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选修1地质构造汇总

合集下载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2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归纳总结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2章地表形态的塑造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归纳总结

第二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一节 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一、内力作用1.能量来源:地球内部的热能。

2.特点:有些内力作用进行得很快,有些内力作用则进行得极其缓慢。

3.主要表现形式及其特点(1)地壳运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①含义:指岩石圈因受内力作用而发生的变位或变形,也称构造运动。

②基本形式:⎩⎨⎧水平运动垂直运动③主要反映:大陆漂移、地面抬升和沉降、地震等。

(2)岩浆活动:岩浆只有喷出地表时才可以直接影响地表形态。

(3)变质作用:一般发生在地壳深处,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4.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

1.能量来源: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

2.表现形式 (1)风化作用①含义:在温度、水、大气、生物等因素的作用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发生破碎崩解、化学分解和生物分解等的过程。

②基本类型: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

③影响:产生的松散物质残留在地表,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了条件。

(2)侵蚀作用:流水、波浪、风、冰川等外力也对地表进行破坏,这一过程称为侵蚀作用。

(3)搬运作用:风化或侵蚀的产物,在流水、波浪、风、冰川等外力的作用下,被搬运离开原来的位置。

(4)堆积作用:随着流速降低、风力减小或冰川融化等,被搬运的物质逐渐沉积下来。

3.作用特点(1)不同地区主要外力及其作用的方式、强度等存在差异,从而形成具有不同特征的地表形态。

(2)外力作用总的趋势是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平缓。

1.过程体现(1)三大类岩石相互转换,使得岩石圈的物质处于循环转化中。

(2)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

2.三大类岩石(1)岩浆岩:在地球内部巨大压力作用下,岩浆沿着岩石圈的薄弱地带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随着温度、压力的变化,冷却凝固形成。

(2)沉积岩:碎屑物质被风、流水等搬运后沉积下来,经压实、固结形成。

(3)变质岩:地壳中已生成的岩石,在地球内部的高温、高压等条件下,成分、性质发生改变而成。

3.物质循环过程(1)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基础物质:A岩浆、B喷出岩、C沉积岩。

高一选修一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一选修一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一选修一地理知识点总结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表层和地球上各种自然和人文现象的科学。

作为高中学科的一部分,地理学为学生提供了对地球环境、物质和生命的基本了解。

在高一选修一地理学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地理知识点,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总结。

1. 大地构造和板块运动大地构造是研究地球内部构造和演化的科学,板块运动是指地球上外层被分为若干板块,它们在地幔上运动导致地壳变动。

大地构造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而板块运动导致了地震、火山喷发和地壳运动。

2.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的内部结构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

地壳是最外层的薄壳,包括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

地幔位于地壳下面,是一层由固体和半固体岩石组成的层。

外核是由液态铁和镍组成的层,而内核是由固态金属组成的。

3. 地震与地震带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它是地壳运动的表现。

地震产生的能量会以地震波的形式传播。

地震带是指地球上经常发生地震的带状区域,如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它的分支,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有关。

4. 岩石与板块构造岩石是地壳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们可以被分为三类: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火成岩是由岩浆冷却凝结形成的,沉积岩是由颗粒或化学物质沉积积累形成的,而变质岩则是由其他岩石经过高温和高压作用而形成的。

板块构造是指地球上外层由板块组成的结构,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地震和火山活动。

5. 气候与气象气候是地球上某一地区长期以来的天气变化统计,气象则是短期天气的变化。

气候受到地理位置、大气环流、海洋和陆地分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地球上各个地区的气候类型各不相同,例如热带、温带和寒带气候。

气候变化是当前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

6. 水资源与水循环水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资源之一,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对人类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分在大气、陆地和海洋之间不断循环和交换的过程,包括蒸发、降水、地表径流、地下水等过程。

7. 地理信息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集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和输出为一体的综合性工具,可以用于分析和展示地理信息。

有关地质构造的高三知识点

有关地质构造的高三知识点

有关地质构造的高三知识点地质构造是地球表面和地壳内部的结构和变形状况的总称,是研究地质历史和地球动力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高三地理中有关地质构造的知识点决定了我们对地球演化和地震灾害等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本文将从地质构造的基本概念、地理分布、主要类型、形成原因等角度进行论述,以加深对高三地质构造知识点的理解。

一、基本概念地质构造是地壳内部岩体在构造力的作用下所表现出来的形体变化和相互关系的总称。

地质构造可分为构造种类、构造类型、构造形态等多个层次,构成了地球表面的复杂地形。

二、地理分布地质构造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大洲,不同地区的地质构造特点各异。

例如,太平洋板块的沿岸地区是地质活动最频繁的带状地带,地震和火山活动较为频繁;而中央亚洲的地理构造主要由喜马拉雅山脉和阿尔泰山脉等构成,呈现出高山和盆地并存的地貌。

三、主要类型地质构造可分为构造线和构造带两大基本类型。

构造线是一条地理线条,代表着地球地壳内部构造的界限;而构造带是指一、两个构造线连成的带状地区,代表着地质构造类型的不同和地表地貌的差异。

四、形成原因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多样,主要有构造力和地质变动两大因素。

构造力指的是岩石内部或外部的力量,如地球引力、板块运动等;地质变动指的是地质过程中发生的各种形态和变化,包括抬升、侵蚀、沉降等。

五、地质构造与地震灾害地质构造是地震灾害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地球的构造变动和板块运动会导致构造线和构造带激活,从而产生地震。

例如,太平洋板块与欧亚板块交汇的地区地震频发,是由于两个板块之间的构造力作用引起的。

六、地质构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地质构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非常显著。

地质构造的形成不仅改变了地表地形,也影响了水系、土壤和植被的分布。

例如,沉积构造和拗缩构造的出现,改变了地下水的流动方向和水质,对周围的生态系统产生重要影响。

七、地质构造研究的意义地质构造的研究对于认识地球演化和地质历史有着重要意义。

通过对地质构造的研究,可以揭示地球演化过程中有关构造力和地质变动的信息,为地质学和地球科学提供科学依据。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知识点梳理 第二章 地表形态得塑造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 知识点梳理 第二章 地表形态得塑造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知识点梳理第二章:地表形态的塑造2.1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1.按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2.五种外力作用的相互关系: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是一连续的过程,其作用规律如下:3.三大类岩石的形成类型成因特点常见岩石岩浆岩侵入岩岩浆沿地壳薄弱地带侵入地壳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矿物结晶颗粒较大花岗岩喷出岩矿物结晶颗粒细小,有流纹或气孔构造玄武岩、流纹岩沉积岩岩石经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沉积、固结成岩)形成具有层理构造,含有化石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等变质岩已生成的岩石经变质作用(高温、高压)下,原来岩石成分、性质发生改变形成的岩石称为变质岩。

