传”《左传》《谷梁传》《公羊传》C、诸子百家散文著名的有:①老子,李耳,字聃(dān),是道家学派创始人,著有《道德经》。
②孔子名丘,字仲尼。
儒家学派创始人,《论语》是孔子弟子记载孔子和他的学生言行的书。
(《季氏》《荷》)③墨子名翟(dí),是墨家学派创始人。
《墨子》53篇。
④孟子名轲,字子舆。
是儒家学派继承者。
《孟子》是孟子学生记录孟子言行的书。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庄暴见孟子》《鱼我所欲也》。
)⑤庄子,名周,战国道家著《庄子》。
(《庖丁解牛》)⑥荀子,战国儒家,著《荀子》32篇。
(《劝学》)⑦韩非子,法家。
著《韩非子》。
(《扁鹊见蔡桓公》《五蠹》《智子疑邻》。
)⑧《吕氏春秋》又称《吕览》,是秦相吕不韦与他的门客的集体创作。
(《察今》)⑨李斯的代表作是散文《谏逐客书》。
3、先秦A、《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
分风、雅、颂三类、风是民歌,雅是乐歌,颂是祭歌。
诗经的表现手法是比、兴、赋。
“比”即比喻,以彼物比此的。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赋”直陈其事。
B、《楚辞》。
西汉学者刘向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定名为《楚辞》。
屈原(前340-前277)名平,是我国伟大爱国主义诗人、曾在楚国任左徒三闾大夫等职。
代表作是《离骚》《九歌》《九章》。
(二)、两汉文学A、两汉散文①贾谊,世称贾生。
高考语文高中语文课内文言文文化常识总结(必备)
高考语文高中语文课内文言文文化常识总结(必备)必修一《诗经》两篇1、《诗经》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
原本只称《诗》、《诗三百》,汉代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是我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的源头。
它共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表现手法是赋、比、兴三大类。
“风”有15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是宫廷乐歌;“颂”分周颂、鲁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2、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指代少年时代。
3、卜筮是古代民间占问吉凶的两种方法,是古代巫术的一种表现。
指用龟甲,筮草等工具预测某些事项,不同的时代使用的方法有不同,历代也有创新。
《离骚》1、考:指已故的父亲。
2、三后:三个君主或诸侯。
古代天子﹑诸侯皆称后。
“三后”一般指夏禹、商汤、周文王。
《孔雀东南飞》1、“箜篌”古代的一种弦乐器,23弦或25弦,分卧式、竖式两种。
2、诗书:古代常指《诗经》和《尚书》,有时泛指一般的诗经。
3、初阳岁:农历冬末春初,即冬以后,春之前。
4、初七:乞巧节,指农历七月七,旧时妇女在这天晚上在院子里陈设瓜果,向织女星祈祷,祈求提高刺绣缝纫技巧,称为“乞巧”。
5、下九:古人以农历每月的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十九为下九。
在汉代,每月十九日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6、六合:指结婚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都相合适,这叫“六合”。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总称为十天干。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
7、青庐:用青布搭成的帐篷,举行婚礼的地方,东汉至唐有这种风俗。
8、黄昏:十二个时辰之一,是戌时。
人定:是亥时。
9、12个时辰: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10结发:束发。
古时人到了一定的年龄(男子20岁,女子15岁)把头发结起来,算是到了成年,可以结婚了。
也指成婚之夕,男左女右共髻束发。
高中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点总结
高中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点总结高中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点总结正文:一、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概述1.中国古代历史概述中国古代历史源远流长,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夏朝、商朝、周朝、秦朝、汉朝、三国、晋朝、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宋朝、元朝、明朝、清朝。
2.中国古代文化概述(1)中国农业文化:中国古代重视农业,形成了独特的农业文化,如农历、二十四节气、传统农业生产技术等。
(2)中国手工业文化: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手工业文化,如纺织、造纸、陶瓷、钢铁、茶叶等。
(3)中国饮食文化: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形成了独特的饮食文化,如川菜、粤菜、鲁菜、湘菜、徽菜等。
(4)中国道德文化:中国古代重视道德文化,如孔子的“仁爱”、“礼仪”、“忠诚”、“诚信”等思想。
(5)中国宗教文化:中国有着悠久的宗教文化传统,如道教、佛教、儒教、民间信仰等。
二、古代文化知识要点1.古代礼器(1)青铜器:古代礼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鼎、觚、爵、斝等。
(2)玉器:古代礼器中的重要玉器,如玉龙、玉凤、玉蝉等。
(3)陶瓷器:古代瓷器中的重要品种,如日常生活用器、瓶、壶、碗等。
(4)金银器:古代货币中的重要品种,如古代金银器中的重要品种,如金戒指、银盘、银锁等。
2.古代书法(1)甲骨文:古代文字中的一种,刻在龟甲或兽骨上,是最早的文字记录。
(2)楷书:古代汉字书写的主要形式,流传至今,是汉字书写的常用字体。
