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预应力砼技术发展历史

合集下载

【精品】预应力混凝土的发展概况

【精品】预应力混凝土的发展概况

【精品】预应力混凝土的发展概况范本一:预应力混凝土的发展概况1. 引言1.1 背景1.2 目的2. 预应力混凝土的基本概念2.1 定义2.2 原理2.3 分类3. 预应力混凝土的发展历程3.1 早期应用3.2 技术改进与创新3.3 现代应用领域4. 预应力混凝土的施工方法4.1 预应力成型4.2 预应力张拉4.3 预应力锚固5. 预应力混凝土的优点与局限性 5.1 优点5.2 局限性6. 预应力混凝土的应用领域6.1 桥梁工程6.2 建筑结构6.3 水利工程6.4 其他领域7. 预应力混凝土的关键技术7.1 预应力计算与设计7.2 材料选用与性能要求7.3 工艺控制与质量检测8. 预应力混凝土的发展趋势8.1 技术改进与创新8.2 环保与可持续性8.3 数字化与智能化9. 结论9.1 总结9.2 展望附件:1. 相关文献与研究报告2. 预应力混凝土工程案例注释:1. 预应力混凝土:一种通过将预先施加的应力传递到混凝土结构中,以提高其承载力和耐久性的工程材料。

2. 预应力计算与设计:根据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要求,进行力学计算和设计,确定应力施加的位置和大小。

3. 材料选用与性能要求:选择适合的预应力钢材和混凝土材料,并控制其性能要求,以保证结构的安全和耐久性。

4. 工艺控制与质量检测:通过严格控制施工工艺,进行质量检测和监督,确保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范本二:预应力混凝土的发展概况1. 引言1.1 背景1.2 目的2. 发展历程2.1 早期发展2.2 技术改进与创新2.3 现代应用领域3. 预应力混凝土的基本概念 3.1 定义3.2 原理4. 施工方法4.1 预应力成型4.2 预应力张拉4.3 预应力锚固5. 优点与局限性5.1 优点5.2 局限性6. 应用领域6.1 桥梁工程6.2 建筑结构6.3 水利工程6.4 其他领域7. 关键技术7.1 预应力计算与设计 7.2 材料选用与性能要求7.3 工艺控制与质量检测8. 发展趋势8.1 技术改进与创新8.2 环保与可持续性8.3 数字化与智能化9. 结尾9.1 总结9.2 展望附件:1. 相关文献与研究报告2. 预应力混凝土工程案例法律名词及注释:1. 预应力混凝土:一种通过预先施加的应力来提高混凝土结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的工程材料。

后张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的发展回顾

后张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的发展回顾

后张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的发展回顾摘要:本文介绍了后张无粘结预应力砼在国际国内的发展过程,以及无粘结预应力砼的受弯性能,还讨论了它在发展和存在的一些问题等。

关键词:后张法,无粘结,预应力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post-tensioned binderless prestressed concrete in the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unbonded prestressed concrete of bending performance, also discussed it in the development and existing problems and so on.Key words: this method, unbonded prestressed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建筑业技术水平的提高,许多新技术、新工艺已逐步应用到建筑施工中来。

这些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不仅使得施工工艺大为简化,同时也使得许多复杂的结构难题得以解决,后张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就是近几十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

1 国际后张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的发展状况早在20年代美国的R.E.Dill就提出了无粘结预应力筋的设想,预应力筋在张拉后容许对周围的混凝土发生纵向相对滑移。

法国的E.Freyssinet在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结构的初期实践中,曾试用过涂以沥青并缠绕纸带的无粘结束。

一直到了50年代初期,美国将无粘结筋用到了平板结构中。

随着大跨度平板的发展,无粘结筋首先在美国得到较大的推广和应用。

最初的无粘结筋采用单根钢丝经涂油脂后用纸带缠绕包裹制作而成,采用镦头式锚具。

60年代初,开始采用单根钢铰线缠绕纸带制成的无粘结筋代替由单根钢丝制作的无粘结筋。

60年代中期,出现了内涂油脂外包塑料护套的钢铰线无粘结筋。

建筑行业预应力技术的历史概述

建筑行业预应力技术的历史概述

建筑行业预应力技术的历史概述预应力技术是建筑行业中的一项重要技术,能够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回顾建筑行业预应力技术的历史发展和应用。

什么是预应力技术预应力技术是通过施加预先设计好的拉力或压力在结构中的特定部位来改善结构的性能。

通过引入内部压力,预应力技术可以抵消结构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外部荷载,从而减轻结构的应力和变形。

这种技术可以增加结构的承载能力、延长结构的寿命并提高结构的整体稳定性。

预应力技术的历史发展预应力技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晚期。

最早出现在伦敦的一个轻便斜拉桥上。

但是,真正推动预应力技术发展的是法国工程师Eugene Freyssinet。

他在1928年首次提出了预应力概念,并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实践。

20世纪40年代,预应力技术开始在实际建筑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战后重建时期,预应力技术在欧洲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应用,并成为重建过程中的关键技术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预应力技术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在20世纪50年代,预应力混凝土开始在美国得到应用。

自那时以来,预应力技术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不断扩展,并涵盖了各种建筑结构形式和材料。

预应力技术的应用预应力技术广泛应用于建筑行业的各个领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应力技术应用示例:1.预应力混凝土桥梁:预应力技术常用于桥梁的建设中,以提高其承载能力和减少结构的变形。

预应力混凝土桥梁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和耐久性,能够经受住长期的荷载和环境影响。

2.预应力混凝土建筑:在高层建筑和大型结构中,预应力技术可以增加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预应力混凝土建筑能够提供更大的内部力和刚度,从而减少结构的应力。

3.预应力边坡和隧道:预应力技术可以用于边坡和隧道的加固和稳定。

通过施加预应力力量,可以提高边坡和隧道的抗滑稳定性,并减少地震等外部荷载的影响。

4.预应力混凝土地基:预应力技术可以用于改善地基的稳定性和抗沉降能力。

土木工程中预应力技术的发展探析

土木工程中预应力技术的发展探析

土木工程中预应力技术的发展探析摘要:随着土木工程活动的日益频繁,预应力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将进一步扩大,预应力混凝土材料及其技术也将有所创新和发展。