片理构造大理岩(石灰岩)、板岩(页岩)、石英岩(砂岩)、片麻岩1.有一个箭头指向的为岩浆岩,有两个箭头指向的一般为沉积岩或变质岩,有三个箭头指向的必为岩浆。

2.三大类岩石中含有化石和具有层理构造,并且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必是沉积岩。

4.外动力作用的典型地貌及分布地区2.2 构造地貌的形成一.地质构造与之相对应的构造地貌:(1)地质构造:地壳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地壳变形变位,常常被保留在地壳岩层中,成为地壳运动的证据,称为地质构造,它是地壳运动的“足迹”。

(2)构造地貌: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貌称为构造地貌。

2.褶皱——褶皱山(1)褶皱:岩层因地壳运动,在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发生发生弯曲,叫褶曲(山岭和谷地);如发生一系列波状弯曲叫褶皱。

(2)基本形态:背斜向斜产生原因原本水平的岩层受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作用,发生弯曲变形特征岩层形态岩层新老关系(岩层①~③由老到新)构造地貌未侵蚀地貌地形上——“背斜成山”地形上——“向斜成谷”侵蚀后地貌(地形倒置)“背斜成谷”。

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产生裂隙,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成山”。

向斜槽部由于受到挤压,岩石致密,不易被侵蚀,相对高耸形成山岭背斜、向斜判别背上拱,成山岭;背斜顶,受张力,易侵蚀,成山谷。

选修一地理新版知识点总结

选修一地理新版知识点总结

选修一地理新版知识点总结地球上有许多奇妙的景观和自然现象,地理学就是研究这些景观和现象的学科,让我们了解地球,认识自然。

在地理选修一当中,我们将了解地球的结构与大气环境、地球的外部地貌与地表水、地理信息技术和地理学研究方法、全球化与区域发展等知识点,下面就让我们来总结一下这些知识点的重要内容。

一、地球的结构与大气环境1.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的内部结构主要包括地壳、地幔、外核和内核,地壳是地球最薄的一层,主要由岩石和矿物组成,地幔是地球最厚的一层,由固态和部分熔融的岩石组成,外核和内核主要由铁和镍组成。

2. 地球的大气:地球的大气主要由氮气、氧气、水蒸气和其他气体组成,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同温层和受射层,大气的作用主要包括保护地球、维持气候、产生风力等。

3. 地球的环流系统:地球的环流系统主要包括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热带低压带、极地高压带等,不同地区的环流系统会对气候产生不同的影响。

4. 地球的气候类型:地球的气候类型主要包括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寒带气候和地中海气候,不同气候类型会对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产生影响。

二、地球的外部地貌与地表水1. 地球的外部地貌:地球的外部地貌主要包括平原、丘陵、山地、盆地和高原等,这些不同的地貌类型会对地球上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产生影响。

2. 地表水资源:地球的地表水资源包括河流、湖泊、水库和地下水等,地表水资源对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都非常重要,但也需要合理开发和利用。

3. 水文循环:水文循环是地球上水资源的循环过程,包括蒸发、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水流等,水文循环对地球上的气候和水资源分布都有重要影响。

4. 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是地球上的重要问题,需要通过科学管理和环境保护来维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三、地理信息技术和地理学研究方法1. GIS技术:GIS技术是地理信息系统的缩写,是一种利用计算机技术来获取、存储、处理、分析和显示地理信息的技术,广泛应用于地理学研究和资源管理等领域。

地理地质构造知识点

地理地质构造知识点

地理地质构造知识点地理地质构造是指地球表面和地下构造的形成和演变过程。

以下是一些地理地质构造的知识点:1. 地球结构: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地壳是最外层的固态岩石层,地幔是位于地壳下方的可塑性岩石层,地核是地球的内核和外核组成的液态金属层。

2. 地球板块:地球的地壳被分为若干个大板块,这些板块在大陆漂移和构造运动中相对移动。

板块边界可以是构造边界、边界或转换边界。

3. 大陆漂移:大陆漂移是指地球上大陆板块的相对运动,造成大陆的位置和形状发生变化。

大陆漂移的证据包括大陆边缘的拟合、相似的岩石和化石记录以及地震活动和火山活动的分布。

4. 地壳运动:地壳运动是指地壳内部的构造运动,包括隆升、下沉、抬升和折叠等现象。

这些运动可以造成山脉、盆地、地震和火山活动等地质现象。

5. 地震: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通常由板块运动或地壳断裂引起。

地震可以分为浅源地震、深源地震和远源地震,震源深度和震级会对地震的影响。

6. 火山活动:火山活动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另一种形式,通常是由于岩浆从地壳内部向地表喷发。

火山活动会形成火山口、火山喷发和火山岩,并对地球表面的地形、气候和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7. 断层和地裂缝:断层是地壳中由于构造运动而形成的岩层断裂带,地裂缝是断层带中的裂缝。

断层和地裂缝可以导致地震和地壳变形。

8. 山脉和盆地:山脉是地壳构造运动造成地表隆起形成的地形,盆地则是地壳构造运动造成地表下陷形成的地形。

山脉和盆地的形成与板块运动和地壳运动密切相关。

9. 地质时间尺度:地质时间尺度是用来描述地球历史的时间尺度。

它通常被分为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和现代四个主要阶段,每个阶段又被细分为若干个纪和期。

这些知识点是地理地质构造的基础,通过对这些知识的学习可以深入了解地球的形成和演变过程,以及地球上各种地质现象的成因和影响。

新高一地理地质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高一地理地质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高一地理地质知识点归纳总结地理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对于我们理解和认识地球的构造和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在高中地理课程中,地质学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对于我们了解地球的形成、地壳运动和地质灾害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新高一地理地质知识点,本文将对地质学方面的重要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1. 地球的形成与结构地球的形成主要源于宇宙大爆炸理论,地球经历了大约46亿年的演化过程。

