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故事--刻舟求剑--教学设计(文言文)
刻舟求剑教案5篇
刻舟求剑教案5篇刻舟求剑教案5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帮大家整理的刻舟求剑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刻舟求剑教案篇1教材分析:本课选编了两则古代寓言,这两则寓言都是以短小有趣的故事,讽刺了生活中的某些荒唐可笑的现象,揭示了一些深刻的道理。
《刻舟求剑》讲的是一个坐船过江的人,不慎把宝剑掉入江中,他一点儿也不着急,只在船舷上刻了个记号,准备船靠岸以后,从刻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捞宝剑。
《郑人买履》则借一个宁可相信自己脚的尺码而不相信自己的脚的人,讽刺墨守成规、迷信教条而不尊重客观事实的人。
两则寓言故事生动有趣,言简意赅,都是用“蠢人蠢事”——可笑的事,从反面给人启迪,耐人寻味。
学情分析:经过几年的语文学习和实践,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这两则寓言虽然是文言文,但是有译文可供借助,学生学起来就容易多了。
因此,和现代文的教学一样,仍坚持以自读为主,重在感悟、积累的策略。
教学中,尽量让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让他们自己质疑、释疑,教师适当点拨、扶助,必要时精当讲解,但是不讲语法。
设计理念:引导学生学习、总结学习寓言故事的一般方法:读故事—明道理—受教育学习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和译文对照(或查字典验证)弄懂字义。
2.让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为以后的学习打一点基础,同时,引导学生从这两则寓言中领悟一些生活中的道理。
3.继续了解古今汉语词义和表达上的不同,弄懂每则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4.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文言文。
5.讲这两则寓言故事。
重、难点与关键:能借助释文理解古文,初步领悟寓言所讲的道理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划分: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引入课文(课件)我们生活中常常会发生一些荒唐、可笑的事,比如自己手里拿着笤帚却去放笤帚的地方找笤帚;正在玩电脑时突然停电了,心想既然玩不成电脑就看电视吧等等。
《刻舟求剑》教案
《刻舟求剑》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成语“刻舟求剑”的来源和寓意。
2.提高学生对寓言故事的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分享交流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1.理解成语“刻舟求剑”的含义。
2.分析故事中人物的行为和思维特点。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分析故事中人物的行为和思维特点。
2.理解故事所传达的哲理。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刻舟求剑》的故事内容。
2.学生准备笔记本、彩笔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教师讲述《刻舟求剑》的故事。
2.学生听故事,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故事,感知故事情节。
2.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三)课堂讨论a.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他为什么要刻舟求剑?b.主人公的行为是否正确?为什么?c.你从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示?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得出结论。
(四)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理解成语“刻舟求剑”的含义。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刻舟求剑》,谁能复述一下故事内容?2.学生回答问题,巩固上一节课的学习成果。
(二)课堂探究a.故事中的主人公为什么犯错误?b.主人公的错误思维有哪些特点?c.我们应该如何避免犯类似的错误?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得出结论。
(三)案例分析1.教师提供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是否存在“刻舟求剑”的错误思维。
2.学生分组讨论,汇报分析结果。
(四)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所传达的哲理。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分析了《刻舟求剑》的案例,那么如何避免犯类似的错误呢?2.学生回答问题,巩固上一节课的学习成果。
(二)课堂讨论a.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如何培养自己的应变能力?b.如何克服思维定势,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c.如何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2.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得出结论。
(三)实践活动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模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刻舟求剑》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刻舟求剑》教案教学设计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五年级课时:2课时教材版本:人教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刻舟求剑》。
(2)理解《刻舟求剑》的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的道理。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理解故事中的寓意。
