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 比较文学概论作业答案

合集下载

(完整版)5003-比较文学概论a卷答案

(完整版)5003-比较文学概论a卷答案

试卷编号:5003浙江广播电视大学2006年春季学期开放教育本科期末考试《比较文学概论》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2006年7月一、填空题(每个1分,共15分)1.垮学科2.比较文学评论3.林纾4.意象5.原型6.水平接受7.新批评派8. 双向诠释9.希腊神话10.抒情、动作11.《摩罗诗力说》12.文学理论13.《拉奥孔──论绘画和诗歌的界限》14.超媒体二、判断题。

正确的说法后面打“∨”,错误的说法后面打“╳”,并简要说明理由或举例说明。

(每个6分,共30分)1. 比较文学是从世界的角度以文学作为一个整体去追溯文学的发生和演进。

(╳)错误。

从世界的角度以文学作为一个整体去追溯文学的发生和演进是总体文学,不是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是研究存在于不同文化中的不同文学之间的现象以及其间的各种关系,同时还研究文学与艺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诸多方面的联系,跟总体文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2.“和而不同”是研究比较文学的重要原则。

(∨)正确。

“和而不同”中首先是“不同”,没有不同就很难有发展,“和”的主要精神就是协调不同,达到新的和谐统一。

这种承认差别,不断追求新的和谐的精神,正是比较文学的精神。

比较文学就是一方面要在不同文化的文学里,从诸多差别中,寻求内在的一致,也就是“和”,另一方面,又要从已有的、已然呈现的和谐中,分解出其差别和不同。

3.如果说题旨更依赖于客观的素材,那么,主题则更与作家的主观思想联系在一起。

(∨)正确。

题旨是指题材所显示的信号和意义,而题材又是在对素材剪裁的的基础上写入作品的部分,因此题旨与素材的关系密切。

而我们通常所说的主题,一方面是作家通过作品提炼出来的,并把作品内容的各个方面组成成一个整体的基本问题;另一方面是作者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和态度,显然主题与作家的主观思想联系得更密切。

4.中西文论都承认文学有模仿或反映世界,提高人们认识的功能。

因此,中西诗学在这方面的认识,应该说取得了完全的一致。

(╳)这种说法不完全正确。

比较文学概论思考题及参考答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比较文学概论思考题及参考答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比较文学概论》思考题及参考答案(一)第一章文学研究的新途径——比较文学1、三个概念:(1)文学理论,(2)文学批评,(3)文学史。

2、什么是比较文学3、比较文学的起源是什么4、举例说明比较文学寻求的是他种文化的应和。

5、比较文学的互补功能包括哪些内容6、什么是总体文学7、什么是世界文学答:1、(1)每一部文学作品都有它的个别特征,同时又具有作为艺术作品的共同之点,正如每一个人都有他的个性,同时又有同民族、同职业的共同特征以至人类的通性一样。

一件文学作品既是特殊的,又是普通的;既是个别的,又是一般的。

任何“特殊”和“个别”,只要是文学的,就包含着文学的共同原则,就可以用这种原则来加以解释,这种原则就是文学理论。

(2)文学批评指的是对某一具体文学作品的研究,它要求对具体文学现象作出分析和评价。

(3)文学史主要研究文学的发展和演变。

它不仅由对各个作品的分析和评价积累而成,同时受到不同时代的社会经济状况、风习和心态的制约。

2、研究存在于不同文化中的不同文学之间的各种现象,以及其间的各种关系,这就是比较文学。

3、比较文学起源于了解他人的兴趣。

人们的相互接触多了。

就会产生相互了解、相互认识的愿望。

如果没有相互认识的兴趣就谈不上比较文学。

比较文学的根本价值就在于它为文学研究开辟了一个崭新的层面。

当文学被封闭在某一个别民族文化体系之中时,它就不可能突破原有的思维模式,来接受新鲜事物。

只有认识了他人,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

这就是比较文学的重要功能之一,“互识”。

4、比较文学寻求他种文化的应和。

举例来说,人们在文学方面遭遇的共同问题首先碰到的就是“什么是文学”。

中国传统文学的主体最早是抒情诗,中国文论对文学的界定首先是强调人类内在的“志”和“情”,“志”和“情”不是凭空产生的,“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

”5、比较文学的“互补”功能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在与“他者”(指他种文化中的文学)的对比中,更清楚地了解并突出了自身的特点。

《比较文学概论》综合练习答案

《比较文学概论》综合练习答案

《比较文学概论》综合练习一、填空填1.传统文学研究是通过、、三种途径来进行的。

2.比较文学是研究以及的学科。

3.研究一国之内的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被称为研究。

4.比较文学具有、、的特点。

5.文学的跨学科研究是指比较文学除研究之外,还研究的联系。

6.“世界文学”的概念,最早是由提出的。

马克思、恩格斯也在中提出了这个概念。

7.“需要了解是比较诗学之母”,这句话是国学者提出的。

8、文化的发展,总是通过和两种作用来进行的。

9、20世纪后半叶,人类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文化转型时期。

促进这种文化转型的原因有三:首先是;其次是;再次是。

10、“文化离异”作用占主导地位的阶段是时期,它以为特征。

11、20世纪后半叶,人类经历着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重大转型,即在逻辑学范式之外,学范式也得到了发展。

