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特点及思考
关于微博的批判性思考

将微博 的受众称 之为用户 半广播半 实时 交互 的传 播方式 、 “ 去 中心化 ” 的传 播体制是微 复密集 的互 动。从这个层面来 讲 ,
2年 1 ( 7 ) } 南 拣 0 第2 总 6 盎 鸽 1 期 第期 。
更 恰 当 , 们 这 里 仍 将 其 称 之 为 受 众 , 为 便 于 与 传 统 媒 体 微博 以其 多样化 的传播工具 、简短的表达方式 ( 我 是 不超过 1 0 4
息 和 传 播 技 术 推 动 传 播 活 动 向着 更 加 多 样 化 和 更 强 的 参 与 从 手 抄 到 印 刷 , 印刷 到 电子 , 播 史 上 的 每 一 次 革 命 从 传
关 于微博 的批 判性 思考
王 彦红
(江 西 财 经 大 学 人 文 学 院 江 西 南 昌 30 1 3 0 3)
摘
要 :近年 来 , 博发展迅 速 , 微 以其独有 的传播优 势成 为传播 领域 的新 生
力量 。本 文从批 判的视 角 出发 , 图揭示微博 的 内在 矛盾 : 试 主动与被 动、 自由与控
一
接 连 关 闭 , 户 网 站 新 浪 开 始 自 己 的微 博 内 测 , 目前 为 止 , 门 到
、
主 动 与被 动
主动受众这 一概 念发源于 媒介受众的修正观念 , 关于 它 新 浪 的注 册 用 户 达 到 5 0万 。 2 1 初 , 狐 、 易 、 民 0 0 0年 搜 网 人 的研 究 集 中在 使 用 与 满 足 和 接 收 分 析研 究 中 , 为 受 众 具 有 认 网等 门户 网站 也 开 始 自 己 的微 博 内 测 , 博 大 有 成 为 各 类 网 微 不 同程度 的选择性、 动机 与抗拒媒 介影响力的能力。1 博的 {微 6 站的标配产品的趋势。 “ 微 博 出现 短 短 三 年 , 展 迅 速 , 起 了学 界 的 广 泛 关 注 , 受众 不再是传 统 意义上 的受众 , 而是 一种 自我选择 的 网络 发 引 特定的公众 , 或者是 一个个个体 ”l他们不但可 以按照 【。 7 已有研 究者开始对此进行研究。目前 关于微博 的研 究主要集 成 员、
微博传播的五大特点

微博传播的五大特点微博传播的五大特点微博(Micro-blog)是指一种基于用户关系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通过关注机制分享简短实时信息的广播式的社交媒体、网络平台。
以下使店铺整理的微博传播的五大特点,一起来看看吧。
微博顾名思义,是指微型博客,但从其对于传播生态和社会生态所产生的影响来看,微博远非字面解释那么简单,它改变了以往信息发布依赖于传统专业媒体的趋势,使得人人都有机会成为热点信息的发布者和评论者,也就是说,人人都可以成为媒体,它一定程度上撼动了既有稳定的传播格局,其所带来的社会及传播革命,被业内称之为“微革命”。
概而言之,微博这种媒体大致有如下五个特征。
第一,操作和要求简单,内容原创性强。
微博注册和操作方式简单,对于文字功底和时间的要求也没有那么强,一张图片一句话就能成为一篇简短的博文,大大降低了准入门槛,方便了微博的普及,十分契合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
与此同时,微博用户也可以通过微博平台执行搜索、转发、评论、收藏、关注等功能,快速查看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和话题。
而且,相比较博客的“被动”关注,微博的关注则更为“主动”,只要轻点“关注”,即表示你愿意接受某位用户的即时更新信息,一些出自普通民众之口的原创语句经过微博的传播后,也被视为“经典”传播开来。
第二,传播内容多样化。
仅容纳140字的微博客,却能借助多科,媒体技术手段,如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多样化地传播出来,信息表现形式更为生动形象,增强了用户的阅读体验,提升了它的使用粘性。
而且,微博采用跟随式的互动方式,可以实现点对点、一点对多点的互动,信息传播更为广泛高效。
第三,信息传播实时快速,收发方式多样。
众所周知,微博用户可以通过网页、WAP页面、手机短信/彩信、即时通讯软件(如MSN、QQ、G―talk等)以及开放API接入的第三方互联网工具发布和转发信息(一般限定在140字符内),“它打破了地域、时间的限制,实现了信息传播跨媒体、跨系统、跨平台式的实时传播,信息扩散的速度也呈几何增长式,能在短时间里传达给最多的目击人数。
微博在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微博在教学中的应用思考摘要从微博在教学中的应用着手,分析微博在教学中的应用方式,同时对微博在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一些应用建议。
关键词微博;教学;学习圈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 (2012)30—0023—032006年博客先驱埃文·威廉姆斯在美国旧金山推出twitter社交服务开启微博时代的大门,2009年8月份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微博正式进入中文上网主流人群视野。
虽然微博进入人们的视野时间并不长,但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领域。
名人微博、微博营销、微博话两会、微博寻人等,说明微博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已经显示出它的强大威力。
微博作为一种新媒体,因其独有特点与优势,为教育教学也注入新鲜元素,它的短小精悍、迅速便捷和强大的互动性和现场感为教育带来新的应用与功能。
1 微博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gin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每一位用户既是微内容的创建者,也是微内容的传播者和分享者。
微博的信息发布形式多元化,造就了微博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不超过140字的文字结合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更新信息,实现即时分享[1]。
微博的短小即时非常符合当今的生活方式,满足了人们快速获取、分享信息的需求,也契合了人们随时学习的需求。
微博不同于以往媒体的特点为其引入教育教学领域铺平了道路。
2 微博在教学中的应用在信息迅速更新,生活、工作节奏加快的今天,学习者更倾向于简单发表想法、随时记录灵感,更倾向于一语中的、简单明了的学习内容,微博恰恰满足了人们的这一需求。
微博秉承开放、分享、平等等理念,为教学与学习提供了优越的交流共享平台。
本文以腾讯微博为例,主要介绍以下几个方面的应用体现。
2.1 微博为师生构建有效的交流平台微博的使用门槛低,以及信息发布的即时性和共享性,使得微博可以延伸课堂和丰富课堂,促进师生之间良性互动。
微博的利和弊

