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题型复习讲解专题14 议论性散文阅读
专题14 散文阅读 -备战2023年中考语文黄金考点突破(浙江专用)(原卷版)
专题14:散文阅读(解析版)【最新课标要求】【考查要点】【考点分布】2022--2021年浙江省中考散文阅读考点分布一览考点分布表一:2022--2021年浙江省中考散文阅读考点分布一览表散文·文辞13.阅读全文,补全思维导图。
(1)_____ (2)______ (3)_____14.梳理思维导图后,小语发现文章没按时间先后顺序写,【考点突破】一、散文分类1、整体入手,理清文章脉络。
材料丰富,思路灵活是散文的主要特点之一,阅读时一定要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注意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从宏观上驾驭文章,体察作者寄寓其中的意,倾注其中的情。
如《长城》一文,从深秋晚景写起,引入对历史的回顾与反思,再从历史回到现实,在历史与现实的对比中深化主旨,卒章显志,含蓄而又深沉。
在这种整体阅读的基础上,再来回答题目,就会洞若观火,游刃有余。
2、了解背景,透视创作历程。
作品是社会的折射,内容是背景的产物。
有不少散文的创作,往往受环境的影响。
因此,了解文章的相关背景,是阅读鉴赏散文的一把钥匙。
阅读《兽·人·鬼》,就必须认真阅读注释,分析背景材料。
抗战胜利后,国统区人民掀起了反内战运动,国民党当局却大行不义,倒行逆施,制造了臭名昭著的“一二·一”惨案。
闻一多先生十分悲愤,坚决主张声援学生的爱国运动,对个别教授畏首畏尾,保全小我的做法极为不满,于是写了这篇文章。
透视创作历程,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思想感情,再对照原文,试卷中的问题就不难找到答案。
3、借助想象,体察作者情感。
散文属于文学范畴,阅读散文必须发挥联想和想象,结合个人生活体验,和作者情感发生强烈共鸣。
读《长城》,如果能联想到余秋雨在《都江堰》一文中对“长城”的议论,能想象到长城上狼烟四起,民族斗争的惨烈,想象到中华民族融合过程中的曲折历程,就不难触摸到作者那颗希望中华民族走出封闭与落后,走向繁荣与强大的赤诚滚烫的心。
4、辨识手法,找准突破口。
2024年某年中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考点的归纳总结
2024年某年中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考点的归纳总结语文复习是中学生备战中考的关键环节之一。
其中,散文阅读是语文考试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散文阅读,我对2024年某年中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考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散文的定义和特点:散文是一种自由的文学体裁,它不受格律的约束,可以表达作者的真实感情和思想。
散文以平实的语言和真实的情感吸引读者,常常在平淡中凝聚力量,在细微中显现价值。
2. 散文的常见体裁:抒情散文、叙事散文、议论散文、描写散文等。
不同的散文体裁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和写作特点,需要我们在阅读中加以区分和理解。
3. 散文的语言特点:散文语言以真实、自然为主,注重表达作者的真实感受和思考。
散文中富有形象感和情感色彩的描写常常使文章更加生动而有力。
4. 散文的结构特点:散文常以片段式、抒情性和主题思想为特点。
散文的结构灵活多样,有的以抒发情感为主,有的以叙述故事为主,有的以讨论问题为主。
5. 散文的主题思想:散文的主题思想丰富多样,反映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常涉及人生、情感、自然、社会等方面。
通过读懂散文的主题思想,我们可以对作者的感受和思考有更深刻的理解。
6. 散文的写作技巧:散文中常使用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来凸显文章的语言魅力和思想深度。
如比喻、拟人、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和插叙、铺垫、排比等写作技巧常被运用于散文中。
7. 散文阅读的方法:在阅读散文时,我们应该注重把握文章的情感色彩、语言特点、结构特点和主题思想。
同时,我们还需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理解上下文之间的联系和逻辑推理。
8. 散文的背景知识:有些散文作品所涉及的背景知识对于我们理解文章有一定的帮助。
了解散文作者的生平背景、社会历史背景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脉络和思想。
在复习散文阅读时,我们可以通过模拟解题、背诵经典散文、与同学讨论等方法来提高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对散文的理解能力。
同时,也要善于思考,从散文中汲取生活智慧和人生启迪。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散文专项复习(中考课外阅读散文答题技巧)课件
3.下面两个句子中两次“不平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1)我老婆说了,我家也换,换了好,省得嫂子心里不平衡。 (2)老婆听了这话,心里更不平衡了,这话啥意思? (1)对小王一家的猜疑和不放心 。 (2)心思被小王猜透点明而恼火。
27
实战演练
阅读《细水长流》 ,回答问题。
28
1.老刘“命好”体现在哪里?原因是什么? 2.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第④段在文中的作用。
3.品味下列句子中蓝色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①母亲一听,跟我急了,庄稼人能眼看着种下的庄稼死在地里啊? ②我再次回到娘家,刚进门母亲就急切地对我说……
4.文章以“细水长流”为标题,有什么深意?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散文专项复习
中考散文阅读技巧
1
2
列举你学过的散文,谈谈你对散文的认识。
形散: 1. 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 2. 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 3. 表达方式不拘一格:往往以抒情为主, 融叙述、描写、议论为一炉。
神聚:主题集中鲜明
3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概括文意或情感等; 2.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3.某句话或段在结构或内容上的作用; 4.标题的含义与作用;
9
▪1.解释加点字的含义。 ▪2.某个词能否删除,或换成另一个词。 ▪3.赏析文中的划线句。
10
▪1.解释词语要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语境答题。 ▪格式: “ ××”一词原指……, 这里写出了…… ,表
达了……情感。
▪2.赏析句子的修辞手法、词性特点、句式特点、描写
角度、表达方式等,选择一个方面进行赏析。
2024年某年中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考点的归纳总结
2024年某年中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考点的归纳总结2024年某年中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的考点归纳总结如下:
1. 主题意义理解:阅读理解文中的主题意义,把握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2. 文章结构分析:分析散文的结构,包括开头、中间和结尾,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3. 语言运用理解:理解散文中的隐喻、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推测其含义和作用。
