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认知行为矫正基本理论的内容
认知疗法定义: 认知治疗是根据认知过程影响情感和行为的
* 一个人在长大后会不断地自我灌输、 自我宣传一些不合理信念,从而使它们得 以维持。
第二部分:理性情绪疗法的基本步骤
一、有关概念和观点 •次级症状: •重视咨访关系 •坚持整体机能观和综合的改变途径 •强调领悟与行为改变
第二部分:理性情绪疗法的基本步骤 二、基本步骤 1、明确RET结构,了解治疗要求 2、检查不合理信念和自损思维 3、与不合理信念辩论 4、得出合理信念,学会理性思维 5、使治疗收获迁移应用
A:诱发事件
B: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 信念。
C:在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 结果。
四、不合理信念及其的特征
1、一般性的不合理信念为数不多。
2、不合理信念常不以确切的语言形式存 在,它是不言明的,它存在于人的“前意 识”之中,因此很容易进入意识,影响人 的思想活动。
3、抽象信念常反映一个人的价值观。
第三部分:理性情绪疗法的技术方法 二、与不合理信念辩论的方法策略: 质疑:“有什么证据支持这一信念?
“你这样想的理由是什么? 夸张式:夸张反诘式提问 辨析:1)分辨 : 意愿和需要、欲求和要 求、理性观念和非理性观念 2)证明前者为什么合理,后者不合理 3)作用或后果分析
第三部分:理性情绪疗法的技术方法
三、树立理性信念的方法技术: 语义精确法 替代性选择、 去灾难化
语义精确法
帮助来访者以合理、现实的方式界定自己 面临的情境。
“他不再爱我了”:
“他找到了一位在他看来比我更可爱的朋 友,不一定意味着我就真的不如那一位可 爱。”
“他不爱我不意味着所有的人永远都不爱 我”
替代性选择
引导来访者思考、想象其它可能的解释, 其他可行的行事方式,或其他可能的解决 问题的方法,并通过让他们想象其他可行 办法会导致的积极后果来鼓励来访者采取 改变行动。
认知行为疗法理论与技术
认知行为疗法理论与技术和技术认知疗法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其基本观点是认知过程及其导致的错误观念是行为和情感的中介。
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认知疗法可以改变当事人的不良认知,使当事人的认知更接近现实和实际。
认知疗法的特点是原理明了,容易掌握,操作性强,短程,适应范围广,主动、定式、限时,强调治疗目标清晰,达到目标的过程有良好定义,接受实验评估,平等协作的医患关系,大量采用家庭作业。
认知疗法常采用认知重建、心理应付、问题解决等技术进行心理辅导和治疗,其中认知重建最为关键。
认知疗法一般治疗原理包括以下三点:认知是情感和行为反应的中介,引起人们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原因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人们对事件的解释;认知和情感、行为互相联系,互相影响;情绪障碍患者往往存在重大的认知曲解,这些认知曲解是患者痛苦的真正原因,一旦认知曲解得到识别和矫正,患者的情绪障碍必将获得迅速改善。
认知疗法一般治疗过程包括建立求助的动机,适应不良认知的矫正,培养观念的竞争,在处理日常生活问题的过程中用新的认知对抗原有的认知,以及改变有关自我的认知。
认知治疗对道德颓废、堕落,罪恶感和害羞症状较有效。
对于情感性或焦虑性或人格疾患并存的当事人,较常使用认知治疗法治疗。
情绪障碍、抑郁症、焦虑症、抑郁性神经症、强迫症、恐怖症、行为障碍、人格障碍、性变态、性心理障碍、偏头痛、慢性结肠炎等身心疾病也可以采用认知疗法进行治疗。
贝克是一位精神分析理论专家,他认为心理问题主要是由于错误的前提下,对现实误解的结果。
他提出,个体的情感和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自身认识外部世界的方式或方法决定的。
他的认知治疗的基本理论是帮助个体建立正确的认知方式,以减轻或消除功能失调的活动,并帮助求助者建立适应性的功能。
贝克提出了“认知歪曲形式”,包括任意的推论、过分概括化、选择性概括、全或无的思维方式和夸大或缩小。
他强调认知治疗的重点应在于帮助个体建立正确的认知方式,鼓励他们对导致障碍的思维和认知过程以及情感动机等内部因素进行自我监察。
心理学行为矫正的名词解释
心理学行为矫正的名词解释心理学行为矫正是一种应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来改变和调整个体不适应或有害行为的方法。
它是一种有针对性的干预手段,通过对个体心理过程和行为的分析,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改变负面行为模式以实现个人发展和满意的生活。
1. 行为矫正的基本原理:心理学行为矫正的基本原理之一是行为主义学派的条件反射理论。
它认为人的行为是在特定环境刺激下形成的心理反应。
通过建立良好的环境刺激和奖励制度,可以训练和增强个体积极健康的行为反应。
另一原理是认知行为学派的理论,它关注个体对事物的认知和思维过程。
通过帮助个体重新评估和调整自己的认知,可以改变他们的行为模式。
行为矫正还包括对情绪和欲望的管理,控制环境激励和加强,以及建立自我监控的技能。
2. 行为矫正的应用领域:心理学行为矫正的应用领域广泛。
在临床心理学中,行为矫正被用于治疗各类心理疾病,例如抑郁症、焦虑症、进食障碍等。
在教育心理学中,行为矫正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
在组织心理学中,行为矫正可用于改善员工工作表现和提升组织的绩效。
此外,行为矫正还被广泛应用于康复和社会工作,帮助个体建立自信、改善人际关系、戒除不良习惯等。
