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冲突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当前基层社会矛盾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对策
当前基层社会矛盾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对策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随着我国的经济的发展,社会格局和利益分化也逐步形成,这使各利益群体的阶层化加剧,而阶层的利益取向分歧就越来越大,由此引发大量的社会矛盾,特别是基层矛盾让我们不容忽视。
我们必须对社会基层的矛盾进行深入的分析,以发现不同社会矛盾背后的共性原因,从而有效应对社会矛盾,也从而避免了可能由此引起的一系列的社会动荡。
一、基层社会矛盾产生的原因社会矛盾纠纷的产生有其深刻政治经济根源和社会背景,其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概括起来,只要有以下的原因:(一)政治因素(1)我国基层干部官僚作风和腐败问题严重,使群众产生对基层干部的不信任,政府的公信力下降。
再加上有的基层党政干部基本素质较低,“官本位”思想和特权思想严重,服务意识、公仆意识较差,对人民群众缺乏感情,不能够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对人民群众反映的问题推诿拖拉,对出现的矛盾纠纷不能及时处理。
这种政府不作为让基层群众无法通过体制内的合法途径解决问题,而造成了矛盾的产生和扩大。
比如干群之间的矛盾,甚至民族之间的矛盾,这样矛盾沉积一久,便会爆发大规模的群众性事件。
(2)我国基层政府的组织社会管理能力薄弱,基层干部专业结构单一,机构设置不合理,出现臃杂或是空缺的问题,甚至有的基层组织形同虚设,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群众对政府管理能力产生质疑。
不能正确利用“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的理念,也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是态度,不能把群众的民生问题化解在最基层。
在“第一道防线”即出现崩盘,并不能把党和国家的意志和政策贯彻到基层,加之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尚未完善,导致群众自身利益诉求渠道闭塞。
(二)社会因素(1)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的副作用凸显,造成贫富差距扩大,社会两极化加剧。
社会经济体制改革,利益结构的调整,贫富差距逐步扩大,加之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体系尚不完善,以致于在改革过程中利益分配不公。
这种由于利益关系调整带来的不平衡,造成职工、公民的心理不平衡。
群体性事件原因对策
群体性事件、特点、原因、对策摘要:最近几年来,群体性事件在全国大量涌现,已成为影响和阻碍本地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毒瘤。
针对群体性事件特点和原因分析,公安机关要与时俱进,踊跃做好党委、政府参谋,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把握好事前、事中、事后三个处置环节,踊跃稳妥地处置群体性事件。
当前,我国已全面进入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在目前战略机缘期和社会转型期,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利益格局的调整,因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各类群体性事件也处于活跃期与多发期,成为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
完成改革和发展的繁重任务,必需维持长期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坚定不移地把保护社会稳定置于各项工作的首位,是公安机关贯彻十六大、建设和保护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
可否成功处置群体性事件,也是对咱们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的考验。
为此在新形式下探讨公安机关如何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协助党委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踊跃预防和妥帖处置群体性事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通过对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和产生原因的分析和思考,试就公安机关预防、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对策作一探讨。
一、当前群体性事件的特点(一)群体性。
群体性是群体性事件的外部表现形式,也是群体性事件在主体上的显著特征。
群体性事件之所以成为群体性事件,就是因为参与主体人数众多,他们有的是出于一路的利益参与,有的是亲友老友的支持响应,单个人或三、五个人的行为是不能组成群体性事件的。
(二)功利性。
群体性事件的组织者和参与者都具有必然的动机和目的,其价值目标指向超级明确,不存在没有任何目的的群体性事件。
就现阶段而言,群体性事件主体的主要目的就是追一必然的经济利益。
如要求提高补偿额度或补偿金,要求安排就业职位,增加福利待遇等。
(三)组织性。
部份群体性事件开始是自发的,松散的,但发展到必然程度以后相因应成立了组织,有相当数量的群体性事件酝酿之初就成立了组织,事件的聚散进退直接受骨干分子或自发组织的控制和影响,尤其是一些参与人数多,持续时间长,规模较大的群体性事件常常有为首和骨干分子事前通过策划、串联、鼓动、要挟,目的明确,行动统一,组织化程度明显。