(3)行书、草书:古代汉字书写的两种主要风格,流传至今,是汉字书写的常用字体。
(4)隶书:古代书法中的一种,流传至今,是汉字书写的常用字体。
3.古代诗词(1)诗经:中国古代诗歌的先驱,共31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楚辞: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一种,分为《离骚》、《九辩》、《文赋》三部。
(3)唐诗:中国古代诗歌的巅峰之作,共有900余首,如李白的《将进酒》、《庐山谣》、《夜泊牛渚怀古》等。
(4)宋词: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共有3000余首,如苏轼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等。
高考语文:教材中的重点文化常识精编 !(必修+选修)
高考语文:教材中的重点文化常识精编!(必修+选修)1.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
国君、诸侯别称。
2.执事:办事的官员,文中可用作对对方的敬称,“您”。
3.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4.古代音乐:古时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变徵是变音的变调、声调悲凉5.中庶子: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6.箕踞:坐在地上,两脚张开,形状像箕。
这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7.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乘:四匹马拉的车。
8.窃:常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称9.竖子: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10.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11.秦晋之好:春秋时,秦晋两国不止一代互相婚嫁。
泛指两家联姻。
12.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13.封邑:古时帝王赐给诸侯、功臣以领地或食邑。
《史记·晋世家》:“赏从亡者及功臣,大者封邑,小者尊爵。
”14.戮没:杀戮和没收。
重要的人杀掉,其余人等收为奴婢。
15.偏袒:袒露一只臂膀。
16.右袒:脱右袖,露出右臂﹑右肩。
《汉书.高后纪》:"勃入军门,行令军中曰:'为吕氏右袒,为刘氏左袒。
'军皆左袒。
"后以"右袒"表示倒向不义者一方。
17.左袒:左袒,指古代仪礼,露出左臂;管偏护、支持一方叫左袒。
18.郡县:古代两级行政单位,大体相当今天的省与县。
“给贡职如郡县。
”(《荆轲刺秦王》)19.郎中:郎中属员外级,就是分掌各司事务,其职位仅次于尚书、侍郎、丞相的高级官员。
郎中本是官名,即帝王侍从官的通称。
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遣。
战国始有,秦汉治置。
后世遂以侍郎、郎中、员外郎为各部要职。
郎中作为医生的称呼始自宋代。
20.陛下:对君主的尊称。
《荆轲刺秦王》中“至陛下”指“走到殿前的台阶下”。
2024年高考古代文化常识汇编
一、先秦时期1.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其主张“仁者爱人”,强调人伦关系和道德修养。
2.孟子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传人,提出“性本善”和“四端”思想,认为每个人都有良善的本性,通过修养可以达到道德上的完善。
3.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老子,提出了“道”和“无为而治”的思想,强调顺应自然和无为而治的原则。
4.墨子提出了兼爱思想,认为应该彻底摒弃战争和暴力,推崇兼爱和普世博爱。
5.韩非子是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法治,以法律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强调权谋和利益。
二、秦汉时期1.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全国的君主,他建立了封建王朝,并统一文字、货币和权力体系。
2.秦朝实行了严酷的法治制度,刑罚极度残酷,提出“法者,秦之所有,非君有也”,以法律来维护统治。
3.汉朝推崇儒学,刘向编撰了《说文解字》,对汉字的起源和意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4.北京西南的兵马俑是秦始皇陵的一部分,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陶俑群,展示了秦代的丰富文化。
5.汉武帝时期,设立了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实行了一系列政治和文化的,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1.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文化交流与融合最为活跃的时期,佛教传入中国,道教和儒家学说也在这个时期相互影响和融合。
2.班固是东汉末年的著名历史学家和文学家,著有《汉书》和《太史公自序》等作品,对中国历史研究具有重要影响。
3.王羲之是东晋时期的书法家,他的作品以楷书为主,被誉为“书圣”,对后世影响深远。
4.佛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传入中国并融入中国文化,形成了独特的中土佛教,对艺术、文学和哲学都有深远的影响。
5.南朝梁代的文学家陶渊明以其优美的诗歌《桃花源记》闻名,其作品以描绘自然和表达人情之美为主题。
四、唐宋时期1.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艺术最繁荣的时期之一,以诗词和绘画为代表的文化繁荣达到了巅峰。
2.李白是唐代最著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作风格豪放奔放,以描写壮丽景色和表达个人豪情为特点。
高中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点汇总
