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全册知识点总结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全册知识点(精简版)第一单元光1.因为有了光,我们才能看到周围的一切。
2.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太阳是最重要的光源。
3.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4.光在传播中遇到透明物体或半透明物体时,能穿过物体或部分穿过物体继续传播。
5.当光照射到不透明的物体上时,物体会把光挡住,光无法继续传播。
6.光由空气斜射入水、玻璃等透明物体中时,光的路线会发生变化,这叫光的折射现象。
7.太阳光(白光)是由许多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
色光可以混合成白光。
8.与镜面反射相同,任何物体都能反射光,只不过是光在物体表面的反射情况有所不同。
9.我们能够看到不发光的物体,就是因为它们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10.潜望镜原理:物体反射的光经过两次反射后,从潜望镜的窥测口进入人的眼睛。
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1.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有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五种。
2.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
地壳由岩石组成,地壳是最薄的圈层。
3.组成地壳的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4.地壳在不断地运动,地球内部的岩浆在不停地涌动,有时会通过地震和火山喷发让我们感受到。
5.地壳的运动常常会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
6.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1)地球内部的力量→地震、火山喷发等→影响迅猛。
(2)地球外部的力量→风的作用、水的作用等→影响缓慢。
7.空气的流动形成风。
风的作用主要有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及堆积作用。
8.雨水会把地表上的沙、泥土带走,使土地受到侵蚀。
9.地表的坡度、植物覆盖、降雨量等因素都会影响雨水对地表侵蚀的快慢。
10.河水会不断侵蚀河床、河岸,它所携带的泥沙会在下游大量沉积。
河流下游的地形多是平原。
11.地面的岩石、沙土在水、风、重力等作用下,被破坏和搬走的现象叫侵蚀。
12.地表形态的形成和发展是地球内部力量和外部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三单元计量时间1.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成为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天。
小学五年级科学知识点总结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第1课时间在流逝1.在远古时代,人类用天上的太阳来计时。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昼夜交替自然而然成了人类最早使用的时间单位一-天。
2.用日影来计时(1)圭表是古代科学家发明的度量日影长度的一种天文仪器。
根据圭表上的日影长度(每天最短),人们就可以确定节气的日期和一年的长度。
(2)日晷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量时间的一种计时仪器。
根据晷面上晷针的日影角度,人们就可以确定时刻。
3.观察研究“一炷香”的时间(1)取一支香,分别在四分之一一、二分之一、四分之三处做标记。
(2)燃香并记录香燃烧到每个标记的时间。
(3)注意要在无风的环境下进行实验。
(4)燃香时间记录表。
燃香的长度四分之一二分之一四分之三一-整支测量的时间15分钟. 30分钟45分钟. 60分钟我的发现同-根香,燃烧相同长度所用的时间相等4.蜡烛也可以用来计时。
第2课用水计量时间1.观察水流的速度:把一个透明塑料瓶去掉底部,倒过来盛水,在瓶盖上扎一个小孔,让水可以从小孔中缓缓流出。
仔细观察发现:水流的速度不是均匀的。
水流速度随着水位的降低而变慢。
但对同一个容器,我们控制初始水位高度和孔径不变时,流出相同水量所需的时间相同。
2.测量水流速度的变化(1)用瓶子(无底、瓶盖带孔)装200毫升水,用量杯接住从瓶中流出的水。
测量量杯内的水积聚到50毫升、100 毫升、150 毫升时,分别需要多少时间。
.(2)实验记录水流量所需时间(秒) 水流量所需时间(秒) 50毫升)1 第1个50毫升91 100毫升198第2个50毫升107 150毫升327第3个50毫升129(3)实验结论:随着塑料瓶中水的减少,水流的速度越来越慢,流出一-样多的水(50毫升)时所用时间增加。
3.当容器中水位不变时,水以均匀的速度从容器底部流出。
4.古代水钟:让水滴以均匀的速度滴入圆筒,使得浮标会随水量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从而显示流逝的时间。
用水滴的好处是流速较慢,计时更准确,而且不用频繁地进行加水等操作。
2024年新编五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知识点(精选重要考点)
2024年新编五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知识点(精选重要考点)第一单元《光》1-1.像电灯这样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1-1.你所知道的光源。
答:太阳、点燃的蜡烛、打开的电灯、萤火虫、打开的手电筒……1-1.月亮、汽车后视镜为非光源。
1-1.光源的特征:正在发光;自身发光。
1-2.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30万千米。
1-2.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皮影戏、日食、路灯、日出等。
1-3.影子产生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屏。
1-3.日食:太阳、月球、地球月食:太阳、地球、月球1-4.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从而使光线在不同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偏折,进而改变我们看到的现象。
1-4.一条鱼反射的光经左右两个分界面后改变方向,分别进入人眼,看起来就是两条鱼了。
1-4.铅笔倾斜放入时在水面处“折断”;铅笔垂直放入时没有明显变化。
1-5.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会改变传播方向,科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光的折射。
1-5.手电筒的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在白纸上出现了不同颜色的光。
1-5.白光是由许多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当白光进入棱镜时,由于不同颜色的光发生折射的程度不一样,就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颜色的光。
1-5.绝大多数单色光也可以分解成红、绿、蓝三种色光。
1-5.当快速旋转彩色轮时,会看到彩色轮接近白色。
