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研究分析与对策

合集下载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及对策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及对策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及对策随着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和人口迁移的加剧,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成为一个社会关注的焦点。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亲或一个亲生父母在外务工,长时间不在家陪伴孩子,或者因其他原因导致孩子长期留守在家中,由其他家庭成员或亲戚照顾。

这些孩子在没有得到充分的照顾和教育的情况下成长,面临着身心健康、教育和未来发展等诸多问题,给他们的成长和未来带来了重大影响。

本文将从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出发,结合社会实际,探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

一、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1. 身心健康问题由于长时间缺乏家庭关爱和陪伴,留守儿童易产生孤独、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长期饮食不规律、缺乏运动,易导致健康问题;另外由于缺乏家庭照料,易发生意外伤害。

而这些问题都会影响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

2. 教育问题留守儿童的学业和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缺乏家庭教育与封闭教育、自闭症、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导致成绩下降甚至辍学;某些地区还存在着留守儿童难以享受基本的教育权利的问题。

3. 安全问题缺乏监护和父母的关爱,留守儿童易受到各种侵害,甚至成为校园暴力、校园欺凌的受害者;长期网络沉迷、被人诱导、未受保护导致安全问题。

4. 未来发展问题由于家庭教育的不足,留守儿童在情感与社交等方面存在缺陷,对于未来的人际关系、职业发展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利影响。

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1. 家庭关爱和支持政府应该通过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支持留守儿童的父母返乡务农,或者在家门口找到就业机会,确保留守儿童能够和父母团聚;加强对留守儿童家庭的帮助和支持,提供技能培训和创业指导,提高留守儿童家庭的经济收入水平,增加对孩子的关爱和抚养。

2. 政府政策支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村教育条件,提高教师待遇,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和设施,确保留守儿童能够享受到基本的学习条件;出台相关政策,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照顾,建立健全留守儿童保护体系,对于违法侵害留守儿童权益行为严肃处理,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日益凸显,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由于父母外出务工,这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境,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教育质量和未来发展。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现状1、家庭教育缺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然而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导致家庭教育严重缺失。

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等监护人往往只能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在学习和心理上难以给予有效的指导和监督。

许多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父母的关爱、鼓励和引导,容易产生孤独、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

2、学校教育资源不足农村地区的学校普遍存在教育资源短缺的情况,如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简陋、课程设置单一等。

部分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教学方法单一,难以满足留守儿童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此外,学校对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特殊关怀也相对不足,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3、学习成绩不理想由于缺乏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和有效的监督指导,加上农村学校教育资源的限制,留守儿童在学习上往往表现出动力不足、成绩不佳的情况。

他们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得不到及时的帮助和支持,容易产生厌学情绪,甚至辍学。

4、心理健康问题突出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感到孤独、无助、自卑,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

这些心理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和解决,可能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发展。

5、安全隐患较大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监管和保护,在生活中面临着较大的安全隐患。

他们可能会更容易受到意外伤害、欺凌、拐卖等威胁,同时也可能会因为缺乏正确的引导而误入歧途。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1、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之间的经济差距导致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以谋求更好的生活条件。

这使得他们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从而造成了留守儿童的现象。

2、户籍制度限制现行的户籍制度使得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入学面临诸多困难,如高额的借读费、入学门槛高等,这也导致了许多农民工不得不将孩子留在农村。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与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与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与对策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外出务工,将未成年子女留在老家由其他家庭成员照顾,或者由祖辈照料,长期生活在农村的一类特殊儿童。

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外出就业,留守儿童的数量不断增加,他们长期生活在农村,面临着诸多与教育相关的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资源匮乏。

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较少,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设备都比城市要差一些,更别说是在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了。

在农村,留守儿童往往面临着学校设施简陋、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这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受到了影响。

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留守儿童容易感到孤独、焦虑和自卑,甚至出现心理问题。

特别是在成长的关键时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导,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农村留守儿童的自我管理和社交能力相对较差。

长期缺少家长的指导和教育,这些孩子在自我管理和社交方面相对较差,缺乏主动性和责任心。

这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

二、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对策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共同努力,包括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

以下是一些应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投入。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学校和留守儿童的资金投入,改善学校的教学条件和设施,提高师资力量,确保留守儿童能够接受优质的教育。

可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开展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援助和帮扶项目。

学校应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和教育。

学校应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态并解决心理问题。

学校可以组织各类课外活动,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社会交往和自我管理的培养。

家庭应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和教育。

即使父母外出务工,也要给留守儿童足够的关爱和教育,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家长可以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与孩子保持联系,倾听孩子的心声,关注他们的成长与学习。

社会应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和帮助。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及对策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及对策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及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指在农村地区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导致一些儿童长时间无人照顾,独自在家中生活的现象。

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外流的加剧,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出现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加大、农村教育资源不足等因素有关。

在农村地区,随着一部分农民走出农村去城市务工,留守儿童成为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

他们由于缺乏父母的关心和呵护,常常面临孤独、焦虑乃至安全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出现,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也给社会带来了不小的隐患。

研究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及对策,对于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促进农村教育和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2 问题意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十分严峻,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

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在于认识到这一困境的存在并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促使社会和政府采取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长期独自留在家中,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爱,心理健康和情感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

他们面临着孤独、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甚至导致不良行为的出现。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备受关注。