高中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点汇总(一)文史典籍1.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2.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3.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4.四库:经、史、子、集。
5.《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6.六艺:也称六经,即礼、乐、射、御、书、数。
(二)朝代传说1.三代:夏朝、商朝、周朝。
2.三皇:传说之一是“伏羲、女娲、神农”。
3.五帝:据《史记》载为: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三)古代地理1.三山:相传神仙所居住的山:蓬莱、方丈、瀛洲。
2.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3.九州:传说中的我国上古行政区划,后成为中国的别称。
4.赤县:古人把中国称作“赤县神州”。
5.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
6.四海:指天下、全国。
7.六合、八荒:都泛指天下。
8.江河:古代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
9.三国:指东汉后分裂成魏、蜀、吴。
10.三秦: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
11.山水阴阳: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
12.南京:古代别称有建康、金陵、江宁、白下。
(四)年龄称谓1.垂髫:指三四岁至八、九岁儿童。
2.总角:指八、九岁至十三四岁少年。
3.豆蔻:指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的女子。
4.束发:男子十五岁。
5.弱冠:男子二十岁,表示已成年。
6.而立:男子三十岁。
(立:“立身”之志)7.不惑:男子四十岁。
8.知命:男子五十岁。
(知命,即知“天命”)9.花甲:指六十岁。
10.古稀:指七十岁。
11.耄耋:指八、九十岁。
12.期颐:指一百岁。
(五)古代节日1.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
2.人日:正月初七,传说此日女娲开始造人。
3.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
4.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
5.寒食:清明前一日,禁火三日(介子推)。
6.清明:四月初,扫墓、祭祀。
7.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舟(屈原)。
2025届高考文化常识复习:古代基础文化常识+课件
12.我国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五律, 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
是徵音的变调,音调悲凉。
13.起家,从家中征召出来授以官职,与成语”白 手起家”中的“起家”是一样的。
与成语‘白手起家’中的‘起家’是一样的”错, “白手起家”中的“起家”是“发家”的意思。
7.大牢,即太牢,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 牲全备为‘太牢”。 “大牢具”是指牛、羊、豕三牲皆 备的饭食,属待客的最高礼节。
8.游其门,指后辈学子非常仰慕当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因为古代设官分 职,官员都各有专司,所以称作“有司”。
10.出,古代对京官外调的一种说法, 11.谥,即谥号,古代指在对某个历史人物盖棺论 定时,选用的一个具有褒扬意义的称号。
“平辈、晚辈称字表尊敬”错误。对平辈、尊辈称字表尊 敬。
3.万乘:古代一辆四匹马驾的兵车,车上3名甲士,外加 72名步卒,称为“乘”,按周代制度,天子出兵车万乘, 后世以“万乘”称天子。
4.在古代,“拜”“授”“除”“补” 表示授予官职, “拔”“擢”“陟”表示升迁官职,
“贬”“谪” “左迁” 表示降职,“罢”“黜”“废” 表示免除官职。
5.社稷,社为谷神,稷为土神。谷神和土神是在以农为 本的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原始崇拜物,社稷后来成为国家 的象征。社为土神,稷为谷神。 6.官场中,是以官阶大小来分座次的,最尊贵的皇帝座 位是座北向南。因此,古代常把称帝叫作"北面",而把 称臣叫作"南面 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做"南面",称臣叫做"北面"。 7."郎中".战国时为宫廷医生。隋唐以后,六部都设置 郎中,分掌部内各司政务。"战国时为宫廷医生"错.应 该是"战国时为宫廷侍卫"。郎中作为医生始于宋代。宋 代南方称为医生,北方称为大夫。 8."丈人"可以指古代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也可以专指 妻父,《苏武传》中"汉天子我丈人行也"中的"丈人"是 前一个意思。正确
高考必修教材中涉及到的古代文化知识
知识清单重温必修教材中涉及到的古代文化知识(一)烛之武退秦师1.《左传》《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传”意为注释,《左传》即是给儒家经典《春秋》所作的注释。
《左传》也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晋侯.、秦伯.围郑“侯”“伯”:春秋时期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中的两种。
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3.敢以烦执事..执事:办事的官吏。
本文指对对方的敬称。
(二)荆轲刺秦王1.秦兵旦暮渡易水..易水:也称易河,河流名,在现在河北省西部,发源于易县,在定兴县汇入南拒马河。
因燕太子丹送荆轲刺秦于此作别,高渐离击筑,荆轲和着音乐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而名扬天下。
