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泡音练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泡音练习
神奇的气泡音
(我的最懒练声法)
2009年的8月中旬,我才初次在网上看到有关咽音的资料,当时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按着网上的资料,照猫画虎,操练起来。

张大口抬头好练,很快就有了点眉目,初练嘛,虽然说还不是很到位,但不能要求太高,就算会了吧。

但接下来的震荡下巴就不那么容易了,我天生舌头就不长,既伸不出长舌头,短舌头也甩不好,晃了半天下巴,舌头都伸累了,脑袋也晃晕了,也达不到要求,只好绕过去做罢了。

狗喘气也不太难,就是用最快的速度吸满气,再呼出来,动作很简单。

让舌头成沟抵住下牙床却不知道为什么很快就成功了。

接着就是练气泡音,照资料的介绍,想象着气泡从水里冒出了的感觉,居然很快就能吹出像模像样的气泡音来了。

哈哈~一高兴,气泡音就一直练到吃晚饭。

可这顿晚饭给吃糟了,饭后再练气泡音,一点感觉也没有了,刚学会的气泡音,就好像成了饭桌上的饭菜,统统叫我吃到肚子去啦~吃饭前练的好好的气泡音,吃顿饭就没了,我那个懊悔啊,真不应该嘴馋早吃那顿饭,可又不甘心白练了,就又张着嘴,哈着气,翻来覆去的练了好半天,好不容易才又有了那么一点点感觉,幸亏最后有了那么一点点感觉,否则晚上睡觉都不踏实。

第二天早晨,一睁眼就又想到气泡音,一张嘴,一哈气,嘻嘻~气泡音又乖乖的回来啦~现在的气泡音比昨天的还要好,不仅清晰而且还毫不费力,好像资料上也介绍过这种情况,说是经过一昼夜的休息,咽部的肌肉得到了彻底的休息,这时的咽部肌肉最放松,练气泡音最容易找到感觉,此话当真不假啊~练气泡音也没有多大动静,对邻居没有什么影响,只要嘴一闲下来,气泡音就随之而出,就这样练了一上午,把嗓子哼的痒痒的挺舒服~下午朋友又来喊我去歌
厅唱歌,我揣上瓶矿泉水就跟他们走了,一边走一边想,看看这气泡音到底有没有用,我也明白,咽音八个步骤里中一个步骤的一个练习自己才练了半天,是不会有什么奇迹发生的。

来到歌厅,但当我唱完第一首歌的时候,我就有点纳闷了,真是奇怪了,自己的嗓子确实变了,这种变化很微妙,别人可能都察觉不到,大奇迹是没有,只是有了一点小小的变化,但我自己心里很清楚,原来每次唱歌,头几首歌总是觉得嗓子皱巴巴的,有点别扭,高音上不去,俗称嗓子没有遛开,等唱完几首歌后就好点了。

我是每次都是唱到最后,快到结束时候才算彻底遛开了嗓子,平常唱不上去的高音,到那时毫不费力的就上去了,但这天也就奇了怪了,第一首歌就感到自己的嗓子出奇的爽,明明是刚开唱,但就有了仿佛已经唱了几小时的感觉,省去了遛嗓子的环节,但对自己嗓子的这种变化,开始也认为是偶然的,也许明天我的嗓子又缩回去了呢,这也并不足为奇。