12、遏止文化霸权主义和文化割据主义的关键之一就是。

13、日本“月亮诗人”是指,他写月亮只是动情地表达与月亮的亲密,而我国诗人写“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苍天夜夜心”,则是表现追求永恒与孤独寂寞之间的哲理。

14、“啊!我多么希望有什么神明能赐我们一种才能,可使我们能以别人的眼光来审查自我!”这段话出自英国著名诗人。

15、注重从反观自身的理论已逐渐为广大理论界所接受,并为多元文化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16、“互为主观”、“互为语境”、“互相参照”、“互相明亮”的思维方式,是一种的思维方式。

17、1886年英国学者第一次用“比较文学”命名他的专著。

18、年,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成立。

19、《比较文学史》的作者是(国家)的洛里哀。

20、《中西文化比较》是英国哲学家在1922年发表的文章。

21、阿尔蒙多·尼兹是(国家)的著名比较文学家,他针对洛里哀的“大混合体”文学趋势的观点,写了一文。

22、过去常有人把比较文学的法国学派简化为研究,把美国学派简化为研究。

23、早在世纪初期,法国就有人使用“比较文学”这个词。

24、比较文学是在世纪末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它的形成是以年世界第一本比较文学杂志的出现,年第一本比较文学专著的出版以及年第一次比较文学讲座的设立为标志的。

电大文学概论网上作业任务完整答案

电大文学概论网上作业任务完整答案

任务4参考答案04任务_0001一、单项选择题(共8 道试卷,共24 分。

)1. 文学写作的双重属性是指文学写作兼具与机构制作特点。

(A)A. 个人创造B. 商业运作C. 集体行为D. 历史演绎2. 影视文学要将语言艺术的静态描写转化为视听艺术中的动态描写,影视剧本必须由一个个流动的___________构成。

(C)A. 形象B. 场景C. 画面D. 动作3. 文学阅读中读者与文本产生心灵共振与感应的情形属于。

(A)A. 共鸣B. 净化C. 领悟D. 欣赏4. 随笔这个名称和形式都是法国作家___________创造的,随后不久这种文体被引进了英语。

(C)A. 歌德B. 培根C. 蒙田D. 席勒5. 文体是批评和历史相结合的产物,是对一个作家总体性的思想和艺术的评价。

(D)A. 随笔式B. 评点式C. 序跋式D. 评传式6. 评论是对某一时期或某一地区的文学发展总体面貌进行分析批评。

(A)A. 综合性B. 文学思潮C. 文学作品D. 作家7. 诗的语言特征是。

(B)A. 包容舒展B. 凝练新奇C. 运作自由D. 个性动感8. 是表现正义与邪恶两种力量斗争冲突中前者失败或毁灭的戏剧。

(D)A. 悲喜剧B. 喜剧C. 正剧D. 悲剧二、多项选择题(共 5 道试卷,共20 分。

)1. 一般来说,文学缺乏绘画所具有的___________等自然符号的具体性而带有一定的抽象性。

(ABD)A. 色彩B. 线条 C 语言 D. 形体2. 西方小说更直接的来源是中世纪的。

(ABDE)A. 英雄史诗B. 骑士传奇C. 神话D. 寓言E. 民间故事3. 叙事诗是以讲述故事为主体的诗体。

它以写人叙事来抒情,表现诗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

叙事诗主要包括:。

(ABD)A. 史诗B. 诗剧C. 田园诗D. 故事诗E. 咏史诗4. 散文的结构没有固定的模式,而是千姿百态,异彩纷呈,有。

(ABCE)A. 线索串珠式B. 园林建构式C. 散点铺排式D. 抒情言志式E. 集锦拼贴式5. 小说中的空间是叙述空间,是由作家选择的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而构成的。

比较文学概论第六章课后思考题答案

比较文学概论第六章课后思考题答案

比较文学概论第六章课后思考题答案1、1概要复述类似写作中的缩写,需要对原材料进行削枝强干,提炼压缩,使其主干清晰,脉络分明。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2、10. 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自然之美是一切艺术美的源头活水,正如古人所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B.《全景故宫》《全景兵马俑》等一批数字全景展厅项目,让观众宅在家中就能“漫游”文化遗产地。

(正确答案)C.网络让人类有限的大脑实现任意链接,但是谁也不知道网络搜索会不会让人变笨D.朗读不仅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是一种传递情感、传承精神的一种手段。

