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检测卷-文言文阅读过关检测卷(二)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阅读理解)3601-3700篇(含答案解析)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阅读理解)3601-3700篇(含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1.作者生活在东晋末年,当时社会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
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说说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
对这种社会理想,你有什么看法?阅读文段,回答问题王大将军始下①杨朗苦谏不从遂为王致力。
乘中鸣云露车径前②,曰:“听下官鼓音,一进而捷。
”王先把其手曰:“事克,当相用为荆州。
”既而忘之,以为南郡。
王败后,明帝收朗,欲杀之;帝寻崩,得免。
后兼三公③,署④数十人为官属。
此诸人当时并无名,后皆被知遇。
于时称其知人。
(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始下”:指晋明帝时王敦起兵造反,东下京都一事。
②中鸣云露车:一种车子,车上有望楼以窥敌进退。
中鸣,指云车中设置鼓锣,指挥军队进退。
③三公:指三公尚书。
④署:任命。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一进而捷./ 捷.足先登B.事克.,当相用为荆州/攻无不克.C.明帝收.朗,欲杀之/收.放自如D.帝寻.崩,得免/寻.欢作乐3.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王大将军始下杨朗苦谏不从遂为王致力。
4.结合短文内容,简要分析杨朗是怎样的一个人物?阅读下列语段。
阮裕焚车阮光禄①在剡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
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
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
(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①阮光禄:阮裕,曾经做过金紫光禄大夫,所以称他为阮光禄。
②剡:地名,在浙江嵊县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意欲.借而不敢言(________) (2)遂焚之.(___________)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7.这个故事表现了阮裕怎样的性格?阅读《<世说新语>二则》,回答后面小题。
中招语文复习 文言文阅读过关检测卷(二)
文言文阅读过关检测卷(二)(满分:57分得分:________)一、(2019·辽宁辽阳中考,12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甲】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①,偶语②者弃市③。
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余悉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④如故。
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⑤,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选自《入关告谕》) 【注释】①族:灭族。
②偶语:两个人在一起谈论。
③弃市:死刑。
④案堵:即“安堵”,安居不变、安顿不动的意思。
⑤霸上:地名,在咸阳东。
1.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不同的一项(2分)(B)A.上书谏寡人者.诽谤者.族B.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公问其故.C.门庭若.市烨然若.神人D.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水落而.石出者2.将选文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几个月以后,偶尔还有人来进谏。
(2)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
我和诸侯约定,先入关的人做这里的王。
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2分)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4.概括【甲】文的主要内容。
(2分)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5.【甲】文中齐威王给群臣吏民下达命令,【乙】文中刘邦入关前给百姓写告谕,他们这样做各有什么目的?(2分)齐威王是为了广开言路,使齐国强盛;刘邦是为了安抚百姓,赢得民心。
二、(2019·内蒙古通辽中考,1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022年部编版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 专题二文言文阅读
中考语文精讲本
方法指导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返回目录
技法四:利用文言虚词划分。文言文中虚词的主要作用是表示语法关系和语 气,往往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熟悉各类常见虚词,有助于文言句子断句:
(1)句首语气词,如“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词前应断句; 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应断句。
(节选自《夜航船》)
中考语文精讲本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返回目录