(2)学会通过朗读、默读、复述等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阅读的习惯。
(2)懂得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刻舟求剑》,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的道理。
难点:学会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刻舟求剑》的背景。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在船上刻记号?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故事中的道理。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
(2)教师解析故事中的道理,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4. 朗读与背诵(1)学生朗读课文,感受故事情节。
(2)学生背诵课文,巩固学习成果。
5. 课堂练习(1)学生运用生字词,进行情景对话。
(2)学生编写类似的寓言故事,展示自己的创造力。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并背诵《刻舟求剑》。
(2)运用本课所学生字词,写一篇小短文。
2. 拓展作业:(1)收集其他类似的寓言故事,与同学交流分享。
(2)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变化,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合作等方面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的家庭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3. 拓展活动评价:评估学生在拓展作业中的表现,如收集寓言故事、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变化等,评价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刻舟求剑》教案(14篇)
《刻舟求剑》教案《刻舟求剑》教案(14篇)《刻舟求剑》教案1一、素质教育目标:1、背诵、默写《刻舟求剑》2、掌握一些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翻译3、分析课文,提示寓意4、培养学生联系客观实际分析问题的方法二、教学设想:1、重点、难点、疑点重点:掌握课文中的常用的实词、虚词的翻译难点:对寓意的理解疑点:通顺流畅地用白话表达2、课型及基本教学思路:阅读讨论课三、媒体平台:1、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录音机2、多媒体课件撷英:(1)课件资讯(2)素材储备初中语文朗读磁盘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过程():1、情境导入我国古代有许多寓言故事,它通过简单的故事寄托深刻的道理,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刻舟求剑》这篇寓言故事。
2、课前热身我国寓言故事有很多,请同学选择一两个讲给同学们听听(如:掩耳盗铃、拔苗助长、智子疑邻等)3、查字典,读准下面字遽契其舟坠于水涉江六、合作探究:1、整体感知(1)听朗读磁带读课文,听清语气语调、节奏、句子的停顿。
(2)运用勾画圈点的读书方法朗读课文。
(3)采用生疑发问的读书方法,进一步深入课文内容,发现疑问和问题,准备讨论。
2、四边互动(1)请同学齐声朗读课文。
明确:把“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反问语气读出来。
(2)现在请同学看课文,利用书下注释,查工具书,四人一组用白话文说,教师巡回释疑。
最后由一名学生翻译,同学教师指正。
(3)请完成下面练习。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吾忘持度反归取之遽契其舟不亦惑乎2。
辨别“其”和“之”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自度其足至之市其:之:何不度之以足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是吾剑之所从坠4、请思考“探究·练习”明确渡江的楚人根据在船边的记号下水求剑,除白费力气之外,是不会有其它结果的。
如果在静水中不动,他刻的记号还有帮助记忆的作用;但他搭乘的船在江中横渡,船靠岸之后,原来刻的记号早已不是剑坠之处,他仍然从此处下水找剑,不是很糊涂吗?很显然,这则寓言讽刺的是那些固守陈规陋习,不懂得根据变化的情况改变看法或办法的蠢人。
刻舟求剑教学设计8篇
刻舟求剑教学设计8篇刻舟求剑教学设计1一、设计理念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更是小学教学中的难点。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因此,我努力为学生创设优良的阅读情境,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思维。
课堂上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多次朗读中初步感知__内容,之后再合作译文,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地保持,做到乐读趣学,学有所得。
最后合作汇报,形成自己的认识。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遵循和执行趣味性、自主性、扎实性、探索性的统一,既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产生兴趣,能自主精读翻译文言文,又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规律,探索疑难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背景分析教材分析:《刻舟求剑》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八册第六单元的21课《寓言二则》中的一篇,出自《吕氏春秋察今》。
是战国末期秦国的相国吕不韦的门客编写。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课文只有53个字,虽文字浅显但蕴含了一个大的道理。
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不注意情况变化,不会灵活处理问题的人。
在课文的引入中通过对学生已积累的寓言故事的回忆,将已有的知识唤醒,强调用看注释、结合资料,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学习文言文。
同时提出寓言有借事喻人的特点。
学情分析:1.学生在第一学期已经学习过两篇古文《滥竽充数》和《狐假虎威》,对这种纯文言文体裁的__并不是太陌生。
