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生平简介

合集下载

孔子的生平简介_孔子的政治思想

孔子的生平简介_孔子的政治思想

孔子的生平简介_孔子的政治思想孔子,名丘,字仲尼。

春秋时期鲁国人。

人们尊敬地称他为“孔夫子”、“夫子”。

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孔子的生平简介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孔子的生平简介孔子出生在公元前551年当时鲁国(今中国东部山东曲阜)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

孔子3岁时,他的父亲去世了,后来母亲也去世了。

他的少年时代是贫困的,他管理过仓库,也看管过牛羊。

孔子很喜欢读书,他认真地学习礼、乐、射、御、书、数六艺。

学习刻苦而又虚心。

他学习礼,就到很远的洛邑(今洛阳),请教学问很大的老子。

他在齐国听到古代音乐的演奏,就专心学习,竟然达到“三月不知肉味”的程度。

这样,孔子逐渐成为学问广博的学者。

那时候,很多读书人愿拜孔子作老师,于是,孔子就创办了私学。

孔子50岁时在鲁国做了官,他当官时间不长,却把鲁国治理得非常好,表现了他的政治才能。

不久,孔子对昏庸的鲁国国君十分失望,就不做官了,带着他的学生周游各个诸侯国,宣传他的政治主张,希望各国的国君能采用他的意见。

可是,他辛辛苦苦奔走了十几年,各国国君都不用他,他只好又回到鲁国。

那时他已经68岁了。

孔子晚年仍不停地工作,一面继续讲学,一面整理古书。

据说,他整理了《诗经》、《尚书》等几部书,还对鲁国史书《春秋》作了修订。

孔子整理古书,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保存和传播做出了贡献。

公元前479年,73岁的孔子死在鲁国。

他死后第二年,鲁国国君把孔子的家改建成庙,这就是孔庙。

孔庙后来成了历代帝王祭祖孔子的地方。

孔子的政治思想孔子是一位大思想家。

不过在当时,他的政治思想基本上是保守的。

孔子所处的时代,奴隶社会正向封建社会转变,周王的势力越来越小,诸侯国的力量却越来越大。

各诸侯国不听周王的命令,诸侯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

孔子对这种现实很不满意,他的理想是建立一个统一强大的王朝。

他比较喜欢西周的奴隶制度,要求人们按“周礼”所规定的君臣父子的尊卑等级制度办事,这在当时只能是一种空想。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

关于孔子的生平简介

关于孔子的生平简介

关于孔子的生平简介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关于孔子的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用!孔子简介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被尊为儒教始祖(非儒学),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孔子祭祀也一度成为和上帝、和国家的祖宗神同等级别的“大祀”。

孔子人物生平贵族出身孔子的祖上是宋国的贵族,先祖是商朝开国君主商汤。

周初三监之乱后,为了安抚商朝的贵族及后裔,周公以周成王之命封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于商丘建立宋国,奉殷商祀。

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是孔子的十五世祖。

六世祖得孔氏,称孔父嘉。

孔父嘉是宋国大夫,曾为大司马,封地位于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后来在宫廷内乱中被太宰华督所杀。

孔父嘉子木金父,木金父生孔防叔,孔防叔的孙子叔梁纥就是孔子的父亲,叔梁纥为避宋国战乱逃到鲁国的陬邑(今山东曲阜)定居,其官职为陬邑大夫。

圣人降世叔梁纥的正妻施氏,生了九个女儿却没有一个儿子,小妾为他生了长子孟皮,孟皮有足疾,叔梁纥很不满意。

于是叔梁纥请求颜氏让她三个女儿之中的一个立为妾,颜氏念叔梁年老且性情急躁,于是征求三个女儿的意见。

长女和次女都不同意,只有小女儿颜征在(颜徵在)愿嫁叔梁纥。

孔子知识点介绍

孔子知识点介绍

孔子知识点介绍孔子,古代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被誉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思想对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地区的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孔子的知识点,包括他的生平事迹、思想理念以及教育思想。

一、生平事迹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的人。

他出生于一个贫寒的家庭,但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智,孔子最终成为了一位备受尊敬的学者和教育家。

孔子年轻时就对学习充满了热情,他广泛涉猎各种经书,深入研究儒家经典。

他曾远行学习,结识了许多知识渊博的人。

后来,孔子回到鲁国,开始了他的教育事业。

二、思想理念孔子的思想以仁爱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核心。

他认为通过个人的修养和道德品质的提高,可以达到社会和谐与治理的目标。

1.仁爱:孔子主张以仁爱为中心的人际关系,他认为人们应该相互尊重、关爱、帮助和理解。

只有通过仁爱的实践,社会才能实现和谐与进步。

2.修身:孔子强调个人修养的重要性。

他认为一个人应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首先要修正自己的行为和思想,使自己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3.齐家:孔子认为,一个人如果不能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无法管理好一个国家。

他主张家庭应该和谐、亲密,并且家庭成员之间应该互相尊重和支持。

4.治国:孔子关注政治和社会治理问题,他主张君主应该以德治国,通过道德的力量来统治和管理国家。

他认为,只有一个道德高尚的君主才能带领国家走向繁荣与和平。

三、教育思想孔子是中国古代教育的奠基人之一,他的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影响至今。

1.重视教育:孔子认为教育是培养人才和塑造人格的重要手段。

他主张普及教育,认为不分贵贱、贫富,每个人都应该受到教育的机会。

2.师德师风:孔子强调教师的师德和师风。

他认为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3.以学为乐:孔子主张学习应该是一种乐趣,学生应该主动参与和投入到学习中。

