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2)
2019年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课时安排:本单元建议课时数:8课时2019年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信息交流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体会较大数的实际意义。
2、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了解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
3、会正确读、写多位数。
教学重难点正确认、读多位数。
教具准备计数器教学过程一、设境激趣老师在网上查找到一些有关图书馆藏书的信息你想知道吗?看到这些数字你想知道什么?二、合作探索(一)十万是多少?1、通过数订书钉、人民大会堂容纳的人数,在计数器上一万一万的数订书钉,数到十万。
让学生体会十万是多少。
师结:10个一万是十万。
2、接着十万是万的数,、、、、、、九十万再加十万是多少万?在学生充分的讨论中,引出“百万”这个计数单位。
在此基础上,在引导学生用推理的方法,得出结论: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想:10万里面有几个一万?、、、、、、3、你知道了那些计数单位?(学生说,教师写)4、完成数为顺序表,你发现了什么?生答如:分三个数级。
每级有4个数位等。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师结每相邻数位的进率,都是十。
分三个数级,在分析三个数级的异同点。
教师强调:数位表是我们读写数的依据,必须牢记,特别记住从右数第5位是万位,第9位是亿位。
(二)多位数怎样读呢?1、回顾万以内数的读书规则。
2、讨论大数的读法。
3、对每级中间或末尾有零的数的读法要重点指导。
三、反馈练习自主练习:1、数一数同桌对数。
教师指导困难学生。
4、读一读横线上的数指名读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四、小结这节课你有收获吗?五、布置作业自主练习4、5、6。
板书设计万以上数的认读10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数位表、数的读法略)第二课时万以上数的写法教学目标掌握写多位数的方法,并能正确书写。
教学过程一、复习1、我们学习了那些计数单位?2、十万里有()个一万,一百万里有()个十万,一千万里有()个一百万,一亿里有()个一千万。
小学数学_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认识年月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认识年、月、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借助生活经验,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通过观察、比较,会判断大月、小月、平年和闰年。
2、过程方法:通过探索与交流,帮助学生建立较长的时间观念,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归纳概括和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感恩、爱国、珍惜时间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大月、小月的记忆。
[教学难点]平年、闰年判断方法。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学具:年历卡、2月份月历卡、合作卡、小组探究卡。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今天是个有意义的日子,因为同学们第一次在咱们录播室录课,我们一定要把这个日子记住,现在是2018年4月x日xx时xx分xx秒(板书),黑板上哪些是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时分秒)这里还藏着几个较大的时间单位,让我们把它们请出来和大家见见面吧。
瞧,他们都是谁?(年、月、日)2、大家可别小看这三个朋友,它们总是帮咱们记录着生活中一些快乐的、难忘的甚至是激动的事情,下面老师邀请大家坐上时光快车,一起去看看年月日是怎么来的吧3、你们在屏幕上看到了什么?地球是这浩瀚宇宙中的一颗行星,是我们生活的家园,你们想知道地球绕太阳转一圈是多长时间吗?课件演示:依次演示地球自转一周,地球绕太阳一周,月亮绕地球一周,同步配音:地球自转一圈就是一天;月亮绕地球一圈就是一个月;地球绕太阳一圈就是一年。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进一步认识年月日。
(板书:认识年月日)【设计意图】通过充满奥秘的宇宙,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求知热情。
从科普知识的角度导入新课二、自主探究,建立模型时光快车看大家对年月日这么感兴趣,准备送给大家一份礼物,这可是他记录时间的法宝,你知道是什么吗?1、出示谜语:一张宝宝真神奇,印的全部是数字。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调商)》青岛版(五四制)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调商)》青岛版(五四制)教案: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调商)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青岛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的第十一部分内容,即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调商)。
我们将通过例题和练习来掌握这个知识点。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调商)的运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调商)的运算步骤,而难点则是如何让学生理解调商的概念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我已经准备好了黑板、粉笔、PPT以及练习本等教学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通过一个实际的情景,例如分糖果,来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并提出问题,让学生们思考如何进行计算。
2. 例题讲解:我会用PPT展示一道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调商)的例题,并逐步讲解解题步骤,让学生们跟随我的讲解进行理解和掌握。
3.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会给出几道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们独立进行计算,并给予他们一定的指导和解疑。
4. 调商讲解:我会通过具体的例题,向学生们解释调商的概念,并让他们理解调商的重要性和运用。
5. 综合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综合性的练习题,让学生们进行练习,以检验他们对于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调商)的掌握程度。
六、板书设计我会根据讲解的内容,设计相应的板书,以便学生们能够清晰地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258 ÷ 23(2)397 ÷ 37答案:(1)258 ÷ 23 = 11 (2)(2)397 ÷ 37 = 10 (27)2. 请解释调商的概念,并给出一个例子来说明如何进行调商。
答案:调商是指在进行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时,当被除数的某一位小于除数时,需要向前一位借位,并相应地调整商的位数。
例如:432 ÷ 37,由于2小于7,所以需要向前一位的3借位,变成12,并将商的位数调整到两位数,即12……19。
三年级下册数学 教案《植树问题》 青岛版(五四制)
教案:《植树问题》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植树问题的概念,并能运用植树问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植树问题的概念2. 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3. 植树问题的实际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植树问题的概念和解决方法。
2. 教学难点:植树问题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植树问题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植树问题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植树问题的含义。
3. 案例分析:通过一个具体的植树问题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4. 解决方法:讲解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让学生掌握解决植树问题的步骤。