4. 人物形象描写:理解作者对故事中人物形象的描写,包括外貌、性格、行为等方面的描写,并推测其影响和作用。
5. 语气态度分析:分析散文中的语气态度,包括感慨、赞美、嘲讽等,理解作者对所述事物的态度和情感。
6. 上下文推测:通过上下文推测词语和句子的含义,从而加深对文中内容的理解。
7. 修辞手法鉴赏:鉴赏散文中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等,理解其美感和修辞功效。
8. 文章体裁辨析:通过阅读散文,了解散文的种类和特点,如记叙文、议论文、描写文等。
9. 语篇连接分析:分析散文中的词语、句子和段落之间的关联关系,理解文章结构的合理性和流畅性。
10. 背景知识运用:根据散文中提到的相关背景知识,推测故事的背景、时代和环境,加深对文中内容的理解。
总之,以上是2024年某年中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的主要考点归纳总结。
学生在复习时应注重理解文中的主题意义、分析文章结构、掌握修辞手法和推测人物形象等,提高对散文阅读理解的能力。
2024年某年中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考点的归纳总结
2024年某年中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考点的归纳总结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语文散文阅读成为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
掌握好散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对于学生提高语文水平和应对中考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2024年某年中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考点的归纳总结,供学生参考。
一、散文阅读的题型分析在中考语文试卷中,散文阅读主要包括阅读理解和应用文阅读两种题型。
阅读理解题型要求学生理解文中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作者的态度和意图等;应用文阅读题型要求学生根据阅读材料的要求完成相应的任务,如填表、写信、回答问题等。
二、散文阅读的复习策略1. 掌握基本阅读技巧:在阅读散文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和主题,抓住关键词和关键句,理解上下文的逻辑关系。
2.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多读好文章,培养对文字的兴趣和阅读的习惯,增加词汇量和阅读速度。
3. 注重阅读思维训练:通过解决问题、分析作者观点和情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提高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三、散文阅读的复习要点1. 阅读理解考点(1) 主旨大意:重点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题,抓住关键词和关键句,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 推导判断:通过推理和分析,根据文章中的事实和论点推断出一些结论。
(3) 作者观点: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分析文章的立意和写作目的。
2. 应用文阅读考点(1) 表格填写:根据所提供的材料,按要求填写相应的信息。
(2) 问题回答:根据所提供的材料,回答问题,理解问题的要求,找到答案所在的段落。
(3) 书信写作:理解书信的写作目的和写作要求,根据信件的内容和情境完成相应的写作任务。
四、散文阅读的复习方法1. 多做模拟试题:通过做大量的模拟试题,熟悉考点和题型,掌握解题技巧和方法。
2. 细读优秀散文:阅读名家散文,体会作者的思维方式和写作技巧,提高对文章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3. 多讨论、多思考:在学习散文阅读中,注重与同学的交流和讨论,广泛听取不同的意见和观点,培养分析、思考和判断能力。
中考语文总复习——议论文阅读 知识讲解(含答案)
中考总复习——议论文阅读责编:高菲考点透视议论文阅读部分的考查,以辨析论点、掌握论据、理清论证结构、分析论证方法为基础,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前提下,考试的重难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针对论点设题,包括总论点和分论点。
2.针对论据设题,包括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概述论据和具体论据。
3.针对论证方法设题。
常见的论证方法包括道理论证、事实论证、比喻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
4.针对文章结构段落设题,包括对某些在结构上起关键作用的重要句子和重要段落的理解。
5.针对议论文的语言特色设题。
知识讲解明确议论文的中心论点解这类题的关键是要搞清楚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在文章中的位置。
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大多在文章的开头部分,即先提出论点,再组织论据证明论点,如《谈骨气》《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也有将论点放在文末的,这是因为有些文章先列举大量论据然后进行分析论证,最后得出结论,这个结论就是中心论点,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还有些议论文将论点放在文章中间,这是因为文章一开头便引入一定的事例或现象,并对这些事例或现象进行分析阐述之后才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再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证,如《想和做》。
了解了以上这些情况,当题目要求你找出中心论点时,首先应到文章开头部分找,然后再到文章末尾找,最后才去文章中间找。
中心论点找出来之后,再用文中的论据去检验它。
若论据能证明这个论点,那答案就正确无疑。
当题目要求你找出某个段落的论点时,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先在段首找,再在段尾找,最后才去段落中间找。
找出来之后再用本段的论据去检验它即可。
论据的分类及作用针对论据设题时,考查方式一般有三种:1.要求考生找出文中用了哪些论据。
对这类问题只要将论据一一找出并简明扼要地概述即可。
但应注意的是,概述事实论据时要注意每个论据都是有名有姓有事实的,不要表述不全。
2.要求考生将论据进行归类。
这时考生要清楚,论据只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大类:将历史事件、生活中的事例以及具体的统计数据等归入事实论据,将名言警句、大家公认的公理、原理和科学上的定理、定律等归入理论论据即可。
专题--议论性散文阅读含19年中考题
第三人称
“它”“他”“她”“它们”“他们”“她们”
①直接、客观地展现生活;②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形式比较灵活自由。
(统编九上)曹文轩的《孤独之旅》,采用第三人称叙事,使故事主人公的生活更加客观直接地展现出来。
1.明确具体所用的人称;
2.分析时要切合人称的特点,表述作用时要符合作者写作的动机及文章主旨,并结合文章内容具体作答。考点四:把握行文线索
阅读一篇散文,我们必须明白三个问题,即“写的什么?怎样写的?为何这样写?”