2.学生对文言文中字音字义的理解还是有一定的困难,诵读__时也会有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示范朗读使学生整体掌握__内容,特别是朗读的停顿,培养学生的语感。
3.在教学中应运用看注释,观插图,,找资料等方法学习文言文,注意培养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自主学习方法的意识,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的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使学生对故事蕴含的道理有一个大概的把握,并用言语说出故事中蕴含的道理,并能联系生活中的事件来进行故事道理的现实生活映射使课堂与生活相结合。
刻舟求剑古文教学设计.doc
刻舟求剑古文教学设计刻舟求剑古文教学设计刻舟求剑的寓意揠苗助长教学设计寓言刻舟求剑教学设计篇一:刻舟求剑教学设计《刻舟求剑》教学设计教材简析: 《刻舟求剑》这则寓言讲的是一个坐船过江的人,不慎把宝剑掉入江中,他一点儿也不着急,只在船舷上刻了个记号,准备船靠岸以后,从刻记号的地方跳下去捞宝剑。
它用短小有趣、言简意赅的故事,讽刺了生活中的某些荒唐可笑的现象,揭示了一些深刻的道理,用“蠢人蠢事”——可笑的事,从反面给人启迪,耐人寻味。
学情分析: 经过几年的语文学习和实践,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这则寓言虽然是文言文,但是有译文可供借助,学生学起来就容易多了。
因此,和现代文的教学一样,仍坚持以自读为主,重在感悟、积累的策略。
教学中,尽量让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让他自己质疑、释疑,教师适当点拨、扶助,必要时精当讲解,但是不讲语法。
设计理念: 教学中要突出以读代讲的特点。
文言文的教学和现代文一样,仍然要坚持以读为主,重在感悟,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总结学习寓言故事的一般方法:读故事——明道理——受教育.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本课生字,和译文对照(或查字典验证)弄懂字义。
过程与方法:继续了解古今汉语词义和表达上的不同,弄懂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为以后的学习打一点基础,同时,引导学生从这则寓言中领悟一些生活中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寓言内容,引导学生抓住对话中的关键性的话展开思考、讨论可作为教学的重点。
指导朗读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2、继续了解古今词义和表达上的不同,弄懂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是学习本课的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1课时一.话说寓言导入1.你们都知道那些寓言故事?(揠苗助长、自相矛盾、画蛇添足、守株待兔、郑人买履、掩耳盗铃、南辕北辙等) 2.齐读它们,想想这些寓言故事都有那些共同点?(语言简练、故事情节简单、故事中的人物都很愚蠢、都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等等)3、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常常带有讽刺或者劝戒的性质。
《刻舟求剑》 教案教学设计
《刻舟求剑》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理解《刻舟求剑》的故事内容,了解故事的背景和寓意。
(2)通过分析故事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课文中的道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故事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故事中的道理。
(3)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尊重规律、实事求是的态度。
(2)培养学生勇于改进、创新的精神。
(3)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分享的优秀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刻舟求剑》的故事内容。
(2)分析故事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运用课文中的道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1)理解故事中的寓意。
(2)运用课文中的道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刻舟求剑》的故事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故事内容。
(2)简要介绍故事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进行标注和思考。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故事中的寓意,分享各自的理解。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和分享。
4. 课堂讲解:(1)对故事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2)讲解故事中的寓意,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课文中的道理解决实际问题。
5. 练习巩固:(1)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
(2)对学生的练习成果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课后作业1. 根据课堂学习,总结《刻舟求剑》的故事内容和寓意。
2. 运用课文中的道理,举例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对未达成的目标进行改进。
2. 反思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 总结课堂教学中的亮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提供参考。
刻舟求剑教学设计精品4篇
刻舟求剑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会写“剑、舷、号、催、准”5个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刻舟求剑的寓意。
学情分析:文言文文章,学生在小学阶段所见不多,因此,教会孩子读古文的方法,即是为孩子们今后学习古文推开一扇窗,铺开一条道路。