5. 实际应用:通过一个实际的植树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7. 总结:对植树问题的概念、解决方法和实际应用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知识。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完成一些植树问题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
2. 让学生观察身边的植树问题,并尝试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应及时反思教学效果,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评价1. 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植树问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价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八、教学资源1. 教材:《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2. 教学课件:植树问题的PPT课件3. 教学视频:植树问题的教学视频九、教学时间1课时十、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参与,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提问。
2. 在解决植树问题的实际应用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青岛市五四制中小学数学教材是根据教育部统一制定的课程标准编写而成的。
这套教材分为上下两册,适用于三年级学生。
下面将针对该教材的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进行详细介绍。
教案主题:三位数的认识和运算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读写三位数,并理解其每一位的意义。
2. 能够将三位数分解为个位数、十位数和百位数的和。
3. 能够通过加法和减法解决三位数的问题。
4. 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教学重点:1. 认识三位数,理解每一位的意义。
2. 将三位数进行分解和组合。
3. 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课本《数与计算》下册。
2. 单元教学课件、实物或图片等教具。
3. 学生练习册、作业本。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10分钟)-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认识三位数,让学生猜测它代表的数量。
- 引导学生说出每个数字在三位数中的位置和意义。
- 引导学生念出所给数字,并写出这个数字。
Step 2:三位数的分解(15分钟)- 教师画出一个三位数模型,并解释每个数字的位置和意义。
- 引导学生观察模型,并解释每个数字的位置和意义。
- 让学生自主分解出所给三位数的每个位上的数字,并写出分解结果。
Step 3:三位数的组合(15分钟)- 轻松自由地将不同的组合方法得到的数字写出来,并分享给同学。
- 让学生观察同学的答案,找出几种不同的组合方法。
- 引导学生总结不同组合方法的规律,并进行总结。
Step 4:三位数加法(20分钟)- 利用课件或实物进行示范,引导学生进行三位数的加法运算。
- 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巩固加法运算的方法和技巧。
- 分享学生的解法和答案,并进行讨论和点评。
Step 5:三位数减法(20分钟)- 利用课件或实物进行示范,引导学生进行三位数的减法运算。
- 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巩固减法运算的方法和技巧。
- 分享学生的解法和答案,并进行讨论和点评。
Step 6:实际问题应用(20分钟)- 引导学生解决一些实际生活问题,如购物、旅行等。
三年级下册数学 教案《口算除法》 青岛版(五四制)
教案:《口算除法》年级:三年级下册教材版本:青岛版(五四制)教学目标:1. 理解口算除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2. 能够熟练运用口算除法进行整数的除法运算。
3.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口算除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2. 整数的除法运算。
教学重点:1. 口算除法的运算规则。
2. 整数的除法运算。
教学难点:1. 口算除法的运算规则。
2. 整数的除法运算。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除法知识,如乘法口诀和除法的基本概念。
2. 提问:我们之前学习了除法,那么大家知道口算除法是什么吗?二、新课讲解1. 讲解口算除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2. 通过具体的例子,演示口算除法的运算过程。
3. 引导学生观察口算除法的运算规律,如除数和被除数的关系、商的位数等。
三、课堂练习1. 发给学生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口算除法的运算。
2. 对学生的练习结果进行点评和指导,纠正错误并解释正确答案。
四、巩固提高1. 给学生提供一些稍微复杂的口算除法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
2. 引导学生总结口算除法的运算技巧和方法。
五、总结1.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口算除法的重要性和运算规则。
2. 提醒学生在课后加强练习,提高口算除法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教学延伸:1. 口算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找零、分配物品等。
2. 口算除法与其他数学知识的联系,如乘法口诀、分数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演示、练习和总结,帮助学生掌握了口算除法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纠正错误并解释正确答案。
在课后,鼓励学生加强练习,提高口算除法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重点关注的细节:口算除法的运算规则口算除法的运算规则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学生需要掌握并能熟练运用。
以下对口算除法的运算规则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青岛版五四制)
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青岛版五四制)第十五课时备课时间:.5.25 上课时间:.5.31序号:55综合应用:纸与我们的生活课型:实践课教学目标:1、在交流、调查的过程中,了解纸的用途,感受节约纸张的意义。
2、在主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会调查的方法,提高搜集信息、整理数据的能力。
3、通过实际应用,全面巩固知识,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空间。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调查纸的用途师生谈话:纸与我们的生活关系密切吗?请学生说一说在哪些地方要用到纸。
(学生调查汇报:学习需要纸,生活需要纸、手工制作有时也需要纸,纸与我们的生活随时相伴),本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纸与我们的生活。
板书课题:纸与我们的生活。
二、合作探究,搜集、整理用纸数量(该综合应用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吨、千克、克及两位数的乘除法的基础上安排的)。
(一)、学生提出自己本课想解决的问题,教师予以整理。
如:我们每天要用掉多少纸呢?一张纸大约有多重?我们每天会用掉多少纸呢?……(二)合作探究1、小组合作,调查整理第一个问题:你每天会用掉多少纸?(可通过自己每天写作业和生活中所用纸的数量来确定大约有多重。
)2、小组汇报交流自己的发现及调查结果。
3、解决“一张纸有多重?”这个问题。
教师出示:一摞1000张的纸约3千克,请学生估计一张纸有多重。
4、你一天大约会用掉多重的纸?学生谈论汇报。
5、小组统计完成下表,统计一周会用掉多少千克纸。
姓名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合计6、完成表格后,请学生计算全校一周会用掉多少千克纸?一个学期用掉多少?一年呢?(教师可引导学生来制做表格)三、拓展延伸,讨论节约用纸的意义请学生对得出的数据进行讨论分析,了解纸的作用和节约用纸的意义。
四、提倡议请同学们根据本节课调查得出的数据,想向同学们提出什么倡议,以使学生的不同感受和想法得到抒发,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空间。