3、1交警对正要闯红灯过马路的行人说:“请您遵守交通规则,等绿灯亮起时再走,多谢您的合作。

”交警的表述是得体的。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4、下列选项中加着重号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单选题] *A、敕造zhì惫懒bèi内帏wéi宫绦tāo(正确答案)B、盥洗guàn两靥yè忖度cǔn瞋视chēnC、懵懂měng贾赦shè嫡亲dí便宜行事biànD、溺爱nì戏谑xuè驯骡xùn罥烟juàn5、“租赁”的读音是“zūlìng”。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6、1“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呵,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这句话从一个侧面表明了在当时资本主义社会金钱万能、尔虞我诈的竞争中,小资产阶级生活的艰难,命运的无奈。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7、1公司副总把珍藏多年的书借给你,你说:“这么珍贵的书您都毫不犹豫地借给我,太感谢了,我会尽快璧还,请您放心。

”你的表达是得体的。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8、1《史记》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判断题] *对(正确答案)错9、58. 下列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单选题] *A.《桃花源记》中的“记”,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往往通过叙事、状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比较文学概论第4章第1节课后习题答案

比较文学概论第4章第1节课后习题答案

第四章学派论(第1节法国学派与“影响”研究)
1.法国学派的贡献英语局限在哪里?
法国学派是第一个比较文学学派,因此法国学派算是比较文学研究的先驱学派。

法国学派的维尔曼在巴黎大学开设“各国文学的比较史”课程,虽然并不是经常性的讲座,但是却开启了比较文学研究的大门。

之后的戴克斯特开展经常性的讲座,促进了之后的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而诞生。

第一个阐述法国学派观点的是樊第根,樊第根详细地探讨了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内容和方法。

基亚的《比较文学》确定了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是事实联系,认为比较文学是国际文学关系史。

综上所述,法国学派率先开始了比较文学的研究,认为它的归属是“国际文学关系”;它的研究对象与范围是不同民族文学和各国作家之间的相互关系;它的研究方法是强调事实联系的实证主义方法。

但是法国学派没有走出“欧洲中心论”的藩篱,研究范围也局限在欧洲范围内,这局限了法国学派的视野——没有渊源关系的作家作品被排除在学者们的考察范围之外。

其次法国学派强调事实联系,因此有时会陷入繁琐考证的泥淖,但是这些局限性也预言着其他学派的兴起。

2.影响研究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誉舆学,从影响的发送角度所进行的研究,它包括集团对集团的影响,集团对个人的影响,个人对集团的影响和个人对个人的影响。

渊源学是从“接受者”出发,去追索“发送者”渊源,可以分为印象的渊源,口头的渊源和书面的渊源。

媒介学,包括个人媒介,环境媒介和文字媒介。

1。

比较文学概论第二版课后题答案

比较文学概论第二版课后题答案

比较文学概论第二版课后题答案第一章文学的性质1、马克思主义理论如何界定文学的性质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以唯物史观为基础,融合古今中外文学研究的优秀成果,从社会意识形态、审美和语言等方面,深刻揭示了文学的基本性质,阐明了文学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在这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特有属性。

(论述题可结合文学是社会意识形态、审美的艺术、语言的艺术具体阐述)2、文学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有哪些主要特征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作家依据一定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社会生活进行的艺术创造,具有认识性、倾向性和实践性。

第一,文学的认识性是指文学帮助人们认识自然、社会和精神世界的特性。

它通过创造艺术形象,以不同于科学和逻辑的方式反映社会生活。

第二,文学的倾向性是指文学在反映特定社会生活时表现或流露出来的价值取向。

它是作家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不自觉的显现,包括政治和思想的、道德的、民族的宗教的等倾向。

第三,文学的实践性是指文学反映社会实践而又能动地作用于社会实践的特性。

3、文学的审美属性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文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有其特殊的审美属性,是社会意识形态和审美艺术的统一、文学作为审美艺术,其特征主要体现为情感性、形象性和第一,文学的情感性,是指文学表达情感并以此激发读者共鸣、促进社会情感交流的特性。

第二,文学的形象性,是指文学创造出具体生动的艺术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性。

第三,文学的超越性,是指文学通过艺术想象和审美理想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使人获得心灵自由的特性。

4、文学作为语言艺术具有什么特点语言的媒介性质,为文学艺术的生成提供了物质符号基础。

作为文学的媒介,语言深刻、全面地影响着文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使文学呈现出有别于其他艺术的间接性、精神性和韵律性。

第一,文学的间接性,又可称为非直观性,是指文学具有通过阅读语言符号而间接地在内心唤起形象画面的特性。

第二文学的精神性是指文学通过语言符号传达人类精神的丰富性和深刻性的特性。

比较文学概论第1-4次作业-参考答案

比较文学概论第1-4次作业-参考答案

《比较文学概论》作业(1)一、填空题1.比较文学是一门开放性,多方位的动态性学科。

2.比较文学除研究文学间的种种现象外,还研究文学与艺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诸方面的联系,这种研究叫比较文学研究。

