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氏系列研究之读谱笔记-蔡襄《凌氏族谱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凌氏系列研究之读谱笔记之三

读蔡襄《凌氏族谱序》

凌氏族谱序

北宋蔡襄凌本姬姓衞康叔之子为周凌阴长厥后子孙以官为氏世居河间汉灵帝中平二年统公字公绩渡江止于杭州礼拜为辅国将军为江陵公以著作见试于朝授季子殷仲公於武宗会昌元年任闽州别驾嘉莆为道学文邦因胥宇于壶南茂林奇石名山秀水间定宅而居扁曰华林石室以姓称其乡越四世为周世宗顕德初大起莆之家以实延平建置策公应徒南剑時偕行者莆邑十有一姓建隆庚申策公与杨励同举进士为西川刺史兼知益州,官至侍郎六子皆仕时称六桂长景阳公以四川都护疏请近养乃改仙邑尉襄兄弟在麈埃稚齿幸弃教育思出非常及公擢知福州卒于官襄奔賻不胜哀慕其子三为母党士民留居钟山庆历戊子襄以为母求知于福改本路都转运使为公立祠塑像以伸棠报谓诸国器曰昔尊莆以国士迂小子于仙邑今小子以国族望诸君于莆阳诸君徒知父莹立此者不可离尤当知祖父在彼者所宜绳矧剑浦既有仍居江陵又有留邸则嗣钟山者在二弟而复莆南者在长兄矣际宽居当避仕近山之日以斯言为然遂挈季子恢复仲公旧址時皇祐改元已丑岁也襄嘉其能绍光德乃以女孙妻其令子良辅于今溯流穷源不忘所自即首辑谱牒属弃其首夫襄既历臺思谊兼至奚敢吝挥毫而逊不敏是用按牃原以绍后裔噫前既世美后宜世承叹名门后族一遭蹶掫卑猥玷及光者末为寡为凌氏之子孙

合親疏长幼而最之可也首之列士林者达思杨列祖而穷亦当继世风次之居三民者富思飭阀楣而贫亦宜守世雅则思师在天之灵耿耿不寐而先代芳聲允钦若光大之将使万斯年承天宠矣是为序

宋嘉祐三年岁戊戌阳至日

近日余在互联网上,偶见一《凌氏族谱序》,此序成文于宋嘉祐戊戌三年(1058年),距今950余年,是凌氏族谱中非常久远的序文,纵观凌氏族谱。明清时代的居多,再于前朔,可谓是求凤毛麟角,若寻稀世珍品。

另外,此序出于北宋蔡襄名士之手,并且,蔡襄同凌景阳系连襟。其序在凌氏族谱,位置就特别的重要。但是文章提供者却没有介绍此序的来源,所以不知道此序是何堂族谱所记载,也不知道是何支凌氏所承传。

鉴于此,余欣喜下载,恭敬拜读,不敢私之,呈文于此,以酬宗亲。

此处录列的蓝色文句,是网络上的《凌氏族谱序》的原文。余没有能搜索到此序的真迹照片。序文行间小字,是余添加的注解,陋言俚语,宗亲勿笑。

此由凌氏本支第二十代裔孙凌建风于壬辰年正月十七整于桂洋

凌氏族谱序

北宋蔡襄

凌本姬姓,衞康叔之子,为周凌阴长。厥后子孙以官为氏,世居河间。汉灵帝中平二年,统公字公绩,渡江止于杭州,礼拜为辅国将军。为江陵公,以著作见试于朝。

姬姓康叔支子,仕周官凌人掌冰政,履官族得受姓以官为氏,子孙世居河间成族。

汉灵帝中平二年(185年),此年统公12岁,此杭州应为当时余杭。可以理解为,操公原居莒县,避战乱南迁,东汉灵帝中平二年(185年),携子统公南下渡江安居于余杭。

因不见原文,以为“为江陵公”应是“唯江陵公”。江陵公是指凖公(752—808年),字宗一。凖公上书宰相以自荐。宰相王俖召之属对,日试万言,擢为崇文馆校书郎。著有《邠志》二卷、《汉后春秋》二十万言,又著《人文集》、《六经解围》八万言。永贞元年(805年)因帝位争斗,凌准等八人遭贬官再降为司马,唐元和三年(808年)冬,凌准卒于贬所桂阳(当时连州的一地名)北山佛寺。享年56岁。三年后,新立太子,赦下:尝有非其罪。凖公柩得返葬,凌氏孤夷仲、求仲二子,自连州桂阳举其先人之柩,龟筮吉利,归葬于杭之新城。当时執友柳宗元又为凖公写了《故连州员外司马凌君墓后志》,并前志立碣于坟东南隅。授季子殷仲公,於武宗会昌元年,任闽州别驾。