微博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件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
最早也是最著名的微博是美国的twitter,根据相关公开数据,截至2010年1月份,该产品在全球已经拥有7500万注册用户。
2009年8月份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成为门户网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微博正式进入中文上网主流人群视野。
微博是把“双刃剑”,传递信息中可能产生一些无法预料的影响,需要发布者具备一定的新闻意识、文字能力及网络能力。
行政微博应该提倡少而精,坚持朴素色彩,防止片面追求轰动效果,同时要形成长效机制,确保微博的正常运行。
微博也难免成为假新闻的重灾区,近日,因在官方微博上转发“金庸去世”的谣言,某国家级新闻周刊一名杂志副总编辑、一名网站内容总监和一名网站编辑离职。
官方微博越来越具有媒体的特性,必须公正、客观、准确的报道事实。
有人说,在资讯传播速度越来越快的同时,谣言传播的速度也像细菌滋生一样迅猛。
职业媒体人要爱惜羽毛,不在微博上发布和转发未经核实的消息,别把豆包不当干粮,别把微博不当媒体。
关注就是力量,围观改变生活。
微博在重塑我们的生活,使得信息更凝练,传播也更有效率。
至于谣言,想必不论那种传播方式都很难避免谣言的产生,关键是不能因为惧怕谣言而堵塞言路。
网民都在网络生活中成长,随着阅历的丰富会更加理性,也会更加有辨别力。
网络微博十分给力,被民众寄予厚望。
但微博也有很多弊端,取长补短,查漏补缺是当务之急。
开通微博,发表言论要合法、规范,但又不能限制公众的言论自由,这成为管理的难点。
网络管理部门高度重视微博舆情表达作用,健全管理制度,畅通民意表达渠道,让微博真正成为民众表达利益诉求的渠道,官民互动的载体,抨击时弊、舆论监督的工具。
举个例子吧,昨天我们学校又有一个男生想不开自杀了,结果我们最初知道这个消息不是通过同学、老师,也不是校内bbs,而是微博。
微博的作用

微博的作用微博,是集实时、迅速、互动于一体的社交平台,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和作用。
它可以帮助人们获取最新的新闻资讯、了解朋友的动态、分享自己的生活,同时也是一种交流和表达的平台。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微博的作用不可忽视。
首先,微博具有传播新闻资讯的作用。
微博实时更新的特点,使得人们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取到最新的新闻动态。
不论是重大的国际事件还是娱乐圈的小道消息,都可以通过微博快速传播到大众的视野中。
微博用户可以通过关注新闻机构、名人或专业人士的账号,及时获得消息并进行分享。
通过微博,人们能够了解到更多的新闻资讯,扩大知识面,增强信息素养。
其次,微博有助于人们了解朋友的动态。
通过微博,用户可以关注自己的朋友,了解他们的生活动态、心情变化。
朋友通过发布文字、照片、音频、视频等方式,将自己的生活展示给社交圈的人,也让他们能够更加贴近彼此。
微博是一个沟通的桥梁,通过这个平台,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朋友的近况、思考和感受,也能够加深彼此的情感。
此外,微博也是一种表达和交流的平台。
人们可以通过微博表达自己的意见、观点和情感,与其他用户交流、互动。
这种开放的交流方式,使得人们可以广泛听取各种声音,增加对不同观点的理解和认知。
微博也为一些公共事件提供了一个讨论和辩论的平台,人们可以通过微博表达自己的看法,参与到社会话题的讨论中。
这种参与感和互动性,让微博成为了一个民主、平等的交流空间。
最后,微博还可以帮助人们建立个人品牌和提升影响力。
通过微博,人们可以发布自己的创作、经验和知识,吸引更多的粉丝和关注。
有了更多的关注和认可,个人的影响力也会随之提升。
一些企业和名人也会通过微博进行宣传和推广,吸引更多的关注和用户。
微博成为了一个可以塑造个人形象和提升影响力的平台,可以帮助人们在社交媒体上脱颖而出。
总的来说,微博在新闻资讯传播、朋友间动态了解、个人表达和交流、个人品牌建立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适合做微博简介的句子

适合做微博简介的句子微博,是当今时下非常流行的社交平台之一。
在这个平台上,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微博账号来分享自己的生活、思想以及感受。
而微博简介,是每个人在微博上面展示自己的窗口。
如何写出一句适合做微博简介的句子呢?以下是一些思考:1. 简短而有力微博简介是在微博主页中最醒目的地方,因此必须简短且具有吸引力。
一般来说,应该限制在30个字以内。
这句话必须准确描述自己的特点和思想,并吸引人们进一步了解您。
例如:- 一个想象力丰富的读者,喜欢艺术、阅读和探索。
- 爱生活,爱折腾,热爱挑战。
这些简短而有力的话,能够捕捉到人们的注意力,并为他们提供与您互动的契机。
2. 展示你的兴趣微博是一个表达自己的平台,那么写出你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可以让更多人了解你。
例如:- 我是一个喜欢吃美食、游玩的人,希望可以认识更多的同好。
- 我的兴趣是园艺和DIY,欢迎大家来和我分享经验。
这样的微博简介能够让人们了解到你的兴趣和生活状态。
也为潜在的朋友或合作伙伴提供了加入组织或互动的机会。
3. 个性展示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通过微博简介来展示自己的个性特点可以很好地吸引别人。
例如:- 不被束缚,狂热追求各种自由。
- 喜欢人情味道,总是有一颗热心肠。
展现个性特点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喜欢你的人觉得你很有趣。
4. 突出自己的特长若是您有一个非常独特的特长或者技能,您也可以在微博简介中突出。
例如:- 一个熟练的钓鱼人,瞄准大鱼。
- 我熟悉各种花卉的植物学知识,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园丁。
这些描述能够让人对你仰慕得五体投地,并提供了一个展示您技能的机会。
总体来说,一句适合做微博简介的话,应该准确描述你的个性,兴趣爱好和特长。
同时,必须简洁而有吸引力,来吸引更多的人进一步了解你。
往往,这一句话可以让别人对您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也为您在微博平台上赢得更多的关注、支持和认可提供了“敲门砖”。
青年大学生中微博风靡现象的分析和思考

