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危害因素与危险

合集下载

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

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

2023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危险因素•有害因素目录01危险因素物理因素高分贝噪声可导致听力受损、心血管系统疾病等。

噪声振动高温低温长期暴露于高频振动环境可导致肌肉疲劳、肢体疼痛等。

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中可能导致中暑、脱水等。

长期处于低温环境中可能导致冻伤、低体温症等。

暴露于有害化学物质可能导致中毒、过敏反应等。

化学因素有害化学物质吸入有害气体可能导致窒息、中毒等。

有害气体长期暴露于有害辐射可能导致基因突变、癌症等。

有害辐射高处坠落高处作业时可能发生坠落,导致骨折、重伤甚至死亡。

机械伤害机械设备的运动部件可能导致人体受伤、致残甚至死亡。

物体打击物体意外飞出或倒塌可能造成人员伤亡。

机械因素02有害因素例如幽门螺旋杆菌、大肠杆菌等常见细菌,可引起胃肠道感染和传播疾病。

细菌病毒寄生虫例如流感病毒、肝炎病毒等,可导致流行性感冒、肝炎等疾病。

例如蛔虫、钩虫等,可寄生在人体内,引起营养不良和消化道症状。

030201长期的精神压力、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可影响身体各系统的正常功能。

心理压力如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可导致认知、情感和行为异常,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

精神疾病急性应激反应如创伤、灾难等,可引起身体一系列生理和心理反应,如心率加快、血压升高、情绪不稳等。

应激反应极端气候条件如高温、暴雨、干旱等,可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带来不利影响。

气候变化工业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等污染物质,可对空气、水体和土壤造成污染,影响人体健康。

环境污染长期接触噪声和振动,可引起听力损伤、手震颤、头痛、失眠等问题,影响工作和生活质量。

噪声和振动THANK YOU.谢谢您的观看。

危险、危害因素的类别(安全管理)

危险、危害因素的类别(安全管理)

危险、危害因素的类别1.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分类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分为4类。

生产过程——劳动者在生产领域从事生产活动的全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可对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人的因素——在生产活动中,来自人员自身或人为性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物的因素——机械、设备、设施、材料等方面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环境因素——生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和有害因素;管理因素——管理和管理责任缺失所导致的危险和有害因素。

1.人的因素1)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1)负荷超限(体力负荷超限、听力负荷超限、视力负荷超限、其他负荷超限)。

(2)健康状况异常。

(3)从事禁忌作业。

(4)心理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其他心理异常)。

(5)辨识功能缺陷(感知延迟、辨识错误、其他辨识功能缺陷)。

(6)其他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1)指挥错误(指挥失误、违章指挥、其他指挥错误)。

(2)操作错误(误操作、违章作业、其他操作失误)。

(3)监护失误。

(4)其他错误。

(5)其他行为性危险和危害因素。

2.物的因素1)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1)设备、设施、工具、附件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耐腐蚀性差、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操纵器缺陷、制动器缺陷、控制器缺陷、设备、设施、工具、附件其他缺陷)。

(2)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

(3)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静电和杂散电流、电火花、其他电危害)。

(4)噪声危害(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其他噪声)。

(5)振动危害(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流体动力性振动、其他振动)。

(6)电离辐射(包括x射线、丫射线、a粒子、β粒子、质子、中子、高能电子束等。

危险有害危害因素分类辨识与分级

危险有害危害因素分类辨识与分级
17
安全评价培训课程
4.1 气体爆炸危险场所区域划分 (2)危险区域的划分原那么 存在连续级释放源的区域可划分为0区; 存在 一级释放源的区域可划分为1区; 存在 二级释放源的区域可划分为2区;
18
安全评价培训课程
4.2 粉尘爆炸危险场所区域划分 •连续出现或长期出现爆炸性粉尘混合物环境的 区域 划分为10区; •有时会将积留下的粉尘扬起而偶然出现爆炸性 粉尘混合物环境的区域 划分为11区;
有A、B两种分类法。
高处作业分级表
分类法
级别
A
B
作业高度(m)
2~5


>5~15


>15~30


>30


28
安全评价培训课程
直接引起坠落的客观危险因素分为九类: ①阵风风力6级〔风速10.8m/s〕以上; ②?高温作业分级?中规定的Ⅱ级以上高温环境; ③气温低于10℃的室外环境; ④场地有冰、雪、霜、水、油等易滑物; ⑤自然光线缺乏,能见度差; ⑥接近或接触危险电压的带电体; ⑦摆动,立足处不是平面或只有很小的平面,致使作业者无 法维持正常姿势; ⑧抢救突然发生的各种灾害事故; ⑨超过?体力搬运重量限值?(GB12330-91)规定的搬运。
液体雾滴。煤粉厂房, 铝粉, 活性炭, 亚麻厂的除尘器

