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波茨坦会议
2017年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
2017年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一):重要的国际会议1、巴黎和会(时间、参加国、操纵国、主要内容-条约、影响);2、华盛顿会议(背景、目的、时间、参加国、内容—条约、影响);3、慕尼黑会议(时间、参加国、内容、影响)4、开罗会议(时间、参加国、人物、内容、影响);5、德黑兰会议(时间、参加国、人物、内容、影响);6、雅尔塔会议(时间、参加国、人物、内容、影响);7、波茨坦会议(时间、参加国、人物、内容、影响);8、万隆会议:①、背景:亚非民族独立国家纷纷建立,亚非国家之间出现联合反帝反殖民的新局面;②、时间、地点;③、决议④、影响:亚非会议所反映出来的团结反帝、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增进各国人民之间友谊的精神,被称为“万隆会议”。
2017年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二):宋明理学1、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面临危机;--(P课文第16页)隋唐时期,儒学家提出三教合一的主张,吸收了佛、道精神,得到新的发展;宋代,逐渐确立了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新儒学系统,即理学。
2、代表人物:北宋-程颢、程颐;南宋-朱熹、陆九渊;明朝-王守仁(王阳明)3、主要内容:--(P课文第16-17页)程朱理学:"理"是世界万物的本源;"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把握"理"就要"格物致知"(接触万事万物才能明"理")陆王心学:陆九渊认为"心即理也",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王守仁"致良知"学说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天理就在自己心中,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
④宋明理学的影响:--(P课文第18页)历史作用:① 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
专题06 世界现代史(解析版)-备战2025年高考历史考试专题
专题06世界现代史易错点01二战重要会议开罗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德黑兰会议易错陷阱:混淆二战期间的各种会议内容及影响【易错典例】下图漫画反映的现象与下列哪次会议的相关规定有关()A .慕尼黑会议B .雅尔塔会议C .开罗会议D .波茨坦会议易错剖析常见错因不能正确区别二战期间的各种会议内容及影响纠错攻略慕尼黑会议:这次会议主要关于英、法两国为避免战争爆发,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的一项绥靖政策,与德国分裂无关。
讨论战后世界的新秩序和列强利益分配问题,涉及德国的无条件投降及战后处置、波兰的边界及政治体制、远东问题(特别是苏联对日宣战的条件)、联合国的成立及结构等。
雅尔塔会议奠定了战后的世界格局,被称为“雅尔塔体系”。
它确保了盟国在二战中的合作,为联合国的成立奠定了基础,但也因某些决定(如波兰的边界调整)而引发争议。
《开罗宣言》,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归还一切侵占的土地,包括中国东北三省、台湾和澎湖列岛,并承诺使朝鲜独立。
波茨坦会议:对战败的德国进行进一步的处置和管理,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讨论战后欧洲的经济、政治重建问题,发布《波茨坦公告》对日本的战争行为发出最后通牒。
解答过程【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中,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召开,会议决定战后德国由美、英、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决定对德国进行分区占领,B 项正确;慕尼黑会议使绥靖政策达到顶峰,开罗会议要求日本归还中国领土,波茨坦会议敦促日本投降,排除ACD 项。
故选B项。
【避错总结】开罗会议:1943年11主要讨论了反攻日本的战略及战后国际局势的安排,并发表了《开罗宣言》。
德黑兰会议:1943年11月28日至12月1日,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
苏联领导人斯大林、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参与,主要讨论盟国战略和战后世界和平问题,确定了对德作战方针并计划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雅尔塔会议:1945年2月,在苏联的雅尔塔举行。
高中历史各知识点巧妙记忆10
第一节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1919-1922)一、凡尔赛体系(1919-1920)1、背景列强一战四秋春,盟国失败遭处分。
①一战结束巨头①聚会凡尔赛,操纵会议美法英。
争夺霸权争殖民,列强要求略说明。
②列强外交a美国美国原则十四点,领导世界为核心。
b英国殖民帝国英维护,削弱德法势均衡。
c法国法败德国收领土,称霸欧陆目标明。
d意日扩张领土意大利,德国领地日吞并。
2、体系内容巴黎和会有中心,处置德国略说明。
①凡尔赛和约德国疆界重判定,法取阿尔②与洛林。
a领土国联代管萨尔区③,莱河④两岸新规定。
东岸德国不设防,西岸英法来占领。
奥波两国皆独立,禁止德国来吞并。
b领地海外领地全丧失,英法日本来瓜分。
