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阅读精选17.docx

合集下载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17新人教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17新人教版

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十七一课外文言文阅读本题满分8分任贤魏征,钜鹿人也,近徙家相州之临黄。

武德末,为太子洗马。

见太宗与隐太子①阴相倾夺,每劝建成早为之谋。

太宗既诛隐太子,召征责之曰:“汝离间我兄弟,何也?”众皆为之危惧。

征慷慨自若,从容对曰:“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

”太宗为之敛容,厚加礼异,擢②拜谏议大夫。

数引之卧内,访以政术。

征雅③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

太宗每与之言,未尝不悦。

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

又劳④之曰:“卿⑤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

非卿忠诚奉国,何能若是”贞观三年,累迁秘书监,参预朝政。

深谋远算,多所弘益⑥。

太宗尝谓曰:“卿罪重于中钩⑦,我任卿逾于管仲,近代君臣相得,宁有似我于卿者乎?”注①隐太子唐高祖李渊长子李建成,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追封他为息王,谥“隐”,史称“隐太子”。

②擢提拔,提升。

③雅一向,向来。

④劳抚慰。

⑤卿对人表示亲热的称呼。

⑥多所弘益意思是对治理国家有很多重大的帮助。

⑦中钩春秋时,齐公子小白与公子纠争位,管仲辅佐公子纠。

一次,管仲用箭射中公子小白的衣带钩。

后公子小白获胜,即住,这就是齐桓公,他以管仲为相。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1)太宗既诛隐太子。

( )(2)数引之卧内,访以政术。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

(2)太宗每与之言,未尝不悦。

3..阅读文本,从太宗对魏征的态度来看,你认为太宗具有怎样的品质?(2分)二、课内文言文阅读本题满分7分陈涉世家(节选)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尉果笞广。

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

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日:“敬受命。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袒右,称大楚。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Microsoft Word 文档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Microsoft Word 文档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Microsoft Word 文档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一)东安①一士人喜画,作鼠一轴②,献之邑令。

令初不知爱,漫悬于壁,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

令怪之,黎明物色,轴在地,而猫蹲其旁;逮举轴,则踉跄逐之。

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1.解释:(1)漫(2)物色(3)逮(4)踉跄 2.翻译:(1)旦而过之,轴必坠地,屡悬屡坠。

(2)以试群猫,莫不然者,于是始知其画为逼真。

(二) 题画二则(1)余家有茅屋二间,南面种竹。

夏日新篁初放①,绿阴照人②,置一榻其中,甚凉适也。

秋冬之际,取围屏骨子,断去两头,横安以为窗棂③;用匀薄洁白之纸糊之。

风和日暖,冻蝇触窗纸上④,冬冬作小鼓声。

于时一片竹影零乱⑤,岂非天然图画乎!凡吾画竹,无所师承⑥,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

注释:①新篁(hung)初放:新竹刚刚长高。

②绿阴照人:绿色的竹荫照上人身。

阴,同\荫\。

③窗棂(lng):窗上雕花的窗格。

④冻蝇:秋冬受凉的苍蝇。

⑤于时:那时,当时。

⑥师承:受过老师指教,有相承的师法。

(2)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技密叶之间。

胸中勃勃①,遂有画意。

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

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②,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

总之,意在笔先③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

独画云乎④哉!导读:《题画二则》用两篇小短文将作画的真谛淋漓尽致的揭示出来。

\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

\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

注释:①勃勃:旺盛貌。

这里解作情感冲动,画意突发。

②倏(sh):忽然,迅速地。

变相:样子改变。

③意在笔先:作画、作文,在下笔之前先立意,先构思。

④云乎:语末助词。

一、解释加点的词1.置一榻其中( )2.无所师承() 3.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 4.趣在法外者()二、翻译1.于时一片竹影零乱,岂非天然图画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意在笔先者,定则也。