使用或生产下列物质的生产:
1.闪点≥60℃的液体;如柴油
2.可燃固体。 木工厂房、谷物、卷烟

具有下列情况的生产:
1.对非燃烧物质进行加工,并在高热或熔化状态下经常产生强辐射热、
火花或火焰的生产;金属冶炼 铸造 热处理
2.利用气体、液体、固体作为燃料或将气体、液体进行燃烧作其它用

危险、有害因素及其辨识标准

危险、有害因素及其辨识标准

危险、有害因素及其辨识标准一、危险有害、因素的定义(1)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2)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二、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原因《安全评价》第三版中将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原因划分为两个方面。

(1)存在危险有害本身具有的物质、能量;(2)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失去控制,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失去控制的主要体现:①人的不安全行为(13大类);②物的不安全状态(4大类);③管理缺陷(6类)。

任何物质都具有相应的能量,物质和能量是客观存在的,只有当物质、能量在外力条件或自身变化且失去控制造成一定的危险或伤害时才可以称为危险有害物质和能量。

导致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失去控制的三个方面多数说法比较笼统,例如:有分散注意力的行为;冒进信号;作业场所狭窄;作业场所杂乱;来自相关方风险管理的缺陷等。

相对与物质和能量来说,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外在条件;物的不安全状态既有可能是外部条件引起的,也有可能是其自身的变化引起的;管理的主角是我们人类自身,所以也应归结为外部条件。

外在条件很多,除了上面说的人的不安全行为之外,恶劣的自然条件是最重要的外在条件之一,地震、台风、洪水、雷击、温度、湿度、雾、冰雹、滑坡、泥石流、火山喷发等。

企业在建设初期一般都会对本地的自然条件作一定的调查和了解,但是现在社会发展的快节奏导致部分地区环境污染的加大,最终引发台风、洪水等导致事故的发生,2007年5月份我国因洪涝、山体滑坡和泥石流、旱灾和风雹等自然灾害死亡人数117人,失踪18人,直接经济损失86亿元人民币。

所以,人类不应该对自然灾害掉以轻心。

所以说,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原因应该是物质、能量在外部条件或自身变化的情况下,失去控制造成伤害或事故的综合作用。

三、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目前,在我国安全评价工作中,对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主要有3个标准,每个标准的具体分类情况详见表1。

第三章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第三章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32
电离辐射 破坏造血系统 影响机体免疫系统 影响生殖系统,导致暂时或永久不育 导致放射性白内障 导致胎儿死亡、畸形、发育障碍 引起恶性肿瘤
33
※ 高温、低温
¤ 高温危害 • GB4200-84《高温作业分级》 • GB935-89《高温作业允许持续接触热时间限值》
¤ 低温危害 • GB/T14440-93《低温作业分级》
• 火炸药 • 常温下能自行分解或在空气中进行氧化反应导致自燃、爆炸
的物质 • 常温下能与水或水蒸气反应产生可燃气引起燃烧爆炸的物质 • 极易引起可燃物燃烧爆炸的强氧化剂 • 受到摩擦、撞击或与氧化剂接触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
24
气相爆炸物质
• 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包括汽油、苯类、醇类、 醚类等可燃液体蒸发出来的蒸气) • 爆炸性粉尘(如分散在空气中的镁、铝、钛、 硅、钙及硫磺、小麦等粉尘)
电气设备 触电 火灾 静电 雷击
22
7、作业环境:
粉尘 毒物 噪声 振动 辐射 高温 低温 工时制度 女职工劳动保护 体力劳动强度
8、安全管理措施:
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事故因急救援预案 特种作业人员培训 日常安全管理 辅助生产和生活卫生设施
23
4.2 物质及作业环境危害辨识
※ 易燃易爆物质 凝聚相化学爆炸物质(包括液相和固相)
10
物理性危害、危险因素
• 设备、设施缺陷 • 防护缺陷 • 电危害 • 噪声危害 • 振动危害 • 电磁辐射 • 运动物危害 • 明火
• 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 • 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 • 粉尘与气溶胶 • 作业环境不良 • 信号缺陷 • 标志缺陷 • 其他物理性危险和危害因素
11
化学性危害、危险因素

什么是危害因素与危险

什么是危害因素与危险

一、什么是危害因素与危险1、劳动保护与职业安全卫生:两者是同一概念的两种不同命名定义:为了保护劳动者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健康,在改善劳动条件、预防工伤事故及职业病、实现劳逸结合和在职工、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等方面所采取的各种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的总称。

2、伤亡事故:是指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事故3、职业病:是指职工在生产环境中由于工业毒物,不良气象条件,生物因素,不合理的劳动组织以及一般卫生条件恶劣的职业性毒害而引起的疾病。

4、危险、危害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或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危险因素是指突发性和瞬间作用)、(危害因素强调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积累作用)。

