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控制管理参数

合集下载

pid控制及pid参数设定

pid控制及pid参数设定
PID控制器及PID参数整定
授课内容:
• • • •
自动控制原理的一般概念 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 P、I、D在控制系统中的作用 PID参数整定方法
1 自动控制规律的一般概念
• 所谓自动控制,就是指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
下,利用控制器使被控对象(如机器、设备和生产 过程)的某些物理量(或工作状态)能自动地按照预 定的规律变化(或运行)。完成这一过程的所有元 件与装置组成的整体就称为自动控制系统。
2、PID=Proportion Integration Differentiation
按偏差的比例、积分和微分进行控制的调节器简称为 pid调节器,是连续系统中技术成熟、应用最为广泛的一 种调节器。Pid调节器结构简单,参数易于调整,在长期 应用中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在工业过程中,由于控 制对象的精确数学模型难以建立,系统的参数又经常发生 变化,运用现代控制理论分析综合要耗费很大代价进行模 型辨识,但往往不能得到预期的效果,所以人们常采用 PID调节器,并根据经验进行在线整定。由于软件系统的 灵活性,PID算法可以得到修正而更加完善。 2.1 模拟PID调节器 PID调节器是一种线性调节器,这种调节器是将设定 值w与实际输出值y进行比较构成控制偏差 • e=w–y • 并将其比例、积分、微分通过线性组合构成控制量(如图 4-11-1所示),所以简称为PID调节器。
1.3.2. 稳态响应 如果一个线性系统是稳定的,那么从任何初始条件 开始,经过一段时间就可以认为它的过渡过程已经结束, 进入了与初始条件无关而仅由外作用决定的状态,即稳态 响应。所以稳态响应是指当t 趋于无穷大时系统的输出状 态。稳态响应表征系统输出量最终复现输入量的程度,提 供系统有关稳态误差的信息,用稳态性能来描述。 由此可见,线性控制系统在输入信号作用下的性能 指标,通常由动态性能和稳态性能两部分组成。 1.3.3 稳态性能指标 稳态性能指标是表征控制系统准确性的性能指标,是一 项重要的技术指标,通常用稳态下输出量的期望值与实际 值之间的差来衡量,称为稳态误差。如果这个差是常数, 则称为静态误差,简称静误差或静差。稳态误差是系统控 制精度或抗扰动能力的一种度量。

3t+e控制参数

3t+e控制参数

3t+e控制参数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3T+e控制参数是一种用于系统控制和优化的方法,在工业生产、自动化生产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这种控制参数将时间、工具和人员这三方面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统一管理,从而实现对系统运行的全面优化。

本文将从原理、特点、应用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对3T+e控制参数做进一步详细介绍。

我们来解释什么是3T+e控制参数。

其中的3T代表了Time(时间)、Tool(工具)、Talent(人才),而e代表了Environment(环境)。

在实际生产中,时间、工具、人员和环境都会对系统的运行产生影响,所以将这四个方面的因素作为控制参数进行统一管理,可以更好地掌控系统运行的过程和结果。

3T+e控制参数的原理在于通过实时监测和控制时间、工具、人员和环境,确保系统运行的高效性和稳定性。

通过对时间的调控,可以保证生产进度的达标;通过对工具的管理,可以确保生产设备的稳定性和效率;通过对人员的培训和分配,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通过对环境的控制,可以降低系统运行的风险和成本。

特点方面,3T+e控制参数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首先是全面性,它不仅考虑了时间、工具和人员等内部因素,还关注了外部环境因素,保证了系统运行的全面性和一体性;其次是灵活性,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控制参数,以适应不同场景的需求;再次是高效性,通过精细化的管理和监控,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最后是可持续性,通过对环境的控制,可以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实际应用中,3T+e控制参数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在工业生产中,可以通过对时间、工具、人员和环境的精细管理,实现生产效率的提升和成本的降低;在自动化生产中,可以实现对生产过程的自动监控和调节,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可以根据具体需求和环境因素,合理分配人力资源,提高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满意度。