要搞清这些内容,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关注“标题”,理清“思路”,抓“关键语句”,理解“主旨”。
一、“标题”,提供了阅读的线索,隐含着写作对象、重要内容等信息,与文章的主题有着密切的联系,阅读首先从标题开始,必须加以关注。
二、理清“思路”,整体把握。任何一篇作品都有其特有的行文思路,把握了文章的行文思路,有助于我们对文章思想内容、情感主旨的把握。要理清思路,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设问:1.本文有多条线索,请说出其中两条。
2.围绕××,将文章内容补充完整。
3.××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请依据原文,在表格空缺处填入恰当的内容。
对策:1.细审题干,明确线索类型(核心人物/实物/感情/事件/时间/地点);
(1)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重要事迹;(2)物品线索:某一件具体(或某种象征意义)的物品;(3)感情线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4)事件线索:中心事件的发展变化;(5)时间线索:时间顺序(关注时间变化的词语);(6)地点线索:地点转换的顺序。
3.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对策:1.通读全文,抓住题干提示,明确作答方向及作答区域;
中考语文总复习之《散文分类阅读考点攻略》课件(70张PPT)
心里装的都是父母两个人;我儿子心里肯定没我这个爹。要是心心念 念他爹,我去不去都会被提上一笔吧。
以事物的特点为线索,体会象征意义和感情
1. 象征手法: 象征手法是以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意义或不便表
达的意义的表现手法。换言之,象征是一种通过特定的、 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来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 表现手法。
2. 象征手法的作用: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
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化抽象为具体,给读者留下深刻 印象,深化文章主旨,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⑧视频之后太太又发了一条:“别自作多情了,人家根本没想 那么多。”还加了一个幸灾乐祸的表情。
⑨我的眼泪又出来了。说实话,有种失足后被挽救的感动,心 中稍感安慰。视频里儿子的表情和回答都很自然,肯定不是娘儿 俩一起演双簧②宽慰我。但我也知道,这感动只是侥幸,不过是犯 了错误,而这一次逃掉了惩罚而已。
⑥我相信儿子不是有意把我“晾”在一边的,给个警告处分,他 应该还没这心眼儿。但正因为是无意,更让我伤心。怨不得别人,完 全是咎由自取。但还是伤心,眼泪汪汪地到了机场,坐上飞机去了另 一个城市。
⑦落地已是半夜,打开手机,收到太太发来的视频,录的是她跟 儿子的对话。先从那幅画的构思说起。“为什么把自己画成一个胖 子?”“想让自己吃得壮壮的,好打篮球。”“为什么把衣服都涂
季的深切怀念的感情。
群文阅读训练
1. 群文主题——散文:本组选文选取不同类型的散文,这些散文 分别通过借事、借物、借理、借景来抒发不同的感情和生活体验。 2. 阅读方法: (1)根据散文类型,确定阅读思路。 (2)借助线索,梳理文章的感情变化。 (3)品味语言,深入理解思想感情和文章主旨。 (4)对比阅读,增加对不同写作手法的理解。 3. 阅读指引:
2024年中考语文【散文】专题复习考点+答题思路考试必考
2024年中考语文【散文】专题复习考点+答题思路考试必考01中考散文阅读考点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思路,准确概括文章的要点。
2、通过对文章中词句的理解、品味,感受语言丰富的表现力,受到思想情感的启迪和熏陶。
3、能领悟作品的情感和内涵。
02散文阅读题型01关于标题这篇文章标题的含义是什么?文章标题的作用是什么?作者为什么拟这个标题?1、标题的含义揣摩标题含义需要从表面含义和深层含义入手。
表面含义:标题的字面含义、文中内容;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深层含义需要联系文章中心解答。
2、标题的作用标题常见作用有以下几种: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作为文章展开情节的线索;交代文章写作情感;具有象征义;语带双关;是全文的文眼,提示文章中心;吸引读者兴趣。
02关于情节内容把握全文情节结构概括文章内容概括人物形象归纳概括故事内容及主旨答题思路:从整体上把握行文的思路: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些什么。
注意前后联系。
解答技巧:读——解题的基础1、读懂标题2、读懂题干(弄清要求)3、读懂原文(写了什么人?什么事?什么景?)理——梳理文章段落层次,整理出主要事件找——根据题意,确定范围文段。
思——提取哪些信息?围绕哪些关键词进行思考答题?方法归纳:明题意;理层次;定范围;精表达。
03关于文章主题主题,也叫“主题思想”。
读完一篇散文,要能够整体把握作品主题,这样才算读懂了作品。
有时题目不直接考查主题,但必须借助对主题的理解,才能解答。
解题方法:1、先读,了解相关信息读题目、读文章:了解主要观点、主要内容、主要事件、主要材料2、抓住中心句,概括段意,分析主旨3、重点读“五句”:开头句、结尾句、过渡句、抒情句、议论句这些地方往往是作者比较直接表达观点态度、情感的地方,通过它们可以找到文章主旨。