本文主要从新时期土木工程活动的发展概况、土木工程活动存在的问题等方面探析新时期土木工程活动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土木工程;预应力技术;问题;前景Abstract: with the civil engineering activities more frequently, prestressed technique in civil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will further expand, prestressed concrete materials and technology will also make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This paper mainly the new period of the civil engineering activity development situation, civil engineering activities, discusses the problems in the new period the prospect of the develop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activities.Keywords: civil engineering; Prestressed technology; Problem; prospects1 新时期土木工程活动概况随着经济的发展及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各省、市、自治区的国际展览中心等大跨度现代建筑将会大力兴建。

因此,满足现代要求的第三代玻璃幕墙结构将有较大的发展和应用。

住宅建设将朝大开间结构及节能、节材、改善生态环境的绿色建筑的方向发展。

运用电子科技,加快建筑智能化也成为大势所趋。

混凝土预应力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混凝土预应力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混凝土预应力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一、前言混凝土预应力技术是目前建筑工程领域中的一项重要技术。

它的出现大大提高了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使得建筑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更加灵活和高效。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预应力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应用现状,探讨其原理和优势。

二、混凝土预应力技术的发展历程混凝土预应力技术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法国。

当时,法国工程师Frederick Rizzi在研究铁路桥梁的承载能力时,提出了一种新的构造方法——将钢绞线或钢筋埋入混凝土中,使混凝土结构具有预应力。

这种方法被称为“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技术”,并被广泛应用于桥梁、建筑和水利工程等领域。

20世纪初,德国工程师Eugen Freyssinet对混凝土预应力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一种新的预应力构造方法——“环形预应力”。

这种方法可以使混凝土结构在受力时更加均匀,承载能力更强。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混凝土预应力技术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目前,混凝土预应力技术已经被应用于各种大型建筑工程,如高层建筑、大型桥梁、地铁隧道、水利工程等。

三、混凝土预应力技术的原理1.预应力的定义预应力是指在混凝土结构施工前,通过施加外力将钢筋或钢绞线拉伸到一定的程度,使其具有一定的张力,然后再浇筑混凝土,当混凝土凝固后,钢筋或钢绞线的张力被释放,使混凝土产生一定的压应力,从而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

2.预应力的分类预应力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预应力混凝土,另一种是预应力钢筋混凝土。

预应力混凝土是指在混凝土中埋入钢索或钢绞线,通过拉伸钢索或钢绞线来产生预应力,使混凝土结构具有一定的抗拉能力。

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是指在混凝土中埋入钢筋,通过拉伸钢筋来产生预应力,使混凝土结构具有一定的抗弯和抗剪能力。

3.预应力的作用预应力可以改善混凝土结构的力学性能,提高其抗拉、抗弯和抗剪能力,延长其使用寿命。

预应力还可以降低混凝土结构的自重,减小结构的变形和振动,提高其稳定性和抗震能力。

浅谈预应力技术砼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浅谈预应力技术砼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浅谈预应力技术砼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摘要】预应力砼结构较普通钢筋筋结构不仅用料省,且使用性能好,但其施瓜工艺复杂,技术要求甚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预应力的进一步发展和推广应用。

通过对各种预应力结构形式的分类说明,和对预应力平板结构优点的重点阐述,分析和比较预应力结构的竞争力所在及其适用范围,达到预应力技术在建筑工程中推广的目的。

【关键词】预应力;技术;建筑工程;结构从八十年代初至九十年代末,房屋建筑中预应力砼技术得到巨大发展,其显著特点是采用高强预应力砼钢材及相应工艺技术,对整体结构施加预应力,技术水平接近发达国家先进水平。

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对住房和工作环境及消费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住宅要求有较好的内景,办公室要求有开阔舒畅的空间,建筑要追求较大的净高……预应力结构的出现,轻松的实现了这些要求。

预应力结构的形式也是多样丰富的,常用的形式有:无梁平板结构、有梁大板框架(或剪力墙)结构、转换层结构、门架结构和吊车梁以及特殊结构如水池、筒仓、大悬挑结构等。

1 我国预应力砼技术取得主要成就1.1 预应力砼张拉锚固技术的发展六、七十年代,我国研究开发了多种中低强度预应力砼筋张拉锚固技术,主要有螺丝端杆锚固技术、高强钢丝敏头锚体系、jm锚体系、弗氏锚体系等。

七十年代中期,编制出版了常用预应力砼锚夹具定型图册。

八十年代中后期,我国技术人员跟踪国际先进水平,成功地开发了预应力砼钢绞线群锚张拉锚固体系,较好地解决了预应力砼施工中的关键技术,特别是大吨位(200——10000kn级)预应力砼锚具及配套张拉设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1988年该成果被《科技日报》评选为1987年度全国十大科技成就之一。

1.2 无粘结预应力砼成套技术八十年代中期,我国开发研制成功的无粘结预应力砼筋涂包设备、单根钢绞线张拉锚固设备、无粘结预应力砼结构设计技术规程等配套技术,促进了我国建筑工程中现浇预应力砼结构的发展。

近二十年来,无粘结预应力砼结构累计推广使用面积达到一千万平方米以上,出现了一大批有代表性的、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工程项目。

浅析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发展及设计流程

浅析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发展及设计流程

浅析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发展及设计流程一、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是预应力桥梁中的一种,它具有整体性能好、结构刚度大、变形小、抗震性能好,特别是主梁变形挠曲线平缓,桥面伸缩缝少,行车舒适等优点。

由于悬臂施工方法的应用,连续梁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有了飞速的发展。

60年代初期在中等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中,应用了逐跨架设法与顶推法;60年代中期在德国莱茵河建成的本多夫(Bendorf)桥,采用了悬臂浇筑法。

随着悬臂浇筑施工法和悬臂拼装施工法的不断改进、完善和推广应用,在跨度为40—200米范围内的桥梁中,连续梁桥逐步占据了主要地位。

目前,无论是城市桥梁、高架道路、山谷高架栈桥,还是跨河大桥,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都发挥了其独特的优势,成为优胜方案。

我国自50年代中期开始修建预应力混凝土梁桥,至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比欧洲起步晚,但近对年来发展迅速,在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设计、结构分析、试验研究、预应力材料及工艺设备、施工工艺等方面日新月异,预应力混凝土梁桥的设计技术与施工技术都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近20年来,我国已建成的具有代表意义的连续梁桥有跨径90m 的哈尔滨松花江大桥、跨径120m的湖南常德沅水大桥、主跨125m 的宜昌乐天溪桥、跨径154m的云南六库怒江大桥等。