未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3T+e控制参数将会不断完善和创新。

hpc管理系统技术参数

hpc管理系统技术参数

hpc管理系统技术参数HPC管理系统技术参数HPC(高性能计算)管理系统是一种用于管理和优化HPC集群的软件系统。

它提供了一系列的技术参数,用于评估和监控HPC的性能和效率。

下面将介绍HPC管理系统常用的技术参数及其作用。

1. 资源利用率:指HPC集群中各节点的资源利用情况。

通过监控CPU、内存、存储等资源的使用率,可以评估集群的负载情况,优化资源分配策略,提高整体的资源利用效率。

2. 任务调度效率:指HPC管理系统对任务调度的效果。

任务调度算法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到任务的执行效率和集群的整体性能。

通过评估任务的等待时间、执行时间等指标,可以评估任务调度算法的优劣,并进行相应的优化。

3. 通信带宽:指HPC集群节点之间的通信速率。

高效的通信带宽可以提高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速度,减少通信延迟,从而加速任务的执行。

通过监控通信带宽的使用情况,可以及时发现瓶颈并进行优化。

4. 系统稳定性:指HPC管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稳定的系统可以保证任务的顺利执行,减少系统的崩溃和故障对任务的影响。

通过监控系统的错误日志、故障率等指标,可以评估系统的稳定性,并进行相应的改进和维护。

5. 安全性:指HPC管理系统的安全性和防护能力。

安全的系统可以保护用户的数据和隐私不受到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攻击。

通过监控系统的安全日志、防火墙、用户权限等指标,可以评估系统的安全性,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6. 数据管理能力:指HPC管理系统对大规模数据的管理和处理能力。

高效的数据管理能力可以提高数据的读写速度和处理效率,加快任务的执行。

通过监控数据的读写速度、数据传输速率等指标,可以评估系统的数据管理能力,并进行相应的优化。

7. 可扩展性:指HPC管理系统的扩展能力和适应性。

可扩展的系统可以根据需求灵活地增加或减少节点,适应不同规模和负载的计算任务。

通过评估系统的扩展性和性能表现,可以选择合适的硬件和软件配置,提高系统的可扩展性。

8. 用户界面友好性:指HPC管理系统的用户界面的易用性和友好性。

IT运维管理系统参数

IT运维管理系统参数
3.支持对特定的资源设定个性化阈值,个性化阈值优先级高于全局告警阈值;
4.根据各种告警类型的严重程度预置合理的告警等级,并允许用户根据告警类型或资源重新定义告警等级;
5.支持持续性告警,可设置某事件持续发生一段时间后产生告警;
6.支持频率告警,可设置某事件在某段时间内发生次数达到阈值时产生告警;
1.支持多种资源添加方式:单个添加,IP段扫描批量添加,种子发现,批量导入,离线添加;
2.支持通过ICMP、SNMP(v1,v2c,v3)、WMI等多种协议对资源进行自动扫描;
3.支持定期进行计划任务扫描以便及时发现新加入网络的资源;
4.支持自动发现资源信息变更,包括设备型号、描述、接口信息等;
5.★支持无agent监控基础应用、中间件、数据库;
2.支持用户自定义任何可以采集的指标并进行监控;
2.3
指标管理
1.支持对指标项进行全局设置(是否采集、是否监控、是否记录、采集周期)和个性化设置,个性化设置优先级高于全局设置;
2.支持对指标项原始数据进行全量存储、分片索引;
3.支持对指标项的历史数据进行图表展现、批量导出;
资源的识别与发现
3.1
识别与发现方式
资源管理和操作
4.1
资源管理和操作
1.支持对资源进行自定义分组;
2.支持资源列表自定义视图;
3.支持对资源监控的批量开启/关闭;
4.★支持直接在WEB页面展示有线设备的MAC/ARP表,要求提供系统截图并加盖厂商公章;
5.支持开启/关闭有线设备接口;
6.支持自定义有线设备接口的位置描述;
7.支持自定义AP的位置描述;
5.支持导出拓扑的矢量图;
5.5
真实面板
1.支持根据设备真实形态绘制的设备面板,设备接口、指示灯均与真实面板一致;