山东权益给日本,宰割中华民抗争。
c军备废除义务兵役制,轻型舰艇显凋零。
限制军备无空军,保留陆军十万人。
d赔款巨额赔款激民愤,赔款结果似烟云。
②奥匈保土和约奥保匈土战败国,分别签约遭处分。
五大条约成体系,列强分赃初完成。
3、影响巴黎和约影响深,领土变更最鲜明。
①欧洲中东奥匈解体建三国⑤,其余领土三国分⑥。
格局变化中东土国亦解体,丧失领土遭外侵。
《洛桑条约》后签订,民族独立共和兴。
②国联成立国联源于威尔逊,宗旨合作与和平。
(1921.1) 总部设于日内瓦,主要机构三部分⑦。
维护体系为工具,英法操纵美愤恨⑧。
③评价a实质列强瓜分按实力,欧东⑨秩序重确定。
b进步性列强关系初协调,恢复经济局稳定。
民族自决或自治,民族国家渐复兴。
c局限性战后世界新格局,体系隐含多矛盾。
严厉处分战败国,两类⑩国家有矛盾。
分赃不均心难平,英法美国有矛盾。
亚非国家遭奴役,东方西方有矛盾。
二、华盛顿体系(1921-1922)1、背景一战欧洲炮声声,远东格局有变更。
①日本扩张一战日本侵山东,“二十一条”显野心。
夺取德属三群岛⑾,扩张亚太激矛盾。
②美英扩张战后美国实国增,运河⑿通航扩海军。
世界最大债权国,扩张亚太有后盾。
③海军竞赛三国⒀拨款扩海军,争夺亚太步步紧。
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关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关例题和知识点总结一、引言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战争,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伤痛。
对于这段历史的学习,不仅能够让我们了解过去,更能从中汲取教训,珍惜和平。
以下将为您总结一些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关的例题和重要知识点。
二、重要知识点(一)战争的起因1、经济危机:1929 年至 1933 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资本主义国家,激化了各国的内部矛盾。
2、法西斯主义兴起:德、意、日等国法西斯势力上台,积极扩军备战,推行侵略政策。
3、绥靖政策:英法等国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采取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嚣张气焰。
(二)战争的进程1、欧洲战场(1)德国入侵波兰:1939 年 9 月 1 日,德国闪电袭击波兰,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2)法国沦陷:1940 年 5 月,德国进攻法国,法国迅速沦陷。
(3)不列颠空战:德国企图征服英国,但在不列颠空战中受挫。
(4)苏德战争:1941 年 6 月 22 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入侵苏联。
(5)斯大林格勒保卫战:1942 年 7 月至 1943 年 2 月,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2、太平洋战场(1)日本偷袭珍珠港:1941 年 12 月 7 日,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2)中途岛战役:1942 年 6 月,美国在中途岛海战中击败日本,成为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
(三)战争中的重要会议1、开罗会议:1943 年 11 月,中、美、英三国首脑在开罗会晤,商讨对日作战问题,并发表《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必须归还。
2、德黑兰会议:1943 年 11 月至 12 月,苏、美、英三国首脑在德黑兰举行会议,决定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
3、雅尔塔会议:1945 年 2 月,苏、美、英三国首脑在雅尔塔举行会议,讨论了战后处置德国、波兰边界、联合国等问题。
4、波茨坦会议:1945 年 7 月至 8 月,苏、美、英三国首脑在波茨坦举行会议,发表了《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
波茨坦会议内容
波茨坦会议内容1. 引言波茨坦会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美国、苏联和英国三国领导人于1945年7月17日至8月2日在德国波茨坦举行的一次重要会议。
本文将全面详细地介绍波茨坦会议的背景、参会人员、讨论议题以及取得的成果。
2. 背景二战期间,盟军合作打败了纳粹德国。
然而,随着战争接近尾声,盟军内部出现了对于战后格局和欧洲重建的分歧。
因此,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波茨坦会议应运而生。
3. 参会人员波茨坦会议的参会人员包括美国总统杜鲁门、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和英国首相丘吉尔。
这三位领导人代表了二战期间主要的盟军力量。
4. 议题4.1 德国问题德国问题是波茨坦会议讨论的核心议题之一。
与盟军合作战胜纳粹德国后,如何处理德国的未来成为了各方关注的焦点。
会议确定了对德国进行彻底的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解体和清洗,以确保德国不再具备侵略性。
4.2 战后欧洲重建波茨坦会议还讨论了战后欧洲的重建问题。
会议决定将德国分割为四个占领区,由美国、苏联、英国和法国分别负责管理。
此外,还商讨了对被纳粹占领过的欧洲国家进行援助和重建工作。
4.3 日本问题尽管波茨坦会议主要关注德国问题,但也涉及了对日本的处理。
会议决定在战争结束后对日本进行军事占领,并制定了对日本进行战后重建和民主化的计划。