青年大学生中微博风靡现象的分析和思考作者:陈超来源:《管理观察》2011年第33期摘要:微博,即微博客(MicroBlog)的简称。
微博为现代人提供了一个虚拟的个人空间,一个既可以自娱自乐又可以资源共享的信息平台。
在这个信息高速流通的时代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除开常规的工作方式,也越来越多借助网络这个平台,针对大学生群体中微博风靡的现象进行了时时关注和分析,从而能更好的把握学生们思想动态,能更好的做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关键词:微博大学生信息微博的内容涉猎广泛,从自己的生活片段和个人随想、社会热点新闻、明星言论、小道消息到朋友同学的动态等,共同的突出的特征就是“新、奇、趣”。
对于当前青年大学生这个群体更是微博的主力军之一,他们往往在娱乐、明星、游戏新闻方面表现出超出大众的兴趣度。
而从发微博的信息内容来看,多以个人为主导,排在前三位的发布内容分别是:记录每日心情、兴趣爱好和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件或者新闻。
对于大学生微博的使用现状,从辅导员的角度进行相关的分析和思考。
1.微博的特点及大学生群体中风靡的现状微博上,140字的限制可以将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事情记录下来或发一张图片,通过电脑或者手机随时随地分享给朋友,就算是普通人和奥巴马待遇是在同一水平线上的。
朋友们可以第一时间看到发表的信息,随时一起分享、讨论。
还可以即时看到朋友们发布的信息。
这导致大量原创内容爆发性地被生产出来。
1.1随时随地灵活性。
基于个人电脑和手机普遍使用,大学生往往是这些新兴电子产品的追捧者,微博可以通过这些途径随时随地的发送个人的心情、生活、感悟,即时展现自己的个性及特色。
这些都使微博用户有更高的粘性和忠诚度。
在对一线城市在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中,70%以上的大学生在入校的时候就有手机,大学期间个人电脑的普及率高达65%。
而这些同学90%都注册有自己的微博账号。
很大一批人每天打开电脑的第一件事就是上微博;即使出门在外也使用手机,随时随地发微博,上厕所也不耽误。
由微博引发的思考

由微博引发的思考微博是现代信息交流的新平台,而且采用各种方式吸引者数量相当可观的玩家,网络言论自由一直都是法学讨论的热点问题,试图通过立法更加规范,执法更严谨等来实现宪法所保障的权利,同样,微博作为网络交流工具,既存在一般网络问题,也有其独有的现象,那么如何在更复杂的网络环境中使自己的利益受到切实的保护呢?由此出发作出一些思考,共同讨论怎样能把这个全新的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同时又不忽略对使用人的保护。
微博社会问题应对之策信息爆炸的今天,微博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交流手段和工具,已经几乎全面渗透入各个行业,适用于各类人群。
私人有自己的微博,政府机关也有政府的微博,他们各自发布各自的信息,在这个平台上不同信息,倾听舆论,感应社会时态。
这对于政府来说,对这个网络空间领域进行合理且有效的管理就更是一件比较难的事情,而且这个工具对政府来说还有一层意思,其实这个工具对政府来说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法宝,在这个平台上有大众评论,有各方意见,政府如果能够充分掌握其中的信息,把民众的声音反映到政府管理上,才能真的作为人民代表,为民利益而动。
作为网络媒体从应用平台向个人终端转化的产物,微博极大地提高了信息的传播速度,拓展了信息的传播范围。
短短两年时间,互联网上已经初步构筑起一个“人人皆记者,事事皆新闻”的微博世界。
而“郭美美”炫富事件、药家鑫杀人事件、小悦悦遭碾压事件等掀起的一场场法律热议和道德自省更是充分体现了微博强大的舆论引导作用。
2010年,五大网络热点及公共事件舆情源头依次是新闻、论坛、微博、博客、视频。
而2011年上半年,微博超过论坛,上升为第二大舆情源头。
一、微博的社会问题1、相对宽泛的言论自由。
在微博上,我们有很广泛的发言权,在自己的微博里,似乎是可以随意发表自己的任意言论,凡是对社会问题,法律案件的争议,大家可以畅所欲言。
我们说各国的宪法几乎无一例外的规定了公民的言论自由权,这在形式上似乎是对公民宪法权利的有效而且更加强力的维护,其实也有这么一个实在的表现。
微博在教育中的应用及其一点思考

微博在教育中的应用及其一点思考摘要:加拿大著名传播学家麦克卢汉说过:“媒介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同时也是区分不同的社会形态的标志,所以每一种新媒体的产生与应用,也将预示着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1]微博的产生与兴起,不仅给我们带来了一种新型的传播交流方式,也让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微时代”。
本文主要从微博的传播特点介绍了一下微博在教育中的应用及其一点思考。
关键词:微博;背对脸;碎片化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3)02-0000-02微博虽然是一种“非主流”文化现象,但是对我们(不论你是精英还是草根)的生活、学习或工作确实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甚至改变了部分人的娱乐生活方式。
微博的产生、运用和风靡,不仅给我们带来一种新型的传播交流方法,也宣告着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微时代”。
在微博快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将微博应用到教育中并使其发挥高效的作用是本文的重点,此外还有几点对微博应用到教育中的思考与反思。
1 微博概念与特点1.1 微博的概念。
微博(microblog),即微型博客,是伴随web2.0兴起的一种开放性的互联网社交服务,允许微博用户用简短的文字随时随地发布更新自己的微博状态,但是要求每条文字信息的长度必须在140字以内,同时还支持图片、视音频等格式的出版,用户既可以是微内容的原创造者也可以是微内容的分享者与传播者。
1.2 微博的特点。
(1)用户草根化和内容原创性。
加入微博的门槛非常低,只要拥有一部手机就可以成为其中的一员,打破了传统的话语垄断权,使得话语权的进一步分散和下放,从而有了很广泛的群众基础。
用户通过“微博”可以随时随地随性而发,这样导致了大量原创性的内容被创造出来,也为“沉默的大多数”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满足了用户的需求和需要。
(2)信息发布方式多样性。
微博的发布有很多种方式,用户可以通过微博专有网站发布,也可以通过手机或即时通讯软件(例如msn、qq、飞信等)发布,还可以通过一些外部的api接口发布。
微博解析