群体性事件的心理原因探析及预防处置对策
群体性事件的心理原因探析及预防处置对策在我国社会转型的特定历史时期,群体性事件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
无疑,群体性事件的产生源于政治、经济、社会、历史及文化等多方面的客观原因,而从社会行动主体的视角来看,民众自身的主观需求、认知判断、价值取向必然影响其是否参与群体性事件。
也就是说,群体性事件的最终爆发存在一定的社会心理原因。
为此,笔者试图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群体性事件产生的机理,进而提出预防处置对策。
一、群体性事件的社会心理原因探析社会心理学认为,一个现实的人,总是要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总要与他人形成一定的社会关系,参加一定的群体生活。
群体性事件的参与主体,一般具有共同关心的问题和共同的意愿、需要、兴趣,当这些人聚集在一起,具备恰当的时机和场合,便会采取共同的行动,从而导致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笔者通过对近年来各地群体性事件的观察,发现经常在其中起作用的社会心理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社会心理失衡社会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告诉我们,社会心理总是处于平衡和失衡的矛盾状态,二者之间相互转化。
心理失衡是个体社会适应不良的一种表现,伴有失望、沮丧、易激惹、悲观、不满、自责、自杀倾向等症状,主要由现实丧失或预期丧失引起。
造成人们心理失衡有许多社会原因,公权的异化、贪污腐败、社会贫富差距悬殊、社会资源分配不公、社会管理方式与群众日益增长的民主意识不相适应等诸多因素,都会使人们的心理失衡,形成一种不健康状态。
适度的个体心一 2 一理失衡会激发社会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加社会有机体的活力,而大范围、大规模的社会心理失衡则会破坏社会稳定,隐含着毁灭性的因素,是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
从近几年各地发生的群体性事件来看,社会心理失衡是重要的诱发因素。
例如,2009年3月发生的海南东方事件,起因只是几个‘小孩的打架,结果却演变为数千群众的大规模械斗。
事后据《了望》新闻周刊记者调查,此次事件的实质在于政府官员和警察的不作为,长期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治安问题麻木不仁,从而在群众中丧失公信力,导致群众心理产生积怨而失去平衡,以致于酿成一死六伤的惨剧。
新时期群体性事件的成因与对策
新时期群体性事件的成因与对策所谓群体性事件就是指群众性矛盾纠纷事件,它的参加人数少则十几人,多则成百上千人,这类事件具有很强的对抗性和社会复杂性,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产生极其严重的后果。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群体性纠纷不断涌现。
深入研究分析新时期下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和成因,寻找妥善处理的办法,已成为当前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
一、新时期群体性事件的主要表现及其特点新时期下群体性事件可分为城市群体性事件和农村群体性事件,城市群体性事件主要表现在职工利益受到侵害,企业改制时,职工利益得不到维护、社会保障得不到落实和居民对自己在市政建设中拆迁安置补偿不满而造成的群体性矛盾。
农村群体性事件主要表现在由于乱收费使农民负但过重,乡村基层干部工作作风不实损害群众利益,征地中存在政策不透明、补偿标准偏低、补偿费用没有如期兑付或没有全部兑付到户而损害了被征地农民的利益,山林、土地权属不清等原因引发的矛盾。
其主要特点是:一是聚众性。
群体性事件一般是触动相当部分人员的利益而引发,如企业改制、征地拆迁、山林土地纠纷都涉及相当多的人员,一旦他们的利益受损,即使部分人不愿上访闹事,但在其他人的煽动下也随大流,参与上访闹事,因此这些事件都表现人多势众的“聚众性”。
二是多元性。
群体性事件涉及面比较广,常引发多种利益的矛盾纠合在一起。
一般来说都有人操纵,有的是泄私愤,有的是图报复,不明真相的群众受少数人鼓动跟着起哄,有的甚至是在群众中集资形成上访“专业户”,还有的是集资请“代言人”,使这些纠纷形成多元化。
三是突发性。
一些纠纷起初是涉及一小部分人的利益,在处理过程中极易触动一个地段利益,特别是在信息网络不够健全的地区由于信息不灵,群众纠纷起来后,思想准备不足,感到突然性。
四是反复性。
群体性纠纷错综复杂,要经过调查,经过研究才能慎重处理。
而群众往往等不得,要求当即表态,当即解决问题,以“到市里、省里甚至中央上访”为由进行要挟,重复上访。
群体冲突案例
冲突管理案例案例:小明和小强住在同一间宿舍,小明是一个勤奋好学的学生,性格内向,平时没与同学之间经常交流与沟通,他喜欢早睡早起,作息时间比较有规律。
但是,小强却不怎么爱读书,在校大部分时间以玩电脑游戏为主,而且他经常玩游戏到深夜才睡,然后明天早上睡到很晚才起床的。
小强的性格也是相对比较内向,平时话不多。
由于小明和小强的作息时间存在很大差异,所以他们心里其实都觉得对方影响自己的休息,因为这事他们一直存在着矛盾,但由于他们的性格原因吧,在初现矛盾的时候,他们也没有把对对方不满的地方直接告诉对方,但是,时间久了,因为那件事,他们的情绪开始变得有点暴躁,最后,他们之间的冲突爆发了,结果,他们经常互相指责对方。
小明指责小强玩游戏到太晚了,而且在玩游戏的同时,小强特别的兴奋,还时常发出声音。
因此,小强时常影响到他的休息。
同时,小强却反驳说道,小明每天早上太早起床以至于每天早上都经常被他吵醒。
由于他们一直因为那事情发生争吵,迟迟不能找出一个让双方满意的解决方法,最后,导致矛盾升级,他们发生肢体冲突,打起来了。
最终,通过辅导员的协助,把他们调换宿舍才把上述问题解决了。
一、冲突发生的原因(一)冲突的客观基础由于小明和小强住在同一间宿舍,除非他们各自分开居住,不然他们各自的行为都会互相影响到对方,因此,他们两者存在依赖关系。
