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景德镇瓷器从宋代到清代的发展史(古代史结课论文)
景德镇陶瓷文化的发展与演变
景德镇陶瓷文化的发展与演变景德镇作为中国陶瓷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其陶瓷之美远近闻名。
如今的景德镇已经成为了一个集陶瓷制造、陶瓷鉴赏和陶瓷文化展览为一体的旅游胜地。
在全球化进程中,景德镇陶瓷文化也在逐渐走向世界,并且演变出新的发展方式。
一、古代景德镇陶瓷文化的发展自唐代起,景德镇的陶瓷制作就已经开始蓬勃发展,此后陆续诞生了许多著名的瓷器种类,如青花瓷、白瓷、黑瓷、红瓷、绿瓷等。
此外,景德镇还是亚洲最古老的陶瓷发源地之一,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
在宋代,景德镇瓷器已经发展到了一个高度,不仅色彩斑斓、造型美观,而且釉面润滑,光泽明亮,质地细腻,瓷器质量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随着五代、金、元、明、清的不断发展,景德镇的瓷器文化也开始逐渐走向繁荣。
二、当代景德镇陶瓷文化的演变在当代,景德镇的陶瓷文化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一方面是在制作工艺上的创新,在设计、临摹、釉料、装饰等方面都发生了积极的变化。
另一方面是在市场上的取向上也与时俱进,从传统的外销模式向内销和文化创意产品制作的方向转变。
首先,景德镇陶瓷产业的发展已经逐渐由惟利是图的工具向弘扬文化主旨发展。
现代景德镇的陶瓷作品注重创意、风格与时尚,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瑰宝之一。
陶瓷文化创意产品的制作及其影响范围不断扩大,在文创园区以及展览馆、博物馆等多个场馆中均可见到,大大丰富了观赏者的学习与娱乐。
其次,景德镇陶瓷产业的消费群体也发生了变化。
现在的景德镇陶瓷品市场方向已经逐步从传统的外销市场向内销市场转变,成为了更多居民日常生活的装饰品。
现代景德镇的陶瓷作品已经注重实用价值、环保、物美价廉,不仅以廉价型产品进入大众市场,逐渐形成了既具有与民族文化共同属性,同时也满足城市白领家居装饰需求的中等消费类陶瓷产品。
三、景德镇陶瓷文化发展面临的问题景德镇陶瓷文化发展面临的问题,除了一些传统的技术问题和工艺问题,还有一些其他方面的问题,比如市场营销方面的问题,陶瓷制品的设计、制造、销售等环节缺乏人才,影响陶瓷行业可持续发展。
古陶瓷鉴赏论文(正文)
中国古代瓷器的鉴赏与分析结课论文中国古代瓷器的鉴赏与分析一、中国古陶瓷的发展商朝殷虚的遗址中挖出的陶片、陶罐包括很多种款式,有灰陶、黑陶、红陶、彩陶、白陶,以及带釉的硬陶,这些陶器上的纹饰、符号、文字与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和青器有密切的关系商朝殷虚的遗址中挖出的陶片、陶罐包括很多种款式,有灰陶、黑陶、红陶、彩陶、白陶,以及带釉的硬陶,这些陶器上的纹饰、符号、文字与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和青器有密切的关系。
青器的成本高只能为贵族享用,广大民众的各种生活器皿只能采用陶器。
因此可以了解商代制陶工艺也得到普遍的发展,带釉的硬陶在这个时期已经出现了,釉色青绿而带褐黄,胎质比较硬,呈灰白色⑴。
秦汉-古代的建筑多采用木料来架构,不易久存,所以一些伟大的建筑,如秦代的阿房宫和汉代的未央宫,都无法完整保存下来,但仍可在残存的废墟中发现瓦当及汉砖等遗物,藉以略窥古代建筑的规模⑵。
到了唐代,瓷器制作可为以蜕变到成熟的境界,而跨入真正的瓷器时代。
因为陶与瓷的分野,在乎质白坚硬或半透明,而最大的关键在於火烧温度。
汉代虽有瓷器,但温度不高,质地脆弱只能算是原瓷,而发展到唐代,不但釉药发展成熟,火烧温度能达到摄氏一千度以上,所以我们说唐代是真正进入瓷器的时代。
唐代最著名的窑为越窑与邢窑。
後周赵匡胤夺取政权,建立宋朝定都开封,历史上称为北宋。
宋代的陶瓷氏我国的鼎盛时期,「宋瓷」也是闻名世界。
定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为五大名窑,形制优美,高雅凝重,不但超越前人的成就,即使後人仿制也少能匹敌⑶。
元代入主中原九十一年,瓷业较宋代为衰落,然而这时期也有新的发展,如青花和釉里红的兴起,彩瓷大量的流行,白瓷成为瓷器的主流,釉色白泛青,带动以後明清两代的瓷器发展,得到很高的成就。
我国的陶艺发展到了明代又进入一个新的旅程,明代以前的瓷器以青瓷为主,而明代之後以白瓷为主特别是青花、五彩成明代白瓷的主要产品,而景德镇更成为主要的窑厂,规模最大,一直延续明清两代五、六百年而不衰,描写当时盛况为“昼间白烟掩空,夜间红焰烧天”⑷。
《中国瓷器》课程论文
试谈明、清两代景德镇青花瓷的发展摘要:景德镇的陶瓷艺术内涵十分丰富,表现形式丰富多彩,为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与进步作出过重要的贡献。
景德镇自元代以后已成为中国陶瓷发展的中心,它诸多的陶瓷艺术表现形式构成了景德镇特有的陶瓷文化特征。
明清两代,青花瓷成为景德镇生产的主要产品,青花瓷经过了多次的发展,最终成为举世瞩目的瓷器产品,本文就试谈一下明清两代景德镇青花瓷的发展阶段。
关键字:景德镇青花瓷明清发展清丽、雅致的青花瓷,是我国传统名瓷,始于元代。
古人说:“五彩过于华丽,殊鲜逸气,而青花则较五彩隽逸。
”青花瓷虽然色泽单一,但看来并不觉得单调。
在绘瓷艺人的生花妙笔下,浓抹淡施、粗细有致:或刻意求工,层次分明;或寥寥数笔,都感到美不可言。
众所周知,青花瓷器是—种白地蓝花瓷器,是釉下彩,以氧化钴为呈色剂,经高温烧造,白地蓝花的特点应该是白色釉地、蓝色花纹,如果不经细看,几乎所有的青花都是这同一色泽,但历代烧造的青花瓷的蓝色出入颇大,几乎每一个时代都有变化,以下就分别谈谈明代和清代景德镇青花瓷的发展阶段。
一、明代的景德镇青花明朝立国之初,即在已有良好烧造基础的景德镇建立了官窑,专门烧造供皇家欣赏、使用的瓷器。
青花瓷器便是其中—个品种。
明代青花瓷几经变化,经过多次的发展变化,形成了几种风格,概括起来,明代的青花瓷器大体上历经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明代初期(明洪武年间)明初洪武的青花瓷,造型粗重厚实,制作尚未脱尽元青花的粗犷风格。
所见的大都是蓝中见黑的色泽。
多为碗类,还有少量大盘、菱口盏托、梅瓶、执壶、大罐等。
但传世较少。
传世品中,还有一种梅瓶,外绘云龙纹,肩部有“春寿”两字,这种梅瓶,传世仅见三件,一件藏于上海博物馆,一件藏于私人手中,另一件藏于日本大阪东洋陶瓷美术馆,这三件作品制作十分精美是洪武青花中的上品。
(二)黄金时代(明永乐、宣德年间)明永乐、宣德时期,景德镇官窑青花瓷器的烧造,进入了一个全盛时代,这一时代被誉为中国青花瓷器制作的“黄金时代”。
景德镇瓷器艺术的历史变迁
瓷器发明于距今约三千年前,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象征。
作为中国著名的瓷都,景德镇的制瓷历史悠久,享誉九州,在明清两代时更是当仁不让地成为天下窑器之所聚之地。
景德镇瓷器中的青花瓷、粉彩瓷、薄胎瓷、影青瓷等都是不可多得的传世珍品。