三年级时,学生虽已经初步接触过古文,但要想真正读懂这篇文章仍有一定难度。
,诵读文章时也会有一定的困难,需要驾驶示范朗读使学生整体掌握文章内容,特别是朗读的停顿,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明白求剑人的想法错在哪里,从而体会课文中要说明的道理:讽刺那些死心眼,不懂得变通的人。
教学准备:录音文件、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揭示课题,引入新课)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读过成语故事吗?读过哪些成语故事呢?学生讲完后师述:每个成语故事都会告诉人们一个道理。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新的成语故事——《刻舟求剑》板书课题(二)新授课(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齐读课题,请同学解释这个成语的意思。
“刻舟求剑”的字面意思。
(出示课件)刻舟求剑:指的是在小船上刻个记号,再从刻着记号的地方跳下水去找宝剑。
师述:那么这个成语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请大家认真听故事。
2)听课文录音(课件出示要求)要求学生轻声跟读,注意故事中人的语气,在生字和不懂的地方做记号,标出自然段。
3)检查生字的读音(出示课件)现在老师要检查一下刚刚大家听故事听得怎么样。
老师请一个同学来读出这些词语。
师纠音。
再全班齐读。
4)课件出示生字中易错的地方。
5)出示生字卡片,指导书写。
大家已经标出了课文中的生字,请大家再仔细观察每个字的写法。
注意把字写规范。
6)师:下面请同学们齐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分别是什么?(三)活动(探究课文,感悟文义)1)请一名学生回答上面问题。
《刻舟求剑》教学设计
《刻舟求剑》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中重点字词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内容。
3、引导学生理解“刻舟求剑”这个成语的含义,明白其中蕴含的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刻舟求剑者的错误所在。
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能正确书写。
2、教学难点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并能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有趣的小故事。
(讲述一个简单的寓言故事,如《掩耳盗铃》)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也是一个寓言故事,叫做《刻舟求剑》。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
3、学习生字新词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正音。
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如“舟”“坠”“遽”“契”等。
(三)精读课文1、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2、小组交流讨论,派代表发言。
3、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故事的主要情节:有一个人乘船过江,不小心把剑掉进了江里,他不着急去捞剑,而是在船舷上刻了一个记号,等船靠岸了,才沿着记号去捞剑,结果自然是找不到剑。
4、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心理和语气。
引导学生思考:那个人为什么要刻舟求剑?他的想法和做法对吗?为什么?(四)深入理解1、组织学生讨论: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归纳:事物是在不断变化的,不能用固定的眼光去看待事物,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问题。
2、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刻舟求剑的人或事。
(五)拓展延伸1、让学生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寓言故事,简单介绍一下故事内容和蕴含的道理。
2、鼓励学生课后阅读更多的寓言故事,积累知识。
(六)总结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生字新词、故事内容和蕴含的道理。
2、布置作业:把《刻舟求剑》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并写一篇读后感。
刻舟求剑教案(通用6篇)
刻舟求剑教案(通用6篇)刻舟求剑教案(通用6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刻舟求剑教案(通用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刻舟求剑教案1教学目的:1、初步了解寓言这种文学形式,了解课文中寓言所蕴含的道理,能说出自己的理解,学习一些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2、以朗读法为主,让学生在朗读中领悟,在领悟中升华感情;3、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培养乐于创造的心理品质。
教学重点1、了解课文中寓言所蕴含的道理,能说出自己的理解2、能借助注释及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3、学习一些常用文言实词及虚词教学方法;讲读法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我国寓言故事很多,请同学选择一两个讲给同学们听听。
(课前搜集我国古代的寓言故事,如:掩耳盗铃、拔苗助长等)2、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在短小的故事里寓寄较深的道理,以进行劝喻或讽刺;常用比喻、象征、夸张、拟人等手法。
3、文言文的特点:语言简洁、凝练二、作家、作品1、韩非:战国后期哲学家,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出身韩国贵族。
曾与李斯一起受学于荀子。
因见韩国日益削弱,上书韩王,力主修明法制,富国强兵,韩王不听,退而著书十万余言。
书传至秦国,秦王大为赏识,于是发兵攻韩,迫使韩国送韩非入秦,入秦后,因李斯等人陷害,韩非被拘入狱,后被李斯毒死于狱中。
2、《郑人买履》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韩非子》是战国韩国贵族韩非所著,是法家的重要著作,也是先秦理论散文集大成者的著作。