缺乏家庭的教育指导和监督,他们容易在学业上出现问题,影响到他们的学习成绩和未来发展。

这也使得留守儿童在心理和学业上都处于弱势地位,容易被边缘化。

我们必须认识到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严重性,加强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和研究,寻找解决之道。

只有真正认识到问题意识,我们才能够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及其影响,深入分析留守儿童面临的困境和挑战,并探讨现有的解决对策的有效性和局限性。

通过研究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深层原因,提出可行的对策和建议,帮助政府、学校和社会各界更好地关注和支持留守儿童的成长与发展,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实现留守儿童的全面发展和幸福生活。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对策1. 引言1.1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及对策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长期在外务工或其他原因而无法和父母一起生活的儿童。

他们通常由年迈的祖父母照顾,缺乏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教育资源。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成为关注的焦点,其教育现状存在诸多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着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

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指导,他们往往缺乏适当的学习计划和教育资源,学习成绩和学习兴趣受到限制。

留守儿童长期缺少父母陪伴,心理健康问题容易受到影响,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

这些问题对于他们的学习和成长都存在着负面影响。

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农村教育基础设施薄弱,学校条件差,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这也给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带来了挑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配置,改善教育条件,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关注,建立心理咨询服务体系,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

社会力量也应积极参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组织志愿活动,设立教育基金,为他们提供学习支持和帮助。

只有政府和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有效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2. 正文2.1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存在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由于父母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留守儿童缺乏家庭的关爱和教育指导,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

由于留守儿童生活在相对贫困的环境中,他们受到的教育资源和机会较为有限,学习条件较差。

由于老师和村干部的关注度不高,留守儿童在学习上容易被忽视,导致学业成绩不佳。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也受到文化观念的影响。

一些家庭认为女孩不需要接受高等教育,导致女留守儿童受到歧视和忽视。

而在一些偏远地区,由于交通不便和教育资源匮乏,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机会更加有限。

一些地区存在着治安问题,留守儿童容易受到欺凌和伤害。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依然存在着许多难题和挑战,需要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努力来改善。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及问题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及问题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及问题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农民纷纷涌向城市谋求更好的生活,留守在农村的儿童数量逐渐增多。

农村留守儿童,指的是父母或一个/两个父母外出务工,儿童留在农村老家由亲属或邻里照顾、教育的一群特殊儿童群体。

据统计,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超过9000万,他们因为父母的长期外出工作而面临着许多教育问题和困境。

在这种情况下,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本文将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及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1. 教育资源不足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城市较为匮乏,学校数量少、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设施设备不完善成为农村留守儿童接受良好教育的障碍。

由于学校条件的滞后,农村留守儿童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常常面临质量低劣的教学资源和环境。

2. 家庭教育缺失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的分离导致了家庭教育的缺失。

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的影响力大大减弱,缺乏督促和引导,因此对儿童的教育投入减少,时间管理难以得到保证,孩子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大大降低。

3. 心理健康问题长期缺少父母的陪伴和关怀,农村留守儿童易感受到孤独、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

一些留守儿童甚至出现了攻击性、自闭、自虐等行为,这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4. 师资力量不足农村地区的师资力量普遍不足,这直接影响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质量。

一些缺乏教学经验和方法的老师很难满足留守儿童的学习需求,导致了教学质量的不稳定。

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首先应该增加教育资源的投入,包括加大对农村学校的建设力度、提高教师待遇、改善教学条件等,以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质量。

2. 完善监护责任政府应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责任,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关爱制度,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关爱制度,加强对家庭教育的引导和监督,以规范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提升留守儿童的学习动力。

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份,树立正确的自我评价和自尊心,增强自我保护和适应能力。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四篇)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四篇)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四篇)篇一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3300字“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一个长期的、必然的社会问题。

由于历史和现实等诸多原因,“留守儿童”在我国经济社会结构中处于“弱势”地位,是一种特殊的群体,特别是在我县,“留守儿童”为我县“打工经济”的繁荣承担了很多压力和责任,有理由得到社会的更多关注、关心和关爱。

一、留守儿童的现状所谓留守儿童,就是指农村流动人口在户籍地以外谋生时把其未成年的子女留置在户籍地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具体是指与父母双方或一方分离并留守在农村的少年儿童。

留守儿童问题的出现不仅成为我县外出务工农民的后顾之忧,而且给正在成长中的儿童身心健康带来巨大影响。

通常情况下,在父母外出打工后,农村留守儿童有四种被监护方式。

一是隔辈监护。

监护人是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他们是留守儿童的监护主体。

他们占监护者总数的90%左右。

他们的年龄大都在60岁以上,这些人绝大多数人文化水平较低,文盲半文盲占绝大多数。

二是上辈监护。

监护的主体是叔叔、婶婶,舅舅、舅妈等。

这类监护比例不是很大。

但是,这种监护方式存在着监护权比较频繁流动的问题,很不稳定。

三是同辈监护。

监护者是哥哥、嫂嫂或姐姐、姐夫。

这类监护者一般是年纪较轻,文化水平也较高,如果有就业信息或机会,他们随时都会外出打工。

所以,该类监护者也存在着监护权不稳定的问题。

四是监护缺失。

也就是农村流动父母外出打工后,把监护权交付给了留守儿童自己。

这类留守儿童往往除了要自己照顾好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外,还要承担起农业劳动力的角色,照顾好自家的农田。