4、分析人、事、物的特点,把握作者感情倾向5、抓住景物描写,理解文章中心精当的景物描写能烘托人物性格、情感,交代人物活动背景,渲染特定气氛,揭示中心。
2019中考语文专题复习:14 抒情文阅读讲解-(含答案)
散文大致分为三类:记叙性的散文——写人叙事类;描写性的散文——写景状物类,抒情性散文;议论性的散文——哲理性散文。
第一类我复习专题将其归为“叙事文”中复习,第三类初中不作要求。
本专题复习的“抒情文阅读”即指第二类写景状物类抒情散文。
此类散文又有两小类:①写景类的散文(情景交融的、借景抒情):一般先作情绪上的铺垫,暗示文眼——写景状物,突出特点——景物特点与人的心情相合,使人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回扣主题,表达作者的好恶、希望、追求。
②状物类的散文(托物言志的、以物喻人):写景状物,突出特点——景物的特点与人的性格的某一方面有相似点,从而使所写对象具有了象征意义,即具备了人才有的精神面貌——进一步评价这种人类才具备的精神内容——突出主题,回扣中心,表达作者的好恶、希望、追求。
散文特一是文学性(形象性),散文是一种文学体裁,借助人物、景物(意象、意境)表达思想情感;二是选材的多元性:散文选材非常广泛,可以多角度,多侧面选材,也可以跨时空选材,信马由缰,但表达的思想情感是统一的。
所谓“形散神聚”。
抒情散文阅读考点:1.理解词语的含义(表层、深层)。
这一考点基本与其它文体的阅读相同。
不过,抒情散文最讲究语言美感,所以分析(或赏析)字词的含义尤其重要,往往一个字语蕴含着丰富的含义,不仅要求学生把握整篇文章的情感和内涵,还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语感,考查的是学生对散文语言中字词的理解与感知能力。
字词的含义一般可从表现景物的特点和表达作者的情感来分析。
2.分析句子的表达作用(内容上,结构上)。
这一考点与叙事文阅读的查考基本相同。
在抒情散文中,句子的表达作用一是在文章的结构上有点明中心、总领全文、引出下文、为下文作铺垫和过渡(承上、启下、承上启下)、深化主题、总结全文、首尾呼应、前后照应等作用。
二是在文章内容上表现景物的特点、表作者情感、突出主题、引发读者思考等方面来解答。
3.概括作品或文段内容。
抒情文虽然也有叙述的内容,但与叙事文以事件或人物为叙述中心不同,抒情是以表达情感为目的,所以概括内容一定要把作品表达的主要情感或思想突出出来,所以不能简单地介绍写了什么(描写了什么景或物),而要说明表达了什么。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之散文阅读专题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之散文阅读专题【散文的特点】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
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
形式上:(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综合以上两点: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
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散文的分类】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发,根据表达方式的不同,常常将散文分成三大类:1.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
这类散文,还有的侧重是记写一定的风物、场景。
作者对它们不是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以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
2.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
抒情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
3.议论散文:以议论为主的散文。
它说理,往往借助于事例的简述,形象的描绘和感情的抒发来进行,文学色彩很浓。
它同一般议论文一样,要求观点鲜明、概念准确、说理充分、层次明晰、以理服人。
但是,它不需要逻辑推理,严密论证。
常见的文学性很强的随笔、杂感等短小精悍的文章,皆属此类;作者常常借助于对古今故事、花鸟草虫等具体事物的描叙来说理,显得妙趣横生并富于感情。
【散文的线索】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常见的有:以情为线索;以理为线索;以物为线索;以时间为线索;以空间为线索;以行为为线索;以文眼为线索等。
有的文章不但有明线,还有暗线,线索的特征有:在结构上贯穿全文,时隐时现,有明显的标志(或是标题本身,或在文中反复出现)。
【散文的语言】散文的语言往往感情色彩浓厚,委婉含蓄,声调和谐,表现力强。
在分析时,要特别注意它在语言环境中的特定含义,要结合上下文,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文章的语言风格,甚至修辞,才能既理解词语的表层意义,又理解其深层含义。
2024年中考语文 散文阅读 解析
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开往春天的生命之车朱鸿达①第一次坐长途汽车,是10年前的事。
②那年,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莘县第一中学。
开学前一天清晨,天蒙蒙亮,我和父亲便步行到村东头的路口等长途汽车。
当时我刚16岁,从未远离家门。
③月明星稀,凉风习习。
在小路上,父亲提着一个装满被褥的塑料袋子走在前面,我低着头斜挎着一个红色的背包跟在他身后,却不知为何有一种莫名的恐惧,似乎只有跟在父亲身后才能获得一丝安全感。
