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上运动及转移技术
运动治疗第十二章体位转移训练

躯干前倾使头超过膝部,上抬臀部,同时头和肩转向左 侧,带动右肩向前挪动、左肩向后挪动;
因背阔肌有神经支配,可拉动骨盆移向右手处。用上肢 将双腿位置摆正。
人民卫生出版社
2.轮椅与床之间的转移
人民卫生出版社
一、偏瘫患者主动转移
〔一〕偏瘫患者床上转移患者 1.翻身
头转向患侧,患侧 上肢外展,健侧下 肢屈曲立起;健侧 肩上抬,健侧下肢 用力蹬床,身体完 成转向患侧
偏瘫患者从仰卧位到患侧卧位
人民卫生出版社
〔2〕从仰卧位到健侧卧位
健侧足从患侧腘窝处插入,并沿患侧小腿下滑至跟腱处, 使健足置于患足下方。Bobath握手,健侧上肢带动患侧上 肢上举90°,然后向左、右两侧摆动,摆动幅度逐渐加大, 利用躯干的旋转和上肢摆动的惯性向健侧翻身
人民卫生出版社
〔2〕从患侧坐起
患侧卧位,双腿远端垂于床边,然后健侧上肢向前横过身 体,同时旋转躯干,健手在患侧推床以支撑上身,并摆动 双腿,完成床边坐位
人民卫生出版社
〔3〕辅助下从健侧坐起
仰卧位,将健侧下肢插到患侧下肢下面;治疗师将患者患 侧手放到自身肩上,扶住患者的双肩;将患侧肩抬起,同 时患者用健侧肘撑起上身,并且用健侧下肢带动患侧下肢 至床下,伸展肘关节,坐起
一般分为人工搬运和机械搬运。 人工搬运至少需要两人,机械搬运即借助各种器械(如升
降机)进展转移
人民卫生出版社
一、人工搬运
1.标准式或椅式搬运法 此法在搬运的整个过程可观察到患者的表情和反响,适用 于胸部和上肢疼痛的患者
人民卫生出版社
〔1〕治疗师握腕法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内容与分类

➢ 掌握: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内容与分类 ➢ 熟悉:日常生活Hale Waihona Puke 动能力的定义ADL评定的内容
ADL的定义
ADL 是指人们为了维持生存及适应生存环境而每天必
须反复进行的、最基本的、最具有共性的活动。
ADL评定的内容
ADL的内容
1.运动方面
➢ (1)床上运动 包括床上良好体位的摆放、床上体位的转移 及床上移动等
IADL反映较精细的功能,多在社区内应用。
➢ (1)更衣 包括穿脱衣裤、鞋袜、穿脱假肢支具、扣纽扣、拉 拉链、系腰带等
➢ (2)进食 包括使用碗筷、调羹、刀叉以及咀嚼、吞咽能力等 ➢ (3)如厕 大小便及便后的清洁等 ➢ (4)洗漱 洗手、洗脸、洗头、刷牙、洗澡等 ➢ (5)修饰 梳头、修面、刮脸、化妆及修剪指(趾)甲等
ADL评定的内容
ADL的内容
3.交流方面
➢ 打电话、阅读、书写、应用计算机、识别指示牌及交通 信号灯等
4.家务劳动方面
➢ 购物、清洁、洗衣、做饭等
ADL评定的内容
ADL评定目的
1.确定在日常生活活动方面是否独立 2.确定在日常生活活动方面独立的程度如何 3.制订合适的治疗目标及方案 4.评价治疗效果,制订下一步的计划 5.判断预后 6.安排回家、就业或进一步社区治疗
ADL的分类
基本的或躯体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基本或躯体ADL(PADL)是指每日生活中与穿衣、进食 、洗漱等自理活动和坐、站、行走等身体活动有关的 基本活动。
PADL一般反映比较粗大的运动功能,常在医疗机构 中应用。
ADL的分类
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工具性ADL(IADL)是指人们在社区中独立生活所需的 关键性的较高级的技能,如家务、做饭、购物、驾车 或骑车等必须借助或大或小的工具进行。
老年服务与管理《床-轮椅转移操作程序》

〔二〕操作程序1、向老年人做好解释,征得同意及配合后为老年人穿好外出的衣服。
2、协助老年人从仰卧位到平坐位:照护员在协助老年人乘坐轮椅外出等情况下,首先需要协助卧床老年人坐起。
〔1〕协助双侧上肢功能良好的卧床老年人坐起〔见图2—18〕①调整床的高度,使其适宜照护员操作。
②老年人仰卧,双臂肘关节屈曲支撑于床面上。
③操站于老年人侧前方,用双手扶托老年人双肩并向上牵拉。
④指导老年人利用双肘的支撑抬起上部躯干后,逐渐改用双手掌撑住床面,支撑身体而坐起。
⑤调整坐姿,保持舒适。
图2-18:协助老年人床上坐起〔2〕协助双侧上肢功能不良的卧床老年人坐起①抬高床头60°。
②照护员站在老年人右侧,双腿分开、屈膝重心放低。
③一手经颈下抱住老年人对侧肩,另一手扶住对侧髋关节部位,使老年人身体翻动略侧向自己,用手压住老年人近侧肘关节做支撑点,沿自然坐起的运动曲线协助老年人坐起。
〔3〕协助偏瘫老年人借助床挡坐起①抬高床头60°。
②协助老年人将患侧手置于胸前,健侧下肢略屈曲,头偏向将要翻身的健侧。
③老年人健侧手抓住床挡,身体翻向健侧,健侧肘部支撑体重,腹部、臀部、下肢顺应翻转方向,沿头部运动曲线坐起,两脚放在床下,上身坐起,双脚稳妥地踏在地上。
3、从坐位〔椅〕到站立位〔见图2-19〕照护员在协助老年人移到轮椅上或下床活动等情况下,协助坐起后,即需要协助其站立。
〔1〕协助老年人坐稳的根底上,调整床的高度使老年人双脚着地并略分开,双脚向后回收,力量较强的脚稍靠后,身体略向前倾斜。
〔2〕照护员面向老年人站立,两人身体尽量靠近。
〔3〕照护员双下肢分开位于老年人双腿两侧,用双膝夹紧老年人双膝外侧以固定,双手托住老年人臂部或拉住腰带,老年人手臂扶在照护员肩上或在照护员颈后交叉相握。
〔4〕照护员将老年人向前向上拉起。
〔5〕老年人与照护员一起向前向上用力,完成抬臂、伸腿至站立。
〔6〕调整老年人重心,使双下肢直立承重,维持站立平衡。
康复医学(重点!)重点知识复习资料

康复医学(重点!)重点知识复习资料1.康复是一系列措施的应用,旨在减轻残疾和残障状况,使其成为社会的一部分,不受歧视。
2.康复医学是一门独立的医学应用学科,具有自己的理论基础、功能评定方法、治疗技能和规范,旨在加速人体伤病后的恢复进程,预防和减轻其后遗功能障碍程度。
3.等张收缩是指肌肉收缩时整个肌纤维的长度发生改变,张力基本不变,可产生关节的运动。
可分为等张向心性收缩和等张离心性收缩。
4.等长收缩是指肌肉收缩时整个肌纤维的长度基本不变,所做功表现为肌张力增高,不产生关节的运动。
5.联合反应是指在某些环境下出现的一种非随意运动或反射性肌张力增高的异常表现。
脑损伤病人在进行健侧肢体抗阻练时,可以不同程度地增加患侧肢体的肌张力,或患侧肢体出现相应的动作。
6.共同运动是指脑损伤常见的一种肢体异常活动表现。
7.肌力是指肌肉在收缩或紧张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以肌肉最大兴奋时所能负荷的重量来表示。
8.肌张力是指肌肉组织在静息状态下的一种不随意的、持续的、微小的收缩。
简单地说,就是肌细胞相互牵引产生的力量,是维持身体各种姿势以及正常运动的基础。
9.关节活动度或关节活动范围是指一个关节的运动弧度。
10.平衡是指身体重心偏离稳定位置时,通过自发的、无意识的或反射性的活动,以恢复质心稳定的能力。
11.协调是指人体自我调节,完成平衡、准确且有控制的随意动作的能力。
12.日常生活活动指人们为了维持生存及适应生存环境而每天必须反复进行的、最基本的、具有共同性的身体活动,即进行衣食住行及个人卫生等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13.康复治疗学是研究和应用康复治疗技术,旨在加速人体伤病后的恢复进程,预防和/或减轻其后遗功能障碍程度。
14.有氧训练是一种以有氧代谢为主的训练方式,采用中等强度、大肌群、动力性、周期性运动,持续一定时间,以提高机体有氧代谢运动能力和全身耐力。
15.靶心率是通过有氧运动调高心血管循环系统的机能时有效而安全的运动心率,是判断有氧运动的重要依据。
老年常用康复治疗技术——日常生活活动训练技术