[乙]王公廷相⑤,道艺纯备⑥,为时名臣。余谒公私第⑦。公延入坐,语之曰: “昨雨后出街衢⑧,一舆人⑨蹑⑩新履,自灰厂历⑪长安街,皆择地而蹈,兢兢⑫ 恐污其履,转入京城,渐多泥泞,偶一沾濡⑬,更不复顾惜。居⑭身之道,亦犹是 耳。傥⑮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矣。”余退而佩服公言,终身不敢忘。
中考语文精讲本
考点 3 节奏划分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返回目录
划分朗读节奏是学习文言文需要掌握的最基本的能力之一。一般来说,文言 语句的停顿应遵循两个原则:人名、地名、物名等中间不能停顿;表示一个完整 概念的短语中间不能停顿。 例4 (2017·河北)9.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四处)(2分)
如《曹刿论战》中“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的“何”,是“为什么”的意思; 又如《唐雎不辱使命》中“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中的“何”,也是“为什么 ”的意思。“是”: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的“ 是”,为“这”的意思;《大道之行也》中“是谓大同”的“是”,为“这”的 意思;《鱼我所欲也》中“非独贤者有是心也”的“是”,为“这样”的意思。 解释时根据具体语境选择虚词的正确义项即可。 答 案 (2)为什么 (4)这样
中考语文精讲本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返回目录
专题11文言文比较阅读(二)(原卷版)-2024年中考语文精选题集
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精选题集()专题10 文言文比较阅读(二)1.(2023·浙江温州·统考中考真题)同学们发现高明亭对《琵琶记》作者高明的介绍过于简略,准备向主办方提建议。
◎搜集材料【材料一】永嘉高经历明①,避乱四明之栎社,惜伯喈②之被谤,乃作《琵琶记》雪之,用清丽之词,一洗作者之陋,于是村坊小伎③,进与古法部④相参,卓乎不可及已。
相传:则诚坐卧一小楼,三年而后成。
其足按拍处,板皆为穿。
尝夜坐自歌,二烛忽合而为一,交辉久之乃解。
好事者以其妙感鬼神,为剙⑤瑞光楼旌⑥之。
(选自《南词叙录注释》)【材料二】有王四者,以学闻。
则诚与之友善,劝之仕。
登第后,即弃其妻而赞于太师不花家。
则诚悔之,因作此记以讽谏。
……高皇帝微时,尝奇此戏,及登极,召则诚,以疾辞。
使者以记上进。
上览之曰:“五经四书在民间,譬诸五谷,不可无;此记乃珍羞之属俎豆⑦之间亦不可少也。
”(选自田艺蘅《留青日札》)注释:①高经历明:指高明,字则诚,瑞安人。
经历,官名。
②伯喈:这里指东汉文学家蔡邕,字伯喈。
③伎:泛指歌舞表演。
④法部:指正宗的皇家乐曲。
⑤剙:同“创”。
⑥旌:表彰,显扬。
⑦俎豆:祭祀宴饮用的礼器。
◎读懂文意(1)解释加点词。
①卓乎不可及.已____________②尝奇.此戏____________(2)用“/”给材料二中画波浪线处断句。
(限断2处)此记乃珍羞之属俎豆之间亦不可少也◎围绕提纲,展开讨论(3)同学质疑:材料一中画横线处作为“高明的故事”素材是否合适?发表你的看法并阐述理由。
(4)同学提议:增加《琵琶记》创作缘由。
根据两则材料,概括《琵琶记》创作缘由的两种说法。
(5)同学讨论:还可以增加《琵琶记》的哪些信息?结合两则材料,提一条建议并阐述理由。
撰写建议(略)(2023·浙江嘉兴·统考中考真题)程本立,字原道,嘉兴崇德人。
少读书,不务章句。
闻金华朱彦修兄弟得考亭之学①于白云许谦,乃往就学焉。
专题10:文言文阅读 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题型专练 原卷版(湖北专用)
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题型专练专题10: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一)[材料一]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水之无声,风荡之鸣。
其跃也或激之.其趋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①之,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
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
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节选自韩愈《送孟东野序》)[材料二]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②,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③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④,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节选自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注释】①炙:烧煮。
②穷:困厄,处于困境。
③蕴其所有:有才华、有抱负。
④兴于怨刺:写诗来抒发他们的怨恨。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限断三处)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
3.以苏轼的经历和创作为例,写出你对上面任一材料的理解。
文言文阅读(二)①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穑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②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③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4.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广东省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三部分第二章课外文言文阅读2
域。
3. 根据选文,概括亭林先生“所诣渊涵博大”的原因。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A.书本/写;B.如果/好像;C.停止;D.坐着/占据)