接下来几天,气泡音真可成了我的口头禅了,我的嘴巴只要一有空闲时间,“就会像鸽子一样,咕咕咕的叫个不停(老婆、女儿语)”。

这时我最盼着的就是朋友再叫我去歌厅,试试我的最新练声法练的效果怎么样。

实际上这几天,除了气泡音,我几乎没有练过其它别的动作。

没有几天,朋友又喊我唱歌去,到歌厅,一首歌唱下来,我就彻底放心了,我的嗓子还是那样,不用遛,就爽得出奇,上高音也很方便。

那时所谓的高音,只不过是指那些普通歌曲里稍微高一点的音符罢了,其实原先也能唱上去,只不过不太方便,自打练了气泡音后,这些高音方便多了。

在这段时间里去歌厅,几乎每次都能感到自己的嗓声有所进步,每次都能给自己带来可以说是惊喜的感觉。

就这样,我开始喜欢上练气泡音了,开头还捎带着练练张大口抬头,后来嫌太麻烦,就只练气泡音,不练张大口抬头了。

每天早晨醒来时发的气泡音感觉最好,吃过早饭以后,再发的气泡音质量就差点劲了,老是找不到早晨醒来时的感觉,基
本上一整天都是这样了。

大概是两三个月后,平时发的气泡音水平才逐渐赶上早晨醒来的气泡音,也就是说,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发出的气泡音,都和早晨醒来时候发的气泡音感觉一样了。

这时我又发现自己的声音有点异样了,自己的歌声中总夹杂着一种细细的、尖尖的声音,以致有一位同去唱歌的朋友怀疑我拿着的麦克坏了,非说那种声音是麦克有毛病时发出的尖叫声。

经过上网查资料,说这是练咽音的通病,每个初练咽音的人都会遇到此种声音变尖的情况,这我才放下心来,继续练我的气泡音吧。

我也仔细琢磨了声音发尖的原因,是因为发声时用力的部位改变造成的,原先纯是喉结里的声带用力,现在是一部分力用到了咽腔和口腔的结合部,也就是气泡音产生的地方。

也许这种说法有人不同意,认为气泡音是声带产生的,但我的这种气泡音不是声带产生的,而就是大家所说的形成发音管的那个地方,我的气泡音是从那里发出来的。

在这期间,我的高音虽然好点,但并没有什么突破,只是音色有点变化,变硬了,有朋友说还不如以前的声音好听了。

我也仔细听了一下自己的录的歌,发现这段时间光注重如何用气发声,忽略了歌曲旋律的起伏,虽然初步掌握了用气发声,但控制不好气息的强弱,一口气出来,很冲,很平直,没用起伏,对此,朋友们也提出许多忠恳的意见。

从此后,气泡音在我的生活里真成了离不开的佐料了。

由于气泡音声音很小,听不清楚,我还做了个小发明:一个旧电话机的手柄,把手柄里的话筒、听筒统统都拆掉,接引线的窟窿,用腊加热后密封上,再把装话筒、听筒的地方都挖成两个大窟窿,使手柄两头成为一个通道,当你再把手柄帖近脸颊时,嘴中每一细小的声音都清晰的传到耳朵里。

在闲暇之余,就拿起电话,装作打电话的样子,其实是在那里练气泡音呢。

这情景也好笑,和幼儿园里小朋友们过家家时打电话一样。

在我练习气泡音的过程中,从来就没有感到枯燥过,充满了好奇和快乐,好像又回到童真时代。

所以我对练气泡音乐此不彼,很少间断过。

但让我把气泡音坚持练下去的动力并非单纯如此,更主要的是自己嗓音不断的变化,几乎是练一段时间就会发现自己的嗓音又有了新的变化。

这里要说的是咽音的几个基本练习动作,我仅仅只练了气泡音,其余的动作都没有练。

要问我为什么不练,我也只能说自己懒了。

虽然没有练其它几个动作,但并不妨碍我的嗓音继续的在起着变化,慢慢的声音也就不那么尖了。

现在分析声音发尖的原因,可能是咽部的粘膜参与了共鸣震动,初期比较嫩薄,所以发出的声音就比较尖,经过一段时间训炼后,参与共鸣震动的粘膜就变的略厚和皮实了,声音自然就不那么尖了。

在这里,我并非提倡大家都只练气泡音而不练其它的步骤和动作,学习任何东西都要因人而异,针对自己的情况,选择一种最适合自己的训练方法才为上策,因为我年龄偏大,一定让我张大口抬上几百次头,再甩上几百次舌头,再来上几百次狗喘气,肯定会搞的我晕头转向,甭说是唱歌,估计爬都爬不起来啦~在这期间,我还上网查阅了大量的有关口腔的图片和参考资料,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逐步摸索和发现了口腔发声的一些规律,现说出来供大家参考。