1-6.光在沿直线传播的过程中,如果碰到物体,就有一部分光线从物体表面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作光的反射。
也叫发光。
1-6.与镜面反射相同,任何物体都能反射光,只不过是光在物体表面的反射情况有所不同。
我们能够看到物体就是因为它们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1-6.照明灯上为什么要装灯罩?灯罩可以把灯泡发出的向上的光反射到下方,和本来向下的光合在一起,增加亮度。
1-6.教室的墙壁为什么要涂成白色?因为白色物体反光能力较强1-6.光的反射的应用: 医生的额镜、汽车后视镜、测量地月距离。
1-6.为了在夜里看清物体,我们的瞳孔会放大;遇到刺眼的亮光时,我们的瞳孔会缩小。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一、植物的基本结构植物是生活在陆地上的生物,主要由根、茎和叶构成。
根可以吸收水分和养分,固定植物在土壤中;茎提供支持,把水分和养分输送到叶子;叶子进行光合作用,制造食物。
二、植物的繁殖方式植物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进行繁殖,分别是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
有性繁殖包括花粉传递和受精,形成种子;无性繁殖则通过植物的茎、叶等部分生长出新的植物体。
三、动物的基本分类动物根据身体的特征和生活方式可以分成两类: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具有脊柱,如鱼、鸟和哺乳动物;无脊椎动物没有脊柱,如昆虫、贝壳类动物等。
四、动物的生长和发育动物通过生长和发育不断变化。
生长是指动物体积的增加,发育是指从幼体到成体的变化过程。
动物的生长和发育需要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生活环境。
五、人体的构造和功能人体是由各种器官组成的复杂系统。
我们的身体由头、躯干和四肢构成,每个部位都有不同的功能。
例如,头部有大脑控制思考和感觉,心脏负责泵血,肺部进行呼吸等。
六、食物与营养食物是我们生活所需的能量来源,食物主要由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组成。
人体需要摄取适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才能保持健康。
七、力和能量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常见的力包括重力、弹力和摩擦力。
能量是进行各种物理和化学变化所需的资源,能量可以转化为热能、光能和机械能等形式。
八、光的传播和反射光是一种能量,它可以直线传播。
当光线遇到物体时,会发生反射、折射和吸收。
反射是光线从物体表面弹回的现象,折射是光线在介质中传播时的偏折。
九、天文知识太阳、地球和月亮是我们熟悉的天体,它们之间存在引力和旋转运动。
地球绕着太阳公转,同时自转;月亮则绕着地球旋转。
十、物质的变化和分类物质可以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质通过熔化、沸腾等方式发生物理变化;而通过燃烧、腐烂等方式发生化学变化。
物质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状态。
以上是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的部分科学知识点整理。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能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规律,提高科学素养,并且应用到我们日常生活中。
(完整word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复习第一单元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2。
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泥土、水份、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4。
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9。
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交食物网。
12。
像生物和非生物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的整体叫生物群落.14.如果生态系统的一个环节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15。
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16。
写食物链。
草、兔、鸟、蛇、蝗虫、鹰1草→兔→鹰2草→蝗虫→鹰3草→鸟→蛇4草→鸟→蛇→鹰5草→兔→蛇→鹰 6草→蝗虫→蛇→鹰17.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美国黄石国家公园,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
第二单元1。
向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
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屏幕和遮挡物.4. 影子的长短与光源的位置、角度有关。
影子总在背光一面,光源直射时,影子最短;随着斜射的程度越来越大,影子也越来越长。
5. 影子的大小和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
遮挡物离光源越近,在光屏上形成的影子就越大。
6. 影子的形状和被照射的物体侧面有关。
7. 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8。
光以直线形式传播,速度以每秒30万千米。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知识整理与积累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知识整理与积累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第一、二节:种子发芽实验(一)、(二)实验证明: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是: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第三节:观察绿豆芽的生长实验证明:1、绿豆芽的生长需要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2、阳光下的绿豆芽生长得粗壮。
3、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第四节:蚯蚓的选择实验证明:1、蚯蚓喜欢呆在阴暗、湿润的环境里。
2、动物的生活也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
第五节: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生产者、消费者: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做生产者。
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
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为止。
