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史上的六次革命

合集下载

近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发展历史上的六次革命

近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发展历史上的六次革命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一、现代西方经济学发展的历史渊源:现代西方经济学一般指20世纪30年代以后流行于欧美国家和其他某些国家与地区的经济学说。

不过,这种经济学说并不是在20世纪才产生和出现的,而是从古代发展变化而来的。

为了更好地了解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各个主要流派,我们有必要在了解现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之前,从历史的纵向发展上粗略地了解一下这种发展和变化概况。

1.古代和中世纪的西方经济学说:(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15世纪)经济学最早产生于古希腊。

在公元前4-11世纪时,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奴隶制庄园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偶尔也有一些简单的、少量的商品交换。

一些学者出于奴隶主阶级利益的需要,对当时的一些经济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最早的经济学概念和思想,比如说,关于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看法、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的看法、关于货币的看法等等。

在12-15世纪,欧洲处于封建社会的中世纪时代。

在中世纪,经济上是封建的庄园经济和领地经济占主要地位,思想上和政治上是与封建王权的等级统治结合在一起的基督教神学。

在对基督教教义进行世俗解释时,神学家(例如托马斯?阿奎纳)在过去的经济思想和观念基础上,以基督教的观点解释了封建经济和少量商品交换中的问题(如高利贷问题)。

尽管中世纪的经济思想在某些方面比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经济思想有所进步,但是,在某些方面,则进展不大,在个别的方面(如价值理论)甚至还有退步。

经济思想和经济学说的发展以一定的、客观的社会经济实践为基础,又反过来反映一定的社会经济实践活动。

近现代的西方经济思想是以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为基础的。

当古代和中世纪的欧洲尚未很好地发展起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时候,作为近现代西方经济思想先驱的古代和中世纪的经济思想事实上不可能真正成为近现代西方经济思想和学说的直接先导。

只有伴随和反映近代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重商主义经济学说,才能充当这一角色。

2.近代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变化:(16世纪至19世纪60年代)近代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变化主要是指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变化。

现代西方经济学主流思潮及学派

现代西方经济学主流思潮及学派
商务印书馆1979至今吴易风主编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与思潮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方福前著当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蒋自强等著经济思想通史14卷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蒋自强史晋川等著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胡代光厉以宁编著当代资产阶级经济学主要流派商务印书馆1982
导言
一、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的研究对象 二、为什么学习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 三、对待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的态度与研
究方法
一、当代西方经济学流派的研究对象
现代西方经济学发展的历史渊源: 现代西方经济学一般指20世纪30年代以后流行于欧美国
家和其他某些国家与地区的经济学说。并且一直延续到现 在的经济学说。 Ⅰ:古代和中世纪的经济学说——前古典经济学时代—— 15世纪之前 Ⅱ:近代西方经济学说——古典经济学时代——16世纪至 19世纪60年代 Ⅲ:现代经济学体系的产生与发展——新古典经济学时代 ——19世纪70年代至 20世纪30年代 Ⅳ:当代经济学体系与流派——20世纪30年代至今
(3)不同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各流派,也不同于反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各流 派的非主流经济学派。这包括:瑞典学派,熊彼特的经济理论体系,罗斯托 的经济成长阶段理论,新制度学派,激进经济学派。
(二)流派概况
1、凯恩斯主义主要流派(国家干预主义流派) (1)新古典综合派(美国凯恩斯主义) (2)新剑桥学派(英国凯恩斯主义) (3)新凯恩斯主义Ⅰ(1960’):凯主义非均衡学派 (4)新凯恩斯主义Ⅱ(1980’中期以来):凯主义主流经济学 (5)新兴的新古典综合——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的新综合(世纪之交
(1)由于凯恩斯的追随者对凯恩斯经济学说进行了不同的解释和补充而形 成了不同的流派。这些流派包括新古典综合派(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新剑 桥学派,非均衡学派(新凯恩斯学派),希克斯的经济学体系,新凯恩斯主义 经济学。

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经济学的发展历程1、中世纪经济学:以基督教的观点解释封建经济和少量商品交换问题。

2、重商主义:(亚当斯密《国富论》)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时期,国家支持商业资本,认为对外贸易是财富之源,主张少买多卖积累原始资本。

3、古典主义经济学:两次工业革命时期,认为生产是社会财富之源,供给创造自己的需求,主张自由放任、反对国家干预,通过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支配经济生活。

4、凯恩斯主义:1929-1933年经济危机后,受罗斯福新政的影响,提出了有效需求决定就业量的理论,主张国家大力干预经济,反对自由放任、盲目生产,解决生产过剩问题。

一、古代经济学的萌芽古希腊在经济思想方面的主要贡献中,有色诺芬的《经济论》,柏拉图的社会分工论和亚里士多德关于商品交换与货币的学说。

古罗马的经济思想部分见于几位著名思想家如加图、瓦罗、珂鲁麦拉等人的著作中。

古罗马对经济思想的贡献,主要是罗马法中关于财产、契约和自然法则的思想。

一些学者出于奴隶主阶级利益的需要,对当时的一些经济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最早的经济学概念和思想,比如说,关于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看法、发展农业和手工业的看法、关于货币的看法等等。

二、中世纪的经济学中世纪经济学的主要代表是被奉为“神学泰斗”的托马斯·阿奎纳。

在对基督教教义进行世俗解释时,阿奎纳在过去的经济思想和观念基础上,以基督教的观点解释了封建经济和少量商品交换中的问题。

尽管中世纪的经济思想在某些方面比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经济思想有所进步,但是,在某些方面,则进展不大,在个别的方面甚至还有退步。

三、重商主义15 世纪末,西欧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的瓦解时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萌芽和成长;地理大发现扩大了世界市场,给商业、航海业、工业以极大刺激;商业资本发挥着突出的作用,促进各国国内市场的统一和世界市场的形成,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与商业资本加强的同时,西欧一些国家建立起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运用国家力量支持商业资本的发展。

西方经济学概述

西方经济学概述

西方经济学求助编辑百科名片西方经济学是指流行于西欧北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被称为“社会科学之王”。

另外,《西方经济学》是我国高等院校财经类和管理类专业必开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目录名词发展阶段分类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研究方法观察与实验个人探索与文献研究理论模型规范经济学与实证经济学均衡分析与非均衡分析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边际分析环境分析总结经典奴隶社会时期的经济思想萌芽中欧时期经济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现代西方经济学发展新动向西方经济学与中国展开名词发展阶段分类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研究方法观察与实验个人探索与文献研究理论模型规范经济学与实证经济学均衡分析与非均衡分析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边际分析环境分析经典历史奴隶社会时期的经济思想萌芽中欧时期经济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现代西方经济学发展新动向西方经济学与中国展开编辑本段名词西方经济学是15世纪西方经济学产生,18世纪西方经济学建产以来,特别是19世纪70年代以后一直到目西方经济学前为止认为是能够说明当代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运行和国家调节的重要理论、概念、政策主张和分析方法进行了综合和系统化形成的。

1、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如果一个国家用一单位资源生产的某种产品比另一个国家多,那么,这个国家在这种产品的生产上与另一国相比就具有绝对优势。

2、逆向选择(Adverse choice)在此状况下,保险公司发现它们的客户中有太大的一部分来自高风险群体。

3、选择成本(Alternative cost)如果以最好的另一种方式使用的某种资源,它所能生产的价值就是选择成本,也可以称之为机会成本。

4、需求的弧弹性( Arc elasticity of demand)如果P1和Q1分别是价格和需求量的初始值,P2 和Q2 为第二组值,那么,弧弹性就等于-(Q1-Q2)(P1+P2)/(P1-P2)(Q1+Q2)5、非对称的信息(Asymmetric information)在某些市场中,每个参与者拥有的信息并不相同。