地球的结构可以分为内部和外部两部分。

内部结构主要包括地核、地幔和地壳。

地核是地球内部最深处的部分,主要由铁和镍构成。

地幔是地核和地壳之间的一层,主要由硅酸盐矿物和铁镁矿物组成。

地壳是地球表面最薄的一层,分为大洲地壳和海洋地壳。

2. 地壳运动地壳运动是地质学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板块构造和地震活动。

板块构造理论指出,地球的地壳被划分为若干个板块,这些板块相对运动,导致地球表面出现了山脉、地震和火山等现象。

地震是地壳运动中重要的现象,它是由板块移动、应力释放导致的地球表面的震动。

3. 地质灾害地质灾害是地球内部和外部的力量造成的一系列灾害现象,包括地震、火山喷发、地质滑坡和泥石流等。

地震是由于地壳运动中的应力积累和释放引起的地表震动。

火山喷发是由于地壳板块运动导致地幔岩浆上升到地表形成的现象。

地质滑坡是由于山体的坚硬岩层和松散的土层之间发生滑动引起的。

4. 地质资源地质资源是地球内部或地表的各种可利用的物质资源,包括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和水资源等。

矿产资源主要包括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如铁矿、铜矿、煤炭和石油等。

能源资源主要包括化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如石油、天然气、太阳能和风能等。

水资源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包括地下水和地表水。

5. 地球环境与保护地球环境问题是地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土地退化、水土流失、沙尘暴和海平面上升等问题。

土地退化是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和植被退化的现象。

水土流失是由于水体和土壤的大量流失引起的环境问题。

鲁教版高中地理选修1第3单元第2节地质构造(共86张PPT)

鲁教版高中地理选修1第3单元第2节地质构造(共86张PPT)

一、残积土层 Q e l
岩石风化的产物
岩石 风化作用
工程地质特征:
残积土层
(1)成分、颜色
(2)磨圆度
(3)残积层产状
工程评价
不均匀沉降
✓可能的工程地质问题 基坑失稳
边坡滑动
地质构造
2021年4月27日
二、坡积土层 Q d l
地质构造
2021年4月27日
二、坡积土层 Q d l
碎屑物
雨水 融雪
冲刷 搬运
✓稳矿定物性成决分定:因水粘素土:、下亚卧粘基土岩,
含的性有质棱、角坡状积的层粗本岩身屑的性质、
✓✓向坡可粒积坡能度层的脚坡 无成的工逐积关分破程渐,层:坏问变覆矿分情题细盖物选况:,于成微稳无其分弱定层他与,性理岩基坡问或石岩上题 ✓✓局、工产不部程状均防层之:匀治理上厚沉措,度降施残不问:积大题薄与,的之不可相均挖反匀除,,
相对年代的确定
(1)地层层序律 对沉积岩老岩层在下,新岩 层在上。
地质构造
2021年4月27日
(2)生物层序律
(化石)
古生物演化规律: 生物具有由低级到 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的不可逆的进化规律。
时代不同的地层含有 不同化石,时代相同 含有相同或相近化石。
地质构造
2021年4月27日
(3) 地层接触关系
Ch3 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
2021年4月27日
3.1 地质年代
人类的历史→几十~几百万年 地球的历史→至少46亿年 地球(壳)形成、发展、变化的历史
→地史(gedogic history) -地壳的发展历史
需确定地层的新老层序及其地质时代
地质构造
2021年4月27日
3.1.1 地质年代

高中地理选修一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高中地理选修一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高中地理选修一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本文档旨在对高中地理选修一课程的知识点进行全面总结。

以下是该课程的主要知识点概述:1. 大地构造学- 地球的外部地壳构造包括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

- 地壳的内部结构由岩石组成,包括基性岩、酸性岩和变质岩。

- 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幔、外核和内核。

- 地球板块理论揭示了地球表面的构造和变化。

2. 气候与气象- 气象是研究大气现象的科学,包括温度、湿度、气压和风力等因素。

- 气候是指特定地区长期平均的天气情况,受纬度、海洋和大气环流等因素影响。

- 气候类型包括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等。

- 气象现象包括气旋、锋面和降水等。

3. 自然地理环境- 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地形、地势、水文和生物等方面。

- 地形是地球表面的高低起伏,包括山地、平原和丘陵等。

- 地势是地球表面的相对高低。

- 水文是研究水体分布和水循环的科学。

- 生物是地球上各种生命体的总称。

4. 城市地理- 城市地理研究城市的形成、发展和结构等方面。

- 城市化是人口向城市聚集的过程。

- 城市发展受经济、社会、政治和地理等因素影响。

- 城市结构包括中心城区、郊区和城市周边等。

5. 经济地理- 经济地理研究资源利用和经济活动的地理分布。

- 资源利用包括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利用。

- 经济活动包括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等。

6. 人口地理学- 人口地理学研究人口的分布、迁移和人口变化等。

- 人口分布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

- 人口迁移包括城市化和农村人口流动等。

- 人口变化包括人口增长和人口老龄化等。

请注意,本文档仅对高中地理选修一课程的知识点进行简要介绍,具体内容可根据教材进行进一步学习。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1册 2-1.1构造地貌的形成——地质构造与地貌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第1册 2-1.1构造地貌的形成——地质构造与地貌