下表是我国目前建成的部分主要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

我国已建成的部分主要大跨径混凝土连续梁桥序号桥名主桥跨径(m)桥址1 南京长江二桥北汊桥90+165*3+90 江苏2 六库怒江大桥85+154+85 云南3 黄浦江奉浦大桥85+125*3+85 上海4 常德阮水大桥84+120*3+84 湖南5 东明黄河公路大桥75+120*7+75 山东6 风陵渡黄河大桥87*5+87+114*7+87 山西7 沙洋汉江大桥63+111*6+63 湖北8 珠江三桥80+110+80 广东二、生产需求状况虽然我国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在不断地发展,然而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

施工组织设计-单位工程-预应力混凝土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单位工程-预应力混凝土工程

(二)预应力筋的张拉 1.最大超张拉控制应力(减小预应力损失)
(1)碳素,刻痕,钢绞线:抗拉极限强度的75% (2)热处理钢筋,冷拔:抗拉极限强度的70% (3)冷拉Ⅱ,Ⅲ,Ⅳ级钢筋:屈服强度的90%
路漫漫其悠远
路漫漫其悠远
3.张拉方法: 根据不同的孔道留设方法进行 直线构件长度大于24m的必须在两端张
路漫漫其悠远
(二)预应力钢筋束和钢绞线束: 1.锚具: 采用:JM型、KT-Z型 2.预应力筋的制作: 冷拉开盘—下料—编束 3.张拉设备:XM型、JM型、KT-Z型 、各式千斤顶
路漫漫其悠远
(三)钢丝束: 1.锚具: 钢质锥形锚具;锥形螺杆锚具;墩头锚具 2.钢丝束的制作: 调直—下料—编束—安装锚具 3.张拉机具: YC600型千斤顶; YZ380、600、850型千斤顶。
1.墩式台座:由台墩,台面,横梁组成。 2.槽式台座:由钢筋砼压杆,上下横梁,台面组成
. 3.桩式台座:由锚桩、角钢、台面组成。 抗倾覆安全系数K0=搞倾覆力矩/倾覆力≥1.50
路漫漫其悠远
(二)张拉机具和夹具: 1.夹具:有临时锚固夹具(将预应力筋锚 固在台座或钢模上的夹具)和张拉夹具( 张拉时夹持预应力用的夹具)两大类。 (1)临时夹具的分类: A.锚固钢丝的夹具:圆锥齿板式、圆锥 三槽式、墩头夹具。 B.锚固钢筋的夹具:工具式螺丝端杆、 墩头、销片压销式夹具。
注意事项:钢管本身、抽管时间、抽管 顺序。
路漫漫其悠远
3.胶管抽芯法: 与钢管抽芯相比、弹性好,便于弯曲
,不需转动。故其既可留设直线孔道,也 可留设曲线孔道。
抽管应先上后下、先曲后直 。
路漫漫其悠远
4.预埋管法: 重量轻、刚度好、弯折方便、连接
容易、与砼粘结良好、无需抽管、注意 密封。

部分预应力砼的历史与发展

部分预应力砼的历史与发展

部分预应力砼的历史与发展
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是一种既能充分利用钢筋的拉力,又能在混凝土中体现出较好的受压性能的结构形式。

其发展始于上世纪50年代,以应对日益增长的建筑和桥梁工程对材料性能和结构安全的要求。

20世纪50年代,随着对材料强度和耐久性的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已不能满足设计和工程需求。

在此背景下,科研人员开始致力于寻找一种新的结构形式,可以综合利用钢筋和混凝土的优势。

在经过大量试验和研究后,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得以发展。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在混凝土构件中布置钢筋,在施工过程中通过预应力技术加以拉力,以增强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的发展促进了工程结构的创新和进步。

其应用范围包括建筑、桥梁、隧道、水利工程等领域。

相比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具有更好的抗震性能、更高的承载能力和更长的使用寿命。

随着材料科学和结构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的设计和施工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和优化。

如今,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已成为现代工程建设中常用的结构形式之一,为各类工程提供了可靠、安全和经济的解决方案。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技术发展历史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技术发展历史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技术发展历史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拗口?不过别急,咱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个神奇的技术,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可是大有用处,尤其是在建筑行业里,堪称“地基里的英雄”。

这项技术的背后,藏着无数工程师的智慧和汗水,它的出现,给那些高楼大厦、桥梁隧道等大型结构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所以,咱们今天来个轻松又详细的科普,了解一下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成长史”。

说到先张法,得从它的诞生说起。

那会儿,咱们国内的建筑行业可是没有这么多“神器”的。

想当年,混凝土管桩还得靠人工一桩一桩地制作,既费时间又不稳定。

你想,天天都得看着工人们在一堆沙子水泥中挥汗如雨,生怕出现一根裂缝。

再说了,混凝土本身的强度有时并不能满足大建筑的需要,尤其是一些比较湿软的地质,没点“底气”可真是站不稳的。

这个问题一度困扰了不少建筑师和工程师,怎么办呢?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似的。

就在这时,先张法的概念悄悄地登场了。

说起来,先张法这个名字,不是随便取的哦。

它指的就是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生产过程中,先给钢筋施加张力,等到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再通过释放张力,使得桩体产生预应力,增强了它的承载能力。

打个比方,你把一根绳子拉得紧紧的,然后再往上面加重物,结果你会发现,这根绳子比原来坚固多了。

这个原理用在混凝土桩上,效果就更惊人了。

最开始,先张法在国外的技术已经有了雏形。

记得上世纪40年代,欧洲的工程师们开始研究这种方法,觉得可以大大提高混凝土桩的强度和耐用性。

然后,咱们中国也不甘落后,经过几轮的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终于在上世纪70年代左右,将这种技术引入并应用到国内的建设中。

