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格式要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一、统一使用 A4 纸打印、装订。毕业论文题目为三号黑体,正文小标题为四号黑体字, 正文为五号宋体字。学生应当将毕业论文制作成 WORD 电子文档(要求提供电子稿)。

二、毕业论文形式要完整,应当包括封面、目录、论文摘要(100-300 字)、关键词(3 到 5 个)、正文、注释、参考文献等。

1、封面:省校统一印制。

2、目录:“目录”四号黑体。标注正文小标题的所在页码为五号黑体。

3、论文题目:应简短明确、有概括性,不宜太大,字数要适当,一般不宜超过 20 个汉 字,可以用正副标题的形式。

4、论文摘要(中文):100-300 字,不编页码。

5、关键词:是表达论文主题内容信息的常用单词或术语,关键词数量一般不超过 5 个。 论文摘要和关键词占 1 页。

6、正文:正文小标题为四号黑体字,正文为五号宋体字。段首空 2 格。有页码。

7、注释:采用尾注或脚注形式,全文的注释不得少于 3 个,形式如下:

(1)《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月刊)第 25 页,20xx 年第 3 期。

(2)《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xx 年第 1 版,整理自第 20-30 页。

8、参考文献:不得少于 3 个,形式如下:

(1) 陈敢《论散文题材的现代性》,《理论与创作》20xx 年第 4 期。

(2) 《汪曾祺文集》,江苏文艺出版社,19xx 年 9 月第 1 版。

附:范文一篇 浅论陶潜田园诗和王维山水田园诗的差异

[论文摘要]王维山水田园诗和陶潜田园诗都在当时的诗坛上居于显著的代表性地位,但 由于二者产生的时代背景不同、作者的人生经历不同、诗歌的表现手法不同,因此二者所表 现出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以及影响就各有千秋。

[关键词] 王维 陶潜 田园诗 差异

引 言

田园诗作为一支独立的诗歌流派,引起世人的瞩目,是在晋代才正式出现的。晋代以前, 从《诗经》、《楚辞》、《汉乐府》、《古诗十九首》到建安文学、“竹林七贤”,在诗歌中反映农

业生产、农村生活、田园风光题材的十分鲜见,仅在《诗经》中的《甫田》、《大田》、《丰 年》、《良耜》等诗篇中对农事有所表现。这些农事诗反映了大规模的奴隶集体劳动的情景, 却很难看到作者的思想个性,对农村田园风光也着墨不多。究其原因,是因为很多地主阶级、 奴隶主阶级的知识分子鄙视农事、鄙视劳动人民的思想根深蒂固。到了晋代,玄雾弥漫,玄 言文风十分盛行,陶潜却敢于冲破樊篱,大胆尝试和创新,不仅把诗歌题材扩大到为时人所 不齿的农事和田园,而且思想上实现飞跃突破和解放,在诗歌中赞美劳动,欣赏田园风光, 同情普通百姓,焕发出强烈的光焰,为诗歌发展又开辟了一块崭新的天地。“从农事诗到田 园诗,陶潜正处在一个上承《三百》、下启三唐的继往开来的重要位置”。(注 1)因此,很多 论者认为陶潜是“田园诗人的开山鼻祖”,是“平民文学的代表”。其后,不少诗人纷纷仿效 继学陶诗,至诗歌巅峰时代的唐代,闪烁着熠熠光芒的田园诗派,已成为这个时期诗坛不可 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代表人物,王维应是突出的一位,“他运用诗歌、绘画、音乐等全 部的艺术手段来创作山水田园诗,把山水田园诗的创作引向了一个新的境界。”注 2)因此说, 陶潜田园诗和王维山水田园诗分别在东晋和盛唐时期的诗坛上树起了一面旗帜。但是,由于 二人所处的社会背景、生活经历、诗歌内容及其表现手法之异,因此其诗歌的艺术价值、思

想价值亦有不同的表现。本文着重就此进行粗略的比较。

一、生活经历和时代环境对二者诗歌的影响差异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任何一位作家或诗人,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所处的时代环境都深刻地影响着他的作品。