微博的核心知识点解析
1:微博传播信息的特点:传播速度快、信息简明扼要、易于形成强大的网络群体舆论
2:微博的模式:以SNS和web2.0的技术为基础,实现以人机互动的方式实现群体之间的互传、通过博主+粉丝的模式,实现用户数量的扩张
3:微博的功能:具备普通媒体的功能:报导信息、监控社会、守望环境、娱乐大众、教育受众。
4:微博对传统媒体的影响:为传统媒体提供信源;为传统媒体发布信息提供了扩展平台;促进了传统媒体采编方法的创新;成为塑造传统媒体品牌,扩展信息生命力和影响力的重要管道。
5:对微博的思考:娱乐化过度泛滥,在某些话题上消解了新闻的严肃性;使用者素质需要提高;对微博监管要适度:避免负功能,发挥正面效果;微博在品牌传播方面具有特殊优势。
相关背景资料:微博,即微博客(Micro Blog)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件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
最早也是最著名的微博是美国的twitter,根据相关公开数据,截止2010年1月份,该产品在全球已经拥有7500万注册用户。
2007年5越,饭否开放,成为中国首家微博。
2009年8月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成为门户网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微博正式进入中文上网主流人群视野。
经典时间回放:舟曲泥石流发生之后,网友Kayne发布了一条“水灾、停电,几乎一幢楼的人们围在这烛火旁”这19字的消息,此后的许多天里,该微博成为网友,甚至是媒体了解舟曲泥石流灾情的重要信源。
钱会云事件中微博的用户发挥了发言、围观、转载、评论等功能,通过简短但极具杀伤力的言论,影响了整个互联网的注意力。
微博等新媒体应用的思考浙大城院潘恩安

微博等新媒体应用的思考浙大城院潘恩安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关于微博等新媒体应用的思考这两天的培训和学习,特别是小组讨论的互相分享,对微博等新媒体与本职工作的结合,有了一些粗浅的想法,具体如下:一、微博等新媒体在具体工作的应用体现1、行政工作手段的延伸。
如通知的发布、学生活动的宣传报到等,但有一定局限性,如覆盖面有限。
一定意义上说,微博等具有一定的私密性和选择性,学生可以选择关注,也可以选择不关注,海量的关注里面,也不一定选择仔细浏览。
2、学生动态掌握的跟进。
由于微博等十分个性化,展示学生在特定时段的思维特征、情感诉求、行为方式,有助于学生工作者了解学生动态,针对性的、预判性开展工作。
但显然,这种广泛关注,所需的工作投入非常大,但对重点关注学生则非常有帮助。
3、思政引领阵地的拓展。
微博等给学生工作者提供了新的载体和途径去开展思政引领工作。
对校园现象的针砭、对学生的表扬和批评,以及个人情怀的抒发都可以在上面体现出较为鲜明的辅导员个体特点,同时将思政教育融入到学生身边去。
二、微博等新媒体的工作角色与定位微博等新媒体为学生工作者开启了全新的一个领域,去关注关心学生的成长,在此基础上还要起到一定的引领作用。
微博等新媒体与传统思政工作方法一样,其本质是工具、是手段,不是目的,如何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地应用值得思考。
1、微博等新媒体的应用局限。
新媒体更强调互动,学生会基于自身的兴趣、判断,选择性的关注,因此有别于传统手段自上而下的灌输性,同时虚拟化导致师生角色定位的相对模糊性,故而不能简单化的作为日常工作手段的延伸,在时效性、到位率上有天然硬伤。
新媒体是天然的自媒体,意味着公共新媒体平台(包括学生工作者的工作/个人微博,以及以组织名义开设的微博等)必须有充实的内容、足够的亮点、持续的热点才能保有关注,进而促进互动。
微博和抖音的用户差异及利弊比较研究

微博和抖音的用户差异及利弊比较研究微博和抖音是中国最流行的两大社交媒体平台,它们各自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和独特的特点。
在本文中,我将对微博和抖音的用户差异以及各自的利弊进行比较研究,希望可以为读者提供一些有益的信息和思考。
本文将从用户基本特点、内容特点、使用体验和商业价值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用户基本特点微博和抖音的用户基本特点存在一些差异。
首先,从年龄分布来看,微博的用户年龄跨度较大,包括了各个年龄层的用户,从青少年到老年人都有。
而抖音的用户主要集中在年轻人群体,以90后和00后居多。
其次,从性别比例来看,微博的用户中男女比例相对均衡,而抖音的用户中女性占比更高。
再者,从地域分布来看,微博用户遍布全国各地,而抖音的用户主要分布在一二线城市。
二、内容特点微博和抖音的内容特点也存在一些差异。
微博是一个以文字、图片和链接为主要内容形式的社交媒体平台,用户可以分享自己的生活、观点和信息,也可以关注热门话题和大V。
抖音则是一个以视频为主要内容形式的短视频平台,用户可以拍摄、剪辑和分享自己的视频作品,也可以观看他人的视频内容。
在内容类型上,微博上的内容更多是文字类的信息传递和话题讨论,而抖音上的内容更多是以音乐、表演、生活日常为主题的视频内容。
在内容形式上,微博更注重用户的文字表达和信息传递,而抖音更注重视频内容的创意和表现形式。
三、使用体验微博和抖音的使用体验也存在一些差异。
微博的用户界面相对来说更加复杂,功能和信息较多,新用户需要一定的时间适应和学习。
而抖音的用户界面相对来说更加简单,视觉效果更加直观,适合快速浏览和使用。
在用户互动方面,微博的用户互动主要通过评论、转发和点赞来实现,而抖音的用户互动主要通过短视频的创作和点赞来实现。
另外,微博提供了更多的内容过滤和推荐机制,用户可以更加精准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而抖音的内容推荐机制相对来说更加依赖于算法和用户行为。
在使用场景上,微博更多地被用作信息获取和社交交流的工具,而抖音更多地被用作娱乐和消遣的工具。
微博红火背后的传播学思考

