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纪行课件

合集下载

阿里山纪行-课件

阿里山纪行-课件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 像泥块 一样任 意揉捏 。2021年3月6日星期 六2021/3/62021/3/62021/3/6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 我。。2021年3月2021/3/62021/3/62021/3/63/6/2021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21/3/62021/3/6Marc h 6, 2021
布置作业
1、把刚才积累到的句子 摘抄到读书笔记本上,
并任选两句进行仿写。
2、完成《导学导练》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021/3/62021/3/6Saturday, March 06,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21/3/62021/3/62021/3/63/6/2021 9:41:31 AM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2021/3/62021/3/62021/3/62021/3/6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阿里山纪行

体会江山的美丽多娇,感知多彩 多姿的大千世界
● 品味富有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

学习本文融情于景、移步换景的 写作方法
你能读准下列字音吗?

lán kān
· · · 风靡

山岚 堪称 guì
· · 谛听 红桧
风 光




林海云雾
潭水清澈 情 爱我河山
森林无边
曲径幽路
爱我中华
神木神奇
写法: 融情于景
语文活动

《阿里山纪行》课件

《阿里山纪行》课件


lán

风靡
chuáng
山岚
guì
谛听
hóng
幢顶
红桧
一泓水潭
山中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
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
入云深处亦沾衣。
在文中画出作者的游踪。 从阿里山站到神木写了哪 些景物?试结合相关的内容, 归纳各自的特点。 作者在写景的同时抒发了 什么样的感情?
移步换景
2、森林恰似一片汪 洋,无边无际。 其盘曲之势,如 幢顶,如伞盖, 又如古寺宝塔, 真不知树躯有多 少围、树身有多 么高。它们排列 之整肃,如孙武 之军阵,秦皇之 兵马
这段文字用了六个比喻句, 句式整齐,结构匀称,节 奏鲜明,和谐动听。第一 个比喻,森林:"恰似一片 汪洋",是形容森林的无边 无际;"如幢顶,如伞盖, 又如古寺宝塔",作者一连 用三个比喻,描写树木的 盘曲之势。这里连用助词" 之",不仅使句式整齐,而 且使文章足句足拍,起到 调节音节的作用。两个比 喻兼拟人古色古香,写出 了森林排列整齐和严肃威 武的气势,给森林以人格 化。
再次,在于音乐美。
本文作者注意了双音节词的运用。例如:“即令受此巨创,被 用碗口粗的钢索系在另几棵原始大树上,依然拔地参天,八面 威风,雄踞山间,无可匹敌。它仍然是阿里山的标致、灵魂。”
这段文字全部使用双音节词,读来整齐匀称,琅琅上口,富有 节奏感,显示音乐美。本文有时还妙用助词,使句子完整,音 节整齐,便于诵读。例如:“它们排列整肃,如孙武之军阵、 秦皇之兵马。”这里连用助词“之”,不仅使句式整齐,而且 使文章足句足拍,起到调节音节的作用。
1. 中心思想:本文通过移步换景,形象地描绘了游览阿里山所见 的迷人风光,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由衷地赞美了“阿里山的 风光美如画”,赞扬了台湾人民的生态意识和利用生态发展旅游 的理念,含蓄地表达两岸人民的心融会起来的共同愿望。 2. 写作特点:(1)移步换景描写阿里山美丽的风光。(2)富于 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