A.敦之举兵也/傅说举于版筑之间B.直入不顾/直截了当
C.不与言/客从外来,与坐谈D.南北之望/望尘莫及
【例2】(2017广东)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 同的一项是()(3分)
A. 是时西边用兵/当是时,妇手拍儿声
B. 常被发面铜具/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C. 士大夫翕然称之/往来翕忽 D. 匹夫之勇,不足尚也/风力虽尚劲
面具,飞奔着冲入敌阵,敌人畏惧,没有谁敢抵挡他。
武襄公见识高远,气度宏大,士大夫一致称赞他,而且 特别受韩魏公和范文正公赏识,被称为国器。范文正公 把《春秋》《汉书》授给他说:“将领不了解古今,只 是个有勇无谋的人,不值得推崇。”武襄公从此就广泛
阅读经史,透彻地钻研古今变化,不久立了大功,登上
辅佐大臣之位,记录在史册中,配享在宗庙里,成为宋 代著名将领,天下人都称赞他贤能。
“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②人闻曰:
“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降公。
【注释】①原:原国。②卫:卫国。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
A. 遂与大夫期十日/陈太丘与友期行
B. 原三日即下矣/令初下,群臣进谏 C. 夫原之食竭力尽矣/一食或尽粟一石 D. 可无归乎/男有分,女有归
言知识,如文言实词中的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 及特殊句式等,为课外延伸打下扎实基础。如果没有这 些知识积累,想阅读课外文言文就成了“天方夜谭”。
中考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质量检测试卷含答案
中考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质量检测试卷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鱼我所欲也(节选)《孟子》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蹴尔而与之蹴:________②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________③乡为身死而不受乡:________④是亦不可以已乎已:________(2)下列各组划线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呼尔而与之潭西南而望B.是亦不可以已乎颓然乎其间者C.得之则生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D.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不足为外人道也(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②此之谓失其本心。
(4)这篇文章论证了什么观点?节选部分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袢、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日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选自《出师表》)【乙】高祖①曰:“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②等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③地,所降④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⑤同利也。
项羽妒贤嫉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高祖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⑥;镇国家,抚百姓,吾不如萧何;连⑦百万之军,战必胜,吾不如韩信。
此三杰,吾能用之。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选自《史记·高祖本纪》,有删改)【注】①高祖:指汉高祖刘邦。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阅读理解)1-100篇(含答案解析)
初中语文中考总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阅读理解)1-100篇(含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躬.耕于南阳(______)(2)夙.夜忧叹(______)(3)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出师表》是诸葛亮北伐前写的奏章,劝勉刘禅广开言路,赏罚分明,亲贤远佞,表现了他对蜀汉的忠诚。
B.诸葛亮追述三顾草庐的往事,既表达了对先帝知遇之恩的由衷感激,也希望后主能够效法先帝,知人善任。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中的“大事”,指“五月渡泸”、“北定中原”、“庶竭驽钝”、“兴复汉室”和“还于旧都”等。
D.选文结尾,作者先表明伐魏兴汉的决心,然后交代出师后的朝政事宜,谆谆告诫后主要善纳雅言。
阅读下面甲乙两问,回答问题。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
部编版语文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测试题及答案
部编版语文中考文言文阅读复习测试题及答案文言文阅读过关检测卷(一)(满分:54分得分:________)一、(2019·江苏连云港中考,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出师表》)【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
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
”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宦窃命,主上蒙尘。