3. 行为矫正的实施过程:行为矫正的实施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需要对被矫正的个体进行评估,了解其问题行为的产生原因和相关因素。
其次,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体的行为矫正计划。
这包括明确目标、设计行为改变的策略和方法,并制定具体的技术和程序。
然后,开始实施矫正计划,通过识别和记录问题行为,应用相应的技术和策略,引导和增强正面的适应行为。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不断监测和评估矫正的效果,并根据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最后,继续跟踪和支持个体的行为改变,确保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持续维持积极的行为模式。
4. 行为矫正的效果评估:行为矫正的效果评估是确保矫正计划有效性的重要环节。
通过定期的行为观察和量化分析,可以客观地评估个体的行为改变情况。
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治疗锁定认知行为疗法一般指认知行为治疗本词条由好大夫在线提供专业内容并参与编辑孙春云(副主任医师)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心理科刘华清(主任医师)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心理科认知行为治疗由A.T.Beck在60年代发展出的一种有结构、短程、认知取向的心理治疗方法,主要针对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疾病和不合理认知导致的心理问题。
它的主要着眼点,放在患者不合理的认知问题上,通过改变患者对已,对人或对事的看法与态度来改变心理问题。
定义认知是指一个人对一件事或某对象的认知和看法,对自己的看法,对人的想法,对环境的认积和对事的见解等。
认知行为治疗认为:人的情绪来自人对所遭遇的事情的信念、评价、解释或哲学观点,而非来自事情本身。
正如认知疗法的主要代表人物贝克(A·T·Beck)所说:“适应不良的行为与情绪,都源于适应不良的认知”。
例如,一个人一直“认为”自己表现得不够好,连自己的父母也不喜欢他,因此,做什么事都没有信心,很自卑,心情也很不好。
治疗的策略,便在于帮助他重新构建认知结构,重新评价自己,重建对自己的信心,更改认为自己“不好”的认知。
认知行为治疗认为治疗的目标不仅仅是针对行为、情绪这些外在表现,而且分析病人的思维活动和应付现实的策略,找出错误的认知加以纠正[1]。
基本概念"ABC"理论:由Ellis提出。
A指与情感有关系的事件(activating events);B指信念或想法(Beliefs),包括理性或非理性的信念;C指与事件有关的情感反应结果(Consequences)和行为反应。
事件和反应的关系:通常认为,事件A直接引起反应C。
事实上并非如此,在A与C之间有B的中介因素。
A对于个体的意义或是否引起反应受B的影响,即受人们的认知态度,信念决定。
举例:对一幅抽象派的绘画;有人看了非常欣赏,产生愉快的反应;有人看了感到这只是一些无意义的线条和颜色,既不产生愉快感,也不厌恶。
第四章 认知疗法理论(心理咨询学)
13
(3)任何人都不可避免地具有或多或少的不合 理的思维与信念。 (4)人是有语言的动物,思维借助于语言而进 行。不断地用内化语言重复某种不合理的信念 就会导致无法排解的情绪困扰。 (5)情绪困扰的持续是由于那些内化语言持续 的结果。埃利斯曾指出“那些我们持续不断地 对我们自己所说的话经常就是,或者就会变成 我们的思想和情绪。
24
(二)认知歪曲的形式:
独断地推论(Arbitrary inference)。指没有充足而相关的 证据便骤下结论。 选择性的偏差推论(Selective abstration)。指以整个事件 中的单一细节下结论,而失去整个内容的重要性。 过度类化(overgeneralization)。指把某件意外事件产生的 极端信念不恰当地应用在不相似的事件或环境中。 扩大与夸张(Magnification and exaggeration)。指过度强 调负向事件的重要性。 个人化(personalization),是一种使外在事件与自己发生 关联的倾向,即使没有任何理由作这种联结。 极端化的思考(Polarized thinking),指思考或解释事情时 用全有或全无的方式,或用“不是……就是……”极端地将经 验分类,这种二分法的思考把事情都分为“好或坏”。
ubC 不适当行为后果 活着没有价值,不如去死
E 效果 认知:偶然口误,难以避免。 情绪:虽有烦恼,但不必自责。 行为:以后认真备课,提高表达技巧。
19
二、理性情绪想象技术
基本的思路: 基本的思路: 要借助于想象技术,将发现来访者的非理性信念的 工作交由来访者自己来完成 基本步骤: 基本步骤 (1)使来访者在想象中进入他产生过不适当的情 绪反应或自感最受不了的情境之中,体验在这种情 境下的强烈的情绪反应。 (2)帮助来访者改变这种不适当的情绪反应并体 会适度的情绪。 (3)停止想象,让对方讲述他是怎么想的,就使 自己的情绪发生了变化的。此时治疗者要强化来访 者的新的合理的信念,纠正某些不合理的信念,补 20 充其他有关的合理信念。
认知疗法基本理论
稍纵即逝。大多数患者往往觉得这些想法很有道理,对其情绪影响甚大。
2、认知曲解或逻辑错误(cognitive distortion)
——抑郁和焦虑的病人往往用片面的方式解释境域或推测未来的变化,为了
迎合内心已有的消极结论(认知图式)而对事实进行取舍,结果导致认知失真或 认知曲解。
歪曲的、不合理的、 消极的信念或想法, 往往导致情绪障碍和
自我挫败行为(selfdefeating behavior)
认知疗法基本理论
认 知 模治 式疗 基 本
•
寻找不良认知 改变不良认知 新的认知模式