阿里山纪行上课PPT课件

阿里山纪行上课PPT课件
修辞美:恰当的修辞也能调节音节,增强语言的音乐美, 而且能使文章语言生动活泼。
如:森林恰似一片汪洋,无边无际。其盘曲之势,如幢顶,如 伞盖,如古寺宝塔,真不知树躯有多少围、树身有多么高。它 们排列整肃,如孙武之军阵、秦皇之兵马。
拟声美:用语言来摹拟各种各样的声音。
如:咣当咣当
高山常青,涧水常蓝……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阿里山美丽如画的风光; 2.学习移步换景、融情于景的写法; 3.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过程与方法】: 1.自主、合作、探究,体现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方式: 2.整体感知——学习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 3.反复诵读——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 的热爱, 含蓄地表达两岸人民的心融会起来的共同
假如你是吴功正先生阿里山之 行的导游,你将如何介绍今天的 行程?请快速浏览课文,参照标 明作者行踪的语句,填写完善下 列解说词。
大家好!非常高兴,今天由我带领大家一起游览阿里
山,宴会结束后,我们将从( 台北的松)山乘机飞场机到达中
部城市( ),然后嘉改义乘(
)进山森,林经小过火3个车小时的运
行后我们会到达 (
阿里山如一首含蓄隽永的诗,如一杯醇 香甘甜的酒,如一幅生动的画,如一曲悠远 的歌……什么时候我们也能去看看那拔地参 天、威风八面的神木?什么时候我们也能去 阿里山赏云海,观日出?……
让我们共同企盼祖国早日统一,台湾早 日回到祖国的怀抱!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愿望。
预习检测
1.给加横线的字注音

《阿里山纪行》PPT课件

《阿里山纪行》PPT课件
风光美如画
小组讨论
阿里山如画的风光 表现在哪里?
风光美如画
林海云雾
景 潭水清澈 情 爱我河山
森林无边
曲径幽路
爱我中华
神木神奇
写法: 融情于景
语文活动
假如你是一名导游,现在正准备带领 大家动身游览风光如画的阿里山,请 你先介绍一下我们今天的行程。
温馨提示:先小组讨论,找出作者的行
踪,然后抓住不同地点的不同景物,注意 安排好说话的顺序就行了。还有啊,千万 别忘了你是导游,要注意语态和礼貌哦。
阿里山纪行
——吴功正
1、感受“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 2、学习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 3、富于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
1、文章的段落结构如何划分? 2、划出标明了作者行踪的语句? 3、二、三段中设问句的作用?
1、标明了作者行踪的语句:
台北松山机场、台湾的中部城市嘉义、 改乘森林小火车、阿里山站、从火车站 到神木、迂曲穿过一片林区……
学习反馈
学完本文后,你 有哪些收获?
布置作业
1、把刚才积累到的句子 摘抄到读书笔记本上, 并任选两句进行仿写。
2、完成《导学导练》Fra bibliotek灾难能证明友人的真实。——伊索 生活总是这样,你以为失去的,可能在来的路上;你以为拥有的,可能在去的途中。 我流浪了那么久,还不想回家。因为你不在家,我便永远没有家。 我为你今天的表现感到骄傲。 大器不必晚成,趁着年轻,努力让自己的才能创造最大的价值。 不满是悬空的接替,它让人在比较中不断产生向上攀爬的欲望。 只要还有明天,今天就永远是起跑线。 乐观者在灾祸中看到机会,悲观者在机会中看到灾祸。 每一片绿叶都有向阳的需要,每一朵花都有盛开的理由,每一个孩子都需要教师的呵护。(刘玉春) 遇到困难时不要抱怨,既然改变不了过去,那么就努力改变未来。 人惟患无志,有志无有不成者。 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阿里山纪行》课件(共41张PPT)

《阿里山纪行》课件(共41张PPT)

1、文章的段落结构如何划分?
2、划出标明了作者行踪的语句? 3、二、三段中设问句的作用?
1、标明了作者行踪的语句:
台北松山机场、台湾的中部城市嘉义、 改乘森林小火车、阿里山站、从火车站 到神木、迂曲穿过一片林区……
2、二、三段中设问句的作用:
引出阿里山、神木,引起下文。 三段作用:过渡段、承上启下。
体会江山的美丽多娇,感知多彩 ● 多姿的大千世界
● 品味富有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
学习本文融情于景、移步换景的 ● 写作方法
你能读准下列字音吗?
mǐ 风靡
· dì 谛听 ·
lá n 山岚
· · guì 红桧 ·
kān 堪称
除了以上生字外,你 还积累到哪些词语?
接风洗尘 恍如隔世
庞然大物
林海云雾 潭水清澈 森林无边 曲径幽路