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节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有删改) 1.解释下面加点词。
(4分)(1)躬.耕于南阳亲身、亲自。
(2)先主器.之器重、看重。
(3)先主遂诣.亮往、到、拜访、访问。
(4)孤不度.德量力衡量、估计、推测、考虑。
2.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2分)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6分)(1)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先帝没有因我身份低微见识浅陋(而看轻我),亲自降低身份,三次到茅草屋拜访我。
(2)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但是我的志向还没有罢休(停止),您认为该采取怎样的计策呢?4.【甲】【乙】两文都写到了“三顾茅庐”这一史实,诸葛亮为何要在“三顾”“三往”后才见刘备?(3分)①诸葛亮本不想出山,但被刘备的真心诚意感动;②诸葛亮被刘备的礼贤下士、渴求人才(猥自枉屈)打动;③诸葛亮认为已遇到明主,可以出山辅佐刘备,施展才华实现抱负。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 02 陋室铭(原卷版)-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篇目之对比阅读(通用版)
陋室铭(一)(2022·四川成都·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乙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可以调素.琴素:不加装饰的B.无案牍之劳形.形:形体、躯体C.百里奚举于市.市:集市D.衡.于虑衡:平衡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项是()A.有仙则.名思而不学则.殆B.何陋之.有箕畚运于渤海之.尾C.舜发于.畎亩之中所恶有甚于.死者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鸣之而.不能通其意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A.(通过这些)来感动(他的)内心,容忍(他的)性格,曾增加他的才干。
B.因此,感动(他的)内心,容忍(他的)性格,增加他的才干。
C.因此,使(他的)内心受到震撼,使(他的)性格坚忍,曾增加他的才干。
D.(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内心受到晨撼,使(他的)性格坚忍,增加他的才干。
4.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两文均明确表达中心。
甲文明确提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乙文结尾点明中心“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B.两文均涉及人生处境。
甲文写作者虽然身居陋室,但是不甘贫贱;乙文谈到了将担大任者须经受艰难处境的磨炼。
C.两文均有举例。
甲文举“诸葛庐"“子云亭”类比“陋室”,乙文用六个历史人物的事例证明人才造就于艰苦环境。
专题02+文言文阅读之分析人物形象-2024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突破专题讲与练(浙江专用)
【材料三】
伤家室之飘摇,愤国步之艰危,中心忧悄,往往托之于酒,颓然自放,或至使气骂坐者,人或绳以礼 法,而不知其意有在也。(节选自孟远《陈洪绶传》)
世人称陈洪绶为“狂士怪杰”,请结合以上材料探究其中原因。(4分)
题
再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要
需要合字词、句式赏析的题要注意答题
点
步骤,按照“作用+人物形象”的思路进
行答题。
原文
参考译文
例 臣闻:事未至而预图,则处之常有于;事既 臣听说:事情还没发生就预先图谋,这样
至而后计,则应之常不足。虏人凭陵中夏②, 的话处理起来就游刃有余;如果事情已经
题
臣子思酬国耻,普天率土,此心未尝一日
才出现难于预计的变化。(这里指起义军 中的一个将领张安国杀害了耿京,叛变投 金)我忠于大宋,义愤填膺!
参
你从材料(一)中读出了青年辛弃疾怎样
的形象?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考
答
辛弃疾未雨绸缪;他始终把洗雪国耻、收复失地
案
作为自己的毕生事业;他生于乱世,戎马一生,
用满腔热血,谱写了一曲爱国赞歌。他文武双全,
虽命运坎坷,却从未忘怀家国天下。
日
君王:
勤恳治国、以民为本、体恤民情、关心百姓疾苦、爱
民如子、体恤下属、有仁爱之心、勇于反省(悔过)、
积
知错就改、善于纳谏、善于听取正确建议、虚怀若谷、
知人善任、有识人之明、一视同仁、大公无私、无偏
月
袒之心、公正严明、以身作则、虚心求教(不耻下 问)、善于反思、勇于担责
(节选自《虞初新志·卷十三》,有删减)
【注释】①传染:古时画画的一种技法。②蓝瑛:字叔田,钱塘人,被尊为明代浙派最后的大家。③窭儒:指穷书 生。④给空:补给生活空缺。⑤愍皇帝:崇祯皇帝,顺治帝给崇祯帝的谥号。⑥罢:指辞官回家。当时陈洪绶召为 舍人,临历代帝王像。⑦王师:指清兵。⑧袁鹍贫:人名。⑨嗛嗛:同“谦”,表示谦虚谨慎。
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三峡》知识点检测题(含答案)
《三峡》一、理解背默题1.从视觉角度描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2.《三峡》中极尽夸张,从侧面烘托出三峡山的高峻险要、壮丽绚美的句子是:3.《三峡》中描写三峡夏水洪大凶险的句子是:4.《三峡》中描写三峡夏水湍急、行船极快的句子是:5.《三峡》中用夸张、侧面烘托江水流速极快的句子是6.朝发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使我们想到7.有一句话把三峡春冬季节山水草木的秀丽景色概括无遗,这句话是:。
8.《三峡》中描写春冬之景时,采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先写了“”的静景,然后写了“”的动景。
9.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
10.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成功实现“蓄水315米”,高峡出平湖的壮观景象晨现在世人面前,郦道元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的“”的凄异景状一去不复返了。