ICU静脉输注管理系统参数要求

ICU静脉输注管理系统参数要求

ICU静脉输注管理系统参数要求一、整体要求1、一个完整的输注管理系统,有电脑操作控制和单泵控制。

2、注射泵和输液泵可以随意组合,要求组装七个注射泵,一个输液泵。

3、各泵可以组全应用,也可以单个应用。

4、售后服务好,保修二年以上。

二、电脑操作技术参数1.输注管理系统电脑底座内置CPU,集数据集成、存储、显示,以及中央控制注射泵、输液泵功能于一身。

2.电脑底座具有按键直接进行各种参数的输入和更改,而无需借助附加设备。

3.直接在注射泵上设置和更改参数,也可在电脑底座上直接更改;任何更改信息都可同步进行。

4.数据传输和电源传输共用一个接口,整套ICU输注管理系统只需一根电源线供电。

5.可输入医疗信息和患者信息。

6.药品输注历史记录:●可自定义时间段,显示不小于3天任意定义的时间范围内每种药品输注的历史纪录。

●可在同一界面内数字显示每一种药品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输注的总量,分别以mg和ml为单位显示。

●可图形显示每一种药品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流速和输注容量随时间变化的走势图。

●可图形、文字显示每一种药品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不同时间点对应的历史操作记录,例如:更换注射器,改变流速,追加快推等。

●液体平衡记录。

7.可在单一界面内同时显示所有通道输液进程状态,状态信息包括:药品名称、浓度,当前给药速率等8.有自动双通道中继功能:9.药库管理系统:●预留可储存不同药品空间150种。

●对于每一种药品,对浓度、给药剂量、追加快推均给出相应的有效治疗窗口,即最小值、推荐值、最大值●对于每一种药品,均给出相应的药物治疗方案,即推荐给药模式(维持恒速、诱导+维持或程序化快推)●具有兼容性:用户可根据自己日常工作的需要,将科室中所有的常用药物的常用剂量和浓度兼容至输注管理系统的电脑底座中10.剂量单位:ml/h, ng, µg, mg, ml; 每24小时,1小时或每分钟,ng/ml, µg/ml, mg/ml11.输注控制报警:输注故障报警和预报警,双通道中继预报警,模块连接脱离报警,速率过高、过低报警,设置未确认报警12.技术故障报警:电源线断开报警、电池电量报警、外部数据连接指示灯报警13.RS232连接报警、网络连接报警、技术故障报警14.预报警:阻塞压力预报警、注射完毕预报警、电池电量预报警、容量极限预报警15.数据传输:具有RS232数据传输接口,可直接和电脑连接16.电源:95~240Vac – 50/60Hz17.充电电池:6V 1.1/1.2Ah,最少1小时,可充电。

环境控制系统技术参数-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环境控制系统技术参数-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环境控制系统技术参数-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描述环境控制系统技术参数这个主题的背景和重要性。

下面是一个概述部分的示例:环境控制系统技术参数是环境控制系统设计和运行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在现代社会,人们对于环境质量的需求越来越高,例如室内空气质量、温度调节和湿度控制等方面,都对环境控制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技术参数的设置和控制是保障环境控制系统正常运行和满足人们需求的关键。

具体而言,环境控制系统技术参数包括温度、湿度、气流量、噪声级等各种参数的设定和控制。

这些参数直接关系到环境的舒适度、健康性和安全性,对于各类场所如住宅、办公室、工厂、医院等都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设定和控制环境控制系统技术参数,可以在不同环境中实现温度的恒定调节,湿度的精确控制,空气的流通与净化以及噪声的降低等目标。