情绪和行为的好转 社会适应能力增强
认知疗法基本理论
认知疗法的特点
1、限时、短程 15-24次,1-2次/周,40-60分钟,持续3-
④自我管理的技术(放松训练、决断训练、社会技能训练、 问题解决训练)
认知疗法基本理论
3、RET实施注意事项
①按ABC系列,找准不合理信念,做到有的放矢; ②不合理信念可能不止一种,要反复进行; ③同不合理信念争辩常采用积极提问法,促进患者对
其信念进行思考; ④避免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 ⑤善于不同侧面提出问题,抓住不合理信念的要害,
认知疗法基本理论
(五)盘诘功能失调性假设
潜在的功能失调性假设是抑郁或焦虑病人 的一种易患倾向,一旦为某种严峻生活事件 激活,即可派生出大量负性自动想法,伴随 出现抑郁或焦虑症状。认知治疗时除了对付 负性自动想法以改善情绪外,还应改变潜在 的功能失调性假设,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复发 的危险。
认知疗法基本理论
认知疗法基本理论
•认知的基本过程: ①内外刺激信息的接受和评价; ②作出决策、产生应对行为以求解决问题; ③对行为后果作出预测和估计。
行为矫正技术资料整理
行为矫正复习第一章绪论第一节行为矫正的一般问题一、行为1. 含义:包括外显的行为变化和隐的心理过程。
2•行为的特征人们的所说所做和所思所感。
被观察和测量与环境具有某种程度的因果关系。
二、行为矫正的定义对人类行为进行分析和矫正的心理学领域。
分析:环境与某一特定行为间的关系。
矫正:开展和实施某些方法来改变行为。
三、对象正常行为:大家共同接受的有助于身心发展的行为。
不正常行为:1. 行为不足:说话少2. 行为过度:话多、多动3. 不适当的行为:发脾气四、行为矫正的基本假设问题行为是习得的各个问题是分别习得的问题行为与环境有特殊的关系重新学习可以矫正问题行为五、行为矫正的特点1. 着眼于问题行为的解决2. 程序和方法以行为学原理为基础(华生)3. 强调当前环境事件的重要性4. 对矫正程序进行精确的描述5. 由日常生活中的人实施6. 不再将过去的事件作为引发行为的原因加以重视7. 拒绝对行为的潜在动因进行假设第二节行为矫正的发展简史一、国外行为矫正的发展概况巴普洛夫的基础性工作最先出现1962华生华生形成惧怕白鼠和消除惧怕心理的实验威特曼对学习困难儿童的体验和视力检测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主要是环境的因素而造成的学习低能,通过改变环境对其进行训练,改善了他们的行为问题。
桑代克:猫学会击打杠杆获取食物行为矫正的三大杰出人物:南非的沃尔普:交互抑制英国的艾森克:对抗条件反射和厌恶条件反射美国的斯金纳:提出操作条件反射原理;行为分析的科学方法二、我国行为矫正发展概况1949前没有系统研究空白阶段1949-1978准备阶段1978-1985开展阶段1986-1995发展阶段1995年以后第三节行为矫正的发展与应用一、行为矫正发展的特点重视塑造良好的行为重视群体行为的改变扩展到普通场合二、行为矫正的应用领域1. 教育家庭教育:生活自理能力良好的生活习惯亲社会行为改变某些不良行为学校教育:良好课堂行为增进学生的学业行为2. 临床心理:强迫症焦虑抑郁症3. 医药和保健:吸烟喝酒4. 行为团体心理学方面5. 工业、商业和人事管理方面6. 运动心理方面三、应用原则1. 防止滥用2. 避免误用3. 不要损害儿童的身心健康4. 遵循道德准则:取得儿童及家长的同意最大效果及最小伤害行为矫正者的资格告知家长正确认识行为矫正的性质第二章行为矫正的理论基础一、应答性条件反射理论(强化决定反应)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实验及理论条件反射的基本定律:消退分化泛化制约与反制约的经典实验:制约情绪;反制约情绪沃尔普的临床实验:交互抑制原理的出现系统脱敏原理二、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反应决定强化)斯金纳的实验:动物富勒:人(智力障碍)林德司来和阿兹林:儿童合作行为毕吉武和贝尔三、认知行为矫正理论产生背景:行为主义的机械观行为主义观点的改变基本容:通过矫治者的不良认知以达到疾病减轻或消除的一类心理治疗方法的总称。
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认知理论,研究由经验引起的变化是如何发生的一种学习理论。
它强调机体对当前情境的理解,然而人和动物具有不同程度的理解力。
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组通过改变思维或信念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心理治疗方法。
具有代表性的有埃利斯的合理情绪行为疗法(REBT),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CT)和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矫正技术等。
一.理性情绪治疗理论REBT理性疗法(REBT)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艾利斯(Albert Ellis)于20世纪50年代创立的。
理性情绪疗法的治疗整体模型是“ABCDE”,是在埃利斯的“ABC理论”基础上建立的。
他认为人的情绪和行为障碍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直接所引起,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引起的信念,最后导致在特定情景下的情绪和行为后果,这就称为ABC理论。