你看,那时候的建筑技术也不像今天这么发达,先张法一出现,简直就像是给建筑业打了个强心针,迅速风靡了全国。

要说它的好处,那可真是多得让人眼花缭乱。

先张法混凝土管桩的承载力比传统的桩要强得多。

你可以想象,一根钢筋在混凝土里面紧紧“握住”地基,任何外力都不容易让它“松懈”。

预应力混凝土的发展概述

预应力混凝土的发展概述

预应力混凝土的发展概述预应力混凝土的发展概述简介:预应力混凝土是一种结构材料,通过对混凝土施加预先施加的拉力,将混凝土中的应力降低到靠近或低于零的状态,以提高混凝土的承载能力和抗裂性能。

它在建筑和土木工程领域有广泛应用,并且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1. 发展历程1.1 早期应用:起源于法国,最早应用于桥梁和建筑物的构造中。

1.2 技术革新:在20世纪初,预应力混凝土的技术得到了大幅度改进,包括钢绞线的引入和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制造方法的改进。

1.3 建筑设计领域的应用:预应力混凝土开始应用于高层建筑的结构中,提高了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1.4 超高层建筑的突破:随着预应力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型超高层建筑开始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如华人大厦和迪拜塔等。

2. 预应力混凝土的施工2.1 预应力钢筋的制作:预应力钢筋通过在工厂进行拉拔成型,保证了其质量和性能。

2.2 预应力构件的制造:预应力构件通过预埋钢筋或张拉钢绞线,并注入混凝土进行制造。

具体的制造过程包括模板制作、张拉钢筋或钢绞线、注浆、养护等。

2.3 锚具系统的设计与施工:预应力构件的锚具系统起到固定预应力钢筋或钢绞线的作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考虑锚具的强度和稳定性。

3. 预应力混凝土的优势3.1 承载能力提高:预应力混凝土通过在施工过程中施加预先拉力,能够有效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

3.2 抗裂性能优良:预应力混凝土由于内部受到预拉力的作用,能够减小混凝土的应力,提高其抗裂性能。

3.3 灵活性:预应力混凝土的施工过程能够根据工程需求进行调整,提高了结构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3.4 节约材料: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可以减少混凝土的使用量,降低工程成本。

附件:1. 实验数据表格2. 施工工艺流程图3. 结构设计图纸法律名词及注释:1. 预应力法:一种施工方法,通过施加预先拉力来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

2. 预应力钢筋:用于预应力混凝土中的钢筋,通过拉拔成型制作。

浅析预应力砼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浅析预应力砼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

观念 的改 变, 对住 房和工作环境及 消费水平的要求也 越来越高 , 住宅要 求有较好 的内景 , 公室要求有开 阔舒 畅的空间 , 办 建筑要 追求较大 的净 高 …… 预 应 力 结 构 的 出现 , 松 的实 现 了这 些 要 求 。预 应 力 结 构 的形 式 轻 也 是 多 样 丰富 的 , 常用 的 形 式 有 : 梁 平 板 结 构 、 梁 大 板 框 架 ( 剪 力 无 有 或 墙 ) 构 、 换 层 结 构 、 结 构 和 吊车 梁 以及 特 殊 结 构 如 水 池 、 仓 、 结 转 门架 筒 大 悬挑结构等。 2 我 国预 应 力砼 技 术 取 得 主 要成 就 21 预 应 力 砼 张 托锚 固技 术 的发 展 。二 十 世 纪 六 七 十 年 代 , 国 研究 开 . 我 发 了多种 中低 强度预应力砼筋 张拉锚固技术 ,主要有 螺丝端杆锚 固技 术、 高强钢丝敏头锚体 系 、 J M锚体 系 、 氏锚体系等。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弗 中期 , 编制出版了常用预应力砼锚夹具定型 图册。 二 十 世 纪 八 十 年 代 中后 期 , 国 技 术 人 员 跟 踪 国 际 先 进 水 平 , 功 我 成 地 开 发 了预 应 力砼 钢绞 线 群 锚 张拉 锚 固体 系 , 好 地 解 决 了预 应 力 砼 施 较 工 中的 关 键 技 术 , 别 是 大 吨 位 (0 一 O 0 k 特 20 l0 0 N级 ) 应 力砼 锚 具 及 配 套 预 张拉设 备 ,达到 了国际先进水平 ,9 8年该成果 被科技 日报》评选 为 18 1 8 度 全 国十 大 科 技 成就 之 一 。 9 7年 22 无粘结预应力砼 成套技术 二 十世纪八十年代 中期 , . 我国开发研 制 成 功的无粘结 预应 力砼筋涂包设备 、 单根钢绞线张拉 锚固设备 、 无粘结 预应力砼结构设计技术规程等配套技术 , 促进 了我 国建筑 工程 中现浇预 应 力砼结构的发展。近二十年来 , 粘结预应力砼结构 累计 推广 使用 面 无 积 达到 一 千万 平 方 米 以 上 , 出现 了 一 大 批 有 代 表 性 的 、 到 国际 先进 水 达

混凝土预应力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混凝土预应力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混凝土预应力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一、引言混凝土预应力技术是一种现代化的建筑技术,它通过在混凝土构件中加入预应力钢筋,使混凝土在受到外力作用时能够自行抵抗或减轻应力,从而提高混凝土构件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混凝土预应力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桥梁、建筑、水利、隧道等重要工程领域,成为现代建筑工程领域的重要技术之一。

二、混凝土预应力技术的发展历程早在20世纪初,欧洲的一些学者就开始研究混凝土预应力技术。

1928年,法国学者弗雷德里克·洛桑开始了混凝土预应力的实验研究工作,并成功地制造出了第一根预应力混凝土梁。

1934年,瑞士学者哈姆·布林克曼提出了预应力理论,这一理论奠定了混凝土预应力技术的理论基础。

此后,混凝土预应力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1949年,美国学者史密斯发明了一种新型的预应力钢筋——高强度钢筋,这一发明极大地提高了混凝土构件的承载能力。

1950年代,混凝土预应力技术开始在桥梁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1955年,法国的米利亚农大桥建成,它是世界上第一座采用混凝土预应力技术建造的大桥。

1960年代,混凝土预应力技术进一步得到了发展和完善。

1964年,日本学者岩永明提出了预应力混凝土的设计方法,为混凝土预应力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更为科学的设计方法。

此后,混凝土预应力技术在桥梁、建筑、水利、隧道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三、混凝土预应力技术的原理混凝土预应力技术是通过在混凝土构件中加入预应力钢筋,使混凝土构件在受到外力作用时能够自行抵抗或减轻应力,从而提高混凝土构件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

