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和地震》教后反思
2021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火山和地震》说课稿(含反思)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火山和地震》说课稿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火山和地震和内部》的《火山和地震》。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说课。
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本课是《地球的表面和内部》单元的第二课,本课围绕火山喷发活动,展开三个部分的内容。
第一个部分,认识火山喷发的现象。
它主要由两个主要问题构成,第一个问题∶火山喷发时有哪些现象?通过提出问题、回忆经验、观看视频、交流汇报,让学生了解火山喷发的各种现象;第二个问题,火山喷发的各种现象会带来哪些危害?引导学生基于之前对现象的讨论与汇总,梳理出火山喷发带来的对动植物、人类生存、地球家园、交通、气候等方面造成的各种危害。
第二个部分,模拟火山的喷发。
它也由两个活动构成,第一个活动,组织学生观察火山图片,在形成火山外部特点的基础上,结合火山喷发的多种现象,猜测火山的内部结构,推测火山喷发的原因。
第二个活动,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实验模拟火山喷发,验证猜想。
第三个部分,拓展。
在本课研究的基础上,补充关于火山的更多资料,引导学生意识到火山不仅会造成一场灾难,同时也有可能为人类提供更多资源。
二、学情分析在前一课的基础上,教材已经指导学生认识过地球上各种各样的地表形态,而且,学生火山喷发或多或少有所了解和认识,也能指导地球的内部有炽热的岩浆,但却缺少对火山喷发造成的现象与危害以及带来的资源的整体认识。
同时,学生对提出猜想、建立模型、设计实验验证模型这一经验也不够熟练,需要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慢慢在本单元中熟练运用这一科学研究方法展开对地球与宇审内容问题的研究。
三、说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阅读与交流,学会描述火山喷发的主要表现和危害。
2.通过火山喷发模拟实验,意识到导致火山喷发的力量来自地球内部。
3.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力量,形成敬畏自然的意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与描述火山喷发的现象与危害,初步认识火山的结构。
火山和地震教学反思
火山和地震教学反思
一、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火山和地震的基本知识,包括它们的形成、影响和防范措施。
通过教学,我希望学生能够获得足够的知识,以便在面对自然灾害时能够采取正确的行动。
二、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
1. 火山的定义和类型,火山爆发的过程和影响。
2. 地震的定义和类型,地震的产生机制和影响。
3. 火山和地震的防范措施,包括应急预案和安全避难所的选择。
三、教学方法
本课程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包括视频、图片和互动式演示。
此外,我还组织了一些小组讨论和模拟演练,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四、教学效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们对火山和地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正确识别火山和地震的迹象,并采取适当的防范措施。
学生们也更加关注自然灾害的防范,增
强了安全意识。
五、改进方向
虽然本课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我认为还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 增加更多的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火山和地震的影响。
2. 组织更多的模拟演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应急预案和安全避难所的选择。
3. 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总结
本课程让学生了解了火山和地震的基本知识,并掌握了防范措施。
通过多媒体教学和小组讨论,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了这些概念,并能够在模拟演练中应用所学知识。
未来,我将继续改进教学方法,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这些重要的知识。
五年级科学课《火山和地震》教学反思
五年级科学课(火山和地震)教学反思记得曾经五年级科学课在上(火山和地震)这一课,中间我设计了一个环节:和学生们一块进行了一场防震演练。
“警铃〞一响,孩子们“四散逃窜〞,随即我便开始了“救援行动〞,在“废墟〞中,发觉许多同学已经“壮烈牺牲〞了。
之后我总结了本次活动的情况,指出学生们在“临震〞时错误的做法。
课继续上着,孩子们正被著名火山旅游景点的那些美丽图片吸引着,只听“警铃〞突然想起,孩子们尖叫着迅速躲避,桌子旁、墙根处、书架旁……当我解除警报时,他们才纷纷从藏身处“钻出〞,大喊着“老师,你太坏了〞……课末,我教育孩子们:自然的力量不能被我们左右,地震预测还是一个科学难题,当我们不得不面对灾难的时候,选择科学的方法,会留给我们更多生的时机。
第二天,我和同事聊起了上课的趣事,她便跟我说起外出听课遇到的情景:授课老师也实施了这样一个环节,但是当警铃响起的时候,下面的孩子们全都坐的笔直,没有一个行动的;老师启发过后,警铃再次响起,孩子们还是没有动;第三次,授课教师非常严厉的说:“……大难临头了,你们还要等死吗?……〞孩子们方才行动了起来。
听后我很是不解,经同事解释才恍然大悟:那是一节约级优质课,台下坐着那么多全省各地的专家老师,之前,老师们肯定会叮嘱孩子们注意上课纪律、不能乱动、好好表现之类的话。