1.ABC理论ABC理论是合理情绪疗法的核心理论,具体内容有:A 代表诱发性事件; B 代表个体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即信念; C 代表因此事件而引起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
ABC理论认为个体的不合理、不现实的信念是导致其情绪障碍和神经症的根本原因。
通常认为情绪和行为后果的反应直接由激发事件所引起,即A引起C,而ABC理论则认为A只是C的间接原因,B即个体对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才是直接的原因。
两个人遭遇到同样的激发事件――工作失误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产生了很大的情绪波动,在总结教训时,甲认为吃一堑长一智,以后一定要小心谨慎,防止再犯错误,努力工作,把造成的损失弥补回来。
由于有了正确的认知,产生合乎理性的信念,所以没有导致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后果。
而乙则认为发生如此不光彩的事情,实在丢尽脸面,表明自己能力太差,怎好再见亲朋好友,由于有了这样错误的或非理性信念,再也振作不起精神来,导致不适当的甚至是异常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理性情绪疗法就是以理性控制非理性,以理性思维(合理思维)方式来替代非理性思维(不合理思维)方式,帮助病人改变认知,以减少由非理性信念所带来的情绪困扰和随之出现的行为异常。
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个案概述:某学校高一男生贺某,主要心理障碍表现为:不敢与人对视,发作时,有紧张焦虑的自主神经症状和反复的回避行为。
经过综合分析,确定了这其中无论是情绪的变化,还是行为的异常,都与个体社会认知的偏差和不合理等因素直接有关。
是在求助者早年形成的自卑、怕人批评、怕遭拒绝和不敢讲话等不良经验的基础上,个体过于追求完美、内向的性格,采用逃避的应对方式,加之教养方式和学校教育环境等不利因素的加重和催化下,不断习得和形成的。
咨询过程1.建立求助动机1.1 言语盘问法,通过系统而且敏锐的提问引导患者重新评估自己的思考,寻找比较积极和现实的替代想法。
例如:这样想的证据是什么有无可供选择的其他不同看法这样想有什么好处和坏处这样想在逻辑上是否出了什么错误(1)任意推断,即在证据缺乏或不充分时便草率地做出结论。
如学习不好,主要是因为身体不好。
(2)选择性概括,仅依据个别细节而不考虑其他情况便对整个事件做出结论,这是一种瞎子摸象式的、以偏概全的认知方式。
如一次考试不好,父亲责打他,就认为是父亲讨厌他。
(3)过度引申,又称过度泛化,是指在单一事件的基础上做出关于能力、操作或价值的普遍性结论,也就是说从一个琐细事件出发引申做出的结论。
如:曾一次打篮球时被别的同学笑话为豆芽菜,就觉得自己毫无价值。
(4)走极端的思维,即要么全对、要么全错,求助者往往把生活看成非黑即白的单色世界,没有中间色。
如我应该学习成绩好等。
2、适应不良性认知的矫正笔者在咨询过程中通过布置一系列认知作业,使求助者发展新的认知和行为来替代适应不良的认知和行为。
比如,咨询师指导求助者广泛应用新的认知和行为。
3、建立新的认知在处理日常生活问题的过程中培养观念的竞争,用新的认知对抗原有的认知:在此过程中,要让求助者练习将新的认知模式用到社会情境之中,取代原有的认知模式。
4、改变自我的认知在此过程中,作为新认知和训练的结果,要求求助者重新评价自我效能以及自我在处理认识和情境中的作用。
认知行为疗法知识全解
认知行为疗法知识全解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组通过改变思维与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与行为的短程的心理治疗方法。
其中有代表性的是阿尔波特.埃利斯的合理情绪行为疗法,阿伦.贝克与雷米的认知疗法与梅肯鲍姆的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具有下列特点:⑴求助者与咨询师是合作关系;⑵假设心理痛苦在很大程度上是认知过程发生机能障碍的结果;⑶强调改变认知,从而产生情感与行为方面的改变;⑷通常是一种针对具体的与结构的目标的短期与教育性的治疗.所有认知行为疗法都建立在一种结构性的心理教育模式之上,强调家庭作业的作用,给予求助者更多的责任,让他们在治疗之中与治疗之外都承担一种主动的角色,同时都注意汲取各类认知与行为策略来达到改变的目的.学习目标掌握认知疗法的基本理论与治疗技术。
转自环球网校edu24olx二.工作程序认知治疗的种类目前有许多种,且各有不一致的侧重点。
但各个具体的治疗过程有许多相似的地方,能够概括出通常的认知治疗所包含的基本过程与常用的基本技术。
尽管一些治疗家对某些方面会有所侧重,或者使用不一致的术语,但就治疗的基本内容而言,基本一致。
(一)贝克与雷米的认知疗法1、建立咨询关系良好的咨访关系对任何种类的心理治疗都非常重要,它是治疗赖以持续下去的基础。
在认知治疗中,要求咨询师与求助者一开始就要形成密切合作的关系,并努力把这种关系贯穿于整个咨询过程。
这样,咨询师与求助者就能够共同制定咨询目标,商讨咨询方法、咨询的时间间隔等具体问题,并在这些问题上达成一致。
在这一过程中,咨询师应尽量采取一种商讨式的态度,而不是使用命令的方式与求助者讨论问题。
这种友好、合作的咨访关系不仅能够促使求助者建立求助动机,也能使求助者积极地投入到咨询过程中来,有利于他调动自己的潜能,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并依靠自身的力量来解决问题。
在这种关系中,咨询师扮演着诊断者与教育者的双重角色。
所谓诊断者,就是对求助者的问题及其背后的认知过程有个全面的认识,对求助者的问题进行诊断;而教育者的含义则不是简单、机械地向求助者灌输某种理论,而是引导求助者对他的问题及其认知过程有一定的认识,并安排特定的学习过程来帮助求助者改变其不习惯的认知方式。