预应力钢筋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张拉预应力钢筋,它是在混凝土构件浇筑之前,将钢筋张拉到一定的预应力状态,然后将混凝土浇筑在张拉的钢筋上,当混凝土凝固后,释放钢筋上的张拉力,使混凝土内部受到压缩应力;另一种是预压预应力钢筋,它是在混凝土构件浇筑之后,在混凝土表面钻孔,将钢筋预先张拉到一定的预应力状态,然后将钢筋固定在孔内,使混凝土内部受到压缩应力。

我国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发展与工程实践

我国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发展与工程实践

我国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发展与工程实践前言连续梁桥是目前道路桥梁中常见的桥型之一,其具有良好的连续性和较大的通行能力,在城市快速路和高速公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而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则是连续梁桥中的主流类型,由于其优越的性能和经济性,已成为我国大型桥梁建设的重要选择。

本文将从我国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发展历程、工程实践和现状三个方面进行介绍。

发展历程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最早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是在欧洲建造的。

到了20世纪60年代,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开始在我国的重要行车道和骨干线上得到推广和应用。

1974年,我国第一座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合肥黄山路桥正式建成通车,标志着我国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诞生和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交通建设蓬勃发展,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目前,我国已经建成的桥梁中,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占比达到了50%以上。

工程实践技术特点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具有许多优点,例如:1.梁体自重轻、板厚小、截面形式多样。

2.连续性好、刚度大、自振周期长,具有良好的抗震能力。

3.施工方便、工期短、施工造价低。

工程案例武汉长江三桥武汉长江三桥是我国第一座跨越长江的连续梁桥,也是目前世界上跨径最长(1280m)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

该桥主桥全长1683m,最高塔楼高298.5m,共有6跨连续梁,每一跨长178m。

南京长江二桥南京长江二桥是我国第一座跨越长江的公铁两用桥,也是我国最早采用钢梁混凝土桥面板技术的大型桥梁。

该桥跨度达到了648m,是当时全球跨度最大的混合结构钢梁混凝土梁桥。

现状当前,我国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在技术方面已经相对成熟,大量的实际工程证明了其良好的性能和经济性。

同时,随着我国交通建设不断推进和高速公路网络不断完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建设和使用也越来越广泛。

但是,目前我国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一些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浅谈预应力混凝土工程技术发展现状及未来

浅谈预应力混凝土工程技术发展现状及未来

浅析预应力混凝土工程技术发展及前景摘要: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截面小、刚度大、抗裂性和耐久性好,在的土木工程领域,尤其在大跨度钢筋混凝土结构,如桥梁、大空间建筑等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随着高强度钢材、高强度等级混凝土以及新预应力技术的出现,扩大了预应力结构的使用范围,在普通民用建筑中,也有较多的使用。

本文简要介绍了预应力混凝土工程技术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目前,我国混凝土的年用量约为40亿立方米,用于房屋建筑和土木工程的水利、交通、市政等所有行业,从结构材料类型方面来讲,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约占全部工程结构的90%以上,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将是现阶段乃至未来二十年内我国主导的工程结构材料。

关键词:预应力混凝土;工程技术;发展现状;未来趋势1 预应力混凝土概念1.1预应力混凝土定义预应力混凝土,为了弥补混凝土过早出现裂缝的现象,在构件使用(加载)以前,预先给混凝土一个预压力,即在混凝土的受拉区内,用人工加力的方法,将钢筋进行张拉,利用钢筋的回缩力,使混凝土受拉区预先受压力。

这种储存下来的预加压力,当构件承受由外荷载产生拉力时,首先抵消受拉区混凝土中的预压力,然后随荷载增加,才使混凝土受拉,这就限制了混凝土的伸长,延缓或不使裂缝出现,这就叫做预应力混凝土.1.2预应力混凝土基本原理预应力混凝土虽然只有几十年的历史,然而人们对预应力原理的应用却由来已久。

也有利于恢复预应力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

如中国古代的工匠早就运用预应力的原理来制作木桶。

木桶的环向预压应力通过套紧竹箍的方法产生。

只要水对桶壁产生的环向拉应力不超过环向预压应力,则桶壁木板之间将始终保持受压的紧密状态,预压应力通过两端锚具传给构件混凝土。

木桶就不会开裂和漏水。

建筑工地用砖钳装卸砖块,被钳住得一叠水平砖不会提落。

旋紧自行车轮的钢丝,使车轮受压力后而钢丝不折。

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虽高,而抗拉强度却很低,预应力筋可先穿入套管也可以后穿。

通过对预期受拉的部位施加预压应力的方法,就能克服混凝土抗拉强度低的弱点,达到利用预压应力建成不开裂的结构。

混凝土预应力技术的研究进展

混凝土预应力技术的研究进展

混凝土预应力技术的研究进展一、前言混凝土预应力技术是以预应力钢筋为主体,通过施加预应力使混凝土在正常使用状态下产生压应力,在荷载作用下产生预应力和压应力的协同工作,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改善混凝土的耐久性和变形性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从预应力混凝土的发展历程、预应力钢筋的性能特点、预应力混凝土的施工工艺、预应力混凝土的应用领域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二、预应力混凝土的发展历程预应力混凝土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当时由于新材料的发展和工程结构的需求,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此之后,预应力混凝土技术不断发展,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成为结构工程领域的主流技术之一。

具体的发展历程如下:1. 初期发展阶段(1940年代-1950年代)预应力混凝土技术最初是由美国工程师Eugene Freyssinet在1940年代提出的。

他提出了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概念,并在法国建造了第一座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标志着预应力混凝土技术的开端。

2. 发展阶段(1950年代-1970年代)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期间,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成为工程结构领域的主流技术。

在这一时期,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桥梁、高层建筑、水坝等。

3. 现代阶段(1970年代至今)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新材料的应用、设计理论的不断完善和工程技术的不断提高,使得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在大型工程结构中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

三、预应力钢筋的性能特点预应力钢筋是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主要构件之一,其性能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高强度预应力钢筋的强度远高于普通钢筋,一般为1400MPa以上,可以满足预应力混凝土需要的高强度要求。