爱我河山 爱我中华
神木神奇
写法: 融情于景
语文活动
假如你是一名导游,现在正准备带领 大家动身游览风光如画的阿里山,请 你先介绍一下我们今天的行程。
温馨提示:先小组讨论,找出作者的行
踪,然后抓住不同地点的不同景物,注意 安排好说话的顺序就行了。还有啊,千万 别忘了你是导游,要注意语态和礼貌哦。
风靡一时 人迹罕至
整体感知
听音乐,然后请你先说说:
阿里山给人的最初印象 是什么?
注意歌词
高山青 涧水蓝 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 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 姑娘和那少年永不分呀 碧水常围着青山转
请你说说
阿里山给人的最初印象 是什么?
风光美如画
小组讨论
阿里山如画的风光 表现在哪里?
风 光 景 美 如 画
学习反馈
学完本文后,你 有哪些收获?

阿里山纪行PPT课件

阿里山纪行PPT课件

行后我们会到达 (
),从这里开始阿我里们山需站要步行上
山,穿过一片( ),我们会看到(林区),迈过
( 姊妹)潭间的( )原,始最森终林将会欣赏到曲阿径里幽山路的标志
和灵魂——( )……
神木
2020年10月2日
11
写法:移步换景
不固定立足点和观察点, 一边走一边看,把看到的 不同景物依次描写下来。
2020年10月2日
请你说说
阿里山给人的最初印象 是什么?
风光美如画
小组讨论
阿里山如画的风光 表现在哪里?
风 光




林海云雾
潭水清澈 情 爱我河山
森林无边
曲径幽路
爱我中华
神木神奇
写法: 融情于景
语文活动
假如你是吴功正先生阿里山之行的导 游,你将如何介绍今天的行程?请快 速浏览课文,参照标明作者行踪的语 句,填写完善下列解说词。

25
演讲完毕,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reading! In order to facilitate learning and use, the content of this document can be modified, adjusted and printed at will after downloading. Welcome to download!
美完整,音节整齐。 拔地参天,八面威风,雄踞山间,无可匹敌
孙武之军阵,秦皇之兵马 修辞美:恰当的修辞也能调节音节,增强语言的音乐美, 2020年而森10林且月恰2日能似一使片文汪洋章,语无边言无生际。动其活盘曲泼之。势,如幢顶,如伞盖,如古寺宝塔,1真4 不知树

《阿里山纪行》课件

《阿里山纪行》课件
第1段 第2段~第9段 第10段
假如你是吴功正先生阿里山之行的导游,你将如何介绍今天的行程?参照标明作者行踪的语句,填写完善下列解说词。
大家好!非常高兴,今天由我带领大家一起游览阿里山,宴会结束后,我们将从( )乘飞机到达中部城市( ),然后改乘( )进山,经过三个小时的运行后我们会到达( ),从这里开始我们需要步行上山,穿过一片( ),我们会看到( ),迈过( )间的( ),最终将会欣赏到阿里山的标志和灵魂——( )……
不到阿里山,何以能说到了台湾?
台湾最负胜名的风景区——阿里山由武峦山、尖山、祝山、塔山等18座大山组成。最高峰为大塔山,海拔2663米,东近台湾最高峰玉山(高3997米)。阿里山风景区是台湾著名的天然森林公园和旅游胜地,以其神木、樱花、云海、日出四大胜景而驰誉全球。
欣赏如画的阿里山风光。
学会移步换景、融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PART 01
古式的火车
清澈的水潭
PART 02
静谧的森林
厚密的青苔
无边的林海
神奇的神木
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请用一个词概括阿里山给你留下的印象? 阿里山的风光________________
01
美如画
02
二、再读课文,品读美文
本文的语言写得非常优美,具有音乐美和情韵美,请再次细读课文,和本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然后用横线划出你认为写得优美的语句并作简要分析。 用“我最喜欢的是_______,因为_______。”的句式谈一谈。

lán

n
guì
chuāng

结合课文解释下列词语
接风洗尘: 风靡一时: 庞然大物: 无可匹敌: 设宴欢迎刚从远道来的人。 形容一个事物在一个时期非常盛行。 庞然,高大的样子。指高大笨重的东西。现也用来形容表面上很强大但实际上很虚弱的事物。 没有东西能与之相称。