(一)褶皱
2.基本形态:背斜和向斜 成因:内力挤压 正常褶皱(形成初期的褶皱) ①从形态看: 背斜岩层向上拱起 向斜岩层向下弯曲
②从地貌看: 背斜成山 向斜成谷
(一)褶皱
(一)褶皱
3.地形倒置(外力长期作用下) 成因:外力作用 ①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产生裂隙,容易被侵蚀成谷地; ②向斜槽部由于受到挤压,岩石致密,不易被侵蚀,相对高耸形成山岭。
(二)断层
(二)断层
1.概念:当岩层受到的压力、张力等超出所能承受的程度,岩层 就会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称为断层。
如何判断岩层是否出现断层呢? 看岩层之间是否出现不连续面
褶皱
断裂
断层
(二)断层
2.分类: 断层的位移方向有水平和垂直两种,并由此形成不同方向 上的地貌错断现象。(错断原有地貌,形成新的地貌。)
向斜槽部受到挤压,物质紧密,不 容易被侵蚀,煤、铁等矿产往往保 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
(一)褶皱
【思考题】 1.判断甲、乙两地何处是背斜,何处是向斜? 2.解释甲地成为山岭、乙地成为谷地的原因。 3.假设在这里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该选在甲地还是 乙地、为什么?
(一)褶皱
【思考题】 1.判断甲、乙两地何处是背斜,何处是向斜?
A.断层平直而陡峭
B.岩石破碎、 易被风化侵蚀
C.岩块相对位移
D.岩石受力过大

后 评 价
3.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甲处向斜成谷 B.乙处背斜成山 C.从1—4,岩层年代渐新
D.甲处岩层中间老,两翼新
4.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图中地质构造a是向斜,b为背斜
B.①②③④四处的岩石最有可能为沉积岩的是①和②
2.2-1构造地貌的形成

地质构造知识点总结

地质构造知识点总结

地质构造知识点总结1. 地球内部结构地球内部由地核、地幔和地壳三部分组成。

地核由外核和内核两部分构成,外核处于内核之外,呈液态态,内核呈固态。

地核和地幔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面,地壳包括陆壳和洋壳两部分,陆壳由花岗岩、沉积岩等构成,洋壳主要由玄武岩构成。

2. 地球内部的热力学特征地球内部的热力学特征主要包括地热、地热流和地热梯度。

地热是地球内部的热量,地热流是指地球内部热量通过地表的输送速率,地热梯度是指单位深度内地温的变化量。

3. 地球内部的构造形态地壳运动是地球内部热力和力学活动的结果,主要表现为板块构造、地震、火山和地形地貌的形成。

板块构造是地壳运动的主导形式,包括板块边界的类型和构造特征;地震是由地球内部构造变形和断裂所引起的地壳振动现象;火山是地球表面喷发的热液岩石或火山灰等物质的通道;地形地貌是地球表面的地形和地貌。

4. 地球内部的构造运动地壳运动主要包括构造运动和地质作用。

构造运动是指地球内部及地壳的构造变动,包括地壳的隆升、沉降、推挤和折叠等变动;地质作用是地球内部和地壳的物质变动过程,包括岩浆活动、岩石圈运动和地震等。

5. 地球内部的构造历史地球内部的构造历史主要包括地质年代和地质事件。

地质年代是指地球内部的构造历史年代划分,包括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三个时期;地质事件是指地球历史上的重大地质事件,包括地球形成、板块构造和古地理事件等。

6. 地球内部的构造力学地球内部的构造力学主要包括地壳构造力学和板块构造力学。

地壳构造力学是研究地壳内部的构造变形和地震活动,包括岩石的应力应变和破裂性质;板块构造力学是研究地球板块的运动规律和地震活动,包括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对运动。

地质构造知识点总结到此结束,地质构造是地球内部结构和构造形态的总称,是地球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地质构造的研究对认识地球内部的结构和演化规律、预测地质灾害和开展资源勘探等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本文所述内容对读者有所帮助。

高三地理地质构造知识点

高三地理地质构造知识点

高三地理地质构造知识点地理地质构造知识点地质构造是地球表面和地下空间中地壳构造的总体。

地质构造是地质学的重要分支,它研究地球的地层、地壳运动和构造发育规律等方面的问题。

在高三地理学习中,地质构造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下面将对地质构造的相关知识点进行详细介绍。

一、地质构造的类型地质构造按照地质学原理的不同,可以分为抬升构造、断裂构造、褶皱构造等多种类型。

其中,抬升构造是指地球表面出现海拔相对较高的地形,如山脉、高原等;断裂构造是指地壳发生断裂、断层的现象,造成地表地质的错动;褶皱构造是指地壳因地质力的作用而产生弯曲变形的现象。

二、地震与地质构造的关系地震是地壳中的能量释放现象,是由于地壳中岩石破裂和断裂所引起的地震波传播。

地震在地质构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在地球内部的传播路径上记录着地壳中断层和地震带的分布,为地质学家研究地质构造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三、板块构造与地质构造板块构造是指地球上的岩石圈表面,分为若干个构造活跃的板块。

板块构造是地壳运动和地震活动的基础,是地质构造领域的核心概念。

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壳运动主要是由于不同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板块碰撞、板块俯冲、板块滑动等。

四、地质断裂的分类地质断裂是指地壳中的岩石体沿断层面发生错动,表现为岩石体之间的相对位移。

根据断裂面的性质和断层运动的方向,地质断裂可以分为走滑断裂、逆冲断裂和正断裂等几种类型。

走滑断裂是岩石体相对滑动的断裂,逆冲断裂是岩石体沿断层面相互推挤的断裂,而正断裂则是岩石体沿断层面相互拉伸的断裂。

五、地中海式构造的特点地中海式构造是指地壳俯冲带的一种特殊的构造形式,主要分布于地中海、太平洋等地区。

地中海式构造以海底的弓形断裂、岛弧、火山带等为特征,具有地壳褶皱、地震频繁和火山活动强烈等特点。

六、构造带与区域构造的关系构造带是地质构造中一种特定的地质单元,它是指某一地区或某个板块上具有共同性质和共同特点的构造体系。

而区域构造则是指在大范围的地理区域内共同存在的地质构造特征。

高中地理必学知识解析地球的地质构造

高中地理必学知识解析地球的地质构造

高中地理必学知识解析地球的地质构造地球的地质构造是高中地理必学的重要知识之一。

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了解地球的地质构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地球的各种自然现象。