中考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15篇精选

中考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15篇精选

中考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15篇精选原文 1.赵襄主学御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此君之所以⑥后也."导读:王子期教赵襄主学御,特别指出:"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皆如此,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注释:①赵襄主:赵襄子.御:驾车.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③易:更换.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④调:谐调.⑤诱:引导.⑥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 )2.术未尽也( )3.先则恐逮于臣( )4.夫诱道争远( )二.翻译1.术已尽,用之则过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3.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你认为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你赞成王子期的看法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2.穿井得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①.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②,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③,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导读:传言不可轻信,要实事求是.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注释:①常一人居外: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②国人道之: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③得一人之使:意思是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节约一个劳动力,等于多得到一个人使用.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及其家穿井( )2.国人道之( )3.不若无闻也( )二,辨析下列"得"字的用法1.吾穿井得一人 ( )2.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 )3.今日有,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 )三,翻译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穿井得人"的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的危害.原文 3.千里之马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返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①而捐②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③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导读: "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涓人的一句反问可谓直接点出其举动的真正用意.而最后"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可谓是在意料之中的事.注释:①安事死马:要死马做什么②捐:白白费掉.③市:买.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君遣之( )2.而捐五百金( )3.于是不能期年( )二,辨析下列"以"字的意义1.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2.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3.而吾以捕蛇独存( )4.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三,涓人为什么用五百金买下马的骨头 (用文中的话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翻译1.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 4.沛公至咸阳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①知天下隘塞,户口②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③.导读:"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一"皆"一"独",将萧何的"深谋远虑"刻画得淋漓尽致,刘邦得萧何可谓天助也③.注释 :①具:通"俱",全,都.②户口:人口.③者……也:裹判断.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 )2.以何为丞相( )( )3.汉王所以具知天下隘塞( )二,翻译汉王所以具知天下隘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萧何是刘邦的谋士,夺得天下的功臣之一,刘邦得天下,其功不可没,历史上还有一个关于萧何和韩信的著名典故,即___________.原文5.四面楚歌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①兵围之数重。

完整word版中考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文档

完整word版中考复习课外文言文阅读含答案,文档

九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一〕阳子〔即杨朱,战国初哲学家〕之宋,宿于逆旅。

逆旅人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恶,恶者贵而美者贱。

阳子问其故,逆旅小子对曰:“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

〞阳子曰:“弟子记之:行贤而去自贤之行,安往而不爱哉?〞1.联系上下文,解释或翻译以下带点的词句。

〔1〕宿于逆旅..〔2〕恶其贵...〔3〕行贤而去自贤.之行〔4〕安往而不爱哉.2.这那么寓言故事的寓意是什么?答:〔二〕〔甲〕葛亮之次渭滨关中震动魏明帝深惧晋宣王战乃遣辛毗为军师。

宣王既与亮对渭而陈,亮设诱谲〔jué欺诈〕万方,宣王果大忿,将欲应之以重兵。

亮遣间谍觇之,还曰:“有一老夫,毅然仗黄钺〔yuè,黄钺,帝王用的仪仗〕,当军门立,军不得出。

〞亮曰:“此必辛佐治[]。

〞〔?世说新语?〕〔乙〕司马懿与诸葛亮相守百余日,亮数挑战,懿不出。

亮乃遗懿巾帼妇人之服;懿怒,上表请战,帝使卫尉辛毗仗节为军师以制之。

护军姜维谓亮曰:“辛佐治仗节而到,贼不复出[]。

〞亮曰:“彼本无战情,所以固请战者,以示武于其众耳。

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岂千里而请战[ ]?〞〔?资治通鉴?〕1〕给〔甲〕中画线的文字加上标点符号。

2〕为两段文字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和解释。

①陈〔〕én陈列èn阵地èn阵容èn列阵②觇〔〕A.zh?n观察B.ch?n窥视àn看望D.zh?n偷看③数〔〕ò屡次ù很多ǔ数说ù经常〔3〕从以下语气词中选出三个,分别填到文中的[]里。

邪也矣焉耳4〕〔甲〕中的“晋宣王〞是谁?〔乙〕中的“帝〞指谁?“辛毗〞和“辛佐治〞是什么关系?(5〕〔甲〕中说的“亮设诱谲万方〞,〔乙〕中是怎么说的?摘出〔乙〕中相关原文,并把它译成现代汉语。

1原文:译文:6〕诸葛亮不能把对方诱出来作战,按照〔甲〕的说法是因为:按照〔乙〕的说法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现代汉语简要说明〕〔三〕赵温叔丞相,形体魁梧,进趋甚伟。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6篇)有答案.doc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6篇)有答案.doc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6篇)一、阅读下面的文字,主成1-3题。