4.4 联合国组织在波茨坦会议上,三位领导人还商讨了建立一个新的全球组织来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问题。
他们同意成立联合国组织,并商定各自拥有否决权。
5. 成果波茨坦会议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 确定了对德国的解体和清洗政策,防止德国再次威胁世界和平。
- 确定了对战后欧洲的重建计划,为战后欧洲带来了希望和机遇。
- 决定了对日本进行军事占领和民主化进程,为日本的战后发展奠定了基础。
- 成立了联合国组织,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提供了一个重要平台。
6. 结论波茨坦会议是二战结束后的一次重要会议,涉及到德国问题、战后欧洲重建、日本问题以及联合国组织等多个议题。
高三历史复习要点整理
高三历史复习要点整理(配合教材使用)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主线:统一多民族国家逐渐发展壮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明。
大节点:周秦之变、秦汉之变、唐宋之变、明清之变;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领域都要掌握。
小节点:注意每个阶段对中华文明传承发展所作出的突出贡献。
一、夏商西周1、时间:约前2070到前771年2、空间:主要集中于黄河中下游,中原以东地区(教材第2、6页)。
3、要点:早期政治文明的特点,尤其是宗法分封制、礼乐制度和原始民主二、春秋战国1、时间:前770到前221年2、空间:以中原地区为主,向长江中下游适当延伸(教材第9、10页)。
3、要点:第一个大变革时代;早期文明向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过渡发展(动力为经济因素);变法运动(尤其是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其必然性;百家争鸣及其意义;局部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三、秦朝1、时间:前221到前207年2、空间:初步建立起地跨南北的统一国家(教材第16页)。
3、要点:维护国家统一的相关举措;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奠定制度基础,如郡县制;秦二世而亡的教训。
四、汉朝1、时间:前202到公元220年2、空间:西域和朝鲜半岛北部并入版图(教材第22页)。
3、要点:大一统,尤其是汉武帝时期探索国家治理的一系列措施,如“推恩令”、察举制、治理西域、尊崇儒术等。
五、三国两晋南北朝1、时间:公元220到公元5892、空间:曹魏对边疆的经略,吴对东南、蜀汉对西南的开发(教材第26页);五族内迁(教材第27页);东晋16国(教材第29页);宋齐梁陈(第30页)。
3、要点:南北方民族交融;江南开发;士族门阀,儒道佛并行。
六、隋唐1、时间:隋:581—618 唐:618—907(公元755年安史之乱)2、空间:对北部边疆管辖控制加强(教材第36页)。
3、要点:中华文明的成熟,尤其是制度;民族关系、对外交往、科技文艺等体现盛唐气象;七、辽宋夏金1、时间:公元916年到1279年2、空间:西北脱离中原控制,东北被纳入辽的范围,海上丝绸之路发展、政权并立(教材第51、53页)。
八年级上册历史会议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历史会议知识点会议是人们讨论问题、协商解决方案的一种形式,历史上的会议有很多,其中一些会议对于我们了解历史和理解世界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八年级的历史学习中,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关键的会议知识点,以下是具体内容:1.维也纳会议维也纳会议是欧洲大陆战争后的一次会议,于1815年举行。
这次会议由拥有最大权力的四个国家:英国、俄罗斯、普鲁士和奥地利来组织,目的是为了维护欧洲的和平与稳定。
会议设定的目标包括重新绘制欧洲的地图,限制法国的势力范围以及确保国际秩序。
此外,维也纳会议还开创了一种新的国际关系方式——“平衡的欧洲”。
2.雅尔塔会议雅尔塔会议在二战的最后阶段召开,1945年2月4日至11日。
美国、苏联、英国三国首脑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的主要议题是如何分割德国和较快地结束二战。
在雅尔塔会议上,三个国家达成的最重要的协议是分割德国,以确保战后德国不会重蹈覆辙。
苏联要求德国支付大笔赔款,此外还让德国向苏联缴纳大量的重工业机器和其他物品。
3.波茨坦会议波茨坦会议是雅尔塔会议后就德国问题展开的会议,会议于1945年7月17日至8月2日在波茨坦举行。
会议的主要参加者包括美国、苏联、英国、中国这四个国家的总理以及苏联军方官员。
波茨坦会议的目的是明确德国的未来,限制其国家势力。
在会议上,苏联和美国就对德国的东部边境进行了最后的划分,苏联答应帮助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政府并保护其领土完整。
4.日内瓦会议日内瓦会议是1954年4月开始的一次国际大会,其主要目标是解决在印度支那半岛上已经进行了9年的战斗。
会议的参会者包括法国、美国、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国。
在这场会议上,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和法国同意停战,形成了一个叫做日内瓦协议的文件。
根据这个文件,越南被划分为南北两部分,美国也再次承认中国的一种主权形式,认可中华人民共和国只代表中国,而不承认台湾地区独立。
