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全册教案设计
磐石教育中心设计
目录
第一单元阅读 1春
2济南的春天
3﹡雨的四季
4古代诗歌四首
观沧海/曹操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次北固山下/王湾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写作热爱生活,热爱写作
第二单元阅读 5秋天的怀念/史铁生
6散步/莫怀戚
7﹡散文诗二首
金色花/泰戈尔
荷叶·母亲/冰心
8《世说新语》二则
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行
写作学会记事
综合性学习
有朋自远方来
第三单元阅读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
10﹡再塑生命的人/海伦·凯勒
11《论语》十二章
写作写人要抓住特点
名著导读
《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课外古诗词诵读
峨眉山月歌/李白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第四单元阅读 12纪念白求恩/毛泽东
13植树的牧羊人/让·乔诺
14﹡走一走,再走一走/莫顿·亨特
15诫子书/诸葛亮
写作思路要清晰
综合性学习
少年正是读书时
第五单元阅读 16猫/郑振铎
17﹡动物笑谈/康拉德·劳伦兹
18 狼/蒲松龄
写作如何突出中心
第六单元阅读 19 皇帝的新装/安徒生
20天上的街市/安徒生
21﹡女娲造人/袁珂
22 寓言四则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伊索寓言》
蚊子和狮子/《伊索寓言》
穿井得一人/《吕氏春秋》
杞人忧天/《列子》
写作发挥联想和想象
综合性学习
文学部落
名著导读
《西游记》精读和跳读
课外诗词诵读
秋词(其一)/刘禹锡
夜雨寄北/李商隐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陆游
潼关/谭嗣同
1春
激趣导入:
朱自清的精短散文《春》,意象单纯,主题明朗,语言优美,人们往往把它解读为一篇“春的赞歌”。其实,《春》与朱自清众多的写景抒情散文一样,看似晶莹剔透,一目了然,实则像一杯醇酒一般,蕴涵了绵长而清洌的韵味与芳香,要真正品尝出它的滋味并非易事。在这篇“贮满诗意”的“春的赞歌”中,事实上饱含了作家特定时期的思想情绪以及对人生及人格的追求,表现了作家骨子里的传统文化积淀和他对自由境界的向往。1927年之后的MMM朱自清,始终在寻觅着、营造着一个灵魂深处的理想世界——梦的世界,用以安放他“颇不宁静”的拳拳之心,抵御外面世界的纷扰。如果说《荷塘月色》是作者经过了凄苦的灵魂挣扎之后,找到的一方幽深静谧的自然之境,曲折地体现了他“出淤泥而不染”的人格操守,而“早春野景”则使他的梦的世界走向了一个开阔、蓬勃的境地,突出地展示了他要在春天的引领下“上前去”的人生信念。后者是前者的延续、转化、提升。但不管这两个世界有多么不同,它们都源于朱自清的一种理想追求甚至是一种乌托邦式的幻想。《春》描写、讴歌了一个生机蓬勃的春天,但它更是朱自清心灵世界的一种真实写照,《春》这篇简短而明朗的散文,正体现了他的审美理想。
一、重点
1. 诵读课文,感受春天的气息。
2. 品读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难点
学习作者描绘“春”的手法,了解并运用描写景物的方法。
一、整体感知
1.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代表作品有:《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背影》、《荷塘月色》等。
朱自清1916年进入北京大学预科,次年进入哲学系,参加过五四运动,是文学研究会早期会员之一,还参与发起新文学第一个诗歌团体——中国新诗社,开始发表新诗。1920年大学毕业后,在江浙一带多所中学任教,并撰写小说和散文。1925年起,历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其间曾于1931年赴英国留学,并漫游欧洲数国。抗日战争爆发后,到昆明西南联大任中文系主任,从事学术研究和杂文写作。抗战胜利后,参与爱国民主运动,在身患重病时,仍签名于《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死于贫病交迫之中,被誉为“有骨气的爱国文化人”。
2. 文章概览
《春》大致写于1927年至1937年,朱自清在写此文时,已经没有初期创作诗文时的那种淡淡的哀怨的情调,而是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快的情绪。在大自然中,他发现了美和希望,于是欣喜万
状,写下了著名的散文精品《春》,反映了他对美的追求,对光明的向往,表达了他对未来的希望以及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重点研读
1. 这篇散文以诗的笔调,从容不迫地“推”出五幅“特写”,细致描写了春天的动人景象,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明确:本文先写草,次写花,再写春风,然后写春雨,最后画出了一幅迎春图,描绘了花卉争荣、生机勃勃的春天的图画,赞美、抒唱春的创造力和带给人们以无限希望,从而激励人们在大好春光里辛勤劳作、奋然向前。这篇作品可以说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是一曲春的赞歌,更是一篇写景抒情文章的典范,从这篇文章里我们还可以揣摩一些写景方法(修辞方法、多种感官、写景顺序、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等)。
明确:细读《春》,其中充满了“人本意识”,只要把文章通体诵读一遍,就会感悟到《春》自始至终都是把人作为生活的主人,
围绕着人的活动而写的。若仅仅把作品中的人局限在一幅“迎春图”内,未免挂一漏万、偏执狭窄了。开篇语的“盼望着,盼望着”就是人的心声,就是所有经过隆冬的人心底的共同语言。《春》的第三、四、五、六段中,人的活动也依次排开,展现出不同层面的人物,在不同的时间,做着符合他们各自身份的“一份儿事”,从而我们感悟到《春》写的是一个时光流动着的季节,人是春天生活的主人。
3. 思考:《春》的故乡在不在江南?
明确:不能将《春》的描写对象局限为江南之春,课文并非客观的“描写性散文”(即作者对江南之春的客观描写),而是“抒情性散文”(即融入了作者更多的情感体验)。朱自清笔下的“春景图”,不是他故乡江浙一带的那种温暖潮湿的春景,也不是北方城郊的那种壮阔而盎然的春景,更不是如画家笔下那种如实临摹的写生画,而是作家在大自然的启迪和感召下,由他的心灵酿造出来的一幅艺术图画。在这幅图画中,隐藏了他太多的心灵密码。正是经过了大师艺术剪辑的图景,《春》中的景色才跨越了时空,至今仍令人为之陶醉。这一图景更是跨越了“地域性”的限制,而具有了广泛性、象征性特征。
三、心灵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