三、指导阅读,了解文意1、字音、字形履(ǚ)遂(suì)宁(nìng)度(duó量长短dù量好的尺码)2、通假字坐,同“座”,座位。
反,同“返”,返回。
3、重要语句(1)郑人有欲买履者,“定语后置”句,现在顺序应为:有欲买履(的)郑人。
刻舟求剑教学设计(3篇)
刻舟求剑教学设计(精选3篇)刻舟求剑教学设计(精选3篇)作为一名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精心的刻舟求剑教学设计(精选3篇),欢送大家分享。
(一)知识教学点:1.学会本课的求、宝、剑、急、号、慌、指、靠8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成语刻舟求剑的含义,培养观察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问题的正确方法及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教育学生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看问题,使学生明白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理事情。
情况变了,处理的方法也要跟着变化。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成语刻舟求剑的含义。
难点:难点是学生对那个掉剑的人错在哪里的理解。
解决方法:通过活动及投影演示突破本课的难点、重点。
(一)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读过成语故事吗?谁能给大家讲一个成语故事?每个成语故事都告诉人们一个道理,所以,多读成语故事是很有好处的。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个成语故事《刻舟求剑》。
(板书)(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学生用以前学过的读书方法自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并记住每个生字的读音,在课文中标明自然段。
2.检查、认读生字卡片,检查字音识记效果;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检查初读效果。
3.思考,答复:课文讲的是什么人?他在什么时候做了什么事?(一个人坐船过江时在船上刻记号,寻找宝剑的事。
)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逐段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读第一段。
(提问)(1)课文讲的是什么?(2)他在什么时候做了什么事?(一个人坐船过江时在船上刻记号,寻找宝剑的事)使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3)结合看图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仔细观察图上人物的装束,理解从前指的是古时候的意思。
观察坐船人挂在腰里的剑鞘,联想一不小心宝剑掉到江里去了的情景。
2.学习第二自然段。
《刻舟求剑》教学设计
《刻舟求剑》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刻舟求剑”这个成语的含义,明白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讲述这个故事,并在生活中避免类似的错误。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理解故事内容,明白其中的道理。
(2)掌握重点字词的意思,如“舟”“坠”“求”等。
2、难点(1)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故事所蕴含的哲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2)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初步感知和理解能力。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角色扮演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图片或者讲一个简短的小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出“刻舟求剑”这个成语。
例如:展示一张一个人在船上刻记号的图片,然后问学生:“你们猜猜这个人在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2、初读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让学生注意字音和停顿。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尝试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字词讲解(1)讲解重点字词的含义,如“舟”(船)、“坠”(掉落)、“求”(寻找)等。
(2)结合字词,让学生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4、理解课文(1)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2)分组讨论:这个人为什么找不到剑?引导学生从剑的位置已经改变,而这个人却还按照原来的记号去找剑这一角度进行思考。
5、揭示道理(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故事所蕴含的道理: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变化的,不能凭主观想法去做事情。
(2)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自己身边有没有类似“刻舟求剑”的人或事。
6、拓展延伸(1)让学生想象一下,如果这个人没有按照刻舟求剑的方法去找剑,他应该怎么做才能找到剑?(2)介绍一些其他的寓言故事,如《掩耳盗铃》《守株待兔》等,让学生课后阅读。
7、课堂总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字词、故事内容和道理。
(2)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多思考、多观察。
8、布置作业(1)把“刻舟求剑”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
刻舟求剑 教案教学设计
刻舟求剑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刻舟求剑”的故事背景和寓意。
2.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阅读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故事中人物的错误行为。