第十六课时备课时间:.5.25 上课时间:.6.2序号:56整理和复习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正确、熟练地进行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的数的口算2、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笔算方法,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
数字与编码-青岛五四学制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数字与编码-青岛五四学制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会读、写与认识 0~9999 的数码。
2.理解比较大小的概念,学会比较 0~9999 的大小。
3.学习将数码分解成个、十、百、千位数。
4.了解阿拉伯数字和中文数字的特点。
5.掌握阿拉伯数字与中文数字的相互转换方法。
6.练习用数字编码表示图形、文字等。
7.发现数码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数字读法和写法。
2.比较数字大小。
3.数码分解。
4.阿拉伯数字与中文数字的相互转换。
5.数字编码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能够正确读写及比较四位数。
教学难点:数码分解,阿拉伯数字与中文数字的相互转换。
四、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与演示法:通过学生的阅读与听取,让学生了解各种数字以及数字编码的基本表示方式,并培养学生将题目抽象为数字编码及数码分解的能力。
2.操作法: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比大小和解决实际问题来巩固学生对数字读写及比大小的掌握程度;学生可以通过操作来掌握阿拉伯数字与中文数字的相互转换方法。
五、教学步骤1. 课前预习学生在家认真完成预习内容,包括背诵数字读法和写法、数码分解、比较大小方法、阿拉伯数字与中文数字的相互转换等。
2. 导入新知教师通过课件和实物展示、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向学生介绍数字和编码的概念、分类、读法和写法。
3. 学习数字比较教师给出数字比较练习题,让学生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和技巧。
4. 学习数码分解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数码分解,让学生掌握分解数码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阿拉伯数字与中文数字的相互转换教师演示阿拉伯数字和中文数字的相互转换方法,并让学生操作练习,掌握方法。
6. 数字编码的应用教师通过数码编码的实例,让学生学会用数字编码来表示图形、文字、日期等实际问题。
7. 练习与巩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和习题讨论,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作针对性补充和讲解。
8. 作业布置教师按照课程进度布置相应的作业,巩固学生所学内容。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优秀教学设计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优秀教学设计第一篇: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优秀教学设计篇一:最新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优秀教案 2 八收获的季节—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第一课时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教学内容: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数是两位数用“四舍”法试商的方法及竖式计算。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两位数除三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用“四舍”法试商的方法。
2.助直观操作,启发理性思考,突破笔算除法的难点,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以及能够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除数是两位数的试商方法。
除数是两位数的竖式计算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谈话法、练习法、教学用具:计算机、实物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复习20×()〈91()×30〈94 98〉30×()50×()〈190()×60〈482小红外出旅游一共照了360张照片,她想每60张组成一本影集,一共需要几本影集?怎样列式?说出自己的想法?(利用知识迁移为下面的学习打下伏笔)360÷60=6(本)答:一共需要6本影集。
二、情境导入出示情境图:1.茁壮的田地需要科学的管理,想一想不讲科学施肥、浇水会出现什么后果?(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白科学种田的意义)2.仔细观察情境图,有关施肥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平均每公顷玉米施肥多少吨?三、知识新授1.平均每公顷玉米施肥多少吨?怎样列式?说出自己的想法?372÷62=(吨)(让学生自己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再推选代表班内交流)(小组讨论:笔算方法,集体交流。
有的学生如能说出把62看作60来想,问为什么?说出过程。
如果没有,教师引导:怎样才能快而准的找出商呢?把62用四舍法看作60来试商比较快。
)生:用37除以62,不够除,所以用372除以62,6个60是360,所以可以把62看成60来试商,大约要6吨。
2.把62看成一个与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四舍”法)你能用竖式算一算吗?并验算一下,养成良好的习惯,看看算得对不对。
第九单元快捷的物流运输~解决问题-速度时间路程及相遇问题(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 青岛版五四制
教案第九单元快捷的物流运输——解决问题:速度、时间、路程及相遇问题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这些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1. 速度、时间、路程的定义及其关系。
2. 相遇问题的类型及其解决方法。
3. 实际生活中速度、时间、路程及相遇问题的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相遇问题的解决方法。
难点:理解并运用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解决相遇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1. 通过PPT展示一些物流运输的场景,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场景中的数学问题。
2. 引导学生发现速度、时间、路程及相遇问题的存在,并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新课1. 讲解速度、时间、路程的定义,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 讲解相遇问题的类型及其解决方法,并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解决相遇问题的步骤。
3. 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练习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总结1. 让学生总结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及相遇问题的解决方法。
2. 强调这些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1. 速度、时间、路程的定义及其关系。
2. 相遇问题的类型及其解决方法。
3. 实际生活中速度、时间、路程及相遇问题的应用。
作业设计: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观察生活中的物流运输场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并能运用这些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体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导入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的关键步骤。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套教案