食物网: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第六节:做一个生态瓶水生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水、阳光、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生态系统:像池塘里这些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
为了让生态瓶里的生物生活得更好一些,我们还应该考虑的问题是:生物品种的搭配和数量多少的问题。
第七节:改变生态瓶实验证明:1、减少生态瓶的水,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增多。
原因是由于水量减少动植物的生存空间缩小,氧气量减少,所以水里的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会增多。
2、生态瓶里的水草增加,产生的氧气量增多,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会减少;但不是植物越多越好,因为植物过多,会影响植物对光的吸收,还会减少动物的活动空间产生不良的影响;生态瓶中的小鱼增加,耗氧量增大,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也会增多。
第八节:维护生态平衡生物群落: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小结:生物群落的和谐发展是十分不容易的,人类的许多行为都在破坏着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所以我们要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一、生物与环境1、种子发芽实验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如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在进行种子发芽实验时,我们可以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通过对比来观察不同条件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2、绿豆芽的生长绿豆芽的生长不仅需要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还需要阳光。
在黑暗环境中生长的绿豆芽茎细长,叶片发黄;而在有阳光照射的环境中生长的绿豆芽茎粗壮,叶片翠绿。
3、蚯蚓的选择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通过对比实验,我们可以发现,蚯蚓在干燥的环境中会难以生存,而在湿润的土壤中则能正常活动。
4、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之间存在着吃与被吃的关系,这种关系形成了食物链。
例如,草→兔子→鹰。
多条食物链相互交织就形成了食物网。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相对稳定,生态平衡一旦被破坏,就会对生物产生严重的影响。
二、光1、光和影光源、遮挡物和屏是形成影子的三个必要条件。
影子的长短、方向和形状会随着光源位置、方向和照射角度的变化而变化。
2、阳光下的影子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短会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早晨,影子在西边,较长;中午,影子在北边,较短;傍晚,影子在东边,较长。
3、光是怎样传播的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我们可以通过小孔成像实验来证明这一点。
4、光的反射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5、光与热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
太阳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
通过凸透镜能会聚太阳光,产生高温。
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1、地球表面的地形地球表面的地形多种多样,有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等。
我们可以通过地图、地球仪和实地考察等方式来了解地球表面的地形。
2、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地球内部的运动主要有地壳运动和火山喷发、地震等。
这些运动能使地表形态发生巨大的变化,如山脉的形成、海陆的变迁等。
3、岩石会改变模样吗岩石在大气、水、生物等长期联合作用下会发生风化现象,逐渐破碎。
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单元从太阳系到无限宇宙我们生活的地球是宇宙的一部分。
人们常用模型来解释一些复杂的,看不见的或者是不易理解的事物和现象.太阳系从里向外一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秋夜的星座,最好辨认的是东北方的仙后座,仙后座主要有五颗明亮的星组成,形状像字母W。
地球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一致,即自西向东。
无论地球公转到什么位置,地轴的倾斜角度都保持不变,地球公转的周期为一年,公转的轨道形状为椭圆,地球公转导致地球上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得变化等。
太阳带着整个太阳系绕银河系中心转动。
太阳系不在银河系中心,更不在宇宙中心,太阳是50亿年前由星际云瓦解后的一团小星际云塌缩而成的,它的寿命约为100亿年。
1光年就是光在真空中一年时间走过的距离。
一光年大约是9.5万亿千米。
多数人相信宇宙是大约150亿年前发生的一次大爆炸形成的。
地球绕着太阳转,叫做公转。
第二单元时间的脚步我们人体内的生物钟对身体有什么影响呢?生物钟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是非常大的,科学研究发现生物钟紊乱的时候,人会生病衰老甚至死亡。
因此科学地认识生物钟并顺应生物钟,对维护和增进身心健康是有帮助的。
人体内的生物钟也是多种多样的,如人的体温,血压,脉搏,人的体力,情绪智力等都会随着昼夜变化发生周期性变化。
有趣的生物钟现象有:东方欲晓,公鸡打鸣,猪牛羊白天活动,而猫夜晚活跃,牵牛花大约凌晨四时打开喇叭,夜来香深夜飘香。
人们利用某些物体相对稳定的运动规律,发明了各种各样的钟表。
原子钟它有170个部件组成,其中包括透镜,反射镜和激光器。
1969年第一块石英手表诞生。
摆钟是利用了摆能有规律地摆动的性质。
水钟是利用了水流的稳定性。
水钟,在中国又叫做刻漏、漏壶。
根据他们的工作方式可分为两种。
一种是记录漏水的时间泄水型,另一种是记录注水的时间受水型。
1656年,有摆的挂钟诞生于惠更斯的实验室内。
它是以伽利略发现的摆的摆动具有规律性这个原理为基础而发明的。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科学是一门充满奥秘和乐趣的学科,在五年级上册的科学课程中,我们将探索许多有趣的知识。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上册科学的重要知识点。
第一单元:光光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们知道,光沿直线传播。
比如,在一个黑暗的房间里,打开手电筒,我们会看到笔直的光柱。
光源可以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太阳、闪电等是自然光源,而电灯、蜡烛则属于人造光源。
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同的物体时,会发生反射现象。
镜子能够反射光,让我们看到自己的影像。