他认为只有对知识的热爱和积极学习才能取得进步。

4.以文化为基础:孔子主张以文化教育为基础,强调人文素质的培养。

孔子生平简介

孔子生平简介

孔子基本的社会思想
▪ 孔子的社会思想是以“礼”为标志的一套社 会制度、社会规范等思想。
▪ 礼的主要形式就是西周以来的等级名分制度, 有天子礼、诸侯礼、大夫礼、士礼等。在这 种制度下,每个等级的人都安于自己的地位, 扮演特定的社会角色,社会井然有序。
以礼治国的社会控制思想
孔子对于当时礼崩乐坏,天下无道 德混乱状况极为反感,他认为只有回到古, 恢复周礼,以礼治国,才能稳定社 会秩序,规范社会行为。
• “礼”和”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 仁焉。”
——《论语.颜渊》
克制自己,严格遵守礼仪制度,把自己的一言一 行规范,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天下就实现了 “仁”的理想了。 “礼”即周礼,“仁”则是孔子“礼”中的核心。
何谓“仁”?子曰:“爱人。” 仁,从字形上看是两个人,也就是人爱 人。具体的说,有仁德的人,自己要想 有所建树的同时也一定要帮助他人成功, 自己希望达到的也要帮助他人达到,这 样以自己为例,推及到他人,这就是实 行了仁德。反过来,也就是“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当然,孔子的爱人是有差 别的,“亲亲有术,尊贤有别。”这种
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个人社会化的过程和目标
▪ 个性形成和自我发展的过程 ▪ 社会化的主要内容 ▪ 要勤学多思
• 个性形成和自我发展过程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 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矩。”
社会的分层和等级必然包括了经济上的贫富分 化,特别是当时的新兴地主阶级积累财富超过了奴 隶主贵族,但是对此孔子不以为然。
传统的一些解释都说老百姓要安贫乐贫,以利 于维护封建统治。这只是后世孺子的借题发挥。孔 子的本意是针对新兴暴发户的,是没落贵族阶层在 财富面的一种矜持清高姿态。在义和利之间,宁守 清贫而坚守礼义。

孔子生平总结

孔子生平总结

孔子生平总结一、基本信息•姓名:孔丘(字仲尼)•生卒年:公元前551年 - 公元前479年•籍贯:鲁国曲阜(今山东曲阜)•职业:中国古代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二、背景与早年经历孔子(公元前551年 - 公元前479年),字仲尼,又称孔丘,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和政治家。

他出生在春秋时期的鲁国曲阜(今山东曲阜),身世卑微。

据史书记载,孔子的父亲是鲁国的贫穷书生,母亲是孔子的父亲的妾室。

孔子自小聪明好学,早年师从于鲁国的一位有学问的老夫子,学习礼乐、音律和经史。

孔子对学问的渴望和求知的心态使得他逐渐成为当地年轻人的学业楷模。

三、教育事业和政治影响孔子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并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

他的教育思想强调道德修养、教育公平和个体教育。

他提倡“教无类”,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并主张通过教育来塑造个体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

孔子的教育理念对中国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成为中国古代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的弟子们将他的教导整理成《论语》,记录下了他的言行和思想。

除了教育事业,孔子也关注政治,并试图实践他的政治理念。

在当时的社会政治动荡时期,孔子致力于寻求一种道德化的政治模式,提倡仁政和君主的德行。

他曾经担任过齐国的宰相职位,但未能实现他的政治理想,后来遭到流亡。

四、思想传承与影响作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孔子的思想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他主张以仁义和道德为核心,认为个人的修养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根本。

他的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的哲学、伦理和教育,并对后来的儒家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孔子提出了许多关于社会伦理和政治理念的观点,并形成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

他的教导被后来的儒家经典所传承,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价值准则之一。

直至今日,孔子的思想仍然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五、孔子的遗产孔子在世时,虽然并未如愿实现他的政治理想,但他的教育事业和思想影响远不止于此。

关于孔子的生平事迹简介优秀3篇

关于孔子的生平事迹简介优秀3篇

关于孔子的生平事迹简介优秀3篇孔子,春秋时期人,以子为姓,氏为孔,名为丘,字仲尼。

为了让大家更好的写作孔子简介相关内容,作者精心整理了3篇关于孔子的生平事迹简介,欢迎查阅与参考。

孔子的生平事迹简介篇一孔子(公元前551年,即鲁襄公二十四年公元前479年,即鲁哀公十六年),名孔丘,字仲尼。

庚戌年戊子月庚子日甲申时,孔子出生于春秋末期的鲁国陬邑,也就是当今的山东省曲阜市。

他是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集大成者,是儒家学派思想的始祖。

孔子是从宋国逃出来的殷遗贵族的后裔,宋国夏邑是其祖籍,位于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市。

孔子自小过着清贫的生活。

三岁时,父亲就离开人世。

母亲颜氏就带着他离开出生地尼山,来到阙里。

生活拮据的他,做过许多工作来补贴家用。

虽然经济上困难,但也抵挡不了孔子对求学的热情。

孔子聪明早慧,对知识非常的渴求,经常去拜访各位名师,请他们指教,向他们学习。

17岁时,孔子的母亲颜氏离开人世。

孔子多方打听才将父母亲合葬在一起。

19岁时,给贵族担任职事,管理东西。

不久,迎娶了亓官氏,后一年便有了一个儿子孔鲤。

23岁,孔子开始招收徒弟,在民间进行讲学,开设了私人讲学之风,提出了因材施教等教育方法。

还到各国去周游讲学,推广仁礼的思想,传播教育文化,开创了儒家思想。

除此之外,曾担任国家官职,与权贵斗争;虽然多次遭遇艰险,但还是有幸的存活下来。

晚年被接回鲁国,虽未得到重用,但在期间,他专心编著了《春秋》等书籍。

73岁逝世,死后葬在了泗水。

他多姿多彩的传奇一生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

孔子的故事简介篇二孔子在思想方面的成就非常巨大,他不论在道德方面、政治方面、经济方面,还是在教育方面、美学方面、史学方面、旅游方面以及人生观念上都有着其自身的思想成就。

在道德和政治方面,孔子主张仁说和礼说,主张个人层面上仁和礼的道德修养和品行,主张以德、礼治国。

他强调人道,同时也强调建立一定的秩序和制度。

而孔子的这些思想适用于任何时代,从中可见孔子在思想方面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孔子生平、《论语》简介及孔子的有关思想主张

孔子生平、《论语》简介及孔子的有关思想主张

孔子生平、《论语》简介及孔子的有关思想主张本文是关于孔子生平、《论语》简介及孔子的有关思想主张,感谢您的阅读!孔子生平、《论语》简介及孔子的有关思想主张孔子生平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