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实例,认识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
2.在操作、观察、画图等实际活动中,学习图形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3.在现实生活中了解对称现象,感受、欣赏对称美,培养初步的审美素养。
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并理解其特点。
难点:能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出示一组图片。
(课件)问:图片欣赏完了,这些图片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问:为什么这些图片会给你留下这么美的印象?问: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这些图片中蕴涵的美。
(接着课件出示金鱼、风筝、脸谱示意图。
)问:这三幅图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二、认识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
(一)观察画面,需找特点。
图1:金鱼的上下两边的形状和大小相同。
图2:风筝的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相同。
图3:京剧脸谱的左右两边的形状和大小相同。
总结:如果物体具有以一条直线为界,直线两侧的部分形状、大小相同的这种特征,就说这个物体是对称的。
(二)画一画,折一折,需找图形特点。
1.把上面的物体画在白纸上,如下:2.折一折,观察折线两边图形的特点。
在每个图形中分别画一条直直的虚线,并把图形沿虚线对折,如下图所示:总结:图形折痕两边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
3.明确轴对称图形的意义。
沿一条直线对折,折痕两边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像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三)通过折一折,比一比等操作,明确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出示箭头。
(实物)总结:把图形对折后,图形的上、下、左、右完全重合,这就是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三、剪出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出示白纸(正方形),课件出示图案。
问:用下面的方法剪出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试一试吧!(一)读题,观图,理解题意。
图中在正方形对折后的纸上分别画着“心形”的一半和五角星的一半,要求沿边缘剪一剪,确定剪出的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二)猜想。
根据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推测剪出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三)实际操作,剪一剪。
大数知多少——万以上数的认识【教学内容】大数知多少——万以上数的认识——万以上数的写法【教学目标】1.掌握万以上数的写法并能正确地写出万以上的数。
第五单元线和角的认识(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第五单元线和角的认识(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线的基本概念,能够用不同的方式描述线;2.学生能够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等不同类型的线,并能够进行分类;3.学生能够理解角的基本概念,能够用不同的方式描述角;4.学生能够认识直角、锐角、钝角等不同类型的角,并能够进行分类。
二、教学内容1.线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直线、射线、线段2.角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直角、锐角、钝角三、教学重点1.理解线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2.理解角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
四、教学难点1.理解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区别;2.理解什么是直角、锐角和钝角。
五、教学方式1.通过PPT讲解线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2.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进行观察、感知,了解线的分类;3.通过图例演示角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
六、教学过程1. 线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1)引入老师出示几张图片,让学生观察、比较,让学生尽可能的描述图中的线条,引导学生认识线的基本概念。
(2)概念讲解介绍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及其特点,通过图例演示帮助学生理解。
(3)分类讨论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及图例进行分类练习,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进行交流、比较,共同归纳出不同种类线的特点。
2. 角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1)引入通过展示几张图,让学生描述图中的角,引导学生认识角的基本概念。
(2)概念讲解介绍直角、锐角、钝角的概念及其特点,通过图例演示帮助学生理解。
(3)分类讨论通过观察实物及图例进行分类练习,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进行交流、比较,共同归纳出不同种类角的特点。
七、教学评价1.通过小组讨论、项目演示的方式,评价学生根据线的分类特点进行分类的能力;2.通过绘制图形、判断角度大小,评价学生对于角的分类和理解的能力。
八、家庭作业针对3-5个年级学生,老师会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巩固学生对线和角的认识。
作业内容如下:1.编写两道线的分类题目,并作答;2.绘制一个包含3种不同角的图片,并标注出每种角的类型和角度大小;3.讲述一个实事例,说明直线、射线、线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三年级下册数学 教案《平行与相交》 青岛版(五四制)
教案:《平行与相交》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平行与相交的概念,能够识别生活中的平行与相交现象。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 相交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相交线。
3. 生活中的平行与相交现象。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平行与相交的概念,能够识别生活中的平行与相交现象。
2.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或相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平行与相交现象,如铁轨、斑马线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现象中的数学知识。
2. 新课导入1. 讲解平行线的定义,引导学生举例说明。
2. 讲解相交线的定义,引导学生举例说明。
3.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直线图形,让学生判断哪些是平行线,哪些是相交线。
3. 活动探究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发一张白纸和一支铅笔。
2. 让学生在白纸上画出一些直线,并标出平行线和相交线。
3. 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如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或相交。
4. 巩固练习1. 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讲解答案,分析学生易错点。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平行与相交的概念及判断方法。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与平行与相交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完成。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 在讲解平行与相交的概念时,要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3. 在活动探究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在巩固练习环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问题。