5.联合国会议联合国会议是联合国的一个机构,其主要目的是讨论国际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案。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知识点:日本投降和大战的结束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知识点:日本投降和大战的结束日本投降和大战的结束:1、盟军对日本的打击:1945年初,美军已日益逼近日本本土;4月,美军攻占硫磺岛和冲绳岛,轰炸日本本土,日本经济濒于崩溃。
2、波兹坦会议:1945年7月(1)背景:在反法西斯战争全面胜利来临前夕。
(2)内容:①着重讨论战后世界安排问题。
②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
(3)意义:对战胜日本和维护战后欧洲和世界和平产生积极作用。
3、中、美、苏对日本的打击和日本投降:①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国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分别投下原子弹。
②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进攻日本关东军。
③中国抗日军民发动战略反攻。
④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胜利结束。
4、日本投降的原因:①原子弹和苏军出兵是加速日本法西斯灭亡的重要因素,而非决定战争结局的因素。
②中国军民的顽强抗战始终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全局产生着重要影响。
③结论是: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才是打败法西斯的关键因素。
相关高中历史知识点: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1、原因:①法西斯的侵略战争不仅威胁到被法西斯侵略的国家的安全,而且也威胁到英、美资本主义大国的利益,法西斯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敌人。
②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将苏、美两个大国卷入反法西斯战争,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2、过程:①美国改变、放弃“中立”政策:1939年新的《中立法》??1941年通过《租借法》确定了美国参战后“先欧后亚”的战略方针。
②美英联合:1941年8月《大西洋宪章》;③支持苏联:1941年9月苏美英在莫斯科签定关于美英武器供应苏联的第一个议定书;④全世界联合:1942年初华盛顿《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3、性质: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是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组成的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4、主要活动:①为打败法西斯侵略者,美、英、苏、中四大国经常进行双边或多边的高级会谈,在政治上互相协作。
2017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华盛顿会议
2017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华盛顿会议2017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华盛顿会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华盛顿会议的背景(1)巴黎和会留下遗缺,亚太地区的矛盾没有真正缓和;(2)战后美日英国在亚太地区的争夺发生了严重的利益冲突;(3)为争夺霸权,美、英、日三国的海军军备竞赛;(4)中国掀起反帝爱国运动▲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华盛顿会议的内容⑴《四国条约》(1)签订国:美、英、法、日。
(2)内容:A 缔约各国互相尊重它们在太平洋岛屿属地和岛屿领地的权利 B 英日同盟终止。
(3)影响:①对美:拆散了英日同盟,扫除了在太平洋的称霸障碍。
②对英:维持了与美日的表面关系,后英日矛盾日渐激化。
③对日:同盟解散利益受损,但一战的获利大多承认,也获得与欧美列强平起平坐地位。
⑵《五国条约》(1)签订国:美、英、日、法、意(2)内容:分别规定了它们各自的主力舰和航空母舰的总吨位。
(3)影响:①对美:它的海军力量同英国并驾齐驱,抑制日本势力膨胀②对英:丧失了海上霸权③对日:受到抑制,但英美不得在其附近建立海军基地,实际了日本在这一区域内拥有战术上的优势。
⑶《九国公约》(1)签订国:美英法日中意荷比葡九国。
(2)内容:①形式上宣称“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②再次确认了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3)影响:实质上“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为美国进一步侵略中国创造了条件。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华盛顿会议的影响一方面,华盛顿会议签署的九国公约实质上是保证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控制,是中国恢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分配的局面;另一方面华盛顿会议期间中日两国在会外达成的协议,客观上有利于中国在一定程度上收回山东的主权。
(1)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补充和继续,,调整了帝国主义之间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构成华盛顿体系。