在本文中,我们将解析地球的地质构造,包括地球的内部组成、地壳构造、板块构造等内容。

一、地球的内部组成地球的内部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部分。

地壳是地球的最外部,最薄弱的一层。

它由岩石和土壤组成,并分为陆地地壳和海洋地壳两种类型。

地壳的厚度在陆地上大约为5-70千米,在海洋中大约为5-10千米。

地幔位于地壳之下,是地球内部最大的部分。

地幔由熔融的岩石构成,温度和压力都非常高。

地幔被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整体上呈现出类似蜜蜡状的塑性流动状态。

地核是地球的中心部分,主要由铁和镍组成。

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是熔融的金属,内核则是固态的。

地核的温度非常高,达到数千摄氏度,而地核的压力则非常大。

二、地壳构造地壳构造主要表现为地壳的褶皱和断裂。

褶皱是指地壳发生弯曲的现象,主要与地壳板块的运动有关。

褶皱主要分为褶皱山脉和褶皱岗地两种类型。

褶皱山脉是地壳在挤压作用下产生的,形成了一系列起伏的山脉。

例如喜马拉雅山脉就是一个褶皱山脉的典型代表,它是欧亚板块和印度板块的挤压作用下形成的。

褶皱岗地则是地壳产生褶皱时,发生断层错位所形成的地貌。

褶皱岗地的地表通常呈现出起伏不平的地形特征,如中国的黄土高原和华南喀斯特地貌。

除了褶皱,地壳还会发生断裂的现象。

断裂是指地壳在应力作用下发生断裂和错动的现象。

断裂可以分为正断裂和逆断裂两种类型。

正断裂是指地壳的两个断层板块相对移动,其中一侧的地壳板块上升,另一侧的地壳板块下降。

逆断裂则是相反的情况,地壳板块的一侧下降,另一侧上升。

三、板块构造板块构造是指地壳被分为多个板块,它们在地幔的上方以板块为单位进行相对运动。

根据板块的运动方式,可以将板块边界分为三种类型:边界、转换边界和隐沉带。

边界是指两个板块相互接触并产生相对运动的地方。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地质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地质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地质地质学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演化历史以及地球内部和表面的过程。

在高中地理课程中,地质学部分通常包括地球的结构、板块构造、地壳的物质组成、内外地质作用、地质时代和地质图的阅读等。

以下是对这些主要知识点的总结。

一、地球的结构地球是一个多层次的球体,从外到内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壳是地球表面的最外层,主要由岩石组成,厚度约为5-70公里。

地幔位于地壳之下,主要由硅酸盐矿物构成,温度和压力随深度增加而升高。

地核是地球的中心,分为外核和内核,外核主要由液态的铁和镍组成,内核则主要由固态的铁和镍构成。

二、板块构造地球的岩石圈被划分为多个大大小小的板块,这些板块在地幔的软流圈上缓慢移动。

板块的边界可以分为三类:发散边界、收敛边界和平移边界。

发散边界是指两个板块相互分离,形成新的地壳;收敛边界是指两个板块相互挤压,导致一块板块下沉到另一块板块之下,形成地壳的消耗;平移边界是指两个板块沿着彼此的边界水平移动,不产生新的地壳也不消耗地壳。

三、地壳的物质组成地壳主要由三种岩石构成: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火成岩是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如花岗岩和玄武岩;沉积岩是由地表的碎屑物质经过压实和胶结形成的,如砂岩和页岩;变质岩是由已存在的岩石在高温高压下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如片麻岩和大理岩。

四、内外地质作用内地质作用主要是指地壳内部的动力作用,如地震、火山爆发和地壳运动等。

外地质作用则是指地球表面的动力作用,如风化、侵蚀、搬运和沉积等。

内地质作用通常与板块构造活动有关,而外地质作用则与气候、水文和生物等因素密切相关。

五、地质时代地质时代是指地球历史上的不同阶段,通常根据生物演化和地质事件来划分。

地质时代分为太古代、早前寒武纪、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每个时代又可以细分为不同的纪,如寒武纪、侏罗纪和白垩纪等。

地质时代的概念帮助我们理解地球的历史和生物的演化过程。

六、地质图的阅读地质图是一种特殊的地图,它展示了一个地区或区域的地质结构和岩石分布。

高中地理地质构造知识点汇总

高中地理地质构造知识点汇总

高中地理地质构造知识点汇总在高中地理的学习中,地质构造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它不仅与地球的演化过程密切相关,还对我们理解许多地理现象和资源分布有着关键作用。

下面就来为大家详细汇总一下高中地理中地质构造的相关知识。

一、地质构造的基本概念地质构造是指地壳中的岩层在地壳运动的作用下发生变形和变位而遗留下来的形态。

常见的地质构造有褶皱和断层。

褶皱是指岩层在水平挤压力的作用下发生弯曲变形。

褶皱又分为背斜和向斜两种基本形态。

背斜是岩层向上拱起的弯曲,岩层中间老、两翼新;向斜则是岩层向下弯曲,岩层中间新、两翼老。

断层是指岩层受到强大的压力或张力,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导致岩层发生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

断层又分为地垒和地堑。

地垒是两条断层之间的岩块相对上升,两边岩块相对下降;地堑则相反,是两条断层之间的岩块相对下降,两边岩块相对上升。

二、褶皱的特点和影响1、背斜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容易被侵蚀成谷地。

所以,我们在野外看到的背斜地貌往往不是山岭,而是谷地。

但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因为石油和天然气等轻质流体容易在背斜顶部聚集。

2、向斜向斜槽部因受挤压,岩石坚实,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

同时,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因为地下水容易在向斜槽部汇集。

三、断层的特点和影响1、地垒地垒常形成块状山地,如我国的华山、庐山等就是地垒形成的。

2、地堑地堑则常形成狭长的凹陷地带,如我国的汾河谷地、渭河谷地等就是地堑形成的。

断层地带由于岩石破碎,地壳不稳定,所以在断层附近往往会有地震、火山等地质灾害发生。

同时,断层也会影响地下水的流动和分布。

四、地质构造与找矿、找水1、找矿背斜是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

在背斜构造中,石油和天然气等资源容易聚集。

此外,某些金属矿也往往与背斜构造有关。

2、找水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

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的储存和汇集。

在向斜地区打井,往往能够找到丰富的地下水。

五、地质构造与工程建设在进行大型工程建设时,需要充分考虑地质构造的影响。

高考地理地质构造知识点精讲

高考地理地质构造知识点精讲

高考地理地质构造知识点精讲地质构造是高考地理中的重要考点,它对于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壳运动以及各种地质现象的形成具有关键意义。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