二、危险、危害因素的分类一、按直接原因分类(一)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1.设备、设施缺陷(如刚度不够)2.防护缺陷(防护不当)3.电危害(漏电)4.噪声危害5.振动危害6.电磁辐射(X射线)7.运动物危害(固体抛射物)8.明火9.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高温气体)10.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低湿气体)11.粉尘与气溶胶(有毒性粉尘)12.作业环境不良(缺氧)13.信号缺陷(无信号设施)14.标志缺陷(无标志)15.其他物理性危险和危害因素(二)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1.易燃易爆性物质2.自燃性物质3.有毒物质4.腐蚀性物质5.其他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三)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1.致病微生物2.传染病煤介物3.致害动物4.致害植物5.其他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四)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1.负荷超限2.健康状况异常3.从事禁忌作业4.心里异常5.辨识功能缺陷6.其他(五)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1.指挥作用2.操作失误3.监护失误4.其他错误5.其他因素(六)其他危险、危害因素二、参照事故类别和职业病类别进行分类(一)参照GB6441-86《企业伤亡事故分类》分为16类1.物体打击2.车辆伤害3.机械伤害4.起重伤害5.触电6.淹溺7.灼烫8.火灾9.高处坠落10.坍塌11.放炮12.火药爆炸13.化学性爆炸14.物理性爆炸15.中毒和窒息16.其他伤害(二)参照卫生部、原劳动部、总工会颁发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分为1.生产性粉尘2.毒物3.噪声与振动4.高温5.低温6.辐射7.其他危害因素三、危害辨识的主要内容危害辨识与危险评价过程中,应对如下方面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进行分析与评价:(一)厂址从厂址的工程地质、地形、自然灾害、周围环境、气象条件、资源交通、抢险救灾支持条件等方面进行分(二)厂区平面布局1.总图:功能分区(生产、管理、辅助生产、生活区)布置;高温、有害物质、噪声、辐射、易燃、易爆、危险品设施布置、工艺流程布置、建筑物、构筑物、布置、风向、安全距离、卫生防距离等。

职业安全卫生危害与危险的基本概念及危险范文(4篇)

职业安全卫生危害与危险的基本概念及危险范文(4篇)

职业安全卫生危害与危险的基本概念及危险范文为了保障人们在工作岗位上的安全与健康,职业安全卫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领域。

职业安全卫生危害是指工作环境或工作岗位上可能对工人身体健康造成损害的因素和条件。

而危险则是指直接或潜在地可能导致伤害、疾病或死亡的物质、设备、环境或作业等因素。

本文将讨论职业安全卫生危害与危险的基本概念,并分析一些常见的危险范围。

职业安全卫生危害是指工作环境或工作岗位上各种因素和条件对工人身体健康造成的不良影响。

职业安全卫生危害主要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人类因素和心理因素等。

物理因素包括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对身体的直接影响。

化学因素包括有害气体、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等对身体的直接或间接危害。

生物因素包括病原体、寄生虫等对身体的直接感染或间接感染。

人类因素主要指与工作有关的职业灾害和职业病因素。

心理因素主要指工作压力、情绪变化等对心理健康的直接或间接影响。

危险是指直接或潜在地可能导致伤害、疾病或死亡的物质、设备、环境或作业等因素。

危险主要包括机械危险、电气危险、火灾危险、化学危险、物理危险、传染病危险等。

机械危险主要指来自机械设备的可能危险,例如旋转部件、锋利的物体、高速运动的物体等。

电气危险主要指来自电气设备的可能危险,例如电触电、电弧、电击等。

火灾危险主要指来自火灾的可能危险,例如可燃物质、易燃物质、火源等。

化学危险主要指来自化学物质的可能危险,例如有毒、腐蚀性、易燃等特性的化学物质。

物理危险主要指来自物理因素的可能危险,例如噪声、振动、辐射等。

传染病危险主要指来自病原体的可能危险,例如病毒、细菌、真菌等。

在工作场所中,危险范围广泛存在。

首先,机械设备可能带来的危险是工作场所中最常见的危险之一。

例如,有些机械设备没有有效的保护装置或安全开关,工人操作时容易受伤。

其次,化学危险也是工作场所中较为常见的危险之一。

许多工作场所需要使用各种化学物质,如溶剂、酸碱等,如果使用不当或没有正确的防护措施,可能会导致工人受到化学物质的损害。

危险、危害因素产生及其分类

危险、危害因素产生及其分类

危险、危害因素产生及其分类一、危险、危害因素的概念危害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危险是指特定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

总的说来,危险、危害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或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

通常为了区别客体对人体不利作用的特点和效果,分为危险因素(强调突发性和瞬间作用)和危害因素(强调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积累作用)。

有时对两者不加以区分,统称危险因素。

客观存在的危险、有害物质和能量超过临界值的设备、设施和场所,都可能成为危险因素。

二、危险、危害因素的产生所有危险、危害因素尽管表现形式不同,但从本质上讲,之所以能造成危险、危害后果(伤亡事故、损害人身健康和物的损坏等)均可归结为存在能量、有害物质和能量、有害物质失去控制两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并导致能量的意外释放或有害物质泄漏、散发的结果。