(2)美国是华盛顿会议的胜利者,它的海军力量同英国的海军力量并驾齐驱,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又达到抑制日本势力膨胀的目的。
029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知识点速记)
(2)主要战场:欧洲西线战场、北非战场、欧洲东线战 场及太平洋战场等。 (3)战争的扩大:_1_9_4_1_年6月,德国向苏联发动突然进攻。 苏联军民顽强抵抗,赢得了_莫__斯__科__保__卫__战__的胜利,粉碎 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4)再次扩大:_1_9_4_1_年_1_2_月_7_日,日军偷袭位于_珍__珠__港__ 的美国海军基地。次日,美、英对日宣战,德、意对美 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3.雅尔塔会议及战争结束: (1)雅尔塔会议。 ①背景: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形势发生根本转变。 ②目的:协调盟军行动,取得战争的 最后胜利。
③召开:_1_9_4_5_年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_罗__斯__福__、 丘吉尔、_斯__大__林__在雅尔塔召开会议。 ④内容:会议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战后德国 由美、英、苏等国实行_分__区__占__领__;决定战后成立_联__合__ _国__;_苏__联__承诺在欧洲战事结束后3个月内,参加对日 作战。
2.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及战争形势的转折: (1)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①背景: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世界各国人民的 愤怒,全世界反法西斯国家逐渐走向联合。
②成立:_1_9_4_2_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 表在华盛顿签署《_联__合__国__家__宣__言__》。 ③意义:各国相互支援,协同作战,_1_9_2_9_年10月下旬,_美__国__股票价格突然暴跌, 一场规模空前的经济大危机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 世界。 (3)表现:大量企业破产,银行倒闭,失业人数激增。
【微点拨】1929年的经济大危机发生于整个资本主义 世界,而非全球,没有波及当时的苏联。
2.罗斯福新政: (1)时间:_1_9_3_3_年,富兰克林·罗斯福就 任美国总统,实施新政。 (2)目的:应付日益严峻的_经__济__大__危__机__。 (3)特点:采用_国__家__干__预__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
2017必备历史--世界史(下)主题二
珍珠港
【例2】法西斯国家的侵略不断升级,波及范围越来越广
。下列行径中,最终将世界绝大部分地区和人口都卷入的
是(
)
B. 德军入侵波兰 D. 日军偷袭珍珠港
A. 日军进犯卢沟桥 C. 德军入侵苏联
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日本偷袭珍珠港。抓住题干中“波 及范围越来越广”“将世界绝大部分地区和人口都卷入”等信 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二战达到最大规模的战役是日本 偷袭珍珠港。
全球化 带动下,持续稳定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
【例5】有人说:“美国今天正处于拿破仑战争结束时英国的 地位。在拿破仑战争结束后,英国掌握了全世界财富的30%
左右,而今天,美国则掌握了大约50%。”材料中的“今天”是
指( )
A.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C. 罗斯福新政时期
B.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D.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例7】日本政府实行“教育先行”战略,教育经费1950年为
1 599亿日元,1972年增至40 244亿日元,占当年政府预算
的20%。这说明日本( A. 重视人才培养 C. 引进先进技术 ) B. 提倡“文明开化” D. 实行“科技立国”政策
解题思路:本题主要考查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从日本对教 育的投资数据变化,可知日本重视教育发展,重视人才培养 。
3. 柏林战役:1945年苏军攻克柏林的战役,在苏军的攻势 下, 希特勒 自杀。1945年5月8日,德国签署投降书,
欧洲战事结束。(关注度★)
【例4】“这一战,不但是苏德的转折点,甚至也不但是这次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而且是整个人类历史的转折点 ……像希特勒这样的法西斯国家的政治生命和军事生命,从 它出生的那一天起,就建立在进攻上面的,进攻一完结,他 的生命也就完结了。”毛泽东所说的“这一战”是指( )
波茨坦会议doc
波茨坦会议雅尔塔会议以后,战争形势发展很快。
1945年5月8日,德军最高统帅部代表在柏林近郊的卡尔斯霍斯特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盟军对德战争已告结束。
在亚洲和太平洋战场,盟军已占领硫黄岛和冲绳岛,并在亚洲大陆各战场发起了反攻,对日本法西斯的作战即将取得最后胜利。
苏、美、英三国为了处理德国和解决欧洲及其他一些问题,于1945年7月17日至8月2日在德国柏林西南的波茨坦举行会议。
这是战争期间三国政府首脑举行的第三次会议。