二、留守儿童现状产生的根源(一)农民工问题是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产生最直接的根源。

我县农村青壮年约有80%以上常年流向各地,但城乡二元结构使进城打工的农民工无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给予照顾。

原因在于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与这种户籍制度相伴而生的子女免费或低收费入学、必须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等制度形成的壁垒,直接推动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的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的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的研究一、引言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现象。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留在农村的孩子就成了“留守儿童”。

这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乏关爱和教育,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那么,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现状是怎样的呢?又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吧!二、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1. 孤独感严重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在外打工,长时间与家人分离,导致他们感到孤独。

这种孤独感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还可能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有时候,孩子们会幻想自己的父母是在外打工赚钱给他们买礼物,这种幻想让他们更加渴望父母的陪伴。

2. 自卑感较强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生活在偏远地区,接受的教育资源相对较少,与城市孩子的差距较大。

这使得他们在与城市孩子交往时,容易产生自卑感。

由于缺乏家庭教育,他们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也容易受到影响,导致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处于劣势地位。

3. 情绪波动大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家庭关爱,容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而且,由于缺乏正确的心理疏导,这些负面情绪往往无法得到有效缓解,从而导致情绪波动较大。

有时候,他们甚至会因为一些小事而发脾气,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都是极大的伤害。

4. 学习成绩下滑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家庭教育和监督,学习成绩往往不理想。

而且,由于长期生活在偏远地区,接触到的信息有限,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也相对较弱。

这使得他们在学习上越来越吃力,最终可能导致辍学。

三、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1. 完善政策体系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力度,完善相关政策体系,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

政府还应该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工作,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 提高家长素质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在当今社会,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焦点。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谋求发展,而他们的子女却被留在了农村,成为了留守儿童。

这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教育方面的困难和挑战,这不仅影响着他们个人的未来发展,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与进步。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问题1、家庭教育缺失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然而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不在身边,无法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教育。

隔代监护人往往文化水平较低,教育观念陈旧,只能在生活上给予照顾,难以在学习和心理上给予有效的指导和支持。

这导致留守儿童在行为习惯、道德品质等方面容易出现问题。

2、学校教育资源不足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学校的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简陋。

一些农村学校缺乏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和音体美等课程的专业教师,无法满足留守儿童多元化的教育需求。

同时,由于留守儿童数量较多,老师难以对每个孩子进行个性化的关注和辅导。

3、学习动力不足由于缺乏父母的监督和鼓励,留守儿童在学习上往往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

他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容易产生挫折感和厌学情绪。

而且,由于农村教育环境相对较差,孩子们对未来的发展前景感到迷茫,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动力。

4、心理健康问题突出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内心容易产生孤独、自卑、焦虑等不良情绪。

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缺乏情感倾诉的对象,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和解决。

这些心理问题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还可能对其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

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1、强化家庭教育政府和社会应加强对留守儿童家长的宣传教育,让他们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长即使身在外地,也要通过电话、视频等方式与孩子保持密切的联系,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

同时,家长可以委托有能力、有责任心的亲属或邻居代为照顾孩子,并加强与监护人的沟通和交流。

2、优化学校教育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师资水平。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或父母一方在外地打工,孩子留在农村由亲戚或祖辈照料。

这一现象已经成为了中国农村社会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不仅影响着孩子们的身心健康,也给农村社会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一、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分析1.1 生活条件差农村留守儿童通常生活在深山老林或偏僻的村寨,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有限,他们的生活条件往往十分艰苦。

缺乏文化、艺术、体育等教育资源,缺乏专业人员的关爱和指导,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

1.2 教育水平低由于缺乏父母的关心和照顾,留守儿童的学习积极性和成绩往往不如同龄人。

在村镇中学和县城中学,这些孩子们也面临着艰苦的学业和生活条件,他们经常因为学习成绩的不理想而受到教师和同学的歧视。

这直接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身心健康。

1.3 心理健康问题凸显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孩子缺乏家庭关爱,心理孤独感强烈,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容易出现自卑、孤独、焦虑等心理问题。

1.4 安全问题较突出由于长期照顾留守儿童的是祖辈或亲戚,他们通常年龄较大、身体状况较差,无法给予儿童有效的保护。

留守儿童易受到网络游戏、不良信息的影响,甚至容易成为犯罪分子的对象。

二、对策研究2.1 政府应加大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力度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力度,制定相关政策,完善相关保障措施,建设更多的留守儿童关爱中心,提供心理咨询、学习辅导和文化活动等各种服务,为留守儿童提供一个更为温馨、健康和快乐的成长环境。

2.2 父母回乡创业鼓励父母回乡创业,提高农村经济收入水平,减少农村留守儿童现象。

政府可以通过扶持农村产业发展、提供创业扶持资金等措施,吸引更多的农民返乡创业。

2.3 加强社区和学校教育社区和学校应该积极开展针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活动,组织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学习辅导班等活动,提高留守儿童的自尊心和学习动力。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的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的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的研究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乡差距逐渐缩小,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寻求更好的生活。