虽然在近代经受了巨大的破坏,但在进入新中国后,景德镇瓷器艺术又焕发了新的生机,呈现出欣欣向荣、兴旺昌盛的发展局面。
一、景德镇瓷器艺术的起源瓷器的出现起源于陶器。
陶器的发明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这是人类最早摸索出将一种天然物质,通过化学变化改变成另一种全新物质的创造性活动,陶器的出现成为新石器时代的开端。
我国最早的陶器出现于距今约8000多年前,经过长期的发展和进步,陶器制作的技术和工艺不断提高,种类和色彩不断丰富。
正是在长期制陶过程中,逐步发展和演变出瓷器。
与陶器使用一般黏土烧成相比,瓷器选择以含有高岭土、长石、石英石、莫来石成分为主的瓷土为基本原料。
在釉料方面,瓷器表面所施的釉是在高温之下与瓷器一道烧成的玻璃质釉。
胎体上釉后需经过1200℃至1300℃的高温烧制,胎体能够基本烧结。
与陶器相比,瓷器的胎体均具有半透明的特点,而且硬度较好,极难划出沟痕。
如果说制陶术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广泛使用,而瓷器则是中国最早发明的,这也是中国对于世界文明的又一伟大贡献,同时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象征。
我国最早的瓷器可以追溯到3000多年前的商朝青釉器,这种原始瓷器虽然在技术上还不够成熟,釉色不够稳定、胎料杂质较多,但已经基本具备了瓷器的特征。
由于这种原始瓷器较之陶器具有表面硬度和使用强度大、不吸水等优势,因此得到了很快的发展。
其技术和质量都在不断提高,数量和地区都在不断扩大。
原始瓷器从商代开始,经过西周,至春秋战国便已经进入鼎盛时期。
随着瓷器技术和工艺逐步成熟完善,至两汉时期,青瓷作为最早成熟的瓷器种类脱颖而出。
这标志我国瓷器完成了从原始到成熟,从低级到高级的转变。
“瓷”这个古字也由此出现。
论宋代景德镇青白瓷的历史分期及其特征
论宋代景德镇青白瓷的历史分期及其特征中国是瓷之母国,青白瓷是瓷之母国的一朵奇葩,青白瓷是宋代六大瓷系之一,以景德镇窑为代表,其釉色介于青白之间,青中闪白,白中显青,故名。
宋代是青白瓷的辉煌时期。
考古发掘资料表明,目前已在国内十多个省,近150个县和国外20多个国家或地区出土了宋代青白瓷。
景德镇从宋代生产青白瓷以后便声名鹤起,为天下所注目。
宋真宗将青白瓷定为贡品,并以其“景德”年号(公元1004――1007年)命名此地,使天下皆知有“景德镇”。
因此可以说,青白瓷是景德镇成为世界瓷都的起点,在中国乃至世界制瓷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笔者通过考察和研究宋代景德镇青白瓷的瓷胎、釉原料、装烧工艺以及各个时期器物形制、装饰技法、纹样及其风格等,以揭示北宋、南宋两个历史时期内各不相同的内在和外在特征。
一、宋代景德镇青白瓷的特征分期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建立了北宋王朝,逐渐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战乱纷争,形成了统一的局面。
公元1127年,在金兵入侵下,宋室被迫南迁,史称南宋。
由于北宋、南宋的社会历史条件不同,人们的审美观和思想不同,从外部影响了景德镇青白瓷的风格。
同时,制胎、制釉原料的区别和装烧方法的不同,则是形成北宋、南宋景德镇青白瓷不同风格特征的内在原因。
1、北宋早期景德镇青白瓷的风貌及特征:北宋早期的青白瓷,尚属于草创时期,带有草创时期的鲜明特征:胎质粗糙,质地疏松,青白釉色不纯,多泛黄,釉面开有细小纹片,釉层稀薄,且施釉多不及底,装饰粗朴无纹,以手工拉坯,旋纹为多,器形较五代丰富,但器物形制仍不脱五代痕迹,并向宋代秀丽挺拔过渡。
钵由五代时的敛口变为敞口,器身多折肩,器形由浑圆演变为斜腹壁,已有宋青白瓷造型秀挺之美;瓜棱形壶,形制与五代相似,但器底变厚了,壶流也变成细长了,流口低于壶口,整个器形显得修长;碗与五代相比,器底厚,圈足高,足径小。
器物装烧工艺主要为垫饼匣钵装烧,器底露胎,但仍有许多器物用五代支钉叠烧法烧制,仍有支钉叠烧的风格。
旅游文化知识:景德镇论古之旅——了解中国陶瓷文化的历史和传承
旅游文化知识:景德镇论古之旅——了解中国陶瓷文化的历史和传承景德镇论古之旅——了解中国陶瓷文化的历史和传承中国陶瓷文化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景德镇则被誉为“中国陶瓷之城”,是中国最为著名的陶瓷产地之一。
在景德镇,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陶瓷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了解其传承发展的历史背景和艺术特色。
本文将从景德镇陶瓷文化的发展历程、景德镇陶瓷的艺术特色以及现代景德镇陶瓷产业的发展状况等方面,详细介绍景德镇陶瓷文化的古今交融,全面展示中国卓越的陶瓷文化。
一、景德镇陶瓷文化的发展历程景德镇是中国陶瓷产业的代表之一,其陶瓷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
唐代时期,景德镇因其优质的陶瓷原料和独特的制造工艺而成为了中国的著名陶瓷产地,不仅为当时的皇室所喜爱,还通过海丝之路传到了国外。
随着历史的转变,到了明代时期,景德镇陶瓷逐步形成独特的风格和工艺,其生产量和质量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特别是在明代中后期,景德镇陶瓷制作的技艺和品质均已达到超前的水平,成为明代宫廷御用瓷器的主要来源之一。
清朝时期,景德镇陶瓷达到了鼎盛时期,其制作工艺、文化内涵以及商品生产水平均处于历史上的巅峰。
这一时期,景德镇艺术水平备受瞩目,并且广泛流传至海内外,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关键。
此外,在民间,景德镇陶瓷的制作也一直得到传承和发展,瓷器的制造工艺、图案和色彩的运用都体现着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地域特色。
20世纪以后,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景德镇陶瓷的生产规模和制作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成立了许多专业的陶瓷厂家和生产基地,使得景德镇成为当代陶瓷文化的代表之一。
同时,景德镇的陶瓷文化还得到了繁荣的展示和传承,成为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评为了“中国陶瓷艺术之都”。
二、景德镇陶瓷的艺术特色景德镇陶瓷的艺术特色可以概括为“水、火、土、工”,其中“水”指的是景德镇丰富的水资源,得益于地理条件和气候环境,景德镇拥有丰富的山泉水和充足的降雨量,保证了瓷器制作过程中所需的足够水源。
景德镇瓷器发展史
景德镇瓷器发展史1.唐代(公元9世纪至10世纪)在这一时期,景德镇开始烧制瓷器。
当时的景德镇瓷器多为白瓷,制作工艺还不够精细,但已呈现出一定的艺术特色。
2.宋代(公元10世纪至13世纪)宋代是景德镇瓷器发展的鼎盛时期。
景德镇成为全国最主要的瓷都,瓷器的品质和工艺大幅提升。