鲁定公时,曾任鲁国大司寇,后来私人办学,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还在晚年整理“六经”(《诗》《书》《易》《礼》《乐》《春秋》)。

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自汉代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二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

封建统治者一直把他尊为圣人。

他又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影响深远,以至于今。

《论语》简介《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最重要著作。

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合称为“四书”。

《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孔子的有关思想主张1.孔子主张礼治,反对法治。

礼的意义在古代甚为广泛,指国际间交际的礼节仪式,贵族的冠、婚、丧、祭、飨等典礼,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规范等。

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后继周者,虽百代可知也。

”(《论语·学而》)似乎周礼是千秋不变的规范。

晋国铸了刑鼎,他尖锐地反对,说:“晋其亡乎,失其度矣。

”2.在经济方面,他反对封建的田赋制度而极力维护西周以来的田赋制度。

《左传·哀公十一年》:“季氏欲以田赋,使冉有访诸仲尼。

……仲尼……私于冉有曰:‘君子之行也,度于礼。

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

如是则以丘亦足矣。

若不度于礼,而贪冒无厌,则虽以田赋,将又不足。

且子季孙若欲行尔法,则周公之典在;若欲苟而行,又何妨焉’。

孔子生平介绍

孔子生平介绍

孔子
生平:(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子姓,以孔为氏,名丘,字仲尼.春秋
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古文献整理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曾修《诗》《书》,订《礼》《乐》,序《周易》,作《春秋》.他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被中国人尊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后人把孔子的言行语录记录下来,作成《论语》.孔子与孟子并称“孔孟”,孔子被尊为“至圣”.他的言行被他的学生写成创世巨作《论语》.他还是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者.
思想:孔子首次提出“有教无类”,认为世界上一切人都享有受教育的的权利.教师
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应该“诲人不倦”,“循循善诱”,“因材施教”.他认为学生应该有好的学习方法如“举一反三”、“温故而知新”;学习还要结合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好学“三人行必有我师”;。

和孔子有关的小故事

和孔子有关的小故事

和孔子有关的小故事摘要:一、孔子的生平简介二、孔子的重要思想三、和孔子有关的小故事1.孔子弟子颜回捡柴2.孔子论孝道3.孔子与子贡论仁4.孔子论君子四、小故事的启示正文:一、孔子的生平简介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被誉为“大成至圣先师”。

他出生在春秋时期的鲁国,一生致力于倡导道德伦理、教育改革和社会矛盾的解决。

孔子的思想体系被称为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乃至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孔子的重要思想孔子的思想主要包括仁、义、礼、智、信等五个方面。

仁是孔子伦理思想的核心,强调关爱他人、以人为本;义则是指在社会交往中要有正当的行为准则;礼则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智即是智慧,提倡求知识、明理性;信则强调诚信为本,做到言行一致。

三、和孔子有关的小故事1.孔子弟子颜回捡柴颜回是孔子最喜欢的弟子之一。

有一次,颜回在街上捡到一根金棒,他想起了孔子教导他要廉洁自律,于是将金棒归还了失主。

失主为了感谢颜回,送给他一头牛。

颜回又将牛归还,并表示不能因自己的善行而接受报酬。

这个小故事展示了孔子弟子的高尚品质。

2.孔子论孝道孔子强调孝道的重要性,认为孝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有一次,他的弟子子贡问他:“父亲犯了罪,儿子要不要举报?”孔子回答:“父为子隐,子为父隐。

”这意味着在孝道的面前,家庭成员应该互相包庇、互相谅解。

3.孔子与子贡论仁子贡向孔子请教:“什么是仁?”孔子回答:“爱人。

”子贡又问:“所有人都爱,够了吗?”孔子说:“还不够,还要善于对待他人。

”这个小故事展示了孔子对仁的诠释,强调要关爱他人、善于处理人际关系。

4.孔子论君子孔子认为,君子应该具备良好的品德和修养。

他说:“君子恭而无失礼,勇而无争,直而不肆。

”这意味着君子要在言行举止、为人处事方面有所节制,具备谦逊、勇敢和正直的品质。

四、小故事的启示这些和孔子有关的小故事,传达了儒家伦理道德的核心观念,如廉洁自律、孝道、仁爱、人际关系处理和君子品质等。

=【孔子的生平和主要经历】=

=【孔子的生平和主要经历】=

孔子的生平和主要经历: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英文:Confucius, Kung Tze 。

兄弟排行第二,所以也有人称之为“孔老二”。

春秋后期鲁国人,汉族。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夏历八月二十七日)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日)逝世,享年72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他的祖先是宋国贵族,大约在孔子前几世就没落了。

孔子年轻时做过几任小官,但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从事教育,相传所收弟子多达三千人,贤人72,教出不少有知识有才能的学生,“桃李满天下”就出自此处。

孔子为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鲁,专心执教。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对华夏民族的性格、气质产生最大影响的人,就算是孔子了。

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尊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

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姜广辉认为,“面对春秋时期诸侯争战不休、人民困苦不堪的现实,孔子不是象宗教家那样,创造出一个外在的超越的全知全能的救世主,通过天启和神谕来规范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而是回首历史,到上古“圣王”那里去寻找智慧。

孔子自谓“述而不作”,实际是以“述”为“作”,通过对历史传统作当代诠释,来实现价值的叠加和转换。

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

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

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份子。

孟子的生平和主要经历: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人(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

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孔子生平事迹_孔子生平事迹有哪些

孔子生平事迹_孔子生平事迹有哪些

孔子生平事迹_孔子生平事迹有哪些孔子的一生有着很多辉煌成就,那你知道孔子生平有哪些事迹吗?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孔子生平事迹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孔子生平事迹孔子生年一般按《史记·孔子世家》所记为鲁襄公二十二年,而生月生日《史记》未记,按《谷梁传》所记“十月庚子孔子生”。

换算为当今之公历应为公元前551年9月8日生。

孔子生在鲁国。

鲁国为周公旦之子伯禽封地,对周代文物典籍保存完好,素有“礼乐之邦”之称。

鲁襄公二十九年(前544年)吴公子季札观乐于鲁,叹为观止。

鲁昭公二年(前540年)晋大夫韩宣子访鲁,观书后赞叹“周礼尽在鲁矣!”鲁国文化传统与当时学术下移的形势对孔子思想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衰落。