西方经济学流派题库及答案

西方经济学流派题库及答案

一、西方经济学理论发展史上的“六次革命;二、凯恩斯在哪些方面对传统的古典经济学进行了革新三、新古典综合派经济学家是如何解释失业和通胀并存的现象的新古典综合派在解释失业和通胀并存现象时主要包含哪些理论四、新古典综合派的基本经济政策主张;五、新剑桥学派的基本政策主张;六、新凯恩斯主义的假设条件;七、实际工资粘性理论;八、信贷供给理论的主要内容怎么评价九、现代货币主义者的经济政策主张有哪些十、拉弗曲线;十一、理性预期学派的货币政策无效性命题;十二、巴罗----李嘉图等价定理;十三、科斯定理;十四、什么是逆向选择怎样解决逆向选择问题十五、委托代理问题及解决途径二、简答题1、什么是李嘉图等价你如何看待该定理2、新古典综合派的含义、代表人物;3、公共选择学派的研究对象和方法论的特点;4、经济学中的预期理论都有哪几种预期5、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的政策主张、代表人物;6、弗莱堡学派的基本观点和政策主张;8、供给学派是怎么说明边际税率调整原则三、论述1、围绕菲利普斯曲线当代西方经济学家展开了哪些争论2、新制度经济学派和新制度学派的区别和联系3、比较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理性预期主义,理论和政策上的争论;4、两剑桥之争是指主要争论点在哪一、西方经济学理论发展史上的“六次革命:1、第一次革命: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的出版;批判传统的重商主义,主张实行经济自由主义,反对国家干预,第一次创立了比较完整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2、第二次革命:19世纪70年的边际革命;对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和生产费用价值论提出质疑,主张效用价值论和边际分析方法;3、第三次革命:20世纪30年代的凯恩斯革命;强调国家干预的政策主张;4、第四次革命:20世纪50年代,现代货币主义的产生;5、第五次革命:20世纪60年代的“斯拉法革命”;提出生产价格理论,对新古典经济理论体系提出批判;6、第六次革命:20世纪70年代的理性预期革命;二、凯恩斯在哪些方面对传统的古典经济学进行了革新1、就业领域:反对萨伊定律;2、利息理论:认为利息取决于流动偏好和货币供应量;3、工资理论:认为只要存在有效需求不足,就会存在“非自愿失业”,而不是由单个的劳动市场供求决定;4、货币理论:有效需求对物价变动起根本作用;5、分析方法上:侧重总量间相互关系的分析,侧重于总量分析;三、新古典综合派经济学家是如何解释失业和通胀并存的现象的新古典综合派在解释失业和通胀并存现象时主要包含哪些理论1、认为微观经济部门供给的异常变动造成的;2、认为是微观的财政支出结构变化造成的;3、认为是由微观的市场结构特征决定的;四、新古典综合派的基本经济政策主张核心是“需求管理”思想;通过政府积极的采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对社会的总需求进行适时和适当的调整,以保证经济的稳定增长;主要目的是实现:充分就业,稳定物价,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具体包括:1、20世纪50年代的补偿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2、60年代提出充分就业政策;“奥肯定律”中,认为失业率每超过4%自然失业率以上1%,就会带来2.5%左右的产出损失率;3、20世纪70年代,为了解决失业与通货膨胀同时并存的现象,政策主张得到进一步完善;主要内容有:1采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松紧配合的方式;2采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微观化;3采取收入政策和分配政策;五、新剑桥学派的基本政策主张:1、改革现有的税收制度,实现收入均等化;2、实行“福利政策”以缓解富裕中的贫困现象;3、对投资进行全面的管制;4、实行进出口管制制度;5、政府实行运用财政预算中的结余来购买私人公司的股票,将部分公司所有权转化到国家手中,从而调整收入分配,增加低收入家庭的收入水平;六、新凯恩斯主义的假设条件:1、市场的不完全性和非市场出清;市场不完全性是指市场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市场无法达到理想的完全竞争状态;非市场出清是指发生供给或需求冲突时,工资和价格难以迅速调整到使市场出清的状态,而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调整;2、经济当事人追求利益最大化原则,即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和家庭追求效用最大化;3、理性预期假设;七、实际工资粘性理论主要包括:隐含合同论,效率工资论和局内人—局外人模型;1、隐形合同是指:持风险中性态度的厂商与持风险厌恶的工人之间的某种稳定收入的非正式协议;隐含合同论就是运用这种非正式合同即隐性合同来解释工资与非自愿失业之间的关系;2、失业滞留论和局内人—局外人模型失业滞留论提出:长期均衡失业即古典经济学家所说的“自然失业率“与实际就业率留滞情况相关;他们认为自然失业率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会受到前期失业率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因此,劳动市场的均衡水平也是随机多样的,而不是唯一的;局内人—局外人模型指出:工资调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职人员而不是失业工人,而且,长期失业者对工资调整几乎没有影响;3、效率工资论效率工资论注重工资的激励作用;它认为,劳动生产率依赖于厂商支付给工人的工资;为保持效率,厂商愿意给工人支付高工资;然而高工资造成了劳动市场不能出清,从而出现失业,总产出只能在低于最优均衡水平上达到均衡,经济处于衰退状态;这解释了为什么西方国家会出现高工资和高失业率并存的现象;八、信贷供给理论的主要内容怎么评价主要内容:1、利率的选择效应和信贷供给由于信贷市场是信息不完全市场,厂商和银行的信息不对称;银行在所贷款项投资于哪些项目,投资风险和期望收益方面的信息知道的比厂商少,因此银行只能通过利率的“正向选择效应”和“逆向选择效应”来确定厂商的还款概率,推测贷款的风险;利率的正向选择效应:利率的增加能提高银行的收益,它是利率对银行的直接影响;利率的逆向选择效应:较高的贷款利率会使那些有良好资信的厂商不再申请贷款,而那些资信度低,乐于从事风险投资的厂商会继续申请贷款;当正向选择效应和逆向选择效应相抵销时的利率是银行的最优利率,这时银行收益达到最大化;通常银行的最优利率低于市场出清时的利率,所以,信贷市场出现配给;即为了增加正向选择效应,贷款利率不会提的特别高;因此,信贷市场通常是通过利率和配给的双重作用下达到均衡;2、贷款抵押的选择效应和信贷配给这一效应与贷款的可靠性密切相关;银行一般不通过增加贷款抵押品来满足信贷市场对贷款的超额需求,而是通过贷款抵押品的正向选择效应和逆向选择效应来推断贷款的风险性,测定厂商还款概率,确定预期收益;贷款抵押品的正向选择效应:当信贷市场存在超额需求时,银行通过提高贷款抵押品水平来增加贷款可靠性,减少坏账的风险,增加银行收入;同时,控制了借款者对贷款的需求;贷款抵押品的逆向选择效应:贷款抵押品的递增会增加贷款的风险,降低还款的可能性;银行可以根据贷款抵押品的“正向选择效应”和“逆向选择效应”来确定最低的抵押品水平;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银行通常将抵押品水平或信贷—证券比控制在最优水平,以鼓励偏好风险的厂商多贷款,限制高风险厂商贷款,信贷市场出现配给;即银行为了实现利率最大化,往往将抵押品水平或贷款—证券比控制在最优水平,以鼓励偏好风险的厂商进行贷款,限制高风险厂商贷款,信贷市场出现配给;评价:1、拓展了西方经济学中信贷市场理论的研究领域;凯恩斯从银行利润最大化角度出发,研究了利率的激励效应和“逆向选择效应”,提出了“信贷配给论”;2、同时凯恩斯指出,在信贷市场中,利率机制和配给机制都起作用;两者之间相互协调来满足信贷市场上的信贷需求;同时,“信贷配给论”还指出,由于信息的不完全和借款者对经济环境变动的反应具有多样性,信贷市场会出现多重均衡利率;3、“信贷配给论”还指出,政府干预能提高信贷市场资源配置效率,降低风险,稳定金融;提出了政府干预的必要条件是,借款者还款概率不可观察,且借款人之间还款概率极不相同;这种差异越大,政府干预的效果越明显;不足:没有将信贷配给论和产品供给论有效的结合;九、现代货币主义者的经济政策主张有哪些1、※“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弗里德曼认为只要控制货币供应量这一唯一的政策工具,由政府公开宣布把货币供应量的年增长率固定在同预计的经济增长率基本一致的水平,这样就能避免经济波动和通货膨胀;2、※“收入指数化”方案;将收入和物价水平相联系,使其根据物价水平的变动而调整;这样就可以消除通货膨胀过程中带来的不公平,减少非法收益,减轻通货膨胀;3、※实行浮动汇率制;认为浮动汇率制是一种自动调节机制;有助于国际贸易和国际收支均衡的自动维持,能减轻国际收支对国内经济的不利影响;这对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发展不受限制的多边贸易极为有利;十、拉弗曲线主要命题是:总是存在着能产生同样税收收益的两种税率;1、当税率为0时,政府税收收入为0;2、当税率为100%时,由于人们的全部收入都会被政府以税收的形式拿走,从而他们不愿再劳动,此时即使税率是100%,但由于人们没有收入来作为税收,此时的政府收入也为0;3、当税率在0---100%之间时,政府才能获得收入;此时,当税率处于一个特定区域时,政府的财政收入随着税率的上升而增加;但是当超过这一个临界点时,由于人们积极性的下降,从而导致生产率下降,创新性下降,从而导致政府的税收收入随着税率的增长而下降;拉弗曲线的图见课本171页十一、理性预期学派的货币政策无效性命题:1、货币政策无效性,是指货币供给中的可预期部分对就业、产量和其他实际变量均无影响,其中不能预期的部分或货币供应量的意外的不规则变动,虽然能对上述变量产生一定影响,但是起作用只会加剧经济的不稳定和波动;因此,※政府的经济政策不论是短期还是长期内都是无效的,其结果都是引起通货膨胀;※2、根据政策无效性命题,理性预期学派认为,即便在短期内,菲利普斯曲线也是一条位于“自然失业率”水平上的垂直线;※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不存在任何的替代关系※;3、在现实生活中,中央银行总是按照某种连续一贯的规则来制定货币政策,在实际生活中,人们能够了解和掌握这一规则,并据此形成对通货膨胀的预期,指导自己的经济决策;因此,即使在短期内,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也不会降低利息率的效果,只能引起名义利息率的迅速上升;由于价格水平也在同时上升,所以实际利息率和其他实际经济变量没有受到任何影响;由于人们的理性预期,※政府增加货币供应量的政策无论在何时