制作技术逐渐成熟,瓷器种类丰富多样,包括青瓷、黑瓷、斗彩瓷等。
宋代的景德镇瓷器以雅致、朴实的风格著称。
3.元代(公元13世纪至14世纪)元代是景德镇瓷器逐渐走向成熟的时期。
在这一时期,景德镇的瓷器工艺进一步提升,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瓷器中心。
元代的景德镇瓷器以青花瓷和大红彩瓷为主要代表,这两种瓷器技艺达到了顶峰。
4.明代(公元14世纪至17世纪)明代是景德镇瓷器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在这一时期,景德镇开始向欧洲输出瓷器,与外国进行了广泛的贸易往来。
明代的景德镇瓷器以青花瓷为主,与元代相比更加细腻,装饰更加丰富。
明代的景德镇瓷器在国际市场上很受欢迎,为景德镇瓷器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清代(公元17世纪至19世纪)清代是景德镇瓷器的兴盛时期。
在这一时期,景德镇瓷器不仅烧制工艺更加精细,数量也大幅增加。
清代的景德镇瓷器主要有青花瓷、五彩瓷和粉彩瓷等。
值得一提的是,在清代后期,景德镇开始烧制粉彩外销瓷,成为了中国瓷器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
6.近现代在近代和现代,由于社会经济的变革和科技的进步,景德镇瓷器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创新。
在20世纪初,景德镇开始引进西方的现代陶瓷制造技术,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现代瓷器工艺。
景德镇的瓷器工艺不断创新,涌现出一大批有创意的现代瓷器作品。
同时,景德镇也举办了一系列的国际瓷器展览和交流活动,使景德镇瓷器的声誉进一步提升。
总结:景德镇瓷器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晚期,经历了唐宋元明清等历朝历代的发展演变,形成了丰富的瓷器种类和独特的制作工艺。
在近现代,景德镇瓷器继续保持着创新与发展的势头。
如今,景德镇瓷器已成为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享誉世界。
景德镇陶瓷发展史
景德镇陶瓷发展史
一、概述景德镇陶瓷的历史和地位
景德镇是中国陶瓷的发源地之一,拥有着悠久的陶瓷历史和文化。
在
中国历史上,景德镇的陶瓷工艺曾经被誉为“天下第一”。
二、唐宋时期景德镇陶瓷的发展
唐宋时期,景德镇陶瓷工艺逐渐发展成为一个规模较大的产业。
在这
个时期,景德镇出产了许多著名的陶瓷器物,如唐代三彩、宋官窑等。
三、明清时期景德镇陶瓷的发展
明清时期是景德镇最辉煌的时期之一。
在这个时期,景德镇出产了许
多世界闻名的陶瓷器物,如青花瓷、粉彩瓷等。
同时,由于海外贸易
的开展,景德镇的陶瓷新品种不断涌现。
四、近代以来景德镇陶瓷业的变迁
20世纪初至1949年前后,在战争和政治动荡中,景德镇陶瓷新品种
的开发和制造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1949年后,景德镇陶瓷业得到了迅
速恢复和发展,新品种不断涌现。
五、改革开放以来景德镇陶瓷业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景德镇陶瓷业经历了一次新的发展。
在这个时期,景德镇陶瓷企业开始进行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并逐渐走向国际市场。
六、未来展望
未来,景德镇陶瓷业将继续保持创新精神和开拓进取的态度,不断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并加强与国外企业的合作交流,提高自身竞争力。
七、结语
总之,景德镇陶瓷是中国传统工艺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代表着中国古代文明和智慧,也是中国现代文化产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我们应该珍惜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景德镇传统瓷艺述论稿
景德镇传统瓷艺述论稿
景德镇传统瓷艺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中国瓷都的代表,景德镇因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背景,孕育出了丰富多彩的瓷文化。
景德镇传统瓷艺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唐代,经历了宋、元、明、清等朝代的不断发展与创新。
景德镇传统瓷艺的特点在于其造型、色彩与纹饰的多样性和精细度。
景德镇陶瓷制作所采用的素材主要是高岭土和瓷石,经过多道工序制成瓷器。
在制作过程中,景德镇的陶艺家们注重研究和探索瓷器的生产工艺,不断完善和改进,传承和发扬了传统技艺。
景德镇传统瓷艺也是中国民间工艺的一种代表。
在景德镇,陶艺家们用传统的手工技艺制作出了各种各样的瓷器,如盘、碗、壶、瓶等。
这些瓷器不仅具有实用性,还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建筑装饰、文化礼品等领域。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景德镇传统瓷艺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一些新的瓷器材料和工艺被引入到景德镇传统瓷艺中,不断推动着瓷器工艺的创新和发展。
同时,景德镇传统陶瓷也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
综上所述,景德镇传统瓷艺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其多样性和精细度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我们应该珍惜和发扬景德镇传统瓷艺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为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做出自己的贡献。
《景德镇瓷器的文化背景与艺术特点》
景德镇瓷器的文化背景与艺术特点1. 背景介绍景德镇瓷器作为中国传统工艺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背景。
位于江西省的景德镇,自古以来就是中国最重要的瓷器产地之一。
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陶土资源,奠定了景德镇成为瓷器制作中心的基础。
2. 历史发展2.1 起源和发展:从唐宋时期开始,景德镇就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瓷器生产地。
明清时期更是达到了巅峰,创造出许多经典和名贵的瓷器作品。