后人常用“易水”指代“荆轲”或“易水歌”。
2.为变徵..之声,……复为慷慨羽.声“变徵”“羽”:古代音乐七音中的两种声调。
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
“羽”,声调激愤。
3.乃朝服,设九宾..九宾:九宾之礼,是我国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司仪施礼,并延引上殿。
4.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陛下:陛下的“陛”指殿前的台阶。
“陛下”原来指的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
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
后来“陛下”就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的敬称。
(三)鸿门宴1.沛公欲王关中..关中: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东北)以西,今陕西一带。
2.妇女无所幸.幸:封建君主对妻妾的宠爱叫“辛”。
3.毋内诸侯..诸侯:这里指其他率兵攻秦的人。
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
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汉朝分王、侯二等。
周制,诸侯名义上须服从王室的政令,向王室朝贡、述职、服役,以及出兵勤王等。
汉时诸侯国由皇帝派相或长吏治理,王、侯仅食赋税。
高考语文复习—教材古代文化常识整理
高考语文复习—教材古代文化常识整理古代文化常识整理第一册1、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如晋文公为晋侯,秦穆公为秦伯。
2、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
3、执事,办事的官吏,“敢以烦执事”是对对方的敬称。
4、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
5、中庶子,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6、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乘,四匹马拉的车。
7、再拜,拜两次,古代隆重的礼节。
8、从商代甲骨文到今天的楷书,汉字的形体逐渐演变。
这种演变可以分为两大阶段,就是古汉字阶段和隶书楷书阶段。
前一阶段起自商代终于秦代,字体有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后一阶段起自汉代一直延续到现代,字体有隶书、草书、行书和楷书。
两个阶段的分野是小篆和隶书的转变。
其中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主要用于占卜,应用在商代后期。
金文是铸造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主要应用在商代后期和西周时期。
小篆是春秋战国晚期秦国使用的文字,秦统一六国后,小篆成为通行全国的文字。
隶书产生于战国晚期,西汉时发展成熟,是两汉时期通行的主要字形。
9、“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这副五代后蜀主孟昶在寝门桃符板上所题的对联,既是相传最早的对联,也是最早的春联。
10、见第一册《名著导语---论语》第二册1、卜,用火烧龟板,根据龟板上的裂纹推断祸福。
筮,用蓍草的茎占卦。
2、古代少年男妇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指代少年时代。
3、路,高大的战车,将帅作战时用的车,又叫戎车。
周代时战争是车战。
4、绳墨,木匠画直线用的工具,俗称墨斗,比喻准绳、准则。
5、朕,本是第一人称代词,自秦始皇起专用做皇帝的自称。
6、汉代诗歌常以鸿鹄徘徊比喻夫妇离别。
7、结发,指成婚之夕,男左女历共髻束发。
8、秦,是古诗中美女常用的姓,罗敷,是古代美女的通名。
9、伏惟,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长辈说话表示恭敬的习惯用语。
10、初阳岁,冬至以后,立春以前。
11、初七及下九,初七指农历七月初七,旧时妇女在这天晚上乞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汇总必修1《烛之武退秦师》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2.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比如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
3.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4.寡人:诸侯谦称,寡德之人。
5.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6.大夫:官职等级名。
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
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荆轲刺秦王》1.《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着。
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
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共33篇,分为十二策。
《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2.卿:古代对人的敬称。
如燕人称荆轲为荆卿。
3.竖子:对人的蔑称。
除此之外还有“童仆”和“小孩”的意思。
4.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5.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
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悲凉;羽,声调激愤。