参加会议的有斯大林、杜鲁门和丘吉尔以及三国的外长等。
罗斯福已于4月12日因脑溢血逝世,杜鲁门第一次代表美国参加会议。
会议进行期间正值英国大选,因此丘吉尔半途回国参加大选。
由于英国保守党在大选中失败,丘吉尔下台,新任英国工党首相艾德礼偕新外长贝文于7月28日参加了最后几天会议。
波茨坦会议讨论的主要问题,是有关战后占领德国的基本政治原则和经济原则,德国和意大利的赔偿,德国的商船队和军舰的分配,对待意大利和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芬兰的政策,波兰西部疆界,控制黑海海峡,哥尼斯堡地区的归属问题,以及对战败国某些领土的“委任统治权”等。
与会国经过多次讨论,对一些主要问题达成了协议,于8月1日签署了《柏林会议议定书》,为战后处理德国和欧洲问题定下了基调。
关于德国问题,会议确定由苏、美、英、法四国共同占领德国,解除德国武装,铲除或控制可供军事生产的德国工业,摧毁纳粹党的一切组织和制度,逮捕和审判纳粹战犯,使德国沿着和平民主的道路发展。
在赔偿问题上,三国首脑同意苏联所提之赔偿要求,以迁移德境苏占区物资及适当的德国国外资产予以满足。
苏联并可自西方占领区取得赔偿。
美国、英国以及有权获得赔偿的其他国家的赔偿要求,将自西方各占领区及适当的德国国外资产予以满足。
会议经过争论,最后就原属德国东普鲁士的哥尼斯堡及其邻近地区“让与”苏联达成了协议。
会上争论的焦点之一仍是波兰问题。
波兰政府已于1945年6月28日经过磋商后成立,美、英对新政府中波兰共产党占主要地位虽然不满,但不得不承认现实。
波茨坦会议的内容是什么
波茨坦会议的内容是什么波茨坦会议是斯大林、杜鲁门和丘吉尔在柏林西郊的波茨坦举行二次大战期间的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三国首脑会议,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波茨坦会议的内容,让我们一起来了解。
波茨坦会议的内容波茨坦会议内容主要是关于德国的问题。
会议谈论了该如何处理战后的德国,首先确立用民主化的态度对待德国。
在会议上决定解除德国军队的武器装备,毁去一切纳粹创办的组织,废除为纳粹服务的法律。
规定波兰接管将德国的东部。
会议决定尽快组织法庭,对法西斯罪犯进行审判。
此外,苏联可以得到一部分工业设施和商品,以此作为赔偿。
其余国家的赔偿问题也会得到一一满足。
苏联还得到了德国一部分地区的控制权。
会议上还讨论了对日作战的问题。
苏联强调自己会加入到与日本的作战中。
波茨坦会议内容还包括波兰问题。
英美苏承认波兰的临时政府,对波兰的边境问题决定和平解决。
三国代表也同意,在边境问题没有处理好前,德国的东部地区被波兰控制,不算在苏联得到的土地赔偿范围内。
波茨坦会议还谈论了其他内容,包括意大利、西班牙、黑海海峡问题。
再次重申了审判主要战犯的重要性。
波茨坦会议对日后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了重大作用。
波茨坦公告在会议期间被签署,由于苏联没有参与对日作战,所以没有在公告上签字。
尽管中国没有参加会议,但波茨坦公告的发布需要经过中国政府的同意。
所以波茨坦公告以中美英三国的名义发布。
苏联对日宣战后才在公告上签字,这时的波茨坦公告变成了四国联合声明,催促日本投降,并要求日本遵循开罗宣言。
波茨坦会议的背景波茨坦会议的历史背景是什么?1945年雅尔塔会议后,战争的局势变化地很快。
同年的五月八日,德国纳粹宣布了无条件投降,欧洲大陆的战场基本宣告结束。
在亚洲,正义的军队占领了一些海上岛屿,并对大陆战场发起了反攻,即将要打败日本。
同年,苏美英为了处理战后德国和欧洲的问题决定召开波茨坦会议。
会议从七月十七日开始至八月二日结束。
参加会议的有斯大林、杜鲁门和丘吉尔以及三个国家的外交部长。
波茨坦会议的主要内容
波茨坦会议的主要内容
波茨坦会议是二战后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对德国的分割和重建,以及对日本的战后处理。
会议于1945年7月17日至8月2日在德国波茨坦举行,参加会议的国家有苏联、美国和英国。
会议的主要议题是对德国的分割和重建。
会议决定将德国分为四个占领区,由苏联、美国、英国和法国各自负责管理。
此外,会议还决定对德国进行战争赔偿,并将德国的军事工业和军事设施全部拆除。
会议还规定了德国的政治制度和经济体制,以确保德国不再成为战争的威胁。
会议还讨论了对日本的战后处理。
会议决定将日本的领土缩小到本州、九州、四国和北海道四个岛屿,同时将日本的殖民地和领土归还给原来的主权国家。
会议还规定了对日本的战争赔偿和军事限制,以确保日本不再成为战争的威胁。
会议还讨论了一些其他问题,如对德国和日本的战犯的审判和处罚,以及对欧洲和亚洲的安全和稳定的保障等。
波茨坦会议的主要内容对于战后的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德国和日本在会议后都经历了长期的重建和发展,成为了现代化的工业强国。
同时,会议也为国际社会建立了一套战后秩序和国际法规,为维护世界和平和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波茨坦会议是二战后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对德国和日本的分割和重建,以及对战后秩序和国际法规的建立。
这些决定对于战后的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维护世界和平和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苏联历史知识点小结苏联历史知识点
苏联历史知识点小结苏联历史知识点苏联历史知识点1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1861年改革1.原因:封建农奴制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市场狭小,劳动力缺乏);2.主要内容:①农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②农奴必须赎买份地。