3.与国别文学和比较文学相并列的,还有总体文学。

4.早在1872年,歌德提出了“世界文学”这个名称。

5. 20世纪后半叶,人类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文化转型时期。

促进这种文化转型的原因有三:首先是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变;其次是殖民体系瓦解和冷战结束根本上改变了世界格局;再次是人类思维方式的发展开辟了新视野;6.比较文学是在19世纪末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它的形成是以1877年世界第一本比较文学杂志的出现,1886年第一本比较文学专著的出版以及1897年第一次比较文学讲座的设立为标志的。

7.第一本比较文学杂志是1877匈牙利的梅茨尔创办的《比较文学学报》,以“比较文学”直接命名的第一本比较文学专著的作者是波斯奈特,8.1897年,第一个比较文学讲座在法国设立。

9.1931年,梵?第根的《比较文学论》对比较文学的历史、方法、成果都作了比较系统的论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当时法国学者的观点,但其观点有很大的局限性。

10.俄国形式主义学派对苏俄比较文学具有深远的影响,他们强调形式是艺术特征的重要载体。

11.西德当代比较文学的集大成者是吕迪格,他被誉为西德“ 比较文学之父”。

12.文化发展总是通过认同和离异两者作用来进行的二、在正确的说法后面打“∨”,错误的说法后面打“,并简要说明理由或举例说明自己的观点。

1.“和而不同”是研究比较文学的重要原则。

(∨)正确。

“和而不同”中首先是“不同”,没有不同就很难有发展,“和”的主要精神就是协调不同,达到新的和谐统一。

这种承认差别,不断追求新的和谐的精神,正是比较文学的精神。

比较文学就是一方面要在不同文化的文学里,从诸多差别中,寻求内在的一致,也就是“和”,另一方面,又要从已有的、已然呈现的和谐中,分解出其差别和不同。

精编电大专科《文学概论》筒答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404)

精编电大专科《文学概论》筒答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404)

最新电大专科《文学概论》筒答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404)盗传必究筒答题1.简单说明文学的特征,并就某一特征稍加阐释。

答:①文学是一种语言性作品;②文学的语言富有文采;③文学要表情达意。

④审美意识形态审美意识形态:这是说文学的双重性质,即文学具有审美与意识形态的双重性质,它是一种交织着无功利与功利、形象与理性、情感与认识等综合特性的话活动;审美性质总是直接的和突出的;而意识形态性则是间接的和隐蔽的。

2.简要阐释文学阅读中读者的主体条件。

答:①阅读期待;(3分)②语言阅读;(3分)③形象感受;(3分)④意蕴体味。

(3分)阐述及分析。

(6分)首先是识字,其次是有普通的大体的知识,而思想和情感,也需大抵达到相当的水平线。

否则,和文艺即不能发生关系。

3.简要阐述文学阅读的一般过程,结合自己的阅读过程谈点感受。

答:①发生阶段;(3分)②发展阶段;(3分)③高潮阶段;(3分)④后效阶段。

(3分)文学阅读讲究的是兴趣爱好,有些时候那些语言能使心灵脆弱的弦产生微微波动,那些故事情节能使我们对生活产生希望,这便是阅读的乐趣。

做任何事都是需要享受过程的,如果书和我趣味相投,我的阅读过程会是相当愉快,而不感兴趣的书我看过了开头就可以提前结束,所以一般来说我的阅读生涯还没有不快乐的时候。

书里其实没有黄金屋,也没有颜如玉。

但是书读得多了,确实可以提高人的素质及修养。

而且我大部分时间都在看小说,而且我看的都是年轻人的年轻之作,我推荐几本吧:姜戎先生的《狼图腾》,这是经典著作了。

韩寒的《一座城池》还有其他杂文,语言犀利。

(6分)4.简要阐释文学的基本属性,并对其中某一属性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①文学呈现为语言蕴藉;②文学表现个体生存体验;③文学再现社会境遇;④文学的审美属性。

从写作审美学的角度来看,审美对象一旦进入作家的审美视野,经过作家的审美判断,准确地思辨与把握审美对象的美丑、善恶本质属性,并在整个审美活动和艺术创作过程中,使之获得审美价值。

(完整版)5003-比较文学概论a卷答案

(完整版)5003-比较文学概论a卷答案

试卷编号:5003浙江广播电视大学2006年春季学期开放教育本科期末考试《比较文学概论》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2006年7月一、填空题(每个1分,共15分)1.垮学科2。

比较文学评论3。

林纾4.意象5。

原型6。

水平接受7.新批评派8。

双向诠释9.希腊神话10.抒情、动作11.《摩罗诗力说》12。

文学理论13.《拉奥孔──论绘画和诗歌的界限》14.超媒体二、判断题。

正确的说法后面打“∨”,错误的说法后面打“╳”,并简要说明理由或举例说明.(每个6分,共30分)1. 比较文学是从世界的角度以文学作为一个整体去追溯文学的发生和演进。

(╳ )错误。

从世界的角度以文学作为一个整体去追溯文学的发生和演进是总体文学,不是比较文学.比较文学是研究存在于不同文化中的不同文学之间的现象以及其间的各种关系,同时还研究文学与艺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诸多方面的联系,跟总体文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2。