2. 高延性预应力钢筋具有很高的延性,可以在承受荷载时产生一定的变形,从而改善混凝土结构的性能。

3. 耐腐蚀性好预应力钢筋表面覆盖一层锌层或环氧树脂涂层,可以有效地防止钢筋的腐蚀,延长钢筋的使用寿命。

预应力起源与发展

预应力起源与发展

林同炎生平简介
获美国土木工程学会设立的首 届OPAL奖,由里根总统颁奖 1999年被美国建筑工程界最权 威杂志《工程新闻录》选为 125年来最有贡献人物
2000年获美国工程师学会设计 类“杰出工程与领袖奖”
林同炎事业篇
1954年在美国创办林同炎工程 事务所,后扩大为林同炎国际 顾问公司。 1992年他脱离各海外公司,成 立林同炎中国公司,专门从事 中国大陆的建设项目,包括工 程的咨询、计划、设计、施工、 管理等工作。在中国大陆与铁 道部合作成立北京林同炎咨询 公司;与同济大学合作成立上 海林同炎——李国豪工程咨询 公司。
林同炎事业篇
林同炎在研究工作中常常会有创新之 举,然而这些创新有时要违反规范和 打破规范。规范是总结前人的经验制 定的,是进行设计、施工的重要参照 依据。 林同炎认为:规范并不是枷锁,不是 不可以改变的禁地,更不是工程师的 保护伞。在林教授所著《预应力混凝 土结构设计》一书扉页上写的是: “此书献给不盲从规范而寻求利用自 然规律的工程师”。在美国,突破规 范是允许的,但也不那么简单。
林同炎事业篇
林同炎事业篇
1972年中美洲大地震 尼加拉瓜首都的马拉瓜 18层银行大厦在地震中安 然无恙,鹤立鸡群,而马 拉瓜市区万座以上高楼尽 悉震毁。 旧金山地下展览厅.地震 时期成为许多市民的“避 难所”
林同炎公司作品选
哥斯达黎加跨越深谷的倒挂式悬索桥
林同炎公司作品选
重庆单索面斜塔斜弯桥(大跨异形桥梁)
预应力的起源与发展
预应力的起源
首次提出将预应力应用在混凝土结构中 1886年 美国工程师P.H.杰克逊 未能推广应用的原因: 1、对预应力的原理认识不清 2、高强度材料加工业技术不成熟 3、预应力施加、锚固技术不完善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发展及趋势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发展及趋势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发展及趋势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发展及趋势引言预应力混凝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的结构材料,通过施加预先应力以增加混凝土结构的承载能力和耐久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发展历程,分析目前的趋势,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1. 发展历程1.1 初期发展阶段自19世纪初开始,预应力混凝土技术逐渐发展起来。

最早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是采用主动张拉方式,通过传统的钢索进行预应力施加。

这种技术手段在一些早期桥梁和建筑中得到了应用。

1.2 现代预应力混凝土的出现20世纪50年代后期,混凝土预应力技术经历了重大的进步和创新。

钢丝绳的出现使得预应力混凝土施工更加便捷和灵活。

此外,预应力混凝土的研究逐渐完善,对其设计理论和施工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1.3 预应力混凝土的应用拓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建筑工程性能要求的提高,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被广泛应用于大跨度桥梁、高层建筑、堤坝等工程中。

同时,预应力混凝土技术也逐渐融入到其他结构类型中,如悬臂结构、空心板结构等。

2. 目前的趋势2.1 施工自动化和智能化随着机械化施工技术的发展,预应力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可以利用设备自动完成张拉和压浆等工作,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智能化监测系统的应用也使得工程的监控更加容易和精确。

2.2 新材料的应用新型材料的涌现为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例如,碳纤维预应力技术的应用使得结构更加轻量化和耐久性更高。

此外,新型混凝土配方的研究也为结构的性能提升提供了可能。

2.3 结构优化设计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结构优化设计成为预应力混凝土工程中的重要研究方向。

通过模拟和优化算法,可以找到更加经济高效的结构形式和预应力布置方式。

3. 未来的发展方向3.1 绿色可持续发展在低碳经济的背景下,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设计与施工将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减少材料的使用和能源的消耗,提高结构的可回收性和再利用性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3.2 多功能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筑结构需要具备多种功能。

我国预应力砼技术发展历史

我国预应力砼技术发展历史

一、我国预应力砼技术发展历史回顾(一)房屋建筑中的预应力砼技术发展历史五十年代初,大量工业厂房和民用建筑需要兴建,而结构材料,特别是型钢和木材奇缺,由于难以解决厂房钢结构屋盖与钢吊车梁的型钢用料,迫切需要改用预应力混凝土来代替。

按照预应力经典理论,生产预应力混凝土必须要用高强钢材(钢丝和钢筋)和高强混凝土,要用专门的张拉千斤顶、锚夹具及其配套的专用机械与零部件,而在我国当年除书本知识外,真是一穷二白,一无所有。

要从国外进口,既缺外汇,又受帝国主义封锁,而苏联当时也刚刚起步,在人力物力上无力对我援助。

在这一艰难时刻,原建筑工程部建筑科学技术研究所(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前身)接受了国家计委的任务,沿着自力更生、土法上马、走不同于国外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低强钢材预应力的发展道路,开始了预应力混凝土的研究。

从五十年代初至七十年代末,我国房屋结构中开发研制了一整套预制预应力砼构件技术,如屋面梁、屋架、吊车梁、大型屋面板、空心楼板等,其中预应力空心板年产量达一千万立方米以上。

这一时期的预应力技术特点是采用中、低强预应力钢材,采用中国特色的预应力砼张拉锚固工艺技术。

从八十年代初至九十年代末,房屋建筑中预应力砼技术得到巨大发展,其显著特点是采用高强预应力砼钢材及相应工艺技术,对整体结构施加预应力,技术水平接近发达国家先进水平。

二十年间建设了一大批预应力砼工程,其中有代表性的工程有63层预应力砼楼面的广东国际大厦;214米高的青岛中银大厦;单体预应力砼面积最大的首都国际机场新航站楼等。

(二)桥梁结构中的预应力砼发展历史1955年,铁路部门研制成功我国第一片跨度12米的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梁,1956年建成28孔24米跨的新沂河大桥,从而开始了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在我国铁路上应用的篇章。