老年常用康复治疗技术——日常生活活动训练技术日常生活活动训练是指将每一项ADL活动进行动作分解,针对有困难或障碍的动作内容进行训练,最后将动作整合为一个完整的动作,以适应日常生活活动的需要。
下面以偏瘫为例,叙述ADL的训练方法。
(一)穿脱衣物1.穿脱开襟上衣(1)患者坐在带有靠背椅子上,双足平放于地面。
(2)衣里朝外,衣领向上放在膝上。
(3)健手辅助露出患侧袖口,并将患手插入袖口。
(4)将衣袖先拉倒肘关节上,再拉衣领至健侧肩部(关键训练技术)。
(5)健侧上肢穿入衣袖中。
(6)健手整理衣服并扣上纽扣。
脱上衣顺序:解开纽扣→脱患侧上衣至肩下→脱健侧上肢至肩下→健侧上肢抽出衣袖→脱下患侧衣袖。
注意:对于偏瘫的患者,如患侧肌力为0级,脱患侧衣袖时,不可用力过大,最好由他人保护肩关节,防止造成肩关节脱位。
2.穿脱裤子(1)患者取坐位,将患侧小腿交叉放置在健侧大腿上(关键训练技术)。
(2)将患侧裤腿拉到膝关节上,放下患腿至地面上。
(3)穿上健侧裤腿,并拉至臀部。
(4)患者进行坐卧转移平躺在床上。
(5)健足支撑床面抬起臀部,将裤子拉到腰部。
脱裤子顺序:患者坐位,双脚平放于地面→倾斜身体使一侧臀部抬离床面→将裤子拉至臀部以下→再倾斜对侧身体重复上述动作→脱下健侧裤腿→健足踩住患侧裤脚→健手拉出患腿→脱下裤子。
(二)修饰1.洗脸(1)患者靠近洗漱盆。
(2)将毛巾放入盆中,打开水龙头冲洗毛巾。
(3)将毛巾缠在水龙头上,健手紧握毛巾拧干(关键训练技术)。
(4)擦洗面部。
2.刷牙(1)患者靠近洗漱盆。
(2)将防滑垫放在健侧洗漱盆旁,并将牙刷放在上面。
(3)打开水龙头,牙杯接满水放在洗漱盆旁,关闭水龙头。
(4)打开牙膏盖子,将牙膏挤在牙刷上。
(5)漱口,完成刷牙动作。
(三)进食1.进食固体食物(1)患者坐在餐台前,餐台不能超过80cm。
(2)放好防滑垫。
(3)将食物盛入防漏的盘子及碗中。
(4)使用加粗加长的汤匙及筷子。
(5)将食物送入口中。
床上运动及转移技术

床上运动及转移床上运动及转移技术【定义与目的】1、定义体位转移是指人体从一种姿势转移到另一种姿势的过程,包括卧一坐一站一行走,是提高患者自身或在他人的辅助下完成体位转移能力的锻炼方法。
床上运动主要包括:床上撑起运动、床上横向运动、床上坐位向前后移动。
转移技术主要包括:从仰卧位到坐位运动、从坐到站的运动、床-椅转移运动等。
2、目的教会瘫痪患者从卧位到坐位、从坐位到立位、从床到椅、从轮椅到卫生间的各种转移方法,使他们能够独立地完成各项日常生活活动,从而提高其生存质量。
【应用范围】因各种原因长期卧床的患者;脊髓损伤、脑血管意外、脑外伤、小儿麻痹后遗症等运动神经元损伤后,肢体部分或完全瘫痪,完成转移动作相关的主要关键肌肌力达到2级或者3级的患者。
【操作准匐1、用物准备一般不需要仪器设备,可由护理人员帮助完成,必要时,可采用升降机、悬吊带、布带等。
2、人员准备操作人员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
3、评估患者评估患者病情、意识情况、功能障碍肢体、平衡能力、肌力及关节活动等。
床上运动操作训练技术床上撑起运动【操作流程】【操作要点】1、操作者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
2、评估患者病情、意识、功能障碍肢体、平衡能力、肌力及关节活动度等。
3、根据评估结果及需要做的运动方式准备用物。
4、协助患者坐起,患者在床上取伸膝坐位,身体前倾,两手掌平放在床上。
将书或者其他物品放入患者手下。
患者肘关节伸直,用力撑起,使臀部离床并向上抬起。
保护好患者,让患者做前后左右移动。
5、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元。
6、观察患者的主观反应,记录执行时间及运动后反应。
床上横向运动【操作流程】【操作要点】1、操作者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
2、评估患者病情、意识、功能障碍肢体、平衡能力、肌力及关节活动度等。
3、根据评估结果及需要做的运动方式准备用物。
4、床上横向移动:移向右侧时,将健侧下肢伸到患侧下肢的下方,用健足勾住患足向右移动。
健侧下肢屈曲,用健足和肩支撑臀部,同时将下半身移向右侧。
最新体位摆放、床上体位转移技术课件ppt

对角弓反张表现异常强烈的患儿,上述措施效果不明显 时,可让患儿躺在吊床上,吊床中间凹陷可使患儿过度 伸展的躯干变成屈曲;同时吊床也能控制患儿头部背屈 或向侧面旋转的倾向,促使患儿将头部保持在中线位置。 如果在床的上方悬挂吸引患儿注意力的玩具,将更有利 于患儿的头部保持在中线位置,并刺激患儿将手放到胸 前中线位置。
良姿位的摆放及原则
❖ 良姿位的保持和体位变换必须结合进行,卧 床患者应每隔1~2小时翻身一次,患者在任 何时间都应保持良姿位,这对预防并发症的 发生和患者的功能恢复的有着重要意义。
一、偏瘫患者的良姿位 二、脑瘫患儿的良姿位 三、脊髓损伤患者的良姿位 四、截肢患者的良姿位 五、颈椎病患者的良姿位 六、腰腿痛患者的良姿位 七、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良姿位 八、烧伤患者的良姿位
动。比如相互转移的两个平面的高度通常相当、位置应该稳 定,两个平面应尽可能靠近。 ❖ 患者应具有满意的静态及动态坐位、立位平衡能力。患者没 有视野、空间结构等感觉缺损。 ❖ 患者应熟悉转移活动的周围环境,对自身的功能水平有清楚 的认识。
❖ (2)辅助转移
❖ 此类转移技术要求辅助者与患者之间互相信任。
五、颈椎病患者的良姿位
❖ 卧位 ❖ 坐位 ❖ 立位 ❖ 日常活动中良好姿势的保持
五、颈椎病患者的良姿位
❖ 卧位 首先要选择适合患者的枕头,理想的枕头应该能适应颈椎
的弧度,使颈部肌肉得到充分放松。枕芯最好用谷皮、荞麦 皮等充填,而不宜用海绵、棉絮等物,软硬适中。枕头的形 状以中间低两端高为佳,可利用中间凹陷部来维持颈椎的生 理曲度,同时对头颈部可起到相对制动与固定作用。枕头的 高度因人而异,一般仰卧位枕高12cm左右,约与患者拳头 高度相当,侧卧与肩等高。应避免枕头过高,使颈椎长时间 处于前屈位置,颈部肌肉处于被动牵拉状态,不利于颈部的 休息。应保持头部轻度后仰的姿势,以符合颈椎的生理曲度。 另外避免长时间采取俯卧位或半俯卧位,防止颈椎长时间旋 向一侧,造成椎间盘压力改变,并导致张力较大一侧的肌肉 疲劳。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指导与训练

杨雅兰
目录 1. 2. 3.
ADL简单介绍
ADL训练原则
ADL训练途径
4.
ADL训练策略
第一节
ADL简单介绍
1.1 ADL定义
ADL定义
狭义 指人们为了维持 生存及适应生存 环境而进行的最 基本 的、最具有 共性的活动,即 衣食住行个人卫 生等基本动作。
广义 指一个人在家庭、 工作机构及社区内 自己管理自己的能 力(交流、判断、 活动、执行社会任 务能力)。
4.7 洗漱训练
1.当患者有一定的站立平衡能力时,应鼓励患者在站立完成 洗漱,但应确保患者的安全; 2.站立洗漱时,应将偏瘫侧上肢伸直支撑于某物件的表面或 由他人拖住,切忌将偏瘫侧上肢下垂或屈曲放置于胸前; 3.健手辅助患手进行梳洗; 4.将前臂置于较高的平面上以缩短上肢移动的距离; 5.使用按压式肥皂液,手柄加粗、加长或长角的牙刷、梳子, 使用电动剃须刀。
4.4 床-轮椅转移训练
推到健侧,与床 成45°,刹车 利用健手,身体尽量靠 近轮椅
健手扶对侧扶手, 转身
坐下,调整 位置
轮椅至床
4.5 坐位转站位
1.患者双足平放于地面上,患脚稍前,护理人员站在患 者的偏瘫侧,面向患者,指引患者躯干充分前倾,髋关 节尽量屈曲; 2.护理人员拉住患者的腰带,帮助患者抬起体重,用膝 抵住患膝,防止患膝“打软”。 3.患者伸髋伸膝,抬臀离开椅面,慢慢站起。
1 2 3
保证安全
训练的内容与患者的实 际需要相结合
实施训练计划时,由 易到难。可将一个活 动分解成若干个部分 进行,等到能熟练完 成后,再组合起来整 体训练
ADL训练原则
2.2 ADL训练原则-2
4 5 6
体位转移的方法及原则