故存在能量、有害物质和失控是危险、危害因素产生的根本原因,都是危险、危害因素。

(一)能量、有害物质能量、有害物质是危险、危害因素产生的根源,也是最根本的危险、危害因素。

一般地说,系统具有的能量越大、存在的有害物质的数量越多,系统的潜在危险性和危害性也越大。

另一方面,只要进行生产活动,就需要相应的能量和物质(包括有害物质),因此所产生的危险、危害因素是客观存在的,是不能完全消除的。

(1)能量就是做功的能力,它既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一切产生、供给能量的能源和能量的载体在一定条件下,都可能是危险、危害因素。

例如,锅炉、爆炸危险物质爆炸时产生的冲击波、温度和压力,高处作业(或吊起的重物等)的势能,带电导体上的电能,行驶车辆(或各类机械运动部件、工件等)的动能,噪声的声能,激光的光能,高温作业及剧烈热反应工艺装置的热能,各类辐射能等,在一定条件下都能造成各类事故。

静止的物体棱角、毛刺、地面等之所以能伤害人体,也是人体运动、摔倒时的动能、势能造成的。

危险有害因素辩识

危险有害因素辩识

危险有害因素辩识什么是危险有害因素?危险有害因素,是指可能对人体产生危害、损伤或其它健康相关的不利影响的因素。

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物理环境因素:如辐射、噪声、震动、电磁场等,这些因素对人体的毒害作用比较隐蔽,但长期暴露会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

2.化学环境因素:如污染物、有害气体、化学品等,它们在工业生产、农林渔业、交通运输等领域的使用,会对人体健康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危害。

3.生物环境因素:如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微生物,它们存在于空气中、食物、水源、土壤等环境中,长期接触可能引发人体感染、疾病等。

如何辨识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危险有害因素的具体步骤如下:1.对潜在的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分析,包括对职工的工作环境、工作任务、劳动强度、工作节奏等方面进行详细了解,并与现实情况进行比较。

2.对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检测,如对空气、水、土壤等进行监测,查看是否存在有害物质。

3.根据工作环境中危险因素的种类,确定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如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对有害物质进行隔离等。

4.对有害因素进行定期检测,保证超标情况得到及时控制和处理。

如何防范危险有害因素?防范危险有害因素的方法有很多,以下列出一些常见的措施: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建立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明确职责、任务、权利和义务、安全目标和标准等,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预见可能出现的安全事故隐患,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做好卫生防护工作在工作场所设置安全防护设施,如通风设备、防护墙、消防设备等,为职工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药品、卫生设施等,对职工进行健康体检和必要的培训教育。

强化管理和监督对职工进行岗前、在岗和离岗三类安全教育,加强管理和监督,确保职工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防止职业性病、工伤和事故的发生。

加强环保和污染治理加强环保工作,严禁不合法的污染行为,减少污染的产生,积极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并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确保环境的安全和健康。

总结危险有害因素是常常被忽视的问题,但它们对人体健康带来的影响是具有长期性、隐蔽性和不可逆性的。

重大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

重大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

重大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什么是重大危险?重大危险是指那些可能导致严重伤亡、环境灾害或者产生重大经济损失的事故风险源。

如果不加以规避或者控制,这些风险源将会对人类和环境造成巨大危害。

怎样识别重大危险?要识别重大危险,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因素:风险程度风险程度越高,表示该事件发生后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影响就越严重。

比如,一座核电站的故障,由于核辐射的特殊属性,可能导致数百年内持续对环境造成危害。

因此,核电站是一个非常高的风险源。

风险概率风险源发生的概率越高,表示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大。

比如,城市里的道路交通事故虽然不属于重大危险,但是由于其高发性,每年都会导致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因此,交通事故虽然风险程度不高,但是却是一个具有高概率的风险源。

风险后果风险源发生后对人类和环境所造成的影响越大,表示其后果越严重。

比如,地震和洪水是自然灾害中的两个典型风险源,虽然它们的概率不高,但是由于其后果的严重性,仍然被认为是重大危险。

风险时效性风险源对人类和环境造成影响的时间越长,表示其时效性越高。

比如,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很多化学品可能会污染当地的地下水资源,导致周围居民饮用水的安全无法得到保障。

这些化学品虽然没有直接的伤害性,但是由于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比较持久,因此也被认为是重大危险。

如何辨识危害因素?危害因素与重大危险不同,它是指影响物品、设施、人员或环境安全的因素。

辨识危害因素的目的是为了识别潜在的风险源,并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其对环境和人类的影响。

化学危险因素化学危险因素是指能够在载体(人、物、环境)上对生命体造成慢性或急性毒害或其它危害的物质。

比如,氯气、硫酸、氢氟酸等对人类的呼吸系统、皮肤和黏膜等具有严重的危害性。

在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来降低风险。

物理危险因素物理危险因素是指非自然原因引起的事故风险源,如高温、高压、辐射、电流等。

比如,电气工程中的电击伤、电火灾等就是由于物理危险因素产生的风险源。

危险源危害因素风险事故隐患之间的关联详尽版

危险源危害因素风险事故隐患之间的关联详尽版

危险源危害因素风险事故隐患之间的关联详尽版1. 引言危险源、危害因素、风险、事故隐患是安全管理中常用的概念,它们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