此外,环境控制系统技术参数还涉及到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等诸多方面。

随着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日益严重,环境控制系统技术参数的设计也要考虑到节能减排等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通过科学合理的技术参数设置,能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费并降低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因此,本文将就环境控制系统技术参数的定义、设置和控制进行探讨,旨在加深对于环境控制系统技术参数的理解和应用,以提高环境控制系统的效能,满足人们对于舒适环境的需求,同时兼顾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等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 引言部分将对环境控制系统技术参数的重要性进行概述,并介绍本文的目的和整体结构。

- 正文部分将首先对环境控制系统进行定义和作用的说明,然后重点围绕环境控制系统的技术参数展开阐述。

- 结论部分将对全文进行总结,并进一步讨论环境控制系统技术参数的重要性。

通过以上的结构,本文将全面探讨环境控制系统技术参数的意义和作用,旨在提供对环境控制系统技术参数的深入了解,并对其重要性进行探讨。

上网行为管理系统参数

上网行为管理系统参数

上网行为管理系统参数一、物理性能要求:大于等于6个千兆电口,大于等于1个RJ45串口,大于等于2个USB接口;七层吞吐量≥500Mbps;并发会话≥1,000,000;用户规模≥1500人;二、产品功能要求:1、审计功能要求:满足公安部82号令审计要求,河北省公安厅或唐山市公安局有平台建设。

2、链路负载均衡功能要求:必须免费提供,支持多链路之间的负载均衡功能(支持固定指派、源目IP轮询、上行流量、下行流量、总流量负载以及最佳路径等多种算法)、支持多PPPoE出口的链路负载均衡。

3、路由功能要求:持续路由支持数据报文的持续路由配置。

4、上网行为管理功能要求:设备内置海量预分类的URL地址库,支持根据URL类别实现URL过滤、SSL加密识别自定义、URL关键字过滤、网页过滤、文件传输过滤、邮件过滤、WEBMAIl过滤、邮件地址过滤、邮件附件过滤、邮件关键字过滤、Webmail管理、SSL邮件管理、加密Webmail管理、加密SMTP邮件过滤、加密SMTP、POP3邮件审计。

5、黑白名单管理功能要求:支持对单个用户/用户组、IP、地址簿设置一天内总上网时长、上网流量;在某些时间段(如下班时间,凌晨),不对用户的速率和会话数进行限制,用户产生的流量也不记入黑名单的流量配额内。

6、流量控制功能要求:必须支持在不同线路上,根据不同的应用、用户、用户组来保证或者限制流量,对于多链路必须免费实现流控功能。

7、应用控制功能要求:1、应用控制:设备内置应用识别规则库,支持超过500种以上的应用,并保持每个星期更新一次,保证应用识别的准确率、支持根据IP、端口、协议等自定义应用规则、支持根据不同的应用类型或具体的某种应用设置允许或拒绝。

2、即时通讯:支持MSN、QQ、飞信、Yahoo、WangWang、ICQ等国内外主流的聊天软件,可以分别控制其登陆与聊天行为。

3、其他类别控制:支持P2P、流媒体、炒股软件、网上银行、网络游戏、网络电话、远程控制等应用识别、ISA代理识别针对ISA代理服务器在代理部署模式下,数据被重新封装进行专门的配置部署,可以识别被ISA重新封装的数据。

配置参数管理-解释说明

配置参数管理-解释说明

配置参数管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在软件开发和系统配置中,配置参数管理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配置参数是用于控制系统行为和设置系统特性的变量或选项。

它们可以影响系统的性能、功能和行为,并且在不同的环境中可能需要不同的配置。

配置参数管理的目标是有效地管理和维护系统中的所有配置参数。

这包括确保配置参数的正确性、一致性和完整性,并且能够方便地进行配置参数的修改、验证和追踪。

在进行配置参数管理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需要清晰地定义和描述每个配置参数的含义、取值范围、默认值和影响范围。