下面所说的仅是我一家之言,肯定有许多不对和错误的地方,我的整篇文章,大家都可以权当是笑话和小故事听。

前头说了我练气泡音练到两三个月的时候,声音变尖了,但是我想,气泡音是一种低频的声音,跟声音变尖了能有什么关系呢,我认为现在要想把尖尖的声音压下去,只能是加强低音的练习。

为此,我就特地加强了低气泡音的练习强度,把气泡音的位置也尽量往下压,想借此把声音中尖的成分压掉。

这时候,我运用了气功中的呼吸方式,年轻的时候我练过站桩气功,气功中都是用腹式呼吸,可是气功中呼吸的动作和意念在方向上是不一致的。

气功中呼吸的动作是:吸气时,向下扩张横隔膜,用嘴将空气最大限度的吸入肺部,使腹部鼓起。

呼气时:慢慢的把气吐出来,尽量让气在肺里多呆一会儿,越
慢越好。

气功中呼吸的意念是:吸气时,想象天地间的精华,从百会穴(头顶部)吸入大脑内,稍停
片刻。

呼气时:想象天地精华从大脑往下,从前额、鼻梁、嘴唇、上牙床、舌头尖、下牙床、下巴、喉头、前胸、肚脐眼,慢慢流向下,最后聚集在丹田。

气功中呼气的时候,动作和意念,方向是相反的。

练气泡音时:吸气的时候,动作和气功吸气都一样,只是呼气的时候,把单纯的呼气改为吐气泡音,也要尽量的慢。

最重要的地方是练气泡音时的呼气意念,实际上空气是从咽部下面往上往外走,但意念里却是空气从咽部上面往里往下流,这一方法是我照搬气功中的呼吸方法,没有任何改进,但在后来的练习中,却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那就是喉头的稳定。

由于把练气泡音和练气功的呼吸动作结合起来,大大的增强了练气泡音的效果,本来气功就是一种自我意识很强的的活动,意念在气功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当把气功的意念融入到练气泡音过程中的时候,无疑也增强了练气泡音时的意念活动,气泡音的动作、出气方式,甚至练气泡音要达到的目的、结果都被意念深深的印在脑海里,有时候自己好几天没有练气泡音了,但过后自己的嗓子仍然有不小的进步和变化,就好像这几天自己虽然没练气泡音,但是有气功偷偷的在暗地里帮你练声似的。

歌声中尖尖的声音虽然很容易就上口了,但是想把它压下去就没有那么容易了,就像人得病一样,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大约有半年的时间,情况才有所好转点。

经过反复琢磨,终于发现了,歌声中尖尖的声音还真和气泡音有着密切的关系。

开始练气泡音的时候,气泡音是轻、快的,就像一个气泡刚冒出水面,“啪”的一声破了,这声音很清脆,由这样的气泡音组成高速频率的声音,自然就很尖了,都有点像金属摩擦的声音。

又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大约有半年的时间,我的气泡音就不再那么轻、快了,而是显得更加饱满,发出的声音带有结实的脆音,有点像打竹板的声音。

同时用气量也大了,尖尖的声音不明显了,但声音变的很硬,很直,一口气出来后很平稳,声音的轻重大小变化不大,不太好掌握。

但在后来的日子里,我渐渐发现自己唱歌不累了。

原来去歌厅唱一回歌,第二天嗓子就嘶哑了,很难受,唱不出歌来,必须歇一天才能缓过劲来,现在可好了,第二天可以接着唱,也没有什么不舒服的感觉。

另外就是自己嗓音的变化不像初期那样明显了,有时候很长一段时间也没有什么变化,所以我的气泡音也不像开始那样练的勤了,往往有一搭无一搭的,想起来就哼一哼,想不起来就算了,但断断续续一直没有把气泡音丢掉。