“和而不同”是研究比较文学的重要原则。

( ∨ )正确。

“和而不同"中首先是“不同",没有不同就很难有发展,“和”的主要精神就是协调不同,达到新的和谐统一.这种承认差别,不断追求新的和谐的精神,正是比较文学的精神.比较文学就是一方面要在不同文化的文学里,从诸多差别中,寻求内在的一致,也就是“和”,另一方面,又要从已有的、已然呈现的和谐中,分解出其差别和不同。

3.如果说题旨更依赖于客观的素材,那么,主题则更与作家的主观思想联系在一起。

( ∨)正确。

题旨是指题材所显示的信号和意义,而题材又是在对素材剪裁的的基础上写入作品的部分,因此题旨与素材的关系密切。

而我们通常所说的主题,一方面是作家通过作品提炼出来的,并把作品内容的各个方面组成成一个整体的基本问题;另一方面是作者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和态度,显然主题与作家的主观思想联系得更密切.4。

中西文论都承认文学有模仿或反映世界,提高人们认识的功能。

因此,中西诗学在这方面的认识,应该说取得了完全的一致。

完整版比较文学概论练习及答案

完整版比较文学概论练习及答案

(2)从叙述角度上看,中西方的古典小说在早期的发展过程中都经历了“人随事转”的过程;中西方小说进入到近、现代成熟期以后,重情节轻人物的倾向开始改变。

2结合作品谈中西戏剧在结构上的差异。

答题要点:(1)西方戏剧理论家们(如黑格尔)认为戏剧的本质是“冲突”,而且是在时空高度集中下骤起急收,迅速发动各矛盾方面的矛盾,使悲喜分明,并让它们集中到一块抱成一团正面交锋,迅速奔向高潮,高潮一过又迅速落幕或在欲罢未了处一刀截断。

著名的“三一律”原则就是冲突在时、空、故事三方面的集中体现。

(2)中国戏曲理论在情节结构上则不讲“冲突”,只讲“关目”(重要情境、重场戏)和“密针线”、“草灰蛇线”、“一线穿珠”。

中国戏曲叙事结构的松散绵长,使之中间得以夹杂大段大段优美动听的抒情唱段,把角色的感情世界表现得淋漓尽致,从而使中国古典戏曲在追求“新奇”的同时,又尤其追求“情真”。

(3)概括起来讲,中国戏曲的结构多是开放式的链线状的叙事体结构,使之成为渐变的艺术之一;西方戏剧的结构虽也有少数是叙事体的,但大多数是封闭式的团块状的冲突型结构,体现了突变艺术的风格。

习题七一、填空题1、由于术语、概念、欣赏习惯、心理结构、哲学体系的不同,不同文化体系中的的比较研究是比较文学中最困难的课题。

2、中国历代文论中反复阐发的、、、也都与文学的这一存在方式密切相关。

3、黑格尔强调:艺术家作为主体,“必须使自己与完全融合在一起,根据他的心情和想象的内在生命去造成艺术的体现,”4、西方文论与中国文论一样,都是把文艺的根本性,或文学的“存在方式”归结为。

5、中国文论最重视的不是“清晰透明”的而是含蓄无限的。

6、西方文论也有许多篇章和中国文论一样强调文艺的、、。

7、中西文论有许多共同的基本点,但也有很多的不同方面。

共同的基本点说明了,不同的方面则体现着。

8、文学是作者的自我表现或自我抒发,其对应物在中国文论中就是“”。

二、名词解释1、虚静2、情境3、名、类、旨、辞、言三、简答题1、人类共同的体验形式和生命形式是什么?2、中西文论之所以强调艺术的特点,其目的在于什么?3、中国“意境说”的着眼点是什么?4、艾布拉姆斯构成了哪几种不同的文学批评模式?四、论述题1、试论中西文论的异同。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文学概论》机考2套真题题库及答案4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文学概论》机考2套真题题库及答案4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文学概论》机考2套真题题库及答案4T√F×2.口语媒介与身体语言和原始礼仪没有相关性。

T√F×3.文学的现代含义,即文学是有文采的表情达意的语言作品。

T√F×4.流言是一种不常见的能被忽视的口语媒介。

T√F×5.个体语境和社会语境会影响阅读过程和结果。

T√F×6.语言形象是艺术地呈现在文学文本中的形象。

T√F×7.戏剧冲突是体现戏剧性的最高形式,是戏剧文学最基本的审美特征。

T√F×8.与视觉艺术的形象具有直接性相比,文学艺术的形象性也具有直接性。

T√F×9.文学意境是“这一个”,具有独创性。

T√F×10.理性分析能力是批评客体根据特定审美理想和批评标准去分析、评价和判断对象的能力。

T√F×主观题二、作品分析题(共1题,共60分)作品分析题:请在下面所给出的诗歌、散文、小说三类文学作品中,选择一部作品进行分析与评价。

同学们可以根据文学概论课程学到的任何理论知识与观点,既可以选取文学的属性描述、文学的语言特点、文学的形象性认知理论、文学体裁的特征表现、文学的阅读理论或者文学批评的相关模式等等对所选择的文学作品进行分析与评价。