1 什么是体位转移? 2 体位转移有什么意义?
什么是体位转移技术?
体位一般指人的身体位置,应用在临床上 通常指的是根据治疗、护理和康复的需要 所采取并能保持的身体姿势和位置。
体位转移是指通过一定的方式改变人体姿 势和位置的过程。
体位转移的意义是什么?
临床上根据治疗、护理和康复的需要定时 的变换体位,对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早期 预防压疮、尿路感染、坠积性肺炎、肌肉 萎缩、关节变形等并发症的发生,以及保 障康复治疗及康复护理预期效果的实现具 有重要意义。
轮椅-床转移 30°~ 45°
轮椅—床转移
• 辅助下
床—轮椅转移
床—轮椅转移(独立)
轮椅-椅成角转移(截瘫)
轮椅-椅成角转移(偏瘫)
侧方转移
滑板转移
轮椅-床前向转移
轮椅-床后向转移
谢谢
行业PPT模板:/hangye/ PPT素材下载:/sucai/ PPT图表下载:/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Excel教程:/excel/
金华市中医院 二十二病区 方蕾
1
概述
2
体位转移技术的分类
3
体位转移的原则
4
体位转移方法的选择
5
体位转移的方法
概述
为了帮助患者早日生活自理,回 归家庭、社会,必须早日开展日常 生活动作训练,体位摆放及转移技 术是ADL运动训练的重要内容。
训练原则:患者完全不能活动时 ,采取辅助方法;随着活动能力的 提高,逐渐减少辅助量,最终达完 全自理。
体位转移的原则及方法
PPT模板下载:/moban/ 节日PPT模板:/jieri/ PPT背景图片:/beijing/ 优秀PPT下载:/xiazai/ Word教程: /word/ 资料下载:/ziliao/ PPT课件下载:/kejian/ 范文下载:/fanwen/
转移技术主要包括床上转移

转移技术主要包括床上转移、卧坐转移和坐站转移、床轮椅转移等。
1.床上转移从床的一侧转移到另一侧或从仰卧位转移到侧卧位。
(1)侧向转移①偏瘫患者:先用健腿插在患腿下方,托起患腿移向健侧,再移动臀部,最后依靠健侧上肢将上身转移到该侧。
②截瘫患者:先坐起,然后用手将下肢移向一侧,再用手撑床面,将臀部移动到该侧。
(2)仰卧转向侧卧①偏瘫患者:转向健侧有困难。
训练时先用健腿插在患腿下方,托起患腿,再用健手握住患手,先上举到患侧,然后突然摆动向健侧,利用惯性将躯体翻向侧方,同时用健腿托在患腿下方,帮助患腿完成转移。
②截瘫患者:因截瘫而不能坐起的患者可以将两手上举,先举向转移的相反方向,然后利用突然向转移的方向摆动,使躯干先产生侧向翻转,再用健腿将患腿移动到合理的位置。
2.卧-坐转移从卧位转移到坐位。
(1)偏瘫患者:先向健侧偏身,用健手支撑使上身抬起,再调整回中立坐位。
(2)截瘫患者:在腹肌肌力不足时,可以采用手拉悬吊带或缚在床尾的牵拉带,使上身抬高坐起。
也可以先侧身,用一手支撑上身,从侧面坐起;另一手扶持床面,保持稳定和平衡。
3.坐-站转移从坐位转移到站立位。
患者应该首先具备1~2级站立平衡能力才可以进行坐站转移训练。
(1)偏瘫患者:先将脚跟移动到膝关节重力线的后方,上身前倾,双手交叉握紧,手臂伸直向下,然后将手臂突然上举,利用手臂上举的惯性和股四头肌收缩,完成站立动作。
(2)截瘫患者:要练习使用矫形器坐起站立,先用双手支撑椅子站起,膝关节向后伸,锁定膝关节,保持站立稳定。
用膝踝足支具者,锁定膝关节后,可以开始步行。
4.床-轮椅转移由床上移动到轮椅或由轮椅移动到床。
分为独立转移和辅助转移。
偏瘫患者一般没有显著困难。
截瘫患者可以采用两种方式进行独立转移。
(1)轮椅靠在床边,刹住双轮,与床的长轴呈45°,患者先在床上坐起,用手将瘫痪的下肢移动到床边,将臀部也移动到床边,将两腿放下,用一手支撑轮椅不靠近床边的扶手,另一手支撑在床上,将臀部摆动到轮椅上。
作业治疗技术2-5-2

低面垫高→将患腿置于健腿上,将双腿移于床上,或者用双手
将双腿分别抬到床上,逐渐调整到正确位置。
3.椅与床之间的转移 5)独立由轮椅向地垫转移 日本式的床为地铺,现在国内也流 行矮床,治疗时患者也需在地垫上运动,三者均需这种转移, 其运动方式基本相同,此法截瘫者亦可利用。 基本过程:将轮椅正对运动垫并锁定→将脚踏板移开或折起→
助者用力将患者上抬,使患者完全站立(见下页图)。
2.偏瘫患者的转移技术 2)从轮椅向椅的转移 其原则同由椅上起立,截瘫者也可利用,具体方法有以下一些。
(1)独立的成角转移
基本过程:首先将两椅固定牢靠,互成60°角,卸下轮椅固定 牢靠 →准备姿势和由坐位站立一样→ 患者一手扶于椅的远侧角, 但不能扶在椅背或椅扶手上,以免翻倒,患者手足同时用力将 臀部抬起并移至目标椅,其间不必完全站立→ 主动或用手将双
高的情况。 基本过程:两椅尽可能靠近并列,椅的前沿→ 轮椅邻侧的扶手 去除,在两椅间架上滑板→先将双足移向目标椅,然后一手支 于出发椅的椅座,另一手支在目标椅的椅角上→ 双手及足同时
用力,通过支撑动作将躯干支起移于目标椅并坐下,用足或用
手将下肢位置摆正,抽去滑板(见下页图)
2.偏瘫患者的转移技术 2)从轮椅向椅的转移 (4)独立由椅到椅的正面转移 由椅到椅的正面转移其原则类似两椅的成角转移。 基本过程:将两椅正面对置,使两椅前沿平齐,一椅的右角对
因失败而失去信心,太晚则因依赖而失去兴趣,应当教会患者
利用体重转移,如利用倾斜力和翻滚力以增加起身的动量 。
1.转移的基本原则 2)辅助转移 辅助转移是指由治疗师协助的转移。辅助转移的 原则是帮助者与被帮助者互相信任。帮助者知道被帮者有什么 缺陷,体力和认知力如何,需要何种方式和多少力度的帮助; 被帮者预先告知帮助者自己习惯的转移方式;转移时,帮助者 与被帮者应当互相支持,协同用力;帮助者需要相当的技巧而 不能单独依靠体力;帮助时主要依靠下肢力量,因此通常帮助 者两腿分开与肩同宽并一前一后,髋膝可以微屈但腰背及头颈 必需伸直,旋转时不用腰而用足;转移前必需准备好必要的设 施与空间,使转移过程中无障碍;帮助者必先注意衣着,鞋不 能滑,衣着要方便活动,头发和戒指不会掠过或牵扯患者;帮 助者必需了解自己的体力和技能,没有把握时不要单独行事; 必先使被帮者知道转移得目的和方法,处于最好的起始位置, 并已排空大小便,转移中不会发生大小便失控;帮助者应当使 自己的指令明确地被接受,与患者有语言文化差异时尤应注意。
常用康复护理技术之体位摆放与转移(精品图文)

2、坐位
1)床上坐位
病人伸腰挺胸,头颈保持直立,整 个脊柱垂直于骨盆,上身重心平分 于臀两侧,髋关节屈曲90°,双上 肢对称置于身体前面的小桌上,使 其始终位于视野之内,膝关节下垫 一小枕,保持微屈。对于坐姿稳定 性差者,躯干前屈力很大时,可在 双肘下放一枕头,以防止肘部皮肤 组织受压
床上坐位
2、坐位
2. 高位脊髓损伤病人抗痉挛体位摆放
① 采取轴线翻身护理技术预防脊椎二次损伤。在侧卧位时,尽量使头部和脊椎保持正常对线, 背后用长枕靠住,保持侧卧位,避免脊柱扭曲。
② 1~2小时变换一次体位,保持床单位平整、干燥,作好大小便失禁护理。
体位转换
体位转移:是指人体从一种姿势转移 到另一种姿势的过程,包括卧→坐→ 站→行走,是提高病人自身或在他人 的辅助下完成体位转移能力的锻炼方 法。其目的是教会瘫痪病人从卧位到 坐位、从坐位到立位、从床到椅、从 轮椅到卫生间的各种转移方法,使他 们能够独立地完成各项日常生活活动, 从而提高其生存质量。瘫痪包括截瘫、 全瘫、偏瘫等。
1)床边坐位
床上坐位稳定后,可逐步采 取床边端坐位。病人伸腰挺 胸,头颈保持直立,整个脊 柱垂直于骨盆,上身重心平 分在臀两侧,双上肢自然置 于体侧、大腿上或身前桌板 上,保持髓、膝、踝 关节 屈曲90°,为轮椅坐位做准 备。
2、坐位
2)床边坐位
注意事项:
1. 正确的坐姿要求骨盆提供稳定的支持,躯干保持直立位:②协助 病人坐位时,应先抬高床尾,再抬高床头。体位改变应循序渐进, 坐位训练从30°~45°开始,约每5min增加5°,防止体位变换过 快导致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
6. 如长时间采取关节屈曲小于90°的坐姿,会造成病人背 部弯曲,骨盆向后方倾斜,使髓关节长时间处于半伸 展状态,从而诱发下肢伸肌痉挛加重,阻碍下肢运动 功能的恢复,故应避免此种坐姿。
体位转移技术