2.2 影响因素:在历史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因素都对景德镇瓷器的发展产生了影响。
其中包括宫廷需求、商业贸易、技术进步等等。
3. 文化特点3.1 风格迥异:景德镇瓷器风格多样,包括青花、五彩、釉下彩等不同的烧制工艺,每种风格都有其独特的特点。
3.2 造型丰富:景德镇瓷器的造型多样化,涵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各种元素,比如花鸟、山水、人物等。
3.3 精湛工艺:景德镇瓷器以其精湛的制作工艺而闻名,包括制胎、施釉、烧制等环节都经过极其细致和精确的处理。
4. 艺术特点4.1 装饰精美:景德镇瓷器以其装饰精美而闻名,无论是图案还是色彩都展现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4.2 意境深远:景德镇瓷器的作品常常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意境,让人在欣赏之余也能感受到清雅和宁静。
4.3 融合创新:尽管保留了传统技艺和风格,但景德镇瓷器也积极融入当代审美观念和创新元素,使得作品更具时代感。
5. 影响与传承景德镇瓷器的文化背景和艺术特点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范围内具有重要影响。
其精美的制作工艺和优秀的艺术值得传承与推广。
综上所述,景德镇瓷器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背景和独特的艺术特点成为中国宝贵的传统文化遗产之一。
每一个景德镇瓷器作品都代表着中国传统美学的精髓,在国内外深受人们喜爱并受到高度赞誉。
宋代景德镇陶瓷发展历程
宋代景德镇陶瓷发展历程如果说中国是世界瓷器的代表,那么景德镇瓷器可以称为中国瓷器的代表。
景德镇瓷器发展史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作为“瓷都”,景德镇瓷器早在唐、宋时期就与五大名窑争奇斗艳,最后脱颖而出,成为最具影响力的世界陶瓷之都。
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宋初宽减了若干割据政权时期的赋税,使得人民得以休息,国家社会比较安定,有利于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
加以自晚唐五代以来发生的土地占有方式与剥削方式的变化,地主与农民的租佃制的剥削关系在宋代得到普遍发展。
经济关系的变化,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在这个基础上,商品经济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全国出现了许多商业繁荣、人口密集的城市。
我国陶瓷历史的高峰期是在宋代,它继承了历朝制瓷的优良传统,陶瓷生产盛况空前。
无论青瓷、白瓷、黑瓷还是釉上彩、釉下彩的制作技法,均有很大的提高。
同时在器物造型、纹饰、胎釉等方面,也有许多创新。
宋代除五大名窑定、汝、官、哥、钧”之外,磁州窑、耀州窑、龙泉窑、建阳窑和景德镇窑等,不仅品类繁多、成绩卓越,而且沾溉弘远、驰名古今在中外文化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
宋代科学技术相当发达,如发明了火药、指南针、活版印刷术。
与科技密切相关的陶瓷业在如此有利的条件下,自然会出现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根据多年的考古资料分析,南北兴起的窑场星罗棋布有如雨后春笋。
其中较为密集的地区多在当时京城与沿海一带的对外港口附近,即河南、浙江、广东福建等地区。
这种历史情况也反映出当地的地理、地质和交通、贸易,乃至与当时的经济、生活等直接有关的问题,为我们研究宋代政治、经济史的工作提供了有利的参考。
综观宋代各窑的主要成就,多是在以往邢、越两窑长期的影响下结合其自身的条件推陈出新的结果。
唐人称赞越窑青瓷的“如冰似玉”,还只是一种修辞学上的比喻和理想,但是宋人烧造龙泉青瓷和青白瓷却是巧夺天工的实际。
宋瓷的这些作品都是我国陶瓷历史画廊中的杰作与瑰宝。
它们的仪态和风范也是后世陶瓷业长期追仿的榜样,千载之下,至今仍然使我们赞叹和倾倒。
景德镇陶瓷发展史
景德镇陶瓷发展史一、简介陶瓷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品之一,而景德镇作为中国陶瓷的发源地和重要产地,有着悠久的陶瓷发展史。
本文将从景德镇陶瓷的起源,到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及对中国陶瓷文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
二、起源2.1 原始陶瓷的发展1.新石器时代的陶器制作,标志着人类从石器时代进入了农耕文明时代。
2.原始陶瓷的制作方法简单粗糙,装饰也较为简约。
2.2 景德镇陶瓷的起源1.景德镇地区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开始有陶器的制作。
2.随着时间的推移,景德镇陶瓷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3.景德镇的地理环境和资源使其成为陶瓷发展的理想之地。
三、发展阶段3.1 唐宋时期的发展1.唐朝时期,景德镇陶瓷开始进入繁荣期,出现了众多技艺精湛的陶瓷作品。
2.宋朝时期,景德镇陶瓷工艺进一步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3.苏州瓷、汝窑以及青瓷等不同种类的陶瓷同时兴起。
3.2 明清时期的发展1.明朝时期,景德镇制瓷工艺继续发展,江西青瓷、福建白瓷等不同类型的陶瓷在此时诞生。
2.清朝时期,景德镇陶瓷工艺得到进一步提升,粉彩瓷的出现引领了陶瓷装饰的新潮流。
3.3 近现代的发展1.近现代时期,景德镇陶瓷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创新,包括窑炉技术的改进和炉火的控制等方面。
2.当代景德镇陶瓷不仅延续了传统的制作工艺,还吸收了现代设计理念,不断创新。
四、对中国陶瓷文化的影响4.1 陶瓷艺术的传承1.景德镇陶瓷作为中国陶瓷的发源地,对中国陶瓷文化的传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通过对景德镇陶瓷艺术的学习和传承,保护和发扬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4.2 陶瓷艺术的国际传播1.由于景德镇陶瓷在国内外的影响力,陶瓷艺术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认可。
2.博物馆和艺术机构举办的陶瓷展览,增强了国际间对中国陶瓷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4.3 陶瓷产业的经济贡献1.景德镇陶瓷产业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成为了景德镇地区的支柱产业。