具体要求如下:1.必须运用文学理论知识,结合作品展开分析与评价;2.要准确、恰当地使用不低于2限次的学科专业术语;3.问题回答要划分出层次,条理清晰,合乎逻辑;4.避免出现照搬材料内容,就事论事,缺乏理论依据的表述。

散文评析:感谢遗憾王文曾听过一位哲人讲的故事。

一个旅人在路旁看到许多盛开的鲜花,他一边走一边采。

沿途的花一朵比一朵大,一朵比一朵美,一朵比一朵香,到黄昏的时候,将近旅程的终点,他看到一朵巨大的奇异的花,在暮色中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芬芳。

他喜出望外,抛掉了手中的花,奔跑过去,但他的脚步却因跋涉的疲劳而显得有些沉重。

他终于赶到了那朵花的面前的时候,那朵花已经枯萎了,他绝望地握住花梗,手一摇动,花瓣一片一片地掉了下来。

河北电大文学概论练习题标准答案

河北电大文学概论练习题标准答案

文学概论练习题答案填空题1、“文学”一词最早出现在孔子《论语》中,指文章和博学,被列为孔门四科之一。

2、是否运用语言来写作并最终形成语言作品,这是文学区别于其他艺术的最基本特征。

3、中国原初的“观物取象”说,代表了中国人特有的文学摹仿论。

4、古罗马时期的贺拉斯在《诗艺》中提出了后来影响久远的“寓教于乐”说。

5、文学是社会境遇中个体体验的语言蕴藉。

6、文学理论是关于文学的普遍问题的人文学科。

7、法国后结构主义者认为文学文本是指文本关联性。

8、语言层是文本的基本层面。

9、民间文化文本是体现普通民众的出于传统的自发的通俗趣味的文学文本。

10、网络媒介被视为继报纸、广播和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介”。

11、形成于先秦的“诗言志”说,典型地代表了源远流长的表现观。

12、中国古代有过两种文本层面说:第一种是言象意三层面说。

第二种是粗精两层面说。

13、暗示性是象征型文本的核心特征。

14、运用口语媒介的口语文学,往往有如下两种形态:一是歌谣,二是流言。

15、文学意象的特征具有指意性、暗示性和朦胧性。

16、诗在人类的文学活动中是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体裁。

17、游记是描写记录旅游见闻的散文。

18、在中国,“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

19、按照福斯特的方法,把人物分为“扁平”和“圆形”两种。

20、泰纳被公认是社会历史批评的重要代表,他运用实证的社会历史方法展开文学批评。

21、英国诗人华兹华斯在1800年发表的《<抒情歌谣集>序言》中第一次明确地提出:“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

”22、法国结构主义批评家认为文学文本是普遍性社会语言系统。

23、表现型文本是文学文本的呈现类型之一,是注重呈现作者的主观情感、富于想象性的文本,它的特征有主观性、情感性和想象性。

24、文学意境的理论早在刘勰的《文心雕龙》和钟嵘的《诗品》中已初见端倪。

25、文学体裁具体划分为四种:诗、小说、散文、剧本。

26、叙事性散文包括报告文学、传记文学、游记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文学概论》作业(1)一、填空题1.比较文学是一门开放性,多方位的动态性学科。

2.比较文学除研究文学间的种种现象外,还研究文学与艺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诸方面的联系,这种研究叫比较文学研究。

3.与国别文学和比较文学相并列的,还有总体文学。

4.早在1872年,歌德提出了“世界文学”这个名称。

5. 20世纪后半叶,人类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文化转型时期。

促进这种文化转型的原因有三:首先是科学技术的高度发达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变;其次是殖民体系瓦解和冷战结束根本上改变了世界格局;再次是人类思维方式的发展开辟了新视野;6.比较文学是在19世纪末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它的形成是以1877年世界第一本比较文学杂志的出现,1886年第一本比较文学专著的出版以及1897年第一次比较文学讲座的设立为标志的。

7.第一本比较文学杂志是1877匈牙利的梅茨尔创办的《比较文学学报》,以“比较文学”直接命名的第一本比较文学专著的作者是波斯奈特,8.1897年,第一个比较文学讲座在法国设立。

9.1931年,梵?第根的《比较文学论》对比较文学的历史、方法、成果都作了比较系统的论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当时法国学者的观点,但其观点有很大的局限性。