体位摆放与转移技术一、概述1.为了帮助患者早日生活自理,回归家庭、社会,必须早日开展日常生活动作训练,体位摆放及转移技术是ADL运动训练的重要内容2.训练原则为:患者完全不能活动时,采取辅助方法;随着活动能力的提高,逐渐减少辅助量,最终达完全自理二、体位摆放1.瘫痪肢体位置的摆放:为了防止发生压疮,预防肢体挛缩,减轻痉挛,维持良好血液循环,应注意正确摆放患者的体位,且隔1-2h为患者翻身一次;1脊椎损伤患者的肢体位置1仰卧位:头下放置薄枕,将头两侧固定需要保持颈部过伸展的位时,在颈部垫上圆枕;肩胛、上肢、膝、踝下垫枕,用毛巾卷将腕关节保持在40°背伸位2侧卧位:上侧的上肢保持伸展位、下肢屈曲位,肢体下均垫长枕;背后用长枕靠住,以保持侧卧位行颅骨牵引时,保持40°—60°侧卧2偏瘫患者的肢体位置摆放1仰卧位:患侧肩胛和上肢下垫一长枕,手指伸展位,平放于枕上;长浴巾卷起垫在大腿外侧,防止下肢外展、外旋;膝下垫上毛巾卷,保持伸展微屈;2健侧卧位:患侧上肢伸展位,下肢取轻度屈曲位,放于长枕上;3患侧卧位:患侧上肢外展、伸展位,患侧下肢轻度屈曲位放在床上,健侧下肢向前跨过患侧放于长枕上,健侧上肢放松,放在躯干上三、转移训练1.概述1定义:体位转移是指人体从一种姿势转移到另一种姿势的过程;2目的:使瘫痪患者能够独立地完成各项日常生活活动;3分类:一般分为独立转移、辅助转移和被动转移三大类;1 独立转移:指患者独自完成、不需他人帮助的转移方法;2 辅助转移:指由治疗师或护理人员协助的转移方法;3 被动转移:即搬运,是指患者因瘫痪程度较重而不能对抗重力完成独立转移及辅助转移时完全由外力将患者整个抬起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分为人工搬运和机械搬运;4基本原则1.独立转移①水平转移时,相互转移的两个平面间的高度应尽可能相等;②相互转移的两个平面的物体应稳定;③相互转移的两个平面应尽可能靠近;④床垫和椅面应有一定的硬度;⑤应当教会患者利用体重转移;⑥转移时应注意安全;⑦患者学习独立转移的时机要适当;⑧有多种转移方法可供选择时,以最安全、最容易的方法为首选;2.辅助转移①辅助者与患者之间应互相信任;②辅助者应熟知患者病情;③转移前辅助者必须准备好必要的设施与空间;④辅助者需要相当的技巧而不能单独依靠体力;⑤辅助者必须穿防滑的鞋子或赤脚;⑥辅助者的指令应简单、明确;⑦转移过程中,辅助者应留意患者突然或不正常的动作,以避免意外发生;⑧随着患者功能的恢复,帮助应逐渐减少;3被动转移①患者应放松自己,对帮助者要有信心;②搬运时患者应向前看,而不是向地板或向帮助者看③搬运过程中患者应当保持转移开始的姿势,不再改④若搬运过程需要两个以上帮助者,则每一位都必须清楚地了解整个转移程序及方向;⑤利用机械搬运时,转移前应检查器械是否完全完好,并保证空间通畅,没有障碍;⑥转移时不能增加患者的痛苦,不能影响或加重病情;5体位转移方法的选择1患者能够独立转移时则尽量不要帮助,能提供少量帮助时则不要提供大量帮助,而被动转移作为最后选择的转移方法;2患者残疾较重或存在认知障碍时不要勉强训练其独立转移活动;3转移距离过远时难以依靠一个人的帮助,转移频繁时不便使用升降机;2.偏瘫患者的体位转移技术1床上转移活动1.床上翻身:从仰卧位到患侧卧位:患者仰卧,双侧髋、膝屈曲,双上肢Bobath握手伸肘,肩上举约90°,健上肢带动患上肢先摆向健侧,再反方向摆向患侧,以借摆动的惯性翻向患侧; 2从仰卧位到健侧卧位:患者仰卧,健足置于患足下方;双手Bobath握手上举后向左、右两侧摆动,利用躯干的旋转和上肢摆动的惯性向健侧翻身;2床上卧位动移患者仰卧,健足置于患足下方;健手将患手固定在胸前,利用健下肢将患下肢抬起向一侧移动;用健足和肩支起臀部,同时将臀部移向同侧;臀部侧方移动完毕后,再将肩、头向同方向移动;3由卧位到床边坐位1独立从健侧坐起:①患者健侧卧位,患腿跨过健腿;②用健侧前臂支撑自己的体重,头、颈和躯干向上方侧屈;③用健腿将患腿移到床缘下;④改用健手支撑,使躯干直立;2独立从患侧坐起:①患者患侧卧位,用健手将患臂置于胸前,提供支撑点;②头、颈和躯干向上方侧屈;③健腿跨过患腿,在健腿帮助下将双腿置于床缘下;④用健侧上肢横过胸前置于床面上支撑,侧屈起身、坐直;3治疗师辅助下坐起:①患者侧卧位,两膝屈曲;②治疗师先将患者双腿放于床边,然后一手托着位于下方的腋下或肩部,另一手按着患者位于上方的骨盆或两膝后方,命令患者向上侧屈头部;③治疗师抬起下方的肩部,以骨盆为枢纽转移成坐位;4.由床边坐位到卧位1独立从患侧躺下:①患者坐于床边,患手放在大腿上;健手从前方横过身体,置于患侧髋部旁边的床面上;②患者将健腿置于患腿下方,并将其上抬到床上;③当双腿放在床上后,患者逐渐将患侧身体放低,最后躺在床上;2独立从健侧躺下:患者坐于床边,患手放在大腿上,健腿置于患腿后方;躯干向健侧倾斜,健侧肘部支撑于床上,用健腿帮助患腿上抬到床上;当双腿放在床上后,患者逐渐将身体放低,最后躺在床上,并依靠健足和健肘支撑使臀部向后移动到床的中央;3治疗师辅助躺下:①患者坐于床边,患手放在大腿上,患腿置于健腿上;治疗师站在其患侧右侧,用左上肢托住患者的颈部和肩部;②治疗师微屈双膝,将右手置于患者的腿下,当患者从患侧躺下时帮助其双腿抬到床上;③治疗师转到床的另一侧,将双侧前臂置于患者的腰及大腿下方;患者用左足和左手用力向下支撑床面,同时治疗师向床的中央拉患者的髋部;调整好姿势,取舒适的患侧卧位;5坐位与立位之间的转移1.独立转移:由坐位到立位:①患者坐于床边,双足分开与肩同宽,两足跟落后于两膝,患足稍后,以利负重及防止健侧代偿;②双手Bobath握手,双臂前伸;③躯干前倾,使重心前移,患侧下肢充分负重;④臀部离开床面,双膝前移,双腿同时用力慢慢站起,立位时双腿同等负重;由立位到坐位:①患者背靠床站立,双下肢平均负重,双手Bobath握手,双臂前伸;②躯干前倾,同时保持脊柱伸直,两膝前移,屈膝、屈髋;③慢慢向后、向下移动臀部和髋部,坐于床上;从椅子或轮椅上站起和坐下的方法同上,但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椅子应结实、牢固、椅面硬,具有一定的高度;高椅子比矮椅子易于站起,开始训练时,应选择高椅子;②有扶手的椅子比较理想,有利于站起和坐下时的支撑;③轮椅应制动,脚踏板向两侧移开;2;辅助转移由坐位到立位:①患者坐于床边或椅子上,躯干尽量挺直,两脚平放地上,患足稍偏后;②患者Bobath握手伸肘,治疗师站在患者偏瘫侧,面向患者,指引患者躯干充分前倾,髋关节尽量屈曲,并注意引导患者体重向患腿移动;③治疗师进一步引导患者将重心向前移到足前掌部,一手放在患膝上,重心转移时帮助把患膝向前拉,另一手放在对侧臀部帮助抬起体重;④患者伸髋伸膝,抬臀离开床面后挺胸直立;⑤起立后患者双下肢应对称负重,治疗师可继续用膝顶住患膝以防“打软”;由立位到坐位:与上述顺序相反;注意:①无论是站起还是坐下,患者必须学会向前倾斜躯干,保持脊柱伸直;患者必须学会两侧臀部和下肢平均承重;②治疗师向下压患者的患膝向足跟方向,鼓励患者站立时两腿充分负重;③治疗师应教会患者在完全伸膝前将重心充分前移;6床与轮椅之间的转移1.独立由床到轮椅的转移:①患者坐在床边,双足平放于地面上;轮椅置于患者健侧,与床成45°角,制动,卸下近床侧扶手,移开近床侧脚踏板;②患者健手支撑于轮椅远侧扶手,患手支撑于床上,患足位于健足稍后方;③患者向前倾斜躯干,健手用力支撑,抬起臀部,以双足为支点旋转身体直至背靠轮椅;④确信双腿后侧贴近轮椅后正对轮椅坐下;2;辅助下由床到轮椅的转移-方法1①同上①;②治疗师面向患者站立,双膝微屈,腰背挺直,双足放在患足两边,用自己的膝部在前面抵住患膝,防止患膝倒向外侧;③治疗师一手从患者腋下穿过置于患者患侧肩胛上,并将患侧前臂放在自己的肩上,抓住肩胛骨的内缘,另一上肢托住患者健上肢,使其躯干向前倾;然后将患者的重心前移至其脚上,直至患者的臀部离开床面;④治疗师引导患者转身坐于轮椅上;3;辅助下由床到轮椅的转移-方法2①同上①;②治疗师站在患者瘫痪侧,面向患者,用同侧手穿拇握法握住患手,另一手托住患侧肘部;③患者患足位于健足稍后方,健手支撑于轮椅远侧扶手,同时患手拉住治疗师的手站起;然后以双足为支点转动身体直至背靠轮椅;④治疗师向前倾斜身体,并半蹲,帮助患者臀部向后、向下移动慢慢坐于轮椅中;7轮椅与坐厕之间的转移1.独立由轮椅到坐厕的转移:①患者驱动轮椅正面接近坐厕,制动,移开脚踏板;双手支撑于轮椅扶手站起;②先将健手移到对侧坐厕旁的对角线上的扶栏上,然后健腿向前迈一步,健侧上下肢同时支撑,向后转身,背向坐厕;③将患手置于轮椅另一边扶手上,然后再移到坐厕旁的另一侧扶栏上;④脱下裤子,然后坐下;2.辅助下由轮椅到坐厕的转移:①患者坐于轮椅中,正面接近坐厕,制动,移开脚踏板;轮椅与坐厕之间留有一定空间,以利治疗师活动;治疗师站在患者瘫痪侧,面向患者,同侧手穿拇握法握住患手,另一手托住患侧肘部;②患者健手支撑于轮椅扶手,同时患手拉住治疗师的手站起;然后患者将健手移到坐厕旁的扶栏上;③治疗师和患者同时移动双足向后转身,直到患者双腿的后侧贴近坐厕;④脱下裤子,治疗师协助患者臀部向后、向下移动坐于坐厕上;8进出浴盆1.独立的由坐位进出浴盆:①患者坐在靠近浴盆边并与之成45°角的轮椅上,健侧邻近浴盆;轮椅与浴盆之间留有一定空间,以便放置浴板;制动轮椅,卸下近浴盆侧扶手,移开脚踏板,双足平放于地面;浴盆中注满水,然后脱下衣裤;②患者健手支撑于浴板,患手支撑于轮椅扶手,同时用力撑起上身,以下肢为支点转动身体,直至双腿后侧碰到浴板,先将患手移动浴板一端,然后向下坐到浴板上;③患者将两腿先后跨进浴盆,然后移到浴盆中央上方坐好;④患者将身体放入浴盆中;2.辅助下由坐位进出浴盆:①同上①;②治疗师站在患者瘫痪侧,面向患者,用同侧手穿拇握住患手,另一手托住患侧肘部;③患者健手支撑于浴板,同时患手拉住治疗师的手站起;患者以下肢为支点转动身体,直至双腿后侧碰到浴板,然后向下坐到浴板上;④患者自行将健腿跨进浴盆,治疗师帮助把患腿放入浴盆;然后移到浴盆中央上方坐好;3.四肢瘫与截瘫患者的体位转移技术1床上翻身1C6完全性损伤患者急性期全辅助下从仰卧位到俯卧位翻身①将床单卷起,至患者体侧,一人固定住患者头部②听号令一起将患者移向一侧,将翻向侧上肢外展③听号令一起将患者翻向一侧,在背后、头、双上肢、双下肢间垫上枕头2床上翻身:C6完全性损伤患者独立从仰卧位到俯卧位翻身向右侧翻身①C6完全性损伤患者缺乏伸肘、屈腕能力,手功能丧失,躯干和下肢完全麻痹;患者只能利用上肢甩动引起的惯性,将头颈、肩胛带的旋转力通过躯干、骨盆传到下肢完成翻身动作;C7完全性损伤患者由于肱三头肌有神经支配,故较C6损伤患者容易完成翻身动作;②其步骤为:①患者仰卧,头、肩屈曲,双上肢伸展上举、对称性摆动,产生钟摆样运动;向左侧甩动,使右上肢越过身体左侧,以获得下一步向右翻转所需的动力;②再屈曲头、肩,双上肢迅速从左侧甩向右侧;③借助于上肢甩动的惯性使躯干和下肢翻成俯卧位;④将左前臂支撑于床面并承重,右肩进一步后拉,使两侧前臂同等负重;⑤将双上肢置于身体两侧;3胸、腰段脊髓损伤的截瘫患者的翻身训练同上翻身方法或直接利用肘部和手的支撑向一侧翻身;4四肢瘫患者辅助下从仰卧位到侧卧位的翻身动作向右侧翻身患者仰卧,治疗师立于患者的左侧,帮助患者将左上肢横过胸前,将左下肢跨过右下肢,左足置于右侧床面;治疗师一只手置于患者左侧腰下,另一只手置于患者左侧髋部下方,腹部抵住床沿作为支撑点,用力推动患者髋部向上,使患者右侧卧;最后帮助患者调整好卧姿;2卧位与坐位之间的转换1由仰卧位坐起:C6完全性损伤患者独立由仰卧位坐起:①患者仰卧,上举双臂,用力左右摆动躯干,利用惯性将右上肢甩过身体左侧,翻向左侧;②先用左肘支撑床面,然后变成双肘支撑,抬起上身;③将体重移到右肘上,然后将左肘移近躯干;④保持头、肩前屈,将右上肢撤回身体右侧,并用双肘支撑保持平衡;⑤再将身体转向左肘支撑,同时外旋右上肢,在身体后伸展,右手支撑床面;⑥调整身体位置使重心向右上肢转移,同样外旋左上肢,在身体后伸展,用左手支撑床面;⑦慢慢交替将双手向前移动,直至体重移到双下肢上,完成坐起动作;2胸、腰段脊髓损伤的截瘫患者独立由仰卧位坐起:患者利用向两侧翻身,完成双肘支撑,再将身体重心左右交替变换,同时变成手支撑,完成坐起动作;3C6完全性损伤患者利用上方吊环由仰卧位坐起:①患者仰卧,用右腕勾住上方吊环;②向吊环方向拉动身体,并依靠左肘支撑体重;③在吊环内屈曲右肘关节,并承重,同时将左肘移近躯干;④用左肘支撑体重,右上肢在外旋上举位屈曲,右腕抵住吊环链条;⑤用右上肢承重,左上肢在身体后侧外旋并伸肘支撑床面;⑥体重移至左上肢,右上肢从吊环中取下,在身体后方外旋伸肘支撑于床面;⑦交替向前移动双手,直到躯干直立、上下肢承重;3由坐位躺下C6完全性损伤患者独立由坐位躺下:①患者在床上取长坐位,双手在髋后支撑,保持头、肩向前屈曲;②身体向右后侧倾倒,用右肘承重;③屈曲左上肢,将一半体重转移至左肘;④仍然保持头、肩屈曲,交替伸直上肢直到躺平;4胸、腰段脊髓损伤的截瘫患者独立由坐位躺下:与由仰卧位坐起的方法顺序相反;3床上直腿坐位即长坐位移动床上直腿坐位长坐位是指脊髓损伤患者在床上取屈髋、伸膝的坐位方式;以C6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直腿坐位移动为例,因该类患者肱三头肌瘫痪,缺乏伸肘能力,转移较为困难;而截瘫患者双上肢功能正常,较易完成床上长坐位移动;1.支撑向前方移动:①患者取长坐位,双下肢外旋,膝关节放松;头、肩、躯干充分向前屈曲,头超过膝关节,使重心线落在髋关节前方,以维持长坐位平衡;双手靠近身体,在髋关节稍前一点的位置支撑;因肱三头肌麻痹,应外旋肩关节,前臂旋后,以保持肘关节稳定伸展;②双手用力支撑上抬臀部;③保持头、躯干向前屈曲,使臀部向前移动;2.支撑向侧方移动向左移动:①患者取长坐位,右手半握拳置于床面,紧靠臀部;左手放在与右手同一水平而离臀部约30cm的地方,肘伸展,前臂旋后或中立位;②躯干前屈使头超过膝部,上抬臀部,同时头和肩转向右侧,带动左肩向前移动、右肩向后移动;因背阔肌有神经支配,可拉动骨盆移向左手处;③用上肢将双腿位置摆正;4不同平面之间转移动作训练1.床与轮椅之间的转移独立转移:①从轮椅到床的侧方成角转移从右侧转移:轮椅右侧靠近床,与床成20°~30°角,制动,移开右侧脚踏板;患者在轮椅中先将臀部向前移动,右手支撑床面,左手支撑轮椅扶手,同时撑起臀部并向前、向右侧方移动到床上; ②从轮椅到床的侧方平行转移左侧身体靠床:轮椅与床平行,制动;卸下近床侧扶手,患者将双腿抬上床;躯干向床缘方向前倾,将右腿交叉置于左腿上,应用侧方支撑移动的方法,左手支撑于床上,右手支撑于轮椅扶手上,头和躯干前屈,双手支撑抬起臀部并向床移动;③从轮椅到床的正面转移:轮椅正面靠近床,其间距离约为30cm,以供抬腿之用,然后制动;四肢瘫患者躯干控制能力差,需用右前臂勾住轮椅把手以保持平衡;将左腕置于右膝下,通过屈肘动作,将右下肢抬起,放到床上;用同样方法将左下肢放到床上;打开轮椅手闸,向前推动轮椅紧贴床缘,再关闭手闸;双手扶住轮椅扶手向上撑起,同时向前移动坐于床上,此过程中要保持头和躯干屈曲;④利用滑板由轮椅向床的侧方平行转移:轮椅与床平行靠近,制动,卸下靠床侧扶手,将双下肢抬到床上;将滑板架在轮椅和床之间,滑板的一端插入患者臀下;患者一手支撑于置于轮椅坐垫上的滑板一端,另一手支撑于置于床垫上的滑板一端,抬起上身,将臀部通过滑板移至床上;然后撤去滑板;⑤利用滑板由轮椅向床的后方转移:轮椅从后方靠近床沿,制动,拉下轮椅靠背上的拉练或卸下靠背;在轮椅与床之间架上滑板,滑板的一端插入患者臀下并固定好;患者用双手支撑于床面将身体抬起,向后移动坐于床上;再用双手将下肢抬起移至床上并摆正;最后撤除滑板;⑥利用上方吊环由轮椅向床的转移左侧身体床:轮椅从左侧平行靠近床,制动,卸下靠床侧扶手;先将双腿移到床上,再将左手伸入上方吊环,右手支撑于轮椅扶手;在右手用力撑起的同时,左手腕或前臂向下拉住吊环,臀部提起,向床上转移;2一人转移四肢瘫患者:患者坐在轮椅中,双足平放于地面上;治疗师面向患者,采用髋膝屈曲、腰背伸直的半蹲位,用自己的双脚和双膝抵住患者的双脚和双膝的外侧,双手抱住患者的臀部,同时患者躯干向前倾,将下颏抵在治疗师的一侧肩部;然后治疗师用力将患者向上提起,呈站立位后,再向床边转动;治疗师左手仍扶住患者臀部,右手向上移动至其肩胛骨部位以稳定躯干,同时控制住患者的膝关节,屈曲其髋关节,将其臀部轻轻放到床上;5.轮椅与椅之间的转移C7及以下脊髓损伤患者可独立完成由轮椅向椅的转移;1独立的由轮椅向椅的成角转移:首先制动轮椅,椅子固定牢靠,两椅互成60°角,卸下轮椅近椅子一侧扶手;患者尽量坐于轮椅的前沿,将双足平放于地面上;患者一手扶于椅子的远侧角,另一手扶于轮椅的扶手上,手足同时用力将臀部抬起并向侧方移至椅子上;最后调整好坐姿;2独立的由并列的轮椅到椅的转移:除将两椅并列放置外,其余与上同;3独立的利用滑板由轮椅到椅的侧方转移:轮椅与椅子尽可能靠近并列,两椅的前沿平齐;卸下轮椅近椅子一侧扶手,在两椅间架上滑板;先将双足移向椅子,然后一手支撑于轮椅的椅座,另一手支撑在椅子的远侧;双手及双足同时用力,通过支撑动作将躯干抬起移于椅子并坐下;最后摆正双腿位置并抽去滑板;4独立由轮椅到椅的正面转移:将轮椅与椅子正面对置,使两椅前沿平齐;轮椅制动,椅子稳定放置,使双足平放于地面上;患者一手支撑于椅子坐板的远侧,另一手支撑于轮椅坐板的近侧,躯干略前倾,手足同时用力将臀部抬起移向椅子,转身坐于椅子上;将双腿移至椅子正前面,摆正体位;5由轮椅到椅的辅助转移:多用于四肢瘫患者的转移;首先帮助患者站立,然后帮助患者转移;其具体步骤基本同前述的由一人从轮椅到床转移四肢瘫患者方法;6轮椅与坐厕之间的转移基本条件:①卫生间的门应足够宽,没有门槛,以方便轮椅出入;②卫生间应较大,能允许轮椅有一些活动空间;③坐厕应稳定,旁边的墙上应安装有安全扶手;④仅C7及以下脊髓损伤患者可独立完成此种转移;1独立的由轮椅到坐厕的侧方转移从右侧转移:转移前应先脱裤子;步骤:①轮椅与坐厕成45°角,双足平放于地面上;卸下轮椅右侧扶手;②将左手置于轮椅左侧扶手,右手置于坐厕旁边墙上的扶手上,支撑上抬躯干并向右侧转身;③将左手移到轮椅的右侧大轮上,右手支撑于墙上的扶手,进一步上抬躯干并向后移动坐于坐厕上;2独立的由轮椅到坐厕的正面转移:将轮椅直对坐厕,患者两腿分开,像骑马一样骑在坐厕上;3独立的由轮椅到坐厕的后方转移:患者驱动轮椅从后方靠近坐厕,拉下轮椅靠背上的拉练,一手置于坐厕旁边墙上的扶手上,另一手置于坐厕的坐垫上,向上撑起并向后移动坐于坐厕上;4辅助下由轮椅到坐厕的正面转移:①轮椅正面接近坐厕,制动,移开脚踏板;轮椅与坐厕之间留有一定空间,以利治疗师活动;治疗师协助患者坐于轮椅边沿,半蹲,双足置于患者双足外侧,用自己的双膝、双足抵住患者的双膝、双足;然后治疗师双手从患者腋下穿过扶住其肩胛骨;患者双上肢抱住治疗师肩部; ②治疗师双腿用力帮助患者站起患者协同用力; ③以双下肢为支点,治疗师帮助患者缓慢向后转④当患者双腿的后方贴近坐厕后,治疗师左手仍扶住患者肩胛骨,右手脱下患者裤子,然后向后、向下推压患者髋部,使患者坐于坐厕上;7轮椅与浴盆之间的转移因进出浴盆需要患者的上肢有较大的支撑力量,故只有C7及以下损伤的患者才可独立完成由轮椅向浴盆的转移;注意转移前浴盆应注满水,离开前排空水;浴盆底部必须放置防滑垫;浴盆周围的墙上必须安装安全扶手;1独立的由轮椅到浴盆的一端转移:①患者驱动轮椅接近浴盆一端,与浴盆有一定距离锁住轮椅,以便双脚能上抬够到浴盆;②用上肢帮助上抬双腿置于浴盆的边沿上,移开脚踏板;③打开手闸,驱动轮椅直到轮椅完全贴近浴盆;④患者右手置于浴盆边沿,左手置于轮椅左侧扶手上,在轮椅中上抬臀部向前移动,双腿滑入浴盆中;⑤将左手移到浴盆边沿上,双手支撑,躯干充分屈曲;⑥保持躯干屈曲,双手沿着浴盆边沿向前移动,先上抬躯干越过边沿,然后将身体放低进入浴盆中;2独立的由轮椅到浴盆的侧方转移从右侧转移:①轮椅从右侧接近浴盆,与浴盆成30°角;卸下轮椅右侧扶手,移开右侧脚踏板,制动;②用双上肢帮助将双腿上抬置于浴盆中;③屈曲躯干,右手置于浴盆远侧边沿,左手置于浴盆近侧边沿,双手用力支撑上抬躯干越过浴盆边沿;④进一步支撑并转动身体面向浴盆一端,慢慢放低身体进入浴盆中;3辅助下由轮椅到浴盆的侧面转移:①轮椅从侧面接近浴盆,制动,移开脚踏板;治疗师帮助患者脱下衣裤,半蹲,双足置于患者双足外侧,用自己的双膝、双足抵住患者的双膝、双足,以免患者膝、足向前滑及屈曲;然后治疗师双手从患者腋下穿过扶住其肩胛部;患者双上肢抱。
截瘫患者的体位转移