他曾说过:“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年轻时曾做过“委吏”(管理仓廪)与“乘田”(管放牧牛羊)。

虽然生活贫苦,孔子十五岁即“志于学”。

他善于取法他人,曾说:“三人行,必有吾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他学无常师,好学不厌,乡人也赞他“博学”。

孔子“三十而立”,并开始授徒讲学。

凡带上一点“束修”的,都收为学生。

如颜路、曾点、子路、伯牛、冉有、子贡、颜渊等,是较早的一批弟子。

连鲁大夫孟僖子其子孟懿子和南宫敬叔来学礼,可见孔子办学已名闻遐迩。

私学的创设,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进一步促进了学术文化的下移。

鲁国自宣公以后,政权操在以季氏为首的三桓手中。

昭公初年,三家又瓜分了鲁君的兵符军权。

孔了曾对季氏“八佾舞于庭”的僭越行为表示愤慨。

昭公二十五年(前517年)鲁国内乱,孔子离鲁至齐。

齐景公向孔子问政,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又说:“政在节财。

”齐政权操在大夫陈氏,景公虽悦孔子言而不能用。

孔子在齐不得志,遂又返鲁,“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从远方来求学的,几乎遍及各诸候国。

其时鲁政权操在季氏,而季氏又受制于其家臣阳货。

孔子不满这种政不在君而在大夫,“陪臣执国命”的状况,不愿出仕。

孔子的生平简介_孔子的生平事迹

孔子的生平简介_孔子的生平事迹

孔子的生平简介_孔子的生平事迹孔子,春秋时期人,以子为姓,氏为孔,名为丘,字仲尼。

那孔子的生平简介是怎样的?孔子生平有哪些事迹介绍?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孔子的生平简介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孔子的生平简介孔子是儒家的创始人,原名孔丘,仲尼是他的字,春秋时期鲁国人。

孔子有弟子三千,比较著名的有七十二人。

孔子主张为政以德,就是说要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而在教育方面,孔子施行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就是说根据不同的学生使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任何人都可以接受教育。

孔子的思想对中国的发展乃至整个世界都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孔子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的首位。

孔子出身贵族,是商汤的后裔,商亡后,微子启建立了宋国,死后传位给弟弟微仲,其后世得孔姓。

孔父叔梁纥六十六岁娶得颜氏之女颜征在,彼时颜征在还不满二十岁,年龄相差有点大,这在当时于理不合,所以两人住在尼山,后得孔子。

孔子三岁时父亲病逝,被父亲的正妻赶出家门,孔子长大后深知努力学习的意义,志在学问,后踏入仕途。

鲁国内乱时,孔子逃到齐国,齐国大夫欲加害于他,后又逃回鲁国,经过这么多年磨练,已小有成就。

与季氏出现矛盾后离开鲁国,开始了周游列国旅途,先后到过卫国、陈国、蔡国、叶国等国,均未得到重用。

最终回到了鲁国开创私塾,专心教学。

公元前479年,孔子七十三岁时病逝,很多弟子为他守墓三年,只有子贡一人守了六年。

孔子修订了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他和他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被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编成了《论语》。

孔子的生平事迹孔子学习非常的刻苦,并且要完全掌握知识的精髓深意才能满意。

有一次,孔子向鲁国的著名乐师师襄子学习弹琴,孔子一连十天练习同一首音律仍然没有要求开始学习新的乐谱曲子。

一日,师襄子对孔子说:“你已经可以开始学习弹奏新的乐曲了。

”孔子反对道:“我虽然熟悉了弹琴的形式。

但是还没有掌握演奏优美音律的方法啊。

”又过了段时日,师襄子建议孔子:“你现在已经掌握演奏音律的技巧了,可以开始学习弹奏新的乐曲了。

孔子个人生平

孔子个人生平

孔子个人生平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以孔为氏,名丘,字仲尼。

春秋时期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南辛镇)人。

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理论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

家中排行第二。

中国古代文学家,思想家,理论政治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古文献整理家,儒家学派编撰人,被后人推崇为儒家学派创始人。

相传曾修《诗》《书》,订《礼》《乐》,序《周易》,作《春秋》。

他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被中国人尊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后人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记录下来,作成《论语》。

在天道观上,孔子不否认天命鬼神的存在,但又对其持怀疑态度,主张“敬鬼神而远之”。

孔子与孟子并称“孔孟”,他们的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

孔子被尊为“至圣”“素王”,曾子则为宗圣。

孟子为“亚圣”。

他的言行被他的学生写成创世巨作《论语》。

他还是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

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然而另有一种俊式学说“反孔精英”杨诚俊先生却认为孔子一无是处。

再然而,另有一种学说“反羊精英”杨正宗先生却认为杨诚俊一无是处,其行为纯属哗众取宠。

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同时精通易经《十翼》所作者,孔子是中国古代突破对自然山水宗教式态度的第一人,我爱大自然更爱自然山水,大自然包涵灾难、地震、龙卷风、恐龙的灭绝等,而自然山水是永存的好风水,提出了“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论语·雍也》)的著名美学命题。

孔子小故事孔子行礼传说,孔子年少而好礼,有一年的秋天,乌云滚滚,寒风嗖嗖,落叶从树上纷纷飘下来,随风翻飞。

这时,年少的孔丘正聚精会神的在窗下读书,由于天气太冷,他又穿着单薄的衣服,不时地搓着手。

坐在一旁的母亲心痛地说:“孩子。

歇一会儿吧!”“好啊!”孔子答应着站起身,拿起放在桌旁的俎豆(当时行礼用的器具),不声不响地出了屋门。

母亲忙说:“孩子,外面风大,天又这么冷,眼看就要下雨了,你不要到院子里去玩了吧。

孔子生平介绍事迹等名人事迹

孔子生平介绍事迹等名人事迹

2
文献整理
孔子晚年致力教育,修 《诗》《书》《礼》 《乐》,序《周易》
(称《易经》十翼,或 称易传),撰《春秋》。 后人合称之为《六经》
3
诗歌创作
相传孔子作有《去鲁歌》 《蟪蛄歌》《龟山操》 《盘操》《猗兰操》 《将归操》《获麟歌》
等诗歌
教育实践
政治上的不得意,使孔子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 业上。孔子曾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入东周 向老子请教。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
生平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 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 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 祖籍宋国(今河南),中国古代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生平简介
➢ 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 ➢ 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 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主要成就
道德学说
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 道”思想体系:在个体 层面主张“仁、礼”之
德性与德行。
政治学说
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内 容是“礼”与“仁”, 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
张“为政以德”。
经济学说
孔子的经济思想最主要 的是重义轻利、“见利 思义”的义利观与“富
(《论语·为政》)
孔子的美学思想核心在于“美”与“善”的统一,同时也是形式和内
3
容的统一。孔子倡导“诗教”,即将文学艺术与政治道德相融合,把
文学艺术视作变革社会和政治的手段,以及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
主要成就
1
语录汇编