对于降低利息率、刺激总需求、扩大就业和增加产量等,都将是无效的,其结果只能是通货膨胀;※十二、巴罗----李嘉图等价定理巴罗利用理性人假设,认为在本质上,征税和举债是等价的,因而公债的效果是中性的,既不会带来好处,也不会带来坏处;即当政府出售债券以弥补减税的收入损失时,理性预期者认为政府借债只是一种对他推迟了的纳税,他们不是花掉这笔钱而是将因减税得到的这一部分收入储蓄起来以应付将来的税收负担;因为对总个社会来说,举债的效果跟征税是一样的;十三、科斯定理科斯第一定理:在交易成本和费用为零的状态下,不管产权起初是如何界定的,市场交易都将导致资源配置处于“帕累托最优”状态;科斯第二定理:一旦考虑到市场的交易成本或费用时,合法权利的原先界定以及经济组织形式的选择都会对资源配置效率产生影响;十四、什么是逆向选择怎样解决逆向选择问题逆向选择:指由于信息不完全或不对称一般是卖方的信息比买房更多,更准确,市场上会发生质量好的商品被挤出市场,而质量差的商品被留在市场上的情况;其结果是造成市场的萎缩;解决途径:1、设计和制定某种制度、机制和契约,使具有信息优势的一方愿意公开其私人信息或愿意提供真实的信息,从而解决信息的不对称问题;激励私人公开信息2、设法由掌握信息的交易方来制定价格,采用优质优价的原则,并通过契约保证其价格高低与其商品质量的高低相一致,由此保证价格信息的可靠性;具有信息优势者定价,并通过契约来约束3、通过国家或权威部门的计划来代替市场;十五、委托代理问题及解决途径代理人:具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委托人:不具有信息优势并且其行动受代理人的私人信息约束的一方;委托代理问题就是指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原因的存在,导致代理人的行为结果偏离委托人的目标值解决途径:设计一种激励机制,诱导代理人去努力实现委托人的利润最大化目标;具体包括:1、实行利润分成制,委托人和代理人共享利润,共担风险;2、收取租金;3、建立某种激励制度或激励机制,使得代理人的报酬与企业的利润挂钩;总之,要解决委托代理问题,仍然是从组织,制度,机制和契约等角度来分析;一、名词解释1、科斯定理:在交易费用为零的情况中,由于外部性具有相互性,产权初始的界定状态不会影响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化;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将引导外部性所涉及的双方进行产权的相互交易,使资源配置流向高效率的方向,从而导致社会产出的最大化;2、货币中性:是指货币供给的增长将导致价格水平的相同比例增长,对于实际产出水平没有产生影响;3、充分就业:在某一工资水平之下,所有愿意接受工作的人,都获得了就业机会;即没有非自愿失业;4、逆向选择:由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价格下降产生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进而出现市场交易产品平均质量下降的现象;5、滞胀:即失业和通货膨胀并存的局面,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按相同方向变动,越来越高的通货膨胀率伴随着越来越高的失业率;6、菲利普斯曲线:表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之间的交替关系;在以横轴表示失业率,纵轴表示货币工资增长率的坐标系中,画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7、价格粘性:价格不能随着总需求的变动而迅速变化;名义价格粘性指名义价格不能按照名义需求的变动而相应地变化;实际价格粘性是指各类产品之间的相对价格比有粘性;8、萨伊定律:供给创造了它自身的需求,更多的供给表示有更多的需求,需求量始终与供给量作同比例增加,总供给和总需求必然是恒等的;因而不存在需求不足,不会出现普遍的生产过剩和大量的失业;9、乘数: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支出的初始变化之间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k=y/J ,其中Y 表示国民收入的变化,J 表示支出的变化10、公共选择理论:是当代经济学领域中一个相对较新的理论分支与学说;它帮助人们理解和加深对公共产品、公共权力、公共选择等核心概念的认识,主要从新政治经济学理论的视角介绍国家的起源、政府的权利和义务、公共所有权、公共资源、公共政策、宪法、宪政、共和、民主和自由、市场与国家等方面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或者简单地说,是将经济学应用于政治科学、法学、行政管理、公共政策等其他社会科学与政策研究领域11、新剑桥学派: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发展到20世纪50~60年代时在英国剑桥大学形成的一个凯恩斯主义的重要支派;新剑桥学派以将“凯恩斯革命”进行到底作为自己经济理论研究的历史使命,强调历史分析,反对均衡分析;主张经济理论的统一性、反对折中主义;12、理性预期:在决过程中,经济当事人会充分利用他所获得的信息来进行对未来结果的预期;13、拉弗曲线:描述税率与政府税收收入之间关系的一条曲线;当政府的税率较低,政府税收收入和税率同方向变化,即税收随着税率提高而增加;当政府要求较高的税率,政府税收收入和税率成反方向变化,即税率提高,政府的税收反而减少;14、自然失业率: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它是劳动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时的失业率,这里的稳定状态被认为是:既不会造成通货膨胀也不会导致通货紧缩的状态;二、简答题1、什么是李嘉图等价你如何看待该定理在某些条件下,政府无论用债券还是税收筹资,其效果都是相同的或者等价的.从表面上看,一税收筹资和以债券筹资并不相同,但是,政府的任何债券发行都体现着将来的偿还义务;从而,在将来偿还的时候,会导致未来更高的税收.如果人们意识到这一点,他们会把相当于未来额外税收的那部分财富积蓄起来,结果此时人们可支配的财富的数量与征税的情况一样;意义:Ⅰ李嘉图等价定理揭示了政府举债的实质,公债无非是以公众未来的税收替代了眼前的税收,消费者的纳税义务并没有消除,只是推迟了而已,即公债是延迟的税收;Ⅱ巴罗提出的当前和未来的每一个消费者都始终关心他自己及后代消费的这一论点,引发出政府是否必须用增加税收的方式来偿还政府债务的问题;Ⅲ公债在现代社会已成为各国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Ⅳ 政府债券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公众的消费支出,进而影响国民收入水平;2、新古典综合派的含义、代表人物;含义:只要适当地增强财政货币政策就可以使我们混合经济不会过份的繁荣和萧条,能够达到健全的前进的成长;如能理解这个基本点,那么小规模微观经济学的老古典原理,即它缺乏现实妥当性的论点,也就会自然消失;总之,如果坚持收入决定的近代分析,那么也就确认作为古典派基础的价格原理;所以现在的经济学家被认为是能够填平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之间的鸿沟;代表人物:阿尔文·汉森、保罗·萨缪尔森、詹姆斯·托宾、罗伯特·索洛、弗兰克·莫迪利安尼、劳伦斯·克莱因、阿瑟·奥肯;3、公共选择学派的研究对象和方法论的特点;Ⅰ 研究对象:政府干预和福利经济学的缺陷和局限Ⅱ 方法论的特点:1经济学是一门交易科学;公共学派认为,经济学不是一门选择科学或资源配置理论,而是一门交易科学或市场理论;政治市场上的基本活动也是交易,政治是个人、集团之间出于自利动机而进行的一系列交易过程;政治过程和经济过程一样,其基础是交易动机、交易行为,是利益的交换;市场是自动交易过程的制度体现或组织全体成员之间的复杂交易或契约;经济学就是研究具有不同利益的个体之间的交易或协商的关系,人们在不同的社会组织下通过交易来谋取相互利益,而不同的社会组织就是人们进行合作行动的结果;2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公共选择学派被个人看成是评价、选择与行动的最基本单位,布坎南强调,无论是在集体活动还是在私人活动中、在市场过程还是政治过程中,个人都是最终的决策者、选择者与行动者,而不管产生总体结果的过程与结构有多复杂;3经济人理性原则与利己主义本性;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在公共选择活动中,个人同样是追求某种最大个人利益,或者是追求某种值得追求的目标或有价值的东西,它可能是效用,也可能是净财富,还可能是社会地位、名誉等,总之是认为个人总是追求个人效用最大化;4、经济学中的预期理论都有哪几种预期1简单预期:这种预期仅以预测时本期的某一变量为参数决定下期的行动;因此, 这种预期往往是幼稚的、简单的, 但在信息闭塞的乡村却普遍存在;2外推预期:这种预期以过去经济变量的水平为基础, 根据其变化方向的有关信息作出推断;这种预期无疑比简单预期进了一步.3理性预期:在决过程中,经济当事人会充分利用他所获得的信息来进行对未来结果的预期;5、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的政策主张、代表人物;1政策主张:过多的政府干预只能引起经济的混乱,为保持经济稳定,唯一有效的办法就是尽量减少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政府的任务只是在于为私人经济活动提供一个稳定的可以使人充分了解的环境,因此,需要的是稳定的经济政策,而不是积极行动主义政策;2代表人物:罗伯特·卢卡斯、托马斯·J.萨金特、罗伯特·巴罗、尼尔·华莱士6、弗莱堡学派的基本观点和政策主张;基本观点:弗莱堡学派在欧根提出的“理想类型概念”基础上,创立了社会市场经济理论,认为社会市场经济要以实现“全民福利”为基目标;强调社会市场经济秩序要以自由市场机制的调节为主;反对在社会市场经济中有任何垄断形式存在,提出自由原则和国家有限干预原则;政策主张:Ⅰ 颁布“防止限制竞争法”;Ⅱ 实行“劳资共同决策”制;Ⅲ 管住货币,稳定物价水平;Ⅳ 力图保持财政预算平衡;Ⅴ 促使工人非无产阶级化;Ⅵ 社会保障政策;8、供给学派是怎么说明边际税率调整原则1供给学派归纳了关于边际税率的三个命题:一,高边际税率会降低人们工作的积极性,而低边际税率会提高人们工作积极性;二,高边际税率会阻碍投资,降低资本存量,而低边际税率鼓励投资,提高资本存量;三,边际税率的高低和税收量的大小不一定按统一方向变化,甚至还有可能按相反方向变化;2供给学派认为,降低边际效率不但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供给能力,还可能最终解决财政赤字和通胀问题,因而减税成为他们政策主张的核心内容;3供给学派除了分析减税效应,还分析了减税的原则、时机、规模与方式等;在减税方面,他们主张,减税并不是削减平均税率,而是削减边际税率,在此前提下,对所有税收等级的减税百分比都相同,税收的累进性质并未改变;供给学派认为,减税带来的经济增长会扩大税基,从而会使赤字容易弥补,因而减税宜早不。