5.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课堂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板书设计《平行与相交》一、平行线的定义二、相交线的定义三、生活中的平行与相交现象四、判断方法五、练习题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活动探究”环节。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五四制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五四制一、教学目标1.能够准确地读出数的读法和写法,理解“个十百”位的概念,熟练掌握数的基本运算。
(整数加减、进位借位、数轴刻度等)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形成数学思维和数学意识。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健康成长。
二、教学重点1.数的读法和写法,综合运用各种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实际的练习,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1.数的读法和写法的正确理解和掌握。
2.提高学生的计算技能和计算速度。
四、教学方法1.康耐尔法教学法,通过一定的教学演示和实际演练,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形成完整的认识。
2.通过实际操作和计算,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意识。
五、教学过程1.教师介绍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2.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数目读法,然后写出对应的数及其读法,加深对数的认识。
3.教师设计各种计算题目,通过口算和笔算的方式,让学生熟练掌握加减法的各种计算方法和步骤。
4.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进位和借位的概念和方法,加深对数的认识。
5.通过实际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数轴刻度的绘制方法和意义,加强良好的学习习惯。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过程,学生对数的读法和写法的认识得到了加深,同时熟练掌握了加减法的各项计算方法和技巧。
通过实际练习,学生在数轴刻度的绘制和使用方面得到了良好的训练,并且形成了正确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不同需求和能力,注重启发式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同时通过实际练习和例题演示,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和学习能力。
最终达到知识的积累和提高学业成绩的目的。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五四制[001]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五四制[001]本教案主要是针对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进行教学设计。
此教材采用五四制,一共有8个课时,涵盖了数与式、长度单位、面积单位、数据的整理、数学文化、时钟及钱等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出了一些课堂组织和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本教学目标分别为:1.掌握数字和字母的匹配和运用;2.掌握长度单位及长度的比较和换算;3.掌握面积的比较和换算;4.掌握统计数据的表达和整理;5.了解数学文化知识;6.掌握时钟的基本知识;7.掌握钞票面值的认识和基本运算。
二、教学准备1. 背景音乐:轻松惬意的音乐。
2. 教具:教科书、黑板、粉笔、挂图、教学PPT、相关绘本等。
3. 教材: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
4. 教学环境:教室环境要整洁明亮,气氛轻松和谐。
三、教学流程1. 引入为了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可以先播放和课堂内容相关的视频,或用图片或故事等方式来带入。
2. 导入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掌握情况,对所要学习的知识点进行温故知新。
可以采用举例、提示等方式带学生回忆知识。
3. 重点讲解及学习教师可根据本节课的知识点,采用不同教学方式进行讲解。
在此过程中,可以通过多媒体、图片、实物等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
4. 学生巩固练习教师可以通过举例、练习等方式进行学生的巩固练习。
同时,教师应该及时检查学生的作业情况,适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5. 课堂总结在本节课结束时,教师需要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并带领学生复习所学内容。
6. 布置作业在本节课结束后,教师需要为学生布置本节课的作业。
同时,可以提醒学生注意作业的时间和质量,以保证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知识。
四、教学重点本教学重点分别为:1.数字和字母的匹配和运用;2.长度单位及长度的比较和换算;3.面积的比较和换算;4.统计数据的表达和整理;5.数学文化知识的了解;6.时钟的基本知识;7.钞票面值的认识和基本运算。
新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热闹的民俗节——对称一、教学内容感知对称现象,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用操作的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在方格纸上利用轴对称图形的一半画出另一半。
二、教学目标1、结合大量现实事例,初步认识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通过实际操作学会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用给定的简单轴对称图形的一半画出另一半。
2、在操作、观察、画图等实际活动中,学习图形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3、在现实生活中存了解对称现象,欣赏、感受对称美,培养初步审美素养。
三、教材的基础和地位本单元是学习对称知识的起始单元,是今后进一步学习有关对称知识的基础。
四、课时安排:本单元共安排2课时。
一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5页。
教材分析:对称现实生活中比较普遍的现象。
在学生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对称的物体,如图片、建筑物、动植物、艺术品等,学生对于对称现象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本单元选取我国民俗节庆祝活动上拍摄的照片,借助学生已有经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感知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事例,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特点,通过实际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够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另一半,使其成为轴对称图形。
2、在操作、观察、画图等实际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欣赏、感受对称美,培养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能正确判断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另一半,使其成为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画对称轴。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学具盒、彩纸、剪刀教师准备:放大的体操图,各种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谈话: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一组图片。
(课件出示)谈话:图片欣赏完了,这些图片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让学生自由说。