二、词语解释题1、略无阙.处( )2、或.王命急宣( )3、虽.乘奔御风( )4、至于..夏水襄陵( )5、自.峡三峡七百里中( )6、自.非亭午夜分( )7、沿溯阻绝.( )8、绝.多生怪柏( )9、哀转久绝.( )10、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11、回清.倒影( )12、空谷..传响()三、翻译句子题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3.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5.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四、内容理解题1.第1段作者是怎样突出三峡山的特点的?2.第2段是怎样描写夏天水势特征的?3.第3段作者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4.作者写三峡秋景抓住了什么景物?突出了什么气氛?5.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三峡雄伟秀丽的风光的?抓住了三峡的什么特点?6.课文写三峡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写水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7、语言赏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专题02 咏雪(原卷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
专题02 咏雪(一)(2023·山东潍坊·统考模拟预测)选择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谢玄①年少时,好著紫罗香囊,垂覆手②。
太傅_______之,而不欲伤其意。
乃谲与赌,得即烧之。
(选自《世说新语·假谲》)【注释】①谢玄,谢安侄子。
②覆手:手巾之类的物件1.下列哪个选项中的加点字适合放在乙文横线处()A.策.之不以其道B.讲论..文义C.安陵君其许.寡人D.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
B.甲文“公大笑乐”一句,没有直接言明对两个比喻的评价,表达含蓄,意蕴丰富。
C.“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这个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是正确的。
D.乙文连用“赌”“得”“烧”等动词刻画谢太傅欺骗孩子的虚伪狡诈形象。
3.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未若柳絮因风起(2)乃谲与赌,得即烧之。
4.谢安的夫人曾问谢安:“怎么从来没有见您教导过儿侄们?”,对于谢夫人的质疑,请结合甲乙文具体谈谈你的看法。
(二)(2022秋·四川成都·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2021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 专项练习题2(含答案)
2021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2江苏省南京市2020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一)文言文阅读(8分)闽有带鱼[明]谢肇肃闽有带鱼,长丈余,无鳞而腥,诸鱼中最贱者,献客不以登俎①。
然中人之家,用油沃煎,亦甚馨洁。
尝有一监司,因公事过午归,馁甚,道傍闻香气甚烈,问何物,左右以带鱼对,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之,大称善,且怒往者之不市也。
自是每饭必欲得之,去闽数载,犹思之不置。
人之嗜好无常如此。
吴江顾道行先生亦嗜闽所作带鱼鲊,遇闽人辄索,而闽人贱视此味,常无以应之也。
(选自《五杂组》,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年4月版,题另加)[注]①不以登俎(zǔ):意为上不了台面。
②啖(dàn):吃。
7.米豆念上文,对画直线句的停顿总拿不准,念了四遍,你告诉她()是正确的。
(2分)A.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之B.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之C.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之D.立命往/民家取已煎者至宅啖之8.米豆用波浪线画出了不理解的句子,你将它翻译成现代汉语,帮助她理解。
(3分)自是每饭必欲得之,去闽数载,犹思之不置。
9.小轩向你提了个问题:“闽人轻贱的带鱼,监司却念念不忘,这说明什么道理啊?”你谈了自己的思考。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2分)A8.(3分)示例:从此每顿饭必想着吃煎带鱼,离开闽地许多年,仍然想着煎带鱼(心中)放不下。
9.(3分)示例:人对事物的嗜好与其贵贱无关。
江苏省苏州市2020年中考语文试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藻[晋]祖台之汉武帝与近臣宴会于未央殿,忽闻人语云:“老臣冒死自陈。
语文中考期末复习文言文质量检测试卷附答案
语文中考期末复习文言文质量检测试卷附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孟子·告子上》)(1)下列划线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死亦我所恶十恶不赦B.乞人不屑不屑置辩C.所识穷乏者穷冬大风D.乡为身死而不受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2)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翻译:鱼是我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
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理解:文章开头,孟子从人们常见的欲望谈起,鱼与熊掌在当时都是难得的食物,在鱼和熊掌不能同时获得的时候,一般人都会因为熊掌更为美味而选择熊掌。