2.通过陶瓷的交流和贸易,为当地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和就业机会。
古代瓷器艺术发展历程
古代瓷器艺术发展历程
古代瓷器艺术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约公元前1600年的商代晚期,当时中国已经开始生产瓷器。
然而,真正精细和独特的瓷器制作技术是在宋代首次出现的。
在宋代,景德镇成为中国最重要的瓷器生产中心。
白瓷成为当时最流行的瓷器类型,以其纯白色的外观和精致的装饰而闻名。
北宋时期的青白瓷是其中一种醒目的样式,它以清晰的蓝色图案和白色背景为特色。
进入元代,瓷器艺术取得了新的进展。
青花瓷成为元代最著名的瓷器类型,其特点是在瓷器表面绘制蓝色花纹。
青花瓷从此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它在后来的明清两个朝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明代是中国瓷器艺术的黄金时代。
明代瓷器以其多样化的色彩和丰富的装饰而闻名。
明代初期,成为明代著名瓷器类型的青花瓷继续流行。
然而,明代中期出现了新的装饰风格,称为五彩瓷,以其明亮的色彩和独特的装饰风格而受到赞赏。
清代是中国瓷器艺术的又一个重要时期。
清政府对瓷器的生产进行了监督和管理,以确保质量和风格的一致性。
清代瓷器以其高雅和庄重的风格而闻名。
其中,粉彩瓷成为清代著名的装饰风格,以其柔和的色彩和精美的图案而备受称赞。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瓷器艺术逐渐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瓷器
艺术发展相结合。
中国瓷器的技术和装饰风格对世界范围内的瓷器制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并成为人们对中国文化的象征之一。
浅析景德镇瓷窑的发展历程
浅析景德镇瓷窑的发展历程摘要:景德镇从汉代冶陶,历经千年窑火。
到了明清时期,随着景德镇陶瓷生产规模的扩大,在生产过程中,按照不同的生产分工,形成了各种行业。
每个行业分工协作,共同完成陶瓷业的生产,使景德镇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手工业城市,也是中国陶瓷业的象征。
在千年瓷业发展和社会变迁的过程中,瓷窑也随着工业技术的发展而不断的改进,为陶瓷生产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关键词:景德镇;瓷窑景德镇陶瓷生产的核心环节就是陶瓷的烧造,而陶瓷烧造又离不开瓷窑。
在千年陶瓷业发展历程中,景德镇窑工通过不断的学习,在吸收借鉴前人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建造了以景德镇来命名的“镇窑”实现了人力和技术的完美结合,成就了景德镇陶瓷业的辉煌。
在漫长的陶瓷生产历史中,景德镇实现了从龙窑到气窑的一系列转变,每一次的窑炉变革都为陶瓷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
龙窑龙窑也被称为“蜈蚣窑”“蛇窑”,窑身为长条形,依山傍丘倾斜构筑。
据考证,至迟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有人用龙窑烧造印纹硬陶和原始瓷。
景德镇陶瓷烧造使用龙窑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宋元时期20世纪70年代在湖田发现的多座龙窑遗址来看,龙窑在景德镇陶瓷生产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也在不断发展变化。
从景德镇的考古发掘来看,在湖田、绕南等地都发现了龙窑烧造的遗址,可见龙窑在景德镇存在的历史比较长,且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根据景德镇宋元窑址来看,大部分窑址都是依山而建,也可以推断出当时景德镇进行陶瓷生产的窑炉大部分是龙窑;并且从北宋的湖田、湘湖、白虎湾等地的陶瓷生产遗迹来看,北宋时期,景德镇陶瓷生产达到了一个顶峰,和龙窑窑炉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后来南宋时期,由于龙窑生产受到自然环境的各种限制,并且一些新式窑炉慢慢出现,龙窑慢慢退出了历史舞台。
马蹄窑马蹄窑因其形状从上往下看又像一个马蹄,故又称“马蹄窑”。
这种窑业生产模式最初在北方平原地区流行。
元朝时期,景德镇陶瓷生产虽然仍以龙窑为主,但结合平原地形,出现了类似于北方馒头窑的马蹄窑。
清代陶瓷论文总结范文
摘要:清代陶瓷艺术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制作技艺、艺术风格及创新成果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本文通过对清代陶瓷艺术的发展历程、代表作品及工艺特点的梳理,总结清代陶瓷艺术的成就,并探讨其对中国乃至世界陶瓷艺术的影响。
关键词:清代陶瓷;艺术成就;工艺特点;代表作品一、引言清代(1644-1911年)是中国陶瓷艺术发展的一个高峰期。
在这一时期,陶瓷制作技艺得到了空前的提高,陶瓷艺术风格丰富多样,涌现出大量具有代表性的陶瓷作品。
本文旨在对清代陶瓷艺术进行总结,以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二、清代陶瓷艺术的发展历程1. 康熙时期:康熙年间的陶瓷艺术以青花瓷和五彩瓷为代表,工艺精湛,纹饰繁复,色彩鲜明。
2. 雍正时期:雍正瓷以精细、清秀、淡雅著称,造型规整,釉色纯正,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3. 乾隆时期:乾隆瓷工艺更加精湛,造型多样,釉色丰富,尤其是粉彩瓷和珐琅彩瓷,达到了清代陶瓷艺术的巅峰。
4. 嘉庆、道光时期:这一时期的陶瓷艺术在继承乾隆瓷的基础上,逐渐走向衰落,但仍有不少优秀作品问世。
三、清代陶瓷艺术的代表作品1. 青花瓷:《清明上河图》瓷瓶、斗彩《山水人物》瓶等。
2. 五彩瓷:《百子图》盘、五彩《山水楼阁》瓶等。
3. 粉彩瓷:《仕女图》盘、粉彩《花鸟》瓶等。
4. 珐琅彩瓷:《福寿如意》盘、珐琅彩《山水人物》瓶等。
四、清代陶瓷艺术的工艺特点1. 造型多样:清代陶瓷造型丰富,既有传统器型,又有创新设计。
2. 釉色丰富:清代陶瓷釉色繁多,有青釉、白釉、红釉、黄釉等。
3. 纹饰精美:清代陶瓷纹饰细腻,有山水、人物、花鸟、神话传说等题材。
4. 工艺精湛:清代陶瓷制作工艺精湛,如青花瓷、五彩瓷、粉彩瓷、珐琅彩瓷等。
五、结论清代陶瓷艺术在中国陶瓷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其成就不仅体现在工艺制作上,更体现在艺术价值上。
清代陶瓷艺术对中国乃至世界陶瓷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景德镇陶瓷的发展历史与品种