本文将从详尽的角度分析这些概念的关联,并探讨它们在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2. 定义- 危险源:指任何能够在一定条件下引发伤害、疾患、财产损失的物质、设备或活动。

危险源是事故的根源和成因。

- 危害因素:指危险源对人员、财产、环境和社会产生危害的因素,包括物理、化学、生物、能量等因素。

- 风险: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危险源和危害因素对人员、财产和环境产生潜在损害的可能性。

风险是通过对危险源和危害因素的评价、分析和控制来实现减少和控制。

- 事故隐患:指未暴露在事故状态下但具有潜在危险的物体、设备、行为或条件,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导致事故。

3. 关联分析危险源是事故的根源和成因,而危害因素是危险源对人员、财产和环境造成危害的中间因素。

危害因素与危险源之间一一对应,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对危险源的分析和评估获得。

对于特定的危险源,可以确定与之相关的危害因素,从而分析其对安全的影响。

风险是根据危险源和危害因素的评价得到的,是对危险源和危害因素可能造成的损害的估计。

风险的高低与危险源和危害因素的严重程度以及暴露程度有关。

风险越高,意味着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需要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降低风险。

事故隐患是指具有潜在危险的物体、设备、行为或条件。

事故隐患与危险源和危害因素直接相关,事故隐患的存在意味着潜在的风险,并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

因此,及早发现和处理事故隐患对于事故的预防至关重要。

4. 安全管理中的作用危险源、危害因素、风险和事故隐患之间的关联在安全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 资源分配:根据危险源、危害因素和风险的关系,合理分配资源,优先解决风险高、危害严重的问题。

- 预防控制:通过对危险源、危害因素和事故隐患的分析和评估,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

- 事故应急:在事故发生时,及时发现和处理事故隐患,减少事故损失并采取应急措施。

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辨识

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辨识

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辨识一.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的定义危害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危险是指特定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总的说来,危险、危害因素是指能造成人员伤亡或影响人体健康、导致疾病和对物造成突发性或慢性损坏的因素。

为了区别客体对人体不利作用的特点和效果,通常将其分为危险因素(强调突发性和瞬间作用)和危害因素(强调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积累作用).有时对两者不加以区分,统称危险、危害因素.客观存在的危险、危害物质或能量超过临界值的设备、设施和场所,都可能成为危险、危害因素。

二.危险因素与危害因素分类1、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和直接原因进行分类,共分为六类:a)物理性危险源:(1)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制动器缺陷、设备设施其他缺陷);如:脚手架、支撑架强度、刚度不够、厂内机动车辆制动不良、起吊钢丝绳磨损严重。

(2)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置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如:梭矿传动链条无防护罩、洞内爆破作业安全距离不够。

(3)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他电危害);如:电线接头未包扎、化纤服装在易燃易爆环境中产生静电.(4)噪声危害(机械性噪声、电磁性噪声、液体动力性噪声、其他噪声);如:手风钻、空压机、通风机工作时发生噪声.(5)振动危害(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液体动力性振动、其他振动);如:手风钻工作时的振动.(6)电磁辐射(电离辐射:X射线、γ射线、α粒子、β粒子、质子、中子、高能电子束等;非电离辐射: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超高压电场);如:核子密度仪、激光导向仪发出的辐射.(7)运动物危害(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反弹物、岩土滑动、堆料垛滑动、气流卷动、冲击地压、其他运动危害);(8)明火;(9)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高温气体、高温固体、高温液体、其他高温物质);如:气割产生的高温颗粒。

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

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

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是保证工作场所安全和健康的重要前提之一,识别这些因素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并处理好潜在的危险和风险因素,从而预防意外事故的发生,保障工人的安全与健康。

下面本文将从四个方面介绍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一、物理因素的识别物理因素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的与身体相关的能够作用在身体的外部力量,主要包括温度、噪声、震动、辐射、光照、气压、电磁辐射等。

对于这些因素我们应当做到以下几点:1.了解工作环境中的物理因素,如对于某些环境中辐射的情况,可以利用电离辐射剂量仪等直接测量分析;2.对于热、寒、噪声等因素进行评估,减轻影响,如合理利用隔音设备、穿戴防护服等;3.定期进行检查评估,及时发现问题暴露,如通过声级计、照度计、温度计等依据职业安全卫生标准进行检测分析。

二、化学因素的识别化学因素是指产生有害的固、液、气、蒸汽及有毒物质等化学体系对身体造成的危害。

在进行有毒化学品工作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充分了解有毒化学品的性质特征,掌握其危害程度和特征,以及应急措施等;2.适时地对生产加工用到的有毒化工品进行检测与评估;3.建立安全的化学作业预案,如穿着适合的防护用具,避免直接接触有毒化学品;4.要求工人在接触过有毒化学品和物料之后洗手和洗脸。