经济学常识知识点总结

经济学常识知识点总结

27.税收的作用及其与公民的关系
•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 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具有强制性、无 偿性、固定性三个基本特征,无偿性要求它具有 强制性,强制性和无偿性又决定了它必须具有固 定性。三者缺一不可,统一于税法。我国税法规 定,纳税人必须在规定的申报期限内到税务机关 办理纳税申报,税务机关凭借国家政权赋予的权 力,对欠税、骗税、抗税者不仅要追缴税款,处 以罚金,有的还要交由司法机关予以刑事处罚。
• 19.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是 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 换。 • 20.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 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21.市场经济的含义
• 市场经济是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来配置社 会资源的一种经济形式。它是商品经济充 分发展的必然产物。商品经济充分发展, 取代自然经济成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形式, 各种主要经济活动包括生产、分配、流通、 消费都通过市场来进行,市场机制的作用 就覆盖全社会,在资源配置中起着基础性 作用。这时,商品经济就发展成为市场经 济。
26.如何认识财政及其作用
• 财政是国家的收入和支出,是国家凭借政 治权力而进行的社会产品分配,它是随着 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 • 国家财政是通过预算实现的。预算是国家 的基本财政计划,它是国家财政的主要环 节。预算包括财政收入和支出,这是国家 参与社会产品分配的两个方面,财政收入 表现为组织收入、筹集资金的过程。
• 国民收入中用于积累的部分,包括用于扩 大再生产、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和社会物资 储备三方面内容。国民收入中用于消费的 部分,包括个人消费和公共消费两方面内 容,其中,个人消费,就是劳动者个人及 其家庭的消费;公共消费,包括国家行政 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救济和劳动保险方 面的支出等。公共消费是实现社会稳定和 国家安全,提高劳动者素质,以及保证社 会再生产正常进行所必需的。

经济学原理(一)

经济学原理(一)

参考资料
• • • •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 萨缪尔森《经济学》 曼昆《经济学原理》 柳泰宪《在小吃店遇见凯恩斯》
第二讲 供给与需求理论
一、需求理论 二、供给理论 三、供求均衡 四、弹性理论及其运用
一个基本假设条件“理性人”
• 微观经济学所有理论均具备的一个基本假 设条件——合乎理性的人 • 每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 • 所采取的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最小的经济 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的经济利益
家庭
产 品 和 服 务 工资 转移支付 要 素 税收 人员 税收 政府购买
企业
政 府
三大基本经济问题
对于任何经济体而言,都需要解决三个方 面的基本选择问题,即基本经济问题: • 生产什么,生产多少(What is to be produced?) ——决定产出的水平和构成 • 怎么生产(How is to be produced? ) ——生产过程中的资源配置 • 为谁生产(Who does get the output?) ——产品在社会成员间的分配
• 每个消费者追求的都是自身效用最大化 • 每个生产者追求的都是企业利润最大化
第一节 需求理论
1.需求 (Demand)
• 需求量:一定时期内,在不同的价格下消费者 愿意并能够购买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 • 影响商品需求量的因素: ①商品本身的价格 ②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③相关商品的价格 ④消费者的偏好 ⑤消费者对未来价格的预期 ⑥消费者数量与结构 假定其它因素不变,需求就表示商品的需求 量与其自身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Qs 0 1 P
蛋筒的供给表、供给曲线和供给函数
P
Qd=12-4P
(4)经济模型
• 经济模型(Economic Model):描述经济现象有 关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结构。 表现形式 有:语言,图表,图形,方程式等 • 经济推理中常见的三种谬误: “后此谬误” (Post Hoc Fallacy) “不能保持其他条件不变”(Failure to Hold Other Things Constant)” “合成谬误”(Fallacy of Composition)

