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知识辞典》的附录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学知识辞典》的附录

生物学大事年表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4世纪~前2世纪

中国已有植物、动物和昆虫方面的物候知识(见《夏小正》)。

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Asistotle,公元前384~322)描述了500多种动物,并对其中的一些作过解剖和胚胎发育观察。著有《动物志》、《动物之构造》、《动物之运动》、《动物之行进》,《动物之生殖》等,是最早的动物学文献。他的学生狄奥弗拉斯特(Theophrastus,约公元前371~前287),对数百种植物进行了描述和分类,著有《植物志》和《植物的本源》等书。出现于战国(公元前476~前222)晚期的《黄帝内经》,对人体内脏器官的部位、大小及功能已有较深的认识;对男女的生长发育过程及生理特点也有较切实的描写。成书于战国末期的《尔雅》,将植物大别为“草”和“木”两大类,并将相似的物种排在一起,以示同类;将动物分为虫、鱼、鸟、兽4大类,亦将其中相似的物种排在一起,以示同类。

公元前2世纪~公元3世纪

草创于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而成书于东汉(公元25~220)的《神农本草经》是世界上最早的本草书,共记述植物药252种,动物药67种。

罗马学者普林尼(Plinius the Elder,23~79)著《博物志》37卷,记述了当时所知的有关自然(包括生物)的知识。罗马医生盖伦

(C.Galen,约129~200)集古代医学之大成,在比较解剖和实验生理的研究上有重要贡献。

公元4世纪

晋人嵇含著《南方草木状》,记述了80种热带、亚热带植物,并首次记载了广东人利用黄猄蚁(Oecophylla smaragdina)防治柑桔害虫的生物防治法。

公元5世纪

晋末至南朝(宋)戴凯之著《竹谱》(约成书于5世纪中后期),用4字一句的韵文记述了我国南方竹类70多种,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植物专著。

公元6世纪

北魏贾思勰著《齐民要术》(成书于533~540年间),总结了秦汉以来中国黄河中下游农业生产的经验,含有丰富的生物学知识,如植物的遗传性和变异性,某些作物的性别以及人工选择等。

公元7世纪

唐代苏敬等著《新修本草》(659年),有药图25卷,图经7卷,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动、植物图谱。公元8~10世纪唐代段成式著《西阳杂俎》、段公路著《北户录》、刘恂著《岭表录异》等书,载有大量动物形态、习性、生态和生活史方面的知识。

公元11世纪

宋代沈括(1031~1095)著《梦溪笔谈》,全书共609条,其中有关生物的记述数十条,涉及生物的形态、分类、分布、生态和化石等方面的

知识。

公元12世纪

宋代出现了《洛阳牡丹记》(欧阳修)、《荔枝谱》(蔡襄)、《扬州芍药谱》(王观)、《菊谱》(刘蒙)、《蚕书》(秦少游)、《橘录》(韩彦直)等多种动、植物的专著。

公元13世纪

德国学者大阿尔伯特(AlbertusMagnus,约1200~1280)研究了古希腊的生物学知识,补充了一些新的观察结果,著有《论动物》和《论植物》等书。

1247 南宋医学家宋慈(1186~1249)著《洗冤集录》4卷,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法医学著作,其中记有不少人体解剖的知识。

公元15~16世纪

明朱橚著《救荒本草》(1406)、王磐著《野菜谱》(1524),皆为当时的地方植物志。

意大利学者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1452~1519)研究人体解剖,并绘画出精确的人体解剖图。 1543

比利时医生维萨里(A.Vesalius,1514~1564)出版了《人体的构造》一书,纠正了盖伦的一些错误,奠定了近代解剖学的基础。

1553 西班牙人塞尔维特(M.Servetus,1511~1553)发现了肺循环。 1578 明代医学家李时珍(1518~1593)写成《本草纲目》,书中共收药物1892种,图1110幅。该书有丰富的动、植物知识。 1583意大利学者塞萨平诺(A.Cesalpino,1519~1603)根据植物的习性、形态、花

和营养器官的性状进行分类。在《植物》(1583)一书中对约1500种植物作出描述与分类。

1609 意大利学者伽利略(Gallileo Galilei,1564~1642)制造了一台复合显微镜,并用以观察了昆虫的复眼。

1623瑞士学者鲍欣(G.Bauhin,1560~1624)出版《植物界纵览》一书,用“属”和“种”进行分类,在属名后接以“种加词”来描述每个物种。

1628英国解剖学家哈维(W.Harvey,1578~1657)出版《动物心血运动的解剖研究》(即《心血运动论》)一书,发现了血液循环。

1651 哈维出版《论动物的生殖》,提出了胚胎发育的后成论观点。1660意大利解剖学家马尔比基(M.Malpighi,1628~1694),描述了蛙肺联结动脉和静脉的毛细血管,证实了哈维的血液循环理论。

1665英国物理学家胡克(R.Hooke,1635~1703)观察软木切片时,发现了他称之为“Cell”(细胞)的小室。此结果刊登于同年出版的《显微图志》上。

1668 意大利医生雷迪(F.Redi,1621~1697)以蝇卵生蛆的实验,首次否定了自然发生说。

1677荷兰显微学家列文虎克(A.vanLeeuwenhoek,1632~1723)用自制的显微镜进行了广泛观察,发现了许多微生物,以及动物和人的精子。

1682 英国植物学家格鲁(N.Grew,1641~1712)出版了含有植物生理研究成果的《植物解剖学》一书

1690英国博物学家雷(J.Ray,1627~1705)首次给物种下了定义,并依据花和营养器官的特征进行分类。1686~1704出版了3卷《植物历史》,试图以一个更接近于自然的系统进行分类,处理了约18000种植物。

1694德国学者卡姆累斯(R.J.Camerarius,1665~1721)发表了《植物的性别》,在授粉实验的基础上,指出有花植物存在着性别。

1735瑞典植物学家林奈(C.vonLinné,1707~1778)出版了《自然系统》,把自然界的植物和动物按纲、目、属、种归类,实现了动、植物分类阶元的统一,并全面使用了双名法。

1749 法国博物学家布丰(tedeBuffon,1707~1788)开始出版《博物志》,内有丰富的生物学知识。

1759德国胚胎学家沃尔弗(C.F.Wolff,1734~1794)在《发生论》中,根据对鸡胚的观察,阐述了胚胎发育的渐成特性。主张后成论,反对先成论。

1761~1767德国植物学家科尔勒特(J.G.Kölreuter,1733~1806)进行了植物杂交试验,指出父本、母本双方,对子代的特征有同样的贡献。

1771 英国化学家普里斯特利(J.Priestley,1733~1804)通过实验证明,绿色植物可恢复因蜡烛燃烧而“损坏了”的空气。

1773 荷兰医生因根豪斯(J.Ingenhousz,1730~1799)证明,只有植物的绿色部分在光照下才能起到使空气变“好”的作用。

1780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voisier,1743~1794)确认呼吸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