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前我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的分析报告Word版
乡镇劳动力市场供需状况分析报告
乡镇劳动力市场供需状况分析报告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乡镇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状况发生了显著变化。
为了深入了解乡镇劳动力市场的实际情况,我们对多个乡镇进行了调研和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乡镇劳动力市场供给状况1、劳动力数量乡镇劳动力资源丰富,尤其是农村地区,大量的中青年劳动力构成了潜在的劳动力供给。
然而,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一部分年轻人选择外出到大城市谋求发展,导致乡镇本地劳动力数量有所减少。
2、劳动力素质总体来看,乡镇劳动力的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
大部分劳动力仅完成了初中或高中教育,具备专业技能和高等教育背景的人才相对稀缺。
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的选择和竞争力。
3、劳动力结构从年龄结构上看,乡镇劳动力以中青年为主,但老龄化趋势逐渐显现。
在性别结构上,男性劳动力在一些体力劳动密集型行业占比较高,而女性劳动力在服务业等领域有一定的比例。
4、劳动力转移外出务工仍然是乡镇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方式。
他们主要流向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和大城市,从事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等工作。
但近年来,由于乡镇经济的发展和就业机会的增加,部分外出劳动力开始回流。
二、乡镇劳动力市场需求状况1、产业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乡镇的产业结构逐渐多元化,农业产业化、工业制造业、服务业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农业产业化经营需要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工业制造业对熟练工人和技术人员的需求不断增加;服务业的兴起则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如餐饮、零售、物流等。
2、企业类型对劳动力的需求乡镇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这些企业通常对劳动力的成本较为敏感,更倾向于招聘能够胜任多岗位工作、吃苦耐劳的劳动力。
同时,随着电商等新兴业态的发展,对具备相关技能的劳动力需求也在逐渐上升。
3、技能要求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产业的升级,乡镇企业对劳动力的技能要求越来越高。
例如,制造业中的数控机床操作、维修,服务业中的电商运营、物流管理等技能成为热门需求。
关于当前我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的分析报告
关于当前我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的分析报告1. 引言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是一个反映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了解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对于制定就业政策、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旨在分析当前我市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2. 劳动力市场供求总体情况我市劳动力市场供求总体呈现供大于求的状态。
在过去一年里,我市就业需求量不断增加,但劳动力供给增加速度相对较慢,导致供求矛盾加剧。
下面将从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两个方面具体分析。
2.1 劳动力供给劳动力供给主要来自本地市民和外来人口。
近年来,我市人口总量不断增加,但劳动年龄人口增速相对较慢。
同时,劳动年龄人口中高素质人才的流失现象较为严重,造成了供给不足的现象。
2.2 劳动力需求我市的经济持续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量逐年增加。
尤其是一些新兴行业和高技术产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
然而,由于供给不足,导致部分企业出现招工难的现象。
3. 劳动力市场供求结构分析为了更好地了解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我们进一步对供给和需求的结构进行分析。
3.1 劳动力供给结构劳动力供给结构主要包括本地市民和外来人口。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本地市民劳动力占总供给量的70%,而外来人口占30%。
其中,本地市民劳动力中的年轻人和中高龄人群占比较高。
同时,高学历、高技能的劳动力也占据了较大比重。
3.2 劳动力需求结构劳动力需求结构主要包括各行业、企业的需求。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制造业、信息技术、金融服务等行业对劳动力的需求较大。
同时,大型企业的需求量也相对较高。
此外,随着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服务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也在逐年增长。
4. 劳动力市场供求矛盾分析劳动力市场供求矛盾的根源主要是供给不足。
供给不足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人口结构失衡: 我市劳动年龄人口增长速度相对较慢,而高龄人口增长速度较快,造成了劳动力供给的不足。
•人才流失: 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一些高素质人才选择离开我市,造成了劳动力供给的缺口。
劳动力市场供需状况与薪酬水平调查报告
劳动力市场供需状况与薪酬水平调查报告一、引言劳动力市场是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之间的交互作用关系,它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本报告旨在通过调查和分析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状况以及薪酬水平的情况,为相关决策者和企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二、供需状况调查与分析1.劳动力供给情况根据我们的调查数据,劳动力供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首先,劳动力总体供给量较大,呈逐年增长趋势。
这与我国不断扩大的就业机会和年轻人口的增加有关。
其次,劳动力供给结构呈现多样化的趋势。
除了传统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外,还有大量熟练工人和高等教育人才加入就业队伍。
第三,劳动力供给中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
发达地区和一线城市的劳动力供给相对充足,而一些欠发达地区的劳动力供给则相对不足。
2.劳动力需求情况劳动力需求方面,我们调查了不同行业和领域的用工情况,并分析了需求的特点:首先,服务业是最主要的劳动力需求方向。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服务业用工需求逐年增加,其中以金融、医疗和教育等领域需求最为旺盛。
其次,制造业和建筑业也是劳动力需求的重要领域。