叹: 网络 传 播 将 导 致 日益 严 重 的无 政 府 状 态 、 思 想 异 化 以 及 最 终 上 层 领 导 集 体政治控制的加强。
微 博 的 出 现 和 广 泛 应 用 无 疑 是 人
致 信息 侵权 、信息 污染 、信息 殖 民等
违 法 事 件 与 日俱 增 。 加 强 微 博 传 播 的 法 律 法 规 建 设 和 道 德规 范刻 不 容 缓 。
众说 纷纭。有人说 :“ 微博 才是真正的
公 共 领 域 和 民 主 空 1 ”,“ 在 微 博 我 司 我
即时 、快 捷 、简短 是微博 交流 的 最 大优 势。字 数的 限制 不鼓励 人们 条 分 缕析 , 长篇大论 , 却鼓励人们 有感即
发 , 简意赅 。 就带来了如铺天盖地 、 言 这
鱼 龙混杂的信息潮 , 这种“ 息雪崩 ” 在 信
怕 谁 ? 还 有一 位著 名的 节 目主 持人 ”,
说 :“ 冶 时 代 ” 到 来 了 , 是 社 会 的 媒 这 进 步 ; 也 有 人 认 为这 将 导 致 权 力 的 分 但
散 和 民 主泛 滥 的 复兴 ; 有 人 悲 பைடு நூலகம் 地 感 还
集 信 息代 替 了调 查和 研 究 ; 拿来 主 以 义的全 盘吸 收代 替了 鉴别和 批评 。奥 威 尔 曾经 预言 , 电脑 为主 体 的传 播 以
科 技 , 能 会 带 来 人 的 物 化 ; 默 尔 则 可 齐 认 为 , 量 的 信 息 消 费 往 往 是 深 藏 的 超
类 科学 与 文 明 的进 步 , 是 我 们 究 竟 应 但 当 如 何 看 待 微 博 的 功 能 ? 网 络 的 虚 在 拟 世 界 里 , 断 是 非 的 标 准 究 竟 是 什 判 么 ? 的 出 现 是 否 已 经 改 变 了 媒 介 演 它 进 的规 律 ? 这是 非 常 值得 人 们 深 思 的 。
关于微博的批判性思考

推进创新理论探索创新实践ONGNANCHUANBO主题专栏——传媒与和谐关于微博的批判性思考王彦红(江西财经大学人文学院江西南昌330013)摘要:近年来,微博发展迅速,以其独有的传播优势成为传播领域的新生力量。
本文从批判的视角出发,试图揭示微博的内在矛盾:主动与被动、自由与控制、碎片化与意识形态的矛盾。
关键词:微博受众主动控制意识形态”所谓微博,是一种非正式的述你型博客,一种可以即时发布消息的类似博客的系统,其最大的特点在于集成化和开放化,用户可以通过手机、IM软件(QQ、MSN、skype、gtalk)和外部的API接口向其微博客发布消息。
”…世界第~个微博网站创建于2006年3月,是由美国blogger.com的创始人埃文・威廉斯创立的Twitter网站,奥巴马、希拉里、白宫等均有自己的TWit—博的传播优势所在。
旧总体来看,已有的研究都在极力追捧微ter,现在Twitter的注册用户已经超过1.05亿,平均每天新博,对于微博的负面因素略有触及,并未深入。
本文从批判的增30万新用户。
嘲在我国,2007年饭否、嘀咕等专业微博网视角出发,试图揭示微博的内在矛盾——主动与被动、自由站开始流行,第一批微博用户多为Twitter和饭否网等的用与控制、碎片化与意识形态的悖论。
户。
2009年饭否、嘀咕、叽歪等专业微博网站因管理等问题一、主动与被动接连关闭,门户网站新浪开始自己的微博内测,到目前为止,主动受众这一概念发源于媒介受众的修正观念,关于它新浪的注册用户达到500万。
翻2010年初,搜狐、网易、人民网等门户网站也开始自己的微博内测,微博大有成为各类网的研究集中在使用与满足和接收分析研究中,认为受众具有不同程度的选择性、动机与抗拒媒介影响力的能力。
嘲微博的站的标配产品的趋势。
受众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受众,“而是一种自我选择的网络微博出现短短三年,发展迅速,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已有研究者开始对此进行研究。
媒体微博发展的现状与思考

万 。
2 0 0 9年 9月 7 E t , 新 浪 网推 出微 博测 试 版 , 不 到 个 月就 迎 来杭 州 E t 报、 南 方都 市 报 、 新京 报 3家报 业 微博 , 传统 媒体 开通 微博逐 渐成 为潮 流 。 不 过相 对 于微 博 平 台上 的众 声 喧 哗 .媒 体微 博 在 此 前并 未 形成 足够 的声势 。以 至于 有人 说 : “ 微 博 出现之 后 , 传 统媒 体在议 题设 置上 追着 微博走 。”
一
无 论是 已经 进驻 微 博 的媒 体 。还 是 即将 进 驻微
进入 2 0 1 2年 , 这种 局面 被迅速 扭转 。以 电视 、 广 博 的媒体 , 都 将 微博 视 作 扩大 体 影 响力 , 满 足 公众
播 、报纸 、杂 志为 主要 形态 的传统 媒 体纷 纷 进 军微 文 化诉 求 的重要 舞 台 。 媒体 微博社 会 影响 力 日益 凸显 博, 安 营 扎寨 , 在 品牌 影 响力 、 舆 论 引 导力 、 声 音传 播 力 等 方 面都 取得 了阶段 性胜 利 .实 现 了传 统 媒体 与 新 媒体 平 台的结合 。据《 报 告》 显示 , 截至 2 0 1 2年底 , 2 0 1 2年 ,不 但有 众 多传 统媒 体先 后进 军微 博平
加 速推 进社 会进程 。 “ 媒体 微 博元 年” 与“ 三足 鼎立 ” 格局 炎 再 次 阐述 了他 7年前 提 出的 “ 死 的是 纸 ,活 的是
报” 的观 点 。 同时 , 他宣 布 “ 河 南 日报 官方 微 博 ” 将 于
关于微博“正能量”传播的分析与思考