一、地质构造的基本概念地质构造是指地壳中的岩层在地球内力作用下发生变形和变位而遗留下来的形态。

主要包括褶皱和断层两种基本类型。

褶皱是指岩层在水平挤压作用下发生弯曲变形。

褶皱又可以分为背斜和向斜两种。

背斜岩层向上拱起,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向斜岩层向下弯曲,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

需要注意的是,不能简单地根据地表形态来判断背斜和向斜,因为在外力作用下,背斜顶部可能因受张力作用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因受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岭。

断层是指岩层受力破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相对位移的构造。

断层分为地垒和地堑两种类型。

地垒是指两条断层之间的岩块相对上升,形成块状山地;地堑则是两条断层之间的岩块相对下降,形成狭长的凹陷地带。

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地质构造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是显著的。

例如,喜马拉雅山脉就是由于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巨大褶皱山脉;而华山、庐山等则是由地垒构造形成的断块山;渭河平原、汾河谷地则是由地堑构造形成的谷地。

在实际的地理环境中,地质构造与其他自然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塑造了丰富多彩的地表形态。

例如,褶皱山脉在风化、侵蚀等外力作用下,可能形成独特的山峰、峡谷和溪流等地貌景观。

三、地质构造与找矿、找水地质构造对于找矿和找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背斜是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

由于天然气最轻,分布于背斜顶部;石油次之,分布于中部;水最重,分布在底部。

因此,在背斜构造中,往往能够发现油气资源。

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

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的汇聚,常常形成自流盆地。

在向斜盆地中,打井往往能够获得丰富的地下水。

此外,断层附近往往会有地下水出露,形成泉水。

但在修建水库和隧道等工程时,应尽量避开断层,以免诱发地质灾害。

四、地质构造与工程建设在进行大型工程建设时,必须充分考虑地质构造的影响。

高一地理地质构造知识点

高一地理地质构造知识点

高一地理地质构造知识点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地质构造知识点,它涉及到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岩石变化等内容。

本文将深入探讨高一地理地质构造的知识点,包括板块构造理论、地壳运动和地震活动等。

下面将逐一介绍。

一、板块构造理论板块构造理论是现代地质学的基本理论之一,它认为地球的外壳被划分为数十个相对独立的板块。

这些板块在地壳运动的作用下不断发生相对运动,导致地表形成了丰富的地貌和地质现象。

板块构造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概念:1. 地壳板块:地球的外壳被划分为不同的板块,每个板块都具有独立的运动特征和地质构造。

2. 极性交界: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可分为三种类型,即边界运动、消亡运动和扩张运动。

边界运动是指板块之间存在相互摩擦和挤压的情况,消亡运动是指一块板块向另一块板块的下方俯冲,扩张运动则是指板块之间发生拉开的情况。

3. 构造地貌:由于板块构造的相对运动,地球表面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地貌。

包括山脉、高原、盆地、断层等。

二、地壳运动地壳运动是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过程,它包括构造抬升、下沉和水平运动。

地壳运动是地质构造的重要体现之一,它对地貌的形成和地震、火山等自然灾害的发生都起着重要的影响。

1. 构造抬升:地壳的抬升是指地壳某些区域的海拔逐渐升高的过程。

通过地壳抬升,原本位于地下的岩石会暴露在地表上,形成山脉和高原等地形。

2. 下沉作用:地壳下沉是指地壳某些区域的海拔逐渐降低的过程。

地壳下沉会导致水域的形成,如湖泊、海洋等。

3. 水平运动:地壳的水平运动主要表现为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包括板块的碰撞、挤压和拉开等。

三、地震活动地震活动是地壳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

地震活动具有突发性和破坏性,可以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 地震的发生原因:地震的发生通常是由于板块之间发生边界运动或断层滑动等造成的。

地震是地壳运动能量大规模释放的结果,导致地震波的传播。

2. 地震的强度和震级:地震的强度和震级是衡量地震破坏程度的指标。

高考地理地质构造知识点剖析

高考地理地质构造知识点剖析

高考地理地质构造知识点剖析在高考地理中,地质构造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理解和掌握它对于我们分析地理现象、解决地理问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剖析这一关键知识点。

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是指地壳中的岩层或岩体在各种内、外力地质作用下发生的变形和变位所遗留下来的形态。

简单来说,就是岩石在地壳运动等力量的作用下,产生的各种形态和结构。

地质构造主要分为褶皱和断层两大类。

褶皱,就像是地壳被挤压后形成的“波纹”。

它又分为背斜和向斜两种。

背斜是岩层向上拱起的弯曲,就像一个倒扣的碗;向斜则是岩层向下弯曲,像一个正放的碗。

从地表形态上看,背斜常常形成山岭,向斜常常形成谷地。

但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外力的侵蚀作用,实际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

背斜顶部因受到张力,岩石破碎,容易被侵蚀,反而可能形成谷地;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石坚实,不易被侵蚀,反而可能形成山岭。

断层是岩层或岩体在受力破裂后,两侧的岩块沿破裂面发生显著位移的构造。

断层分为地垒和地堑两种基本形态。

地垒是两条断层之间的岩块相对上升,两边的岩块相对下降,常常形成块状山地,比如我国的华山、庐山等就是典型的地垒构造。

地堑则是两条断层之间的岩块相对下降,两边的岩块相对上升,往往形成狭长的凹陷地带,比如我国的汾河谷地、渭河谷地等就是地堑构造。

了解地质构造对于我们的生产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找矿方面,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向斜有利于储存地下水。

在工程建设方面,修建隧道应该选择在背斜部位,因为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具有良好的支撑作用,同时地下水少,施工相对安全。

而断层地带由于地壳不稳定,不宜进行大型工程建设。

在分析地质构造时,我们通常会通过观察地质剖面图来判断。

在剖面图中,岩层的弯曲方向、断裂情况等都能够清晰地展现出来。

此外,实地考察也是一种重要的方法,通过观察山脉、河谷等地貌形态,可以推测出地下的地质构造情况。

高考中,关于地质构造的题目可能会以多种形式出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构造【内容提要】褶皱、节理和断层是最基本的地质构造,它们是岩石圈中构造运动的产物。

各种地质构造具有相应的地质现象和工程地质条件。

本章系统地介绍了几种常见地质构造的概念、要素、类型及其特性;简要阐述了这些地质构造的野外识别和工程地质评价。

地层接触关系和岩层产状反映了地质构造的时空特征3 地质构造及其与工程的关系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的产物。