(14分)承拙斋家传张惠言(清)承君名任,字是常,自号拙斋先生。

父兑,以孝闻,事在郡志。

拙斋学于宜兴杭生,通五经四子书,泛览百家,为诗、古时文,然以躬行为务。

补学生员,九试于乡,不得举。

以所学授生徒,终其身。

作《爰吾庐记》以自述,其辞曰:"爱吾庐者,拙斋先生读书处也。

破屋数椽,不蔽风日;方庭侷武①,无佳葩奇卉,可从娱目。

有书数干卷,先生昼夜讲习其中。

有四子一孙,各授一经,日与辨析疑义。

使为歌诗文辞,点笔②以为乐。

役使无童仆,客有至者,则延入,蔬食相对,与之论古圣贤,若晤之几席也。

先生以致知格物为基址,以身体力行为堂奥,以惩忿窒欲为墙垣,以推己及人为门户,以书策吟咏为园囿。

保吾墨,全吾真,处而安焉,入而自得焉,盖不足为外人道也。

"其指趣如此。

常语学者日:"文词小伎,于身心何所益,读圣贤书,如此尔耶?"子志,试礼部,濒行,命之曰:"行已有耻,立身之大端也。

得失之际,慎之!"志兄弟皆恂谨力学,父之教也。

著《四书质疑录》《拙斋集》若干卷,时文若干篇。

年六十有六,嘉庆三年三月十五日卒。

【注】①侷武:空间逼仄、狭小。

②点笔:圈画改订诗文。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⑴九试于乡,不得举()⑵客有至者,则延入()⑶常语学者曰()⑷于身心何所益()2.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爰吾庐者,拙斋先生读书处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使为歌诗文辞,点笔以为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处而安焉,入而自得焉,盖不足为外人道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承拙斋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内容分条说明。

参考答案:1.⑴任用,选拔⑵领,邀请⑶告诉,对……说⑷好处2.⑴爰吾庐是拙斋先生读书的地方。

(完整word)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完整word)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一)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译文】文征明监贴写《文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

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不全意,一定三番五次改写过它,不怕麻烦。

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美好.【阅读训练】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①书遂大进②平生于书③文征明临写《千字文》④或答人简札2.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译文3.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二)薛谭学讴【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射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就告辞回家。

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拍节,高唱悲歌。

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

薛谭于是向秦青道歉,要求回来继续学习.从此以后,他一辈子也不敢再说要回家.【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秦青弗止。

②响遏行云.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用法、意义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3.翻译:谭乃高压求反。

译文:4.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答: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答:(三)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原文】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译文】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

福建三明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7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

福建三明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17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0年)

福建三明历年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截至2020年)【甲】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五柳先生传》节选)【乙】崔子忠,字青蚓。

其先山东平度州人。

子忠为诸生①,甚贫。

为文崛奥,数试而困,慨然弃去。

荜门土壁,洒扫洁清;冬一褐,夏一葛,妻疏裳布衣,黾勉操作,三女亦解颂读;虽无终日之计,晏如也。

工图绘,为绝技,时经营以寄傲③;更善貌人,无不克肖④。

当时贵人,多愿与之交,皆逃避不顾。

不喜饮酒,二三故人以文字过从,谈竟日不能去。

士自四方来,慕其人,多谢不见。

(选自《江西古文精华丛书·笔记卷·周亮工·书影》)【注释】①诸生:明清时经省各级考试录取入府、州、县学者,称诸生。

②黾(m ǐn)勉:勉励;尽力。

③寄傲:寄托傲世之志。

④克肖:酷似。

9.用“∕”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每句标一处)(2分)(1)常著文章自娱(2)其先山东平度州人10.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4分)(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2)造饮辄.尽()(3)数.试而困()(4)更善貌.人()1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因以为.号焉为.文崛奥B.亦不其.姓字慕其.人C.多谢.不见长跪而谢.之D.皆逃避不顾.三顾.臣于草庐之中1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5分)(1)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2分)(2)不喜饮酒,二三故人以文字过从,谈竟日不能去。

(3分)13.五柳先生与崔子忠家庭状况有何相似之处?面对此种状况,他们都如何面对?这反映他们怎样的生活志趣?(4分)【参考答案】9.(2分)(1)常著文章∕自娱(2)其先∕山东平度州人(每小题1分)10.(4分)(1)地方(处所);(2)就;(3)多次(屡次);(4)描绘(描摹,描画)。

2024中考模拟新题速练17文言文阅读(读书学习类)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4中考模拟新题速练17文言文阅读(读书学习类)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4新题速练】文言文阅读(读书学习类)(全国版)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文言文阅读(2024·宁夏银川·一模)中华民族自古崇尚读书,有“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下面的题目。