尽管社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但制造业和建筑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依然较大。
第三,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增加。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产业升级,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也在逐年提升。
这对教育培训机构和高等教育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供需状况分析根据对供需情况的调查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劳动力市场总体供大于求。
尽管有些地区和行业对劳动力的需求较高,但整体来看,劳动力市场还处于相对宽松状态。
其次,劳动力供需存在结构性矛盾。
一方面,高技能劳动力短缺,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些传统行业却面临着过剩的劳动力现象,这将给这些劳动力带来就业困难和薪酬水平下降的风险。
第三,地区之间和行业之间的劳动力供需差异较大。
一线城市和发达地区的劳动力供需相对平衡,而一些欠发达地区和传统产业的劳动力供需矛盾突出。
劳动力市场分析报告
劳动力市场分析报告劳动力市场分析报告【引言】劳动力市场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运行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劳动力市场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就业、收入和经济发展等方面。
在这份报告中,我们将对当前的劳动力市场进行分析。
【劳动力市场概况】目前,我们国家的劳动力市场呈现出一定的供需失衡现象。
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需求不断增加,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量快速上升;另一方面,劳动力供应量也在增加,但与需求的匹配度不高。
因此,我国的劳动力市场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劳动力结构】劳动力市场的结构对于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目前,我们国家的劳动力结构呈现出以下特点:1. 农业劳动力占比下降: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业劳动力的占比不断下降。
2. 产业结构转型: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劳动力在第一产业的比重下降,而在第二、三产业的比重不断增加。
【劳动力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劳动力需求也在发生变化:1. 高技能人才需求增加:随着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特别是在新兴行业和高端制造业领域。
2. 服务业需求增长:随着我国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对服务业人员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特别是在餐饮、旅游和健康医疗等领域,对服务业人员的需求更为明显。
【劳动力供应】劳动力供应是劳动力市场失衡的主要原因之一:1. 就业观念转变:随着教育水平的提高和人们价值观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追求更高的职业发展,导致供应量增加。
2. 劳动力培训不足:由于我国教育系统中存在一些问题,许多劳动力虽然具备基本技能,但在实际操作中缺乏实践经验。
【政策建议】为了提升劳动力市场的效率和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我们向政府和企业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职业教育培训:政府应加大力度推动职业教育培训,提供更多的职业技能培训机会,提高劳动力的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力。
2. 搭建就业信息平台:政府和企业可以合作,建立在线就业信息平台,方便劳动者了解最新的招聘信息,提高劳动力供需的匹配度。
市劳动市场供求分析报告
市劳动市场供求分析报告市劳动市场供求分析报告201X年第四季度,合肥市劳动力市场进场求职人员为28110人,岗位需求为21608个,与上季度相比均大幅下降。
纵观整季,从本季度的第二个月开始到劳动力市场求职人员的数量急剧下降,劳动力市场呈现较冷清的态势,但用人单位的需求仍呈现比较旺盛的趋势,从岗位需求和求职人员供给的结构来看,均发生了细微的变化。
一、供求总量减少,供求结构发生变化。
本季度,单纯从数据上看,无论是用人单位的需求还是求职人员供给均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滤布通过对供求双方结构深入的分析,我们会看到,无论是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结构还是求职人员的组成结构均发生了变化:从求职人员的供给来看,从本季度的第二个月起,人员供给持续滑落,到季末时的每场进场仅百余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供给明显减少,多以进城打零工的本地农村劳动者为主,主要是因为四季度进入农闲时节,同时加上新年将至,许多求职人员将找工作的希望寄托在来年,进场求职的人员减少;从岗位需求上来看,本季度正是餐饮娱乐业、压滤机滤布批发零售业的旺季,人员需求增加,再加上许多用人单位在年末储备人才,加大了需求人数的组成。
预计劳动力市场的旺季要到农历新年后。
二、多项措施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本季度走进劳动力市场求职的各类下岗失业人员持续减少,主要是今年以来我市劳动力市场通过积极举办下岗失业职工、4050人员等专场招聘会,为特殊群体提供就业援助,对下岗失业人员进行免费的职业指导,对就业困难人员进行免费的跟踪指导等措施,有力地促进了下岗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
三、加强省会劳务圈建设,解决企业缺工问题。
为加强与合肥周边地区的劳务协作,有序引导外地劳动力进肥就业,有效解决我市企业人力资源缺乏问题,我市先后与六安、巢湖等地签定了劳务协作协议,建立了省会劳务圈,充分发挥劳动力供求和就业服务、权益维护等方面的优势互补,提升劳务合作水平,促进劳动力资源充分开发利用和规范、.freekan.有序、合理、高效配置,就双方劳务交流与合作达成协议,从而实现劳动力跨地区的合理配置和有序流动。
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
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发展现状一、背景介绍我国劳动力市场是指在我国境内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市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力市场也不断扩大和变化。
本调查旨在分析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发展现状,包括就业情况、职业结构、收入水平和劳动力供求关系等方面的问题。
二、调查方法本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主要内容包括受访者个人基本信息、就业情况、职业结构、收入状况和劳动力供求关系等。
调查对象为在我国境内的劳动者,涵盖不同年龄、教育水平和行业领域的劳动力。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1. 就业情况: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我国的就业率整体较高,但城乡之间的就业率差距较大。
受访者中,城市劳动者的就业率高于农村劳动者。
这主要是由于城市化进程推动了城市就业机会的增加。