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光的折射。
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比如把一根铅笔插入水中,从水面上看,铅笔好像折断了,这就是光的折射造成的。
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地球的表面形态多种多样,有高山、平原、河流、海洋等。
地震和火山喷发是地球内部力量作用的结果。
地震会使地面震动,房屋倒塌;火山喷发则会喷出岩浆、火山灰和气体。
风、水等外部力量也会对地球表面产生影响。
比如,河流会侵蚀河岸,带走泥沙,在下游形成平原和三角洲。
长期的风化作用会使岩石逐渐破碎、剥落。
第三单元:计量时间在古代,人们通过观察太阳的位置、水钟、沙漏等方式来计量时间。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我们有了更精确的时钟和手表。
摆具有等时性,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第四单元:健康生活身体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我们需要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
适量的运动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增强心肺功能,提高免疫力。
睡眠对于身体的恢复和生长非常重要,小学生每天应该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
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等,会对健康造成危害。
第五单元:热热是一种能量形式,可以在物体之间传递。
热传递主要有三种方式: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金属是热的良导体,塑料、木头等是热的不良导体。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比如安装铁轨时会预留缝隙,防止铁轨受热膨胀变形。
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含实验问答题)
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含实验问答题)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光》主要内容第1课《有关光的思考》(1)通常把那些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2)太阳是最重要的光源。
月亮不是光源。
(3)太阳、激光笔等光源发出的光非常强烈,它们会对我们的眼睛造成伤害。
第2课《光是怎样传播的》(1)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2)声音可以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但是光沿直线传播,不能绕过障碍物。
第3课《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1)光能穿过透明的物体,部分穿过半透明物体。
(2)日食和月食的形成与光的直线传播有关。
第4课《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1)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遇到不同的物质时会在界面处发生改变。
光线可以在空气和水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
(2)海市蜃楼是一种光学现象。
第5课《认识棱镜》(1)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的路线发生的变化,叫做光的折射现象。
(2)棱镜可以利用光的折射定律控制改变光的传播线路。
(3)太阳光看起来几乎是白色的,其实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颜色组成。
第6课《光的反射现象》(1)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形成反射现象。
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
(2)我们能够看到物体就是因为它们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第7课《制作一个潜望镜》(1)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制成,在科学研究和国防建设上有很多用途。
(2)制作简单的潜望镜至少需要两块平面镜,让光发生两次反射传到眼睛。
(3)潜望镜里面的平面镜应该以45度角放置。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光》重点实验实验名称:制作一个潜望镜实验器材:牙膏盒、小平面镜、铅笔、尺子、剪刀、双面胶等。
实验方法:1. 2.实验现象:利用潜望镜,光经过两次反射后进入人的眼睛。
反射用途:被广泛用于军事和科学研究中。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光》典型练习一名四年级的同学向小明请教潜望镜的做法,小明耐心地向他解释。
1.潜望镜两块镜片的镜面应该()放置。
A.相对、平行B.相背、平行C.随便2.为了使看到的视野范围最大,两块镜片应与镜筒呈()放置。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1.种子发芽的必须(基本)条件是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
2.在探究影响种子发芽条件时,我们采用了对比实验的方法,在对比实验中只有1个条件不同。
3.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4.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5.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互相影响。
6.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生物之间的存在的是被吃(→)的食物关系。
...7.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食物链中绿色植物一般是生产者,绿色植物后面跟着的生物都为消费者。
8.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9.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吃多种食物。
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食物网。
10.像生物和非生物这样,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如: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
...11.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生物群落。
....12.如果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3.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14.知道香蕉,仙人掌,松树的生活环境和叶子特点(书本第8面)香蕉的叶(宽大)水分丰富的热带雨林松树的叶(针形)水分较多的地区神仙掌的叶(刺)干旱的沙漠地区15.在生态瓶里增加植物可以为生态瓶里的动物提供氧气。