【甲】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王冕①者,诸暨②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

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

或牵牛来责踏田者,父怒,挞③之,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而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④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

冕小儿,恬若不见。

安阳韩性⑤闻而异之,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选自宋濂《宋学士文集》)注:①王冕:元末著名画家、诗人。

②诸暨:今浙江境内。

③挞:用鞭棍等打人。

④长明灯:佛像前昼夜不熄的灯。

⑤韩性:元末大学者。

【丙】许衡,字仲平。

幼有异质,七岁入学,问其师曰:“读书何为”师曰:“取科第耳!”曰:“如斯而已乎”师大奇之。

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

久之,师谓其父母曰:“儿颖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人者,吾非其师也。

”遂辞去,父母强之不能止。

如是者凡更三师。

稍长,嗜学如饥渴,然遭世乱,且贫无书。

尝从日者①家见《书》疏义,因请寓宿,手抄归。

既逃难徂徕山,始得《易》王辅嗣②说。

时兵乱中,衡夜思昼诵,身体而力践之,言动必揆③诸义而后发。

最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

最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

最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醉翁亭记(宋)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奕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解释下面语句划线的词语。

①泉香而酒洌_______②游人去而禽鸟乐也③伛偻提携(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2段中,第二段写山间朝暮和四时之景色,是美丽的“风景画〃。

B.文中第三段塑造了太守醉酒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借酒解愁〃来排遣被贬后痛苦抑郁的思想感情。

C. “环滁皆山也〃总领全文山水自然环境描写,写景色顺序是由远及近。

D.贯穿全文的主线是“乐〃字。

"醉〃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

【答案】(1)清;离开;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2)①欣赏山水美景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酒上。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集.doc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集.doc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集一、(安徽课改)《论语》四则①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②孔子日:“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①,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②,友善柔③,友便佞④,损矣。

”(《季氏》)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④子夏日:“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子张》)【注释】①[友谅]与诚信的人交朋友。

谅,诚信。

②[便辟]习于摆架子装样子,内心却邪恶不正。

③[善柔]善于阿谀奉承,内心却无诚信。

④[便佞]善于花言巧语,而言不符实。

⑤[所亡]自己所没有的知识、技能,所不懂的道理等。

亡,同“无”。

⑥[所能]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已懂的道理等。

14.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3分)(1)择其善者而从.之(2)学而不思则罔.(3)可谓好.学也已矣15,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2)思而不学则殆。

16.按要求填写下面的表格。

(4分)17.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你对第④则内容的理解。

(4分)答案:14.(3分)(1)从:听从或:采纳、听从(答“学习、跟从”也可)(2)罔:迷惑或:迷惑不解、迷惑而无所得(3)好:喜爱或:喜好、喜欢(每小题1分)15.(4分)(1)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信的人交朋友,与见闻学识广博的人交朋友,是有好处的。

(2)只是思考而不去学习,那就危险了。

(“殆”翻译为“有害”或“精神疲倦而无所得”均可)(每小题2分)16.(4分)第①则:三人行,必有我师,择善而从第②则:择友之道(每空2分。

意思对即可得分)17.(4分)要点:好学就是勤奋学习,学习新知,巩固旧知’。

(答出要点得2分,扣住要点又能联系实际可得满分)二、(安徽非课改)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中考必考文言文16篇

中考必考文言文16篇

中考必考文言文16篇1. 《论语十二章》(孔子及其弟子)-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2. 《陋室铭》(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3. 《爱莲说》(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4.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5. 《三峡》(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中考文言文阅读精选100题(附答案)

中考文言文阅读精选100题(附答案)

中考文言文阅读精选100题(附答案)(一)阅读下列文言文语段,完成1- 5题。

(连云港)[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妆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思惟北征,宜先入南。

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

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而议者谓为非计。

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

(节选自诸葛亮《后出师表》)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②庶竭驽钝,攘除..奸凶③思惟北征,宜.先入南④今贼适.疲于西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先帝知臣谨慎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C.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D.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B. 以奉先帝之遗愿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辍耕之垄上C.而议者谓为非计 D.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水落而石出者以是人多以书假余4.翻译下面句子。

①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②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5.纵观甲乙两段内容,简要概括诸葛亮请求兴北伐的三个理由①②③(连云港)答案: 1、①寄:托付②攘除:铲除③宜:应该④适:正好,正逢2、D 3.A 4、①这就是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