三、生物因素的识别生物因素是指昆虫、寄生虫、致病菌、真菌等多种微生物及其产生的代谢产物对身体造成危害的因素。

对生物危害的识别应注意以下几点:1.了解工作环境中可能存在的生物危害,防范疾病的发生;2.建立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常规维护消毒,如对医院、饲养场采取消毒措施;3.对于高风险区进行特别监测,有必要的时候采取必要的防控措施,如隔离、消毒等。

四、人为因素的识别人为因素是指工作中的错误和疏忽、疲劳和紧张、心理压力和个体素质等因素对身体健康和安全造成危害的因素。

而这些因素是最难以控制和改变的,因此我们也需要建立系统化、规范化的人员管理模式,同时不断完善考勤、奖惩等管理制度。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评价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评价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评价一、几个概念(术语定义)1。

危险:根据系统安全工程的观点,危险是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从危险的概念可以看出,危险是人们对事物的具体认识,必须指明具体对象,如危险环境、危险条件、危险状态、危险物质、危险场所、危险人员、危险因素等.一般用危险度来表示危险的程度。

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危险度用生产系统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性给出,即:R=f(F,C)式中R-——危险度F——-发生事故的可能性C———发生事故的严重性2.危险源:就是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的根源或状态。

从安全生产角度,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从这个意义上讲,危险源可以是一次事故、一种环境、一种状态的载体,也可以是可能产生不期望后果的人或物。

企业中的危险源(点):是指在企业里的设备、作业场所和岗位潜在着可能发生事故的危险有害因素,这些设备、场所和岗位一旦发生事故会导致人身伤亡、建筑物破坏、设备损坏,是重点控制和管理的部位.危险源有两种,一种是本质型危险源(点),另一种是转化型危险源(点).本质型危险源(点)是指生产设备、设施、场所、环境固有的,其本质是危险的,不管采取何种对策、措施及管理方法,均难以改变其危险属性。

转化型危险源(点)是指原来不是危险的,因使用不当、管理不善、年久失修等因素的影响,致使该岗位、设备、场所潜在产生的不安全因素。

危险、有害因素就是危险源。

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是引发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

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生产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可能使作业人员某些器官和系统发生异常改变、形成急性或慢性病变的因素)。

3。

危险源辨识:是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危险源辨识可以理解为从企业的生产活动中识别出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的因素,并判定其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别和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的过程. 4。

什么是危害因素与危险

什么是危害因素与危险

什么是危害因素与危险?一、什么是危害因素与危险1、劳动保护与职业安全卫生:两者是同一概念的两种不同命名定义:为了保护劳动者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健康,在改善劳动条件、预防工伤事故及职业病、实现劳逸结合和在职工、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等方面所采取的各种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的总称。

2、伤亡事故:是指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事故3、职业病:是指职工在生产环境中由于工业毒物,不良气象条件,生物因素,不合理的劳动组织以及一般卫生条件恶劣的职业性毒害而引起的疾病。

4、危险、危害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或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危险因素是指突发性和瞬间作用)、(危害因素强调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积累作用)。

二、危险、危害因素的分类一、按直接原因分类(一)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设备、设施缺陷(如刚度不够);防护缺陷(防护不当);电危害(漏电);噪声危害;振动危害;电磁辐射(X射线);运动物危害(固体抛射物);明火;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高温气体);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低湿气体);粉尘与气溶胶(有毒性粉尘);作业环境不良(缺氧);信号缺陷(无信号设施);标志缺陷(无标志);其他物理性危险和危害因素;(二)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易燃易爆性物质;自燃性物质;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其他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三)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致病微生物;传染病煤介物;致害动物;致害植物;其他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四)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从事禁忌作业;心里异常;辨识功能缺陷;其他(五)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指挥作用;操作失误;监护失误;其他错误;其他因素;(六)其他危险、危害因素二、参照事故类别和职业病类别进行分类(一)参照GB6441-86《企业伤亡事故分类》分为16类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放炮;火药爆炸;化学性爆炸;物理性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二)参照卫生部、原劳动部、总工会颁发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分为生产性粉尘;毒物;噪声与振动;高温;低温;辐射;其他危害因素;三、危害辨识的主要内容危害辨识与危险评价过程中,应对如下方面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进行分析与评价:(一)厂址从厂址的工程地质、地形、自然灾害、周围环境、气象条件、资源交通、抢险救灾支持条件等方面进行分(二)厂区平面布局总图:功能分区(生产、管理、辅助生产、生活区)布置;高温、有害物质、噪声、辐射、易燃、易爆、危险品设施布置、工艺流程布置、建筑物、构筑物、布置、风向、安全距离、卫生防距离等。

作业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辨识

作业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辨识

作业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辨识在各种生产和工作过程中,往往存在着各种潜在的危险和危害因素,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和工作人员的健康。

因此,在进行相关作业之前,需要对作业过程进行危险和危害因素的辨识,以确保作业的安全完成。

作业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的定义作业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是指在某一具体的作业过程中,可能会引发某种意外事件或伤害的各种因素。

