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丝的蛋解释

茹丝的蛋解释
茹丝的蛋解释

「茹丝的蛋」是德国的生物化学家Ruth V on Braunschweig所提出的精油化学模型,它是封闭式的椭圆形,比较偏向于情绪层面。

偏右边者:

为较阴性的芳香分子,多半具有消炎、抗痉挛等效果,也特别令人感到安抚镇静,适合处理各种外显性情绪问题。

偏左边者:

属较阳性的芳香分子,多半具有抗菌、补气等效果,特别令人得到激励振奋之感,适合处理各种内缩性情绪问题。

偏上方者:

就生理层面来说特别利脑,强化大脑活动力或使思虑清晰。就心理层面而言,特别有助我们与宇宙性的智慧相结合,体察万物背后的精神力量、发展灵性。

偏下方者:

就生理层面来说特别有利于生殖系统之保养;就心理层面而言,使我们更贴近本能与直觉,发挥自身特质,并产生丰沛的灵感与情感。

在中央者:

分子较大,如较稀有的倍半萜烯类化学结构,有助于平衡修复,是「茹丝的蛋」之中心,与「自我」问题相关,包括自我价值、自爱和自我疗癒,可以处理潜藏已久的问题根源。

芳香分子的个别力量:

除了中轴上的芳香分子未作注解以外,其他化学大类都有标示其个别力量。

【单萜烯】

心灵属性:强化一个人的精神结构与坚忍不拔之力量,消弭焦虑,增进活力。

生理属性:帮助消化,调节黏液分泌,止痛抗风湿,也可用于神经受到惊吓。

【酯】

心灵属性:镇定,唤醒感受与直觉,明朗冷静。

生理属性:抗黏液过多,强力消炎,助眠,抗痉挛。

【苯基酯】

心灵属性:使人享受生活,柔情胜水,满足感官。

生理属性:抗沮丧,护肝胆,护肤。

【单萜醇】

心灵属性:强化神经,提振情绪,带来本土特质之欢愉,温暖亲切,强化心灵。

生理属性:激励免疫功能,平衡,抗微生物,适于对抗慢性病。

【倍半萜酮(双酮、三酮)】

心灵属性:对抗心灵上的缺憾与伤疤,增进感应能力以及精神的清澈度(使灵魂越来越乾淨)。生理属性:三酮:抗黏液作用强,促进皮肤再生,促进结痂,促进伤口痊癒,化痰。

【香豆素】

心灵属性:使人平静而愉悦,鬆弛紧绷神之功效颇强(少量即有大用)。

生理属性:强力抗痉挛,促进血液循环。

【醛】

心灵属性:从惶惑不安和前途茫茫的状态中抽身,对心灵有强大的刺激作用。

生理属性:消炎,抗微生物。

【芳香醛】

心灵属性:抗焦虑作用强,可温暖心扉。

生理属性:壮阳补肾,帮助消化。

【氧化物(桉油醇)】

心灵属性:增进逻辑思考,为精神打气加油,消除恐惧。

生理属性:化痰,激励循环,止痛,抗风湿。

【酚】

心灵属性:增加生存的乐趣,给予力量以对抗冷感。

生理属性:激励免疫之作用极强,抗微生物,止痛。

【单萜酮】

心灵属性:在心灵方面有很高的功效,使精神清澈与开阔,高量有神经毒性。

生理属性:促进皮肤与黏膜再生,伤口癒合化痰。

【醚】

心灵属性:抗沮丧,平衡神经。

生理属性:神经性失眠,胃肠痉挛。

【倍半萜烯】

心灵属性:彰显与放射自我,提高自我安全感,提高对自己的敬意,给予内在的力量,保护神经。

生理属性:抗组织胺,消炎,止痒,安抚皮肤。

【倍半萜醇】

心灵属性:提振情绪,使感受平和,平衡压力荷尔蒙,对抗灵媒体质之困扰。

生理属性:平衡免疫功能,平衡内分泌腺体,促进皮肤再生。

【酸】

心灵属性:让心灵减压。

生理属性:消炎,抗痉挛。

柠檬烯:别名苎烯,单萜类化合物,无色油状液体,有类似柠檬的香味。具有良好的镇咳、祛痰、抑菌作用,复方柠檬烯在临床上可用于利胆、溶石、促进消化液分泌和排除肠内积气。松烯

酯:酯类都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和乙醚等有机溶剂,密度一般比水小。低级酯是具有芳香气味的液体。

茹丝的蛋从结构上简单的理解就是上心理、下生理、左加右减,左加右减就是把蛋从上下分成两块,左边的分子做加法,是激励性的:右边的做减法,意思就是右边为安抚性的。

在把蛋从左到右分成两部分,上面的分子主要作用于心理情绪神经,下面的分子主要做用于身体层面。再看蛋的十字架两端的分子,四个,上下左右,是划分蛋图最主要的四个分子。

【单萜烯】

先看最左边的单萜烯,从分蛋法的原则看单萜烯是不偏于生理和心理,因为它在最左边,所以从心理、生理都在做加法,它对心理生理都在做加法,所以它体现在心理的加法就是愉悦,从身体层面来看,补气抗菌等都是生理上的加法。

【酯】

再看右边的酯,它从心理和生理都是做减法,酯安抚心理大家都知道,从身体的角度看比如发炎、过敏,如罗马洋甘菊和薰衣草,都是酯类的,所以它们即可以安抚心理上的炎症(烦燥)也可以安抚身体上的炎症(过敏)。

【单萜酮和单萜醇】

这是横向,再看纵向,上面的单萜酮、下面是单萜醇。单萜酮作用于心理方面,它不加不减,主要功效是化解、利脑。因为它对精神方面的作用太极致了,会有一种天外飞仙的感觉。单萜醇它在蛋形图的最下端,所以在生理方面最全面的感觉。就象根一样,所以它有一种暖身、抗菌等功效。所以十字架的概念会给我们一个用油的基本方面的选择,如果这个人精力旺盛却失眠,那就可以减,如果这个人很弱,那就可以用激励的单萜烯,不论加减,想对生理有利就用醇,因为它在最下面,如果对心理有利那就选择单萜酮,因为它在最上面。讨论这个蛋最外圈化学分子的意义,就是让用油更准确,如果我只想要心理层面的减,生理无所谓的时候,如夜里亢奋睡不着,着重减心理的方便,就从酯向上找,有醚、香豆素,那就用桔,如果还不够就用醚类,非常强大的心理安抚作用(减)。生理上的减就是让人放松、愉悦,就从酯往下看,酸(少)、芳香酯(笨基酯)如依兰、茉莉、安息香,很醇厚的,能使身体放松的感觉。所以它们这几个就是着重于生理方向的减和心理方向的减,这样用油会更精准,

【酚和单萜醛】

再来看加,当你无所谓心理和生理方面的的加减那就用单萜烯就可以了,但如果着重生理方面的加,就是让你变成一个战士,那下往下找,酚(就象一个武林高手),最杀菌的,如百里酚、百里香、丁香的,它是最杀菌的,就是很强的生理上的加,当身体需要免疫活力的时候就可以选择酚。心理方面的加就是当觉得脑子不清醒,有些钝,象临考试前,这个就需要心理方面的加,从单萜烯向看全,单萜醛是一个很怪的东西,氧化物就是典型的心理方面的加,象增加记忆力的迷迭香和尤加利,都是氧化物类的,所以它们就是在心理层面的加。

所以这样多了几个因素之后如何选油就变得更细致了。不仅是加减,还可以选择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加减。这样的话对于蛋最外圈的油会比较好选择了。

【倍半萜酮、倍半萜烯、倍半萜醇】

最内圈的三个倍半萜类(倍半萜酮、倍半萜烯、倍半萜醇),因为它们在内圈,所以它们具备两个特质,一个是他们的分子大,在代谢的时候就会更慢,在身体停留的时间会更长。但是正因为大所以没有那么快,就好象家里来的客人,最先跑出来的是小孩子,然后是中年人,最后出来的是老人,他们行动比较慢,所以它们就是比较缓慢,但它们也是举足轻重的。所以它们治疗慢性病会更有优势,因为它们在身体停留的时间会更长。而且它们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因为它们在内圈,所以更涉及到心理层面。象倍半萜烯,它在最中间,所以它有联结和抗敏的感觉,给人以信心,实实在在的感觉。而倍半萜醇会更深沉,它和单萜醇比起来,比它会更沉稳,象雪松同时含有三个倍半,岩兰草也是。所以它们三个是更慢的,给人内心滋养的三个成分,所以当治疗慢性病和内心深处有关的时候就可以用这三款倍半萜类的。参考资料【芳香假日】

蛋模型(一)----精油的化学成份

化学中按照有机物分子是否含有苯环将化合物分为不含苯环的脂肪族化合物(aliphatic)和含有苯环的芳香族化合物(aromatic)。精油中的主要成分除了芳香族化合物之外就是另一类属于脂肪族的化合物----萜烯类化合物(terpene),因此前辈们干脆按照化合物分子中碳链的构架将精油中的主要成分分成两大类: 萜烯类化合物包括其衍生物(derivate)和含有苯环的芳香族化合物及其衍生物. 我就班门弄斧,用下面这个图简单归纳了一下, 其中用红紫色表示的物质将是我们以下要重点论述的物质, 主要是这些物质的作用.

1.萜烯类

构成萜烯类物质最原始的物质是异戊二烯(2-Methyl-1,3-Butadien),这种化合物含有5个碳原子(C), 8个氢原子(H)和两个双键,由于这种小分子物质含有两个双键所以很不稳定,很容易在自身单体之间聚合生成其它更多的含有这种基本单位(Isoprene,见下图)的物质,也就是说在这个单体的两端允许连接更多的单体。

根据它所连接的单体个数的多少或者简单的说就是根据有机物中含有这种基本单位的多少把萜烯分为以下几类:

Monoterpene 单萜烯:2个基本单位,10个碳原子

Sesquiterpene 倍半萜烯:3个基本单位,15个碳原子

Diterpene 双萜烯:4个基本单位,20个碳原子

Triterpene 三萜烯:6个基本单位,30个碳原子

Tetraterpene 四萜烯:8个基本单位,40个碳原子

其实在精油里面我们最多关注到含有4个基本单位就是20个碳原子的双萜烯,其他的在精油里面大多都是一些颜色色素,不属于我们我们谈论的范围,在疗效方面也几乎不起到任何作用, 所以就不再多说了. 其实这个图结合英文单词看会更简单, 因为化合物的命名都是有规律可循的.