那时的父亲正值不惑之年,和我今日的年龄相仿,但作为“面朝黄土背朝天,一身力气百身汗”的农民,每天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很少进县城。
④老家距县城较远。
当时道路很差,长途汽车也未更新换代,途中随时上下旅客,50多公里的路程,往往需要3个多小时。
漫长的路途,我和父亲并排坐着,彼此没有交流,我呆呆地望着窗外稍纵即逝的风景。
偶尔,匆匆一瞥间能看到父亲清癯的脸颊、额头的皱纹和双鬓花白的头发,几次想和父亲说话,却欲言又止。
⑤时光匆匆,短短的三年,父亲的黑发却变成了村北河沟里花白的芦苇荡,而额头则被岁月用无情的刻刀刻满皱纹,脸颊变得更加黧黑和清瘦。
三年后,我到济南上大学。
从未去过济南的父亲依旧和我在村东头坐上了开往济南的长途车。
在省城生活学习了四年的我,变得自以为是,对父亲的言语或行为颇有微词,常常打断他的言行,然后理直气壮地反驳。
而父亲无奈的目光总是默默地从我视线中移开,然后低下头缄默不语。
⑥年少轻狂的我,从未真正体会过父亲内心的想法和感受。
以致很多年后,当我再次回想这段往事,常常自责自己的幼稚和无知。
⑦大学毕业后,我坐着长途汽车从济南回到故乡,母亲骑着一辆破旧的三轮车到村东头,站在瑟瑟的秋风中等我。
我不知道她等了多久,只是依稀记得她见到我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我把行李放到三轮车上,然后和母亲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抬头望去,故乡已在眼前,而未来的路却一片迷茫。
转身望着渐行渐远的长途汽车,心想,再次远行不知道是何时?⑧经历了峰回路转,经历了辗转流离。
专题14 散文阅读(原卷版)三年(2022-2024)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
三年(2022-2024)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14散文阅读(原卷版)【2024·天津·中考真题】阅读《小巷有花守流年》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小巷有花守流年陈莉①回乡下老家看母亲。
驱车行进在弯曲的省道上,而后下坡,翩然落入小村的臂弯里。
②小巷蜿蜒,似一条安静的小溪,我们在小溪上从流飘荡。
转个弯,一片花丛扑入眼帘,有鸡冠花、江西腊、太阳花。
轻纱般的烟霭中,这片花仿佛是小巷眉心的一点朱砂痣。
③儿时的小村,也有这样曲折的小巷,人家的房前屋后也开着五彩的花朵。
那时,我家门口的柴垛上,爬满了红的、紫的牵牛花,密密地结成一张网,牢牢地网住人的视线;邻居家门口的紫茉莉,白天紧紧抿着小嘴,直到傍晚才张开,纤小娇弱,却吐着幽幽的香气。
还有石竹、波斯菊、大丽花……都是好养活的草花,在乡下恣意地开着,虽粗陋简朴,却有鲜丽的花影相守,有爱花种花的人相伴,这样的小村,就是人间好风景。
④最难忘的是流水落花图。
村南的半山坡上栖着几户人家,门前绕着一条水渠,水渠旁团团开着一棵美丽的粉红月季。
我和几个小伙伴跟着母亲,端着脸盆,从远远的家里走来,蹲在水渠沿上洗衣裳。
流水清凉,笑语盈盈。
忽然,一片粉红的花瓣从上游飘来,顺着水势,轻盈地旋转着,灵巧地滑过我们的指尖。
又一片滑过,有人眼疾手快,一下子就把一瓣粉红捉在掌心。
更多的花瓣顺流而下,我们便纷纷扔下衣服,去奔跑,去追逐,感觉自己也变成了娇俏的花朵,与微风嬉戏,和乡村相拥。
偶一回头,看到母亲年轻的脸上,正开着一朵褐红色的花,那是被太阳光抚触过的颜色,是被泥土亲吻过的颜色,健康、动人……⑤我们长大了,我们的父母却老了;我们星散四方,我们的父母却留在了原地。
离开的和留下的,每颗心都守在故乡身旁。
⑥后来的某一天,父亲去了,母亲一夜之间仿佛矮了一截。
她说:“我不去你们家,我要守在这里,我离不开土。
”⑦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幕:夕阳西下,母亲站在家门口,向我挥手告别,虽面容沧桑,却眼神坚定。
2022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散文阅读 常考题型及答题技巧(含练习题及答案)
2022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散文阅读常考题型及答题技巧【知识点讲解】(一)散文概念散文,常用来抒写作者的见闻和感受。
它通过短小的篇幅,自由、灵活的手法,表达作者对人生和自然的感受或发现。
叙事、抒情、议论常常自然融合在一起,读起来,像走进作者敞开的心扉,听他倾诉衷肠。
(二)散文的特点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写人、叙事、写景、状物等方式表达出来。
形式上(1)表达方式不一:以抒情为主,以描写、叙述、议论为辅;(2)表现手法多样:借景抒情、借物喻人、托物言志、象征、对比、衬托等等;综合以上几点:形散神不散。
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通过“形散神不散”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三)散文的分类(1)写人叙事散文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阿长与山海经》;朱自清的《背影》;杨绛《老王》;胡适的《我的母亲》。
(2)写景状物抒情散文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
(3)议论性散文冰心《谈生命》。
常见题型(一)整体感知内容概括文章主题1.直接概括全文内容。
2.回答某一段落内容或全文的主题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等。
解题钥匙1.尽量利用原文语句。
2.没有原文语句可利用时,要注意概括得全面、准确,不要漏掉答题点。
)(二)品味散文语言体悟词句作用★品味词语: 1.解释词语含义。
2.品评加点词语的作用。