构造运动是一种机械运动,涉及的范围包括地壳及上地幔上部即岩石圈,可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水平方向的构造运动使岩块相互分离裂开或是相向聚汇,发生挤压、弯曲或剪切、错开;垂直方向的构造运动则使相邻块体作差异性上升或下降。

构造变动在岩层和岩体中遗留下来的各种构造形迹,如岩层褶曲、断层等,称为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的规模有大有小,大的如构造带,可以纵横数千公里,小的如岩石片理等,它们都是地壳运动造成的永久变形和岩石发生相对位移的踪迹。

在漫长的地质历史过程中,地壳经历了长期、多次复杂的构造运动。

在同一区域,往往会有先后不同规模和不同类型的构造体系形成,它们互相干扰,互相穿插,使区域地质构造会显得十分复杂。

但大型的复杂的地质构造,总是由一些较小的简单的基本构造形态按一定方式组合而成的。

3.1 岩层的产状要素及其测定方法1.岩层产状岩层的产状是指岩层的空间位置,它是研究地质构造的基础。

产状用岩层层面的走向、倾向和倾角三个产状要素来表示,参见图3-1所示。

走向:指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方位角,其表示岩层在空间延伸的方向,如图3-1中AB线。

倾向:指垂直走向顺倾斜面向下引出的直线在水平面的投影的方位角,表示岩层在空间的倾斜方向,如图3-1中CD线。

倾角:指岩层层面与水平面所夹的锐角,表示岩层在空间倾斜角度的大小,如图3-1中∠α。

可见,用岩层产状的三个要素,能表达经过构造变动后的构造形态在空间的位置。

图3-1 岩层产状要素及其测量2.岩层产状的测定及表示方法在野外是用地质罗盘直接在岩层的层面上测量岩层产状,如图3-1所示。

测量走向时,使罗盘的长边紧贴层面,将罗盘放平,水准泡居中,读指北针所示的方位角,就是岩层的走向。

测量倾向时,将罗盘的短边紧贴层面,注意将罗盘的北端朝向岩层的倾斜方向,水准泡居中,读指北针所示的方位角,就是岩层的倾向。

测量倾角时,需将罗盘横着竖起来,使长边与岩层的走向垂直,紧贴层面,等倾斜器上的水准泡居中后,读悬锤所示的角度,就是岩层的倾角。

一组走向为北西320°,倾向南西230°,倾角35°的岩层产状,可写成:N320°W,S230°W,∠35°在地质图上,岩层的产状用符号“┥”表示,长线表示岩层的走向,与长线垂直的短线表示岩层的倾向(长短线所示的均为实测方位),数字表示岩层的倾角。

由于岩层的走向与倾向相差90°,所以在野外测量岩层的产状时,往往只记录倾向和倾角。

如上述岩层的产状,可记录为SW230°∠35°形式。

如需知道岩层的走向时,只需将倾向加减90°即可。

岩层的产状意义、测量方法及表达形式也适用于后面所学的褶曲轴面、裂隙面和断层面等的产状。

3.2 褶皱构造及其与工程的关系在学习褶皱构造前,先要了解两个概念:水平构造与单斜构造。

水平构造:未经构造变动的沉积岩层,其形成时的原始产状是水平的,先沉积的老岩层在下,后沉积的新岩层在上;地壳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长期复杂的运动过程,岩层的原始产状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水平构造,只是相对而言,就其分布来说,也只是局限于受地壳运动影响轻微的地区。

单斜构造:原来水平的岩层,在受到地壳运动的影响后,产状发生变动,岩层向同一个方向倾斜,形成单斜构造;单斜构造往往是褶曲的一翼、断层的一盘或者是局部地层不均匀的上升或下降所引起。

褶皱构造:指组成地壳的岩层,受构造应力的强烈作用,使岩层形成一系列波状弯曲而未丧失其连续性的构造,参见图3-2;褶皱构造是岩层产生的塑性变形,为地壳表层广泛发育的基本构造之一。

1.褶曲褶曲指褶皱构造中的一个弯曲,是褶皱构造的组成单位,每一个褶曲由褶曲要素组成,褶曲要素包括核部、翼、轴面、轴及枢纽等几个部分,如图3-2所示。

图3-2 褶曲要素核部:指位于褶曲中央最内部的一个岩层,是褶曲的中心部分。

翼:位于核部两侧,向不同方向倾斜的部分,如图3-2中ABC所包围的内部岩层。

轴面:指从褶曲顶平分两翼的面,轴面为了标定褶曲方位及产状而划定的一个假想面,其可以是一个简单的平面,也可以是一个复杂的曲面,还可以是直立的、倾斜的或平卧的,如图3-2中DEFH面。

轴:指轴面与水平面的交线;轴的方位,表示褶曲的方位;轴的长度,表示褶曲延伸的规模,如图3-2中交线DH。

枢纽:指轴面与褶曲同一岩层层面的交线,褶曲的枢纽有水平的,有倾斜的,也有波状起伏的;枢纽可以反映褶曲在延伸方向产状的变化情况,如图3-2中交线BH。

2.褶曲的类型褶曲的基本形态是背斜和向斜,参见图3-3。

背斜褶曲:指两翼岩层以核部为中心向两侧倾斜,形态上是岩层向上弯曲。

背斜核部出露的岩层时代相对较老,而翼部时代相对较新。

向斜褶曲:指两翼岩层向核部倾斜,形态上是岩层向下弯曲的褶皱。

向斜核部岩层时代较新,翼部时代较老。

相邻向斜和背斜共用一个冀部。

(a) 未剥蚀(b) 经剥蚀图3-3 背斜与向斜(1)按褶曲的轴面产状分类(参见图3-4)图3-4 根据轴面产状划分的褶曲形态类型直立褶曲:轴面直立,两翼向不同方向倾斜,两翼岩层的倾角基本相同,在横剖面上两翼对称,如图3-4(a)。