截瘫患者的体位转移床上翻身活动及直腿坐位(即长坐位)移动截瘫患者可直接利用肘部和手的支撑向一侧翻身,并较易完成床上长坐位移动卧位与坐位之间的转换1. 独立由仰卧位坐起C7患者手内肌部分麻痹、截瘫患者双上肢功能完全正常,躯干肌部分瘫痪或正常,双下肢部分或完全瘫痪。
患者可利用向两侧翻身,完成双肘支撑,再将身体重心左右交替变换,同时变成手支撑,完成坐起动作2. 独立由坐位躺下与上顺序相反不同平面之间转移动作训练1. 床与轮椅之间的独立转移(1)从轮椅到床的侧方成角转移(从右侧转移)轮椅右侧靠近床,与床成20°~30°角,制动,移开右侧脚踏板。
患者在轮椅中先将臀部向前移动,右手支撑床面,左手支撑轮椅扶手,同时撑起臀部并向前、向右侧方移动到床上。
(2)从床到轮椅的侧方成角转移(从右侧转移)患者坐于床边,轮椅置于床右侧,与床成20°~30°角,制动,卸下靠床侧扶手,移开靠床侧脚踏板。
患者右手扶轮椅远侧扶手,左手支撑床面,同时撑起躯干并向前、向右侧方移动到轮椅上。
(3)从轮椅到床的侧方平行转移(左侧身体靠床)轮椅与床平行,制动;卸下近床侧扶手,患者将双腿抬上床;躯干向床缘方向前倾,将右腿交叉置于左腿上,应用侧方支撑移动的方法,左手支撑于床上,右手支撑于轮椅扶手上,头和躯干前屈,双手支撑抬起臀部并向床移动。
(4)从轮椅到床正面转移轮椅正面靠近床,其间距离约为30cm,以供抬腿之用,然后制动。
将左腕置于右膝下,通过屈肘动作,将右下肢抬起,放到床上。
用同样方法将左下肢放到床上。
打开轮椅手闸,向前推动轮椅紧贴床缘,再关闭手闸。
双手扶住轮椅扶手向上撑起,同时向前移动坐于床上,此过程中要保持头和躯干屈曲。
(5)利用滑板由轮椅向床的侧方平行转移轮椅与床平行靠近,制动,卸下靠床侧扶手,将双下肢抬到床上;将滑板架在轮椅和床之间,滑板的一端插入患者臀下;患者一手支撑于置于轮椅坐垫上的滑板一端,另一手支撑于置于床垫上的滑板一端,抬起上身,将臀部通过滑板移至床上;然后撤去滑板。
轮椅转移技术