②所以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不长庄稼的荒凉地方,两天才吃一顿饭。

(意思正确即可,关健词不能译错) 5、①是自己报答先帝知遇之恩和忠于陛下的职责;②南方叛乱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充足;③敌方受到东西方威胁,正处于疲惫之时。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 6-9题。

(海南省课改区题)(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2024年中考九年级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2024年中考九年级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含答案)

2024年中考九年级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余为夷陵①令时,得琴一张于河南刘几,盖常琴也。

后做舍人②,又得琴一张,乃越琴也。

后做学士,又得琴一张,则雷琴也。

官愈高,琴愈贵,而意愈不乐。

在夷陵时青山绿水,日在目前,无复俗累,琴虽不佳,意则萧然③自释。

及做舍人、学士,日奔走于尘土中,声利扰扰盈前,无复清思,琴虽佳,意则昏杂,何由有乐?乃知在人不在器若有以自适,无弦可也。

(节选自欧阳修《书琴阮记后》)[注]①夷陵:地名。

②舍人:官名。

③萧然:悠闲,潇洒。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望其旗靡B.名之者谁/有仙则名C.山间之朝暮也/皆朝于齐D.余为夷陵令时/不足为外人道也2.用现代汉语翻译选文中的划线句子。

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琴虽不佳,意则萧然自释。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首段由远及近,移步换景,交代了醉翁亭的位置,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B.甲文第二段抓住景物的特征,写出了山中早晚的阴晴变化和四时之景的不同。

C.乙文中作者曾先后得到三张不同的琴,琴越来越好,作者反而越来越不快乐。

D.两篇选文都以写青山绿水为主,目的都是表现作者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之情。

4.从选文来看,欧阳修“意不在酒”、乐“不在器”,那么他真正追求的是什么呢?请结合两篇选文简要分析。

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doc

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doc

2017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中考文言文阅读原文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中考文言文阅读题目1. 本文作者_________,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2. 解释下列加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略无阙处( ) (2)自非亭午夜分( )3.作者描写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请找出表现形、色、声、情的关键词语,并认真体味。

4.文中写道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但接下来又说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这是否自相矛盾?5.三峡景色吸引了许多迁客骚人,三峡文化也源远流长,请写出有关三峡的两句诗。

6.《水经注》对后世影响很大,李白、柳宗元等写山水的作品都深受其影响。

请就学过和课外阅读过的诗文,举一例加以说明。

中考文言文阅读答案1.郦道元2.(1)通缺。

(2)正午3.文中描写春冬两季景象,以素绿绘色,以悬漱绘形。

这些都与清荣峻茂相照应。

而写冬景,则重在绘声,长啸、凄异、哀转,渲染了肃杀的气氛。

作者的情感则蕴含其中,一个趣字,确切地表达了此时的愉悦心情,而末段的凄字,既是对猿声的描述,也是对秋景所触发的感情。

4.前句是概述夏季江水的凶险,在通常情况下,船只因江水流速过急,不会冒险出发,但在王命急宣的情况下,船只一旦起航,便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作者正是通过这两种情况的对比性叙述,表现了夏日长江水势之大,流速之快。

5.例: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刘禹锡《竹枝词》)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屮考文言文阅读精选17文言文比较阅读【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出师表》)【乙】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①币,以招贤者,故往见郭隗先生。

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②言于君曰:'请求之。

'君遣之。

三月得千里马, 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返以报君。

君大怒。

涓人曰:'死马且买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③。

今王诚欲致④士,先从隗始。

隗且见事⑤,况贤于隗者乎?”于是昭王为隗筑官而师之。

士争凑⑥燕。

(节选自《燕昭王求贤》,有删改)【注】①厚:丰厚,用做动词。

②涓人:国君身边的侍从人员,多指宦官。

③三:指很多,虚数。

④致:招来。

⑤见事:被任用。

⑥ 凑:聚集,奔赴。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1)由是感激()(2)先帝不以臣卑鄙()• • •(3)遂许先帝以驱驰()(4)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2分)A.苟全性命于乱世/况贤于隗者乎B.受任于败军之际/臣闻古之君人• •C・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D.遂许先帝以驱驰/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10.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2分)士争凑燕。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4分)(1)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译文:(2)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译文:12.结合两篇选文,概括刘备和燕昭王对待人才的共同之处。