3.评价:①性质:是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改变了社会性质)②进步性:废除了农奴制度,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步伐。
③局限性: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农奴制残余。
进入帝国主义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1.经济: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但仍落后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
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
2.政治:沙皇专制3.对外:①19世纪末强租旅顺、大连,把长城以北划为势力范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1904—1905年为争夺东北发生的日俄战争,惨遭失败;1912年策动外蒙古独立;②在欧洲与英、法结成三国协约,与三国同盟对抗。
③1917年退出战争。
4.思想:列宁主义的诞生走上社会主义道路——1917年十月革命(一)背景1.沙皇专制阻碍俄国社会发展;2.一战使各种社会矛盾空前激化。
(二)过程:由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1.推翻沙皇专制统治——二月革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十月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三)巩固政权的措施背景:内:地主、资产阶级发动叛乱;外:协约国武装干涉1.政治:废除旧的等级制度,宣布国内各民族人民的权利平等,废除教会的一切特权。
2.外交: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战争(停战、割地、赔款)3.军事:组建红军。
击败协约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
4.经济:①城市接管银行、铁路,对企业开始实行工人监督,后来将大企业收归国有;农村,没收地主、皇室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
②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四)历史意义1.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统治2.鼓舞和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7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学案 新人教版
第7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目标导航] 1.了解盟军的反攻及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重点)。
2.理解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的内容及影响(难点)。
3.了解德国和日本的投降。
一、盟军的反攻1.太平洋战场(1)1942年8月,美军率先展开反攻,夺占所罗门群岛的瓜达尔卡纳尔岛,牢牢掌握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
(2)1945年初,日军的海空军主力基本被消灭。
2.北非战场(1)时间:1942年11月开始。
(2)战况①美英联军在西北非实行代号为“火炬”的两栖登陆。
(3)影响:意大利退出战争,法西斯轴心国开始瓦解。
3.苏德战场(1)战况①1943年7月,德军大规模进攻库尔斯克,双方在普罗霍罗夫卡地区发生了二战中规模最大的坦克会战,德军损失惨重。
②1944年1月起,苏军对德军发动10次大规模进攻。
(2)影响①德军从此一蹶不振,失去了苏德战场的主动权。
②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等法西斯仆从国退出战争。
[思维点拨]1.北非战场是美英盟军配合作战;太平洋战场主要是美军单独作战;苏德战场是苏联红军单独作战。
但在整体上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各国互相配合。
②1943年5月,被困于突尼斯的德意军队投降。
北非战事结束。
③1943年7月,盟军在意大利的西西里岛登陆,意大利墨索里尼政府垮台。
2.作为法西斯集团成员国之一,意大利发生政变,新政府最先退出战争,标志着法西斯轴心国开始瓦解。
[重点精讲]1942年8月,太平洋战场的美军率先展开反攻,日军的海空军主力基本被消灭;在北非战场,盟军两线夹击德意军队,德意军队投降;在地中海战场,盟军在意大利西西里岛登陆,墨索里尼政府垮台;在苏德战场,普罗霍罗夫卡地区的坦克战使德军损失惨重,德军失去了苏德战场的主动权。
二、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1.政治合作:召开会议(1)开罗会议①召开:1943年11月,美、英、中三国政府首脑罗斯福、丘吉尔、蒋介石在开罗举行会议,签署了《开罗宣言》。
②内容:日本所窃取于中国的领土,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波茨坦宣言内容
波茨坦宣言内容
摘要:
1.波茨坦宣言背景
2.波茨坦宣言主要内容
3.波茨坦宣言对二战后国际秩序的影响
正文:
波茨坦宣言是二战末期,盟军领袖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和苏联领袖斯大林于1945年7月17日至8月2日,在德国波茨坦举行的会议的成果。
该宣言对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波茨坦宣言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确认盟军在战争中的目标,即彻底击败德国、日本及其盟友,使之无法再次对世界和平构成威胁。