6.中庶子: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7.郎中:宫廷的侍卫。
民间又称医生。
8.箕踞:坐在地上,两腿张开,形象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鸿门宴》1.《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到汉武帝。
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类,共130篇,50余万字。
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等,表记各个时期的简单大事记。
鲁迅评价该书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2.关中:函谷关以西,今陕西一带。
3.山东:崤山以东,即函谷关以东的地区。
4.季父:叔父。
古代兄弟或姊妹间长幼排序为伯、仲、叔、季。
5.河:特指黄河。
江,特指长江。
6.亚父:对对方的敬称,意为仅次于父亲。
7.参乘:亦作“骖乘”,古代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
8.窃:私下,常用作表示个人意见的谦词。
9.竖子: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
(与《荆轲刺秦王》的“竖子”结合起来理解)汉字的形体经历了由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的演变过程。
分为古代汉字阶段(商代—秦代,甲骨文—小篆)和隶书楷书阶段(汉代—现代,隶书—楷书)。
必修2《诗经》两首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又称“诗三百”,共收诗305篇。
内容分为“风”“雅”“颂”,主要手法是“赋”“比”“兴”。
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先河。
《诗经》“六义”指的是风、雅、颂、赋、比、兴,前三者指的是诗的不同体制;后三者指的是诗的不同表现手法。
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2. 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用总角指代少年时代。
《离骚》1.《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楚辞体”是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的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以《离骚》为典型代表,故又称“骚体”。
《离骚》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的先河。
2.《诗经》和《楚辞》分别是先秦时期北方中原文化和南方楚文化的辉煌结晶,中国文学史上往往将“风”、“骚”并称,“风”指《国风》,代表《诗经》;“骚”,指《离骚》,代表《楚辞》。
《诗经》与《楚辞》分别是中国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的两大源头。
《孔雀东南飞》1.《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
它北朝的《木兰诗》(别称《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乐府三绝:《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与唐代韦庄的《秦妇吟》。
2.结发:古代成婚之夕,男作女右共髻束发。
后称原配为结发夫妻。
3.秦罗敷:“秦”是古诗中美女常用的姓,“罗敷”古代美女的通称。
4.伏惟: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长辈说话表示恭敬的习惯用语。
5.床:古代的坐具。
6.新妇:古代年轻妇女对夫家的长辈或平辈的自称。
7.初阳岁:冬至以后,立春以前。
8.下九:古代农历每月十九为下九,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
9.六合:古人结婚要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干,天干,指甲、乙、丙、丁……;支,地支,指子、丑、寅、卯……;年月日的干支合起来共六个字,例如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都相适合,叫六合。
又指东、西、南、北、天、地。
10.青庐:用青布搭成的篷帐,是举行婚礼的地方。
盛行于东汉到唐。
11.箜篌:古代的一种弦乐器,23弦或25弦,分卧式、竖式两种。
12.妾:旧时妇女谦卑的自称。
13.公姥:公公和婆婆。
14.适:出嫁。
(始适还家门:刚出嫁不久就被休回娘家)15.黄昏:十二时辰之一,是戌时(相当于现在的19时至21时)。
16.人定:是亥时(相当于现在的21时至23时),这里指夜深人静的时候。
17.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
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18.古代夜晚分为五个时段,称为五更或五夜。
19.建安:汉献帝年号。
中国古代的帝王除有姓名之外,往往还有庙号、谥号、尊号和年号。
这些称号多见于史书。
(1)庙号: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
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
(2)谥号:谥号是后人根据死者生前事迹评定的一种称号,有褒贬之意。
(3)尊号:尊号是为皇帝加的全由尊崇褒美之词组成的特殊称号。
或生前所上,或死后追加。
追加者亦可视为谥号。
(4)年号:年号是中国皇帝纪年的名号,由西汉武帝首创,他的第一个年号为“建元”。
以后每个朝代的每一个新君即位,必须改变年号,叫做改元。
《短歌行》1.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后世将杜康尊为酒神,制酒业则奉杜康为祖师爷,有“酒圣”之称。
后世常以“杜康”借指酒。
2.子:对对方的尊称。
衿:古式的衣领。
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