学生可能会说这些图片很好看,图片中的动作很优美;图片的两边是一样的等。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五四制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五四制
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数学下全册备课
图书知多少-----第一课时(新授课)
图书知多少——第二课时(新授课)
世界人口知多少-------第三课时(新授)
世界人口知多少-------第四课时(练习课)
世界地理知识知多少---------第五课时(新授课)
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第六课时(新授)
第七课时巩固求近似数(练习课)
拓展平台--编码(第八课时)
我学会了吗?(第九课时)(复习课)
走进天文馆单元备课
课题:走进天文馆(新授)----24时计时法
走进天文馆(新授)——《年、月、日》教学设计
第三课时《年、月、日》练习课
第三课时《年、月、日》练习课
走进天文馆——年、月、日复习课
第三单元《小数初步认识》单元备课
书房和客厅里的小数(新授)----小数的初步认识
第二课时----比较大小(新授)
厨房与书房中的小数(新授)-----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第四课时小数的初步认识(练习课)
小数加、减法混合练习(第5课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版五四制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热闹的民俗节——对称一、教学内容感知对称现象.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用操作的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在方格纸上利用轴对称图形的一半画出另一半.二、教学目标1、结合大量现实事例.初步认识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通过实际操作学会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用给定的简单轴对称图形的一半画出另一半.2、在操作、观察、画图等实际活动中.学习图形知识.发展空间观念.3、在现实生活中存了解对称现象.欣赏、感受对称美.培养初步审美素养.三、教材的基础和地位本单元是学习对称知识的起始单元.是今后进一步学习有关对称知识的基础.四、课时安排:本单元共安排2课时.一热闹的民俗节----对称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5页.教材分析:对称现实生活中比较普遍的现象.在学生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对称的物体.如图片、建筑物、动植物、艺术品等.学生对于对称现象有一定的认知基础.本单元选取我国民俗节庆祝活动上拍摄的照片.借助学生已有经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感知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事例.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特点.通过实际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够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另一半.使其成为轴对称图形.2、在操作、观察、画图等实际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3、欣赏、感受对称美.培养审美意识.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能正确判断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另一半.使其成为轴对称图形.教学难点:画对称轴.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学具盒、彩纸、剪刀教师准备:放大的体操图.各种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谈话:请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一组图片.(课件出示)谈话:图片欣赏完了.这些图片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让学生自由说.学生可能会说这些图片很好看.图片中的动作很优美;图片的两边是一样的等.谈话:为什么这些图片会给你留下这么美的印象?谈话: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这些图片中体操动作蕴涵的美.(接着课件出示体操示意图)如果我们从正面把这些体操动作画出下来.就成了这样一组平面图.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谈话: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这些图片中蕴涵着什么样的美?”“这些图片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我们怎样来了解它们美?”等问题.谈话:大家提了这么多的问题.我们先来研究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好吗?谈话:请小组长拿出1号袋.把里面的图片分给小组里的同学.自己想办法研究一下.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你是怎么发现的?然后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好.开始吧!学生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谈话:谁想代表你们小组来交流一下你们小组发现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是怎么发现的?学生可能会出现以下情况:通过对折发现图形的两边重合在一起了.但是他们不会用完全重合来表达;对折的方法一般是相同的.学生对对折后打开所看到的折痕表述不会很好.在小组活动时.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如何将自己的发现有条理的表达完整.谈话:同学们.刚才你们通过把这些图形对折.发现对折后图形的两边重合了.那我们就说这些图形是对称的.(板书:重合对称)谈话:老师这儿还有一个图形.你判断一下.它是不是对称图形?(出示扣杯图)学生可能会直接回答不是对称图形.因为扣杯的一边有把.一边没有.谈话:真的不是吗?你能折一折.看看有什么发现吗?学生演示折.谈话:这个图形对折后重合了.这个图形对折后也重合了.那这两种重合有什么不一样吗?学生可能会认为都重合了.一种是图形中有的地方重合而有的地方没有重合.即是部分重合;而另一种是两边重合后没有多出来的.也没有缺少的.有少数学生会说出这是完全重合.谈话:这些对称的图形.对折后全部重合了.也就是完全重合了.(板书:完全)谈话:现在我们把折过的对称图形打开.你又有什么新发现?老师也想折一折.哪位同学愿意把你的对称图形借给老师用一用?注意看.老师开始折了.我这样折得到一条折痕.这样折又得到一条折痕.这两条折痕与你们折出来的折痕有什么不一样?学生回答.谈话:对称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这条折痕.我们就把它叫做“对称轴”.(板书:对称轴)一般用点划线把它画出来.注意看老师是怎么画的.请你在你刚才对折的图形上画出它的对称轴.谈话:同学们.这些图形通过对折.我们发现它们能完全重合.我们就把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板书:轴)谈话:现在你知道这些体操动作为什么这么美了吗?再回到课的伊始.学生现在会恍然大悟.用数学的眼光来重新审视这些图片.发现对称的美.感悟对称的美.谈话:那你能从下面的图形中找出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吗?请按要求完成课本第21页自主练习第1、2题.学生交流如何判断.三、验证猜想.巩固练习谈话:打开学具盒.请你在钉子板上拼一个以前学过的是轴对称图形的平面图形.告诉大家你围的是什么图形?学生可能围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不同的图形.谈话:请小组长打开2号袋.找到你围的那个图形.动手验证一下你围的是不是轴对称图形?(长方形2条对称轴.正方形4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平行四边形2种情况.三角形3种情况)谈话:谁想和大家交流一下.你围的是什么图形.它是轴对称图形吗?学生可能出现一些争论.对正方形、长方形、圆是轴对称图形.学生一般不会出现很大的分歧.对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因为情况比较复杂.象三角形中有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一般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中有四条边都相等的菱形.是学生争辩的焦点.也是学生探究的难点.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学具准备.谈话:在我们学过的这些平面图形中.长方形、正方形、圆形都是轴对称图形.