景德镇陶瓷的发展历史与品种隋唐时期,景德镇陶瓷开始向国外输出,成为世界陶瓷贸易的重要中心。
同时,景德镇陶瓷的装饰技巧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著名的“三彩”瓷器,色彩鲜艳,图案精美,堪称中国古代陶瓷工艺中的珍品。
宋代是景德镇陶瓷的黄金时期,各种类型的陶瓷器皿相继问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属青瓷。
青瓷釉色翠绿,釉面光滑,制作精良,以其独特的风格赢得了世人的称赞。
同时,景德镇陶瓷的器型也有很大的变化,从原始的盖罐、盘子,发展到了更加复杂和精美的花瓶、盘碗等。
元、明时期,景德镇陶瓷继续保持其优势地位。
元代的景德镇陶瓷主要以青花瓷为代表,青花瓷的装饰釉色清新纯美,图案以蓝彩为主要色调,纹饰丰富多变。
随着明代的到来,景德镇陶瓷的造型更为壮大,兼具实用和观赏价值,造型多样,如瓶、罐、盘、碗等。
此时期的明代官窑御用瓷器以及民窑瓷器都令人赞叹不已。
清代是景德镇陶瓷最后一个辉煌的阶段。
清代的景德镇陶瓷受到皇室的大力支持,成为皇家瓷器生产的重要基地。
清代的景德镇陶瓷主要有五大类,分别是青花瓷、红花瓷、彩绘瓷、釉里红和粉彩瓷。
清代瓷器的造型精致,装饰精美,成为当时中国陶瓷艺术的巅峰之作。
此外,景德镇陶瓷还有许多其他的品种,如刻划瓷、堆彩瓷、鵲子尖瓷等。
这些瓷器不仅保留了传统的加工工艺和装饰技法,还注入了现代的创意和设计元素,展现了景德镇陶瓷艺术的独特魅力。
总之,景德镇陶瓷作为中国古代陶瓷工艺的代表之一,经历了数千年的传承与发展。
它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卓越的工艺成为了全球陶瓷艺术的瑰宝,也为中国陶瓷文化增添了浓厚的底蕴。
随着时代的变迁,景德镇陶瓷仍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为世人呈现更多精美的瓷器作品。
宋至清代前中期景德镇瓷业与社会变迁
与社会变迁contents •宋至清代前中期景德镇瓷业概述•宋至清代前中期景德镇瓷业的生产与贸易•宋至清代前中期景德镇瓷业与社会变迁的关系目录contents •宋至清代前中期景德镇瓷业的历史地位与影响•结论:宋至清代前中期景德镇瓷业与社会变迁的互动关系及其历史地位与影响目录景德镇瓷业逐渐兴起,烧制出高质量的青白瓷,成为重要的瓷业中心。
宋代景德镇瓷业进一步发展,青花瓷等新品种出现,外来元素与本土文化融合。
元代景德镇瓷业繁荣,各种瓷器品种丰富,技术水平提高,御窑厂成立。
明代景德镇瓷业继续发展,技术不断创新,彩瓷品种增多,产量增大。
清代前中期宋至清代前中期景德镇瓷业的发展历程景德镇瓷业以烧制青白瓷为主,逐渐发展出青花、釉里红、釉上彩等多种品种。
同时,技术不断创新,如明代出现釉下彩装饰技术。
特点景德镇瓷业在宋代开始崛起,烧制出高质量的青白瓷;元代出现青花瓷等新品种;明代御窑厂的成立标志着景德镇瓷业进入鼎盛时期;清代前中期景德镇瓷业继续发展,彩瓷品种增多,产量增大。
成就宋至清代前中期景德镇瓷业的特点与成就影响景德镇瓷器成为宋代以后中国瓷业的代表,其优良品质和独特风格影响了国内外众多制瓷业。
贡献景德镇瓷业的发展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运输业、商业等。
同时,景德镇瓷器也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对弘扬中华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宋至清代前中期景德镇瓷业的影响与贡献宋至清代前中期景德镇瓷业的生产技术与发展阶段3. 晚期阶段(1573-1800年):进一步改进了胎釉配方,发展出青花、釉里红、斗彩等品种,并开始使用液化气进行焙烧。
2. 中期阶段(1279-1573年):逐渐掌握了胎质纯净、釉面光洁、造型别致的工艺技术,并开始出现彩绘装饰。
1. 早期阶段(960-1279年):开始使用高岭土、釉料等原料,初步掌握了烧制技术,生产出青瓷、白瓷等产品。
总结词:宋至清代前中期,景德镇瓷业在生产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详细描述总结词:宋至清代前中期,景德镇瓷业通过构建广泛的贸易网络,成功打入国内外市场。
浅谈景德镇陶瓷发展史
花 纹 , 三 者 互 相 结合 , 交 相 辉 映 , 相 得 益 彰 。
宋 代 景 德 镇 制 瓷 业 已 呈 现 繁 荣 局 面 , 考 古 发 现 , 宋 代 窑
两 座 , 奉 于 显 仁 宫 ” , 当 时 景 德 镇 地 区 的 制 瓷 业 已有 相 当 高 的 技 术 水 平 , 瓷 器 产 品 也 有 了 较 大 影 响 , 以 致 引 起 了 最 高
统治 者 的注 意 。短 促 的隋 朝倾 圯 之 后 ,强 盛 的 唐朝 继 位 。 唐 ( 公 元6 1 8— 9 0 7年 ) , 唐 武 德 四 年 (公 元 6 2 1 年 ) 置 新 平 县 , 镇 改 为 县 。 但 在 今 景 德 镇 昌 江 之 南 , 故 又 为 昌 南 镇 。 此
烧造 雕镂精致 的陶瓷石柱 。
隋 (公 元 5 8 1 —6 1 8 年 ) 大 业 中 , 新 平 镇 制 成 “狮 象 大 犬
影 青 瓷 瓷 胎 加 工 精 致 细 腻 , 有 “素 肌 玉 骨 ”之 誉 ,釉 色 白 里
泛 青 , 青 中 有 白 , 莹 润 如 玉 , 加 上 釉 下 瓷 胎 刻 有 各 种 精 细 的
康熙时还曾烧制出与郞窑红齐名色调淡雅的豇豆红也称美人醉用诗绿如青水初生日红似朝霞欲上时形容它极为贴切在五彩基础上受珐琅彩制作工艺的影响而于康熙朝始创的粉彩到雍正年间得到空前的发展并且有清一代以此为甚材料中砷元素的掺入加上国画没骨法渲染手法的运用突出了画面的阴阳浓淡深浅的立体感同时粉彩的烧成温度较古彩低色彩对比比较和谐因而显得粉润柔和色彩丰富绚烂雅丽形象逼真构图文雅隽秀所谓鲜娇夺目工致殊常
年 ), 此 时 的 瓷 器 “自身 粗 ,体 甚 厚 ,釉 色 淡 而 糙 ” , “只 供 同 俗 粗 用 ” , 并 不 远 销 。 景 德 镇 地 区 “水 土 宜 陶 , 陈 ( 公 元
古代景德镇瓷器
古代景德镇瓷器瓷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瑰宝,而景德镇则是中国瓷器行业的一个领军城市。
景德镇瓷器历史悠久,其工艺技术、样式优美,在国际上享有较高的声誉和地位。
本文将主要从古代景德镇瓷器的历史、特点、艺术价值及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历史景德镇瓷器起源于唐代,但真正发展起来是在明代。
明朝时期,景德镇瓷器开始向全国官府和民间市场推广,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欣赏。
但是,由于前几个朝代在景德镇烧制瓷器时遗留下的技术和材料问题,导致景德镇瓷器的发展一直处于低水平状态。
明代末年,景德镇的瓷器生产技术和品种繁多,成为了当时瓷器业中的佼佼者,兴起了一批有规模的瓷窑和工场。
至今,景德镇已有千年历史,瓷器的制造工艺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二、特点景德镇瓷器在总体上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白度高:景德镇瓷器的陶胚以高岭土为主,釉料于高温下经过化学反应和相互渗透,喷釉前要进行专业的筛分、细磨等工艺步骤。