第十三章 认知行为疗法
求助者:唉,当然也不全是。 咨询师:她们的反应为什么与你不同呢? 求助者:还不是个人想法不同呗。 咨询师:对呀,这样看来你之所以郁闷是与你的想法有关啦。 求助者:可能是吧,可是我也不清楚我的哪些想法不合理。我对我爱人非常
好,不管我父母还是我姐姐她们说我爱人哪点不好,我都极力维护他。不像 他,我与他妈妈有不同意见时,他从来都是站在他妈妈一边,他妈妈一来, 我就一点地位也没有了。 咨询师:你是说你丈夫必须像你对他那样对待你吗? 求助者:对呀,他就应该这样做呀。 咨询师:你有什么理由要求他这样做妈? 求助者:(沉默)难道我的要求过分了吗?(求助者低头小声自语)可是我 是这样对他的呀。
认知行为疗法特点
①求助者和咨询师是合作关系 ②假设心理痛苦是认知机能障碍的结果 ③强调改变认知,从而改变情感与行为 ④是一针对具体的和结构性的目标问题的短期和教育性的治疗 ⑤强调家庭作业的作用,赋予求助者更多的责任
二、认知-行为疗法理论的形成
认知-行为疗法始于50年代末60年代初,但作为一种心理治疗的新理论、新 方法而获得人们承认并确立自己的地位却是在70年代。
一 、概念
(一)认知:
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 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像和语言等。人脑 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进而 支配人的行为,这个过程就是信息加工的过程,也就是认知过程。
认知的过程可分为:
还老偏向他妈妈,不能听我说他妈半个“不”字,气死我了,没有比这更糟糕 的事儿了,这日子没法过了。 咨询师:哦,你是说婆婆到来影响了你们夫妻关系,是吗? 求助者:那当然了,现在谁还愿意与父母一起住呀,婆婆一来,我的倒霉日子 就开始啦。 咨询师:你是说,婆婆来你家住是导致你目前情绪状态的直接原因吗?虽然现 在和父母同住的年轻 夫妇比较少了,可是这种情况还是有的呀。这些儿媳妇是 否都像你这样郁闷呢?
行为矫正中的认知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在行为矫正的基本框架内,从认知的视角来分析和矫正个体的问题行为的方法,通称为认知行为矫正。
其基本假设为:行为不仅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更受到个体认知的调节和影响;不仅通过控制环境可以改变行为,通过改变个体的错误认知也可以达到改变行为的目的。
一认知治疗1、认知治疗及其基本原理2、认知治疗的基本技术3、认知治疗的基本过程4、认知治疗的主要应用二理性情绪行为疗法1、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的基本原理2、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的基本过程3、理性情绪行为疗法的基本技术认知治疗一认知治疗及其基本原理1、认知治疗是指根据认知过程影响情绪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技术来改变当事人不良情绪和行为的心理治疗方法的总称。
其基本观点是:认知过程是行为和情感的中介;适应不良行为和情感与适应不良性认知有关。
2、基本原理——Beck提出的情绪障碍认知理论。
Beck认为,心理问题“不一定都是由神秘的、不可抗拒的力量所产生,相反,它可以从平常的事件中产生,例如错误的学习,依据片面的或不正确信息作出错误的推论,以及不能妥善地区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别等等。
”他提出,每个人的情感和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自身认识外部世界、处世的方式或方法决定的,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思想决定了他内心体验和反应。
Beck归纳了在认知过程中常见的认知歪曲的五种形式:(1)任意推断:即在证据缺乏或不允许分时便草率地作出结论;(2)选择性概括:仅根据个别细节而不考虑其他情况便对整个事件作出结论:(3)过度引伸(过度泛化):在单一事件的基础上作出关于能力、操作或价值的普遍性结论,即从一个具体事件出发引伸作出一般规律性的结论;(4)夸大或缩小:对客观事件的意义作出歪曲的评价;(5)极端思维:即要么全对,要么全错。
把生活往往看成非黑即白的单色世界,没有中间色。
认知理论的出发点在于确定认思想和信念是情绪状态和行为表现的原因。
Beck 论证说:抑郁症病人往往由于做出逻辑判断上的错误因而变成抑郁,歪曲事情的含义而自我谴责;一件在通常情况下很小的事情(如溅出饮料)会被他看成生活已完全合逻辑的推论,用自我贬低和自我责备的思想去解释所有的事件。
认知行为治疗
认知行为治疗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英文缩写CBT,由A.T.Beck在60年代发展出的一种有结构、短程、现在取向的心理治疗方法,主要针对抑郁症、焦虑症等问题以及修正功能障碍的想法与行为。
以其科学、高效和相对较低的复发率被大多数临床心理学家所接受和使用,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心理治疗方法。
目录简述认知行为治疗的创立认知行为治疗的特点历史基本概念认知和认知治疗图示和认知图示自动化思维和信念概念联系与区别主要特点一般原理临床应用认知解释展开简述认知行为治疗的创立认知行为治疗的特点历史基本概念认知和认知治疗图示和认知图示自动化思维和信念概念联系与区别主要特点一般原理临床应用认知解释简述认知行为治疗的创立(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英文缩写CBT,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心理治疗方法。