经管类专业课复习资料-西方经济学复习重点(很全)

经管类专业课复习资料-西方经济学复习重点(很全)

本书体系概略微观部分宏观部分•供求理论宏观经济核算•消费者行为理论凯恩斯模型•生产者行为理论AS-AD模型•市场论通货膨胀问题宏观经济政策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一、现代西方经济学的起源1776年亚当·斯密出版《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亚当·斯密是什么人?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出生于苏格兰的一个海关官吏家庭,14岁就进入格拉斯哥大学,先后学习了道德哲学、论理学和数学,自学法学、政治经济学,因为成绩优秀3年后推举到牛津大学学习。

1748年(25岁)开始在大学任教,16年后辞去大学教授的职务,成为当时一位年青贵族(贝克希莱公爵)的私人教授,并陪同公爵赴欧洲大陆游学,期间结识了法国启蒙学派的著名代表伏尔泰,重农学派的首领魁奈和杜阁。

1767年回到英国,1776年经济学巨著《国富论》出版问世。

《国富论》到底讲什么?这部著作以发展生产力、增加国民财富为主线,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以资本主义社会三个阶级的三种收入理论为核心,系统论述了政治经济学的各个范畴,几乎包括了经济科学的各方面的内容。

全书共五篇。

第一、二篇论述经济学基本原理,形成一系列经济概念和范畴,第三、四篇着重论述经济政策对国民财富增长的意义和作用,第五篇涉及财政学。

(一)历史背景:特殊的18世纪1、社会生产力发展方面:英国已经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资本主义工业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商业特别是对外贸易取得惊人的发展。

2、社会经济关系的重大转变: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的重要时期。

(二)斯密的重要贡献1、提供了一套完整的经济学体系,使经济学首次具备了可持续性发展的基础。

2、首次将“看不见的手”的原理置于经济学的中心地位,决定了经济学此后的发展方向和路径。

看不见的手:在自由竞争的市场体制下,个体对自己私利的追逐会受到一种无形力量的支配,使这种对私利的追逐实际上导致了最有利于实现社会利益的结果。

西方经济学课程简介

西方经济学课程简介

西方经济学课程简介一、西方经济学学科简介。

西方经济学,就是被运用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学,有市场经济学之称。

以1776年亚当·斯密《国富论》的出版为标志,西方经济学历经了200多年的风雨沧桑。

在这个不长不短的历史进程中,从斯密、李加图、萨伊、穆勒、马尔萨斯、马歇尔到凯恩斯、弗里德曼、萨谬尔森、卢卡斯、斯蒂格利茨,经济学大师辈出;从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经济学流派林立。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带来西方经济学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以致于文献上有“经济学帝国”之称。

西方经济学它主要介绍流行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现代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

它既研究古老而又现代的家政管理,又研究多姿多彩的企业经营,还大胆解说政府日益加码的经济调控。

它既赞美价格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的效率优势,也无情的剖析市场机制在不少领域资源配置上的诸多缺陷。

主要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厂商和市场合理配置经济资源的科学--以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为对象;以资源的合理配置为解决的主要问题;以价格理论为中心理论;以个量分析为方法;其基本假定是市场出清、完全理性、充分信息。

宏观经济-研究国民经济的整体运行中充分利用经济资源的科学—以国民经济整体的运行为对象;以资源的充分利用为解决的主要问题;以收入理论为中心理论;以总量分析为方法,其基本假定为市场失灵、政府有效。

从方法上看,西方经济学运用实证分析和标准分析梁中方法。

实证分析企图超脱于一切价值判断,只研究经济本身的内在规律,并据此分析和预测人们的经济行为效果,着重答复“是什么”的问题。

实证分析的步骤。

定义----对经济学所研究的各种变量规定明确的含义;这里的变量有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流量和存量;内生变量是一种理论内所要解释的变量,外生变量是一种在理论内影响其他变量而他本身则由理论外的因素来决定的变量;存量是通常在一定时点上才能有效测定的变量,流量是指通常在一定时期内才能有效测定的变量;假设----某一理论所适用的条件,在假设条件下得出结论,就象自然科学在严格的假定条件下分析自然现象一样,事实上整个社会即使天然的实验室;假说----未经证明的各个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预测----根据假说对未来进行预期标准分析通过设定一些价值判断和好与坏的标准,作为经济理论的前提和制定政策的依据,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着重答复“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近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发展历史上的六次革命

近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发展历史上的六次革命

近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发展历史上的六次革命:综观近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历史,可以说,从近代重商主义学说以来,大约一共经历了六次大的“革命性”的变化。

1.1776年亚当•斯密代表作的产生是近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革命 1776年,亚当•斯密出版了他的经典性传世之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即《国富论》)。

在这部划时代的巨著中,斯密批判了当时居于统治地位的重商主义的思想和政策主张,力主实行经济自由主义,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第一次创立了比较完整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

《国富论》为古典政治经济学从多方面奠定了理论基础,开辟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正是斯密的这部巨著开创了经济学说史上一个崭新的时代。

所以,亚当•斯密《国富论》的正式出版标志着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一次革命。

2.19世纪70年代以后出现的边际主义革命是近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革命19世纪70年代初,英国的威廉•斯坦利•杰文斯、瑞士的莱昂•瓦尔拉斯和奥地利的卡尔•门格尔,几乎同时在不同的国家、各自独立地提出了主观效用价值论和边际分析方法,从而对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和费用价值论提出了质疑和否定。

这就是西方经济学说史上所说的“边际主义革命”。

“边际革命”的影响一直持续到20世纪初期英国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的经济学体系,最终形成了“新古典经济学体系”。

事实上,从“边际革命”起,直到20世纪初,新古典经济学一直居于支配地位,这也为现代微观经济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所以,“边际革命”被认为是西方经济学史上的第二次革命。

3.20世纪30年代的凯恩斯革命是近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发展史上的第三次革命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引发了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三次革命,也就是西方经济学家所说的“凯恩斯革命”。

“凯恩斯革命”在经济学研究的理论、方法和政策三个方面,对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进行了变革。

理论上,凯恩斯反对代表基本传统理论观念的“萨伊定律”,强调总需求对决定国民收入的至关重要的作用。

宏观经济学(凯恩斯介绍)

宏观经济学(凯恩斯介绍)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1946),现代西方经济学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之一,他创立的宏观经济学与弗洛伊德所创的精神分析法和爱因斯坦发现的相对论并称为二十世纪人类知识界的三大革命。

他是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巨匠,以他的理论为基础而形成的“凯恩斯主义”是20世纪西方经济思潮中最大的一个流派,不论是对西方经济学说,还是对世界各国的经济政策,都有重大影响。

1929—1933年爆发了资本主义历史上最严重、最持久、最广泛的经济危机,经济萧条,失业严重,传统的经济理论已无法解释大萧条中出现的各种经济现象,更不能为摆脱危机提供“有效的”对策。

就是在这种状态下,凯恩斯为了医治资本主义经济病症、寻求摆脱危机的措施,潜心于经济理论的研究,并于1936年发表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出版就引起了西方经济学界的轰动,有人把他的理论誉为一场像“哥白尼在天文学上,达尔文在生物学上,爱因斯坦在物理学上一样的革命”。

它的出版,标志着凯恩斯完成了从传统的古典经济学理论向自己创立的新经济体系的过渡,标志着凯恩斯学说已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理论体系。