绿豆种子发芽实验蚯蚓生活环境试验提出的问题: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吗?提出的问题:蚯蚓喜欢有光还是黑暗的生活环境?我们的推测: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
我们的猜想:蚯蚓喜欢黑暗的生活环境两个组不同的条件:水不改变的条件:湿润的泥土两个组相同的条件:温度空气三粒大小相同绿豆种子改变的条件:光实验组:让一组种子得到水,保持湿润实验组:将蚯蚓放在黑暗的盒子里对照组:让另一组种子得不到水,保持枯燥对照组:将蚯蚓放在透明的盒子里结论:绿豆种子抽芽需求水结论:蚯蚓喜欢黑暗的生活环境第二单元光1.像电灯那样本人可以发光的物体我们叫做光源,会举例:太阳、萤火虫、打开的电灯、点燃的烛炬、......打开的手电筒等。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一、植物的特征和分类1. 植物的特征a. 具有细胞壁和叶绿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b. 无法主动移动,靠根、茎和叶进行固定;c. 需要水、养分和阳光等条件才能生长繁殖。
2. 植物的分类a. 按生长形态分为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b. 按种子的特点分为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c. 被子植物根据叶子的特征可以分为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
二、动物的特征和分类1. 动物的特征a. 具有多细胞和没有细胞壁的特点;b. 能够自由活动,并拥有感觉器官感知外界环境;c. 通过摄取食物获取能量以维持生命。
2. 动物的分类a. 按脊椎的有无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b. 无脊椎动物可以根据身体结构分为昆虫、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
三、物体与材料的性质1. 物质的分类a. 按物质的状态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b. 按物质的来源分为天然物质和人工合成物质;c. 按物质的化学组成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2. 物质的性质a. 固体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不易流动;b. 液体没有固定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可以流动;c. 气体没有固定形状和体积,可以自由流动。
四、光与影1. 光的传播和反射a. 光在直线上传播,遇到障碍物会发生反射;b. 光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是入射角的对称角。
2. 光的折射a. 光传播到不同介质界面时,会发生折射;b. 折射角、入射角和折射率之间的关系由斯涅尔定律给出。
五、声音的传播和变化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a. 物体振动产生声音,声音通过空气、固体和液体等介质传播;b. 声音的传播需要媒质的支持,无法在真空中传播。
2. 声音的变化a. 声音的响度和音调是描述声音强弱和高低的特性;b. 声音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六、生活中的力1. 力的概念和产生a. 力是外界对物体的作用,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速度或改变方向;b. 力是通过物体之间的接触或距离产生的。
2. 重力和浮力a. 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决定物体的重量;b. 浮力是液体或气体对物体的向上支持力,大小取决于物体的体积。
科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生物与环境》第一课:种子发芽实验(一)1.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的。
2.做对比实验时,实验组与对照组往往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他条件都要相同。
3.研究“种子发芽与水的关系”实验中,如果推测“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那么,实验中让种子有水的这组就叫实验组,另一组(得不到水的)就是对照组。
(说一说:研究“绿豆种子发芽必须要有水吗?”实验计划。
)第二课:种子发芽实验(二)4.在种子发芽所需要的条件中,我研究的是“种子发芽与的关系。
”5.绿豆种子发芽必需条件有: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空气。
第三课:观察绿豆芽的生长(说一说:研究“绿豆芽的生长是否需要阳光”实验计划。
)6.绿豆芽生长需要的条件有:水分、温度、空气、阳光、土壤。
7.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他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
第四课:蚯蚓的选择8.蚯蚓喜欢黑暗、潮湿的环境。
9.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第五课:食物链和食物网10.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做食物链。
11.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
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
12.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13.生物之间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叫做食物网。
第六课:做一个生态瓶14.像池塘里的这些生物和非生物互相作用、互相依存,形成了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把它们看成了一个生态系统。
15.一片树林、一块草地、一个湖泊、一个海洋等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
第七课:改变生态瓶16.减少生态瓶里的水,会减小动植物的生存空间。
17.改变生态瓶中其中一种生物,会影响其他生物。
18.增加生态瓶中的植物可以为动物提供更多的氧气,但生态瓶里的植物不是越多越好。
第八课:维护生态平衡19.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了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做生物群落。
20.如果生物群落中的一部分动植物遭到灭绝或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光》知识清单第1课时有关光的思考1.因为有了光,我们才能看到周围的一切。
2.通常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太阳是最重要的光源,打开的手电筒、点燃的蜡烛、发光鱼、萤火虫等都是光源。
光源课根据来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3.月亮不是光源,只是反射太阳的光。
光源必须具有自身发光、正在发光两个特征。
生活中还有一些物体本身不会发光,靠反射其他物体的光发亮的。
如行星、镜子等。
4.太阳、激光笔等发出的光非常强烈,不能直接用肉眼去看,它们会对我们的眼睛造成伤害。