这种依赖关系是双向的,这种双向依赖关系既可以引起冲突的趋势最大,但它同时又具有减少冲突的趋势,由上述案例可知,小明和小强由于作息时间存在很大的差异,而且他们两人互不体谅,互不顾及对方的利益,也就是小明不能很好地体谅到小强要满足玩游戏的需要,而小强也不能顾及小明的作息。
因此,最终导致双方引起冲突的趋势最大化。
如果小明和小强互相做出让步,让大家一起商量做出一个相对合理的作息时间,那么,双方也许不会发生冲突,也不至于到了最后双方选择通过调换宿舍才把上述问题解决。
(二)冲突形成的一般原因相互依赖性充当了冲突的催化剂,由于小明和小强互相妨碍对方的目标,也就是小强由于深夜通宵玩游戏而妨碍到小明休息,而小明因为太早起床也影响到小强的休息,这样冲突就发生了。
第九章 群体的冲突《管理心理学》
三、冲突的过程 1、知觉冲突:对冲突的感知即社会单元中的某一方面感 觉到需求、动机和价值观等与对方存在差异或在目标上 与另一方不可调和。知觉冲突是冲突产生的前提条件。
2、冲突行为:当某一方基于对冲突的感知而采取某种行 动去阻止另一方(或几方)达到目标、改变对方的意志 或损害对方的利益时,即进入冲突行为阶段。 3、冲突的处理 管理心理学家提出处理冲突的几种方法: 、协商谈判法 、仲裁调解法 、权力、权威法 、吸收合并
工人的维权抗争定义为以理维权,就是以道理来维护权 利,为什么这么区分呢?在公认的维权中有三种类型的工人, 一种工人就是传统意义的工人,另外一种工人就是下岗失业的 工人,第三种就是完全雇佣的工人,这三种工人的情况各不相 同,对工人维权的情况作了这么一个分析,在统计的200起案 件当中为了国有企业改制的有75起,占了37.5%,拖欠工资的 是47起,占了23.5%,社会保障方面的占了10.5%,工人问题当 中也包括税收问题,也有关于劳动时间的,有12起,也有贪污 腐败的,殴打工人的也有4起,这个主要是日本的韩国的老板 打工人,然后工人起来罢工、占领工厂。把这200起案件作了 简单的归纳,发现其方式多样,上访、静坐、罢工、游行示威、 堵塞交通、占领工厂等等,而且在堵塞交通中间,从中发现这 么一个特点,工人堵塞交通可以到省道或者国道,但是农民很 少。
冲突的形式主要有两种,在工人和农民的维权抗争中,劳资冲 突和农地冲突可能是最主要的方面。要特别注意一个群体,退 伍军人,实际上退伍军人的问题可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中国 社会将来如果有一种力量能够成为社会运动的非常大的力量的 话,这种力量很有可能。他们在去年七、八月份的时候开了一 次全国大会,作了一个报告,写得特别特别好,这说明他们对 社会的判断能力不是一般的社会底层的人能有的,他们开展诉 苦运动,什么叫诉苦运动呢?找我们的老战友,找我们的老部 队,回到我们的战友中去,他们说我们都是战友,你看看我们 现在过得是什么日子。 底层的退伍军人组成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部队,叫做广州 军区反腐部队衡阳独立师,号称有几万人,这个是怎么来的 呢?,一家一户全部填表,最后变成所有人都可以参加,衡阳 最大的官是一个姓陈的踩三轮车的人,他做什么事情呢?他专 门去跟踪县委书记,你们到什么地方吃饭我都记下来,当然他 们现在也没有做什么特别坏的事,还没有和政府对抗,他们现 在有宣言、纲领,什么都有。
当前矛盾纠纷的成因及化解对策
当前矛盾纠纷的成因及化解对策当前社会的矛盾纠纷主要有以下几个成因:1.社会结构变动引发的矛盾: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社会结构不断发生变化。
不同阶层之间的利益冲突和社会分配不公等问题日益突出,导致矛盾纠纷的发生。
2.资源分配不均引发的矛盾:社会资源分配不均导致了一些人群的利益受损。
贫富差距扩大,基本公共服务不平等等问题成为一些矛盾纠纷的爆发点。
3.文化价值观念冲突引发的矛盾:随着社会多元化的进程,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念之间存在差异,容易引发摩擦和矛盾。
例如,城市和农村的传统文化差异、不同族群的宗教信仰冲突等。
4.权益维护机制不完善引发的矛盾:一些特殊群体的权益保障机制不完善,导致他们的权益常常受到侵害。
例如,农民工的劳动权益保障问题、妇女和儿童的权益保护问题等。
针对当前矛盾纠纷的成因,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化解对策:1.改善社会结构和优化资源分配:推动社会结构的公平化和资源分配的合理化,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稳定。
增加社会投入,加大对教育、医疗、福利等公共服务的投入力度,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水平。
2.加强文化交流和融合:加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促进文化的多样性与和谐共存。
开展跨文化对话和交流,提高各族群众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社会凝聚力和稳定性。
3.健全权益保障机制:加强特殊群体权益的法律保护,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
加强对农民工、妇女和儿童等特殊群体的宣传教育和权益保护,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4.加强社会治理和引导:加强社会管理和治理能力,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纠纷的调解化解机制。
严格执法,加强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对社会矛盾纠纷的早期预警和解决工作,促进矛盾的及时化解。
5.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和教育:加强公民道德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培养公民积极参与社会事务的意识和能力,增强社会的自治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减少社会矛盾纠纷的发生。
综上所述,当前社会矛盾纠纷的成因复杂多样,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来进行化解。