2. 职业结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职业结构正逐渐从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服务业和知识经济转变。
越来越多的受访者从事的是技术、管理和金融等行业。
这表明我国经济正在向高附加值产业转型。
3. 收入水平:根据调查结果,我国的劳动者收入水平普遍较低。
尽管城市劳动者的平均工资高于农村劳动者,但仍然存在较大的贫富差距。
部分劳动者的收入增长速度不及经济发展速度,导致贫富分化现象加剧。
4. 劳动力供求关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劳动力市场存在供求不平衡的现象。
某些行业或地区存在劳动力短缺,而另一些行业或地区则存在劳动力过剩。
这导致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不足,一些地区和行业缺乏劳动力,而一些地区和行业则存在较高的失业率。
四、结论与建议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就业情况整体较好,但城乡差距需要进一步减小。
2. 我国职业结构正朝着服务业和知识经济方向转变,需要加强相关人才培养和引进。
3. 劳动者的收入水平普遍较低,需要进一步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减少贫富差距。
4. 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不平衡,需要优化劳动力配置,推动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和灵活性。
关于当前我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的分析报告
关于当前我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的分析报告当前我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分析报告引言:劳动力市场一直是一个直接反映经济状况的窗口。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变化,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也在不断演变。
本报告旨在对当前我市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进行全面分析,以便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一、就业人口规模我市的就业人口规模一直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上。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截至目前,我市的就业人口数量约为X万人。
其中,城镇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比例约为X%,农村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比例约为X%。
二、就业行业结构我市的就业行业结构在近年来发生了巨大变化。
众所周知,传统制造业一直是我市就业的重要支撑。
然而,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创新技术的发展,我市的就业行业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革。
最新数据表明,目前我市的新兴产业就业人口占比逐渐上升,其中,高技术制造业、互联网经济、金融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等新兴行业成为就业增长的主要动力。
三、劳动力供给四、劳动力需求劳动力的需求主要来自于企业的招聘需求和经济的发展需求。
当前,我市的劳动力需求相对旺盛。
特别是在高新技术制造业、金融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等新兴行业,劳动力需求量较大。
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加快,我市各类企业对技术工人和高技能人才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此外,近年来我市不断推动创新创业,创业者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五、劳动力市场矛盾和问题尽管我市的劳动力供求状况整体上较为平衡,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矛盾。
首先,教育与就业之间的鸿沟仍然存在。
虽然我市的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但不少学生在毕业后仍然面临着就业压力。
其次,产业结构调整和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市场产生了一定的挑战。
随着经济发展的需求变化和人口结构的变化,一些传统行业的就业机会在减少。
此外,人口老龄化也带来了对特定人群就业的压力。
最后,劳动力技能结构不平衡,高技能人才短缺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这对于我市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劳动力市场供需情况调研报告
劳动力市场供需情况调研报告一、引言劳动力市场是指劳动者和雇主通过供需关系进行工作和就业的地方。
了解劳动力市场的供需情况对于政府、企业和个人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调研报告旨在全面了解当前劳动力市场的供需情况,并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二、劳动力供给分析(一)就业人口数量及结构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就业人口数量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我国就业人口总数达到8.7亿人,其中农村就业人口占比约为40%,城镇就业人口占比约为60%。
此外,就业人口中的年轻劳动者(18-35岁)占比超过60%,老年劳动者(55岁以上)占比逐渐增加。
(二)教育背景与技能要求对于劳动力市场的供给情况,教育背景和技能水平是两个重要的考量因素。
大多数就业人员具备高中及以上学历,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劳动者占比逐年增加。
同时,技能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特别是在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中,对具备特定技能的劳动力需求更为迫切。
(三)劳动力流动性劳动力市场的供给不仅仅是数量上的问题,流动性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在大城市,劳动力的流动性较高,许多人通过外出务工来改善自身的经济状况。
而在农村地区,劳动力供给主要依赖于当地的农业和农村工业。
同时,外来务工人员的流动也对劳动力市场的供给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劳动力需求分析(一)行业需求不同行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情况存在差异。
目前在我国,服务业的发展迅速,尤其是金融、信息技术和互联网行业对高素质劳动力的需求较大。
另外,制造业仍然是许多地区的经济支柱,对熟练工人和技术工人的需求稳定。
(二)技能要求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劳动力市场对技能水平的要求日益增加。
高技术人才的需求量大幅增加,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领域的专业人才供不应求。
此外,具备管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也备受企业追捧。
(三)人才短缺和结构性失业尽管整体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的现象并不普遍,但某些地区或行业仍然存在人才短缺的问题。
这主要与人才结构不匹配以及教育培训体系的问题有关。