这些风险和危害因素往往是来自于作业环境、作业机器设备和作业操作人员等多方面的因素。

作业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的种类十分繁多,例如:高处坠落、机器设备故障、电击、灼伤、烫伤、中毒、光化学损伤、接触感电、吸入危险气体等等。

作业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的辨识方法为了对作业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和危害因素进行科学的辨识,有以下几个步骤:1. 作业过程分析方法作业过程分析是指对作业过程及其相关的各种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对作业环境、作业机器设备以及作业人员等各方面的要素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可能存在的风险和危害因素。

2. 事件链法事件链法是通过分析某一事件的发展过程,逐步推断出事件的根本原因。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全面分析与作业有关的各种情况,找出其中存在的危险和隐患源,进而推断出最终的事件结果。

3. 特识法特识法是针对某一类型作业中所特有的风险和危害因素进行详细分析的方法。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辨识出此类作业中存在的风险和危害因素,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

4. 风险评估法风险评估法是一种科学的方法,用于评估作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和危害因素。

通过向有关方面收集各种信息,分析作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而对风险进行评估和分类,制定合适的预防措施。

作业过程危险和危害因素的控制措施在对作业过程的危险和危害因素进行了充分的辨识后,需要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确保作业的安全完成。

控制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取消或简化作业当作业过程中存在严重的危险和危害因素时,应考虑取消或简化此次作业,避免出现危险事件,尽可能降低危险和危害因素的程度。

生产安全之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生产安全之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生产安全之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主要内容在生产、加工、制造、储存、运输等各个领域的工作中,危险和有害因素的存在是难以避免的。

为了保障员工和相关人员的安全,提高工作效率,本文将详细介绍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主要内容。

1.机械危害2.机械危害是指机械设备运动部件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这类危害的主要形式包括机械设备的运动部分与人体接触、机械设备部件的抛射、翻滚等。

为了避免机械危害,应采取一系列安全措施,如定期检查设备的维护保养情况,操作人员接受专业培训等。

3.电气危害4.电气危害主要指电流、电压超过人体承受范围而造成的伤害。

这类危害的主要形式包括触电、电击、电灼伤等。

为了预防电气危害,应确保电气设备符合国家安全标准,操作人员持证上岗,同时制定并实施相关安全规章制度。

5.热危害6.热危害指高温或低温对人体的伤害。

这类危害的主要形式包括高温作业、低温作业等。

避免热危害的措施包括为员工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耐高温手套、面罩等,同时应控制工作场所的温度和湿度。

7.化学危害8.化学危害是指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的伤害。

这类危害的主要形式包括化学原料的泄漏、挥发、化学反应等。

避免化学危害的措施包括对化学原料进行妥善保管,定期检查化学设备的密封性和安全性,同时为员工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

9.辐射危害10.辐射危害是指电磁辐射、核辐射等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这类危害的主要形式包括电磁辐射的发射、核设施的泄漏等。

避免辐射危害的措施包括对工作场所进行辐射监测,确保员工不接触超过国家安全标准的辐射源。

11.生物危害12.生物危害是指病菌、病毒等生物性污染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这类危害的主要形式包括生物性污染的传播、动物咬伤等。

避免生物危害的措施包括加强工作场所的卫生管理,定期清洁消毒,同时为员工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