其釉面摸上去非常的光滑,通体洁白发亮,具有非常高的白度。
(2)温润典雅:景德镇瓷器在造型、装饰等方面都讲求雅致和精美,观感温润典雅,没有过多的廉价炫耀和不良的品质。
(3)工艺高超:景德镇瓷器的制作工艺非常严谨,每一道环节都要求精益求精,过程复杂而精巧,其瓷器坯体以石英为主,釉面完美、硬实。
三、艺术价值景德镇瓷器不仅仅是一种实用物品,更是一种艺术品。
作为一种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的手工工艺品,景德镇瓷器在文化底蕴、历史价值、技术、艺术性和美学价值方面均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景德镇瓷器采用各种瓷器技法和装饰技术,不同的制作时期、地区和工艺都有自己独具的风格特点,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四、应用景德镇瓷器在现代生活中有很广泛的应用,既能进行工艺品制作,也可以制作成实用陶瓷,广泛应用于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如家具、烹饪、茶具、文创产品等。
总之,古代景德镇瓷器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信仰和历史遗产,其独特的风格和高超的生产工艺为文化交流、文化发展、文化实践和文化表达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平台。
景德镇瓷器从宋代到清代的发展
中国设计简史论文景德镇瓷器从宋代到清代的发展【摘要】: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素有“瓷器之国”之称。
景德镇是我国陶瓷主要产地之一,制瓷历史悠久,文明中外,享有瓷都之誉。
这里千年窑火不断,其瓷器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名入磐”的独特风格传闻海内外,本文将从经济的角度,以宋元明清作为分期来阐述景德镇瓷器从宋至清的发展变化。
【关键字】:景德镇瓷器经济发展史一.宋代景德镇瓷器发展北宋时期是中原经济大发展时期,宋朝农业、印刷业、造纸业、丝织业、置瓷业,均有重大发展。
航海业,造船业成绩突出,海外贸易发达,和南太平洋、中东、非洲、欧洲等地区50多个国家通商。
北宋时期有河北曲阳定窑、河南汝州汝窑、禹县钧窑、开封官窑、浙江龙泉哥窑、江西景德镇窑,福建建阳建窑等七大名瓷窑,和分布在各地的许多大小瓷窑。
所产宋瓷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远销海外。
出口货物包括瓷器、糖、纺织品、茶叶等,宋朝造船技术几乎是当时世界之冠。
宋朝商业繁盛,通行的货币有铜钱、白银。
由于商品入口,宋朝大量铜钱、白银外流,造成通货短缺。
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民办纸币“交子”,宗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改为官办“会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官方纸币。
所有的这一切都为瓷器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北宋的统治者对瓷器的工艺非常重视,建立一系列制作水平高超、工艺精良的官窑,在明间,也有民窑,官窑是政府控制专供皇家用品的窑场,规模巨大,技术精助,而多数民窑则以烧造民用瓷为土,其中技艺精绝者也被政府指定烧造贡物。
由于手工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宋代陶瓷在技术上和艺术上都有很高成就,成为宋代工艺美术品中最为突出的一种。
元代时江西景德镇己发展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所烧制的青花及釉里红釉,开创了彩绘瓷的新局面。
民间的制作工艺总体上没有官窑制作水准高,但是个别的民窑制作的瓷器具有自己的特色。
磁州窑和吉州窑是宋代南北两座民窑。
磁州窑在河北磁县观台镇和彭城地区,宋属磁州故得名,以烧造白地黑花和黑釉剔花而著名,黑白对比,效果显著,朴素单纯,有浓厚的民间特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景德镇瓷器从宋代到清代的发展史
【摘要】: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素有“瓷器之国”之称。
景德镇是我国陶瓷主要产地之一,制瓷历史悠久,闻名中外,享有瓷都之誉。
这里千年窑火不断,其瓷器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独特风格蜚声海内外。
本文将从经济的角度,以宋元明清作为分期来阐述景德镇瓷器从宋至清的发展变化。
【关键字】:景德镇瓷器经济发展史
一.宋代景德镇瓷器的发展
北宋时期是中原经济大发展时期,宋朝农业、印刷业、造纸业、丝织业、制瓷业均有重大发展。
航海业、造船业成绩突出,海外贸易发达,和南太平洋、中东、非洲、欧洲等地区50多个国家通商。
北宋时有河北曲阳定窑、河南汝州汝窑、禹县钧窑、开封官窑、浙江龙泉哥窑、江西景德镇景德窑、福建建阳建窑等七大名瓷窑,和分布在各地的许多大小瓷窑,所产宋瓷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远销海外。
出口货物包括瓷器、糖、纺织品、茶叶等,宋朝造船技术水平是当时世界之冠。
宋朝商业繁盛,通行的货币有铜钱、白银。
由于商品入口,宋朝大量铜钱、白银外流,造成硬通货短缺。
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民办纸币“交子”,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改为官办“会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官方纸币。
所有的这一切都为瓷器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北宋的统治者对瓷器的工艺非常重视,建立一系列制作水平高超、工艺精良的官窑,在民间,也有民窑。
官窑是政府控制专供皇家用品的窑场,规模巨大,技术精勘,而多数民窑则以烧造民用瓷为主,其中技艺精绝者也被政府指定烧造贡物。
由于手工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宋代陶瓷在技术上和艺术上都有很高成就,成为宋代工艺美术品中最为突出的一种。
元代时江西景德镇已发展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所烧制的青花及釉里红釉,开创了彩绘瓷的新局面。
民间的制作工艺总体上没有官窑制作水准高,但是个别的民窑制作的瓷器具有自己的特色。
磁州窑和吉州窑是宋代南北两座民窑。