孔子生平事迹简介

孔子生平事迹简介

孔子生平事迹简介、孔子,前年月日(农历八月廿七)~前年月日(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英文:,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地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一.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地祖先本是殷商后裔.周灭商后,周成王封商纣王地庶兄,商朝忠正地名臣微子启于宋. 建都商丘(今河南商丘一带).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即为孔子地先祖.自孔子地六世祖孔父嘉之后,后代子孙开始以孔为姓,其曾祖父孔防叔为了逃避送过内乱,从宋国逃到了鲁国.孔子地父亲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是鲁国出名地勇士,叔梁纥先娶施氏,生九女而无一子,其妾生一子孟皮,但有足疾.在当时地情况下,女子和残疾地儿子都不宜继嗣.叔梁纥晚年于年轻女子颜氏生下孔子.由于孔子刚出生时头顶地中间凹下;又因孔子地母亲曾去尼丘山祈祷,然后怀下孔子,故起名为丘,字仲尼(仲为第二地意思,叔梁纥地长子为孟皮,孟为第一地意思).孔子三岁时候,叔梁纥病逝,之后,孔子地家境相当贫寒.孔子极为聪明好学,二十岁时候,就已经非常渊博,被当时人称赞为“博学好礼”.同时,鲜为人知地是孔子继承了父亲叔梁纥地英勇,升高九尺三寸(今米以上),膂力过人,远非后世某些人认为地文弱书生地形象.并且,孔子酒量超凡,据说从来没有喝醉过.但孔子从不以武勇和酒量等为豪.孔子青年时代曾做过“委吏”(管理仓库地小官)、“乘田”(管理牧场地小官),事无大小,均能做到近乎完美.由于孔子超凡地能力和学识,很快得到不断提拔.到孔子五十一岁地时候,被任命为中都宰(相当于现在地市长),政绩非常显著;一年后升任司空(相当于现在地建设部长),后又升任大司寇(相当于今天地公安局部局部长兼检查部长兼职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五十六岁时,又升任代理宰相,兼管外交事务(由于孔子升迁过快,不符合当时官员晋升标准,因此为代理宰相).孔子执政仅三个月,鲁国内政外交等各个方面就均大有起色,国家实力大增,百姓安居乐业,各守礼法,社会秩序非常好(史书上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奸佞之人和刁民纷纷出逃;同时,孔子还通过外交手段,逼迫齐国将在战争中侵略鲁国地大片领地还给了鲁国.孔子杰出地执政能力让齐国倍感威胁,于是设置送鲁哀公美女良马从而让鲁国国君沉溺与酒色中这样卑鄙地计谋,以此挤走道德至圣地孔子.孔子离开鲁国后周游列国,虽然大多数时候都受到了国君地礼遇,但由于孔子坚持地政治理想与当时急功近利地“霸道”不相符合,历经十四载不得重用.于是孔子与公元前年六十八岁时返回鲁国.由于种种原因,孔子在政治上没有过大地作为,但在治理鲁国地三个月中,足可见孔子无愧于杰出政治家地称号. 政治上地不得意,使孔子地可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业上,孔子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先驱.孔子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其中有很多皆为各国高官栋梁.孔子对后世影响深远,他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尊为至圣(圣人之中地圣人)、万世师表.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有说法为《春秋》为无名氏所作,孔子修订).、孔子是鲁国人,其先祖乃宋国贵族,为商人后裔.如果把传说与信史结合起来,子姓孔氏有着显赫地世系.传说中地五帝时代,有娀氏之简狄生契.契地后裔汤建立了商王朝.周灭商后,封纣地庶兄微子启于宋.微子启传位于其弟微仲.微仲后四世弗父何让国于弟,为宋卿.弗父何后四世孔父嘉,“五世亲尽,别为公族”,遂为孔氏.孔父嘉后三世防叔奔鲁.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名纥字叔梁).叔梁纥居于鲁昌平乡陬邑(今山东曲阜县东南),岁时娶岁地颜徵在,生孔丘仲尼.《史记· 孔子世家》中说“(叔梁)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传说中在孔子出世前颜徵在曾见到麒麟.孔子岁时,叔梁纥去世,葬于防山.颜氏移居曲阜阙里,将孔子抚养成人,在他岁时去世.孔子打听到父亲葬处,将父母合葬于防.孔丘岁时娶宋人亓官氏为妻.第二年亓官氏生子,鲁昭公派人送鲤鱼表示祝贺,该子便名为孔鲤,字伯鱼.孔鲤先孔子而死,有遗腹子孔伋,字子思.孔子生而首上圩顶,长成后身长九尺六寸(周时尺寸,大约米,一说米),被称为“长人”.孔子早年生活极为艰辛,他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年轻时,他受过季氏家臣阳虎地欺侮,不过也做过季氏地委吏和乘田,管理仓储和畜牧.在艰难困苦中,孔子发愤好学,他遍访名师,虚心求教,先后师事老子、郯子、苌弘、师襄等人.大约三十岁左右,最初地一些弟子来到孔子身边.此后,孔子一直从事教育事业,他广收门徒,相传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他首倡有教无类及因材施教,成为当时学术下移、私人讲学地先驱和代表,故后人尊为“万世师表”及“至圣先师”.岁时鲁昭公被鲁国掌权地叔孙、季孙、孟孙三桓大夫赶走,孔子便离开鲁国到齐国,由于齐相国晏婴地反对,孔子几年没有得到齐景公地重用,又回到鲁国,聚徒讲学.鲁定公九年至鲁定公十四年,孔子仕鲁,初为中都宰(中都为今山东汶上县),又做司空,后以大司寇行摄相事,这是他政治生涯地巅峰.鲁定公十年,鲁定公与齐景公会于夹谷,孔子取得外交上地胜利,使齐归还侵占鲁地汶阳等地.鲁定公十三年,为重新确立鲁公室地权威,孔子策划实施了“堕三都”地政治军事行动,希望能够削减三桓大夫地实力,于是先堕叔孙氏之郈,再堕氏之费,然而围攻成地攻势最终功败垂成.孔子治下鲁国颇有起色,引起齐人警惧,齐大夫黎鉏设计,向鲁赠送女乐文马,造成鲁定公不问朝政.这使得孔子与鲁公、季子等在道德与政见上地分歧难以弥合,孔子最终去鲁适卫.其后,孔子率众弟子周游列国,辗转于卫、曹、宋、郑、陈、蔡、叶、楚等地,然而均未获重用.其间,在匡、宋、蒲等地,孔子一行多次被困遇险;最严重地一次是在陈、蔡之间绝粮,但孔子仍讲诵弦歌不衰.颠沛流离凡十四年,前年,年近七十岁地孔子被季康子派人迎回鲁国,但未受鲁哀公地任用.这段期间孔子专注于教育和古籍整理.孔鲤、颜回、子路皆先他而去.年后,孔子离开了这个世界和他地弟子,被葬于曲阜城北地泗水岸边.众弟子为其服丧年,子贡为孔子守坟年.回首一生,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思想对世界地影响孔子思想对后世中国人地影响很大.“礼”作为中国宗法分封与专制集权农耕社会地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地修养起了重要作用.“礼”一方面促进了个人道德品质地完善,也促进了家庭伦理关系地协调,形成了中国特有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敬老爱幼、团结和睦地家庭伦理关系.但同时又形成了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之类地东西.这种通过修身、齐家而形成地道德修养和家庭伦理,逐渐积淀成中华民族特有地传统美德.“礼”作为中国宗法分封与专制集权农耕社会地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地修养起了重要作用.“礼”一方面促进了个人道德品质地完善,也促进了家庭伦理关系地协调,形成了中国特有地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敬老爱幼、团结和睦地家庭伦理关系.但同时又形成了三纲五常,三从四德之类地东西.这种通过修身、齐家而形成地道德修养和家庭伦理,逐渐积淀成中华民族特有地传统美德.孔子思想对外国地影响.孔子对许多西方人来讲是个谜,从久远地年代开始,欧洲就承认了这位中国著名地思想家和哲学家.孔子是中国哲学最具影响力地代表,他闪烁着智慧地人生哲理不仅贯穿中国文化,同样也传播到西方国家,并对西方哲学和文化产生重要影响. 