B.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翻译: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它)罢了。
理解:在孟子看来,人性天生就是善良的。
“贤者”能够做到舍生取义,是因为他们能够一直保有善良的品行。
然而,这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
(3)“舍生取义”思想是古代许多仁人志士所崇尚的献身精神,它谱写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无数为国捐躯的慷慨壮歌。
请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简要说明这种担当精神是如何在邓世昌身上体现的。
在当今社会,你又是如何看待这种思想精神的。
(链接材料)邓世昌,字正卿,广东番禺人。
少有干略,尝从西人习布算术。
既长,入水师学堂,精测量、驾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阅读过关检测卷(二)
(满分:57分得分:________)
一、(2019·辽宁辽阳中考,12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甲】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①,偶语②者弃市③。
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余悉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④如故。
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以还军霸上⑤,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
(选自《入关告谕》) 【注释】①族:灭族。
②偶语:两个人在一起谈论。
③弃市:死刑。
④案堵:即“安堵”,安居不变、安顿不动的意思。
⑤霸上:地名,在咸阳东。
1.选出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不同的一项(2分)(B)
A.上书谏寡人者.诽谤者.族
B.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公问其故.
C.门庭若.市烨然若.神人
D.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水落而.石出者
2.将选文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几个月以后,偶尔还有人来进谏。
(2)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
我和诸侯约定,先入关的人做这里的王。
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2分)
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
4.概括【甲】文的主要内容。
(2分)
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5.【甲】文中齐威王给群臣吏民下达命令,【乙】文中刘邦入关前给百姓写告谕,他们这样做各有什么目的?(2分)
齐威王是为了广开言路,使齐国强盛;刘邦是为了安抚百姓,赢得民心。
二、(2019·内蒙古通辽中考,1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威后)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钟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
是助王养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
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
(选自《战国策·赵威后问齐使》)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4分)
(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探求)
(2)微.斯人(如果没有)
(3)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派)
(4)有粮者亦食.(给……吃)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各句。
(4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2)是助王养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
这个人是帮助君主抚养人民的人,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成就功业呢?
3.【甲】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其作用是什么?(3分)
议论。
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表现作者旷达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勉励友人,点明中心。
4.【乙】文中赵威后认为怎样才能使一个国家发展壮大?【甲】文中的哪句话与赵威后的这种思想相照应?请写下来。
(3分)
要以民为本,重用贤士,才能使国家发展壮大。
甲文中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与之照应。
三、(2019·湖北咸宁中考,15分)文言文阅读。
陶侃少孤贫。
建兴三年,侃在广州无事,辄朝运百甓①于斋外,暮运于斋内。
人问其故,答曰:“吾
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故自劳耳。
”
太宁三年,五月,以陶侃为征西大将军,都督②荆、湘、雍、梁四州诸军事。
荆州刺史、荆州士女③相庆。
侃性聪敏恭勤,终日敛膝危坐,军府众事,检摄无遗,未尝少闲。
常语人曰:“大禹圣人,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
岂可但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④也!”