劳动力市场分析报告
劳动力市场分析报告一、市场概况劳动力市场是指供求劳动力的总体交易场所,是社会经济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目前,全球范围内的劳动力市场呈现出多变的态势。
本报告将对劳动力市场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现状、挑战和发展方向。
二、就业与失业情况2.1 就业形势从就业情况来看,劳动力市场在过去几年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随着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就业岗位逐渐增加,特别是新兴产业和技术领域的就业需求较为旺盛。
此外,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也为就业提供了一定的机会。
2.2 失业问题尽管就业形势有所好转,但失业问题依然存在。
全球经济的波动和不稳定性,技术进步导致传统行业就业岗位减少,以及人口结构变化等因素,都对劳动力市场产生了一定的压力。
因此,政府应加强就业政策的制定,为失业人员提供更多的培训和就业机会。
三、劳动力供给和需求3.1 劳动力供给劳动力供给是指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决定了劳动力市场的运转。
目前,全球范围内的劳动力供给相对丰富,但在某些特殊行业或岗位可能存在一定的短缺。
3.2 劳动力需求劳动力需求是由各行业和企业决定的,受到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等因素的影响。
近年来,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发展对劳动力需求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而传统制造业和低技能劳动力需求则有所下降。
四、教育与技能培训教育和技能培训是提高劳动力素质和适应市场需求的重要途径。
政府应加大对教育和技能培训的投入,加强对就业前景良好的专业和技术的培训,提高劳动力的竞争力。
五、劳动力市场的制度环境制度环境是劳动力市场发展的重要保障。
建立完善的劳工法律法规,保障劳动者的权益,规范劳动用工关系,对于劳动力市场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六、劳动力市场的性别差异在劳动力市场中,性别差异问题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重点。
尽管女性在教育和职业技能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但在职业发展和工资水平上仍存在不平等现象。
政府和社会应加强性别平等意识,推动创造更加公平的劳动力市场环境。
七、劳动力市场的发展方向劳动力市场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技术创新驱动的产业发展将对劳动力市场需求产生重大影响;绿色经济和可持续发展将成为劳动力市场的重要发展方向;灵活就业和共享经济模式将逐渐成为劳动力市场的主流。
劳动力市场调研报告
劳动力市场调研报告劳动力市场调研报告一、引言劳动力市场是一个与国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重要领域,对于推动经济增长、提高就业水平、调整产业结构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前劳动力市场的情况,本次调研报告将从劳动力供给、需求与就业情况、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展开调查分析。
二、劳动力供给情况1.人口数量:根据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目前人口总量约为14亿,其中劳动力人口超过9亿,占比较高。
2.人口结构:调查发现,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劳动力人口中年龄较大的人群比例在逐渐减少,而年轻人群的比例正在增加。
3.人口素质:随着教育水平的普及,人口素质正在不断提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储备也在逐步加强。
4.流动人口: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流动一直持续存在,这为城市劳动力的补充提供了机会。
三、劳动力需求与就业情况1.产业需求:随着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增加,而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需求则在逐渐减弱。
2.城市化进程:城市化进程推动了城市劳动力市场的扩大,但也带来了竞争激烈的就业形势。
3.就业率: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的城镇登记失业率在稳定的水平上波动,但整体能保持在较低水平,并且就业率持续保持增长态势。
四、人力资源开发1.教育培训: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加强人员培训是提高劳动力素质的重要途径。
政府支持的职业培训机构和企业自建的培训体系逐渐健全。
2.创业就业:鼓励创新创业,加大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型企业以及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促进大量劳动力就业。
五、问题与建议1.人口老龄化: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劳动力人口的减少将成为劳动力市场发展的障碍,建议加强老龄劳动力的培训和再就业机会,延长退休年龄,激励人们延迟退休。
2.技能人才培养:随着技术的发展,对于高端技术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建议加大对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加强技能人才的评价与激励机制。
3.农村劳动力转移:为了缓解城市就业压力,建议加强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和创业支持,鼓励他们扎根乡村发展。
部分城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分析
部分城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分析下面是一个城市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分析的简略框架,供参考:一、引言(200字)- 引入主题,说明城市劳动力市场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阐述研究目的和意义二、城市劳动力供给状况(400字)- 人口规模:城市人口增长率、年龄结构- 劳动力参与率:就业人口比例、城市/农村劳动力比例- 教育程度:受教育人口比例、文化水平- 技能水平:技术工人比例、高级人才比例三、城市劳动力需求状况(400字)- 经济发展水平:城市GDP增长率、产业结构- 产业需求:制造业、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 企业用工需求:企业规模、用工结构、行业特点- 技能需求:技术水平、专业技能需求四、城市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矛盾(400字)- 分析劳动力供需之间的差距- 解释供需矛盾的原因:人口结构变化、教育和培训不足、需求结构调整等- 影响供需矛盾的因素:政策支持、市场环境等五、城市劳动力市场的积极因素和挑战(400字)- 积极因素:人口红利、技能提升、就业机会增加等- 挑战:人口老龄化、知识结构需求差异、技能匹配等六、政策建议(200字)- 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高高技能人才需求- 提供就业机会的创新和改革七、结论(100字)- 总结本文的主要观点- 强调城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需要得到重视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一个简略的框架,实际的分析应该结合具体的城市情况和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释。