尽管它的创立只有仅仅几十年的历史,但以其科学、高效和相对较低的复发率被大多数临床心理学家所接受和使用。
认知行为治疗的特点认知行为治疗是由A.T.Beck在60年代发展出的一种具有结构、短程、现在取向等特点的心理治疗方法,主要针对抑郁症、焦虑症等问题以及修正功能障碍的想法与行为。
编辑本段历史认知行为治疗的历史1960年代,A.T.Beck在宾西法尼亚州立大学在前人临床心理实践的基础上开始认知行为治疗的尝试。
1976年他出版了《认知疗法与情绪障碍》,1979年出版了《抑郁症的认知治疗》标志着认知行为治疗的创立。
在80年代初期,欧美掀起了认知行为治疗的研究及应用的热潮。
美国心理学会在90年代初向他颁发了心理学应用杰出贡献奖,标志着认知行为治疗的地位正式确立。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在1989年由季建林、徐俊冕首先将认知行为治疗介绍到中国。
近年来在心理学教科书等专著中一般都增加了认知行为治疗的章节。
编辑本段基本概念认知和认知治疗1、认知(cognition):一个人对一件事或某对象的认识和看法.包括对自己的看法,对他人的看法及对环境的认识和对事物的见解等.如小孩.青壮年和老人对“医院是什么地方”的看法不同,关键不在“医院”客观上是什么,而是被不同的人认同成什么,从而影响人的行为反应。
ccrt认知矫正治疗 原理
ccrt认知矫正治疗原理CCRT(Cognitive Corrective Therapy,认知矫正治疗)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旨在帮助个体纠正和改变其错误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模式。
通过CCRT,个体可以更准确地理解和解释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和情感,从而改变他们的行为和情感反应,进而改善他们的心理健康状态。
CCRT的原理基于认知心理学的观点,它认为人的思维和情感是相互联系的,而且人的思维和情感会影响他们的行为。
因此,通过改变人们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模式,可以改变他们的情感和行为反应。
CCRT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认知矫正:1. 认知重构:CCRT通过帮助个体识别和纠正他们的错误认知,帮助他们更准确地理解和解释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和情感。
通过认知重构,个体可以更清晰地认识到他们的思维偏差和错误,从而改变他们的思维方式。
2. 情感调节:CCRT帮助个体识别和理解他们的情感反应,并帮助他们学习如何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感。
通过情感调节,个体可以更好地应对压力和负面情绪,并更积极地面对挑战和困难。
3. 行为改变:CCRT通过帮助个体识别和改变他们的不良行为模式,帮助他们培养积极健康的行为习惯。
通过行为改变,个体可以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问题和挑战,并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愿望。
CCRT的有效性已在许多研究中得到证实。
它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心理障碍,如焦虑症、抑郁症、创伤后应激障碍等。
通过CCRT,个体可以改变他们的认知方式和思维模式,从而改善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在CCRT治疗过程中,治疗师起着关键作用。
他们通过与个体的交流和互动,帮助个体识别和纠正他们的错误认知和思维模式。
治疗师还可以提供支持和指导,帮助个体应对困难和挑战,并培养积极健康的行为习惯。
CCRT是一种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通过帮助个体纠正和改变他们的错误认知方式和思维模式,改善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
通过认知重构、情感调节和行为改变,个体可以改变他们的思维和情感反应,从而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
行为矫正-认知行为疗法
治疗师的角色与培训
治疗师在认知行为疗法中扮演着 关键的角色,他们需要具备扎实 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治疗师需要接受系统的培训和认 证,以确保他们能够有效地应用
认知行为疗法。
治疗师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建立以 及治疗过程中的沟通技巧也是影
认知行为疗法的发展历程
起源
认知行为疗法起源于20世纪60年 代,由A.T. Beck等心理学家提出,
最初用于治疗抑郁症和焦虑症。
发展
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实践经验的积累, CBT逐渐扩展到其他心理问题和障 碍的治疗,如进食障碍、创伤后应 激障碍等。
当前状况
目前,CBT已成为心理治疗领域中 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被广泛应用于 临床实践和研究中。
03
CHAPTER
认知行为疗法的应用