解题钥匙1.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要结合语境。
2.品评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作品的主题思想、作者的思想感情、景物意境、人物性格、特殊的表达效果(即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的词语)或在结构上起到独特作用。
方法指导: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切忌“断章取义”。
联系上下文,推知其语境义。
★理解句子的含义。
(答题时应从句子表现的句意和与主题的关系上分析考虑。
)★理解句子的作用。
答题时应从以下两个角度入手:1、结构上,应从总领全文、承上启下、前后照应、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点题、总结上文等作用的角度去分析。
考点十四 散文阅读(好题冲关真题演练)-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
考点十四散文阅读【2023年真题专练】(2023·浙江湖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学习任务。
媲美①林青①一朵雪花的体态是轻盈的,宛如六枚小银针,千针万线,给S大学校园绣出了合身的水晶外套。
但是,正如童话世界也有缺陷一样,文史楼北墙畔一株年轻的龙柏,由于一夜风摧雪压,已经倾侧成30°斜角了。
②远处走来几个身背照相机的年轻人。
其中那位穿黑呢大衣的姑娘真美,一双亮晶晶杏核儿大眼,似湖?似星?谁也说不清,只惹得路人不时朝她张望。
这群市大学生摄影协会会员准备捕捉大自然恩赐的美妙镜头,心情舒畅地说笑着,渐渐地走近这棵倾斜的龙柏。
③“在文史楼前拍张雪景吧!”一个浑厚的男中音提议。
④“不,这棵龙柏被风雪压斜了,缺乏自然美。
”姑娘那双纤手朝不远处一指,“喏,到生物系的小植物园去,那儿不仅有龙柏,还有雪松、扁柏呢。
”⑤她的声波在清冽的空间扩散,像清甜的冰糖渐渐融化。
年轻人留下了一串无邪的笑声。
⑥又一个竹骨梅肌的青年出现在文史楼前,衣服右下摆隐约可见斑驳的油画颜料污迹。
他在欣赏雪景之余,猛然发现倾斜的龙柏,不满地轻声嘀咕:“搞环境保护的同志真马虎,昨晚下那么大的雪,竟没来校园巡视,他们对美的统一性的被破坏负有间接的责任!”这位美术爱好者凝视片刻,灵感的火花映亮心窗,他立刻打开速写本,捏着炭精棒,勾勒这棵龙柏的体态轮廓,准备回宿舍精心画一幅漫画,连画名也想好了,就叫做:《一株龙柏的控诉》。
他离去时遗憾地摇头叹息,眼波里颤动着一丝失望的情绪。
⑦微弱的阳光下,急匆匆地走来一个肩挎旧书包的青年工人,他是来旁听中文系选修课的。
突然,一阵风吹拂龙柏树,扬起无数雪沫,洒在他头上、身上。
青年工人仰脸看看那株龙柏,脚步放慢了,他一看手表,立刻加快步伐走去。
⑧一会,他带来一把铁锹、一截旧毛竹、橡皮带,手脚麻利地不停地劳作,那株倾斜的龙柏终于挺直了脊梁,牢牢地屹立在校园。
⑨上课铃声响了。
他疾步如飞地向教室奔去!⑩静谧。
2024年某年中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考点的归纳总结
2024年某年中考语文复习散文阅读考点的归纳总结在2024年某年中考语文复习中,散文阅读是一个重要的考点,考察学生对散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下面是对2024年中考散文阅读考点的归纳总结,供学生复习备考参考。
一、散文的特点和类型1. 散文的定义和特点:散文是一种抒发人们真情实感的文学形式,其特点是自由、灵活、表达较为真实。
2. 散文的类型: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描写文等。
二、散文阅读中的基本技巧1. 主题思维:抓住散文的中心思想,找到散文的中心论点。
2. 文章结构:了解文章的布局和组织方式,如开头、中间段落和结尾。
3. 词语理解: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汇的含义,理解作者的用词意图。
4. 修辞手法:注意修辞手法的使用,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三、散文阅读中的具体考点1. 故事情节的把握:理解故事的背景、人物关系和发展脉络,把握主要事件及其涵义。
2. 人物形象的分析:分析散文中的人物形象特点、性格特征和心理活动,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
3. 深层含义的挖掘:理解散文的隐含意义和寓意,挖掘散文背后的深层思想。
4. 情感表达的分析:分析散文中的情感表达方式,揭示作者的情感态度和情感体验。
5. 文化内涵的理解:掌握散文中的文化典故、历史背景等,理解文化内涵和意义。
四、例题分析以下是几道可能出现的散文阅读例题,供学生练习和思考。
例题1:字面意思,我们都会读,理解,我们也都会。
这就是无伤散文的奥秘。
问题:这篇文章是属于什么类型的散文?解析:这篇文章主要是在讲述对散文的理解,属于说明文。
例题2:走过街头屋檐下,这个同样辽阔无边的视野,神秘、深邃。
而这只是第一步。
问题:这篇散文主要想表达什么主题?解析:通过对景色的描写和对后续步骤的提及,来呼吁人们要走出去,探索未知的世界。
主题为“探索未知”。
例题3:博物馆中的历史文化是我们了解和认识历史的窗口,当我们站在内穿越时光。
我们更要知道:历史不应该只停在记忆中……问题:这篇文章要传递给读者什么寓意?解析:这篇文章通过强调历史的重要性,告诫人们不能只停止在历史的记忆中,而是要通过了解历史文化来认识历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十四议论性散文阅读(一)“科学”就等于数理化?(2017贵阳中考)郑腾飞在很多人眼里,“科学”就等于数理化:是深奥难懂的公式,是稀奇古怪的仪器,是刺鼻难闻的试剂……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把“科学”变成了几门自然学科及其知识的组合。