5.我们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正在发光或正在反射其他光源的光进入我们的眼晴。
6.完全黑暗的房间里,我们无论过多久,都不能看到红苹果,是因为红苹果上没有光发出。
7.夜视仪可以在“黑暗”的环境中,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换成电子信号,让我们看到物体。
第2课时光是怎样传播的1.我们在幕前,能够听到幕后说话人的声音,却看不见说话的人。
这是因为声音可以透过幕布进行传播;而光是沿直线传播,穿透不了厚实的幕布。
2.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光传播的特点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
3.光传播速度很快,每秒约30万千米。
太阳离地球约1.5亿千米,太阳光到地球约需8分钟。
4.生活中光直线传播的例子:立竿见影、凿壁偷光、皮影戏、手影游戏、小孔成像、排队看齐、日食、月食等现象的产生都可以说明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第3课时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1.光能穿过玻璃,能看清玻璃前方物体的细节,像玻璃这样的物体是透明物体。
2.光能穿过纸,但看不清纸前方物体的细节,像纸这样的物体是半透明物体。
3.光不能穿过书和厚纸板,不能看到这本书前方的物体,像书这样的物体是不透明物体。
4.光在传播中遇到透明物体或半透明物体时,能穿过物体或部分穿过物体继续进行传播。
遇到不透明物体时,光的传播会受到阻碍。
5.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如果三者恰好处在同一直线上时,月球就会部分或全部遮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月球的影子正好落到地球上,形成日食现象。
2024冀人版科学小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归纳
2024冀人版科学小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归纳一、生命的延续(一)种子的萌发1. 种子的结构种子一般由种皮、胚和胚乳三部分组成。
种皮保护着种子内部的结构;胚是种子的主要部分,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胚乳为胚的发育提供营养物质。
不同植物的种子在大小、形状、颜色等方面各不相同,但它们的基本结构是相似的。
2. 种子萌发的条件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
只有当这三个条件同时满足时,种子才能萌发。
温度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种子的萌发。
一般来说,大多数种子在20℃至30℃的温度范围内萌发较好。
水分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种子在萌发过程中需要吸收大量的水分,使种皮变软,胚根突破种皮。
空气也是种子萌发所必需的。
种子在萌发过程中需要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如果种子所处的环境中缺乏空气,种子就无法正常萌发。
3. 种子萌发的过程种子萌发首先是吸收水分,种皮变软,胚根突破种皮,向下生长,形成根。
随后,胚芽向上生长,突破种皮,形成茎和叶。
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胚乳或子叶中的营养物质逐渐被胚吸收,为胚的生长和发育提供能量。
(二)植物的繁殖方式1. 有性繁殖有性繁殖是指通过雌雄配子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繁殖方式。
大多数植物都可以通过有性繁殖的方式产生后代。
植物的有性繁殖过程包括开花、传粉、受精和结果等环节。
开花是植物有性繁殖的第一步。
花朵是植物的繁殖器官,不同植物的花朵在形状、颜色、大小等方面各不相同。
传粉是指花粉从雄蕊传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
传粉方式有自花传粉和异花传粉两种。
自花传粉是指花粉落到同一朵花的柱头上;异花传粉是指花粉落到另一朵花的柱头上。
受精是指花粉中的精子与雌蕊中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受精卵经过一系列的发育过程,最终形成果实和种子。
2. 无性繁殖无性繁殖是指不经过雌雄配子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繁殖方式。
无性繁殖的方式有很多种,常见的有扦插、嫁接、压条和分株等。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精心梳理【详细完整】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精心梳理【详细完整】第一单元光第一课《有关光的思考》1.通常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
2.(太阳)、(激光笔)等光源发出的光非常强烈,我们不能直接用肉眼去看,它们会对我们的(眼睛)造成伤害。
3.(夜视仪)可以在“黑暗”的环境中,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换成电子信号,让我们看到物体。
4.(月亮)不是光源,它的光来自反射太阳的光。
第二课《光是怎样传播的》1我们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得(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睛,引起视觉效果。
5.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6.声音可以绕过障碍物继续传播,但是光沿(直线)传播,不能绕过障碍物。
第三课《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1光(能)穿过透明的物体。
7.当光照射到一个不透明的物体上时,光(不能)穿过不透明的物体,并且会观察到光在不透明的物体表面会发生(反光或反射)。
8.日食和月食的形成与光的(直线)传播有关。
9.日食形成时,日、月、地三者成一线或者近似一线,地球上位于(月影)部分的人们就看不到太阳,形成日食。
第四课《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1光在传播中遇到透明物体或半透明物体时,能(穿过)或(部分穿过)物体继续进行传播。
10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当遇到不同的物质时会在界面处发生(改变)。
11海市蜃楼是一种光学现象。
12光线可以在(空气和水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
第五课《认识棱镜》1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的路线发生的变化,叫做光的(折射)现象。
13光由空气斜射入其他透明物体,比如玻璃,也能发生(折射)现象。
14太阳光看起来几乎是(白)色的,其实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颜色组成。
15雨后出现彩虹,除了需要太阳光和空气,还需要有(水滴)聚集在一起。
16中国人在公元10世纪,把经日光照射以后的天然透明晶体叫做“五光石”或“放光石”,认识到“就日照之,成五色如虹霓”。
“五光石”或“放光石”相当于(三棱镜)。
第六课《光的反射现象》1我们通常说的镜子“反光”在科学上指的是光的(反射)。
小学五年级上学期科学知识点总结
小学五年级上学期科学知识点总结植物
- 植物的特征: 有根、茎、叶,并能进行光合作用。