柳宗元曾师从于准公父凌士燮,与准公为同党好友,其在《故连州员外司马凌君权厝志》中记载,凌凖公是统公后代,“孤夷仲、求仲”随父在贬所桂阳,“夫人高氏,在越。孤四人,南仲、殷仲在夫人所”,也指明季子是殷仲。

唐武宗即李炎。本名瀍,临死前改名炎。唐穆宗第五子,文宗之弟。武宗会昌元年是唐武宗李炎一年(841年),从宪宗元和时期延续下来的朝廷官员的朋党之争,仍然十分激烈。为了安抚前朝遗孤,擢升凖公四子殷仲任闽州别驾,也在情理之中。

嘉莆为道学文邦,因胥宇于壶南,茂林奇石,名山秀水,间定宅而居,扁曰:“华林石室”,以姓称其乡。

后来的武宗即位灭佛,历史上称为“会昌法难”,佛灭道兴,嘉莆为道学文邦。

胥宇:是指察看可筑房屋的地基和方向,犹如相宅之举。壶南属莆田辖地。

越四世,为周世宗顕德初,大起莆之名家,以实延平建置。策公应徒南剑,時偕行者莆邑十有一姓。

殷仲下传四世之后,时值顕德初(954年)时,朝廷开始招募启用莆田地区名士,以充实发展延平军地区建制。并组织了小规模的移民。

延平,是旧福建十邑之一,历史悠久,治所在今南平市延平区。唐初的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南平县改延平军,属建州;946年唐改延平军,后改剑州,北宋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改南剑州南浦郡。

策公凌策,字子奇,响应移民号召,迁徙南剑。当时共同迁徙的莆田居民有十分之一之多,按《宋史·凌策传》记载:“策幼孤,独厉志好学,宗族初不加礼,因决意渡江,与姚铉同学于庐州(今合肥市)”,后又迁居宣州泾县(今宣城市境西部)。

当时共同迁徙的莆田居民有十分之一之多,可知其迁徙是为时政所鼓励的。按《宋史·凌策传》记载:“策幼孤,独厉志好学,宗族初不加礼,因决意渡江,与姚铉同学于庐州”,庐州是现今合肥市。分析策公应是只身同族人一同迁徙的,后又迁居宣州泾县(今宣城市境西部)。

建隆庚申,策公与杨励同举进士,为西川刺史,兼知益州,官至侍郎。

杨砺(931~999)初名励,字汝励,北宋京兆鄠(今陕西户县庞光镇杨家堡)人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举庚申科进士,是宋朝的第一个状元。官拜工部侍郎、枢密副使。享年六十九岁。

凌策(957~1018年),字子奇,宣州泾县(今属安徽)人。太宗雍熙二年(985年)进士。释褐广安军判官,后历知数州。真宗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迁江南转运使(《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六)。五年(1012年),召拜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知益州。九年秋,蜀还,命知通进银台司兼门下封驳事,拜给事中,权御史中丞。元禧元年(1017年),迁工部侍郎。元禧二年(1018年)卒,享年62岁。

蔡襄这里记策公与杨励同榜有误,策公是太宗雍熙二年(985年)28岁中的进士,蔡襄作序这时(1058年),策公已经逝去40年。以当时信息闭塞,蔡襄可能也只是依稀记得策公与杨砺齐名,以为是同榜。

此处录诗文,以及景阳公与晏殊。北宋真宗年间,凌策回家乡泾县南容访旧友李灿,过宣州,时任宣城知府晏殊设宴款待,并作《送凌侍郎归乡》诗,诗云:

江南藩郡古宣城,碧落神仙拥使旌。

津吏戒船东下稳,悬僚负弩昼归荣。

江山谢守高吟地,风月朱公故里情。

曾预汉庭三独坐,府中谁敢伴飞觥。

六子皆仕,时称六桂。长景阳公以四川都护,疏请近养,乃改仙邑尉。

策公六子皆入仕有名望,当时在凌氏家族中称六桂,策公长子景阳公在四川都护任上,疏请近养,乃改任泉州仙游县尉。

按蔡襄12岁时,遇仙游县尉景阳公,是在1024年,也是策公病逝后6年,推之,策公逝时,景阳公在四川都护任上,策公六子皆仕外任,泾县是策公自立起家之地,并无几多亲戚,长子景阳公在泾县丁忧三年后,同母返回原籍莆田,与家族亲戚一同居住。景阳公丁忧期满,求就近赴任,以便照顾老母。然策公任上功绩卓著,圣上钟爱尤嘉,《宋史·凌策传》记载,“明年(天禧元年)。疾甚,不能朝谒,累遣中使挟医存问,赐名药。”所以蒙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