唉!也难怪孩子们会那样。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在区里听过的一节语文课,授课老师跟学生合作的天衣无缝,一问一答,四字词语堂口就来,就连学生当堂的小练笔也写得十分精彩,听不出半点生涩,一看就了解是提前安排好的。
台下听课的老师们议论纷纷“太假了!〞“让我们花时间来听这样的课干什么?〞“……〞其实授课老师的心情我们可以理解,让老师们在这种公开教学中保持决定的真实是苛刻的要求。
课前要求学生遵守课堂纪律,积极致辞,课前预习都未尝不可,千叮咛万叮嘱也在情理之中,但要是把课堂教学变成了一部演给听课老师看的戏剧,就说不过去了。
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面子〞而造假,禁锢学生的课堂思维,约束学生的课堂表现,限制了学生的课堂发挥。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反思2.4火山和地震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反思2本课〝导入〞环境十分成功,先是用课件引导先生回忆以前学过的有关〝地球的结构〞的知识,便于先生更好地了解火山和地震的发生缘由等知识;课件展现丰厚的火山喷发和地震的图片,同时伴以剧烈的声响效果,使先生身临其境,深上天感遭到火山、地震给人类消费、生活带来的庞大灾难。
本课的内容较多,安教员删繁就简,抓住本课的重难点来停止教学。
这节课的重点是了解火山和地震的成因。
难点是模拟火山喷发。
在模拟火山喷发实验中,安教员组织先生用土豆泥番茄酱来模拟。
在模拟实验中,先生耐烦细致地观察,并做好记载。
先生的观察很细致,记载很详细,汇报时很热烈。
有的组先做完实验,在汇报时还补充火山中止喷发时,岩浆会渐渐凝结,恢复了以往的安静。
可以说先生从模拟实验末尾不时到课堂完毕还在观察。
这种继续观察不只提高了先生观察才干,还培育了先生锲而不舍的观察的毅力,有助于先生迷信素养的构成。
在模拟地震发作时,先生发现高层的修建会最先倒塌,平房或低矮的修建会最后倒塌。
当让先生谈谈地震时如何维护自己,先生马上就说往空旷的中央去,有的说地震时先躲在课桌下,然后再往往走,还有的先生现学现卖,通知我们尽量住在低层修建里。
有的先生在下课后就对同窗说,回去通知我爸妈买房子千万不能买高层的了。
人类目前作出的较大时间尺度的中临时预告已有一定的可信度,但短临预告的成功率还相对较低。
要明白,在我国,发布地震预告的权限在政府,任何其他单位或团体都无权发布地震预告音讯。
看待地震谣传,要做到不置信、不传达、及时报告。
大地震时,也会有不能依赖消防车来灭火的情形。
因此,我们每团体关火、灭火的这种努力,是能否将地震灾祸控制在最小水平的重要要素。
从往常就养成即使是小的地震也关火的习气吧。
为了不使火灾酿成大祸,家里人自不用说,左邻右舍之间相互协助,厉行早期灭火是极为重要的。
地震的时分,关火的时机有三次第一次时机在大的晃动来临之前的小的晃动之时在感知小的晃动的瞬间,即刻相互招呼:〝地震!快关火!〞,封锁正在运用的取暖炉、煤气炉等。
小学科学310《火山与地震》(教案及反思)
小学科学310《火山与地震》(教案及反思)教案:小学科学310《火山与地震》一、教学目标:1. 了解火山和地震的基本概念和特征;2. 掌握火山和地震的成因和表现形式;3. 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探究能力;4.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投影仪、教学PPT、小黑板、教学实验器材、学生课本。
2. 教学环境:课堂中央布置互动展示区,放置相关图片、视频或实物。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0分钟)1. 打开教学PPT,展示一张火山爆发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火山的认知。
2. 引导学生回忆课前所学的地震知识,与火山进行对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步骤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通过PPT和实物,向学生介绍火山的定义和成因。
解释地壳板块运动引起的岩浆喷发现象,以及火山喷发的危害和利用。
2. 结合图片和视频,讲解地震的定义和成因。
解释地球内部地壳板块的运动引起的地震波,以及地震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步骤三:合作探究(2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5人。
给每个小组分配一个地震或火山相关的实验项目。
2. 学生根据实验操作步骤,通过观察现象和记录数据来揭示地震和火山的一些表现形式和特点。
3. 每个小组选派一个代表,向全班汇报实验结果和自己的发现。
步骤四:知识梳理(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集体总结地震和火山的共同特点和区别,并进行归纳整理。
2.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补充和讨论自己的观点。
3. 整理出学科310《火山与地震》的重点知识,以备复习备考。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以火山和地震为主题,通过讲解和实验探究,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探究能力。
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也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还存在以下问题:1. 学生对火山和地震的危害和预防措施了解不够,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知识的讲解。