阿里山纪行教学PPT课件

阿里山纪行教学PPT课件

( ),我们会看林到区( ),迈过
( 姊妹潭)间的( 原)始,森最林终将会欣赏
到曲阿径里幽山路的标志和灵魂——( )……
神木
写法:移步换景
不固定立足点和观察点,一边走一边看, 把看到的不同景物依次描写下来。
使用移步换景要注意:
(1)要把立足点的变换交代清楚。 (2)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不能写 成流水账。
拟声词: “咣当咣当”模拟小火车的声 音,使人联想到古式小火车,触发 “思古幽情”,形象优美。
文句的长短、整散,语势的疾徐、 直曲,字音的响沉、抑扬,错杂相间, 使文章声势呈现有规律的变化,和谐 流畅,构成声音的节奏。
潭无鱼鳖,林无鸟兽,偶或有如 蝉、如蚊的声音,侧耳谛听、分辨、 捕捉,却又没有了。那是静谧的世界、 净洁的世界,甚至可以说是禅的世界。
神木是阿里山的标志、灵魂。全文的点睛 之笔,揭示全文的中心意思。(由神木的创伤 联想到台湾遭受的风风雨雨,它是阿里山的精 髓之所在,是中华民族的精髓之所在;是我们 伟大的民族虽历经磨难却不折不挠,昂然屹立 于世界强国之林的象征。)
矗立在阿里山的天然森林区, 是一株树龄达三千年的老红 桧。红桧属柏科常绿乔木, 质地幼坚,宜作桥梁、家具 等,是珍贵木材之一。桧树 一般生长缓慢,非百年不能 成材,所散发的馥郁气息, 历久不衰。阿里山神木的寿 命和体积都很罕见。树身高 五十三公尺,树围粗约二十 公尺,是阿里山之宝。神木 历尽沧桑兴替,而能不毁于 雷火斧金,所以又被尊为树 神。
文中描写了阿里山的哪 些景物,请你找出来。这些 景物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
阿 里




林海云雾 古典气息
潭水清澈 情
环境寂静 曲径幽路 青苔厚密 森林无边 神木神奇

阿里山纪行课件.ppt

阿里山纪行课件.ppt

台湾民谣: 一二三,到台湾, 台湾有个阿里山, 阿里山,有神木, 明年我们回大陆。
• 课文开头引用大陆学者和台湾人各自 喜欢的对方的歌曲,在表情达意和结 构上各起什么作用?
• 说明两岸人民的心是相通的, 为全文定下感情基调;以歌 曲《高山青》作为抒情线索 贯穿全文,首尾呼应,结构 严谨。
古式小火车
• 这段文字运用了对偶、比喻、排比等
多种修辞手法,交错使用整句和散句,
形成了轻松、舒展、迂曲、鲜明的节
奏,富有声感和音乐美。“循声得
情”,通过反复诵读,我们可以体会
到作者对静谧、洁净、禅的世界的独
特体验。
节奏美
• (2)森林恰似一片汪洋,无边无际。其盘曲之势 如幢顶,如伞盖,又如古寺宝塔,真不知树躯有 多少围、树身有多么高。它们排列之整肃,如孙 武之军阵,秦皇之兵马。
给下面参考答案填空:
大家好!非常高兴,今天由我带领大家
一起游览阿里山,宴会结束后,我们将从
(台北的松山机)场乘飞机到达中部城市( 嘉),义然
后改乘( 森林小火)车进山,经过3个小时的运
行后我们会到达 (
阿),里从山这站 里开始我
们需要步行上山,穿过一片( ),我林们区会
看(和到灵曲(魂径)—幽,—)路最(,终姊)迈将妹过神潭会(木欣赏到阿原)里始间山森的的林标志
毁山三的的生老天
抓住一个字来概括阿里山神韵
泰山天下__雄_, 阿里天下_____ 。
• 本文的语言典雅、凝练、和谐,具有音乐美 和情韵美,请从文中找出几例,谈谈你的感 受。
• (1)潭无鱼鳖,林无鸟兽,偶或有如蝉、 如蝇、如蚊的声音,侧耳谛听、分辨、捕捉, 却又没有。那是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 甚或禅的世界。偶有一人声也是悄悄的,舍 不得打破山间的安宁。