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及处置对策
课题名称: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及处置对策目录内容摘要 (1)一、群体性事件的概述 (2)(一)对群体性事件定义的不同理解 (2)(二)科学界定群体性事件的重要意义 (2)(三)群体性违法事件的特点 (3)二、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社会根源分析 (4)(一)引发群体性事件的主要原因 (4)(二)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社会根源分析 (5)三、预防及应对群体性事件的对策 (7)(一)发展经济,加快和深化改革,从根本上预防群体性事件 (7)(二)完善收入分配调节机制,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先富与共富的关系 (8)(三)建立健全全社会保障机制,加强社会保障力度 (8)(四)因势利导,积极采取措施为社会不满情况提供必要的宣泄渠道 (8)(五)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把矛盾化解纳入法制化轨道,是从制度上拆解群体性时间的重要保障。
(9)(六)转变政府职能,形成社会管理合力,有效缓解和消除社会矛盾 (9)(七)建立群体性事件处置中的权力监督和权利救济机制 (10)参考文献 (10)内容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利益格局发生了调整,由此不断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大主要因素。
本文首先通过群体性事件的概述,其次对引发群体性事件的主要原因及其社会根源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预防及应对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处置对策,即发展经济,加快和深化改革,从根本上预防群体性时间;完善收入分配调节机制,加强社会保障力度;因势利导,积极采取措施为社会不满情况提供必要的宣泄渠道;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把矛盾化解纳入法制化轨道,是从制度上拆解群体性事件的重要保障;转变政府职能,形成社会管理合力,有效缓解和清除社会矛盾;建立群体性事件处置中的权力监督和权利救济机制关键词:群体性事件性质界定成因和对策群体性事件的社会成因及对策初探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原来的一些体制观念和经营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整个社会处于新旧交替的转型期,社会矛盾日益复杂化,不安定因素日益凸现,因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日益增多。
浅谈我国群体性事件及应对策略
基于以上三个方面,其直接结果就是危害后果日趋严重,参与人数的增多导致人们法不责众的心理效果加强,且相互效仿、相互影响的心态促使参与个体的行为更加不受社会固有规则的限制。而矛盾复杂化的直接后果就是协商机制不能兼顾所有诉求,促成事件向更严重的阶段发展。严重的危害后果是暴力对抗手段升级的直接表现。
关键词:群体性事件 处置 策略 稳定
Abstract
comes this year, increases day by day by each kind of social contradictory initiation communitive event, and assumes increases sharply the condition, has become the current influence reform,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social stability prominent question, it has, the widespread distribution frequently and the more and more obvious resistance form, already aroused the social various aspects widespread interest, became all levels of party committees, the government and the public security organ governs social, a guarantee stability and unity aspect important pares with the preventing and controlling community event practice, the handling communitive event strategy research, about the handling communitive event measure, the strategy extremely is specially weak.If this condition continues for a long time, will certainly to cause in the policy vacillating, affects to communitive event prompt handling.This article take studies, the discussion effective handling communitive event countermeasure as a goal, first elaborated the communitive event characteristic, next embarked from the reality had pointed out our country communitive event occurred the reason, finally and practiced two aspects from the law to obtain, has thoroughly studied the handling communitive event strategy.