2. 教学实验的设计和指导不够明确,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困惑,需要进一步完善实验指导。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反思-2.4火山和地震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反思2.4火山和地震苏教版本课“导入”环境非常成功,先是用课件引导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有关“地球的构造”的知识,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火山和地震的产生原因等知识;课件展示丰富的火山喷发和地震的图片,同时伴以强烈的声音效果,使学生身临其境,深刻地感受到火山、地震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巨大灾难。
本课的内容较多,安老师删繁就简,抓住本课的重难点来进行教学。
这节课的重点是了解火山和地震的成因。
难点是模拟火山喷发。
在模拟火山喷发实验中,安老师组织学生用土豆泥番茄酱来模拟。
在模拟实验中,学生耐心细致地观察,并做好记录。
学生的观察很细致,记录很详细,汇报时很热烈。
有的组先做完实验,在汇报时还补充火山停止喷发时,岩浆会慢慢凝固,恢复了以往的平静。
可以说学生从模拟实验开始一直到课堂结束还在观察。
这种持续观察不仅提高了学生观察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坚持不懈的观察的毅力,有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
在模拟地震发生时,学生发现高层的建筑会最先倒塌,平房或低矮的建筑会最后倒塌。
当让学生谈谈地震时如何保护自己,学生马上就说往空旷的地方去,有的说地震时先躲在课桌下,然后再往往走,还有的学生现学现卖,告诉我们尽量住在低层建筑里。
有的学生在下课后就对同学说,回去告诉我爸妈买房子千万不能买高层的了。
人类目前作出的较大时间尺度的中长期预报已有一定的可信度,但短临预报的成功率还相对较低。
要明确,在我国,发布地震预报的权限在政府,任何其他单位或个人都无权发布地震预报消息。
对待地震谣传,要做到不相信、不传播、及时报告。
大地震时,也会有不能依赖消防车来灭火的情形。
因此,我们每个人关火、灭火的这种努力,是能否将地震灾害控制在最小程度的重要因素。
从平时就养成即便是小的地震也关火的习惯吧。
为了不使火灾酿成大祸,家里人自不用说,左邻右舍之间互相帮助,厉行早期灭火是极为重要的。
地震的时候,关火的机会有三次第一次机会在大的晃动来临之前的小的晃动之时在感知小的晃动的瞬间,即刻互相招呼:“地震!快关火!”,关闭正在使用的取暖炉、煤气炉等。
《火山与地震》教学反思8篇
《火山与地震》教学反思8篇《火山与地震》教学反思(篇1)地震这节课的课型和火山的课型差不多都是实验探究的课型。
但是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不容易进行猜想地震的原因。
因为在上课的时候,我们给出的图片都是或者相关地震的视频,但是我们看到的都是地震形成的破坏的外在情况,这样学生根据这些现象进行才是,确实有些难了。
我想想虽然猜想有点难,但是当时在一直引导学生要按照我的想法进行猜想,一直认为需要得到我需要的猜想,因而浪费不少口舌。
我想在备课的过程中,我应该更加的细致,特别是对于学生的备课要更加细致,对于问题的猜想,老师一定要多设想学生可能会有什么答案,然后怎样去回答。
要多准备这样的功课,我想效果就会比较的好了。
在学生的猜想的中间,有的学生猜想有可能板块运动的原因。
学生的进行正确的猜想,但是还是比较的笼统,还有需要进行问,然后进行继续猜想。
我本想让学生按照我的设计进行猜想,但是学生猜想不出,而我没有准备其它的想法,这个时候,我只有指导学生进行模拟实验了。
我想在备课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准备不同的方案,这样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也就是说我们的指导学习不是呆板的,而是根据情况适时的进行调整。
这样才是好的课。
因为学生的反应不同,每个班级的也都不同,因此我们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时候,一定要实事求是,这样才能能够更好的学习。
在教学中,由于时间较为紧张,我们没有进行防震知识的学习,我想这个方面需要加强。
《火山与地震》教学反思(篇2)为了上好这一课,课前我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精心准备各种实验材料,设计教案,力图通过老师的指导让学生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引领着学生顺着正确的思路来完成本课教学内容。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却出现了我预设之外的一些问题。
如在导入新课后,我设想学生猜测地震的成因时,学生能说出可能是地下的岩层受到震动产生的,或者地面受到震动产生的。
而实际上学生却一无所知,此时我应该让学生联系火山的成因进行猜测,揭示出是在受到压力的作用下才产生的,从而引出下面的探究活动。
火山和地震(第二课时)(含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和内部10.火山和地震(第二课时)主要概念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家园。
涉及课标14.5 地球内部可以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知道地壳运动是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形成的原因。
15.3 人类生存需要防御各种灾害,人类活动会影响自然环境。
●了解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知道抗震防灾的基本常识。
教材分析本课为五年级第三单元第二课第二课时内容,学生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对地球表面地形和火山这种地质灾害有了一定的认识。
同时,本课的学习也为之后学生对于地球内部结构和地表雕刻师的学习做好铺垫。
本课意在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地震这种地质灾害的重要特征、破坏能力,借助模型理解、建构地震形成过程,学习避灾基本知识,树立维护生命安全的意识,增强自护自救能力。
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地球内部奥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形成以现象为线索、以自然规律为前提的研究意识。
