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神话与传说 女娲补天与民族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女娲传说与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摘要】:本文通过女娲的传说从侧面描写中国古代人民对于水患的抗争与治理,和对于上古时代恶劣的生活环境的不断适应和改造,以及古代婚配制度的发展,体现了我国上古时代的人民大无畏的精神。
【关键词】:女娲民族精神抗争自强不息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
水神共工与火神祝融争帝,共工兵败怒而用头去撞不周山。不周山乃撑天之柱,被共工一撞,发出了惊天动地的一声响。山体崩塌,天柱折断,大地向东南倾斜,海水向陆地上倒灌。平原上的人多数都被淹死了,幸存者只好逃往山上。但是,山林是兽类的领地,它们受到侵扰后十分愤怒,向人类发起疯狂的攻击。又有许多人被野兽咬死,吃掉。人类遭遇到了空前的灾难,有的被洪水淹死,有的被崩塌的山石砸死,有的被凶猛的野兽和大鸟杀害,人类面临着灭绝的危险。
女娲目睹人类遭到如此奇祸,感到无比痛苦,于是决心补天,以终止这场灾难。她选用各种各样的五色石子,架起火将它们熔化成浆,用这种石浆将残缺的天窟窿填好,随后又斩下一只千年大龟的四脚,当作四根柱子把倒塌的半边天支起来。女娲还擒杀了残害人民的黑龙,刹住了龙蛇的嚣张气焰。最后为了堵住洪水不再漫流,女娲还收集了大量芦草,把它们烧成灰,埋塞向四处铺开的洪流。经过女娲一番辛劳整治,苍天总算补上了,地填平了,水止住了,龙蛇猛兽敛迹了,人民又重新过着安乐的生活。经过这场浩劫,人类幸存者已经很少。为了使人类能再次发展增多,女娲便以黄土和泥,用双手捏起泥人来。最终使得人类能够正常的繁衍下去。
女娲收集了大量芦草烧成灰堵住洪流,折射出来的,应该是母系氏(部)族社会时的人类,在自己女性首领带领下,进行较大规模的“止淫水”的治水历史。同时,这样大规模的早期治水也反映出了,女娲时代的汉族,母系氏(部)族社会农耕文明的繁荣情景。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母系氏族社会不比父系氏族社会差,这也是对男女平等最好的证明。正是在这个基础之上,男女两性才有可能形成真正和谐的互补关系。而女娲与伏羲的爱情故事以及“女娲祷神祠祈而为女媒,因置婚姻”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对于婚配制度的不断完善。
在上古时代,生产力发展低下,人口少,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收到的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面临着自然灾害和猛兽的侵袭。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人民生活最大的任务就是和大自然作斗争,原始居民的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也为中华古代民
族精神的萌芽创造了社会条件。因而在应对艰苦的自然环境挑战中逐渐培养出中华原始祖先勤苦耐劳、自强不息、勇敢顽强的奋斗精神。原始居民使用简陋的生产工具,生产力水平低下,这就决定了氏族社会没有财产,没有阶级,没有剥削,生产资料归氏族集体所有,人们共同劳动,共同生活,平均分配。在这一社会基础上,诞生了原始集体主义,个人无条件地服从集体,同时也锻炼出团结一致、互助合作和原始平等道德精神。
我们可以看出,神话尽管是由人们的想象、幻想构成,但它都是以现实生活作基础,是先民们探索自然、挑战自然、征服自然的体现,并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逐渐凝结成一种特有的文化,这种文化凝结着人们的民族精神和价值取向。因而,这种由神话开创和奠基的民族精神也代代传承,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内在精神。这种精神也将伴随着我们世代相承,成为我们的民族精神中不灭的光辉。
作为古文明的遗存,神话是原始人类对周围世界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原始解释,它用虚幻的想像和夸张手法,采取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来反映人民战胜自然的愿望。所以,神话反映了人类初期的一些意识形态,甚至是“民族精神的最集中、最本色的闪光,是民族文化最悠久古老、最顽强健壮的生命之根,也是民族文化的本质特征所在”。这也是中华五千年文明所在,我们中华五千年的民族精神。【参考文献】:《淮南子览·览冥训》
《风俗通》
《史记·补三皇本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