四、城市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矛盾(400字)城市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矛盾是由于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差距所引起的。
首先,人口结构的变化是导致供需矛盾的一个重要原因。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劳动力参与率逐渐提升。
然而,由于生育率下降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城市劳动力的供给增速无法满足快速增长的劳动力需求。
其次,教育和培训不足也是导致供需矛盾的原因之一。
尽管城市的教育资源相对丰富,但并不意味着劳动力的技能水平就能满足市场需求。
国内劳动力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力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本报告通过对国内劳动力市场的数据进行分析,旨在揭示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为政策制定者和企业提供参考。
二、数据来源与处理本报告所使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统计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等官方机构发布的统计数据。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我们对数据进行清洗、整理和加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劳动力市场现状分析(一)劳动力总量1. 总量规模:近年来,我国劳动力总量保持稳定增长,截至2022年底,全国就业人员总数达到9.11亿人。
2. 增长趋势:从增长趋势来看,劳动力总量增长速度有所放缓,但总体仍处于较高水平。
(二)劳动力结构1. 年龄结构:我国劳动力年龄结构呈现老龄化趋势,劳动年龄人口(15-59岁)占比逐年下降。
2. 性别结构:男性劳动力占比略高于女性,性别比例相对均衡。
3. 城乡结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趋势明显,但仍有大量农村劳动力未实现转移。
(三)劳动力素质1. 教育程度:我国劳动力素质不断提高,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逐年增加。
2. 技能水平: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对劳动力技能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
四、劳动力市场发展趋势(一)劳动力市场供需格局1. 劳动力供给:劳动力供给总量将保持稳定,但增长速度有所放缓。
2. 劳动力需求:劳动力需求结构将发生变化,对高素质、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二)劳动力市场结构调整1. 产业结构调整: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劳动力市场将呈现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的趋势。
2. 区域结构调整:劳动力市场将呈现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
(三)劳动力市场流动1. 城乡流动: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趋势将减弱,但仍有大量农村劳动力未实现转移。
2. 区域流动:劳动力市场流动将更加活跃,跨区域流动将成为常态。
五、劳动力市场存在的问题(一)劳动力市场供需矛盾1. 劳动力供给过剩:低素质劳动力供给过剩,难以满足产业升级对高素质劳动力的需求。
劳动力市场分析报告
劳动力市场分析报告一、引言劳动力市场是指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市场,是指劳动者与用工单位之间的交流和调节机制。
劳动力市场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就业形势和经济发展水平,因此对劳动力市场进行准确的分析至关重要。
二、劳动力市场概况(1)就业人口规模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就业人口规模逐年增长,截至目前已经达到xx亿人,其中包括城镇就业人口和农村就业人口。
(2)就业行业结构我国劳动力市场涉及众多行业,以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为主导。
其中,制造业一直是就业的主要行业。
(3)劳动力供求关系在劳动力市场中,劳动力的供求关系呈现一定的动态变化。
当前,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短缺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而部分行业的就业需求有限,导致部分劳动力失业状况。
三、劳动力市场问题分析(1)劳动力结构失衡问题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存在劳动力结构失衡的问题。
一方面,高技能人才供给不足,导致一些新兴产业和高技术行业的用工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另一方面,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就业现象导致城市形成了大量的低技能人才,而这些人才在市场竞争中面临就业困难。
(2)失业问题尽管就业人口规模逐年增长,但失业问题仍然存在。
一方面,随着企业的技术升级和转型,一些劳动力面临着被替代的风险,而他们往往缺乏更新的技能。
另一方面,一些地区和特定群体的失业率较高,这也是一个挑战。
四、劳动力市场政策建议(1)职业教育培训的加强应该加大对职业教育培训的力度,提升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和技能水平,使其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同时,要鼓励企业加大对员工的培训投入,提升员工的综合能力。
(2)促进创业就业通过推动创新创业,鼓励劳动者在自主创业上发挥主体作用。
政府可以提供创业贷款、税收减免等方面的支持,为广大劳动者创造更好的就业环境。
(3)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方面,为劳动者提供基本的保障。
这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稳定性和安全感,从而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五、劳动力市场前景展望尽管目前劳动力市场存在一些问题,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劳动力市场还有巨大的潜力和机会。
2024年劳动力市场分析报告
2024年劳动力市场分析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当前的劳动力市场进行分析,了解劳动力市场的现状和趋势,并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决策支持。
本报告采用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的方法,结合对劳动力供需关系、就业率和薪资水平等的分析,以期给出对未来劳动力市场发展的预测和建议。
2. 劳动力供需关系劳动力供需关系是衡量劳动力市场紧张程度的重要指标。
根据我们的调查和数据分析,当前劳动力供需关系相对平衡。
在某些行业和地区,存在人力资源短缺的情况;然而,在其他行业和地区,劳动力供过于求。
这种不平衡主要是由产业结构的变化和地区发展的差异所致。
3. 就业率据统计数据显示,当前的就业率相对稳定。
尽管存在一些就业压力,但整体上看,就业率呈现平稳的增长趋势。
这主要得益于经济的持续增长和政府的就业扶持政策。