(2分)答案;8.⑴此(或“这”,或“这件事”)。

(2)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3)答应。

(4)买。

9. B10 •士 /争凑燕。

11.(1)三次到我住的草庐拜访我,向我询问当时的天下大事。

(2)于是不到一年,有很多匹口行千里的马送到燕国。

12.思贤若渴,尊重人才,虚心求教。

(意思接近即可)环滁皆山也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哪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岀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H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個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9.下列词语中的“错”字与“觥筹交错”中的“错”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0 (2分)A.错愕良久B.铸成大错C.承蒙错爱D.错落有致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2分)(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翼然:• •(2)云归而岩穴暝归: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1)名之者谁?太守白谓也。

译文:(2)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译文:____12.本文作者是(朝代)的文学家(人名)。

本文通过写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乐人之乐,抒发了作考思想情感。

(3分)答案;9. D “觥筹交错”中“错”的意思是“错杂” o (A项“错” 意为“仓促” ;B项“错”意为“错误” ;C项“错爱”是谦词,用于称对方对自己的关心爱护;D项“错”意为“错杂”)。

10.(1)像鸟张开的翅膀。

(2)聚拢。

1 1. (1)给它起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来命名的。

(2)来到溪边捕鱼,溪水深鱼儿肥。

12.北宋欧阳修与民同乐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V1题(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王曰:“缚者曷为考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 土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乙)景公好弋①,使烛邹主②鸟而亡之。

公怒,召吏欲杀之。

晏子曰:“烛邹之罪有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

”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

□:“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

数烛邹已毕,请杀之。

”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节选自《晏了春秋》)[注]①弋:用带有绳子的箭射。

②主:掌管,主持。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分)(1)束二缚一人诣王■(2)其实味不同• •(3)使烛邹主鸟而亡之■(4)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9将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译文:(2)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土,是罪三也。

译文:10阅读两文,回答问题。

(3分)甲文通过“”这句富有侮辱性的话,表现了楚王的傲慢无礼;乙文通过“勿杀!寡人闻命矣”这句话,表现了景公的;甲乙两文则共同表现了晏了的。

11请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分别分析晏子的语言技巧及其效果。

(4分)答:答案;8 (1)诣:到(2)其实:它们果实(3)亡:丢失(4 )故:原因,缘故9 (1 )莫非楚国的水土使得老百姓善于偷东西吗?国(2)让天下的诸侯听到这件事,认为我们的君重视鸟而轻视士,这是第三条罪过。

10齐人固善盗乎;善于纳谏(知错能改);机智善辩。

11甲文中晏子用类比的方法,巧妙地借用“南橘北枳”的说法,寓刚于柔,不卑不亢,既保全了楚王的面子,又维护了国家的尊严; 乙文中晏子用迂回曲折的方法,表面上是在列举烛邹的“罪状”,其实是在点出景公的错误,语言灵活睿智,既维护了君王的尊严,又挽回了烛邹的性命。

阅读下面的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7 —— 11 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巨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乙)公叔文了(①)为楚令尹三年,民无敢入朝。

公叔了(②)见曰:“严矣?”文子曰:“朝廷之严也,宁云妨国之治哉?"公叔子曰:“严则下喑(③)。

下喑,则上(④)聋。

聋喑不能相通,何国之治也?盖闻之也?盖闻之也:顺针缕(⑤)者成帷幕,合升斗者实仓廩(⑥),并小流而成江海。

明主者有所受命而不行,未尝有所不受也。

”---- 《说范•政理》注:①公叔文子:人名.复胜公叔。

②公叔子:人名。

③喑: 哑,不能说话④上:指朝廷⑤缕:线。

⑥仓廩:仓库。

7・屮、乙选文都出自汉代刘向编写的作品,《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体史书《九•该史书记录了从战国到秦末近二百五十年间的历史。

(2分)8・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臣之妻私臣:今齐地方千里:• •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合升斗者实仓廩:• •9.用乙文中的话来说“王之蔽”的结果。

(2分)答:10.翻译选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1)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答:(2 )宁云妨国之治哉?答:□・甲、乙两文的劝说有什么共同特点?(2分)答:答案;7.战国策国别(评分:共2分.每空1分)&偏爱土地方圆指责使……(充)实(评分:共4分.每空1分)9.下喑,则上聋。

聋喑不能相通,何国之治也?10.(I)群臣都来进谏,门庭、院内像集市一样。

(2)难道说妨碍治理国家吗?(共2分.每句1分。

)□・都采取了设喻(比喻)的方法来巧妙地进谏。

(评分:2分.惫思对即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