抑郁症的治疗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认知 行为疗法通过改变负性思维模式和行 为习惯,帮助患者重新建立积极的心 态和应对方式,从而缓解抑郁症状。
认知行为疗法强调识别和改变消极的 自我对话和思维模式,通过积极的思 维训练和行为激活,提高患者的自尊 和幸福感。
焦虑症的治疗
04
CHAPTER
认知行为疗法的实施过程
评估与诊断
收集信息
收集患者的病史、家族史、生活 环境等信息,了解患者的认知、
情感和行为状况。
诊断
根据收集的信息,对患者的心理 问题进行诊断,确定认知行为疗
法是否适用。制ຫໍສະໝຸດ 目标根据诊断结果,制定治疗的具体 目标,包括改善患者的不良认知 模式、情绪调节能力以及应对方
情绪与认知
情绪
情绪是认知的重要成分,对人的思维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认知行为疗法认为情绪的产生与人的认知评价有关,通过调 整不良的认知评价可以改善情绪状态。
(完整版)认知行为理论
认知行为理论发展脉络一、行为主义理论(一)发展阶段1.1913—1930年是早期行为主义时期,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在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的基础上创立,他主张心理学应该摒弃意识、意象等太多主观的东西,只研究所观察到的并能客观地加以测量的刺激和反应.2。
1930年起出现了新行为主义理论,以托尔曼为代表的新行为主义者修正了华生的极端观点。
他们指出在个体所受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存在着中间变量,这个中间变量是指个体当时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它们是行为的实际决定因子,它们包括需求变量和认知变量。
需求变量本质上就是动机,它们包括性,饥饿以及面临危险时对安全的要求。
认知变量就是能力,它们包括对象知觉、运动技能等等。
3。
在新行为主义中另有一种激进的行为主义分支,以斯金纳的行为和足以学习理论为代表,提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和强化理论,斯金纳把行为分成两类:应答性行为——由已知的刺激引起的反应操作性行为——有机体自身发出的反应,与任何已知刺激物无关与这两类行为相应,斯金纳把条件反射也分为两类。
应答性行为-—应答性反射(S(刺激)型)操作性行为——操作性反射(R(反应)型)S型条件反射是强化与刺激直接关联,R型条件反射是强化与反应直接关联。
运用强化物来增加某种反应(即行为)频率的过程叫做强化。
斯金纳认为强化训练是解释机体学习过程的主要机制。
(二)重要概念和理论经典条件反射(华生)刺激→反应操作条件作用原理(桑代克斯金纳)反应→刺激可得性无助模仿学习原理(班杜拉)归因理论(海德维纳)可得性无助:不可控制的事情上,形成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人们在受挫后感到绝望和无助;当条件变化为在自己控制之下,他们并不努力控制,二十人觉得希望渺茫而无所作为,不在努力采取措施争取成功。
行为治疗中常用的技术:①放松训练②系统脱敏法③冲击治疗(三)主要观点和评价行为主义将心理与行为分离开来,认为除了一些天生的反射行为,我们大多数行为都是通过学习获得的,所以人类可以学习新的行为,改变旧的行为。
行为矫正认知行为疗法课件
四栏作业(即“情境、情绪、自动想 法、合理想法”三栏)帮助患者寻找 合理的替代想法;(认知治疗日记)
认知治疗每日记录示范
日
情境
情绪
自动想法
期
合理回答
(1)说明引起不 (1)说明 愉 快 情 绪 的 事 件 ; 悲伤、焦虑
等
(1)记下情绪之前 产生的自动想法;
(1)写下对自动想 法的合理回答;
⑤过度夸大和过分缩小:夸大自己的失误、缺陷的重要性,而贬抑自 己的成绩或优点;如因为偶然的开玩笑并无恶意地撒一次谎,于是 认为自己完全丧失了诚信。
6、个人化(personality):将一切不幸、事故等归因
于自己的过失,引咎自责,主动为别人的过失或不幸 承当责任;
7、选择性消极注视:选择一些消极的细节,忽略其他 方面,以至整个情绪都染上了消极的色彩;
2、初步治疗
鼓励患者活动(打破情绪→行为→思维→情绪的恶 性循环)
活动安排表(activity scheduling)
目的: ①增加活动,有利于患者感觉好转,减少疲劳感; ②改善思考能力,打破恶性循环; ③帮助患者了解行为、情绪和认知的关系,发现和抑郁
有关的负性自动想法。
活动安排表
计划
每天早晨开始按小时制订计划
3、深层的功能失调性假设(underlying dysfunctional assumptions)或图式(schemas)
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这种功能失调性的 认知假设是潜在的,通常不再进入意识接受审查, 但它们却是支配人们日常行为的规则。由于功能失 调性认知假设存在,患者对某些重大事件表现出脆 弱性,由此派生出大量负性自动想法。
④重复的适应性自我对话(rehearsa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知行为矫正理论在本世纪70年代正式产生。
它将治疗焦点放在患者的思想、感受、自我言语以及其他的内部心理活动上。
其主要论点是:影响患者的情感和行为的主要原因是认知过程的障碍。
因此,认知行为矫正理论是通过矫治患者的不良认知以达到疾病减轻或消除的一类心理治疗方法的总称,它高度重视研究病人的不良认知和思维方式。
所谓不良认知,是指歪曲的不合理的消极的信念和思想,它们往往导致情绪障碍和不适应行为。
认知行为矫正理论不同于一般的行为疗法,它不仅重视不良行为的矫正,而且更重视病人的认知方式改变以及认知一情感一行为这三者的和谐,同时它也不同于传统的内省疗法或精神分析,它重视病人目前的认知对其身心的影响即重视意识中的事件而不是潜意识中的事件,而内省法则偏重既往经验特别是童年经历对目前问题的影响(即重视潜意识而忽视意识中的事件)。