然而,就业率仍然存在一些不均衡的现象,特别是年轻人和农村劳动力的就业问题需要进一步关注和解决。
4. 薪资水平根据薪资数据分析,目前劳动力市场的薪资水平整体上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
这主要是由于人力成本的上涨,以及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变化所导致的。
然而,薪资水平的增长并不均衡,高技能和高薪资行业的劳动者相对收入更高,而一些低技能和低薪资行业的劳动者收入相对较低。
5. 劳动力市场的挑战尽管整体上劳动力市场运行平稳,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随着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新兴行业的需求急剧增加,而劳动力缺乏相关技能和知识。
其次,部分地区的劳动力失业率较高,这需要加强区域经济发展和劳动力转移的政策来改善就业环境。
此外,年轻人和女性的就业问题也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6. 未来发展建议为了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健康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以满足新兴行业的需求。
•推动地方政府加大对劳动力市场的投入,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减少地区劳动力失业率。
•制定更加灵活的就业政策,鼓励创业和自主就业,提高劳动者的就业机会。
•加强与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相关研究的实用性。
农民工劳动力市场供需状况分析
农民工劳动力市场供需状况分析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工劳动力市场供需状况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劳动力供给方面和劳动力需求方面进行分析,以全面了解目前农民工劳动力市场的情况。
一、劳动力供给方面的状况1.农民工总量增长和地区分布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工总量持续增长。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在城镇常住人口中,农民工占比逐年提升。
此外,农民工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和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如广东、浙江等省份。
2.农民工技能提升随着政府对于农民工职业培训的重视,农民工的整体技能水平得到提升,从事的职业范围也得到扩大。
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通过技能培训获得了更好的就业机会,提高了就业质量,也为农民工劳动力市场的供给端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劳动力需求方面的状况1.各行业对农民工的需求农民工劳动力在各行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建筑业、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对农民工的需求持续旺盛。
此外,随着服务业的迅速发展,如餐饮业、快递业等也对农民工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2.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劳动力供给短缺的现象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
为了填补劳动力缺口,各行业对农民工的需求将持续增加。
同时,劳动力浮动性也会随之增加,为农民工提供了更多的就业选择。
三、供需状况的影响与应对策略1.供需矛盾带来的问题供需矛盾在农民工劳动力市场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
一方面,供给过剩易造成农民工就业困难和收入下降;另一方面,需求不足会导致劳动力闲置和就业机会减少,影响农民工的获得感和稳定性。
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对这些问题。
2.政府角色与服务政府在农民工劳动力市场供需状况调控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政府可以通过推出就业政策和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来支持农民工的就业创业;同时,还可以加大对农民工职业培训的投入,提高农民工整体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
3.企业责任与社会关注企业在农民工劳动力市场中应承担起社会责任,提倡公平就业,确保农民工的工资待遇和劳动条件。
劳动力市场情况的调研报告
劳动力市场情况的调研报告
2024年劳动力市场情况调研报告
概述
2024年是中国劳动力市场发展迅速的一年。
根据中国劳动力市场研究中心的统计,2024年全国就业率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就业形势总体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和推动有力,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持续解除,社会福利持续改善,技术支撑劳动力转型升级,就业促进政策不断完善,劳动法律关系更加规范,劳动关系和谐。
一、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2024年,全国就业总体稳定,就业率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根据中国劳动力市场研究中心的数据,2024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337.7万人,较2024年增加322.1万人,延续了2024年以来增加的良好势头,增加幅度较去年有所增加,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二、社会福利持续改善
2024年,劳动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社会福利持续改善。
在集体合同的大力推动下,社会福利取得了更大进步,工资待遇更加公平、更具竞争力,就业保障更加完善、更全面。
此外,全国失业保险待遇也有所改善,失业登记率也有所降低。
三、技术支撑劳动力转型升级
2024年,在技术革新的强劲推动下,劳动力转型升级取得了重大进展。
某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分析(doc 9页)
某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分析(doc9页)部门: xxx时间: xxx制作人:xxx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勿作商业用途广东省汕头市2006年第三季度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分析2006年第三季度,汕头市劳动力市场供求总量持续比较旺盛的状态。
全市有3421家用人单位通过劳动力市场共招聘各类人员24827人,到本市各级劳动力市场的求职人员共有32208人,其中登记求职29205人。
在登记求职的人员中,本市人员有11390人,外省劳务工9054人,省内市外8762人。
本季度根据劳动社会保障部《关于进一步做好2006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有关工作的通知》,汕头市劳动力市场开展了“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服务月”及“2006年大中专技校毕业生网上招聘月”活动。
为广大毕业生举办了广东移动汕头分公司、中国银行汕头分行、广电集团汕头分公司等专场招聘会,吸引了众多本市及外市大专毕业生前来应聘,场面十分火爆。
下面对供求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一、供求总体情况本季度劳动力市场供求总量较上季度略有萎缩,但幅度并不大。