教 育 教 学 论 坛
ED UC A TI O N TE AC HI NG F OR UM
Ma t - . 2014
NO . 13
关于微 博“ 正 能量" 传播 的分析 与思考
刘
( 江苏师范大学
会
徐州 2 2 1 0 0 6 )
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 江苏
特性人手 , 在传播“ 正能量 ” 的具体事件 中分析微博传播正 能量的优势 , 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
、
网络 时代 。 社会 需 要 凝聚 “ 正能 量”
当前 ,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 , 经济高速发展 、 利益 分配不均等社会不公正现象促使各种社会矛盾激增。而现 实中的不 良情绪通过网络被无 限制的放大,造成一种社会 风气沦落 、社会道德滑坡的假象。美国社会学家斯托弗在 其著作中提 出“ 相对剥夺 ” 概念。他认为 , 一个社会特别是 处 在转 型期 的社会 ,因为 利益 重新 分 配过 程 中所 产生 的贫 富分化和社会不公 ,让弱势群体很容易通过比较产生一种 本该属于 自己的权益被他人剥夺的感觉 ,这种感觉会产生 消极情绪 , 可 以表现为愤怒、 怨恨或不满。“ 相对剥夺感” 一 旦产生 , 就往往决定着人们以后的行动 , 如果这种负面的心 理感觉无法得以有效消除而被逐渐积累,就很容易外化为 违法行为 , 甚至发展为群体性事件 , 从而危害社会的稳定 。 网络传播信息的快速性和便捷性 ,使得人们 的消极情绪可 以毫无阻碍地扩散传播 ,在 网络空问和现实空间中不断扩 大着人们 的相对剥夺感 。这时 ,人们就会从心理上更倾 向 于接受那些能引起他们被剥夺感共鸣的信息,负面情绪逐 渐累积、 扩散。 因此 , 为消解 网络中逐渐累积的“ 负能量” , 鼓 舞人们重振精神 , 促进社会 向着积极的方面改进和发展, 我
微博的利弊

微博利大于弊?正方:利大于弊1微博可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快速有效的交流平台2微博打破传统的交往界限,使学习博主不断结识志趣相投的人,不断发现有意义的微博内容。
3微博的交互方式有利于头脑风暴.4微博作为一种信息源,支持有目标的教育信息资源共享。
5微博符合现在人的生活方式,也符合现代人学习的方式.6. 从学习者角度讲,微博的平民化、短小精悍、图文并茂、便捷的发布方式、即时的传播、多样化的操作等真正实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每个人都是信息的创造者,传播者,受益者.反方:弊大于利第一、微博影响系统的学习随时分享身边的新鲜事,这就等于倡导你上课的时候工作的时候也随时拿手机出来上上微博,现在使用微博的人当中有很多学生,这会影响了他们系统的学习。
由于微博的娱乐性的存在和现在学生自制力的普遍缺失,使一拿出手机上微博就很难再把手机收回去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由此对系统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第二、微博的内容具有随意性由于微博倡导随时分享,故很可能导致所发微博的缺乏思考性和缺乏逻辑性,正是所谓的说话不经大脑.因此产生负面消息的可能大大增大。
又由于微博具有传播快捷、使用人群广的特点,因此极可能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微博产生负面影响的可能性远远大于其他任何媒体。
第三、微博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炒作平台不像电视有严格的层层筛选,在微博上你想红几乎没什么阻碍。
你所要做的只是增加粉丝,然后发一些恶搞的微博,你的粉丝会层层转发这类微博,成千上万的转发之后,你就会成为新的网络红人。
当代有很多人想出名,而且不在乎是以什么途径.而事实证明,走低俗路线出名往往比走传统路线出名要快捷得多也要有效得多。
这就导致了微博上低俗信息横流。
另外,走低俗路线出名毕竟不值得倡导。
微博盛行走低俗路线出名,这算怎么样呢?第四、微博助长了浮躁的风气我们可以清楚地看见,总有人在微博上发牢骚,假设:有一个人发微博大骂房价高,骂相关部门,骂相关政府。
这引起很多人共鸣,于是有无数的转发,无数的助骂,越骂越凶,越骂越气愤.现在总是有很多被冲热了头脑的人,总是有很多缺乏理智的人.结果就是:这一个人的牢骚,使得千万人心底的怒火被唤醒,结果整个社会都在头脑发热。
青年使用“微博”的现状及思考

一
、
调查对象中有 5 . 28 %的青年 已注册过微博 ,4 %的没注册过微博 , 4. 3 还有 2 %的没听说 . 4
收率 8. 7 %。问卷调查对象为 1— 5 6 4 3 周岁 的上海青年 , 其人 口结构分布基本情况如下 : 性别
・
1 ・
上, 男性 4 . 女性 5 . 受教育程度上初 中及 以下 占 2 %, 9 %, 9 01 %; . 高中、 0 中专 、 技校 占 1. 6 %, 3 大专 占 1. 4 %,本科 占 5 . 8 9 %,研究生 占 7 9 %;年龄上 ,9 “0后”青年 占 3. “0 5 %,8 后” 6 占 5 . “0 ” . 从事职业上 , 8 %,7 后 占46 7 %; 行政领导 占 1 %, . 管理人员 占 1 %, 2 . 专业技术人员 占 6
青年使用“ 微博" 的现状及思考
◎赵
文
摘要 : 前 , 目 上海青年开通、 用微博的越来越 多。微博之所以在青年 中流行 , 使 主要
是 因为它较好地满足 了青年求知 、 求友、 求乐、 求发展等心理情感需求。研 究发现 , 青
年 因其 身份 背景的差异 , 在微博使 用上也存在不同。其中, 女青年、 未婚青年、8 、0 “09 ” 后青年 、 从事脑力劳动的青年 、 受教育程度高的青年 、 上海户籍青年 以及党 团员青年 , 比男青年、 已婚青年、7 ” “0 后青年、 从事体 力劳动的青年 、 受教育程度低的青年 、 非上 海户籍青年以及非党团员青年更 多地接触、 用微博。因此, 使 要对微博时代的青年文
超级感悟的微博