这样可以帮助开发人员和系统管理员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些配置参数。

其次,需要有一套规范和流程来管理配置参数的生命周期。

包括配置参数的创建和注册、配置参数的修改和验证、配置参数的发布和升级,以及配置参数的废弃和删除等。

此外,配置参数管理还需要考虑配置参数的版本控制和变更管理。

对于大规模系统或复杂系统,配置参数的变更可能会很频繁,并且需要确保在变更过程中不会对系统的稳定性和可用性造成负面影响。

最后,配置参数管理还需要考虑配置参数的安全性和权限控制。

某些配置参数可能包含敏感信息或对系统的安全性有重大影响,因此需要在访问和修改配置参数时进行适当的权限验证和限制。

综上所述,配置参数管理是系统配置中一个关键的方面。

通过有效地管理和维护配置参数,可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灵活性和可维护性。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配置参数管理的一些要点和实践,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配置参数管理。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展开: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组织和撰写:引言部分将对配置参数管理概念进行简要概述,介绍配置参数管理的重要性和应用背景。

通过引入适当的例子和实际场景,将使读者对该主题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正文部分将围绕配置参数管理的三个核心要点展开。

首先,我们将讨论第一个要点,包括配置参数的定义、常见应用和相关工具。

其次,我们将探讨第二个要点,介绍配置参数管理的最佳实践和策略,包括配置参数的命名规范、版本控制和变更管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系统控制管理参数
我们可以将无线参数按照许多方法分类,为了便于叙述,可以按照传送的系统消息的内容进行分类,对于在同一个系统消息里发送的参数一起描述
1.1 网络号码、地址、识别参数
GSM网络中,移动台没有固定的位置,移动用户只要在服务区域内,无论移动到何处都应该可以顺利的识别网络以及它的小区配置情况以便实现位置更新、越区切换和自动漫游等性能。

在GSM系统中,对每个移动用户都分配了一个唯一的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IMSI 由MCC(移动国家码)、MNC(移动网号)、MSIN(移动用户识别码)组成。

同样,对于在全球范围内的每一个小区,GSM也都规定了唯一的一个编号与之相对应,以达到以下目的:
? 移动台可以正确识别网络,使之在任何环境下可以选择接入合适的网络
? 使网络实时了解移动台的位置,开展业务
? 使移动台可以向网络正确报告邻小区状况,进行切换
网络的识别参数主要有位置区识别(LAI)小区全球识别(CGI)和基站识
别码(BSCI)几项。

位置区识别(LAI)
8 7 6 5 4 3 2 1
Location Area Identification IEI octet 1
octet 2
octet 3
octet 4
octet 5
octet 6
MCC digit 2 MCC digit 1
1 1 1 1 MCC digit 3
MNC digit 2 MNC digit 1
LAC
LAC(continued)
Location Area Identification information element
位置区识别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Structure of Location Area Identification
? MCC(mobile country code)--移动国家号,由3位数字组成,编码范围为十进制的000-999,与IMSI的MCC相同,在这儿表示GSM PLMN所属的国家,MCC的资源由国际电联(ITU)统一分配,中国的MCC为460。

? MNC(mobile network code)--移动网号,与IMSI中的MNC一样由2个数字组成,编码范围为十进制的00-99,在这儿识别用户归属的移动通信网(PLMN),因为一个国家可能由多于一个的GSM PLMN 组成,MNC由国家有关电信管理部门统一分配,目前中国有两个GSM网络,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的MNC分别为00与01。

? LAC(location area code)--位置区号,用于识别GSM移动通信网中的一个位置区,最多为2个字节长度的16进制编码,其中“0000”“FFFF”为保留值,一个位置区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小区。

其大小由运行部门根据各个地区的PCH负荷情况及信令链路负荷情况去确定调整位置区的大小
小区识别(CI)全球小区识别(CGI)
? 小区识别CI(cell identity)用来唯一的表示PLMN中的每一个小区,CI由两个字节组
成,在十进制0-65535之间取值,同一位置区不可以有两个相同的小区识别码。