10.俄国形式主义学派对苏俄比较文学具有深远的影响,他们强调形式是艺术特征的重要载体。

11.西德当代比较文学的集大成者是吕迪格,他被誉为西德“ 比较文学之父”。

12.文化发展总是通过认同和离异两者作用来进行的二、在正确的说法后面打“∨”,错误的说法后面打“,并简要说明理由或举例说明自己的观点。

1.“和而不同”是研究比较文学的重要原则。

(∨)正确。

“和而不同”中首先是“不同”,没有不同就很难有发展,“和”的主要精神就是协调不同,达到新的和谐统一。

这种承认差别,不断追求新的和谐的精神,正是比较文学的精神。

比较文学就是一方面要在不同文化的文学里,从诸多差别中,寻求内在的一致,也就是“和”,另一方面,又要从已有的、已然呈现的和谐中,分解出其差别和不同。

2.在现代小说中题材就是指客观的具体事件。

(╳)在现代小说中,题材不只是客观的具体事件,主观的意象、象征、某种行为、心理也可以构成题材。

3.主题往往由一个题旨构成。

(╳)主题有时由一个题旨构成,如鲁迅的《药》;有时由几个或更多的题旨构成,如歌德的《浮士德》。

如果说题旨更依赖于客观的素材,那么,主题则更是与作家的主观思想联系在一起。

三、简答。

1、假如对李白和杜甫的创作进行比较研究,这类研究属于比较文学的学科范围吗?为什么?不属于。

正如雷马克所说:“比较文学是超出一国范围之外的文艺研究,并且研究文学与其他知识和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

”所以,李白与杜甫同属于一国范围之内,他们的比较不具有跨国研究的意义。

这种研究一国之内的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的研究,尽管使用了比较的方法,但只属于国别文学研究。

2、请简述比较文学的“互补”功能。

比较文学工作者一方面深入了解他种文化的文学,一方面又从他种文学的比照中进一步了解自己的特色,并在这个过程中,按照自己的需要,从他者吸收营养,谋求新的发展,这就是比较文学的“互补”功能。

它表现在首先在与“他者”的对比中,更清楚地了解自身的特点。

其次,“互补”是相互吸收,取长补短,但决不是把自己变得和对方一样。

再次,“互补”还表现为以原来存在于一种文化中的思维方式去解读(或误读)另一种文化的文本。

最后,“互补”还包括一种文化的文本在进入另一种文化之后得到了新的生长和发展。

以上几方面的“互补”显然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生长点。

3、简述韦勒克《比较文学的名称与性质》中的主要观点。

第一、比较文学是一种没有语言、种族和政治界限的文学研究;第二、对比较文学来说,比较历史上毫无关系的语言和风格方面的现象,同研究从阅读中可能发现的相互影响和平行现象一样很有价值;第三、比较文学不能只用来研究文学史(渊源和影响),而且也要用来研究评论和当代文学;第四、比较文学从国际的角度来研究一切文学的,一切文学创作和经验都有统一的一面,因而存在着从国际的角度来展望建立全球文学史和文学学术这一遥远的理想;第五、比较文学的性质和对象决定了不可能只局限于运用单纯的比较方法,在比较文学的论述过程中,“描绘、特性刻画、阐释、叙述、解说、评价等方法都同…比较‟一样经常运用”。

四、论述题。

1、谈谈学习比较文学的必要性和意义,请举例说明。

(1)比较文学有助于多元文化的发展。

遏止文化霸权主义和文化割据主义危机的关键之一就在于沟通生活在不同文化中的人民,通过对话使他们能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以至互相欣赏。

比较文学就是促使人们进行沟通的方法。

(2)比较文学有助于扩展人们的精神世界。

我们生活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充满着高科技杀人武器和无处不在的恐怖活动的世界。

在这种情况下,扩展人们的精神世界,使之恢复丰富和美,实在是当务之急。

比较文学注重在多元之化中欣赏不同的文化之美,它可以提供给我们多种多样的欣赏的快乐。

(3)比较文学有助于从他人观点更好地了解自己。

比较文学提供了一种用别人的眼光来审视文学自我的可能,当我们发现西方人对中国文学的特殊诠释,或西方发现我们对于西方文学的不同理解,往往都会形成一种启发和惊喜。

(4)比较文学是参与和更新世界文学建构的重要途径。

比较文学在与他种文学的交往中,以“互为主观”、“互为语境”、“互相参照”、“互相照亮”为已任,是沟通各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

2、为什么说将比较文学历史的前半段概括为“法国学派”、“影响研究”是不科学的?法国的比较文学不仅十分丰富,而且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的,任何企图将复杂的现象勉强纳入一个“法国学派”或“影响研究”来概括,都是不科学的。

1897年,第一个比较文学讲座在法国里昂设立,由戴克斯特担任第一位比较文学教授。

他曾做了“文艺复兴以来日耳曼文学对法国文学的影响”讲座。

后来,戴克斯特的同学倍兹撰写了《比较文学书目集》,并且在《海涅在法国》、《比较文学诸研究》中特别强调文学与美学、历史学、心理学诸方面的关系,开拓了法国比较文学的领域。