4. 培养学生从故事中汲取教训,提高自己的判断力和应变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故事梗概:讲述战国时期,一个人在船上刻下一个记号,将剑扔进河里,船继续行驶,当他想起来去找剑时,却认为剑还在那个记号处,而不是剑的实际位置。
2. 故事寓意:教给学生遇事要实事求是,不能死守教条,要懂得变通。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刻舟求剑”的故事梗概和寓意。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故事中人物的错误行为,并从中汲取教训。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故事梗概和寓意。
2. 讨论法:分组讨论故事中人物的错误行为和应汲取的教训。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生活中的类似现象,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刻舟求剑”的故事背景。
2. 讲解故事:详细讲述“刻舟求剑”的故事梗概。
3. 分析寓意:讲解故事背后的寓意,引导学生认识到遇事要实事求是,不能死守教条。
4.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故事中人物的错误行为和应汲取的教训。
5.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生活中的类似现象,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
7.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与本节课相关的问题,让学生课后思考和解答。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刻舟求剑”故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是否能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故事中人物的错误行为。
3. 评价学生是否能从故事中汲取教训,提高自己的判断力和应变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故事文本:《刻舟求剑》原文及其翻译。
2. 多媒体课件:包含故事梗概、人物形象、讨论问题等。
3. 参考资料:有关“刻舟求剑”的背景资料和类似案例。
八、教学准备1. 准备故事文本和翻译,确保学生能顺利阅读和理解。
2. 制作多媒体课件,以便在课堂上使用。
《刻舟求剑》的教案
《刻舟求剑》的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刻舟求剑》是一则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出自《吕氏春秋》。
故事通过描述一个人在船上刻剑的行为,来说明人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来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地按照旧有的思维方式去行事。
这则故事在我国古代就被视为一种启发智慧、培养应变能力的教学素材。
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刻舟求剑》,使学生领悟到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应变能力。
1.2 教学目标(1)了解《刻舟求剑》的故事内容及其寓意。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故事中的道理,提高自身的创新思维和应变能力。
第二章:故事讲解2.1 讲述故事教师以生动形象的语言,为学生讲述《刻舟求剑》的故事。
讲述过程中,注意描绘故事情节,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故事中所传达的道理。
2.2 分析故事寓意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剑掉入水中后,人们在船上刻记号的行为。
讨论为什么这个方法不能找回剑,从而让学生认识到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不能一味地按照旧有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
第三章:案例分析3.1 呈现案例教师展示与《刻舟求剑》类似的真实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运用创新思维解决问题。
3.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案例的分析成果,探讨如何运用故事中的道理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章:小组活动4.1 设计活动教师为学生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创新思维和应变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4.2 展示成果各小组展示活动成果,分享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和方法。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回顾故事寓意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刻舟求剑》的故事寓意,使学生深刻领悟到创新思维和应变能力的重要性。
5.2 自我反思学生思考自己在生活中是否也存在刻舟求剑的行为,如何改进,提高自身的创新思维和应变能力。
本教案旨在通过学习《刻舟求剑》,使学生领悟故事中的道理,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应变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刻舟求剑》教案
《刻舟求剑》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刻舟求剑》的故事内容,把握故事的主题思想。
(2)能够领悟到故事中蕴含的道理,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珍惜资源,发挥潜能。
二、教学重点:1. 故事情节的理解与把握。
2. 故事中道理的感悟与运用。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实词、虚词的理解。
2. 故事背景的了解与分析。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包括故事文本、图片、动画等。
2.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刻舟求剑》动画片段,引起学生兴趣。