阿里山纪行ppt

阿里山纪行ppt
纪行:记载旅行见闻的文字图画,多用 于标题。 “阿里山纪行”就是用文字记载了在 阿里山旅行时的见闻。
吴 功 正
阿 里 山 纪 行
欣赏歌曲
阿里山姑娘
阿里山的姑娘 美如水,那阿里山 的风光呢?
阿里山
阿里山 位于台湾嘉义县东北,是大武峦山、尖 山、祝山、塔山等18座山峦的总称。 最高峰为大 塔山,海拔为2663米,东距台湾最高峰玉山(高 3997米)甚近。阿 里山风景区面积约有175公顷, 是台湾著名的天然森林公园和旅游胜地。阿里山 的森林、云海和日出,誉称三大奇观。
3、“山中,树多、人少,不知阿里山的姑娘究竟 在何方。树密、阴厚,仿佛能揉出浓汁。我只觉得,
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
这段文字在全文带有总结性,“阿里山的风光美 如画”一句揭示了文章的主题。以高度凝练的短 句集中了高密度的信息,收到“以少胜多,情貌 无遗”的效果。
本文的语言典雅、凝练、和谐,具 谈 有音乐美和情韵美,请从文中找出 一 几例,谈谈你的感受。 : 谈谈一谈
本文的语言典雅、凝练、和谐,具有音 乐美和情韵美,请从文中找出几例,谈 谈你的感受。
音 潭无鱼鳖,林无鸟兽,偶或有如蝉、如蚊的声音,侧耳谛听、 乐 音节美:使用两个字或四个字组成的词,要比一个字更合乎 美
节拍,读来顺口,听来入耳;有时单音节词与双音节词交替 使用,同样能产生美感;有时妙用助词,也可使句子完整, 音节整齐。 拔地参天,八面威风,雄踞山间,无可匹敌 孙武之军阵,秦皇之兵马 分辨、捕捉,却又没有了。那是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 甚至可以说是禅的世界。 拟声美:用语言来摹拟各种各样的声音。 咣当咣当
写作背景
1997年7月,本文作者吴功正应一批台湾 学者的邀请,赴台湾讲学时游览了著名的风 景区阿里山,并写下此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欣赏美景,品味语言 阅读4-9段,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读 一读,并进行赏析。
温馨提示: (1)、修辞美:本文运用了对偶、比喻、排 比、引用等多种修辞,使文章的语 言生动活泼; (2)、节奏美:交错运用整句和散句,大量 运用叠词,形成了轻松、舒展、迂回、 鲜明的节奏;
“峰回路转,迂回穿过一片林区” “我们终于看到了神木”
“下山的路上”
分析课文,探究写法 按照行踪,作者依次介绍了哪些不同的 景色呢?用“形容词+名词”的形式概 括出景物的名称和特征。
先独立完成,然后同桌交流。
分析课文,探究写法
“移步换景”,是游记最常用的一种写作方法。 学会用移步换景的写法,把我们的校 是指不固定视点(即立足的和观察点),按照 园介绍给大家。 地点的转移和一定的视角,把所看到的不同事 物叙述和说明下来。 1、要把观察点的变换交代清楚; 2、要把所见到的景物具体地展现出来; 3、要围绕一个中心展示不同的画面。
吴功正
检查预习 读准下列词语 mǐ kān 风靡 堪称 hóng biē 一泓 鱼鳖 uáng guì 幢顶 红桧
lán 山岚 mì 静谧 zǐ 姊妹
dì 谛听 cān 参天 mǎng 莽莽
分析课文,探究写法 1.朗读课文,找出表示作者行踪的短语 或句子。
“从台北松山机场搭机”“就到了台湾的中 部城市嘉义”“然后改乘森林小火车进山” “到了阿里山站” “徒步穿过进口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