群体性事件的原因及对策
群体性事件的原因及对策【摘要】群体性事件是指一起涉及多人或多方的事件,对社会造成的影响十分深远。
社会不平等、种族歧视、经济危机、政治冲突以及教育资源不均衡等因素往往是导致群体性事件发生的原因。
解决群体性事件的关键在于加强社会公平,促进民族团结,改善经济状况。
通过消除社会不平等、根除种族歧视、稳定经济发展、解决政治冲突以及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可以有效预防和缓解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为建立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各个方面都应该积极采取措施,共同努力解决导致群体性事件的根本问题,实现社会的持续发展和繁荣。
【关键词】群体性事件,社会不平等,种族歧视,经济危机,政治冲突,教育资源不均衡,社会公平,民族团结,经济状况1. 引言1.1 群体性事件的定义群体性事件是指在特定社会背景下,集体性地出现的具有明显社会影响和代表性的事件。
这类事件往往涉及大规模的人群,其规模和影响力超越了个体行为的范畴,具有较强的社会性和公众性。
群体性事件可以是各种形式的集体行动,如示威游行、罢工罢课、暴动骚乱等,也可以是由特定社会问题引发的群体冲突、群体事件等。
这些事件通常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密切相关,反映了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的集中体现。
群体性事件的特点包括:规模大、影响深。
群体性事件往往涉及较多的人群,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和讨论,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信息传播迅速、影响持久。
随着新闻媒体和社交网络的普及,群体性事件的消息可以在瞬息之间传播至全国乃至全球,对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具有一定的组织性和目的性。
群体性事件往往不是偶然发生的,而是受到某种因素的影响或操纵,具有一定的组织性和目的性。
对于这些特点,我们需要认真分析群体性事件的成因及解决途径,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1.2 群体性事件对社会造成的影响群体性事件对社会造成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
这类事件往往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冲击,不仅影响到个体的生活和发展,也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浅议学生群体冲突和校园欺凌的危害及对策
浅议学生群体冲突和校园欺凌的危害及对策摘要:近几年来,我国频频爆出学生群体冲突和校园欺凌事件新闻,这些新闻赤裸裸地展示了当前教育不足存在的问题,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敲响了警钟。
发生学生群体冲突和校园欺凌的原因非常复杂,两者对于学生个人和校园都有着非常严重的影响,因此必须对该问题加以重视。
基于此,笔者围绕学生群体冲突和校园欺凌的危害及对策展开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群体冲突校园欺凌危害对策学生群体冲突和校园欺凌本质上同属于校园暴力,但是后者的危害性更强。
学生群体冲突和校园欺凌是我国目前教育事业发展有待解决的重要难题,笔者对其展开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策,对于解决我国校园暴力的问题有实际参考价值。
一、学生群体冲突和校园欺凌的概念和种类1.学生群体冲突概念冲突包含了个人和个人之间的冲突,也包含了群体和群体之间的冲突。
在校园之中常见的冲突为群体和群体之间的冲突。
群体冲突指的是学生群体之间发生了矛盾,群体冲突表现为冲突面广、学生人数较多、情况复杂、解决难度较大的特点。
学生之间发生群体冲突指的是学生和同学之间在利益或是意见、行为等方面两者存在矛盾,并且相互排斥发生群体对立的状态。
2.学生群体冲突的类型(1)班级学生冲突。
该冲突是学生群体冲突之中常见的冲突类型,引发冲突的原因大多数是因为班级学生因为某一件事情或是某个问题和同学之间产生了不同的观点、不同的看法,从而引发班级群体性的争吵或者是斗殴事件。
(2)班级和班级之间的冲突。
班级和班级之间的群体冲突涉及的面较广,事态也比较严重。
班级和班级之间发生冲突主要是由班级同学狭隘的小团体主义及其不正确的荣誉观导致的。
(3)新生和老生之间的冲突。
新生和老生之间发生冲突是班级冲突之中较为典型的冲突类型,该冲突类型主要是由于老生欺负进入班级的新生,给新生造成了一定的压力因此发生口角争执,从而进一步地演变为群体冲突。
3.校园欺凌概念校园欺凌包含的范围较广,学生群体冲突也属于校园欺凌的范围。
我国群体性事件频发的原因及其解决对策
• 2013年湖南临武群体事件:是指2013年7月17日 ,湖南省郴州市临武县发生的一系列官民冲突事 件。事件最初,临武县城管人员在与瓜农邓正加 夫妻的冲突中,击打邓正加,邓正加当场死亡, 事后尸检认为,邓正加是在外力作用下,诱发脑 血管破裂出血死亡。邓正加死亡后,其家属、当 地民众及记者,与临武县人民政府发生一系列暴 力冲突。招致当地民众和外界对临武县人民政府 的强烈不满。至7月18日,冲突中当地民众已有数 十人重伤,包括数名老人及儿童。
Part 1:定义
韶关事件 2009年6月
起因:韶关旭日玩具厂里“六个新疆的男孩强奸了两个无辜少女”。
导致部分员工对新疆籍员工产生不满。事发当晚,几名新疆籍员工对一名 在该厂实习的技校女生起哄,引起部分员工不满,发生新疆籍员工和其他 员工争执,人员越聚越多,最后酿成群体斗殴事件。
后果:最终造成120人受伤、两名新疆籍工人死亡,伤者中有81
定义: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 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上层建筑
表现形式