8 7 6 5 4 3 2 1
Cell Identity IEI octet 1
octet 2
octet 3
CI value
CI value(continued)
Cell Identity information element
? CGI是在所有GSM PLMN中用作小区的唯一识别,CGI的信息在每个小区广播的系统消息中发送,移动台根据CGI中的MCC与MNC来确定是否可以驻留于该小区,同时判断当前的位置区是否发生,以决定是否进行位置更新。

CGI是在位置区LAI的基础上再加上小区识别CI构成的,组成如下:
Structure of Cell Global Identification
基站识别码(BSIC)
基站识别码是分配给基站的一个本地色码,使移动台能够区分不同的邻小区,在小区的同步信道(SCH)上的小区描述中发送。

BSIC一共有6比特长,其结构如下:
Structure of BSIC
? NCC(network colour code)--网络色码,由3比特组成
用于识别相邻不同的GSM PLMN:在许多情况下,不同的GSM PLMN采用了相同的频率资源,为了在这种情况下移动台还能接入网络,一般相邻GSM PLMN选择不同的NCC。

? BCC(base station colour code)--基站色码,由3比特组成
用于识别同一GSM PLMN中的基站和通知移动台BCCH的训练序列号。

BSIC码在以下两个消息中发送:
帧同步消息
8 7 6 5 4 3 2 1
BSIC T1 (high) octet 1
octet 2
octet 3
T1 (middle)
T1
(low) T2
T3’
(high)
T3’
(low)
Frame synchronization information element
FN = TDMA frame number
T1 (11 bits) = FN div ( 26 x 51) range 0 to 2047
T2 (5 bits) = FN mod 26 range 0 to 25
T3' (3 bits) =(T3 - 1) div 10 range 0 to 4
where
T3 (6 bits) = FN mod 51 range 0 to 50
小区描述消息:
8 7 6 5 4 3 2 1
Cell Description IEI octet 1
octet 3
BCCH ARFCN
(high art) NCC BCC
BCCH ARFCN(low part)
Cell Description information element
每一个小区都分配一个BSIC,在提供给移动台同步消息的SCH信道上发送,如果移动台在一给定位置上能同时收到两个小区相同BCCH载频,则BSIC可以提供判断标准以避免混淆与冲突。

BSIC主要用于区别使用相同BCCH载频的小区,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 当移动台在RACH上请求接入时,邻小区有可能接收到,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将RACH编码突发脉冲与本小区BSIC相异或,只有正确的小区才可以正确的解码出突发脉冲。

2. 通知移动台本小区公共信令信道所采用的训练序列号TSC,相应的TSC由该小区的BCC决定。

3. 连接模式下,移动台根据BCCH上有关邻区表的规定,进行测量,在上行的测量报告中,对于每一个定标频率,都需指示相应的BSIC,如果邻小区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含相同BCCH载频,则基站可以依靠BSIC来区分,避免错误切换。

4. 移动台在连接模式下,要进行上行的测量报告,只报告与当前小区确实有切换关系的小区情况,BSIC中的NCC即用于该目的,运营者可以通过“允许的NCC”控制移动台只报告NCC在允许范围内的邻区情况。

1.2 小区控制信道描述(control channel description)
8 7 6 5 4 3 2 1
Control Channel Description IEI octet 1
octet 2
octet 3
octet 4
spare ATT
BS-AG-BLKS-RES
CCCH-CONF
spare 0
spare 0
spare 0
spare 0
spare BS-PA-MFRMS
T3212 time-out value
Control Channel Description information element
IMSI结合与分离允许(attach-detach allowed,A TT)
ATT用于指示移动台在本小区内是否允许进行IMSI结合和分离过程,由一个比特表示,0表示不允许移动台启动IMSI结合和分离过程,1表示移动台应该执行IMSI结合和分离过程。

ATT在同一位置区内的不同小区设置应该相同。

IMSI 结合(imsi attach)是移动台指向网络通告进入工作状态(开机),或SIM卡再次插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