陶潜生活在东晋时代,政治腐败,门阀制度发展到了极致,门阀势力占据了高官要职,寒门庶族的人才遭到了排挤和压抑。当时,司马道子、元显等人专权,王国宝乱政,王恭、殷仲堪起兵,桓玄夺位,刘裕势力兴起,社会陷入一片混乱之中。陶潜的曾祖父陶侃虽曾因

功取得高官,但本身并非门阀士族;到了陶潜一代,家世已经败落。他自幼生活在农村,家乡浔阳的田园山水

把他养大,到了二十九岁才出仕,几次做官,都不过是祭酒、参军、镇军、县令等卑官

微职,使他无法施展“大济苍生”的壮志;而人在官场,又身不由己,还要强装欢颜,迎进送出,与那些庸官俗吏周旋,“志意多所耻”,他对官场感到彻底失望。在仕途上不得志,深受老庄思想影响的陶潜继而怀念和向往未仕以前的田园生活,“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遂决心归隐,在田园间生活二十余年,直到终老。正因为他的家世已经衰落,他归隐田园后,接触田父野老,议论桑麻种植,还必须时刻为自己的生活计谋,否则就会饥寒交迫,加上他“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所以他亲自参加了生产劳动,亲身体验了劳动带来的愉悦和艰辛。诗歌是心灵的反映,田园美景、诗人热爱劳动的心迹、诗人的活动、诗人的生活态度

也就非常自然地出现在他的田园诗中。

王维的经历与陶潜相比,就大为不同。他二十一岁及进士第,做大乐丞,因伶人舞黄狮

遭贬,后回长安,得到提拔,任右拾遗,累迁监察御史、吏部郎中、给事中等朝廷命官;在“安史之乱”中,被安禄山所获逼为伪官;肃宗回京,他又一度被贬,最后还是升至尚书右丞,直到终生。尽管他也经历了“安史之乱”那样的社会动荡,在宦海里几度沉浮,但基本上是一生为官。他的家庭亦与他人不同:据《旧唐书》中的《王维传》记载,其母“博陵县君崔氏,师事大照禅师三十余岁,褐衣蔬食,持戒安详,乐住山林,志求寂静”;其“兄弟俱奉佛,居常蔬食,不尝荤血,晚年常斋,不衣文彩”。母亲和兄弟都潜心念佛,这种实实在在的信佛氛围一直伴随着王维成长,耳濡目染,他的思想上深深地烙上了佛学的印记。开

元十七年,未满三十的王维正式在道光禅师门下“十年座下,俯伏受教”(《大荐福寺大德道光禅师塔铭》)。他“退朝以后,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旧唐书》之《王维传》)。

从二者的生活经历可以看出,陶潜无法施展抱负的愤懑不平与王维相比,尤为强烈,即

使归隐田园,也时刻不忘忧国忧民。王维因佛老思想崇尚“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非有非无,有即是无”,加上坎坷仕途,参破红尘,求心静、求超脱的思想有甚于陶潜;他追求顿悟,向往空灵,从某种程度上说,近于消极颓废。陶潜和王维的一切生活经历在他们的田园诗中

折射出来,因此,他们的诗歌思想内容和思想情绪也就出现明显的差异。

二、从诗歌描摹的内容、表现手法和形式看陶诗和王诗的差异

王维田园诗和陶潜田园诗所反映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农村田园山水、农村生活,但也略有

差异。在陶潜约三十首田园诗中,多半是作者躬耕生活的所见所闻,田园之美,人民之艰辛,生活之艰辛,观察非常仔细。他从平凡的景物中和日常生活中抓住最具特征的事物予以描绘,并且饱蘸浓厚的思想感情,自己的影子始终行走在自己的诗行里。比如脍炙人口的《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

沾不

足惜,但使愿无违。”

作者种豆南山下,晨出晚归,夕露沾衣,心愿无违。在这首诗中,每个整句前,几乎都

可以加上一个“我”字,也就是说,读此诗,我们的眼前总是闪动着作者的踪影,作者就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