说没有变化,那只是相对的,自己的嗓音只是没有开始练气泡音时变化那么快了,嗓音还是慢慢在变。

大概是在第二年的七、八月份,也就是开始练气泡音后有一年的时间里,发现自己的气泡音又变了,变的很沉闷,如果把原来的气泡音比喻成轻骑摩托车发动机,那后来的声音就像是坦克车的柴油发动机了,马力加大了。

但也发生了一个自己担心的现象,嗓子老是觉的有些痒痒,唱歌时也感到有点堵,仔细观察那里也没有发炎的症状,怎么办呢,上网也查不到有关资料,嗨~干脆就不练气泡音了吧,我也是自娱自乐,不像那些指望靠嗓子吃饭的职业歌手,这些对我来说都无所谓的。

虽然不练气泡音了,但嗓子痒痒和堵的现象继续有增无减,越闹越厉害,甚至有段时间,自己都有些担心了,老痒痒下去也不是办法呀,看医生,人家也说嗓子也没有什么症状,吃点消炎清嗓的药也没有用,由于这段时间嗓子痒痒,也就没有去唱歌。

虽然不练气泡音了,但气泡音还是无孔不入,甚至连说话也不由自主的带上了气泡音,声音稍小、稍慢点,气泡音就跑了出来,唯一让我感到放心的是嗓子虽然有点痒、堵,但嘴巴讲话的功能没有受到什么影响,也没有其他不适的感觉。

好不容易熬到嗓子不痒痒了,就又跑到歌厅唱歌去了,唱歌的时候还是感到嗓子有点堵,但唱到高音的时候却有些意犹未尽的感觉,嗓子就好像是一扇弹簧门,原来用2公斤的力就可
以推开,现在用2公斤的力就有些费劲了,这并不是我的力小了,而是那扇弹簧门反弹的劲变大了。

我又试唱了几首调门比较高的歌曲,哈~哈~我终于发现,自己的高音明显的提高了一大截,好久没有这种感觉了。

我又唱了几首调子比较高的曲子,都很顺利的唱下来了。

嗨~这我才搞明白,自己冤枉气泡音了,就这样,我又把气泡音捡起来,一直坚持练气泡音到现在。

我的练习并不是每天都抽大块的时间或固定的时间,而是见缝插针,有空闲时间就练一练,身边无人的时候就张口练,有人的时候就闭口练,我特别喜欢在公交车上练,尤其是公交车中途停车时,人们上下车的时候,因为这时候汽车挂空挡,发动机的声音格外大,我的气泡音的频率也正好和发动机的声音差不多同步,伴随着发动机的声音,闭着口在那里哼气泡音,对旁边的人没有任何影响。

后来像这样嗓子堵的现象,又发生过4次,有了第一次的经验,我就不慌了,继续练我的气泡音,每次都是先产生嗓子堵的感觉,当堵的感觉消失后,自己的高音就又高了点。

慢慢的,我在歌厅点唱的曲目就有些变化了,在练气泡音之前,我也只能唱些张明敏的外婆澎湖湾、李琛的窗外一类的歌,或者山楂树、红河谷一类的外国歌曲,音调稍微高一点的歌就不敢唱,慢慢的这种情况就一去不复返啦~自己能原调完整的唱下来的歌越来越多,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韩红的天路,原来是想都不敢想去唱它,后来觉的自己好像能唱上去,有一次大家都走了,就剩我一人,点
了天路这首歌,果然自己能唱上去,虽然不太完美,到最后的高音有点勉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快这个问题就解决了,现在唱这首歌很轻松。

在这里还希望大家能原谅我,因为我是一个业余的不能再业余的音乐爱好者,仅此而已。

自己音乐的专业知识少之又少,对于自己的声音有多高的音调,自己也是一头雾水,只会用不同的歌曲来衡量高低。

同时自己所认识的朋友圈子里也没有专业人士,难免成为井底之蛙,说的一些话,让大家见笑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所练气泡音的方式也慢慢的改变了,原先的方式是:把先嗓子眼闭紧,轻轻的打开一个小缝,同时让气泡从里头冒出了,连续不断的气泡组成气泡音,这种气泡音就是很轻快得那种。