本课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认识地震的危害和成因,通过富有冲击力的视频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地震对人们生产与生活造成的严重破坏——房屋倒塌、公路毁坏、铁路变形、海啸冲毁港口等。
第二部分是模拟地壳运动和地震的形成,借助四个模拟实验探究褶皱形成、岩层断裂和岩层错动等与地震相关的地壳运动,观察并体验能量积聚及释放时会产生震动。
第三部分是认识科学避震方法,借助视频、诵读避震口诀,初步了解科学避震的基本方法。
第四部分是课后拓展思考,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地震的兴趣。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经历了前四年科学课的学习,具备相关对现象的猜测解释的科学探究能力。
同时,小学生对地震这种不同寻常的地质现象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对地震产生过程的认识是片面的、模糊的。
因此,本课通过使用模型模拟相关地表变化支持学生的学习,帮助学生将地表变化(地震)与地球内部神秘的运动(地壳运动)建立起对应关系,学习抗震防灾的基本常识。
学习目标●通过视频和阅读,学会描述地震的主要表现和危害。
●乐于通过实验模拟地震地表的变化,意识到导致地震的力量来自地壳的运动。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火山和地震》教学设计及反思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火山和地震》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了解火山和地震的现象,认识火山喷发和地震的成因,知道一些预测地震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学生掌握避震的技能,使学生学以致用,能解决身边“发生”的问题。
2、学会在学习过程中搜集资料、整理事实、研究事实、应用事实和拓展事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探究地球奥秘的兴趣,渗透科学的自然观教育二、教学重点了解火山和地震的现象三、教学难点认识火山喷发和地震的成因四、教学准备1、有关火山和地震的视频。
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地球上的板块、现代地震仪的图片。
2、学生每组准备一根小木棍,一条毛巾。
3、铁罐、土豆泥、番茄酱、酒精灯,积木块等五、教学时间1课时六、教学流程:(一)导入1.谈话:地震是非常可怕的,同样危险的还有火山喷发,大家猜想一下,如果发生火山喷发和地震会不会破坏地形,使地形、地貌发生改变?课件出示地震和火山喷发的视频和画面,让学生边看边思考火山喷发和地震使地形具体发生了什么变化?(视频:火山地震情景和画面)板书课题。
2.交流火山、地震发生时的情景学生交流,教师点击相关的图片(地动山摇、房屋倒塌、道路断裂、巨石滚落、河流移位、河流阻塞形成堰塞湖、岩浆喷发会形成火山岛、火山锥、熔岩高原等等)(二)组织学生探究火山形成及喷发的原因1、引导学生认识火山喷发的成因。
(1)观看火山喷发的视频。
看过火山喷发,结合刚才的录象,请大家再看书说说火山形成及喷发的原因。
(2)用土豆泥和番茄酱模拟火山的喷发。
你认为哪些现象预示着火山将要喷发?(3)小结火山喷发的原因。
2、讨论:为什么说我国台湾省是地震和火山喷发的频繁地区?为什么地球上有的地方经常有火山爆放,有的地方却没有?从火山爆发的现象中,人们能获得哪些信息。
拓展:学生介绍火山知识。
小结:在板块的边缘,由于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作用,岩层受到压力较大,这往往是火山和地震的多发地带。
(三)组织学生探究地震形成的原因1、讨论:你推测地震是怎样形成的?讲解:人类不断的改造自然,期待更好的生存环境,可无情的地震却一次次震碎人们的美好生活,给人们的记忆打上痛苦的烙印。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火山和地震》教学反思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火山和地震》教学反思执教完《火山和地震》这一课,我反思了我在教学过程中的内容和方法。
我发现,我在讲解火山和地震的知识时,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
我过于依赖教科书,而没有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动画等,来生动形象地展示火山和地震的形成过程,使得课堂变得枯燥乏味,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的激发。
其次,我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而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我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和探索,没有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解释火山和地震的现象,使得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
基于以上的反思,我决定改变我的教学策略。
首先,我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发言和提问的机会,通过互动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我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动画等,生动形象地展示火山和地震的形成过程,使学生能够更直观、更深入地理解火山和地震的知识。
其次,我将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我将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和探索,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解释火山和地震的现象,通过问题解决和实验探究,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我相信,通过改变我的教学策略,我可以使学生对火山和地震的理解更加深入,对科学的兴趣更加浓厚,对学习的热情更加高涨。