法国启蒙运动地领袖和导师伏尔泰(. )极力赞扬中国文化尤其是儒家学说地真实价值,认为中国文化是《旧约》以前、《旧约》以外地文化,这种文化与基督教完全不同.宗教地迷误和教会统治是人类理性地主要敌人,一切社会罪恶都源於宗教蒙昧主义.伏尔泰认为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地哲学,并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向往中国地理性道德,接受儒家地性善说,并受到了宋明理学地影响.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推崇孔子,赞扬中国文化,表明儒学对十八世纪地法国启蒙运动产生了深刻影响,这也是儒学为世界文明地发展所作出地贡献. 此外,孔子、儒家思想对德国哲学、法国重农学派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德国著名哲学家莱布尼兹(. )说:“中国是一个大国,它在版图上不次於文明地欧洲.他积极提倡中国学术,主张中国文化与欧洲文化相互结合、沟通,欧洲应该接受中国地政治、伦理文化,中国则应吸取欧洲地理论科学.此外,用他发明地二进制数学原理来研究儒学《周易》六十四卦图地数学配列顺序,结果发现中国地“先天八卦”与其二元算术原理完全吻合,认为中国古代儒家所推崇地圣人伏羲几千年前就己经运用二元算术地原理来安排六十四卦地顺序了.由此表现出莱氏对中国儒家文化地崇拜. 继莱布尼兹之后,德国著名哲学家沃尔夫(. )积极提倡和宣扬儒家思想.他用德语在大学讲授孔子思想,其影响大於用拉丁文语著书地莱布尼兹.年,沃尔夫发表了一篇《中国地实践哲学》地演说,论述儒教为中国地传统精神,产生於孔子以前,而由孔子所发扬光大.他认为孔子哲学与基督教并不冲突,主张以儒家伦理来补充基督教所不及.由此积极宣扬儒家地理性主义哲学,认为只有理性才是真正地道德原理.这是受到了中国儒家哲学地影响. 黑格尔()虽然对中国文化有许多曲解地地方,但也认为“历史必须从中华帝国说起,因为根据史书记载,中国实在是最古老地国家,它地原则又具有那一种实体性,所以它既是最古地,同时又是最新地帝国.”黑格尔指出,孔子地道德著作就像所罗门地格言那种方式,虽然很好,但不是科学地(可能黑格尔漏读了“致知在格物”).也肯定了孔子地道德著作有“很好”地一面,并且黑格尔地哲学辩证法实是周易阴阳相克,具有中国地因素.比如其《精神现象学》所用地精神辩证法与中国儒家经典《大学》地辩证法相吻合.《精神现象学》地阶段行程确与《大学》地三纲领、八条目有暗合之处. 德国著名哲学家费尔巴哈(. )在《幸福论》里指出中国地圣人孔子要求人们心地诚实地对待他人,如同对待自己一样,他不离开人地理性之本性所赋予人地那种义务地道德规律,所以他不把自己不愿别人向他做地事施加於别人.也就是说“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於人”实是最平等、自由、人权、尊严之写照.费尔巴哈认为,孔子地这个朴素地通俗道德原理是最好最真实地,也是最明显最有说服力地.他吸取孔子“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地思想,强调对己以合理地自我节制,平等、自由、人权对待人,并试图把这种道德推广到家庭、集团、社会、民族和国家中去.这体现了儒家伦理对费尔巴哈思想地深刻影响. 被称为“欧洲地孔子”()地重农学派领袖魁奈(. )崇拜中国地重农政策,指出中国以农为本,其伦理学与政治学是同一个学问.并以中国为农业国地规范,认为孔子把农业视为一切财富地源泉,指出中国一般把农民放在工、商阶层之上而予以重视,叹息欧洲国家尚不知农业地重要性. 回顾以上文明发展地历史和孔子学说对东、西方地影响,可以看出,儒学作为中国文化及东方文化地代表,其理论体系和思想内涵地精粹之处,自有超出地域和时代,为世界文明地发展所客观需要地价值和成份,而值得今天地人类所吸取和发扬光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泰勒博士说:“如果人们思索一下孔子地思想对当今世界地意义,人们很快便会发现,人类社会地基本需要,在过去地二千五百多年里,其变化之小是令人惊奇地.不管我们取得进步也好,或是缺少进步也好,当今一个昌盛、成功地社会,在很大程度上,仍立足於孔子所确立和阐述过地很多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是超越国界、超越时代地;属於中国,也属於世界;属於过去,也会鉴照今天和未来.”把孔子思想地当代意义和未来价值作了非常中肯而恰当地阐述.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连续不断发展地历史文化,正是这一文化地精华铸就了我们民族地优秀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特有地民族品格、道德观念和价值准则地总和,是中华民族最本质、最集中地体现,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发展过程地文化积淀,其中,儒家文化中地有为主义,在我们民族精神地形成中起了重要地作用.中国人民大学宋志明教授指出,儒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地主干,对于中华民族精神地形成和发展所产生地影响,是其他任何学派所无法比拟地.他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儒家思想对中华民族精神形成和发展地巨大贡献:一是儒家以“求道即求真-自强不息地精神”为终极价值目标,儒家注重积极有为地人生实践,儒家求道、求真、求诚地价值本体论培育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地民族精神. 二是儒家追求“求善与求美-讲道德重教化地精神”,孔子提出尽善尽美、文质彬彬、中和之美,孟子强调“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地高尚人格,正是儒家强调真善美地统一价值原则培育了讲道德、重教化地民族精神,为中国人树立“仰无愧于天,俯无愧于地”地正人君子观念、建立道德观念、协调人与人之间地伦理关系、培育中华礼仪之邦起到了根本地指导作用.三是儒家强调“成圣与合群-团结统一地精神”,儒家设计了中国人地理想人格即圣人,儒求向往地理想社会是一个天下为公地小康社会和大同社会:“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养,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儒家成圣与合群地价值观培育了中华民族团结统一地精魂.总之,儒家伦理是中国文化地灵魂、是道德建设地基础、是中国人做人地基础,更是人类普世伦理地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是中华民族宝贵地精神财富,是民族精神地重要渊源之一.儒家思想主张天下定于一,促进了民族地统一与融合.年,全世界多个宗教组织代表集会发表“普世伦理宣言”,将中国儒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思想写进宣言.与会专家学者强调,孔子“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地忠恕思想,以及儒家和合观念有助于化解国与国、民族与民族、宗族与宗族之间地矛盾冲突,既认同自身,又尊重他人,从而发挥儒家思想在当代地积极作用,寻本开新,创造未来,使东方文明地精髓神韵造福于人类社会.年在巴黎召开地“面向世纪”第一届诺贝尔将获得者国际大会上,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瑞典科学家汉内斯·阿尔文博士指出:“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个世纪之前,去汲取孔子地智慧.”孔子被加封第一个给孔子加封地是鲁哀公,加封孔子为“尼父”.第一个给孔子加封到“公”级地是汉平帝刘衎,加封孔子为“褒成宣尼公”,第一个给孔子加封到“王”地是唐玄宗李隆基,加封孔子为“文宣王”.宋朝加封孔子地是宋真宗赵恒,加封孔子为“玄圣文宣王”,又改称“圣文宣王”.元朝加封孔子地是元武宗海山,加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明朝加封孔子地明世宗朱厚熜,尊孔子为“至圣先师”,清顺治二年(公元年),世祖福临加尊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十四年(公元年),又改称“至圣先师”。