观念上层建筑:政治思想、道德、艺术、 宗教哲学 政治上层建筑:国家制度、立法司 法制度、国家的权力机构、政党、 军队、警察、法庭等
社会背景
上层建筑的不完善是群体性事件频发的主要原因
体制内权利诉求机制不畅衍生街头运动等体制外维 •政治பைடு நூலகம்制改革推动了公民社会 权方式 。
(4)平等协商。面对公众,态度一定要坦诚,平等协商,不推诿,但 也不轻诺;面对强人所难的要求,申明自已能力的局限所在。
(5)果断处置。执法人员对和平、非暴力行为一般持平和、旁观态度 ,但一旦出现打砸抢烧暴力行为就必须果断处置肇事者,迅速制止、 平息事态、防止蔓延。
如何应对
法制建设
大学生群体性冲突的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
收稿日期36作者简介陈莉(),女,河南郑州人,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心理中心讲师。
2011年4月第2期(总第85期)济南职业学院学报J ournal of J i nan Vocati onal C olleg eApr .2011No .2(Serial No .85)大学生群体性冲突的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陈莉(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河南郑州450044)摘要:本文结合我国高校学生工作实际,以大学生群体性冲突产生的心理原因为基准,通过透析从众心理的形成原因,鼓励理性从众,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分析高校群体性冲突对大学生安全稳定的影响,探讨解决高校群体性冲突的对策,提出了加强和改进这一工作的预防和处置措施,旨在为维护高校稳定,为构建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提供参考。
关键词:从众心理;大学生群体性冲突;对策中图分类号:G 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4270(2011)02-0055-03近年来,高等教育出现了改革发展不断深化和持续稳定的良好局面,但也使得高校学生管理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理论热点。
因为从另一方面看,一些长期影响高校稳定的因素并未完全消除,影响各异的大学生群体性冲突也时有发生。
大学生群体性冲突的发生给校园稳定和社会稳定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不仅对校园正常的教学秩序和良好的道德氛围都有较大的冲击,有的甚至会演化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探索从心理和思想层面化解此类事件的诱因,切实有效地预防和妥善处置大学生群体性冲突,对于保障高校稳定的教育秩序和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施,构建和谐校园与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当代大学生作为一个社会存在,是高校中最活跃、最敏感、最不稳定的特殊群体,是高校和谐、稳定的基石。
由于大众传播媒介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学生本身的特点以及各方面的诱因使高校面临着各种危机爆发的可能性。
大学生群体性冲突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近年来上升势头明显,日渐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一个不利因素。
课堂教学冲突的类型及对策
课堂教学冲突的类型及对策课堂教学冲突的类型:(一)归因分析1.学生过错。
冲突就学生而言,中职生的素质普遍偏低。
有些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也缺乏责任感、同情心和集体荣誉感。
他们的学习成绩很差,大多数是中考成绩不理想的,有的甚至连初中都没有毕业,有的不想学习但被父母强迫送来,有的在初中的时候已经养成了不良行为习惯。
2.教师过错。
冲突就教师方面来说有如下原因:对学生冷漠,缺乏爱心;对待学生没有“一视同仁”;不平等地对待学生;情绪不稳定;教育方法不当;处理问题失当等。
(二)范围划分课堂冲突分为师生个体之间和教师个体与学生群体之间的冲突。
个体冲突是一名教师与一名学生之间的冲突。
群体冲突包括一名教师与学生群体的冲突、一名学生与教师群体的冲突、学生群体和教师群体的冲突。
个体冲突与群体冲突虽然形式不同,但影响都很恶劣,会影响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感情,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教学热情,甚至会引起学生或教师对学校或对社会强烈的不满。
(三)内容分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活动参与者通常面临实质性课堂交往冲突和人际关系课堂交往冲突。
1.实质性课堂交往冲突。
实质性课堂交往冲突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活动参与者在价值观、活动目标、知识、理论上有相互矛盾的看法而产生的交往冲突。
因它所涉及的问题均是实质性问题,故称其为实质性课堂交往冲突。
教师凭借手中的教材和参考书以及学生以往的习惯和实际进行课堂教学的预先设计往往会与学生发生冲突。
因此,预设往往是教师的一相情愿。
在实际教学中,课堂往往不会顺着教师的思路往下发展,这就产生了实质性课堂交往冲突。
2.人际关系课堂交往冲突。
人际关系课堂交往冲突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课堂教学活动参与者在个人风格和需要上有抵触而产生的交往冲突。
人际关系课堂交往冲突的直接负面结果是彼此厌恶心理的产生。
它具体表现为:当学生不喜欢教师或同学时,有可能挑衅或拒绝合作。
这种外显行为可能会对整个课堂环境造成消极影响。
如何在团队中建立有效的冲突解决机制以维护团队和谐?
如何在团队中建立有效的冲突解决机制以维护团队和谐?