13.物理危害14.物理危害是指噪声、振动、电磁场等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这类危害的主要形式包括噪声污染、振动损伤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危险、危害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或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危险因素是指突发性和瞬间作用)、(危害因素强调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积累作用)。ﻫﻫ 二、危险、危害因素的分类
一、按直接原因分类
(一)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ﻫ 设备、设施缺陷(如刚度不够);防护缺陷(防护不当);电危害(漏电);噪声危害;振动危害;电磁辐射(X射线);运动物危害(固体抛射物);明火;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高温气体);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低湿气体);粉尘与气溶胶(有毒性粉尘) ;作业环境不良(缺氧);信号缺陷(无信号设施);标志缺陷(无标志);其他物理性危险和危害因素;
(二)参照卫生部、原劳动部、总工会颁发的《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分为ﻫﻫ 生产性粉尘;毒物;噪声与振动;高温;低温;辐射;其他危害因素;
ﻫ 三、危害辨识的主要内容 ﻫﻫ 危害辨识与危险评价过程中,应对如下方面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进行分析与评价:
ﻫ (一)厂址
ﻫ 从厂址的工程地质、地形、自然灾害、周围环境、气象条件、资源交通、抢险救灾支持条件等方面进行分
三、物质及作业环境危害辨识ﻫﻫ (一)易燃易爆物质ﻫ
1、凝聚相化学爆炸物质
ﻫ 1)火炸药:雷汞、叠氮化铅、三硝基间笨二酚铅、四氮烯、三硝基重氮酚、2,4,6--三硝基甲苯(TNT)、2,4,6--三硝基甲苯硝胺(特屈尔)、黑索金、奥克托金等各种火药,在受热、摩控、撞击、冲击波、电火花、激光甚至可见光的作用下,能发生爆炸,具有极强的破坏力。
什么是危害因素与危险
———————————————————————————————— 作者:
———————————————————————————————— 日期:
什么是危害因素与危险?
一、什么是危害因素与危险
1、劳动保护与职业安全卫生:两者是同一概念的两种不同命名ﻫ
定义:为了保护劳动者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健康,在改善劳动条件、预防工伤事故及职业病、实现劳逸结合和在职工、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等方面所采取的各种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的总称。ﻫﻫ 2、伤亡事故:是指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事故ﻫﻫ 3、职业病:是指职工在生产环境中由于工业毒物,不良气象条件,生物因素,不合理的劳动组织以及一般卫生条件恶劣的职业性毒害而引起的疾病。
2)常温下能自行分解或在空气中进行氧化反应导致自燃、爆炸的物质:硝化棉、赛珞珞、黄磷、三乙基铅、某些氮化物、甲胺、丙烯腈等物品。
ﻫ 3)常温下能与水或水蒸气反映产生可燃气引起燃烧爆炸的物质:金属钾、钠、碳化钙、一氯二乙基铝、三氯化磷、五氧化二磷、三氯氢硅等。
4)极易引起可燃物燃烧爆炸的强氧化剂、氯酸钾、氯酸钠、双氧水、过氧化钠、过氯化钾、次氯酸钙、高锰酸钾、重铬酸纳、化烟硫酸、发烟硝酸、纯氧气等 5)受到摩控、撞击或氧化剂接触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硫磺、樟脑、松香、精萘等
1、对照、经验法:对照有关标准、法规、检查表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分析能力,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直观地评价对象危险性和危害性的方法。
ﻫ 该方法优缺点:ﻫﻫ --优点:简便、易行;
--缺点:受知识、经验、资料限制、易遗漏(如建筑行业的安全检查表)。ﻫﻫ 2、类比方法:利用相同或相似系统或作业条件的经验和职业安全卫生的统计资料来类推、分析评价对象的危险、危害因素。ﻫﻫ (二)系统安全分析方法ﻫﻫ 即应用系统安全工程评价方法的部分方法进行危害辨识系统安全分析方法常用于复杂系统,没有事故经验的新开发系统。通常的方法有:事件树(ETA)、事故树(FTA)
(二)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
易燃易爆性物质;自燃性物质;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其他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ﻫ
(三)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ﻫ
致病微生物;传染病煤介物;致害动物;致害植物;其他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
(四)心理、生理性危险、危害因素
ﻫ 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从事禁忌作业;心里异常;辨识功能缺陷;其他 ﻫ
ﻫ 2、气相爆炸物质
分三类:ﻫﻫ Ⅰ类(矿井甲烷;Ⅱ类(爆炸性气体、蒸气);Ⅲ类(爆炸性粉尘、纤维)
ﻫ 又可分为:ﻫ
1)爆炸性气体混合物:ﻫ
闪点:接近火源、发生闪燃现象的最低温度;燃点:空气中持续燃烧的最低温度;爆炸权限:爆炸的可燃物浓度;密度:单位体积的浓度ﻫﻫ 2)爆炸性粉尘
特殊单体设备、装置:锅炉房、乙炔站、氧气站、石油库、危险品库等
ﻫ 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低温等有害作业部位 ﻫﻫ 工时制度、女职工劳动保护、体力劳动强度
管理设施、事故应急抢救设施和辅助生产、生活卫生设施
四、危害辨识方法
(一)直观经验法ﻫﻫ 该方法适用于有可供参考先例,有以往经验可以借鉴的危害辨识过程,不能应用在没有可供参考先例的新系统中。
生产工艺过程:物料(毒性、腐蚀性、燃爆性)湿度、压力、速度、作业及控制条件、事故及失控状态。
ﻫ 生产设备、装置
化工设备、装置:高温、低温、腐蚀、高压、振动、关键部位的备用设备、控制、操作、检修和故障、失误时的紧急异常情况
ﻫ 机械设备:运动零部件和工件、操作条件、检修作业、误运转和误操作
电气设备:断电、触电、火灾、爆炸、误运转和误操作、静电、雷电 ﻫﻫ 危险性较大设备、高处作业设备
(五)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ﻫﻫ 指挥作用;操作失误;监护失误;其他错误;其他因素;ﻫ
(六)其他危险、危害因素
二、参照事故类别和职业病类别进行分类
(一)参照GB6441-86《企业伤亡事故分类》分为16类
ﻫ 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放炮;火药爆炸;化学性爆炸;物理性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ﻫ
ﻫ (二)厂区平面布局
ﻫ 总图:功能分区(生产、管理、辅助生产、生活区)布置;高温、有害物质、噪声、辐射、易燃、易爆、危险品设施布置、工艺流程布置、建筑物、构筑物、布置、风向、安全距离、卫生防距离等。 ﻫﻫ 运输线路及码头:厂区道路、厂区铁路、危险品装卸区、厂区码头
建(构)筑物:结构、防火、防爆、朝向、采光、运输(操作、安全、运输、检修)通道、开门、生产卫生设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