前缀mono-的意思是”单”, sesqui-的意思是”倍半”,“di-”的意思是“双”,“tri-”的意思是“三”“tetra-”的意思是“四”

这些单萜烯,倍半萜烯和双萜烯这些经由单体聚合之后的产物中仍然含有不稳定的碳碳双键,因此会氧化,经氧化之后产生一系列的衍生物, 比如醇(alkolhol), 醛(aldehyd), 酮(keton), 酯(ester),氧化物(oxide)和酚(phenol). 这些化合物都有自己特定的官能团和后缀, 命名的时候只要加上这些后缀就可以了.

后缀-en的意思是”烯”;-ol的意思是”醇”;-al的意思是”醛”;-on的意思是”酮”。

-phenlo的意思是”酚”. Ester代表的是酯.

备注:萜烯酚类中含有苯环,故把它归为芳香族化合物。

2.芳香族化合物

分子中含有苯环的有机化合物叫做芳香族化合物。它包括芳香烃及其衍生物,如芳香醇、芳香醛,芳香酮,芳香酸和芳香酯等等这些苯环上有取代基的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往往含有芳香气味,因此就命名为芳香族化合物, 更详细的概念大家要是有兴趣的话可以查阅化学文献. 下面是苯环的两种结构图, 在很多书中都是两者通用.

芳香族化合物在这里要讲的是在这个椭圆形/蛋形的模型里面出现的几种化合物.

我先做了一个对照表, 英语和德语在化学方面的专业词汇都比较像, 大家要是手上有

英语资料的话也可以推测个八九不离十. 另外这个图上共有15个圆圈, 有些圆圈里不止一种物质, 我就把一个圆圈里的东西放在一起, 方便对照.

蛋模型(二)--15类化学成分的作用

一. 萜烯类

1.Monoterpene 单萜烯

这类物质具有很强的亲脂性, 是很稀的液体, 容易挥发. 由于它只具有10个碳原子, 这种相对小的分子结构使它非常容易渗入皮肤。在不适当的储存条件下(光, 热, 氧气)非常容易氧化, 氧化后生成的物质会造成皮肤的负担, 引起过敏反应. 这点必须注意。

身体方面: 含有大量单萜烯的精油能够激活身体, 具有温暖,止痛和消炎的作用, 对于风湿病和急性疼痛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它通过对皮肤的轻微刺激来激活体内消炎止痛物质的生成(医学上把这种通过对皮肤的刺激产生理想的效果的方法称为” counter irritant effect”); 影响植物神经系统, 调节肾脏和肠胃功能; 抗病毒, 抗菌, 增强免疫系统.

心灵方面: 总的来说是增强的作用;刺激,使人兴奋;振奋人的心灵; 消除恐惧情绪; 加强心灵的抵抗力.

典型代表: 柠檬(90-95%),银枞(80-90%),松针(75-85%), 矮松(75-85%), 刺柏(75-80%)

2. 倍单萜烯Sesquiterpene

这类物质具有15个C原子, 反应相对缓慢. 与稍稍刺激的单萜烯相比更加不伤皮肤.

身体方面: 温和的消炎和止痛作用; 抗过敏,抗组胺; 对已经出现问题的皮肤或者黏膜起到很好的镇定修复作用; 加强皮肤的再生功能。

心灵方面: 增加自信, 给人力量,彰显个人魅力; 缓解紧张不安情绪;根据患者当时的情况调节情绪,起到或放松,或振奋或激励的作用,是一种非常好的心理用油。

典型代表: 雪松(75-80%),姜(60-65%), 德国洋甘菊(45-70%), 松红梅(65-68%),依兰complett(55-70%)

3. 单萜醇Monoterpenole

醇类是属于最不伤皮肤的成分,在相对高的剂量下也很少出现过敏。

身体方面: 增强免疫系统抵抗外来压力; 调节荷尔蒙, 心脏循环系统和神经系统: 激活细胞再生能力, 增加肌肤修复能力; 抗细菌,病毒和真菌。

心灵方面: 增加时应外界事物变化的能力;调节荷尔蒙,减缓不安情绪,增加勇气; 使人感知周围的世界, 提高注意力, 增加归属感。

典型代表: 花梨木(85-95%), 天竺葵(80-85%),芫荽(60-80%), 百里香(75%)沉香木(80-90%)

4.倍半萜醇Sesquiterpenole

身体方面: 缓慢持续的增强免疫力; 调节荷尔蒙的分泌;加强皮肤修复能力; 对慢性皮肤病有很好的的疗效。

心灵方面: 调节植物神经; 增强人的抗压力能力; 缓解过度的兴奋, 紧张和攻击性;调节性激素.

典型代表: 沙棘(85-95%),胡萝卜籽(50-60%)

倍萜醇Diterpenole

性质和倍半萜醇相似, 由于其分子量比较大,在蒸馏得到的精油(Destillat)中含量不及Absolu多.

典型代表: 茉莉Absolu(15-45%),乳香(2.5%)

5 单萜醛Monoterpenaldehyd

伯醇氧化后得到醛。

这种醛具有柠檬的气味, 不稳定, 在有光,酸和空气的条件下会氧化. 在皮肤和黏膜上面会产生剧烈的反应,剂量高的话尤其是对敏感的肤质有很强的刺激. 最重要的单萜醛是两种互为异构体的醛: Geranial和Neral, 他们有相同的分子式, 但空间构造不同, 通常把这两种醛统称为Citral.

身体方面: 消炎止痛;抗真菌,抗病毒,抗菌,增强免疫力;温暖人体,促进血液循环,高剂量的时候轻微的升高血压;促进消化,增加胃口。

心灵方面:微量的单萜醛具有镇定的作用;正常的剂量会使人兴奋活泼;高的剂量就会造成不安情绪。

在生理学剂量(1%)的浓度下,单萜醛具有提神醒脑的作用。它能够缓解内心压力,打开心结,提高创造性;舒缓心灵疲惫。

注意事项:对待含有大量单萜酮精油的时候一定要谨慎。尤其是对于皮肤柔软敏感的人一定要慎重,它可能导致皮肤刺激,不安,过度兴奋甚至过敏。一句话:浓度决定了它的作用。典型代表:柠檬香茅(70-85%),柠檬桉(65-90%),木姜子(70-80%)

6 倍半萜醛Sesquiterpenaldehyd

这种醛的分子比较大, 在精油中的含量也非常小, 但却有特别明显的气味.

身体方面: 由于它的含量较少, 在身体方面几乎没有什么特别的功效.

心灵方面: 少量的倍半萜醛就能起到很大的缓解恐惧和调节情绪的作用.

典型代表:柠檬香茅(3%),橙(0,1%)

7 单萜酮Monoterpenketone

仲醇氧化后的产物是酮。

身体方面:化解粘液;促进伤口愈合;缓解腹胀气;通过调节胆汁流量减轻肝脏负担。

心灵方面:含有大量单萜酮的精油比如头状薰衣草和沙棘等都有一种特殊的,宗教焚香时产生的气味,过量的吸入会使人处于一种精神恍惚的状态。单萜酮是一种小分子化合物,它非常快速的进入并参与大脑的代谢系统,低剂量的应用能够使人头脑清醒,促进大脑的新陈代谢,在高剂量的时候或者长期使用会对脑神经造成伤害。

注意事项:经常性的内服或者持续高剂量的外用含有大量单萜酮的精油会遭成神经中毒。而少量的外用于皮肤没有问题。这类精油儿童慎用,孕妇可能造成流产。

典型代表:头状薰衣草(70-80%),沙棘(30-60%)

8 倍半萜酮Sesquiterpenketone

身体方面:化解粘液;促进伤口愈合;和单萜酮功能相近,但没有副作用。

心灵方面:缓解焦虑,使内心平静;促进心灵的平衡。

典型代表:鸢尾花(55-75%),桂花(25%),岩兰草(15%)

9 单萜酯和倍半萜酯Mono- and Sesquiterpenester

身体方面:这两种分子相对稳定,因此对皮肤没有刺激;抗菌消炎;助睡眠,缓解慢性疼痛;对血压不稳有疗效,减轻心脏负担;抗痉挛。

行令方面:镇定放松;提升舒适感;增强归属感。

典型代表:罗马洋甘菊(70-80%),佛手柑(30-45%)

二.芳香族化合物

1.单萜酚Monoterpenphenol

生理作用:有效对抗肺部,肠和泌尿生殖系统的感染;增强免疫系统;止痛,温暖,促进血液循环;过高的剂量可能导致高血压。

心理作用:有助于嗜睡症的治疗;增强心理承受能力;消除恐惧;克服悲伤的情绪,使人充满活力;

典型代表:香薄荷(30-50%),百里香(30-55%)

注意:高剂量会导致皮肤和粘膜受损;一定要避免口服,长时间(约4周)的服用会造成肝脏受损;儿童极低剂量使用。

2.丁香酚,肉桂醛

生理作用:抗菌,抗病毒,抗真菌;温暖,促进血液循环,剂量高可能导致血压升高;促进消化; 缓解风湿性病痛。

心理作用:有助于嗜睡症的治疗;增加勇气,帮助人们走出心理低谷;使人充满活力。

典型代表:肉桂叶(80-90%),肉桂皮(55-75%)

副作用:高剂量会严重刺激皮肤,引起过敏;.口服会损伤肝脏。

3.醚Ether

生理作用:抗痉挛,尤其是对于消化系统的器官如肠胃痉挛等有缓和的作用,消除胃气胀,刺激胃液分泌;调解胆汁分泌,降低肝脏负担。

心理作用:缓解心灵疲劳;减缓愤怒情绪;抗抑郁,消除恐惧。

典型代表:龙蒿(70-80%),小茴香(55-85%)