- 植物的繁殖: 通过种子和无性繁殖进行。
- 植物的生长: 需要阳光、水和营养物质。
- 植物的分类: 被分为草本植物、灌木和树木。
动物
- 动物的特征: 能动、有感觉和呼吸,多细胞和异热动物。
- 动物的骨骼: 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 动物的繁殖: 通过交配和生产后代进行。
- 动物的分类: 被分为鸟类、昆虫、鱼类、两栖类和哺乳类。
环境保护
-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保护环境有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和人类的健康。
- 省电节能: 合理使用电力,减少能源消耗。
- 节约用水: 合理使用水资源,避免浪费。
- 分类回收垃圾: 将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科学实验
- 科学实验的步骤: 观察、提出问题、做实验、记录数据和分析结果。
- 实验室安全: 进行实验时需佩戴安全眼镜、手套,注意实验室设备的正确使用。
- 常见的科学实验: 分离混合物、测量物体的质量和容积、观察物体的密度等。
以上是小学五年级上学期科学知识点的总结。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植物、动物以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同时也可以培养我们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五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知识点
五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知识点1.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各种生物的多样性和多样性的保护意识。
地球是一个生命繁衍的家园,存在着大量的生物种类和生物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于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环境和人类的生存至关重要。
1.1 生物种类的分类生物种类的分类是通过对生物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活习性、遗传信息等进行观察和研究,将不同的生物进行归类的过程。
生物的分类包括了从广义到狭义的多个层级,如:界、门、纲、目、科、属、种等。
1.2 生物的特征与适应环境不同的生物根据其基因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具有各自独特的特征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例如,企鹅具有厚厚的羽毛和特殊的体形结构,以适应南极洲的极寒环境;沙漠中的仙人掌具有存储水分的能力,以适应干旱的环境。
2.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物质是构成一切物体的基本要素。
物质有着不同的性质,同时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
2.1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包括了物质的颜色、形状、大小、质地、味道、气味等方面的特点。
物质的性质是通过对物质进行观察和测试来判断的。
2.2 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是指物质的性质在特定条件下发生改变的过程。
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形式。
(1)物理变化:物质在物理条件改变下发生变化,如溶解、冰冻、融化等。
物理变化后,物质的性质通常不会发生根本的改变。
(2)化学变化:物质在化学条件改变下发生变化,如燃烧、酸碱中和等。
化学变化后,物质的性质通常会发生根本的改变。
3.能量的转化和传递能量是使物体产生运动、发光、发热等现象的物质基础。
能量可以转化和传递,不同形式的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和传递。
3.1 能量的转化能量的转化是指将一种形式的能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过程。
常见的能量转化包括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电能转化为热能、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等。
3.2 能量的传递能量的传递是指能量从一个物体传递到另一个物体的过程。
能量可以通过物体的直接接触传递,也可以通过虚空传递,如光线、声音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复习
第一单元
1.种子发芽的必须条件是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
2.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生长需要阳光。
3.植物生长需要泥土、水份、阳光、空气、适宜的温度。
4.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5.各种动物都喜欢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
6.生物的生存除了需要一定的自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的。
7.食物是动物生存最重要的需求之一。
8.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
9.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
10.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
11.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可以吃多种食物。
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交食物网。
12.像生物和非生物我们可以把它们看成一个生态系统。
13.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的整体叫生物群落。
14.如果生态系统的一个环节受到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
15.自然界和生态瓶一样,如果环境条件受到破坏,生物的生存就会受到影响。
16.写食物链。
草、兔、鸟、蛇、蝗虫、鹰
1草→兔→鹰2草→蝗虫→鹰
3草→鸟→蛇4草→鸟→蛇→鹰
5草→兔→蛇→鹰 6草→蝗虫→蛇→鹰
17.世界上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美国黄石国家公园,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
第二单元
1. 向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像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投影。
3. 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屏幕和遮挡物。
4. 影子的长短与光源的位置、角度有关。
影子总在背光一面,光源直射时,影子最短;随着斜射的程度越来越大,影子也越来越长。
5. 影子的大小和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
遮挡物离光源越近,在光屏上形成的影子就越大。