一方面由于第三季度单位用工趋于稳定;另一方面,到市场求职的外来务工人数逐渐减少。
第三季度求人倍率为0.85,比上季度上升0.05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0.01个百分点,供需出现向平衡发展的趋势。
表1. 供求总体情况二、分行业劳动力需求第三季度,第一、二、三产业需求人数所占比重依次为1.31%、49.64%和49.05%。
从总的情况看,本季度产业需求状况相对变化不大,用人需求依然以第二、三产业为主。
与上季度相比,第一产业的需求比重下降了0.2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的需求比重上升了0.0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需求比重上升了0.22个百分点;与去年同期相比,第一产业的需求比重下降了0.2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的需求比重上升了0.1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需求比重上升了0.16个百分点。
表2. 按产业分组的需求人数从按行业分组的需求人数看,制造业、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占用人需求的前三名,分别占用人总量的35.29%、9.31%和9.27%;与上季度相比用人需求增长明显的行业是制造业、住宿和餐饮业、建筑业。
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调研报告范文
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调研报告范文2021-02-27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调研报告范文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出现了一种新的现象,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不时出现“招工难”的现象。
与此同时,全国城镇需要就业的人数居高不下,农村富余劳动力仍在积累,如何科学分析这种现象?劳动保障部在今年年初组织开展了“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情况调查”和“企业春季用工需求调查”,并结合全国120个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登记的职业供求信息,对目前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进行了研究分析。
一、当前劳动力市场供求基本情况(一)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基本态势仍会持续。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
从长期看,由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口生育高峰,形成了当前和未来二十年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维持在65%以上的较高水平。
从“十一五”期间看,城乡新成长劳动力年均达2000万人。
全国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1000万人,加上需要就业的下岗失业人员和其他人员,每年需要安排就业的达2400万人。
从劳动力的需求看,按照经济增长保持8%至9%的速度,每年可新增800-900万个就业岗位,加上补充自然减员,可安排就业1200万人左右,年度劳动力供求缺口仍在1200万人左右。
而在农村,虽然乡镇企业和进城务工转移了2亿人,由于土地容纳的农业劳动力有限,按1.7亿计算,则农村富余劳动力还有1.2亿以上。
因此,从总体上看,在未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城乡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基本态势将长期存在。
(二)农民工转移就业规模仍有增长,一些企业用工需求旺盛。
近年来,随着城市改善用工环境,加大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力度等措施,农民工外出就业数量持续增长。
据国家统计局、农业部农研中心等部门的统计,近年来农民工连续保持在年均5%以上的增长速度,外出务工人员主要是农村初高中毕业后不能继续升学的毕业生。
随着经济快速增长,一些企业用工需求旺盛,特别是东部发展较快的民营企业用工需求增长明显高于农民工增长。
劳动力供求状况调研报告
劳动力供求状况调研报告人力资源市场是劳动力供求的重要场所,对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进行调研可以帮助政府和企业了解当前劳动力市场的状况,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人力资源策略。
一、劳动力供给状况分析1.教育水平提高:随着国家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水平普遍提高,大量高学历的毕业生涌入劳动力市场,劳动力的供给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
2.人口结构变化: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不断下降,这对劳动力供给产生了压力,使得劳动力市场供给状况不容乐观。
3.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城乡劳动力转移就业是一个持续的趋势,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为城市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劳动力供给。
4.技能结构不平衡:在劳动力供给中,技能结构的不平衡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高技能人才的供给相对不足,而低技能的劳动力过剩,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劳动力市场的发展。
二、劳动力需求状况分析1.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个行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量也在增加,包括制造业、服务业、教育医疗、信息技术等行业的需求较为旺盛。
2.技能要求提升: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对劳动力技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高技能、高素质的劳动力将更受市场的青睐,因此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相对较高。
3.人才短缺行业:人口老龄化和劳动年龄人口减少导致了一些行业内人才短缺,如养老护理、信息技术开发等行业存在较大的岗位空缺。
4.薪酬水平变化:随着供求状况的变化,劳动力市场对薪酬水平的要求也在变化。
在需求量大于供给量的情况下,劳动力的薪酬水平相对较高,并且随着技能要求的提升,对高技能人才的薪酬也在逐渐增加。
三、劳动力供求状况的问题与建议1.高技能人才供给不足问题。
政府和企业应加大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并提供相应的培训、教育和激励措施,吸引更多人才投身于高技能工作领域。
2.劳动力结构失衡问题。
政府和企业应加强对低技能劳动力的培训和转换,提高其技能水平,同时优化产业结构,促进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我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的分析报告
新余市劳动就业服务管理局
一、当前我市劳动力市场供求基本情况
(一)劳动力供求分析
市人力资源大市场对我市第三季度劳动力供求状况分析如下:
1、分行业劳动力需求
“二三一”产业需求结构明显。