四十多年来,经过铁路系统工程技术人员的辛勤努力,预应力砼技术不断扩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制造架设跨度32米以下桥梁三万多孔,桥梁跨度不断突破,大跨径桥梁不断涌现,其中有代表性的工程有主跨为168米的攀枝花金沙江铁路连续钢构桥,顶推法施工的跨度80米连续箱梁桥杭州钱塘江二桥,此外在南昆铁路线上新建了一大批各种类型的铁路桥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我国预应力砼技术发展历史回顾(一)房屋建筑中的预应力砼技术发展历史五十年代初,大量工业厂房和民用建筑需要兴建,而结构材料,特别是型钢和木材奇缺,由于难以解决厂房钢结构屋盖与钢吊车梁的型钢用料,迫切需要改用预应力混凝土来代替。

按照预应力经典理论,生产预应力混凝土必须要用高强钢材(钢丝和钢筋)和高强混凝土,要用专门的张拉千斤顶、锚夹具及其配套的专用机械与零部件,而在我国当年除书本知识外,真是一穷二白,一无所有。

要从国外进口,既缺外汇,又受帝国主义封锁,而苏联当时也刚刚起步,在人力物力上无力对我援助。

在这一艰难时刻,原建筑工程部建筑科学技术研究所(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前身)接受了国家计委的任务,沿着自力更生、土法上马、走不同于国外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低强钢材预应力的发展道路,开始了预应力混凝土的研究。

从五十年代初至七十年代末,我国房屋结构中开发研制了一整套预制预应力砼构件技术,如屋面梁、屋架、吊车梁、大型屋面板、空心楼板等,其中预应力空心板年产量达一千万立方米以上。

这一时期的预应力技术特点是采用中、低强预应力钢材,采用中国特色的预应力砼张拉锚固工艺技术。

从八十年代初至九十年代末,房屋建筑中预应力砼技术得到巨大发展,其显著特点是采用高强预应力砼钢材及相应工艺技术,对整体结构施加预应力,技术水平接近发达国家先进水平。

二十年间建设了一大批预应力砼工程,其中有代表性的工程有63层预应力砼楼面的广东国际大厦;214米高的青岛中银大厦;单体预应力砼面积最大的首都国际机场新航站楼等。

(二)桥梁结构中的预应力砼发展历史1955年,铁路部门研制成功我国第一片跨度12米的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梁,1956年建成28孔24米跨的新沂河大桥,从而开始了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在我国铁路上应用的篇章。

四十多年来,经过铁路系统工程技术人员的辛勤努力,预应力砼技术不断扩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制造架设跨度32米以下桥梁三万多孔,桥梁跨度不断突破,大跨径桥梁不断涌现,其中有代表性的工程有主跨为168米的攀枝花金沙江铁路连续钢构桥,顶推法施工的跨度80米连续箱梁桥杭州钱塘江二桥,此外在南昆铁路线上新建了一大批各种类型的铁路桥梁。

1957年,公路部门在北京周口店建造第一座预应力混凝土公路试验桥,为单跨20米简支T梁桥。

1959年在兰州建成七里河黄河桥,为7孔主跨37.5米悬臂梁桥。

后又建成新城黄河桥,桥型为5孔33米T型简支梁和孔66米系杆拱桥,奠定了我国建造预应力混凝土桥的基础。

随着我国交通运输的蓬勃发展,四十多年来,公路上建造了大量预应力混凝土桥,尤以大跨径桥梁居多数。

如我国已建成主跨400以上斜拉桥七座,连续钢构桥继黄石大桥250米主跨后,虎门大桥达270米,主跨为世界之冠,这些桥型和其它桥型无论在跨度还是在施工方法上都已接近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

城市立交桥中的预应力砼技术主要是七十年代开始起步的,目前仅北京修建的立交桥就已达200座,其中最早的立交桥是1974年建成的复兴门桥,采用先简支后连续方法施工;层次最多最高的是天宁寺立交桥;规模最大的是首都机场高速路上的四元桥。

(三)特种工程中的预应力砼技术发展现状预应力砼技术在我国各种工程结构领域中均得到广泛应用,其中主要有水利工程中的边坡加固,建筑物基坑开挖的支护等所采用的土层、岩层预应力锚杆技术,代表工程为云南漫湾水电站左岸岩质高边坡加固和北京京城大厦深基坑支护;有竖向超长预应力砼技术的应用,代表性工程有中央、天津、南京、上海等电视塔的预应力砼技术;有环形预应力砼技术的应用,代表性工程有阿尔及利亚球形水塔,秦山、大亚湾核电站安全壳,柴里煤矿煤仓,各种圆形及蛋形污水处理池,各种输、排水管道;有超重、超高物体提升预应力砼技术,代表性工程有北京西客站主站房大跨钢梁提升、上海歌剧院钢屋盖提升、虎门大桥钢箱梁节段提升等。

二、我国预应力砼发展过程中的主要成就(一)预应力材料技术的突破1、冷拉钢筋技术五十年代中期,我国研制成功有中国特色的冷拉钢筋预应力砼成套技术,主要有钢筋冷拉工艺、设备、锚固技术及冷拉钢筋物理力学性能的研究,冷拉钢筋制作预应力砼构件的生产工艺,冷拉钢筋预应力砼构件性能研究及设计方法。

2、冷拔钢丝技术六十年代前后,我国研制成功冷拔低碳钢丝预应力成套技术,生产预制预应力空心楼板,由于冷拔丝费用低廉、工艺简单,预应力空心楼板在全国得到广泛应用。

3、中强预应力筋技术七十年代初期至八十年代中期,我国相继开发出热轧低合金预应力钢筋、热处理预应力钢筋和精轧螺纹预应力钢筋,进一步促进了我国预应力技术的发展。

4、高强预应力钢丝、钢绞线技术八十年代以后,我国相继从国外引进了十多条低松弛、高强度预应力钢丝、钢绞线生产线,生产能力目前己达到年产量三十万吨,这一技术的引进极大地促进了我国预应力工程技术的发展。

(二)预应力砼工艺技术的突破1、预应力砼张拉锚固技术的发展六、七十年代,我国研究开发了多种中低强度预应力砼筋张拉锚固技术,主要有螺丝端杆锚固技术、高强钢丝敏头锚体系、JM锚体系、弗氏锚体系等。