3.阡陌:阡,南北向的小路;陌,东西向田间小路。
4.建安风骨是以曹氏父子为中心形成的文人集团所表现出的共同的文学倾向,他们高扬政治理想,展示强烈个性,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展现了东汉末年动荡的时代,形成了慷慨激昂、刚健有力的诗歌风格,所以称为“建安风骨”。
代表人物主要有“三曹”、“七子”和蔡琰。
“三曹”指曹操、曹丕、曹植;“七子”指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5.曹魏建立后,曹操被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史称魏武帝。
6.《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文人五言诗的选辑,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文选》,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抒情诗的最高成就,刘勰称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誉之为“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兰亭集序》1.癸丑:古人常用天干十个字和地支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
这里指永和九年。
2.暮春:春季的末一个月。
孟、仲、季表示每季月份的顺序,孟表示每季的第一个月,仲表示第二个月,季表示最后一个月即第三个月,如孟春指春季的第一个月。
3.禊,一种祭礼。
古时一三月上旬的“巳”日为修禊日;三国魏以后用三月三日,不再用巳日。
禊事,古代的一种风俗,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濯,嬉戏,以祈福消灾。
4.契:用木或竹刻成,分成两半,合在一起可为凭验。
《赤壁赋》1.望:农历每月十五。
既望:农历每月十六。
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朔:农历每月第一天。
2.美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3.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4.洞箫:管乐器的一种。
5.匏樽:用葫芦做成的酒器。
6.蜉蝣:一种小飞虫,夏秋之交生在水边,生存期很短,古人说它朝生暮死。
7.苏轼、苏洵、苏辙,均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
在书法方面成就极大,苏轼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8.赋始于战国,盛行于汉。
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的文体。
它主要有三个特点:(1)句式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2)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3)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
多采用问答形式和铺陈手法。
赋,除了它的源头楚辞阶段外,经历了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几个阶段。
《游褒禅山记》1.浮图:也作“浮屠”“佛图”,本意是佛或佛教徒,也指和尚、佛塔。
2.阴阳: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我国许多地名与此有关,如“江阴”、“淮阴”、“汉阳”、“汉阴”、“华阴”“河阳”等。
《愚公移山》:“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汉阴”指汉水南面。
《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游褒禅山记》:“所谓华阳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3.王安石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
《姓氏流源与文化寻根》1.上古时期,姓氏有别。
姓的偏旁为“女”,反映初民时期母系氏族社会的特点,只知有母,不知有父,只有通过不同的姓来区分不同的部落。
2.夏商周三代,姓氏一分为二,贵族男子称氏,贱者有名无氏。
称姓是为了区别婚姻,避免同姓通婚。
3.夏商周三代,常以封地名、国名、官职名、居住地、职业技艺及祖先的字为氏。
4.秦汉时代,姓氏合二为一,而一般的老百姓只有名,不配有氏。
必修3《杜甫诗三首》1.白帝城:古城名,在今重庆奉节东白帝山上。
东汉初年公孙述所筑,公孙述自号白帝,故名城为“白帝城”。
2.青冢,指王昭君的墓。
传说冢上草色常青,故名“青冢”。
《蜀道难》子规:即杜鹃,又名杜宇。
相传为蜀国古望帝魂魄所化,啼声哀怨动人。
常作伤春、悼亡的象征。
《琵琶行》1.琵琶行:行,古诗的一种体裁。
常见的古体诗的体裁还有歌、吟、引、曲等。
2.元和十年:元和,唐宪宗的年号。
3.左迁:贬官,降职。
白居易任谏官时,因为屡次上书批评朝政,触怒了皇帝,被贬为江州司马。
4.司马:州刺史的副职,当时实际上是有职无权了。
5.京都声:唐代京长安城流行的乐曲声调。
6.贾人:商人。
7.出官:(京官)外调。
8.管弦:指音乐。
管,箫笛之类的管乐。
弦,琴瑟或琵琶之类的弦乐。
9.教坊:唐代官办管领音乐杂技、教练歌舞的机关。
10.五陵年少:指京城富贵人家的子弟。
五陵汉代五个皇帝(高、惠、景、武、昭)的陵墓。
11.青衫,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黑色。
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
《李商隐诗两首》1.望帝:周朝末年蜀国君主的称号,传说他死后,魂魄化为鸟,名杜鹃,啼声哀凄,暮春而鸣:伤感春去。
也哀痛亡国。
春心是伤春之心,比喻对美好事物的怀念。
2.鸡人报晓筹:汉代制度,宫中不养鸡,而用传唱报晓。
鸡人,宫中掌握时间的卫士。
筹,更筹,敲击报时用的竹签,这里指代时间。
3.“六军”:周制,天子有六军,一万二千五百人为一军。
后泛指军队。
所指因时代不同而不同:(1)指天子所统领的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