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豆》的爱情悲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红豆》的爱情悲剧

摘要:在主流社会下的爱情,理所当然的为政治而牺牲,然而在《红豆》中那痛苦的挣扎,到底是要为我们演绎,或是告诉什么样的无奈呢……

关键词:红豆,主流社会,革命,爱情

《红豆》创作于1956年12月, 1957年在《人民文学》“革新特号”上刊载。讲述作为当代大学生的男女主人公江玫和齐虹的爱情与作为当代知识分子的人生抉择。

因其情节,《红豆》一度被人当作是爱情小说,但当人们感受到江玫站在在人生十字路口要作抉择的矛盾与挣扎时,就是要决定一个知识分子的未来命运时,她是要救国还是要个人的爱情,在那样的情况下,个人的感情是渺小的,而江玫明白了这个道理,这就是《红豆》要表达的时代意义,最后被认为是一篇“革命历史小说”。

从《红豆》的创作年代和作者所处的社会背景来说,主流社会就是指的个人情感要服务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如果个人情感与社会利益发生了冲突,就要义不容辞的抛弃个人情感的束缚,投身于社会的发展需要中,而与之相反的选择,就要遭到人们的谴责和唾骂。

在我们看完《红豆》之后,最后那句被江玫重复的话语,似是告诉齐弘她不后悔,或是自言自语的,其实是对自己的心理麻醉和安慰,那句重复的“我不后悔”,给我们的感觉实际是无限的痛苦和无奈,江玫那已经被社会,革命束缚的心灵与情感不容许她跟着齐弘走,她只能无奈的自我安慰,她不后悔。在文章的一开始,那两颗红豆出现

在她的眼前时,即使是8年过去了,但她当时所谓的不后悔的心灵伤痕从未愈合,在红豆的触动下,残忍的啃食着她的心灵,她,当年所谓不后悔的,其实是后悔没有跟齐弘一起走的……

江玫与齐弘的爱情,一开始就有箫素的影响。在小说中,箫素所代表的就是革命,就是新的思想,她从一开始就出现在江玫的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塑造着江玫的价值观与革命思想。

正乱想着,萧素推门进来了。

“哦!小鸟儿!还没有睡!”小鸟儿是萧素给江玫起的绰号。

“睡不着。直希望你快点回来。”

“为什么睡不着?”萧素带回来一个大萝卜,切了一片给江玫。

“等着吃萝卜,——还等着你给讲点什么。”江玫望着萧素坦白率真的脸,又想起了母亲。上礼拜她带萧素回家去,母亲真喜欢萧素,要江玫多听萧姐姐的话。

“我会讲什么?你是幼儿园?要听故事?呶,给你本小书看看。”江玫接过那本小书,书面上写着“方生未死之间”。

两人静静地读起书来了。这本书很快就把江玫带进了一个新的天地。它描写着中国人民受的苦难,在血和泪中,大家在为一种新的生活——真正的丰衣足食,真正的自由——

奋斗,这种生活,是大家所需要的。

“大家?——”江玫把书抱在胸前,沉思起来。江玫的二十年的日子,可以说全是在那粉红色的夹竹桃后面度过的。但她和母亲一样,憎恶权势,憎恶金钱。母亲有时会流着泪说:

“大家都该过好日子,谁也不该屈死。”母亲的“大家”在这本小书里具体化了。是的,要为了大家。

从上段的摘录中,我们可以看出,江玫一直是被母亲保护着长大的,那时的她还只是她,了解的只是简单的小世界,纯白的像一张纸,而在上学时,遇见了箫素,江玫失去了母亲的照顾,转而把这种情感类似在了同屋的箫素的身上,她缠着箫素跟她讲故事,讲新奇的事,箫素给她推荐书看,慢慢的,江玫的思想开始出现了苏醒,她接受着箫素给她灌输的正确的思想,社会的主流思想。在这样的情况下,齐弘出现在了江玫的生活中,他们的恋爱,从一开始就有了思想的差异,最后的分开是必然结果。如果,一开始的江玫没有被灌输了主流社会的思想,也许,她与齐弘的爱情是可以完美的,毕竟,他们那样相爱过……

这样,主流社会下的政治与爱情,政治大于爱情,江玫只能选择放弃爱情。

在文章中,我们看到了江玫的思想挣扎,她所受的心灵压力,是来自于个人情感与社会主流所产生的矛盾,她爱齐弘,但齐弘的价值观与社会地位,社会观念完全与主流社会相悖的,她如果跟齐弘走了,她如果选择了爱情,那在她刚刚塑造的价值世界里是错的事,她会受到自己以及朋友,同学,社会的谴责,在这样的社会主流思想下,她不得不选择留下,放弃爱情,让那段爱情存在心底,变成一道永远不能愈合的伤口。

后来据萧素说(萧素在解放后出狱,在广播电台做播音员,向全世界广播北

京的声音),那时的地下组织原打算发展江玫参加地下民主青年联盟的,只是她和齐虹的感情,让人闹不清她究竟爱什么,憎恶什么,就搁下来了。江玫听说这话,只轻轻叹了口气。

在上面的节选中,可以看出江玫的挣扎,还有她最后的那一声叹息,是在革命结束后,思想成熟后所发出的一声无奈的叹息,可以明显的感觉到江玫对于当年那段刻骨铭心的爱情的遗憾和悲伤……

在文本之中,往往会有这样一种现象,那就是作者的主观意图与文本的客观叙述出现无意识的背离和矛盾,表现为片断、潜在的形式。宗璞曾说:“当初确实是想写一个小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怎样在斗争中成长,而且她所经历的不只是思想的变化,还有尖锐的感情上的斗争。是有意要描写江玫的感情的深厚,觉得愈是这样从难以自拔的境地中拔出来,也就愈能说明拯救她的党的力量之伟大。”不容置疑,作者是想表现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抛弃个人情感走向革命道路的成长历程,本想跟随文坛中个人利益服从于集体利益的主流政治话语,然而作者在写作中却往往事与愿违,虽然作者在时刻谨慎保持着理性的书写态度,然而感性的情感体验总是在不经意间突破底线。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最相思的红豆,在社会,革命,历史的压抑下,成为了最理所当然的牺牲品。也只有女主人公的叹息和心里那道不能愈合的伤口才能体会其中的痛苦与无奈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