超级感悟的微博近年来,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微博已经成为了人们交流思想、发表观点的重要平台之一。
在这个小而精致的文字空间中,人们可以毫不拘束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思考和感悟。
而正是这些微博带给了人们许多超级感悟,使我们从中获得了许多启示和感悟。
首先,微博给予了每个人一个平等的表达机会。
无论是身处何地,无论是身份高低,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微博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这种平等的表达机会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局限,给予了普通人更大的话语权。
每一个人都成为了媒体的受众和参与者。
这种平等的表达机会不仅仅促进了信息的传播,也为民众提供了更多的思考和交流的机会。
其次,微博通过短小精悍的文字和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在有限的字数内传递出了丰富的信息和深刻的观点。
这种精简的方式不仅增加了信息的传达效率,也减少了信息的浪费。
当我们面对无数的微博,每一条都是那么简洁有力,却又蕴含着丰富的内容,我们不禁会为之惊叹。
看似不经意的几句话,却有着深入人心的力量。
这种简洁而有力的表达方式引起了人们的共鸣,也使我们更加容易产生共鸣和思考。
再次,微博中的观点和感悟促使我们思考和反思。
在微博中,各种各样的观点和思考汇聚在一起,这些观点和思考来自不同背景和立场的人们。
当我们面对这些观点和思考时,我们不仅仅接触到了新的知识和信息,也让我们更加意识到自己的局限性和片面性。
微博中的观点和感悟不仅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也使我们更加谦逊和开放。
通过与不同的人交流和互动,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的想法和观点,从而丰富自己的思维和判断。
此外,微博中的超级感悟也让我们更加关注社会问题和人民生活。
在微博上,人们可以发表对于社会问题的看法和感受,也可以分享自己对于生活的感悟和理解。
这种关注社会问题和人民生活的态度和行为不仅仅是对于社会的关怀和思考,也是对于社会公平正义的呼吁和追求。
许多微博带给人们的超级感悟都来自于对于社会问题的深思和感叹。
通过微博的传播,这些超级感悟也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得到了传播和共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中人文论丛 第3卷第1期Huazhong Humanity Forum 2012年6月 基金项目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全媒体战略的运用与启示———以武汉地区辛亥百年报道为例”微博特点及思考陈 红(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9)摘要 微博作为一种新型的互联网应用,最早诞生于美国,2009年8月进入中文上网主流人群的视野。
从诞生之日起,微博就表现出强烈的媒体特征,被称为一种全新的媒体。
它对新闻信息传播的产生和发展都有巨大的冲击和影响,并推动了整个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本文主要分析“微博”新媒体的特点,并探讨它带来的影响和思考。
关键词 微博;新媒体;互联网 微博,即微博客的简称,用户可以通过它分享、传播以及获取信息,并可以建立和维护自己的社会关系。
微博作为一种新型的互联网应用,诞生于美国,最早也是最著名的微博服务提供商是美国的Twitter公司。
根据相关公开数据,截至2010年1月份,Twitter在全球已经拥有7500万注册用户。
2007年5月校内网创始人王兴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类Twitter网站———饭否网。
2009年8月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新浪网推出“新浪微博”内测版,成为门户网站中第一家提供微博服务的网站,从此微博也正式进入中文上网主流人群的视野。
截至2011年底,新浪微博注册用户已经突破3亿大关,用户每日发博量超过1亿条,日活跃用户比例为9%。
截止2011年9月,腾讯微博用户数超过3.1亿,日活跃用户超过5000万。
微博已经深入千家万户,覆盖中国主流阶层和人群。
微博可以通过140字左右的文字,并附带图片或者视频进行即时信息分享和发布。
从典型事例“7.23”动车事故及后来的各种政务微博的出现来看,微博逐步成为一种重要的媒体工具,并成为各种机构和组织展示自我形象,发布信息的窗口。
微博发展过程中也展现出不同于传统媒体的特点,并对现有信息的生产、传播和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本文主要分析微博的特点,并探讨它给我们带来的思考和影响。
一、微博的特点传播方式:多对多传统媒体比如报纸、广播、电视等,传播都是采用“一对多”模式,即从少量信息源产生信息,到很多个接受源接受信息模式。
一个电视节目所面对的受众可以到达亿万,但是制作节目的传播源确是有限的,这也正是为什么中央电视台的王牌节目———春节联欢晚会会如此重要,如此有压力,因为它面对的受众是整个中国13亿人民。
微博其实并不是作为媒体的形式产生的,但是微博上面各种信息的分享、发布和获取,让微博具有一般媒体无法具备的传播能力,信息源不是一个人或者一个组织,而是任何人和任何组织。
任何人都可以产生信息,因此信息传播变成了网状结构,无数个信息源传播给无数个接受源,每个接受源对信息进行一定程度的消化后,又成为新的信息传播源。
因此,微博经常会出现信息爆发式的传播。
还是以“7.23”动车事故为例。
在相关报道中官方渠道的消息都是比较正面的,但是微博上爆出的一条小消息,比如动车被拆解掩埋的相关消息,经过无数次传播后,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偏离原来的事实。
而这些扭曲的信息以爆发式的方式传播出去,会导致不好的影响,甚至有可能直接将一场简单的事故,转变为最后对中国铁道部的抱怨和猜疑。
同样的情况还有后来的“小悦悦”事件,问题经过无数个信息源爆发式的传播,都会发生一定的演变或者加剧。
最终导致“7.23”动车事故和“小悦悦”事件成为惊动整个中国社会的大事,这些都是值得所有媒体工作者进行思考和研究的。
生产方式:每个人都是信息源081传统媒体的“一对多”模式,就注定信息源头总是有限的。
每个媒体都有自己信息采访、信息播报,信息评论的方式,这样一来整个传播过程也就可以预知和追溯。
简单来说,每个媒体都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
微博“多对多”模式,让每个人,每个微博主都是信息发布者。
但糟糕的是并不是每个人都知道事情的真相,因此信息发布一旦带有强烈的个人和群体的主观性或利益倾向,而这样恰恰又偏离新闻的客观公正的要求,那么信息就可能极大地被扭曲传播。