一、引言
团队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冲突,如何有效地解决冲突,维护团队的和谐发展是每个团队领导者都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针对如何建立有效的冲突解决机制进行探讨,帮助团队领导者更好地管理团队。
二、了解冲突的根源
1. 沟通不畅
团队成员之间沟通不畅常常是冲突的根源之一。
当信息传递不清晰、误解产生时,容易引发冲突。
2. 利益分歧
在团队中,不同成员可能有不同的利益诉求,导致出现利益冲突。
3. 价值观差异
团队成员的不同价值观念可能会导致冲突的产生,需要引起重视。
三、建立冲突解决机制
1. 建立开放的沟通渠道
建立团队内部开放的沟通渠道,鼓励成员之间坦诚交流,及时沟通解决问题,减少冲突的积累。
2. 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鼓励团队成员培养合作意识,共同面对问题,相互支持,共同成长,减少利益冲突。
3. 制定明确的冲突解决流程
建立团队内部的冲突解决流程,明确每个环节的责任和流程,确保冲突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4. 培养团队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团队成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多开展团队建设活动,提升团队协作默契,保持团队和谐。
四、总结
通过建立有效的冲突解决机制,可以帮助团队领导者更好地解决团队中的冲突
问题,维护团队的和谐发展。
团队管理中,冲突是必然存在的,但如何妥善处理冲突,才能引领团队朝着更好的方向前行。
以上就是关于如何在团队中建立有效的冲突解决机制以维护团队和谐的探讨,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果您有更多关于团队管理的问题,欢迎留言与我们分享交流!。
1团队冲突解决:化解矛盾,促进和谐
团队冲突解决:化解矛盾,促进和谐引言团队冲突是在团队活动中常见的问题,不同个体之间的观念、背景、目标等因素可能会导致矛盾和冲突的产生。
正确处理团队冲突,化解矛盾,促进团队和谐相处是团队领导者需要具备的重要技能之一。
本文将探讨团队冲突的原因和解决方法,旨在帮助团队领导者有效管理团队内部关系,提高团队绩效。
团队冲突的原因团队冲突往往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 个体差异团队成员的个性、价值观、工作习惯等差异会导致彼此之间产生摩擦。
有些人可能更倾向于务实,而有些人更重视情感因素,导致意见不合。
2. 目标不一致团队成员对于团队的发展方向、目标设定可能存在分歧,各自追求的目标不一致会引发冲突。
有些成员更注重个人利益,而有些成员更注重团队整体利益。
3. 沟通不畅沟通不畅是导致团队冲突的另一个常见因素。
信息传递不清晰、不及时会导致误解和偏见,加剧矛盾。
解决团队冲突的方法为了化解团队冲突,促进和谐共处,团队领导者可以尝试以下方法:1. 倾听和理解团队领导者应倾听团队成员的意见和诉求,尊重每个成员的观点,理解彼此的想法和需求。
只有通过倾听和理解,才能找到解决团队冲突的有效方法,建立团队协作。
2. 寻求妥协在团队冲突解决过程中,双方可能需要做出妥协。
团队领导者可以发挥中间人的作用,协调双方的利益,寻求平衡点,使双方都能接受,达成一致意见。
3. 建立有效沟通机制为了避免沟通不畅导致的冲突,团队领导者应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包括定期团队会议、沟通渠道畅通等,确保信息能够传递到每个团队成员,提高沟通效率。
4. 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团队合作是团队成员之间共同努力、相互支持的体现。
团队领导者可以通过制定团队目标、建立奖惩机制等方式,培养团队合作意识,让团队成员明白只有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团队的成功。
结语团队冲突是团队管理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但正确处理团队冲突,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相处是团队领导者的责任。
通过倾听和理解、寻求妥协、建立有效沟通机制、培养团队合作意识等方法,团队领导者可以有效地处理团队冲突,提升团队绩效,实现团队目标。
当前矛盾纠纷的特点、原因及对策
当前矛盾纠纷的特点、原因及对策
当前矛盾纠纷的特点主要包括:
1. 多元化:矛盾纠纷的类型多样化,涉及各个方面,包括社会、经济、政治等领域。
2. 矛盾尖锐化:由于各方利益诉求的不同,矛盾纠纷往往具有尖锐性,难以通过简单的补偿或调解来解决。
3. 全球化: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矛盾纠纷也愈加突出。
当前矛盾纠纷的原因主要包括:
1. 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富裕与贫困的差距加大,容易导致矛盾冲突。
2. 资源分配不公:资源的有限性导致资源的分配不公平,进而导致各方利益冲突。
3. 文化差异和价值观念冲突:不同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冲突也是矛盾纠纷的原因之一。
针对当前矛盾纠纷的对策可以包括:
1. 加强法治环境:建立健全的法规体系,切实保护各方的合法权益,提供公正的纠纷解决机制。
2. 推进社会公平正义:积极推动经济的均衡发展,加强资源的公正分配,减少贫富差距。
3. 加强对话与沟通:通过加强各方之间的沟通与对话,增进相互了解,化解矛盾纷争。
4. 建立多边合作机制:推动各国之间的多边合作,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
矛盾纠纷。
5. 提高公众参与度:鼓励公众对矛盾纠纷进行参与和监督,促进民众的利益诉求得到
充分关注和满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群体冲突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摘要:群体冲突的形成是个人、群体和组织各方面主观、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群体冲突的发生是避免不了的。
