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山寺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寒山寺志》的史学价值探微
摘要:《寒山寺志》是历史上第一部寒山寺专志,由清末著名学者叶昌炽所撰。这是一部较为全面论述寒山寺脉络源流、历史变迁、轶闻掌故的佛教方志,该书体例精当,史料丰富,文字典雅,允为苏州寺院方志中的上乘之作。《寒山寺志》共分三卷,卷目分别为志桥第一、志寺第二、志塔第三,志象第四,志钟第五,志碑第六、志僧第七、志游第八、志事第九、志诗第十、寒拾事迹、寒山诗集题词。叶昌炽受江苏巡抚程德全之邀而撰是编,于宣统三年撰成初稿,后由名士郑文焯厘定。该志是叶昌炽勤求文献、搜讨故实,并且在广泛的实地考察基础上撰成,对寒山寺的历史变迁和源流演变有较为明晰的考证,全志具有典型的佛教方志特色。《寒山寺志》具有体例精当、考证翔实、存文留史的学术特点,对江南地区的佛教发展史以及在文学史方面都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在我国的传统史籍中,佛教地方志是其中比较有特色的一类,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苏州因为地处江南,风物清嘉,历来佛教盛行,历史上有很多的著名古刹,寒山寺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个。清末由叶昌炽所修的《寒山寺志》是一部较为全面论述寒山寺脉络源流、历史变迁、轶闻掌故的佛教方志,该书体例精当,史料丰富,文字典雅,是苏州寺院方志中的上乘之作,亦为第一部寒山寺专志。
一、《寒山寺志》的撰著缘起和纂修过程
寒山寺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古刹,因唐人张继的一首七绝诗《枫桥夜泊》而名扬中外。寒山寺寺院坐落于苏州城西阊门外七里的古运河畔,比邻枫桥,曾称枫桥寺。其具体创建年代已不可考,一说始建于六朝时期的梁代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旧名“妙利普明塔院”。相传唐代贞观年间(627-649),著名高僧寒山和拾得曾由天台山来此住持,改名寒山寺。一千多年间,寒山寺先后多次遭到浩劫(一说5次,一说7次),屡经兴废,最后一次重建是清代光绪年间。历史上寒山寺曾是我国十大名寺之一,寺院规制严整,文物古迹甚多。清咸丰十年(1860),因清军纵火,寒山寺再遭浩劫,殿宇楼阁化为灰烬。光绪三十二年(1906),江苏巡抚陈夔龙等筹款集资,拓门构堂,铸钟筑楼,稍谋兴复。宣统三年(1911),江苏巡抚程德全、布政使陆锺琦等又募修扩建,重构大殿,初步形成现在的形制。寒山寺虽因张继《枫桥夜泊》而驰名中外,却一直未有专志,程德全遂在支持扩建寺院的同时邀请著名学者叶昌炽撰著《寒山寺志》以传于世。叶昌炽接受其邀,勤求文献,搜讨故实,终于宣统三年六月撰成《寒山寺志》初稿,呈交给程德全阅示,程德全又延请名士郑文焯厘定书稿,《寒山寺志》遂成。
叶昌炽(1849~1917年),字鞠裳,号缘督,自题寂鉴遗民、缘庐主人等,长洲县人。道光九年九月十五日生。少时就读于正谊书院,有文名,与王颂蔚、袁宝璜合称“苏州三才子”。22岁时,应冯桂芬聘参加《苏州府志》编纂工作。光绪二年(1876)举人。十五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翰林编修,依次补为国史馆协修、纂修、总纂等官。参与撰《清史》“儒林”、“文苑”传稿。廿一年入会典馆,修《武备图说》。翌年,补会典馆纂修,迁国子监司业,京察考绩一等记名以道府用,赏戴花翎,加三品衔。廿四年加翰林侍讲衔。廿八年任甘肃学政。卅二年因病归乡,居木渎灵岩,以读碑写经、校勘典籍为日课。翌年,任存古学堂史学总教习。家有“治廧室”、“五百经幢馆”,藏书3万余卷,藏碑9箱。民国2年(1913年)秋迁居上海。4年,为刘承干校勘宋本“四史”。其著述甚富,主要有《藏书纪事诗》、《寒山寺志》、《缘督庐日记》、《石语》等。民国6年11月6日逝世,墓在藏书天池山贺九岭,曹元弼撰墓志铭。
《寒山寺志》经叶昌炽拟定初稿,郑文焯批注而成为完秩,然而郑文焯的批注对原文多所改易,以致引起叶昌炽的不满。因时值辛亥革命前夕,政局动荡,在叶昌炽生前稿本一直未能付梓,直到一九二二年,才由世交吴县潘氏刊刻行世,这是《寒山寺志》的最早版本。而《寒山寺志》初稿本竟也历劫不灭,完好的保存于现苏州博物馆。今人对该志也进行了校点,江苏古籍出版社就先后于1986年和1990年出版了黄玉瑜、甘兰的校点本及张维明的校
补本。
二、《寒山寺志》的体例特点、主要内容和学术价值
同治辛未冯林一重修《苏州府志》,属叶昌炽撰释道之宫。叶氏搜讨文献,咨于故实,又扁舟出游郊郭,探访寒山古碑。遂于宣统三年仿《西湖》、《昭庆寺志》之例,纂成寺志十篇、附录二篇,次为三卷。至民国元年再次易稿。所记寺院变迁、诗词纪文、佛像钟碑、僧人寺产、轶闻掌故、寒拾事迹等,体例精当,史料翔实,文字典雅,允为苏州寺园小志中上乘之作,亦为第一部寒山寺专志。拍品字体工整,行格疏朗。墨色黑里透红,为红印后之初印本。品佳。24.9×15.4cm
三、《寒山寺志》的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