(2)引导学生回顾故事情节,概述故事主题。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
(2)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解决字词难题。
3. 合作讨论:(1)分组讨论,探讨故事中剑掉入江中后的求剑方法是否正确。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师生共同评价,得出结论。
4. 感悟道理:(1)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故事,领悟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5. 课堂小结:(2)强调珍惜资源、发挥潜能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文言文知识点。
(2)结合生活实例,运用故事中的道理。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参与度、知识掌握程度等方面。
教师也应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课堂评价:1. 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故事中道理的感悟和运用能力。
3.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合作意识。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再现故事情节,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 开展以“珍惜资源,发挥潜能”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引导学生将故事中的道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刻舟求剑》 教案教学设计
《刻舟求剑》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掌握《刻舟求剑》的故事内容,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道理。
(2)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理解故事中的寓意。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懂得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不能墨守成规。
(2)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敢于挑战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刻舟求剑》的故事内容。
(2)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理解故事中“刻舟求剑”的寓意。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刻舟求剑》的背景。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故事大意。
(2)学生结合注释,疏通文意,解决字词问题。
3. 合作探究:(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道理。
(2)学生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故事情节,分析“刻舟求剑”的寓意。
(2)引导学生懂得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不能墨守成规。
5. 实践与应用:(1)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类似的问题。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后作业:1. 翻译课文,巩固文言文阅读能力。
2. 写一篇关于“刻舟求剑”寓意的感悟文章。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策略1. 情景模拟:通过情景剧的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故事情境,增强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促进思维的碰撞和交流。
3. 案例分析:选取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道理进行分析,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寓言故事>教学设计(文言文)
一.话说寓言导入
你们都知道那些寓言故事?
齐读它们,想想这些寓言故事都有那些共同点?
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常常带有讽刺或者劝戒的性质。
寓言原来是民间的口头创作。
世界上最早的寓言式《伊索寓言》,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寓言已经相当盛行。
在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中,有许多当时相当流行的寓言作品。
“刻舟求剑”其中的寓言故事之一。
选自战国《吕氏春秋》读课题,说对课题的理解。
二、初读寓言感知
这则寓言故事是古代文言文,请小朋友试着读读。
把课文中的生字、难字认识了,课文就能读得更准确了!
生字回到句子里,看看读得怎样?、
把这些句子送回课文里,又读得怎样?
文言文要读慢些,还要读出停顿之美来。
三、品读寓言感悟
文言文每句话具体都讲了些什么呢?请结合课文下方的译文理解。
老师读文言文句子,请小朋友用译文里的话告诉我是什么意思。
请一个同学读译文,大家一块告诉他是哪句文言文。
让我们走进每个句子,看看其中的有些字具体是什么意思?
老师由句到字抽问学生,并板书在黑板上。
像这样同桌互相考考。
其实在文言文里,同样的字在不同的句子里也有不同的意思。
比如中的者,中的之。
结合文后的译文,同桌商量商量分别是指什么意思。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这个括号里省略了谁?
0、文言文的语言是简练、简约、简洁的。
四、赏析寓言深化
楚人刻舟最后能求剑成功吗?为什么?再找文言文中的原句告诉我们。
齐读
所以,“求剑若此”,是求不到剑的!
你觉得文中的楚人是个什么样的人,给他取个名字。
作者又是怎么评价他的呢?找出来读读。
岂不是太糊涂了吗?意思就是“是太糊涂了!
你最想对这个糊涂的楚人说点什么呢?
带着我们的体会再读读这个课题。
寓言故事“刻舟求剑”,讽刺了那种办事愚蠢,不知道变化的人。
带着我们对课文的体会,再读文言文,注意读出文言文
的停顿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