4.香豆素和呋喃香豆素

这两种的区别就在于:香豆素没有光敏性,它的衍生物呋喃香豆素具有光敏性。

生理作用:减轻肌肉痉挛,减缓疼痛,对慢性病尤其有效;助睡眠,调节血压(这里注意它和抗血栓药物Marcumar不同,它是一个环结构,而Marcumar是两个环的聚合物)。

心理作用:给人幸福感,安全感和信任感;抗抑郁,消除恐惧情绪,使人积极乐观。

典型代表:

香豆素黑香豆(60%)

呋喃香豆素佛手柑(5%),柠檬(0.5-1.5%)

副作用:含有呋喃香豆素的精油具有光敏性,避免暴晒。

5.芳香酯和芳香醇

生理作用:减轻疼痛,对慢性病尤其有效;抗痉挛;抗菌消炎。

心理作用:抚平心灵创伤;减轻心理负担;对抗冬季抑郁症。

典型代表:

芳香酯:安息香(60-80%),白玉兰(35-45%),茉莉(35-40%),依兰特级

(40-45%),桔(50%)

芳香醇:玫瑰Absolue(60-75%),白玉兰(8%)

6.芳香醛,芳香酮,芳香酸

生理作用:抗菌消炎;抗痉挛;对慢性疼痛有显著疗效。

心理作用:温暖;亲近;快乐;抗抑郁。

典型代表:

芳香酮:香草(80%)

芳香酮:大茴香(4%)

芳香酸:安息香(10-20%

蛋模型(三)--解释:位置,颜色,大小等

像很多数学模型或者物理模型一样, 这个模型也不是十全十美的, 它只是为了帮助学习者理解记忆而提出的, 因为各种成分都有自己独特的作用, 这些成分之间还有相互作用, 而这些对于这个模型来说还太复杂了,人们还没办法用一个简单的模型来代表所有的内容. 因此, 这个模型只选取了精油的一些主要成分, 并把它们的作用按照大概方向归类, 也就是说分为以下几类: 兴奋/刺激, 放松/镇静, 开放/调节, 沉静/平衡. 有一些痕量化合物虽然含量很小, 但是作用却不可忽视, 正是这些痕量物质赋予了每一种精油独特的作用和特质, 这些复杂的物质也没有出现在这个图里面. 这个模型只是提供了一种大致的方向, 精油的个性就要由自己慢慢体会了.

该如何理解这个模型?

1. 位置. 原则上这个模型分为四个区域, 我分别用了以下两个图来表示.

左边的物质主要起到了让人兴奋的, 提神的作用; 而右边的物质则主要是起到缓放松的作用. 上半部分的物质组通过激活大脑的物质交换使人开阔思维, 头脑也变得更加清醒; 下半部分物质的作用则主要表现在促进身体的健康方面.

这个大概的方位分类也告诉我们在上下左右几个区域并没有很明显的分界线, 而是存在着很多的过渡区域. 有些物质一方面能让人兴奋的同时也能使人放松, 也就是所谓的平衡作用. 因此我们就能够在这个椭圆的中间部分找到它们.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位于这个椭圆正中间的倍半萜烯, 它贯穿左右上下, 因此它的作用表现在各个方面.

2. 颜色. 在这个模型图中,15种成分用了15种不同的颜色来表示,它们可以按照以下的方法分类.

这些使人兴奋的或者激发人情绪的的物质用绿蓝到火红的颜色来表示(左边),被称为"信号物质". 这些颜色传递给我们这样的信号: 用这些颜色表示的物质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都有强大的兴奋, 温暖和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 同时这些颜色也代表着这些物质能够增强对皮肤的刺激和加强抗菌的作用. 因此这些物质应用在皮肤上的时候就要慎重对待, 尤其是浓度上不能过高.

蓝色(右边:从浅蓝到蓝再到紫色)则体现了身体和精神上的放松, 清凉和不伤皮肤的特性. 中间绿色代表的是过渡地带, 它代表的是对身心两方面的调节和平衡作用. 这些物质尤其不伤皮肤. 浅色代表的作用多是在精神层面, 而神色代表的作用则是在身体层面.

备注: 对于比较柔软, 比较薄, 呈现红色和比较敏感的皮肤, 我们在使用这些含有黄绿色到火红色代表的物质的时候就要特别当心. 使用量必须要小, 否则可能造成皮肤问题或者过敏反应. 无论任何时候都不能直接用于皮肤.

婴儿, 儿童和老人同样都有敏感的皮肤, 他们应该优先使用这些主要成分标识位置在中间的绿色和在右边的蓝色系列的产品.

3. 大小. 在我们看到的这个基本模型里面各种成分所占的比例是一样的, 体现在图上就是所有的圆圈的大小一致, 但实际上精油中各种成分的百分比不同, 因此各个圆圈的大小也就不同. 需要注意的是: 圆圈的直径/大小也会考虑到每种物质的重要性. 有一些痕量物质虽然所占的百分比不大, 但是却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这种精油的功效, 这种情况下代表这种物质的圆的直径/大小也会相应的画的大一些. 举个例子来说, 柠檬和橙在主要成分上几乎没有区别, 唯一的区别就是在橙的痕量成分----含量为0,1%的Sinenal上. Sinenal赋予了橙特殊的香味, 即使在高达一百万倍的稀释之后仍能闻到.

4. 图上所给出的百分比只是一个”混合计算”, 单一的一次化学分析并不能给出具有代表性的结果, 这些数据来自不同的著作和多次的分析结果.这个非常容易理解,就像同一棵树上不同时间采摘的果实在颜色,形状,味道以及成分上都有区别一样.这个模型给出的成分只代表一种大概情况,而不是适用于任何个体的.

5. 精油也可以根据其主要成分归类并用以下.鉴于左边系列作用比较刺激,我本人也建议刚开始学习芳疗的新手不妨从中间和右边的系列开始练起.

蛋模型(四)---举例说明模型图的应用

这个是天竺葵的模型图. 其各个主要成分的比例如下:

单萜烯: 50-65%

酯: 15-30%

单萜酮: 5-10%

倍半萜烯: 5-8%

倍半萜醇: 5-7%

单萜醛: 5%

氧化物: 3-5%

芳香酯,丁香酚: 痕量

这个图第一眼看上去最引人注意的就是位于下方正中间的单萜烯了, 之后就是一些列位于中线上的化合物以及位于右边蓝色的代表酯的圆圈了, 没有我们前面所提到的信号色,. 通过这个大概的位置分布我们知道:

1. 成分含量最高的是单萜烯, 它的作用是抗菌消炎, 抗病毒. 当一个精油的主要成分位于左右中线上, 并处于模型图的下半部分时, 我们就可以说这种精油具有调节和平衡免疫系统的功能; 同时这种主要成分不是信号色, 就说明这种精油对皮肤来说很温和,不刺激.

2. 第二大的圆圈是位于右侧的酯, 颜色是蓝色. 这个位置和颜色告诉我们: 这种精油从整体上具有舒缓放松的作用, . 酯这种成分具有显著的抗菌, 抗病毒和消炎的作用.

3. 一些列的成分为与左右中线上. 这就代表了这种精油具有心理和生理两方面的双重功能. 这一类精油能够调节人体的荷尔蒙水平从而影响到人的心理.

4. 位于左上方的一些小圆圈代表一些使人兴奋的物质, 但是由于这些物质的含量很低(5%和3%), 所以刺激的作用并不明显.

这样, 我们就可以通过看精油的化学成分所在的位置和颜色来简单判断一种精油的作用方向(刺激.平衡或者镇定).

这个模型图就先写到这里, 不知道写的怎样, 我也不指望别人看了觉得豁然开朗, 只是对大家的理解有那么一点点的帮助就已经很不错了.

《卫生学》 名词解释

1.absolute lethal dose,LD100绝对致死剂量:毒物引起全部受试对象死亡所需要的最低剂 量. 2.absorption吸收:环境污染物经各种途径通过机体生物膜进入血液的过程. 3.acid rain酸雨:指pH小于5.6的酸性降水,包括雨雪雹雾等所有降水. 4.active chlorine有效氯:含氯化合物中具有杀菌能力的有效成分称为有效氯,含氯化合物 分子团中氯的价数大于-1的均为有效氯. 5.air ionization空气离子化:在某些外界因素的作用下,空气中的气体分子或原子的外层电 子逸出,形成带正电的阳离子及空气正离子,一部分逸出与中性分子结合成为阴离子即空气负离子.这种产生空气正负离子的过程称为空气离子化或空气电离. 6.Air pollution大气污染:指由于人为或自然原因,使一种或多种污染物混入大气中,并达到 一定浓度,超过大气的自净能力,致使大气质量恶化,对居民健康和生活条件造成了危害,对动植物产生不良影响的空气状况,来源于工业企业、交通运输、生活炉灶. 7.asphyxiating gas窒息性气体:指一类进入人体后,使血液的运氧能力或组织利用O2的能 力发生障碍,造成组织缺O2的有害气体. 8.atomsphere大气圈:地球表面包围着很厚的并随地球旋转的空气层,称为大气圈. 9.auditory adapation 听觉适应:短时间暴露于强烈噪声,听觉器官的敏感性下降,听阈可上 升10-15dB,脱离噪声环境后数分钟内即可恢复正常,这种现象称为听觉适应. 10.auditory fatigue听觉疲劳:较长时间暴露于强噪声,听力可出现明显下降,听阈上升超过 15-30dB,脱离噪声环境后需数小时甚至数十小时听力才能恢复,此现象称为听觉疲劳. 11.basal metabolic基础代谢:是维持人体最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能量消耗.基础代谢水平 用基础代谢率来表示,指单位时间内人体基础代谢所消耗的能量. 12.bioactivation生物活化作用:经过生物转化,环境污染物毒物增加,如对硫磷,乐果;苯并(a) 芘、芳香胺. 13.bioconcentration生物富集作用:环境污染物质被生物体吸收后,经酶的催化分解可转化 另一物质,某些金属和难分解的有机化学物在生物体蓄积,使体内浓度明显高于环境的现象. 14.bio-geochemistry disease生物-地球化学疾病:由于某些地区地壳中元素分布不均衡,导致 当地水、土壤、植物中某种微量元素过高或缺乏,使当地人和动物从外界环境中获得该元素的量不能满足或超过机体正常需要所引起的疾病. 15.biological value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是衡量蛋白质利用率的最常用指标,是蛋白质经消化 吸收后,进入机体可以储留和利用的部分.通常用储留氮占吸收氮的百分数表示,吸收氮=摄入氮-(粪氮+粪内源氮),储留氮=摄入氮-(尿氮+尿内源氮). 16.biomagnification生物放大作用:环境中某些污染物沿着食物链在生物体间转移并在体内 浓度逐级增高,使高位营养级生物体内浓度高于低位营养级生物体内浓度. 17.biomarker生物标志物:血液、尿液、毛发等生物样品中某些化学物或其代谢产物的含量, 可作为评价体内该化学物量的生物检测指标 18.biomarker生物学标记物:生物样品(血液、尿液、呼出气、毛发及脂肪组织等生物样品 中某些化学物或其代谢产物的含量,作为评价体内化学物的生物检测指标. 19.biosphere生物圈:指在生物生存的地球表面,它大致包括了12km深的地壳、海洋及15km 以内的地表大气层. 20.biotransformation生物转化:进入体内环境化学物,在体液或组织内参与机体复杂的生化 反应过程,使其本身化学结构发生一系列变化的过程.分为第一阶段降解反应(氧化、还原、水解作用)、第二阶段结合反应. 21.black foot disease黑脚病:在台湾南部沿海砷中毒病区发现的由于下肢动脉狭窄、阻塞引