群体冲突对组织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可以人为地影响和干预群体冲突的结果,发挥其积极作用,避免其消极作用。
本文分析了群体冲突的概念、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合理解决组织内群体冲突的策略。
一、群体冲突的定义
处于组织中的人们,由于相互间的来往,总要形成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以及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
因为这样或那样的事情,常常会产生意见分歧、争论、冲突和对抗,使得彼此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这就是“冲突”。
基于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冲突被定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社会单元感知在需求、动机和价值观上互不相容或者互相排斥,从而产生心理上的或行为上的对抗。
冲突有个体间的冲突、群体间的冲突以及个体与群体的冲突,而我们所要分析的就是群体冲突。
二、群体冲突产生的原因
冲突在任何组织中都是无法避免的,冲突产生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基于对群体冲突的分析,我们选择了最为重要的几个原因来解释。
1.群体利益的原因。
群体的资源都是有限的,而资源的稀缺性与资源需求的多元化、资源需求的无限性所造成的个人、群体之间有限资源的争夺是群体冲突形成的重要原因。
由于不同的群体对于资金、原料、信息、人员、设备等方面资源的占有不平均或不对等。
因此,按照人们的愿望或者是完全合理的分配,在当前的状况下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对于资源占有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按照市场经济的假设,人们总是按照自己的利益参与生产和其他社会活动,不同的人和群体所追求的利益不可能永远协调一致,当利益出现分歧的时候,人们或群体总是趋向于保护自己的利益,并坚持自己的价值观,从而导致不同群体之间的冲突。
2.群体成员文化差异大。
多元文化与自主性道德构成对群体冲突的形成起着一定的基础作用。
我国幅员辽阔,名族众多,一个组织内的成员可能包含不同名族、不同宗教信仰以及不同价值观的人,这些都有可能成为冲突的根源。
人类社会越来越复杂化,文化跟新转型日益加快,新的
文化层出不穷,这就形成了复杂社会背景下的多元文化。
在多元文化下,当面对同一种现象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态度以及不同的反映,这就造成了冲突。
3.组织制度的原因。
组织机构不合理、管理机制与规章制度不健全、责任制不明确都会引发群体冲突。
由于职责划分不清,当有新的任务或者旧的任务层出不穷时,个人和群体往往会有不同的意见,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使两个部门对工作相互推诿或抢着干,这很容易引发群体或部门之间的冲突。
功能正常、水平适当的建设性冲突需要正常健康的组织文化、传统、组织风气和组织关系,组织的风气不正、关系庸俗、制度失范很可能在组织内形成功能失调、水平不适当的破坏性冲突。
三、合理解决群体冲突的策略
冲突有积极冲突也有消极冲突,不管是哪种冲突都应该把它控制在一个合理范围内,只有这样,才能让积极的冲突发挥其作用,让消极的冲突所造成的破坏在组织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我们有一下的策略来解决群体冲突:
1.预防破坏性冲突。
对于一些具有破坏性的群体冲突,我们不能等它发生了才想着怎么去解决,而是应该有先进思维,以预防为主。
预防破坏性的冲突,需要找出组织双方的共同点,这样才能减少差异减少冲突。
找出共同点可以设置一个共同的目标,让大家沉浸在实现目标中从而忽略彼此的对立;也可以找出共同的“敌人”,把对立双方的目光转移到这个“敌人”上,联合对抗它。
预防破坏性群体冲突还应该多制造机会让不同群体的成员相处,通过接触机会的增多来加强了解,消除彼此的偏见和误解,培养共同的感情。
2.分配好群体间的利益。
解决群体冲突的关键问题是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利益分配与补偿机制。
首先,要对各群体的角色和职能进行分析,结合各个工作群体所在的业务部门,确定各个群体能够做什么,最擅长什么;其次,建立群体工作的绩效评估回馈系统以及群体绩效的激励、诱导制度,确定各群体能够从竞争中获得什么,并同企业各高层商定各个群体的获得方式。
企业组织者要认识到各群体的职责和权益呈动态性,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竞争情报工作任务、环境、规模等的微小变化,都引起各群体职责和权益的变化,应把握各群体的主要价值导向。
3.解决冲突要持中,贵在求和。
在儒家思想中,持中就是坚持中庸之道,凡是不能走极端,取其两端则其中,以达到和谐的境界;贵和就是和为贵,和而不同,尊重差异性和多样性。
在解决冲突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安定和谐的局面,不可走极端,采取得当的措施,求大同存小异,维护组织的整体利益。
面对组织内冲突的发生,要根据当时的内外环境进行分析,最大限度地保证组织的正常工作和运行,对于发生不同冲突的群体可以采取不同的策略和发放,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争取使所有冲突都得到良好的解决。
四、结束语
群体冲突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解决冲突的方法也多种多样,冲突虽然是无法避免的,但是我们却可以把它控制在一个组织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对于积极的冲突,我们甚至可以加以引导,使冲突在适当的时候爆发,带给组织新的思想新的创意。
极端的消极冲突可以弄垮一个组织,好的冲突也可以使一个组织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关键看组织如何对待。