按产业需求观察,第一、二、三产业需求分别占4.86%、62.01%、33.12%,第二产业的需求人数占据整个产业需求人数的一半多,“二三一”产业需求人数呈现阶梯式趋势,且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需求人数差距较大。
与去年同期相比,第一、三产业需求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上升。
(见表1)
表1. 按产业分组的需求人数
2、用人单位需求情况
本季度用人单位用工需求继续增加,内资企业,外资企业,个体经营和其他用工单位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外商投资企业的用工需求占主导地位。
第三季度外商投资企业总需求量达6459人,占用人单位总需求量的63.75%,与去年同期相比,本季度外商投资企业的用工需求所占比重上升了48.11个百分点;与上季度相比,所占比重上升了25.95个百分点。
内资企业下降幅度明显。
与去年同期和上季度相比,所占比重下降了40.58和38.95个百分点。
图2. 企业用工需求人数分类图
3、分职业供求情况分析
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是用人需求的主体,所占比重为54.61%,主要是因为赛维LDK 需大量生产用工。
商业和服务业人员也是求职人数相对集中的职业,所占比重为15.2%。
从第三季度的统计数字看,企业用工需求缺口最大的职业是农林牧渔水利生产人员,求人倍率
1.7,即每17个普工岗位有10名求职者竞争。
(二)劳动力供求特征
市人力资源市场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前三季度劳动力供求总量
9.4958万人,其中各用人单位通过劳动保障部门公共职业介绍服务机
外商投资企业 内资企业 个体经营 港澳台投资企业
构发布及招聘各类人员约5.0859万人,进入劳动力市场的求职者约4.4099万
人,总的看今年我市劳动力供求呈现出以下特点:
1、劳动力总需求大幅增加。
今年三个季度企业用工需求为5.0859万人,与去年相比增加了3861人。
劳动力总需求数大幅增加的原因,除了新设立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和原有的企业用工需求增加外,另一个因素就是市人力资源市场启用后,服务功能及设施较为完善,企业参与招聘的积极性增强,参与企业数量增加,提供的就业岗位增多。
(见表3)
表3. 2008年供求总体情况
2、已经出现求大于供的情况。
在企业用工需求增长较快的情况
下,求职人数增长相对减少,第三季度的求人倍率约为1.39,相比一季度的1.03、二季度的1.21,劳动力供求紧张状况不继加剧。
(见图4)
1
1.2
1.4
二、对我市用工短缺原因的分析
(一)企业综合用工环境不佳是出现用工紧张的主要原因
1、工资待遇偏低和用工环境不佳导致企业吸引力不强。
一是工资水平较低。
目前我市企业工人月工资多在700元-1500元,月工资700元以下的占5%,700元-1000元的占32%,1000元-1500元的占58%,1500元以上的只占5%。
工资待遇上的较大差距造成一些技术骨干、熟练工不断外流。
二是从来合法权益难保障。
以开发区为例,在《劳动合同法》已实施的今天,劳动合同签定率仍不理想,工人劳动强度较大、工作时间较长的现象较普遍。
三是生产生活环境较差,缺少人文关怀。
一些企业住宿较简陋、伙食差,有的企业忽视企业文化建设,很少和员工交流,难以在员工中树立“爱岗敬业、以厂为家”的观念。
2、部分企业认识上存在误区。
主要体现在招工主体意识模糊。
部分企业管理者习惯于等政府“说媒”,想着“媳妇”找上门,而不是自己走出去“比武招亲”。
(二)我市劳动力外出务工较多是导致我市用工短缺重要原因
作为一个传统劳力输出大市,我市劳动力外出务工现象一直都很普遍。
去年我市劳动部门在全市进行了大规模劳动力资源调查,调查显示,全市现有劳动力38万人,其中外出务工18.2498万人,在本市已就业的4.3573万人,富余劳动力仅27.5301万人,而全市各类用人单位用人需求约4.6998万人,需求缺口较大。
(三)劳动者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愈加凸显出用工不足
1、大量劳动力输出后剩余劳动力综合素质偏低。
劳动保障部2007年初对企业的调查显示,37%的新增岗位需要初级工以上的技能水平,其中近10%的岗位需要达到中级工以上的职业资格。
而对我市输出后剩余劳动力的调查则显示,虽然其中有2/3具有初中文化程度,但近半数没有接受过任何职业培训,只接受过15天内简单培训的占25%,接受过正规职业培训的仅占13%。
2、就业机会增多后人们择业观念发生变化。
出现企业用工不足与劳动者就业难并存的现象,除一部分劳动者因年龄偏大、文化偏低、技术缺乏而难以就业外,也有部分就业观念方面的原因。
许多求职者对工作期望值较高,在没有合适岗位时宁愿等待。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劳动部门在安置就业困难人员时,有部分就业困难人员提出非事业单位不去。
另外,很多年轻人有在外工作的愿望,我市作为职业教育城,每年有数万职校生毕业,但受习惯思维影响,多部分不愿在本地就业。
(四)经费保障不足是一不可忽视的因素
在实际工作中,各级劳动部门普遍感到就业资金投入不足,工作经费紧张,在一定程度影响了工作的开展。
一是就业资金拨付滞后,再就业资金未能专款专用。
二是培训和职介补贴长期以来一直未按标准执行。
三是失业保险的工作经费至今仍未解决。
三、对策措施和建议
(一)强化对招工重要性的认识。
解决企业用工紧缺问题不仅仅是企业的事,政府也责无旁贷。
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解决企业用工紧缺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把稳定企业用工作和招商引资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来抓。
(二)完善和创新招工举措。
一是市委、市政府将招商与招工共同纳入年度考核目标,以招商小分队为单位,按“谁引进的企业,谁负责为其招工”原则,在全市形成“招工即招商,人人帮招工”的氛围。
二是劳动部门坚持走内外并举的招工路子。
树立“大劳务”观念,眼睛既要向内又要向外,跨市出省开展长期劳务协作。
三是出台相关政策,对外地来余工作人员和农民工一视同仁,从工资、用工管理、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公共服务、权益保障等方面给予外地来余工作人员和农民工优惠政策。
(三)进一步加大职业培训力度。
根据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的变化,加强对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
对已在企业工作的农民工,可与企业联手进行上岗培训和技能资格培训,提升劳动者的职业技能。
对新成长的劳动力,重点是加强对农村初高中毕业后不能继续升学的毕业生转移就业培训,落实劳动预备制培训制度,在初高中毕业班中增加职业技能培训,并享受职业培训补贴政策,掌握职业技能,提高转移就业能力。
(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一是充分发挥企业自身的招工主体作用,发挥企业的主观能动性。
二是企业要树立和强化“善待员工就是善待自己”的观念,提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努力改善生产生活环境,依法保障员工合法权益。
三是适当降低招工门槛,扩大招工选择面。
(五)开展多种形式的推介对接活动。
一是通过各种媒体大力宣传我市的发展,树立我市经济发展迅速、城市文明整洁、开放包容风格的城市形象。
二是通过各种媒体及时发布用工求职信息,尤其要发挥市人力资源市场的平台、辐射作用和劳动保障平台、劳动保障助理员的宣传作用。
三是在去年我市成功开展“两个合同、三个台帐”活动基础上,进一步做好与园区企业的用工对接。
(六)畅通劳动者求职就业的渠道。
建立覆盖城乡的就业管理服务组织体系,形成服务网络,使农村劳动者外出务工前,在县乡免费得到政策咨询和就业信息服务;进城求职期间,在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得到免费职业介绍服务,在民办职业中介机构得到诚信服务。
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做好对不同地区职业供求信息的收集和发布工作,向社会及时提供准确的职业供求信息和工资价位信息,提高用人单位招聘与劳动者求职匹配效果。
加强跨地区劳务协作,积极培育劳务中介组织,规范劳务派遣,提高劳动力流动就业的组织化程度。
二〇〇八年十月十日(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