七十年代中期,编制出版了常用预应力砼锚夹具定型图册。

八十年代中后期,我国技术人员跟踪国际先进水平,成功地开发了预应力砼钢绞线群锚张拉锚固体系,较好地解决了预应力砼施工中的关键技术,特别是大吨位(200——10000kN 级)预应力砼锚具及配套张拉设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1988年该成果被《科技日报》评选为1987年度全国十大科技成就之一。

2、无粘结预应力砼成套技术八十年代中期,我国开发研制成功的无粘结预应力砼筋涂包设备、单根钢绞线张拉锚固设备、无粘结预应力砼结构设计技术规程等配套技术,促进了我国建筑工程中现浇预应力砼结构的发展。

近二十年来,无粘结预应力砼结构累计推广使用面积达到一千万平方米以上,出现了一大批有代表性的、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工程项目。

3、斜拉索产品成套技术八十年代中期,我国开始兴建大跨度预应力砼斜拉桥,为解决工程需要,上海浦江缆索厂与多家科研设计单位配合,建成了我国最大的斜拉桥缆索成品生产线,使我国的斜拉桥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三)设计理论及标准规范的发展早期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理论是按全预应力方法设计,八十年代初期以后,发展了部分预应力砼设计理论,目前预应力砼工程相应的规程规范已基本配套。

主要有材料方面的预应力混凝土用钢丝、钢绞线标准;无粘结预应力砼筋标准;专用油脂标准;预应力砼筋用锚具、夹具、连接器产品标准及应用技术规程;各种预应力砼设备及产品标准;各种结构设计及施工规范。

(四)工程应用取得重大突破房屋结构方面,63层的广东国际大厦采用了无粘结预应力砼楼盖技术;珠海机场候机楼和首都国际机场新航站楼采用了大面积无粘结预应力砼技术;首都国际机场停车楼采用了双向大柱网、大面积超长度有粘结预应力砼技术。

桥梁结构方面,上海杨浦大桥(跨度602米)等七座跨度400米以上的斜拉桥,代表我国斜拉桥技术已进入世界领先水平;连续钢构桥继黄石大桥250米主跨后,虎门大桥达270米主跨,为世界之冠;主跨168米的攀枝花金沙江桥和钱塘江二桥等铁路桥表明我国的铁路桥预应力砼技术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特种工程结构方面,秦山、大亚湾核电站安全壳,上海、北京电视塔,阿尔及利亚预应力混凝土球形水塔等一批高难度、高水平的特种结构预应力砼技术,表明我国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应用范围极为广泛、技术水平十分先进。

三、我国预应力砼技术发展展望(一)新材料技术开发应用预应力砼材料技术的发展从来都是预应力砼技术革命的先驱,预应力砼筋除了目前使用的高强度钢材外,未来新型预应力砼筋应是强度高、自重轻、弹性模量大的聚碳纤维、玻璃纤维和聚醋纤维类非金属预应力砼筋。

(二)预应力砼技术在我国房屋建筑中将扮演重要角色1、预应力混凝土在多层大跨结构中的发展方向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旺盛的建筑需求,日新月异的生产工艺变革以及人们对物质文化生活需求的迅速提高,使建筑结构正面临新的挑战。

近代建筑结构正在向大柱网、大开间、大跨度、多功能方向发展,人们总想在有限的建筑面积和空间内获得最好的使用功能和最佳的投资回报。

预应力混凝土正以其跨度大、自重轻、节约材料、节省层高、改善功能等突出优点,迎合了近代建筑结构的发展趋向。

经验证明,8~18m柱网(或跨度)的房屋正处于预应力混凝土建筑结构经济跨度范围内,对于大多数多层工业厂房,各类公共建筑如文化娱乐建筑、体育建筑、医疗建筑、商业建筑、办公建筑、航站建筑等,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常常是最佳的选择,它不仅有良好的技术和经济指标,而且能明显加快施工速度。

建设部、科技部均将其列入“九五”及2010年发展纲要中的新技术推广项目。

2、高层建筑结构中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发展方向近年来,预应力混凝土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有很大发展,尤其是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平板和预应力砼扁梁用于高层建筑的楼盖,具有降低层高,简化模板,加快施工等明显效果,受到建设单位、设计和施工单位的普遍欢迎。

预应力混凝土除用于楼盖外,有时还用来解决大跨度、大空间部位柱网转换时的转换梁、转换桁架,以及复杂柱网情况下的转换板。

此外8~l8m跨度的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外墙用的装饰保温复合预应力混凝土墙板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前景也很广阔。

目前,高层建筑的外墙材料大都是红砖、小型砌块、实心混凝土或玻璃幕墙等,墙体材料的改革势在必行。

3、预制现浇相结合的装配整体式结构将加速发展先张法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具有工厂化规模生产的各种优点,如质量控制水平高,构件耐久性好,模板周转率高,损耗小;与现场浇注的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相比,省去了留管灌浆工序或无粘结束的注油挤塑工序,省去了管道费用、涂包费用和锚具费用。

在道路及运输吊装条件较好,运距不太大(200公里以内)的情况下,预制构件常常有良好的技术经济指标。

先进工业化国家中,预制先张预应力混凝土的比例很高,美国占70%~80%,法国、德国约占60%。

现代的预制工业,是一项极具发展潜力的工业。

现代化预制厂的主要生产过程均由计算机控制,高素质的技术工人和高效率施工机械与管理模式保证了产品的高质量,现代预制工业已摆脱了构件品种、规格单一,建筑与结构功能脱节的旧模式。

很多工业发达国家的预制构件已能将建筑装饰的复杂、多样性以及保温、隔热、水电管线等多方面的功能,与预制混凝土构件结合起来,满足用户各种要求,又不失工业化规模生产的高效率。

我国目前在这方面的差距很大,国内房屋建筑中最大量的预制构件仍是6m跨以下的空心楼板,工业建筑中的屋架、吊车梁、屋面板等。

随着大柱网、大开间多层建筑和高层建筑迅猛发展,长跨预应力砼空心板、T形板、大型预应力砼墙板等必将逐步兴起,预制梁板现浇柱,或预制梁、板、柱与现浇节点相结合的各种装配整体式建筑结构体系预期会迅速发展,这种结构体系可以把预制与现浇二者的优点结合起来,避免纯装配式建筑对产品尺寸的高精度要求,结构整体性差和节点耗钢量大等缺点,又避免了现浇结构现场湿作业工程量大,受制于现场施工及气候条件,耗用大量模板、支撑等缺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