这一过程中,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益严重。

据统计,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已超过6000万人,占全国未成年人的21%。

这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心理问题,如自卑、孤独、焦虑等。

本文将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1.自卑心理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缺乏亲情关爱,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他们在学校表现不佳,成绩普遍较差,对自己的未来充满迷茫和担忧。

他们还可能因为长相、家庭条件等方面的差异而受到同龄人的歧视和排挤,进一步加重自卑感。

2.孤独心理农村留守儿童长期生活在远离父母的环境中,缺乏亲情关爱和陪伴。

他们在生活中缺乏安全感,容易感到孤独无助。

他们还可能因为与同学沟通不畅、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而感到孤独。

长期的孤独心理可能导致抑郁、自闭等心理问题。

3.焦虑心理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着巨大的生活压力。

他们不仅要承担学习任务,还要照顾年迈的祖父母或生活不能自理的兄弟姐妹。

这种生活压力可能导致他们产生焦虑心理,对未来充满担忧。

他们还可能因为缺乏父母的关爱和保护而感到害怕,对未知的事物充满恐惧。

三、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对策建议1.加强家庭教育引导政府和社会组织应加大对农村家庭的教育投入,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和家庭教育意识。

家长要学会关爱和尊重孩子,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和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

家长要加强与孩子的沟通,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

2.完善学校教育体系学校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定期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和心理咨询服务。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学校还要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和帮扶,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的温暖和关怀。

3.加大社会支持力度政府和社会组织要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心理咨询和帮助。

农村留守儿童调研报告7篇

农村留守儿童调研报告7篇

农村留守儿童调研报告7篇调研报告是知识传播和学术交流的重要方式,调研报告是调研工作的文字证明,是落实一项项目的文字参考,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农村留守儿童调研报告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农村留守儿童调研报告篇1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开始向城市转移,其中一部分群体赴韩务工,一部分涌入经济发达城市,而他们的子女大多留给了祖父母、兄弟姐妹和亲戚照顾,从而形成了一支特殊的留守儿童队伍。

大部分留守儿童缺少家庭正常的爱护、教育和关怀,有的从小就染上了诸多不良社会习气,留守儿童已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而其教育问题更是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目前,我市有中小学校共计28所,农村中小学14所;其中汉校有6所、朝校有4所、民族联校有4所。

从留守儿童分布情况看,汉族学校留守儿童占全校学生总数的8.6%~68%之间;朝鲜族学校留守儿童占全校学生总数的72%~90%之间;民族联校留守儿童基本是朝鲜族学生。

从图表中我们不难看出,我市农村留守儿童比例比较高,有的学校留守儿童比例接近极化,尤其是朝鲜族学校留守儿童所占比更为突出,民族联校和汉校的留守儿童也多是朝鲜族学生。

(一)学习教育不系统。

外出务工父母常年在外,一周或一个月才能与孩子通过电话、网络等渠道联系一次,有的甚至好几年不回家。

这种父爱、母爱的严重缺位,不利于引导、教育和监督子女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更不利于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

部分监护家庭只注重孩子的物质生活,而忽视孩子的学习,尤其是忽视了对孩子人格的培养。

(二)人格发展不健全。

由于爷爷、奶奶等隔代监护者,对孩子溺爱、放纵,留守儿童的生活几乎处于无限制状态,缺乏正常、积极的教育和引导。

而且由于他们长期与父母分离,无法与父母进行沟通和感情培养,长此以往,大多数留守儿童会变得感情冷漠,容易形成内向、自卑、孤僻等性格特征。

可以说,父母外出打工的时间越长,留守儿童的性格变化就越大;儿童年龄越小,变化就会越快。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的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的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的研究一、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1.1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导致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逐年增加。

这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缺乏足够的关爱和陪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包括:孤独感、自卑感、焦虑感、抑郁感等。

1.2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1)家庭教育缺失:父母在外打工,无法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导致孩子在性格、习惯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2)社会交往能力不足:由于缺乏与同龄人的交往,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相对较弱,容易产生孤独感。

(3)心理承受能力较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农村留守儿童往往缺乏应对能力,容易产生自卑感和焦虑感。

二、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对策研究2.1 加强家庭教育引导(1)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农村家庭教育的扶持力度,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帮助农村家庭解决实际困难,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2)社会各界要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问题,积极开展关爱活动,为他们提供心理援助和生活帮助。

2.2 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1)学校要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和教育,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心理素质。

(2)社区要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为他们提供更多的社会交往机会,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3 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服务体系(1)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

(2)社会各界要积极参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服务的提供,共同努力,为他们创造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

三、结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努力。

通过加强家庭教育引导、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等措施,我们相信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会得到有效改善,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随着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凸显,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或监护人因工作、就业、经商、务农等原因,常年在外地务工或外出,留守在农村的未成年子女。

他们的成长环境常常存在严重问题,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照料,容易陷入心理、教育、健康等方面的困境。

本文将分析当下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并提出针对性的对策,以期改善他们的成长环境,促进健康成长。

1. 教育状况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家庭教育缺失,导致他们的学习习惯不好,成绩普遍较差。

由于监护人不在身边,孩子们对学习的重视程度也大打折扣,因而导致了他们的学业表现不佳的问题。

2. 心理健康问题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陪伴,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心理健康问题,比如焦虑、抑郁、自卑等。