侃在军四十一年,明毅善断,识察纤密,人不能欺;自南陵迄⑤于白帝,数千里中,路不拾遗。
(节选自《晋书·陶侃传》) 【注释】①甓(pì):砖。
②都督:统领。
③士女:泛指百姓。
④弃:放弃。
⑤迄:到,至。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C)
A.故自劳.耳(使……劳累)
B.常语.人曰(告诉)
C.军府众事,检摄无遗.(放弃,含弃)
D.明毅善.断(善于)
2.下列选项中的“于”和例句中的“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
例:朝运百甓于斋外
A.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B.不求闻达于诸侯
C.皆以美于徐公
D.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3.下列対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C)
A.陶侃对自己要求严格,不贪图安逸清闲,常常早上把砖从书房运出去,晚上又运回来。
B.从“荆州刺史、荆州士女相庆”,可以看出陶侃为官深得人心。
C.陶侃在生活上不拘小节,但他治军严谨,反对不正之风。
D.陶侃办事严肃认真,为人精明果敢,观察事物细致周密,别人欺骗不了他。
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侃性聪敏恭勤,终日敛膝危坐。
陶侃秉性聪明机敏,对人恭敬,做事勤恳,整天并拢双膝、端正地坐着。
(2)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
活着的时候对于社会没有什么好处(贡献),死了后对于后世没有留下好名声。
四、(2018·浙江绍兴中考,1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清白堂①记(节选)
(宋)范仲淹
一日,命役徒芟②而辟之,中获废井。
即呼工出其泥滓,观其好恶,曰:“嘉泉也。
”乃扃③而澄之,
三日而后汲.视。
其泉清而白色,味之甚甘,渊然丈余,绠④不可竭.。
当大暑时,饮之若饵⑤白雪,咀轻冰,凛如也。
当严冬时,若遇爱日,得阳春,温如也。
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
又引嘉宾,以建溪、日铸、卧龙、龙门之茗试之,则甘液华滋,悦.人襟灵。
予爱其清白而有德义,可为官师之规。
因署其堂,曰:“清白堂”。
又构亭于其侧,曰:“清白亭”。
庶几居斯堂,登斯亭,而无忝⑥其名哉!
宝元二年记。
【注释】①清白堂:在绍兴府山上。
②芟(shān):除草。
③扃(jiōng):关锁。
④绠(gěng):原指井绳,此指提水。
⑤饵:吃。
⑥忝(tiǎn):玷污。
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3分)
(1)绠不可竭.完,尽。
(2)三日而后汲.视打水,取水。
(3)悦.人襟灵使(人的心情)愉悦。
2.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用“/”断三处)(3分)
其或雨作云蒸/醇醇而浑/盖山泽通气/应于名源矣。
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曲线句子的意思。
(2分)
予爱其清白而有德义,可为官师之规.。
【参考】规:①谋划,规划;②典范,榜样;③规劝,谏诤。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我喜爱它(井泉)的清白和有德义,(它)可以成为官吏们效法的榜样。
4.文中的“嘉泉”有何特点?作者为何详写“嘉泉”之“嘉”?根据文意简要回答。
(4分) “嘉泉”特点:晶莹澄清,味道甘美,渊然不竭;暑凛冬暖,应于名源;以茗试之,甘液华滋,悦人襟灵。
详写“嘉泉”之“嘉”是为了突出它的美好品质,表达对它的喜爱之情,为下文作者阐述为官之道做必要的铺垫。
5.下列两个句子一“叹”一“问”意蕴丰富,你从中读到了一个怎样的范仲淹?请简要分析。
(4分)
(1)庶几
..居斯堂,登斯亭,而无忝其名哉!(《清白堂记》)
(2)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参考】庶几:①或许,可能;②但愿,希望。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读到了一个爱国爱民、有着高尚为官节操和远大政治理想的范仲淹。
第一个感叹句,作者极力希望自己没有玷污“清白”这个名节,努力做一名清明廉洁、克己奉公的好官。
第二个反问句,表达了作者努力追随“古仁人”的强烈愿望,学习他们忧国忧民、奋发向上、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伟大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