倾斜褶曲:轴面倾斜,两翼向不同方向倾斜,但两翼岩层的倾角不等,在横剖面上两翼不对称,如图3-4(b)。

倒转褶曲:轴面倾斜程度更大,两翼岩层大致向同一方向倾斜,一翼层位正常,另一翼老岩层覆盖于新岩层之上,层位发生倒转,如图3-4(c)。

平卧褶曲:轴面水平或近于水平,两翼岩层也近于水平,一翼层位正常,另一翼发生倒转,如图3-4(d)。

在褶曲构造中,褶曲的轴面产状和两翼岩层的倾斜程度,常和岩层的受力性质及褶皱的强烈程度有关。

在褶皱不太强烈和受力性质比较简单的地区,一般多形成两翼岩层倾角舒缓的直立褶曲或倾斜褶曲;在褶皱强烈和受力性质比较复杂的地区,一般两翼岩层的倾角较大,褶曲紧闭,并常形成倒转或平卧褶曲。

(2)按褶曲的枢纽产状分类(参见图3-5)倾伏褶曲:褶曲的枢纽向一端倾伏,两翼岩层在转折端闭合。

当褶曲的枢纽倾伏时,在平面上会看到,褶曲的一翼逐渐转向另一翼,形成一条圆滑的曲线,如图3-5(a、b)。

水平褶曲:褶曲的枢纽水平展布,两翼岩层平行延伸,如图3-5(c)。

图3-5 根据枢纽产状划分的褶曲形态类型在平面上,褶曲从一翼弯向另一翼的曲线部分,称为褶曲的转折端,在倾伏背斜的转折端,岩层向褶曲的外方倾斜(外倾转折)。

在倾伏向斜的转折端,岩层向褶曲的内方倾斜(内倾转折)。

在平面上倾伏褶曲的两翼岩层在转折端闭合,是区别于水平褶曲的一个显著标志。

(3)按褶曲的平面形态分类(参见图3-6)线形褶曲:褶曲的长度和宽度的比例大于10:1,延伸长度大而分布宽度小,如图3-6(a)。

短轴褶曲:褶曲向两端倾伏,长宽比介于10:1~3:1之间,成长圆形;如为背斜则称为短背斜;如为向斜则称为短向斜,如图3-6(b右侧)。

穹隆与构造盆地:褶曲长宽比小于3:l的圆形背斜为穹隆、向斜为构造盆地;两者均为构造形态,不能与地形上的隆起和盆地相混淆,如图3-6(b左侧)。

图3-6 根据褶曲平面形态划分的褶曲形态类型3.褶皱构造褶皱是褶曲的组合形态,两个或两个以上褶曲构造的组合,称为褶皱构造。

在褶皱比较强烈的地区,一般的情况都是线形的背斜与向斜相间排列,以大体一致的走向平行延伸,有规律地组合成不同形式的褶皱构造,如图3-7。

如果褶皱剧烈,或在早期褶皱的基础上再经褶皱变动,就会形成更为复杂的褶皱构造,我国的一些著名山脉,如昆仑山、祁连山、秦岭等,都是这种复杂的褶皱构造山脉。

图3-7 褶曲构造4.褶皱构造的工程地质评价对于构造我们要有这样的一个观点:从工程所处的地质构造条件来看,可能是一个大的褶皱构造,但从工程所遇到的具体构造问题来说,往往是一个一个的褶曲或者是大型褶曲构造的一部分;局部构成了整体,整体与局部存在着密切的联系,通过整体能更好地了解局部构造相互间的关系及其空间分布的来龙去脉。

褶皱构造的工程地质评价主要是倾斜岩层的产状与路线或隧道轴线走向的关系问题。

倾斜岩层对建筑物的地基,一般来说,没有特殊不良的影响,但对于深路堑、挖方高边坡及隧道工程等,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作具体的分析。

对于深路堑和高边坡来说,存在三种情况:(1)有利情况:路线垂直岩层走向,或路线与岩层走向平行但岩层倾向与边坡倾向相反时,只就岩层产状与路线走向的关系而言,对路基边坡的稳定性是有利的;(2)不利情况:路线走向与岩层的走向平行,边坡与岩层的倾向一致,特别在云母片岩、绿泥石片岩、滑石片岩、千枚岩等松软岩石分布地区,坡面容易发生风化剥蚀,产生严重碎落坍塌,对路基边坡及路基排水系统会造成经常性的危害;(3)最不利情况:路线与岩层走向平行,岩层倾向与路基边坡一致,而边坡的坡角大于岩层的倾角,特别在石灰岩、砂岩与粘土质页岩互层,且有地下水作用时,如路堑开挖过深,边坡过陡,或者由于开挖使软弱构造面暴露,都容易引起斜坡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顺层滑动,破坏路基稳定。

对于隧道工程来说,从褶曲的翼部通过一般是比较有利的;但如果中间有松软岩层或软弱构造面时,则在顺倾向一侧的洞壁,有时会出现明显的偏压现象,甚至会导致支撑破坏,发生局部坍塌。

在褶曲构造的轴部,从岩层的产状来说,是岩层倾向发生显著变化的地方;从构造作用对岩层整体性的影响来说,是岩层受应力作用最集中的地方,因此在褶曲构造的轴部,不论公路、隧道或桥梁工程,容易遇到工程地质问题,主要是由于岩层破碎而产生的岩体稳定问题和向斜轴部地下水的问题。

这些问题在隧道工程中往往显得更为突出,容易产生隧道塌顶和涌水现象,有时会严重影响正常施工。

5.褶皱构造的野外观察褶皱构造的背向斜与地形的山谷是不一样的,因为背斜遭受长期剥蚀,不但可以逐渐地被夷为平地,而且往往由于背斜轴部的岩层遭到构造作用的强烈破坏,在一定的外力条件下,甚至可以发展成为谷地(参见图3-8),故不能够完全以地形的起伏情况作为识别褶曲构造的主要标志。

图3-8 褶曲构造与地形对小型褶曲构造,可通过几个出露在地面的基岩露头进行观察;对大型褶曲构造,可采用穿越法和追索法进行观察。

穿越法,就是沿着选定的调查路线,垂直岩层走向进行观察。

采用穿越法,可便于了解岩层的产状、层序及其新老关系。

如果在路线通过地带的岩层呈有规律的重复出现,则必为褶曲构造。

再根据岩层出露的层序及其新老关系,判断是背斜还是向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