摘抄笔记孔子的故事(3篇)

摘抄笔记孔子的故事(3篇)

第1篇一、孔子生平简介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孔子主张“仁、义、礼、智、信”五常,提倡“以德治国”,被誉为“万世师表”。

二、孔子的故事1. 孔子学琴孔子年轻时,曾向鲁国著名的琴师师襄子学琴。

师襄子教了他一首曲子,孔子反复练习,却始终不得要领。

师襄子见状,便对孔子说:“这首曲子你已经学会,可以继续学习新的曲子了。

”孔子却回答:“我还没有掌握这首曲子的节奏,怎么能学新的曲子呢?”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又对孔子说:“这首曲子的节奏你已经掌握了,可以学习技巧了。

”孔子又回答:“我还没有理解这首曲子的意境,怎么能学习技巧呢?”又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这首曲子的意境你已经理解,可以学习表达方式了。

”孔子回答:“我还没有体会出这首曲子的精神实质,怎么能学习表达方式呢?”最后,孔子终于掌握了这首曲子的精神实质,师襄子感叹道:“你真是琴艺高超,令人敬佩!”2. 孔子论孝孔子认为,孝是为人之本。

一天,孔子的一位弟子问他:“老师,孝是什么?”孔子回答:“孝就是尊敬父母,关爱亲人。

”弟子又问:“那怎样才算尊敬父母呢?”孔子说:“尊敬父母,就是要听从他们的教诲,关心他们的生活,关心他们的健康。

”弟子又问:“那怎样才算关爱亲人呢?”孔子说:“关爱亲人,就是要关心他们的生活,关心他们的健康,关心他们的幸福。

”弟子听后,深受启发。

3. 孔子与颜回颜回是孔子的得意门生,孔子对他十分喜爱。

一次,颜回问孔子:“老师,仁是什么?”孔子回答:“仁就是爱人。

”颜回又问:“那怎样才算爱人呢?”孔子说:“爱人就是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尊重他人。