法律名词解释

国体:即国家政权的阶级性质,就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政体: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就是指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原则和方式来组织自己的政权机关,实现自己的统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前提和基础),有法必依(中心环节),执法必严(关键),违法必究(保障) 社会主义法律制定:是指社会主义国家机关在其法定的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创制、认可、修改和废止法律以及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 社会主义法律制定特点:1、它是社会主义国家机关的专门活动,是国家机关实施职能的活动。 2、它是社会主义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进行的活动。 社会主义法律制定的指导思想:一个中心,两个中心点。 社会主义法律制定的基本原则:1、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原则;2、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3、维护法的严肃性、稳定性和连续性的原则;4、坚持群众路线,坚持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原则;5、有鉴别有选择地借鉴外国的立法经验的原则。 原则性:指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创制工作必须坚持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邓小平立法思想为指针。 灵活性:就是要结合实际情况,找到实现原则所必需、许可的各种具体形式、方法和步骤。严肃性:指法律必须具有权威,“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稳定性:是指法律一经制定、生效,就应当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相对的不变,决不能朝令夕改。 连续性:是指创制、修改、补充法律时应当保持与原有法律在内容和效力等方面的衔接,法律应当吸收或保留原法律中那些合理有用的成分。 社会主义法律制定的阶段:准备阶段,确立阶段,完备阶段。 准备(起草)阶段:包括立法动议的形成、草拟法律草案条文,修改、补充法律条文,征徇有关单位和个人意见等。 确立(形成)阶段:包括法律议案的提出和审议;法律审案的审议;法律草案的通过;法律的公布。 完备阶段:包括法的解释、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清理、法律汇编和法律编纂等。 系统化:指采用一定的方式,对已经制定颁布的规范性法律文件进行归类、整理或加工,使其集中起来作有系统的排列,以便于使用的活动。 法律(规)整理:指有关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对一定时期和范围的规范性法律文件进行审查并重新确定其法律效力的活动。 法律汇编:指将规范性法律文件按照一定的目的或标准,如调整社会关系的领域、类别或问题的性质,按照效力层级、时间顺序,作出系统排列,汇编成册。 法律编纂:是指对散见于不同规范性法律文件中的属于某一部门的全部现行法律顾问规范,进行审查、修改和补充,编制成更加完善并具有特定结构的、统一的部门法典的法律。 法律的实施:指通过一不定期的方式使社会主义法律规范在社会生活中得到贯彻和实现的活动,是法作用于社会关系的特殊形式。 法律的适用:是指社会主义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和国家授权的社会组织依照法定的职权和程序,运用国家权力,把法律规范运用到具体人或组织,用来解决具体问题的一种行使权力的专门活动。 法律解释:指由一定的国家机关、组织或个人,为适用和遵守法律,根据有关法律规定、

文件分类及编码规则

SMF-A001001-01 文件级别二级文件生效日期2013-08-15 审批及颁发: 部门签名日期起草质量保证部 质量保证部 主审 质量总监 会审生产管理负责人 批准质量管理负责人 颁发质量保证部 分发: Copy-1 Copy-2 Copy-3 Copy-4 Copy-5 质量保证部质量控制部设备部技术部销售部Copy-6 Copy-7 Copy-8 Copy-9 Copy-10 行政人事部财务部安全环保部企管部注册部Copy-11 Copy-12 Copy-13 Copy-14 Copy-15 科技项目部采购部仓储部生产部一车间Copy-16 Copy-17 Copy-18 Copy-19 Copy-20 二车间三车间六车间七车间八车间Copy-21 Copy-22 九车间十车间 文件再审记录: 第几次再审审核情况审核人/日期批准人/日期第次再审 第次再审 第次再审 一、目的

SMF-A001001-01 文件级别二级文件生效日期2013-08-15 依照GMP要求,确立文件分类与编码规则,便于文件管理和追溯。 二、范围 适用于文件分类与编码管理。 三、职责 1 质量保证部负责文件体系的分类及编码规则,对各文件进行赋码。 2 各部门负责按照原则对文件进行分类管理;各部门起草文件时必须严格遵循文件编码的规 定。 四、术语 无 五、内容 1 文件分类 1.1 一级文件:阐明公司内某一体系的方针,描述体系的文件。主要包括:质量方针、质量管理手册、质量责任制、质量目标。 1.2 二级文件:主要描述为实施体系要素所涉及到的各职能部门的活动,或为完成某项活动而规定的方法。包括: a)技术标准:包括工艺规程、质量标准、方案、报告等。 b)管理标准:包括计划、管理制度、清单、目录等,描述公司各主要过程的管理活动。 c)工作标准:包括部门职责、职务说明书。 d)工厂主文件。 1.3 三级文件:标准操作规程(SOP),描述各管理环节的操作要素和工作流程、具体的操作方法和步骤。 1.4 四级文件:记录、表格、合格证、图纸、标签、证书等。 2 文件编码 2.1 文件分类编码应遵循以下原则:

儿少分章节重点考试资料缩印版

名词解释 儿童少年卫生学:是保护和促进儿童少年身心健康的科学,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长(growth):指细胞繁殖、增大和细胞间质增加,表现为组织、器官、身体各部分乃至全身的大小、长短、重量的增加和身体成分的变化,为量变。 发育(development):指细胞、组织的分化和功能的不断完善,心理智力的发展和运动技能的获得,为质变。 成熟:指生长和发育达到一个相对完备的阶段,,标志着个体形态、生理功能、心理素质等方面都已达到成人水平,具备独立生活和生养下一代的能力。 成熟度:专指某一特定生长发育指标当时达到的水平占成人水平的百分比。 生长发育可塑性:指人体结构、功能为适应环境变化和生活经历而发生改变的能力。 生长发育指标体系:体格发育指标,体能发育指标,心理行为发育指标 儿少卫生学的研究对象是从出生后的婴儿到发育成熟的青年,年龄范围为0~25岁。重点对象是中小学生群体,在此基础上向学龄前儿童和大学生群体延伸。三个鲜明的发展特征:1.高度重视主要服务对象——中小学生的三大特点:正在旺盛生长发育;生长的同时在接受教育;集体生活在学校这一特殊环境里。2.制定工作目标和提出干预措施时,不仅关注生长发育及其影响因素,学生常见病和伤害防治,而且充分考虑其心理-情绪-行为发展特征和实际需求。3.核心任务是针对青春期少年的身心发展过渡性特点和特殊问题,提供良好的教育、保健和医疗服务。 主要研究内容:生长发育、疾病防治、心理卫生、教育过程卫生、学校健康教育、学校卫生监督和学校建筑设备卫生。 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1.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2.生长发育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阶段性:婴儿0-1,幼儿前期1-3,幼儿期3-6,童年期5-12,青春期10-20 女孩比男孩早1~2年,青年期18-25。3.生长发育速度的不均衡性:整个生长期内个体的生长速度有时快,有时慢,是不平衡的。第一突增期:胎儿4个月开始至出生后一年,身长(胎儿中期4-6个月)体重(胎儿后期7-9个月);第二突增期;青春期(女9-11至13-15 男11-13至15-17); (1)突增期意义:1补充适当的营养2保证充足的睡眠3保证足够的锻炼。4各系统生长模式的时间顺序性与统一协调性:生长发育过程中,各组织、器官的生长模式在时间进程上是不同的。(2)程序性:1头尾发展律(胎儿期和婴幼儿期,由上至下、由近而远) 2近侧发展律(瘦的精细动作,近-远,粗-细,简单-复杂)3向心律(童年期和青春期,下肢先于上肢,四肢早于躯干)。(3)Scammon生长模式:1一般型:肌肉、骨骼脏器等,两次突增;2神经系统型:发育最早,一次突增,先快后稳;3淋巴系统型:发育最旺盛,一次突增,有升有降;4生殖系统型:发育开始最晚,一次突增,先慢后快。5.子宫型:子宫,肾上腺发育在出生时较大,其后迅速变小,青春期开始前才恢复到出生时的大小;其后迅速增大。(4)生长轨迹现象和生长关键期:1生长轨迹现象:在外环境五特殊变化的条件下,个体儿童的发育过程比较稳定,呈现一种轨迹现象,其中遗传基因起关键作用;2赶上生长:因某种因素生长发育受阻的儿童,在阻碍生长的因素被克服后表现出的加速生长,并恢复到正常轨迹的现象;3生长关键期:生长关键期是器官和组织的快速生长期,此时受到干扰,常导致永久性的缺陷和功能性障碍。 体能:是指人体具备的能胜任日常工作和学习而不感到疲劳,同时有余力能充分享受休闲娱乐生活,又可应付突发紧急状况的能力。(体能发育过程的不均衡性、阶段性、不平衡性和性别特征) 体成分(身体成分):指人体总重量中不同身体成分的构成比例,属化学生长的范畴。(体成分的两成分模型由体脂重和去脂体重) 青春期(adolescence):是个体从童年向成年的逐渐过渡的时期,是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阶段。青春期的年龄区间为10~20岁,WHO把青春期定义为这样一个时期:1.是个体从出现第二性征到性成熟的生理发展过程;2.是个体从儿童认知方式发展到成人认知方式的心理过程;3.是个体从社会经济的依赖性到相对独立状态的过渡。女性青春期的时间跨度一般为10~18岁,男孩为12~20岁。 青春期的发育特点:1.体格生长加速,以身高为代表的形态指标出现第二次生长突增;2.各内脏器官体积增大、重量增加,功能日趋成熟;3.内分泌功能活跃,与生长发育有关的激素分泌明显增加;4.生殖系统功能发育骤然加快,迅速成熟,到青春晚期已具有繁殖后代的能力;5.男女外生殖器和第二性征迅速发育,使两性的外部形态特征差异更明显;6.青春期心理发展骤然加快,产生相应的心理-行为变化,可能出现一些青春期特有的心理-行为问题。 青春期发育类型:早熟型(盆宽窄肩的矮胖体型,突增维持1年左右)、晚熟型(瘦高,维持2年以上)、一般型(介于二者之间,维持两年左右) 矮身材:身高低于其性别--年龄组正常值的第三百分位P3。垂体性侏儒症、甲状腺功能低下症、遗传代谢性疾病、生长迟缓、家族性矮身材、体质性生长迟缓。高身材指个体的身高高于其性别年龄相应标准的第97百分位数以上。按原因分:家族性高身材、体质性生长发育加速、巨人症。 性早熟(sexual preiocity):是一种以性成熟提前为特征的性发育异常,一般指男9岁以前出现睾丸增大,女8岁前出现乳房增大活10岁前出现月经初潮。一般分真性性早熟,由下丘脑-垂体-性腺轴过早启动引起;假性性早熟,多因性腺或肾上腺皮质肿瘤等导致性激素分泌过多,环境污染物种的激素成分,外源性性激素药物,含性激素制剂的不当应用也可引起;部分性早熟,患儿仅有某一方面的单独提前发育现象、不伴随其他异常表现;体质性性早熟,女孩8~8.5岁前出现第二特征指标一项以上发育或10岁前来初潮男孩9~9.5岁前出现睾丸增大或阴毛生长,本质上属健康人群。 青春期性发育障碍(delay puberty):一般指男童14岁未出现睾丸增大,女童13岁未出现乳房发育为判断标准。 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有:遗传和环境因素,其中前者决定了生长发育的可能性,即决定了生长发育的潜力。后者决定了生长发育的现实性。即在不同程度上影响该潜力的正常发挥,决定发育的速度以及最终可达到的程度。①遗传因素:遗传的家族.种族影响:如家族聚集性和种族差异,是遗传影响的具体表现,身高、 性成熟早晚、生长突增模式、月经初潮年龄,都与家 庭遗传有关,种族影响对个体的体型、躯干、和四肢 的长度的比例等作用很大;双生子研究。②环境因素: 1)营养2)体育锻炼3)疾病4)生活作息制度5) 气候和季节6)环境污染7)社会家庭因素。 双生子研究:MZ同卵,DZ异卵 遗传度:是衡量遗传、环境因素各自对表型性状总变 异相对作用大小。越接近1,遗传作用越大。 生长发育调查方法含义以及特点:1)横断面调查; 在某一较短时间和一定地区范围内,选择有代表性的 对象对某几种指标的一次性大标本调查。特点:通过 其,可在短期内获得大量的资料。在一个较大地区范 围内通过调查得出某项指标的正常值,建立该地区儿 童少年生长发育的标准;也可将本地区本人群的调查 结果与其他地区人群结果作比较,以了解本地区儿童 少年的生长发育水平,并作为评价本地区儿童少年保 健工作效果依据;对同地区同人群的连续多次调查, 可比较不同时期的动态变化,分析生长长期趋势。调 查规模达时间短,需较多测试人员,调查前应该有详 细的计划严格的人员分工和测试程序,调查项目不宜 过多,根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具有代表性,对所 处的内外环境属性有明确规定2)追踪性调查;是一 种动态观察,通过选择一定数量的对象,在较长一段 时间内进行的定期,连续多次的调查,观察儿童少年 的生长发育动态。制定生长速度正常值,揭示生长发 育规律性,系统深入的观察分析某些内外因素对生长 发育的长期影响。调查对象自始至终是同一组人群, 故反应的生长发育规律较横断面调查更加准确,更能 确切的反映人群或个体的生长速度。费时长,调查中 人员和对象都容易流失,从调查开始即应采取措施保 证其稳定性,最大限度减少样本流失。尽量使用同一 型号的测试器材,技术标准保持一致,使前后结果有 可比性。3)半纵向调查;将横断面和追踪调查两种 方法混合,克服追踪调查所需年限太长,研究样本易 流失的缺点。节约时间和工作量。只具有部分的追踪 性质,获得生长发育速度是近似的,将会出现两组不 同对象的重叠,产生差异,需利用适当的统计方法修 匀。 生长发育的评价的实际意义:1.了解个体、群体的生 长发育现状,处于什么等级、发展趋势如何;2.为评 价遗传--环境影响因素,考察学校卫生工作实效、开 展保健干预提供依据;3.筛查、诊断生长发育障碍。 生长发育评价既针对个体也针对群体,由生长发育水 平、生长速度、发育匀称度(指标间相互关系)和体 质综合评价报告等四类内容组成。 生长发育评价方法:一:等级评价法和离差曲线图法 (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二:指数法:利用数学公 式,根据身体各部分比例关系,将两项或多项指标相 连,转化成指数进行评价。身高坐高指数:根据人体 躯干与下肢的比例关系,从纵截面角度反映体型,分 为长躯型、中躯型、短躯型(坐高cm/身高cm*100%); 反映生理功能指数:身高肺活量指数和体重肺活量指 数=肺活量/身高或体重;BMI营养状况指数。三:Z 分法:Z标准差法,是一种特殊类型离差法。它不以 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而是以中位数为中心,将资料 从偏态分布大体转换为正态分布,再取+-1Z、+- 2Z、+-3Z为界值点,建立正常值。通过正态转换过 程,实测值即被转换成Z分,由此确定发育等级。四, LMS法:三大优势:1.对百分位数法、Z分法既沿袭 又修正。2.只要使用的样本量达到要求,所制成的正 常值或标准课精确到个位。3.各相邻百分位数值间不 会出现交叉、颠倒或重叠,从而使所定正常值或标准 的精确性显著提高。五:发育年龄评价法:是指用某 些身体形态、生理功能指标和第二性征的发育水平及 其正常变异,制成标准年龄,评价个体发育状况。(四 种:形态年龄,第二性征年龄,齿龄,骨龄) 心理卫生(精神卫生):是研究如何维护和促进人类 心理健康的科学。包括一切旨在改善心理健康的措施, 使人能按自己的身心潜能进行活动。(对儿童来说, 就是促进心理健康发展、培养健全性格、提高儿童对 环境的适应能力、预防精神方面的各种问题) 儿童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心1.智力发展2.情绪反应 适度 3.心理行为特点与年龄相符。4.行为协调,反 应能力适度5。人际关系的心理适应。6,个性的稳 定和健全 心理障碍:儿童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偏倚称心理卫 生问题,若其严重程度、持续时间超过相应年龄的允 许范围,称心理障碍。(20%) 儿童期心理行为问题的表现主要有: 1、学业相关问题学习困难、注意力障碍、自控力 差等,多发生在小学阶段,特别是初入学儿童。注意 有些属于学龄前期向学龄期过渡时出现的暂时性适 应不良。 (ADHD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俗称儿童多动症,是以 注意力不集中、情绪冲动、过度活动、学习困难为特 征的综合征。通常起病于7岁之前, LD学习障碍:是指学龄儿童在阅读、书写、拼写、表 达、推理、计算能力等学习过程中存在一种或一种以 上的特殊性障碍,包括阅读障碍、数学障碍、书写障 碍、非特定性学习障碍等。) 2、情绪问题紧张焦虑、孤僻、强迫行为、恐怖。(焦 虑指突如其来出现的、无明显躯体原因的恐惧感,若 经常反复出现,已形成儿童焦虑障碍,是儿童期最常 见的情绪障碍之一。强迫行为:指儿童以强迫观念和 强迫动作为主,伴焦虑情绪和适应困难的一类症候群。 恐惧:当参与某项活动或面临某种情景式产生过分强 烈、持续的紧张、恐惧和回避情绪。心境障碍:又称 情感性障碍,是一组以显著而持久的心经高涨或低落 为主要症状的精神障碍,伴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 变。) 3、品行问题如偷窃、经常撒谎、攻击性行为。 4、 不良习惯如习惯性抽动、吮指、咬指甲、口吃、遗 尿。5、广泛性发育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ASD:也 称自闭症,是由脑发育不良引起的,以社会功能、语 言沟通缺陷为主,伴异常狭窄的兴趣和行为特征的儿 童期发育行为障碍。表现:交流障碍、言语发育障碍、 行为刻板重复、智力落后、感觉异常。 青春期心理咨询:专指处于青春发育阶段的少年(尤 其是那些存在心理问题者),运用心理商谈的技术、 程序和方法,帮助其对自己与环境形成正确的认识, 矫正其心理上的不平衡,以改变其态度与行为,并对 社会生活产生良好的适应。原则:保密、限时、自愿、 情感自限、延期决定、伦理规范。 生长发育指标:发育水平、营养状况、智力。 