现在的方式是:不把嗓子眼完全闭上,要留一条小小通道,先让气息以最慢的速度通过,但这时并没有声音,然后再慢慢加快气息流动,直到快速流动的空气迫使小通道发生震动进而发出气泡音,这时的气泡音就很沉闷,就像坦克车的柴油发动机了。

上网查询了一下有关资料,好像这种情况是属于一种叫“贝诺利氏原理”的现象(具体原理待查)。

当然,这两种气泡音方式的转换也不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了,其间大约经过一年半的时间,是在长期练习气泡音的基础上,在无意识的状态下,慢慢演变进化而来的,我认为自己是走了条弯路,如果一开始就采用第二种方法练习气泡音,恐怕还要进步快点。

现在看来,用气泡音练声有几个明显的好处,一是培养了用气发声的状态和习惯,二是克服了喉头上提的毛病,三是为后来在咽腔建立发音管打下了结实的基础。

以下说的东西纯属探讨,欢迎拍砖啊~
目前研究咽音,一般都认为练习咽音最后要达到的目的是要缩短声带,拉薄声带,利用声带边缘发声,这做为训练高音的一种见解和方法,确实没有错,不失为
一种很好的方法,但这种见解和方法,都是目前声乐界早有的共识,并非咽音独创,如果将其独揽,称之为咽音,恐怕难服众望,外人难以认可。

另外人们看重咽音的还有一点,就是有医疗保健功能,但缩短声带,拉薄声带,利用声带边缘发声的方法有医疗保健功能吗,显然还不如闭口不出声的保健功能大。

再看看大家公认的练习咽音基本步骤中的几个无声练习,无论是张大口抬头,还是摇下巴吐舌头甩舌头,或者舌头成沟抵下牙床,都和上述的缩短声带,拉薄声带,利用声带边缘发声关系不大,或者说是没有直接联系。

现在再返回去琢磨琢磨咽音的这几个无声练习,却发现它们都和气泡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和牵连,首先是张大口抬头,其实这个动作最终锻炼的是脖后颈子的肌肉,后咽壁就紧靠着这块肌肉。

摇下巴吐舌头甩舌头,这个动作是锻炼舌根的灵活性,一般情况下舌根不活动,很死硬,而气泡音就是靠舌根、会厌和后咽壁之间的缝隙发出来的,而后咽壁很难前后活动,能否有一个灵活的舌后跟,这对于高质量的气泡音就很重要了。

值的一说的是舌头成沟抵下牙床,一般的解释是成沟为了使口腔更好的共鸣,或者是为了让声音顺利的出来,做为发声方式的一般常理还是有道理的,但将其当做是练习咽音的一个基本动作练习就有点牵强附会了,如果把咽音定义为缩短声带,拉薄声带,边缘发声,那就和舌头成沟更不沾边了。

无论是缩短声带,拉薄声带,边缘发声,都和舌头成沟没有什么因果关系,而和舌头抵下牙床,更是风牛马不相及,那这个步骤到底是为了达到什么目的而设计的呢,
我们来看,一张平整的白纸,无论如何是不能直立起来的,当把它顺纵向叠一折,成为 V字型时,就很容易可以立起来,这说明当纸被叠成V字型时,纵向产生了一种抗力,可以支撑它立起来。

我们的舌头前半部也是这样,当舌头前半部成沟,也呈现V字型,纵向也产生了一种抗力,使舌头前半部变硬,当舌尖用力抵住
下牙床时,这股力就会通过成沟的舌头迫使舌根后退,推着会厌向后退,靠近后咽壁,我认为,这舌头成沟抵下牙床就是在训练舌根和会厌的灵活性。

这几个动作都和发气泡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想发出高质量的气泡音,必须要有一个控制灵敏的舌根,但在日常生活中,舌根本不参与什么活动,久而久之就变成一块惰肉,很少用到它,吐舌头甩舌头就是为了使舌头放松,锻炼舌根的灵活性。