而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分析、判断.请你从这些图形中选出你最喜欢的一个图形.画出它的对称轴.并请你的同位帮你看一下.你画的对吗?谈话:请大家打开课本4页自主练习.请你从第3、4题中.选一道题你喜欢的做在书上.分题订正.投影出示.四、动手实践.创作图形谈话:轴对称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一起来找找生活中的对称.学生从生活中找对称.谈话:生活中的对称实在是太多了.老师也搜集了几幅轴对称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课件演示)谈话:看了这么美的轴对称图形.你是不是也想自己创作一幅?谈话:你可以用学具盒上的钉子板围一围.用小正方体摆一摆.还可以用剪刀剪一剪.还可以用彩笔画一画.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创作一幅美丽的轴对称图形.学生创作活动.作品展示.学生自评、互评作品.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今天的作业就是找一找自己家里的轴对称图形说给爸爸妈妈听.第二课时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谈话:同学们.请你做一个动作.告诉大家上一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好吗?学生做出不同的对称动作造型.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用轴对称的知识来解决几个新问题.好吗?[设计意图]开门见山.让学生回忆上一节课的内容.并用动作表示出来.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迅速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轴对称图形的学习中.可谓一举两得.二、自主练习.巩固知识谈话:想一想.轴对称图形有什么特征?学生回答.如果出现回答不完整.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把话说完整.并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的良好学习习惯.谈话:那么.你知道这些图形各是从哪张纸上剪下来的吗?请你打开课本第22页看第5题.先仔细观察.想一想.然后再连一连.学生展示汇报做法.学生做这道题一般不会出现错误.如果有个别学生出现错误.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原因.再请别的同学帮助他.谈话:对.我们知道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两边是完全相同的.如果给你轴对称图形的一般.你能画出它的另一半吗?请你自己完成第6题.学生相互展示自己是如何画的.并互相交流画的方法.这道题学生常出现将格子数错而导致画错图形.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如何看图、数格子.提醒学生画完后一定要看一看两边是不是一样.谈话:看来.大家对轴对称图形掌握的非常好.我们一起来看一个有趣的故事.(出示第23页第7题)请你仔细看图.看看图中主人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为什么老虎跳到水里去了?你能看图编出一个合理的数学故事吗?让学生在编故事、讲故事的过程中.弄清楚老虎、狐狸和它们在水中的倒影之间的关系.初步感知镜面对称.谈话:有趣的故事讲完了.糊涂的老虎上了狐狸的当.看来.学好数学知识真的对我们很有用处.那我们一起来检查一下大家学习的情况吧.(出示“我学会了吗?”)谈话:请你自己在书上完成这道题.在学生展示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对“丰收园”进行评议.[设计意图]练习的设计形式多样.层次递进.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进一步感受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三、拓展延伸.总结收获谈话: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能用对称的知识来装扮一下你自己的房间吗?请你用日记的形式记下你是如何用对称的知识装饰自己的房间的.好吗?[设计意图]让学生尝试自己总结课堂所学的知识.梳理知识.系统知识.培养学生每一节课都要知道自己所学的内容的习惯.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不仅促进学科融合.而且培养了学生以数学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看法或观点的能力.二、大数知大数——万以上数的认识万以上数的认识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是个大数.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2.能力目标:掌握数位顺序.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亿以内的数.3.情感目标:通过情境创设、小组合作学习等形式.使学生获得正确读数的成功体验;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或实物投影仪、计算器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引导学生观看第一个信息窗.由学生提出问题.得到了那些信息?发现了什么?揭求课题:亿以内数的读法.二、探究交流.获取新知1.先让学生尝试读一读13819000这个数.2.计数器操作.认识计数单位.问题:在这个计数器上.你发现了什么?用计数器数数:拨上一千.然后一千一千地数.一直数到九千.再拨上一千.问题:九千再加上一千是多少?千位满十要怎样?认识十个一千就是一万.(板书“万”.)让学生在计数器上一万一万地数.一直数到九万.再加一万.是多少?认识十个一万是十万.板书“十万”.用同样方法.完成一百万、一千万、一亿的认识.分别板书:百万、千万、亿.3.小组讨论学习计数单位间的关系.问题:大家知道万、十万、百万、千万、亿是什么吗?你们发现这些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4.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表(1)学习数位.将13819000按数位顺序写出.说出每个数字所占的数位名称、计数单位.表示有多少个这样的计数单位.(2)同桌学生互相说一说其他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多少.(3)学习“数级”.介绍我国计数的四位分级法.5.巩固练习.完成第4页“做一做”.6.学习读数.(1)投影出示含两级的数位表.并在相应的数位下面分别呈现教材上的4个数.让学生读一读.并写出读作多少.(2)小组讨论:A.含两级的数怎么读?B.万级的数和个级的数在读法上有什么不同?C.数位上出现0又该怎么读?(3)反馈交流讨论信息.由学生总结.并订正例题呈现的数的读法.三、巩固练习:完成第9-10页“自主练习”.四、总结:本课学习内容.让学生谈谈学习体会、收获.亿以上数的写法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能够正确写出亿以上的数.2. 能力目标:在学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旧知识学习新知识.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之间是有联系的.3.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关注学习的过程.使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小组交流:在课前让学生搜集一些生活中的大数.可以有意识的用学生复习亿以内数时用到过的一些数据.上课时.请同学们把搜集的数据在小组内互相读读、写写.再说说是怎样读或写这些数的.这样是帮助学生复习.亿以内数的读写法.二、练习一(1)读出下列各数:(先自己读读.再2人互相读读.1人读1人判断.再换过来读.有争议的可以举手.)8300000000 578000000 2070060010001000000 620300400000 4600800000读完六个数可以填写反思表.一共3个题.反思表1.六个数.你读对了()个数?2. 你是怎么读出比亿大的数的?(多选)()①数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每级末尾的零都不读.②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③读亿级或万级的数.先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或“万”字.3.亿以上数的读法你是怎么学会的?()①自己看书②通过别人帮助学会的.③利用以前学过的读数方法来读亿以上的数的.④其他.(设计这个反思表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在此有意识的反思一下自己的学习过程.通过反思让学生关注自己是怎么学.用什么方法学会的.有意识的引导孩子感受到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为下面学习亿以上数的写法做好知识和方法的准备)(2)亿以上数的写法.师:我们已经学习了怎样写含有2级的数.请同学们打开练习2.你能试着写出下面这些数吗?三、练习二1.写出下面各数.(先自己写.