6. 影子的形状和被照射的物体侧面有关。
7. 古代的人利用日影观测仪计时。
8. 光以直线形式传播,速度以每秒30万千米。
9.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光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
10.运用光的反射的有额镜、潜望镜、反光镜。
11.太阳表面温度达6千多摄氏度,内部则达2千多万摄氏度。
12.吸热本领最强的是黑色的粗糙物体。
反射本领最强的是白色的光滑物体。
13.物体和太阳光垂直升温快。
14.人们对太阳能的利用有:太阳灶、太阳能电板、点燃奥运圣火、太阳能汽车、太阳能热水器。
15.汇聚太阳光的方法有凹面镜、凸透镜。
奥运圣火火种是用凹面镜取得的。
太阳灶是利用凹面镜原理做成的,英国科学家用凸透镜汇聚光线制得了氧气
16.光弱时瞳孔放大,光强时瞳孔缩小。
17.牛顿让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让白光扩展成了红、澄、黄、绿、蓝、靛、紫。
第三单元
1、地形及地形的特点:
2、地球上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我国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3、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地球内部有外到内依次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的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的运动有关。
4、地球内部的运动是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的,像地震和火山,有时是极其缓慢的变化,像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
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下很缓慢的进行的,我们在短时间内难以察觉。
5、很多的高山是因为板块的挤压后隆起形成的,很多的峡谷是板块拉伸后形成的断裂谷。
6、岩石变化的原因有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等。
7、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8、土壤分层实验中,最底层是沙砾(小石子),中间是沙和粉沙,最上层是颗粒最小的黏土,浮在水面上的是一些植物残体。
9、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10、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
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体。
土壤为他们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
而所有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的残体和排泄物都能使土壤的腐殖质更丰富。
动物和植物的根能松动土壤,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
11、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建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被带走了,这就是侵蚀。
雨点降落到地面便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
12、影响土壤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
13、在坡度大的地方,河流流速快,土地会被侵蚀;在坡度小的地方,河流流速慢,会发生沉积。
所以一般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
14、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由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
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15、流水、风、冰川、波浪和重力都会侵蚀土地。
16、房屋应该建在坡度比较平缓的地方,在坡度较大的地方应该植树和种草,减少雨水对土地的侵蚀。
第四单元
1、物体都有一个向下的力,这个力就是重力。
2、用橡皮筋作动力的小车,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多,行驶速度越快,行驶距离越远;橡皮筋绕的圈数越少,行驶速度越慢,行驶距离越近。
3、橡皮筋、弹簧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它们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这个力叫弹力。
注意:拉开的弓才有弹力,没有拉开的弓就没有弹力。
4、衣裤松紧带、票夹、弓箭、拉力器和各式各样的弹簧都是利用了物体的弹力。
5、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
喷气式飞机、鞭炮、火箭都是靠喷气发动机产生的反冲力运动的。
6、要使精致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用力;要使物体运动的更快,必须对物体用更大的力,要使运动的物体停下来必须对物体用阻力。
7. 弾簧测力计在生活中常被称为弾簧秤,它由提环、指针、刻度板、挂钩|、弾簧五部分组成,科学技术上统一规定用“牛顿”作为力的单位,简称“牛”,用“N”表示。
1牛约等于100克的力。
8、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时应注意:(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指在“0”位置;(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最大数值。
9、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运动时,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发生摩擦,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10、我们用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一个物体,刚好能使这个物体运动起来的力就是它受到的摩擦力。
11、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越小;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越大。
物体重,运动时摩擦力越大;物体轻,摩擦力越小。
12、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有滑动和滚动两种方式。
滑动摩擦力要远远大于滚动摩擦力。
13、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总是有摩擦力伴随着。
14、自行车上需要摩擦力的地方:前后轮胎、脚蹬的表面、刹车橡皮、手柄做成花纹;不需要摩擦力的地方:前轴、中轴、后轴、脚蹬的轴、大小齿轮与链条。
15、赛车的设计特点:(1)轮胎很宽,可以增大摩擦力,避免打滑;(2)要设计力量很大的发动机;(3)车身重心很低,轮与轮之间的距离较宽,可以使行驶稳定;(4)设计流线型车身,使阻力减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