其主要观点:一、凯恩斯重新解释了充分就业概念。

凯恩斯认为:在大萧条的环境下,政府应该追求充分就业,这是政府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但是,大萧条也使他意识到:经济现实中还往往存在着第三种失业——非自愿失业。

二、凯恩斯的有效需求原理。

凯恩斯理论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乘数原理和有效需求原理。

三、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凯恩斯认为决定收入和就业水平的因素主要有三大心理变量(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和流动性偏好)和货币供应量。

四、凯恩斯提出三大心理规律。

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2.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

3.流动性偏好。

五、乘数理论。

凯恩斯认为,初始的投资增加可以引发诱致性投资增加,通过连锁式效应,最终可以带来数倍于初始投资的社会有效需求扩张;同样,初始投资的减少也最终会造成数倍于它的社会有效需求的缩减。

经济学发展史的六次革命与三次大综合——新经济学革命与大科学体系经济学(二)

经济学发展史的六次革命与三次大综合——新经济学革命与大科学体系经济学(二)
经 济 学发 展 史 的 革 命 与 三次 大 综 合 / — \
新 经济学革命 与 大科 学体 系经 济学( ) 二
黄 锦 奎
( 圳 市人 民政 府 , 东 深 圳 58 0 ) 深 广 1 0 1
用价值论提 出了质疑与否定。这就是西方经济学说史上所说 的 边际主义革命 ” 8 1 。1 7 年杰文斯 出版 了《 政治经济学原理》 门 , 综观西方经济 学的发展历史 ,大致可分为重 商主义 阶段 、 “ 格尔 的《 国民经济学原理 》 同时问世 , 后三年即 17 也 过 84年 , 瓦 古典经 济学奠 基与发展 的时代 、边 际主义 的新古典 经济 学时 尔拉 的《 纯粹经济学要义 》 出版 。 三本著作各 自独立地创立 了效 代、 凯恩斯主义主流经济学 时代和诸子 百家时代 。西 方经济学 发现 了边 际效用递 减原理 。这一影 响深远的概念 和 从近代重商 主义学说 出现 以来 , 以说一共 经历 了经 济学理论 用价值论 , 可 原理 成为现代微观经 济学 的核心 , 也成为宏 观经济学进行总量 体系六次大 的“ 革命性 ” 的事件与 变化 , 也就是经济学 理论体系 分析 的前 提与基础 , 有人认 为这就是古典经济 学与现代经济学 的“ 六次革命” 。 并视 为现代经济学 的标志 。“ 边际主义革命 ” 的影 响 ( )7 6年亚 当・ 一 17 斯密 的代 表著作《 民财 富的性质和原 的分水岭 , 国 直 持续 到 2 0世纪初 期英 国新 古典 经济学 大师 阿尔弗雷 德 ・ 因的研究 》 即《 ( 国富论》 的 出版标 志着 近现代西方经 济学发展 ) 马歇 尔的经济学体系的形成 , 最终 成为“ 新古典经济学体 系” 。 史上 的“ 第一次革命 ” ——“ 古典经济学革命” 效用 价值论三位 奠基 人不约而见地 公开否定劳动价值 论 , 17 7 6年 , 典经济学 的奠基者 亚 当・ 古 斯密发 表 了他 的划时 代经 典之作 《 国民财 富的性质和原 因 的研究 》 在 这部著 作 中 , 用效 用的眼光来判 断各种物 品的价值 。在研究 的内容 结构上 , , 劳动创造财 富 、 劳动创造 价值 成为全 书的思想基础 。这部著作 边 际主义效用价值论 经济学与传统 的经济学有着显著 的不同 。 集西方经济 思想之大成 , 并用一个思想 即经济 自由主义思想去 以穆 勒为代 表 的传统经 济学 主要 研究 劳动价值 论与经 济增 长 而 边 的推进 , 动价值论 被 由边 际原 理 劳 贯通 整个经 济学理论 体系 ,成 为科 学发展 史一座 宏伟 的里程 等 问题 , 随着 “ 际革命 ” 经济学 的核心 问题 变 碑。 斯密在 这部著作 中批判 了当时居 于统治地位的重商主义经 为原 则的消费者理论和厂商理论所代替 。 济 思 想 与 政 策 主 张 , 主 实 行 经 济 自 由 主 义 , 对 国 家 干 预 经 成 了在数量 的资 源 的约束 内如何 找 到满足或 实现 消费者和 生 力 反 边 济生 活 , 第一次发现 了“ 看不见 的手” 以此为基础创 立 了比较 产者 收益最大化的均衡点 的问题 。 际主义在研究方法 上与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并 统经 济学也有重大的 区别 。 在给定数量 的资源 约束 内寻找最 优 完整 的古 典政治经济学理论体 系。 它为古典经济学从多方面奠 从 定 了丰富 的理论基础 , 开辟 了经 济学发展 的方 向 , 开创 了经济 点的问题 的提出为经济学利用数学进行论证提供 了条件 。 这 种意义上可 以说 , 际革 命标志着现代经 济分析的开始 。于是 边 学说 史上一 个崭新 的时代 , 志着西方经 济学 说史上 的“ 标 第一 经济文献 中开始 出现数学 公式 、 立方程 , 联 布满 了数 学符号 与 次革命 ” 。 曲 线 图 。 由 于边 际 分 析 的 引进 , 积 分 成 为 经 济 分 析 的有 力 工 微 回顾 2 0多年多来斯密 这部著作对经济 学的杰 出贡献 , 0 我 边 是西方经济学发展史上一 场大范围的经济学说 们可 以说 , 迄今 对经 济思想 与经济政策仍 有 巨大 的影 响 , 由此 具。“ 际革命 ” 的创新活动 。 从总体上来看 ,9世纪 7 1 0年 代以后边 际学派的发 开创 的经济 自由主义思想仍 然是经济思想 中主要组成 部分 , 并 展主要有 两个 支流 :一个是 以心理 学为分 析基础 的心理学 学 成 为众 多经济学家进一 步精 心雕 琢各种经济学说 的基础 。 方 西 以 一 学者 特伦斯 ・ 哈奇森 T rneW.uc i n 认 为 “ w・ eec H t s ) ho 斯密 的《 国 派 , 奥 地 利 学 派 的 门 格 尔 为 代 表 ; 个 是 以 数 学 为 分 析 工 具 的数理学派 , 以杰文斯和瓦尔拉斯 、 帕累托为代表。其后美国的 富论 》 标志着经 济思想史上 的一个新纪元 或者说 一场革命 。” ① ( )9世 纪 7 二 1 0年 代 出现 的 近 现 代 西 方 经 济 学 发 展 史 上 克拉克把边 际效用论与作 为美 国传统 的凯里 的和谐论相结合 , 发 展 了边 际 生 产 力 分 配 论 , 而 形 成 了 美 国特 点 的边 际 效 用 学 从 的“ 第二次 革命 ” 边 际主义革命 ” “ 克 1 9世纪 7 0年 代初 , 国经济 学家威 廉 ・ 坦利 、 英 斯 杰文 斯 、 派 , 拉 克 成 为 美 国学 派 经 济 学 的奠 基 人 。 ( )0世 纪 3 三 2 0年 代 出现 的 近 现 代 西 方 经 济 学 发 展 史 上 瑞 士经济学家莱 昂・ 瓦尔拉斯 与奥 地利经济学 家卡尔 ・ 门格尔 , 第 — 凯 几乎 同时在不 同的 国家各 自独立 地提 出了 主观效用 价值论 和 的 “ 三 次 革 命 ” — “ 恩 斯 革 命 ” 13 9 6年英 国著 名的经济 学家约翰 ・ 梅纳 德 ・ 恩斯 出版 了 凯 边际分析方法 ,认 为商品的价值不是决 定于劳动 的消耗量 , 而 就业利息 和货 币通论》 引发 了经济学 史 , 是取决于主观评价 , 从而对古 典经济学 的劳动价值论 和生产费 他最著名 的代表著作《