磁州窑在河北磁县观台镇和彭城地区,宋属磁州故得名,以烧造白地黑花和黑釉剔花而著名,黑白对比,效果显著,朴素单纯,有浓厚的民间特色。
吉州窑在江西吉安,树叶纹和剪纸装饰独具特色,另有白地画黑花和玳瑁釉等多种装饰工艺。
公元十一世纪末到十二世纪初,由于战事频起,北方诸名窑相继陷落宋室南迁之后,政治、经济重心南移,制瓷技艺更向景德镇集中,在瓷业生产上集南北名窑之大成,工艺水平有突破性进展,生产规模也越来越大,从而使景德镇制瓷业进入大发展时期,成为"业陶都会"。
据蒋祈所著的《陶记》称,当时的景德镇有窑300余座,形成全镇"村村陶埏,处处窑火"
的胜景。
祖籍今乐平市的南宋文学家洪迈,在他的《斋隋笔》中就有"浮梁巧烧瓷,颜色比琼玖"的记载。
当时景德镇所产的青白瓷洁白细腻,体薄透光,青中有白,白中显光,所以有"琼玖"、" 饶玉"的美称。
在品种方面,有日用瓷、化装用具、弈具、博具和瓷雕等等,而且造型精巧,刻印花纹生动清晰,质量很高。
二.元代景德镇瓷器的发展
元代在我国历史上只存在了九十多年。
由于当时蒙古族落后的生产方式,给中国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一度带来了逆转。
元政府对于具有一定技能的工匠是比较重视的,官匠兔除其他一切差科,其地位可以世袭,这在客观上对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元帝国的建立,结束了宋、金、西夏三分对峙的分裂局面,国内市场的统一,有利于商品经济的繁荣,这就刺激了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元政府特别重视对外贸易,元在未建国前,早就与西域、阿拉伯国家有贸易往来。
统一全国后,即设立泉州等处市舶司。
元一代,官营和民营的海外贸易都十分发达。
外贸商品需要量的增加,必然会促使各类手工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游记》中说“元朝瓷器运销到全世界”,可见其外销之广。
据元代汪大渊所著《岛夷志略》一书中记载,我国瓷器外销地,包括印度支那、印尼诸岛、马来亚半岛、巴基斯但、菲律宾群岛和阿拉伯半岛的麦加、波斯沿岸的甘埋里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元代的瓷器生产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
元以前,瓷器装饰比较单调,以刻花,划花,印花为主,釉色装饰贫乏,因此青花瓷的烧制成功,开创了白瓷彩绘新时代,成为中国制瓷史上的一个划时代事件。
它一出现,便以旺盛的生命力迅速发展,使景瓷生产出现空前繁荣局面。
从各博物馆现存的元代景德镇青花瓷看,制瓷工艺相当成熟,质量已达很高水平。
与青花同时,元代的景德镇瓷工还发明了釉里红瓷,这也是一个重大的创新项目。
釉里红瓷在高温还原焰中烧成,纹饰在釉下呈现红色,烧制难度较大。
此外,元代景瓷生产的另一创新是在工艺方面瓷土配方的改革。
过去,瓷土原料配方单一,可塑性低,变形率高。
元时,在景德镇东北部高岑村的山上发现了新瓷土,将这种瓷土与过去的瓷土配合,变一元配方为二元配方之后,由于增加了瓷胎中氧化铝的含量,提高了瓷器的烧成温度,降低了瓷器烧成中的变型率,使瓷器质量有显著提高,并且为制造大型器创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由于土出高岑,世界上就把这种瓷土统称作"高土岑"。
高岑村也就成了"高岑土"的命名地。
三.明代景德镇瓷器的发展
在元代的基础上,明代的景德镇瓷业有更快的发展。
明朝的经济得到很大的恢复,经济
的发展刺激了瓷器的制作,由于明初统治者实行“安养生息”原因,明太祖恢复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
手工业兴旺:纺织业、制瓷业得到长足发展,商品经济活跃,大量农产品和手工业品投入市场,,全国出现了30多座较大城市,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并且出现手工工场,加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的产生。
这时的景德镇已成为全国制瓷业的中心,所产瓷器不仅数量大,质量好,而且品种多,销路也很广。
明时的科学家宋应星在他著名的《天工开物》上就写道:合并数郡,不敌江西饶郡产……若夫中华四裔驰名,猎取者皆饶郡浮梁景德镇之产也。
"另一明代的官员王世懋,在他的《二酉委谭》中也说:"在另一段记述中则显得更加形象和幽默。
他说,景德镇"为天下窑器所聚。
其民繁富,甲于一省。
余尝分守督运至其地,火光烛天,,夜令人不能寝,戏目之曰:四时雷电镇"。
从这些记述中,可以明确认识到明代景德镇瓷业生产之辉煌。
由于明末的战乱,清朝初期景德镇瓷业生产曾一度受到影响,处于停滞状态。
可是到了康熙19年(公元1680年)以后,不仅恢复过来,而且在明代的基础上飞快发展。
经过当时广大瓷工和艺人们的不懈努力,景瓷生产突飞猛进,以其取得的光辉成就,形成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瓷业生产的鼎盛时期,跃上了历史的巅峰。
瓷器"品质之精,造型之多,彩釉之丰富,无不登峰造极"。
产品畅销国内外。
清初的沈怀清说:"昌南镇陶器行于九域,施及外洋,事陶之人动以数万计"。
当时有一个叫"殷弘诸"的法国传教士,他在康熙51年(公元1712年)9月1日在饶洲发出的一封信中说:"昔日景德镇只有三百座窑,而现在窑数已达到三千座。
……到了夜晚,它好象是被火焰包着的一座巨城,也象一座有许多烟囱的大火炉"。
四.清代景德镇瓷器的发展
在清代,皇室成员对瓷器的热爱接近于疯狂,尤其是对汉文化致密的乾隆皇帝,规定了瓷器的制作水平和工艺,乾隆的审美标准左右了瓷器的制作,乾隆甚至在宫廷里面设置瓷器的制作作坊,以满足自己对瓷器的热爱。
在清代,景德镇瓷器,不仅明代的工艺和品种应有尽有,而且还有许多发明创造。
青花瓷的色彩呈宝石蓝,比明代的更鲜艳纯净,别具风格;釉上五彩因发明釉上蓝彩和墨彩,比明代的更丰富多彩,纹样清新,着色鲜明;斗彩的品种也比明代的多。
雍正时期的青釉烧制达到历史最成熟阶段。
更为可贵的是创制成功了很多名贵的新品种。
如在康熙五彩的基础上创制了以"玻璃白"为填料,使画面色彩柔和、富有立体感的粉彩;引进国外彩料,专作宫廷御器的彩;直接用黄金装饰瓷器的金彩;在单色釉中添加其他不同成份,使之在高温烧炼中流淌变幻,形成流光溢彩,色彩奇幻,斑烂绚丽的"窑变"花釉等等。
其他如釉下三彩、墨彩、乌金釉、天蓝釉、珊瑚红、松绿釉、胭脂红等等也都应运而生。
此外,康熙期间,还恢复生产了明代中期以来几乎失传的铜红釉,其中尤以郎窑红、
缸豆红最为著名。
【参考文献】:[1]曹建文,《景德镇青花瓷器艺术发展史研究》,山东美术出版社
[2]读书时代,《器型、纹饰与晚明社会生活——以景德镇瓷器为中心的考察》,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3] 吕成龙,《明清官窑瓷器》,中央编译出版社
[4] 白明,《景德镇传统制瓷工艺》,江西美术出版社
[5] 蒋祈,《陶记》
[6] 洪迈,《斋隋笔》
[7] 马可波罗,《马可波罗游记》
[8] 宋应星,《天工开物》
[9] 王世懋,《二酉委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