我期待看到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勇于提问,敢于探索,乐于创新。
我期待看到学生在课后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用科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解释自然现象,用科学的方法去解决问题。
粤教粤科版(2017秋)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火山与地震》每课教学反思
粤教粤科版(2017秋)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火山与地震》每课教学反思14 变化着的地壳这节课注重了这几方面,老师通过有效的引导和及时的提示不断带动学生进行科学思考和猜想。
在课堂中,也看到了学生在积极思考、敢于质疑,主动观察和动手实践。
二、科学课与其他科目有所区别,就是学生的自主学习性更强,因此学生的思考和提问就成了科学课里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这节课开始,杨老师通过引导学生知道了本节课的主题之后,就引导学生对本课题进行思考和提问。
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因此也提出了很精彩的问题,如火山的形成过程是怎样的?火山给人类带了了怎样的影响等。
既帮助了教师更好更自然地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也给这节科学课添上了很绚丽的一笔。
三、这节科学课题是火山的喷发,杨老师设计的`环节很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课件到实验,都做了精心的准备。
环节与环节之间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内容上,既丰富又不显累整。
15 火山的喷发由于地震、火山都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因此它们的形成过程是学生看不到的,学生也不容易理解,在教学中很难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效结合起来,所以我应用了教学视频十模拟动画。
在教学视频中,火山喷发时的声音以及岩浆的喷发、流动让学生感受到了火山喷发时的震撼,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再通过模拟实验十课件演示进行讲解说明,使学生更加清楚的了解了火山的形成过程。
本节课的难点在于通过实验探究来认识火山喷发的成因。
我为学生准备了柠檬酸、陈醋、小苏打和烧瓶,学生的积极性很高。
但是部分小组的实验效果不是很好,实验反应不够剧烈,没能很好的模拟火山喷发时的场景。
可能是因为烧瓶的瓶口较长,而实验药品的量较少或没有完全溶解,并且加柠檬酸的效果比加醋好得多,后来我就改成了在展台下用塑料火山模具给学生做演示实验。
做完实验后有少部分同学知道这个实验的原理,但是这个原理好像不能说明火山喷发的成因。
因此我接着给学生播放了教材实验的微课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每种材料代表什么,大多数同学能够把这个实验和火山喷发联系起来。
小学科学《火山和地震》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六三制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4《火山和地震》新授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火山与地震是地球内力作用。
2、会做模拟火山喷发和地震的实验。
3、知道火山与地震的形成原因以及预防地震的措施。
4、知道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地震的国家之一,了解张衡及他的贡献。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火山和地震的成因。
难点:做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
三、教学准备:1、有关火山和地震的教学录像片。
2、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地球上的板块、现代地震仪的挂图或投影片。
3、为每小组配备一根长约30厘米、直径1~1.5厘米、学生用力能折断的干木棍。
4、铁罐、土豆泥、番茄酱、酒精灯等四、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同学们,你看老师手中拿着什么?(可乐)你们想不想喝(想)谁要表现好的话就把这可乐奖励给谁好不好(好)下面老师使劲晃可乐罐,然后打开,会出现什么现象呢!下面就来看一下。
这种喷发式是一种什么自然现象呢!(火山爆发)板书;火山(二)观看录像,模拟实验——了解火山成因1、那下面我们通过一段录像来了解下火山形成,看了刚才录像你火山又有哪些了解呢!那你想不想亲自感受下火山是怎么样形成的呢!那么通过一个实验来感受一下。
2、做火山模拟喷发的实验做实验:1)在盒子里放些土豆泥,做成山的形状,并在土豆泥中间挖一个小洞2)在洞里倒入一定量番茄酱,用薄薄的土豆泥封住洞口。
3)将铁盒子放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进行加热,观察番茄酱外溢的现象思考:通过实验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你认为哪些现象预示着火山喷发。
(下面老师演示一下,首先把烧杯中番茄酱倒入到火山口中,然后把土豆泥拍扁,薄薄d一层盖住火山口,然后点燃酒精灯,在火山底部进行加热。
从而得出结论,地球的内部可以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使其所在的某一区域的热能特别集中,在哪里,高温将岩石溶化成岩浆,并有气体不断释放,使其岩浆和气体所受压力越来越大,如果上覆岩层比较脆弱或发生断裂,岩浆和气体,便会乘虚而出,从地球深处喷出来,这就形成景色壮观的火山。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反思火山和地震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反思2教学环节的链接不够流畅自然。