20世纪西方经济学发展历程回眸合集

20世纪西方经济学发展历程回眸合集

载《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3期,第82-92页。

《新华文摘》(2001年第8期)转载;“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理论经济学》(2001年第10期,F11)转载。

 20世纪西方经济学发展历程回眸1 郑秉文 内容提要:虽然西方经济学在20世纪百年的演进中经历了多次裂变、碰撞和整合,但主张自由市场体制和政府干预两种思潮之间的争斗和抗衡仍然是20世纪发展的一条主线;20世纪上半叶出现的张伯伦、凯恩斯和理性预期等三次革命推动了西方经济学的发展;凯恩斯主义对70年代出现的“滞涨”无能为力,退出“正统”地位,货币主义、供给学派、合理预期、新制度学派和公共选择等新自由主义思潮崛起,甚至成为美英等西方主要国家经济学的“正统”。

20世纪末出现的以斯蒂格利茨为首的新凯恩斯主义的第四次“整合”为西方经济学一时形成的“正统”理论“真空”注入了生机;20世纪西方经济学在研究方法的演变上曾具有六个倾向,即证伪主义的普遍化,假定条件的多样化,分析工具的数理化,研究领域的非经济化,案例使用的经典化和学科交叉的边缘化等。

 关键词: 西方经济学 20世纪 发展 回眸  作者郑秉文,1955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副所长。

如同20世纪的经济发展史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最辉煌的百年,西方经济学在经过了几百年的演变之后,20世纪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呈现出一种此前任何一个世纪都无法达到的高度;20世纪的西方经济学在百年的发展中出现过碰撞、裂变、斗争、困惑,也曾出现过异化、交融、激动、辉煌;可以说,西方经济学在整个20世纪尽现出异彩纷呈,各领风骚,景象万千。

 20世纪西方经济学百年学说史向人们昭示,既要承认西方经济学的解释功能,即西方经济学对一般市场经济状态的运行规律和特点等共性问题的解释与描述;又要看到其揭示功能,即须将西方经济学置于其社会制度的大背景之下,洞察其与社会实践的关系;对于前者的某些有用性,采取借鉴、参考和利用的态度将是马克思主义一分为二的科学分析问题的方法,而对于后者即西方经济学为资产阶级国家服务的庸俗性,任何盲目崇拜和生搬硬套的做法都将是非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经济学常识3.2凯恩斯革命课件 (共43张PPT)

经济学常识3.2凯恩斯革命课件 (共43张PPT)

心理规律一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收入 消费 储蓄 (美元)(美元)(美元)
100 100
0
200 180
20
300 240
60
400 280 120
心理规律一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收入 消费 储蓄 (美元)(美元)(美元)
100 100
0
200 180
20
300 240
60
400 280 120
每一收入增量中消费增量所占的比重,凯恩斯把它称为边际消费 倾向。凯恩斯认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心理规律二
投资量(万美元) 100 200 300
利润率 20% 10% 2%
心理规律二
投资量(万美元) 100 200 300
利润率 20% 10% 2%
资本家使用资本的预期利润率,凯恩斯称为资本边际效率。 凯恩斯认为,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资本边际效率递减的问题。
二、凯恩斯革命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1883—1946)
凯恩斯1936年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这是他最重要的代表作,它的出版是凯恩斯的经济学理 论产生的标志。
凯恩斯提出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思想,创立了宏观经 济学的理论体系;他的经济思想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 发展提供了直接理论依据,在西方国家影响重大。
学习内容
一、罗斯福新政 二、凯恩斯革命
一、罗斯福新政
纽约股票交易所前
探究一: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暴 露出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的什么缺陷?
大危机时期,美国穷人居 住的棚屋区
一、罗斯福新政
(一)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1929—1933年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持续时 间之长、危害程度之深,都是空前的。这次危机的爆发,再次 证明市场不是万能的,完全自由放任的政策使资本主义经济到 了崩溃的边缘。

第一章西方经济学概述

第一章西方经济学概述

一、广义的西方经济学
(1)经济理论渊源。是从纵向
考察经济学的历史发展及演变,属
于经济学说史的研究范围;(2)
经济学理论。包括 微观经济学降
宏观经济学;(3)经济问题。主 要是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问题;( 4)经济政策。包括微观经济政策
和宏观经济政策;
(5)方法。包括 个量分析和总量 分析、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均衡 分析和非均衡分析、静态分析和动 态分析;(6)经济学流派。主要包 括自由主义学派、政府干预主义学 派、经济发展学派、知识经济学派。 我们本讲主要是从理论、政策及学 派三个方面学习西方经济学。
第四,主要市场上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 量的决定;第五,分配理论,分别研究 各生产要素价格的决定,即地租、利息、 工资、利润的决定;第六,一般均衡理 论,主要是研究经济作为一个整体的价 格和产量的决定,包括局部均衡和一般 均衡。第七,福利经济学。在价格理论 联系实际中上边属实证分析,而福利经 济学则是旨在对经济效率和社会福利进 行规范分析。
3、凯恩斯革命(1936年) 理论上反萨伊定律(供给本身能够创造需 求);政策上反对自由放任,主张国家干预; 方法上是宏观总量分析。
4、斯拉法革命(1960年) 英国经济学家斯拉法出版用《商品生产商品》 一书,被称为新李嘉图主义者或第二次凯恩 斯革命。在商品价格决定理论上反对边际分 析,解决了马克思的商品价值转形为商品生 产价格问题。
四、 主流经济学的框架结构 1、研究前提 (1) 市场完善论。理性经济人假设、
资源稀缺、完全竞争、完全信息、市场出 清、市场经济这主要是微观经济学的研究 前提。因此,经济活动应尽量减少政府干 预,规模最小干预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 府。
(2) 市场失灵论。不完全竞争、非理 性经济人、非完全信息、外部效应、公共 物品、非完全市场、自然垄断、收入不公 平分配等。解决办法是政府干预。

关于中西方经济差异的研究讲解

关于中西方经济差异的研究讲解
西方现在现行的经济体制是毫无疑问是市场经济,即整个经济 运行依靠行之有效的市场机制。但是资本主市场经济也存在着计划 成分,例如凯恩斯主义的干预经济政策。
经济理论
经济理论作为制定经济发展政策、进行宏观调控和微观管制的基础,在一 个国家占据着重要地位。 西方国家的经济理论经历了大致六次重要变革,分别是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发 表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古典政治经济学体系、19世纪70年代的边际革命、20 世纪30年代的凯恩斯革命、20世纪50年代的货币革命、20世纪60年代的斯 拉法革命以及70年代的理性预期革命,这些理论也是对应着不同时期的国家 政策。 我国的在建国以后的经济理论发展可分为两部分:计划经济时期和改革开放 后市场经济时期。
1、1776年亚当 •斯密《国富论》 -----第一次革命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批判了当时居于 统治地位的重商主义的思想和政策主张,力主实行 经济自由主义,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第一次创 立了比较完整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
•《国富论》为古典政治经济学从多方面奠定了理论 基础,开辟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开创了经济学说史 上一个崭新的时代。
经济制度
我国采用的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其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 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社会主义 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多种分 配制度并存的原则。 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的 主体地位,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西方各国的经济制度主要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它是以资本 家占有生产资料和以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经济制度,其实质是资本 剥削雇佣劳动。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形成 的前提。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资本运行的前提条件,劳动者拥有劳 动力所有权但丧失了生产资料、生活资料,是劳动力成为商品的 重要前提条件。