使用轮椅的一般技术
无论何时,当患者在轮椅上进行活动或上 下轮椅时,必须掌握操纵刹车(制动器)、 卸除扶手和搁脚板、在轮椅上将臀部提向 前方等基本动作,并能在轮椅上进行从地 上拾物,将双手移向搁脚板以栓紧足趾护 带。患者及家属要学会在平地上推动轮椅, 在斜坡上推动轮椅、上下台阶等技术。
使用轮椅的一般技术
(一)自行使用
1.在平地上推动轮椅 在平地上推动轮椅时,臀部坐稳,身躯保持平 衡,头仰起,向前。双臂向后,肘关节稍屈,手 抓轮环后部,双臂向前,伸肘。此时身体略向前 倾,多次重复,由于上身产生的前冲力使手臂力 量增强。
使用轮椅的一般技术
轮椅在平地上倒退:(1) 双臂在轮把之间绕 过椅背,伸肘置双手于手动圈上。(2) 倾身 向后,压低双肩,使手臂能用足够力气将 车轮向后推动,对于不能将轮椅推上斜坡 者,亦可运用这一方法使轮椅倒上斜坡。(3) 偏瘫患者患肢与健测协调运动推动轮椅行 进。
轮椅转移技术
4站立后把手移到床扶手上,并移动两足, 使自己呈准备坐到床上去的体位;坐到床 边后躺下。
坐轮椅的姿势
1. 坐姿端正、双眼平视、两肩放松、双手 握扶住扶手,身体上部稍向前倾。
坐轮椅的姿势
2. 臀部紧贴后靠背。当驱车运动时,臀部 与腹肌收缩,有利于骨盆的稳定,并减少 臀部的异常活动。如果身体着力在臀部说 明座位太深。如果不能换以较浅的椅坐, 则可将一小靠垫垂直安放在患者背后。
轮椅转移技术
非辅助性轮椅转移: ①病人坐在床旁,②躯干向前倾斜,同时 用健肢,健侧脚和手向下撑,而移向床边; ③将健肢膝屈至90°以上,并把健侧脚移 到患侧脚的稍后方,以带动患足自由转动;
轮椅转移技术
常见的康复护理技术