能否用简短的几句话,生动而又自然地转接到各环节的教学?自教学的两个月以来,那个一直是我比较头疼的问题。
而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又专门多:了解地震和火山、探究地球内部的运动、模拟地壳运动、解析地势案例。
那个关于我而言又是一个庞大的挑战。
专门是当我模拟完火山爆发实验,转而进入讲解地壳运动时,我只是以介绍的形式向学生阐述六大板块及漂移运动。
关于教学者,我因此明白这是教学的需要,接下来确实是讲解板块各板块运动引起的地势运动。
然而,关于学生而言,他们可能觉得莫名其妙,前后的教学内容全然没有联系性。
小学科学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一个引路者,带领他们共同探究、求知,而不是直白的阐述观念。
在处理各环节知识时,需铺垫设疑引导学生产生一定的求知欲,进而共同探究去解决这一问题,层层递进式进行。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专门难做到恰如其分。
什么缘故?依旧没有完全“记死”的缘故。
要解决那个问题,方法专门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刻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
能够写在后黑板的“积存专栏”上每日一换,能够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番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
如此,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 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宝。
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为所欲为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火山和地震》课件,我增加了地震发生后的图片,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明白得地震的危害,明白火山喷发和地震差不多上自然灾难之一,了解在发生自然灾难时,应当如何样自救,以及发生地震时的前兆,以便更好地预防。
教学反思:观看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打算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明白得的观看内容。
随机观看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味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小孩一边观看,一边提问,爱好专门浓。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火山和地震教案与反思
4.火山和地震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赵策》原创不容易,【关注】店铺,不迷路!【教学目标】1.了解火山喷发的原因;能初步推测地球内部存在什么物质。
2.能初步根据模拟实验推测火山喷发的成因;能够独立操作火山喷发模拟实验,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能够知道喷发对环境的影响;学会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渠道搜集信息的办法。
3.乐于把自己知道的火山的知识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能大胆推测地球内部的情况;能产生探究地球内部秘密的欲望;学生通过自我搜集资料、提出问题等方法学会对未知知识预习和积累。
【教学重点】利用搜集资料和课堂讨论,了解火山的成因,并用实验验证猜想。
【教学难点】做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模拟火山与地震的材料。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问题导入1.播放电影《2012》视频片断,注意观察并思考,视频中出现的是什么灾难?你对此有什么了解?有什么疑惑?2.谈话:刚才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想要研究的问题,这说明大家的研究兴趣非常浓厚。
要解决大家所提出的问题,同学们认为应该先解决哪些最基本的问题呢?3.揭示课题:火山二、推想成因,构建模型1.谈话:研究火山的成因,我们要能钻进火山的肚子里去看个究竟就好了,但是这可能吗?既然不能钻进火山的肚子里,那我们只能从火山外部来寻找突破口了。
刚才我们在看火山喷发片段时,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通过这些现象你能猜想到火山的成因吗?2.小组交流并汇报3.小结引导:通过岩浆的喷出,大家猜测火山喷发的原因是因为受到地球内部高温高压的作用。
为什么岩浆只能在这儿喷出,而不是在其他的地方呢?4小组汇报5.小结:地壳内部的岩浆受到高温高压的作用,当压力达到一定的程度,岩浆就会沿着地壳薄弱的地方喷薄而出,形成了火山。
三、模拟实验,展开探究1.谈话:有了自己的想法,就要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
如果用番茄酱来代替岩浆,用土豆泥来代替地模拟火山的喷发,那高温高压的条件我们应该如何产生呢?2.学生汇报3.小结出示实验器材:这些材料老师都给大家准备好了。
火山与地震教学反思(5篇)
火山与地震教学反思(5篇)第一篇:火山与地震教学反思火山与地震-教学反思这节课我采用多媒体作为教学手段,以问题探究方式进行教学。
贯穿于问题探究,让学生围绕老师提出的问题,依靠教材,还有多媒体视频,以及日常积累的知识进行探究,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考能力。