生命指标:婴儿死亡率:IMR是指在所给定的年份内 每1000名活产儿在0~1岁期间的死亡人数,反映活 产儿一年内的死亡概率。它是国际公认的衡量一个国 家/地区社会经济文化、居民健康状况、卫生保健事业 发展的重要标志。 疾病指标:因病缺课率:以月为单位计算因病缺课的 人时数或人日数占授课总时数的比例。反映学生健康 状况的重要指标。 生命质量指标:包括日常功能指标、心理社会功能评 定、专门性生活质量评定量表、综合性生活质量评定 量表。 六、视力不良:视力低下,是在采用远视力表站在5m 远处检查时,裸眼视力低于 5.0 。(近视不能仅凭上 述检查而必须通过眼科的散瞳验光才能确诊)。 近视:是指眼睛辨认远方(5米以上)目标的视力低 于正常,但视近正常,它是由于屈光不正所致。严 格定义是在不使用调节功能状态下,远处来的平行光 在视网膜感光层前方聚焦。 预防近视的措施:1.限制近距离用眼时间:预防近视 眼的基本措施是限制过多的长时间近距离视近活动, 每日可3~4次向5m以外的远处眺望,远望时宜选择 固定目标,每次5~10分钟,避免刺眼的强光刺激; 2.重视读写卫生:阅读、书写时坐姿要端正,眼书距 离保持在30~35cm左右,避免在光线过强或过弱的地 方读写;3.开展体育锻炼,增加室外活动,认真做好 眼保健操:活动有助使眼压下降;4.合理饮食,注意 营养:合理营养是预防近视眼的综合措施之一;5.改 善学习环境6.定期检查视力:学校应每年两次进行视 力检查;7.健康教育:开展用眼卫生的健康宣教。8. 加强围生期保健,减少早产儿。低体重儿的发生。 七、龋齿:龋齿是牙齿在身体内外因素作用下,硬组 织脱矿,有机质溶解,牙组织进行性破坏,导致牙齿 缺损的儿童少年常见病。患牙不能自愈。患龋后不仅 引起疼痛,而且影响食欲、咀嚼和消化功能,对生长 发育造成不利影响。 流行病学特点:1.龋患率:幼儿园儿童高于小学生, 小学生高于中学生;城市高于农村,大城市高于中小 城市。2.龋均(总龋牙数/受检总人数)和患者龋均(总 龋数/患龋总人数)都是反映龋齿患病程度的重要指标, 防龋工作重点在幼儿园儿童和小学生人群上。3.5岁 乳牙无龋率,12岁恒压龋均。4.好发牙和好发部位: 乳龋的好发牙是第1、2乳磨牙(第4、5乳牙),尤 其第2乳磨牙;恒龋的好发牙是第1、2恒磨牙(第6、 7恒牙)尤其第1恒磨牙(俗称“六龄齿”);恒龋的 好发部位相同都以咬合面为主。 四联致病因素论:1、细菌和菌斑,是根本原因。主 要的致龋菌是变形链球菌,可合成葡糖基转移酶,使 蔗糖转化为高分子细胞外多糖,使牙齿内的酸度增加, 有利于菌斑的形成。2、食物因素,是物质基础,碳 水化合物(尤其蔗糖)是致龋的主要食物,不仅可以 酵解产酸,降低菌斑的PH值,而且参与菌斑形成和 作用,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蔗糖消耗量和龋齿发病率 间存在高度正相关。3、宿主,是重要条件。指牙齿 对龋病的抵抗力或敏感性。。4、时间因素是发生过程。 儿童系统防龋法:1.定期检查、早期诊断。2.控制牙 菌斑。3.讲究饮食卫生,增强宿主抗龋力。4.健全学 校口腔疾病防治网。 八、缺铁性贫血:是由不同程度缺铁引起的以小细胞、 血红蛋白低下为特征一类贫血总述。防治要点:一般 治疗(饮食),病因治疗,铁剂治疗,针对性防治综 合措施,预防铁中毒。 九、肥胖:肥胖是在遗传、环境的交互作用下,因能 量摄入超过能量消耗,导致体内脂肪积聚过多,从而 危害健康的一类慢性代谢性疾病。 肥胖的两种类型:一种是单纯性肥胖,主要因摄食量 过多、“以静代动”的生活方式、缺乏运动等原因引 起;另一种是继发性肥胖,因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或 代谢性疾病引起。 男女18岁时都分别取BMI值24和28为超重和肥胖 界指点。体脂率男超过20%,女14岁以下超过25% 或14岁以上超过30%为肥胖。肥胖的防治:养成良 好的饮食习惯,纠正偏爱高糖、高脂、高热量饮食的 不良习惯。限制过量进食,对体重定期检测,加强体 育锻炼与户外活动。 体育锻炼的卫生要求?1适合年龄、性别和健康情况 2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3体育教学必须遵循的 基本原则:①循序渐进②全面锻炼③准备和整理运动 ④运动与休息交替 体育课的结构:开始部分2-3min,准备部分6-12min, 基本部分25-30min,结束部分3-5min 体育课的运动负荷决定于课程强度,密度,时间三大 因素 靶心率:达到最大运动强度60%—70%的心率,是判 断体育课运动负荷的常用指标,是运动时需要达到的 目标心率,是判断有氧运动的主要指标。健康人 130-180。=安静心率+(最大心率-安静心率)×60% 评价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指标还有脉搏(心率)曲线图、 平均脉搏、脉搏指数(=平均脉搏/安静脉搏)(中学生 1.6~1.8) 学生一天应有至少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注意饭前 饭后一个小时不宜剧烈运动。运动时大量排汗,必须 少量多次饮水,适量补充水分和盐分。在补充水分和 电解质的同时,还应注意适当补充钙等无机盐。 预防运动性创伤方案?1安全防范法2保护帮助法3 量力适应法4准备活动法 体育锻炼的自我监督:1主观感觉,包括运动时的排 汗量,运动后的心情,睡眠食欲等方面的自我感觉, 其他身体疲劳感觉、睡眠、食欲、运动情绪等2客观 评价:内容包括测试脉搏,监测体重,分析运动成绩 的变化、进行体能和其他形态、功能的测量等。 健康监测体系(三部分):健康体检、检测结果报告、 建立健康档案。 健康教育基本内容: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疾病预防, 心理健康,生长发育青春期保健,安全应急与避险。 大脑皮层功能活动特性及卫生意义:1始动调节:大 脑皮层的工作能力在刚开始时,因脑细胞和其他相关 器官、系统的功能尚处于较低水平,需要一定的起动 时间。伴随工作时的能量消耗,工作能力将逐渐提高, 该现象称~。据此,在学日、学周、学期开始时规定 的学习难度、学习强度都不宜太大,应逐渐增强。2 优势法则:各种脑、体力活动内容,在大脑皮质上各 有其代表区域。皮质能从机体受到的大量刺激中,选 择最符合自身目的和兴趣的一些刺激,在脑皮质引起 强烈的兴奋区域,即优势兴奋性。其兴奋性高于其他 区域,而且能将皮质其他部位的兴奋性吸引过来,加 强自身的兴奋性,又使那些部位处于抑制状态。因此, 优势兴奋性的形成可明显提高学习效率。所以,组织 教学内容时,一定要注意该内容的持续时间应适应受 教育者的年龄特点。3动力定型:如果儿童体内外的 条件刺激按一定顺序多次重复后,在大脑上的兴奋、 抑制过程及与此相关的神经环路将相对固定下来,形 成动力定型。因此,有规律的生活作息、良好的学习 态度、健康的行为方式应从小培养。4镶嵌式活动: 伴随学习性质的变化,脑皮层的功能在定位上(兴奋 区与抑制区,工作区与休息区)相互轮换,称为~。 因此,教学安排中应注意课程性质的轮换,脑力与体 力活动交替,以确保脑皮层在较长时间内保持旺盛的 工作能力。5保护性抑制:一旦大脑皮层的活动超过 其功能限度,皮层反馈性的进入抑制状态,称为保护 性抑制。~是一种生理状态,也是早期疲劳的表现, 对保护脑皮层免受功能衰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教 育过程中如果能注意到学生的早期疲劳表现,适当组 织休息或安排其他活动,脑皮层功能活性将很快恢复; 如果任其发展,不采取劳逸结合措施,学生的疲劳状 态就会持续下去并逐步加重,甚至发展成病理性的 “过劳”状态。 影响脑力工作能力的因素?年龄;性别;健康状况; 遗传;学习动机和兴趣;学习生活条件;养育和生活 方式。 疲劳:在过强、过猛的刺激或刺激强度虽不大但持续 长时间的作用下,使大脑皮层细胞的功能消耗超过限 度,所产生的保护性抑制。是一种生理现象,出现早 期疲劳是学习生理负荷达到临界限度的指标。 试述学生学习疲劳的表现和评价学习疲劳的意义。第 一阶段又称早期疲劳。机制是优势兴奋性降低,不能 实行对周围区域的抑制(内抑制障碍)。表现为上课 时坐立不安,小动作多;注意力转移。条件反射实验 出现错误反应增加。有些人的早期疲劳内抑制表现不 明显,主要反应是兴奋过程出现障碍。早期疲劳的重 要特点是:兴奋过程或内抑制过程中的一个方面有障 碍性表现。第二阶段又称显著疲劳。机制是大脑皮层 的保护性抑制加深、扩散,特点是兴奋过程和内抑制 都减弱或发生障碍。具体表现:上课打呵欠和瞌睡; 对条件刺激的错误反应增多,反应量减少,反应时延 长,有时甚至出现后抑制现象。 学校的作息制度符合哪些原则?1、符合皮层的功能 的特点和脑力工作能力的变化规律,使学习活动与休 息的交替安排合理化2、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健康 水平的儿童少年应区别对待,分别制度3、既能满足 学习任务,又要保证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4、学校 与家庭作息制度相互协调统一5、制度一经确定,不 要轻易改变 一日生活制度:1课业学习:小学1、2年级不超过 4h,3、4年级5h,5、6年级6h,初中7h,高中8h; 2、每节课持续时间:小学40分钟;中学45分钟;大 学50分钟3、课外活动:小学生不少于3-3.5h,中学 生2-2.5h,其中至少有1h体育锻炼时间。中学生每周 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不宜少于3次,每次45min。4、睡 眠:小学生10h,中学生9h,大学生8h。5、休息: 每节课休息10min,第2、3节课间休息20min。炎热 夏季保证短时间午睡。6、自由活动:每天看电视或 课余上网时间不宜超过1h。7、进餐 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凡是给青少年健康、完好状态 乃至成年期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直接或间接损害的 行为。特征:1.明显偏离个人、家庭、学校乃至社会 的期望。2.对健康的危害程度各异。3.有个体聚集性 和群体聚集性。4.有鲜明的后天习得性。5.青少年行 为有良好的可塑性。导致的危害:危及健康和生命, 产生潜在危险,引发性传播疾病。分类:易导致非故 意伤害的行为、致故意伤害行为、物质滥用行为、精 神成瘾行为、危险性行为、不良饮食和体重控制行为、 缺乏体力活动行为。 伤害:是由各种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事件和心理 行为因素等导致个体发生暂时性或永久性损伤、残疾 或死亡的一类疾病的总称。分为非故意伤害和故意伤 害。 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的危险因素有:宿主因素(年龄 性别种族心理行为特征生理缺陷与特征),家庭因素, 社会因素,物理因素(地区因素),其中伤害事故出 现的两个高峰在婴儿期和青春期 儿童青少年意外伤害的预防控制干预包括教育干预, 技术干预,工程干预,经济干预,称为“四E策略”。 暴力是指蓄意滥用权力或躯体力量,对自身、他人、 群体或社会进行威胁或伤害,导致身心损伤、死亡、 发育障碍或权利剥夺的一类行为 校园暴力:发生在校园内、上下学途中、其他与学校 活动相关的所有暴力行为。分为躯体暴力、言语/情感 暴力、性暴力三种形式。 教学楼的卫生原则:1.保证教学顺利进行。2.光线好、 通风好。3.方便师生课间休息和户外活动。4.保证师 生安全。 教室内部设计的卫生要求?1 足够的室内面积 2 良 好的采光照明和室内微小气候 3防止噪音干扰 4 便 于学生就座和通行,便于清扫和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采光系数:或称自然照度系数,为综合评价教室的采 光状况,指室内某一工作面的天然光照度与同时室外 开阔天空散射光的水平照度的比。一般最低采光系数 不低于2.0% 教室课桌面的平均照度不应低于300lx,黑板面平均 垂直照度不应低于500lx,照度均匀度不低于0.7 教室人工照明的卫生要求:保证课桌面和黑板面上有 足够照度,照度充分均匀;不产生或少产生阴影,没 有或者尽量减少眩光作用;不因人工照明导致室内温 度过高而影响空气的质量和安全性。 桌椅高差:为桌近缘高与椅高之差。1/3坐高+1~2cm 课桌椅尺寸有11个型号,不同身高不同型号,桌椅 配套,同号搭配。 教室自然采光的卫生要求:满足采光标准,课桌面和 黑板上有足够光照;照度分布均匀;单侧采光的光线 应自学生作为左侧射入,双侧采光也应将主要采光窗 设在左侧;避免产生较强的眩光作用,创造愉快、舒 适的学习环境。 玻地面积比不低于1:5 黑板反射系数<20% 投射角不小于20~22°,最小开角不小于5°。 室深系数不小于1:2。 采光方向:南北向双侧,左侧 学校卫生监督:是指卫生行政部门依据国家相关法律、 政策和学校卫生标准,对学校建筑设备、学校生活环 境、学生用品、学校卫生服务工作等进行监督检查的 系列性执法活动。