这些心理问题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还可能对他们的成长产生长期的不良影响。

3. 健康状况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习惯常常不规律,营养不良的情况较为普遍,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他们在饮食和生活方面的自理能力较差,容易导致健康问题的发生。

二、针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研究1. 建立完善的留守儿童关爱体系政府应当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力度,完善关爱体系,建立留守儿童关爱中心,提供生活照料、心理辅导、学习辅导等服务,以便更好地照顾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

2. 加强学校教育学校应当积极配合政府,针对留守儿童的特殊情况,推动教育资源的下沉,加强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资源,帮助他们提高学业成绩。

3. 家庭教育支持政府可以配合相关部门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支持,提供父母教育、家庭教育指导等方面的服务,帮助留守儿童获得更好的家庭教育。

4. 加强心理疏导政府可以组织专业心理辅导师、社工等人员,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心理疏导服务,帮助他们排解心理问题,促进心理健康。

5. 加强健康教育学校和社会可以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向留守儿童宣传健康知识,提高他们的健康意识,促进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的结论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的结论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的结论问题背景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外出务工或其他原因,留在农村家乡由亲戚或祖辈照顾的儿童。

近年来,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益突出。

这些儿童面临着许多教育问题,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成长。

教育问题1.缺乏亲子陪伴和家庭教育:留守儿童与父母长时间分离,无法得到充分的亲子关爱和教育指导,容易导致性格形成、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等方面的问题。

2.学习资源不足:农村教育资源相对城市更为匮乏,留守儿童在学校和家庭中都难以获得良好的教育资源,限制了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3.心理健康问题:长期与父母分离,留守儿童容易出现孤独、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不利于他们的学习和成长。

4.留守儿童容易受到校园欺凌和伤害:由于缺乏父母的保护和监督,留守儿童更容易成为校园欺凌的受害者。

对策研究结论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应该采取综合的对策来解决。

以下是对策研究的结论:1. 家庭支持和教育制定政策和措施,鼓励农村父母回乡创业或找到合适的就业机会,以减少农村劳动力的流失,增加留守儿童与父母的陪伴时间。

加强家庭教育的宣传和指导,提高农村家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帮助父母更好地关注和培养孩子的成长。

2. 改善学校教育资源增加农村学校的教育经费投入,改善学校硬件设施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加强农村学校与城市学校的合作,推动知识、教师和教育理念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水平。

3. 心理健康支持加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他们积极应对困难和压力,提高心理素质和抗逆能力。

建立社区心理健康机构,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心理支持和心理治疗服务,为留守儿童提供及时的帮助和支持。

4. 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制定明确的校园安全制度和规章制度,保护留守儿童的人身安全,防止他们成为校园欺凌的受害者。

提高学校师生对校园欺凌和伤害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加强校园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互动,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行为习惯。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报告目录一、内容综述 (2)(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2)(二)研究目的与问题 (4)(三)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5)(四)报告结构安排 (5)二、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分析 (6)(一)家庭教育观念的转变 (7)(二)家庭教育内容的变化 (8)(三)家庭教育方式的调整 (10)(四)家庭教育环境的影响 (11)(五)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 (12)三、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13)(一)教育资源匮乏 (14)(二)教育方法不当 (15)(三)亲子沟通障碍 (16)(四)家庭教育监管缺失 (18)(五)家庭教育指导不足 (19)四、改进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对策建议 (20)(一)加大教育资源投入 (21)(二)更新教育理念和方法 (23)(三)加强亲子沟通与交流 (24)(四)完善家庭教育监管机制 (25)(五)提升家庭教育指导水平 (26)(六)构建家庭教育支持体系 (27)五、结论与展望 (28)(一)主要研究发现总结 (30)(二)对政策与实践的启示 (31)(三)未来研究方向展望 (32)(四)案例分析 (33)(五)实践意义与价值 (35)一、内容综述本研究报告旨在深入探讨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由于父母长期外出务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主要依赖于隔代监护或亲友托管,这种监护模式往往导致亲子关系的疏离,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引导。

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如自卑、孤独、焦虑等,这些问题需要得到及时的关注和干预。

农村家庭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育质量参差不齐。

许多农村家庭缺乏教育的主动性和责任感,未能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部分农村地区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优质教育资源向城市倾斜,农村留守儿童难以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机会。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还存在一些法律法规上的空白和执行困境。

分析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现状及对策

分析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现状及对策

分析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现状及对策1. 引言1.1 概述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因工作或其他原因长期不在家,导致孩子长时间单独在家或由长辈照看,无法得到父母的关爱和陪伴。

这种现象在农村地区比较普遍,尤其是随着城乡差距的加大和劳动力外流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农村家庭面临留守儿童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通常面临着孤独、焦虑、自卑、不安全感等心理问题。

他们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指导,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甚至影响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长期缺乏父母陪伴也容易导致他们与同龄人的交流困难,社交能力欠缺,影响其身心健康的发展。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不仅是个人问题,也是社会问题。

只有引起足够的重视,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才能确保这些孩子能够健康成长,走出心理困境,积极融入社会。

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1.2 介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严重性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外出务工等原因,长时间在农村家乡生活的未成年人。

他们通常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照顾,与父母的分离让他们面临着心理问题的困扰。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严重性不容忽视。

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陪伴,使他们缺乏安全感和依恋感,心理上易感到孤独和沮丧。