我不否认“科学”应该包含这些学科和学科知识,但我不认为就只是这些。
当人们称某一观点、原理、研究或做法是“科学的”,一定不仅仅指它们发现了或表达了某种知识,而是想说明它们包含着某种特殊的优点或特殊的可靠性。
究竟是什么如此特殊呢?这需要我们对“科学”这个概念进一步研究。
我想,“科学”应该是一座金字塔。
金字塔最底层是科学精神。
包括好奇心、勇于尝试、独立思考、能体会学习的乐趣、面对困难有勇气坚持下去等等。
人类从诞生开始就对这个世界产生了好奇心,探索这个世界到底怎么回事,感受新发现带来的趣味和惊喜,同时遇到各种问题和考验,反复思考,不断尝试,直到又有新的发现。
这样,人类社会才一步一步发展至今。
我想,这推动人类进步的精神原动力应该就是“科学”中最特殊的那个元素,是金字塔最坚实的根基。
以科学精神为基础,上面一层是科学的认知方式,我们可以理解为科学方法。
这有三个要素:事实、逻辑和批判性思维。
“事实”是指所有科学结论都要建立在确凿的客观事实的基础上。
科学是富有想象力的,但不是胡想乱想,必须立足于客观事实。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做实验发现客观事实,还可以通过阅读书籍去发现一些不容易观察到的事实,比如地铁是怎么开动的、地底下也有动物、小鸟不全住在树上等。
“逻辑”是连接事实依据与科学结论之间的桥梁,也就是事实能否支持结论。
严密的逻辑不仅能帮助人们在科学研究上有所建树,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避免许多问题。
“批判性思维”是一个很中性的词,没有“否定”这个意思,而是指不迷信已有的结论,不固守现有的成果,对客观事实进行理性的反思和谨慎的探究。
学会提问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方法。
举个例子:问:干冰和普通的冰有什么不一样?(观察事实)答:干冰会冒烟,普通的冰一般不冒烟。
问:干冰冒烟的原因是什么?(逻辑推论)答:温度很低。
问:桌子上的菜冒烟,也是这个原因吗?(反思探究)问:冒烟的东西还有哪些?这两种冰还有哪些不一样?(观察新事实)……总结一下如何提问。
问事实:发现什么?有什么不同?问原因:A一定会导致B发生吗?还有其他原因吗?问可能:还有其他可能吗?这些问题即便一时答不出来,但这样的过程,会让人体会到思考的乐趣并会有发现和创新。
“观察事实——逻辑推论——反思探究——观察新事实”这个循环过程构成一个完整的科学思维体系,目前来看这也许是人类最为成功的认知世界的方法。
用这样的方法去探索世界,得到的结论才有可靠性。
金字塔最表层是人们最容易看到的——探索的结论,即科学知识,就是各学科(不仅是自然学科)的知识,数理化只是其中一部分而已。
而且,我们不能拿着这些知识就行了,而要运用它们开始新的探索,这个就不再多说了。
另外,有人认为中华传统文化缺乏科学的DNA,我不这样认为。
无论是“尽信书不如无书”“学则须疑”表达的批判性思维,还是“学而时习之”提出的反复探究实证,都传递着华夏先人对于“科学”最朴素的理解和认识。
而且,如果没有孜孜不倦的探索、求真务实的精神,确实很难有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成就。
当然,我们还需要不断反思和发展,这本身也是面对历史、现在和未来的科学态度。
(原文有删改)1.作者把“科学”比成一座金字塔。
请用文中的四字短语标注。
下图金字塔①②两层的相应内容。
__①科学精神;②科学方法__【解析】本题的考查点是细读原文,找到相应内容的四字短语,同时也是在考查学生对文章层次的把握能力。
2.请根据上下文简析文章为何写“干冰”。
__文章以干冰为例,把干冰与普通冰进行比较,向读者阐释了如何学会提问,以此强调学会提问是培养批判性思维最重要的方法。
__【解析】本题的考查点是要学生提炼出以“干冰”为例的原因,是为了阐释如何提问,强调学会提问是培养批判性思维最重要的方法。
答题时可在以干冰为例就近的上下两个段落,抓住主要信息进行整合。
3.下列句子的含义与文章内容无关的一项是(B)A.我并不是要大家死板地学我画圆、画三角形……我只是向大家说明一个简单朴素的道理——只要功夫深,铁棒可以磨成针!(马及时《王几何》)B.“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
”没有职业的懒人,简直是社会上的蛀米虫,简直是“掠夺别人勤劳结果”的盗贼。
(梁启超《敬业与乐业》)C.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罗迦·费·因格《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D.不论是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还是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
(丁肇中《应有格物致知精神》)【解析】比较阅读,联系课内文章,对文本内容与含义有深入了解。
4.对于“‘科学’就等于数理化”这个观点,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有人认为“创新就等于标新立异”,你对此有何见解?请用下面的句式进行逻辑严密的表述。
句式:有人认为“创新就等于标新立异”,我(表明观点)……(阐述理由)……【注】标新立异:提出新奇的主张,表示与一般不同。
(《现代汉语词典》)__有人认为“创新就等于标新立异”,我认为这是一个误解。
“创新”是指灵活运用知识进行理性的反思和谨慎的探究,从而获得新的发现。
而“标新立异”是为了表示与一般不同,提出的新奇主张很可能是随意的、不科学的。
因此,两者不能划等号。
__【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思维辩证能力。
这个题相当于一个小论文片段,学会根据文章内容及注释整合信息,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然后对论点进行充分的思辨,有逻辑地阐述理由。