司法考试法理学知识点法律解释的方法

2017年司法考试法理学知识点:法律解释的 方法 司法考试频道为大家推出【】考生可点击以下入口进入免费试听页面!足不出户就可以边听课边学习,为大家的取证梦想助力! (一)法律解释种类: 1、正式解释:即法定解释,是指特定的国家机关、官员或其他有解释权的人对法律作出的具有法律上约束力的解释。如立法、司法和行政解释 2、非正式解释:又称学理解释,一般指学者或其他个人组织对法律规定所作的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解释。 (二)一般解释方法1、语法解释:又称文法、文义、文理解释,指根据语法规则对法律条文的含义进行分析,以说明其内容的解释方法。 2、逻辑解释:运用形式逻辑的方法分析法律规范的结构、内容、适用范围,以保持法律内部统一的方法。 3、系统解释:将需要解释的法律条文与其他法律条文联系起来解释。 4、历史解释:指通过研究立法时的历史背景资料、立法机关审议情况、草案说明报告及档案及档案资料,来说明立法当时立法者准备赋予法律的内容和含义。 5、目的解释:指从法律目的出发对法律所做的说明。

6、当然解释:指在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情况下,根据已有的法律规定,某一行为当然应当纳入该规定的使用范围内,对适用该规定的说明。 (三)特殊解释方法a、依解释的尺度:法律教育网 1、字面解释:忠于法律文字含义,既不扩大也不缩小字面含义。 2、扩充解释:对法律条文所作的宽于字面含义的解释。 3、限制解释:对法律条文所作的窄于字面含义的解释。 b、依解释的自由度1、狭义解释:即严格解释,严格按照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所做的解释,与字面解释的区别是,还要忠实于被解释法律的精神。 2、广义解释:即不拘泥于文字含义,进行比较自由的解释。 大陆法系倾向于广义解释,普通法系倾向于严格解释;发展趋势:都较多地采用广义解释。

法律解释方法

三、法律解释方法 (一)法律解释方法的含义 “方法”的基本含义是“路径”,即从事某种活动的合理、可行的路径。所谓法律解释方法,也就是法律解释操作的合理、可行的路径。法律解释操作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解释法律,当我们面对一个法律文本考虑如何就其含义提出某种解释主张或论点时,也就面临了寻找和选择解释的适当路径的问题。然而,仅此来理解法律解释方法的基本含义还不够。从逻辑的角度分析,法律解释的实际操作若要成为一种有效的活动,就不能不考虑以下四个相互关联、互相包含的问题:解释的可行路径问题--以什么方式、从什么角度进行解释或者说提出解释主张或论点;解释活动的规范问题--进行解释活动应该遵循什么准则或规则;解释结果的形态问题--提出什么样的解释主张或论点,以及解释结果的理由问题--为什么要作出这样的解释。因此,法律解释方法的基本含义可以表达为以下四个方面: 1、法律解释方法是法律解释操作的合理、可行的路径; 2、法律解释方法是法律解释操作所应该遵循的准则; 3、法律解释方法是法律解释操作结果--法律解释论点或主张--的形态; 4、法律解释方法是支持法律解释论点或主张的理由。 当然,虽然在逻辑上可以把法律解释方法的基本含义一分为四,区分它的四种“面相”,但在实践中却经常需要将它们“合而为一”来对待:法律解释方法既是解释操作的可行路径,又是解释操作所应遵循的准则,同时还是法律解释论点或主张的形态,以及支持法律解释论点或主张的理由。因此,在表达中,法律解释方法与解释路径、解释准则、解释论点的形态或解释理由是可以相互臵换的;在含义上,这四种不同的主题词用语是相互隐含、内在关联的,明示其中一种,也就蕴含着其他三种。例如,如果解释者提出某种形态的法律解释论点(如普通含义的解释论点),那么在这种形态的解释论点中就蕴含着相应的解释路径(普通含义的解释路径或方式)、解释准则(普通含义的解释准则)和解释理由(普通含义的解

最新文件分类及编码规则汇编

审批及颁发: 部门签名日期起草质量保证部 主审 质量保证部 质量总监 会审生产管理负责人 批准质量管理负责人 颁发质量保证部 分发: Copy-1 Copy-2 Copy-3 Copy-4 Copy-5 质量保证部质量控制部设备部技术部销售部Copy-6 Copy-7 Copy-8 Copy-9 Copy-10 行政人事部财务部安全环保部企管部注册部Copy-11 Copy-12 Copy-13 Copy-14 Copy-15 科技项目部采购部仓储部生产部一车间Copy-16 Copy-17 Copy-18 Copy-19 Copy-20 二车间三车间六车间七车间八车间Copy-21 Copy-22 九车间十车间 文件再审记录: 第几次再审审核情况审核人/日期批准人/日期 第次再审 第次再审 第次再审 一、目的 依照GMP要求,确立文件分类与编码规则,便于文件管理和追溯。

二、范围 适用于文件分类与编码管理。 三、职责 1 质量保证部负责文件体系的分类及编码规则,对各文件进行赋码。 2 各部门负责按照原则对文件进行分类管理;各部门起草文件时必须严格遵循文件编码的规 定。 四、术语 无 五、内容 1 文件分类 1.1 一级文件:阐明公司内某一体系的方针,描述体系的文件。主要包括:质量方针、质量管理手册、质量责任制、质量目标。 1.2 二级文件:主要描述为实施体系要素所涉及到的各职能部门的活动,或为完成某项活动而规定的方法。包括: a)技术标准:包括工艺规程、质量标准、方案、报告等。 b)管理标准:包括计划、管理制度、清单、目录等,描述公司各主要过程的管理活动。 c)工作标准:包括部门职责、职务说明书。 d)工厂主文件。 1.3 三级文件:标准操作规程(SOP),描述各管理环节的操作要素和工作流程、具体的操作方法和步骤。 1.4 四级文件:记录、表格、合格证、图纸、标签、证书等。 2 文件编码 2.1 文件分类编码应遵循以下原则: 2.1.1 系统性:统一分类,统一编码。按照文件分类建立编码系统,由质量保证部建立公司管理文件的分类和编码系统。 2.1.2 准确性:文件与编码一一对应,做到一文一码,一旦某文件终止使用,则该文件编码随即作废,不得再次使用。