受到外界环境影响,部分留守儿童可能会产生逆反心理,表现出攻击性和冲动行为。

长期缺乏父母的引导和教育,农村留守儿童缺乏规矩意识和自律能力,易受不良风气和负面影响,增加了他们走向犯罪的风险。

要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必须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加强心理援助和教育工作,帮助他们健康成长,走向美好的未来。

2. 正文2.1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现状分析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关注。

他们由于长期独自留在农村家中,缺乏父母的关爱和照顾,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孤独和焦虑感。

在学习方面,由于家庭条件的限制和缺乏监督,留守儿童的学习动力和成绩往往较差,容易产生自卑情绪。

孩子们面对亲人的长期离家,缺乏安全感和依恋对象,容易导致心理上的不稳定和抑郁情绪。

新时代农村留守儿童现状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

新时代农村留守儿童现状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

新时代农村留守儿童现状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新时代农村留守儿童现状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引言随着城乡经济发展的差距逐渐扩大,许多农村劳动力纷纷外出务工,导致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日益加剧。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或监护人因工作、疾病等原因长期不在家照顾孩子,导致孩子长期留在农村老人家中或由亲戚朋友代为照顾的一类特殊群体。

这一问题牵动着社会各界的关注,政府、学校、社区等各方面都在积极探讨应对留守儿童问题的有效策略。

新时代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复杂性主要体现在心理健康问题、教育问题等方面。

留守儿童长期缺乏家庭关爱和监护,易产生孤独、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

由于缺乏家庭支持和教育资源,留守儿童在学业成绩、人际关系等方面也面临着一系列困难挑战。

有必要深入了解新时代农村留守儿童现状问题,探讨有效的应对策略,为他们健康成长提供更多的支持与帮助。

1.2 研究意义新时代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他们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开展针对新时代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可以帮助深入了解新时代农村留守儿童所面临的现状问题,包括心理健康问题和教育问题等方面。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可以为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提供依据和参考,以更好地保障留守儿童的权益。

研究可以有助于揭示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和教育方面的困境和需求,为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提供指导,促进改善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确保他们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

研究还可以探讨应对策略,包括倡导社会组织参与和政府支持等措施,以有效应对新时代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种种困境和挑战,提升他们的生存和发展能力。

开展相关研究对于改善新时代农村留守儿童的生存和发展状况,推动我国农村教育和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意义。

2. 正文2.1 新时代农村留守儿童现状问题分析留守儿童是指一方面父母长期外出打工或者离家谋生,另一方面留守在农村家中由其他亲属或者祖父母照料的儿童。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及其策略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及其策略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及其策略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或父母一方由于工作原因长期外出,将未成年子女留在农村老家或亲戚家中照看,父母几乎不在身边的一类儿童。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留守儿童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他们的成长环境和心理健康受到了严重影响。

本文将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以及应对策略进行探讨。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1. 生活环境贫困农村留守儿童通常生活在贫困的家庭中,由于父母在外打工,家中收入不稳定,生活条件较差。

由于父母的长期外出打工,留守儿童常常缺乏家庭关爱和照顾,生活在相对孤独和孤立的状况下。

2. 心理健康问题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指导,农村留守儿童往往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心理健康问题较为突出。

孩子们容易感到焦虑、孤独、抑郁,甚至出现自闭、攻击性行为等问题,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带来了不良影响。

3. 教育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在外工作,家庭教育的缺失是一大问题。

在学业上,他们缺乏家长的指导和监督,学习成绩常常较差。

由于缺乏家庭的支持和教育资源,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机会和发展空间也较为有限。

二、应对策略1. 加强政府引导和监管政府应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引导和监管,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通过政策制定、资源整合等手段,建立健全的保障机制,保障留守儿童的基本权益。

2. 加强家庭教育父母在外工作的应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

鼓励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积极参与,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亲子关系的建立。

3. 加强学校教育学校是农村留守儿童获得教育的主要场所,应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培训工作。

通过加强学校管理、提高教师素质、丰富课外教育活动等途径,提高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4. 社会关爱社会各界应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和支持。

加强志愿者服务,组织义工活动,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的公益项目,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5. 加强心理疏导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得到重视和疏导。

农村留守儿童困境的破解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困境的破解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困境的破解研究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一方或双方长期在外务工,留守在农村的儿童。

这一特殊群体面临着诸多困境,如教育资源匮乏、心理健康问题、社会融入困难等。

如何有效破解农村留守儿童的困境,是当前社会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教育、心理健康、社会支持等方面展开研究,探讨农村留守儿童困境的破解之道。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持续增加,他们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指导,面临着教育资源匮乏、心理健康问题、社会融入困难等多重困境。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破解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教育指导,教育资源匮乏,面临着严重的教育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可以从加强学校教育资源建设、提高教师教育水平、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入手,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教育保障。

三、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破解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陪伴,农村留守儿童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

为了有效破解这一问题,可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心理咨询服务机制、加强社会支持等措施,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四、农村留守儿童社会融入问题的破解农村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乏家庭关爱,社会融入能力较弱。

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可以加强社会支持、建立社会关爱机制、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措施,提升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