但本人是新老师,在环节的实施方面存在了较大的问题,并且语言没有激情,太死板,这样就达不到意想中的效果。
另外,上课时存在“口头禅”的问题,比如“是不是”,“还有呢?”等等。
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认为自己要做到一下几点:首先:要认真备课,花别人几倍的精力去备课。
大量阅读优秀老师的教案,以及课件等等,然后备课。
再去听别的老师的课,然后修改自己的教案。
其次,在上课过程中尽量避免语言上的错误,避免口头语。
第三,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问问题的时候让学生多讲,尽量把他们知道的知识都讲出来。
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我的课堂上,有一个学生经常举手回答问题,抢着回答问题,他的知识面明显比别的学生要广,如果让他回答的话,别的学生根本没有起来回答问题的机会,因此我故意不提问他,孰不知,这样会严重打击他的积极性,以后在提问问题的时候,我会说一句,老师知道你懂,所以我们把这个机会让给别的同学。
最后,上完一节课一定让学生说出本节课的重点,进行小结。
这样可以保证教学效果,并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总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就要求我必须结合自身实际,不断地寻找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通过具体分析,综合比较,实践探索,从而形成新思路,找到新方法。
在理论指导下大胆实践,在实践的基础上升华理论,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教研能力,争取做一名好老师。
袁鸣第二篇:火山和地震教学反思火山和地震教学反思篇一:火山和地震>教学反思《火山和地震》这部分内容离学生的生活比较远,没有切身感受。
学生对这部分内容了解的很少。
学生对火山地震的了解仅仅是依靠电视等媒体的传播,对火山地震的形成原因等具体内容的了解不深入。
五年级上科学教学反思火山和地震
五年级上科学教学反思火山和地震【传授反思】本课为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位的第二课《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但我仔细看了课本后,发觉本课的课容量比较大,又要研究火山,还要研究地震,火山和地震引起地形的变化。
我以为本课部署一课时是完成不了传授使命的。
所以我对本课资源举行重组,把这课分成两课时,第一课时传授《火山和地震》,第二课时传授《地球内部的运动》,我觉得这样部署还是合理的。
《火山和地震》它是一节典范的解暗箱课,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本课所涉及的传授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纵然有的同砚已经议决影片或别的的途径感受了火山和地震,但是我觉得这种感受还是比较感性的,比较浮浅的。
因此,我们在传授中很难像自然课本中有些课那样和学生的生活阅历有效连合起来,并引起学生的认知共鸣。
但是,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剖析,这课内容又是学生们所感兴趣的,所以学生的积极到场性又应该是我们西席所利用的很好的传授资源。
而我们以前的人教版课本是把这两课单独破裂来的,所以一节课的时间我们很难做到面面俱到。
针对这样的实际环境,我觉得我们的西席可以大胆的去重组课本,固然这种重组课本表现的手段和要领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本课的重组我觉得应该是放在传授的偏重点的筛选上。
火山喷发和我们的生活确实离的很远,同时学生议决查看喷发画面就能明白火山的喷发,真正应用的代价不大。
在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培育方面,是有条理性的。
针对小学生的特点,由扶到放,逐步培育,要求不能太高。
但是敷衍五年级学生来讲,议决两年半的科学学习,应该在能力培育上有了系统的训练与进步。
学生不仅会查看,懂实验,还应学会了发起标题,举行猜测与假设,更有收集信息、整理信息,明白怎样思考,知道怎样表达与交流的初步能力。
别的关于地球内部的布局,在四年级下册,学生已经学过。
正是介于以上的剖析,才有了我本课的设计。
我想做的用课本教,而不是教课本,不迷信权威,根据传授实际设计传授,在传授设计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火山和地震教学反思
火山和地震教学反思《火山和地震》这部分内容离学生的生活比较远,没有切身感受。
学生对这部分内容了解的很少。
学生对火山地震的了解仅仅是依靠电视等媒体的传播,对火山地震的形成原因等具体内容的了解不深入。
可是学生对此又非常感兴趣。
因为一提到火山地震,尤其是2008 年的汶川大地震,学生马上就会想到火山地震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性的危害,就会陷入那种情景中,引起学生的共鸣。
这就是很好的教学资源,只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就能让学生主动去学。
本课的内容较多,我删繁就简,抓住本课的重难点来进行教学。
这节课的重点是了解火山和地震的成因。
我采用多媒体作为教学手段,以问题探究方式进行教学。
贯穿于问题探究,让学生围绕自己提出的问题,依靠教材,还有多媒体视频,以及三人小组模拟实验进行探究,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考能力。
在教学中总是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本节课的不足之处:1 、在教学自救知识时稍显匆忙,应让学生模拟演习参与其中;2 、由于公开课自身稍有紧张,课堂语言有几处不够准确、不够精炼。
这就要求我必须结合自身实际,不断地寻找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通过具体分析,综合比较,实践探索,从而形成新思路,找到新方法。
在理论指导下大胆实践,在实践的基础上升华理论,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教研能力,争取做一名合格的科学老师。