体位转移训练
体位转移(转换):指人体从一种姿势转移到另一种姿 势的过程。包括卧→坐→站→行走。 转移分类:独立转移→能独立完成日常生活活动者→教 会各种转移方法。 辅助转移→不能独立完成日常生活活动者→ 教会掌握辅助转移的方法。 被动转移(搬运) 人工搬运 机械搬运
转移基本原则
独立转移的基本原则: 1.水平转移时,相互转移的两个平面之间的高度尽可能 相等。 2.相互转移的两个平面的物体应稳定,床垫或椅面应有 一定的硬度。 3.两个平面尽可能靠近,必要时用转移滑板。 4.转移时注意安全,有多种方法可选时,以最安全、最 容易的方法为首选。
推拿手法的禁忌症
1.恶性肿瘤部位 2.骨折部位 3.正在出血或内出血部位 4.皮肤疾病(湿疹、癣、疙疹、脓肿等)患处 5.皮肤破损、水火烫伤患处 6.骨与关节结核患者 7.化脓性关节疾病 8.妇女妊娠期、月经期 9.剧烈运动后、极度劳累、饥饿状态等,或极度虚弱者 10.醉酒后神志不清者
肌力训练方法
等张收缩:适用于3—5级肌力的患者。采用大负荷,少 重复的方法。 举例:1.最大负荷的测定(10RM):举起10次最大重量 2.第一组:50%10RM 第二组:75%10RM 第三组:100%10RM 每组10次,组间休息1min,每日一次或隔日一 次,每周测一次10RM。 等长收缩:适用于2—5级肌力的患者。需设备少,费时 亦少。 举例:维持5~6s最大负荷等长收缩,每日6~20次,每次间 隔至少20s,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
平衡与协调技术
影响平衡的因素
支撑面的大小和性质:支撑面越大,越平整越稳定 重心:重心越低越稳定 感觉: 躯体的感觉:主要对支撑基底的感觉和本体觉 视觉:对周围事物和人的感觉。 前庭感觉:感受空间位置和重力。 运动控制能力:如老年人下肢肌力下降站立平衡能力 下降
BrUnnstrom的康复治疗恢复期治疗(4~5期)诱发主动运动训练、平衡训练、转移训练

BrUnnstrom的康复治疗恢复期治疗(4~5期)诱发主动运动训练、平衡训练、转移训练1.利用斜靠背坐起的训练方法患者依靠在斜面靠背上,治疗师摆放好患者的双下肢,再用双手握住患者的双手,嘱患者坐起的同时,用手轻拉起患者成坐位。
2.坐位下利用斜靠背左右转动的训练方法患者依靠在斜面靠背上,治疗师摆放好患者的双下肢,再用一只手握住患者的双手,另一只手扶住患者的背部,嘱患者坐起的同时,用手辅助患者成坐位,嘱患者双手交叉握住,先向右转动身体,再向左转动身体。
3.坐位保持的训练方法(1)床上坐位:床上坐位时,患者的髋关节应屈曲至直角,双下肢及躯干伸直(可用枕头叠起,帮助患者躯干成伸直位),双手交叉握住伸肘,将手与前臂放在胸前的桌子上。
(2)端坐位:端坐位时,患者的头、颈、躯干应保持左右对称,躯干伸直,髋、膝、踝关节保持90°屈曲位,臀部坐在椅子后部,双侧臀部应均等负重,小腿与地面垂直。
要防止患肩下沉、后撤、髋外展、外旋、踝内翻。
端坐位的不良姿势表现为头、颈、躯干不对称,患侧下肢外展、外旋、足下垂、内翻。
双侧臀部负重不均。
需要及时做出矫正。
(3)轮椅坐位:患者应将臀部尽量靠近轮椅坐面的后部,挺直身体,目视前方。
轮椅上可加一饭桌。
患者肩部向前,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前,腕关节轻度背伸,双下肢自然屈曲,双足可放在踏板上或健足着地,以配合上肢驾驶轮椅。
不好的轮椅坐位姿势是瘫痪的一侧背部斜靠在后方,上肢滞后,髋关节外旋,膝倒向外侧。
可在背部与轮椅之间放置一垫子,使躯干呈对称状,在大腿与扶手之间放置一垫子,抑制髋关节外旋。
4.坐位平衡训练的意义偏瘫患者坐不稳或者不能坐,主要是躯干控制及平衡能力下降所致,故需进行坐位平衡的练习。
前提是要保证正确姿势,通过不断练习,逐渐提高躯干控制能力,并获得良好的坐位平衡能力。
5.保持独立坐位的训练方法保持独立坐位训练较容易,可坐在床边或坐椅子上练习。
也就是坐位的静态平衡练习,重点是恢复躯干的控制能力,练习中注意要让两侧臀部均等负重,另外在偏瘫早期,由于患者长期卧床致力量不足及肌张力低下等原因,很多患者在端坐位时都采取了骨盆后倾、脊柱弯曲的姿势,对此,应及早矫正,使患者躯干保持直立,为以后的行走打下良好的基础。
老年人护理之日常生活活动指导训练