而舌头成沟抵下牙床,唯一目的就是让舌根顶着会厌把会厌推向后咽壁,和后咽壁组成发音管,练习吐舌头、甩舌头和舌头成沟抵下牙床,其共同目的就是要得到一个灵活的、并能精确控制的舌根。

一提到舌根后退,有许多资料都认为这是造成高音挤、卡的罪魁祸首,其实不然。

高音的挤卡完全是因为喉头上提造成的,咽腔本身就是一个下宽上窄的空间,喉头为了让咽腔适应声音的共鸣,就在咽腔里根据声音的高低而上下移动,改变着咽腔空间的大小。

挤卡现象就是喉头已上升到了极限,为了提高音调,喉头还继续上升,企图进一步压缩咽腔空间,其结果就是挤到咽腔狭窄的出口处,影响了气息的流通。

另外喉头气管出口处的会厌,是一块软骨,它并不会根据情况的需要,主动的上下移动,去打开或关闭喉头的气管口,而是半固定在喉头气管口的上方,依靠喉头自己的上下移动,来打开或关闭喉头气管口的,大家可以摸着自己的喉头,吞咽一口吐沫,体会一下。

所以,当喉头上提到一定位置的时候,出气口就被会厌卡死,出不来气了,有的人到了高音唱不上去,憋的脸红脖子粗的原因就在于此。

这才是高音唱不上去的根本原因所在,把喉头稳定在底部,有一个稳定的喉头,这是唱出高音必备条件之一。

舌根的后退并不是要去和后咽壁靠拢闭合,而是要顶着会厌和后咽壁靠近,用中间的缝隙去形成一个发音管,(这种说法要比是高速空气把会厌吸附在后咽壁上形成一个发音管的说法更靠谱点)这时候就需要一个能灵活控制的舌根了,没有经过训练的惰肉般的舌根显然不能担此重任。

由此看来,咽音训练步骤中的伸舌头、甩舌头,舌头成沟抵牙床等无声练习,认为它们是在训练舌根灵活性的解释更合理
些。

还有网上说的憋气功,我虽然没有练过,但顾名思义,憋气所练的部位也可能就是舌根和后咽壁,我只是说可能是这个部位啊~别的不敢妄评。

要是谈到医疗保健作用,那就更是非气泡音莫属了,气泡音是一种极低的音频,对于不参与发音的声带,起到一种低频按摩作用,它的医疗保健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在这里,我并不是说气泡音就等于是咽音,或者说咽音就是气泡音,只是认为:气泡音是咽
音的一种雏形,咽音是在气泡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至于现在的咽音发展成什么形式,完整的咽音定义是什么,这都有待朋友们去探讨。

有的朋友认为气泡音用是有用,但只不过是保护嗓子的一种练声方法,嗓子不舒服了,练一练气泡音还行,对于练习高音没有什么大用。

我开始也是这么想的,认为气泡音是一种频率很低的声音,几乎分不出音阶来,唱歌的时候根本用不上,它发出的频率和唱歌时所用的频率也相差太远,可以说是风牛马不相及。

但在实践中发现,我仅仅只是练习了低音气泡音,却在高音上收到了不可思议的效果,这也太奇怪了,当然,有时为了检验练声效果,也哼过高咽音,但那只是偶然一下子,从来没有专门去练过高咽音。

直到现在,我也自认为,我的高咽音也不咋地,哼不出像样的高咽音来。

这练低音气泡音和唱高音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呢,这种现象引起我极大的兴趣。

在网上也见过这样的资料,某个著名音乐教授,当自己的学生高音唱不上去的时候,没有指导学生如何去练唱高音,反而让学生回去多练练低音,过了一段时间,他学生的高音果然唱上去了。

我年轻的时候学过无线电,对音箱的构造、音频共鸣、共振等现象和一些乐器的原理也曾有过研究。

自然界的一些物理现象是相通的,人的发声器官就是一件精巧的乐器,但活人的器官不可能拿来研究,那就拿一些乐器来研究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