篇二:火山和地震教学反思这节课我采用多媒体作为教学手段,以问题探究方式进行教学。
用图片导入新课,在讲述火山的成因这一环节,我采用小组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样锻炼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又能锻炼学生的归纳总结及语言表达能力。
然后就是火山喷发的内因、喷发物、火山的利与弊以及火山的类型。
本节课贯穿于问题探究,让学生围绕老师提出的问题,依靠教材,还有多媒体视频,以及日常积累的知识进行探究,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思考能力。
由于是这学期才从事科学教学,在环节的实施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并且语言没有激情,太死板,这样就达不到预计中的效果。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火山和地震》教学反思
《火山和地震》教学反思《火山和地震》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知道火山与地震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会做模拟火山喷发和地震的实验,知道火山与地震的形成原因以及预防地震的措施,知道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地震的国家之一,了解张衡及他的贡献。
教学重点是了解火山和地震的成因,难点是做火山喷发的模拟实验。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我组织学生做模拟火山喷发实验和地震的实验。
学生做得很认真,观察很细致,记录很详细,汇报时很热烈。
有的组先做完实验,在汇报时还补充火山停止喷发时,岩浆会慢慢凝固,恢复了以往的平静。
可以说学生从模拟实验开始一直到课堂结束还在观察。
这种持续观察不仅提高了学生观察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坚持不懈的观察的毅力,有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
在模拟地震发生时,学生发现高层的建筑会最先倒塌,平房或低矮的建筑会最后倒塌。
当让学生谈谈地震时如何保护自己,学生马上就说往空旷的地方去,有的说地震时先躲在课桌下,然后再往外逃…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重视学生的探究能力的激发重现与加强。
不刻意进行知识点的传授与强化,因为我认为这样的教学是有悖于新课程理念的。
所以,在教学中,我加强学生收集、整理、乃至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通过反复的图片的观察,与学生来探究现象,进行猜想,直至认识本质。
只是对于学生我高估了,与本地的科学教学有点脱钩。
也可以说,新课程的理念在这里还很空白。
因此,教学流程不很流畅,甚至影响了各环节教学时间的安排。
这一点,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因为合理存在的教学的不确定性,教学经验的不足,处理的不恰当,不及时,调控不自如,让听课老师误解了是重难点把握的不恰当,这很正常。
由于时间上的安排考虑,结合学生实际,我删减了部分内容,如没有播放火山喷发的录象,没有加入对地震的预防知识讲解,没有给学生介绍自古以来中国和外国科学家对火山和地震的研究与成果,象火山带的分布、火山的类型、历史上发生的著名事件,真如前面所讲,不可能面面俱到,这不是遗憾,有时间会在第二课时适当渗透,相信这样做也不会导致课堂教学的精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火山和地震》教后反思
因为本课所涉及的教学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即使有的同学已经通过影片或其它的途径感受了火山和地震,但是我觉得这种感受还是比较感性的,比较肤浅的。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很难像教材中有些课那样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效结合起来,并引起学生的认知共鸣。
但是,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这课内容又是学生们所感兴趣的,所以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又应该是我们教师所利用的很好的教学资源,但是一节课的时间我们很难做到面面俱到。
针对这样的实际情况,我觉得我们的教师可以大胆的去重组教材,当然这种重组教材表现的手段和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本课的重组我觉得应该是放在教学的侧重点的筛选上。
火山喷发和我们的生活确实离的很远,同时学生通过观察喷发画面就能了解火山的喷发,真正应用的价值不大。
在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培养方面,是有层次性的。
针对小学生的特点,由扶到放,逐步培养,要求不能太高。
但是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讲,通过三年的科学学习,应该在能力培养上有了系统的训练与提高。
学生不仅会观察,懂实验,还应学会了提出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更有收集信息、整理信息,懂得如何思考,知道如何表达与交流的初步能力。
另外关于地球内部的构造,在四年级下册,学生已经学过。
正是介于以上的分析,才有了我本课的设计。
我想做的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不迷信权威,根据教学实际设计教学,在教学设计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通过实验,通过探究来认识火山的成因,通过火山的成因来探究火山的危害,了解火山的奉献。
通过学习火山来自主学习地震的成因与危害。
不管是环节的设计,时间的安排,都有这样的设计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