第6经济学说史6亚当斯密

第6经济学说史6亚当斯密
Adam Smith的光辉灿烂的一生(1723-1790年)
14岁进入格拉斯哥大学——17岁进入牛津大学——25岁 在爱丁堡大学作讲座——28岁主持格拉斯哥大学讲席(逻辑 学、道德哲学)—— 41岁游历欧洲大陆——53岁写成《国 富 论 》—— 64 岁 任 格 拉 斯 哥 大 学 校 长 ——67 岁 病 逝 (1790.7.17)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七点 三分。
1758~1763年斯密曾兼任格拉斯哥大学财务主管、教务长、 副校长等职务。
他还热情参加当地政治经济学俱乐部活动。1762年 5月被授 予格拉斯哥市荣誉市民称号。同年10月被授予格拉斯哥大学 博士学位。
1764年初斯密辞去教职,改任布克莱希公爵的私人教师。同年2月 前往法国,先后去过图卢兹、巴黎、日内瓦等地。
对智慧和道德的仰慕使情操高尚,过分崇拜金钱和势力, 则会使道德堕落。
1766年斯密回到伦敦,大约有半年时间,他一面修订《道 德情操论》,一面为写作政治经济学著作搜集资料。
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七点 三分。
不读《国富论》不知 道应该怎样才叫“利 己”,读了《道德情操 论》才知道“利他”才 是问心无愧的“利 己”。
6.1.2斯密的生平、著作 和成功原因
(一) 生平
(二) 著作
(三) 成功原因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一:十七点 三分。
亚当·斯密
Smith Adam
(1723~1790)
18世纪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杰出的代表和理 论体系的建立者。
斯密是公认的经济学宗师。 他第一次把以前的 经济知识归结为一个统一和完整的体系并加以丰富和 发展。
时代背景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发展; “圈地运动”促进了农村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

微观经济学复习笔记(绝对完全)

微观经济学复习笔记(绝对完全)
(2)实质:增量变化分析
四、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
1、静态分析(static analysis):
(1)定义:完全排除时间因素和均衡状态的具体变化过程,来分析某一产品或市场达到均衡状态的条件和在均衡状态下的情况
(2)实质:只重结果,不重过程
2、比较静态分析(comparative static analysis):
三、均衡分析和边际分析:
1、均衡分析(equilibrium analysis ):供求平衡,相对稳定静止的状态
(1)局部均衡分析(partial equilibrium analysis):
其他市场和条件不变的前提下,研究单个产品、生产要素或单个市场达到均衡状态应具备的各种条件的分析方法(使用范围较广)
3、生产可能性边界(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
(1)定义:是指在现有技术水平和资源条件下,充分有效地利用一切资源,按不同比例组合进行的各种物品生产的最大可能产量。
(2)限制因素:技术的改进、现有资源种类的增加、现有条件的改善
(3)特点:各方相互依存,追求高效率与资源充分有效的利用,存在浪费
7、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
(1)定义:市场不是万能的;在某些领域,市场可能会导致一些不良的后果,即市场失灵
(2)原因: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市场势力——一个人或一群人不适当地影响市场价格的能力,这种力量就是垄断力量
(3)解决:良好的公共政策可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市场失灵带来的弊端,提高经济效率;只是弥补并非主要
(2)外生变量(exogenous variables):不是经济模型中的变量决定的,有外部因素(如政治、自然)决定的变量(较难衡量,无法认为控制,影响选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60年英国经济学家皮罗 ?斯拉法出版了《用商品生产商品》一书,在理论学术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和震动。该书篇幅不大,但思想深刻,在复兴古典政治经济学思想路线的基础上,提出了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价格理论,对新古典经济理论体系进行了批判。
斯拉法的这本书被认为是一部划时代的理论著作。它造成的影响不亚于一场“革命”。所以,斯拉法这本书的出版被认为是西方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五次革命。
3. 20世纪30年代的凯恩斯革命是近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发展史上的第三次革命
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约翰 ?梅纳德 ?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引发了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三次革命,也就是西方经济学家所说的“凯恩斯革命”。“凯恩斯革命”在经济学研究的理论、方法和政策三个方面,对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进行了变革。
6. 20世纪70年代以后的理性预期学派的挑战是近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发展史上的第六次革命
在20世纪70年代反对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过程中,产生了西方经济学说史上的第六次革命。这就是所谓“理性预期革命”。
理性预期学派在批评凯恩斯主义理论体系的过程中,着重强调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问题。他们认为,人们都是理性的“经济人”,都具有最大化自己利益的行为和理性预期。因此,对于任何宏观经济政策,他们都会有相应的对策来避免或化解对自己的不利,从而会造成宏观经济政策的无效。据此,理性预期学派(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反对凯恩斯主
理论上,凯恩斯反对代表基本传统理论观念的“萨伊定律”,强调总需求对决定国民收入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他提出在三大心理规律(消费倾向规律、流动偏好规律和资本边际效率规律)作用下,有效需求不足将导致大规模失业和生产过剩,而市场自动调节的机制将无法发挥有效作用,纠正这种失调。
方法上,凯恩斯复活了重商主义曾经使用过的宏观总量分析方法,克服了此前传统的将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分开的“二分法”,将货币经济和实物经济合为一体。这一做法开辟了经济学研究方法的一个新时代。
1. 1776年亚当 ?斯密代表作的产生是近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革命
1776年,亚当?斯密出版了他的经典性传世之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即《国富论》)。在这部划时代的巨著中,斯密批判了当时居于统治地位的重商主义的思想和政策主张,力主实行经济自由主义,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第一次创立了比较完整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国富论》为古典政治经济学从多方面奠定了理论基础,开辟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正是斯密的这部巨著开创了经济学说史上一个崭新的时代。所以,亚当?斯密《国富论》的正式出版标志着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一次革命。
政策上,凯恩斯反对“自由放任”和“无为而治”的传统做法,主张国家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生活进行
积极干预和调节。特别是,他创新性地提出了功能性的财政预算政策,主张以赤字财政政策来解决大的经济萧条和危机问题。
弗里德曼在反对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时所提出了两大思想:其一,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是通货膨胀的根源;其二,短期内,货币政策比财政政策对产量具有更大的效应。这些观点后来为绝大多数经济学家所接受。
现代货币主义的革命使凯恩斯主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正统地位发生了动摇。
5. 20世纪60年代的斯拉法革命是近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发展史上的第五次革命
以上六次革命大致上反映了西方经济理论体系的基本发展变化,特别是后面的四次革命反映了现代西方经济学各主要流派产生、发展和变化的基本过程。
弗里德曼的理论体系认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不稳定,主要是因为货币因素的扰动造成的。货币是支配资本主义经济中产量、就业和物价变动的唯一重要因素。因此,经济学理论中最重要的就是货币问题。从政策方面来说,弗里德曼认为,财政政策对经济只能起到负面作用,只有适当的货币政策才能稳定经济,让市场自动调节的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实现充分就业。
凯恩斯经济理论体系的出现确实使西方经济学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导致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这也正是“凯恩斯革命”的主要影响所在。
4. 20世纪50年代货币学派的产生是近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发展史上的第四次革命
20世纪50 –60年代以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 ?弗里德曼为代表的现代货币主义者发起了对“凯恩斯革命”的反革命。这就是西方经济学家们所说的经济学说史上的第四次革命。
义的各种国家干预的政策,主张由市场机制对经济自行加以调节,最终使经济达到自然率的水准。
理性预期的概念已经为大多数经济学家所接受,并对以往的宏观经济理论模型和政策效果分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理性预期学派的出现被认为是对西方经济理论界的又一次革命。
2. 19世纪70年代以后出现的边际主义革命是近现代西方经济理论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革命
19世纪70年代初,英国的威廉?斯坦利 ?杰文斯、瑞士的莱昂?瓦尔拉斯和奥地利的卡尔?门格尔,几乎同时在不同的国家、各自独立地提出了主观效用价值论和边际分析方法,从而对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和费用价值论提出了质疑和否定。这就是西方经济学说史上所说的“边际主义革命”。“边际革命”的影响一直持续到20世纪初期英国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的经济学体系,最终形成了“新古典经济学体系”。事实上,从“边际革命”起,直到20世纪初,新古典经济学一直居于支配地位,这也为现代微观经济学奠定了理论基础。所以,“边际革命”被认为是西方经济学史上的第二次革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