14
轮椅应用指导
协助患者下轮椅:
1.将轮椅推至床尾,使椅背与床尾平齐,患者面向床头。 2.扳制动闸将轮椅制动,翻起脚踏板。 3.解除患者身上固定毛毯用别针。 4.协助患者站起、转身、坐于床缘。 5.协助患者脱去鞋子及保暖外衣,躺卧舒适,盖好盖被。 6.整理床单位。
仁心 仁术 创新 奉献
15
协助更衣
病 人
帮助者面向病人站立,一手放在患肩向上抬起,一手 放在健侧骨盆前缘或髂前上嵴处向下压,双手同时用 力即可坐起。
的
调整好坐姿,将患手放在大腿上,足接触地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坐
起
及
与坐起的动作相反
躺
下
9
仁心 仁术 创新 奉献
协助偏瘫病人坐起的流程 护理评估 1.进行下床前的健康教育,评估患者对下床的认知 2.评估患者的全身状况 3.评估患者的肌力, 痉挛情况及合作程度 4.备好用物:防滑鞋 二、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坐位平衡达到一级 三、参加人员站位:陪人站在患者健侧床旁 四、护士“XX先生/ 女士,我们试一试能不能坐起来,您不要担心,我会一起帮助您。”
应用范围:因发育障碍、经或创伤而导致躯体残疾者。 禁忌证:严重痴呆者;疾病处于急性期患者。 操作流程:
评估安全程度及患者耐受性 根据需要使用适应性辅助用具 移动患者 安置患者 告知注意事项
4
床上移动(翻身,坐起)
应用范围:因发育障碍、经或创伤而导致躯体残疾者。 禁忌证:严重痴呆者;疾病处于急性期患者。 操作流程:
身体移动到床边
偏
健腿帮患腿抬离床面于床边
瘫
翻身成健侧卧位
病
健侧上肢支撑起身体坐起
人
调整好坐位
的 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床上运动及转移
床上运动及转移技术
【定义与目的】
1、定义体位转移是指人体从一种姿势转移到另一种姿势的过程,包括卧→坐→站→行走,是提高患者自身或在他人的辅助下完成体位转移能力的锻炼方法。
床上运动主要包括:床上撑起运动、床上横向运动、床上坐位向前后移动。
转移技术主要包括:从仰卧位到坐位运动、从坐到站的运动、床-椅转移运动等。
2、目的教会瘫痪患者从卧位到坐位、从坐位到立位、从床到椅、从轮椅到卫生间的各种转移方法,使他们能够独立地完成各项日常生活活动,从而提高其生存质量。
【应用范围】
因各种原因长期卧床的患者;脊髓损伤、脑血管意外、脑外伤、小儿麻痹后遗症等运动神经元损伤后,肢体部分或完全瘫痪,完成转移动作相关的主要关键肌肌力达到2级或者3级的患者。
【操作准备】
1、用物准备一般不需要仪器设备,可由护理人员帮助完成,必要时,可采用升降机、悬吊带、布带等。
2、人员准备操作人员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
3、评估患者评估患者病情、意识情况、功能障碍肢体、平衡能力、肌力及关节活动等。
床上运动操作训练技术
床上撑起运动
【操作流程】
【操作要点】
1、操作者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
2、评估患者病情、意识、功能障碍肢体、平衡能力、肌力及关节活动度等。
3、根据评估结果及需要做的运动方式准备用物。
4、协助患者坐起,患者在床上取伸膝坐位,身体前倾,两手掌平放在床上。
将书或者其他物品放入患者手下。
患者肘关节伸直,用力撑起,使臀部离床并向上抬起。
保护好患者,让患者做前后左右移动。
5、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元。
6、观察患者的主观反应,记录执行时间及运动后反应。
床上横向运动
【操作流程】
【操作要点】
1、操作者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
2、评估患者病情、意识、功能障碍肢体、平衡能力、肌力及关节活动度等。
3、根据评估结果及需要做的运动方式准备用物。
4、床上横向移动:移向右侧时,将健侧下肢伸到患侧下肢的下方,用健足勾住患足向右移动。
健侧下肢屈曲,用健足和肩支撑臀部,同时将下半身移向右侧。
将头缓慢移向右侧。
向左移动与此类似。
5、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元。
6、观察患者的主观反应,记录执行时间及运动后反应。
床上坐位向前向后运动 【操作流程】
【操作要点】
1、操作者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
2、评估患者病情、意识、功能障碍肢体、平衡能力、肌力及关节活动度等。
3、根据评估结果及需要做的转移方式准备用物。
4、床上坐位向前后移动:嘱患者在床上取坐位,身体前倾,两手掌交叉向前,或双手放于体操棒上。
辅助患者抬高一侧臀部,将重心放在另一侧臀部上。
辅助患者将抬起一侧的臀部向前或向后移动,犹如患者用臀部行走。
5、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
6、观察患者的主观反应,记录执行时间及运动后反应。
转移技术
从仰卧位到床边坐位
【操作流程】
【操作要点】
1、操作者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
2、评估患者病情、意识、功能障碍肢体、平衡能力、肌力及关节活动度等。
3、根据评估结果及需要做的转移方式准备用物。
4、从仰卧位到床边坐位:患者仰卧,患侧上肢放于腹部上,健足放于患侧足下呈交叉状。
护理人员位于患者健侧,双手分别扶于患者双肩,缓慢帮助患者向健侧转身,并向上牵拉患者双肩。
患者同时屈健肘支撑身体,随着患者躯体上部被上拉的同时患者伸健肘,手撑床面。
健足带动患足一并移向床沿,两足平放地面,整理呈功能位。
5、根据患者病情可指导坐位三级平衡训练。
6、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元。
7、观察患者的主观反应,记录执行时间及运动后反应。
从坐到站的转移(协助患者坐到站转移)
坐位转移到站立位,患者应具备1—2级站立平衡能力。
【操作流程】
【操作要点】
1、操作者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
2、评估患者病情、意识、功能障碍肢体、平衡能力、肌力及关节活动度等。
3、根据评估结果及需要做的转移方式准备用物。
4、从坐到站的转移:协助患者将足跟移动到膝关节重力线的后方。
协助患者身体向前倾;操作者面向患者站立,双下肢分开位于患者双腿两侧,用双膝夹紧
患者双膝外侧以固定,,双手托住患者臀部或拉住腰带,将患者向前上方拉起。
患者双臂抱住操作者颈部或双手放于操作者肩部,与操作者一起向前向上用力,完成抬臀、伸腿至站立。
协助患者调整重心,使双腿下肢直立承重,维持站立平衡。
5、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元。
6、观察患者的主观反应,记录执行时间及运动后的反应。
床—椅转移运动技术(站立位转移法)
【操作流程】
【操作要点】
1、操作者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
2、评估患者病情、意识、功能障碍肢体、平衡能力、肌力及关节活动度等。
3、根据评估结果及需要做的转移方式准备用物。
4、床—椅转移运动
⑴站立位转移法:推轮椅到床旁,与床成30°~45°,刹住车闸,翻起脚踏板,协助患者坐于床边,双足着地,躯干前倾;操作者面向患者站立,协助患者从坐位到站位;患者站稳以后,操作者以足为轴慢慢旋转患者躯干,使患者背部转向轮椅,臀部正对轮椅正面,使患者慢慢弯腰,坐至轮椅上;翻下脚踏板,将患者双足放于脚踏板上。
⑵床上垂直转移法:将轮椅正面向床,垂直紧靠床边,刹住车闸;帮助患者取床上坐位,背对轮椅,躯干前屈,臀部靠近床沿,一手或双手向后伸抓住轮椅扶手,操作者站立轮椅的一侧,一手扶住患者的肩胛部,一手置于患者的大腿根部,患者上肢用力将臀部抬起向后上方移动,操作者协助患者,使患者的臀部从床上移动到轮椅上,打开车闸,挪动轮椅离床,使患者足跟移至床沿,刹住车闸,将双足放于脚踏板上。
5、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元。
6、观察患者的主观反应,记录执行时间及运动后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