”颜回听后,深受感动,决心努力践行仁爱之道。

4. 孔子与子贡子贡是孔子的另一位得意门生,他聪明机智,善于辞令。

一天,子贡问孔子:“老师,仁和智哪个更重要?”孔子回答:“仁比智更重要。

一个人如果没有仁,那么他的智就变成了害人的工具。

春秋时期思想家孔子生平简介

春秋时期思想家孔子生平简介

春秋时期思想家孔子生平简介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秋时期思想家孔子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孔子生平简介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昌平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对中国历史文化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在全世界,特别是在东南亚各国也有很大影响,是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孔子的先祖是殷末纣王之庶兄微子启,启奉商祀,封于宋。

六世祖孔父嘉,始以孔为姓。

五世祖木金父避难奔鲁,后乃定居鲁国陬邑。

父叔梁纥为鲁武士,以勇力闻于诸侯,晚年与颜氏女徵在结婚而生孔子。

孔子幼时常以陈俎豆、设礼容为戏。

3岁丧父,受教于贤母徵在。

15岁立志于学。

年轻时曾做过管粮仓、管放牧的小官。

相传,他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

34岁时鲁大夫孟僖子之嗣孟懿子及南宫敬叔来学礼,从此,孔子开始授徒讲学。

鲁昭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16年)鲁国内乱,孔子不满以季氏为首的三桓擅权,离鲁至齐。

齐景公想任用孔子,但遭晏婴等人的阻挠。

不久孔子返回鲁国,开始整理诗、书、礼、乐,并扩大教育事业,弟子越来越多,影响也越来越大。

鲁定公九年(公元前510年),孔子被任为中都宰,颇有政绩,“一年,四方皆则之”。

于是,由中都宰迁为司空,后又迁为大司寇。

鲁定公十年(公元前500年),齐鲁夹谷之会,孔子相礼,临事兵礼并用,鲁国取得了胜利,收回了被齐国侵占的郓、灌及龟阴之田。

后摄行相事,“堕三都”、抑三桓。

孔子计划失败后,乃借口“燔肉不至”,带领弟子离开鲁国。

时孔子55岁。

自此,孔子开始了14年的周游列国的漂泊生涯。

其间虽“干七十余君”,终无所遇。

鲁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季康子以币迎孔子,孔子归鲁。

孔子回到鲁国,时年已68岁,鲁哀公和季康子常向孔子问政,但终不起用。

孔子晚年集中精力从事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典籍,删修《春秋》。

孔子的伟大事迹

孔子的伟大事迹

孔子的伟大事迹孔子,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在中国历史上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他的思想对于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孔子的生平、思想及教育贡献三个方面阐述他的伟大事迹。

一、孔子的生平孔子,名丘,字仲尼,公元前551年出生于鲁国的孔府,是孔子家族的第72代传人。

尽管孔子出身寒微,但他通过刻苦努力,终于成为一名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孔子年轻时就表现出了追求知识和修养的渴望。

他广泛涉猎经史之书,通过研读经典,积累了丰富的学问和智慧。

此外,孔子还拜访了各地的名儒,向他们请教学问。

在他学成之后,他开始了他的教育事业,传授自己的思想和智慧。

二、孔子的思想孔子的思想深受儒家传统的影响。

他提倡仁、礼、义、智和诚信等道德品质,并认为这些品质是维护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基石。

孔子鼓励人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孔子的思想中最著名的概念是仁。

他认为仁是人性的最高境界,是人们应当追求的目标。

他认为仁者先为己,后为人,先去自己的利益,而后考虑他人的利益。

孔子强调仁者应当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为和品行来影响他人,传递仁的智慧。

除了仁道外,孔子还强调了礼的重要性。

他认为礼仪是社会稳定和人际关系和谐的基础。

通过遵循礼仪,人们可以学会秩序、尊重和感恩,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孔子的教育贡献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

他的教育思想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强调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修养。

孔子提倡“明明德”,即明明大德的教育理念。

他认为教育应该以德育为基础,通过塑造学生的品格和道德观念来培养他们。

孔子还提出了“三纲五常”的教育原则。

三纲指的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强调家庭和社会等级的原则。

五常包括仁、义、礼、智、信五个方面的道德要求,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此外,孔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学问和智慧。

他提倡“有教无类”,认为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名孔丘,字仲尼。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的一生是坎坷而伟大的。
孔子出生在春秋时期的鲁国,父亲名叫孔纥,是鲁国的一员战将。孔纥的第一任妻子生下了九个女儿,但他膝下无子,便又娶了第二个妻子。过了不久,这个妻子给他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为孟皮。孔纥十分喜爱他,可是正妻却十分厌恶他,几次想要置他于死地。终于一次外出,孟皮摔断了腿落下了残疾,孔纥十分伤心。之后他又娶了一个名叫徵的妻子,不久之后,她诞下了一个男孩,孔纥为了避免之前的惨剧再次发生,就搬到外面去住。
孔子十九岁的时候赢取了正元氏,他的儿子名叫孔鲤。
孔子30岁的时候开创了杏坛教育。
孔子50岁的时候,带着众多弟子周游列国,希望将自己的理想得以施展。
孔子60岁的时候,回到鲁国继续担任要职。
70岁,他开始撰写典籍。
终于在72岁的时候,孔子病倒了。
孔子有句名言: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随心所欲。
孔子三岁时,父亲便去世了。这时候正妻想要害死孟皮的母亲,陷害他,孟皮的母亲不甘受辱,为证清白选择了自杀。徵害怕自己和孔子也会被迫害,于是她们搬到了曲阜。
孔子十岁的时候,母亲无力抚养他,便把他送到了外公家,在外公家孔子不仅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还结识了另一位学者老子。
பைடு நூலகம்
学成归来的孔子刚回到家,母亲就生了重病。孔子不得已只好替人牧羊作为生计。不久,母亲去世,临走之前母亲嘱咐他要将周礼传授他人。这一年,孔子17岁。
孔子一生门徒众多,其中有72人得其真传。
现在山东省曲阜市的孔府是他生前的住所、孔庙则是后人瞻仰纪念他的地方。
孔林是世界上最大的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