五、农村留守儿童困境的综合破解策略针对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教育、心理健康、社会融入等多重困境,可以制定综合破解策略,包括加强相关部门支持、提升社会关爱意识、加强家庭教育指导等方面的措施,全面提升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和发展水平。

六、结语农村留守儿童困境的破解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相关部门、社会、家庭等多方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才能有效破解农村留守儿童的困境,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引起更多人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共同为他们的未来努力奋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分析与对策————————————————————————————————作者:————————————————————————————————日期:当代留守儿童问题的观察与思考宁化二中农村留守儿童产生的背景:在当代中国,当社会改革不断地推动着社会转型进程的同时,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的方方面面,包括活动方式和交往方式以及认同方式都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与欧美发达国家有着不同的逻辑。

在迈向现代化的征途上,中国无疑是一辆迟到的“马车”,负重太多的车身决定了她不可能沿着“前车之辙”顺利前行。

建国以后,中央政府适时制定了“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构想。

重工业导向的战略使得我国很快建立起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和工业强国的战略联系的“高强度的积累模式”保证有限的资本支持工业和城市发展,共同形塑了“国家对经济以及各种社会资源实行全面垄断”的总体性社会城市单位制及农村公社制作为基本的支持性设置使得城乡间的资源和人口社会流动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发挥作用。

同时,以重工业优先发展为导向的工业发展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现:重工业向“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必然转向,发展到一定阶段,大量的城市和农村的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会遭遇瓶颈;导致了经济结构出现了“重、轻、农”比例失调的问题,“非农产业部门在产值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就业增长缓慢”改革开放30年来,农民工从乡镇企业时代“离土不离乡”的流动模式到后来的“离土又离乡”的流动模式,其命运起起伏伏。

在社会实践的结构性巨变过程中,作为社会结构中的一个庞大群体,农民工的大规模流动触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那些没有条件跟随父母进入城市生活的大量儿童则留守在农村家园。

农村留守儿童产生的问题:目前中国1.2亿农民工常年于城市务工经商,产生了近2千万留守儿童。

88.2%的留守儿童只能通过打电话与父母联系,其中53.5%的人通话时间在3分钟以内,并且64.8%的留守儿童是一周以上或者更长的时间才能与外出的父母联系一次,有8.7%的儿童甚至与父母就没有联系。

49.7%的孩子表示想和外出打工的父母在城市生活,但也有44.1%的被调查对象明确表示不想和外出打工的父母在城市生活。

有24.2%的留守儿童与照顾他们的成人很少或从不聊天。

调查中发现,95%的监护人没有参加过家长会,15%的监护人有时辅导孩子学习,仅有5%的监护人会和老师联系。

平时,留守儿童最苦恼的事是“作业不会做,不知问谁好”、“功课跟不上,没有人辅导”。

在某小学调查时发现,有20%的留守儿童成绩很差,各班倒数几名的几乎都是留守儿童。

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导致的性格问题中小学生正处于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存在困惑。

他们需要有倾诉的渠道,也需要有人指导他们怎样正确对待这些问题。

由于父母常年奔波在外,对孩子的成长缺乏足够的关注和指导,监护人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变化,使他们的性格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缺陷。

由于代沟所致,这些留守儿童平时很少和监护人谈心,生活中遇到困难自己想办法,受到委屈就憋在心里。

有的存在自卑心理,性格孤僻、不合群。

在留守儿童中,有19%的人从不与同学、老师、监护人谈心,46%的人偶尔会与别人谈谈心;在受到别人欺负后,有27%有人表示非常恨欺负他(她)的人,18%的人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报复。

如此多的儿童留守在农村不能不说是中国的世纪之痛,由此也引发了一系列的教育问题,人口问题,劳动力问题,户口问题等等也足以引起人们的深思的探讨。

农村留守儿童引起的关注:全国政协委员张世平说,农村留守流动儿童问题是现阶段中国农民工问题的伴生问题。

建议加大法律保护监督力度,确保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有效实施。

强化政府主导作用,把保障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平等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儿童发展规划纲要目标体系。

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任玉奇领衔提交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议案,建议重点加强对“留守儿童”的保护。

在议案中,任玉奇代表提出: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接近2000万,这个数字仍在逐年增加,已经形成一个需要高度重视的群体。

据调查显示,农村儿童的心理障碍检出率高达20%,有55%的留守儿童表现出任性、冷漠、内向、孤独等性格特征。

他们特殊的生活和教育环境引发的生活、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问题日益凸显,如不引起高度重视,不仅会对留守儿童造成心理伤害,也会带来不稳定因素,给和谐社会的构建带来隐患。

因此,应该把保护农村“留守儿童”写入《未成年人保护法》,切实保障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生活。

四川省将加强政策推动,积极建立起解决留守流动儿童问题的政策支撑体系。

这意味着一些省份解决留守流动儿童问题,将不再停留在关爱层面。

从政策层面来说,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教育质量。

另外涉及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在江苏、浙江的一些富裕地区,已经有了一些政策。

在湖州,企业给那些已经成为技术工人的农民工提供住房,鼓励他们接子女来城里读书,不收高价学费。

在义乌等地,规定企业必须给农民工一定社会保障投入。

以上各种呼声和一些解决办法反应出大量留守儿童被留在家中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作为一个社会发展,必须正视这样的问题。