正式开始使用认知行为矫正等术语,并进一步著书立说创立与发展认知行为矫正理论的较著名人物,是艾里斯和贝克。
艾里斯创立了理性情绪疗法(简称理情疗法),贝克提出了认知疗法。
这些学者的基本理论,构成了认知行为矫正理论的基本框架。
1.艾里斯的理性情绪治疗理论。
艾里斯于1959年创立了一所理性生活研究所,9年后成立了一所“理性心理治疗研究所”,专门从事理性治疗,发表著作颇多,其中较重要的有《心理治疗中的理性与情绪》等。
(1)理论概要。
艾里斯的理性情绪治疗理论认为:患者的情绪困扰乃是由个人的不合理信念所引起,所以要教导患者学习“理性的治疗方法”以代替“非理性的想法”,以清除患者的情绪困扰。
该理论又叫A B G 理论。
在A B C理论模型中,A指诱发性事件;B指个体在遇到诱发性事件之后建立的相应信念,即对这一事件的想法、解释和评价;c指在特定情境中,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的结果。
通常,人们认为情绪及行为反应是直接由诱发性事件(A)引起的,即A引起C,但ABC的理论指出,诱发性事件A只是引起情绪及行为反应的间接原因,而B才是引起人的情绪及行为反应的更直接的原因。
例如,两个学生在一次很重要的考试中都失败了,但他们对这同一事件(A)所持信念(B)可以完全不同。
其中一个学生的想法可能会是这样的:“我真不愿在这次考试中失败。
真希望事情并不是这样,考坏了这多不好呀!”这时他对此事的情绪反应虽会后悔、惋惜,有一种受挫感,但他却会决定克服这种情绪,再努力以争取下一次考出好成绩。
另一个学生则可能会有不同的想法:“我是必须考好的,但没有考好,这简直糟透了,我没法忍受这种失败!连这样的考试也失败,我简直是个废物!”这样,他会使自己感到自卑、抑郁,很难打起精神再做努力。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到,人们对某一事件所持的看法、信念不同,引起的情绪及行为反应也不同。
理情疗法中把前一个学生的想法称为合理的信念,把后一学生的信念叫作不合理的信念。
合理的信念可以引起人们对事物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反应;不合理的信念则只会导致不适当的情绪及行为反应。
当人们坚持某些不合理的信念并长期处于不良的情绪状态时,他最终会出现某些情绪障碍。
(2)不合理信念的主要特点。
艾里斯认为人们所持的不合理信念往往具有下列三个特点:
①绝对化要求。
对事物的绝对化的要求是人们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对某一事物怀有其必定会产生或必定不会产生的信念。
它常和“必须”和“应该”这类字联系在一起。
这在各种不合理的信念中最为常见。
比如,因为客观事物的发生不可能按个人意志来转移,所以怀有“我必须获得成功”,“生活应该是很美好的”等信念的人,就容易陷入情绪困扰。
②过分概括化。
过分概括化是一种以偏概全、以一概十的不合理思维方式的表现。
艾里斯指出,过分概括化是不合逻辑的,这就好像只以一本书的封面设计来判断一本书的好坏。
这些人面对失败或是坏的结果时,往往会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或“一钱不值”,是“废物”等,以自己做的某一件事或几件事的结果来评价自己整个人,其结果是导致自责、自卑、自弃的心理以及焦虑和抑郁的情绪。
过分概括化的另一方面表现为对他人的不合理评价,即别人稍有差错就认为他很坏、一无可取之处等。
这容易导致个体一味责怪他人并伴生敌意和愤怒等情绪。
理情治疗法的一句名言就是:“评价一个人的行为而不是去评价一个人。
”
③糟糕至极。
糟糕至极是一种想法,即认为某一事情的发生会非常可怕、非常糟糕,是灾难性的。
这种想法会导致个体陷入极端不良的情绪体验如耻辱、自责自罪、焦虑、悲观、抑制之中而难以自拔。
2.贝克的认知疗法理论。
(1)理论概要。
贝克曾受过严谨的精神动力治疗法的训练,在长期观察抑郁症等情感失常患者的表现后,深刻地感到认知过程是这些病症的核心问题。
他创立的认知疗法认为,患病者的感情和行为大部分取决于患者本人对于周围世界的解释、想法和认知模式。
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思想决定了他的内心体验及行为反应。
其主要著作是《认知治疗与情绪异常》。
认知疗法理论的出发点在于确认思想和信念是情绪状态和行为表现的原因。
贝克论证说,抑郁症病人往往由于错误地作出逻辑判断而产生抑郁,由于歪曲了事实的涵义而自我谴责。
一件在通常情况下很小的事,会被抑郁病人看成是生活已完全绝望的表现。
因此抑郁症病人总是对自己作出不合逻辑的推论,用自我贬低和自我责备的思想去解释所有的事件。
因此治疗的目的就是要改变患者不良的或歪曲的认知和观念。
所以贝克的认知疗法又被称作“认知转移法”。
(2)认知歪曲的主要形式。
认知疗法着重于辨认和改正歪曲而不适应的认知。
贝克归结了认知过程中常见的认知歪曲的五种形式:①任意的推断:即在证据缺乏或不充分时便草率地作出结论;②选择性概括:仅根据个别细节而不考虑其他情况便对整个事件作出结论;⑧过度引伸:指在某一事件的基础上作出关于能力、操作或价值的普遍性结论;④夸大或缩小:对客观事物的重大意义作出歪曲的评价;⑤“全或无”思想:即要么全对,要么全错,往往把生活看成非黑即白的单色世界,没有中间色。
从艾里斯和贝克的理论来看,虽然他们的提法命名等有所不同,但其基本理论思想十分相似,其中心思想都认为认知可以左右行为反应,错误的思想及判断是导致患病的主要原因。
例如艾里斯所提出的不合理信念的表现中有一条是“绝对化的要求”,这实际上等同于贝克的“垒或无”思想;艾里斯所说的“以偏概全”也类似于贝克所介绍的“选择性的概括”等等。
上述理论为认知行为矫正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