然而恰恰每个源头都可能成为信息扭曲的小小推动力,最终导致信息被无限放大,三人成虎,以至于发展到不可控制的局面。
这也是国家为何要采取微博实名制的一种考虑,就是要让每个人都要对自己说的话负责,让信息传播更加公正和客观。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多个信息源也导致信息的不可追溯性,每个人都是“道听途说”,无法体现新闻的官方性和法律威严。
成本优势:几乎免费传统媒体从采访、撰写新闻稿到信息的发布过程都是需要成本的。
从某种程度上讲,成本的花费一方面可以保证信息的公正和客观,另一方面也可以让信息更加有深度,保证信息的质量。
微博的发布与获取只需要简单的网络工具,成本几乎为零。
任何人只要在可以连网的地方就可以发布微博。
几乎免费的成本,让微博媒体的信息质量及其低下。
反过来看,这也是传统媒体的优势,因为传统媒体背后都有专业的团队支持,为高质量的信息的产生提供保障。
因为方便所以随意,微博中信息的公正和客观本来就会受到大众极大的质疑,没有经过传播者认真的实际调查和采访,传播者又没有为信息发布担负责任的意识,并且现实中相关法律也是空白状态。
典型案例就是“郭美美”事件,一个女孩简单晒照片的微博,被大家转发和评论后,变成导致中国慈善事业的严重阻碍,甚至动摇了整个社会对慈善的信心,让中国慈善事业倒退十年不止,这对中国慈善事业来说简直是沉重打击。
二、微博的影响和思考思考一:对信息本身的影响传统意义上,一条信息产生后,包含的信息量基本是不变的,但微博改变了信息的含量。
比如前面提到的“郭美美”事件,一张简单的照片可能经过微博的传播后,导致整个社会对慈善事业的信心动摇的局面,由此可见信息含量变化的威力。
信息含量的变化可以这样来解释,信息接收源同时也是信息传播源,经过多次加工后,任何一条简单信息的容量足以吸引亿万人的思考和讨论。
微博信息放大的作用,一方面可以让每个人发表的言论都有影响力,解决某些矛盾;另一方面也会成为一种危害,尤其是当今中国社会还存在着各种矛盾,一个简单的个人矛盾如果被放大,就可能被解读为社会底层和富裕阶层的敏感矛盾,对社会的稳定和和谐不利。
新闻的公正和客观,是新闻记者职业道德的底线。
微博的诞生让新闻的公正和客观缺失了很多。
理论上讲每个人都是记者,并且都是从自己的角度去解读去传播信息的。
这样很容易导致新闻的真实面目隐藏在各种“有色”眼镜之后,阻碍人们去获取公正客观的信息。
让整个社会变得越来越不客观,没有真实可言。
同时,新闻的真实性要求信息中的修饰成分有限或者没有。
而微博却让信息的修饰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就好像每个人都是化妆师,这让信息的辨别更加困难,大家很容易迷失在微博信息的海洋中,找不到方向。
因此,很多人反对开微博,认为这样会导致信息的泛滥,其中不无道理。
思考二:对信息传播的影响中国是一个政治大国,舆论导向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微博的出现让舆论变得不受控制,更不用说导向。
因此,微博会让中国朝一个更加开放自由的舆论氛围方向发展。
很多名人都发表自己对于社会的见解,并且有很多可能与传统主流媒体的言论是相悖的。
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归结为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肩负责任的某种对抗,而对抗的结果将使中国舆论变得相对的开放和自由。
传统媒体的信息都是可以追溯的。
互联网媒体导致信息的发布成为一种匿名方式,信息的追溯性变得非常困难。
微博新媒体产生的出现,让信息追溯成为不可能,因为每个人都是对信息进行简单的“扭曲”,因此信息就无从追溯。
因此,信息发布的法律威严就无法体现。
这样一来,微博如果变成个别人宣泄报复的工具,对社会产生不良的影响也无可预知。
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对微博开始实施“实名制”,希望能够有效避免信息泛滥,让微博引导社会更加健康的发展。
思考三:对社会的影响一定程度上,社会信息决定社会层次。
掌握信息越多的阶层总是拥有更多的话语权,更能争取自身权利和维护自身利益。
微博让不同社会阶层掌握的信息越来越趋同。
底层人民通过微博可以掌181握更多上层阶级的信息,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权利服务。
上层可以通过微博来消除底层的仇富心理,让整个社会的矛盾在某种程度得到缓和。
因此,微博从这个角度上讲是可以打通社会阶层,让社会更加融合,推动社会进步的。
微博中包含大量政务微博,这些微博的产生极大地推动政府工作的透明化。
传统媒体对政府进行报道和监督,能够有效遏制腐败,提高政府工作效率。
但是毕竟传统媒体有限,而且传统媒体和政府之间存在某些利益联系,完全公正的媒体还是比较少。
微博中每个人都是一个媒体,能够有效去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通过广大人民来监督政府,让政府做的每一件事都可以被讨论,加强政府的危机意识和服务意识,提升政府工作的透明化,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和效率。
武汉市“治庸问责”是微博推动的政府工作改进的典型例子。
2011年8月,武汉遭遇近12年来最大暴雨袭击,一天的降雨量相当于15个东湖的水量,出现大面积的内涝,全城交通几近瘫痪。
微博网友通过晒各种“到武汉看海”的图片对武汉城市水利系统进行讽刺。
武汉市纪委及时发现这种情况,对武汉水务局的领导进行“治庸问责”,对多名工作不尽职的领导进行问责。
传统媒体不再是唯一的信息发布渠道。
微博让每个人都可以发布自己的看法,很多名人粉丝都达到百万级别,可见微博的个人影响力巨大。
此外,通过社会人士的微博,还可以有效交流大家对社会的看法和见解,讨论社会发展方向,让每个人都真正成为社会的主人,主动参与社会决策,有利于推动社会进步和变革。
因此,很多人反对微博实名制,因为这样会打击言论自由,让有思想变革社会推动社会进步的人不敢畅所欲言,底层人民也是敢怒而不敢言。
因此,微博自由媒体身份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变革力量的保证。
微博作为一种新的互联网应用,逐步发展成为一种不同于传统媒体的新媒体。
它从信息产生方式,传播方式和成本因素等方面都有别于传统媒体,并对整个媒体行业和社会带来巨大的影响。
如何正确引导微博的力量,让其充分发挥优点,同时减轻或者避免带来的不良影响,不仅是微博服务提供商思考的问题,也是媒体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注释①刘晖:《Twitter:微博客时代的到来》,《传媒》2009年第10期。
②《新浪微博新策》:《中国经济周刊》2012年第13期。
③郑雅真:《新浪微博的发展研究》,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学位论文。
④刘艳美:《微博客新闻传播功能研究》,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学位论文。
⑤赵民、张军锋:《社会运动中的Twitter现象———兼论Twitter的性质与发展方向》,《新闻大学》2009年第4期。
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