再小组间互相说说)二百零六亿零五百八十万写作:四百八十亿写作:十二亿七千六百万写作:三十亿零六十万写作:一千零四十亿零五百万写作:同时提供给学生思考题思考:(先自己思考.再小组间说说)请你思考一下有什么好方法、好经验要和同学们交流的?2. 学生反馈:(1)首先全班交流数写的对不对.订正.(2)重点处理写数的方法:以学生交流的形式进行方法总结.3. 在这里教师要重点处理0的写法.(1)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用0占位.(2)使学生意识到.不能读几个0就写几个0.4.组间交流.学生手中有很多数据.可以充分利用.可以安排这样一个活动.两人之间读一条自己喜欢的大数的数据.1人读.1人记录.5.小结:(1)怎么写亿以上数的.(2)自己是怎么解决新问题的.再次回头反思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关注学习过程和方法.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三、巩固练习:完成第13-14页“自主练习”.四、总结让学生谈谈收获、体会、遗憾.世界地理知识知多少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借助数据表达和交流信息.进一步感受大数的意义.2. 能力目标:结合具体情境比较万以上的数的大小.同时体验比较方法的多样性.3. 情感目标:结合具体情境用“万”或“亿”为单位表示大数.认识改写的必要性.体会改写的简捷性. 教学重难点:比较万以上的数的大小.同时体验比较方法的多样性.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活动一:师:昨天老师布置同学们搜集有关世界地理知识中的大数信息.谁先来汇报?学生汇报.教师板书:世界地理知识知多少.师:老师也搜集了一些有关世界地理知识中的大数信息.(多媒体出示教科书11页信息窗)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仔细观察统计表并提出问题.然后进行交流.活动二:哪个国家的陆地面积最大?哪个国家的陆地面积最小?师:要解决刚才提出的“哪个国家的陆地面积最大?哪个国家的陆地面积最小”这个问题.应比什么?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学生交流:可以先比较位数.也可以先比较最高位……师:怎样比较9600000、1707000、9373000的大小呢?学生在全班交流.教师总结:先分级.再比较简单.师板书:1707┇0000>960┇0000>937┇3000师:这说明哪个国家的陆地面积最大.哪个最小?学生交流.哪个国家的人口最多?师:我们已经比较出了俄罗斯的陆地面积最大.那么哪个国家的人口最多呢?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师板书:13┇0000┇0000>2┇8700┇0000>1┇4500┇0000师:通过比较这几个国家的陆地面积和人口数.你想说些什么?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引导学生体会我国陆地面积和美国差不多.可人口比美国多的多.激发学生保护土地资源的意识.活动三:师:这些数据怎样改写.能使记录更方便?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内交流.学生在读的基础上进行改写.可能会改写成“百”、“千”或“万”作单位.只要学生能改写得正确.都应充分肯定.然后.将一些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据放在一起.让学生观察这些数据改写的基本特点.从中发现改写的基本方法.师:怎样用“万”或“亿”作单位表示我国陆地面积与人口数呢?探索交流改写方法.体会改写的简捷性. 活动四:师:改写大数给我们记录带来很大的方便.你能按要求很快地记录出下面大数吗?出示自主练习第3、4题是利用现实性比较强的素材进行数的改写题目.练习时.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独立进行改写.然后交流或订正.活动五:完成第16-18页“自主练习”.活动六: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世界之最知识知多少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四舍五入”法.会求一个数的近似数.2. 能力目标:感知“四舍五入”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3. 情感目标:能对大数目进行合理的估计.能自觉与同伴交流.体验合作成功的乐趣.教学重、难点:了解“四舍五入”法.会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活动一:师:课前.老师请同学们收集一些大数.谁能来说一说你们收集的数据?(学生汇报收集的数据.教师把有些数据板书在黑板上.对有些问题做一些适当的追问.)师:这组数据是通过什么方法得到的?收集数据还有其他的办法吗?学生交流.可能会有:报纸上查到的、上网收集、在书刊上查找……师:老师也与同学们一样.收集了世界之最中的一组数据(多媒体出示教材第15页的情境图).谁来说说这些数据所表示的意义?师:请大家注意.我还带来这么几条消息:“光速是世界上最快的速度.每秒约30万千米.”这是怎么回事?师:观察上面的几组数.你发现了什么?生交流:这些数前都有“约”字.都不是很准确的数.师:这些同学说的很好.像这样的数我们叫近似数.(板书:近似数)师:在生活中有些数不需要精确的表现出来.用近似数表示更方便.现在谁能说一说你收集的数据中哪些是近似数?活动二:师:同学们请看11030最接近多少万.请同学们在小组讨论一下.学生分组讨论.师:谁能说说你推测的结果.并且说说你的想法.师:178680000最接近多少亿?你是怎么想的?小组讨论后交流.得出结论:1┇1030≈10000=1万 1┇7868┇0000≈200000000=2亿.把一个数准确到万位和亿位.也就是求他们的近似数.用什么样的方法比较方便.你能说给小组的人听听吗?师: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做“四舍五入”法.师: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时.怎样确定是舍还是入?小组讨论交流总结.教师总结: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应该先分级.然后看万位或亿位后面的数够不够5.再求近似数.活动三:自主练习:1-7题联系时首先让学生知道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就是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数精确到万位或亿位.求他的近似数.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活动四:求现实生活中大数的近似数.借助现实素材求近似数既有助于学生对大数的估计.又能体会到近似数在生活中的意义.练习方法与第1题相同.数字编码(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P111~P115以及相应的练习.教学目标:1、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3、让学生学会运用数进行编码.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4、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初步学会表达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教学重难点: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教学具准备:1、一个邮寄过的信封.2、一张身份证.3、调查了解相关数字号码的编排意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同学们.我们班有多少人?(50人)你自己的学号是多少?(28号、17号``````)老师点名时.如果不叫姓名.怎样来区分班上的同学呢?从而揭示课题: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一)邮政编码1、同学们邮寄过信或收到过信吗?拿出已写好封面的信封.仔细观察.你发现什么?同桌互相说说.信封左上角那排数是什么?(邮政编码)2、指名介绍邮政编码的作用是什么?(邮政编码是我国的邮政代码.机器能根据邮政编码对信件进行分拣.这样就大大提高了信件传递的速度)3、你想知道这些邮政编码是怎样编排的吗?①、师生共同学习书P113的邮编448268是怎样编排的?邮政编码由六位数字组成:前两位数字表示省(直辖市、自治区);前三位数字表示邮区;前四位数字表示县(市);最后两位数字表示投递局(所).②、生介绍自己了解到的本地邮政编码是怎样编排的?我们学校的邮政编码是多少?它们是怎样组成的?(二)身份证编码1、视频展示台上出示一张.让学生观察并互相说说你发现了什么?身份证上有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发放日期和有效期、编号.2、师生共同学习身份证上的编号是怎样组成的?①、指名介绍身份证号码中自己知道的某些数字表示的意思②、你还知道其他的号码有什么意义吗?③、师根据学生的介绍补充和小结:实际上.身份证号码是由18位数字组成:前6位为行政区划代号.第7至14位为出生日期码.第15至17位为顺序码.第18位为校验码.④、从身份证号码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2、刚才我们学习了身份证号码是怎样编排的.你能试着给自己编一个身份证号码吗?再与户口簿上的身份证号码对照一下.3、学习例3.我们来给学校的每个学生编一个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