(二)书信不再文化未老(2017贵阳适考)佚名近期,一档名为《朗读者》的电视节目播出,加上另一档已经成为热门话题的同类节目《见字如面》,这给人一种久违的书信文化气息。
这些电视朗读节目的成功,让人想起了中国文化中很有仪式感的事——写信。
写信是非常讲究格式的:怎么写抬头,怎么用敬语,如何使用书信语言,如何收尾落款,包括空格、空行、分段、日期等,都有严格的要求。
由于书信行文格式上的严谨,内容因此显得非常庄重而饱含温情。
书信,尤其家书是一种感染力极强的鲜活文本:铺一张白纸、修一方尺牍,是我国古代文人表露心绪的常用形式;展一方徽宣、写一帧信札,是我国传统士子寄寓乡愁的有效渠道。
鱼传尺素、鸿雁传书、目断鳞鸿,这样的文化传统代代相因、世世相袭,融入百姓生活,升华为中国乡土文化的重要维度——书信文化,沉积着浓厚的亲情、乡情、友情。
众多志士豪杰的慷慨遗言、______、无数黎民百姓的浩叹欢歌,很多以家书的形式流传后世、昭示今人。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凭君莫射南来雁,恐有家书寄远人。
”……这些关于书信的经典诗词,既是先贤们心系桑梓、情牵亲人的生动写照,也是后人珍视情感、心怀家国的文化镜鉴,至今滋润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田。
在我国传统社会,家书是传递情愫和信息的基本途径。
无论身在何处,修一封家书、报一句平安,就可化解千里之外亲友的担忧牵挂。
就算到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邮局收发的邮件也是数量惊人。
在不断被公布出来的当年文化名人的通信中,可以看到他们书信的字里行间所蕴藏的情感。
比如黄永玉致曹禺的信中就有这样的段落:“你知道,我爱祖国,所以爱你。
你是我那一时代现实极了的高山,我不对你说老实话,就不配你给予我的友谊。
”这样的句子,简直比情书还热烈。
这些话,当面没法表达,在书信中却可以真情流露。
这样的文字,这样的真情,无论再过多久,依然会让人怦然心动,依然会墨香袅袅、余温灼灼。
优秀的文化具有永恒的魅力,纸质书信蕴含着丰富又美好的情愫,承载着厚重的家国情怀。
而今..,纸质书信淡出很多人的视野,取而代之的是短信、微信、微博,人们只需轻点手机屏幕,便可诉说心曲、互道衷肠。
互联网打破了人们之间的空间阻隔,缩短了时间长度,但与手写的书信相比,键盘敲打出的标准字符,显得多了些随意,少了些庄重,多了些敷衍,少了些温情。
不过,这并不表明我们非要重新拾起笔墨纸砚回到手写书信的时代。
无论是秦汉唐宋,还是现在未来,写信,都是为了传情达意,在不同的时代,采用不同的工具而已。
今天的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在一切信息传输逐渐全面数字化的现在,如何更好地传情达意。
如果,我们在心底保持对书信的敬重,充分尊重接收信件的人,在写微博、发微信,或用其他电子通信工具与他人交流的时候,多一点礼仪、多一点庄重、多一点考究、多一点严谨、多一点真诚、多一点温情,让那些数字化信件把中国人不变的情怀一直传递下去。
那么,书信即便不再,但文化永远不老。
(原文有删改)1.文章第一自然段对写信的行文格式进行了细致的表现,目的是(B)A.再现电视节目的内容B.让读者理解书信形式对内容的影响C.让读者学会如何写信D.解释书信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解析】注意审题,思考第一自然段的内容表达的目的。
通读全段,我们可以从这一段的最后一句话中找到答案。
2.根据上下句的句式和内容,为文中的空白处补写一句话,使文句前后连贯、语气流畅。
__示例一:诸多文人墨客的千古绝唱__示例二:多少迁客骚人的不朽诗篇__【解析】前后两句限制了仿写形式。
结构、字数、内容要前后照应。
3.文中加点的词“而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从以前传统书信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转而写当下纸质书信大多淡出人们视野这一现实,既表现了时代变化和时间推移,又间接表达了遗憾之情。
请在文中画线句找一个有相同作用的词语,并分析。
__“不过”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从纸质书信淡出人们视野,互联网、标准字符与手写书信相比之下的优势与不足,转而写我们并非要回到手写书信的时代,既客观地看到时代变化,又引发深层次的思考:在数字化时代,人们如何更好地传情达意。
__【解析】参考题干理清答题思路,找出有明显承上或启下作用的字眼,准确分析,并能对本段主题准确概括。
4.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述“文化永远不老”的含义。
__“文化永远不老”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过去饱含真情的书信和关于书信的经典诗词流传至今,仍然保持着永恒的魅力;二是指不管用什么方式写信,如果能保持中国人不变的家国情怀,文化就能传承下去。
__【解析】阅读要有全篇意识。
要学会根据标题或找到文章的关键语句来理解全文的主题内涵;对文本要有自己的感悟和思考;答题条理清晰,语言有逻辑。
(三)让敬畏之光烛照文化传承(2016贵阳中考)①史学家倘若撰写当代中国文化史,应该不会错过2015年秋天的故宫:②故宫“石渠宝笈特展”,清晨刚一开门,文质彬彬的观众便向武英殿、延禧宫发足狂奔;正午骄阳胜火,逶迤长蛇阵七八个小时的守候,只为了向《伯远帖》、向《游春图》或《清明上河图》张望致敬;入夜,观者仍徘徊许久、不舍离开……每一位观众的眼眸,都闪动着敬畏、欣喜且小心翼翼的光芒——这投注于文化高山的敬畏之光,让这个时代熠熠生辉,或许将成为烛照文化传承之路的一盏盏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