中国是个人口大国,对人口问题的忽视必然导致更深远的社会问题。

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实践与探索个案:在2007年07月17日东南快报中有这样一则文章“征集留守儿童爱心妈妈”“你是一名跟随打工的父母进城的农民工子女吗?你的父母是否都进城务工,把你留在农村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在这个暑假里,你是否也希望能和其他孩子一样,在生活和学习上得到父母更多的关爱?那就赶紧报名参加我们的“海西留守儿童亲情夏令营”吧!”“如果你是一个有爱心、有热情的社会人士,那就参与到活动当中来吧,给农民工子女们当一回“志愿妈妈”或“志愿爸爸”。

“海西留守儿童亲情夏令营”将通过组织“志愿妈妈”“志愿爸爸”与“留守儿童”心手相牵,走进宁德少先队精神体验营,体验“尽责任、爱集体、勤体验、善探求、惜生命、勇自强”的精神;亲近闽东自然风光,感受闽东亲水游的魅力。

让留守儿童开阔视野,体验社会关爱,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和责任感,提高他们与同伴交往、学习能力等综合素质。

”2009年5月29新华网“甘肃年内将建成1000所“留守儿童之家”。

今年初,甘肃省将“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活动”列入2009年政府主要工作任务,省政府批转了省妇联“农村留守儿童之家百分之百覆盖行动”实施方案。

4月,“农村留守儿童之家百分之百覆盖行动”正式启动,计划投资2452万元,在全省1226个乡镇各建一所“留守儿童之家”。

目前甘肃省财政已经拿出2000万元专项资金,安排年内建成1000所“留守儿童之家”。

同时,将继续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动员机关、企业、各社会团体和爱心组织、爱心人士捐建一批“留守儿童之家”。

甘肃“农村留守儿童之家百分之百覆盖行动”目前进展顺利,“留守儿童之家”年内将覆盖全省的1000个乡镇。

全国妇联已将甘肃列为全国首批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托管机构试点省,已协调解决到位100万元建设资金。

一种声音,一种呼唤,让在家中缺失亲情的孩子感受到亲情的抚慰,爱心的培育必然开出爱心之花。

虽然不论群众团体,政府机构和社会人士都在对策上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但在解决对留守儿童问题解决上仍是治标不治本。

对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用什么方法才能做到标本兼治?解决农村留守流动儿童问题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各地区各部门共同参与,紧密配合,协力推进。

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共同构建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教育监护网络,确保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学业有教、亲情有护、安全有保。

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对留守儿童的生存和成长都肩负着不可替代的责任,四个方面缺一不可。

一、明确政府责任政府的责任主要是在政策层面上采取措施,确保教育的公平、和谐发展,这是政府的使命所在。

具体来说:1、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

建议把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纳入国家和各地区新农村建设、农民工工作等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各部门工作规划,置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之中。

要把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与各级政府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结合起来,将农村留守儿童的各项权益保护列入纲要实施的监测评估体系,让各级政府重视和关注留守儿童问题,把留守儿童工作作为促进城乡统筹、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

大力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保证教育公平。

增加教育财政投入,加大农村中小学基础实施建设,农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义务教育逐步实现全部免费,从受教育机会上确保留守儿童都要有学上。

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需要各个部门和各级政府的充分协作,政府要发挥充分发挥相关职能部门作用,部门各司其职,形成合力,逐步建立起齐抓共管的体系。

横向上,各部门应协调一致以尽本部门应尽责任;纵向上,中央、省市和地方政府应协调政策和统整资源,有效解决农村的留守儿童问题。

2、推进政策的配套完善。

要进一步落实、建全有关法律、法规,保障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

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等等保护儿童权益的法律,落实政府应担负的责任。

要积极推进与农民工相关的户籍管理、社会保障和住房、教育、卫生等相关法律政策,促进城乡、区域、部门之间相关政策的衔接与配套,保障农村留守儿童在流入地和流出地都能平等分享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资源。

3、加快户籍制度改革。

打破二元制的城乡户籍壁垒,建立适应社会和谐发展的新体制。

我国要逐渐改善现有的户籍制度,保障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应制定优惠政策,采取配套措施,鼓励引导有条件的农民工融入城市,帮助他们适应城市的生活环境,接受留守儿童在父母务工所在地入学。

在现阶段,可以借鉴上海的方式,改“户籍制”为“居住地制度”。

实施流动儿童的教育“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学校为主”的政策。

只要是已经在同一个城市居住达到一定年限就给予农民工子女和城市子女同样的入学受教育机会。

各地政府特别是教育部门应该进一步加大对接收流动儿童学校的督导,对他们的工作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

对一些有条件接受流动儿童入学,但对他们入学通过多收费和乱收费的方式设置障碍的学校进行严厉的查处和处罚,从根本上杜绝城市学校对流动儿童歧视性待遇和收费,确保流动儿童教育政策实施。

4、加强寄宿制学校的建设。

发展农村寄宿制学校,新建(扩建)农村寄宿制学校宿舍和食堂,让农村留守儿童寄宿在学校,是解决留守儿童一系列问题的最有效途径。

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尽最大努力为留守儿童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切实有效地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和管理。

二、明确家庭责任家庭教育是启蒙教育,也是影响人一生的至关重要的教育。

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有利于培养出身心健康的一代。

1、留守儿童的父母要转变教育的责任观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