戴克斯特逝世后,巴登斯贝格接任了里昂比较文学讲座的职位。

他是第一个系统地采用严密的考证方法研究外国文学对法国文学影响的学者。

他创办了《比较文学评论》以及现代比较文学研究所,使巴黎成为世界比较文学的中心。

他特别反对仅仅对两个不同对象同时看上一眼就作比较,他总是用充分的实际材料来支持他的结论。

其主要著作有:《歌德在法国》、《文学史研究》、《巴尔扎克所受的外来影响》等。

此后,法国不少大学相继开设了正式的比较文学讲座。

梵·第根的《比较文学论》从比较文学的历史到方法和成果都作了系统论述。

他的观点代表了当时法国学派的观点,但服以欧洲为中心来讨论比较文学的性质和任务,有很大的局限性。

1968年,热纳著《总体文学和比较文学》认为,比较文学不应该排斥文学理论和美学问题。

后来,一些法国学者意识到比较文学应该重视欧洲以外文化传统的文学,如艾伯格、基亚等。

综上所述,法国比较文学是发展与复杂的,不能简单化。

《比较文学概论》作业(2)一、填空题1. 素材指的是原始材料,它往往是触发作家思考的实际生活现象、人物、传闻、轶事。

当作家采用这一原始材料,经剪裁,并将它写入作品时,它就成了题材。

2.题材所显示的信号和意义就是题旨或称“ 母题”。

3.如果说题旨更依赖于客观的素材,那么,主题则更是与作家的主观思想联系在一起。

4. 象征是以外在的、可见的事物,暗示一种抽象的、普遍性的意义。

它所强调的不是直接的、具体的物象,而是它所暗示的普遍意义。

5. 原型一般是指世界文学中反复出现的一些基本现象,包括题材、题旨、主题、意象等等。

6. 通过原型批评,比较文学的主题研究进一步与心理学、人类学、神话学、社会学结合在一起而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7. 不同文化体系的读者显然有不同的“接受屏幕”,这种不同,反应着他们不同的文化心态和心理结构,这正是比较文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8.在比较文学的研究中,我们说一个作家受到另一个外国作家的影响,首先是指一些外来的东西被证明曾在这位作家身上或他的作品中产生作用,这种作用在他自己国家的文学传统里和他自己的个人发展中过去是找不到的,也不会产生的;同时这是一个有生命的移植过程,并通过艺术作品表达出来。

9.我国三次大规模的文学冲突,一次发生在魏晋时期印度佛教大规模传入之时;一次发生在五四时期,西方民主、科学思潮引进前后;一次发生在马克思主义逐渐取得统治地位的20世纪20年代后。

10.“启发→ 促进→ 认同→ 消化变形→ 艺术表现”,这是文学影响的全过程。

文学影响,有时表现为全过程,有时表现为其中的某些环节。

11.目前我国比较文学研究中最常见的接受和影响的模式是X作家和Y作家,或X 作家在Y国。

12.在差别的相互作用中求得发展有各种复杂的途径,其中特别重要的就是“他者原则”和“ 互动原则”。

三、正确的说法后面打“∨”,错误的说法后面打“╳”,并简要说明理由或举例说明自己的观点。

1.不同时代、不同文化的人们在不同文学作品中可以找到和利用共同的题材。

(V )因为有些题材往往在许多国都的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

2.文学间的互相影响就是指文学活动中模仿、同源、借用、流行。

(X )模仿、同源、借用、流行都和影响有关,但都不完全等同于影响3.目前我国比较文学研究中,接受和影响的模式只有X作家和Y作家以及X作家在Y 国两种。

(X )X作家和Y作家以及X作家在Y国两种模式是目前我国比较文学研究中最常见的,但接受和影响的模式远不止这两种,是十分繁复的、三、简答。

1、举例说明外国文学和西方思潮在中国传统题材和主题流变中的表现。

五四时期,外国思想、外国文学大量渗入中国,传统的主题和题材由于引进了新的观念,新的文学形式而获得了新的生命。

如昭君的故事传统主题有写红颜薄命的,有写爱情与政治矛盾的,有写恶人恶报的等等,而真正使其发生根本改变的是五四时期郭沫若的历史剧《三个叛逆的女性》之一的《王昭君》。

这个剧本里,首先突出了反封建的主题,同时还有对个人价值和对于人性的承认。

这些观念无不代表着大量从西方引进的民主自由思想。

2、简述中西诗学比较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必要性在于:世界进入信息时代,人们眼界日益开阔,交往日益频繁,世界文化正在趋向综合,人们已不再满足于自己的理论只适用于地球一隅,而要求它能解释全球各种不同体系的文学现象。

一种文学理论,如果它是普遍的,不仅要能解释西方文学现象,而且要能解释东方文学现象。

可能性在于:首先,文学创作是统一的,因为人类有着共同的体验形式,如欢乐与悲伤,希望与绝望,离别与聚会等,也有共同的生命形式,如个人与社会,男人与女人,人与自然,人与历史等。

尽管内容千变万化,但这些共同形式却反复。

其次,文学经验是统一的,任何文学都得回答“文学是什么”、文学存在的价值、文学存在的特殊形式以及诗人的感受方式、诗意等等,所以从全球角度探索文学共同特点与规律才成为可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