2.设立一个国际军事法庭,对战败国的战犯进行审判,以伸张正义。
3.要求德国实行民主改革,消除纳粹主义,并分割德国为多个区域,由盟国进行分区占领。
4.规定对德国的赔偿,并要求德国废除军事工业。
5.规定日本在战后应解除武装,实行民主改革,并规定了对日本的分区占领。
6.重申对民族自决原则的支持,鼓励殖民地人民争取自由与独立。
7.成立联合国,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波茨坦宣言对二战后国际秩序产生了重要影响。
首先,它为战败国设定了
战后重建的基本原则,对德国和日本的战后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次,波茨坦宣言为联合国成立奠定了基础,使战后国际秩序有了一个维护和平与安全的机构。
最后,宣言中关于民族自决的原则,为战后殖民地独立运动提供了支持,促进了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中外历史纲要第八单元知识点
中外历史纲要第八单元知识点
本文档概述中外历史纲要第八单元的知识点,以下为重要内容
的简要介绍:
1. 欧洲人文主义的兴起欧洲人文主义的兴起
- 文艺复兴:15世纪至17世纪,欧洲出现了一场思想文化的变革运动。
- 欧洲人文主义:强调人的尊严和自由,以人为中心,以学问、艺术等为其表现形式。
受哥白尼、布鲁诺等人影响。
2. 英国资本主义的形成英国资本主义的形成
- 工业革命:18世纪末起,英国率先开始大规模机器生产,标
志着资本主义兴起。
- 英国化纤工业的崛起:19世纪末英国化纤工业领先于世界。
- 免税主义:英国采取免税政策加强了行业竞争,推动了资本
积累。
3.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
- 辛亥革命: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标志着中国民主革命的开始。
- 三民主义:“国民党”的主义基础,主张民主、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
- 五四运动:辛亥革命的影响,激发了中国知识分子的爱国主义情操。
4. 二战的背景和影响二战的背景和影响
-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至1945年,全球规模最大的战争,改变了世界格局。
- 波茨坦会议:战后对德国和欧洲格局重新调整的重要会议。
- 联合国的建立:国际组织,目的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5. 非洲国家独立运动非洲国家独立运动
- 非洲民族主义:20世纪中叶开始兴起,追求非洲国家独立。
- 宪政独立:非洲国家逐步走向宪政独立,脱离殖民统治。
-非洲一体化:推动非洲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与一体化。
以上是中外历史纲要第八单元的知识点概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键入文字]
2017 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波茨坦会议
=历史网的小编给各位考生整理了2017 年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波茨坦会议,希
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历史网。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波茨坦会议的背景
1945 年2 月4 日~2 月11 日召开的雅尔塔会议结束以后,战争形势发展很快。
1945 年5 月8 日,德军最高统帅部代表在德国首都柏林近郊的卡尔斯霍斯特签署无条件投
降书,盟军在欧洲大陆地区的战争宣布胜利结束。
在亚洲和太平洋战场,盟军已占领
硫磺岛和冲绳,并在亚洲大陆各战场发起了反攻,对日本法西斯的作战即将取得最后
胜利。
苏、美、英三国为了处理战败后的德国和解决战后欧洲及其他一些问题,于1945 年7 月17 日至8 月2 日在德国柏林西南的波茨坦举行会议。
这是战争期间三国政府首脑举行的第三次会议。
参加会议的有斯大林、杜鲁门和丘吉尔以及三国的外长
等。
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已于1945 年4 月12 日因脑溢血逝世,新上任的美国总统杜鲁
门第一次代表美国参加会议。
会议进行期间正值英国大选,因此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半
途回国参加大选。
由于英国保守党在大选中失败,丘吉尔下台,新任英国工党首相艾
德礼偕新外长贝文于1945 年7 月28 日参加了最后几天会议。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波茨坦会议的过程
1945 年7 月17 日至8 月2 日,斯大林、杜鲁门和丘吉尔(1945 年7 月28 日丘吉尔在大选中失败下台、为新上任首相的艾德礼所代替)在柏林西郊的波茨坦举行二次大
战期间的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三国首脑会议。
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商讨对战后德
国的处置问题和解决战后欧洲问题的安排,以及争取苏联尽早对日作战。
1945 年7 月26 日,以美、英、中3 国宣言形式发表了《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立即无条件投降,宣布了盟国占领日本后将实施的基本原则,并重申1943 年12 月1 日《开罗宣言》必须实施。
1945 年8 月2 日,《苏英美三国波茨坦会议议定书》签字。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