儿少卫生学练习题名解+问答

《儿童少年卫生学》预防医学091班 一、名词解释 1、儿童少年卫生学是保护和促进儿童少年身心健康的科学,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生长指细胞繁殖、增大和细胞间质增加,表现为组织、器官、身体各部以至全身的大小、长短和重量的增加以及身体成分的变化,为量的改变。 3、成熟指生长发育基本结束时,形态、功能方面达到成人水平,各器官、系统功能基本完善,骨骼钙化完成,性器官具有繁殖子代的能力。 4、生长轨迹现象人在生长的过程中,一旦因疾病、营养不良、内分泌障碍等因素影响而出现明显的生长发育延迟时,只要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加以校正。就会出现向原有生长曲线靠近的倾向。这种倾向称做生长轨迹现象。 5、头尾发展律指在胎儿期和婴儿期,人体的生长发育首先从头部开始,然后逐渐延伸到尾部(下肢)部。胎儿期和婴儿期生长发育遵循此规律。 6、向心律儿童、青春期的形态发育遵循下肢发育先于上肢,四肢早于躯干,呈现自下而上、自肢体远端向中心躯干发育的规律变化,称为生长发育的向心律。儿童、青春期生长发育遵循此规律。 7、遗传度是指在群体表型特征两变异中,遗传变异所占的比例。遗传度介于1和0之间,越接近于1,提示遗传的作用越大;越接近0,说明环境的作用越大。 8、矮身材指该儿童的身高低于其年龄相应标准的第3百分位数以下。 9、性早熟指男孩在9岁以前出现睾丸增大,女孩在8岁以前出现乳房发育或10岁以前来月经初潮者。 10、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也称多动症,指由非智力因素引起的、与年龄不相符的注意障碍、冲动、活动过度,并伴有学习困难和社会适应力低下的一组儿童行为异常症候群。 11、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 指“凡是给青少年健康、完好状态乃至成年期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直接或间接损害的行为”。 12、始动调节大脑皮层的工作能力在工作刚开始时水平较低,经启动过程逐渐提高,这一现象称为始动调节。 13、临界照度室内天然光照度等于标准规定的最低值时的室外照度称为临界照度,也就是需要开启或关闭人工照明时的室外照度极限值。标准规定的的临界照度为5000lx。14、学生健康监测指采用抽样调查方法,对确定的监测学校和目标人群进行生长发育、健康状况等长期的动态观察。 15、玻地面积比采光口有效的采光面积与室内地面积之比。 二、简答题 1、近年来,儿少卫生学的发展特征有哪些? (1)高度重视主要服务对象;(2)制定工作目标和提出干预措施时,不仅关注生长发育及其影响因素,学生常见病和伤害防治,而且充分考虑其心理—情绪—行为发展特征和实际需求,通过学校健康教育和开展健康促进学校,为儿童少年营造良好的学校环境,满足教育、教学需求,促进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3)核心任务:针对青春期少年的身心发展过渡性特点和特殊问题,提供良好的教育、保健和医疗服务。 2、请说出儿少卫生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生长发育、疾病防治、心理卫生、教育过程卫生、学校健康教育、学校卫生监督和学校建筑设备卫生。 3、以身高为例阐述青春期生长突增现象。 身高生长突增现象的出现,通常提示了男女儿童进入青春期的开始。突增开始的年龄,女性比男性早2年左右。女孩约在9~11岁开始,男孩约为11~13岁。突增的幅度也不一样。男孩每年可增长7~9cm,最多可达10~12cm,在整个青春期身高平均增加28cm;女孩每年约增长5~7cm,最多可达9~10cm,整个青春期约增长25cm。

儿童少年卫生学习期末考试题集

儿童少年卫生学习题集 绪论 一、填空题 1、儿少卫生学的研究对象是_______ ,重点对象是_______ 二、单选题 1、我国学校卫生工作的基本法规和重要指导依据是 A、《学校卫生工作条例》 B、《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C、《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 D、《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E、《义务教育法》 2、儿少卫生学的研究对象的年龄范围 A、0?18岁 B、0?20岁 C、0?23岁 D、0?25岁 E、0?28岁 三、多选题 1、生长发育的研究方法是 A、问卷调查 B、身体测量 C、生理生化功能的检测 D、人体诊察 E、体力测试 2、与儿少卫生学有密切联系的学科 A、营养卫生学 B、心理学 C、人类工效学 D、行为学 E、建筑学 3、儿少卫生学的两大基础学科为 A、流行病学 B、教育学 C、社会医学 D、体质人类学 E、卫生统计学 4、儿少卫生学的重点研究对象是什么样的群体 A、婴儿期 B、幼儿期 C、童年期 D、青春期 E、青年期 5、儿少卫生学涵盖的内容十分丰富,主要有 A、心理卫生 B、教育过程卫生 C、疾病防治 D、生长发育 E、学校建筑设备卫生四、名词解释 1、Child and Adolescent Health 五、简答题 1、儿少卫生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与哪些学科有关系? 2、儿童少年卫生学的定义、研究目的是什么? 3、在儿少卫生实际工作中,必须考虑到中小学生的哪些特点 4、儿少卫生学研究的对象和它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从岀生后的婴儿到发育成熟的青年;中小学生群体 二、单选题 1、A 2、D 四、名词解释 1、Child and Adolescent Health : 儿童少年卫生学,简称为儿少卫生学,是保护和促进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科学。是预防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五、简答题 1、儿少卫生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与哪些学科有关系?答:儿少卫生学的主要内容可归纳为:生长发育;疾病防治;心理卫生;教育过程卫生;学校健康教育;学校卫生监督和 学校建筑设备卫生等。 与之相关的学科有: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预防医学的其他学科(如营养卫生、劳动卫生、环境卫生、社会医学、卫生管理学、卫生法学等)、临床、基础、康复等医学,以及非医学领域的心理学、行为学、教育学、生物学、体质人类学、建筑学等 2、儿童少年卫牛学的定义、研究目的是什么? 答:儿童少年卫生学是保护和促进儿童少年身心健康的科学,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保护和促进儿童少年身心健康为宗旨,通过研究儿童少年的身心发育规律、特点,分析影响生长发育的遗传、环境综合因素,提岀相应卫生要求和适宜卫生措施,目的是充分利用外环境有利因素,减少和控制消极因素,预防疾病、增强体质,促进个人潜能正常发挥,提高身心发育水平,为终身维持良好的生命质量奠定基础。 3、在儿少卫生实际工作中,必须考虑到中小学生的哪些特点? 八、、■ 答:①中小学生既处在旺盛的生长发育阶段,同时又在接受教育、集体生活在学校这一特殊环境里。因此,在制定工作目标和提岀干预措施时,必须既能满足他们的身心发展和实际需要,同时应着重考虑营造良好的学校环境、满足教育教学需要,促进良好人际关系建立。 ②由于中小学阶段覆盖整个青春期发育过程,有其鲜明的过渡性和特殊问题。因此,提供良好的青春期保健服务是儿少卫生工作的核心之一。 4、儿少卫生学研究的对象和它的重要意义是什么?答:儿少卫生学研究的对象为从出生后的婴儿到发育成熟的青年,年龄范围为0岁至25岁。重点对象是中小学生群体,在此基础上向学龄前儿童和大学生群体延伸。在我国,这些群体占全国总人口的I/3以上。 做好这代人的卫生保健工作,为他们将来的身心健康打下良好的基础,对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健康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第一章儿童少年生长发育 1、婴儿岀生后最早表现岀来的一种比较明显而稳定的个人特 征就是 __________ 。 2、青春期生长发突增,女孩比男孩约早___________ 年。 3、人体各部位的长度,从岀生到成年,______ 约增长1倍, _____ 约增长2倍,________ 约增加3倍,_________ 约增加4 倍。 4、青春期的晚熟少年,其骨龄通常是__________ 时间年龄。 5、儿童的机械记忆能力通常在_______ 岁时达到一生的最高 峰。 6、一般来说,女孩的月经初潮和男孩的首次遗精出现在青春 期的 _______ 期。 7、年龄别体重生长曲线,男女之间有________ 次交叉。 8、人体身高第二次生长突增高峰常岀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 期。 9、目前常用的婴儿期、幼儿前期、幼儿期、童年期、青春发 育期这一生长发育年龄分期方法是根据 __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 的不同而划分的。 10、青春期早熟少年,其骨龄通常是____________ 时间年龄。 11、在青春发育后期,男性的肺活量、握力比女性增长 12、女孩月经初潮常出现在身高突增高峰之 13、对于女孩的平均初潮年龄,欧美经济发达国家的比发展 中国家和经济落后地区的 _____________ 。 14、年龄别身高生长曲线,男女之间有次交叉。 15、女孩的青春期开始和结束年龄都比男孩早__________ 年左右。 16、S cammon把人体各组织和器官的生长模式大体归为四种 类型: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 和_________ 。 17、一般来说,身高的突增高峰岀现在青春期的________ 期。 二、单选题 1、脑组织生长关键期在 A、胎儿中期到后期 B、胎儿后期到出生后6个月 C、胎儿中后期到出生后6个月 D、出生后6个月内 E、岀生后1年内 2、胎儿和婴幼儿期发育遵循 A、向心律 B、轨迹现象 C、头尾发展律 D、正侧律 E、神经系统型 3、岀生后生长最快的阶段 A、胎儿期 B、婴儿期 C、幼儿期 D、童年期 E、青春期 4、青春期的主导思维是 A、具体形象思维 B、直觉行动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辩证逻辑思维 E、形式逻辑思维 5、儿童期、青春期发育遵循 A、生长关键期 B、轨迹现象 C、头尾发展律 D、正侧律 E、向心律 6、一生中身高发育速度最快的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